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术活动毛毛虫教案(共16篇)
1、喜欢手工活动,体验手工活动带来的快乐。
2、学习将圆片片连续粘贴在纸上,并学习简单的添画。
3、能观察并说出毛毛虫的特征。
活动准备:
范画一幅,各种颜色圆形片,绘画纸和胶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玩游戏“越长越长的毛毛虫”,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带领幼儿玩游戏。
玩法:老师当毛毛虫的头,做一些吃叶子的动作,吃完后就请一名幼儿在后面接一节做毛毛虫长出来的身体。如此重复游戏,毛毛虫会越长越长。
(2)出示教师范画,请幼儿观察。
1、玩游戏“越长越长的毛毛虫”,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带领幼儿玩游戏。
玩法:老师当毛毛虫的头,做一些吃叶子的动作,吃完后就请一名幼儿在后面接一节做毛毛虫长出来的身体。如此重复游戏,毛毛虫会越长越长。
(2)出示教师范画,请幼儿观察。
提问:这是什么?(毛毛虫)请小朋友看看这个毛毛虫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圆片片)那这个毛毛虫漂亮吗?(漂亮)你们想做吗?(想)
2、通过画面进一步了解毛毛虫的特征,并共同讨论毛毛虫的制作方法。
(1)教师讲解毛毛虫的特征及生活习性。(越长越长,最后变成蝴蝶。)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毛毛虫。
(2)师幼共同讨论毛毛虫的制作方法。
教师:毛毛虫的身体啊是由一个个圆形组成的,不能分开,所以我们要在每张圆片片后面粘上胶棒,然后贴在绘画纸上,注意要将圆片片一张一张连接起来才能拼成毛毛虫,在最后一张圆片片上画上毛毛虫的眼睛、嘴巴和触角。
3、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毛毛虫是要连在一起的,不能断。
4、欣赏、评析作品。
(1)幼儿将作品放在指定位置。
(2)幼儿欣赏后,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活动延伸:
一、活动的背景
一天, 小一班的孩子们在餐后散步, 突然很多孩子停住了脚步并围蹲在一起, 原来他们发现了一条毛毛虫。孩子们边看边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这是什么虫?”“是毛毛虫!它会变成蝴蝶。”“你看它真漂亮, 背上有一道道的花纹。”接下来的日子里, 孩子们到处寻找毛毛虫。
幼儿对毛毛虫的关注让我们发现了其中的美术教育价值:引导幼儿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有趣而可爱的毛毛虫。就此, 园美术教研组设计了小班绘画活动“毛毛虫野餐会”的方案, 但试教后发现了许多问题, 集中表现为活动设计对幼儿的经验关注不到位。
1. 对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关注不足
活动方案关注了幼儿对毛毛虫的兴趣, 但没有关注幼儿关于毛毛虫的经验。现实生活中, 幼儿亲眼所见毛毛虫的机会较少, 使得他们对毛毛虫的外形特征只有模糊的印象, 造成活动中幼儿无从下手, 只能模仿教师的范画。
2. 对幼儿已有的技能经验关注不足
活动方案是要求幼儿用几个连接在一起的圆形表现毛毛虫的外形, 这对小班下学期的孩子而言是比较困难的。超出已有技能经验的要求既会降低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又会使他们难以成功。
3. 对幼儿已有的操作经验关注不足
活动方案是要求幼儿用油画棒绘画的方式表现毛毛虫, 其实, 我园小班美术活动的材料较为丰富, 有棉签、印章等。相比而言, 美术活动中孩子们操作这些材料的机会远远大于操作油画棒, 积累了一定的操作经验。对幼儿操作经验的关注不足妨碍了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创意性表现。
明白了问题所在后, 我们又对幼儿的相关经验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园美术教研组对原活动方案进行了修改与调整, 形成了新的活动方案, 并进行了第二次试教, 取得较好的成效。
二、活动分析
1. 活动目标的对比
分析:
从目标的对比中可以看出, 第一次活动是引导幼儿模仿性表现毛毛虫, 而第二次活动是引导幼儿自主创意地表现毛毛虫。
2. 活动准备的对比
分析:
从两次活动准备的对比中, 可以看出第二次活动更为关注幼儿的相关经验。
(1) 活动前, 教师在自然角提供了毛毛虫供幼儿观察, 在图书角提供了绘本《好饿的毛毛虫》, 并组织幼儿共同阅读, 帮助幼儿感知毛毛虫外形的特征。
(2) 教师为活动提供了多种操作材料, 所有材料都是精心选择和设计的, 如提供的蔬菜、水果质地较硬, 便于小班幼儿进行盖印。并且, 黄瓜、藕、玉米、土豆、胡萝卜、杨桃的横切面形状各异, 有圆形、五角形、花瓣形、中间镂空形等, 便于幼儿盖出不同的形状进行创意表现。其次, 所提供的水粉颜料色彩明快, 便于幼儿玩色和配色。再次, 一共提供了6 组颜料, 其中有4 组的颜料都是相近色的 (2组是冷色系, 2 组是暖色系) , 另2 组的颜料都是对比色。目的是让幼儿在无意识玩色、配色中感受冷色系、暖色系、相近色系、对比色系之间的不同, 从而提高色彩欣赏能力。这些颜色都是孩子们以往玩过、用过的,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最后, 活动所选用的音乐《森林狂想曲》, 是小班童话剧表演中的背景音乐, 孩子们知道音乐描写了各种小动物在森林里开音乐会。用在此活动中, 不仅可以营造快乐的氛围, 更是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有助于他们的创意表现。
