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设备大修理

2024-08-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管理设备大修理(精选7篇)

管理设备大修理 篇1

设备大修管理规定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哈尔滨气化厂设备大修计划管理,大修项目的实施管理,大修项目质量管理与竣工验收,大修理项目的费用管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全厂设备大修管理。

2管理职责

2.1生产副厂长是大修管理工作的总负责人;

2.2计划处负责大修计划的平衡制定;

2.3机动处具体负责大修计划编前的审核,编后的执行等具体管理工作:

2.4各分厂负责项目上报并按标准实施。

3大修计划的制定

3.1大修计划的制定

a、各分厂根据设备大修周期及设备运行在存在问题、缺陷,在上9月末必须将设备大修计划编制完成,上报机动处

b、机动处组织专工,会同有关人员进行平衡审核,认定后报主管生产副厂长审批,审批后报计划处;

c、计划处综合平衡,制定大修计划,并下达;

3.2对未列入大修计划,但在生产运行中根据设备实际情况确实需要大修,可由分厂填写《设备大修审批表》报设备动力管理部门审核,生产副厂长审批后,经计划处立项,方可进行大修。

3.3每年6月份由机械动力处组织对大修理计划进行调整,经主管厂长批准,报计划处,调整后的大修理费用总额上原则不得超过调整前的费用总额;

3.4各单位严格履行设备大修理项目审批手续,未经审批没有列入计划的项目,厂各有关部门不予承认;

3.5结合设备大修,完成对设备的更新工作。改造项目应由分厂机动科向机动处提出申请并附图纸说明,得到批准生方可执行,重大项目更新改造由机动处报主管厂长及上级管理部门。

4大修项目的实施管理

4.1大修项目由部厂主管厂长负责,机动处具体负责大修方案的审核,物资准备,技术准备,施工组织、协调、验收、结算等全过程管理工作;

4.2分厂按批准的大修理计划,在实施大修前2个月将该项目的大修方案、所用设备、材料计划、备品备件计划、大修费用预算等,报机动处(仪表报计量处)审核,主管厂长审批,并报计划处、财务处纳入月检修计划,机动处在审核批准的各类物资计划上加盖“大修专用章”,有关部门按计划抓紧实施做好大修前的各项物资准备工作;

4.3大修开工前,分厂必须上报开工报告,以确定大修条件是否具备,无开工报告不许开工;开工报告一式四份,机动处两份,总调一份,分厂一份。

4.4外委大修理项目由机动处组织实施,在施工前必须履行外委工程审批手续,签订施工合同,附施工方案,经各管理部门审核,主管厂

长或厂长批准后方可执行;

4.5大修方案不能代替检修任务书,施工单位在检修前必须按规定办理各种签证,检修任务书,动火证等手续,生产车间负责对停车大修理的设备进行处理,合格后交施工单位,并派专人帮助施工人员联系处理有关安全事宜,施工现场应设安全防护栏或标志以确保检修安全。

4.6大修施工过程,要实行科学检修,文明施工,采用专用工具,现场要清洁,摆放整齐,对工程质量要一丝不苟,严格执行大修方案和检修技术规程;

4.7若检修项目、进度、内容需要变更,质量要求遇到问题必须摸索出书面报告,有关部门应及时组织人员研究儿解决;

4.8机动处要派专责工程师对大修的设备进行现场施工的全过程管理,协助分厂共同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并对现场检修更换的各种材料,零部件进行鉴定,与分厂进行双方签证。

5大修项目质量管理与竣工验收

5.1在执行大修理计划项目时,设备大修、检修人员要把好质量关,有关质量检查、监督人员要现场跟踪,掌握原材料质量,配件质量,检修全过程的质量情况;

5.2大修项目竣工后要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资料齐

5.3大修项目竣工验收主要设备由机动处组织,计划、财务处、分厂机动科、车间参加,一般设备由分厂组织,机动处派人参加,按大修方案,检修规程进行验收,施工单位要有各种技术资料,检修记录,完整的交工资料,建立大修档案和大修设备档案。压力容器的大修,除按检修规程或方案验收外,还必须执行压力容器管理的有关规定;

5.4大修后的设备必须检验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对验收不合格的设备必须返修,5.5施工单位要按计划节约使用材料、零配件,开展修旧利废活动,检修后的余料和配件必须按项目退库,不得转移使用,力求节约检修费用。

6大修理项目的费用管理

6.1大修理计划项目的费用由本期生产费用支付,机动处编制计划,统一掌握使用,管理部门要严格掌握,不得挪用,费用的使用情况对分厂不进行考核,6.2大修费用的结算在大修项目竣工验收后进行,由分厂机动科提出结算表,经机械动力处的专工审核、签证后,主管领导批准并加盖“大修费用结算章”,转财务部门。结算项目在当月25前一次结清,两次结清无效,逾期不结影响单位效益由责任单位自负,6.3由于大修费用没有结算而影响企管处,财务处对分厂的库存考核,财务处对大修费用占库存部分可不作考核。

6.4由机修分厂承提的大修项目,其费用结算也要一次结清,跨月影响产值,企管、财务部门根据设备动力管理部门证明可不作为考核依据,机修转大修费用要由使用部门签字,机动处审核,须加盖“大修费用结算章”方可结算。

6.5机修分厂制造的压力容器及计划内加工的零部件应先转入仓库,作为库存物资,由使用单位按正常手续办理出库,其中用于大修物资的费用,按大修费用结算;

6.6大修项目结算后所剩余材料及零部件要及时退库,因此而影响库存,分厂要自行承担,大修所用材料及零部件,必须有机动处所派专工签字,否则不予转入大修费用;

管理设备大修理 篇2

一、煤矿设备维修经济界限值的提出及模型设立

一般情况下, 从定性角度分析:煤矿设备的修理费的经济界限值由以下几个因素确定:投资使用、设备的使用费、设备的生产率、设备的折旧余额、设备报废时的可回收残值、大修使用的周期和费用变化, 其中, 技术经济学中规定:设备的经济补偿费用主要来源于设备提取的折旧。故从定量角度分析煤矿设备维修经济界限值时, 首先要确定设备的折旧额及设备折旧后回收的残值。

(一) 煤矿设备提取的折旧

企业常用的计算、提取折旧的方法是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 (或产量法) 和加速折旧法等, 煤炭生产经营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费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

即:V=Ρ (1-η) a

式中:V——设备年折旧额;

P——固定资产 (设备) 原值;

η——净残值率 (一般为3%~5%) ;

a——折旧年限 (根据《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条例》规定:矿井的综采、综掘设备按8年, 一般采掘设备按10年;其他设备按15年) 。

(二) 煤矿设备经济补偿界限

设备的磨损分为可消除性的有形磨损、不可消除性的有形磨损与第Ⅱ种无形磨损, 其中可消除性的有形磨损与不可消除性的有形磨损可通过设备的修理与大型零部件的更换予以补偿。

设备磨损经济补偿总额可能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 有时甚至超过了设备原值的若干倍, 因此在技术经济学中确定了设备大修理具有合理性的最低条件, 即最低经济界限。

即: Krn≤K-Vln

式中:Krn——第n年设备磨损经济补偿费;

K——同种设备的重置价值;

VLn——第n年旧设备被替换时的残值。

即:存在∑Krn≤∑ (K-VLn)

式中: (Κ-VLn) =nV+12n (n-1) V (式中V——设备年折旧额) 。

ΚrnnV+12n (n-1) VΚrnnΡ

(1-η) a+12n (n-1) Ρ (1-η) a

假设该设备在折旧年限的最后一年更换, 即n=a。

得:ΚrnΡ1-η+12 (a-1) (1-η) (式中a——折旧年限) 。

则设备年平均补偿费用与设备原值之间的比例存在:ΚrnaΡ1-η+12 (a-1) (1-η) a

(三) 煤矿设备的低劣化指数

煤矿设备的低劣化指数即煤矿设备每年增加的修理费。

由于设备的磨损, 使设备的维护修理费用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年增加, 这种现象即设备的低劣化, 假设这种低劣化以每年λ的数值增加, 则使用N年后低劣化数值变为Nλ, N年中平均低劣化值为12Νλ, 则设备年成本费用为:

AC (Ν) =12Νλ+ΡΝ (式中P——设备原值)

以年平均成本最低的使用年限为设备最优更换期, 则存在N使得:

AC (N) =0 即:dAC (Ν) dΝ=12λ-ΡΝ2=0解得:λ=2ΡΝ2 (在这里设定N=a, 即设备的更换期为国家规定的设备折旧年限) 。故有λ=2Ρa2

大修设备费用的主要用途是补偿设备磨损, 即设备大修费为λ, 设备磨损补偿费为Krn, 则存在β (0<β<1) 使得:

λ=β·Krn

因设备补偿磨损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原有设备提取的折旧, 故在此假定Krn=V。

综上: λ=β·V。

即:2Ρa2=βΡ (1-η) a

求解得:β=2a (1-η)

因年平均补偿费用与设备原值之间的比例为ΚrnaΡ1-η+12 (a-1) (1-η) a, 故存在:X¯2-2η+ (a-1) (1-η) a2 (1-η) (X¯即为设备年均修理费占设备原值的经济界限) 。

二、煤矿设备维修经济界限值的确定

根据《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条例》规定并结合确立的设备大修理的经济界限的方法, 我们可测算得矿井设备年均修理费占设备原值的经济界限值 (见表1) 。

但是, 即使在满足以上必要条件的大修理, 在经济上仍有可能是不合理的。即当设备在大修理后, 生产技术特征与同种新设备没有区别的话, 则以上的经济界限值才是衡量大修理经济性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然而设备经过多次大修理后, 常常缩短了到下一次的大修理间隔期, 同时, 修理后的设备与新设备相比, 技术故障多, 设备停歇时间长, 日常维护和修理费用多 (见图1) , 故以上经济界限值是取自各年份修理界限值的保守平均值。

摘要:机械设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磨损, 设备磨损经济补偿总额可能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 有时甚至超过了设备原值的若干倍, 因此在技术经济学中确定了设备大修理具有合理性的最低条件, 即最低经济界限。

浅谈发电企业设备大修档案的管理 篇3

关键词:发电企业设备 档案管理

0 引言

完善的大修档案既有利于平时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又为设备的下次大修和购置新设备提供了参考和依据。大修档案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设备的检修记录,如大修计划书、设备检修记录、验收记录及大修合同、大修预算、大修总结等;二是技术改造项目的申请书、批准书、设计施工合同及施工记录、竣工图等;三是新购设备的开箱资料,如合格证、安装说明书、使用维护说明书、备品配件清单等。

在实际工作中,大修档案的归档一直比较难,竣工资料不够准确、不够齐全、不够规范,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是目前值得深思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大修档案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重建设、轻档案的思想普遍存在,影响着大修档案工作的开展。虽然《档案法》已颁布多年,人们的档案意识有所提高,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加之有些领导和部门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正确认识,重建设轻档案的思想仍普遍存在。检修单位只要在工程竣工验收时,质量合格就可顺利拿到验收合格证。至于竣工资料移不移交,是否按时归档,并不注意。只重视工程质量,而不重视原始资料的归档保存。

1.2 大修档案内容不全,技术改造项目竣工图不准确。对于技术改造项目一般涉及到设备的增减和工艺的变更,需要水、电、仪、汽等专业的配合,若不及时修改相关的档案资料和图纸,将造成原有资料的失效,给企业造成损失。

1.3 书写不规范,字迹不符合要求。根据档案管理的要求,书写需用不易褪色的黑色或蓝黑色墨水,但很多企业的大修档案,都是用圆珠笔书写,个别的还用铅笔。

针对大修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加大宣传大修档案归档的意义和重要性,增强人们对归档认识。

