2023年初中历史学科教研工作总结(通用15篇)
2012年初中历史学科教研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从学科实际和特点出发,以进修学校和初中室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深化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加大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力度,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断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努力开创历史教学、教研工作新局面。
根据教研机构工作定位暨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确定2012年工作重心
二、教研理念
为做好2011版新课标及课堂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学习与探究,深入课堂进行常规教学的了解与指导,为本学科从教时间较短的年经教师、起到引领带动作用的骨干教师搭建平台,促使进一步专业成长与专业引领。
首先,如果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那么教研员就要有一缸水,甚至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一条既能滋润自己又能浸润她(转载请注明来自范文家网,网址:http://)人的溪流。所以通过坐下来阅读,走出去学习,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坐下来读书,按所需,有所思、能致用。走出去开阔眼界,多听、多看、多学、多记。
其次,沉下来、钻进去做研究。通过十二五课题,超前实践设想,积累可行性经验,静心常情的浇水侍弄以待生根、开花、结果。
再次,深入基层,深入课堂,深入教师。通过常规教学视导,近距离体味教学,与教师共生长。
首先,通过寒暑期教师全员培训,引导教师多形式学“课标”、领会教材,加深对课标的1、多管齐下,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三、重点工作与实效 最后,放平身段做服务。与教师平等、融洽相处,鼓励、促进进步,发挥优势规避短处。
理解与领悟,提高对教材的把握与驾驭能力; 鼓励教师将新课程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努力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教研员做了《课改后历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2月18日)、《重视时序凸显主线,落实理念推进教改》(7月19日)进行引领。
就像小岗村、深圳等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与窗口一样,课题实验也有异曲同工之用,其次,积极开展十二五课题研究,做出创新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选准突破口,大胆实践,争取获得有益的作法,促进课堂教学实效,发挥人文学科应有的育人功效。首先确立课题即“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史料分析能力的研究”,并精选实验教师。通过理论学习打基础,日常实施得经验,阶段总结促反思。
再次,深入基层,扎实开展教学视导。采取集中与分散,集体与个别相结合的方式,经深入学校、教研组,同教师零距离对话,了解教学实施情况。全年20多所学校,听课120多节。与讲课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对教师课堂教学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剖析和指导,同时对基层学校和教师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和网络教研活动情况进行调研和指导,针对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使教师在今后课堂教学中有了明确的方向,提高了处理课堂教学问题的能力。视导是一把双刃剑,使用时一定要注意方法。也就是把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与老师私下交流,老师一定乐意接受。在视导的同时,也应听取一线老师对视导的建议,从而使视导更具科学性。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研员参与实践,会把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起来。2012第四,教研员要勇于上新课程的下水课。
年5月28日到雁鸣湖学校讲题为《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二)》,对导学案形式教学进行了实践,可以说有很深的感触,并写出了反思,为今后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首先,凌云、张艳梅、贾宝生、郭红艳、刘志超、段秀英等新生力量的锻炼提升。4月
2、针对教师队伍现状的调研,分层次发挥效用。23日北片三级研培活动中黑石凌云、秋梨沟学校张艳梅分别做课《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4月25日在敦化市首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讲课大赛上黑石中学做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7月19日在四中召开的敦化市初中历史暑期教师培训会上秋梨沟张艳梅老师做课《蒸汽时代的到来》。12月7日在大石头镇中学召开的东片三级研培教学活动中兼职教研员四中侯锡凤送课《品风流人物,悟智慧人生——世界历史人物专题复习课》,大石头中学贾宝生老师做课《难忘九一八》。
其次,兼职教研员和名优骨干教师的传帮带的领军作用。师徒结对;侯锡凤、付晓娟等市骨干、州骨干及名师送教。4月19日敦化市一中举办的“请教切磋,共同成长”研讨会上市级骨干教师三中的付晓娟老师做课《改革开放》。11月30日在延边市九中召开的延边州学科带头人“课堂教学及答辩”评选活动中侯锡凤老师做课《血肉筑长城》。
首先,主题教研成果评选工作。从8月20——27日,历时一周多的时间,对29篇文章
3、收获的教研成果。
(包括小课例、案例、小策略、论文)进行筛选初评,选出一等奖三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三个,并把结果及时上传给马麟老师。我也投了一篇《让历史教学“活”起来》的论文。我也把近两年的课改作法与认识总结成文,延边教育学报上发表的《历史学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之我行、我见》、吉林省教育改革研究系列丛书之责任教育研究上的《例谈历史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其次,历史兼职教研员通过笔试及在11月30日延吉市九中的做课《血肉筑长城》并答辩获得全州第二的成绩。
再次,通过导学案设计竞赛(9月22日下午导学案现场设计,9月25-27评选)有7名教师分别获一、二、三等奖。
积极参加州学院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不断提升本人的教研水平(2012年10月11日到
4、相关工作。
珲春四中参加延边州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积极做好全体历史教师的网络研修学习辅导工作;中片三级研培的配合工作;为教育局历时一周出了一套初三历史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补考试题;11月26——27日被普教科抽到东片、中片、市区17所学校进行书法测试等等。
充电(继续学习,理念上的、专业上的、方法策略上的。)、放电(培训引领、平台展示)
四、来年想法
理念上:继续深化课改,侧重文本即教材史料阅读、运用研究即十二五课题切实深入研究,教法学法多样化即有效互动研究;行动上:学科教师专业化实践提升。联电,开展网上交流和研讨,促进历史教师团队的合作交流与成长。
本次系列活动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各初中学校提交教研组工作总结或经验交流材料;第二阶段:网上跟帖研讨;第三阶段:网上在线研讨;第四阶段:现场交流;第五阶段:现场资源网上交流, 活动的延续。第一阶段, 4月初启动截止到4月25日, 我们一共收到各学校教研组工作总结或经验交流材料119篇。
这些材料已全部上传到海南初中数学频道上。这些材料上传后被阅读3000多人次。第二、三阶段于4月18日-4月25日进行跟帖研讨, 初中学校教师纷纷留言, “在线研讨”4月25日晚举行, 在两个多小时的在线研讨中, 评论达1000多条。整个研讨过程中, 大家各抒己见, 坦诚交流, 气氛活跃, 教师们把自己学校校本教研中的做法与同行交流学习。研讨中有很多很好的做法, 我们都及时整理放在初中数学频道上。第四阶段现场研讨于2011年5月17日至18日在海口鸿运大酒店进行;第五阶段:现场资源网上交流。时间从5月19日开始, 现场活动的资源全部上网, 包括部分视频资源, 老师根据网上资料进行学习和进一步的研讨。
第四阶段现场研讨来自海南省各初中学校数学教研组长300多人参加了这次研讨会。研讨会由孙孝武、潘明两位老师主持。这次研讨会的主要内容有:1.专家报告。由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的龙官吾副院长做题为《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的报告;中心组成员黄良师老师做题为《依托网络教研平台, 促进团队专业成长》的报告。2.现场经验交流。由海南中学等11所数学教研组长做经验交流。3.中心组成员方国志老师做《海南省2011年初中数学教研组经验交流情况简述》。
我们将现场研讨全过程录像下来, 并将部分精彩的片断放在初中数学频道上, 供老师们后续学习。
本次系列活动由海南初中数学教研中心组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安排, 有很多教师是全程参与了此次系列活动。参与活动的教师都认为, 这样的活动让他们受益匪浅, 对如何促进校本教研健康发展达成广泛共识, 整个系列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充分发挥教研组职能, 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常规教研活动
