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精选8篇)
一、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对预算会计的影响体系
1.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要求重组预算会计体系。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施后,将使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又一次面临深刻的改革。从收入的角度看,行政单位是履行行政职能的政府组成部分,它的收入资金都是财政资金,都要进入国库单一账户。因此,行政单位的收支均通过总预算会计反映,行政单位会计只是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的细化和全面化;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可以说是总和分的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政府会计。即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的改革,将逐渐趋向以一级政府为中心,核算整个政府的财务状况及收支情况的政府会计发展。预算会计体系将由政府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组成.
2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要求完善预算会计制度.
(1)政府采购制度对预算会计的影响。首先,预算会计收入与支出的确认发生了改变。即以财政部门直接向供货商或劳务方提供者的拨付数为依据作为财政资金支出数的列报口径;行政事业单位确认财政拨款收入不再是在收到拨款时,而是在收到财政拨入的采购物品时确认。其次,预算支出科目要作相应调整,以反映政府采购预算支出的情况。再次,政府采购活动涉及政府采购的主管机关(财政部门)、采购部门、供应商、商品使用者等,使预算会计信息使用者范围扩大,现有的预算会计报表体系亟待改进。
(2)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对预算会计的影响.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实行,改变了预算资金的流转程序。一是预算资金的流转环节减少,流程缩短了。支出发生时,货币形态的预算资金从国库拨款直接进入供应商商业银行账户后,就退出了预算会计系统。二是预算会计系统内部一般没有货币形态的预算资金,部分情况下存在实物资金流入现象,同时,支出单位由于不再转拨预算资金,也就不必再在商业银行开设预算拨款资金账户,有关的货币资金核算也随之消失。三是对预算会计收支的确认基础产生影响,行政事业单位从财政获得的预算经费并不伴随实际的货币资金流入,其收入确认计量的依据只是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的转账通知及其他原始凭证,财政预算支出应在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付款的时候确认。
(3)部门预算制度对预算会计的影响.部门预算要求反映部门所有的收入和支出,涵盖所有的预算资金。因此,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预算会计,应以预算资金全貌为对象,设计预算会计制度,以适应部门预算制度的需要。
二、改革预算会计模式,逐步实行基金会计模式
所谓基金会计,是指政府及事业单位会计以基金为基础,按照基金种类进行会计核算与报告的会计体制或模式。从会计角度透析,基金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是指具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资金。“基金”除具有特定的目的和用途外,还强调基金被称为一种会计主体,设置相应的资金、负债、收入和支出科目,进行会计核算与报告。基金会计是现代政府及事业单位会计的一大标志。因此,建立基金会计模式,是我国未来预算会计改革的方向。
1.基金会计模式的类型。
(1)政府会计实行全基金会计模式。建议设立政府公共基金、国有资产基金和社会保障基金,并分别按基金种类进行基金预算、会计核算、报告和管理。
(2)事业单位会计准基金会计模式。根据事业单位的行业特点,分别设置若干基金种类,一般可设立普通基金、留本基金、奖贷基金、受托基金等,基本上按基金种类进行预算、会计核算、报告和管理。
2.我国基金会计模式构建的基本思路。按照《会计法》和《预算法〉〉的要求,借鉴外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改革的实践,制定基金会计准则或制度,以规范基金会计核算,实现预算会计模式向基金会计模式转变。实现这一目标,可分两步完成。一是以法规制度规范基金会计。即在现有预算会计模式运行下,制定“基金管理办法”和“基金会计制度’,对基金从管理和核算两个方面予以规范。明确基金的种类、原则、基金会计要素、会计基础、核算程序和方法、基金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内容。目前采用这种模式比较符合现在的实际,因为现有的预算会计模式基本适应政府及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而且基金尚不构成经济业务的主体。关于基金主体问题,可将基金作为政府及事业单位“大会计主体”下的“小会计主体’来处理。二是以准则规范基金会计。即重新构建我国预算会计准则框架,在预算会计准则或政府会计准则中明确基金会计的规范要求实现预算会计模式向基金会计模式转变与国际公立部门会计惯例相协调。
三、建立以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核心的预算会计规范体系
1.预算会计规范模式的选择。建立和完善我国预算会计规范体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综观世界各国的会计规范模式,主要有会计准则规范模式和会计制度规范模式。各国之所以采用不同的会计规范模式,是因为各国具有不同的会计环境。会计规范的制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会计规范也有“生命周斯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规范中不适合环境变化的规定要不断修订和淘汰,形成新的会计规范体系。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是会计规范的形式,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关键是看是否适应本国经济的发展。但考虑会计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而会计规范作用为这种特殊“语言”的语法,也在国际上形成一定的通用形式,那就是会计准则。因此,从我国预算会计发展的趋势看,预算会计规范模式必将从会计制度模式逐步向会计准则模式转变。但从目前我国预算会计环境出发,建立以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核心的预算会计规范体系是一种现实选择。
2?预算会计准则理论结构.在国外,许多国家均先后建立了会计准则理论结构。会计准则理论结构,又称为概念结构、理论框架,它是会计理论的组成部分,但不是会计准则,而是为制定、理解和应用会计准则提供理论基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由于没有制定会计准则理论结构,导致企业会计准则发生概念不统一、首尾不一致,因此,构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理论结构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预算会计准则理论结构的建立,要吸取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教训,借鉴国外政府会计准则理论结构的作法,先制定预算会计准则理论结构,然后再制定具体的预算会计准则。预算会计准则理论结构是在一定会计环境下,基于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程序和方法而构筑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预算会计目标;预算会计假设;预算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预算会计要素;预算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预算会计准则制定和实施的模式与方式。
3.预算会计准则的确定.纵观世界各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由民间会计机构或组织制定、颁布;二是由会计职业团体组织机构制定,然后由官方机构批准颁布;三是由政府机构制定、颁布。从我国会计环境出发,依摁(会计法》的规定,预算会计准则应由政府机构财政部制定、颁布。为保证预算会计准则的质量,建议在财政部组建预算会计准则委员会或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专门负责预算会计准则的规划、研究、制定等工作,最后由财政部颁布实施。在预算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注意企业会计规范和预算会计规范的协调;设立预算会计准则咨询机构,发挥预算会计研究会和高校会计专家的作用,加强预算会计准则制定的理论研究,严格履行准则制定的程序。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实用性的`高质量的预算会计准则。
预算会计准则的具体内容可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会计要素准则,主要对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信息的披露作出具体规定。包括资产会计准则、负债会计准则、基金会计准则或净资产会计准则、收支业务会计准则、成本会计准则。二是会计报表准则,主要对报表反映的内容、格式和项目的排列作出规定。包括资产负债表准则、收支情况表准则、现金流量表准则以及基金增减变动表准则。三是特殊行业会计准则,主要对某些特殊行业和业务进行会计核算作出规定。包括预算与决策报告会计准则、国库会计准则和捐赠会计准则。必须说明的是,非国有事业单位包括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以及己全面走向市场并与财政脱钩的事业单位的会计规范,不纳入预算会计准则规范中,而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制定单独的非国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符合国际惯例。