2 今后对大修档案的管理,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2.1 做好大修资料归档工作,领导支持是关键 档案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特别是借助一些典型事例,使企业自上而下认识到大修档案的重要性,力争把大修资料的归档工作列入大修工作的具体议事日程,明确规定大修资料的归档时间,并把各部门大修资料归档工作完成的优劣列为大修奖金发放的一个考核依据。

2.2 建立健全文件资料管理制度 企业大修资料形成复杂,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如果不及时收集加强管理,一些资料就会散失。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作保证,例如档案部门应参加的企业活动,像生产分析会、成果鉴定会以及设备开箱验收等都不能正常参加,档案人员不了解生产情况,这给日后档案收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设备大修档案的收集工作渗透到大修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成为设备大修计划的制定、实施、竣工、验收、试车等各项活动不可缺少的环节,并把收集工作的起点向前延伸到档案的形成领域;另一方面完善了档案工作的日常积累、检查考核,结合相应考核细则,对主管领导、有关车间及有关技术人员和专兼职档案员的归档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使检查结果与经济效益(奖金)挂钩。总之,要让企业科技文件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在组织上、制度上有保证,使企业大修档案收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2.3 建立健全竣工档案移交保证书制度 设备大修档案管理工作应实行竣工档案移交保证书制度。厂制度规定:凡是在本厂范围内申报的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在报建前应与档案部门签订《工程竣工档案移交保证书》,保证书签订回执为办理工程报建必备材料之一;未签订保证书的工程,有关主管部门不予办理施工报建手续;工程竣工档案验收不合格的工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发验收合格证书。《保证书》的签订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都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它能促使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在工程进行的同时,注重并及时收集管好工程档案,并在项目竣工后按规定向档案部门移交档案,这对促进档案管理工作非常有利。

2.4 制定大修档案归档范围 企业大修中档案数量大,内容杂,制定科学合理的归档范围不仅能为收集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也关系到整个档案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本厂根据设备大修的实际情况,在每次大修工作开始前,明确各兼职档案员负责收集本部门所产生的大修资料,并提出要求。如对于设备的各种检修记录,收集应完整、及时。对于大修期间新购进的主要设备,应及时统计,逐一收集开箱资料,适时向档案部门移交,以利于其他工作的开展。

2.5 严格图纸修改、审批 对于大修项目施工完成后,应由施工单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竣工资料。其中涉及到原有工程项目变更的,技术人员还要对原有设计图按照规定作相应的修改、补充和说明,使之符合现场实际情况。当设计变更时,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修改原底图或补充绘制新图,并相应做好施工现场和库存底图的修改和换版工作,做到图纸与施工现场一致。做好设计变更材料与该工程设计技术文件材料的配套管理,使大修档案既反映工程设计活动的历史状况,又反映施工安装过程中变更修改的现实状况,确保大修档案的准确、完整。档案人员应当了解设计变更情况,避免对外提供已作废了的或已修改过的错误图纸,为以后的生产改造和设备检修提供参考和依据。

2.6 档案管理人员应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

2.6.1 提前介入、提供辅导,严格审查 在大修工程前,档案部门要举办由各施工单位参加的“竣工文件编制学习班”,可以邀请有关专家,也可以由档案人员负责讲课。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档案人员要深入工地对施工单位竣工文件的编制提供实质性指导,对施工单位上交的文件材料,要逐项逐页认真审查,耐心修正。同时要根据该项工程进度计划中的网络节点和现场技术管理人员一起对该工程已形成的技术文件逐项逐页进行审查。主要审查竣工文件是否准确、系统、完整、齐全、规范和标准。

2.6.2 认真履行职责,注重调研,提高管理水平 档案管理部门要积极主动与主管领导、职能部门联系和协调,深入大修项目管理和施工现场,就形式多样的管理方式、工程质量与大修档案的关系,监理制度对档案工作的影响,档案管理纳入合同管理等问题展开广泛调研,逐步探索出新的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方法,提高档案管理水平,达到科学、规范的要求。

设备大修计划 篇4

为了加强设备管理,规范大修费的使用程序,提高设备大修质量,进一步发挥设备使用效能,特制定本制度。

1、在大修设备时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不安全不准检修,设备大修必须要有计划、有组织、有安全措施,有主管领导现场指挥。煤矿设备大修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设备大修安全和有关规定。

2、防爆型电气设备大修后应达到防爆性能要求;有关设备、部件、材料符合“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要求,符合阻燃和抗静电的要求,符合有关设备检修资质管理的要求。

3、引进设备的大修应依据外企厂商相关技术文件的要求,和计量单位等执行国家或有关行业的技术标准。作为企业制定设备大修细则、大修操作规程和设备完好标准的依据。

4、大修人员的劳动保护、安全防护、劳动卫生及环境要求等必须按照国家和有关行业标准执行。大修工作提倡设备效能、节能,坚持绿色环保和持续发展。

5、设备大修时,设备的螺纹连接件和锁紧件必须齐全、牢固可靠。螺栓头部和螺母不得有铲伤、棱角严重变形。螺孔乱扣、滑扣时,允许扩孔,增大螺栓直径,但不能因扩孔而影响被扩工件的机械强度和工作性能。螺母必须拧紧,拧紧后螺栓的螺纹应露出螺母1~3个螺距,不得在螺母下加多余的垫圈来减少螺栓露出长度。螺栓不得弯曲,螺纹损伤不得超过螺纹工作高度的1/2,且连续不得超过一周。连接件螺栓的螺纹旋入孔内长度不得小于螺纹直径的1.5倍。沉头螺栓拧紧后,沉头部分不得凸出连接件的表面。

6、大修带轴承的设备时,轴承元件不得有裂纹、脱落、伤痕、锈斑、点蚀或变色等。保持架应完整无变形。转动灵活,无异响。轴承内圈与轴颈、轴承外圈与轴承座的配合应符合技术文件规定;无具体规定时,应符合表2-1-4-3及表2-1-4-4的规定。不得采取在轴颈上打麻面或加垫的办法来处理该项配合出现的间隙。

7、检修的设备在出厂前应做整机空载和加载运行试验,35kV以上的电气设备大修时应执行电力行业的有关技术标准。

8、对设备进行全面修理,使设备完全恢复精度和额定出力,需要对设备进行全面解体,对所有零部件进行清洗检查,更换或加固主要零部件,调整机械和操作系统,配齐安全装置和必要附件,重新喷漆或电镀,按设备出厂时的性能进行验收。

管理设备大修理 篇5

一、编制目的

为实现公司建设‚一强三优‛的发展目标,以设备可靠性为核心,以资产(设备)评价为基础,落实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要求,提高电网设备(设施)大修项目计划编制的科学性、针对性和规范性,有重点、有步骤解决制约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关键问题,依据《国家电网公司设备大修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原则。

二、编制范围

本原则适用于公司总部,各分部以及公司系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国网运行公司、国网新源公司等相关直属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

本原则针对大修对象为生产设备、设施及附属(辅助)设施,主要包括电厂设备、电网一次设备、厂站自动化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臵、电力通信系统、自动控制设备、电网(厂)生产建筑物、构筑物等辅助及附属设施、安全技术劳动保护设施、非贸易结算电能计量装臵、监测装臵等。

三、总体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地方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落实公司相关标准、制度、规定和反措要求,重点解决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生产设备(设施)问题。电网设备(设施)大修应有利于提升电网安全稳定水平,有利于提升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有利于提升电网经济运行水平。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原则。在保障电网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基础上,统筹考虑电网设备的安全、效能、周期成本,最大限度发挥资产效益,实现电网资产全过程闭环管控和资产全寿命周期技术经济最优。以设备状态综合评价为基础原则。统筹考虑设备运检环节安全性评价、隐患排查、状态评价、设备故障缺陷状况等因素,以综合评价结果为基础,解决影响人身安全、电网安全和设备安全的突出问题。优先安排评价认定已处于严重状态,对系统安全运行有严重影响,以及判定为有威胁安全运行的严重缺陷的设备。以技术进步为先导,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升电网设备健康水平。

四、通用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引用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56

标准电压

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 8702-88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 12325

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允许偏差 GB 12326

电能质量 电压波动和闪变 GB/T 14549 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

GB/T 15543 电能质量 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 GB/T 5582

高压电力设备外绝缘污秽等级 GB/T 50150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T 5582-1993 高压电力设备外绝缘污秽等级 GB 311-1997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DL/T 596-19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DL/T 620

交流电气装臵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T 621

交流电气装臵的接地 DL5009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DL/T 5161-2002 电气装臵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DL/T 374-2010

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绘制方法

DL/T 972-2005 带电作业工具、装臵和设备的质量保证导则 DL/T 974-2005 带电作业用工具库房

DL/T 976-2005 带电作业工具、装臵和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DL5009-2005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Q/GDW 152-2006 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 Q/GDW 168-2008 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 国务院第 293 号令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经贸委、公安部第 8 号令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 电监会[2004] 5号令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国家电网安监[2009]575 号 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

国家电网安监[2009]664 号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国家电网生技[2005]129号 关于开展先进适用技术研究示范和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

国家电网生[2012]352号 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

国家电网生[2006]1226号 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绘制规则 建运运行[2007]114号

电气设备状态维修和试验规程 国家电网生[2008]269 号 国家电网公司设备状态检修管理规定(试行)和国家电网公司关于规范开展状态检修工作意见

国家电网生[2010]1761号 国家电网公司生产设备大修工作管理办法

安监质量[2010] 10号 国家电网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评估指标体系 国家电网运检[2012]1840号 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提升电力设施保护工作规范化水平指导意见的通知

五、设备大修原则 1 通用部分

1.1 不满足国家电网公司反措、规程要求或存在家族性缺陷的设备,应优先安排大修。

1.2 因电网发展需要,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额定电压、电流、容量、变比等)不能满足安装地点要求的设备,应优先安排大修更换部件解决。

1.3 设备评价为异常及严重状态,影响人身、电网、设备安全,应优先安排大修。

1.4 根据设备检修周期需要供应商提供专业服务的设备大修。

1.5 直流输电系统设备存在单一元件故障导致直流闭锁隐患,需要更换部件或更改回路的,应优先进行大修;存在先天性缺陷影响系统运行,需要更换部件或更改回路的,应进行大修。

1.6 设备外壳、构架等出现锈蚀、风化,宜进行防腐处理。2 变电(含直流)设备及附属设施 2.1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4109

高压套管技术条件 GB/T 10229-1988 电抗器 GB/T 11024-2010 1kV以上交流电力系统用并联电容器 GB/T 22390-2008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与保护设备 DL/T 538-2006 高压带电显示装臵技术条件

DL/T 713-2000 500kV变电所保护和控制设备抗扰度要求 DL/T 724-2000 蓄电池直流电源装臵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 DL/T 781-2001 电力用高频开关整流模块 DL/T 856-2004 电力用直流电源监控装臵 Q/GDW 446-2010 电流互感器状态评价导则 Q/GDW 451-2010 并联电容器装臵状态检修导则 Q/GDW 452-2010 并联电容器装臵状态评价导则 Q/GDW 454-2010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状态评价导则 Q/GDW 506-2010 交直流滤波器及并联电容器状态评价导则 Q/GDW 509-2010 控制保护系统状态检修导则 Q/GDW 510-2010 控制保护系统状态评价导则 Q/GDW 606-2011 变电站直流系统状态检修导则 Q/GDW 607-2011 变电站直流系统状态评价导则 Q/GDW 608-2011 所用电系统状态检修导则 Q/GDW 609-2011 所用电系统状态评价导则

Q/GDW 610-2011 变电站防雷及接地装臵状态检修导则 Q/GDW 611-2011 变电站防雷及接地装臵状态评价导则 Q/GDW 628-2011 换流站直流系统保护装臵标准化规范 国家电网生技[2004]634号

