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时间赛跑优秀说课稿(通用10篇)
小学语文《和时间赛跑》说课稿
《和时间赛跑》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以疼爱“我”的外祖母去世而引起的巨大悲痛开篇,通过爸爸的一席话,联系“我”从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自然现象,渐渐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在和时间赛跑中,“我”体会到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从父母的启示、自己的亲身感受,把抽象的时间变成了能觉察到、并可以在行动中把握的东西,从而形成珍惜时间的观念。
二、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赛跑、忧伤、持续、安慰、日月如梭、虽然、狂奔、暑假、受益无穷、将来、假若”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课文启示人们: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这一启示,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有所感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难点:由于时间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的时间观念比较模糊。因此,要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1、授之以渔,教给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达到用不着教的唯一方法是“授之以渔”,即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质疑学文;收集并整理有关珍惜时间的资料;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如“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等含义深刻句段的学习方法。
2、注重朗读,感悟内容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叶圣陶先生指出:“吟诵的时候,对于研究所得的不仅是理智的了解,而且有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题解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可贵的一种境界。”课文中语句内涵深刻,对于四年级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的限制,更是需要反复朗读、细细品味,这样才会理解与意会课文内容。
3、加强训练,培养能力
众所周知:属于基本技能的东西,如写字、读书、习惯等,是需要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的。叶老曾说:“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练的。”中国的俗语“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也都阐明了训练的重要性。课堂上,应抓住一切可选用的机会进行训练,如朗读训练、说话训练、思维训练等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以一个谜语引出本文的主题,发学生的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让同学们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3、利用词卡检查学生生字的认读情况。
4、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些事?(外祖母去世,爸爸和我谈话;观察太阳的变化;观察小鸟飞行路线;和太阳赛跑;和作业赛跑。)作者通过和时间赛跑明白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讨论问题,突破重难点
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会提出许多散乱的问题,经过师生的共同整理,关于课文内容,基本上是围绕着以下三个问题提出的:
①“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
②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结果如何? ③通过与时间赛跑,我明白了什么?
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做,为学生指明了方向。在这个教学步骤中,我以课堂为主阵地,将“分组讨论,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作为一种激活课堂信息交流,促进学习目标达成的有效教学方式。
最不容易理解体会的就是“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同时这句话也是全文的难点。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上文中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下文中“一天真的过完了,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让他们从读中感悟。摄取学生生活中的几个镜头,如:美好的童年、快乐的春游日、热闹的游艺会。然后问他们:“你们小时候的生活美好吗?你们还可以回到从前吗?”学生回答:“不可以”。“运动会、春游那么有意思,能无限延长吗?”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不可能”。学生通过结合上下文及自己的亲身实践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老师不必费心费力,逐字逐句地分析句子。
(四)美读课文,领略意韵。
随着探究问题、理解内容的深入,始终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个性朗读——发现问题时读,理解内容时读,体会情感时读。可采用自由读、范读、指读、评读、齐读等。带领学生理解和感受中因外祖母去世的哀痛,读出作者体验时间流逝的哀愁,读出作者跑在时间前面的喜悦。通过这些丰富多采,个性鲜明的朗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明理、悟情。
(五)拓宽学生视野,回扣主题.像作者这样的人、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很多。列举展示名人名言,回扣主题,告诉学生要珍惜时间,与时间赛跑。
两个拓展练习(自选)。
1、积累:继续收集与珍惜时间有关的名人轶事,名言名句或自己创编惜时名言。
2、练笔:写一写学习《和时间赛跑》一文的随感。
六、说板书设计:
永远不回来←和时间赛跑→跑赢了时间
↓
↓
↓ 着急悲伤
获得成功
一、说教材
《和时间赛跑》是台湾著名的散文家林清玄先生的一篇著名散文。林先生的散文文笔清新流畅,风格朴实感人。读他的文章犹如饮一杯甘美的山泉,让人神清气爽。在《和时间赛跑》中,林清玄先生通过奶奶的逝世,爸爸的谜语等把时间和人的生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让人强烈地感受到我们有限的生命正在随时间而逝去,因此,我们要珍惜时间,要和时间赛跑。在多次品读了他的这篇文章后,我感到,应当让学生反复自读,通过自己的理解感悟,才能珍惜有限生命中的所有时间,和时间赛跑。
本文所在的单元教材,是围绕儿童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这一专题展开的。三篇精读课文各司一职,编者意图明确。《和时间赛跑》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作者的亲身经历,着重描写人物的情感体验和内心变化。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紧密联系学习生活经历加深体验,学习在个性化地阅读中体会人物情感变化的方法,为后面的阅读教学打下基础。