4政府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制定。预算会计制度的结构是由预算会计结构体系决定的。我国预算会计结构体系由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和参与预算执行的国库会计、收入征解会计和基建拨款会计等共同构成。的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就是按照这一结构体系分别制定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按其行业又分别制定了医院会计制度、高校会计制度、科研单位会计制度等。通过近几年的实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体系基本符合我国的实际,对规范预算会计实务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预算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预算会计结构体系将由政府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组成,必将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政府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是预算会计改革的必然趋势。
四、预算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
会计委派制是政府部门和产权管理部门以所有者身份,委派会计人员代表政府和产权管理部门监督国有单位或集体企业资产经营和财务会计情况的一种制度。近年来,会计委派制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人们广为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认为:会计委派制是反腐倡廉治本的一项有效措施。会计委派制的实施,必然会引起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变革,同时对预算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懂核算,还要懂管理;既要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会计监督,又要通过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我们还要积极探索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模式,把事业会计改革作为今后的重点问题,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推动事业单位各项事业的发展。
财政部、监察部联合印发的《关于试行会计委派制工作的意见》要求,“根据会计监管要求和会计业务量选择适当的委派形式。也就是说会计委派制的实现形式不是一种模式,而是多种多样的。从湖北、山东等地的试点情况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有以下几种基本模式:(1)直接委派制模式;(2)财会集中核算模式;3)零户统管模式;(4)内部委派制模式。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会计委派制过程中,应与实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财政体制改革衔接起来。会计委派制是实行部门预算制度改革的基础;会计委派制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延伸和补充;会计委派制是政府采购制度等财政改革的保证,它们之间具有互补性和关联性。
五、预算会计报告的完善
预算会计信息是一种“公共产品”。预算会计的基本目标就是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现行预算会计信息的披露,不论是信息的内容,还是披露的方式,都很难达到预算会计目标的要求。因此,为实现预算会计的目标,适应预算会计报告使用者的需要,根据《会计法》的基本规定,认真总结我国预算会计报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并借鉴国际通行的作法,建议尽快制定《预算会计报告条例》,将预算会计报表改为预算会计报告,补充和完善预算会计财务报告体系。预算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
我国的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 是核算和监督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预算以及行政事业单位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 按照公共财政理论设计的预算管理模式已开始建立, 预算编制、执行等环节的管理制度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预算会计的客体运行环境又发生了变化, 因此预算会计又面临着进一步的改革。
一、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体系组成不合理。
把预算会计划分为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 事实上是按预算资金流转程序划分的一种分工关系, 存在明显的缺陷:一是预算执行情况反映不准确。财政总预算会计和单位预算会计反映的预算实际执行数不一致。财政以拨款数列报支出, 而单位以实际支出数列报支出, 财政的执行数额往往大于单位实际执行数。二是决算编制工作量大, 某些数据失真。在现行预算会计体系下, 预算支出分为两个阶段:财政将预算资金拨付给单位, 单位按规定开支而发生实际支出;财政部门必须分清财政支出和单位实际支出的两部分内容。年终决算和预算执行数由单位逐级上报, 层层汇总, 增加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
(二) 会计目标相对单一, 难以满足多元化需求。
目前, 我国会计工作的目标包括“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两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财务部门或上级单位委托各个事业单位、行政单位履行其职责, 同时还需向委托方提供相关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信息。然而, 由于我国预算会计信息的特定服务对象, 已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而社会对财政预算透明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从而使会计信息使用主体已不仅仅限于财政资源委托方, 以受托责任观作为单一的会计目标已不能满足现实情况的需要。
(三) 我国预算会计信息报告不完整。
政府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全面反映政府财务业绩和财务受托责任的相关、可靠的财务信息, 但我国预算会计信息的报告和使用都不够充分。一是缺少全面反映政府债权、债务、资产等财务状况的报告制度, 不利于人们了解政府是否将财政资金用于预算限定的用途或目的;二是会计报告内容不完整, 反映的信息过于简单, 如没有提供国有资产方面的财务信息、政府投资形成的国有资产产权构成及收益权的信息, 国有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没有汇总反映成为总预算会计报表信息, 国债未来的还本付息负担、社会保险基金的未来负债和政府担保形成的隐性债务等, 都不在总预算会计报表中反映。
二、我国预算会计改革措施
(一) 适应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求, 构建政府会计与非营利会计制度。
建立以市场为基础、最大限度地重视国家资源使用效率的公共管理是现代政府公共管理理论的目标要求。构建公共财政、提供公共服务是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将其划分为政府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 政府会计应以政府活动为核算范围, 凡是政府活动引起的资金运动, 就应该纳入政府会计的核算范围。虽然从广义上来讲。政府会计也是非营利组织会计, 但从国内外的发展趋势来看, 非营利组织会计与政府会计将并列成局。我国整个会计体系就由政府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企业会计三部分构成, 彼此分工明确, 各有所属。
(二) 明确政府会计与非营利会计目标, 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
目前, 预算会计目标有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种不同观点, 分歧主要在于人们对经济环境的认识和理解的差异, 差异的根本在于资本市场发展水平。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 预算会计应以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为基础共同发展。我国当前的预算会计目标没有系统性, 仅局限于基本目标和一般目标, 借鉴国外作法, 我国预算会计目标应由基本目标、特殊目标、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四个层次组成。1、基本目标, 预算会计的最高目标有两个方面:一是适应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需要;二是反映政府的有关单位的受托责任。2、特殊目标, 指向哪些预算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 以适应不同使用者的需要。具体分为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和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3、一般目标, 指预算会计信息的具体内容, 应包括财务状况、收支结果和受托责任。4、具体目标, 指预算会计报表。未来我国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构成及其信息需要正向复杂化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三) 完善财务报告体系, 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首先, 充分借鉴企业会计改革的成功经验, 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核算基础上, 按照政府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要求编制部门报表, 比如资产负债表、收支结余表、现金流量表等, 增设现金流量表主要是反映政府及其各部门各种货币资金运动的相关信息, 为政府宏观经济决策提供参考;其次, 会计报表附注及其补充资料应充分反映以下信息: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国有资产分布和使用、政府采购基金和专项基金的使用等;再次, 编制政府会计合并报表, 充分反映各级政府之间资金运动的整体财务信息, 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 新闻媒体等先进的信息传播方式向社会各界及时、客观地披露除国家机密以外的财务信息。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充分考虑中国政府会计的具体环境, 分析制约中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因素, 提出相关可行性改革建议。
关键词:预算会计,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
参考文献
[1]路军伟.公共财政视角下政府会计的目标与改革[M].当代经济管理, 2010.1.
