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盘校本教材编写计划

2024-08-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底盘校本教材编写计划(精选10篇)

底盘校本教材编写计划 篇1

编写计划

电气系杨仁宗张恒

一.编写意图。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实习实训》课程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等汽车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相结合的综合性专业主干核心课程之一。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起着重要作用,为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起支撑作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实习实训》是根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通用教材的要求编写,是《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的配套教材。根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共编写了10个实习课题,并附有各课题实习报告的形式、内容。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懂得汽车的行驶原理,掌握汽车底盘及各总成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维修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汽车底盘及各总成的技术状况对汽车主要性能影响;学会汽车底盘及各总成的使用、维修、检测及调试;具有分析、判断和排除汽车底盘及各总成常见故障的基本能力。本书可供技工学校和职教学校汽车驾驶、汽车修理、汽车电工专业师生教学用,亦可供汽车驾驶员、修理工和汽车电工阅读参考。

二.编写目标

1.本课程包含10个实习课题,包括汽车底盘的全部实习内容。

2.吸纳各种优秀的实习训练方式方法,取长补短,突出本专业的教学特色,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在今后的学习与成长中能发挥优势、练好技能。

三.编写内容

实习课题一离合器的拆装调整

实习课题二变速器的拆装调整

实习课题三万向传动装置的拆装

实习课题四主减速器与差速器的拆装调整

实习课题五转向器拆装与调整

实习课题六制动器的检查调整

实习课题七非独立悬架的拆装与结构类型认识

实习课题八行驶系的拆装

实习课题九ABS系统及电控悬架系统

实习课题十辛普森式自动变速器拆装

四.编写日程安排及分工

任务完成时间责任人

实习课题一离合器的拆装调整12年5月杨仁宗 实习课题二变速器的拆装调整

实习课题三万向传动装置的拆装

实习课题四主减速器与差速器的拆装调整

实习课题五转向器拆装与调整

实习课题六制动器的检查调整

实习课题七非独立悬架的拆装与结构类型认识

实习课题八行驶系的拆装

实习课题九ABS系统及电控悬架系统

实习课题十辛普森式自动变速器拆装

完成排版、封面、封底的设计、校验汇总

底盘校本教材编写计划 篇2

新课程改革实际是课程权利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利的加强, 充分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化进程, 并为校本教材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各地也竞相出现一股校本教材编写热潮。但是, 当前校本教材编写热的无序低水平状态需要我们加以审视。

1.编写观念目的曲解

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之后, 各地展开了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 作为校本课程重要载体的校本教材被竞相效仿。很多地方开发校本教材只是为了响应上级教育部门的号召或者为了自己学校的声望影响, 功利性思想掺杂其中, 而忽视了校本课程的以校为本、以生为本的根本理念。这种功利思想下的校本教材往往仅作为观摩展示的成果, 开发之后就被束之高阁;或者在传统“课程即教材、课程必教材”的惯性狭窄思路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这样的校本教材定位必将偏移, 作为统编教材的补充, 因没有发挥自身优势特色, 延续统编教材的工具性价值取向而沦为其附庸品。

2.编写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中小学校本教材的体制建设方面严重滞后于校本教材的开发, 相关的校本教材开发、审定、监督及评价的管理体制没有落实。体制是校本教材有序发展的基石, 这方面的薄弱必将导致其无序的发展。首先, 作为校本教材开发的决定方和实施者, 学校没有组织人力研制相关的质量标准以及实施程序, 整个开发和管理实施过程都很随意, 相关的物力财力也没有跟上。而作为监督和评价者的教育行政部门, 更是不作为, 对学校的成果考查也流于形式, 甚至只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指标, 这样的政策导向严重消解校本教材的价值意义。

3.编制主体水平参差不齐

长期以来, 我国的教材开发是学科专家处于霸权地位, 教师没有发言权, 更无权利参与, 基本置身于教材开发的外围。而校本教材的开发实现了编制主体的基层化, 赋予一线教师参与教材开发的自主权。然而, 长期的隔离状态使教师缺乏教材自主开发的意识和能力, 对教材编写的过程和原则更知之甚少。而且, 虽然一线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但往往理论水平不足, 缺乏全面的视角, 且没有经过相关的专业教材编写培训, 所编教材不能着眼于学校、学生、学科的特色发展, 失去校本教材的价值依托, 很容易受旧有课程文化思想的影响而使教材异化为考试工具。

