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框架

2024-10-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框架(精选8篇)

政府工作报告框架 篇1

XX县县长

XXX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根据中共XX县委《关于制定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县政府认真研究并听取各方的意见,研究制定了《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请各位代表对报告和纲要(草案)予以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和工作回顾

“十一五”期间,既是XX大变化、大发展、大跨越的五年,也是一段XXXX、浓墨重彩的历史。面对复杂的风云变幻和严峻的不利形势,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工业强县、旅游兴县、生态名县”的总体战略,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奏响了时代发展的最强音。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预计今年生产总量由2005年的 —1—

61.9亿元扩大到115亿元,年均增幅达11.7%;财政总收入从2005年的7.7亿元增加到14亿元,年均增幅达12.7%;地方财政收入从2005年的3.75亿元增加到7.8亿元,年均增幅达15.8%;三次产业比由2005年的10.1:45.8:44.1调整为7.2:45.7:47.1;预计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8亿元,年均增长6.9%;金融、物流、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也迅速发展,五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亿元,年均增长16.3%。工业平台建设扎实推进,五年来新增开发面积5000亩;工业“XXXX”工程进展顺利,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我县;“一百强”工程扎实推进,五年来新增规模上企业165家、上亿元企业23家;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和各级专业合作社已达500家,特色农产品走进全国各大物流超市;特色旅游产业发展迅猛,一大秕宗教旅游重点工程相继建成投入使用,XX知名度进一步扩大,成功创建XX省旅游经济强县。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以城乡一体化建设为抓手,城市建设框架进一步拉大,始丰新城建设不断丰满,南区开发全面启动,城市建成区面积新扩展了5.3平方公里,规划建成区面积达到29平方公里。旧城改造稳步推进,城市形象明显改观。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新水厂、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大民生工程建成投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3条主道路改建工程开工建设。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和谐生态村”创建卓有成效,五年来全县新增 —2—

省级示范村6个、市级示范村21个、县级合格村290个;新增饮用水改善人口29万人;实现下山移民2596户8733人。

——社会事业取得新成效。预计201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1750元和8350元,五年来年均分别增长10.8%和11.3%;五年来新增就业岗位17136个,失业职工再就业6025人,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1.65万人,转移就业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五年来新增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0053人、新增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8050人、新增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652人,失土农民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全面发放。城乡教育发展日趋均衡,城区校网调整加快,XX中学、XX小学相继建成投入使用,高考质量连年位居全市前列,成功通过浙江省教育强县复审验收。乡镇卫生院改造和城乡三级卫生网络建设大力推进,全县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新闻广电事业稳步发展,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2个项目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几年来没有发生大的安全生产事故和影响严重的群体性事件,公众满意度调查连年位居XXX首位。

五年来,我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以 “X大工程”为载体,注重特色发展、借力发展、错位发展、和谐发展,克难攻坚解民忧,真抓实干谋民利,统筹兼顾惠民生,实现了经济发展大提速,生活水平大提高,环境质量大提升。

—3—

(一)围绕转型升级这一主线,调结构、聚要素、搞创新,经济驶进“高速路”。

一是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二是集群效应初步显现。园区、平台 三是创新能力不断加强。

(二)围绕统筹联动这一主轴,抓基建、强配套、促融合,城乡步入“双轨道”。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有新进展突破。二是公共服务功能有新完善。三是

(三)围绕以人为本这一主旨,优服务、重保障、保平安,民生搭上“和谐号”。

一是架设了一座“惠民桥”。助民增收致富(就业)、助企扩张壮大(创业)

二是构筑了一堵“护身墙”。社会保障体系 三是编织了一张“平安网”。公共安全方面

(四)围绕生态文明这一主调,治污染、找突破、讲法治,发展奏响“集约号”。

一是人居环境更美。二是业态层次更高。三是服务质量更优。

—4—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县政府全面贯彻党中央和省市的各项方针政策,围绕提升发展这条主线,在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区域竞争日益加剧、转型升级任务繁重等诸多压力和考验下,深入实施“X大工程”,继续以“两年”活动为载体,着力在加快经济转型、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改善民生等方面下功夫,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据统计,国民生产总值达XX亿元,增长XX%,地方财政收入达XX亿元,增长XX%,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XX%,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XX%;单位能耗下降XX%,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涨幅XX%;新增就业X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X%。

一年来,县政府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突出产业经济转型升级。今年以来,我们继续深化“工业平台建设年”活动,全县工业经济保持了回升向好态势。全年实现规模上工业总产值XX.XX亿元,同比增长XX.X%;完成工业性投入X.XX亿元,同比增长XX%。各大工业功能区建设有序推进,完成总投资3.87亿元,XX、XX等功能园区面积不断扩大,全年入园企业XX家,投产的有X家;工业技改“XXXX工程”不断推进,新投产项目XX3项,新建项目XX项,新供地项目X项,XXXX、经X经X等重大项目建设即将完工。自主创新水平不断提升,新列入国家级项目X个。全年完成全社会出口交货值XX.XX亿元,同比增长经XX %,自营出口X.X亿美元,同比增长XX.X%;全年实际 —5—

利用外资XXX万美元,引进县外资金X.X亿元。农业产业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全年新建茶柿、杨梅、无患子等优高农业基地4500亩,改造油茶基地2200亩;全县新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64家,农业龙头企业X家;“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农业合作模式得到推广;农业机械化推广力度不断加大,全县新增各类农机具XXX台(套);全年整治河道XX公里,土地流转XX万亩,高山蔬菜、花卉、葡萄等优质高效农业产业日益兴盛。XXXX、XXX经X扩建等一批旅游重大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年共接待游客XXX.XX万人次,旅游门票收入XXXX.XX万元,同比增长X.X%。今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X.XX亿元,同比增长XX.X%;金融业实现快速增长,存款余额达到XXX.XX亿元,比年初增长XX.X7亿元。

二是坚持城乡发展统筹协调。全县共完成农房改XX个村,创建了XX个初级型和谐生态村,“清洁家园、和谐乡村(社区)深入推进,垃圾生态化处理模式在全县得到应用。农民饮用水工程步伐加快,新增安全饮用水人口XXXX人。全年完成下山移民XXX户、XXX人,城乡融合步伐加快。

三是注重民生事业和谐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今年高考上重点线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完成X.XX万平方米危旧校舍改造;开展了学生安全工作“六个一”活动,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安全防范长效机制。全面落实计划免疫,“五苗”接种率达98.8%以上;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8家乡镇(街道)—6—

卫生院和1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迁建、改建工程有序推进;今年,全县新农合参合率为92%,顺利完成XXXX户改厕任务。开展了人口计生综合执法月活动,全年征收社会抚养费XXXX万元,完成了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建立了2家省外劳务输入基地和11家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经XXXX人,失业人员再就业XXX人,困难人员再就业XXX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X.X%。全年新增养老保险XXXX人、医疗保险XXXX人。全年募集善款XXX万元,发放各类救助金XXX万元。

