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中考考点及要求

2024-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三数学中考考点及要求(精选2篇)

初三数学中考考点及要求 篇1

二、化学中的几类不同的对比

1.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 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含碳量不同。

3.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4. 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5. 元素化合价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6. 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三、化学符号周围小数字的含义

四、化学式的简单计算

1. 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同乘异加)

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其原子个数)】之和。

2. 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元素质量比 =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其原子个数)】之比。

3. 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 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五、物质的除杂

1. CO2 (CO) : 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网

2. CO (CO2):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 CuO ( C ): : 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4. Cu ( Fe ): :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CuSO4溶液

5. Cu (CuO)::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 FeSO4 (CuSO4)::加入足量的铁粉

六、化学反应现象

1. 镁条燃烧:剧烈燃烧,耀眼白光。

2. 红磷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3. 铜丝加热:红色固体变为黑色固体。

4.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5.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产生白光、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6. 硫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燃烧、放热、有刺激味气体生成。

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蓝紫色火焰)。

7.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8. 白磷燃烧: 剧烈燃烧、大量白烟。

9 甲烷燃烧: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

(水)。

10. 铁钉放入稀硫酸:有少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溶液变成浅绿色。

11. 镁条放入稀盐酸: 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迅速溶解,放出热量。

12. CO还原氧化铁 :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3. C和CuO高温加热:黑色逐渐变为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4. 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变红。

15. CO2通入Ca(OH)2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6. 大理石与稀盐酸: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7. 铁丝放入CuSO4溶液中: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蓝色溶液变成浅绿色。

18. 铜丝放入AgNO3溶液中:铜丝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无色溶液变成蓝色。

七.重点实验的注意事项

1. 各类实验中水的作用:

①铁丝燃烧: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试管底部。

②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降低温度,吸收白烟。

③燃烧条件的探究:隔绝空气。提供热量。

2. 空气中氧气的测定:

①试剂选择的标准:在空气中只与氧气反应,且产物为固态-------故选用红磷。

②实验成功的关键:(也是引起误差偏小的主要原因)

ⅰ. 红磷过量;

ⅱ. 装置气密性良好;

ⅲ. 冷却至室温再打开止水夹。

③误差偏大的原因:

ⅰ. 红磷深入过慢;

ⅱ. 止水夹未夹紧;

3. 氧气的实验室制备:

①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②高锰酸钾制氧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

③氯酸钾制氧气时,不能混有可燃物,否则会发生爆炸;

④排水集气法时,应待气泡均匀冐出时才收集;

⑤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最后先把导气管从水槽移出,后熄灭酒精灯。

⑥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气管应伸到集气瓶的底部;

4. 电解水实验:

①通入直流电,正极相连的一端生成氧气,另一端为氢气。

②生成物的体积比为氢气:氧气==2:1 。

③生成物的质量比为氢气:氧气==1:8。

④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⑤氧气的检验: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氢气的检验:点燃气体,产生淡蓝色火焰。

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

①加热前选通一氧化碳------赶出试管内的空气,防止爆炸。

②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断续通入一氧化碳至冷却,防止倒吸和被还原的金属再次被

氧化。

③一氧化碳有毒,需要尾气处理装置,处理方法----燃烧或收集。

④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6.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

①所选试剂是大理石和稀盐酸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CaCO3,为了减慢反应速率,选用大理石作为原料。