常规教研活动是校本教研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研活动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我省很多学校结合学校实际, 在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研究, 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注重教研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其中包括强化常规教学管理、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等。在提交的119篇总结或经验交流材料中,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大约有90篇, 占整个材料的76%。涉及学校教研工作计划的实施及方案的落实, 定期、定项的督导检查与评价以及备课、上课、质量检测、作业批改、辅导学生、组织课外活动的各个环节的规范化。主要的教研活动有:理论学习、集体备课、公开课、评课等。在理论学习方面, 主要是组织教师对新课标的研读, 先进的教学理念、教法、学法的学习。海口九中每学期学校或教研组都会组织教师学习最新教育教学理论, 订阅相关书籍, 如《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师专业成才的途径》等, 每学期末每位老师交10-20篇的读书笔记。海师附中加强理论学习, 把握课改方向, 每年每位老师至少订一份本专业研究杂志, 通读2到3种刊物, 经常上网查询资料, 随时关注教学动态。在集体备课方面, 海口九中发挥集体优势, 在自主开发课堂学案的基础上, 依照“自我初备一集体研讨—整合借鉴—资源共享—课后反思”五个环节集体备课, 做到“三定、三研、四统一”:定备课时间, 定备课地点, 定主备教师;研究课程标准, 研究学生状况, 研究考纲考题;统一教案课件, 统一课时进度, 统一作业检测, 统一质量分析。这样的集体备课融入了更多整体元素, 重点更突出, 教学效果更好。文昌中学根据学校教学部门的要求, 按年级把全体初中数学老师分为三个备课组, 同上一个年级的老师为一个备课组, 每个备课组由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任备课组长, 把关年级教学工作。每周每个备课组至少集体备课一次, 把下一周要上的内容或是要上某一章的内容备好。以年级为备课组, 事先确定内容和中心发言人, 然后针对所备的课进行研讨。在公开课方面, 洋浦中学以教研组为单位上亮相课、过关课、选拔课、竞赛课等。在评课方面, 琼中思源学校在互听、互评活动中要求每位老师都要发言。
可以看出, 经过探索与研究, 各学校对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化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以活动为载体, 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 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青年教师为学校带来了蓬勃朝气和青春活力, 青年教师教研活动参与意识强, 但青年老师经验欠缺, 研究能力偏弱。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已成为各学校的共识。在各学校所提交的总结或经验材料中, 都体现了各学校对青年教师的重视和培养。所采取的方法主要是“以老带新”, 通过推门听课、互听、互评、过关课、赛课等形式, 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 对青年教师在目标生成、教学方法、教材处理、教师素养等方面进行手把手的指导, 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海南中学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 以教育研究为主线, 以各种教育活动为载体, 引导、激励、帮助青年教师自主发展。采取的“以老带新”结对子的做法的策略有: (1) “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策略; (2) 采用“问题研究”策略; (3) “校本培训, 实践第一”的等等;洋浦中学以备课组为单位上同题异构的课;以备课组为单位上主备试讲课;以教研组为单位上亮相课、过关课、选拔课、竞赛课。白马井中学针对性地设立分层带动管理, 确定各点骨干学科领头羊, 落实以“老”带“新”、“师”带“徒”, 手把手互动交流, 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海口一中对教龄未满三年的老师, 开展新老教师, “一帮一”、“一帮多”结对子活动, 互帮互学, 取长补短, 使新教师能更好地把握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快速成长起来, 并在教学中形成明显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虽然各学校在常规教学管理、教研活动实效性、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相对于我省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各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研究的面不广、教研问题的针对性不强, 在教研活动的形式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1. 教研问题的针对性不强。
研究就是解决问题, 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针对问题进行研究是促进教研活动由形式化走向实效化的途径。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每天都要面对课堂, 每个老师都会面对具体的教学问题, 根据这样的问题情境组织教研活动, 才是校本教研的关键所在。实际上, 教师不是没有遇到问题, 而是我们不清楚如何把这些问题转化成校本教研进行研究, 如: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化后进生的策略、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如何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行为等。在所提交的总结或经验材料中, 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材料不多。大多数都是常规教研活动的总结、教研活动缺乏针对性。我们的教研活动不在多, 哪怕是一年针对一个实际问题, 把它扎实地开展下去, 也会有很好的效果。
2. 网络教研活动开展少。
网络教研是我省在全国推进新课程改革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具有原创性的贡献。把传统教研与网络教研相结合, 可以扩大教研效果, 提高教研品位。如:网上课题研究。针对不同课题, 在网上建立各课题组的“博客圈子”。各课题组每学期都制订课题研究计划、研究主题, 我们可以把遇到的问题, 解决的方法记录在博客上, 为课题结题提供一手材料。在所提交的总结和经验交流材料中, 大多数的学校开展教研活动都是常规教研活动。利用网络开展网络教研活动的少。只有海口一中、海南中学、国兴中学等少数几个学校开展了网络教研活动。
3. 教研活动形式创新少。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历史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动机。因此,培养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是历史教学过程 中的重要一环,可采取的方法有:
1、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探索多种教育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一堂课要有引人入胜的导入、丰富多彩的内容、留有韵味的回味。教学时要史论结合,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丰富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体验,如利用精彩的故事、电影、谜语、典故……;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趣闻轶事、哲理故事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还要锤炼教学语言,做到科学性与知识性相统一,趣味性与幽默性相并存,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奥的问题具体化,从而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加强学法指导。陶行知先生说:“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的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因此学习方法得当,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并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愉快的情感,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反之则产生内疚、痛苦、厌学等消极的情感,随即降低或失去学习兴趣。因此老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指导,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如历史知识的记忆方法;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与吸取,教科书的阅读、解题答题的方法等,都应进行科学的指导。
二、重视过程与情感和知识目标的统一
历史新课程从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特点出发,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基本的历史知识包含重要的历史史实和基本历史线索两部分。一些老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了后两者。对历史教学任务的理解从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上看,有一些教师忽略对具体知识的传授,表现为在课堂上少讲或不讲新知识,或是上课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这样一来,学生缺乏对历史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缺乏对历史的具体感受,因而很难积极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甚至很难展开讨论。教师这样安排,可能是认为应当让学生来建构新知识,或是认为讲多了就会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学生缺少必要的背景知识,教学的活动难以深入,使得学生和教师都处于尴尬的被动状态。我们知道,历史教学的任务包括很多方面,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表述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历史教学的目标无论怎样划分,都是整体目标的具体体现,都不应该忽视某一个方面。而且,正是由于历史本身所包含的丰富内涵,才使得历史教育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学生只有在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和具体的历史知识的同时,才能形成历史学习的初步能力,才能真正学会学习,才会产生爱国主义情感、正义感、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的生活态度、做人态度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生不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一切活动都难以展开,一切能力也都难以形成,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生成也会成为空泛之谈。所以,现在要注意避免对教学目标整体把握上的失缺,要全面和正确地理解历史教学的任务。