四是推进生态环境文明建设。加强了对耗能大户和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通过有序用电、节能降耗等措施,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同比削减25.5%,全年申报省绿色企业1家、市绿色企业2家,开展清洁生产企业6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加快实施,非法采砂得到有效治理。全年绿化造林X.X万亩,建设生态公益林XX万亩;以“清洁家园、和谐乡村(社区)”为抓手,全面提高人居生活环境;深入开展“铁掌整治保平安”、“铁掌整治护世博”等专项行动,切实强化社会治安打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社会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四项主要指标呈全面下降态势。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XX艰苦创业、逆势奋进的五年,是创新突破、加速崛起的五年,是传承文明、走向辉煌的五年。—7—

五年来,我们面对各种复杂形势和不利局面,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和困难,增强了应对的能力和发展的信心,经济实力日益壮大,民众生活逐渐改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五年的辉煌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县人民不懈努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企业界人士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天台部队、武警官兵,以及所有关心和支持天台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分享五年发展成果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XX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特别是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不强、要素制约加剧、三产服务业比重小、环境污染依然突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任重道远;基础设施还较薄弱,城乡居民收入与统筹发展有待平衡提高,尤其是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需求还无法得到有效满足,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维稳压力越来越大;党风廉政建设和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采取有力措施,努力予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 —8—

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必须紧紧抓住用好的战略时机。随着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和信息流空前活跃,积极融入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历史潮流中。可以说,XX虽然面临的挑战和形势仍很严峻,但加快发展的外部需求和内部支撑条件也日趋成熟,XX正处于一个厚积薄发、加速崛起、大有作为的重要节点。因此,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审时度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抓牢一切发展机遇,用足一切有利条件,努力将XX建设成宜商宜居的城市。

“十二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继续全面实施“XX工程”,推行“XXXX”战略,以富民强县、社会和谐为最终目标,着力在加快经济转型、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改善民生、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有所建树、走在前列,实现XX跨越发展、快速崛起。

“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做大做强经济总量,促进XX在江浙地区跨越崛起,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性进展。具体目标为:

----产业升级实现加速度,经济实力更加壮大。把产业集群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强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提升经济水平,提高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全县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9—

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努力达到48%。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 美元。自营出口突破5亿元。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提高到8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左右。“十二五”末财政总收入突破2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 7%和8%左右。

----设施布局实现一体化,城乡融合更加明显。依托“XXXX”战略,加大县城的扩张开发力度,加快中心镇培育和集中村建设,完善交通、水电、通讯等功能配套,初步打造“一心两翼三轴”具有集聚辐射能力的中小城镇,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城镇人口比重平均每年提高0.5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达到65%左右,基尼系数控制在0.4以内。

----社保体系实现全覆盖,民众生活更加幸福。基本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和体系更加完善,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实现公共服务的全延伸和满覆盖,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五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万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万元左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万元左右,年均增长分别为9%、10%。参加城镇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年末参保人数分别达到 **万人、**万人、**万人、*万人和*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5%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1年。

----生态文明实现大跃进,商居环境更加适宜。更加注重资 —10—

源、环境、人口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产业生态化,循环经济渐唱主角。“十二五”末,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60%、9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全县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5%以上。单位GDP综合能耗降低*%,化学需氧量、氨氮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均降低*%。森林覆盖率达*%。

为实现“十二五”期间的目标任务,我县将围绕“XXXX”总体战略,重点在网络、产业、民生三大领域,谋划实施基础网络、产业提升、社会民生“三大百亿工程”,实现“三大突破”,打造“特色之城”,为XX实现跨越、和谐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一、实施“XXXXXX工程”,着力在经济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将XX打造成财富“孵化园”。

(一)注重提质增量,做强工业经济。

(二)突出高效生态,做优农业经济。

(三)挖掘特色内涵,做精三产经济。

二、实施“XXXXXX工程”,着力在城乡统筹上实现新突破,将XX打造成和谐“示范区”。

(一)做大主城区。

(二)做强中心镇。

(三)做美集中村。

三、实施“XXXXXX工程”,着力在民生改善上实现新突破,将 —11—

XX打造成幸福“安乐窝”。

(一)构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二)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

(三)改善城乡生态人居环境。

三、2011年政府工作安排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根据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要精神,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2011年我国经济趋稳向好,但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节能减排、抑制通货膨涨和物价上涨等压力明显增大。总体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今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实现生产总值XXX亿元,增长X%;财政总收入XX.X亿元,增长X%,其中地方财政收入X亿元,增长X%;COD指标削减X%,SO2排放量实现零增长,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X%;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XX亿元,增长XX%;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X.X亿元,增长XX%;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XXX元,增长X%;农民人均纯收入 XXXX元,增长X%;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XX%以内;城镇新增就业XXXX人,失业率控制在X%以内。

我们将根据上述目标,着力做好四篇文章,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12—

(一)突出转型升级,提升经济竞争力。一是继续实施工业经济“增量提质”项目。二是全力实施农业经济“开疆拓土”计划。三是积极实施三产经济“精品包装”工程。

(二)突出城乡统筹,提升发展驱动力。一是丰富城镇辐射功能。二是夯实城乡基础设施。三是推进乡村提升改造。

(三)突出改善民生,提升社会凝聚力。一是继续发展社会事业。二是继续完善社保体系。三是继续办好为民实事

(四)突出依法行政,提升政府号召力。

新时期、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努力建设务实高效、干净干事、群众满意的政府,为推动XX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努力。

一要转变职能,优化服务,建设责任政府。二要遵章守法,依法行政,建设高效政府。三是求真务实,规范运行,建设廉洁政府。

各位代表,XX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新的五年,新的 —13—

政府工作报告框架 篇2

1. 可实时反映政府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 提高政府绩效

在该区, 通过开展政府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 对市级12项、区级39项以及责任单位地207项指标的目标管理, 可以动态反映责任单位的工作现状, 以便于跟踪查找工作中的薄落环节, 大力提高对各项指标的督办时效, 促进各项指标按进度、要求顺利推进。同时优化了责任单位的工作流程, 整合了数据资源, 真实、全面的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为工作中的监督提供了信息支持和依据。也推动了在该区政府各部门内部形成浓厚的绩效意识, 避免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的弊端, 从而把努力提高绩效贯穿于行政活动的各个环节。

2. 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我国政府部门存在着机构臃肿, 效率不高, 腐败滋生的问题。随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政府职能正在进行重大调整, 许多社会经济事务政府将由直接管理变为间接管理, 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正在逐渐形成, 政府绩效评估以其评估结果为这种变革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和技术上的帮助。可以说政府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对于加速和谐社会的建设, 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3. 有利于加大对政府部门的内外部监督力度

