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性

2024-12-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规律性(精选7篇)

规律性 篇1

三个原则是:有恒,即持之以恒;有序,循序渐进;有量,要有一定数量的听力训练。

四个字:3、6、9。什么是3?就是最好每次坚持进行至少30分钟的听力练习。6呢,一个星期,即进行至少6次的听力训练(其中五天内在校完成,一次在家完成)。9是一个层次的听力练习,至少要听够90篇以上的数量,如果条件许可,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加大训练量。

“有恒”的道理,就不用说了。任何学问的取得,都离不开这个道理。没有恒心,想成就一番事业是不可能的。其实,我们国家很多学英语的人何其多也,但真正学成的,比例很有限,为什么呢?除了学习方法、天份等因素外,主要是没有坚持下去。听力练习,作为英语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其道理也是一样的。

“有序”,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它适用于任何学科。只要科学地评判自己的水平,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而不是人云亦云),循序渐进,逐步攻克,并一步一步向前攀登。

“有量”的原则非常重要。过去,人们对这个“量”的原则重视不够,或者强调不够。尽管人们都懂得“量变引起质变”这个哲学道理,但真正运用在语言学习上的人却不多。实际上这个道理非常浅显。但是越是浅显的道理,有时候越难让人置信。对于听力训练来说,量的原则尤其重要。很多人学英语,目标不可谓不明确、方法不可谓不得法、努力不可谓不努力,然而效果不明显。为什么?其实,很多时候,只是训练的量不够的缘故。这就好象是体育运动,如果你的训练量到不到教练要求的话,很多情况下是不可能获得预期的训练效果的。“量” 的原则的具体体现,就是我们说的四个字。每次听力训练,坚持在30分钟以上。这主要是提供一次给耳朵和大脑接收有声语言输入的刺激过程,时间长度不够,刺激不充分,效果就不好。这其中的原理,有点像有氧运动。如果你不能每次坚持30分左右、心率在一定范围(因人而异)内的运动量训练,则效果一定大打折扣。所以,这个30分钟的量一定要坚持。可以是30分钟重复不停地听同一个内容,也可以听不同内容,长度相当于30分钟的材料,或者交错进行。那么一个星期进行多长时间的训练为好呢?起码要进行6次以上的训练,每次30分钟。这个量的训练频率,加上最好以90篇素材内容为一个量的级别的高强度训练,可以逐步使自己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做到有目标和方向,又能循序渐进,即有序,加上可数的量的配合,最终达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并可以通过这种方法,逐步地、适时地进入到更高一级的层次。

扩展: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的用法

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主要差别在于:现在分词表示“主动和进行”,过去分词表示“被动和完成”(不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不表示被动,只表示完成)。分词可以有自己的状语、宾语或逻辑主语等。

1)分词作状语分词在句子中作状语,可以表示时间、条件、原因、结果、让步、伴随等。分词做状语时,它的逻辑主语与句子的主语一致。作状语的分词相当于一个状语从句。

【例如】

Hearing the news, they all jumped with joy. Using what you know of word stems1 and word formations, you can make a guess at the meaning of a new word.

The students went out of the classroom, laughing and talking. Accompanied by his friend, he went to the railway station.Given better attention, the plants could grow better.

He looked tired and depressed2, visibly disturbed by the news of his mother“s illness.

分词在句子中作状语,使用何种分词,要取决于分词与句子主语的关系:主谓关系用现在分词,动宾或被动关系用过去分词。

【例如】

Notshavingsenough hands, we turned to them for help.(we don”t have enough hands).

Taught by mistakes and setbacks, we have become wiser and handled our affairs better. (we are taught/teach us) .Inspired by the International, the working people of all countries have been fighting for their final liberation3. (the working people were inspired/ inspire the working people)____the earth to be flat, many feared that Columbus would fall off the edge. (CET-4 1996,6)

A)shavingsbelieved B) Believing C) Believed D) Being believed

本句意思为:相信地球是平的,许多人担心哥伦布会从边上掉下去。许多人与相信之间是主谓关系,及分词与主语之间为主谓关系。因此,应用现在分词,答案为B.

No matter how frequently ____, the works of Beethoven always attract large audiences. (CET-4 1995,6)

A) performing B) performed C) to be performed D) being performed

本句中贝多芬的作品被反复表演,可见分词与句子的主语之间是被动关系,应该用过去分词,故答案为B.

____as it was at such a time, his work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CET-4 1996,1)

A) Being published B) Published C) Publishing D) To be published

本句中as引导的是让步状语从句,意思为:他的作品尽管在被这样的时候出版,还是引起了关注,可见分词与句子的主语之间是被动关系,应该用过去分词,故答案为B.

2)“while ( when, once, until, if , though等连词)+分词”结构现在分词或过去分词作状语时,有时可以在分词前加while,when, once, although, until, if等连词。

【例如】

When leaving the airport, she waved again and again to us.While waiting for the train, I had a long talk with my sister about her work..

Once recovered, he threw himselfsintoshis work and made every effort to do it well.

Although working very hard, he failed to pass the final exam.If translated word by word, the passage will be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3)分词作定语分词作定语时,单个的分词通常放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前,分词短语一般置于所修饰的中心词后面。现在分词修饰的是发出该动作的名词(即与名词有主谓关系),过去分词修饰承受该动作的名词(即与名词是动宾关系)。

【例如】

We will go on with our experiment as soon as we get the added fund.

This is really an exhausting day to all of us!

We can see the part of the moon lighted by sunlight.

After a night spent in excitement and sleeplessness4, I forced myself to take a long walk along the beach the next day.

More and more developing countries established strategic5 partnership6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young sitting between my sister and my brother is my cousin Jack7..

As early as 1649 Ohio made a decision that free, tax-supported schools must be established in every town ____50 households or more. (CET-4 1998,1)

A)shavingsB) to have C) to have had D)shavingshad Town

后面由分词做定语,而且town本身有50或以上人家,故town与分词间为主谓关系,应该用现在分词,答案为A。

4)分词作宾语补足语现在分词在see, watch, hear, observe, notice, feel, find, glimpse, glance等感官动词和look at, listen to等短语动词以及have, keep, get, catch, leave, set, start, send等使役动词后面与名词或代词构成复合宾语,作宾语补语的成分。

【例如】

On the top of the hill, we could see smoke rising from the chimneys in the village.