3.活动过程的对比
分析:
(1) 从活动过程的对比中, 可以看出在第一次活动中, 幼儿是被动式学习, 而在第二次活动中, 幼儿通过自主尝试盖印毛毛虫的身体、师幼互动讨论添画的方法和分享式讲评等活动进行主动学习。主动学习的活动过程就是幼儿在经历“经验的过程”, 进而获得更多、更完整的经验。
另外, 在第一次活动中, 幼儿是个体学习, 而在第二次活动中, 幼儿是合作学习, 即4 人在一张背景大画纸上合作完成作品。当然这次合作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4 名幼儿虽然是在同一张纸上创作, 但基本上还是各自独立创作, 没有出现两人或几人共同创作同一事物的现象, 但是, 出现了幼儿之间相互模仿、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现象, 这是合作的萌芽。
(2) 作品评价由点评走向分享。第一次活动, 采用的是传统的作品评价方式, 关注的是作品的用色、构图、画得像不像等。第二次活动, 在作品讲评环节, 幼儿是以故事的方式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师也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讲评, 充分肯定幼儿作品的优点。这样的讲评方式是师幼、幼幼之间的分享, 更利于幼儿接受, 并为他们提供了更多联想的机会, 为后续的创意活动提供了经验支持。
三、活动感悟
1. 活动设计基于幼儿的经验
第二次活动之所以取得成功, 得益于活动方案充分考虑了丰富幼儿有关毛毛虫的生活经验。教师将幼儿发现的毛毛虫放在自然角的观察器皿中, 供幼儿观察、记录;组织幼儿阅读绘本《好饿的毛毛虫》;组织幼儿观看毛毛虫变蝴蝶的视频;在拼图区提供毛毛虫和蝴蝶拼图材料等, 使得幼儿对于毛毛虫有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2. 活动过程关注幼儿的经验
杜威的经验理论认为:活动的过程就是幼儿“经验”的过程。在活动中, 幼儿借助已有经验, 通过与教师、同伴、材料的相互作用, 以获取自己所需的更多、更完整的经验, 即新的经验。
在第二次活动中, 幼儿自主尝试用各种操作材料盖印毛毛虫的身体。由于这些材料盖印出的形状各异, 有圆形、五角形、花瓣形、中间镂空形等, 不仅让幼儿体验到成功感, 同时也为他们后续的借形想象添画提供空间。教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讲评, 充分肯定幼儿的优点与创意。故事式的讲评不仅更利于幼儿接受, 还提供了幼儿联想的机会, 为幼儿新的创作提供了支持性经验, 并促进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 活动结果着眼于幼儿获得新的经验
1.让幼儿学习画大大小小的圆圈泡泡
2.能大胆选择色彩涂刷,表现大大小小的圆圈泡泡
3.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张画有小鱼的画纸
2.各种颜色的油画棒若干
3.已调好紫、黄、蓝三种颜料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小金鱼》进场
幼儿跟随《小金鱼》的音乐做小鱼游的动作进教室。
师:宝宝们,跟着妈妈一起去做游戏吧!(顺着椅子游,正好坐下)
师:宝宝们,坐到小椅子上休息一会儿吧。(坐下来)
二、引出课题
师:刚才我们玩得真开心,喘口气吧!哎!一喘气吐出一个大泡泡。
师:宝宝,你们刚才看妈妈是怎么吐泡泡的。
1.教师出示范画画泡泡
师:小蜡笔,转呀转,转出一个大泡泡(转出一个小泡泡、转出一个红泡泡、蓝泡泡)转个泡泡手拉手,转个泡泡躲猫猫。(画时用力)
师:哪个宝宝愿意吐个泡泡呀?(举手回答)
师:宝宝,你过来。选一个你喜欢的颜色。请两个幼儿说儿歌。(宝宝,用力呀,不然泡泡就破了。夸得语言:你吐得泡泡又大又圆;可爱的小泡泡;调皮的小泡泡;你看它是躲猫猫的小泡泡;看,这是一对友爱的小泡泡。)
小结:我们吐了这么多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泡泡,我们来给泡泡照张相吧!
2.教师出示排刷和颜料
师:我们请小排刷和颜料来帮它们拍照吧!
师:妈妈喜欢紫色的。
师:小排刷,手中拿,紫色水里走一走,舔舔干,走到纸上来拍照,左边起右边停。紫色照片拍好了,小排刷要回到自己的家呀。(示范:不小心弄到手上颜料,怎么办?让幼儿回答)
师:宝宝,你们是不是也想试试呀?
幼:想。
师:好,轻轻地游到画纸前,用油画棒画上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泡泡。然后用你喜欢的颜色给它们拍张照片吧!
三、幼儿操作
幼儿作画时,教師指导并用语言提醒幼儿:宝宝,用力吐一个大泡泡;小泡泡;小鱼想吐一个手拉手泡泡。
四、相互欣赏幼儿作品
师:宝宝,把你的照片放到这边空地上,看一看,你最喜欢哪个泡泡。看看其他宝宝拍的是什么颜色的照片。它是紫色的,五颜六色的照片真漂亮。
五、结束部分
1. 初步学习用手指绘画的方法画毛毛虫,萌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2. 大胆运用手指画及彩笔添画的方法表现毛毛虫的形态 , 体验手指绘画的快乐。
3. 知道与同伴共同使用水粉颜料,拥有良好的合作绘画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是学习用手指绘画毛毛虫。
难点是通过手指绘画及彩笔添画表现毛毛虫的不同形态。
活动过程:
一、手指谣《手指变变变》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提问:手指变成了什么?你见过毛毛虫吗?
