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经验得失

2024-10-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教学的经验得失(精选8篇)

语文教学的经验得失 篇1

一、语文反思性教学的含义 反思性教学的含义,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着不同的界定。这里,只阐述我国学者的观点。所谓反思性教学,就是教学主体(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具体来讲,教学反思就是指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对已经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其目的就是使教学进入更优化的状态,使教师成长得更快,更专业,同时也为今后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积累经验。

二、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反思的意义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意思就是说只有通过学习、实践和总结,学会在教学中反思,才能认识到存在的不足和缺点,才能获得发展。理论实践表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反思具有一定的意义。1.教学反思是语文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课程改革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破旧立新的。这既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也给教师带来了困惑和挑战。课程改革如何进行?没有固定和现成的答案。许多新的理念和方法,如果不及时地进行反思就可能被误解误读,从而影响课改顺利进行。而对教学进行反思可以澄清认识上的误区,形成新的正确的认识,从而减少课程改革的盲目性,少走弯路,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2.教学反思是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学反思可以促进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是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专家型教师和教书匠型教师的一个明显的区别在于有无反思的意识和习惯。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因此,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许多优秀教师的成长就是在不断的教学反思中实现的。3.教学反思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就本质而言,教学反思的价值追求有两个方向: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学会教学是教学反思的直接目的,学会学习是教学反思的根本目的。语文教师有意识地对自己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失误,进而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语文教学的特点来调整教学思路、改变教学策略或者设计出新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实现教学的合理化和科学化,从而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语文教学反思的内容 语文教学反思不是简单回顾教学情况的摘记,而是教师主动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重新审视和组织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有追问的习惯,这能增强教师的问题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1.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前,教师要对教学活动的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为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和控制功能,如果定得过高或者任意扩展,偏离学生的实际,就会降低教学效率。因此,反思教学过程中是

否达到预期目的,课堂教学中是否采取应变得当的措施,是否有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是否有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是否将教育学心理学中的一些原理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使其成为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这些都是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教学过程的重要标准。2.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合理使用了教材。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而不是唯一的资源。因此,我们在反思中应该对教材的使用加以记录。比如对教材的理解及运用情况,学生对教材的反映以及合理的建议均应记录在案。

3.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好课”标准,要明确一节热闹的语文课并非是成功的。再者,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所以应该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回忆、梳理和反思,对教学过程进行剖析,寻找其中的不足之处并对症下药。这样才能为以后的语文教学提供借鉴。学生是反映教学最好的镜子。教学过程结束后,通过和学生的交流,获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感受与评价,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学生查漏补缺。4.反思教学过程中的精彩之处。教学中,随着师生的思维发展和情感交流,往往会偶获灵感或因为一些突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火花。这些教学过程中的精彩之处,常常是不由自主地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去捕捉,可能会因为时间的问题,稍纵即逝。因此,及时记录下教学过程中的闪光之处,也成为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样长期积累下来,可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借鉴,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和推陈出新。5.反思学生的“闪光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常常在不经意间产生各种“奇思妙想”,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见解,并借机引发学生讨论,给学生多一份思考空间,也给课堂带来更多的自由空间与精彩场面。对不适合展开的问题应委婉带过,留着课下交流。当然所有的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为今后教学提供相类似的经验,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为以后提供丰富的教学材料。

四、有效的教学反思策略 1.增强反思意识。面对新课程,语文教师必须时常提醒自己,教师的学科视野仍然需要拓宽,综合课程素养仍然需要加强。新课程改变了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其内容的综合化,充分扩大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支配的空间。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注意学科间的交流与渗透,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自觉参与综合课程活动的实践与磨练,初中和高中的教师要相互了解课程的内容,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采取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整合各种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真正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2.提高反思能力。加强理论学习是语文教师提高反思能力的知识基础。缺乏理论的反思是肤浅的,教师在实践中的困惑和迷茫也正反映出对理论理解的浅陋和偏离。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自学理论、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听专家的讲座、参与校本研究等方式,主动地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使教学反思既在理论的指导下有效展开,又在反思中去把握理论的实质。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是语文教师提高教学反思的有力保障。教育科研与我们对日常教学行为的反思具有一定的关系。一方面,对日常教学的反思是教育科研的基础,另外一方面,教育科研是对日常教学行为反思的提升。3.掌握教学反思的方法。(1)自我提问法。自我提问法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提高的方法。自我反思的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2)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提高教师教育

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理念。(3)交流对话法。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对话,无论是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如在集体备课时,教师可以向同事提出自己在教材解读、教材处理、教学策略、学生学习等方面遇到的困惑和难点,请同仁帮助分析、诊断、反思,并集思广益提出解决办法。这样的合作反思、集体交流,可以达到相互启发、资源共享、共同成长的目的。(4)教学诊断法。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不少教学遗憾。因此,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4.掌握一定的教学理论。教学反思需要理论的参与和支持。这些理论可以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观点。比如关于“回归生活”、“对话”、“自主合作探究”等论述;也可以是某个专家关于课堂教学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在教学反思中借助相关理论,可以拓宽反思的思路,避免反思活动简单化,从而探讨出“隐藏”在教师教学行为之后的道理和智慧,以促进课堂教学实践的发展。

五、教学反思的几种形式 1.教后记。新课程改革后,语文课堂日益显得丰富,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这就非常需要教师课后把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把一些精彩的环节,把成功的感悟和失败的体会都及时地记录下来,作为初步的思考,为进一步的交流和反思提供一手的资料。2.案例分析。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典型教学现象,如能及时收集并以案例的形式予以反复地分析与研究,并揭示其内在的规律,也是教学反思的一种重要的形式。这样收效不错。3.观摩他人的教学。俗语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观摩各级各类的公开课、优质课、研究课,通过比较和学习,找出理念上的差距,找出教学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促进自己的发展。通过不断地反思,扬长避短,提升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4.用网络论坛进行交流。现代网络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为教师的交流反思提供了新的手段。在教师网络论坛中,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通过论坛这个平台,可以交流各自的语文教学的得失。在这里,可以学到优秀的教学思想,可以知道教学中应该避免的问题;在这里,可以激荡出思维的火花。这是一种很好的语文反思交流的形式。目前,不少地方教研室都为教师提供了这样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教学反思,是教学实践中一个过程的结果,同时,又是新的教学实践的开始。只要我们对教学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反思,就一定能不断提高对教学的认识。在“实践→反思→实践”的循环中收获新的喜悦。

语文教与学的经验得失

敦坊学校杜锴

语文教学的经验得失 篇2

这里说的传统语文教学指的是汉唐以后, 特别是宋代以后直到19世纪末叶的语文教学 (当然那时并没有“语文教学”这个名称, 但是这类工作是一直在进行的, 这里姑以今名称之) 。自从宋代王安石在科考中实行“经义”“策问”的办法之后, 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方法逐渐定型。元明以下顺着这个路子产生了八股文。当时先生教写八股文, 学生学写八股文, 这方面的教学成了科举考试的附庸, 不是一般的语文教学。这里只谈一般的语文教学, 不谈八股文的教学。不过八股文这种科举考试方法实行了几个世纪, 而那个时期许多读书人都巴望着能参加科举考试, 所以八股文那一套对一般的语文教学不可能不产生影响。这影响是非常恶劣的, 深厚的, 甚至直到今天它的阴影还没有完全消失。只有在特别需要说到八股文对语文教学的恶劣影响的时候, 本文才会偶尔提到它。