关键词:预算会计改革;预算会计体系;权责发生制
会计在我国最早先被官厅运用,官厅会计后来发展成为预算会计,即现在的政府会计。通常我们所说的预算会计是指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级人民政府财政机关和事业行政单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用于核算和监督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结果的会计。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1998年1月1日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制度和准则。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为财政资金的运行管理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近年来财政部推行编制部门预算,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并对政府收支分类进行了改革,在探索改进预算会计改革方面成效显著,但也有一些问题存在,需要加以改进。
一、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统一的会计准则体系和会计制度体系
从国外较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来看,公共财政体制的建设,一般都有政府会计准则、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和政府财务管理法规等与之相配套。其中,政府财务报告关注的是整个政府的资产负债状况和运营绩效,能完整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运营情况和现金流量。1998年我国进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后,虽然形成了覆盖几十万预算单位和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的预算会计体系和层层汇总上报的会计报表制度,但至今仍没有一个正规的标准体系。同时,会计报表设计不科学,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如新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资产负债表中,既包括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三类项目,又包括收入类和支出项目,而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单位财务状况的静态报表,不应涉及收支类项目。
2.会计报告内容不完整,不能全面反映预算单位的资金运动
目前,我国的预算会计信息主要是通过政府预算、决算形式提供给立法机关和公众的。由于预决算的核算内容主要是财政收支活动,没有覆盖全部会计要素,不能全面地反映预算单位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的整个财务状况和工作绩效,特别是在三公经费及公用经费的明细支出项、国有股权及收益权、社会保障基金运作情况等核算和管理方面有明显不足。从预算单位内部管理来说,由于缺少对资产和负债的完整会计信息,难以对本单位财务状况进行系统地分析,使决策的选择和预算编制缺乏充分的依据。从外部使用者来说,预算信息过于简单,造成各预算单位财务状况透明度不高,不利于政府机关和公众对公共资金分配与运行的监督和管理。
3.收付实现制不能准确核算成本费用,不利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
预算绩效是指预算资金所达到的产出和结果。随着公用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应建立以改进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控制节约成本、提高公共产品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目的的,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必须以预算部门准确的成本和费用为基础,否则便无从谈起。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难以公正客观地核算成本和反映运营结果,不能适应开展绩效预算管理的需要。
4.当前我国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素质水平相差较大,影响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制度的实施要靠广大会计工作者来操作。有关调查显示,我国的预算会计总体表现为年龄老化(35岁以上的占总数50%以上)、素质较低(具有中级职称以上会计专业资格的仅占总数的3%)。因此,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制定,既要考虑经济业务活动的方方面面,有利于加强管理,又要从会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出发,须简便易行。否则,如果基层行政事业会计人员不能适应,再先进、再科学的制度在执行进程中也会走样变形,偏离改革的本意。
二、现行预算会计改进措施
1.重新构建和整合现行预算会计体系
笔者建议,对现有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梳理,对完全企业化管理或政府已决定改制的事业单位,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对一些以事业收入为主的事业单位,如高校、医院等,可暂时先执行行业会计制度,等经济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全部到位后,再进入市场运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退出预算单位会计系列,适用企业会计,或是纳入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系列;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则改变现行行政、事业会计制度分开制定的做法,将之合并为一个制度,称为预算单位会计制度,将现行两套制度会计科目根据目前的核算需要和管理要求,进行必要的归并和调整,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会计科目系统。制定相应的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制度,以充分满足各类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要求。
2.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加强财政监管
会计集中核算是指在保持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由专门的会计核算机构和专业的会计人员,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账户、分户核算”的原则,集中办理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收付和会计核算,并代单位编制财务会计报告。预算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改变了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方式,取消了单位原银行账户,所有资金都集中在统一开设的账户上;改变了收支管理方式,单位资金收付由会计核算中心直接办理;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由原单位各自进行会计核算变为由专门会计核算机构和专门会计人员集中办理资金结算和会计核算。这样有利于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会计人员坚持原则,认真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防止会计作弊。加强财政监管,财政部门定期对会计人员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予上岗。这样,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会大幅提升,我国的预算会计的整体水平也会大幅提高。
3.逐步实行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基础
财政部发布自2013年1月1日起实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经营收支等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采用权责发生制。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处于发展转型期,没有统一的预算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等实际情况,可允许财政补助收入的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随着预算会计体系的完善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规范,扩大权责发生制的范围,最后全部实行。具体说来,先确认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实现收入支出在各个期间的平衡。明确政府当期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是实行绩效评价的重要手段。例如,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转及各会计期间的均衡负担,避免以后年度因人口老龄化、经济环境恶化等因素带来的财务压力。然后,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推行权责发生制到全部预算单位。
4.建议修订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和审计制度
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的会计处理和技术操作相对复杂,其最大的风险在于可能被管理者或其他人员利用,以实现其特定的管理目标。这就要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该内控系统由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要素组成,并体现为与行政、管理、财务和会计系统融为一体的组织管理结构。相关财经、司法、纪检部门也应大力支持,建立起对预算资金进行全面监督和控制的体系,对违规违纪人员,严厉查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大批有能力承担改革任务的专业化和合格的骨干人员。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和审计制度,并通过来自审计部门、审计委员会等的外部独立审计,促使各单位的会计核算结果真实地反映预算资金的实际运行情况。
为了能够高效地完成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工作,国家与政府部门就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并且要制定完善的相关法规政策,从而有效地完善预算会计制度,进而使其可以充分适应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在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探讨了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所带来的影响,仅供参考。
关键词:预算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影响;改革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会计制度灵活性不够。