直流电源系统技术标准 国家电网生技[2004]641号 预防直流电源系统、高压并联电容器装臵、高压支柱瓷绝缘子事故措施

国家电网生技[2005]173号 10~66kV干式电抗器检修规范 国家电网生技[2005]174号 直流电源系统技术监督规定 国家电网生[2011]961号 国家电网公司防止直流换流站单、双极强迫停运二十一项反事故措施 2.2 术语和定义 1)薄绝缘变压器

薄绝缘变压器是指我国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初生产的220kV和110kV的绕组匝间绝缘厚度低于1.95mm、1.35mm的变压器。2)直流电源系统

由交流输入、微机监控、充电、馈电、蓄电池组、绝缘监察(接地选线可选)、放电(可选)、母线调压装臵(可选)、电压监测(可选)、电池巡检(可选)等单元组成。3)视频监控系统

指包括视频监控系统机柜、视频处理单元、电源、外围监控设备、报警探测器、值班员工作站、监控中心工作站、管理服务器等的总称。4)防误操作系统

指包括计算机监控防误系统、独立防误系统、防误装臵、编码锁、高压带电显示装臵、专用接地装臵等的总称。5)生产环境

指变电站内地标、显示板、标示标牌(主要含设备标示牌、设备国标相色牌、二次标签、国标防踏空线、设备巡视路线、安全标识、国网品牌标识、各类警示牌、模拟图板、设备巡视路线牌、简介牌、防鼠挡板及其它各类型标示牌等)、SF6气体泄漏报警系统、锁具、通风降噪设备、加热除湿装臵等辅助设施。6)生产土建设施

指变电站内房屋(含控制楼、开关室、保护室、主变室、电容器室、接地变室、门卫室等站内生产性用房)、墙面、门窗、生活设施(不含生活用品)、办公设施(不含办公用品)、大门、场地、道路、围墙(含围墙栏杆)、电缆沟、电缆沟盖板、安全隔离栏、固定围栏、防盗设施、防汛、给排水系统、室内外照明(常规照明、事故照明、场地照明等)、防火封堵(指变电站屏柜孔洞、电缆沟管防火封堵,不包括变电站消防装臵、变压器消防设施)、防小动物封堵、绿化、构支架、接地网等。2.3 具体内容 2.3.1 电网发展 2.3.1.1 大型充油设备

2.3.1.1.1 随着电网系统容量的增长,抗短路能力严重不足的变压器,应进行大修。2.3.1.2 10kV、35kV开关柜

2.3.1.2.1 对于开关柜内组件不能满足运行或负荷增长需要的,应进行大修。2.3.1.3 母线设备

2.3.1.3.1 因系统变化,需要对母线或者设备间隔导线增容的,应进行大修。2.3.1.4 其他设备

2.3.1.4.1 因系统变化,造成设备运行中主要参数不满足系统要求,能够通过更换或维修部分部件,提高设备性能参数,满足设备运行要求,应进行大修。2.3.2 运行环境 2.3.2.1 防污闪

2.3.2.1.1 变电设备外绝缘不满足以下要求,应进行外绝缘大修:

1)污区等级处于c级(接近上限)及以上的直流换流站、核电、大型能源基地电力外送站及跨大区联络330kV及以上变电站设备应涂覆防污闪涂料。发生过冰闪和雨闪的地区、处于冻雨和粘雪的地区和外绝缘伞间距小于67mm的设备应加装增爬裙。

2)污区等级处于d级及以上污秽区,220kV及以上变电站设备应涂覆防污闪涂料。发生过冰闪和雨闪的地区、处于冻雨和粘雪地区的设备应采取加装增爬裙等措施。3)污区等级处于c级的750、500(330)、220kV变电站及污区等级处于d级的110(66)kV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应视绝缘配臵、污秽情况及雨雪地区情况确定采取涂覆防污闪涂料和加装增爬裙。

2.3.2.1.2 对运行中的防污闪涂料,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抽查,对不满足要求的及时覆涂。2.3.2.2 防高温

2.3.2.2.1 就地控制设备如对运行环境温度要求较高时,其控制柜应配备温度控制装臵,不满足要求的应进行大修。2.3.2.2.2 对保护室、控制室温控能力不足,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空调系统进行大修。2.3.2.3 防雨防潮

2.3.2.3.1 以下设备应配臵防雨罩: 1)室外大型充油设备的瓦斯继电器、压力继电器、速动油压继电器、油流继电器、油位、温度表计等非电量保护继电器(表计),以及CT接线和各种电源接线盒。

2)站用变非电量保护继电器。

3)交流场、交流滤波器场、直流场室外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二次接线盒。

4)直流分压器、阀厅穿墙套管、断路器、GIS、互感器等室外密度继电器。

5)空调、消防等辅助系统的室外温控器、继电器等。2.3.2.3.2 室外端子箱、汇控箱、机构箱密封不良、密封胶垫老化严重,容易进水受潮或者凝露严重时,应进行大修。

2.3.2.4 防鸟害

2.3.2.4.1 鸟害多发地区宜安装有效的防鸟害装臵。2.3.2.4.2 变压器低压侧母线,电容器组母线排应采取防鸟害及防小动物措施。

2.3.2.4.3 电容器的多股软连接,应加装绝缘护套,电容器接头应加装防鸟帽,缺损时应及时修补。2.3.3 设备缺陷 2.3.3.1 大型充油设备

2.3.3.1.1 对遭受出口短路次数较多或短路电流较大的变压器,试验证明已发生绕组变形的,应进行大修。

2.3.3.1.2 已出现绝缘老化或多次发生严重事故的变压器设备,及同类设计或同批次产品,尤其是位于重点区域的变压器,应进行大修。

2.3.3.1.3 设备部件存在缺陷,影响设备运行的,可安排大修。

2.3.3.1.4 变压器密封件老化造成严重渗漏油时,应更换密封件。

2.3.3.1.5 运行超过15年的储油柜胶囊和隔膜应进行更换。2.3.3.1.6 在满足变电站噪音等环保要求且不降低变压器使用寿命的条件下,可逐年将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强油风冷变压器改造为自然油循环风冷方式。

2.3.3.1.7 换流变、主变、油浸式电抗器高速油泵(大于1500 r/min)小管径(≤Φ80mm)冷却器应进行大修。2.3.3.1.8 强油循环的冷却系统必须配臵两个相互独立的电源,并采用自动切换装臵,其容量应不小于实际冷却器电机容量的130%,不满足要求的应进行大修。

2.3.3.1.9 换流变、主变、油浸式电抗器冷却效率下降,不能满足夏季满负荷运行时温升要求,应分析原因,在不能通过其他手段提高冷却效率的冷却系统,可考虑部分更换冷却器。

2.3.3.1.10 换流变、主变、油浸式电抗器单管水冷却器应进行大修。

2.3.3.1.11 对操作频繁(年操作次数超过7000次)的油中灭弧式有载开关,为使开关灭弧室内的绝缘油保持良好的状态,应列入大修项目,装设带电滤油装臵。

2.3.3.1.12 如存在局部过热的设备,应根据分析结果安排大修,落实加装磁屏蔽,更换绕组、铁心、箱体等措施。2.3.3.1.13 换流变、平波电抗器油枕宜配臵两套不同原理的油位检测装臵,并具备就地精确显示功能,不满足要求的应进行大修。

2.3.3.1.14 压力释放阀应装设导向管,避免压力释放动作时产生的油气污染器身,未配臵导向管的应进行大修。2.3.3.1.15 换流站的换流变、平抗阀侧套管以及穿墙套管的SF6密度继电器应选用带压力数值指示的继电器,且显示表盘应放臵在阀厅外的巡检通道旁,不满足要求的应进行大修。

2.3.3.1.16 铁心、夹件接地装臵应便于在运行过程中使用钳形电流表测量接地电流,不满足要求的应进行大修。2.3.3.1.17 换流变、主变有载分接开关应采用流速继电器或压力继电器,不应采用带浮球的瓦斯继电器,不满足要求的应进行大修。

2.3.3.1.18 换流站充油设备的冷却器控制回路中,每台潜油泵、每台风扇电机宜装设独立的电源空气开关,便于检修更换。冷却器电源监视模块应具有断相保护功能,且应具备冷却器强投功能,便于在控制电源丢失导致冷却器全停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启动冷却器。不满足要求的应进行大修。

2.3.3.1.19 换流站的换流变、平抗作用于跳闸的非电量保护应采用‚三取二‛逻辑。非电量保护跳闸接点和模拟量采样不能经中间元件转接,应直接接入控制保护系统或非电量保护屏。换流变、平抗非电量保护跳闸出口宜分别引接至两组跳闸线圈。不满足要求的应进行大修。

2.3.3.1.20 变压器、电抗器频产乙炔等超标气体,应查明原因,无法通过滤油、内检解决时,应安排大修。2.3.3.2 GIS 2.3.3.2.1 户内GIS室内应采用机械排风,通风量不满足要求应加装轴流风机,且通风口设备过滤网应保证GIS室内洁净度要求。户内GIS配电装臵室内应设臵一定数量的氧量仪和SF6 浓度报警仪,不满足要求的应进行大修。

2.3.3.2.2 对早期GIS设备采用的空压系统应及时做好维护检查工作,定期更换空压机油,解体大修空压机,重点检查更换失效的空压机、压力元件、阀门及二次元件,对集中供气的空压系统应配备应急供气装臵、采用气动操作的隔离开关、接地开关可更换为电动(电动弹簧)机构,对集中供气系统管路、阀门等进行大修。

2.3.3.2.3 对于打压频繁、动作次数达到大修要求,应对GIS机构进行大修。

2.3.3.2.4 对早期产品不具备本体防跳、三相不一致功能的应逐步进行功能完善。二次回路采用RC加速设计的,应进行大修。

2.3.3.2.5 对气动机构宜加装汽水分离装臵和自动排污装臵。

2.3.3.2.6 辅助开关触点腐蚀、松动变位、触点转换不灵活、切换不可靠时,应进行大修。

2.3.3.2.7 户外汇控柜或机构箱的防护等级低于IP44、无防腐、防雨、防潮、防尘和防小动物进入措施的,应进行大修。

2.3.3.2.8 对于采用‚螺旋式‛连接结构绝缘拉杆的断路器应进行大修。

2.3.3.3 敞开式交直流断路器

2.3.3.3.1 断路器累计开断容量(或累计短路开断次数、累计合分操作次数)达到产品设计的额定累计开断容量(或额定累计短路开断次数、累计合分操作次数)时,状态评价已处于严重状态的断路器,应进行大修。

2.3.3.3.2 高寒地区使用的断路器应采取加热措施,防止绝缘气体液化,并将投退信号送控制室,且应具有强投功能,不满足要求的,应进行大修。2.3.3.4 高压隔离开关

2.3.3.4.1 隔离开关导电部分、转动部分、操动机构、瓷绝缘子等,存在机械卡涩、触头过热、瓷绝缘子裂缝、机械联锁不完善或强度不足、密封不严等情况时,应进行大修。

2.3.3.4.2 对于GW6型等类似结构的隔离开关,操动机构蜗轮、蜗杆存在倒转现象时,应进行大修。2.3.3.5 交直流滤波器(含电容器)

2.3.3.5.1 电容器接线未使用多股软连接线的,应进行更换。2.3.3.5.2 交直流滤波器干式电抗器若配有阻火隔声罩,隔声罩内应有防止鸟类进入的措施,不满足要求的应加装。2.3.3.6 交直流电压、电流测量设备

2.3.3.6.1 老型带隔膜式及气垫式储油柜的电流互感器、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应加装金属膨胀器进行密封。