The little boy sat beside the railway line and watched the trains roaring by.

We should not leave him wondering what he should do.

I am sorry to have kept you waiting for such a long time.

I caught him dozing8 off in class.

过去分词可以在allow, ask, consider, desire, expect, feel, find, get, have, hear, imagine, keep, like, make, observe, order, permit, prefer, remember, request, require, see, urge动词等后面作宾语补足语。

【例如】

After my encounter with her, I found myself greatly shaken.You should keep her informed of what is going on here.The teacher expected the students well prepared for the examination.

在动词see, hear, feel, watch, notice,perceive,observe, listen to, look at后既可用现在分词做补语,也可用不定式做补语。用现在分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用不定式表示的动作的全过程已经完成。

【例如】

I saw Mr. White get off a bus.

I saw Mr. White lookingsintosa shop window.

——Do you hear someone knocking at the door?

——Yes, I did. I heard him knock three times.

5)分词作表语分词作表语通常看作形容词来用。现在分词表示主语的性质,而且主语多为物;过去分词表示主语的感受或状态,主语多为人。

【例如】

The film“Pearl Harbor”is really exciting. I am excited about it.

规律性 篇2

一.文章主旨的提炼——教学目标的设置

文章的主旨又称“主题”“中心”, 是一篇文章的灵魂, 是文章所有文字所共同表现的核心思想。 (说明文的主旨即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议论文的主旨即“中心论点”, 散文的主旨即“感悟、体验”, 诗歌的主旨即“情”、“理”、“趣”……) 一篇文章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安排、技巧的运用、语言的表达都必须服从表现主旨的需要。

文章主旨的提炼要求正确、鲜明、集中、深刻, 忌偏斜、散漫、杂乱、肤浅。例如朱自清散文名篇《春》的主旨就是“颂春”, 文中“迎春”、“绘春”、“颂春”以及“绘春”中五幅图正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如果一篇文章出现多个主题, 它们之间必须有主有次, 有轻有重, 如鲁迅的名篇《风筝》中就可以提炼出“兄弟之亲情”、“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可贵的自省精神”、“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四个小主题, 但前三点还是服务于“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的核心主题。

同样, 就像确立文章主旨一样, 一节好语文课首先必须确立鲜明的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应该让学生掌握什么知识?培养什么能力?通过什么过程运用什么教学方法来完成探究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什么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而且以上“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必须做到“三位一体”。

教学目标的确立, 必须准确、鲜明、集中、深刻。要做到准确、深刻, 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一篇课文的文本价值, 而不能浪费;要做到鲜明、集中, 教学目标不求面面俱到, 必须精炼精当。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环节安排, 教学语言的表达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相应的有所选择, 凡是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东西一概要舍弃。这是上好一节语文课的前提。

二.写作材料的遴选——教学内容的甄别

文章的材料是文章用来表现主旨的事实和依据。一篇好文章必须内容充实、血肉丰满。仍以《春》为例, 作者精心选材, 先后描写了东风、山、水、太阳、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很多内容。描写“春草图”还写了孩子们在草地上的活动, 描写“春花图”还写了蜜蜂、蝴蝶, 描写“春风图”还写了牧童、鸟儿、泥土……这些春天特有的美好景物组成了一幅立体春景图, 合奏出“颂春”的主旋律。

同样, 一堂好语文课在教学内容的甄别上也是大有讲究的。一篇课文的教学, 从字词句篇、听说读写到语修逻文, 要探究的内容实在太多, 如果全部作为重点实际上就没有重点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也不必要面面俱到的讲解, 而应该根据所确立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甄别, 选择出最精当的教学内容。如在《春》的教学, 抓住“整体感知文章结构思路”“学习景物描写方法”“品味优美、生动、形象的语言”三点就可以了。

写作材料的遴选与语文教学中文本内容的甄别的相通之处就在这里。

三.文章结构的安排——教学环节的设置

文章的内容、题材一旦确立, 就要考虑文章结构的安排。正所谓“顺理成章”, 文章的布局谋篇, 应该与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相一致。

文章的结构艺术主要考虑三个方面:段落与层次、过渡与照应、开头和结尾。大的层次, 小的段落之间要清楚分明;层次与层次、段落与段落之间, 过渡照应都要做到巧妙自然;至于文章开头, 有开门见山式, 议论式、抒情式、画面式、引用式、倒叙式、特写式、悬念式、设疑式、急入式、缓入式、树靶式……结尾则有自然式、点化式、哲理式、呼应式、归结式、特写式、抒情式、卒章显志式、余韵悠长式、反常合道式等等。每一种开头结尾的方式都应该有独特的魅力。

文章结构应紧凑, 思想宜清晰, 条理宜清楚, 首尾宜呼应, 过渡宜自然。文章常式结构有“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并列式”等。也有变式结构, 如诗歌的结构, 就不好用“总——分——总”来安排。但不管常式、变式, 都应该根据事物的内在规律来确定。

同样道理,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环节的安排也可以借鉴文章布局谋篇的一些作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虽然不同文体的教学各有不同的要求, 但必须考虑三个问题:

(一) 、开课时候如何有效的激趣导入?

课堂导入方式多种多样, 也可以有开门见山式、议论式、抒情式、画面式、引用式、悬念式、急入式、缓入式、树靶式……

(二) 、中间的教学主体环节如何巧妙安排, 做到板块推进, 环环相扣?