三、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贯彻整体知识结构的教学方面,教师应注意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尤其还要对内容的深广度作出恰如其分的规定,便于有的放矢地教学。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转化,即将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在学生的智能培养方面,要想使智能培养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应从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入手,具体说:一是教师应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并进行思辨的讨论;二是教师讲授的侧重点应从历史過程为中心转向历史发展的逻辑联系为中心;三是历史教学要联系实际,要谈古论今,发挥历史的明理、鉴今、育人的作用。第三,在思想教育方面,总体看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是个普遍现象,当然学科的思想教育的阵地作用也就远未得到充分发挥。思想教育的内容笼统地讲,在中国史教学中要着重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尊心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在世界史教学中主要是审美观、世界观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
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作一棵大树动不过是剪断了一些树枝砍断了。但是树断了
洋务运
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
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摘自知原的《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材料二 “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
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摘自陈独秀的《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1洋务运动“剪断了一些树枝”表现在哪些方面?
2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是如何进行革命准备的?辛亥革命是如何将“大树”砍断
3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什么没有挖掉“树墩”?
4陈独秀等人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进行了怎样的斗争?
答:
1、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企业,创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创办新式海军。
2、创立了革命团体,如兴中会,进行革命宣传;成立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和两
百多年的清朝统治;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并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原因:辛亥革命不彻底;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帝国主义列强干预;革命纲领不彻底。
“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例如:袁世凯、张勋复辟帝制以及北洋军阀封建统治等。4、1915年,陈独秀高举“民主、科学”两面旗帜,批判旧文化、旧道德,提倡新文化、新道德。
二、【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目前,中日两国的关系正在进入历史上的调整时期。相互了解双方历史和文化的异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过去,面向未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展现了东方人的智慧,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超越西方,给予东方人可以超越西方的魄力和信心.日本民族这种学习西方又不照搬西方,学习西方又超越西方的精神,是日本迅速富强的精神动力.请回答:(1)日本“眼观八方”,在国弱时,拿来先进才智进行消
化.指出日本在追赶世界历史潮流过程中,保留传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表现,及其对日本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答:保留:天皇制度或武士道精神。吸收: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日本的政体形式是君主立宪制。
(2)综合上述各材料,说明你在中西文化碰撞中,对继承传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认识。(4分)
答: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地继承发扬自身传统优秀文化和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可以促进本民族和社会进步与发展;反之,则不利于本民族和社会进步与发展,会对其他国家或地区造成伤害。
三、20世界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下面是巴黎和会上四个国家的代表说的话:
“我有的是钱,你们都得听我的。”
“借给我钱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了点!”
“应该把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
“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帐!”
材料二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
批火种。
一一列宁
(1)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哪些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的矛盾?并指出矛盾所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二列宁指的两个大国分别是那两个国家? 列宁所做判断是否正确?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矛盾:美国与英法,争夺世界霸权;法德,两国宿仇和争夺欧洲大陆霸权;美日,争夺亚太地区霸权。
(2)美国和日本。判断:正确。依据: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会议剥夺了日本在一战期间取得的亚太地区的既得利益,引起了日本的不满。因而日本不断寻找机会冲破华盛顿会议的束缚,所以说埋下了下一次战争的火种。
四、概括英国举办第一届世博会的历史条件
(从19世纪中期英国的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科技等方面状况分析条件)英国较早地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最早进行了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即成为“世界工厂”;拥有广大的殖民地;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较早。(6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简要回答上海世博会的举行对中国和上海及周边地区有什么积极的影响
办世博会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庆祝重大的历史事件或某个国家、地区的重要纪念活动,以展示人类在某一领域中,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举办世博会,不仅给参展国家带来发展的机遇,扩大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给举办国家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宣传和扩大了举办国家的知名度和声誉,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进步。世博会是一种机遇 世界博览会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它更鼓励人类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点、新技术奉献在世人面前。举办世博会,不仅给参展国家带来发展的机遇,扩大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给举办国家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宣传和扩大了举办国家的知名度和声誉,促进了社会繁