2、 ( 出示玩具毛毛虫 ) 了解毛毛虫的特征。老师引导幼儿一起小结:毛毛虫长长的身体连在一起,身体下面有许多脚,头上有触角、眼睛和嘴巴。
二、教师讲解示范画毛毛虫,幼儿观察了解用手指绘画的方法。
有一天,食指宝宝出来玩,看见了一盒好看的颜料,是什么颜色呀?她觉得很奇怪,就踩了一脚,走呀走呀,真有趣,瞧,一条毛毛虫出来了。我再给它添上眼睛、嘴巴、触角和许多小脚。(添画时边说边画)
两条毛毛虫太孤单了,它想在这里找到更多的朋友,那也请小朋友再画出许多可爱的毛毛虫来,给它做好朋友吧。
三、介绍操作材料、任务和要求。
1、今天我们用酱油和水粉来画毛毛虫,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颜色来画。
2、用水彩笔添画后把水彩笔帽盖好放回水彩笔盒。
3、颜料不能蘸太多,注意保持衣服的干净,添画前把手指上的颜料在抹布上擦干净。
四、幼儿绘画 , 教师巡回观察并给予个别幼儿指导。(背景音乐)
1、提示幼儿毛毛虫的身体不能断开,两边画脚时许多脚是左右对称的。
2、鼓励幼儿转换方向画毛毛虫的头,表现不同方向动态的毛毛虫。
3、提示幼儿绘画布局合理化。
五、展示作品,欣赏讲评。(重点从毛毛虫的形态和幼儿的绘画表现来评价)
《毛毛虫》——粘贴画
湖南省文化厅艺术幼儿园 胡莎
活动目标:
1、愿意用粘贴的方法表现不同形态的毛毛虫,体验贴画的乐趣。
2、会在粘贴的毛毛虫上进行简单的添画。活动准备:
1、卡纸、各色圆片、已添画的毛毛虫的头、音乐CD。
2、水彩笔、浆糊、盘子、棉签。活动过程:
一、教师通过情景讲述来引导幼儿尝试毛毛虫的粘贴方法。
1、教师讲述故事边进行示范:“春天来了,森林里的树叶都发芽了,花儿也开放了,小鸟们叽叽喳喳地叫着,诶~~有一条毛毛虫出来找吃的了,它找啊找啊,看见了一个红红的火龙果,啊呜一口就把火龙果给吃掉了,呀!它的一节身体变成了红色!(我们现在先要给红色的身体均匀地涂上浆糊,你看,红色的身体变出来了。)毛毛虫继续向前爬,它又看见一个黄色的哈密瓜,啊呜一口又给吃掉了,呀!它的下一节身体又变成了黄色„„”
2、教师示范粘贴两三个圆片后,请幼儿上来尝试:“你们猜它还会看到什么水果?嗷呜一口吃掉了,身体会变成什么颜色?请你来变吧!”“毛毛虫吃了好多水果,一节一节的身体就变成五颜六色啦,而且越变越长了。”
二、出示森林里毛毛虫的图片,引导幼儿进行大胆想象并尝试用动作表现毛毛虫的形态。
1、教师:“毛毛虫吃饱了,你们猜它吃饱后会干什么?”
教师:毛毛虫吃了好多好多的东西,现在它要长大了!它长出了漂亮的触角,可爱的小脚丫,他们开心极了!你们瞧---”
2、出示森林里毛毛虫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毛毛虫的形态并能大胆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教师:“你们看看快乐的毛毛虫在干什么?”
三、幼儿进行创作。
1、教师导入作画环节。教师:“我们的毛毛虫也快点长大吧!”
2、教师引导幼儿先找到毛毛虫的头,再贴身体。
3、教师交待作画要求:先粘贴,后添画。
4、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添画。
5、教师巡回指导,给予能力弱的孩子适当鼓励和帮助。
四、欣赏和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1、请个别幼儿上前讲述。(你的毛毛虫吃了哪些水果?它在干什么。)教师多给予孩子鼓励和具体化的评价。
活动目标:
1、通过练习捏、揉、团、抓的技巧,增强幼儿双手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2、体验手工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制造成型的毛毛虫一个、裁成小块的报纸若干、袜子人手各一、托盘、小筐、塑料碗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发兴趣。
教师:今天,刘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看,是谁呀?它长得什么样子呀?当幼儿说不出来时可引导幼儿:它的身体长的是什么样子的?长不长呀?
教师小结:毛毛虫长得长长的,它的身体是一节一节的。
二、通过观察分析,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毛毛虫的制作材料。
1、教师:小朋友们猜猜看,毛毛虫是用什么做成的?(鼓励幼儿说一说做毛毛虫所用的材料)
2、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许多做毛毛虫的材料。那,毛毛虫究竟是用什么做成的呢?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
(教师边打开毛毛虫边向幼儿展示所用材料并要求幼儿说出材料名称。)
教师小结:噢!原来袜子里面装上纸球,便做成了毛毛虫。
三、教师示范。
1、教师:那你们知道刘老师是怎样用这些东西做毛毛虫的吗?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一老师究竟是怎么做毛毛虫的.,来看老师的手。(教师开始示范)
先选一只袜子放在手边——拿纸团成球塞入直到塞满——然后用手摸到一个球套一个皮筋。
2、现在,刘老师的毛毛虫做好了,谁来说一说,刘老师是怎么做毛毛虫的?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说得都很好,刘老师先选一只袜子放在手边,然后将纸球塞入袜子,再塞进一个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与指导
1、教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做一条自己的毛毛虫?
2、教师:遇到困难的时候小朋友可以请老师帮忙,也可以看看你旁边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五、讨论分享。
教师:小朋友们的小手真能干,一会儿就将毛毛虫做好了。现在小朋友们拿着自己的毛毛虫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告诉他,你的毛毛虫是什么颜色的,好吗?
活动反思:
关键词:小班美术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探索、发现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31-01
小班刚入园的孩子又哭又闹,他们对美术活动感兴趣吗?怎样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游戏时进行美术活动,还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呢?……我接过以前的美术教案后,一直在思考。游戏是儿童的生活,儿童的美术活动也是一种游戏。我面对的是一批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该怎样入手呢?选择哪些内容比较合适呢?在我教小班美术的这几学年里,我一边实践,一边不断反思,究竟怎样才算“面向全体幼儿,以幼儿发展为本”?