政府拥有垄断强制力的组织, 在这种优势地位下, 如要保证政府职能的实施符合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便必须为其设立一套完善的制衡机制。这一机制的形成与运作除了需要政府自我约束外, 还需要整个社会进行外部监督, 因为舆论的评论, 社会团体的监督以及广大民众的评议将从外部为政府行为形成监督压力, 而政府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为整个社会从外部监督政府行为提供了直观易懂的依据。

二、目前政府开展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1. 目标设定不够科学合理, 欠缺切实可行性

目前部分政府部门在目标设定上往往是依据上级指示来设定目标, 而对本单位现状缺乏系统分析, 对群众需求了解不够充分, 这就使得目标制定出来或高或低, 脱离实际, 缺乏针对性。相当的部门都没有注意到目标设定的过程有着一系列的规范要求, 对目标设定缺乏过程控制, 仅仅是依据经验形成目标, 使得目标量化程度较低, 不利于具体操作实施。

2. 分解方式单一, 没有真正落实相关责任人

部分政府部门只是根据管理层次、职能部门落实到下级单位与个人, 单一依靠指令式分解方法, 整个目标分解过程缺乏甚至根本没有下级人员的参与, 目标分解变成了目标分摊, 这与传统的下达计划指标没有任何区别, 实质上仍然是自上而下的计划手段。在目标分解到个人后, 许多单位采用签署目标责任状的形式来落实责任, 以确保目标实现, 但是由于目标责任不清晰, 随意性较大, 最终落实情况不够理想。

3. 考核规范化程度不足, 体制过于单一

我国政府绩效考核存在着规范化程度不高的问题, 缺乏相应的法律或法规作为保障。同时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以指标完成情况为主, 社会公众对政府部门的评价权重偏低, 多是上级机关对下级单位的评价, 缺乏政府部门的自我评价。绩效考核过程一般由特定政府机关开展, 考核过程不公开, 缺乏社会与媒体监督。

三、对我国政府开展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几点建议

1. 制定切实的绩效目标, 采取科学的分解方法

政府绩效管理的指标和内容应容易理解与计算并有实际意义, 明确每一个岗位的绩效目标与责任, 目标分解形式不应局限于某一种, 应按照管理层次、职能部门以及时间顺序对目标进行分解, 形成系统的网络目标。目标分解到各部门、个人, 还应进一步落实相关责任, 签订目标责任状, 目标可以是宏观的也可以是具体的, 但必须针对目标应提供切实可行的计划、标准和具体实施方案。

2. 以建立多重考核体制为抓手, 加大奖惩力度

政府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必须从法律制度、政策、技术等多个层面努力, 组织专门的绩效考核部门, 通过建立包括部门自我评价、上级机关评价、党组织评价、服务对象评价、社会民众评价等在内的综合评价考核体制, 实现科学、民主、阳光的绩效考核, 并在结果明确后对绩效突出者予以嘉奖、升迁等方式的奖励, 对绩效低劣者予以相应处理。

3. 发展电子政务作为改善政府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新载体

电子政务是现代政府有效行使职能的强有力的工具, 其带来的开放性大大加强了行政的透明度和民主化进程, 为政府绩效考核提供了可资利用的载体。一方面, 电子政务的信息网络使得行政信息的传递更为迅速及时, 反馈渠道更加通畅。另一方面, 电子政务为政府绩效考核与目标管理朝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 为整个政府绩效考核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与制度环境。

摘要:在我国, 近年来随着政府行政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 公共管理部门成本意识、服务意识和公民意识的加强, 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工作在各级政府开始全面展开, 但现行的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由某市一区级政府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工作情况为切入点, 浅析了该项工作的现状、问题与改进建议。

关键词: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政府

参考文献

[1]杨红明:政府绩效评估的现状及在我国的发展[J].领导广角, 2003, (1) :48~50

[2]董建森:工商目标管理工作的现状、问题和建议[J].武汉工商, 2007, (11) :26~27

我国政府采购框架初具雏型 篇3

首先,我国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对外来冲击的承受力明显提高。(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1998年以来,GDP一年上一个新台阶。200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达到1023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883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52982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34533亿元,增长7.3%。(2)对外贸易高速增长,进出口规模显著扩大。据海关统计,2002年全国进出口总值为6,207.85亿美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出口3,255.69亿美元,同比增长22.3%;进口2,952.16亿美元,同比增长21.2%,进出口顺差303.53亿美元,同比增长34.6%(详见表1)。据世贸组织日前公布的2002年全球贸易情况报告,我国继美、德、日、法之后,成为世界第五大贸易国。(3)外商直接投资稳步扩大。2002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8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6%;实际使用金额527亿美元,增长12.5%(详见表2)。截止2002年12月底,全国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 424196个,合同外资8280.6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4479.66亿美元。

其次,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有了长足进步。(1)近年来,在中央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有力拉动下,我国国企改革、改组和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整体运营质量明显提高,盈利能力显著改善,实现利润总额突破历史最高水平。据财政部会计决算统计,2000年末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不含金融)总户数为19.1万户,资产总额为160068亿元(会计合并口径),比上年增长10.2%;实现销售收入75081.9亿元,比上年增长8.6%;实现利润总额2833.8亿元,比上年增长147.3%,比历史最高年份(1994年)高出1478亿元。(2)我国企业在国内的国际招标中中标率比较高,在国外的国际招标中,中标率也不断上升。(3)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业务齐头并进,稳步发展,承包工程的规模和档次不断提高,大项目增多。2002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1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2%;新签合同额179亿美元,增长8.7%。

再次,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框架已基本建立。虽然政府采购在我国属于新生事物,但近年来得到了空前发展,已基本覆盖了县(市)一级,实现了由试点时期向全面实施阶段的转变。(1)几年来,财政部陆续颁布了一系列规章制度,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该法已于2003年1月1日起实施。较为完备的政府采购法规体系基本形成,政府采购工作步入了规范化、法制化轨道。(2)初步建立了政府采购组织管理体系。截止2002年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和地(市)、县都成立了政府采购管理机构,国务院也于2002年11月成立了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3)政府采购范围不断拓宽,采购项目向多样化发展,其中工程采购规模占全国采购规模由2000年的23%提高至2001年的29%。采购规模进一步扩大,2002年超过1000亿元,每年的政府采购资金的节约率都在11%左右。无疑,这一切为我国政府采购市场的初步开放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政府投资合作框架协议书(定稿) 篇4

甲方:

人民政府

地址:

邮编:

授权代表:

职务:

电话:

传真:

乙方:

公司

地址:

邮编:

授权代表:

职务:

电话:

传真:

根据甲方产业发展和乙方企业发展战略,为充分发挥双方优势,甲、乙双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着平等互利、合作双赢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就乙方在甲方境内投资建设 项目,达成投资协议如下以资共同遵守:

一、合作内容

乙方在 地区投资建设

项目,项目投资概算: 万元,项目建设时间为 年 月— 年 月,项目用地预计使用土地面积

亩(以内),用地性质为: 用地。

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配合乙方进行项目选址,用于

项目建设。土地补偿标准按照统一补偿标准执行,费用由乙方先行垫支,所需费用直接交与甲方,由甲方执行补偿事宜(乙方不与补偿对象发生任何关系),列入成本核算。

2、甲方按照

市和

县相关政策给予乙方最大的扶持和优惠(所有适用的优惠政策的量化明细附后作为本协议附件一)。

五、其他事项

1、本协议全部条款只对协议双方有效,不得作为其他使用,不得发布于任何公开媒体。

2、甲、乙双方对本投资协议均负有保密义务,非经对方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将本协议内容对外进行公开或泄密。3、未尽事宜,双方以补充协议完善。

4、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5、协议附件同样具有法律效应。

6、本协议一式肆份,甲、乙双方各执贰份,各份文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以下无正文)

甲方: 人民政府

乙方: 公司(签章)

(签章)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年 月 日

政府工作报告框架 篇5

关键词:国家理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政府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以下简称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是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展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新领域。由于当前国家政治授权产生的代理问题与信息不对称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是当前对权力监督的一个重要手段,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的两个“暂行规定”和2006年修订通过的新审计法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了法律依据。但由于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尚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制尚未建立起来,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特殊, 审计范围广泛, 不同层面的党政领导干部的工作范围、工作对象差距很大,因此,探索和规范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具有重要意义。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是针对“个人”的责任审计,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直接涉及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的是非功过,关系到党政领导干部的升黜,因此,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诸环节的核心与关键问题。本文拟在现代西方产权经济学的国家理论基础上,构建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整体框架,并扼要探讨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具体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为进一步出台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细则或经济责任审计准则的制订、规范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一、相关研究评述

界定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是构建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框架的基础。2006年修订的新审计法第25 条规定: “审计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对国家机关和依法属于审计机关监督的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在任职期间对本地区、本部门或者本单位的财政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这仅仅给出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的总体内容,对构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提供了指导意义。现实中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十分复杂,想用一把尺子来界定其审计内容是很难做到的。吉林省审计学会课题组[1]在总结一些典型地方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归纳了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他们将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范围分为四个层面、三个范畴和二个系统。四个层面主要由省部级、地厅级、县(区)局级、乡、科级四个层面的干部。三个范畴主要包括块块领导干部、条条领导干部、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二个系统包括党委系统和行政系统。并提出采用一般分类与特别分类两种办法来探讨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认为党政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的一般内容应该包括三个方面:(1) 审计党政领导干部所在地区、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2) 审计党政领导干部在执政期间重大公共投资项目的效益。(3)审计、评价党政领导干部在执政期间主要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最后根据行政区党委,行政区政府领导、政府部门领导界定了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别内容。在审计署2007—2008年立项课题研究报告(2009)中,以蔡春教授领衔的西南财经大学课题组[2]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研究》将党政领导和企事业负责人的目标经济责任的内容分为治理责任、管理舞弊控制责任、经济权力控制责任、效益或绩效责任和环境保护责任,并根据各类目标经济责任,构建相应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将党政领导经济责任评价指标分为民主政治建设和绩效两个方面的评价。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主要包括权力范围、组织结构和问责体系、信息透明度、廉洁自律、申诉和执行机制、党风廉政内部监督制度落实、政务公开程度等指标;绩效方面包括真实性、客观性、合法性、投入产出的“3E”、内部控制、资源利用等指标。青岛市审计局课题组[3]的《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研究》将政府部门分为经济运行管理部门和社会事务管理部门,在确定部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基础上,将部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分为经济决策权指标、经济管理监督权指标、经济执行权指标和履行廉政职责情况指标四大类。刘世林和牛玉韬[4]认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应与评价对象、评价责任、任职目标、评价范围挂钩,并构建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给出的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一级与二级指标为:(1)财政财务收支评价(主要包括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资金收入与支出、企业财务收支情况等)。(2)资产管理与购建评价(主要包括资产综合情况、长期资产管理情况、流动资产管理情况、固定资产购建情况等)。(3)经营业务管理绩效评价(主要包括综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环境情况、领导干部决策能力和水平等)。(4)个人及行政执法情况评价(主要包括组织性违法违纪情况、个体性违法违纪情况)。?

以上研究对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局限性:(1)审计内容界定和审计评价指标框架的构建多采用归纳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分类,没有运用演绎法,将审计评价指标框架构建在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上。(2)各研究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构建审计评价指标框架,但由于主要采用的是归纳法,没能显示各类指标之间逻辑关系,同时各类指标也难免存在一定的重复交叉内容。本文拟以现代西方产权经济学中的国家理论为基础,着眼于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整体框架的构建及具体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但本文并不涉及具体的审计评价指标的构建。

★ 经济责任审计述职报告

★ 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

★ 经济责任审计调研报告

★ 公共管理改革对现行预算会计体系影响分析的论文

★ 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领导讲话

★ 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的影响

★ 浅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 知识经济对传统会计的影响

★ 经济责任审计防范风险对策论文

政府工作报告框架 篇6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二○一三年十二月二十日

甲方:XX市人民政府 乙方: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

为了更好地推进智慧XX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信息产业优化升级,推动面向生产、生活和管理的信息消费快速健康增长,改善民生,实现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又好又快发展。XX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本着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决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起草的《关于促进我国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即将发布,其中明确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将结束政出多门、盲目建设的“乱象”,进入统筹推进的新阶段。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在此背景下经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成立,承担全国各地智慧城市试点申报、规划、咨询、专家论证;制定我国智慧城市标准及评价体系;国家智慧城市政策解读和培训等。引导制定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思路、建设原则、主要目标以及信息安全保障等。

XX市政府将发挥其优良的产业聚集、政府服务和政策优势,积极联合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在XX市举办智慧城市项目及产业对接。双方经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签订本战略合作协议。

一、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和对接牵头企业“大恒集团北京大恒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智慧城市事业部”全面参与智慧XX的规划、投资、建设和运营

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主要会员企业均在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资源整合、公共服务应用、企业信息化、城市管理应用方面和信息安全服务等领域实施了大量成功案例,通过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与对接牵头企业“大恒集团北京大恒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智慧城市事业部”的平台,为智慧XX建设与发展提供相关支撑服务。包括:

1、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作为工信部智慧城市行业管理依托单位,协助XX市申请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争取国家相关配套政策支持等。

2、进行智慧XX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搭建智慧城市模型,制定行动路线,绘制智慧XX建设和发展的长远蓝图,组织国家相关专家院士举行专题论证会。