二、说学生情况
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偏多,生活条件优越。很多孩子不知道时间的宝贵,不懂得珍惜时间努力读书,缺少竞争意识与自悟能力。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他们也较容易被引导,所以可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从故事中受到启示,感受到时间的可贵与紧迫,从现在开始养成和时间赛跑、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三、说教学目标
《和时间赛跑》这篇课文在作者如涓涓细流般地叙事之中给我们深深的启示:“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这一启示,引导他们对这一问题有所感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由于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引导学生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文学习的难点。本课分两课时完成,下面我重点阐述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根据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赛跑、忧伤、持续、安慰、日月如梭、虽然、狂奔、暑假、受益无穷、将来、假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初步体会珍惜时间的意义。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等句子的意思。
四、说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课堂上教师应灵活选择教学策略,让学生学得轻松,学有所获。所以,我在本课时的教学中将采用:
1、引导、点拨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师适时点拨,理解课文内容。
2、质疑问难法,以激励的语言、欣赏的眼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课题。3、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在自主学生字,探讨与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设计理念
本篇课文,课题“和时间赛跑”既是文章的重点,又是全文的中心所在,文中的“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这一人生启示,也与课题息息相关。所以教学本课时,我采取“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方式,由课题入用,引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进而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辐射全篇,使全篇的教学“形散而神不散”,最后达到披文入理、感悟人生的目的。
六、说教学程序:
(一)、谜语导课,启发学生思考。
学生才出谜底后,在预习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时间的认识。“同学们,你对时间有什么理解?”有的学生说:“时间很宝贵。”有的学生说:“时间过得非常快,一眨眼就过去了。”还有的学生说:“时间看不到也摸不着。”等等一些既生动又理性的感觉。通过这种谈话方式,我顺势引出本课的课题:“时间这种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作者林清玄却要与他赛跑,这是怎么回事呢?这种教学设计,由题入手,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也为学生的个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
(二)、质疑课题,引导学生探究。
读了课题你做想知道什么问题?学生纷纷提出问题,最后疏导出三个问题:(1)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2)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结果如何?(3)通过与时间赛跑,我明白了什么?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这样导课揭题很自然带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扣题质疑,说说自己想知道的,使学生产生悬念般的阅读期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接着引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安排三读课文。一读课文: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圈画生字。扫清阅读障碍。
检查生字自学情况:此环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课件先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再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再把生字词放到句子中来读,最后出示生字组词。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采用多种方法读字组词,让生字反复的以不同形式与学生见面,在识记生字就水到渠成了,孩子们记字方法灵活多样。指导书写会写的字,先给字按结构归类,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和上中下结构的字,指导时侧重字的间架结构的指导及关健笔画的强调。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二读限时读文,读准字音(与时间比赛看谁在规定的时间里读的遍数最多,谁就赢了时间)
三读课文,指名分自然段读,(读正确,读流利)思考:
1、课文的写作思路?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汇报后总结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及如何理清课文的思路,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这样设计教学大胆让学生初读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符合课标提出:“各个学年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读懂了课文写主要在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验到应该怎样珍惜时间。
(五)答疑解难:质疑课题时提出的三个问题,你能解答那个问题?并提出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解决不了的师生共同解决。引出下节课的大问题。学贵有疑,培养学生边读书边动脑思考,大胆质疑问难的习惯。为下节课的进一步品读课文留下悬念。
(六)版式设计:
和时间赛跑
时间一去不返
和时间赛跑
邓 燕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实验教科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第一篇课文《和时间赛跑》,本组课文围绕儿童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这一专题写的。下面我将分五个板块进行说课: 第一板块:紧扣特点,说教材。