荣和进步。世博会能展示一个国家的经济、科技、文化等综合国力,其举办城市也能因此为世人瞩目。例如:德国汉诺威2000年世博会在153天的展期里就吸引了全世界1800万人去参观。如果中国申办2010年世博会获得成功,上海也将期待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举办世博会的意义: 科技意义:推动重大科技创新。世博会是工业革命下科技进步的产物,它代表着当代世界技术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现代科技进入人类生活。许多新技术、新产品都是在世博会上第一次“亮相”并被人们认识,从而得到普及推广的。经济意义:促进举办地的产业升级。“世界经济”现象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直接为举办世博会而产生的经济活动。二是围绕开发世博会资源进行的经济活动,三是主办城市借世博会契机,改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建设的各种相关活动。政治意义:提升举办国的国家形象。世博会是一个全球性的盛会,无论是从空间还是从内容等角度来讲,设计的范围都非常广泛。由于不受国体限制,不受地域限制,也没有民族、宗教、文化经济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参展国家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这就给主办国创造了足不出户便可宣传自己、广交朋友的机会。文化意义: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世博会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它能够把一个时代的文明高度地集中起来,把那些零星的、分散的还不完善的同类事物,通过主题思想将其集中起来,并加以完善化、系统化,甚至艺术化;
一、认真制订、实施教学计划
教研组在组织各年级教师开展教学大纲、教材学习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年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特点,在学期之初,制订了各年级的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教研组、各年级备课组制定了教研组和备课组计划,并根据制定的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了各项教学教研工作。
二、继续抓好教学常规工作的落实
本学期历史组教研组根据学校精致化管理的精神,认真落实教务处制定的教学常规,督促老师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和“三率一本”工作。三率即作业的布置率、批改率、范卷率。布置率要求专用纸每周两次,纠错训练高三每周一次,高一高二每两周至少一次,专用纸作业统一格式,有命题时间、命题人。批改率要求每次作业全部批改,且批改要规范,有成绩(或等级),有批改日期。范卷率要有正确率(或错误率)的统计,对错误率低的题目要统计到具体学生;对错误率高的题目或典型错误有错因分析、讲解思路、相关知识点的拓展复习巩固。根据本学期教务处的检查反馈,历史组在教学“六认真”工作和“三率一本”工作方面的工作是比较规范扎实的。
三、深化组内的课堂教学研究气氛,推动新课程的实施
本学期历史组不仅组织了校内的公开课,还积极参加了和教研室、兄弟学校联合举办的金秋对外开课活动,组织了全组老师听课、评课,从中逐渐摸索出适合不同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符合新课改理念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抓科研、重创新
1。开展好校本主题教研活动。本学年历史教研组制定了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的校本教研主题,并围绕这一主题每月开展了一次校本教研活动,还针对教研主题开设了教学研讨课,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有效提高了本组教师的教研能力
2。同时我们将教科研工作与日常教学的点滴有机结合,多探讨、多反思、集思广益、分享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或教训。如备课组活动时,不仅统一进度、教学重点和难点。
3。结合校本教研主题,进行教研组课题研究。
五、加强考试研究
教育现实中,分数不仅是学生的命根子,也成为衡量老师、学校的重要标准。在现实中,我们无法回避应试教育。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规律可循,须讲求科学的。正因为如此,历史组关注高考动向,研究学业水平测试,既增强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又极大地节省了学生的课余时间,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也必将有助于明年高二的学业水平测试和高三高考取得更好成绩。
以上是本期历史教研组的工作情况。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缺少机遇和经费,在新的一学期我们一定要多努力,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使教学教研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
1.小学教研教改工作总结范本
2.历史教研员工作总结范本
3.学校教研工作总结
4.教师教研工作总结
5.教研工作总结小学
6.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7.小学教研工作总结
8.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9.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本学期历史组的教研活动将以学校教学改革思想为指导,按照学校部署的教研活动,集合全组成员的集体智慧和能力、群策群力尽力研讨优质的课堂教学方案,循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斐斐课件园)规律,发挥历史学科骨干教师的作用,促进师生共同在课堂教学中成长;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和课题研究活动。
课题研究及教改设想
1.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提升历史教研组的学术水平
让每位历史组教师具备教育、教学的新理念;使每位组员能胜任新课程教学;使历史组新教师迅速成长为合格的历史教师
2.各年级历史教学都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教学教研,形成年级教学合力,产生年级学科教学最大效益。
初一重在课堂兴趣激发、教学效率提高和学习方法养成教学,为初二阶段打好基础;初二历史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要注重中考意识培养,按照中考要求展开教学,切实抓好课堂,注意方法;初三狠抓基础和解题方法培养,全力冲刺中考,
3.培养学生学史的高度兴趣。
通过历史教材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培养学习的兴趣。
主要工作目标和措施
1.落实教学常规,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1)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2)认真上好每堂课,寻求新的教学策略,采用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手段,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并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寻找差距。
(3)重视教学反思,其内容包括教学设计实施情况、师生互动情况、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等。
2.加强教研组的理论业务学习,更新观念,提高教研组整体水平
(1)、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
(2)、积极参加区、学校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了解课改信息和教改的热点。
(3)、定期利用组内活动及课余时间学习交流,沟通,力争形成一个良好的教研氛围。
3.开发课程资源,组织各种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由“好学”转入“乐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视交流学习。加强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和相互听课,本学期校内每人听课不少于10节以达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总之,在教务处指导下,每周召开一次历史教研活动,精心组织,有讲必评,有比必奖。
教研活动内容
周次活动内容
11.教研组会议:总结上学期工作;2.讨论通过教研组新学期计划的总体框架;制定好教学计划,合理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合理安排好教学进度。
2集体学习,学习内容自定,“我上的最成功的一节课”(说出成功的表现及原因)
3任课教师设计多媒体课件,尝试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集体讨论:如何打造高效而充满活力的历史课堂?如何准确把握“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整合教材”。组织组内听课评课,评出优质课。
一、营造历史氛围
一节课好不好, 开头是关键。怎样使学生尽快产生学习的欲望, 尽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这就得看教师在“导入”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授《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时, 以电影中火烧圆明园一场戏开始:从富丽堂皇的“万园之园”到大水法遗迹。人类文明的伟大结晶在冲天火光中化为残垣断壁……这是怎么了?又是为什么?教师在短短的两分钟里, 营造历史氛围, 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圆明园, 是被雨果称为“人类史无前例的惊人杰作”, 中国所谓“康乾盛世”的能工巧匠几代人的成果, 这使学生感到喜。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清之精华在圆明园”, 看到中国的圆明园被毁, 这使学生感到悲。然而圆明园被谁毁?英法联军。这使学生感到怒。然而圆明园为什么被毁?英法联军的借口是因为双方换约过程的冲突, 而圆明园是皇家园林。他们要惩罚的是咸丰皇帝。这使学生感到哀。今天像圆明园这样的奇迹应该是全人类共同的财产。毁灭圆明园就是在毁灭世界文明!但其背后的原因呢?邓小平说过:“落后就要挨打!”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老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的开场白。