3、建立城市云计算中心和城市级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城市云计算中心及相关的信息安全体系,为智慧XX建设提供安全、可信、可靠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级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智慧XX建设在信息资源层奠定基础,实现各部门资源的整合、互通。

4、建立城市北斗公共位置服务云平台。该云平台立足全市、服务全省,为智慧XX提供政务管理、行业应用和民生服务。该云平台重点在城市运行保障、智能交通、智慧物流、重要系统授时、环境资源管理、精准农林业、智慧水利、公共安全等领域开展行业位置服务 应用。该云平台是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为支撑,以地基、空基、天基平台为依托,构建“天-空-地”立体覆盖、全面感知的城市综合信息感知网和通信网,在政务、民生、行业应用等领域提供智能化、人性化的泛在服务。

5、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设立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水务、智能环保、智慧医疗、智能养老、智慧社区、智能家居、智慧教育、智慧国土10个领域专业委员会,由“大恒集团北京大恒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智慧城市事业部”牵头,分别对接XX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及联盟大型企业。

6、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及对接牵头企业“大恒集团北京大恒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智慧城市事业部”共同设立投资与数据运营中心,协调各智慧城市产业基金、投资机构、银行与XX市政府实现智慧城市项目对接,以及协调专业机构指导XX市政府发行智慧城市建设债券等,创新智慧城市投资建设运营模式。

二、由联盟和对接牵头企业“大恒集团北京大恒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智慧城市事业部”共同与XX市政府举办“智慧城市项目及对接大会”

应XX市政府邀请,由联盟和对接牵头企业“大恒集团北京大恒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智慧城市事业部”与XX市政府共同举办“中国-XX智慧城市项目及产业对接大会”,由联盟组织智慧城市相关专家院士、大型企业、智慧城市产业基金、投资机构(银行)参加,在对 接会上举行项目及产业落地签约仪式。

三、XX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1、XX市政府依法向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及对接牵头企业“大恒集团北京大恒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智慧城市事业部”提供最优惠的政策支持,包括市场、资金、税收、服务配套、人才配套等方面。

2、出台《XX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工作指导意见》,明确建设意义、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建设步骤、保障措施等。

四、成立战略合作协调组,协调推进双方合作事宜

1、在XX市信息化领导小组下设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办公室(简称“智慧办”)。

2、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协调组组长: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秘书长协调组副组长和协调组成员由对接牵头企业“大恒集团北京大恒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智慧城市事业部”和联盟副理事长单位联合组成。

3、协调组下设协调联络组,由XX市政府智慧办和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及对接牵头企业“大恒集团北京大恒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智慧城市事业部”的相关人员组成。协调组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联络组经常性召开工作会议,推动落实协议内容,协调合作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五、本协议采取中文文本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及对接牵头企业各自备案一份,具有同等效力。

六、本协议未涉及的其它事项,由双方进一步友好协商解决,并以书面形式形成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

甲方:XX市人民政府

乙方:中国智慧城市产业

授权签字人:

授权签字人:

签字日期:

签字日期:

我国政府内部控制框架构建的探讨 篇7

目标是指“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 政府内部控制的目标就是政府内部控制所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目标的制定必须切合实际, 切合实际的目标为决策的制定与执行提供可靠的保证。我国政府内部控制的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 更好地履行责任

政府部门责任, 主要指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在公共资金使用、维护公共利益及政务处理方面的责任。有效的内部控制, 通过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 明确各部门职能, 界定内部机构责任范围, 建立个人岗位责任制, 实行政务授权、执行、审核和记录职能分离, 建立和执行责任追究制度, 及时发现并纠正责任履行过程中存在问题, 防止行政决策失误、相互扯皮、办事推诿。

(二) 提高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政府部门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是政府部门行政和管理的主体, 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素质高低和能力强弱影响着行政的效率和效果及政府部门的公众形象。有效的内部控制, 通过制定并执行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职业道德、业务活动、政纪、考核和奖惩规范, 对人员进行“入口”考核、使用考评和素质培训, 及时发现并纠正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和不当问题。

(三) 有效贯彻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依法行政是政府部门的行政方式, 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是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有效的内部控制, 通过设立并执行行政依据、程序和措施的定期检查程序, 发现并纠正行政执行依据、程序和措施中存在的违法行为, 防止行政执法人员失职、渎职、滥用权利和以权谋私。

(四) 保证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

有效的内部控制, 通过审核和检查预算编制的执行情况、收支范围和标准, 监督资产管理, 督促收支效率, 评价收支效果, 及时发现并纠正财政财务收支中存在的失真、违法、违规和低效问题, 防止财政财务收支违法、不当和浪费。

(五) 确保实物资产和信息资源安全

实物资产是政府部门行政的物质基础, 保护政府部门实物资产安全完整, 对于提高财产物资的使用效能和经济效益有重要的作用。信息资源是政府部门履行责任、提高政务透明度的关键, 存在着被盗、滥用和损毁的风险。有效的内部控制, 通过建立实物安全保护设施, 对资产进行入库检验、登记、授权专人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使用批准和处置的审批, 限制未经授权人员访问、修改、使用信息, 实施信息交换安全检查, 及时发现并纠正实物资产管理和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防止实物资产被盗、毁损和流失, 防止重要信息毁坏、复制、扩散和滥用。

二、政府内部控制的主体与客体

(一) 政府内部控制的主体

一般说来“主体”一词具有两种涵义:一种是指“决定者”、“当事者”、“依附者”等, 如“工人是工业生产的主体”等;另一种是指“基础”、“载体”、“承担者”等, 如“物质是一切变化的主体”等;前者重“主”, 后者重“体”。在哲学中, 主体与客体相对, 它们是对人与世界本质关系的普遍概括。尽管不同的哲学流派对“主体”有不同的理解, 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主体就是指人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社会实践者、行为的主动发起者、改造者和控制者。也就是说, “主体”是人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社会实践者, 是具有行为目的、行为意识和行为能力的人和组织。

所谓政府内部控制主体, 就是指政府组织内部负责执行政策的政府执行人员和组织。由于政策执行的主要承担者是各级政府及其部门, 而政府组织和部门是由人组成的, 构成组织的核心要素是组织成员——即人, 因此可以说, 政府控制的主体主要指政府工作人员, 或由其工作人员组成的群体组织。

(二) 政府内部控制的客体

主体是不能独立于客体而存在的, 主体的地位, 是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和在人与对象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和确立起来的。也就是说, 主体是与认识和实践的对象——客体同时存在的。

所谓客体, 是指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是纳入主体活动的范围和结构, 并从而与主体发生现实关系的客观存在。客观世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作为潜在的客体而存在, 只有当某种事物在具体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中被主体“对象化”——即成为主体认识或实践对象的事物时, 才能成为真正的客体。主体和客体都不是天生的, 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由具体的相互作用的联系所决定的。在同一实践过程中, 不同的认识和实践关系决定了不同的主体和客体。