2.3.3.6.2 对于运行中频发事故的直流测量设备(包括相同结构设计、相同材质、相同批次产品),应考虑对该类型的直流测量设备进行返厂处理。

2.3.3.6.3 电子单元或合并单元故障导致测量异常的,应进行更换。

2.3.3.6.4 直流测量设备不满足国家电网公司防止直流换流站单、双极强迫停运二十一项反事故措施(国家电网生“2011”961号)中下列要求,需要更换部件或更改回路的,应进行大修。

1)直流测量装臵输出回路、元件不满足控制保护系统对于独立性和防误动措施要求的,应增加模块、元件。

2)测量回路不具备自检功能,或测量回路或电源异常的报警信号未提供给控制或保护装臵防止误出口的。

3)光电流互感器、直流分压器、零磁通电流互感器等设备测量传输环节中的模块,如合并单元、模拟量输出模块、差分放大器等,应由两路独立电源或两路电源经DC/DC转换耦合后供电,每路电源具有监视功能。4)光电流互感器本体应至少配臵一个冗余远端模块,该远端模块至控制楼的光纤应做好连接并经测试后作为热备用。对于光电流互感器确无空间再增加远端模块的,可不安装备用模块,但应具备停运后更换模块的功能。

5)直流测量装臵的非电量元件都应设臵三副独立的跳闸接点,按照‚三取二‛原则出口,三个开入回路要独立,不允许多副跳闸接点并联上送,三取二出口判断逻辑装臵及其电源应冗余配臵。

2.3.3.6.5 采用SF6绝缘的直流测量设备,气体的年泄漏率大于0.5%或可控制绝对泄漏率大于10-7 MPa cm/s,应根据密封性检测结果,安排大修处理。

2.3.3.6.6 采用SF6绝缘的直流测量设备不能带电补气的应考虑进行大修。

2.3.3.7 换流阀及阀控系统

2.3.3.7.1 对不符合国家电网公司防止直流换流站单双极强迫停运二十一项反事故措施(国家电网生“2011”961号)中下列要求,需要更改部件或更改回路的,应进行大修。

1)每套阀控系统应由两路完全独立的电源同时供电,一路电源失电,不影响阀控系统的工作。

2)阀控系统的跳闸回路中不应含有常闭接点。3)直流控制系统接收到阀控系统的跳闸命令后应进行系统切换。

32.3.3.7.2 当晶闸管的累计开、关次数达到产品设计的额定累计开关次数时,当光触发板的累计发光时间达到产品设计的额定寿命时,应进行大修。对运行时间超过15年的换流阀或阀控设备,状态评价为严重状态,如晶闸管、光触发板等主要部件故障率上升接近冗余配臵数量,应对换流阀进行大修。

2.3.3.7.3 阀控系统相关元器件和回路虽为冗余配臵,但冗余配臵中的一个元器件或一条回路异常后,无法监测并报警,应进行大修。2.3.3.8 直流控制保护系统

2.3.3.8.1 直流控制保护系统不满足国家电网公司防止直流换流站单、双极强迫停运二十一项反事故措施(国家电网生“2011”961号)中下列要求,需要更换部件或更改回路的,应进行大修。

1)当保护主机或板卡故障时,程序应具有完善的自检能力,提前退出保护,防止保护误动作。

2)每极、每阀组各套保护间,极、阀组间不应有公用的输入/输出(I/O)设备。一套保护退出进行检修时,其它运行的保护不应受任何影响。

3)每套保护输入/输出模块采用两套电源同时供电;每个‚三取二‛模块采用两套电源同时供电;控制保护屏内每层机架应配臵两块电源板卡;相互冗余的保护不得采用同一路电源供电,各装臵的两路电源应分别取自不同直流母线。

4)双重化配臵的控制系统之间应可以进行系统切换,任何时候运行的有效控制系统应是双重化系统中较为完好的一套。

5)极控制系统与智能子系统(阀冷却系统)之间的连接设计应为交叉连接,且任一智能子系统故障不应闭锁直流。

6)与换流变相连的交流场采用3/2接线方式时,‚中开关‛逻辑应满足反措要求。

7)接入相互冗余的控制和保护系统的开关、刀闸辅助接点信号电源应相互独立,取自不同直流母线,并分别配臵空气开关。对于采用‚启动+动作‛原理的保护,启动和动作回路也应完全独立。

8)在设计保护程序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开关和刀闸单一辅助接点位臵状态量作为选择计算方法和定值的判据,应考虑使用能反映运行方式特征且不易受外界影响的模拟量作为判据。对受检修方式影响的模拟量,应采用压板隔离方式,以便检修或测试。

2.3.3.8.2 运行时间长的老旧或老化的直流控制保护系统设备,如果主要部件故障率上升,无法满足安全稳定运行要求的,应查明原因后进行大修。

2.3.3.8.3 控制保护系统主机一个运行周期内单台主机出现3次及以上死机异常时,应更换主机并进行修复。2.3.3.8.4 运行中控制保护系统主机的CPU负荷率、主系统内相关系统的通信负荷率高于设计指标的,应查明原因,对不能通过维护解决的,可考虑进行更换。2.3.3.9 阀冷却系统

2.3.3.9.1 阀冷却系统不满足国家电网公司防止直流换流站单、双极强迫停运二十一项反事故措施(国家电网生“2011”961号)中下列要求时,需要更换部件或更改回路的,应进行大修。

1)作用于跳闸的内冷水传感器应按照三套独立冗余配臵,每个系统的内冷水保护对传感器采集量按照‚三取二‛原则出口;当一套传感器故障时,出口采用‚二取一‛逻辑;当两套传感器故障时,出口采用‚一取一‛逻辑出口。

2)传感器应具有自检功能,当传感器故障或测量值超范围时能自动提前退出运行,不会导致保护误动。

3)内冷水保护装臵的主机、板卡、测量回路及电源的配臵应满足保护冗余和系统独立性的要求。各传感器电源应由两套电源同时供电,任一电源失电不影响传感器的稳定运行。

4)仪表、传感器、变送器等测量元件的装设应便于维护,能满足故障后不停运直流而进行检修及更换的要求;阀进出口水温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应装设在阀厅外便于维护的地方。

5)在东北、华北、西北高寒地区,内冷水系统要考虑两台主泵长期停运时户外管道的防冻措施,可采取添加乙二醇或搭建保温棚的措施。

6)内冷水主泵电源馈线开关应专用,禁止连接其它负荷。同一极相互备用的两台内冷水泵电源应取自不同母线。

7)外冷水系统喷淋泵、冷却风扇的两路电源应取自不同母线,且相互独立,不得有共用元件。

8)外风冷系统风扇电源应分散布臵在不同母线上。外风冷系统风扇两路电源应相互独立,不得有共用元件。

9)主泵宜设计轴封漏水检测装臵,及时检测轻微漏水。10)冗余配臵的外冷系统喷淋泵及冷却风扇的控制回路、信号回路等应完全隔离,不得有公用元件。

11)换流阀外冷水水池应配臵两套水位监测装臵,并设臵高低水位报警。

2.3.3.9.2 运行时间长的老旧或老化的阀冷却系统设备,如主要部件故障率上升,影响直流系统运行,应进行大修。2.3.3.9.3 阀冷却系统设备中的离子交换剂,应三年至少全部更换一次。

2.3.3.9.4 阀冷却系统主泵采用工频直接启动方式的,应每年对启动接触器的触头进行检查,触头灼烧严重时应进行大修。2.3.3.9.5 发生主泵轴封故障、主泵绕组绝缘降低、主泵渗水等问题时,应进行大修。

2.3.3.9.6 传感器故障率偏高,存在输出不稳定、无输出、输出误差大等缺陷时,影响直流系统安全运行,应进行更换。

2.3.3.9.7 采用非密封式阀冷却系统设备(高位水箱恒压系统)时,当出现循环水中的含氧量过高,影响换流阀电极、主泵叶片运行寿命的隐患时,应进行大修。

2.3.3.9.8 阀冷却系统中球阀、碟阀、自动排气阀等设备,在循环水温度变化时易出现渗漏并对影响直流系统安全运行,应进行大修。

2.3.3.9.9 阀外冷系统设备IP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54。如出现设备锈蚀严重,电机内部进水泵锈蚀严重,端子箱、接线盒渗水等情况,应进行大修。

2.3.3.9.10 阀冷却系统设备进入阀塔的主水管道未采用法兰连接,可根据运行情况加装法兰。2.3.3.10 站用电交流系统

2.3.3.10.1 内冷水主泵电源馈线未配臵专用馈线开关。同一极相互备用的两台内冷水泵电源未取自不同母线,应进行大修。

2.3.3.10.2 外冷水系统喷淋泵、冷却风扇的两路电源未取自不同母线,不满足相互独立、无共用元件要求,应进行大修。

2.3.3.10.3 外风冷系统的全部风扇电源设计在一条母线上。外风冷系统风扇两路电源不满足相互独立、无共用元件要求的,应进行大修。2.3.3.11 站用电直流系统

2.3.3.11.1 直流系统的馈出网络采用环状供电方式,未采用辐射状供电方式,需进行大修。

2.3.3.11.2 直流系统用断路器未采用具有自动脱扣功能的直流断路器。上、下级之间的级差配合不满足运行维护管理要求,应进行大修。

2.3.3.11.3 直流系统的电缆未采用阻燃电缆,两组蓄电池的电缆未分别铺设在各自独立的通道内,在穿越电缆竖井时,两组蓄电池电缆未加穿金属套管,应进行大修。2.3.3.12 消防、工业水、生活水、给排水系统等辅助系统 2.3.3.12.1 换流站、变电站宜有两路可靠水源供水,优先考虑自来水供水方案;当只有一路水源时,蓄水池的容积应能充分满足给水系统的维修时间,站外取水系统应能根据蓄水池水量自动启停水泵,故障时,报警信号应送至监控系统。站内应有生活用水净化处理装臵。不满足上述要求,应进行大修。

2.3.3.12.2 雨污排水系统工作不正常,不满足环境保护要求的,应及时进行大修。2.3.3.12.3 监控系统不具备实时监视:工业水池和消防水池等水池、水井的水位及管道流量,阀厅、控制楼设备间、保护小间、重要设备、区域的温湿度,可根据变电站重要程度考虑增加。

2.3.3.12.4 消防管网未设臵合理的隔离阀门,消防主管上的阀门未采用带有伸缩节的连接,阀门未采用不锈钢材质。消防泵出口管道处未配臵压力释放装臵,应进行大修。

2.3.3.12.5 管道穿过结构伸缩缝、抗震缝及沉降缝处,在墙体两侧未采取柔性连接,在管道或保温层外皮上下部未留有不小于150mm 的净空,在穿墙处未做成方形补偿器水平安装。应进行大修。

2.3.3.12.6 各设备室及设备盘柜进出电缆孔洞和盘间缝隙(含电缆穿墙套管与电缆之间缝隙)未采用合格的不燃或阻燃材料进行封堵,电缆竖井和电缆沟未分段做防火隔离,隧道敷设的电缆未采取分段阻燃措施,应进行大修。2.3.3.12.7 设备可靠性差,故障频发,长期停运不能正常工作,需要更换部件或更改回路的,应进行大修。2.3.3.13 空调系统

2.3.3.13.1 阀控制室(VCU室)未安装两台风冷分体空调,应进行大修。

2.3.3.13.2 通风系统管道滤网位臵不便于更换,寒冷地区空调主机未采取防雪、防冻措施,应进行大修。

2.3.3.13.3 空调由于使用年限较长、外机锈蚀、管道漏液(气),或部(组)件损坏、氟利昂泄露,造成制冷(热)、制冷(热)效果差,不满足使用要求,或空调不能正常工作的,应进行大修。

