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粉虫人工养殖技术

2024-11-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黄粉虫人工养殖技术(精选9篇)

黄粉虫人工养殖技术 篇1

一、黄粉虫的周期变化过程是,由成虫→卵→幼虫→蛹,四种变态方式。

二、成虫周期为50天左右

卵为白色,椭圆形,长度约1毫米卵期为8-10天

幼虫为棕黄色,长度约2-3毫米,幼虫期为80天

蛹为白色后期为白黄色,蛹期为12-15天

三、养殖条件

1、最好以成年幼虫作为种虫

2、将成虫放入盘中加入麦夫和菜,认真观察化蛹情况,成虫在化蛹后2天内将蛹拿出来,放在麦夫筛盘里在将筛盘放入装有饲料的盘中。

3、等蛹化成成虫,每0.5公斤蛹放在有麦夫的筛盘里,在放有饲料的盘中等蛹化。

4、每隔7天将成虫筛出换盘,筛出的饲料中会有卵,放在盘中继续孵化

5、黄粉虫主要的饲料有麦夫辅助饲料有新鲜蔬菜如青菜萝卜和土豆等,要且碎,每养殖1公斤黄粉虫需要3公斤麦夫。

6、饲养房要透光通风,冬天要有加温设施,每20平方米可养黄粉虫300-500盘。

四、养殖盘的而制作

1、盘为抽屉式样,长方形,50*40*8,底部密封,所有木材不能有味道。

2、筛盘也是长方形,放在饲料盘内,45*35*6,四面用油纸粘贴,防止虫向外爬。

3、筛盘用铁网制作,20目可以筛虫卵,30目可以筛虫子,60目可以筛1-2龄幼虫。

4、饲养房温度要保持在15-25度,10度以下停止生长,30度以上会死亡。湿度要保持在60%-70%之间,地面不要过湿,冬季要加温,要有湿度计和温度计,要通风。

五、养殖技术

1、由蛹孵化成虫大约7天左右开始身体很嫩,5天后身体发黑变硬好像蟑螂。在筛盘中开始交配,开始产卵60天,每天2-4粒,产卵之后自然死亡。

2、发现筛盘底部有卵粒时就可以换筛盘到另一个装有饲料的盘中,5-7天换一次卵盘,成虫成活期在50天左右,产卵成虫需要营养和水分,必须及时添加麦夫和菜。

3、卵期在原来装有饲料的盘上架子,这时可以自然孵化,注意观察,不要翻动。

4、当表面出现幼虫皮时幼虫出生了,化蛹前都叫幼虫,成虫产卵的盘孵化7-9天,等虫蜕皮体长到0.5厘米在加麦夫和菜,每个盘中可以放1公斤不能过多。

5、随着幼虫长大要及时分盘。

6、麦夫是虫的主要饲料,厚度控制在5厘米以内,当饲料慢慢减少时在筛出虫粪便在放入新饲料。

7、1-2龄幼虫筛时要用60目筛网,防止将幼虫筛掉了。

黄粉虫人工养殖技术 篇2

1 黄粉虫的生物学特征

黄粉虫是昆虫, 成虫体长14~19mm, 全身赤褐色, 有光泽, 第一对翅是坚硬的鞘翅, 它的幼虫棕黄色, 喜食面粉, 所以叫黄粉虫。新鲜的黄粉虫幼虫含蛋白质21.63%, 脂肪酸12.3%, 其中油酸与亚油酸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40.3%和29.2%, 说明营养价值高, 黄粉虫的幼虫期长, 一般有2个月, 有像蝇蛆只有几天时间就变态为蛹这样容易长期培养鲜活饵料供蛙食用。此外, 饲养简单, 成本低, 平均2.5kg麸皮就可养成1kg黄粉虫, 是蛙类特别是幼蛙的好活饵, 也养蝎、养龟鳖、养鸟的好饲料, 因此黄粉虫养殖被昆虫专家称为是继“家蚕”和“蜜蜂”之后的第3大昆虫产业。

2 黄粉虫的形态特点

黄粉虫的一般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完成1个生长周期的时间与气温、湿度有关, 在25~30℃, 相对湿度为60%~70%条件下, 一个周期约为3个月。

2.1 卵

卵很小, 长径近1mm, 短径0.5mm, 椭圆形, 乳白色, 卵壳很薄, 易碰破, 卵期长短与温、湿度关系很大, 相对湿度均为50%时, 23~36℃的孵化期为4~7天;18℃时为14~21天。

2.2 幼虫

刚孵出的幼虫呈白色或银白色, 约十几个小时后第一次蜕皮, 呈黄色, 每隔4~7天蜕皮1次, 到末龄幼虫时, 体表呈黄褐色, 长25~30cm, 由13个体节组成, 头较小而扁, 有触角1对, 第2~4体节上长有3对足, 末节锥状, 稍往上翘。

2.3 蛹蛹:

幼虫长足化蛹。蛹15~20mm, 头大尾小, 蛹体两侧长出锯齿样棱角, 由开始白色蛹, 逐渐变成黄色蛹。

2.4 成虫

黄粉虫的成虫有两对翅, 会飞, 饲养时要防逃, 雌虫比雄虫稍大, 雌虫尾部尖, 产卵器下垂, 可以隔着网筛把卵产到网底的产卵纸上。黄粉虫的成虫怕强光, 所以白天往往打洞潜入饲料下面, 晚上聚集在饲料表面活动。一般情况下, 在光线较暗的地方产卵多。成虫5℃以下冬眠, 39℃以下致死, 最佳温度25~32℃, 成虫一般寿命为2个月, 而雌虫也有127天, 雄虫有82天的寿命, 在1~2个月的产卵期内, 每天产卵2~30粒, 甚至可达40粒, 饲料条件好, 寿命及产卵期可延长到3~5个月, 繁殖幼虫3000条以上。

3 黄粉虫的饲养管理

3.1 幼虫的饲养管理

幼虫的生长速度和幼虫期的长短取决于温度、湿度和饲料。一般情况下, 温度越高, 幼期越短, 一般幼虫期在60~200天之间, 具体温度允许范围是13~35℃。其中13℃以上可以活动和摄食, 但低于20℃, 生长缓慢, 30℃时生长迅速, 提前化蛹, 超过35℃开始有死亡现象。如果只有最适温度, 而无最适湿度, 同样对幼虫生长不利。最适湿度是60%~70%, 太干太湿都会缩短幼虫期, 如果有控温设备, 温度在25~28℃, 相对湿度在60%~70%, 幼虫期可控制在2~3个月, 幼虫体长达30mm左右。

幼虫的饲养。首先准备好饲养幼虫的设备。其中用三夹板制的盒子是最理想的, 便于搬运, 还可以层层相叠。盒子大小不限, 盒边高10~15cm, 内壁要光滑, 防止幼虫外爬, 上层要加网盖。其次, 在盒底面撒上一层饲料, 放进虫卵 (接卵纸) , 控制好温、湿度, 幼虫会按时孵出。第三, 夏天多喂汁青绿饲料, 避免在粉料上洒水, 及时补充水分。第四, 及时添加饲料和清除残食, 粪便, 可用11~23目筛子筛掉虫粪, 促进食欲。第五, 幼虫不能铺得太厚, 夏天要经常用手翻动幼虫, 帮助散热。第六, 及时收取幼虫作蛙饵。第七, 发现已经化蛹, 及时争开, 避免幼虫咬蛹。第八, 注意防病治病, 防止天敌为害。湿度70%以上容易患霉菌病和螨虫病, 要通风, 适当降低湿度, 饲料要干燥, 要防止老鼠、家禽、蚂蚁等为害, 还要注意养虫室不能堆放化肥、家药等有异味的物品。

3.2 蛹的饲养管理

蛹虽不吃不动, 但它有生命, 要进行呼吸, 所以必须放在通风、温暖、湿度适中的地方, 例如温度25~30℃, 相对湿度50%~70%, 不能装在封闭的容器里, 也不能太潮湿, 蛹期过短过长, 对羽化出来的成虫都不利。刚羽化的成虫乳白色, 经10小时左右变黄色, 再过2天变黑褐色, 前翅变硬性成熟, 经交配开始产卵。