由于目前我国使用的预算会计制度是在20个世纪根据当时的社会发展情况而制定的,但是随着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而政府职能也得到了改变,所以也就会对公共财物制度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面对如此之多的变化,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就会显得不够灵活,过于死板,无法充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能够充分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
所以就必须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再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根据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情况以及公共财产管理水平制定出更加完善的预算会计制度。
(2)现行预算会计体系结构不完善。
目前,在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中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分别是事业单位会计、财政总预算会计以及行政单位,由于会计制度的设置是分领域及分行业而进行的,这样也会导致会计制度存在着分割性,从而使得会计信息不够系统与全面。
于是,信息的使用者就无法准确、客观地对政府的管理责任做出评价。
这与之前在会计企业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比较相似。
然而,我国在对企业会计制度做出了统一的行业规定,但是在预算会计制度方面还不够完善,这样就无法充分满足当前的预算会计工作需求。
(3)会计信息缺乏透明性。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到一个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此时政府职能也发生着不断地改变。
其最终的目的是要建立高效、完善、透明的公共财产体财政体系。
但是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并不完善,这就会造成核算的过程过于简单。
而核算报表的内容也不够全面,根本就不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当前的财政情况。
对于一些重要的财务信息,例如失业金与养老金的使用情况、国有资产的安全情况等,是无法进行全面披露的。
而且也不能够提供可以充分反映政府成本信息以及绩效的报告,因此就会严重影响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透明性。
(4)收付实现制度不完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信息在其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也日益显著。
尽管现有的收付实现制度主要是为了能够实现以收抵支的核算目的,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无法有效地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貌以及实质进行反映。
不仅如此,还会担负着较高的财务风险,这样就使得政府的负债情况不能够得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出来。
除此以外,由于费用以及收入间存在着不对称性,这样就无法准确地了解行政事业单位绩效以及所耗费成本间的关系。
因此,就无法实现对费用以及成本的准确核算,进而从整体上影响到企业业绩考核以及财政管理等。
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带来的影响
(1)部门预算改革带来的影响。
首先,部门预算要充分反映出部门的支出与收入。
然后再把核算对象设定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开展对全部资金收入的预算工作。
因为我国基建会计具有其固有的特性,因此就应该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添加合理的会计科目,以此来完成对资金的准确核算;其次,作为一种比较关键的预算方法,零基预算也为预算会计信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所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地运用零基预算的方法,有效地整合资金的收支信息,从而有效地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进而为资金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有力的保障。
(2)预算会计制度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预算会计制度也会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
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新型政府会计制度。
所谓的政府会计即为政府总预算会计以及财政总预算会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就要渐渐地向非营利组织会计进行转变,即为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是专门为社会提供服务或者是开展公益性活动的部门会计,其中包括社会团体会计以及医院会计等;其次,要引入权责发生制。
要积极地建立可以与国际同步的会计核算制度,然后再根据当前我国政府所处于的会计环境以及两种不同会计核算基础的基本特点,在积极开展预算会计制度以及预算管理改革的过程中,逐渐引入权责发生制。
会计11104班
杜强
1122231186 2014/6/11 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认识论述
【摘要】中国如何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及其配套改革措施下进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的改革、已成为当前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重待解决的问鹿.基于这一现实,代写会计论文本文从正确认识预算会计的基础作用、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应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祷要、确立预算会计的管理内容以及预算会计制度应与国际政府会计通行的做法相衔接四个方面对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进行了讨论.【关键词】预算会计制度 改革 认识
中国的预算会计制度基本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沿袭前苏联预算会计体系基础上经过几次改革而成。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是1997年颁布、1998年执行的。其基本特征是以分散的预算资金为核算对象,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基础,以预算资金支出运动为核算重点,会计主体与报告主体合而为一。随肴财政管理改革的深化,尤其是财政资金管理方式由分散向集中转变,即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使得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无论从体系还是内容,都己满足不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所引起的财政资金运动变化的核算要求。因此,必须改革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为完整地核算、反映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政资金的运动过程及其结果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
一、正确认识预算会计的基础作用 在中国,预算会计理论研究一直滞后于企业会计。财政部门不重视预算会计工作,不少预算会计人员也对自己的岗位和职责没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以致中国预算会计理论体系研究发展缓慢。过去,对预算会计的概念,一般认为预算会计是核算、反映和监督国家预算执行的会让具有广泛性、统一性,只核算收支余超,不核算成本费用等特点。近年来,随着财经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实行部门预算,建立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等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引起政府财务活动和预算管理的重大变革,势必影响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的内容和方法。但预算会计制度并未因此进行相应的改革,会计制度滞后于会计实务的情况越来越突出.笔者认为,预算会计体系要想得到根本性的变革和发展,社会各界,尤其是财政部门,必须改变对预算会计的看法,高度重视对预算会计职能、任务、地位、作用的研究,从多方面去认识预算会计是国家财经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首先,预算会计核算体系是遍及全国各地区、各部门的信息系统,提供有关预算收支数字和情况分析,是各部门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其次,预算会计是建立预算约束机制的基础。而建立预算约束是为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各地区各单位自我约束机制,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措施。再次,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的诸多杠杆中,这些财政杠杆(包括税收、投资、补贴等)的运用,都离不开预算会计提供的信息。因为预算会计是财政收支的总闸门和总账房,所有的收支,都要通过预算会计来核算。最后,预算会计是财政增收节支,平衡预算,控制借债、压缩赤字等艰巨任务的承担者和执行者。财政在支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需要大量资金,资金的供需矛盾是长期存在的.为此,不论是组织财政收入,还是加强支出管理,都要依靠预算会计去做具体工作。因此,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是核算、反映和监督中央与地方各级预算以及事业行政单位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让是中国两大会计体系之一。
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应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需要