一、充分的准备是美术教学的有效保障
1、进行有关知识准备,提高美术方面的能力
为了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让小班幼儿在我满满的一桶水里取到一杯水,我利用节假日学习了《儿童绘画成功施教策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早期教育》(美术版)等有关书籍,特别仔细阅读了小班美术教学的有关内容,从中汲取营养,提高认识。通过学习,我在小班的这一年美术教学中底气十足。如:在小班开展第一次绘画活动《颜色妙妙妙》时,孩子刚入园不久,哭闹声还此起彼伏。我利用幼儿好奇心、求知欲比较强的特点,像变戏法一样变出一盒油画棒,我问幼儿:“你知道这是什么吗?”通过提问引出这是“奇妙的小画笔”,并告诉幼儿:老师用它想画什么就能画出什么。我边讲边顺手用不同颜色的笔在黑板上的画纸上画着,我一连画了几样物品,活动室里不知什么时候没有了哭声,一个个宝宝睁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我画……通过这次绘画活动,我发现幼儿很喜欢画画,有的喜欢边画边讲,有的则相反。
2、慎重选择教学内容
阅读完以前的小班美术教案,我发现这些教案确实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但我觉得内容的选择上有点偏,很多活动都是围绕“色”开展的,有的涂色,有的用色,有的玩色……这些活动对于处在涂鸦期、象征期的孩子来说能激发和保持兴趣吗?能很好地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吗?我又该换掉哪些内容呢?从阅读过的书籍中,我很快找到了了答案:爱涂画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喜欢的活动,孩子们常常会在美术活动中表达内心的心情和对美术的感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孩子所喜欢的”……有了理论支持,在选择教学内容上,我显得理直气壮了许多,我决定选择各种类型的美术形式穿插安排:绘画、涂色、手工、泥工、拓印、手指点画、喷刷画等,其中绘画的次数比其他形式安排得略多。通过这一学年的实践,我发现我没有错,我班的孩子美术兴趣越来越高,动手能力越来越强,做到了“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
3、反复推敲教学目标
教育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是指引教学活动的方向,也是最后要达到的要求,是检验活动是否有效的依据,它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因此,活动目标必须制定得明晰合理,并具有整体性和可操作性。这样才能使幼儿得到充分的发展。我选择小班美术教学内容前,学习了有关书籍,并考虑到自己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小班孩子,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制定出符合我班现状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的精心开展是美术教学成功的关键
1、让幼儿在游戏中学绘画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通过对游戏和审美自由之间的关系的比较研究,首先提出了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观点,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揭示了精神上的自由是艺术创造的核心。游戏是儿童的生活,儿童通过游戏来展现其潜在的精神。
2、多媒体的合理运用
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是创造性思维和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为了开阔他们的眼界,增长见识,我常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让幼儿欣赏中外名家和儿童优秀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引导幼儿产生感受、理解和发现作品表现手法和含义,使他们在获得艺术“营养”的同时,激发他们大胆地表现与创新。
3、技能的传授有必要
小班孩子虽然有绘画兴趣和热情,可是他们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少,他们如果再缺少绘画技能的话,就会无从下手。事实就是这样的,在我没有传授绘画技能前,给幼儿发绘画纸和笔,多数幼儿只会乱涂乱画,也有幼儿坐着一动不动,还有幼儿就是喊:“老师,宝宝不会画!”……因此,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传授简单的绘画技能必不可少。一旦幼儿掌握了绘画技能,他们就会忙得不亦乐乎。
4、活动评价以鼓励为主
《纲要》指出“教育评价应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在美术教育活动中,除了对美术作品本身进行评价,还要关注幼儿活动时的态度、兴趣、习惯等。小班的孩子年龄小,受其认知发展水平限制,往往有想画好的强烈愿望,他们画好了,不管什么都喜欢喊我看,并讲给我听,我总是宽容地对待他们以及他们的作品,心平气和地倾听。最后,不忘鼓励孩子一番,真诚地告诉他,作品里有什么地方不错,委婉地讲给他听,如果这幅作品……,那就更好了。评价不是最终目的,让孩子发展才是硬道理。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棉签画曲线。
2、能积极作画,体验用曲线装饰衣服的美。
3、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4、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重点:学习棉签画曲线。
难点:体会不同方向曲线的特点。
【活动准备】
1、毛毛虫图片一个,添画好曲线的衣服一件。
2、纸制衣服人手一件。
3、绿、红、蓝水粉颜料每组一份,抹布每组一块。
4、棉签每人三根。
【活动过程】
一、以“毛毛虫”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入:
1、今天,有一条毛毛虫来我们班做客了,我们欢迎它吧。(掌声把它请出来)
2、出示毛毛虫图片。我们和它打个招呼吧!(毛毛虫你好)小朋友们好!
3、毛毛虫跟黎老师说了,它待会要去参加一个舞会,要跳舞。小朋友们知道毛毛虫是怎么样跳舞的吗?(扭来扭去跳的)嗯,是扭来扭去跳舞的,那你用我们的小身体来学一学。
4、嗯,真棒哦,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学一学。
5、毛毛虫呀还会很多扭扭舞呢,我们可以用手指头来横着扭一扭,(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竖着扭一扭。(幼儿跟随老师做动作)
6、小朋友们都跳的很好看,我们除了用身体、手指好可以用什么来模仿毛毛虫跳舞?(手臂)那我们用手臂也来横着扭一扭,竖着扭一扭。
二、教师示范,幼儿学习用棉签画曲线,装饰毛毛虫的衣服:
1、小朋友都跳得真好看!毛毛虫跟黎老师说了它要穿漂亮的衣服去参加舞会。你们看(出示没有画曲线的白色衣服),这件衣服上有东西吗?漂亮吗?(不漂亮)
2、瞧!黎老师给毛毛虫准备了一件漂亮的衣服。(出示画好的衣服)这件衣服上多了什么?(线条)对了,就是我们刚才学毛毛虫跳的舞,这个线条叫曲线。跟黎老师念一遍。
3、那小朋友们想不想一起来学一学在衣服上画上曲线呢?(想)那小眼睛看好咯。
4、我们是用什么来画的呢?(出示棉签)对了,我们呀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捏紧棉签中部,(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将棉花部分蘸上颜色,颜料不要蘸得太多,如果多了可以在盘子边舔一舔,也不要太少了。
5、我们来横着扭一扭,画的时候啊要顶着衣服黑色边缘,从左边画到右边黑色的边缘线为止,从上往下画。我们开始喽:
“上山、下山、上山、下山…毛毛虫翻过了一座座高原大山。”(绿色)
“一上、一下、一上、一下…毛毛虫来到了花园里。”(红色)
“一上、一下、一上、一下…毛毛虫坐着小船摇过了大海。”(蓝色)
呀,终于到了舞会厅。衣服也画好了,毛毛虫穿上漂亮的衣服开心的去参加舞会喽!