3.3 成虫的饲养管理

首先要制作饲养成虫的专用网筛盒, 它由上、中、下3层组成。下层是接卵层, 大小不限, 用1块纸板或三夹板做成, 板上放1张黑色纸。中间层是1只高约10cm、圆形或方形的筛子, 用孔径为10cm的网筛片做底, 网筛直接与下层的黑纸相贴, 虫子产卵时, 可通过网孔, 产在黑纸上。中层就是成虫生活、觅食、产卵的处所。饲料直接撒在网筛上, 薄薄的一层即可, 不要影响产下的卵粘着于黑纸上。上面一层为防逃层, 用透气的塑料窗纱做成1只盖子, 既防黄粉虫外逃, 又防蚊、蝇等天敌危害。养殖设备制好后, 进行饲养。

成虫饲养的主意事项: (1) 3~5天换1次新鲜饲料, 刚羽化的成虫不能吃水分过多的瓜果。 (2) 3~5天换1次接卵纸, 换下来的纸上粘满虫卵, 轻轻卷好, 放入幼虫培养盒内, 不能挤压。 (3) 高温季节多喂含水量高的青绿饲料, 注意通风降温。 (4) 及时清除交配后容易死亡的雄虫和老龄自然死亡的虫体。

4 黄粉虫的饲料

黄粉虫的常用饲料主要有麦麸类、青菜类、生物饲料和优质精料类, 其中麦麸类是黄粉虫各阶段饲养的主要饲料;生物饲料主要是各种农作物秸秆、杂草、树叶等发酵制成;此外优质精料主要是一些玉米面、花生粉、豆饼粉等。这些饲料还有黄粉虫机体所需要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水分。成虫与幼虫的食性相同, 为杂食物昆虫, 以投喂麸皮、米糠为主, 适当加喂鱼粉、豆饼粉, 菜籽饼粉、棉仁饼粉、各种菜叶等。成虫产卵期添些鱼粉, 幼虫仅用麸皮, 再添加青饲料就行, 也可进行饲料配比, 来提高黄粉虫产量。必要时可加入土霉素、葡萄糖粉和蜂王浆等, 以抵抗黄粉虫的抗病能力。

5 黄粉虫常见疾病的防治

5.1 软腐病

此病常见于湿度过大的梅雨季节, 常表现为幼虫行动迟缓, 食欲下降, 粪便较稀, 最终变黑而死。病虫排出的液体会传染, 若不及时处理, 会造成整箱死亡。防治方法是及时取出病虫, 调节室内湿度。如发现病虫, 用氯霉素或金霉素和麦麸拌匀投喂治疗。

5.2 干枯病

此病易发生于空气干燥、饲料过干, 尤其是冬季生炉子, 极易导致蛹的死亡。病虫由尾、头干燥发展至全身干枯而死。防治方法是在空气干燥季节及时投喂青菜类, 在地面洒水等增湿来降温。

摘要:根据浙江平阳县青山石蛙养殖场的黄粉虫养殖经验, 介绍了黄粉虫的生物学特征、形态学特点、各阶段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措施等相关饲养技术, 为农民发展特色养殖业提供支持。

关键词:黄粉虫,养殖,特色农业

参考文献

[1]陈耀溪, 仓库害虫[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84.

[2]白耀宇、程家安, 我国黄粉虫的营养价值和饲养方法[J].昆虫知识, 2003, 40 (4) :317-322.

[3]刘玉东、刘苗、汤军芝等, 影响黄粉虫生长的环境因素初探[J].农技服务, 2010, 27 (5) :610, 627.

[4]赵养昌、李鸿兴、高锦业, 中国仓库害虫区系调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82.

[5]马彦彪、张成虎、王汝富等, 黄粉虫蛋白用于犊牛代乳料试验[J].中国草食动物, 2011, 31 (4) :46-48.

[6]杨海英、杨在宾, 黄粉虫和蝇蛆粉对仔猪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J].江西饲料, 2010, 2:9-11.

黄粉虫的养殖要点 篇3

黄粉虫的饲养管理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室内培育:饲养室的门窗要装上纱窗,以防止敌害进入。房内安排若干排木架(或铁架),每个木(铁)架分3~4层,每层间隔50厘米,每层放置1个饲养槽,槽的大小与木架相适应。饲养槽可用铁皮或木板做成,一般规格为长2米、宽1米、高20厘米。若用木板做槽,其边框内壁要用蜡光纸裱贴,使其光滑,防止黄粉虫爬出。

2.饲料及其投喂法:人工养殖黄粉虫的饲料分两大类:一类是精料——麦麸和米糠;一类是青料——各种瓜果皮或青菜。 精料使用前要消毒晒干备用,新鲜麦麸也可以直接使用。青料要洗去泥土,晾干再喂。不要把过多的水分带进饲养槽,以防饲料发霉。发霉的饲料最好不要投喂。

3.温度与湿度:黄粉虫是变温动物,其生长活动、生命周期与外界温度、湿度密切相关。 温度和湿度超出其适应范围,黄粉虫的各态死亡率较高。夏季气温高,水分易蒸发,可在地面上洒水,以降低温度、增加湿度。梅雨季节,湿度过大,饲料易发霉,应开窗通风。冬季天气寒冷,应关闭门窗在室内加温。

4.饲料虫的处理:黄粉虫除留种外,无论幼虫、蛹还是成虫,均可作为活饵料和干饲料。幼虫从孵出到化蛹3个月左右,此期内虫的个体由几毫米长到30毫米,均可直接投喂黄鳝。生产过剩的幼虫可以烘干保存。

黄粉虫虽然身价不凡,但饲养却极为简单。饲养黄粉虫的容器只要内壁光滑能防逃即可。饲养黄粉虫成本低,经济效益高,在10平方米的室内立体生产,每月可产出200~400公斤黄粉虫。饲养黄粉虫不受地区气候条件限制,只要掌握正确的饲养方法,黄粉虫的成活率即可达90%。 黄粉虫蛋白质不仅是优质食用蛋白质及医用蛋白质,而且在一些液体产品中加入黄粉虫蛋白质可以防冻、抗结冰。因此,黄粉虫蛋白质可做寒冷地区饮料、药品、车用水箱及工业用防冻液和抗结冰剂。有的国家以黄粉虫为原料,提取生化活性物质,用来制造特殊药品,如干扰素等。一些国家将黄粉虫加工成菜肴,摆上了餐桌;以黄粉虫为原料制作药品和保健品,在市场上销售,如以几丁质产品为原料的果蔬增产催熟剂、美容化妆品等。

(江西省赣州市畜牧研究所 程艳青 邮编:341401)

黄粉虫的养殖技术 篇4

发布时间: 2006-2-28 信息来源:

黄粉虫营养价值高,人工养殖黄粉虫技术简单,可在室内或室外塑料大棚内养殖,可立体生产,投资少,成本低,1.5—2kg饲料可养成0.5—1kg黄粉虫。

近年来,黄粉虫广泛地应用于投喂多种淡水名特优水产动物,也是养殖蝎子的好饲料。黄粉虫属于杂食性的动物,五谷杂粮以及糠麸、果皮、菜叶等均可作其饲料。黄粉虫一生中的生长发育和其它许多昆虫一样,经历4种状态,卵一幼虫—蛹—成虫。用作饲料的是黄粉虫的爬行幼虫。人工养殖技术规程如下。产卵箱 蛹变箱 孵化箱及生长箱的制作

产卵箱70X50X10厘米,底部用1厘米厚木条,将铁纱窗张紧钉牢即可,周边用胶带纸贴好防逃。蛹变箱规格同产卵箱,底部不用铁纱窗,而用木板直接钉成盒子。孵化箱及生长箱80X60X10厘米,底部用木板钉成盒子。种虫选择

可在市场购买,要求规格整齐,爬动活跃,间节色深,体壁光滑,体长25厘米以上的老熟幼虫。老熟幼虫饲养

在生长箱中,每平方米可放虫2kg,厚度不要超过2cm,饲料:麦麸占70%、玉米面占15%,饼类占15%。平时适当投放青菜叶或瓜果皮补充水分。幼虫生活的适宜温度13—32℃。最适湿度80%—85%。幼虫昼夜均能活动、摄食,但以黑夜活动更为活跃。蛹的管理