二、校本教材编写热背后的利益机制分析

1.决策者:教育部门往往追求政治利益

有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为了响应国家教材多元化和校本课程的鼓励研发政策, 追求自身的政绩, 将校本课程的开发视为教材的编写, 视教材多元化为“多本化”, 不顾当地学校的条件是否允许, 将校本教材列为考评学校的指标之一, 而且考察的是完成任务“量”的多少, 而非“质”的优异。同时, 作为上级监督和评审部门, 却没有相应给予学校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物质、技术资源的支持, 特别是观念系统方面的支持缺乏。

2.开发者:学校的功利主义思想严重

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 各地出现了校本课程研究开发的潮流。而对于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成效来说, 校本教材无疑是能直观的、短期见成效的、体现学校综合实力的最具说服力的载体, 因此, 无论是从完成上级领导下达的任务还是紧跟时代潮流方面, 校本教材都是最好的表现, 它无形中已成为人们衡量校本课程实施深入与否的重要指标。为了更好地交流和展示校本课程成果, 很多学校不惜花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编写校本教材以扩大影响, 甚至有些学校单纯为了提升学校的名气和影响而编制校本教材。这种功利主义趋向的教材显然没有考虑是否秉持以生为本理念、是否体现本校特色, 开发出的教材往往没有实际应用价值, 只能作为一种成果展示, 严重浪费了教育资源。

3.开发与实施者:教师处于一种利益冲突的尴尬境地

教师不仅是校本教材的主要编制主体, 而且作为校本教材的最终实施者, 当然会有更加深刻的利益体会, 甚至处于一个尴尬、进退两难的利益冲突境地, 往往教师这个双重主体挣扎于校本教材的开发与使用过程中。一方面, 教师本身可能并不具备校本教材开发的能力, 然而在职称晋升等利益的驱动下, 教师会努力参与。另一方面, 涉及到校本教材与统编教材的共用冲突, 因为校本教材在内容选择、发展目标和评价标准方面与统编教材有异甚至冲突之处, 教师会担心学生短期内的成绩下降, 也相应影响自己的工作前景, 从而舍弃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利益。

4.受众:学生的教育性利益被消解

一切“以生为本”是校本教材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处。校本教材本身就是为了弥补统编教材内容滞后、形式呆板的不足, 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而建设的。而实际开发中, 学生却处于弱势边缘地位, 作为校本教材开发最应关注的利益主体, 其应享有的教育性利益因校本教材价值功能的消解而被剥夺, 总是湮没在其他主体对自身利益的过度追求之中, 以致出现教材无人、无主体的异化状况。而且, 在其他主体对统编教材及考试成绩的强调下, 作为发展中的不成熟个体, 学生自己也没有认识到校本教材的价值和对自身发展的长远意义。

三、治理教材编写热, 构建良性的利益驱动机制

1.实施恰当干预, 提供政策和物质条件支持

政府的政策引导对校本教材的发展和走向具有决定性作用, 因此, 政府应该积极转变职能, 在保障其他主体的利益基础上, 实现自身价值。首先, 政府的恰当干预是在政策导向上, 校本教材的良性发展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有所作为, 建立相应的管理和评价制度, 引导各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发优质的校本教材, 并引导家长以及学生对校本教材的理性客观认识, 理解校本教材的价值意义, 以及对学生长远发展的不可替代作用。其次, 政府要在行为层面上为学校提供各种支持, 包括物质、技术资源以及相关专业指导培训的人力资源。

2.准确价值定位, 建立教师研修和激励制度

学校应着眼于长远利益, 应从学生的个性需求出发, 同时考虑资源和经费等现实条件, 准确定位校本教材的编写目的, 始终不能偏离学生这一具有决定意义的主体的发展, 既保障学生的个体利益, 也实现学校的长远发展。其次, 学校应建立教师研修和激励制度。学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 应将科研纳入计划范畴, 把科研工作量转化为教学工作量计算。在初始阶段, 可通过一定的外部奖励保障教师个人利益, 激发教师参与校本教材开发的积极性。随着科研促进教学的深入, 教师则会逐步转为内驱力驱动, 持续有动力地投入校本教材的开发。