所谓政府内部控制客体, 指政府工作人员和政府组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即进入政府工作人员和政府组织的实践和控制范围的对象。政府部门政务、人事、财务、会计、信息都是政府内部控制的客体, 受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而不断地变化, 因而内部控制需要随着政府部门政务、人事、财务、会计、信息活动的变化不断地更新。

1.理论分析

内部控制理论最早是在企业管理中由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 并经审计人员理论总结, 在职业组织、理论学术界、大型企业及政府组织共同推动下, 而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自我监督和自行调整体系。内部控制制度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部分, 前者旨在报告企业资产、检查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后者旨在提高经营效率、促使有关人员遵守既定的管理方针。

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发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中, 以“内部控制结构”概念取代了“内部控制制度”, 并明确了内部控制结构的内容为控制环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

1992年美国COSO颁布的指导内部控制实践的纲领性文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提出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思想, 并逐步将各界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统一起来, 明确了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及监督。COSO 报告的特色之一是将“柔性”控制与“硬性”控制相结合;特色之二是三大目标认证, 除了遵循法规之外还特别强调财务报告和运营有效性三大目标;增加风险评估以有效管理企业面临的各项内、外风险即为COSO控制模式特色之三。

2002年7月针对美国公司丑闻而颁布的《萨班斯法案》, 第404条是对内部控制明确规定和丰富。要求公司编制的年度报告中包括内部控制报告, 内容包括: (1) 强调公司管理层建立和维护内部控制系统及相应控制程序充分有效的责任; (2) 管理层最近财政年度末对内部控制体系及控制程序有效性的评价, 担任公司年报审计的会计公司应当对其进行测试和评价, 并出具评价报告。上述评价和报告应当遵循委员会发布或认可的准则。

2004年9月COSO提出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进一步发展内部控制理论。企业风险管理八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其中:事件识别是指对影响企业战略和目标的内外部事件进行识别, 并明确它们是如何影响企业风险的;风险评估应从可能性和影响两个方面进行, 它不仅用于评估风险, 还可用于衡量其它相关目标, 风险评估可使企业明白潜在事项对企业目标的影响程度;风险应对是指根据企业的风险偏好, 在支出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 决定企业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风险管理的目的与高层次目标——战略保持一致, 并为其成功实施提供保证;营运中资源使用的效果及效率;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

2004年第十八届最高审计机关国际会议讨论通过的《公共部门内部控制准则指南》, 不仅吸收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中内部控制概念模式, 而且强调了信息技术控制对政府履行责任、提高办公透明度的重要性。《公共部门内部控制准则指南》赋予了内部控制新内容, 即拓宽了内部控制目标, 突出了公共资源安全控制的地位, 扩大了信息控制范围, 发展了信息技术控制, 考虑了COSO提出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而且体现了公共部门内部控制的特征, 即公共道德控制和信息资源控制的社会政治效应, 使命目标和政策执行控制的社会经济效益。

2.政府内部控制的重点

由于受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设置基础、人们对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认识、政府部门信息化发展程度、改革进度等因素的制约, 我国政府内部控制建设整体水平不高。信息管理系统电算化和局域网设置程度参差不齐, 政务电算化和网络化程度偏低, 内部控制文件不尽完善, 并存在一定的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轻内部控制执行的倾向, 从而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 导致了内部审计监督和政府采购控制执行的缺位, 进而导致了预算执行效率低、效果差、不规范等问题, 形成了资产流失、政策执行和政务决策的潜在风险。由此可见, 加强行政伦理建设、建设风险评估机制和完善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是我国政府内部控制建设的重点。

(1) 加强行政伦理建设。

以公正、廉洁、高效为目标, 以维护公众利益为核心, 围绕公共权力、公共利益、公共服务和公共责任, 根据改革发展的要求, 逐步建立行政理想、行政态度、行政责任、行政纪律、行政良心、行政荣誉、行政作风等规范体系, 以发挥行政伦理在政府部门管理中的制约作用。

(2) 积极开展业务风险评估。

建立主要业务风险预警机制, 分析风险对业务决策的影响, 据以采取业务控制措施和风险处理措施, 及时调整政府部门内部管理体制、制度, 提高政府部门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保持政府内部控制的持续发展。开展政府部门内部控制风险环境评估, 分析改革对部门预算执行的影响, 针对部门预算执行风险设置内部控制, 以保持政府部门内部控制适应行政、投资、预算体制改革, 维护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系统良性运行。

(3) 完善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

美国在执政党管理政府官员的方式上, 国家不惜职能重叠, 通过机关首席财务官、机关监察长办公室、国会责任总署对同一个政府机关的财务予以审计和控制, 有效降低了浪费的概率。根据我们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要求, 要抓紧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 完善权力运行的控制机制, 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利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在廉政教育方面, 不但要加强理想信念和纪律教育, 而且要深入进行廉政准则和可操作性较强的行政伦理规范培训, 开展领导干部任前和转任廉政教育, 要通过具体环节, 强化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 要把政务公开的立法提上重要日程, 为“三公开”提供法律保障, 使人民群众及时获得真实、全面的信息, 促进权力运作的公开透明。加强对行政审批的监管, 在削减行政审批权限的基础上, 严格规范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的自由裁量权, 加强对政府采购这一公共权力与公共资金集中运用环节的控制, 适当配置控制力量, 制定相关控制制度, 降低腐败发生的概率。扩大审计监督范围, 不仅对机关行为过程进行合规性 (是否符合法律法规) 审计, 还应该对机关行为的结果进行审计;不仅应该对公共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进行审计, 而且还应该对公共项目的效能性 (社会效果) 进行审计。加强对执行权实施监督的机制, 对执行权的监督重点应突出对重要领域、重要部门的监督机制建设, 比如, 司法、财政、税务、国土、金融、干部人事等。

必须强化群众监督。据资料显示, 目前查处的腐败案件有60%来自群众举报。为此, 要为人民实施有效监督拓宽各种渠道, 创造客观条件。比如: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务重大事项公开制度;重大决策公开咨询、听政、报告制度;领导干部公开述职述廉、民意测评、民主考核制度;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的选举要引入竞争机制, 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高、民主意识强、具有参政议政能力的代表选出来, 保证人民民主权利的行使, 实现有效的政府内部控制。

必须强化舆论监督的作用。通过新闻舆论监督, 既鞭挞腐败丑恶现象, 又为社会公众参与反腐败提供重要途径, 为反腐倡廉提供良好的控制氛围。

三、政府内部控制框架构建原则

构建政府内部控制框架, 应是全方位的, 包括职权、职责的重新分配, 以及机构隶属关系的调整和权力的重组等。在构建政府内部控制框架的过程中, 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 “主权在民”原则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来自人民, 因此, 必须听取民声, 遵从民愿, 自觉地接受人民的监督。一切控制机构都是人民的代表机构, 代表人民进行控制。加强政府内部控制就是使政府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的综合国力。