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国家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财政之间,划分预算收支范围和预算管理职责与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由于政府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预算收支范围和管理权限的划分,对国家财政以至整个国民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主导环节,占有重要地位。然而,预算会计是政府预算与政府会计的有机结合,很大程度上是为预算管理服务的,为国家实行预算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参考资料以及相关的会计信息.因此,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必须适应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需要,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必须相应带动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才能与之相适应。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挤体制相适应的财政体制,在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近年来相继进行了财政支出预算管理制度方面的改革,从1999年开始实行部门预算改革,使预算编制细化、公开、透明,同时实行综合预算,建立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等等。在这些改革的背景条件下如何才能更好地评价预算编制和执行效果,应是目前中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同时,正由于预算会计是预算管理的荃础,在推进预算管理和政府会计改革方面,国外大多数国家的实践是先从政府会计改革入手,经过几年的运行以后,才开始实施预算管理改革。因此,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尤其是理论研究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才能适应现阶段中国预算管理体制不断改革的需要,及时跟上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避免或减少出现预算会计制度与预算管理体制改革脱节、预算会计改革滞后、出现预算会计核算规范真空的局面。
三、确立预算会计的管理内容
新的支出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后,财政总预算会计监控的范围将拓宽,逐步向单位预算会计延伸,原来只有单位预算会计才能提供的信息现在总预算会计就能提供。因此,核算的细化和对财政支出和资金的全过程监控是财政总预算会计的趋势和重点.为了适应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需要,现在分散支付形成的会计制度体系,必须按照集中支付模式加以改变。理所当然,实行以集中为主的政府采购后,大部分货款直接由财政部门向供货商拨付,支出的决算就不再需要层层上报,财政总会计就可按支出数直接办理决算。考虑到在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的一段时间内,各单位还有一部分支出仍由本单位办理(如琴星支出),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在暂不改变现行的核算方式的前提下,要明确允许直接支付方式并规范核算的具体方法。采购品使用者应根据财政部门提供的付款凭证进行资金核算,根据采购品入库情况入账。在编报会计报表时既要提供资金的收支情况,还要提供采购品的到位情况,从资金和实物两个方面申报,并与采购部门的结果核对。财政部门内的总预算会计账户也要作相应的调整,即要设计一个专门的明细账或开设一个专门的账户,用于核算各部门、各单位经核准用于政府采购的支出预算.另外,在预算资金支付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应设计新的支付凭证,增加“拨付所属资金”会计科目,进行以拨作支核算.对招标采购过程中发生的标书制作费、招标代理费或手续费等以“政府采购成本”会计科目在预算会计中加以核算和反映。
四、预算会计制度应与国际政府会计通行的做法相衔接
摘要
通过分析前人的研究,结合自己的见解,针对我国预算会计现状提出预算会计改革的思路,会计足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会计工作,也是单位的一项基础财务管理工作,在单位的生产经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事业单位深入改革,也对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我国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完善措施。
关键词
预算会计;会计体系;核算基础
正文
近年来,政府预算和信息公开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政府预算会计作为政府预算和财务信息的技术依托,在披露预算和公开政府财务信息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随着国际上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展,加之目前我国政府的预算会计体系混乱,信息公开不够充分,使得预算会计改革成为必然。我国的事业单位体系逐步完善,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来也随着社会的进步向多样化、多层面、多渠道转变,但其根本还是依靠国家的财政拨款为主要资金来源。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同国家 财政资金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自身的预算会计和财务管理应当受到国家管理部门的监督和约束,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和财务管理与国家财政的预算更好的衔接起来。
预算会计是单位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预算会计有利于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行为,提高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目前我国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实行集中核算的模式,通过设立会计中心,对单位的各项业务进行统一核算。这样的核算模式有利十单位加强对会计工作的建设,通过为核算中心配备高素质的专业财务人员,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核算系统,有利十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水平,为信息使用者及时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其次,预算会计足强化国家财政监管职能,防止和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要求。预算会计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进行统一集中管理,一方面有利于单位管理层对资金进统筹管理。严格控制每项资金支出的合理性、合规性,对票据进行仔细审查和复核,对不合理的支出坚决予以杜绝。另一一方面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财政拨款的使用进行监管,提商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防止违法、违规、违纪等犯罪行为的发生。预算会计足确保事业单位“收支两条线”政策实施的要求。单位的“收支两条线”是指在收入方面,撤消了单位所有的银行收入账户,将各项事业性费用收入商接存入国库,在支出方面,由财政部门根据需要统筹安排核准后,从国库或预算外资会财政专户拨付。这些工作的顺利实施需要完善的预算会计。
一、现行预算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行预算会计体系结构不合理。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主要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分行业分领域的设置会计制度,造成会计制度的条块分割,会计信息不全面,不利于信息使用者评价政府的管理责任。这点在以前的企业会计制度中的现象相似,但在2006年国家统一了企业会计制度的行业规定,而预算会计制度仍处于探索阶段,不合理性已经充分显现。
(二)收付实现制度不合理。由于会计信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越来越重要,而收付实现制度虽然实现以收抵支的核算目的,但却造成了会计信息质量低下,难以反映单位经济活动的实质和全貌。而且财务风险高,不利于全面反映政府的负债情况。同时收入和费用之间非对称性,不能充分认识行政事业单位绩效与发生的行政事业成本之间的关系,不能进行准确的成本和费用的会计核算,对于整个财政、事业资金的管理和业绩考核都是不利的。
(三)预算会计制度缺乏灵活性。由于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是上世纪制定的,而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 展迅速,政府的职能也在不断的变化,公共财政制度也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在这些变化面前,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过于死板和教条,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无法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这就需要我国结合经济发展的情况,积极借鉴国际经验,以建立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财政管理水平相适应的预算会计制度。
(四)会计信息透明度不高。现阶段是我国经济转轨的重要时期, 政府的职能也在不断的转换,其最终目的之一就是要建立透明高效率的公共财政体系,而现在我国执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导致核算简单,财务报表内容过窄,无法反映财政的实际情况,没有披露国有资本的安全情况、养老金、失业金等的使用和安全以及各级政府在其他财务方面的受托责任的信息,也没有提供反映政府绩效与成本信息的报告。同时报表中结构和会计科目设置不科学,也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
(五)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不够完善。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不断深化改革,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1997财政部首次针对事业单位颁布实施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之后又针对不同的事业单位颁布相应的会计制度。但是同前缺乏关于单位预算会计的专门统一的制度,单位预算会计的执行缺乏应有的理论指导和法规依据。此外,不同行业和性质的事业单位间遵循的会计制度存在差异,导致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
(六)部分资产科目的核算存在漏洞。目前事业单位的资产确认和核算方面不同一般的企业,尤其是在对资产后续折旧和摊销的处理方面,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的处理原则,这样的处理方法存在很大的弊端。例如,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方法取决单位是否实行内部成本核算,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单位将无形资产的成本在收益期内进行分摊,实行内部核算的企业对无形资产进行一次性摊销。这样的摊销方式存在很大的漏洞,容易成为事业单位操纵利润的手段。
(七)预算会计核算体系产生的会计信息无法全面反映出单位的财务状况。实施预算会计,对于事业单位,不能全面真实的反映出单位实际可支配资金的多少,存在较大的资金支配风险,不利丁事业单位的持续性发展。目前在预算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能够提供整体的预算报告,但是由于资金使用的多元化,无法真实反映出各项资金的实际使用状况。同时各个单位具体的财务报表都是分编分报的,各自处于独立状态,无法从总体上完整反映出单位的各项数据和指标。
(八)事业单位缺乏有效的预算激励制度。目前事业单位虽然制定了相应的预算目标,但是预算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大部分事业单位缺少预算目标奖励和惩罚措施。事业单位以完成既定的预算目标为最终任务,没能将经济责任落实到单个员工身上,导致预算目标制定定过低,员工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有待迸一步提高。
二、政府预算会计的改革探索
(一)积极建立会计目标按照现代行政事业单位公共管理理论,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