下边分两部分来谈。一部分谈谈传统语文教学的主要经验;一部分谈谈传统语文教学有哪些明显的缺点, 今天应当怎样对待。

传统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一条经验是, 教学从汉语汉文的实际出发, 并且充分运用汉语汉文的特点来提高教学的效率。

汉语汉文的特点很多。这里从教学的角度着眼, 主要注意到以下四点。

1. 语素 (morpheme) 以单音节的为主。

在古代汉语里, 这些单音节语素中, 有相当大的一部分 (没有统计, 估计该在2*3以上) 是自由的, 就是说, 每一个这样的语素都可以单独构成一个词, 虽然它也能同另一些单音节语素合起来构成另外一些词。半自由的语素 (单独构成一个词的能力小, 而同其他语素合成词的能力和自由语素一样) 比较少一些。不自由的语素 (没有组合能力, 只能单独作为语法成分使用, 或者组合能力很小, 而组合的时候有固定的位置) 更少。总起来看, 汉语语素在语言里的活动能量很大, 组合能力很强。说汉语的人, 掌握的语素够不够, 运用得熟不熟练, 是语言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2. 汉语是声调语言。

每个音节的主要元音都有一个声调。现代汉语普通话有四个声调, 即高平调、中升调、降升调、高降调。古代汉语的声调还要复杂些。一个单音节语素都有一个声调。声调有区别语素意义的作用。

3. 汉语是一种非形态语言。

它没有或者说极少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它不靠词的形态变化表示语法关系, 不靠形态变化作为把词组合成更大的语言片段的手段, 而是靠语序和辅助词。

4. 汉字和这样的汉语相适应。

一个汉字表示一个单音节语素, 就是说, 它有一个固定的形体, 读成一个带调的音节, 表示一个最小的语义单位。汉语无需用字来表示形态, 因为它基本上没有形态, 而用字来表示辅助词, 这是汉字能够胜任的。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意到, 并且充分运用了这些特点。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 由于大多数语素是单音节的, 很多的词是单音节的, 一部分词是双音节的 (中古以下双音节词逐渐增多, 半自由语素逐渐增多, 但是除了很少数音译外来词之外, 没有多于两个音节的词) , 而词又没有形态变化, 因此, 非常容易形成一连串整齐的 (即音节数相等的) 结构, 也非常容易押韵。又由于汉字与这样的语言相适应, 所以从古代直到清末民初所有的识字教材几乎无例外是整齐押韵的。这种整齐押韵的教材, 容易诵读, 容易记忆。一本《三字经》, 包括了最基本最常用的两千来个字;全部是三字一顿, 整整齐齐, 全部是押韵的, 并且, 这六百多个三字 (即三语素) 结构, 几乎包罗了汉语全部最基本的语素组合方式和最基本的语法结构。只从初期语言训练的角度看 (我们这里不谈它的思想和知识内容) , 这本启蒙教材可以认为是传统语文入门教学的经验总结。此外还有大量以四字为单位的整齐押韵的识字教材, 各有特点, 这里从略。

(2) 基于同样的理由, 传统语文教学采用了一种符合汉语汉文特点的、有一定科学性的、综合的语文基础训练——属对。属对, 俗称对对子。比如, 先生说“天”, 学生说“地”与“天”相对。从一字对开始, 然后二字对, 三字对, 一直练到七字对, 八字对, 十字对, 甚至更多。这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语言基础训练。用“绿叶”对“红花”, 意味着用一个形名结构对一个形名结构;“红花”是两个平声, “绿叶”是两个仄声;“红”与“绿”是同一类同一等级的概念, “花”与“叶”也是。“卧牛”和“奔马”可以相对;“飞禽”和“走兽”可以相对。道理相同。但是“卧牛”不能和“走兽”相对, 虽然都是动名结构, 动与名之间都是修饰关系, 因为“牛”与“兽”不是同一等级的概念。由此可见, 这种练习是把词类、词组、声调、逻辑几种因素综合在一起的一种训练。三字对以上, 就更复杂了。然而, 只要用之得当, 这种练习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既训练他们的头脑要清楚, 能够辨别词性、结构、声调、概念的异同, 又训练他们的思维要敏捷。属对, 古已有之, 到了近体诗 (律诗、绝句) 时期, 成了一种格律, 诗里的某两句必须成对。属对这种语文教学方法的形成, 显然和近体诗有渊源关系, 然而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作诗的范围, 发展成一种教学手段了。明朝以下出现了一批专为教学用的属对教材。

(3) 还是由于汉语的特点, 传统语文教学从来特别重视语序和辅助词。因为汉语是靠这两种手段来表示语法关系、语义关系以及语气情态的, 所以一向被作为教学重点来对待。这一点容易理解, 不必多说。这里要着重说一说的是, 汉语由于基本上没有形态变化, 词与词的组合以至更大的语言片段的组合少了一层约束, 从这个意义上说, 组合要容易一些, 自如一些, 因而从语义配合的角度以及从语言艺术的角度考虑的余地就大一些。王安石的脍炙人口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 其所以被人赞赏就是由于那个“绿”字。据传说, 他的手稿上首先用的是“到”, 然后改为“入”, 又改为“满”, 经过几次修改, 最后才改定为“绿”。他完全不需要考虑这里应当用形容词还是动词, 不需要考虑应当用什么“词尾”, 不需要考虑“江南岸”应当用什么“格”的形式, 他所考虑的是在这个语言环境里用个什么词表现的语义色彩最好, 用了哪个词所形成的这个语言片段的表层形式可以含蓄更多的或者更足以引起人联想或想象的深层意义。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 在这里王安石所作的是语义学的考虑, 而不是语法学的考虑。孟浩然的名句“微云淡河汉”, 其所以有名也正是由于那个“淡”字。就连确实是起语法作用的、作为语法手段的语序和辅助词, 也同样可以从语义或语言艺术的角度去考虑。这些, 都不仅仅是诗人、作家的事情, 也是语文教学的事情。指导学生阅读, 要帮助他们在这些地方“涵咏”, “玩味”;指导学生写作, 要帮助他们在这些地方“字斟句酌”。如果认为语义学的研究和运用在中国有比较久远的历史, 这种看法不是没有根据的。

以上这些传统语文教学的经验, 都是从汉语汉文的特点中产生的。

传统语文教学的另一条重要经验是, 教学要从语文的工具性这个特点着眼。不论他们是否明白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他们实际的做法是这样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语文这个工具, 要掌握得好, 运用得好, 首先必须手中握有丰富的材料。

贫乏, 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古人一直强调多读。他们认为, 只有多读, 才能善写。他们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他们不主张狭窄, 主张广博。要求学生“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要求“穷经通史”, 通晓“诸子百家言”。他们也并不都主张“两耳不闻窗外事”, 有识之士是主张“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的, “行万里路”是比况的说法, 无非是说要接触社会而已——因《出师表》而知名的诸葛亮, 显然是个学问家。据《三国志》记载, 当刘备三顾草庐访问他的时候, 他侃侃而谈, 纵论天下大势, 使刘备为之心折。“两耳不闻窗外事”是做不到这一点的。然而, 他们毕竟认为多读书是根本。