(二) 依法控制的原则

我国是法治国家,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我国各项工作的行为准则和根本依据。所以, 各控制主体的职权、职责和监督机构的设置都必须依法设定, 并应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工作。

(三) 权责清晰原则

各控制主体的权责清晰, 没有交叉, 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控制的效率, 避免冲突。当前, 我国控制体制在很多情况下存在职能交叉, 容易造成有的事情出现了, 各部门都去管, 而有的问题出现了, 又都避之唯恐不及, 互相推诿。因此, 进一步明晰各控制主体的职责范围, 应是完善我国控制体系的当务之急。

(四) 效率原则

这其中包括两方面:一是指控制不能损害政府机关高效率行政, 这就需要合理规定控制范围;另一方面是指控制本身必须是高效率控制, 低效率控制就等于没有控制。

(五) 系统性原则

政府内部控制框架涵盖的内容很广, 要使其便于实际操作, 提高适应性, 必须形成系统性。系统性的控制能有效控制整个流程, 纠正控制中的薄弱环节, 使整个控制有效流畅的进行, 从而保证政府内部控制的长期性和持久性。

摘要:政府内部控制目标、政府内部控制主体和客体、政府内部控制的原则是我国政府部门构建内部控制框架需要解决的重点。对政府内部控制目标、政府内部控制主体和客体、政府内部控制的原则进行具体的探讨和阐述。

关键词:政府内部控制,目标,主体,客体,原则

参考文献

[1]. (美) 贝利, 格拉姆林, 拉姆蒂著, 王光远等译.内部审计思想[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6

[2].财政部预算司.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指南[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

[3].王惠岩.政治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4].审计署审计科研所.中国审计报告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7

[5].郎正清.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J].中国审计, 2006

[6].王光远.再造政府机关的内部控制机制[J].中国审计, 2006 (7) :32-34

[7].朱荣恩, 贺欣.内部控制框架的新发展——企业风险管理框架[J].审计研究, 2003

[8].COSO,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 2004

政府工作报告框架 篇8

互操作框架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电子政务互操作框架的总体目标是一个国家制定及实施框架的根本出发点。目标的设立由各国的基本国情决定,包括公共管理水平、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英国在电子政务互操作框架中提出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政府部门间顺畅的信息交流以改善公共服务满足公民和企业的需要”;新西兰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互操作框架的实施来改善政府的公众形象,加强政府部门对信息通信技术的使用,保障全球化环境下的政府运行”;而澳大利亚的总体目标是“协助政府部门提高信息管理能力并确保部门间信息交流的通畅”。可以看出,各国电子政务互操作框架目标中都强调了提高政府部门间信息交流的水平和效率,使电子政务背景下的政府运行更加有效,以改善政府的服务。

互操作框架的原则是在总体目标下为指导实践而确立的。各国互操作框架的原则多数是根据不同实施层次的需要制定的(各国电子政务互操作框架的具体原则内容见表1)。

各国电子政务互操作框架虽然在内容和结构上各不相同,但其基本组成要素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主要包括技术标准、组织结构、管理实施和最佳实践四个方面。

(1)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是指“各单位间针对如何完成某项任务而达成的共识”,从技术层面而言,就是“由权威组织认可的或被业界广泛接受并使用的一系列规则框架”。为确保电子政务的规范和有序实施,保障信息交换的有效性,各国框架中均涉及大量技术标准内容。主要分为:互联标准、数据整合标准、内容管理和元数据标准、信息访问和呈现标准、业务服务标准和安全标准等六种类型(各类技术标准定义及层次关系见图1)。

各国还针对如何应用标准提出了要求。英国将标准分为推荐使用和强制使用两种,新西兰将标准分为五级,最优先级别为“推荐使用”,依次排列为推荐使用、已采纳、开发中、计划开发、已废弃;澳大利亚将标准分为衰退中、成长中和使用中三种,根据不同情况推荐使用不同种类的标准。

(2)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互操作的管理体系框架,它表明在互操作中组织各部分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散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它是组织的全体成员为实现互操作的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在各国的互操作框架中,都提出了如何对工作任务进行分工、分组和协调合作的具体要求。英国在框架的第四部分中详细规定了中央政府其他公共部门及组织、公众等成员在电子政务互操作框架中的角色和责任,如第四部分第一节“内阁办公室的电子政务小组是框架实施与维护的领导机构。在与各部门、地方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的合作中,电子政务小组应当做到:领导e-GIF的改进和维护,并提供支持框架实施的管理基础……”;新西兰在框架的第二部分,即政策部分,规定了需要参与该框架的部门和单位。并详细区分了需要强制执行框架的部门、自愿参与框架实施的组织和不参与互操作的情况,同时对所有单位部门应履行的职责进行了说明,“国家服务委员会是e-GIF的主管部门,对框架的发展和管理负责并有一定的决策权;委员会下属信息交流技术部在e-GIF管理委员会的监督下负责日常运行……”;澳大利亚在其技术框架的第二部分中对主要责任部门的角色和职责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并在信息互操作框架中具体列举了参与信息互操作框架实施的所有工作部门,如第二部分第三节中规定“AGIMO(澳大利亚政府信息管理办公室)是管理和更新框架的主要负责部门。AGIMO应参与W3C和OASIS 电子政务亚太技术分会论坛以确保其在互操作标准和政策的发展上与全球行业标准相一致……”。因此,组织结构部分是对于互操作框架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的界定及对其职责和分工的描述,是整个互操作框架实施的组织基础。

(3)管理实施。管理实施是互操作框架中推动实施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要求,具体分为具体实施措施、实施效果评估和框架改进三个方面。

一是具体实施措施。这其中包括了互操作框架中所涉及的流程及其中所应用到的工具的开发、应用和维护。英国互操作框架的第三和第六部分中均有相关内容,具体包括了标准的选取原则、标准的制定方案、如何落实框架内容、标准的使用、框架实施的时间表、如何适应框架发展和框架实施失败的补救措施;新西兰互操作框架的管理措施部分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即共享资源的管理及框架实施的原则。其中共享资源的管理是指当一项业务同时涉及多个部门需要进行部门间信息交换时,应“就业务的管理流程达成一致,明确各部门的角色和责任,针对数据质量和问题解决途径等问题进行协商”。框架实施的原则列举了14条具体要求,如“明确角色和职责,电子政务互操作框架的维护、改进和执行过程应兼容并蓄且民主协商……”;澳大利亚的框架则从信息生命周期的角度,从计划、生成/采集、组织存储、访问、使用、维护及共享和再利用等七个阶段对互操作的实施做出了具体要求。如“在生成新信息前,先确定该信息需求是否能够通过已有的信息资源来满足,如果不能,则创建新信息时应告知信息提供者信息的收集和使用的目的,并监控和管理信息质量保证信息的准确性……”。由此可见,各国虽然叙述角度各不相同,但都在框架实施的细节问题上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对各参与部门和各执行环节的工作提出了要求。