蛹初为乳白色,一般15—17mm长,浮在饲料表面。在蛹变箱中放2cm麸皮,把每天拣出的蛹放在上面,等待变成成虫。蛹要放在通风保温的环境中,不能过湿,以免蛹发生腐烂。蛹期较短,温度在10—20℃时,15—20天可羽化为成虫;25—30℃时6—8天即可羽化成成虫。成虫的管理

羽化后的成虫,在体色变成黑褐色后,就要迁到产卵箱中饲养。产卵箱可套入孵化箱及生长箱。在产卵箱内撒一层饲料,厚约1厘米,再放一层鲜菜叶,成虫则分散隐藏在叶片底下。这些叶是它的饲料,主要是提供水分和增加维生素,随吃随放,不可过量,以免湿度过大。菜叶腐烂变质。成虫产卵时大部钻到饲料与纱网之间的底部,伸出产卵器,穿过网丝孔,将卵产到网下的饲料中,人工饲养是利用它向下产卵的习性,用网将它和卵隔开,杜绝成虫食卵,因此,网上的饲料不可太厚,否则成虫也会将卵产到网上的饲料中。

成虫羽化后4—5天开始交配产卵。成虫交配活动不分昼夜,一次交配需数小时,一生中多次交配,多次产卵。每次1只雌虫可产卵6—15粒,每只雌虫一生可产卵30—350粒,成虫的寿命为3—4个月。卵的孵化

黄粉虫受精卵孵化时间与环境温度关系很大,在25—30℃;条件下,只需4—7天便可孵出。人工培育黄粉虫,为了缩短孵化周期,应尽可能保持室内温暖,人为地创造孵化的最适温度。一般情况下,间隔7天左右就将产卵箱移至另—孵化箱,原孵化箱的饲料及虫卵即可孵化,直至幼虫全部孵出,把饲料吃完,把粪筛除,换上新饲料。幼虫饲养

当在孵化期的饲料基本吃完以后,要将虫粪筛出。筛后的虫子放回原箱饲养,可添加虫2—3倍的饲料,也可少加,天天加,每隔3—5天清除1次粪便。平时饲料上面放些青菜叶、萝

卜片等。夏季高温时,注意通风降温;其它季节温度低时室内增设加温设备。保持适宜生活温度13一32℃,最适温度为25—29℃。温度低于10℃活动极少,在0℃以上可安全越冬,温度如果低于0℃或高于35℃就有被冻死或热死的危险。注意的问题

卵的孵化、幼虫、蛹、成虫要分开饲养,切不可混养。混养不便于按不同要求投喂食料,而且成虫在觅食过程中容易吃掉卵,幼虫容易吃掉蛹。饲养幼虫的厚度不能超过2—3厘米,以免发热,大小规格要求基本一致。幼虫喂食量随个体的增大而增加。新产的卵需7天左右整理1次,集中在箱中自然孵化。老熟幼虫化蛹时,要将蛹及时拣出,放在孵化箱中,不能堆放。成虫要避强光,否则影响产卵。黄粉虫病害较少,但要防止敌害:如家禽、壁虎、老鼠等危害。

黄粉虫俗称面包虫,是人工养殖最理想的饲料昆虫。黄粉虫的幼虫含粗蛋白质51%,脂肪含量达29%,还含有多种糖类、氨基酸、维生素、激素、酶及矿物质磷、铁、钾、钠、钙等,营养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它可直接作为肉食性动物高蛋白鲜活饲料。用于饲养蛙、鳖、蝎子、蜈蚣、蚂蚁、优质鱼、观鸟、药用兽、珍贵皮毛动物和稀有畜禽等。能加快生长发育,增强抗病抗逆能力,降低饲料成本,提高产出效益等。用3-6%的鲜虫代替等量的国产鱼粉饲养肉鸡,增重率可提高13%,饲料报酬提高23%。用黄粉虫喂饲中国林蛙。二年出售,商品性好效益高。是中国林蛙人工养殖的主体饲料,得到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养蛙户极大观注。

清原县志远农业科技开发中心工厂化生产黄粉虫,年生产2万公斤。

黄粉虫是完全变态的昆虫,即成虫、卵、幼虫、蛹四种变态。成虫体长而扁,长1.4-1.8厘米,黑褐色具有金属光泽,头部为前口式,唇基两侧不超过触觉基部。成虫在羽化过程中,头、胸、足为淡棕色,腹部和鞘翅为乳白色,开始虫体稚嫩,不愿活动,4-5天后颜色变深,鞘翅变硬,灵活但不飞,爬行较快,经精心喂养后,成虫群体交尾、产卵。成虫每次产卵2-4粒,每只雌虫约产卵300粒,散产于饲料底部的筛网上,成虫期为50天左右。卵白色椭圆形,大小约1毫米。卵期8-10天左右,幼虫棕黄色,体长2-3厘米,体节较明显,有3对胸足,在第9腹节有一双尾突。幼虫孵出时为黄白色,逐渐变为棕黄色,平均9天蜕一次皮,每蜕一皮为一龄,共脱7次皮,当最后一次蜕皮时在饲料表层即化蛹,幼虫期约为80天,蛹白色,后变白黄色,体节明显,蛹期为12-15天。

一、养殖的条件

养殖黄粉虫,首先必须解决种虫、饲料,设备等问题。

(一)种虫 养殖黄粉虫最重要的是有种虫。成龄幼虫、蛹、成虫都可做种虫。饲养到不同虫期,按黄粉虫的养殖技术,认真挑选蛹、成虫,除去病虫,筛好卵,使各虫期同同步繁殖,达到提纯复壮,买到成龄幼虫后,将其放入盛有麦麸的木盘中喂养,添加新鲜菜。认真观察化蛹情况,当盘里,再将筛盘放入盛有饲料的木盘中,待蛹羽化成成虫。如此时也买到蛹,将它与两天内化的蛹放在一起,每0.5公斤蛹放在一个盛有麦麸的筛盘中,再放在盛有饲料的木盘中,编号上架,待其羽化,注意清除死蛹。再如买到成虫,将其放在盛有饲料的筛盘中,每隔7天,将成虫筛出换盘。筛下的饲料中混有卵,放在木盘中,继续孵化,经过细心挑选和饲养的各期虫,都可以做种虫繁殖,不过最好还是用成龄幼虫做种虫为好。

(二)饲料 黄粉虫的主要饲料是麦麸子,也可辅以糠麸子等(玉米面过细,不透气,不能做黄粉虫饲料),菜类主要是白菜,萝卜,甘兰等青叶菜都可以。这些饲料可以满足虫体对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水分的需要。为了提纯复壮种群,加快繁殖生长,可在饲料中添加少量葡萄糖粉、鱼粉等。每0.5公斤黄粉虫在一代周期中可吃掉麦麸子1.5公斤,菜3公斤。

(三)设备

1、养殖黄粉虫必须有饲养房饲养房要透光、通风,冬季要有取暖保温。饲养房的大小,可视其养殖黄粉虫的多少而定。一般情况下每20平方米,1间房能养300-500盘。

2、饲养黄粉虫的木盘制作抽屉状木盘为饲养盘,一般是长方形,规格是长50厘米,宽40厘米,高8厘米。板厚为1.5厘米,底部用纤维板钉好。筛盘,也是长方形,它要放在木盘中,规格是45厘米35厘米6厘米,板厚为1.5厘米,底部用12目铁筛网用三合板条钉好。制作饲养盘的木料最好是软杂木,而且没有异味。为了防止虫往外爬,要在饲养盘的四框上边贴好塑料胶条。

3、摆放饲养盘木架根据饲养量和饲养盘数的多少,制作木架,用方木将木架连接起来固定好,防止歪斜或倾倒。然后就可以按顺序把饲养盘排放上架。

4、筛盘、筛子用粗细几种铁筛网,12目大孔的可以筛虫卵。30目中孔的可以筛虫粪。60目的小孔筛网,可筛1-2龄幼虫。

5、饲养房内部要求温度冬夏都要保持在15-25摄氏度之间。低于10摄氏度以下虫不食也不生长,超过30摄氏度以上虫体发热会烧死。湿度要保持在60-70%之间,地面不宜过湿,冬季要取暖,如冬季不养可自然越冬。夏季要通风。室内备有温度计、湿度计。