2. 凡工具, 必须操作熟练, 运用自如, 才能发挥效力。

尤其是, 唐宋以下, 一直还在教学离开他们实际使用中的活语言越来越远的以先秦两汉语言为基础形成的逐渐定型化了的书面语言——“文言” (这是传统语文教学有所缺失的一面) , 要学生多获取语言材料, 就不仅要靠多读, 还必须要求熟读以至背诵, 背得“烂熟”, 这些材料才能真正为他所有, 因为这种材料主要是从书面上得到, 不是从生活里能得到的。要把这些从书面上吸取来的语言材料作到能够运用自如, 仍旧要在书面上下工夫——多写多作。

于是“多读多写”就成了传统语文教学经验中很重要的一条。如果说他们是“以多取胜”, 大概是符合实际的。古人强调多读多写是与他们一直坚持使用文言有关联的, 这个关联中有毛病。然而掌握语文工具要靠积蓄丰富的语言材料, 要靠纯熟地驾驭这些材料, 这条原则是正确的。即使他们早已重视了口头语言, 也仍旧是应当这样作的, 只是读什么、写什么会有所不同而已。

传统语文教学的另一条极易被人们忽视的经验是重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使他们自己能不断地增长读书作文的能力。

由于我们现在老一代的人所经历过或见到过或听说过的传统语文教学已经是封建社会到了腐朽没落趋于灭亡的最后年代的做法, 那时候的教育的确是纯然把学生当作完全无能为力的被动接受的机器, 听凭老师灌注一些他们所不能理解或者不愿意接受的僵死的东西, 从而使他们经常处于朦胧迷惘的状态, 使他们的头脑趋于僵化, 于是我们就很容易认为全部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来就是这样的, 于是就教与学的关系这一点上对传统语文教学作出全盘否定的判断。其实, 上边说的那种做法纯属封建社会末期教育工作中的糟粕, 不足以称为经验。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中, 在许多方面都是既有精华又有糟粕的, 当然不可能都是精华, 然而也决不可能都是糟粕。如果都是糟粕, 何来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教育, 语文教学, 亦然。

这里, 我们不仅想起了先秦的诸子百家争鸣, 专从教育的角度考虑, 我们想到了教育家孔子说的“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他主张“学而思”;他说过“启予者, 商也”。他称赞过子贡对他讲《诗》有所发挥。前边举过《中庸》里的八个字中, 除“博学”外, 还有“审问, 慎思, 明辨”。我们想到了古人说的“教学相长”, 提倡学生和老师互相“问难”。我们想到了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不多讲, 给予指点, 要学生自己去“体会”“玩索”, “悟”出文中的道理来, 达到“一旦豁然贯通焉”。用现在的话来说, 就是给予启发, 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自己去理解, 自己去发现问题, 最后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这样来增长学生的真实的本领。我们还想到了古人说的“入乎其内, 出乎其外”。历史上, 直到明清之际, 有识之士无一不是反对“学究” (书呆子) 的, 反对“泥古不化”的。连宋代理学家朱熹都反对只用“哀而不伤, 乐而不淫, 思无邪”那几句教条去讲《诗》。这些才是我们传统语文教学的经验, 是传统中的精华。倘若十二三世纪之后的教育家能够沿着这样的路子走下去, 倘若语文教学不受到八股文的严重污染, 我们的教学论本来是可以更早地达到先进境界的。

全盘肯定前人, 认为不可及, 或者全盘否定前人, 认为不足道, 都是最容易的事。实事求是地恰如其分地作出分析, 真正作到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是要下一番工夫的。笔者曾经研究过传统语文教育, 写过这方面的书, 今天看来, 其中有些论述未尽允当。现在提出上边这些看法, 带有自我鞭策之意。

传统语文教学有一些明显的缺点和问题。除了前边有两处已经稍稍涉及之外, 这里再提出下边主要的四点。

1. 语文教学全部以书面训练 (读, 写) 为内容, 完全忽视口头语言的训练。读诗, 要求吟咏;读文, 要求朗诵;属对, 有时口头行之。然而, 这并不是口语训练, 而是书面训练的辅助方式。可见的结果有三点。第一, 戏剧文学发展很晚, 从语言上说, 半文半白, 不够规范。第二, 小说发展也晚, 从语言上说, 情形更差, 除了明清之际很少的几部章回小说之外, 语言大都是不好的, 甚至是不通的。以上两点, 当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有关, 不能完全归之于语文教学。第三, 影响所及, 直到今天, 我们的知识分子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口语能力是不足的。更值得注意的是, 社会上对于口语能力薄弱不以为意, 还没有看到口语能力和书面能力之间的关系, 没有看到口语能力不足对于现代化生活、现代化工作的不良影响。

2. 与前者有关, 长期坚持“文言”, 使人们对文言产生了错觉, 甚至产生了迷信, 似乎学了文言就一定能够提高语文能力, 不学文言就不可能提高语文能力。事实完全不是这样。读一些古典作品对于认识古代社会, 对于认识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 对于提高某方面的文学修养, 都是有益的;对于提高语文能力也有某些积极作用。然而, 依靠文言来全面地有效地提高现代所需要的语文能力, 是不可能的, 并且越来越不可能。一代一代离开文言越来越远, 决不是越来越近。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里不可能对这个问题深入讨论, 只好说到这里为止。

3. 我们的前人似乎很不善于总结经验。尽管有如上所述的那么多很可贵的经验, 可是两三千年来一直没有一部系统的论述语文教学的著作, 没有形成一套语文教学的理论, 据此产生出一套或几套可以广泛使用的方法。于是教学成果完全取决于教师。“名师出高徒”, 如果碰不上一位高明的“名师”, 那就只好倒霉了。直到晚清才有了如唐彪的《读书作文谱》, 王筠的《教童子法》等几部书, 里边虽然不无很精到的见解, 可惜都已经不同程度地受到八股文的污染, 大大降低了它们的科学性。

4. 宋代的吕祖谦编了一本《古文关键》, 谢枋得编了一本《文章轨范》。用名家名作的文章选本进行语文教学, 大概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此后, 陆续有了《唐宋八大家文选》《古文观止》《古文释义》等等许多文章选本, 用作语文教材。类乎此的办法行至今日而未衰。这种办法有可取的一面, 就是在广泛阅读之中, 选择少数佳作精讲细读, 作为示范, 以收举一反三之效。但是, 它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一, 脱离实际应用。文章的语言既是与实际使用的语言相差很远的文言, 而体裁又大都是抒情散文、论文、游记、杂记之属, 间或有少数章奏、书信、祭文之类, 日常生活和一般工作中常常用到的文体极少, 科学技术性的 (如医书、药书、农书等等) 完全没有。第二, 从语言教育的角度看, 没有系统, 反映不出语言训练的计划和步骤, 碰上什么算什么, 因此实际效率很低, 又没有一个用来检查教学效果的标准, 对学生没有明确的要求。再加上不教系统的语文知识, 且不说历史上还没有现代的语法学之类, 就是传统的文字、训诂、声韵之学, 也只是极少数学问家的研究对象, 而其研究成果又决不有计划有选择有步骤地教给学生。其结果是语文教学长期停留在松散的“粗放经营”的状态, 陈陈相因, 代代相传, 没有大的突破。选本教学的办法, 一直影响到现在, 无非在旧的基础上加上些新的内容, 所谓旧瓶装新酒而已。至于作文训练, 即命题作文的办法, 受到八股文的污染尤甚, 这需要专题探讨, 这里就不谈了。