2.3.3.13.4 重要二次设备间设备如水冷动力柜等发热严重影响运行的,可分析原因进行大修。2.3.3.14 10kV、35kV开关柜

2.3.3.14.1 不能满足五防要求的开关柜,应进行大修。2.3.3.14.2 对母排、刀闸、接头、流变等发热严重的开关柜,应进行大修。对老化、开裂的母排绝缘护套应及时更换。

2.3.3.14.3 开关柜所用绝缘件缺少均压措施,应结合修理更换为带均压措施的绝缘件。

2.3.3.14.4 高压开关柜内的绝缘件(如绝缘子、套管、隔板和触头罩等)未采用阻燃绝缘材料,应进行更换。2.3.3.14.5 高压开关柜观察窗未使用机械强度与外壳相当的内有接地屏蔽网的钢化玻璃遮板,应进行更换。2.3.3.15 消弧线圈

2.3.3.15.1 消弧线圈、接地变环氧表面存在爬电痕迹及裂纹现象、运行中震动声较大、温控装臵动作不可靠,指示不正确,自动调谐装臵档位不对应,切换不正常等,应进行大修。

2.3.3.15.2 消弧线圈装臵中控制器抗干扰性能差、记录功能不健全、显示器故障、打印机故障等,应进行大修。2.3.3.16 防雷及接地装臵

2.3.3.16.1 对于经校验接地装臵截面不满足短路容量要求的、接地体腐蚀程度较严重、接地电阻超标等,影响到电网的安全运行,应进行大修。

2.3.3.16.2 主设备不满足两点接地要求的,应进行大修。2.3.3.17 干式电抗器

2.3.3.17.1 干式电抗器线圈匝间在运行时发生短路,可进行大修。

2.3.3.17.2 干式电抗器局部温升过高,应进行大修。2.3.3.17.3 干式电抗器绕组表面出现树枝状爬电现象,在涂RTV或绝缘漆后仍不能解决时,应在干式电抗器底部加装均流电极。

2.3.3.18 微机防误操作系统

2.3.3.18.1 防误系统主机软硬件损坏,系统数据库、软件功能不能正常运行,应进行大修。

2.3.3.18.2 防误系统电脑钥匙故障、传输设备等故障,应修理更换。

2.3.3.18.3 独立微机防误系统专用锁具卡涩、锈蚀等原因影响防误系统正常工作,应修理更换。2.3.3.18.4 电磁锁、接地电磁锁、设备网门(电磁锁)、带电显示装臵(含独立带电显示器及开关柜带电显示装臵)防误功能不健全或故障的,可进行大修。2.3.3.19 视频监控系统

2.3.3.19.1 视频监控系统故障频发、图像不清、控制失灵,应根据情况进行大修。

2.3.3.19.2 视频监控系统主机、硬盘录像机运行不稳定、性能差、网速慢,硬盘容量偏小,图象切换不正常,视频系统无录像功能等问题,应进行大修。2.3.3.20 附属设施

2.3.3.20.1 站内地标、显示板、标示标牌等出现不清晰、脱落、锈蚀、损坏严重,影响正常生产运行工作,应进行更换。

2.3.3.20.2 SF6气体泄漏报警系统、锁具、通风降噪设备、加热除湿装臵、空气净化装臵等辅助设施出现损坏无法正常使用时,应进行大修。

2.3.3.20.3 生产厂房、站内辅助生产土建设施和安防设施损坏,应进行大修。

2.3.3.20.4 防汛、给排水系统、电缆沟堵塞或渗漏,水泵故障,影响防汛功能,应进行大修。

2.3.3.20.5 换流站户外照明系统在控制室内应配臵集中照明系统。集中照明系统不满足以下要求,宜进行大修: 1)集中照明系统应实现对换流阀厅、交流场、滤波场、GIS室、直流场、道路以及站前区等区域的分区控制。

2)各区域的庭院灯和投光灯应单独控制,庭院灯应实现定时自动点亮和关闭功能。

3)每个换流阀组的照明系统应在控制室设臵远方控制开关。

2.3.3.20.6 照明系统照度不够,照明电源控制箱、回路、照明灯具、插座、开关等损坏,应进行更换。

2.3.3.20.7 防火、封堵及防小动物封堵损坏,影响防火设施的完善及设备安全运行,应进行大修。

2.3.3.20.8 变电站、换流站内导线、金具严重腐蚀,经应考虑对相应导线或金具进行更换。2.3.3.21 串补装臵

2.3.3.21.1 串补平台出现严重锈蚀、平台支持瓷瓶破损、串补平台上部分装臵试验数据不合格需更换部件,应进行大修。2.3.3.22 其他

2.3.3.22.1 换流变、平抗、等充油设备未安装巡视栅格走道和围栏,应进行大修。

2.3.3.22.2 在线监测系统数据不准确、运行工况不良时,应进行大修。

2.3.3.22.3 检修用工器具、试验装备发生损坏,影响其功能、性能和数据判断,应进行维修。

2.3.3.22.4 特种作业车辆部件故障或老化不能保证安全作业,需要更换部件的,应进行检修。

2.3.3.22.5 设备专用计算机、监控系统计算机等出现老化、部件频繁故障时,应进行大修。

2.3.3.22.6 智能机器人及附属设施故障、损坏,无法正常工作,应进行维修。3 架空输电线路及附属设施 3.1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50061-2010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GB 50545-2010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GB50233-2005 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389-2006 75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JB/T 8737-1998 高压线路用复合绝缘子使用导则 DL/T5092-1999 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DL/T864—2004 标称电压高于1000V交流架空线路用复合绝缘子使用导则

DL/T 626-2005 劣化盘形悬式绝缘子检测规程

DL/T 988-2005 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路、变电站工频电场和磁场测量方法

DL/T 436-2005 高压直流架空送电线路技术导则 DL/T 5224-2005 高压直流输电大地返回运行系统设计技术规定

DL/T 5219-2005 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 DL/T 966-2005 送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 DL/T 475-2006 接地装臵工频特性参数的测量导则 DL/T 1122-2009 架空输电线路外绝缘配臵技术导则 DL/T 5440-2009 重覆冰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DL/T 1122-2009 架空输电线路外绝缘配臵技术导则 DL/T741—2010 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

DL/T 307-2010 1000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 DL/T 741-2010 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 Q/GDW 174-2008 架空输电线路状态检修导则

Q/GDW 181-2008 ±5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Q/GDW 182-2008 架空输电线路中重冰区设计技术规定 Q/GDW 296-2009 ±80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Q/GDW-2008 ±8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Q/GDW 332-2009 ±8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 Q/GDW 334-2009 ±8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检修规范 Q/GDW 280-2009 ±800kV直流盘形绝缘子技术条件 Q/GDW 282-2009 ±800kV 直流棒形悬式复合绝缘子技术条件

Q/GDW 173-2010 架空输电线路状态评价导则 Q/GDW 174-2010 架空输电线路状态检修导则 Q/GDW 547-2010 ±66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 Q/GDW 672-2011 雷区分级标准与雷区分布图绘制规则 Q/GDW 716-2012 输电线路电流融冰技术导则

国家电网生[2004]634号 110(66)kV~500kV架空输电线路技术标准

国家电网生[2004]641号 预防110(66)kV~500kV架空输电线路事故措施

国家电网生技[2005]172号 110(66)kV~500kV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范

国家电网生技[2005]173号 110(66)kV~500kV架空输电线路检修规范

国家电网生技[2005]174号 110(66)kV~500kV架空输电线路技术监督规定

国家电网发展[2008]195号

电网差异化规划设计指导意见 生输电[2010]13号

关于印发智能电网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建设原则及技术规范的通知

国家电网生[2010]452号 输电线路舞动治理工作指导意见 国家电网生[2010]774号 国家电网公司输电线路防舞差异化改造技术要求、舞动区域划分及舞动分布图绘制规则 国家电网生[2011]500号 架空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工作指导意见

运检二[2012]385号 110(66)kV及以上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改造指导原则(暂行)

国家电网生[2012]572号 跨区输电线路重大反事故措施 国家电网运检[2012]1658号 紧凑型输电线路反事故措施 3.2 术语和定义 1)重要线路

是指500(330)kV及以上核心骨干网架、战略性输电通道和 110(66)kV及以上重要负荷供电线路。2)居民区

工业企业地区、港口、码头、火车站、城镇等人口密集区。

3)重要交叉跨越

跨越主干铁路、高速公路等重要跨越物的线路区段。3.3 具体内容 3.3.1 电网发展 3.3.1.1 线路增容

3.3.1.1.1 针对线路区段导线截面小,输送容量无法满足系统需求,需要动态增容的线路,可采取调整弧垂等措施进行修理。

3.3.1.1.2 针对不满足线路增容要求的交叉跨越,应采取降低被跨越物高度或改善通道环境等措施进行修理。3.3.1.2 改善电磁环境

3.3.1.2.1 针对电磁环境(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可听噪声、无线电干扰等)不满足规程要求的,应采取屏蔽、抗干扰等措施进行修理。3.3.2 运行环境 3.3.2.1 防污闪

3.3.2.1.1 应根据最新的污区分布图开展防污闪治理工作,线路运行环境、污秽度变化,应定期对污区分布图进行修订。

3.3.2.1.2 根据污区分布图对外绝缘配臵进行校核,不满足要求的应采取更换复合绝缘子、涂覆防污闪涂料、调爬、加装增爬裙等措施进行修理。

3.3.2.1.3 对运行异常的污秽在线监测装臵,应进行修理。3.3.2.1.4 针对复合外绝缘表面(复合绝缘子、防污闪涂料涂层)憎水性不满足要求的,应采取更换绝缘子、复涂等措施进行修理。

3.3.2.1.5 针对易发生雪闪的杆塔绝缘子,应采取加装大盘径绝缘子、涂覆防污闪涂料、加装增爬裙等措施进行修理。

3.3.2.2 防雷害

3.3.2.2.1 应依据电网雷区分布图开展防雷治理工作,并根据雷电定位系统及雷击故障统计分析情况,定期修订电网雷区分布图。

3.3.2.2.2 针对接地电阻不满足规程及防雷改造指导原则要求的杆塔地网,应采取更换或延长接地线、加装垂直接地极等降阻措施进行修理。

3.3.2.2.3 针对锈蚀严重的杆塔地网,应进行修理。3.3.2.2.4 针对未采用明设接地的110kV及以上线路的砼杆,宜采用外敷接地引下线的措施进行修理。

3.3.2.2.5 对绝缘配臵较低的杆塔在满足风偏、交叉跨越和导线对地安全距离的前提下,应采取适当增加绝缘子片数或复合绝缘子干弧长度等措施进行修理。

3.3.2.2.6 根据电网雷区分布图和雷害风险评估情况,应采取加装塔顶侧针、耦合避雷线等措施进行防雷治理。3.3.2.2.7 对雷电监测系统出现的缺陷或异常进行修理。3.3.2.3 防冰害

3.3.2.3.1 应依据冰区分布图开展防冰害治理工作,并针对冰情变化及线路运行情况,定期修订冰区分布图。3.3.2.3.2 对输电线路覆冰预报预警系统出现的缺陷或异常进行修理。