3.走向研究者角色, 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校本教材的开发要求教师转变自身角色, 逐步走向研究者身份。首先, 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 对待教材有自己的想法, 既看到统编教材基础性、科学性的优势, 又要正确对待其僵化、机械的不足。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特长, 围绕学生问题或兴趣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 形成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的课程, 与统编教材相互借鉴补充, 各具特色, 并在融合中扬长避短、尽显其能, 使校本教材真正发挥自身价值和作用。此外, 教师应积极研究学生, 了解学情, 认识到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发展性, 秉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 使学生通过校本教材的学习发展自己的个性和能力。对教师来说, 校本教材的编写也是一个学习过程, 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4.实现资源共享, 构建良好的发展机制

校本教材的开发并非局限于本校的课程资源, 而应充分利用校外各种有价值的特色资源, 鼓励学校间特别是区内或类似学校的合作和资源成果的共享机制, 并实现学生、家长、专家以及校外人士的多主体参与。另外, 校本教材的发展还需要科学规范、可操作的质量标准以及评价标准作为导向和依据。在专家的引领下制订科学、合理、可操作的校本教材质量标准, 实现校本教材开发的高质性、适用性和有效性。评价标准则需明确评价主体、评价方式以及评价周期, 完善相应的实施程序, 建立贯穿教材开发和使用全过程的循环评价机制, 引导校本教材的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春平, 范蔚.关于校本教材建设的思考.教学与管理, 2007 (4) .

[2]孙娇.校本教材应用的困境及策略研究.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5) .

[3]龙安邦.中小学校本教材开发的困境与出路.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9 (6) .

高职校本教材编写初探 篇3

关键词:校本教材学生考核

1高职教育的特点

高职教育是针对岗位训练技能的。因为高职教育本身就是就是教授业技能的体系。高职教育不同于一般的专,本科教育。一般的专,本科教育是以理论为主导,以实践为辅。而高职专教育是以实践动手能力为主,以理论为辅。

(1)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2)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3)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

(4)“双师型”(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会计师等)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5)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6)以人为本。

2校本教材开发的重要性

1)目前教材的适应性较差

近年来,由于实施了高校扩招政策普高热随之出现,职业教育生源质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年级越低,基础越差,而职业教育教材没有相应的变化,使得学生年级越低认为教材越难。在各种教育类型中,职业教育与经济、科技发展联系最紧密,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和转型期,职业教育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教材必须及时跟上经济与科技的发展。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教材没有很好的适应这种变化,其内容和形式较为陈旧,这必然导致师生对专业课教材质量的评价结果较差。

2)校本教材的优势

a校本教材更加适应本校的教学安排和课程特色 b校本教材更加适应本校老师的教学风格 c校本教材更加适合本地区的文化风格 d校本教材更容易被本地区学生吸收。

3)校本教材开发必要性

当前以高职高专师生为适用对象的教材数量不少,其中不乏由业界知名专家学者编撰,由知名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级规划教材。此类教材内容翔实、理论精当、选文规范,但由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数量众多,统编教材在满足不同地域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这就需要各高职院校在汲取统编教材优点的基础上开发研究适合自身特色的校本教材。

4)教材区域性的反映

职业教育区域性的特点必然要求在教材上具备区域性的特点,教材的区域性特点要求职业教育教材建设要主动服务于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科技和教育发展水平编写教材。职业教育教材的区域性,必然要求职业教育教材实现多样化。

3我对高职校本教材开发的认识

1)总体认识

教材开发应以人为本,这里的人指的是学生、教师,且以学生问本,也就是教材要让学生能够愿意看、看的懂、看的会。这也就要求教材开发者在撰写教材时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去撰写,并且需要对学生进行分析,需要掌握目前选择该专业的学生的整体来源有哪些、基础如何、学习能力如何。整个教材的重点放在课程内容的技能化,并且能适应区域要求的选择。加大教材对学习者积极能动性的调动,让人能感到个体学习中的快乐、团队学习中的競争。也让学习者在学习后能有体系性的自我评价。教材内容的确定,要基于本专业的岗位能力需求,在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中能用的上,学生学会后能靠它吃饭。