供了一个“新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性建议,其宗旨是倡导建立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管理,最大限度地重视国家资源的使用效率”,这种新公共管理模式,也正指引着国际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改革发展趋势。而我国现行制度下提供的财务数据,只能反映公共部门是否正确执行了预算计划,无法报告其绩效情况及受托责任信息。因此,客观上要求把现行的“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单位会计”合并拓展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这种拓展是从根本上转变会计观念,较为全面地采用国际通用的公共会计习惯做法。它将不仅有利于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可核算性,更重要的是有利于社会公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受托责任进行客观真实的评价,并极大地满足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更好地全面实现政府会计目标。
(二)实行权责发生制,我国现有的预算会计财务报告还没有从权益的角度出发,体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业绩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故改革的核心应当是使预算会计的财务报告由单一的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扩展为以叙告国家预算执行结果为重点,更为广泛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整体财务状况 和财务效率的综合性财务报告,使财务报告信息既能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和决策的需要,又能使社会公众了解行政事业单位的理财效果和财务状况。
(三)完善财务状况报表现行制度规定,财政部门和事业行政单位资产负债表均按照“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平衡公式编制,表中都列示了收入、支出项目。今后资产负债作为静态报表要按“资产+负债=基金”会计等式编制,仅列示资产、负债,基金三类项目,不列示收入、支出项目。
(四)加强内控意识,从新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规范起,国家强调了单位负责人对内控的建立与实施负责总责,并对其真实有效性负全责。这就要求首先行政事业单位的主管人员提高内控意识,明确自己岗位的责任与重担,积极地参与到内控管理中来,以身作则,率先示范,做到在制度准则面前,人人平等。有了这样氛围,那么各个部门之间一定会通力合作,真正地起到相互合作、相互监督、相互制。
(五)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需要完成以下几点:第 一,建立一套完善的执行制度,使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更加的合理。第二,要落实财务部门 的实施情况,加强对财务预算和管理,提高建设内部控制机制的工作效率。第三,单位在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时,要对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等进行规定,以促进内部控制机制的实施,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时效性。
(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督力度想要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督制度,第一,建 立健全的审计制度,设置一个完整的审计部门并配备上专业会计人才,监督内部控制活动的进行并且要保证审计部门资金来源的独立性,以保证内部控制监督的时效性,提高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第二,单位要建立外部监督机制,与内部监督制度结合,共同监督内部控制 活动的执行情况,最大限度的发挥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职能。第三,单位内部控制审计部门要不定期进行公开内部审计,方便内部控制监督机构对审计部门的检查,避免徇私舞弊、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提高单位内部控制审计部门资金的透明度,提高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效率。
(七)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法规建设。借鉴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的会计准则,结合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具体状况,精简事业单位会计法规体系。整合不同行业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形成统一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在此基础上,对特殊行业设定相应的具体会计核算方法。确保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遵循统一的会计科目,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同时针对不同行业进行特定的会计处理方法,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天性。
(八)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法,确保会计信息质量。适当的引入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基础,对收益和费用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核算。对资产减值与折旧的处理参照企业的处理方法,增加事、单位财务信息的全面、真实、完整、可靠性,提高内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用性。
将财政资金与预算资金进行严格区分,将单位的经营性收入作为预算外资金一并纳入到事业性收入中,防止单位“小金库”的出现。
(九)制度科学合理的预算目标管理机制。在整个预算体制还不甚健伞的情况下,事业单位应当通过制定有效的目标管理机制来对单位的预算会计作进行约束与监督,在目标管理中应当将预算的编制管理工作作为基础,保证预算编制作细致化、科学化,既保证计划编制的全面,确保单位各项资金财产的安全完整,又能够避免计划外的浪费现象发生。间时对于预算会计工作要加强同标化的监督管理,实行实时化监督,保证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预算工作的质量,确保公共资金的使用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吕孝侠 关于深化部门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考 会计之友 2001 【2】朱文阁 部门预算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经济师
2009
部门预算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经济师
一、现行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
1、适用范围狭窄。
我国预算会计适用于政府部门、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 而三者的经济活动在本质上相近, 即都以满足社会需求而非营利为目的。但在会计特征上, 事业单位有自己的业务收入, 相当大一部分能做到收支相抵, 而政府部门及行政单位的收入依靠强制性行政力量获得, 支出依赖政府拨款, 若将它们统一于一个会计体系之下, 不利于会计职能的发挥。另外, 预算会计适用的事业单位仅指国有事业单位, 不包括非国有事业单位, 导致民办、外资或混合制事业单位在选择应遵循的会计制度时发生困难。
2、会计目标较为单一。我国预算会
计的目标是, 监督预算的执行, 保证实际收支与预算收支一致并具合法性。这一目标强调预算会计为预算管理服务, 忽视了预算会计对政府其他管理职能的反映和报告。同时, 预算会计提供的信息集中于年度财政“收、支、结余”, 不能满足政府长期计划的需要, 不能为政府的预测、决策提供更多的帮助, 在本质上只是一种预算执行会计。
3、会计基础不合理。
我国预算会计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原则, 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展, 其预算管理体制转为公共财政管理体制, 它所固有的缺陷日益明显: (1) 非现金交易不作为收支及时核算, 收入与成本无法配比, 不能完整反映业绩。相应的债权、债务也不能确认, 如当期应承担但未实际偿付的借款利息、当期许诺后期支付的养老金福利等不作为负债核算确认, 导致信息失真。同时忽视隐性负债, 如政府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养老金和社会保险计划按原定利率或精算方法的承诺可能导致的若干年后的巨额现金流出等, 隐藏了政府的财政风险。 (2) 反映的受托管理职能范围较窄, 局限于预算管理, 无法全面考评政府的行政业绩。 (3) 资产计量不准确, 对无形资产、股权等长期资产缺乏计量, 对固定资产及其使用情况缺乏报告, 容易导致资源流失。
4、财务报告反映不全面。
主要表现在: (1) 财务报告立足于政府使用, 未考虑公众、审计机构、相关利益人及潜在使用人的需求, 并使财务报告脱离外部监督。 (2) 只揭示财务信息, 不揭示非财务信息, 揭示的财务信息也不全面、不真实, 如缺乏国有资产产权及收益权、社保基金运营的会计信息, 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负债计量不实, 长期资产缺乏计量等。 (3) 报告体系不完善, 政府资产负债表没有报表附注, 缺乏能够完整反映政府资产、负债的财务报告。
二、预算会计改革方向
鉴于上述问题及预算环境的变化, 现行预算会计已无法满足现阶段公共财政管理的需要, 应该考虑预算会计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重新明确预算会计的分类。
我国可以借鉴国外对企业会计和非企业会计的划分方法, 即按照单位活动的目的的不同进行分类。对于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企业会计则可以按照其核算重点的不同进一步划分为政府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这种划分方式可以明确各个类别会计核算的目的, 根据其活动目的考虑其会计核算的特点加以规范, 以充分满足各类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2、引入权责发生制计量基础。
权责发生制是使用者评价政府财政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必要手段, 也是新公共管理体制下政府会计的改革方向, 西方不同政府会计模式都不同程度地采纳了这一会计基础。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 收入只有在政府提供服务时才加以确认, 而且在政府接受服务以后, 就应该将相应的义务 (如职工退休福利) 确认为当期费用, 并将其作为债务列入资产负债表, 这样, 政府的会计报告就可以完整地反映政府的财政状况和运行成果;同样, 权责发生制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所有的经济资源, 如新西兰将高速公路和其他基础设施确认为资产, 并确认了其折旧费用, 这样就会使政府更加注意其对有关资产的管理和维护, 更好地认识未来的短期债务、更好地管理基础设施、更有效地重新分配预算。在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初期, 我们可以考虑借鉴德法模式的修订的收付实现制, 即首先确认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 实现收入和支出在各个期间的平衡, 明确政府当期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3、完善政府会计信息体系, 增加政府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要真正发挥政府会计的监督作用, 会计报告就不应只提供给政府有关部门, 更应该提供给与政府服务和政府收入息息相关的广大社会公众。完整的政府会计信息体系包括:及时提供有关政府支出和成本的可靠信息, 以帮助政府部门进行决策和控制支出;及时进行内部审计和独立的外部审计, 并编制审计报告;将会计系统与计划、预算、现金和债务管理及审计系统相结合;报告有关非现金资源的信息 (资产、负债、人力资本) ;报告有关政府产出或政府政策后果的信息, 促使政府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成本管理;编制政府各部门和政府整体的会计报告等。