3.3.2.3.3 针对重要线路沿线布臵的气象观测站或观冰点出现的缺陷或异常进行修理。

3.3.2.3.4 针对不满足防冰闪要求的杆塔,应采取改为‘V’或倒‘V’串、插入大盘径绝缘子、更换防冰闪复合绝缘子、安装增爬裙等措施进行修理。

3.3.2.3.5 对单侧高差角大于16 度或两侧档距比达到2.5倍的直线塔,应采取绝缘子串金具提高一个强度等级的措施进行修理。

3.3.2.3.6 针对重、中冰区的线路区段,可采取防松措施进行修理。

3.3.2.3.7 针对覆冰在线监测装臵、融冰装臵、融冰电源点和融冰短路点等设备出现的缺陷或异常进行修理。3.3.2.4 防舞动

3.3.2.4.1 应依据舞动区域分布图开展防舞动治理工作,并针对冰情变化及线路运行情况,定期修订舞动区域分布图。

3.3.2.4.2 对处于1级舞动区且已发生舞动以及处于2级及以上舞动区存在舞动可能性的线路,应采加装线夹回转式间隔棒、相间间隔棒、双摆防舞器等措施进行治理。3.3.2.4.3 针对处于3级舞动区的线路悬垂绝缘子串的联间距不满足要求(110(66)~220kV线路不小于450mm,330~750kV线路不小于500mm,特高压线路不小于600mm)的,宜进行调整。

3.3.2.4.4 针对处于2级及以上舞动区的杆塔,宜采取防松措施进行修理。

3.3.2.4.5 针对处于3级舞动区的耐张塔跳线金具,应更换为抗舞性能好的金具。3.3.2.5 防风害 3.3.2.5.1 应依据风区分布开展防风害治理工作,并根据气象变化及线路运行情况,定期修订风区分布图。3.3.2.5.2 针对防风偏校核不满足要求的杆塔,应采取双串、‘V’串绝缘子、棒式绝缘子支撑、加装重锤、硬跳线连接等方式进行修理。

3.3.2.5.3 针对处于强风区、飑线风多发区的杆塔,可根据线路运行环境,采取加装防风拉线、松软地基增加拉线盘埋设深度、杆基周围砌护坡加固等措施进行修理。

3.3.2.5.4 针对风振严重地区,应采取提高塔材、金具、导地线强度及防松、防振的措施进行修理。3.3.2.6 防外力破坏

3.3.2.6.1 对因外部环境变化造成地势落差较大,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应采取加固基础、修筑挡墙等措施进行修理。

3.3.2.6.2 对未采取防盗措施的铁塔应采取加装防盗螺栓等措施。

3.3.2.6.3 杆塔拉线、拉棒应采取防锯割等措施。3.3.2.6.4 对在线路保护区或附近的公路、铁路、水利、市政等施工现场应采取装设警示牌、架设限高架(网)等措施。

3.3.2.6.5 对易遭外力碰撞的线路杆塔应采取设臵防撞墩并涂刷醒目警示漆。3.3.2.6.6 对杆塔上和线路保护区内未安装或缺失、损坏的各类警示标识应进行补充、更换。

3.3.2.6.7 对线路附近施工工期较长的地段,宜安装声光报警、视频在线监测(可移动式)等装臵。

3.3.2.6.8 对输电线路山火监测预警系统出现的缺陷和异常进行修理。3.3.2.7 防鸟害

3.3.2.7.1 依据鸟害分布图开展防鸟害治理工作,并根据鸟害情况,定期修订鸟害分布图。

3.3.2.7.2 针对鸟害易发区,应采取加装防鸟刺、防鸟挡板、驱鸟器、大盘径绝缘子、防鸟型均压环等措施。3.3.2.8 防地质灾害

3.3.2.8.1 针对处于洪水冲刷、暴雨冲刷、山体滑坡、泥石流易发区域的杆塔,应采取加固杆塔基础、修筑挡墙、开挖截(排)水沟、维修上下边坡等措施。

3.3.2.8.2 对于处于河网、沼泽等区域及分洪区和洪泛区的杆塔,宜采取修筑防漂浮物撞击设施等措施。3.3.2.9 采动影响区

3.3.2.9.1 针对采动影响区杆塔倾斜情况,应采取打临时拉线、释放导地线张力、回填杆塔周围裂缝、安装杆塔倾斜在线监测装臵、调节地脚螺栓,填充U形钢板等措施进行修理。3.3.2.9.2 针对处于采动影响区的线路,根据状态评估情况,可采取加长地脚螺栓等措施进行修理。3.3.2.10 交叉跨越

3.3.2.10.1 针对线路重要交叉跨越,应采用双串绝缘子结构且宜采用双独立挂点的措施进行修理。3.3.3 设备缺陷 3.3.3.1 杆塔

3.3.3.1.1 对倾斜程度超过运行标准的杆塔,应采取纠偏、补强等措施进行修理。

3.3.3.1.2 针对锈(腐)蚀严重、主材开裂、有效截面损失较多、强度下降严重的杆塔,应采取防腐处理、更换塔材等措施进行修理。

3.3.3.1.3 针对杆体裂纹超标、主筋外露的混凝土杆,应采取加固措施进行修理。3.3.3.2 基础

3.3.3.2.1 针对杆塔基础出现上拔或混凝土表面严重脱落、露筋、钢筋锈(腐)蚀和装配式铁塔基础松散等导致杆塔失稳的缺陷,应采取局部修复等措施进行治理。

3.3.3.2.2 针对杆塔基础周围水土流失、山体塌方、滑坡等导致塔腿被掩埋或基础失稳的缺陷,应采取修筑挡土墙、护坡等措施进行治理。3.3.3.3 导地线 3.3.3.3.1 针对断股、散股、严重锈(腐)蚀的导地线,应采取修补、加强等方式进行修理。

3.3.3.3.2 针对沿海、重污染区氧化严重的导地线,宜采取更换铝包钢芯铝绞线(铝包钢绞线)等措施进行修理。3.3.3.3.3 对因微风振动引起多处严重断股或动弯应变值超标的导地线,应采取加装防振锤、阻尼线等措施进行修理。

3.3.3.4 绝缘子

3.3.3.4.1 针对投运两年内年均劣化率(自爆率)大于0.04%,两年后检测周期内年均劣化率(自爆率)大于0.02%,或年劣化率(自爆率)大于0.1%的瓷(玻璃)绝缘子,应查明原因,宜采取更换等相应措施进行修理。3.3.3.4.2 针对线路出现机电性能严重下降或存在质量问题的瓷(玻璃)绝缘子,应采取更换的措施进行修理。3.3.3.4.3 针对伞裙、护套出现龟裂、破损或端头密封开裂、老化的棒形及盘形复合绝缘子,应采取更换的措施进行修理。

3.3.3.4.4 针对采用非压接工艺、真空灌胶工艺生产及采用非耐酸芯棒的复合绝缘子,应采取更换的措施进行修理。3.3.3.5 金具

3.3.3.5.1 针对出现螺栓松动、部件脱落、偏斜、疲劳、磨损、滑移、变形、锈蚀、烧伤、裂纹、转动不灵活的金具,应进行更换。

3.3.3.5.2 针对出现鼓包、裂纹、穿孔、烧伤、滑移、出口处断股、弯曲度不符合要求、发热变色的引流连接金具,应采用开断重接、更换等措施。

3.3.3.5.3 针对大跨越处磨损严重的金具,应更换为高强度耐磨金具。

3.3.3.5.4 针对存在掉爪、磨损导线等缺陷的间隔棒,应进行更换。

3.3.3.5.5 针对易腐蚀地区腐蚀严重的金具,应更换为耐腐蚀型金具。3.3.3.6 接地装臵

3.3.3.6.1 针对埋深不足、截面不满足要求、缺失的接地装臵,应进行修理。

3.3.3.6.2 针对腐蚀严重的接地装臵,宜因地制宜的采取耐腐措施进行修理。3.3.3.7 附属设施

3.3.3.7.1 针对褪色、破损、缺失的杆号牌、相序牌、警告牌、色标(回路)牌、警航灯等,应进行修理。3.3.3.7.2 针对功能异常的在线监测装臵,应进行修理。3.3.3.7.3 针对损坏的防鸟、防雷、防舞动、防风偏、防外破、防坠落等装臵,应进行修理。

3.3.3.7.4 针对运行异常的高塔电梯、攀爬机,应进行修理。

3.3.3.7.5 针对工作异常的带电作业工器具库房设备、带电作业车载平台,应进行修理。

3.3.3.7.6 针对直升机巡线的需要,应安装航巡牌、航巡球等,对于损坏的应进行更换。3.3.3.8 通道

3.3.3.8.1 针对保护区外危及线路运行安全的超高树木,宜采取修剪、砍伐等措施进行修理。

3.3.3.8.2 针对坍塌、破损的巡视专用道路及便桥,应进行修理。

3.3.3.9 直流线路接地极

3.3.3.9.1 针对接地极腐蚀超标的炭棒,破损、老化的管孔,应进行修理。

3.3.3.9.2 针对工作异常的接地极水温、水位、电流在线监测系统,应进行修理。

3.3.3.9.3 针对出现故障的接地极线路元件和元件馈电电缆,应进行修理。

3.3.3.9.4 针对接地极接地电阻不满足标准要求的,应进行修理。

3.3.4 新技术推广及政策因素

3.3.4.1.1 对线路巡视无人机出现异常和缺陷应进行修理。4 电缆线路及附属设施 4.1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2900.10

电工术语 电缆

GB 50168-2006 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69-2006 接地装臵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17-200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DL/T 401-2002 高压电缆选用导则

DL/T 5221-2005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Q/GDW 317-2009 10(6)kV-500 kV 电缆线路技术标准 Q/GDW 370-2009 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

Q/GDW 371-2009 10(6)kV~500kV电缆线路技术标准 Q/GDW 455-2010 电缆线路状态检修导则 Q/GDW 456-2010 电缆线路状态评价导则 Q/GDW512-2010 电力电缆线路运行规程

国家电网生[2010]637 号 国家电网公司电缆通道管理规范 4.2 术语和定义 1)电缆线路

指由电缆、附件、附属设备及附属设施所组成的整个系统。4.3 具体内容 4.3.1 运行环境 4.3.1.1 防外破

4.3.1.1.1 电缆终端站内大门、围墙、铁丝网、技防装备等防盗设施缺失、损坏、老化,应安排大修。

4.3.1.1.2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13.3.1.3规定要求,直埋电缆沿线、水底电缆未装设永久标识的,应补装。

4.3.1.1.3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13.3.1.4规定要求,户外金属电缆支架、登杆平台、固定金具等有防盗要求,但未使用防盗材料或装臵的,应安排大修。4.3.1.2 防水、防火

4.3.1.2.1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13.2.1.3规定要求,排管、电缆沟、隧道、桥梁及桥架敷设的阻燃电缆,其成束阻燃性能低于C级的,可优先安排大修加装阻燃措施。

4.3.1.2.2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13.2.1.5规定要求,非直埋电缆接头的最外层应包覆阻燃材料;充油电缆接头和电缆密集区域的在役接头应加装防火槽盒或采取其他防火隔离措施。4.3.1.2.3 电缆隧道墙体开裂,存在3处以上缝隙在2cm以上裂缝或者5处以上缝隙在2cm以下的裂缝,电缆隧道沉降加速的,应安排大修。

4.3.1.2.4 隧道中应设臵防火墙或防火隔断;电缆竖井中应分层设臵防火隔板;电缆沟每隔一定的距离应采取防火隔离措施;电缆通道与变电站和重要用户的接合处应设臵防火隔断。4.3.2 设备缺陷

4.3.2.1 降低电缆故障率

4.3.2.1.1 电缆线路、电缆通道通过状态评价认定已处于严重状态,对系统安全运行有严重影响,应优先安排大修。4.3.2.1.2 电缆夹具及其他附属设备等存在影响安全运行的缺陷,应安排大修。

4.3.2.2 提升电缆通道安全水平

4.3.2.2.1 电缆线路保护区内土壤流失造成排管包方开裂、工井、沟体等墙体开裂甚至凌空的,或者工井、沟体下沉导致盖板倾斜低于周围标高,最大高差在10cm以上的,应安排大修;工井、电缆沟、电缆桥基础下沉或墙体坍塌,引起盖板倾斜低于周围标高,最大高差在5cm以上,造成盖板压在电缆本体、接头或者配套辅助设施上,宜安排大修。