一篇课文的探究过程应该有共同规律, 应该遵循“整体感知——问题探究——语言品析——拓展延伸”的基本步骤呈现出鲜明的教学板块, 而且每个环节之间必须有紧密的内在联系, 做到“环环相扣”。诗歌教学, 一般应遵循“训练朗读——想象画面——感悟意境——分析手法——品味语言”的步骤进行;散文教学, 一般应遵循“训练朗读——体会情感——感悟体验——分析手法——品味语言”的步骤进行;小说教学, 一般应遵循“介绍作者背景等资料——理清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分析描写手法——品味语言”的步骤进行;记叙文教学, 一般应遵循“训练朗读——整体感知主旨——探究问题——分析手法——品味语言——拓展运用”的步骤进行;说明文教学, 一般应遵循“理清文章结构——抓住被说明事物的主要特征或事理——了解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的步骤进行;议论文教学, 一般应遵循“提炼论点——理清结构——分析论证过程和论证方法——品味论证语言”的步骤进行。

(三) 、下课前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也可以有自然式、点化式、呼应式、归结式、抒情式、余韵悠长式、反常合道式等等。每一种小结方式都应该有独特的魅力。

这三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的“布局谋篇”。在这些教学环节的整体安排中, 应该力求精心设计, 追求课堂高潮的呈现。

四.写作技巧的运用——教学手段的创新

在文章写作中常常需要运用一些技巧使文章增色, 如烘托、对比、悬念、抑扬、呼应……写作技巧的合理运用, 可以增强文章的艺术性, 使文章更富有表现力。

同样, 在课堂教学细节处理中, 也可以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机智, 来克服机械、呆板的讲解, 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魅力。如课堂短剧表演、小型辩论会……使课堂教学过程生动活泼, 精彩纷呈。

五.文章语言的表达——教学语言的表现

语言是文章的细胞。文章语言首先必须准确, 在此基础上视不同文体确立或平实或生动, 或具体或抽象的语言表达方式。

文章的语言是单纯的文字表达, 而课堂教学的语言则可以分广义或狭义两种。狭义的课堂教学语言专指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口语表达, 而广义的课堂教学语言应该包括教师的表情、身姿、手势、多媒体、教具、板书……总之, 凡是为教学服务, 用来表现教学内容的方式均可视为教学语言。其中重点是语文教师的教学用语多媒体运用和板书设计。

语文教师的教学用语宜精粹清晰、简洁明了, 不能含含糊糊、拖泥带水。多媒体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辅助语言, 如课堂教学中, 如能巧妙运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美轮美奂的图片, 课堂气氛必定大不一样。板书设计是一堂语文课的浓缩精华。语文教师应学会理清一篇课文的内容、结构、主题、手法等元素之间的联系, 并用图表、图示、括号、箭头、方框等符号呈现出来。板书应力求工整美观, 图文并茂。

谈GMAT阅读的规律性 篇3

简单地说,GMAT阅读的规律性可以用20个字来概括:文章改写,题材广泛,套路统一,题型固定,解题有章。

文章的来源与题材

所有GMAT中出现的阅读文章都不是照搬照抄原有的学术论文,ETS通常先搜集大量文章,然后在尽量保证原文信息不丢失的前提下改写。

GMAT阅读文章所涉及的题材十分广泛,一般来说,文章可分为以下三类:

1. 科技类文章:此类文章涉及的主题一般是DNA、基因、厄尔尼诺、温室效应、大气污染、开采能源等。此类文章内容枯燥无味,加上通篇“游荡”着几个超长的自然科学类英文单词,往往令考生十分头疼。由于此类文章难度较大,所以题目一般比较简单,基本都是“直接事实题”,极少出现“信息题”或其它高难题型。

2. 社会科学类文章:此类文章可能涉及历史,政治或宏观经济等社会科学领域的话题,包括美国历史、弱势群体(少数民族、 黑人、女性)以及法律(法律史)等等,在GMAT阅读部分所占的比例较大。这类文章对中国学生的理解能力并未造成太大挑战,但其阅读题目的难度却不容小觑。

3. 商业类文章:此类文章数量众多,而且涉及范围十分广泛,比如市场营销、存货处理、日常管理等等。由于此类文章较简单,所以题目一般较难,会有高难度的“信息题”出现,考生在对原文进行一般理解的基础上,应尽力读出其“弦外之音”。

套路统一

虽然GMAT文章的题材广泛,却表现出极为固定的行文模式:即典型的论证文章。这里要强调的是,文章的主题与结构本身的重要性远甚于文章内容,即“套路远远高于题材”。具体而言,在GMAT阅读中,不管文章内容如何千奇百怪,都可归纳成四种演进方式:

1. 旧观点→新观点;

作者一般会在文章开头提出一个旧观点(once believed),接着提出一个新观点(recent years), 文章的第三部分一般会对新观点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如:“It was once believed that...”→“In recent studies, however, we have discovered that...”

2. 现象→解释

作者一般会在文章开头提出一个现象,然后对该现象进行解释(explain),最后对每个解释一一评述,并表明态度。如:“Historians of women’s labor in the United States at first largely disregarded the story of female service workers”→“To explain this unfinished revolution in the status of women, historians have recently begun to emphasize the way a prevailing definition of femininity...”

3.问题→解决

作者一般在文章开头提出一个问题(problem),然后提出一个或几个解决方案(suggestion),最后会对每个解决方案做出评价,并表明态度。如:“Archaeology as a profession faces two major problems” →“I would like to make an outrageous suggestion that would at one stroke provide funds...”

4. 结论→解释。

作者一般会在文章开头提出一个总观点,然后用剩余的篇幅论述此观点,这类文章一般都是明显的“总——分结构”。如:“Two modes of argumentation have been used on behalf of women’s emancipation in Western societies. Arguments in what could be called the‘relational’feminist tradition...”

另外,考生可以在每篇有特定套路的文章中找出一个统御全文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例如在新旧观点对立型的文章中,新观点即为主题句;而在问题解决型或现象解释型的文章中,主题句就是作者给予正评价的解决方案或解释。

题型固定

GMAT阅读部分多年以来形成了几种固定的题型及提问,GMAT阅读题型大体可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包括直接事实题、取非题、举例作用题、逻辑题、排除题、信息题和类比题;主观题包括主题题和态度题。这些题型从GMAT诞生那一天就存在并延用至今,而且这些题型的提问和解题方法也似乎被“固化”下来,表现出极强的规律性。

解题有章

由于GMAT阅读题的提问方法固定,所以解题方式也相对固定,考生对此种关联的熟悉程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做题的速度和质量。比如出现频率最高的主题题,其解题章法十分明显:文章套路→文章主题句(通过同义变换)→主题题正确答案。

然而在实际阅读过程中,很多考生往往不太关注文章的套路,很少注意文章的主题句在哪里,所以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遇到了不少困难,即便找到答案,也因为耗时太多,得不偿失。