二、创设问题情景
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教师就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 使学生敢问、想问、善问, 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要使学生敢问, 就是要有平等民主师生关系。要使学生善问, 就是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 培养创新精神, 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跳一跳, 摘到桃”。例如在讲授《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时, 关于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教师展示大清全盛时和今天中国地图FLA SH比较。为什么我国的形状从“秋海棠叶”会逐渐变成“公鸡”?学生就会产生疑问:我们到底失去了哪些领土?什么时候失去的?通过什么不平等条约失去的?为什么会失去了?图表直观, 简明扼要, 这使学生轻而易举掌握了学习重点。优秀的学生还会刨根究底:我们今天到底有哪些领土争端?因为他们看新闻联播, 也知道钓鱼岛争端、东海油气田问题甚至于黑瞎子岛等等。我预先在网页中, 实事求是地把这些问题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讲清楚, 甚至有选择地提供不同的观点。有些学生也会运用G O O G LE、EA R TH等工具, 但你要他们知道G O O G LE公司背景知识。要学生真正“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所以它首先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而不是简单地“统一思想”“政治说教”。其次可以开阔学生国际视野, 确实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最后提高学生公民素养, 养成终身学习。不仅历史知识, 而且信息技能, 不学习, 就会落伍。这当然要求教师高屋建瓴, 化繁为简, 深入浅出。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有的要吃到, 有的要吃饱, 有的要吃好。
三、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故事化教学
故事化的教学形式很适合融入历史课堂。这不仅在于历史课程本身就很适用于这种教学形式,以故事的模式来辅助史实的讲授,这种方式也非常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要点的吸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教学模式,用故事化教学来灵活化解知识理解上的障碍。这既能够很大程度提升课堂的综合实效,这也会让学生更加喜爱历史课堂。
一、组织学生课前搜集小故事
故事化教学可以融入课堂上的不同环节中,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前有针对性的搜集一些小故事,在教学中可以首先以故事的引入或者是学生间故事分享的形式来引出教学知识点,这个形式很值得采用。课本中讲到的不少内容学生其实在过往的生活经历中都或多或少有接触,要么是在书籍中有所涉猎,要么就是在各种影视作品中接触过。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基础,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鼓励学生课下搜集这些趣味性的小故事。这将会极大的让课堂教学得到丰富,这也是提升学生教学参与积极性的一种方式。
在进行“科举制度的创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搜寻一些关于科举制度的小故事并且摘录下来,然后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这些“科举”小故事。同学们在搜寻科举制度的故事时,会接触到一些历史名人、历史重大事件等,而这些内容正代表着当时时代的突出特点,对学生把握历史阶段特点有着直接的帮助作用。学生对历史上科举制度时期、关键人物等的把握也为科举时代的历史学习奠定了基础。让学生在课前首先搜集这些资料,会很大程度丰富学生的背景知识,当教师再来具体将这部分内容时学生才不会存在太大的理解障碍。
二、鼓励学生演绎历史故事
在课堂教学进行的过程中,同样可以融入历史化的教学形式,可以采取的引入方式有很多。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一些很有意思的历史故事或者情境演绎出来,让学生在扮演相关的历史人物时走进人物中,让学生有机会更直接的接触这段历史。这样的方式会极大的丰富学生对于这一段历史的感知,会让学生对于涉及到的史实形成自己的理解与感悟。这些都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中的知识点,让学生更深入的感受历史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原始的农耕生活”这一课时,学生就可以分成两个小组分别代表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小组合作过程中制作道具、服装和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等都要体现出两种不同类型的原始居民所代表的不同生活方式和生活用具。比如,河姆渡居民使用磨制石器,生产水稻,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使用耒耜,种植蔬菜,住半地穴式的房屋。学生在演绎不同的原始居民时会对于他们的生活习性,当时的一些服饰、生活用具以及居民的生活方式都形成很直接的感受。经历了这种亲身体验后学生会对于农耕生活形成非常直观的感受,对于涉及到的知识要点的掌握也会更牢固。
三、课后进行历史故事的交流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同样可以用故事化的教学形式来进行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可以让学生结合课堂上谈到的内容,列举一些有代表性的故事情节来表达自己对于这段历史的理解与看法。这是一个很有效的对于课堂教学的发散及延伸,这也是让学生更深入的走进历史,体会那段过往的一种教学巩固方式。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表述来给予大家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更加清晰与客观,这对于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的形成会很有帮助,这也是历史课堂上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努力学习和贯彻新课标精神,树立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结合本校自成教育,使学生学会自我认识、自我管理、最大限度的开发自身潜能,培养适应未来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二、本学期教研工作的重点及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历史教师素质
(二)工作重点
1、学习:钻研新教材,学习新课标。
2、备课:注重教师教学艺术和年级特色,体现教案的可操作性和高标准,反映教师教学自评与得失。
3、听课:每周一次听课活动落到实处;课后积极参加评析,积极探索“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
4、开展“四个一”工程:组织每一位历史教师讲一节精品课、写一份“双思三环六步”模式教学设计、出一份分层试题、撰写一篇课题论文。
5、骨干教师发挥特长,给年轻教师提供学习机会。
6、教研:每周一次,推进新课改的研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积极参加各种评优活动。
7、完成新课程标准下的考试改革研究。
(三)优化历史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1、召开各种交流会,明确教学方向
2、举办各种研究课,提高课堂效率。
王秀艳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坚持贯彻何校长提出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精讲精练”的教育理念,围绕本学期历史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聚焦有效课堂,提升教学品质”,本教研组将做以下工作:
二、日常工作实施细则
1、每位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明确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制定适合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在各年级备课组长的带领下,确定各章节的重难点,并在认真研究之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认真、保质保量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将教学计划落到实处。
2.加强各年级组的集体备课。三个年级的历史备课组认真落实教导处的要求,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集体研究,备课组长把关,做到“四统一”(即统一教学目的、统一重难点、统一课时、统一教学进度),做到课前认真准备,写好教案;课间向45分钟要效益;课后及时反思成败得失。
3、本教研组老师各项常规教学工作,主要围绕着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质量检测这五个环节来展开,注重考试质量和试卷分析。定期组织备课组教师进行学情分析,发现问题,寻找对策,及时解决,确保本备课组的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4、做好拔尖补差工作,对优秀生给予更高的目标和要求,更细致的指导帮助,促进他们更上一层楼。对差生要帮助他们端正态度,树立信心,提高兴趣,加强督查,力求少拖后腿。
5、、本教研组认为在教育科研工作的新突破在于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本学期我们即将开展的教研活动主题——制定一堂好课的标准,在实践中完善,让历史教学从课堂到课后都成为历史教师和学生互动融合为一个整体,着实提高教学质量。并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积极参与四月的观摩课。组织本组教师听课平课。