在教材的编写之初编写者应当通过到相关企业走访、与行业专家座谈、甚至深入企业实践等方式进行充分地调查研究以掌握教材适用对象今后就业的岗位能力需求;再经过深入剖析研究分析出各项岗位能力需求,并以此为依据选定基本的教学内容。

2)教材开发与地区结合

高职教育往往与区域结合很亲密,那么就决定了教材开发也需要紧紧与区域经济相结合。在教材中应当反映出当地生产方式、生产能力状况,同时能提出更高的生产技术。这也就需要行业、企业加入到教材的编写中。同时注重在教材中对当地企业、行业的描述,让学生能看到学习的方向,产生学习的动力。

3)教材与学生的结合

在教材中完全把学生的动手作为学生学习的手段。教材的内容应该有针对技能的学生动手过程描述,淡化学生在学习中对理论的认识,有理论需要的可以通过附录进行理论解释。这样就要求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引导作用,让学生能明确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4)教材与教师的结合

教材与教师的结合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动性上,通过教材安排教学过程,真正让教师只做“答疑解惑”的工作,而省略对具体教学内容的大篇幅解释。这时候的教师不需要站在讲台上说个不停,而是在学生中间走走、看看,去发现学生在动手中的不足,进而进行纠偏。对于教师来说,改变了备好课后,在上课中基本没有意外情况的状况,而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问题随时可能出现,并需要当场解决,无形中也就对教师的要求有所提高。但工作强度可能会减少。

5)教材中给学生提供自我评价的方法

在教材中提供自我评价的方法,最好是表格形式体现。在表格中写出每一项任务的完成程度、评价标准,并且要尽可能的细化评价项目。在学生完成一个项目后能根据给出的评价表进行自我评价,掌握自己已经达到的程度,做到准确的自我评价,能针对自己的评价提出改进方法。

6)教材具备学生考核方法

在学生能自我评价的同时,也给教师提供出一个合理的评价考核表格,在每一组学生结束自我评价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考核,为学生进一步指明项目的准确性。并且给出考核成绩,该成绩要依据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两部分给出,并取得学生的认可,记录在考核表中。这样就使得考核结果不再依靠学生背书、老师出题阅卷来完成。形成小项目考核后,在课程结束时可以制订综合-单项考核平衡方案,进行学生的考核,同时也就脱离了学生写、老师阅的考试考核,能实现课程结束即是考核完成的,适应高职教学、考核要求的考核模式。这样操作后也就不存在学生投机、作弊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刘春生我国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R]2003年6月

[2]周娜浅谈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与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0年13期

[3]聂晶晶,樊润慧关于高职院校教材适用性评价的探讨[G]企业导报,2011年14期

谈谈编写校本教材之感 篇4

1、什么是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的内涵一般是指以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为主体,为了有效地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并共同开发和制定一些基本的教与学的素材。它是校本课程开发后,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由校长和教师编制的教材。校本教材的概念:通俗一点说,就是结合本学校实际,由学校自己研制、开发或他人研制,拿来为我所用的教材。

编写数学校本教材时,我的理念是教学内容更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即由传统的系统型、理论型向职业的应用型、实践型转化,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教材的特点 :1)理论浅化;2)实践强化;如边际函数的补充;3)根据我校学生的基础,添加了初中数学补习部分,覆盖面广,含初、中、高三部分;

4)版面设计比较新颖;重点醒目、突出。

2、改革教学内容,编写校本教材的几点建议

(一)是写企业需要的内容

例如,永康有电动工具企业200多家,这方面的技术工人十分缺乏。当地有句俗话,叫做“谁懂电动工具谁发财”。尽管我们的课程中有机械制图、机械基础,但是没有电动工具的内容,如永康的电动工具是如何生产的?需要哪些技术?有哪些种类与型号?如何销售?存在着什么问题?这些内容在统一的课本上是没有的。如果有一位教师到企业挂职后,详细研究了这些问题,写出了《电动工具》教材。并用这个教材对企业职工进行培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样的教材北京的专家不会帮我们写,然而企业却十分需要。