英语课堂教学的得失与思考 篇3

英语课堂教学应该说有别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有较强的实践性与交际性。细心考查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往往是师生交流不够畅通,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语言的操练不充足,课堂的气氛不够活跃。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害怕发言,不敢活动,生怕出错,遭同学耻笑,受老师责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打折扣。认真分析一下,上述种种问题归结起来只有一点:激发学生听课热情,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长期以来的理论和实践反复证明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趣是学习最重要的推动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上课习惯对学好英语、学习习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就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设法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教师应采取新的教学方式与新的内容和形式來保持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教学模式。提倡愉快教育——也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享受思维的快乐。教师应注意不要顽强地表现自我,学生有犯错误的权利,教师要强调让学生选择性地学习,要给学生留有空间。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方法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同。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则学得轻松有趣,学得灵活,学得好;教学不得当,学生则学得吃力,学得枯燥,甚至厌学,最终导致弃学。因此,优化教学关键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英语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和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要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作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应该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知识和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要加强学习,努力使自己变为复合型人才。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上,一旦交给学生具体的任务,老师就要担当好评论家的角色。既要让学生容易看到成就,体验成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又要能让学生感到自我的不足,激发他们自我完善的欲望,启动不断学习的内在动力。

在课堂上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思维。能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创造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热爱学生,能不知不觉地给予肯定。赞扬和鼓励学生,使学生在得到愉快的鼓励后,激起对教师更真诚的依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信心与决心。如此良性循环会产生教学所期望的效果。处处尊重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尊敬,从而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在上课时应态度和蔼,自然可亲,富有感情色彩,就像是和学生谈心一样,以此创造出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变苦学为活学,同时还要不断鼓舞学生的学习情绪,坚持以鼓励为主,对成绩好的学生进行鼓励要留有余地,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要给予较多的关注,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的机会。以此来保持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保持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要针对教学实际,综合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课堂上得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以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施教之法,贵在启导”。教师在教学中起着导向作用,主导着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英语教师的“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以教师为指导包括教学环节的巧妙导入,知识操练的正确引导,技能训练的精心指导,学习疑难的及时指导,作为教师应尽量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以活泼生动的形式进行授课答疑。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面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恰当使用各种教法,可促进学生积极地预习、听讲,会活跃课堂气氛,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英语教学质量是基于每节课教学质量的基础之上的,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又决定于课堂教学方法,针对具体情况和各种现实问题进行一些有益的思考与探索,并寻找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与对策,更好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不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增加课堂上语言实践的广度和密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英语课外负担,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更大的效益。

语文教学的经验得失 篇4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得失

作者/张红

【摘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在高考的影响下,存在着很多问题,制约了语文教学的发展,也制约了高中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些,高中语文教师必须用灵活和充满智慧的教学艺术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催开学生的创造灵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阅读教学 高考影响 得失 培养 人文精神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新课改,是适用语文教学人文性,人本化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高考的影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严重地制约了语文教学的发展,也制约了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如何在高中语文功利性的围追堵截下突围?恢复语文教学的纯洁性?实现语文教学的原初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呢?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用灵活和充满智慧的教学艺术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催开学生的创造灵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通过笔者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功利性问题是制约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发展的重要成因。

一、为了追求短期效益,不惜牺牲人文精神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方法、技巧和教学理论方面并不缺欠,缺少的最主要的是语文的素养和必要的人文精神,从而导致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许多功利主义行为。

部分教师过于追求课堂表现,课堂设计流于表面,华而不实。部分教师还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影响,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分数,只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传授和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乏味单调的灌输和机械训练泯灭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语文文本内容的挖掘消失在各种教学探索上

语文教学的极端探索造成了诸多顽疾,它把解决问题的关键指向了阅读教学外部条件的构建与改进,试图通过这样的努力能够解决问题:通过不断探索总结出来的经验形成名目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并试图改变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非阅读”(非人文)问题;借助多媒体形式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演绎教学内容,意图解决过去教学手段单调乏味的问题;着力于学生综合分析理解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纯粹接受知识的泥沼中走出来,进而经受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考验,等等。种种努力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传统与单一,而且显然是取得了或者部分取得了预期效果,仿佛给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带来了一丝生机与希望。然而,透过好看的表象我们看到的却是有些糟糕的真实:它追求形式胜过内容,它追求统一胜过个性,它追求“技巧”胜过艺术。这样的表里不一让我们再一次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语文阅读教学。

2.合作探究造成盲目的导向牵引

课堂上一些教师一味迎合新课程标准,追求合作探究这一时髦的学习方式,但合作探究的目的、时机和过程都有很大的随意性。表面看起来很热闹,实际上并没有思维撞击的火花。学生没有时间也不愿独立思考,讨论只是泛泛交流,并没有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没有人愿意倾听别人的不同意见,几乎所有学生都把希望寄托在教师的说教上。这种有名无实的合作探究,容易滋长学生随心所欲、浑水摸鱼的学习倾向,使教学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

3.情感目标小结有虚假作秀之嫌

有些教师为了凸显自己设定的三维目标,在课堂小结中将情感目标像知识目标一样罗列出来,给人虚假的感觉。阅读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主观性、体验性、内隐性等特点,它既不能通过生硬的讲授来实现,又不能靠某一节课来完成,而是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从教书育人的机制来看,语文阅读教学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并不是对每一节课都牵强附会地加上一个环节,只有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融为一体,才有生命力。

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对人文精神、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重建都是最佳场所。

语文阅读教学到底应着重于语言技术的应用,还是应着重于奠定人的精神根底?语文教育说到底实际就是“人的精神培植”,就是“丰富人的精神经验、丰富发展人的生命个性的教育”,是一种“本民族文化的教化”。没有语言就几乎没有人的精神。没有语言,我们根本无法用“人的感觉”来感受这个世界。譬如,只有人才能感触、懂得诸如“花溅泪、鸟惊心”(杜甫,《春望》)的感时忧国和骨肉分离的`苦痛;“沧海明月”“蓝田日暖”(李商隐,《锦瑟》)的执着怅惘;“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的挥之不去的思夫凄苦,等等。这诸种感觉与知识是“语言”给予我们的。或者说,我们学得了语言,才懂得了或感触到了这些。很显然,语文教育在外在效能上是语言能力教育和训练。或者说,训练语言能力就是训练精神。

在明确语文教育就是精神教育的同时,我们要紧抓语言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从而奠定人的精神根基。