稀盐酸不可以换成硫酸,硫酸钙微溶于水,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

②长颈漏斗的使用:下端口应伸到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避免气体逸出。

分液漏斗的优点:不用液封,反应随开随停。

③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所以不能选用排水法来收集二氧化碳 。

7. 铁生锈和燃烧的反应条件的探究实验

有现象的实验组与无明显现象的实验组进行对照,不同之处即为需要探究的条件。

中考诗词鉴赏考点及方法解读 篇2

[关键词]中考 诗词鉴赏 解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90017

诗词鉴赏历来是中考必考考点,更是考查中的难点,不仅学生难以掌握其鉴赏方法,就连教者也常常感到头疼。今天我们就以几种中考常考题型为例,探究有效的解题方法。

一、画面概括题

这一题型又包含两种小题型:一是用生动的语言来描述诗句中所呈现的画面内容,这种题型我们称之为“描述画面题”。主要解题方法就是紧扣题目要求中的“生动”一词,添加修饰语进行扩句法。如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的画面内容,我们不妨扩句成这样:山脚下又嫩又短的兰芽浸泡在清澈见底的小溪之中,涛涛的松林间一条沙石铺成的小路上洁净得没有一丝尘土。这样句子便生动得多了。再如李白的《从军行》中“独领残兵千骑归”一句,也可用扩句法描绘。一位久经沙场、英勇善战的将军经过浴血奋战杀出重围,率领他的千骑残余精兵绝尘而去。二是诗句为我们描述了怎样的画面?我们称这种题型为“概括画面题”。解题方法与上面类型恰恰相反,所用的是缩句法,仅用两三个短句或词组概括即可。如:司马光的《夏日西斋书事》一诗中“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一句为我们展现了怎样的画面?即石榴花还未完全盛开,槐影沉沉,大雨欲来的情景。

二、情感表达题

情感是诗歌的灵魂,是内心的独白,是创作的契机,而情感的表达必然要依托于一些载体呈现出来,这些载体可能是诗中的景,亦或是某个意象,可能是诗的标题,也有可能是诗中的关键词句。我们可根据诗歌创作的背景,结合诗人的创作风格,综合各个方面来挖掘作者的情感。我们不妨将其归归类,一类是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就可以看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送别朋友时的乐观旷达的心胸;同样是送别诗,另一首《渭城曲》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则表现出作者对朋友离别时的感伤情怀。二类是思乡诗: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一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浓烈的思乡之情,相似情感的诗句还有《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三类是写景诗: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以及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两诗中主要表达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四类是田园诗:这类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从而产生隐逸的情怀。比如陶渊明的诗歌均表现出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归隐田园的思想情感,如《归园田居》《饮酒》。五类是爱国诗:陆游、文天祥的诗歌一般都是表达崇高的爱国情怀,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过零丁洋》等。六类是边塞诗:主要描绘边塞将士的艰苦生活,表达杀敌保国、思念家乡或壮志难酬的感慨。如辛弃疾的《破阵子》,范仲淹的《渔家傲》,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等。七类是托物言志诗:借物来吟咏自己的志向,如虞世南的《蝉》,借蝉表达品德高尚的人不需借助外力就能声名远播。类似作品杜甫的《孤雁》,郑谷的《鹧鸪》等。另外还有篇幅不多的爱情诗和闺怨诗,歌颂至死不渝的爱情和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之情。如李商隐的《无题》,李清照的《一剪梅》等。

三、品味赏析题

这种题型我们也可以将它分成两类:一种赏析的是字,我们称之为“炼字”题;另一种赏析的是句,我们称之为“赏句”题。这两种题型虽然不同,但是解题的方法却有着相似之处,都要从诗歌中所采用的手法着手。那么诗歌常用手法有哪些?比如,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化静为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联想、想象、运用典故等。炼字题一般2分,即指出运用的手法(1分)并结合原句内容分析(1分)。如张养浩《潼关怀古》中“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聚、怒”字好在何处?这一句主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山峦、黄河人格化(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华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黄河也如同发怒的情景,富有动态(2分)。赏句题一般3分,除了指出运用的手法(1分),结合原句分析(1分),还要说明表达的情感(1分)。如:辛弃疾的《夜行黄沙道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一句好在什么地方?这句主要将人的嗅觉与听觉相结合(1分),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丰收在望的喜悦(2分),表达作者对夏夜景色的喜爱之情(3分)。再如李煜的《相见欢》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愁绪”比成“丝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的愁绪之多(1分),表达了作者无可摆脱的亡国哀思(1分)。

尽管诗词鉴赏是语文教学重点的难点,但是如果我们能认真研读各年的中考语文试卷,能准确把握住考点和考试的题型,然后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那么我们就能化难为易,迎刃而解!

上一篇:月度例会报告下一篇:读书计划书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