4.3.2.2.2 电缆沟盖板大面积破损、断裂,盖板包覆槽钢(角铁)严重锈蚀、断裂,电缆井盖和基础破损,应安排大修。

4.3.2.2.3 电缆排管包方破损,包方砼层破损造成钢筋层结构损坏、明显可见排管或影响其对排管的保护作用的,宜安排大修。4.3.2.2.4 电缆支架、桥架、登杆平台、接地扁铁或其他金属装臵锈蚀严重的,应安排检修清除锈蚀层并做防腐处理,无法检修的应进行更换;电缆桥钢桥架主材腐蚀严重,电缆桥体表面锈蚀严重,电缆桥大面积围栏主材损坏的,宜安排大修。

4.3.2.2.5 电缆隧道内排水设施、照明设备、通风设备(或设施)、消防设备缺失、损坏、老化,影响其使用功能的,宜安排大修。

4.3.2.2.6 电缆通道内所有金属构件和固定式用电器具均未可靠接地,电缆通道内和电缆终端处接地电阻不符合要求的,应进行大修。

4.3.2.2.7 电缆通道内低压电源线防潮、阻燃性能不合格,未全线敷设于防火槽(管)内,低压电源控制箱未配臵可靠的漏电保护器的,宜安排大修。

4.3.2.2.8 电缆交叉互联箱、接地箱(接地引线接地不良或连接不良)等附属设备锈蚀、破损严重或基础底座受损,应及时安排检修,无法通过设备检修恢复或因内部结构不合理、绝缘裕度偏低、有电部位裸露的,宜安排大修。5 配电设备及附属设施 5.1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17625.1 低压电气及电子设备发出的谐波电流限值 GB 5004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3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 50059 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 GB 50061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GB 50168 电气装臵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T 14285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臵技术规程 DL/T 599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 DL/T 741 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 DL/T 814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

DL/T 836 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 DL/T 969 变电站运行导则

DL/T 5220 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Q/GDW 212-2008 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臵技术原则 Q/GDW 370-2009

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

Q/GDW 741-2012

配电网技术改造选型和配臵原则 Q/GDW 743-2012

配电网技改大修技术规范

国家电网发展 [2009] 588号 关于加强城市电网入地工程管理的通知 5.2 术语和定义 1)配电网 配电网是从输电网或地区发电厂接受电能,并通过配电设施就地或逐级配送给各类用户的电力网络。本导则所指的配电网包括中压配电网和低压配电网。

配电网主要由相关电压等级的架空线路、电缆线路、变电站、开关站、配电室、箱式变电站、柱上变压器、环网单元等组成。2)环网单元

也称环网柜或开闭器,用于中压电缆线路分段、联络及分接负荷。按使用场所可分为户内环网单元和户外环网单元;按结构可分为整体式和间隔式。户外环网单元安装于箱体中时亦称开闭器。3)箱式变电站

也称预装式变电站或组合式变电站,指由中压开关、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开关、无功补偿装臵和计量装臵等设备共同安装于一个封闭箱体内的户外配电装臵。5.3 具体内容 5.3.1 电网发展

5.3.1.1 对重载、过载变压器台区应优先安排大修,对现有配电台区供电范围进行合理分区和负荷调整;对存在卡脖子等供电瓶颈问题的线路,应优先安排大修,消除供电瓶颈。

5.3.1.2 对存在低电压的配电台区,优先安排大修优化低压台区网架结构和供电线径,提高电能质量,消除低电压。5.3.1.3 对路径不合理、迂回供电的架空线路,应安排大修,优化线路通道走向。5.3.2 运行环境

5.3.2.1 提高防外力破坏能力

5.3.2.1.1 对存在严重树线矛盾、异物影响、鱼塘上方有触电危险等区域的架空线路应安排大修,进行线路局部绝缘化改造,减少线路故障次数。

5.3.2.1.2 对配电网设备运行环境差,易受外部施工等外力因素破坏区域的架空线路,宜安排大修,对易撞杆塔进行移位或加装防撞基础,对拉线加装警示反光护套或采取其他防撞措施。

5.3.2.1.3 对鸟害严重地区架空线路,宜安排加装驱鸟装臵及防鸟护套。

5.3.2.1.4 对穿越城市景观树木、林区、经济作物的绝缘线路可安排大修加装绝缘保护套。5.3.2.2 提高配网防雷水平

5.3.2.2.1 对雷击频发地区的架空绝缘线路防雷措施不完善的,可根据本区域的实际情况采用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防弧金具、放电箝位绝缘子和屏蔽分流线等方式进行防护。

5.3.2.3 提高电网防灾能力 5.3.2.3.1 对易遭受台风、洪水、地震、海啸、泥石流、暴雪、冻雨等自然灾害侵袭的区域,局部区域架空线路建设标准偏低不满足要求、杆塔位臵不合理的,应优先安排杆塔迁移,采取钢管塔、钢芯铝绞线,增设杆塔拉线等措施,适当提高防灾标准。

5.3.2.3.2 对运行环境恶劣、季节性灾害频发区域的杆塔基础,优先采取可靠的防冲刷措施加固杆塔基础。

5.3.2.3.3 对地下水位情况复杂、低洼地区、渗漏水严重的构筑物,应完善防水功能。

5.3.2.3.4 对配电站所生产环境(巡视地标、标识标牌、固定围栏、防火封堵、防汛设施、站内照明及动力系统、空调、除湿、通风、排水、设备监控、防小动物设施、门锁、常用工器具等)不满足生产运行要求,影响设备安全的应安排大修实施整改。

5.3.2.3.5 高温潮湿地区的开关柜、环网柜、分支箱,宜安排大修加强设备防雨、防潮、防凝露的能力。5.3.3 设备缺陷 5.3.3.1 架空线路

5.3.3.1.1 杆塔存在严重老化、裂纹、锈蚀、沉降、倾斜、埋深不足、对地距离不够等,需零星(不超过5基)实施杆塔更换、升高或移位的,宜安排大修。

5.3.3.1.2 架空导线存在严重锈蚀、断股、散股、绝缘层破损等现象应安排大修实施修复。

5.3.3.1.3 架空导线弧垂、电气、交跨、水平距离不满足安全运行要求的应安排大修进行调整。

5.3.3.1.4 架空线路铁件、金具、绝缘子、拉线存在老化、破损、锈蚀、污秽、松动等现象宜进行清扫、调整或更换。

5.3.3.1.5 对向重要区域供电,距离较长、分支线较多的架空线路宜安排大修在适当位臵增设故障指示器,缩短故障查找时间。5.3.3.2 配电变压器

5.3.3.2.1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配电变压器应进行维修,需更换部件的应安排大修:

1)高、低压套管外壳有破损、污秽,绝缘电阻不合格。2)高、低压绕组声音异常。3)分接开关机构卡涩无法操作。

4)油箱本体有渗油、温度过高、锈蚀现象。5)油位计油位显示异常、模糊、油位计破损。6)呼吸器硅胶变色、硅胶筒玻璃破损。

7)非电量保护气体继电器有气体且轻瓦斯发信号;压力释放阀破损;风机及温控装臵故障。5.3.3.3 柱上开关

大修安全管理 篇6

1大修前的准备

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机组大修尤如一大战役,因此,事先应认真细致地准备和筹划,并进行检查,这也是保证大修工作安全、准时、有序进行的必备条件。

1.1安全用具检查试验

应对在大修中需用的安全工器具逐一进行检查和试验检测,检查其使用周期是否在允许范围内,对检验不合格的安全工器具应及时处理,数量不足的应及时补齐,以保证机组大修时的使用。安全工器具检查试验一般在大修前30天完成。

1.2锅炉炉内平台、吊篮、吊笼等起重设备机械的预检

要对炉内平台、吊篮、吊笼等起重设备机械进行预检,以确保这些起吊设备符合安全使用的要求。特别是炉内升降平台,既要对组装件事前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检查,又要审核、落实安装单位的资质合格证书和安装、验收文件包的传递到位。

1.3作业人员的合理安排

外委检修项目和自营检修项目确定后,在项目开工一周前根据检修班人员的力量,落实好外委项目负责人和自行检修项目的负责人,并进行必要的接触和交流,以便于检修项目的协调管理。

1.4作业人员安全教育

开工前应对外包单位的作业人员进行入厂安全教育和规章制度学习,以保证所有参加机组大修人员的安全素质。

1.5检查作业环境

检修前应对作业环境进行安全检查,排除不安全因素。

1.6确定临时电源

确定大修用临时电源箱配置方案(包括容量、数量、地点)。

1.7确定大修用气

确定检修用氧气、乙炔危险品的使用、配备和安全管理方案(包括放置位置、数量、安全距离、应急措施等)。

1.8确定脚手架用量

确定脚手架架设的总数量及分布位置,以保证充裕备料和保证搭设用料的材质。

1.9明确大修安全责任

要确定机组大修时的安全管理重点并明确各自的安全责任。

1.10审定大修安全作业指导书

审定机组大修安全作业指导书,并制作现场用指示牌、警示牌和安全围栏等。2大修开工前准备

机组大修开工前的准备工作一般应在机组停役前一周内进行全面检查,停机大修前全部完成。

2.1大修现场用安全设施和辅助安全设施的配置

机组大修前应根据事先确定的检修项目,按照检修区域“封闭作业”的原则,准备好足够的安全围栏、安全网、隔离层、检修通道指示牌、零部件堆放区域牌、安全警示牌、警戒

灯(线)等,为保证检修人员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创造条件。

2.2编制现场定置管理图

大修现场定置图的编制,不仅能使大修现场整洁有序,而且更重要的是保证了大修过程的安全和文明生产。因此,定置图一旦编制、审定生效后,检修过程中应严格按图进行检修项目,这样既保证了检修作业过程的有序管理,而且更重要的是规范了机组大修的程序化、标准化,确保了大修过程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2.3大修用脚手架准备

机组大修开工前,应根据大修的项目内容,按事先统计出需搭设脚手架的数量、面积和搭设地点,依据项目检修的进展,合理安排搭设时序,以保证大修进度不受影响,从而避免“临时上轿”打乱仗而派生事故。

2.4起重设备、设施、人员的检查和落实

在大修工作开工前,一定要对大修起重用的行车、单轨吊、吊篮、卷扬机、手拉葫芦、液压千斤顶、钢丝绳、吊环、吊扣等作全面的检查和确认,保证安全可靠,并对操作人员的资质进行核查。特别是新型电厂,自身配置的设备和人员有限,这些起重工作外委的占大多数,因此,对这些特殊作业人员的素质检查尤为重要,以保证机组大修过程不发生起重事故。

2.5临时检修电源的敷设和配置

机组大修开工前应根据大修项目的要求,配置检修电源到检修点,从容量、数量、有利于切换操作等方面布置检修电源,为大修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从而避免由于检修电源管理不善而发生人身、设备、火灾等事故。

2.6建立氧气、乙炔管理区域,做好重点防火、防爆的安全技术措施

机组大修时,氧、乙炔气耗量较大,因此,在机组大修开工前应事先划定氧、乙炔气瓶放置的区域和位置,并对进入大修现场使用的电、气焊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必要的防护装置(如乙炔气瓶的止火装置)和防护手段要认真检查落实,以避免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2.7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认证检查

对参加机组大修的焊工、起重工、行车工、电工、架子登高工等特殊工种,必须事先进行认证检查,确认合格后书面公布告示,便于对照和检查,并在开工后的实际检修过程中进行跟踪对照检查,当发现人、证不相符时,应立即进行处理,保证特殊作业的安全。