6、。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时间紧、任务重。而历史学科的知识点“多而杂”、学生学习能力基础都不理想。在这种形势下,本学期教研组的另一项工作就是配合高三学年教师工作,集体研究学习高考动向、监控学生学习效果。为学生减
关键字:能力 知识体系
(一)阅读是获得新知识的重要途径
历史学科的阅读不同于一般语文课,它要求学生领会教科书的篇章结构、大小子目和内在联系,哪些是基本史实,哪些是基本原理或观点。学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通过感知,参与了观察、思维、想象分析、归纳、综合等多种思维活动。教师在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时,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介绍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可把每个历史事件分成背景、经过和结果三个方面进行,从阅读中寻找答案。
(2)指出阅读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讲解阅读过程中学生不够明确的概念。
(3)设计一些旨在提高能力的问题,帮助他们通过阅读去进行思维、分析、判断、提高阅读能力。
(4)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单纯地按课本顺序看书,提高到从各个角度看;从基本史实上升到概念,最终进行理论概括。阅读能力是各种能力形成的基础。学生阅读能力的体现与提高是通过表达来进行的。
(二)日常的教学活动应贯穿表达能力的系统训练
历史学科的表达能力就是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将阅读与听讲后掌握的历史知识表述出来。表达的对象不同,其表达的构成也不尽相同。例如历史人物情况的表达要结合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活动作出概括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表达要概括其发展过程,尤其是发生的原因及带来的结果和影响。要通过表达达到再现或再认的目的,且向表达的全面、快捷、正确方向努力。训练其表达能力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要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教师要表现出耐心与热情,以营造课堂表达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2)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与练习。俄国民主主义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善于提出问题,并能逐渐增加答案的复杂性和难度,这是最主要和极其必要的教学技巧之一”。教师所提问题必须具有思考性且有一定的思维层次,即通过历史基础知识的再现上升到概念推理,分析并作出评述的思维过程。
(3)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及时、准确地作出评议,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能正确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完整地理解和表述历史概念。表达能力是考试水平高低的直接反映,表达能力的提高又依赖于对知识整理归纳的训练程度。
(三)整理归纳是历史学习中能力形成的重要一环
归纳整理就是要求学生按类别将分散的历史知识整理成板块或线索。通过整理,从中概括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它所反映的实质内容。例如通过对中国封建社会历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措施的整理,可了解封建社会产生、发展、强盛到衰亡的历史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整理归类必须强调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完成,不使用现成答案,也不赞成抄袭资料,否则无益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2)整理的类别由教师列出提纲。归类方法可按大专题进行,以便系统把握历史知识。如中国古代史可分政治改革、中央集权、赋税制度、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科技文化等专题作知识归类;中国近现代史可按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进行归类;世界近现代史按国别史、国际共运史等方面进行归类。归类方法也可按小专题进行,以便从微观上系统掌握历史知识。如同一地区、同一时期发生的大事,同一目的知识等进行归类。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分类整理,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会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整理归纳线索越多,对历史知识网络熟悉的程度就越深,其能力也会同步提高,在知识的运用中就能驾轻就熟。对学生自己的归纳,教师要进行批阅或指导,及时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
(3)整理归纳的最好形式是列提纲,或制图表。
(四)分析与运用是能力体现的关键
在培养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最困难的既不是阅读理解、背诵记忆,也不是整理归纳,而是对材料的取舍和历史知识的运用。分析与运用是学生诸多能力是否能发挥出来的关键能力。历史学科的运用能力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精选有关历史知识,用准确简洁的语言,严谨的逻辑思维解答历史问题;第二层次是在第一层次基础上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原理分析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并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第三层次是把已掌握的历史知识与原理迁移到新材料、新情境中去解决新问题。运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一个艰苦而复杂的过程,为此需要做到这样几点:
(1)教师精选精讲典型例题,并作深刻而全面的剖析,寻找答题有关规律;
(2)认真审题,精选与题目有关的素材;
(3)结合政治课教学,讲清常用的哲学原理,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
(4)结合课本加强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的渗透,尤其要突出那些理论性较强的章节和段落。如中国古代史上的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产生的影响,正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原理最好的体现;
(5)深层次挖掘教材,充分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增加这方面的训练。运用的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春风化雨,把它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靠平时的点滴积累,才会有最终的丰硕成果。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可行性
“历史是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 (杜威) 。古往今来, 历史一向被作为道德教育的手段加以利用。各种历史现象, 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因素的综合反映, 其中不乏思想道德领域中的正面典例, 这些具体内容与当今时代发展趋势相结合, 为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实施历史德育提供了客观条件。初中历史教材中收录的大量优秀历史人物的道德品质是德育的生动材料。借助历史道德形象进行道德知识的教育,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规范意识, 认识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的准则。历史上既有忠心报国的爱国志士, 如在甲午战争、抗日战争中涌现出的奋勇杀敌、视死如归的邓世昌、张自忠等。也有提倡勤劳、俭朴的艰苦奋斗精神的先哲, 如墨子主张“节用”、“节葬”、“兼爱”, 反对统治者过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生活。还有体现出自强不息精神的越王勾践, 他卧薪尝胆, 终成大业。此外, 天下为公、舍生取义, 追求真理、不畏艰难, 尊师敬业、谦虚礼让, 文明礼让、仁者爱人等丰富的道德内容在历史教材中都可找到鲜活的事例。尽管这些历史事例是过去的, 但这些道德内涵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1.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的基本形式, 教师可紧扣教材, 把握历史信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中国历史长河中, 爱国主义精神绵延不绝, 尤其是在近百年历史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在教学中, 要把握好最有效的信息,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在鸦片战争中, 最典型的爱国主义事例就是林则徐禁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 最典型的爱国主义事例就是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下令撞击日本吉野号后中鱼雷沉没, 全体官兵壮烈殉国;在辛亥革命的历史中, 最典型的爱国主义事例就是孙中山为救国奔波于海内外, 奋斗终生。教师应结合青少年思想活跃的特点, 充分利用教材的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坚定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心。