6、你们想不想跟毛毛虫一起去呀?(想)那我们来为自己画件漂亮的衣服吧。那我们除了可以横的画曲线,还能怎么画啊?(竖的)嗯真棒,颜色也不一定要跟黎老师这样排色哦。
三、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1、黎老师给你们都准备了一件衣服,分成5个组,每组4个小朋友,桌子上三种颜色,每人三根棉签,画完一种颜色换一根棉签哦,不要让颜色混在一起,还有一块抹布,如果不小心蘸到颜料可以用抹布擦一下。下面拿起你们的小凳子坐到位置上,为自己画漂亮的衣服吧。
2、教师巡回指导。
四、结束:
小朋友今天都很棒!我们穿上衣服去参加舞会咯!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发现幼儿对画毛毛虫的兴趣比较浓厚,而且他们对色彩比较敏感。通过活动可以看出,幼儿的动手能力较好,做出来的作品很美丽。
小班优秀美术教案《毛毛虫的衣服》含反思这篇文章共3851字。
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美丽的花》》:小班教案《美丽的花》适用于小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乐意积极动手塑造,体验成功的快乐,运用搓、团圆、压扁等技能组合表现平面的花,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美丽的花》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学会说完整的话:我吃了一个红苹果,我吃了二根黄香蕉,我吃了三颗紫葡萄,我吃了四块黑巧克力,我吃了五片绿树叶。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故事教学挂图,音乐;
2、毛毛虫的头饰每人一个,红苹果、黄香蕉、紫葡萄、黑巧克力、绿树叶。
活动过程:
一、讲故事:毛毛虫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个毛毛虫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吧。
1、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故事。
2、老师根据故事的情节变化进行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出示挂图一问: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故事里面的毛毛虫长得什么样?
二、再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指图片再次边讲故事边提问。
(2)出示挂图二,请幼儿仔细观察毛毛虫,说一说它的模样。
教师总结:毛毛虫有圆圆的脑袋,头上长了2根触角,身体是由几个圆组成的,每一节身体上都长了一对小脚。
毛毛虫有什么本领?
(毛毛虫有脚会爬,“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毛毛虫没有翅膀不会飞)
(3)毛毛虫在草地上散步,肚子很饿,它找到了哪些东西吃?
3、学说一些完整的话语:我吃了一个红苹果,我吃了二根黄香蕉,我吃了三颗紫葡萄,我吃了四块黑巧克力,我吃了五片绿树叶。
4、毛毛虫吃饱了想干什么呢?
教师出示图片,介绍毛毛虫结茧、变成蛹、破茧变成蝴蝶的过程。
师、幼一起看图片完整地讲述故事
三、幼儿头带“毛毛虫”头饰,随音乐模仿毛毛虫爬行的样子进场。
师:今天天气真好,“毛毛虫们”一起出去玩吧。
模仿毛毛虫吃东西变成蝴蝶,增添情趣。
师:现在让我们也来睡这个长长的觉,变成漂亮的小蝴蝶,一起来跳舞吧。
(幼儿模仿毛毛虫团紧身体变成蛹,听音乐变成蝴蝶飞舞)
教学反思:
在语言活动《毛毛虫》中,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活动,这个生动的小故事,帮助我们小六班的孩子们感知毛毛虫怎样会变成蝴蝶的`过程,同时学习正确地使用量词:个、只、颗、块、片,并学说短语“我吃了……”。针对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由于小班幼儿说话没有完整性,重难点放在理解故事内容,了解蝴蝶是毛毛虫变成的,学习量词并敢于在大家面前表述。
活动中,我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运用课件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设想让幼儿在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的过程中逐渐掌握量词,发展语言表的能力。最后设置了表演环节,让幼儿扮演毛毛虫,练习固定语句并巩固对毛毛虫变蝴蝶这一过程的认识。当然,活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我的引导语有些繁琐,不够精简,引导幼儿练习说固定句的机会较少;在在完整讲述故事时,跟我一起念故事的幼儿不多,我应该调动起他们和我一起念故事的积极性,这样活动效果会更好。
一、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班幼儿由于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也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社会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事物有绘画或制作的兴趣。那么,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创设一个富于激发幼儿情绪、情感的情境,将教学内容故事化、情景化,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将极大地提高他们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如在撕纸活动“夏天的绿伞”中,笔者受幼儿喜爱的动画片的启发,用动画情境式的课件向幼儿讲述了一个富有情趣的故事:夏天到了,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大地,在一棵光秃秃的大树干上,一只小鸟在“喳喳”地哭,没有树叶遮荫,小鸟热得太难受了。孩子们一下子被故事情境吸引了,积极帮小鸟想出撕树叶好而快的方法。
可见,巧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况境,不仅能让幼儿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而且能促使幼儿快乐地参与活动。
二、巧用多媒体化难为易,变静为动,
突破重难点
每节活动,都会有重点、难点,而许多活动都是在操作中来突破重点、难点的。但对于美术活动尤其是绘画活动来讲,几乎没有练习的机会,要求“一次成型”。单纯、枯燥的讲解重点、难点不易于幼儿们接受,同样缺乏主动性。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重点、难点融在课件当中,通过课件演示、提问引发幼儿思考,从而帮助幼儿解决问题,突破重难点。同时幼儿们在这种再思考的过程中,不仅发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也会提出更为新奇的想法,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如在小班上学期进行的画直线练习中,教师考虑到生动的形象与丰富的内容更能引起小班幼儿的共鸣,于是决定从幼儿喜爱的动画形象“灰太狼和喜羊羊”入手,设计了绘画活动“关住灰太狼”。这次活动的重点是学习在指定范围内画直线,难点是较好地控制用笔的力度,不将直线划出框。教师在课件中加入动态情景,在提高幼儿参与兴趣的同时,突破重难点。 “灰太狼来啦!”在喜羊羊呼救声中,幼儿身临其境,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在讨论怎样帮助喜羊羊时,孩子们说用笼子把灰太狼关起来,于是,教师用课件演示了画笼子的栏杆。为了突破难点,教师设计了两个情景,一个是栏杆间距大,一个是栏杆没有画到底,结果灰太狼逃跑了。孩子们忙说:“灰太狼跑了,栏杆要密一点。要画到头,不能有漏洞。”孩子们积极的动脑筋想办法,在这其中,活动的重难点不攻自破。
运用多媒体课件,解决了传统美术教学中范例图像小、速度慢、涂色费事、教师背对幼儿、易挡住幼儿视线等问题,幼儿不但能看得清楚,听得明白,而且如有疑问,计算机可以再次演示,强化示范步骤。同时,多媒体还可以把抽象化为具体,把原来活动中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为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可视物,巧妙地解决了重难点。如美术活动“手指点画”,其重点和难点就是让幼儿了解点画的正确操作方法,利用自己的小手点画出美丽的世界。若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幼儿肯定不能理解这一绘画方法。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便可将小手点画的过程分开演示:先用自己的一根小手指去沾调色盘里教师已经弄好的颜料,接着在已经画好的图画轮廓中点上一点,然后再去沾点颜料,换色时一定要将手指擦干净。这样就给幼儿一个清晰的操作过程,手指点画的方法突出了,难点也一一化解了。
三、巧用多媒体调动感官,让思维飞翔
多媒体课件有色彩丰富的画面,优美的动画,并配有优美的音乐,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使其思维插上飞翔的翅膀,画其所爱,画其所想。
在涂色活动“大树妈妈换新衣”中,教师选择了富有情趣的图片欣赏,同时插入声音,使课件声形并茂。孩子们尽情欣赏着课件中出现的各种颜色变化的树叶,而当进入到课件创设的问题情景时,孩子们受前面图片的启发,并没有拘泥于树叶只有绿色的这种“框框”,纷纷说出各种各样的颜色,并为大树妈妈换上了多彩的衣服。
四、巧用多媒体捕捉亮点,欣赏提升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往往是为得到成人的认可而学习,所以托班孩子画完后都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认可,而总结讲评就顺应了孩子这一心理需求。在幼儿作画中,教师会运用相机或录像方式,从三方面捕捉幼儿作品,为美术活动结束前的评价做准备:第一,捕捉与别的幼儿不一样的绘画作品;第二,捕捉当天绘画活动中有突出进步的幼儿作品;第三,捕捉当天幼儿绘画需要改进以至于延伸到第二天活动中的幼儿作品。在美术活动结束前运用大屏幕,让幼儿看到作品的每一个细节,由于扩大了可见度,大家都能清晰地看到彼此的作品,有了一定的比较,从而也能接受老师的建议,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巧设情境,化难为易,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善于捕捉每一幅画中的亮点,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引导方法,可以使幼儿始终保持对绘画的浓厚兴趣,相信每名幼儿画笔下都将有一片美丽的风景!