(二)是写学生喜欢的内容

现行中职教材有些内容太深太难,学生一看就头疼,说句实在话,就是用枪逼着他们,他们也会说“你开枪吧,我真的学不了”。所以开发校本教材需要解决学生“喜欢学”和“学得了”的问题。我们不是去改变生源,而是改变教学内容。

(三)是写教师擅长的内容

城守一小德育校本教材编写方案 篇5

中、低年级:习惯教育

以“六学、六好(学礼仪、学行孝、学走路、学吃饭、学做事、学睡觉;升好旗、唱好歌、写好字、做好操、上好课、说好话)为载体编写。

责任人:曾卡、曹强

高年级:做人教育(统稿:曹强、王松山)

一、诚信教育:讲名人诚信故事或身边的诚信故事,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诚信格言、警句。

责任人:王松山

二、责任教育:对自己的责任、父母的责任、国家的责任等。责任人:蒋光明

三、感恩教育: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于祖国等。责任人:冷文洲

四、理想(志向)教育:

参考资料:

(志向就是对将来做什么样的事、做什么样的人的决心。少先队员的远大志向就是将来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事,做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确立远大志向就是要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理想就是对未来事物的希望。少先队员的理想就是把伟大的祖国建设成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国家,进而推进到共产主义的理想境地。确立远大志向,要做好的准备:要了解历史,心系祖国,做好准备,努力学习。)

责任人:冯子会

五、法律教育:与小学生、少年儿童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简介。责任人:叶腾文

底盘校本教材编写计划 篇6

曲艺校本教材使用计划

赵红兵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曲艺校本教材的学习,学生们学习曲艺的兴趣越来越高,能够了解曲艺的特点,感受曲艺的优美,曲艺的博大精深,大部分同学能声情并茂的表现曲艺丰富的内容。

二、校本教材分析

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形势,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的指导思想,坚持课改“一切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精神和教育理念,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兴趣出发,综合省、市、校区的课程资源,旨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我校对曲艺校本教材开展了编写工作,成立了校本教材编写小组。从对校本教材的了解、学习到确立目标,全体编写小组成员达成共识。教材编写中,大胆解放思想,不局限于校内资源,走出校门,依托开发社会资源,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开设快板入门、莲厢教程、车灯、三句半、清音等校本课程。

根据课程需要编写出色彩绚丽、图文并茂、情趣盎然适合学生的曲艺校本教材。校本课程开设后,学生怀着陌生、新奇、激动的心情走进了校本课堂,用他们稚嫩的表演表现出艺术的精华,校本课程开设以来,学校已有2000多名学生接受了校本课程的教育。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市、县领导和教育有关部门给予高度的肯定和赞扬,更重要的是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大力协助,成为市、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我们尝到了课改甜头,学生说:“曲艺不仅是一门艺术,而且也是十分好玩的„游戏‟,它能把你带入当时的那种环境,让你沉醉其中…”。教师说“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不仅仅使学生欣赏到外在美。而且重在理解深刻内涵,从中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化”。“这些课程重视美育入手,以美辅德,以美益智,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随着时间的推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将有力地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向深入,为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发展奠定坚实而有力的基础。

本学期的教学总目标:

1、通过曲艺教材所选定的经典内容,帮助学生扩大曲艺知识面。

2、初步培养学生的曲艺素养,陶冶学生情操。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曲艺的各种表现形式等。

4、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增进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

5、让学生掌握多种曲艺的表达形式,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曲艺,热爱曲艺。

6、每一单元曲艺知识学习后,能及时归纳、总结,通过多项曲艺小测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培养学生对曲艺艺术的兴趣和爱好。

2、能从曲艺艺术中汲取有意义的知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3、培养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1、选择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曲艺文化知识,陶冶孩子们的情操。

2、精心备课,并按照计划实施教学活动,排除随意性。

3、多开展一些目的明确,形式生动活泼,富于童趣的曲艺表演活动

4、定期评选出“曲艺小博士”、“曲艺小明星”、“曲艺小王子”等。

底盘校本教材编写计划 篇7

编写文化建设校本教材的主体是教师。这项工作对教师来说是全新的挑战, 教师要完成大量的研究工作。编写之前要领会学校文化建设内涵, 把握其精神实质, 是自觉学习的过程。动手编写教材要大量地获取信息, 甄别取舍, 是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过程。确定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是教师之间、教师与专家之间交流、探索、合作的过程, 也是综合能力提升的过程。使用校本教材过程是实践、反思、修改、提高、完善的过程, 也是生成成果的过程。总之, 编写文化建设校本教材的过程是促进教师这个团队主动发展的过程, 是由经验型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转型的过程。