在教学中, 教师还要注意情感的熏陶。历史教学本身就是富有情感的教学, 教师讲课时声情并茂, 往往能感染学生, 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达到良好的道德情感教育目的。教师应注意挖掘历史知识中所蕴藏的丰富情感素材, 做到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师生共同置身于所创设的特定历史情境中, 通过掀起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 深刻剖析特定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 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生动形象、风趣幽默、感人肺腑的言语, 拨动学生的心弦, 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师生产生情感共鸣。如讲祖国的“四大发明”时, 教师的语言要铿锵有力, 掷地有声, 如数家珍, 满怀自豪之情, 以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讲“南京大屠杀”时, 义愤填膺、声泪俱下, 语言悲愤、深沉、有力, 让学生产生对日寇侵略的仇恨, 对国力衰弱的深思, 从而让学生树立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目标。
2. 利用乡土历史进行德育渗透
乡土历史内容丰富, 贴近生活, 贴近民情习俗。本乡本土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人们比较熟悉。因此, 教师应充分利用乡土教材中的优秀人物和典型的历史事件教育学生, 让学生能从本乡本土的优秀人物身上学到优良的品质, 树立向优秀人物学习的志向。如我们孝感因东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 行孝感动天地而得名, 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蕴。董永卖身葬父, 黄香温衾, 孟宗哭竹, 中国历史二十四孝, 孝感占其三。另外孝感还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孝感是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和新四军五师的诞生地, 有全国十大陵园之称的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 有陶铸同志培养抗日干部基地———鄂中革命纪念馆应城汤池。孝感是刘华清、徐海东等将军的故乡, 1955年至1965年授衔将军中, 孝感籍将军就有50名。在历史教学中,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穿插渗透, 能起到很好的德育教育作用。有时把学生带出历史课堂, 参观董永公园, 让他们感受孝文化气息, 懂得感恩, 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参观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 让学生想象战争时期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情景, 让学生真正地走近历史, 感悟历史。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立志长大后为祖国为人民贡献力量的精神。
3. 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可通过组织开展演讲比赛、历史教具小制作等课外活动,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阔视野、发展能力, 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思想品德教育。开展与教学相结合的演讲比赛, 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革命热情, 使其产生对家乡、对祖国、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 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教师利用课余时间, 组织学生描绘和制作一些简单的历史教具, 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提高他们的历史学习兴趣和能力, 而且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历史。学生由于亲自参与了教具的制作活动, 必然对教具产生的年代、背景、作用、意义等做深入的了解, 从而使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得到培养。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对历史教师的要求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通过对历史事实的认识、理解和评价, 有意识地但又不露痕迹地给学生以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达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对我们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 历史教师必须对历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有充分的、深刻的认识, 并形成一种职业习惯。而且历史教师自己必须是一个爱社会主义祖国的人, 严于律己、治学严谨的人, 感情充沛、有合作精神的人, 胸怀宽广、诚实正直的人, 诲人不倦、爱生并希望学生胜过自己的人。
其次, 历史教师要有宏博、专精、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人们常讲给学生一瓢水, 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是很有道理的。历史教师在教学时的表述, 看似浅显, 但浅显的背后却有着丰富的内涵。唯有掌握较为渊博的历史知识, 才可能形成知识综合、知识迁移的能力;才可能在备课中见微知著, 讲课中深入浅出, 而不囿于课本和教参;才可能在渗透德育中不断启迪学生心智, 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最后, 历史教师要熟练掌握教育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掌握了渊博的专业知识, 这仅仅为教好历史、渗透德育教育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但这还不够, 还要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还要因材施教, 具有较强的课堂应变能力。有些教师学富五车、满腹经纶, 但拙于言辞, 缺乏娴熟的教学技能技巧, 壶里有饺倒不出, 因此其课堂了无生气、枯燥无味。到这一步, 恐怕连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 更不用说渗透德育了。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按照学校的要求,拟定以下工作计划与设想:
一、抓常规工作,确保教学科研等各项任务的顺利进行。
抓好教学常规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必须常抓不懈。科组要求全体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教改要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同时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安排合理、方法得当、组织严密,确保每节课的质量和效益。
坚持每学期不少于15次的科组活动和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科组活动的主要内容应为进行教学心得和业务的交流,探讨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向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按照学校,年轻教师上好两堂公开课,并及时在全科组范围内进行听课评课活动。
各备课组活动主要放在历史教学具体的各章节、各单元和各重点知识的教学探讨和教法的研究之上。各备课组应做到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统一测试、统一讲评。并力争做到课课有练习、单元有综合、定期检查作业,把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适应统一的要求结合起来。
二、抓教研,提高教师基本功素质和业务能力。
科组要求教师注重科研,总结教学经验,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提交一篇教学论文。提倡积极参加组内、校内、或其他各类有价值的教学交流等教研活动。并注意收集各地的优秀教学个案和文章在科组活动中进行学习和交流。每个备组要进行不少于两次对学生和教学实际情况的教研和总结,以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要求老师平时认真备课,重视教后记。规范教案的撰写,除了“教学目标”、“教学难、重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常规要素外,每课教案后必须有“教学反思”的内容来总结教学过程的得失,以利于以后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完善,也符合学校工作的要求。
四、提高听课评教活动的质量、积级参加市的教研活动,加强校本教研的力度。将组织各年级的备课小组组长不定期地检查学校发下来的“听课本”,真正起到相互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作用。重视小课题研究,在专家指导下一步一个
脚印的完成教研任务。
这个学期,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还是要认真执行教学的各个环节,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把培优与补差工作纳入常规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保护学生;同时注重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努力进取。还要发扬教学民主,使学有所得,教有所长;更要发挥集体的智慧,使教师与教学共同成长。
总之在新的学期,新的形势下,历史科组全体教师决心以新的面貌,新的精神迎接新的挑战,争取新的成绩。
历史组张丽萍
在全面小结上学期数学学科工作的基础上,依据学校本学期的工作行事历和学校教研室制定的本学期教科研工作方案,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和目前我校数学学科的训练、教学、教研的现状,对比学科主任的岗位职责,现制定合肥八中xx~xx学(下)数学学科主任工作方案如下:
一、不断探究集体备课的新思路、新方法,逐步完善数学学科校本作业制度:
近两年来,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是研讨教材教法和听评课。本学期依据学校教研部门的要求,渐渐把重心转移至校本作业的讨论和开发、编制和修订、收集与沟通、实施与改进、完善与推广等方面来,力争在本期内逐步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校本作业制度,打造成校内较好实行校本作业的样板,更好地为数学课堂教学服务。
详细措施是:1.坚决执行学校规定,严厉 备课纪律;2.要求主备人细心预备,让大家有所启发,有所收获;3.准时小结,不断改进;4.注意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注意实效
二、抓命题工作,全面提高数学学科命题质量:
由于阅历不足、主观努力不够等缘由,尽管较好地完成了上学期的命题工作,但是也暴露了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数学学科本学期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仔细总结阅历,切实吸取教训,完善命题流程,严格质量掌握,力争在期中、期末、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等命题工作中做到“高质量、零失误和完全达标”,让学校教研部门和领导放心,让数学学科老师普遍满足。
详细措施是:1.加强队伍建设,遴选有才能且乐于命题工作的老师充实到命题组来;2.在布置新的命题任务的同时加强培训,提高命题理论水平;3.规范流程,反复检查,细心研磨;4.本人更加细心严格审查,确保零失误。
三、乐观协作学校各相关部门,全力搭建数学学科老师沟通学习的平台,着力提高青年老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1.根据学校要求,协作省教科院在我校进行的教学督导工作和完成4月中旬进行的教学开放周活动。
2.根据市教研室本期教研方案,大力支持我校青年老师走出去,乐观参与六项教学研讨活动,学习借鉴他山之玉。详细时间参见合肥市教研网中09~xx数学教研活动通知和支配表。
3.根据市教研室要求,仔细选派两名老师参与4月10日至15日中旬在池州进行的全省高中数学观摩活动,并把学习心得与其他老师全面沟通。
四、踏实履行学科主任职责,扎实推动日常学科教科研工作,促进青年老师专业成长:
1.自3月1日起至期末,连续开展听课调研活动,全面了解数学学科全部老师特殊是青年老师的课堂教学状况,方案听课30节左右,深化调查我校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成果与不足,并准时评课与反思。详细做法主要有:(1)正常支配的公开课;(2)教学开放课;(3)外出教研活悦耳课;(4)各种教研讲座;(5)随堂听课和青年老师沟通课等。
2.乐观参与每周一次的高一、高二班级学科组的定期的集体备课活动,调动老老师参与集体备课的乐观性,不断提升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和水平,让青年老师在集体备课中有所收获,不断提高,并在期末进行“集体备课胜利案例”的评比,同时建议学校赐予适当嘉奖,以促进今后集体备课活动的更好开展。
3.指导本学科青年老师仔细备课、公开教学、教学反思、学段总结、高二学业水平考试的备考复习等,同时连续关注“蓝青工程”进展状况。
4.本学期内,进一步全面了解、调查、登记和整理我校数学学科全部老师的基本状况,并分别就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教龄等各指标进行分析归类,为今后数学学科老师特殊是青年老师的专业成长提出合理化建议并指导、督促他们不断进行专业进展。
5.了解我校数学学科各班级已经开展或拟定开展的课题讨论现状,指导、关心、督促各课题组准时有效地进行讨论工作,争取按时完成课题,早出成果,出好成果。
6.本学期加强数学学科老师成长档案袋的管理工作。加强常规教研工作管理,组织老师学习业务,开展相互间的听课评课,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依据青年老师的职业进展规划,关心青年老师制定业务进修规划,并常常检查落实,通过结对子、示范教学等方式关心青年老师尽快提高教学力量和业务水平。详细做法是:(1)让每个老师明确目的与意义,提高熟悉;(2)准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进展的培训,关心青年老师学会经营自己的光荣人生;(3)指导青年老师填表做好三年短期规划;(4)督促青年老师按时完成自己的教科研任务,脚踏实际走好自己的之路。
五、大力提倡团队协作精神,在数学学科组内开展“讲学习、讲正气、讲师德”的“三讲”活动:
作为学科主任,我会从每一次的集体备课、公开教学、听课、外出教研活动、出卷、阅卷、执行方案、教学检查等入手,严格要求与适当激励相结合,争取尽快把数学学科组打造成全校的先进学科组,团队协作的标杆。带领大家,尽力倾心地把数学学科组塑造成合肥八中的一支优秀团队。
六、根据学校要求做好学科方案管理工作。
订好学科组工作方案,仔细组织实施,期中检查落实状况,期末做好工作总结,并定期向学校领导汇报工作开展状况。一、初中历史跨学科教学实施之必要性
初中生学习的学科数量在不断增加,学科之间则往往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也十分明确地指出,课堂教学需要关注其它学科领域,根据需要渗透其它学科知识的内容、思想和方法。因此,历史教师绝不可以孤立讲授历史知识,更需要引导学生在整体上去感知每一个历史事件的背后,寻求历史发展的横向与纵向联系,更为全面的理解历史事实。
二、初中历史跨学科教学的有效途径
1.跨学科课堂教学
历史学科具有很强的时序性。所以,为了让历史事件的时序更清晰,我们经常会借用数学学科中的数轴。如:在学习初中历史新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内容时,需要学生强化对概念的精确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除了用语言来梳理本课知识点以外,我们还经常使用数轴来展示该事件的时序。在数轴的直观展示中学生有了更多的直接认识,他们对五四爱国运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深刻意义的理解机会更为明晰。再如:初中历史新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内容时,我们讲述到一个重要知识点:遵义会议的意义。此时,我们通常会借助数轴让学生能直观感受遵义会议前后中共革命经验的累积,中国共产党又幼稚走向成熟。进而认识遵义会议的重要意义。
历史学科中经常会涉及到战争中交战双方力量对比变化的情况,如果只用口述法,那么会太过苍白,不利于学生想象真正的战争场面。如:在学习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两大军事集团的力量对比如何,以及美国、中国的参战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局造成了什么影响。这两点比较难理解。此时,我们经常会利用物理学科中的杠杆原理来讲解,教师在课件上通过天平展示战争双方力量的变化对战争形势变化的影响。
人文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以精选更好的历史文化案例来要求学生客观认识、正确理解人与社会及自然的关系,在提高人文素养的同时增强对学科的兴趣,逐渐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了体现这一学科性质,历史课程必须借用各种素材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如:在学习初中历史新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内容时,学生们对中国共产党提出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不够理解。为了帮助学生感悟当时的民族情感,此处教师引入了一则民谣,如:“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学生集体朗诵该歌谣,并且用语文学科的思维重点分析“恭恭敬敬”“让”等词的作用。通过分析,学生开始对不抵抗政策产生厌恶情绪,并认识到日本侵华对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影响。
每门学科都依赖在其他所有学科上面而发展成立,又为其它学科所依赖;每一门科学都包含着其他所有学科的信息。所以,历史学科教学中经常与其他学科的只是相渗透。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需要借鉴音乐、美术的审美方式去引导学生深切地体会各个时期文化的美。中共奋斗过程中革命理论的不断深化,需要借鉴政治课的专业理论去帮助学生理解等。
2.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
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多个学科的知识构建成体系并与自身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
学校文综教研组就策划了一组名为“我爱我家”综合实践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历史、政治、地理三个备课组通力合作,在2015年9月给学生带来了各具学科特色的主题活动。其中包括政治备课组主导的“校园安全行”、历史备课组主导的“美丽校园我命名”、地理备课组主导的“校园平面图绘制”三类活动。
该综合活动中,学生运用自己历史、政治、地理三个学科的知识,亲身经历了校园文化的创建。学生一方面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增强了对三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能极大地增强自身对于校园的热爱与归属感。
三、初中历史跨学科教学的改进之处
跨学科教学活动没有常规化,教师教学设计时能渗透其它学科思想的机会微乎其微。跨学科活动成果没有系统保留,教师完全可以由此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甚至可以由此形成校本课程。
总而言之,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跨学科教学确实有效,更可以成为当下课堂教学的新常态,它利于初中历史教学,更可应用到其它各学科。
【2023年初中历史学科教研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2024年初中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10-18
初中历史学科建设总结10-07
2023初中历史国培作业一09-09
2024年初中历史总复习教学建议06-08
2024年初中历史国培心得体会09-14
历史初中总结06-01
初中历史期中教学总结10-17
初中历史国培总结05-31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