二、养殖的技术

按各虫期顺序分别叙述。

(一)成虫期 蛹羽化成虫的过程大约3-7天,头、胸、足、翅先羽出,腹、尾后羽出。因为是同步挑蛹羽化,所以几天内可全部完成羽化,刚羽化的成虫很稚嫩,不大活动,约5天后体色变深,鞘翅变硬。雄雌成虫群集交尾时一般都在暗处,交尾时间较长,产卵时雌虫尾部插在筛孔中产出,这个时期最好不要随意搅动。发现筛盘底部附着一层卵粒时,就可以换盘。这时将成虫筛卵后放在盛有饲料的另一盘中,拨出死虫。5-7天换一次卵盘。成虫存活期在50天左右,产卵期的成虫需要大量的营养和水分,所以必须及时添加麦麸子和菜,也可增加点鱼粉。若营养不足,成虫间会互相咬杀,造成损失。

(二)卵期 成虫产卵在盛有饲料的木盘中,将换下盛卵的木盘上架,即可自然孵化出幼虫,要注意观察,不宜翻动,防止损伤卵粒或伤害正在孵化中的幼虫。当饲料表层出现幼虫皮时,1龄虫已经诞生了。

(三)幼虫期 卵孵化到幼虫,化蛹前这段时间称为幼虫期,而各龄幼虫都是中国林蛙最好饲料。成虫产卵的盘,孵化7-9天后,待虫体蜕皮体长达0.5厘米以上时,再添加麦麸子和鲜菜。每个木盘中放幼虫1公斤,密度不宜过大,防止因饲料不足,虫体活动挤压而相互咬杀,要随着幼虫的逐渐长大,及时分盘。

麦麸子是幼虫的主要饲料,同时也是栖身之地。因此饲料要保持自然温度。在正常情况下,当温度较高时,幼虫多在饲料表层活动,温度较低时,则钻进下层栖身。木盘中饲料的厚度在5厘米以内,当饲料逐渐减少时,再用筛子筛掉虫粪,添加新饲料。1-2龄幼虫筛粪,要选用60目筛网,防止幼虫从筛孔漏掉。要先准备好盛放新饲料的木盘,边筛边将筛好的净幼虫放入木盘上架。

黄粉虫幼虫生长要突破外皮(脱皮),经过一次次蜕皮才能长大。幼虫期要蜕7次皮,每蜕一次皮,虫体长大,幼虫长1龄。平均9天蜕一次皮。幼虫蜕皮时,表皮先从胸背缝裂开,头、胸、足部,然后腹、尾渐渐蜕出。幼虫蜕皮一般都在饲料表层,蜕皮后又钻进饲料中,刚蜕皮的幼虫是乳白色,表皮细嫩。

(四)蛹期 幼虫在饲料表层化蛹。在化蛹前幼虫爬到饲料表层,静卧后虫体慢慢伸缩,在蜕最后一次皮过程中完成化蛹。化蛹可在几秒钟之内结束。刚化成的蛹为白黄色,蛹体稍长,腹节蠕动,逐渐蛹体缩短,变成暗黄色。

幼虫个体间均有差异,表现在化蛹时间的先后,个体能力的强弱。刚化成蛹与幼虫混在一个木盘中生活蛹容易被幼虫在胸、腹部咬伤,吃掉内脏而成为空壳;有的蛹在化蛹过程中受病毒感染,化蛹后成为死蛹,这需要经常检查,发现这种情况可用0.310-6漂白粉溶液喷雾空间,以消毒灭菌。同时将死蛹及时挑出处理掉。挑蛹时将在2天内化的蛹放在盛有饲料的同一筛盘中,坚持同步繁殖,集中羽化为成虫。

三、管理的措施

在黄粉虫的养殖过程中,掌握好养殖技术和管理措施十分重要,它关系到黄粉虫繁殖的速度、虫体质量、经济效益等问题。

(一)禁止非饲养人员进入饲养房。如非进入室内不可的人员,必须在门外用生石灰消毒。

(二)在黄粉虫的生活史中,四变态是重要的环节,掌握好每个环节变态的时间、形体、特征,就能把握养殖的技术。

(三)饲料要新鲜,糠麸不变质,青菜不腐烂。

(四)在幼虫期,每蜕一次皮,更换饲料,及时筛粪,添加新饲料。在成虫期饲料底部有卵粒和虫粪,容易发霉,要及时换盘。

(五)为了加快繁殖生长,对幼虫,羽化后的成虫,在饲料中适当添加葡萄糖粉或维生素粉、鱼粉。每天都要喂鲜菜。

(六)饲养人员每天都要察看各虫期情况,如发现病虫、死虫应及时清除,防止病菌感染。

(七)黄粉虫的养殖要按计划进行。饲养虫量和养殖中国林蛙的数量要衔接,使各龄的幼虫数量都要有完整的记录,才能保证黄粉虫养殖的成功。

(八)黄粉虫养殖的成本计算。按自繁黄粉虫自喂林蛙实际测算,每只幼蛙一年喂饲3个月,前1个半月每天采食3龄虫2只,可食92只,后1个半月每天采食4-5龄虫3只,可食135只,每只幼蛙饲虫成本为0.07元,每只成蛙一年喂4个月,每天采食5-6龄虫3只,可食360只虫,每只成蛙饲虫的成本为0.50元。

黄粉虫养殖技术工艺管理标准 篇5

1、虫种的选择

优良的黄粉虫虫种生活能力强,不挑食,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所以应该注意黄粉虫的虫种选择。在初次选择虫种时,最好购买专业部门培育的或自行培育的虫种,以后每养2~3代更换1次虫种。选择幼虫做虫种应注意:1)个体大,3500~4000/公斤;2)生活力强,幼虫爬行快,对光照反应强,喜欢黑暗。把虫子放在手心上时,爬动迅速,遇到菜叶和瓜果皮会很快爬上去取食;3)形体健壮,虫体充实饱满,色泽金黄,体表发亮,腹面白色部分明显,体长在30㎜以上。

2、温湿度控制标准

作为黄粉虫养殖的首要条件即温湿度的控制是养殖的前提。其最佳温度应在220C-270C之间、湿度55%-80%之间,保持良好的通风。室温低于200C、虫子生长速度放缓,影响产量,室温高于280C,加上虫子之间摩擦发热自产温度30C以上,导致虫子因高温高湿而过量死亡,同样影响产量、效益。重视对温湿度的控制是必须的标准程序。

3、饲喂管理标准

1)1-2龄虫:只喂菜。因为产卵盒内的麦麸一般会吃到此期。菜叶、瓜果皮等不能含有农药的残留物质,如有怀疑可弃之不用,如轻微可水洗两遍。喂菜次数一般是两种方式:隔天一喂(如高温高湿时节)。喂菜数量一般在0.5-0.8市斤,菜要切细,撒得要匀,因为幼虫太小爬行很慢,只能就近食用其养份、水份,喂上菜看不出菜减少,自属正常。(注:不同菜品投量不同,适口性不同)

2)3-4龄虫:每4-5天喂一次麸皮,2斤/盒,麸皮宜粗不宜细。或喂颗粒饲料颗粒饲料1斤/盒,能吃4天左右。菜的喂量1-1.2斤/盒,以6个小时能吃完为宜,喂菜次数同上。

3)5-6龄期:每5-8天喂一次麦麸,2斤/盒。或在3龄时喂颗粒饲料,其时如有缺再补充点颗粒饲料也可,喂菜隔天一次占多数,如需可一天一喂,一次1-

1.5斤菜/盒。

4)7-8龄虫:宜喂斤把两的麦麸,因为此期进入化蛹期,需要加强营养。菜宜隔天一喂0.5斤菜/盒。

5)成虫:装盒时已有麦麸,一般不宜喂颗粒,每天必须喂菜一次0.3-0.5斤菜以上/盒。

6)卵、蛹:不用饲料喂料,菜只是在不增加湿度的前提下用50% Vc按1:10甚或1:20水溶液,均匀喷洒(花洒壶)在蛹体上。卵则用50%葡萄糖按1:10水溶液喷洒,也是不能在80%以上湿度时用此法。因为宜造成虫盒表面板结,影响透