1、教材解析:
《和时间赛跑》这篇散文写了两层意思,一是“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痛不已,后来听了爸爸的一席话,以及看到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自然现象后,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二是在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我”体会到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
作者慧眼独珠地抓住了生活中不经意的时间流逝问题,以祖母去世我哀痛万分,通过父亲的启示和自己的切身感受,把时间变成了可以察觉到,并且在行动中可以抓得住的东西,从而点明中心,使人意识到“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所以要不断地和时间赛跑。
2、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这是一篇教育学生珍惜时间的好教材,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文章,因此我安排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将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的统一结合,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自学生字词,联系上下文以及作者的相关资料,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4)仿照课文第5、6自然段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时间的感受,感受时间的一去不复返。
(5)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仿照课文第8自然段,写一段话,说说自己打算怎样和时间赛跑。
(6)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体会时间的意义,懂的珍惜时间的道理。
本课时教学重点是:完成第2、3和5这三个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 ①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时间的珍贵; ②指导学生读文体验,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进行阅读感悟,感悟时间一去不复返,要珍惜时间,仿照课文第8自然段,写一段话,说说自己打算怎样和时间赛跑。第二板块:切合实际,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教学时我指导学生读问题并展开探究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阅读反思,感受时间的珍贵,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和情感体验。
第三板块:灵活多样,说教、学法。
教法:
1、引:教学过程是一个环节到下一个环节的层层推进,教学各环节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因此,我设计了各环节之间的过渡衔接,以便更好的引导学生。
2、活:课堂上总有许多生成问题,要求教师灵活处理。
3、辅:让多媒体设备成为语文教学的帮手,适时补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选取适合的背景音乐,帮助学生理解感悟。
学法:
1、读:“书声琅琅”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而读又分为不同形式和层次。在本科教学中,我采取了范读、个别读、配乐读、分男女读和齐读。其次,在读的层次上,又分为熟悉性的速读、欣赏性的感情朗读以及思考性的默读。
2、合作: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共鸣。
3、联:教学中,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进行阅读反思,解决问题。
4、写: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动口动脑,还注意让学生动手,如:写写自己打算怎样和时间赛跑。第四板块:多元阅读,说流程。
基于以上一些想法,本文我决定采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本堂课讲的是第二课时,教学过程采用我校的“六环节”模式。下面我分六个步骤就本课时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课前准备
1、课文回顾:
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
2、配乐朗读《匆匆》片段。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自身实际,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不能回来了,从而让学生领悟时间一去不复返的忧伤和无奈。补充著名作家朱自清的《匆匆》片段,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时间飞逝,那种着急与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二)自学探疑
默读课文第8—10自然段,思考:
1、课文中写了哪几件作者和时间赛跑的事?赛跑后,他的心情怎样?从文中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2、作者跑赢了时间,他有什么深刻体会?并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养成眼、口、手、脑并用的好习惯。
(三)小组合作要求
1、小组内从第四号组员开始作答,每人都要发表自己的见解。
2、别人作答时,请仔细倾听,待他人说完后,自己再补充作答。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共鸣,达到互帮互助的效果。
(四)汇报交流
1、课文中写了哪几件作者和时间赛跑的事?结果怎样?
和太阳比赛,和西北风比赛 十天完成暑假作业
读三年级就做五年级的作业
2、读下面这句话,体会作者的心情。
我跑赢太阳了,我跑赢太阳了!设计意图:让学生接收文本,你我同跑,深刻体会作者当时激动、兴奋、骄傲„„的心情。
3、学习第8自然段的感悟:
作者和时间赛跑的过程中,赛跑的()越来越广,由()中,赛跑到()上;节约的时间也越来越长,由()到(),再到()。
设计意图:层层递进,深入解析文本,帮助学生理解“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可以比原来快跑一步。如果加把劲,有时可以快好几步。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这句话。
4、作者跑赢了时间,有什么深刻的体会?
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可以比原来快跑一步。如果加把劲,有时可以快好几步。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1)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2)理解“受益无穷”,交流林清玄的资料。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同时加深对作者的了解,也能更好地理解“受益无穷”一词。
5、从和时间赛跑中,“我”得到了什么启示?
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抓住“一直”一词、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
(五)练习测评
仿照课文第8自然段,写一写:
1、你打算怎样和时间赛跑(分别举一件自己学习、生活中的事例)?