一、编写教材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

教师每天都离不开教材, 更多的人是被动地接受教材。对教材的编写要求、设计意图的理解不是很深刻, 很少考虑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学生的可接受性、使用时的趣味性、教师授课时的可操作性等。但是作为教材的编写者, 对这些问题要做深入的思考和大量的研究。所以从教材的使用者到教材的编写者, 表面看是角色的变化, 实质上是视角的变化、观念的变化、能力的变化。

编写教材前, 主编需要组织编写人员参加学习和培训, 使之掌握教材编写要求, 明确教材的编排体系, 把握教材的写作要领, 形成固定的编写框架。教师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以增加知识储备和提高课程理论水平。需要借鉴其他学校编写校本教材的经验, 在编写过程中少走弯路。还要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 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编写人员还要正确把握教材的德育目标, 保证教材思想教育的科学性、完整性。

二、初定教材内容是一个能力提高的过程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初定教材内容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大量阅读书籍, 利用网络搜集材料, 同时对收集的相关信息进行筛选、甄别。只有信息量大, 才能保证选择使用时游刃有余, 保证教材编写质量。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在向同行请教中学会了合作;在网络冲浪中增强了利用信息技术的本领;在与专家交流中提升了自身素质。

在向同行请教中学会合作。问题的提出, 活动的设计, 都要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 要让更多的学生全部参与活动, 思考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内容, 否则, 学生参与不到活动中来, 教材是没有实用价值的。为此有时候, 一个问题的提出会受到同组教师的质疑, 大家会静下心来, 各抒己见, 字斟句酌, 反复推敲, 十几次甚至几十次后才能确定下来。

在网络冲浪中增强利用信息技术的本领。在查找资料、形成文本时, 教师学会了更多的资料搜索、图片查找, 文稿编辑等计算机知识, 这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主动提高自身能力的过程。

在与专家交流中提升自身素质。由于受个人视野、思想定位、工作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教师对专家提出的教材修改意见, 要经历非常痛苦的取舍过程, 要进行自我消化、理解、反思来解决心中的困惑。原来确定的内容被否定时, 就需要继续对所需的材料进行重新搜集、整理、筛选、甄别, 直至专家认可为止。

三、教材定稿是一个成果生成、能力发展的过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校本教材形成初稿之后, 编写人员亲自到教室使用教材开展教学活动, 同组人员到课堂上观察教学效果, 评估教材内容, 观察学生活动, 看学生对问题产生的思考, 看学生的收获与教材的设计目标的切合度, 总结成功之处。发现一些好的问题设计和活动安排, 及时收集起来, 进一步修改完善教材, 直至最终形成定稿。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 有的教师多次修改教材, 一直不能找到最佳的设计方案, 感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 表达能力差, 写作水平低, 感到惭愧和懊恼。为了完成任务, 他们加班加点, 主动学习、虚心请教, 在同事和专家的帮助下, 反反复复地实践、改进, 直至形成师生和专家认可的教材。作为教材的研究者、开发者、编辑者、修改者、实施者, 教师看到了自己的长处, 找准了自己的位置, 增强了自信;看到了与别人的差距, 找到了不足, 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校本教材编写完成后, 老师感觉如释重负, 分享着成功的喜悦和收获的甘甜。他们共同的感觉是:搜集信息、整合信息、选择信息的能力提高了,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 设计学生活动的能力提高了, 与同事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了, 自己的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提高了, 对课程的理论的理解更深刻了, 对学生的了解更透彻了……