二、高考的需要制约了师生在语文教育中全面获益

由于我们被高考的需要束缚着手脚,语文阅读教学几乎不允许广大师生对文本作出独立的自由见解,诸如《祝福》批判悲剧的社会环境和封建伦理道德,《雷雨》揭露旧中国旧家庭的种种黑暗罪恶的现象和地主资产阶级的专横、冷酷与伪善,这些统一的解读使得阅读教学的精神空间极为狭隘,缺乏应有的个体精神的见仁见智。教法也是如此。一位教师的教法成功了,于是在本地区甚至更大范围争相模仿效法、推广,不顾教师个性,而试题思路和考试模式更是如出一辙。于是,学生牺牲了在这个年龄阶段本应有的奇思和幻想,他们过早地成熟和老成,过早地包裹起了真实自由的自我和个性。

成型的教学模式反过来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师生尤其是学生全面获益,因为模式的形成,也即方法探索的终极定型。在模式运用过程中,思维方式和指向都是一定的、已知的,对接受信息的分析与综合只是形式上的演绎,因为无数次的演练已形成固定的图谱和套路,方法模式化导致的思维定势,不仅导致学生养成了思维惰性,而且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影响了学生非逻辑性思维的发展。而语文学习,尤其是文学作品的学习,直觉思维、灵感思维和发散思维对于感受和理解形象艺术性又是至关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它压抑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创新意识和完整人格的形成与确立。

语文阅读教学是塑造学生精神世界的教学,它追求的是能够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我,通过语言学习塑造灵魂,强化自我意识。这就要求教师敢于培养叛逆者,不断创造民主教学气氛,使学生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在认识、探索某种对象的活动中产生一种乐趣,使其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促进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达到忘我的程度。

三、忽略文本对话淡化了学生的阅读认识阅读是读者与作品与作者对话的一种活动。阅读是以作品为媒介,借此体验、感悟和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和情感。这种阅读活动,是读者与作者之间心灵的对话,当然,这种对话,是无声的对话,是精神的对话,是灵魂的问答和心灵的碰撞。

当前的阅读教学往往忽略了阅读的本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体验与感受。反观阅读主体的学生,其阅读情况又是令人吃惊的,几乎所有学生除了课堂上跟随教师分析课文的思路并进行简单的阅读之外,课后阅读少之又少,即使阅读了,也是随性而为,除非任务所迫。大部分同学不太清楚研究性阅读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进行研究性阅读,研究性阅读对提高思维能力有什么帮助,等等。存在这种现状,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高考制度是导致应试化的幕后推手;

2.教师“精讲”取代了学生“慢读”;

3.远离生活实际丧失了生命力;

4.低估了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知识经验和心理世界的差异性。

在理想语文学习理念下,学生精神的愉悦是第一位的,只有在愉悦的精神吸引状态中,学生才有认知接受的可能和发展的可能。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要求将社会的具体要求与师生的具体情况和所处的教学环境、条件及正确的教学原则几方面结合起来,从而选择和制订最佳工作方案(即教案),优化教学过程的“精神吸引”,实现师生合作探究的最佳效果,而语文阅读教学的最优化就是建立在这个理论基础上的一种理性追求。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极力彰显语文学科魅力,彰显其承载人类文明与发展和对生命的体验与思考的意义,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价值,这样,语文学习才能深入人心,语文教学的春天才会到来。为此我们尚需深入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思维发展、能力提升、人格优化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蔺艳艳:《实施教学反思 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9.

2.李创新:《中学语文创新教法》,学苑出版社,.

语文教学的经验得失 篇5

君子不以利害义,则耻辱安从生哉!——孔子 忠诚是通向荣誉之路。——左拉

众人以亏形为辱,君子以亏义为辱。——尸子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毛泽东 好胜者必争,贪勇者必辱。——林逋

荣誉就像萤火虫,远看闪闪发光,近看既不发热,也不怎么亮。——约翰·韦伯斯特

依靠别人的名声生活是可悲的。——尤维纳利斯 不朽之名誉,独存于德。——彼德拉克

坚持你的主义,主义重于生命;宁愿生命消失,只要声誉能够留存。——裴多菲 一个放弃了名誉的人就等于放弃了生命。——阿雷蒂诺 名誉能有力地激发欲望。——格雷厄姆·格林

社会荣誉源自物质占有,而有时它又更像是获得这种占有的跳板。——弗兰克·帕金

对于光荣的企求,和生物所同具的保全生命的本能,其间并无区别。能将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他人记忆中,生命仿佛就加长了一些;光荣是我们获得的新生命,其可珍可贵,实不下于天赋的生命。——孟德斯鸠

如果你打算谋求一已的幸福,你就不要为扬名显迹最大的光荣并不在于从来不摔跤,而在于每次摔倒后都爬起来。——哥尔德斯密斯

名声有时会产生某些无用的东西。——托马斯·富勒

虚荣心强的人,与其说是为了脱颖而出,不如说是由于自以为出类拔萃,因而不惜耍弄欺瞒,谋略的手段,使虚荣心获得最大的满足。——尼采

当你做成功一件事,千万不要等待着享受荣誉,应该再做那些需要的事。——巴斯德

世界荣誉的桂冠,都用荆棘编织而成。——贾赖

荣誉不能寻找,任何追求荣誉的做法都是徒劳的。——歌德 荣誉在于劳动的双手。——达·芬奇

如果死后才得到盛名,那我倒不急于得到它了。——马泰尔 真正的名声,是在虚荣之外。——莱昂

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住它,否则就一事无成。——居里夫人

不经艰苦就得不到桂冠,不经磨难就得不到成就,不经灾祸就得不到荣誉。——佚名

虚荣、浮华、卑鄙狭隘的毛病,……是极普遍的,人们常发现自己有这些毛病,也常发现别人有这些毛病,所以人们虽然仰望比较完善标准,却从来不苛责这些缺点。——居里夫人

埋没在底层的人才真正值得敬重,他一辈子辛勤,一辈子奔忙,不求声誉和光荣,只有一种思想给他鼓动,为公众利益而劳动。——克雷洛夫

该得到的荣誉却未得到,比不该得到荣誉而得到要好得多。——马克·吐温 无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功而受其禄者辱。——佚名

一个人不应受名誉、金钱和地位的诱惑,……去忽视正义和其他德行。——柏拉图

当信仰丧失了,荣誉也失去了的时候,这人等于死了。——惠蒂尔 追求赞誉的人,功绩不会很大。——普鲁塔克

对一个人来说,所期望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献身于一种美好的事

第1/6页

北京中育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课标123

业。——爱因斯坦

荣誉如同生命一样,一旦失去,就不可复得。——赛勒斯

虚荣以嘲弄别人为能事;自傲使人卑贱,野心使人穷凶恶极。——斯达尔夫人 所谓名誉者,是众人对于我的过人之处的承认;若我虽有过人之处,众人不愿意承认,则虽有过人之睡,名亦不立。——冯友兰

虚荣心首先以社会为对象,名誉心则首先以自身为对象。与虚荣心针对社会相反,名誉心是对自身品格的认识。——三木清

虚荣心和好奇心是我们灵魂的两条鞭子。后者驱赶我们把鼻子放在一切东西上面,前者禁止我们犯游移不决的毛病。——蒙田

虚荣之于我们不啻是劳动的激素,休息的油膏;它紧紧依附在生命之泉上。——拉斯金

虚荣是追求个人荣耀的一种欲望,它并不是根据人的品质、业绩和成就,而只是根据个人的存在就想博得别人的欣赏、尊敬和仰慕的一种愿望。所以虚荣充其量不过等于一个轻浮的漂亮女人。——歌德