教师:刘晓娟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2、引导幼儿喜欢参加美术活动,锻炼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
重难点: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简单的造型能力,用漂亮的材料装饰手套。
活动准备:
剪裁好的手套样品、水彩笔、油画棒、固体胶、各种粘贴装饰材料(剪裁好的图形纸、皱纹纸等)活动过程:
一、问题引入
1、冬天的早晨真是冷啊,尤其是这几天,下过雨的早晨更是冷飕飕的,那么冷的天,小朋友们来幼儿园时,手上都多了一件东西,是什么呀?(幼儿回答)戴上了小手套暖和吗?(幼儿回答)小朋友们的手套都是什么样子的啊?请小朋友们说说自己的手套。(小朋友们形容自己的手套)
2、老师出示准备好的手套,给幼儿一一介绍。
二、教师出示活动材料,告诉幼儿本次活动的内容,并出示剪裁装饰好的手套样品。
1、教师分别介绍装饰手套的工具用品。
2、教师给幼儿做师范,让幼儿看,告诉幼儿可以用不同的材料来装饰,多种多样。
三、让幼儿自选材料进行装饰手套活动,教师做巡回指导。
1、让幼儿发挥想象力进行装饰,尽量和别人不一样。
2、可以多种材料一起使用
四、作品展示
1、 出示落叶飘落的两棵树,让幼儿观察落叶的情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 教师提问:叶子宝宝会飘到哪里去呢?
它们离开了妈妈会去干什么呢?(幼儿交流、表述)
二、 情景创设二:教师出示许多用树叶粘贴好的画,让幼儿仔细观察
1、 师幼讨论:怎样和树叶宝宝打招呼呢?
2、 教师提问:叶子宝宝变成了什么?
你们会不会用树叶贴画呢?
三、 情景创设三:认识常见的树叶宝宝
1、 相互交流分享叶子宝宝的名称。
2、 想象描述叶子宝宝的外形特征。
四、 情景创设四:送叶子宝宝回家
1、 幼儿进行树叶贴画,教师巡回指导。
2、 把粘贴好的画挂到树上。
一、选择游戏性的教学内容,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众所周知,不管是什么领域的活动,要使幼儿产生兴趣,选材至关重要。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符合幼儿学习兴趣的教学内容,是成功教学的首要条件。小班的美术活动更是如此。
(一)贴近生活、熟悉的题材
由于小班幼儿认知发展水平有限,生活经验较少,往往只对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事物有绘画创作的兴趣。因此,我们坚持从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入手,选择美术活动内容。如根据幼儿喜欢小动物的特点,选择了《胖胖猪》《小鱼吹泡泡》《母鸡下蛋》等绘画内容。玩具也是孩子们喜欢的,在主题《玩具总动员》中,我们设计了《开火车》《滑滑梯》等教案,还从他们熟悉的人、物或食物入手,如《帮妈妈绕毛线》《大气球、小气球》《好吃的饼干》等等。这些幼儿熟悉的内容题材生动有趣,富有游戏性。因为我们懂得单调的涂色练习和艰涩的临摹活动都不是小班幼儿所喜欢的,他们更喜欢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进行学习。
(二)日常游戏中挖掘题材
游戏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每天我们都会组织幼儿玩一些游戏,如音乐游戏、体育游戏、语言游戏等。我们发现在这些游戏活动中有着丰富有趣的美术教学题材可以挖掘。如,在玩过音乐游戏“网鱼”后,可以让幼儿学画交叉的斜线——“渔网”;在体育游戏“摘果子”后,引导幼儿画圆形的果子及涂色;结合语言游戏“狐狸和小鸡”,画横线、竖线,变成“栅栏”等,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一定会发现一日活动的游戏中蕴藏着许多有趣的教学内容。
二、采用游戏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
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其绘画能力的发展处于象征期,这是一个从涂鸦到概念画的过渡时期。我们常常能够看到:在造型上,类似的线条、图形代表着极不相同的事物;对色彩的选择具有很大的情绪性,画面色彩单一,涂色无序、不均匀;在构图上,不注意物体间的大小关系,控制不住所画物体的范围;在构思上往往是先动笔,后构思,没有目的。画着画着,发现自己画的形象与某物相似,就说自己画的是什么。这一时期,幼儿的绘画能力较涂鸦期已有了明显的进步,他们正处于尝试探索的阶段,开始运用自己掌握的图形大胆地表现事物,并努力用语言去补充自己的表达,思路比较灵活,可变性很强。如在成人看来极其简单的线条、图形,幼儿可以说出让你惊讶的内容。针对小班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特点,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一)涂鸦游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把打开艺术殿堂大门的钥匙。小班初期,幼儿喜欢随意涂鸦,他们往往没有目的的乱涂、乱画杂乱的线条、大块的色团、具有象征意义的物体轮廓,画着画着,发现自己画的形象与某物相似,就说自己画的是什么,这就是幼儿的涂鸦画。这个时期的幼儿有初步的视觉形象的感受力,能用简单的线条画出象征物体的外部轮廓,但不注意形体的完整,侧重意趣的表现,往往按照自己的愿望,任意夸大所画对象的形象。可是这样的画对幼儿来讲已经有了很重要的意义,应保护幼儿的这种涂鸦欲望。
了解了这个时期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我们开展了涂鸦游戏。涂鸦的目的并不在于幼儿要画出什么形象,而是为了满足幼儿随意作画、自由表现的需要。如在户外活动时,幼儿偶然抬头看见天上飘着一朵朵的白云,发现白云有的像蘑菇,有的像狮子……幼儿兴高采烈地想象着白云的形状。看到幼儿如此的兴致,我说:“我们把白云搬到地上来吧!”随即,拿来了粉笔,让他们自由地在地上涂画着“白云”。
(二)情境训练