高职院校英语校本教材编写原则 篇8

【关键词】 高职院校;英语教材;编写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01

教材是实现教学大纲的重要保证之一,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策略的主要来源之一。教材是教学理念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规定着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模式,它不仅是教学的工具,而且是一定教学目标、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教师以教材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学生从教材中获取语言知识,训练和提高语用能力。21世纪初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材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这些教材反映了先进的语言、学习和教学理念,考虑了学习者的个性差异,具有丰富的支持性教学和学习材料,符合教师教学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其系统的语言知识有利于平衡发展学生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语言技能。此外,这些教材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配有课件光盘,甚至还自带学习软件系统。尽管如此,教材从编写体例到练习设计主要还是结构主义的,还是体现以教师为中心传统教学模式。一些老师为了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在实施教学时不得不抛弃原有的练习,自己设计新的课堂活动。有的虽然是融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等教学法为一体,但全面照顾,练习编得越来越多,课本编得越来越厚,配套教材越来越多,教师学生都不堪负担。尤其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差,兴趣弱,进步慢,他们学习英语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通过大学英语四、六考试,因此英语学习不应围绕基础理论知识,而应与其专业相关,学习专门用途的英语。那么,各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在编写英语校本教材的时候就应考虑以下原则:

一、教材的整体性

要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就需要有一个平台,能把听、说、读、写几种技能融合在一起训练和使用。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们的基本英语技能,我们的英语教材基本都有相关配套练习系统,如视听说教材,自主学习用书等,然而,不少教材只是在单元内正副课文中形成同一主题,听说读写教材并不是同一主题。它们各有自己的课文主题和一套练习系统,这就很难开展真正意义上的主题教学法。把单个能力分开训练的做法虽然操作方便,针对性强,但并不符合教学规律。真正主题化教材是把听、说、读、写材料融合在同一个主题上,这样才有利于主题教学的开展,有利于语言综合能力的训练。

二、教材的实用性

教材的实用性即教材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实际情感、思想和生活经历,并兼顾学习者目前和将来对语言的使用。编著前期,编写人员要分析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确保通过该教材的学习,做到获取知识、掌握技巧、提高使用能力的三结合,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也就是说,学生学的东西不但是他们感兴趣的,还要是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派上用场的,突出实用性和操作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方便。不要出现学的不用,或用得少,要用的知识教材上又没有或涉及不深,甚至再次出现第一、二代英语教材造成的大面积“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现象。

三、教材的多样性

这里所说的教材的多样性应首先体现在文章题材的多样性。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经济、文化以及各国综合国力都在迅猛发展,学生们有各种获取信息,接触新事物的途径,然而在教科书上接触文化、科技、法律、宗教、体育、环境保护、城市建设、旅游安全、家庭婚姻等题材的相关信息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词汇量的最有效途径。其次,体裁的多样化:说明文,叙述文,议论文散文,诗歌等都应涉及。第三,语域的多样化:新闻报道,戏剧小说,学术文体及口语体的文章历来为我国大学英语教材所忽视,但是它们却是学生了解地道外国文化和人文风情的重要途径。

四、教材文章语言的真实性

普通高中毕业生的英语基础词汇量基本在2500左右,而高职院校学生,尤其是经过单独招生进校的学生,其词汇量更低,有的甚至不足1500。因此,教材编写过程中,编者普遍会采用一个原则:先对原材料进行删节,使其长度和难度适合教材,再对原文材料进行修改,如把难句改写得简单一点,对难词用较简单的同义词或近义词来替换,使之不要超纲。这就导致许多学生读完大学英语课程,有的还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但是在阅读英语报刊、书籍时仍然困难重重。所以,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尽量选择难度不大的文章,尽量少地修改原文,保证所选材料语言的真实性。

五、教材的知识性

教材如果没有系统的语言知识的安排,就不能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进行培养,对语言知识的系统把握是体现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内容要能够提供当代大学生普遍感兴趣的知识,如文化知识、社会知识、民俗知识、生活知识、交际知识等等,把语言学习潜隐到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中去。英语学习不再以显性的语言知识为指标,而是在有价值的信息交流和对共同感兴趣的热点话题讨论中实现对目的语的自然习得。我们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导向作用,希望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使教师把课堂的主导地位还给学生,激活学生内在的知识系统,要让学生掌握各种学习的方法,要帮助学生通过真实有效的语言交际任务的完成来提高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

六、教材的立体性

进入21世纪后,第四代英语教材已经完成从纸质的平面教材到多媒体教材的过渡。因此,教材应是广义的包括课堂上和课堂外的所有教学材料,如课本、练习册、幻灯片、教学实物、电脑软件/网站等。教师在编写英语教材时应突破教学手段单一的局限,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实现教材以课本、光盘和网络课程项目的相互补充和支持。最近几年,微课和慕课的兴起和广泛应用正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多元化的体现,也给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空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范谊.大学英语教材改革的若干问题[J].外语教学,2000(4).