探索GMAT阅读的规律性对于考生应考具有积极意义,因为只有掌握了出题规律,才谈得上在考试中“节省时间,准确无误”。针对GMAT阅读规律性的对策,简单地说就是“取舍读文套路见, 题型判定答案现”。

详读与略读之取舍

GMAT文章是议论文,可以分为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三个部分。其中论据部分是可以略读或在第一遍阅读时直接跳过的部分,这是提高阅读速度最关键的一步。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可以略读的部分(斜体的内容是可以略读的):

1. 例子、比喻等服务于总结和归纳的部分

因为GMAT阅读问题的答案往往出现在总结和归纳的部分,和例子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考生只要简单了解例子的内容就行了(简单记大写人名或关键名词即可)。一般而言,例子主要出现在以下位置:

【小口诀】for example 没事干,提取主语别怠慢,直奔句号往下看。

例如:

There were, however, arguments against this method as a way of acquiring accurate and complete information. Franz Boas, for example, described autobiographies as being“of limited value, and useful chiefly for the study of the perversion of truth by memory,”while Paul Radin contended that investigators rarely spent enough time with the tribes they were observing, and inevitably derived results too tinged by the investigator’s own emotional tone to be reliable.

2)紧跟结论的例子可以不看(要注意提取主语)

3)出现在多个段落中的“例子”必须做标记

2. 具体的理论分析内容

因为第一遍阅读时是要抓主干、略细节,所以对于文中具体的理论分析这种细节内容可以快速地处理。

3. 让步语气

在GMAT阅读文章中大量使用让步语气,在阅读这一部分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让步之后必有转折,让步和转折互取非,阅读重点为转折部分。

2)如果转折句没有读懂,则对让步部分取非即可。

3)态度题——混合评价。

例如:

Although Bailyn goes on to apply his approach to some thousands of indentured servants who migrated just prior to the revolution, he fails to link their experience with the political develop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Although numerous investigations document an exodus from rural southern areas to southern cities prior to the Great Migration,no one has considered whether the same migrants then moved on to northern cities.

【小口诀】Although表让步,直奔逗号往下看。

4. 阅读时要重点把握各段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是否仔细阅读取决于文中是否有强转折、强对比

因为在GMAT阅读文章中开门见山的段落居多。所以考生在阅读时要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前半段。

5. 单独出现的数字可以省略不看(除非隐含比较的意思),多个数字连续出现可以不看

例如:

But since the mid-1970’s, a different strategy has emerged. In 1977, 34 percent of government clerical workers were represented by a labor organization, compared with 46 percent of government professionals, 44 percent of government blue-collar workers, and 41 percent of government service workers,

【小口诀】单个数字放, 多个数字弃。

6. 列举

1)小列举:出现在一句话中,无任何数字标志。

The remaining sixty-five percent, more recently urbanized, worked in newly developed industries—tobacco, lumber, coal and iron manufacture, and railroads.

【小口诀】记住位置比记住内容更重要。

2)大列举:内容分布在数句当中,有标志词分开。

① 定位列举标志词,读出层次。

先将first, second等词找出。

②优先看是否有表总结的词汇(thus, hence, therefore, in short),如没有则提取各个列举中的KW(常见的列举标志词有:first,second, and, also, in addition, additionally, furthermore, moreover等)。

例如:

First, more women have entered the work force in the past few years... are probably more concerned than their predecessors were about job security and economic benefits. Also, the women’s movement has succeeded in legitimizing th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activism of women on their own behalf, thereby producing a more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unions.

7. 史实内容要找出人物和时间(找出大写字母、和时间状语以及弄清楚该历史事实的服务对象)

In 1869 the Suez Canal was opened and the first transcontinental railroad in the United States was completed. An extensive network of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mmunications was spun: Europe was connected by submarine cable with the United States in 1866 and with South America in 1874... As a consequence, agrarian depressions no longer were local or national in scope, and they struck several nations whose internal frontiers had not vanished or were not about to vanish.

【小口诀】提取大写字母和时间状语。这里由As a consequence 读出逻辑关系:史实是为As a consequence 这句话服务。

8. 老观点的原因、论据和假定可以不看

在新老观点对比型文章中,老观点不是作者的重点,于是可以忽略。

例如:

Traditionally, pollination by wind has been viewed as a reproductive process marked by random events in which the vagaries of the wind are compensated for by the generation of vast quantities of pollen, so that the ultimate production of new seeds is assured at the expense of producing much more pollen than is actually used. Because the potential hazards pollen grains are subject to as they are transported over long distances are enormous, wind-pollinated plants have, in the view above, compensated for the ensuing loss of pollen through happenstance by virtue of producing an amount of pollen that is one to three orders of magnitude greater than the amount produced by species pollinated by insects.

9. 顺接连词后面的部分

在读懂前句的前提下,后句可以略读。常见的顺接连词有:in addition, more-over, further, furthermore, also, what’smore和indeed等等。

例如:

They believed that the personal stories, even of a single individual, could increas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es that they had been observing from without. In addition many ethnologists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believed that Native American manners and customs were rapidly disappearing, and that it was important to preserve for posterity as much information as could be adequately recorded before the cultures disappeared forever.

【小口诀】顺接连词较广泛,直奔句号往下看。

10. 任何原因都可以快速阅读,因为结论以及作者所持态度才是我们的Focus

These historians focused instead on factory work, primarily because it seemed so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unpaid“women’s work”in the home, and because the underlying economic forces of industrialism were presumed to be gender-blind and hence emancipatory in effect.

11. 冒号及分号后的内容可以略读

在GMAT阅读中,冒号后面的内容要么表示列举,要么是在解释原因;而分号后面的内容与前面则是并列内容。

But compass sense alone cannot explain how birds navigate the ocean: after a flock traveling east is blown far south by a storm, it will assume the proper northeasterly course to compensate.