2、你会用赢得的时间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我们班级中有很多不懂得珍惜时间的孩子,我利用学习本课的契机,不单想教育他们懂得惜时,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以致用,明白自己该怎样和时间赛跑。
(六)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朱自清的《匆匆》。欣赏音乐《时间去哪了》。第五板块:简洁明了,说板书
板书设计中,我以“赢”为中心,总体归纳,紧扣主题,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潍坊高新区东明学校 李月芹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3.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4.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时间赛跑”就是要珍惜时间,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教学重点
课文启示人们: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这一启示,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有所感悟。
教学难点
由于时间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的时间观念比较模糊。因此,要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情境
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的是台湾著名的散文家林清玄先生的一篇著名的散文《和时间赛跑》。
1.板书课题,和学生一起书写生字
“赛”,和哪些字相像?
2.师板书“塞”是多音字,组词;“寨”为翘舌音,组词 3.通过预习,你能不能联系课文内容把题目扩成一段完整的话?
老师想这样来扩句:林清玄和时间赛跑,赢得了时间,所以他获得了成功,成为当代著名作家。
4.林清玄是台湾地区作家中最高产、多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赏最多的一位。从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至今已完成了100多本著作。代表作有《月光下的喇叭手》《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木鱼馄饨》,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情感浪漫醇厚,风格朴实感人,有人说,读他的散文有如饮一杯甘美的山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
一品这杯甘美的山泉,看看谁能品得其中的真味。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师范读,要求用眼睛认真看生字怎么写,用耳朵认真听生字怎么读,用大脑认真想,课文都写了什么内容。
2.从老师的朗读中,你都听出了什么?
3.作者是按着什么顺序把这些内容表达出来的? 默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找到作者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作者用了许多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画出这些词语并读出来。
4.请同学们再去自由地读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作者按时间顺序,先写了(多媒体课件出示)
5.学生自由读,之后小组讨论。汇报。
三、细品文章,体会情感
师:通过同学们的汇报,你有没有发现什么,作者在每一部分都真实地写下了自己什么的变化?
(思想感情的变化)
师:作者通篇用自己思想感情的变化作为一种线索在吸引着读者。1.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变化呢?
到文章中找到表达这样情感的文字读一读。
2.出示爸爸说的一段话,“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你是怎样理解的?让我们看看爸爸是怎样解释这句话的。出示“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能理解爸爸这番话在告诉小作者什么吗?(逝去的时间不会复返。)师板书:时间一去不返 此时爸爸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淡淡的忧伤,试着读出这种忧伤中却带着理性的感情。先自己读,再指名读,女生齐读
3.面对这样的劝慰,小作者感到的是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师板书:说不出的滋味)课件出示:他明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明白“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你明白吗?
这说不出的滋味指什么?(无奈、害怕、悲伤等)4.可是爸爸的话却引起了小作者的思考,他用自己的眼睛来审视什么是时间里的事物。看到太阳落山,他感悟到什么?看到鸟儿飞过天空,他体会到什么? 此时他的心情是
着急
悲伤
语调要低沉,语速要缓慢,才能读出这种忧伤。试读。
5.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和小作者一样也感到悲伤,难道小作者就只能这样看着时间从他眼前走过而无动于衷吗?
和时间赛跑。多有意思啊,人竟然可以和时间赛跑,快去读一读他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板书:赢得时间
快乐得无法形容)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跑赢了时间真是一件快乐的事,用快乐的语气读这一部分。6.和时间赛跑,使作者从悲痛中解脱出来,使他重新认识了时间
而且,在后来的二十年里,作者一直和时间赛跑,(板书:一直和时间赛跑
受益无穷)你知道受益无穷是什么意思吗?正因为这种受益无穷,才使得作者用发自肺腑的声音告诉我们:“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出示)
理解这句话(板书珍惜时间)假若换个词。用自豪、坚定的语气来读。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说说你积累的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吧
愿这些警句能常伴你左右,老师相信:只要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最后,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篇有关珍惜时间的著名散文朱自清的《匆匆》,让我们一起来感悟时间的宝贵。
板书设计:
13和时间赛跑
时间一去不返
说不出的滋味
赢得时间