在激发幼儿绘画兴趣的同时,也要对幼儿进行技能的训练。但纯技能的练习显得枯燥、乏味,幼儿不感兴趣。那么,如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接受技能的训练,又增强了对绘画的兴趣呢?我的策略是:情境化教学。如:将小油画棒作“扫帚”,纸作“房间”来进行“大扫除”,以练习画直线;以给长颈鹿穿上漂亮的新衣服为由,来学习方形的画法;小鱼会唱泡泡歌,让幼儿练习圆形的画法等。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境性游戏化的教学手段,让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更加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
(三)表现形式多样化
活动中,使用简单的绘画材料,如油画棒、记号笔,表现形式单一,时间长了幼儿就会失去兴趣。而多种绘画材料的提供,使绘画表现形式多样化,能够产生不同的作品效果。
1.玩色。小班年龄阶段,幼儿的色彩辨别能力发展较快,对色彩有着较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引导幼儿感知与运用色彩方面,将重点放在激发、维持幼儿对色彩的兴趣与增强对色彩的敏感上。玩色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主要运用水粉颜料,让幼儿进行倒色、刮色、实物拓印、手印、点画等,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感受色彩。水粉颜料容易出效果,有很好的渗透性,幼儿比较感兴趣。如,玩具汽车是幼儿的喜爱之物, 用“汽车”来作画幼儿一定倍感兴趣,方法是将车轮上蘸满幼儿自己喜爱的颜料,随意在“马路”(大纸)上来回开,留下五颜六色的车痕,在交叉的车痕中用各种形状的积木拓印和手指点画,画面的色彩效果棒极了。幼儿一定会为自己如此精彩的作品而欢呼雀跃,激动不已。又如,手印画是小班孩子很感兴趣的作画方式,在手与颜料的碰触过程中,孩子们体验着玩色的乐趣,手印变小鸟,变树叶……有趣的形象更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2.撕贴。小班幼儿对撕贴活动的兴趣很高,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将撕纸和绘画结合,不仅受到了幼儿的喜爱,而且作品的效果也很好。如作品《马路上的汽车》将黑色或白色的大纸作为马路,红色的纸撕成方形、圆形、三角形,然后将它们组合成车厢、轮子、人、树、花草(简单的、象征性的),贴在大马路上。在撕贴画中,孩子们更主要的是体验到了动手操作的乐趣。撕贴活动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无论对教师还是幼儿都简单易操作,是一种有效的小班美术教学形式和手段。
此外,还有用水粉颜料进行棉签画、吹画、实物拓印画;油画棒和水粉结合进行油水分离等,都不愧是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和能力的有效手段。而且,采用小组合作、集体合作长卷画、拼接画等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也是很有效的创作形式,效果也很不错的。
总之,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采用幼儿感兴趣的教育、教学手段,来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游戏性的美术教学让小班幼儿在“玩”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发展了美术技能,也促进了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用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和敏感性;
2、在活动中锻炼幼儿手上的小肌肉群,提高幼儿动作的准确性。
3、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旧兵乓球若干;
2、红、黄水粉每组各一盘;
3、废旧的鞋盒盖每人一个。
4、A4白纸放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观看操作材料,引起幼儿的兴趣。
2、教师示范教幼儿在盒子里滚球,并说明要求。
【操作要求】
将兵乓球放在盒子里,让幼儿双手捧着盒子轻轻地滚动玩耍,掌握平稳,不使兵乓球滚到盒子外面去。
3、让幼儿自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出示水粉颜料,并引导幼儿认识颜色。
5、教师示范“滚色”,讲解操作步骤,说明规则。
【操作步骤】
(1)将兵乓球放在红色水粉的盘子里滚一下,让兵乓球蘸上红色水粉颜料;
(2)将蘸好水粉的“红色球”放在有白纸的盒子里,双手捧着盒子轻轻地滚动,让白纸上留下红色的轨迹。吸引孩子的兴趣。
【活动规则】
(1)注意自身、桌面的卫生;
(2)手脏了,可以用湿毛巾擦干净;
(3)每个兵乓球蘸一种颜色;
(4)先用兵乓球蘸色,然后再放入盒子里。
(5)球要慢慢的滚,尽量滚到白纸的每个方向,而不使球落下来。
6、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滚色”的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尝试“滚色”的游戏,颜色由幼儿自选。每个兵乓球蘸一种颜色,然后逐次增多,滚球的速度要慢一点,尽量滚到白纸的每个方向,而不使球落下来。
7、滚好后,启发幼儿想象滚出来的花纹可以做什么(例如:窗帘布、桌布、衣服、手绢等用品)。
活动延伸:
将“滚色”出来的花纹纸放在手工区,让幼儿折纸或剪纸等制作出简单的生活用品模型。
1、引导幼儿是否能点出多变的小雨点,即线条、点等认识。
2、激发幼儿对颜色绘画的兴趣,积极参与绘画活动。
3、培养幼儿对抽象事物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油画棒、幼儿人手一份画有雨伞的画纸、各种图片贴图、雨的声音。
2、知识准备:幼儿观察过下雨时雨的情景。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给幼儿讲述故事《下雨了》。
2、出示下雨时的图片,让幼儿观察雨点的特征。
3、引发幼儿认识下雨天气,并让幼儿思考雨天出门要使用什么工具。幼儿:雨伞。
二.绘画雨点。
1、启发谈话,引起兴趣
教师:“今天太阳公公很高兴,见到我们小朋友,可是忽然一阵风吹来了,“嘀答、嘀答”下雨了(同时播放下雨的声音)。雨是从哪儿掉下来的?小朋友,你们见过小雨点吗?是什么样的?