虚荣,与其说是骄傲的标志,倒不如说是谦卑的标志。——斯威夫特

说一个人爱虚荣,那意思只是指他对自己在别人身上产生的影响感到高兴。而一个自高自大的人则以他在自己身上产生的影响为满足。——比尔博姆

慕虚名而处实祸。——《武帝》

名誉是一件无聊的骗人的东西;得到它的人未必有什么功德,失去它的人也未必有什么过失。——莎士比亚

荣誉并没有绝对的目的,并不能超过生命的自身的存在和价值。——叔本华 太重视名誉正是一般人最常犯的错误。——佚名

每个人的虚荣心是和他的愚蠢的程度相等的。——佚名

虚荣心对于每个人都是非常丑恶和讨厌的,因为每个人都毫无例外地具有它,而且两种虚荣心永远不会互相喜欢。——佚名

虚荣心同真正的悲哀是完全矛盾的感情,但这种感情在人类天性中是那么根深蒂固,连最沉痛的悲哀都难得把它排除掉。在悲哀的时刻,虚荣心表现为希望显得伤心、不幸、或者坚强;我们并不承认这种卑鄙的愿望,但是它们从来;甚至在最沉痛的悲哀中,也离不开我们,它削弱了悲哀的力量、并非美德和真诚。

——列夫·托尔斯泰

虚荣的最高形式是爱名望。——桑塔亚那

爱惜衣裳要从新的时候起,爱惜名誉要从幼小时候起。——普希金 无论男人女人,名誉是他们灵魂里面最切身的珍宝。——莎士比亚

我的荣誉就是我的生命,二者互相结为一体。取去我的荣誉,我的生命也就不再存在。——莎士比亚

人有一个好名声,就等于拥有一大笔财产。——托·富勒

名声,你激励培养着纯洁的心灵,你是高尚者的最后一个弱点,鄙视欢乐,使人在艰苦中苦度时光。——弥尔顿

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墨翟 唾沫还是静静的咽下去好,免得后来自己舐回去。——鲁迅 名誉是人生的第二生命。——佚名

对名欲的欲望,是一切伟大心灵的本能。——伯克 宁可死掉也不能失口毁了自己的名誉。——戈里蒂

在人类所拥有的一切财富中,最有价值的,除了一副倨傲的气派外,就数美名了。——门肯

不管我们受到什么样的耻辱,我们几乎总是有能力恢复我们自己的名誉。——拉罗什富科

第2/6页

北京中育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课标123

美名胜过大财,恩宠强如金银。——佚名

当恩宠和财富抛弃了某人,我们就会发现他身上隐藏着愚蠢,而这种愚蠢过去从未有人察觉。——拉布吕耶尔

除了能造福于人类的工作之外,世上再也没有什么事业能真正而永久的名声了。——查·萨姆纳

……一生奉献于两个神明,即荣誉与英勇。——蒙森

只要能够保持自己的荣誉,我就相当富足了。——普拉图斯

生命是每一个人所重视的;可是高贵的人重视荣誉远过于生命。——莎士比亚 名誉虽然不是德行的真正原则和标准,但是它离德行的真正原则和标准是最近的。——约翰·洛克

荣誉之所以伟大,就因为得之不易。——华兹华斯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

显赫的名声是一种巨大的音响,其音愈高,其响愈远。——拿破仑

光荣是我们获得的新生命,其可珍可贵,实不下于天赋的生命。——孟德斯鸠 名誉比生命宝贵。——莫里哀

凡真心希冀起初而永久的光荣者,不介意暂时的光荣。——纪德 荣誉比生命更宝贵。——罗曼·罗兰

宁可死上千百次,也不能损害自己的荣誉。——爱迪生

荣誉的获得在乎把一个所有的才德和真价值无损无伤地显露出来。——培根 如果毁掉了你的名誉,分明也就是送掉你的性命。——塞万提斯 屈服在权威的前面是一种耻辱。——佚名

尊于位而无德者黜,富于财而无义者刑。贱而好德者尊,贫而有义者荣。——陆贾

痛莫大于不闻过,辱莫大于不知耻。——王通

要是我失去了我的荣誉,就是失去了我自己。——莎士比亚

荣誉感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因而只有那些禀性高尚、积极向上或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具备。——爱迪生

荣誉不是法令所管得到的。——马克·吐温 对名声的蔑视会导致对美德的蔑视。——琼森

我不能把利益放在荣誉的前面,我的荣誉是比利益更重要的。——莎士比亚 你不诋毁死者的名声,你的名声才能永存。——萨迪 只有善行才会为你带来声誉。——萨迪

对于高贵的人,荣誉是一种醇酒。——罗丹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金缨

财富或声誉的宠儿们在我们眼前纷纷落马,却不能改变我们的雄心。——沃维纳格

荣誉不过是一块铭旌。——莎士比亚 名誉是生命之流中的泡沫。——泰戈尔

荣誉使艺术盛兴,一切有志于钻研的人,无不受着荣誉感的激动。——西塞罗 遇到的困难越多,得到的荣誉也越大。——西塞罗 性清者荣,性浊者辱。——左芬 虚荣是其他人的骄傲。——佚名

在生活中,虚荣是被创造区别开来的兴趣,将虚荣与艺术上的兴趣相比较并以思考的人,也许能够找到切实解决虚荣的办法。——三木清

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魏征 只因忘宠辱,到此不伤神。——惠严

第3/6页

北京中育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课标123

荣誉是一种偏见,它来自人们不善于珍重自己。——高尔基 荣誉的职业是沉重的负担。——马辛杰 事业最要紧,名誉是空言。——歌德

名誉有如江河,它所漂起的常是轻浮之物,而不是确有真份量的实体。——培根 通往荣誉的捷径就是一无所有。——塞缪尔·巴特勒

一个人光溜溜地到这个世界来,最后光溜溜地离开这个世界而去,彻底想起来,名利都是身外之物,只有尽一个人的心力,使社会上的人更多得到他工作的裨益,才是人生最愉快的事情。——邹韬奋

冠冕?是暂时的光辉,是永久的束缚。——冰心 浮名浮利过于酒,醉得人不死不醒。——杜光庭

由人授受的荣誉是长久不了的;世俗的荣誉只能给人带来烦恼。——托马斯

名人对生命的依恋程度不同,所以对于光荣的敏感程度也不一致。——孟德斯鸠 光荣常常不是沿着闪光的道路走来的,有时通过遥远的世俗的小路才能够得到它。——达·芬奇

荣誉要靠我们用行动去争取。——马洛

那些已经过去的美绩,一转眼间就会在人们的记忆里消失。只有继续不断的前进,才可以使荣名永垂不朽。——莎士比亚

荣誉是时间的女儿。——阿兰

风流人物的声誉不会维持很久,因为潮流会过去。——拉布品耶尔

情操要高尚!成为我们真正荣誉的,是我们自己的心,而不是他人的议论。——席勒

穿戴朴素而有声誉,胜于自诩富有而默默无闻。——伊索

好人的荣誉深藏在人们的思想里,而不是挂在众人的嘴上。——托马斯 荣誉称号不会抬高人的身价,人的荣誉称号全在于他自己。——约·福特 荣誉的产生不受外界条件限制。品行好,荣誉也就存乎其中了。——簿柏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荀子