快乐得无法形容
}珍惜时间 一直和时间赛跑
同学们知道我动作慢,知道我每次考试的题都做不完。这次语文考试前,同桌又取笑我说:“我离开考场时,估计你还没有开始写作文。”他的话深深地刺痛了我,我暗暗下决心:“我要跟时间赛跑,我要在他还没有写完作文之前交卷。”
考试开始了,我拿起笔唰唰写了起来。我集中精力边看边想边写,手、眼、脑齐头并进,把我平时学会的知识又快又准地填写在答案栏里。在我做阅读题的时候,老师说考试时间还剩下一个小时。我心中暗喜,觉得按照现在的速度,我十分钟就能完成阅读题,剩下的时间足够我写作文了。结果,我写完作文的第一页纸时只用了20分钟,这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和时间赛跑,跑赢对手。
我写完作文时,老师说考试时间还剩下10分钟。我利用剩下的时间检查了一遍试卷之后,结束了这次考试。我怀着愉悦的心情走出了考场。
《龟兔赛跑》是中国福利会上海儿童艺术剧院史真荣为儿童写的一部童话故事音乐,这是一部由大管、单簧管主奏的管弦乐作品。作者根据童话《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采用模拟和描述性手法作了音乐的叙述。以管弦乐器特有的音乐和表现力,生动的描绘了大树林的清晨,龟兔赛跑的热闹场面以及大树林中欢乐愉快的舞会等情节。音乐通俗易懂,特别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儿童一边听故事,一边听音乐,更能激起它们丰富的想象,从中获得思想情感上的教育和管弦乐器的丰富知识。
二、说重、难点
欣赏《龟兔赛跑》,重难点主要是边听边用不同的动作表现音乐。兔子和乌龟的音乐可让学生先区分,让学生认识这两种音乐形象鲜明的区别、对比。兔子轻巧、速度快,乌龟笨重、速度慢。
三、说教法、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充分的让同学们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的展开想象。首先,在欣赏全曲之前,便让孩子们想象森林中各种小动物的动作,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大胆表现。然后播放两段音乐,让孩子们猜猜这是哪两种动物出场了。乌龟和兔子的音乐有着显著的对比,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应该束缚孩子们的思维,大力的鼓励学生想象,然后再让学生感受两种音乐的不同。
由于本课是欣赏课,所以我选用“情境法”教学,这是音乐欣赏教学的主要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舒适,富有乐趣的情境之中,这样既陶冶了情操,也不知不觉地体验到音乐表现的意境,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欣赏能力。
从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分析,他们的注意力不能持久,思维方式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唱唱、跳跳、玩玩、笑笑是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主要形式,所以在教学中就必须重视音乐欣赏形式,而利用各种形态,动作,游戏,歌舞等形式参与欣赏,就可以适当而充分的发挥学生通感作用,培养学生专注地倾听、倾听、再倾听,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表现,将音乐这种极为抽象的听觉艺术与视觉,运动觉联系在一起,发挥诸感官及意象之间的交错,混合的联觉作用,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帮助学生艺术、思维能力和审美心理的发展,利用他们认识音乐的规律有机的学习音乐,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素质。
新课程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合作表演《龟兔赛跑》时,我充分渗透了这一教学理念,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来表现各种大自然生灵的形象。这一学习方式不仅为学生创设了宽松、民主、自由的氛围,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通过合作,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得到了发展。
1.西域的地理概念
2.张骞通西域
3.西域都护的设置
二、丝绸之路
1.丝绸之路
2.海上丝绸之路
三、班超经营西域
一、设计意图: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班科学领域活动《小鸡和小鸭》。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尤其小班的幼儿很喜欢接近小动物。小鸡和小鸭是幼儿比较熟悉的动物。我班幼儿年龄普遍在3-4岁,思维呈现出直觉行动思维发展到具体行动思维发展,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我选择了小鸡小鸭作为这次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在幼儿对小鸡小鸭有基本了解的情况下,让幼儿了解其生活习性,通过观察比较、模仿,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愿望,让幼儿获得知识的同时,情感也得到熏陶,从而促进我班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活动目标:
在新《纲要》中指出:五大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我班幼儿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两个方面的目标:
1、能初步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观察,感知小鸡和小鸭的主要外形特征和习性。
2、会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小鸡和小鸭的不同。认识新词:脚蹼。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三、重难点:
本次活动教学重点:能初步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观察,感知小鸡和小鸭的主要外形特征和习性。会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小鸡和小鸭的不同。同时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四、活动准备:
根据新《纲要》目标,结合本活动目标,我做了如下准备:
1、材料准备:《小鸡和小鸭》白板课件
2、经验准备:幼儿对小鸡小鸭有初步的基础认知。