【小口诀】冒号分号不用看,直奔句号往下看。

以上是笔者总结的在阅读GMAT文章时可以省略不读的内容,考生可以在在复习备考阶段反复练习,直到养成看到以上内容就自动略读的阅读习惯,这样可以大大提高阅读和答题的效率,节省考试时间。

规律性 篇4

一、终端管理人员每日工作流程:

1、跟进每日店铺数据上传的准确性,及时性。并分析各店当日销售落差原因,跟进其原因并反馈相关陪门给到支持;

2、核对商品中心配到各店铺货品资料及款式的正确性,并跟进裸钻订单的各项细节是否符合顾客要求,保证其订单在到货日期准时到货,及时跟进货品到货信息,发布到各店铺并跟进配货;

3、对每日销售与上周同期销售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升降幅度较大的店铺进行单店分析其原因;

4、对无电脑专柜每日进行销售录入,核实各店店长的要货明细单,核实其配货数量与其销售,库存是否合理,根据销售情况分析统计各店的畅销与滞销货品,作为下次下单参照;

5、电话沟通检查店铺各相关工作,随时了解店铺情况;

二、终端管理人员每周工作流程:

1、周一查看负责片区的一周销售,库存,上周活动,各店库存等;

2、根椐店铺每周反馈的销售会议情况,每周二,四,六抽时间电话与各店长沟通,举例讲解上周成功案例与失败案例,进行分析;

3、每周二、三收集专柜店长会议信息调查表,上周店长对员工的考核(由内务收集总).周一做店铺(柜)与上周同期的销售对比分析,进销存分析,周二 “经营分析会议”对店铺一周整体销售进行概括总结;

4、周五跟进区域管理人员巡店检查结果。跟进各店反馈的相关店铺货源,陈列,生,活动、本周工作目标认真执行、执行效果如何、跟进店铺问题是否都有相关人员去解决.再把所收集到的问题汇报找相关人员解决。

5、周五跟进本周活动,店铺货品与赠品准备情况;活动准备情况及加班人员安排,将各店的统计分析各店活动其实期间销售数据(包括赠品数量)并录入电脑,汇报部门经理;

6、周六经营分析时总结分析本周工作情况,制定下周工作计划,活动计划。填写〈周计划与任务目标〉与本周工作总结(电子文档格式),并上交部门经理;

三、区域管理人员每月工作流程:

1、根据各店的货品销售情况,通过软件及时灵活调动所管店铺货品;协调店长货品管理,保证所管店铺可以持续地运营,保证资产不受到损失,存货投资最小(货品管理细节及要求详见《店铺运营管理手册》。

2、每月10日前,根据各店的合理陈列量与库存量的定性定量表,审核分析各店

补货计划是否合理,将分析的合理结果(下单货型,品种,件数,价位,成色等细节)交与商品中心进行下单制作;并及时跟进货品制作情况,保证货品在指定日期配到店铺;

3、每月统计各店的赠品赠送情况,要求店铺人员及时反馈竟争对手赠品内容及

活动细节;

4、要求店铺人员提前汇报商场的活动内容,登记店铺参加商场举办的活动细节如|:扣点情况、活动延长日期、活动的内容等,以便与商场扣款单核实;

5、每月10日前考核终端人员,按照考核流程严格执行;

6、每月于月初审核各店工资报表,保证各项数据属实并准确,上报部门经理签

名后交与财务部;

7、负责审核各店每月盘点结果,各项数据与软件数据是否相符(注意查盘各店铺的赠链及其它赠品进赠存数据)并协调查实盘点结果;

8、每月月未负责分析各店反馈《终端信息调查表》,根据店铺的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

9、每月10日前审核各区域办事处与各店的费用报销单与下月《资金用度计划表》,要求各区域人员各项审(如:费用、活动、折扣、薪资、人员调动等,口头审请视为无效)请须以文字型式签名后传送公司审批,上报部门经理审批后上交财务部;

10、每月负责跟进商场回款,并核实各项扣款准确性,如遇扣款项目有不清晰,及时与该店店长或商场相关人员核对。确保在合同签订的时间回款;

《找规律》小学一年级教案找规律 篇5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数学的情感。

4、教学重点: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5、教学难点: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

6、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各种图形、练习纸、彩色笔,智慧星。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感知规律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上课前庄老师想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动作接龙”。看谁能按庄老师的动作接着做下去。

(1)口念:嘣 嚓 嚓 嘣 嚓 嚓 嘣 嚓 嚓

动作:击掌拍肩拍肩 击掌拍肩拍肩 击掌拍肩拍肩 谁能接着来? 他接得对吗? 好,再来一组动作。(2)口念: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 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

动作:在相应的位置击掌两次。谁来接?我们大家一起接一次吧?

2、小朋友们都会玩这个游戏啊?你们是怎么想到这样接庄老师动作的?(生回答。)对,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就是一种规律。(板书:“规律”。齐读规律2字)这节课,庄老师就带小朋友们一起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我们生活当中的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一、创设情景,认识规律

1、小朋友们,你们看,谁来了?(课件出示:聪聪、明明。学生主动给聪聪明明打招呼。嗨,哈罗。然后聪聪、明明给小朋友打招呼:小朋友们,你们好,我们又见面了,聪聪说:今天,我和明明要带你们到一个很好玩的地方,猜一猜,是什么地方?师:知道是什么地方吗?

2、出示“数学乐园”明明说:瞧,数学乐园可是我和聪聪布置的哟,怎么样,漂亮吗?)师:他们的布置不仅漂亮,而且还藏有一些小秘密,找一找,有什么秘密?(停5秒)把你的发现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开始吧。(学生分组交流,师指导观察)

3、小组汇报:谁来说说你的发现?充分让学生说。(学生肯定回答较为哆嗦如:是一个…一个…一个…一个…。同时师跟着指主题图当说到主题时,师:哟,你找到了彩旗排列的规律,你真聪明!你能大声地再说一遍吗?(师点课件引导生说出规律。)师补充:说简单点说是一黄一红为一组不断地重复出现,他说得真好,小朋友,把掌声送给他,送你一个智慧星。再让其他生说出灯笼、彩花的排列规律。(每说出一个规律课件跟上)

4、出示例1中的一组图:猜一猜,(师做神秘样)这面旗的后面一个应是什么颜色的旗?(很惊讶)你是怎么知道的?对,说得真好,他是根据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依次不断地重复排列这个规律知道答案的。

这个朵花的后面一个应是什么颜色的花?这个灯笼的后面一个是?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你们不但找到了规律,还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好了,就让我们一起去数学乐园去玩玩吧!