气或生虫害。

成虫则可在饲料中拌入2%的蜂王浆(来源是看病号来回送礼剩下的或回收的用上就行)。能促使成虫产卵量上增,虫体健康、活力强,不易退化。

4、虫盒密度及筛虫粪沙的控制标准

由于黄粉虫的群居特点性,更便于高密度饲养,较佳的饲养密度为每盒3斤,虫重指3-6龄期的幼虫。7-8龄的老幼虫每盒放4斤为宜。成虫每盒0.8-1.2市斤。密度大小的适度调整主要是根据四季时节和养殖场所的温湿度的控制力度的大小来进行的,夏季高温密度宜小不宜大。

筛虫粪沙则需结合密度的调整以及饲喂的时机来进行。筛沙的原则是虫盒底需要留置1cm厚的虫粪沙。如果要借筛沙之机量化虫重,那也要按密度要求称重虫重时,预先在盒底预留粪沙,以降低虫温、平衡湿度,利于生长。那么多长时间筛一次呢?一般宜10天左右,并结合饲喂的断档时,因为如果没吃净麦麸就筛,会浪费饲料增加成本。虫粪沙在盒内超过二指厚即三公分时,就要考虑筛沙。

筛沙、量化、饲喂的断档时有机配合,有一大好处是能够根据虫重量化数评估出该养殖区的资产量,为养殖单位的市场决策提供基本依据。

筛沙的质量控制要点是轻晃轻倒,程序愈简化愈好,以减少对虫子的人为伤害。换句话说,在确保虫子生长环境诸因素正常的前提下,能拖二天筛就拖两天。这样伤害少,保虫量。

另一要点是:筛后要马上喂料喂菜,如无库存料就坚持不筛,比筛了不喂害处少得多。这两点很重要,务请重视。

5、挑拣蛹、蛾的工艺控制标准

(蛾:刚羽化出的成虫)用手或用镊子挑拣都强调一个字:轻,轻拿轻放,以减少人为损失。

规则:

1)当天刚化出蛹或蛾因为太娇嫩,不宜挑拣,第二天再挑。嫩蛹、嫩蛾的虫体颜色为乳白色

2)挑拣的工艺标准是:如果虫盒(老幼虫虫盒和蛹盒)里蛹或蛾……嫩的多,就光挑死虫、残蛹;死虫、蛹多(一般在蛹化和羽化后期),就挑拣活蛹、蛾,弃之。

6.留种

优质的黄粉虫良种,是提高成活率、孵化率、羽化率和产卵量、延长产卵期,促进高产,缩短繁殖周期,降低饲料消耗的关键和基础。这就要求从幼龄开始精心饲养管理,不断增加饲料和瓜、菜,减少喂养密度,从而饲养出肥大健壮、生活力强的良种。

黄粉虫人工养殖技术 篇6

一、养殖黄粉虫经济分析:

黄粉虫俗名面包虫,为鞘翅目拟步行科粉甲属的昆虫。

A、养殖黄粉虫经济价值: 黄粉虫虫体营养价值高,幼虫含粗蛋白51%,脂肪28.56%,蛹含粗蛋白57%,成虫含粗蛋白64%。用黄粉虫代替鱼粉作配合饲料,效果甚好,也可活食鲜喂,是特种动物的高蛋白饵料,也是人工养殖牛蛙的优质活食。用它喂饲牛蛙,不仅简便易行,而且牛蛙的生长速度超过饲喂蚯蚓、蝇蛆及灯诱昆虫的效果。

B、养殖黄粉虫经济效益:养殖黄粉虫具有投资小、食性杂、生长周期短等特点:投资小:养殖黄粉虫可以讲不需要多大资金投入,有几

十、几百元就上马。食性杂: 黄粉虫的饲料简单、方便、来源广。主要是麦麸,还有米糠、树叶、野草等。生长周期短: 黄粉虫全年都可以生长繁殖,以卵--幼虫--蛹直至羽化为成虫的生育周期约为100天左右。

二、养殖黄粉虫注意事项:

A、注意分养:各不同虫态发育阶段的卵、幼虫、蛹、成虫都要分开饲养,便于按不同的要求投喂饲料,还可防止幼虫吃掉蛹,成虫在采食时容易吃掉卵;基本同龄的幼虫应在一起饲养,便于饲喂、销售、评级,如旺盛时幼虫需要补充营养,老熟幼虫则不需要;刚羽化的成虫虫体较嫩,抵抗力差,不能吃水分多的青饲料。

B、注意独养: 幼虫生长到五龄以后就要开始变蛹,应将蛹及时从饲养箱中拣出,单独放在一个地方。因为蛹不吃食物也不动,如果和幼虫放在一起会被幼虫咬伤或咬死。

C、注意厚密: 饲养箱中幼虫的厚度不能超过2~3厘米,以免发热造成死亡; 蛹期需置于通风干燥保温的环境中,不能封闭和过湿,以免蛹腐烂成黄黑色。在炎热的夏季,蛹皮易干枯,应适当翻动,喷少量水滴,以保持蛹皮湿润。幼虫和成虫都有相互残杀的习性,因此,饲养密度不宜过大。

D、注意清洁:饲养箱应经常保持清洁,要及时清除死去的蛹或成虫,除去幼虫的蜕皮和粪便。清理的方法是:在准备清理的前三四天不要向饲养箱内投放饲料,尽量让其将原来的食料吃净。然后用筛子除不同龄期的虫粪和分离虫子。需要用几种规格的筛子,筛网型号可分别为100目筛网(用于10龄以上的幼虫),老熟幼虫用普通窗纱即可。

E、注意管理:随不同季节气温的变化,管理方法也不同,如天气温度高,幼虫生长旺盛,要有充足水分,因此必须多喂含水分多的青饲料,要注意通风降温。冬季需要减少喂青饲料,要防寒保温。

F、注意螨类:螨类对黄粉虫危害很大,它造成虫体瘦弱,生长迟缓,卵孵化率低,繁殖力减弱。一般多发生于7~9月份,气温过高,饲料温度大,料中有螨时。防治方法:严防饲料带螨,有条件的均可将糠、麸隔水蒸20分钟消毒。平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湿度。特别是在夏季雨天湿度过大时,尽量不投或少投过湿的青料。发现螨时,及时把饲料拿到太阳下晒10分钟。同时蚂蚁、老鼠都是黄粉虫的大敌,平时要注意消灭。

G、注意防病:干枯病:患病后黄粉虫头部、尾部干枯,最后全身枯干而死。防治方法:在干燥高温季节,及时投放青料或洒水于地面降温。软腐病:病虫行动迟缓,粪便稀,病虫体变黑软烂,最后死亡。本病多发于霉雨季节,室内空气潮湿,饲料过湿,放养密度过大或虫体受伤。防治方法:发现软虫体要及时拿出,清除残食,停止投放青料,调节室内湿度。用0.25克氯霉素或金霉素拌麦麸250克投喂。

黄粉虫菜谱

1、麻辣虫蛹

将黄粉虫蛹或幼虫洗净,油炸至微黄,然后拌入麻辣酱即可食用,特点是鲜香可口,风味独特。

2、糖醋虫蛹

可按糖醋鱼方法制作。将黄粉虫蛹或幼虫洗净,油炸至微黄,然后拌入糖醋即成。特点带有海鲜味。

3、咖喱虫蛹

先把洋葱头切成片,投入食用油中略煎,再加入一匙咖喱粉,一片姜黄,少许月桂粉和0.25升黄粉虫蛹 1

浇汤混合在一起烹煮10~15分钟,根据情况适当加一点水,以防烧焦。接着再加适量水续煮1~2小时后,拌入大米饭中一起食用。

4、百味虫蛹

制法:

1、黄粉虫500克放入80℃的热水中烫死,捞置凉水中,漂洗干净,放入碗中加入姜片5克,葱段10克,精盐5克,料酒15克腌渍20分钟,拣去姜葱。用鸡蛋清2个,磕入碗内,加芡粉10克搅拌成蛋粉浆。

2、炒锅置火上,添入花生油1000克烧至5成热时,将腌好的黄粉虫上好浆放入油锅再捞出,等油温升至6成热时,再放入炸成金黄色,捞出沥油装入盘中,随带椒盐和番茄沙司上桌蘸食。此菜色彩金黄,肉质细嫩,酥香鲜美。

5、虫蛹虾子汤

原料: 黄粉虫蛹30克,虾40克,熟猪油15克,味精1克,绍酒5克,精盐1.5克,葱5克,水淀粉5克,芝麻油3克。

制法: 黄粉虫蛹冲洗干净,虾剪须洗净,净锅置中火上,下熟猪油烧至七成热,放入虾,炒变色,烹入绍酒炒转至香,掺鲜汤400克,放葱、味精、盐、水淀粉煮成汤,滴入香油即成。

6.蛋炒虫蛹

把黄粉虫冲洗干净,再把切碎的大蒜、香葱和黄粉虫蛹一起投入热油锅中翻炒一会儿,将禽蛋调成糊状,加到有蛹的锅内继续炒制,直至鸡蛋熟透。

7.油爆蛹菜

原料:新鲜黄粉虫50克,菜油20克,味精0.1克,湿淀粉3克,盐1克。

制法:将黄粉虫洗净,沥干水,加盐、味精拌匀。净锅置中旺火上,菜油烧至七成热,放入黄粉虫暴炒至熟起锅即成。

8、家常虫蛹

用料:黄粉虫蛹300克,韭黄100克,青红椒150克,片糖、姜花、绍酒、胡椒粉、味料各适量。制法:①把青红椒洗净去籽切粒,黄粉虫蛹洗净,捞起滤干,用胡椒粉、盐和少许绍兴黄酒将蚕蛹腌透,使其炒起来具有肉味,将片糖碎成粉状。②烧镬下油,放下蚕蛹慢火炒焦后,下姜花先炒,然后加入青红椒粒、韭黄、片糖粉炒熟,溅酒调味,加包尾炒匀上碟。特点:味甘微辣,油香四溢,美味可口。

9、虫蛹炒饭

配料:烹饪熟的黄粉虫幼虫1份,鸡蛋1只,植物油1茶匙,水3/4份,洋葱碎末1/4份,酱油4茶匙,大蒜头碎末1/8茶匙,米饭1份。

制作:将鸡蛋倒入炖锅,搅动熟至呈片状,加入水、酱油、蒜末和洋葱末后再烹至沸腾。倒入米饭、黄粉虫,加盖,熄火,5分钟后食用。

10.豆腐虫蛹

原料:黄粉虫蛹25克,水豆腐250克。

调料:葱白3克,姜丝3克,柠檬丝2克,味精、椒盐适量,熟油10克,肉汤500克。

制法:(1)黄粉虫蛹放入加葱、姜丝的开水锅泡锅,立即捞出,放入肉汤锅煨约20分钟取出。(2)水豆腐焯水后,捞出入煲,放入调料。(3)煲放在煲炉上,用中火 20分钟即可。

特点:味鲜质嫩,有滋补保健功能。

11、蛹香肉丝

杏鲍菇菌糠养殖黄粉虫技术 篇7

关键词:杏鲍菇菌糠,麸皮,黄粉虫,养殖技术

黄粉虫(Tenebrio molitoy)是一种高蛋白、高脂肪、氨基酸含量较全面的资源昆虫,是繁殖名贵珍禽、水产动物的肉食饲料,其饲料转化率高[1,2]。在黄粉虫的养殖中,传统上多是用玉米粉、麦麸、稻壳、豆腐渣等饲料,或者为了提高饲料的营养供给会向其中掺杂一些诸如鱼粉、蜂王浆、芝麻饼、汉虾粉之类的高营养物质,制成配方饲料[3,4]。本方法是利用杏鲍菇菌糠为主料,添加麸皮,制成混合饲料,养殖黄粉虫。根据黄粉虫各个发育生长阶段,调节杏鲍菇菌糠和麸皮每个时期的比例以满足生长发育营养需要,从而确定利用杏鲍菇菌糠养殖黄粉虫是可行的,为黄粉虫养殖提供一种新型饲料来源。

1 黄粉虫的特征

黄粉虫在昆虫分类学上隶属于鞘翅目,拟步行虫科,粉甲虫属(拟步行虫属)。黄粉虫的生长周期约为3个月,可分为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期间与温、湿关系密切。黄粉虫干品含脂肪30%、含蛋白质50%以上,另外含有磷、钾、铁、钠、铝等常量元素和多种微量元素,称为“蛋白质饲料宝库”。

2 饲养管理

2.1 饲料处理

新鲜杏鲍菇菌糠呈团块状,水分含量较高不易储藏,要通过烘干或曝晒,水分控制在20%以下,粉碎成200目左右。根据黄粉虫各个生长阶段,饲喂相应比例菌糠与麸皮的混合料。

2.2 卵期管理

根据饲养规模确定饲料用量,按照9∶1比例将菌糠与麸皮搅拌均匀成混合料,平铺3~5 cm厚混合料于饲养盘中,投放雌雄比例(1∶1)的成虫,投放密度为0.4对/cm2,放置白纸接卵。卵很小,长径近1 mm,短径0.5 mm,椭圆形,乳白色,卵壳薄,易碰破。待3~5 d后,取出卵纸,更换新卵纸[5]。将粘满虫卵的卵纸放入平铺2 cm厚的菌糠、麸皮混合料的养殖盘中,再覆盖1 cm厚的麸皮;将养殖盘放入孵化箱,温、湿度分别控制在25~30℃、60%~70%,经6~9 d可孵化成幼虫。

2.3 幼虫管理

幼虫的生长速度和幼虫期由温、湿度和饲料控制。养殖盘中平铺5 cm厚,比例为8∶2的杏鲍菇菌糠与麸皮混合料,投放重量是饲料10~20倍幼虫。幼虫经15~20 d,养殖盘中饲料吃完,可用60目网筛首次筛出虫粪;此后,每隔3~5 d,除虫粪、加料1次;此间控制养殖密度,分群管理,饲养密度控制在3~5只/cm2;温、湿度控制在25~30℃、60%~70%,湿度70%以上可患霉菌病和螨虫病,通过通风,降低湿度。

2.4 蛹期管理

幼虫经8次蜕皮化蛹,蛹期时间受温度与个体间差异影响。养殖盘平铺5 cm厚,比例为3∶7的杏鲍菇与麸皮混合料,幼虫在饲料表层化蛹;幼虫蛹化率达到80%时,将蛹放在铺有3 cm厚混合料的饲养盘,放置于羽化箱,温、湿度控制在25~30℃、60%~70%,坚持同步繁殖,集中羽化为成虫。

2.5 成虫管理

成虫期是黄粉虫整个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养殖盘镶入四周铁丝网,底部垫木板,平铺5 cm厚,比例为2∶8的杏鲍菇与麸皮混合料,将成虫放入产卵。成虫在产卵期的营养需求高,必须在饲养盘中添加适量的麸皮,温、湿度可采用蛹期管理。成虫饲养注意事项:(1)每隔3~5 d换新鲜的杏鲍菇与麸皮混合料;(2)每隔3~5 d换1次接卵纸,轻放入幼虫培养箱;(3)通过通风控制温度和湿度;(4)及时清理死亡的虫体。

3 疾病防治

3.1 软腐病

梅雨季节,养殖盘内湿度高,容易引起软腐病。发病时症状表现为幼虫行动迟缓,食欲减弱,粪便较稀,变黑死亡。病虫排出的液体要及时处理,若不及时处理,液体传染给虫体,造成养殖盘虫体整体死亡。防治方法:及时取出病虫,调节室内湿度。如发现病虫,用氯霉素或金霉素和麦麸拌匀投喂治疗[5]。

3.2 干枯病

空气干燥、饲料水分缺乏,容易引起干枯病。发病时症状表现为虫尾、头干燥,最终全身干枯而死。防治方法:空气干燥时,通过地面洒水增加湿度降温。

4 结语

目前,麸皮是养殖黄粉虫常规饲料。麸皮是畜禽饲料的重要原料,以其养殖黄粉虫与畜禽生产争料,成本较高;需要选用更加低廉的原料和研究合适的养殖模式,以降低黄粉虫的养殖成本。杏鲍菇菌糠为主原料养殖黄粉虫,与常规养殖模式比较,可降低成本。

杏鲍菇菌糠是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将其作为养殖黄粉虫的主要饲料原料,能提高其利用率,增加菌糠的利用途径,延长食用菌生产链,减少食用菌生产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杏鲍菇菌糠作为养殖黄粉虫的主要饲料是可行的。杏鲍菇菌糠营养成分中粗纤维、木质素、全氮、粗蛋白及钙磷含量低于麸皮,利用其养殖黄粉虫会影响每个生长发育期时间及发育状况。在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适宜的情况下,提高黄粉虫幼虫生长速度和化蛹率、降低其死亡率是提高黄粉虫规模生产经济效益的关键技术之一[6]。

参考文献

[1]陈耀溪.仓库害虫[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

[2]陈彤.黄粉虫养殖与利用[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0.