五、说教法: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采用了视听讲结合法和提问法。学前儿童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是离不开老师的讲解说明引导的。.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在幼儿观察情况下,再加上老师的适当引导,有不一样的作用,同时在刺激幼儿的各方面感官后,采用正确的提问,描述性提问,思考性提问,层层递进,在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其科学观察的技能的发展。
六、说学法:
幼儿在这堂课中主要的学法有观察法和体验法。观察法能让幼儿在比较性观察有顺序观察后更好的去发现事物的异同,刺激幼儿的感官,观察能促进幼儿多元智慧的发展。体验法能使幼儿在角色表演中,能加深所学知识印象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动物的可爱。
七、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的设计应用围绕活动目标展开,所以过程应有相应的活动环节。我的活动过程分为三个环节:
一、由鸡蛋的孵化,引出主题,激发幼儿观察兴趣;
二、积极探索,感知小鸡和小鸭的主要外形特征和习性;
三、结束活动。
一、由鸡蛋的孵化,引出主题,激发幼儿观察兴趣
老师操作白板课件,出示鸡蛋和鸭蛋图片,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瞧!这是什么?”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然后以“你们知道这两只蛋是一种动物的蛋吗?那它们分别是谁的蛋呢?”让幼儿通过观察蛋的颜色来分辨出黄色的蛋是鸡蛋,白色的蛋是鸭蛋。因为幼儿对于鸡蛋是熟悉的,而对于鸭蛋的接触不是很多,所以幼儿可能会有两种回答,一种是只能说出鸡蛋,第二种是鸡蛋鸭蛋都能说出。我再以“出壳”和“听叫声”的方法验证幼儿的猜测,吸引幼儿的注意并引起幼儿兴趣,这也体现了视听讲结合教法。
二、积极探索,感知小鸡和小鸭的主要外形特征和习性。
这也是本课的重难点所在,在这一环节中我又安排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感知小鸡和小鸭的主要外形特征;第二部分是,感知小鸡和小鸭的习性。
1、感知小鸡和小鸭的主要外形特征
在这一部分中我准备了两个部分,首先通过形象的实物图片这样子提问:“小鸡和小鸭它们长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小鸡是怎么样的?小鸭又是怎么样的?”让孩子们初步感知,自由观察得出“嘴巴、脚、走路、叫声等的不同”。在这里,生动的图片能吸引幼儿眼球,让幼儿观察后,带着问题思考,在老师的提示下得到答案,再一起进行总结,这样能让幼儿更好的去实现目标。在这一小部分里,我引导幼儿认知了“脚蹼”,并丰富“毛茸茸、尖尖的、扁扁的”等形容词词汇。
接着我再结合课件中的表格形式来与幼儿一同讨论深入探索,老师提问“还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了?那我们一起从头开始找一找,看有什么漏掉的地方。”帮助幼儿学习从头到尾的顺序观察探索小鸡和小鸭的主要外形特征。
2、感知小鸡和小鸭的习性
在这一部分里,我通过“小鸡和小鸭肚子饿了,想到外面去找食吃”这个情境引导幼儿认知小鸡和小鸭的生存环境,并结合白板课件中特殊的“放大镜”功能,通过给他们分别找食物,来让幼儿了解他们的习性。我还在这一部分中设计了第二张表格通过帮小鸡小鸭选择食物的方法,巩固幼儿对小鸡小鸭习性的认知。
三、结束活动
在这一环节中,我以“小鸡和小鸭吃的好饱呀,该是时候回家了”为线索,并引导幼儿跟随“王老先生有块地”的音乐学着小鸡和小鸭走路的样子一起回教室,让整个活动以情境结束。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开展下来,感觉效果不错,幼儿也很感兴趣,除了完成了既定目标,幼儿也在活动中得到了乐趣,这是活动的成功之处,但是也存在了一些缺陷,比如活动时间较长,没有运用一些实物等,当时把最后的幼儿操作也在活动中进行了,虽然时间过长,但是仍然完成了操作。但是一个小班活动还是不宜过长。如果能把最后的环节放到区域活动,我想效果也会很好。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第一课,是常见量教学。这节课教学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同时也为学生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依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明确时、分的含义,能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操作与演示,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的过程,理解常见的时间单位,掌握基本的时间知识和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体验时间的知识就在身边,形成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准确数分(5分5分地数)。
2、能读、写几时几分。教学难点:
1、理解1时=60分。
2、概括认识时间的方法。
3、正确认识“几时几分”的时间。
(四)教具和学具的准备
课件,空白钟表卡片
二、说学生
二年级学生对于时间并不陌生,生活中按时上学、放学、看动画片、睡觉,经常接触时间,并已掌握了关于时间的一些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供学生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
三、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我以学生参与研究为主体,给学生提供放手的思维空间,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
运用演示法,通过直观而形象的动画,演示时针分针运转过程,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践、合作交流中,达到知识的自我构建。
运用引导法,概括看时间方法时,适当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进而得出结论,扶放结合,相得益彰。
运用延迟评价,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中修正,掌握知识的同时收获成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二)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学习方法,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反思,我选取的学习方法是:
让学生探究思考,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充分利用钟表模型,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拨一拨、认一认、想一想、试一试中完成对新知的探究。
让学生合作交流,通过小组讨论看时间的方法,相互纠错,获得知识的同时,达到智慧的交流、情感的交融。
四、说教学过程