三、预算会计改革的思路
预算会计体系应向“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发展。即从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政府收支分类、“收支两条线”和政府会计改革着手。
1、在部门预算改革方面, 应对基本
支出预算进行改革, 进一步完善定员定额管理办法;完善项目预算编制方法, 实现项目预算滚动管理;逐步建立绩效评价体系, 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大力推进综合预算;进一步规范预算管理程序, 强化预算约束和预算监督等。
部门预算要求反映部门所有的收入和支出, 涵盖所有的预算资金, 因此, 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预算会计, 也应以预算资金全貌为对象, 应不再有遗漏。其中, 基建资金也应和其他资金一样编入部门预算。即部门预算应当涵盖包括基建预算收支在内的所有收支, 真正反映综合预算。然而, 由于基本建设财务有一定的特殊性, 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应增加相应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细化预算编制到项目, 也就是收支要重新适当分类。因此, 预算会计的会计科目应重新设计, 明细核算应作相应调整。零基预算即预算一切从零开始, 各类支出取消“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 按照预算年度所有因素和事项的轻重缓急程度重新测算每一科目和款项的支出需求。因此, 采用零基预算方法, 对预算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预算会计不仅要提供收支流量方面的信息, 还要提供资产存量方面的信息, 从而对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行的部门预算改革使得预算编制进一步细化、公开和透明, 同时实行综合预算原则。为进行绩效评价, 要求逐步引入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体系。这将有利于强化政府会计责任, 明确政府的受托责任, 增加财政透明度, 全面、准确、完整地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财政经济状况, 解决以往长期存在的拖欠工资、拖欠工程款项和隐性债务等问题。
2、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方面,
继续完善国库集中收付的收缴、支付、监控机制, 加强账户管理。同时, 通过研究制定财政资金支付条例, 以及修订预算法、国家金库管理条例等措施, 确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法律地位。
我国现行中央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改革, 是一个渐进式的改革方案。这主要体现在三个“不改变”上:即不改变部门预算单位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不改变部门、单位财会人员的职责;不改变人民银行国库局的职责。同时, 不清理部门开设的“账户”, 但是单一账户以及其他政府预算改革措施将会逐步使部门开设的账户自然消亡。各地的改革方案虽然特点各异, 但其共同的特点是没有改变现行预算框架, 实行单一账户、统一资金结算, 大多统一财务管理, 实行“零户统管”。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逐步推行, 将使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又一次面临深刻的变革。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收取财政收入、向行政单位拨付经费, 行政单位收取财政总预算会计拨入的经费和向下级行政事业单位转拨经费, 行政单位向财政总预算会计上缴预算收入和预算外资金收入等业务的发生及其会计核算方法都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财政部门将对财政支出资金实施全过程管理, 财政总预算会计的监控对象已延伸到原来的单位预算会计, 对单位预算会计的依赖减弱, 财政支出就是实际的购买支出或转移支出。
3、在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方面, 要继
续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体系、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 规范政府采购方式, 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化采购平台, 并继续做好政府采购政策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 使得财政总预算会计对财政资金支出数的列报口径又一次面临改革。在政府采购制度下, 凡是列入政府集中采购计划的商品和劳务一律由政府采购部门集中组织对外采购, 财政部门通过国库直接向供货商或劳务提供者支付款项。随着我国政府采购规模的逐步扩大, 财政总预算会计对大部分财政资金支出数的列报口径将以财政直接向供货商或劳务提供者的拨款数为依据, 并且在总预算会计支出类内相应增设核算财政直接拨款的科目。
4、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面, 要不断完善科目体系、改进分类方式。
政府收支分类, 就是对政府收入和支出进行类别和层次划分, 以全面、准确、清晰地反映政府收支活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是编制政府预决算、组织预算执行以及预算单位进行会计明细核算的重要依据。
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2007年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 暂不改变目前预算管理的基本流程和管理模式, 不改变预算平衡口径及预算内资金 (包括现有一般预算资金、政府性基金) 、预算外资金、社会保险基金分别管理的方式, 不改变向各级人大报送预算的口径和范围。下一步, 在科目平稳转换后,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还面临不断完善科目体系、改进分类方式等问题。
5、收支两条线改革方面, 要将政府
非税收入全部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 并实行国库集中收缴改革, 规范收支收缴程序;继续扩大“收支脱钩”管理范围, 强化综合财政预算管理等。
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深入, 全部政府性基金和预算外资金等将有较大幅度的压缩, 并逐步进入专户,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推行费改税, 将使得现行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中预算外资金的核算内容进一步减少。对于行政单位会计而言, 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存在部分预算外资金的核算内容;对于事业单位会计尤其是已全面走向市场、与财政脱钩的事业单位会计而言, 其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责而获取预算外收入的客观条件将逐步丧失, 用以核算预算外资金的“应缴财政专户款”也将逐渐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6、推进政府会计方面, 要从政府单
位范围、政府会计制度体系和准则体系、政府年度财务报告制度和实施权责发生制进行改革。政府会计改革的主要目标, 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 针对现行预算会计准则体系和制度体系不规范、不统一, 核算范围窄, 会计核算基础单一等问题, 建立规范、统一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制度体系和政府综合年度财务报告制度, 为财政管理和宏观调控提供坚实的信息基础, 为提高财政透明度创造条件。要按照“总体规划、先易后难、重点突破、逐步推进”的原则进行。
摘要: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 (狭义) 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但随着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 对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现行预算会计存在的适用范围狭窄、会计目标单一、会计基础不合理、财务报告反映不全面等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应该明确其改革方向, 向“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发展, 即从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政府收支分类、“收支两条线”和政府会计改革着手。
关键词:预算会计;教学改革;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6.081
1引言
预算会计以预算管理为中心,对预算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进行连续、系统、完整地反映和监督的经济管理活动。预算会计是运用会计核算原理和方法,研究会计在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国家财政预算中的运用。通过《预算会计》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将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应用到财政资金的管理领域,全面掌握财政资金的会计核算。预算会计区别于财务会计,表现了政府预算与财务会计的综合运用,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立足于分析独立学院税收学专业《预算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适合独立学院的教学改革措施。
2独立学院《预算会计》教学现状
2.1课程设置不合理
《预算会计》是学生在学习了财政学、政府预算、基础会计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开设的,正是由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财政学基础和会计学基础,大部分高校都对《预算会计》设置为专业选修课,课时数设置也较少,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如我校设置该学科的学时数为36学时,其中28个学时为理论教学,8个学时为实训学时。从学生的反映来看,该学科是一门课时少的专业选修课,认为会计两个分支中,企业会计才是主流,大部分同学就业时,进入企业就业的较多,进入到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可能性较小,导致学生忽视了学习《预算会计》的重要性,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不愿意投入的过多精力去学习。
2.2教材内容滞后、教学内容存在缺陷