[3]高红莉,周文宗,张硌,等.饲料种类和饲养密度对黄粉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6(10):3259-3264.

[4]《农村养殖技术》编辑部.黄粉虫饲料品种及注意事项[J].农村养殖技术,2007(23):35.

[5]罗厚强,段龙川,王清艳,等.黄粉虫的人工饲养技术[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5):30-31.

黄粉虫:养在“深闺”人未识 篇8

“2011年3月份开始养黄粉虫,1000盒,现在挣了2万元了。下一步俺准备把大房子让给黄粉虫,养2000盒。养黄粉虫不要多大的本钱,烂菜叶、麦麸、果皮,什么都吃。家里养着虫子,也不耽误我在永发养殖合作社打工,一个月又是1000多元。”1月28日,在聊城市东昌府区沙镇沙南东村张秋英高兴地说。

张秋英家的偏房里,排着一层层的木架子,上面摆着一盒盒的黄粉虫。屋里没有生炉子,很冷,但在麦麸中,密密麻麻的黄粉虫在蠕动。记者捻起一个放在手心里,爬的手心麻酥酥的。“这玩意生命力可强了,很少生病,养起来太省心了!俺能发家致富,多亏了王存秀兄弟。”张秋英感激地说。

25岁的王存秀是永发养殖合作社社长,家住沙镇蝗虫庙村。他在深圳打工回来后,养过鸡、搞过废旧塑料回收加工,都赔了。后来,他考察到黄粉虫养殖投资低、市场前景广阔,便开始养黄粉虫,当年回本后纯挣1万元。

由于市场需求量大,去年2月份,王存秀发起成立了永发养殖合作社,带动起136户农民养殖黄粉虫。合作社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回收销售。合作社每月产鲜虫2万多斤。大的养殖户一月能出2000多斤虫子,平均每个养殖户年挣3万元。

“下一步,有企业要从黄粉虫中提取生物柴油,这样黄粉虫的市场需求就没法估量了。”王存秀说:“养鸡、养猪,需要很高的技术含量,需要做好防疫工作,稍有不慎,一场病可能都死了。养黄粉虫,不需要技术含量,零下15度也冻不死,收益可观。是农民致富的好门路。”他介绍,鲜虫每斤5元钱,是饲养家禽、鸟、龟、牛蛙的最佳饲料,销售到河南、河北、北京等地。干虫每吨3.6万元左右,销售到天津等地提取蛋白粉、食品添加剂等。

一年吃掉60万斤烂菜

春节前夕,王存秀又收了一车烂白菜,每斤1毛钱。

“现在白菜扒干净,才一斤几分钱。菜贱滞销时,有的农民直接把菜倒在地里不要了,腐烂容易产生病虫害。而烂菜是黄粉虫的好饲料,烂黄瓜、烂土豆、烂西葫,黄粉虫都照吃不误。一年来,我们合作社收了60万斤烂菜,价格每斤从几分钱到几毛钱不等,为菜农减少了一些损失。”王存秀说。

据介绍,按一个养殖户一月出1500斤虫子算,这些虫子要消耗7500斤烂菜。王存秀已联合有关部门向菜农收购10万斤烂白菜。

聊城大学农学院植保系副教授刘守柱研究黄粉虫多年,他介绍:“养殖黄粉虫的生态效益明显。黄粉虫是‘营养物质流动的中转站’,能净化环境,吃掉烂菜叶、厨房垃圾等有机废弃物,转化成优质蛋白。虫粪可以做饲料或者肥料,形成农业良性循环。菜烂在地里会形成病源,会带来线虫、蚜虫等病虫害。用烂菜喂黄粉虫,能减少田间积累病虫的机会,明年农作物的发病率也可以相应减少。”

“前一段时间我去泰安考察时,在山东农业大学有机废弃物处置中心就看到有十几个印有泰山环卫字样的垃圾箱。”王存秀说。该校与泰安市环卫处合作,用环卫处收集的厨房垃圾喂黄粉虫。3000至4000盒黄粉虫大概一天就能吃掉2至5吨厨房垃圾。

“目前生活垃圾大部分靠填埋处理,其中有机垃圾就占了七八成。养殖黄粉虫为垃圾的处理提供了新途径,如果养虫吃垃圾的模式能推广,那么我相信今后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就能基本解决。”刘守柱说。

市场需求量大

“昆虫的产量在地球上仅次于植物,是唯一一块还没有被开发的资源。联合国粮农组织呼吁‘肉食者’改吃昆虫,并正在考虑推广昆虫食品,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刘守柱认为,黄粉虫市场需求量大,是养殖业的下一个蓝海。

刘守柱介绍,随着环境、资源、人口问题的越来越突出,蛋白质短缺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而黄粉虫是优质蛋白来源。一方面可以为人类提供优质蛋白,另一方面可以用做畜牧业优质饲料。作为食品来说,黄粉虫营养成分居各类动植物之首,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而且在养殖过程中不用任何药物,非常安全。当前作为食品很多人还不接受。刘守柱曾经在聊大校园里摆上油炸黄粉虫供学生品尝,很多人不敢吃,但吃了之后都大呼好吃。

动物性饲料蛋白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对动物性饲料蛋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传统的动物性饲料蛋白主要是肉骨粉、鱼粉。肉骨粉存在安全隐患,“疯牛病”“口蹄疫”就与肉骨粉的污染有关;国际上优质鱼粉的产量正以每年9.6%的幅度下降。很多国家已将昆虫作为解决蛋白质饲料来源的主攻方向,黄粉虫的开发是突出的代表之一。

从养殖优势来说,黄粉虫的食性杂、适应性强,投入低,产出高。具有“节地、节水、节粮、节能源、节空间、节人力”的特点。当前,黄粉虫的养殖在农村还不普遍,养殖前景广阔。王存秀说:“以建立年产1200吨鲜虫产量的集约化养殖基地为例,以每吨8000元来计算,年产值可达960万元。致富一方就不是空话了。”

刘守柱建议,当前黄粉虫的养殖还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黄粉虫产业应走向工厂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政府应像扶持养猪业一样扶持养虫业。应拉长产业链条,向上游和下游延伸,在不断扩大产量的情况下,在深加工上做文章。如从虫壳里提取壳聚糖及其衍生物、虫油,生产有机黄粉虫食品、保健品,不断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责任编辑 张胜岚)

大麦虫人工养殖技术 篇9

大麦虫,又称超级麦皮虫(superworm, zophobas morio)原产于南非及中非,是我国近年来从东南亚国家引进的优良饲料昆虫品种。早于 1985 年便开始在美国进行人工繁殖,现在世界各地把它普遍作为喂饲爬虫类、鸟类及鱼类的食物。最大体长达5-6厘米,比一般黄粉虫(Mealworm, Tenebrio molito)个体大3—4倍,成虫繁殖量也比黄粉虫多3倍以上(每只雌性大麦虫经交配后可连续产卵600至1000粒,而黄粉虫最多不超过300粒)。