二、动手实践,找规律

(一)教学例1中跳舞图

1、师:看一看,迎接我们的是什么呢?(歌舞表演。)

2、(出示场中小朋友跳舞)仔细观察,跳舞的同学是按怎样的规律站队的?(抽生说并表扬生:你的规律找得好。)(一男一女或一女一男)师:他们是围成一圈跳舞,如果以男生为开始,就是一男一女,如果以女生为开始,他们站队的规律就是一女一男。(课件演示)。

(二)教学例2

1、聪聪:小朋友,我们去观看魔术表演吧。师:看魔术去。(魔术师出现)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数学乐园,注意了注意了,魔术表演开始了,1、2、3变!(魔术师吹口气,变出例2第1图)

2、师:魔术师变出了什么呢?它们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呢?你能按照规律照着摆吗?试一试,找出规律,用学具摆一摆。(每个问之间稍停一会儿)

3、抽生上黑板摆。师:来,告诉小朋友,你是按照什么规律摆的?师问:你们也是按照这个规律摆的吗?还有其它的发现吗?引导学生说出规律,同时发现魔术师变出的图形既可以从形状上找排列规律,还可以从颜色上找排列规律。

4、师表扬学生:真聪明,继续加油,魔术师还要变。(变成例2第2图)

师:魔术师又变出了什么呢?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你能接着摆吗?试一试。

5、生上黑板摆。你能说出它们排列的规律吗?(从形状、颜色上谈)

师:小朋友摆得真好,不仅能从图形的形状上找到了它们的排列规律,还从颜色上找到了排列规律。

6、好,把学具推上去。出示课件魔术师抛花:魔术师说:呵呵,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变!这些鲜花送给你们。师问:你们喜欢吗?

(二)教学例3和“做一做”

1、师:小朋友们,数学乐园里还有很多游戏,我们去玩玩涂色游戏吧。(出示课件)出示课件:聪聪明明拿着画板,聪聪说:我能按照这些图的规律涂色,明明,你会不会?明明:我当然会啦,小朋友,你们会不会呢?

2、师:那就请孩子们按照规律把没涂的涂上正确的颜色。翻到书第89页,开始吧!

3、展示学生作业,并说出为什么涂这种颜色,让学生说出规律。问:哪些孩子也涂对了,好,表扬自己。

4、出示“做一做”第2题:一群小星星和一些正方形跳到舞台上。其中一颗星说:唉呀,我们怎么都没涂色呀,一点儿都不好看。小朋友,你们能帮帮我们,给我们涂上有规律的漂亮的颜色吗?让我们来当一次小小设计师,给这些图形设计出有规律的美丽的颜色来。(收2本,逐一展示。可根据实际问:你是怎么涂得又快又好的?)

三、生活中的规律。

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规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课件出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麦当劳叔叔、长城、桥、身着奥运领奖服的刘翔、藏族小姑娘等。)让学生发现一两张图抽生说规律,找到规律了吗?后面让学生抢着答。

2、欣赏了规律的美,你能发现藏在我们身边的规律吗? 课件出示:找找藏在我们身边的规律。

学生寻找并回答。(教室的天花板、地板、黑板上的奖品、自己的衣服。)当出示春夏秋冬时,师:我们的春、夏、秋、冬也是有规律出现的,正是因为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丰富多彩。课件:聪聪、明明出现: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多动脑筋,也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规律来丰富我们的生活。小朋友再见。

板书:

基于地质工程企业管理规律性探究 篇6

0 引言

地质工程是一项具有复杂性、多变性的系统工程,从工程角度来说,其包含了水利工程、矿业工程、石油工程、海洋工程、地质灾害工程等。由于地质体的复杂与多变为工程的施工带来了许多困难,这就对地质工程的管理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管理活动角度来说,地质工程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很广、很繁琐的管理活动,需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从地质工程管理的现实工作出发,对地质工程的管理活动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详细的论述。当代工程地质管理和岩体管理活动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不断深化、拓展和延伸,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地质工程管理。从工程地质发展到地质工程,是一个质的飞跃。地质工程管理与开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工程实践的结果。

1 地质工程内涵理解与管理范围的确定

自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现代新科技的兴起,地质工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地质工程的研究内容在不断丰富,范围也在不断延伸。同时,地质工程的管理活动也从一般的认识自然环境到改造和保护自然环境,确保地质体的稳定,采取合适的管理方式,从而有效地控制和防止地质体变形。

1.1 地质工程内涵理解

地质工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自然系统和工程系统。工程系统主要包括工程特性、工程组织、施工、系统评估。自然系统主要包括地质条件、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整个系统具有两大基本特征: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在时间特征上,表现为自然系统的客观存在性和人们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在空间特征上,表现为系统作用域的危险性。所谓的地质工程,是指对地质进行改良,在地质资源的开发、地质灾害的防治和地质环境的保护等方面所进行的改善地质环境的各项工程[1]。

地质工程的研究对象是地质体,地质体不仅作为工程地质体服务于工程建设,而且,地质体本身也是自然资源和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对象,例如地质体的地热开发、地貌景观开发、遗址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等。利用与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做到对人类活动的管理;合理与科学地进行一系列的计划管理活动,确定地质体开采的可持续性,从而达到对地质工程的有效管理与合理利用。目前,人类工程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已经成为整个人类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所以,对地质工程的管理是和谐社会建设与发展的要求,也是国家实行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1.2 地质工程管理范围的确定

地质工程的管理对象主要是存在于一定的地质环境中的岩体和土体,就属性来说,其属于自然之物,是具有一定工程意义的地质体,也是管理的客体。地质体是研究地质工程管理的关键,地质体与其周围的环境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对地质体的组成、结构、特性和分布的认识,对于提高地质工程管理有着极大的意义。

地质工程管理的对象、手段以及内在的系统都很复杂。地质工程管理是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进行的,有时候地基工程、隧道工程等都可以作为地质工程管理的对象,因为这些活动都与地质状况紧密联系。我们主要对三大类地质工程进行重点研究与管理:地下建筑地质工程管理、地面建筑地质工程管理和区域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管理。

2 地质工程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与普遍存在的问题及解析

2.1 地质工程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地质工程活动需要管理,管理存在于一切生产活动中,管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极其重要的提高企业内部效益的课程。地质工程管理中十分重视管理的实施情况。在地质工程管理活动中,管理的各项职能贯穿于整个工程之中。对企业内部的员工进行培训教育,给予员工工作指导与有效的管理,使员工获得工作中所需要的各项技能与知识,对提高整个工程效益有巨大作用。