二是实施效果评估。它是有效衡量互操作实施情况及效果的重要工具。评价框架实施成果对于互操作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互操作并不仅仅是互相联系那么简单,它同时还是操作理念、方案、政策、流程和步骤的功能体现”,(UNDP,2007)因此界定评价机制非常困难。虽然各国均在各自的互操作框架中指定了评估机构并对评估机制做了一定的说明,且各国均强调了建立评估机制的重要性,但没有国家明确的列出了具体的评价标准和操作方法。英国只在强调了评估的重要性后要求对框架实施进行定期评估,即“每年对框架进行审核,并根据需要进行更新”;新西兰也只是提到要“定期进行审查并在原版本基础上进行改进,但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提出对于扩展该框架的意见”;澳大利亚是唯一提出了具体评价模型的国家,在其业务流程互操作框架中提出了能力成熟度模型以衡量部门业务流程互操作成熟度水平并以此为基础调整战略,改进框架。但该模型仅提出了两个衡量指标,即效率和响应能力,并针对这两种标准划分出了五个成熟度层次(见图2),却并未描述这两个指标的具体测评方式。因此,笔者认为评价电子政务互操作框架实施效果的具体评价标准和步骤尚不成熟,但鉴于评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未来各国必将在此方面做出改进,推出具体措施。

三是框架改进。互操作的实现是一个制定、实施、反馈、改进等一整套管理环节循环往复的过程。任何一个国家电子政务互操作的实现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事实上,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三国也都根据自身情况,针对各自的互操作框架进行修正和更新,以适应技术和社会环境的发展。英国2000年10月颁布了第一版电子政务互操作框架,本文所分析的为2006年颁布的v6.1版本,该版本还在其中列举了与前一版本(v6.0)的区别;新西兰从2002年出台了电子政务互操作框架v1.0开始,至2008年2月的v3.3,已连续修改多次,产生了共八版互操作框架,且在本文分析的v3.3版本中详细列出了各版本所改进的内容;澳大利亚起步较晚,直到2007年才出台了完整的互操作框架(共三部分)。英国在框架中提出在定期评估的基础上,对互操作框架和技术标准目录进行定期更新;新西兰在政策部分的第四节中详细规定了如何扩展框架、如何提出新标准、改进框架的原则及互操作框架与其他框架标准的协调问题;澳大利亚并没有针对框架的更新问题进行具体讨论。

(4)最佳实践。最佳实践是一种管理思想,它认为存在一种技术、方法、流程或是回报,与其他技术、方法、流程或回报相比产生更加有效的结果。技术标准仅仅提供了管理和理解信息交换背景的一般途径,并不能确保互操作的顺利实施。因此各国均在互操作框架中加入了最佳实践部分,以帮助并加深对于标准的理解和应用。英国互操作框架中明确指出,在其政府网站(www.govtalk.gov.uk)上提供了对于XML模式最佳实践的案例材料;新西兰互操作框架在技术标准部分专门设置了最佳实践层,并在其中列举了支持最佳实践的通用标准,这些标准并不专门针对某个或某些部门间的信息交流,而是支撑整体的互操作实施;澳大利亚在互操作框架的推动因素部分对于每个因素的说明和规定之后都给出了相关的案例以帮助理解,且在建立适宜的管理体制和支持信息共享的工具两个促进因素中强调要建立最佳实践模型和指南。

互操作框架的各组成要素并不是彼此独立的,它们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组织结构是互操作框架的基础,技术标准是框架实施的依据,管理实施是具体行动的准绳,最佳实践是实现目标的标杆。形象的说,组织结构是骨架,只有确定了组织结构,各部门才能够明确分工和责任,在互操作实现过程中依据任务要求参与并推动框架实施;技术标准是血肉,只有严格遵守技术标准中建设互操作系统的具体规范,才能确保系统建设的一致性、兼容性和可用性;管理实施是神经,只有按照管理实施的各项要求进行框架的实际运作,才能实现电子政务互操作的顺利推进和框架的发展;最佳实践是模范,只有积极参考最佳实践的做法,才能使互操作框架更加高效地进行。当然,互操作的顺利实施和发展同样离不开总体目标的指引,具体原则的规范以及共享文化的推进。概括而言,各国互操作框架的结构可以用图3表示。

由于互操作框架的发展水平和总体目标有所不同,各国的互操作框架的内容也各有侧重。英国是这三个国家中电子政务起步最早发展最完善的。因此其框架所涉及的范围已不再局限于政府内部,其内容更侧重于满足公众的需求,提供一站式的高效服务,v6.1第一部分的范围描述中,明确阐述了该框架适用于“政府与公民、政府与中介机构、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组织、政府与其他政府”的交流和沟通。新西兰的电子政务是在英国之后发展起来的,正处在稳步成长阶段,因此,互操作框架的关注点已从政府内部开始向公众转移,在关注政府自身运转和强调互操作框架本身的调整和改进的基础上,开始重视公众参与,在其政策部分中提到的最终实现目标之一是公众参与,即“公民将及时了解所需信息并更好的参与进政府的服务中来”。澳大利亚的电子政务仍处在起步阶段,因此其仍以提高政府内部信息管理能力为目标,其互操作框架的重点放在对信息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的规范和管理上,其互操作框架的参与者只涉及了政府相关部门,而公众、组织和企业并未包含在内。虽然澳大利亚起步最晚,但由于有各国的相对成熟的框架作为参考和支持,其框架已比较完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亚的互操作框架中明确地提出了建立共享文化的概念,并将其作为互操作的推动因素之一,详细提出了七项要求,如“与有业务往来的部门建立合作关系以加强信息交换、与其他部门制定信息交换计划和协议、加强对澳大利亚政府信息管理原则及互操作效益的认识、对业务人员进行业务、政策和职责的培训”等。共享文化是政府部门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合作和共享氛围以实现共同目标的必要条件,澳大利亚这一创新性提法无疑为保障互操作框架的实施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这将可能成为未来各国互操作框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三个国家互操作框架的解读,我们认为,在结构上,一套完整的电子政务互操作框架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原则作为指导,并且要包含:清晰的组织结构、规范的技术标准、科学的管理实施和适宜的最佳实践等四个缺一不可的部分;在内容上,规范和标准等内容应明确、详细,可操作性强,标准政策和操作规范及管理方法等内容要具体化;在版本上,应定期进行修订更新,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和技术环境。

上一篇:区人大常委会2010年终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打算下一篇:悦读,倾听文字的声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