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思,做中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是学生学习数学,构建知识,形成能力,塑造品质的最佳方式,基于以上理解,我设计了以下步骤:
(一)整体设计,有以下4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3、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4、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二)环节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猜一猜: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以猜谜的形式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兴趣盎然,能集中精力参与学习,为这节课的顺利进行做好心理准备。
2、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这是本课的中心环节,由于本课容量大,知识点多,因此我设计了5个活动,我将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获取知识。活动一:
认识钟面
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小组内交流汇报。(设置组长,监督员,分享员)(12个数、时针、分针、格子。)
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钟面,同时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通过学生观察和交流可以说出: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 个小格。
你知道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吗? 这一问题是本课重点部分的第一个突破口,学生可以通过加法、刚学过的乘法等各种方法来计算出12个大格里有60个小格,给接下来的认识分针走一圈是60分打下了基础。
活动二:认识时
课件演示:闪动时针,从数12走到数1。时针走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1时。时针从12走到1是1小时,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
学生发散思维,任意说出时针从几到几也是1小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维得到张扬。
(课件演示:1时多)现场操作演示时针指向几时多,引导学生说出时针是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如果时针指向学生不确定,可以延长指针,让学生明白确定时针的指向。
这是本课的一个亮点,通过灵活的现场教学演示,让学生更加明确时针的指向,为后面学习认识几时几分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活动三:认识分
师: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边说边演示。利用课件边演示边提问:
分针从12走向任意一个数是字是多少分呢?分针走了一圈是多少分?
认识每个数字各表示几分,是本课的关键,因为学生前面对钟面上数60个小格掌握了各种方法,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学以致用,迁移转化,得出每个数字各表示几分,分针走1圈是60分,比较轻松的突破了这一关键点。活动四:认识时、分的关系
理解1时=60分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根据前面掌握的时针走1大格是1时,和分针走一圈是60分,以及采用动画的形式,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能清楚明白的理解1时=60分。这里没有让学生动手拨钟表,并非削弱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是考虑到学生在纷乱的针与格中观察时分的关系,其效果不如多媒体演示更加生动,直观。在学习中寻求最佳的学习方式,以期待最优的学习效果。活动五:学会认、写钟面时间 是本节课的重点。
出示例二3个钟表,请学生试着认识钟面上的这3个时间,和同桌互相说说各自的方法 学生们学到新知后渴望实践,出示这3个时间,形成新的认知冲突,而这些新问题正是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可以解决的,例如:时针是走过4,是4时多,分针是指向9,是45分,和起来就是4时45分。通过再次的小组合作交流,去发现、经历和体会认读几时几分的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即提高了学生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接下来是在黑板上出示了这3个时间,让学生认读,指导书写方法 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从认识时间到会读时间,再到会记录时间,全面而又系统的把认识几时几分这一知识重难点突破了。
3、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动手实践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1、让同学们在钟表的空表卡片上画出火车的开车时间。
2、做练习,说出小红的作息时间
3、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让学生自己总结,不但使学生学会了认识时间,而且懂得了操作实践,合作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同时渗透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到生活中去寻找时间的不同表示。打通书本与生活,使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生活之中,实现有效的沟通。这样,学生将到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无尽的数学知识,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学生最丰富的学习资源。
四、说板书设计
认识时间
1时=60分
4时5分
4时30分或4时半
4时45分
(4:05)
(4:30)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五年科学下册《时间的测量》单元的第一课。这一单元要让学生使用一些测量时间的重要设备做实验,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感受人类对“时间”的探索和认识过程。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认识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并认识到时间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总是以不变的速度悄悄流逝。