现场管理是地质工程管理的主要环节之一,现场管理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根据企业与地质工程的实地情况与要求,制订合理的管理计划与任务,提高员工的作业效率,避免盲目作业、无计划作业以及无效作业。对于地质工程的管理需要从全局出发,统筹安排,实现有计划、有步骤的管理,到达管理的效益最大化。

2.2 地质工程企业管理的普遍存在的问题及解析

2.2.1 管理的机制制订不完善,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程度

在地质工程管理活动中,无论从事什么样的生产作业活动,事前一定要做好管理的计划工作,建立与健全各项管理规则,明确目标与任务。把生产的人员、时间、地点、主要负责人等详细说明,防止一旦出现问题,员工相互推诿无人承担责任。在制订各项管理规则时,需要考虑与征求员工的建议。如果只是为了制订管理标准而制订标准,存在形式主义,那么将不能够真正地落实与执行管理规则。有的地质工程企业管理还停留在制订口头计划阶段,没有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比较正式的书面计划,以文件的形式正式制订出管理的各项规则。如此,可能导致企业发展达到先进水平,管理却处于比较低级的水平。这样不利于提高企业整个的综合管理水平,严重制约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2.2.2 管理资源配置不合理,控制意识淡薄

在企业中,合理的配置资源是保证企业顺利进行生产的关键。只有在生产中投入合理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才能获得高效的产出。特别是在地质工程企业中,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所需的人力、材料和机器等可能是不断变化的。在对资源进行配置与管理中就需要进行合理性与有效性分析,根据工程的进度与要求,编制相应的人力、材料和机器等生产计划。同时,地质工程管理的重点和核心还包括生产作业的控制、质量问题。不能因为某些方面的因素,为了进度不顾质量,忽略了对工程质量的控制,造成重大的损失。

3 地质工程企业管理中解决问题的对策与规律性的认识

3.1 地质工程企业管理中解决问题的对策

3.1.1 制订有效的管理机制,在管理规则与程序上加强重视

无论从事何种生产类型的企业都需要有自己的管理机制,管理机制是企业整个组织结构运行的基础,由企业的很多相互联系的子机制所构成。从具体的制订规则和程序入手:一方面,地质工程企业的生产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从事露天户外作业相对比较多、比较辛苦,就需要制订灵活的规则来约束员工的种种行为,保证有效生产的同时又能够提高其积极性,达到双赢的目标;另一方面,在实施工程中,有些程序是书面文件要求但不一定存在的规定,而有些程序则是施工过程必须采取标准的管理程序来进行。

3.1.2 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建立现代地质工程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

地质工程企业在施工管理中根据自身特点,采取先进的管理思想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趋势。地质工程企业生产具有单件性、分散性、一次性、周期长等特点,而且受外界气候影响大,不可预见因素多。目前,较多采用增加管理层次、减少管理幅度来加强对作业过程中的控制,从而导致信息上下传递慢、管理人员多、作业层人员少、处于管理链条下端环节的控制力已显得迟缓,这就要求企业上层领导加强对工程的直接控制能力。而建立现代企业资源规划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对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管理,将企业的三大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形成全面一体化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3.2 地质工程企业管理规律性的认识

3.2.1 地质工程企业的管理控制论的应用

控制是一定的主体,为实现特定的目标对所控制的对象采取的计划、监督、检查、引导和纠正,使其处于稳定状态的连续管理行为。控制存在于一切管理活动中。管理活动是一项很复杂的控制活动,采取不同的控制方法与措施,对管理的效益也会产生不同的意义。地质工程企业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和工程项目负责人对工程质量的控制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要控制好工程质量,就要明确企业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的关系。控制论思想在认识和实践意义上,为管理主体认识和改造管理世界,提供了新的武器。管理主体的一切活动,归根到底都是有目的认识和改造管理客体的实践活动。

3.2.2 地质工程企业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新认识

质量管理被企业视为生存与发展的头等大事。质量管理包括一系列的活动,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的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2]。

地质工程企业的质量控制属于质量控制的一个范畴。同样,工程质量控制是工程质量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使产品体系或过程的固有特性达到规定要求。质量控制不同于质量检验,质量控制活动包括质量检验活动。质量控制是对质量管理活动过程某一项目具体的实施或措施,主要有制订质量检验计划、编制检验指导书等。质量检验主要是指实施的过程或结果。质量控制应该贯穿工程项目形成和体系运行的全过程,在输入、输出和转换三个环节进行有效地控制,有可能会影响到工程项目质量的各个过程,使其处于受控状态。同时,对于影响工程质量并起着关键作用的环节和过程,根据过程规律的特点采取适宜的控制方法,发现和利用质量控制过程中的内在规律,减少地质工程企业无形成本的支出和提高企业的效率。

地质工程企业的质量检验也是企业质量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质量检验的效率:一方面,通过宣传和教育员工,使员工工作的责任心得到提高,从而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认真地对待工作中的一切事情,防微杜渐,把一切工程隐患尽力降低到最小;另一方面,及时给予员工必要的工作指导与工作经验总结,帮助他们把工作中一些有用的经验加以提炼、归纳和推广。现代科学水平的日益提高,在检验过程中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来指导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3.2.3 地质工程企业普遍适用管理的组织结构

地质工程企业的管理不同于一般的企业管理模式,需要根据企业的本身特点,采取权变的管理模式。所谓的权变管理认为,并不存在一种适用于各种情况的普遍的管理原则和方法,管理只能依据各种具体情况行事。而矩阵式结构正是适合这样的管理的组织结构。矩阵式结构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一次飞跃。当环境一方面要求专业技术知识,另一方面又要求对外界环境可以作出快速响应时,就需要矩阵式结构的管理。矩阵式组织结构是将两种信息流动在企业内部同时实现。能促进各部门、各层经理的合作与协调,在保持专业分工的同时加强联系和沟通;有利于提高管理职能和生产作业效益,为实现共同的利润目标合理配置资源。

4 结束语

地质工程作为一门应用型很强的学科,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对这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地质工程本身的概念和内涵将在工程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地质工程企业的管理规律性,将在工程地质的管理实践中得以体现,目前它已经发展到一个很高的层面,是一个质的飞跃。地质工程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地质工程企业的管理最高境界就是把工程与自然巧妙地结合起来,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统筹兼顾。地质工程的发展不仅需要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的结合,更需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只有尊重和顺应自然,人类才能与自然和谐共处,创造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3]。

参考文献

[1]胡海涛.开展地质工程防治地质灾害[A].见: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编.第四界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三)[C].北京:海洋出版社,1992.