倘若我们要计算报酬,那么高尚德操所能获得的最大报酬就是荣耀。——西塞罗 最大的困难是:第一获得名声,第二活着的时候维持它,第三死后还能保持它。——海顿

好名是追求名誉没有节制的欲望。——斯宾诺沙

当我估量到生命中所有的忧愁的时候,我就觉得生命是不值得留恋的;可是名誉是我所要传给我的后人的,它是我唯一关心的事物。——莎士比亚

荣誉这东西,不会给一个偷盗它,但配不上它的人带来愉快,它只有在一个配得上它的人的心里才会引起不断的颤动。——果戈里

富以苟不如贫以誉,生以辱不如死以荣。——王聘珍

虚荣几乎全部储蓄在自身中,因此,最好是对虚荣打开一条缝隙,免受虚荣的任意驱使。也就是说,有必要每天排水。——三木清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尼采

损害他人的名誉并不会给自己增添任何光彩。——萨迪

无瑕的名誉是世间最纯粹的珍宝。失去了名誉,人类不过是一些镀金的粪土,染色的泥块。——莎士比亚

假如你是一个穷人,你应该用你的操守来维护你的名誉;假若你是一个富翁,你应该用你的慈悲来维护你的名誉。——失贝尔

得勿喜,失勿忧。抗之甚高,挤之必酷。——佚名

小利,大利之贼;小祸,大祸之津。敬贪小利则大利必亡,不遗小祸则大祸必至。——刘昼

第4/6页

北京中育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课标123

得失一朝,而荣辱千载。——佚名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知虑,必有一得。——司马迁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佚名

做少许事情而做得很好,胜于做许多事情而做得很糟。——苏格拉底 只要你不计较得失的话,人生还有什么不能想法子克服的?——海明威 有机智之巧,必有机智之败。——刘向

君不见门前柳,荣耀暂时萧索久。——贺兰进明

有些人的虚荣心,比为了保全生命所必需的份量更多,对于这种人,虚荣心所起的作用何等恶劣!这些人竭力使别人不愉快,想借此引起别人的钦佩。他们设法要出人头地,结果反而更不如人。——孟德斯鸠

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荀子

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荀子

最爱嘲骂人的人,往往是最受嘲骂的人;天道循环,今天笑我的人,明天自有人笑他。——辛尼加

许多人因为羡慕别人,不觉连自己的东西也丢掉了。——伊索

成功大易,而获实丰于斯所期,浅人喜焉,而深识者方以为吊。——梁启超 没有什么事比一心指望出人头地更为平庸陈腐了。——霍姆斯 心出是非外,迹辞荣辱中。——许浑 乐往必悲生,泰来犹否极。——白居易 早荣亦早枯,易得还易失。——张廷玉

荣誉应该是结果,而不是行为的动机。——普利尼

避开耻辱,但别去追求荣耀,没有什么东西的代价比荣耀的代价更大。——西德尼·史密斯

维护声誉比取得声誉更难。——施纳贝尔

蔑视荣誉勋位本身,就是一枚一极荣誉勋章!——莫奈

名望的滋味如此甘美,所以我们热爱自己接触到的与它有关的一切——甚至死亡。——帕斯卡

一句谎言会毁掉一个正直的人的全部名誉。——格拉西安

虚名是一个下贱的奴隶,在每一座墓碑上说着谀媚的诳话,倒是在默默无言的一荒土之下,往往埋葬着忠臣义士的骸骨。——莎士比亚

易得者易失。——佚名

祸福同根,妖祥共域。祸之所倚,反以为福;福之所伏,还以成祸。——刘昼 见辱于市人,越夕而忘;见羞于君子,累世不泯。——钱琦

一个人在世界上受到重视或轻视;取决于他的行动,取决于他自己。——佚名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名望实际上也是如此。——叔本华

声名也会成为一种巨大的障碍:如果我们追求它,就必须投身于这样一条道路——尽量满足人们的想象,避其所憎、投其所好。——斯宾诺莎

我们难以忍受别人的虚荣,因为它伤害了我们的虚荣。——拉罗什夫科

月亮明亮的时候,我们就照不见灯光。小小的荣耀也正是这样给更大的光荣所掩。——莎士比亚

不管饕餮的时间怎样吞噬着一切,我们要在这一息尚存的时候,努力博取我们的声名,使时间的镰刀不能伤害我们;我们的生命可以终了,我们的名誉却要永垂万古。——莎士比亚

死是可怕的。耻辱的生命是尤其可恼的。——莎士比亚

第5/6页

北京中育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课标123

名声是死者的太阳。——巴尔扎克

伟人会死亡,但死亡却无法消灭他们的名字。——博恩

一切名声都享有一种难以想象的威信,而不管名声从何而来。——巴尔扎克

一个人的名誉,就像他的实质财产,是他的所有。名誉比财产更重要;它是平安和完全的守护神;苦海中的救生筏;从天堂掉下来时的降落伞;陷入流沙赖以救命的木板。——佚名

虚荣心强的人,时而批评自己,时而夸赞自己,藉此从中渔利,谦虚的人却自始至终不为自己吭一声。——拉封丹

名声是一座活动的桥梁,可以令人飞渡深渊。——巴尔扎克 拥有一个好的名声比拥有金钱更显得重要。——赛勒斯

爱好虚荣的人,把一件富丽的外衣遮掩着一件丑陋的内衣。——莎士比亚 把名誉从我身上拿走,我的生命也就完了。——莎士比亚 虚荣会开花,但不会结果。——佚名

承认贫困并不是可耻的。相反,不为改变贫困而努力才是确实可耻的。——修昔底德

通向荣誉的道路上并非铺满鲜花。——但丁

希望不正当的得利,那就是损失的开端。——爱默生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孟子

名誉过高,实在是一种重大的负担。——福尔特 每一个人的虚荣是和他的愚蠢程度相等的。——波普

声誉不过是人们的喁喁细语,但它往往是腐败了的气息。——卢梭 虚荣如杀手,有朝一日会败露行迹。——韩拿·柯里

凭虚名也可能飞黄腾达,到头来终不免要变粪土。——佚名

宁愿因你的所作所为被怀恨,也不要以不实际的虚名而受爱戴。——纪德 向往虚构的利益,往往是丧存的幸福。——伊索

在企望不可能的尽善尽美的同时,人们反而会失去本可得到的美好的东西。——佚名

年轻的姑娘,特别是你们,必须知道好名誉比任何修饰都来得宝贵,而且好名誉像春天的花朵一样,一阵风就能把它毁了。——克雷洛夫

名誉是一种无聊的最靠不住的随意赏赐;往往得来全不凭功德,失去又不是咎由自取。——莎士比亚

……最可耻的,却是那些袭父祖的余荫,不知绍述先知,一味妄自尊大的人。最好的光荣应该来自我们自己的行动,而不是倚恃家门。——莎士比亚

虚荣是虚伪的产物。——卡莱尔

虚荣是一件无聊的骗人的东西;得到它的人,未必有什么功德,失去它的人,也未必有什么过失。——莎士比亚

贫困不是耻辱,羞于贫困才是耻辱。——托·富勒

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柏格森

虚荣是使我们装扮成不是我们本来的面目以赢得别人的赞许,虚伪却鼓动我们把我们的罪恶用美德的外表掩盖起来,企图避免别人的责备。——菲尔丁

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王杰

第6/6页

安慰得失的句子 安慰得失的短信 篇6

恕害你的人,只有放下,你才能得到快。

不要指望改变别人,自己做生活的主人。

淡看人生,事眼浮;仔思量,事事我心。

光明就在隧道束的另一端。

恨使生活瘫痪无力,爱使它重获新生。恨使生活混乱不堪,爱使它变得和谐。恨使生活漆黑一片,爱使它光彩夺目。朋友,让我们心中永远充满爱吧!