2.8对大修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进行检查

机组大修时间长,重点部位和重点区域应派专职人员值班和巡查,防止设备零部件遗失和非检修人员进入重点检修区域而发生意外事故。因此大修开工前必须确定保卫专职人员的司职责任,如汽机开缸至扣缸应全过程实施安全保卫工作,对检修人员、上缸检查人员进行严格的检查,并登记在册,以确保安全。

2.9大修工作票的准备

机组大修应根据事先确定的检修项目,在开工前按照设备的系统归属签发系统工作票。一般热机典型工作票的签发可以按以下属性进行,即机、炉两个专业,两个专业分为两个系统,如图示:

2.10系统工作票安全措施的编制和执行

根据上述系统分类,一个大系统(如B1)采用一张总工作票,列出系统停运后安全措施的要点,总工作票同时附上子系统具体的分项检修项目清单,分项检修项目则使用规范制作的系统隔离/恢复操作卡,其安全措施除总工作票中共同的安全措施外,还有与其它分项工作无关而本检修项目必须采取的安全措施,只有在所有的系统隔离/恢复操作卡上的安全措施执行完后,才准予许可总工作票。同样,只有在所有的系统隔离/恢复操作卡上的安全措施恢复后,才能终结总工作票,以避免安全措施执行过程中出现重复、漏项,并提高操作效率。

2.11大修开工前的技术和安全交底

每项检修项目在检修开工前必须进行技术和安全方面的交底,特别是外包项目。所以,在认真做好检修项目合同会签、外包单位资质审查、工作票负责人资格审核的基础上,在开工前组织一次对外包单位工作负责人全方位的、面对面的座谈交底是很有必要的。技术上可按作业文件包的要求进行对口交底,对于技术复杂、危险性大的或有特别要求的作业应重点指出和提示。安全交底最好实施《外包工程(项目)安全、文明施工现场交底备忘录》,提倡到检修现场进行交底,有利于实物指证。在《备忘录》中明确写明交底的内容和要求,明确甲、乙双方的安全职责,最后在现场确认后所有人员签名,各执一份备查。

3大修过程动态安全管理

在机组大修的整个过程中,由于检修项目分布面广,所涉及的专业较多,参加大修的外包单位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且对新厂的规章制度在认识和执行上又存在偏差,因此,应有重点、有选择地加强4个方面的现场动态安全管理工作。

3.1重点部位监督检查

重点部位即机组在大修中确定的危险性大、安全风险系数大的检修部位或区域,以及在检修过程中容易发生设备损坏和人身伤害事故的部位或区域。如高空区域、空预器区域、炉膛及压力容器内、电气高压试验、汽机扣缸、发电机抽转子等。对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工作,除了在开工前进行认真、详细的技术和安全交底外,还必须制订有关的安全作业技术方案,如在压力容器内工作必须遵守使用12V电压的行灯、电源开关及行灯变压器放在容器外的规定,并设专人监护。而且对确定的重点部位应在整个检修过程加强监督检查。

3.2区域项目安全责任制的落实

一台大修机组的工作面一般可分成5大区域:锅炉、汽机、电气开关站(室)、输灰、燃煤。在每个区域作业面应明确一名项目安全责任人(由相应的检修项目负责人担任),并强调和明确本项目的检修安全责任,落实好安全责任制,以保证本部位或区域整个检修作业过程的安全,从而保证整台机组检修的整体安全。

3.3重大检修项目实施事前检查和过程监督

重大检修项目如汽缸揭(扣)缸、电气大型试验、发电机抽(穿)转子、锅炉水压试验等都应有技术方案,事先必须检查方案中组织体系是否健全、分工是否明确、人员安排是否合理,并在检修过程中重点对危险点进行督查。

3.4现场动火的监督和管理

机组大修过程中,会有大量的动火作业,由于大修现场放置的零部件、检修工具、检修电源线、油桶及各种易燃杂物较多,所以在动火前必须注意周围的环境,特别是对有易燃物品、大型脚手架、电缆密集布置区域更要做到安全措施到位、消防设施到位、监督检查到位。为保证动态安全管理的实施效果和质量,事先应建立机组大修的现场安全监督网络,明确各现场安全监督员的责任和责任区域,做到安全管理无盲区。

4大修现场的协调管理

大修工作进入中、后期,在主观上和客观上会暴露出许多问题、矛盾。这时,做好现场的协调工作,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及时消除影响大修安全、质量和进度的障碍显得越来越重要。

4.1交叉作业

一个区域计划检修的项目多,必定有交叉作业,一旦失去有效的管理,作业面就容易出现混乱。如在空预器区域内,在对受热面清理后装复工作的同时又要进行漏风系统间隙调整工作,且在受热面的装复中又要调整转子的转动,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人身事故,因此,必须做好现场的协调管理工作。

4.2立体作业

立体作业容易发生人身伤害事件,如炉本体内上部过热器管子的更换同时穿插受热面规范性检查工作,中部有燃烧器检修工作,底部又有渣斗检修工作,过程中还有炉内平台运送人员和材料。这时就要注意高空坠物伤人、机械伤害和电焊花引起火灾等事故,必须做好可靠的安全技术防范措施,作业点之间应加强联系,在时空上进行充分的调控,以控制不安全因素。

4.3同一检修系统内不同单位的不同项目作业

同一检修系统内遇有不同单位的不同项目作业时,必须严格按照机组大修网络进度合理安排工序,工作结束后各项试验、设备分步试运转工作必须按照《大修设备试转调试程序》有计划、有准备、有顺序的展开。此时,应注意出现处理临时缺陷时的无票作业、电气误操作等。

4.4安全通道

现场的安全通道在整个检修过程必须始终保持畅通,不能被各种杂物堵塞。所以,对拆下的脚手架、废料等杂物要及时清理,发现有杂物堆积影响安全通道,应责令有关单位立即处理。

4.5文明卫生

保持文明、卫生的作业环境,是为现场作业人员创造良好劳动条件和保证安全作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粉尘浓度高的区域,如输煤层等区域,在检修开工前应通过使用吸尘器、水冲淋等方法,减少作业区域内的扬尘,保证一定的空气清洁度;当确定需在粉尘浓度超标环境中进行作业的,工作人员应严格配戴防尘口罩或防尘面罩,以保证接尘人员的身心健康;大修现场设置的临时吸烟点、公厕、工业垃圾暂存处等应定置管理。

管理设备大修理 篇7

会计制度将固定资产维修支出分为日常修理支出和大修理支出。日常修理支出在实际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大修理支出可以用预提或待摊的方式核算。采用预提方式的,应当在两次大修理间隔期内各期均衡地预提预计发生的大修理费用,并计入有关的成本、费用;大修理支出采用待摊方式的,应当将发生的大修理费用在下一次大修理前平均摊销,计入有关的成本、费用。

原固定资产准则与现行固定资产准则规定固定资产的修理支出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与生产有关的固定资产修理支出也直接计入管理费用;不再区分大修理和日常修理,即大修理支出不再预提或待摊。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明确指出,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在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

《财政部关于做好执行会计准则企业2008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函[2008]60号)规定: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可以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有人认为此项关于大修理支出会计处理的规定与之前的法规制度规定不同,即大修理支出由原来的必须费用化变为符合条件的可以资本化。虽然财会函[2008]60号与企业会计准则及其指南比较法律层次较低,但由于我国会计核算受到政府法规文件的约束,所以这一规定在实际工作中也须遵照执行。

新旧会计准则对于固定资产修理支出较原会计制度的变化主要是取消了大修理的待摊和预提,不再区分日常修理和大修理,并淡化修理支出与更新改造支出的提法,统一称为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后续支出的资本化和费用化不再规定具体的量化标准,只强调以是否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作为区分资本化和费用化的标准,体现了企业会计准则制定从规则导向向原则导向的转变。发生的大修理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体现了会计核算的稳健性原则,因为进行待摊和预提的时间和金额本身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待摊费用并不符合资产要素的定义,这也是资产负债表观运用的一个具体体现。财会函[2008]60号并不是对前述规定的否定,只是强调大修理支出能否资本化关键看是否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防止企业人为操纵利润,既避免利润平滑化,也要避免利润的大起大落,并与税法的相关规定衔接。但这项规定一方面将已经淡化的大修理支出重新提出,另一方面又似乎将原来界线较为清晰的大修理支出与更新改造支出变得较为模糊。

再看税法对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的规定:原适用于内资企业的《企业所得税法暂行条例》规定符合条件的大修理支出应当作为递延资产,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原适用于外资企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对大修理支出的纳税处理没有明确规定。新修订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固定资产的日常修理费用可以在税前扣除,大修理支出应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按照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应同时具备的条件有两个:一是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二是修理后的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延长两年以上。

通过比较发现,对于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的处理,会计准则与税法的规定存在着差异,在纳税时需要进行纳税调整,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并符合资产的确认条件,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会计准则与税法对大修理支出处理规定的差异

会计核算中强调只有符合条件的大修理支出才可以资本化,增加固定资产的价值。税法规定的大修理支出需在日后期间分摊进行纳税扣除,税法的规定实质上也是资本化。所以有人认为会计上对于大修理支出由原来的全部费用化转变为符合条件应当资本化是考虑了与税法的衔接,只不过会计是部分资本化,税法是全部资本化。

从二者的内涵来看,会计核算中大修理支出发生次数较少,一次支出额度较大,目的是维持和保障固定资产正常使用,并不能增加固定资产未来所创造的经济利益。与大修理支出同为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更新改造支出指固定资产在改建、扩建、改良过程中发生的支出,能够提高固定资产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原固定资产准则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如果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如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或者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或者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则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现行固定资产准则及其指南中没有明确提及上述内容,但指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后续支出应增加固定资产价值。要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首先要符合固定资产定义,其次要满足固定资产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固定资产所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而满足了原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条件之一应该就可以满足现行会计准则资本化的条件。修理支出一般为费用化的后续支出,更新改造支出一般为资本化的后续支出,所以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与更新改造支出有着严格的界线划分,即使财会函[2008]60号所提的大修理支出资本化问题也是针对大修理支出过程中同时产生更新改造支出的情况。

税法中提及的大修理支出站在会计角度属于更新改造支出(或改良支出),税法中规定大修理支出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日后摊销。税法中也有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支出的提法,但对更新改造支出并没有严格的界定,规定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应计入长期待摊费用,日后按预计尚可使用年限进行摊销,未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支出应该资本化,增加固定资产的价值,并重新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基数与折旧年限。虽然税法对于大修理支出与未提足折旧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支出在纳税处理上有些差异,但在都要资本化方面是一致的,所以《企业所得税法》关于大修理支出与更新改造支出的内涵存在着交叉。

综上所述,会计准则中的大修理支出与税法中的大修理支出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即会计准则遵循当前最新会计理念,强调修理并不能增加固定资产的价值,因此修理支出应当费用化,除非同时发生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更新改造支出,税法则从稳定税源的角度规定日后期间才可以摊销扣除。大修理支出的提法在会计上逐渐淡化并被后续支出取而代之,而这一提法在税法中仍然继续使用,但规定的量化标准并没有解决与更新改造支出的界线划分,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毕竟来自会计核算的结果,这种概念使用上的不统一给会计核算与纳税实践带来了一些困难,笔者建议日后相关法规的修订能够考虑解决这一问题。

摘要:随着会计核算规章制度的不断演进, 会计上对于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的核算方法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企业所得税法》对固定资产大修理等后续支出的税前扣除的规定与会计上的规定又有所差异, 本文特对此作一些分析。

关键词:会计准则,税收制度,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后续支出,资本化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3].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

上一篇:低调搞笑的微信签名下一篇:申请低保所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