[2]李钧.质量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对上证日收盘指数进行规律性探索 篇7

【关键词】上证指数  尖峰厚尾  GARCH(1,1)模型

随着我国指数市场的快速发展,国外指数市场的先进经验和管理办法也相继传入中国国内,但是一些国外的经验并不能直接套用我国的指数市场,甚至会产生严重的结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学者需要对我国实际的指数市场数据做拟合,得出试用我国市场的规律和结论,并与国外指数市场的规律进行比较,以此来指导投资者进行合理投资。本文以上证日收盘指数的数据做拟合,用GARCH(1,1)模型探索我国上证日收盘指数的实际内部规律,指导投资者投资。

一、理论基础

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ARCH模型)最早由恩格尔提出,并由博勒斯莱文发展成为GARCH模型即广义自回归田间异方差模型,这些模型普遍应用在经济学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在金融时间序列的分析中。

GARCH模型要求的参数较少,但其效果与ARCH模型基本一样,有时甚至优于ARCH模型。大量研究表明,GARCH模型特别适用于估计或预测金融时间序列数据的波动性和相关性等。在GARCH模型中,要考虑两个不同的设定:一个是条件均值,一个是条件方差。

标准的GARCH(1,1)模型为:

yt=xtγ+ut t=1,2,......T (1)

σ2t=ω+αu2t-1+βσ2t-1  (2)

式中:=()是解释变量向量,γ=()是系数向量,式(1)给出的均值方程是一个带有扰动项的外甥变量的函数,由于是以前面信息为基础的一期向前预测方差,所以被称作条件方差,式(2)被称作条件方差方程,并且给出了3个组成成分:

①常数项:ω

②用均值方程的扰动项平方的滞后来度量从前期得到的波动项的信息:(ARCH项)

③上一期的预测方差:(GARCH项)

而普通的ARCH模型只是GARCH模型的一个特例。

二、实证分析

所有数据均来自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样本数据是2012年7月16日至2016年4月1日上证日收盘指数的数据。

之所以选择上证日收盘指数的原因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比较早,市值比较高,大多数人炒股票也是遵照上证指数的变化规律来考虑,因为它对各种冲击的反应也比较敏感,因此呢,我们以它为代表性来分析一下。

为了减少摄入的误差,在估计时对SPt进行对数化处理。由于股票指数常常遵循一种特殊的单位根过程,也就是随机游走过程。所以我们首先估计一下方程。

用最小二乘法估计的结果,lnspt(-1)前的值是1.000045,t检验量也是通过了检验,拟合优度达到了0.995455非常高,DW值也近似接近于2,较为显著。说明没有序列相关性。但是我们接着看它的如下残差图就会发现一些问题。

明显的看到出现了点的波动的成群现象。波动在2012至2014年中期非常小,在2014中期之后波动又非常大。说明误差项可能具有某种条件的异方差性。因此需要对我们上面的回归式进行条件异方差性的检验。

我们用ARCH-LM检验,滞后阶数设定为3,结果如下:

可以看到F统计量和LM统计量都非常大,相伴概率非常小。因此拒绝原假设,说明刚才做的回归式的残差序列是存在着条件异方差的。也就是说存在着ARCH效应。除了这个检验,我们也可以做一下残差序列的自相关和偏自相关的检验,滞后10阶。

可以看出从第一期开始都是拒绝原假设的,显著都不为0,Q统计量都是非常显著的,得出结论是残差序列存在着显著的ARCH效应。因此利用GARCH(1,1)可以重新估计一下我们刚才做的模型。

第一部分是均值方程的结果,第二部分是方差方程的结果,拟合效果是接近于1,非常高的。DW值也是基本接近2,Z统计量也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AIC和SC均变小了,说明GARCH(1,1)可以更好的拟合数据。同时我们发现方差方程中ARCH项的系数0.063531与GARCH项的系数0.931979之和基本等于1,说明条件方差的冲击是持久的,冲击对未来的预测具有重要作用。进一步说明GARCH(1,1)模型拟合的结果非常显著。

做好这个模型之后,我们在对它进行ARCH LM检验,滞后阶数3阶,如下:

在63%的情况下接受原假设,认为存在同方差性。这样GARCH(1,1)也就纠正了残差序列的异方差性。也就是不存在ARCH效应了。

根据GARCH(1,1)模型拟合数据得出关系式=1.97E-06+ 0.063531*+0.931979*,证明了的条件方差依赖于很多时刻之前的变化量。拟合的GARCH(1,1)方程可以根据过去一期的数据预测下期的方差,以此判断投资风险,我们可以看到上一期的预测方差占得比例较大,所以在上证日收盘指数里,投资者要特别关注上一期的方差,以此推断下一期的方差并且决定自己的投资风险是可以接受的。

三、结论

GARCH(1,1)模型可以对上证日收盘指数进行很好的拟合,并用此模型做出了关于ARCH项和GARCH项的关系式,即得出了整个时间序列规律性的变化,并说明了条件方差的冲击是持久的,并且会延迟到之后的时间。在上证日收盘指数市场,的下一期的条件方差很大程度取决于本期的条件方差,投资者需要注意到这一点,在不知道其他条件时,以此判断下期投资风险。投资者也可以根据拟合出的GARCH(1,1)方程关系式来更准确的预测下期的条件方差,从而判断自己的投资风险,来决定自己的投资的情况。

参考文献

[1]苏岩,杨振海.GARCH(1,1)模型及其在汇率条件波动预测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7,04:615-620.

[2]任甄,吴雷.GARCH(1,1)模型波动率预测的实证研究[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11:60-61.

资助项目:本文章属于雒佳文主持的贵州财经大学2016年度在校学生科研资助项目。

上一篇:安全管理人员基本知识测试试题下一篇:大专销售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