轻轻的风,吹开你紧琐的眉头,让所有的愁向后飞去。请不要回头去追那些不属于你的忧愁,你应该向前奔跑,因为快乐在前方!

人在旅途,谁都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自己要学会调节,有时间去郊外爬山行走于田间吧!看看那广阔辽远的天空;感受一下山间的清晰亮丽。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语文教学的经验得失 篇7

一、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重视学生间的差异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十分单一,教师在课堂上拥有权威地位,经常要求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内对于课文的内容进行强制性记忆,甚至作文的主要框架也是由教师按照自己的经验来选择,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写作。长此以往,学生一直被动地跟随教师的指令来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受到限制,课堂氛围也非常压抑,对作文课产生了恐惧感。此外,当课文内容与实际写作具有一定的差距时,学生很难从背诵过的内容中找到吻合的部分,也无法恰当地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容,导致写出的文章缺乏深度。为了有效地改善此种情况,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按照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写作能力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作文教学中来,并与教师展开互动交流,由此营造出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此外,由于受到了性格与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学生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当按照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开展层次性的作文教学,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作文课上有所收获,学会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写作,逐步提升作文质量。

二、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作文命题

有效的作文课堂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按照学生的需求确定教学内容。虽然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性,但是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不同步,虽然思维敏锐,但是却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很容易偏激。因此制定合理的作文命题,是作文教学的基础。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点等,设计科学的作文命题,一定要遵循学生的主体性,多鼓励学生。例如高中生对于社会现实生活充满了兴趣,很喜欢听一些社会中的新鲜事,并且渴望长大。同时还会对生活中的问题作出评价,较喜欢模拟角色活动,如“假如我是市长”“假如我是班主任”等,对于自理以及创办刊物等有强烈的需求,学生的思维已经超出了学校的范围,做未来主人翁的思想也越来越强烈。尤其是对未来道路的选择,逐渐成了意识中最重要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当多关心时事热点,多与学生沟通,听取学生的意见,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设计合理的作文命题,还可随时让学生展开即兴写作,由此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与思维能力。

三、充分运用现代手段丰富评改方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技术逐渐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这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产生了冲击。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也可借助多媒体来批改作文,将学生的文章呈现在显示器上,让全体学生一起来批改。教学实践表明,此种评改的方式效果非常显著,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实际上,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批改还存在改进的空间,如可登陆特定的论坛批改作文,或者建立专题网站来批改作文等,使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等都参与到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形成多样化的作文评审团,这不仅避免了批改的片面性,评价的结果也会更加多样化,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及时制定修改措施,由此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此外,借助网络交流平台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师生间的互动更加多元化,在互动的过程中就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修改作文学生也可在电脑上进行,这便于删减或者增加内容,这样就能够减少重复抄写的问题,使学生真实地体会到作文逐渐完善的过程。

综上所述,高中作文教学需要较长的时间细心锻造,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设计合理的命题,并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摘要:新课改的提出是教师转变角色的转折。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教学难点,作文课堂应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地运用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写作氛围,有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实践的基础上探讨高中作文教学的优化策略。

得失尽在教学中 篇8

关键字:口语课 三年制 幼教专业 口才 职业性

人们常说能歌善舞、能写会画属于艺术素养,其实能说会道一直被人忽视,但不可否认它也最应该包含在艺术技能领域中,所以口语课不仅在中文专业中有举足轻的作用,而且是幼教专业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技能修炼。

一、口语专业在三年制幼教学科中设置的必要性和笔者在学科教学中的一点收获

口语课涉及的是语言素养的培养,开口说话谁都能胜任,但怎样才能说得好、说得溜、说得感人,也就是怎样让自己的语言具有感染力、表现力、煽情力,难度就大了。所以笔者根据学生的能力、学科的设置安排和教材特点重新定位了笔者的教学设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定位学科重点:练口才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大多都属于语言教师),首先一个前提就是能在日常交际中做到侃侃而谈、在公众场合自信饱满的演讲、声情并茂地给他人讲故事,而这也为将来走向教师工作岗位提供了保障。美国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明确指出:事业的成功百分之八十五取决于一个人的交际能力,而口才则是衡量一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标准。所以让未来的幼儿教师练就口才绝对是明智的选择。而笔者把口才的训练则分成几大块:朗诵技巧、描述功底、解说训练、交谈方法、演讲能力、辩论艺术等。经历这几块的磨炼笔者相信咱们的三年幼教生一定会练得能言善辩、能说会道、口若悬河。

其次,结合教材内容生发出另一重点教学内容:练气质。日常交际需要怎样的手势动作才能大方自然:身姿语、手势语、表情语、目光语等,笔者设置针对性训练:哑剧小品增强肢体语言的表现力,话剧表演融合态势语和口语的综合运用。

再次,笔者的学科也不能忽视教师职业口语的训练,即练职业语

能说会道,有气质有形象,但不会讲课,人家招聘单位也不会录用你,所以教学用语也不能忽视。所以教师口语的要求、教学过程中表达方式的运用、教学环节的具体训练也必不可少。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就应会给学生解说一个词语、概念、原理,会给学生描述一个故事、一个场面等,当然导入语、过渡语、结束总结语的运用也应该了解。这一系列的训练又有助于学生就业时的应聘、试讲。而且对将来的教学也是功劳不小。

最后,口语学科的优势还有一点是:练就有效的快速效应。

口语教学,没有太深奥的理论,大多是技能实践训练,学生参与,学生多说、多讲、多练就能收到眼前效应,所以大力度的本学科的教学对面向就业为重点方向的三年幼教专业的作用很大。

二、当然除了口语教学的必要和笔者的收获之外,在学科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对三年制幼教专业的针对性不够

因为五年制、三年制、大专周两课时、中专周一课时的教学安排,所以使《教师口语》这门学科分头太多,再加上笔者一些个人原因,所以对三年制中专幼教专业教学的针对性不够。我们应从这种教训中吸取经验,设置专门的教学内容,把三年、五年、大专、中专明确区分开。

(二)课时少、间隔大

口语课以技能训练为主,学生参与是重点,所以一个最小单位的训练内容周一课时的安排不够。比如在讲扩展复述时:先给学生设置训练课题,扩展成语故事,先分组讨论创编,然后把组内创编的故事表演出来,笔者再点评总结,引出扩展复述的要领和技巧。最少两课时。但如果第一周创编出来,第二周再演劲头就不高了。

(三)活动组织力度不够

上一篇:2018年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下一篇:八个字组成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