大麦虫的幼虫含蛋白质51%、含脂肪29%,并含有多种糖类、氨基酸、维生素、激素、酶及矿物质磷、铁、钾、钠、钙等,营养价值远远超过蝇蛆、蚯蚓、黄粉虫和蟋蟀等昆虫饵料,加上它外皮较软且易于消化,适口性好,是养殖各种龙鱼或观赏鱼、观赏鸟、棘胸蛙、鳖、蛇等稀有动物的绝佳饵料。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珍稀畜禽和特种水产动物的需求必将越来越大。当今,由于蛋白质饲料资源相当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因此,对大麦虫的开发与利用,势必作为今后解决蛋白质饲料来源的主攻方向。它不断可以直接为动物提供高档蛋白饲料,也可以为人类提供蛋白食品。

大麦虫产业化养殖因其投资少、技术简单易学、适合工厂化生产和家庭养殖等优势,被许多昆虫专家称为是继家蚕、蜜蜂、蝇蛆和黄粉虫之后,最有希望的新兴昆虫产业,养殖前景十分看好。

大麦虫养殖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新型养殖业,具有节地、节水、节能源、节空间、节人力的“五节”特点。解决蛋白质饲料来源,将人工饲养昆虫作为的主攻方向,大麦虫的开发即是突出代表之一。

一、基本简介

大麦虫的幼虫含蛋白质51%,含脂肪29%,并含有多种糖类、氨基酸、维生素、激素、酶及矿物铁、钾、钠、钙等,营养价值远远超过蝇蛆、蚯蚓、黄粉虫和蟋蟀等昆虫饵料,加上它外皮较软且易于消化,适口性好,是养殖 石蛙等稀有动物的绝佳饵料。

二、形态特征

大麦虫近年从东南亚国家引进,是一种步甲科种类的幼虫。老熟幼虫最大体长6厘米左右,比一般的黄粉虫长2-3倍、大3-4倍,产量是黄粉虫的5倍以上,营养价值更是远远超出幼体蟋蟀和黄粉虫。雌性成虫体形比雄性成虫个体明显偏大。由于它含有大量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其营养价值更是远远超出同类科目的其他昆虫。由于大麦虫个体大,营养丰富,随着生产养殖技术的成熟,大麦虫作为一种重要的活体饵料,逐步将发展成为与黄粉虫、蟋蟀、蝗虫、蚯蚓相当甚至取而代之的趋势。

三、生活习性

大麦虫喜干燥,生命力强,并耐饥、耐渴,全年都可以生长繁殖,以卵-幼虫-蛹直至羽化为成虫的生育周期约为100天左右。温度在6℃以下时进入冬眠,其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8℃~30℃,39℃以上可致死;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60%~70%较适宜。大麦虫的卵外表为卵

壳,内层是卵黄膜,里面充满乳白色的卵内物质。卵期7-10天。在26℃-32℃下成虫产卵最多,每只成虫最高可以产卵1000粒左右,质量也高,19-25℃产卵只有500粒左右,低于15-18℃只有150粒左右,低于14℃很少交配产卵,低于10℃不交配产卵(目前有的人说产卵量仅为150粒左右不知是饲养技术问题还是品种问题)。大麦虫喜欢群集,室温13℃活动取食,5℃以上仍能生长,以25℃-32℃的温度生长最快,39℃以上则会造成大批死亡,幼虫和成虫有大咬小的残杀性(观察的结果是:在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添加剂的情况下、饲料缺乏、密度过高、湿度过大的情况下),幼虫有时也把蛹咬伤。因此,要将同龄的虫、卵、蛹、成虫筛出,放在各自的容具中饲养

幼虫生长过程中,体表颜色先呈白色,蜕第一次皮后变为黄褐色,以后每4~6天蜕皮1次,幼虫期共蜕皮6次。幼虫30日龄体时在饲料中化蛹,化蛹时将头部倒立在饲料中,左右移动摩擦头部进行化蛹,室温20℃以上,蛹经一周时间蜕皮变为成虫。虫刚羽化后翅白色而较软薄,1~2天后变硬转黑褐色。喜在夜间活动,爬行迅速,不喜飞行。羽化后一周产卵。大麦虫幼虫每公斤约700--800条,雌雄比例6:4,可产卵雌虫有400条左右,每个雌虫产卵以最少200粒计算,经3-4个月饲养可产幼虫80000条折合100公斤以上。

四、大麦虫养殖技术

饲养大麦虫的场所最好选择在背风向阳、冬暖夏凉的屋里,光线不宜太强,保持温暖,最适宜温度是18~30℃,相对湿度70%。夏季气温高时,洒水在地上降温;冬季要保温,以保证大麦虫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成虫的饲养:成虫羽化后6~11天开始产卵,会有连续长达50天以上的时间产卵,喂养的好连续产卵可长达4-5个月直至死亡。先在饲养筐中底部放一个特制的筛子(筛子采用3目不锈铁丝制作,面积与筐底相等,主要的作用是快速分离成虫和卵块),在筛子上洒上成虫的食物,成虫产卵3天后,将下面的筛子提起,轻筛一下,虫卵和麦麸等就全部掉下去,筛子上面剩下的就是全是成虫,马上将筛子连同成虫放入另外一个养殖筐中,加入成虫的饲料继续给成虫产卵(成虫就是产卵在饲料中的),如此周而复始;一周后孵出幼虫,把小大麦虫倒在盛有麦麸的饲养容具中饲养。也可将成虫放在一张白纸上,撒些糠麸在纸上,任成虫产卵,每隔二三天换纸1次,成活率一般有90%以上。这种操作方法大约7-10天应给成虫换料1次,换下的料中可能有卵料,不要马上倒除,集中放好,待卵块孵化出来后采用饲料引诱的方式集中收集到另外的饲养框中饲养。每次取卵后要适当地给成虫添加青料和精料,及时清理废料或蛹皮。饲料配方饲喂方法见后面介绍。成虫喜欢晚间活动,所以晚上多喂,青料可直接投放在饲养容具中,让大麦虫自由采食。夏季气温高,幼虫生长较快,蜕皮多,要多喂青料,供给充足的水分,可喂些菜叶、瓜果等。气温高时多喂,气温低时少喂。幼虫初期,精料少喂,蜕皮时少喂或不喂,蜕皮后随着虫体长大而增加饲喂量。也可把精料用水拌成小团,切成小块放在网筛上让其自由摄食。一天的投铒量以晚上箱内饲料吃光为限。采用早、晚投足,中午补充的办法。在幼虫饲养期投料要注意精、青料搭配,前期以精料为主,青料为辅,后期以青料为主,精料为辅。未成龄幼虫要多喂青菜,对蛹和成虫的生长发育有利。有的老龄幼虫在化蛹期以后,食欲表现较差,可加喂鱼粉,以促进化蛹一致。幼虫因生长速度不同,出现大小不一的现象,按大小分箱饲养,一箱可养幼虫3000~4000只,老龄幼虫2000~3000只。饲养过程中要根据密度及时分箱饲养,降低饲养密度,因为密度过高就会引起大麦虫的相互残杀。当幼虫化蛹时多投青料,有利于化蛹及蛹后的羽化。每天要及时把蛹拣到另一盒里,再撒上一层精料,以不盖过蛹体为宜,避免幼虫蛟伤蛹,保持温度和气体交换。

五、大麦虫的饲料配方

1.幼虫的饲料配方:麦麸75%玉米粉10%,鱼粉2% 2.成虫的配方:麦麸50%,鱼粉4%,中猪全价饲料(或大鸭全价饲料)15%,发酵的秸秆或统糠26%,食糖4%,混合盐1%。2.成虫的饲料配方另外添加饲用复合维生素(金赛维)50克,猪用预混料(百日出栏)80克,饲用混合盐250克。,可延长成虫寿命,提高产卵量。

六、经济价值

大麦虫体形较大,体壁甲壳质所占比例较小,利于饲喂对象的消化,另外大麦虫活动灵活,较耐低温,非常适合石蛙的生长需要。完全可以替代蚯蚓、黄粉虫等活体饵料。

七、发展前景

上一篇:工商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调研发言稿下一篇:户外拓展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