首先,目前市场上关于《预算会计》的教材种类繁多,部分教材质量低下,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精品教材则又相当少,大部分教材都偏重于理论性阐述,介绍案例和实验操作的教材非常少,教材内容和实际操作相脱节,已经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要求。其次,教材更新滞后,目前所使用的《预算会计》教材,编制依据仍然是1997年财政部颁布的预算会计制度,教材内容没有及时更新,不能反映我国预算会计的改革进程。如我国开启新一轮的财税改革,新预算法于2015年1月1日实施。在新形势下,新预算法的实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新预算法规定,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而现今《预算会计》教材中,财政总预算会计仍然使用一般预算预算收入科目,而非使用公共预算收入科目。最后,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的组成体系由财政总预算款、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以及参与预算会计执行的国库会计、收入征解会计组成。因此,各个组成体系则构成了我国《预算会计》教学内容,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由于课时不足,教学中只对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的基础理论进行介绍,而对参与预算会计执行的国库会计和收入征解会计的介绍则相当少,往往是一笔带过或者是要求学生课后阅读,这不但不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组成,也造成了教学内容不够完整,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结果。
2.3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单一
教学手段上,大部分独立院校都采用多媒体方式教学,教学方法上,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即“老师讲、学生听”。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将导致教学方法非常不灵活,教学活动基本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忽视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除此之外,缺少案例教学、分组讨论式教学和演示教学等实践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单一将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难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最终导致独立院校无法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考核形式方面,我校将《预算会计》设置为专业选修课,考核上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平时考核成绩为辅,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平时考核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的出勤率。期末考试采取闭卷的形式,题型以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和业务分析题为主,缺乏对实践能力的考核。另外,学生在期末考试来临前,都抱着临时抱佛脚的心态,为了应付考试而临时突击,考完后学生又将书本知道忘得一干二净。平时成绩的考核,很多老师都无法公正的给学生打分,平时分也给得很随意,导致学生平时分差异很小,不能真正的体现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
2.4实验教学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由于总体教学时数不足,必然导致教师忽视实验教学。除此之外,大部分独立学院也没有充分重视实验教学,如有的学校对教师开设实验教学,则教学课酬减半,这也将导致教师没有积极性投入到实验教学中。如我校税收学专业开设的《预算会计》课程,课时大部分都用于了理论教学,且删减了大量的内容,比如对会计报表的编制的学习就简单的一笔带过,而对实验教学则更加忽略,即使开设了实验教学,往往也是手工实验教学,忽视计算机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实验内容也过于简单,教学的要求较低,往往是要求学生根据财政、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的某年某月的经济业务,要求学生根据业务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缺少对经济业务及记账过程的审核、监督与分析这一过程。通过简单的实验教学,往往只是培养了学生根据简单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能力,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账务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以及根据账务处理分析财务状况的能力。从学生学习的反映来看,由于教学时数不足,造成学生掌握《预算会计》基础理论的程度不够透彻,账务处理的能力也较弱,最终不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
2.5师资队伍实践经验不足
《预算会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会计理论知识,熟悉我国财政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往来,还需要有超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还要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但是,目前独立院校财政、会计专业教师都是研究生毕业后直接从教,虽然学历很高,但缺乏实际从业经验和实践操作知识,另外,大部分独立院校都难以与财政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独立院校在经费上没有安排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导致年轻教师没有机会通过参加社会实践以提高自身实践经验。因此,在理论教学中,无法通过理论加案例的教学方式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不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只能通过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对实践操作的理解来指导学生,导致实验教学呆板、不符合实际。
3促进独立院校《预算会计》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3.1优化课程设置、增加课程学时
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构成了我国两大类会计体系,预算会计应和企业会计一样,在课程设置体系中应同时占据重要地位。而我校税收学专业分设税收政策与税务管理方向、企业纳税管理与税收筹划方向,预算会计也只设置为税收政策与税务管理方向的专业选修课之一,企业纳税管理与税收筹划方向并未开设此课程。本文认为不管是何方向,预算会计都应该是税收学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因此,应将《预算会计》课程设置为专业必修课,同时将课时提高至5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课时,实验课时6课时,以保证有足够课时让学生充分掌握基本理论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2选择合适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在教材选择方面,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教材,教材内容应包含预算会计体系理论和实验模拟内容两部门。在辅助教材方面,教师应注重收集和整理与预算会计有关的案例分析题,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基础理论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在课时充足的前提下,应该全面的讲解预算会计体系,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我国现行预算会计体系的组成及核算方法。另外一方面,《预算会计》的教材中都会介绍预算会计基本核算方法,其中部分内容与《初级财务会计》等会计课程涉及的内容基本重合。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对这部分内容有所删减,安排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以保证学生有足够课时学习本课程的核心内容。在实验教学方面,可以邀请具有预算会计实务经验的从业人员开展专题讲座,参与高校辅助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3.3丰富教学方法、优化考核方式
目前大部分独立院校《预算会计》的教学方式单一,教师应该丰富教学方法,多采用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式教学和对比教学法。首先,生动形象的案例分析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预算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也会提高学生学习预算会计的能动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将预算会计理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其次,采取分组讨论式教学,可以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程教学中,调动每位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最后,学生学习《预算会计》课程之前,学生一直在学习与企业会计相关的《初级财务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采取对比教学法,比较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之间概念、核算对象、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等方面的不同点,加深学生对预算会计知识的理解。
考核方式上,独立院校基本采用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加权平均计算总评成绩,在期末考试方面,鉴于《预算会计》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这一特点,以试卷考试作为期末考试显然不太科学,因此,在期末考试中,应同时采用试卷和软件上机两种考核方式,同时考核学生对《预算会计》基础理论、实践操作能力的掌握程度;在平时考核方面,强化平时分考核,不仅应该考核学生的出勤率和课堂表现,更应该增加对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考核,教师应该本着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学生的平时考核进行统计。
3.4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我国预算会计改革】推荐阅读:
预算会计的特征与预算会计的改革07-01
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的现状和改进措施01-11
我国工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研究论文12-24
预算会计期末论文09-22
预算会计重点试题11-06
总预算会计习题06-10
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分析与比较09-06
地方本科院校预算编制改革的探索06-25
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6-21
川农《预算会计(专科)》17春在线作业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