现在的科学课教学,要求使全体学生加入到课堂活动中,进行实验操作,学生都动起来,感受到参与的乐趣。但是《时间在流逝》这一课并没有实验操作的内容,相对来说理论性较强比较枯燥。我在选择设计教学策略时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怎样将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让学生乐于参与,是我在备课时主要想解决的问题。经过思考,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尽量多给学生创造实践和体验的机会,使学生经过有趣的实践和理性的思考,了解这节课的知识。
这一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对学生了解和认识时间问题上起到奠基作用,为后面的教学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将过去已有的关于时间的零星认识串联在一起,在了解、估计一分钟的过程中,体会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流逝的,为本单元后面知识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为制作水钟、摆等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二、学情分析: 关于时间的概念对于学生并不陌生,但在他们的头脑中只一个粗浅的认识,知道时间的单位,也知道时间是一分一秒的流逝。可是,大多数同学很少认真体验过时间的长短,尤其是对一分钟这样短的时间内,不知道具体能做多少事情。因此,我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探究的欲望,在感受活动过程中科学认知,升华情感。
三、教学目标:
鉴于对教材及学生的上述理解和分析,根据新课标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要求及本课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科学地认识时间的长短,知道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
能力目标:估计和感受一分钟的长短,从而比较合理地估计十分钟,一小时所持续的时间有多长。
情感目标:感知时间的重要,树立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估计并感受一分钟的长短。
教学难点:经历从模糊估时到较准确估时的探究过程,积累方法提高估时的能力。
四、教法与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科学的知识的学习始于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对自然界的认识。因此在本课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探究法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演示创设情境,师生双向交流,感知与探索,学生讨论等多种方法,鼓励学生充分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重视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学习中获得真实体验。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新课
1、猜谜语。
2、上新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好吗?
全体起立,游戏的规则是:当老师说开始时,闭上你的眼睛,每个同学都在自己的心里估计,一分钟到了,自己睁开眼睛,看看周围的同学在做什么,然后悄悄地坐下。
设计意图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时间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先从估计一分钟开始。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各人对于一分钟的感受不同,可能会有误差。
(二)探究时刻,体验时长。
为了让学生建立科学的时间概念,以学生的认知情况出发,用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采用估计、感受等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探究时间的长短。
活动一:估计现在几点
1、不看钟表,你能估计现在大约几点钟吗?
2、小结。活动二:认识钟表
1、我们平时是怎样准确、客观地知道时间的呢?
2、认识秒针、分针、时针。活动三: 探究时间的长短 第一步:探究一秒钟的长短。
1、同学们,1秒钟到底有多长?
2、让我们一起来感受1秒钟有多长!1秒钟那可是滴哒一下就过去了!很短暂!3、1秒钟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情? 第二步:探究一分钟的长短。
1、静数一分钟!(听完,说感受)
2、一分钟能做些什么?
3、现在不看钟表,你能更准确地估计一分钟了吗?
4、实验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估计一秒钟到一分钟的探究过程,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和体验。
活动四: 感受时间的“快慢”
1、时间过得很快!大家也累了吧!我来放段动画给同学们欣赏,说说你有什么感受?估计一下,这两部分画面的时间哪个长,为什么?
2、小组讨论:时间真的有快有慢吗?为什么?
3、小结。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他们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探究活动,能够更加科学地认识时间,知道时间以不变的速度流逝,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一环节学生的认识会有进一步的提升,探究逐步形成综合化和复杂化。
三、小结课堂,课外延伸
1、是啊,时间不等人,时间在流逝,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呢?
2、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3、活动布置:与时间的比赛
【和时间赛跑优秀说课稿】推荐阅读:
和时间赛跑课堂说课稿06-02
《和时间赛跑》作文200字06-04
国旗下讲话——和时间赛跑06-12
刺猬和乌龟赛跑作文350字10-30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说课稿11-24
跟自己赛跑07-23
赛跑作文450字09-28
乌龟赛跑童话作文10-24
福娃赛跑童话作文11-02
《螃蟹赛跑》教学设计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