幼儿自由讨论举手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小结:下大雨时,像根直直的、长长的线;下小雨时,一点点的。
2、操作演示,引出内容
(1)演示讨论,共同参与
A、油画棒演示画长直线雨
哗!哗!下了一场大雨。幼儿试画(强调从天空中滴下来,直直的,长长的。)
B、讨论:滴答滴答,下小雨了,小雨的雨点怎样的呢?(一点点的)小雨点落到了哪儿?(幼儿讨论)
(2)激发兴趣,尝试取名
A、演示用各种颜色的短线画小雨点。
雨越下越小,太阳公公出来了。咦,小雨点一下子变成了五颜六色,怎么回事?(幼儿讲述)五颜六色的小雨点可真漂亮。
B、这么漂亮的小雨点,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幼儿取名:七彩雨、美丽的雨等)
3、老师讲解幼儿要注意的地方,及绘画的方法。
三、幼儿创作,教师观察指导。
(1)引导创作:下雨啦,我们一起来看漂亮的小雨点。(雨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等),能将最喜欢的颜色雨先画出来吗?
(2)老师给幼儿发画纸和油画棒。
关键词:小班幼儿;创意美术活动;材料应用
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材料和工具对于幼儿的创作兴趣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为了保证幼儿园小班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展开,幼儿园教师必须做好相关材料的收集与运用工作。
一、材料的收集
为了实现幼儿园小班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材料的较好应用,幼儿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在生活中收集自然材料与废旧材料,这种自己收集材料进行的创意美术作品创作,能够很好地激发小班幼儿的美术创作兴趣。
1.生活中自然材料的收集
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幼儿园小班幼儿创意美术活动,幼儿园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与幼儿共同收集大自然中的树叶、羽毛、石块等自然材料,这一收集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幼儿对世界的理解,还能够为具体的创意美术活动提供材料。幼儿阶段认识周边事物大多依靠自身的直接感知,这种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的自然材料收集能够有效地推动幼儿的成长。
2.生活中废旧材料的收集
除了对生活中自然材料的收集外,幼儿园教师还应鼓励幼儿在学习与生活中,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如矿泉水瓶、纸杯、报纸与旧杂志、扣子、药盒等,利用多种多样的废旧材料,幼儿园小班幼儿就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创意美术活动。这种废旧材料的收集,同时还给小班幼儿植入绿色环保的理念,教师对环保相关的知识进行讲解,进一步推动小班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材料的应用
在完成创意美术活动材料的收集后,幼儿园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些材料灵活地开展小班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小班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应用实例进行详细论述,希望能够为我国小班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良好展开提供一定的帮助。
笔者所在的幼儿园中设有美术创意活动设施,该设施在我园幼儿群体中极受欢迎,在美术创意活动室中,小班幼儿可以根据自身的想法进行美术创作,小班幼儿在生活中收集的自然材料与废弃物材料,都会在美术创意活动室中得到有效利用。为了能够更好地支持美术创意活动的展开,幼儿园教师需要将幼儿收集的材料进行清洗、消毒,并将材料按照由易到难进行分类,这样小班幼儿就可以根据自身的想法选择材料,自由地进行美术的相关创作。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园教师需要对小班幼儿进行细致观察,并在其需要帮助时给予一定的帮助与引导,以保证小班幼儿能够顺利地进行美术创意活动。
笔者通过实际观察发现,小班幼儿在美术创意活动室中经常会出现对材料不感兴趣、没有创作欲望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幼儿园教师需要对材料进行一定的增加或删减,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引入一些能够引起幼儿兴趣的内容,使幼儿产生创作的欲望,这样幼儿就能够凭借自身的兴趣进行更好的美术创意活动。例如,在讲解与雪有关的课程后,幼儿园教师就可以在美术创意活动室中开展“雪花飘飘”主题活动。通过观察发现,小班幼儿最喜欢对纸张进行撕、团、拧等变形操作,所以在“雪花飘飘”主题活动中,幼儿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撕碎收集的废旧报纸,让他们玩下雪的游戏,这样幼儿就能够在互动的游戏氛围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当下雪游戏结束后,幼儿园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进行碎纸的打扫,教师可以利用碎纸引导幼儿进行相关的美术创作,这样能够激发小班幼儿的创作兴趣,使美术创意活动得以继续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小班幼儿通过对废弃纸张的拧操作,使幼儿自由地进行美术创意活动,如果小班幼儿无从下手,教师可以通过这一操作演示相框的制作过程,为小班幼儿的创作提供灵感。
三、结论
在我国幼儿园小班幼儿教学中,美术创意活动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美术是一种能够有效进行小班幼儿自我实现、创造世界的语言形式,能够使小班幼儿的美术创意活动较好地实现幼儿自身情感的表达。美术创意活动室模式下的美术创意活动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与鼓励下,小班幼儿主动进行材料的收集。这种由幼儿自身收集材料,自由创作美术作品,在美术创意活动中能够起到较好的应用效果,并保证小班幼儿美术创意活动的较好展开。
参考文献:
[1]黄冠珠.谈小班幼儿在创意美术活动中材料创新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2(13):57.
[2]欧阳慧霖.创意美术活动在幼儿园的主题教学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15.
[3]印雪梅.浅谈幼儿美术创意活动中材料的收集与使用[J].黑河教育,2015(12):78-79.
【小班美术活动毛毛虫教案】推荐阅读:
小班美术区域活动教案07-08
小班美术活动《撕贴小鱼》教案10-29
小班美术活动球宝宝的新衣教案11-03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教案:蝴蝶和花10-09
小班美术教案陶艺活动设计:一盘水果11-09
小班幼儿美术教案07-19
小班手工美术教案09-10
小班美术教案反思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