[3]文旭,莫启扬.大学英语教材:问题与思考[J].外语学刊,2013(6)。

浅谈项目式教学校本教材的编写 篇9

导读:项目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源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产生的新型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项目而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其中的项目既可以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工作任务,也可以是一项服务。职业教育“项目化”课程模式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其职业生涯所需要的实践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态度,体现的是工作过程、行动导向的课程与教学理念。通过岗位任务的分析、主题任务的确定、项目情境的创设及典型产品的形成等方式,建构职业院校学生健康、优质生活所需要的实践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和合作态度等职业素养。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项目化教学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还存在一些需要探索和完善的地方,如项目化教学中教师的及时辅导与师生比例之间的矛盾;项目严格的时间控制与学生个体适应能力之间的矛盾;教师的双师型要求与职校师资来源之间的矛盾;等等,很多问题都需要在发展改革中研究解决。另外一个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以行动为导向的一种教学法,项目化教学有其适用的范围,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课程,还要积极关注其他行为导向的教学法,如“头脑风暴”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等,根据课程特点,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的,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摘 要】项目式教学普及于职业教育的专业课教学中。要想搞好项目式教学,提升教学成果,必须要有一套适合实际教学需要的项目式教学教材。中职教学制冷与空调类的课程教材比较注重理论教学,不适合进行项目式教学使用,对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编写显得很有必要,须整合专业课程,综合优化教材;针对教学实训设备,设置教材项目任务内容;兼顾基本内容,提高通用性;针对学情,科学选择项目内容;选择合适版式,谋篇布局。

【关键词】项目式 校本教材 开发 编写

一、教材调研

职业学校的电气技术、机电应用技术、电工电子技术等相关专业,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教学大纲要求,很多开设了“制冷与空调”课程。专门给以上所述专业配套的“制冷与空调工作原理与维修”的教材比较少,且多为理论内容,很难和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设备及项目任务相适应。

我校教授“制冷与空调”课程的相关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积累和总结,同时参考其他教材和最新技术资料,结合我校实际教学情况,采用自编教学讲义进行教学,形成了一套完整系统的项目式校本教材。

二、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编写

(一)整合专业课程,综合优化教材

1.学制学时分析

中等职业教育三年学制通常有半年的离校顶岗实习,学生实际在校学习的时间为2.5年。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学习“电子电工基础”专业课,二年级2个学期学习“制冷与空调”专业课程。按照我校教学计划,第三、四两个学期各安排10周和6周的时间,共计16周课时用于“制冷与空调”课程教学,前10周用于电冰箱和空调制冷系统学习,后6周用于空调器电路与维修学习,课程结束后进行制冷设备维修中级工技能鉴定。

从“制冷与空调”课程学习的内容和中级工技能鉴定要求的内容看,学习内容主要是操作技能与专业理论。由于学制学时的限制,以及对电工、电子、制冷等理论的要求,要对有关专业课程进行整合、优化,形成较为综合的校本教材,才能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2.学情知识分析

刚开始学习“制冷与空调”专业的二年级学生只有1个学期的电子电工专业知识,制冷与空调控制电路的学习基础很欠缺,要对“制冷与空调”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教学内容,编写内容全、涉及面广的教材。

由于16周的教学内容都是“制冷与空调”的内容,必然导致其他专业课程教学时间减少,所以要将有关的专业课程整合到“制冷与空调”的教学中来,这样不仅学习内容和实用技术相结合,而且丰富了教学内容,优化了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

3.基础专业课整合

电子电工专业的基础课程一般都要开设电工基础、电子线路基础、电机与变压器、脉冲与数字电路、无线电基础、传感器与控制等基础科目。在“制冷与空调”教学教材编写过程中,根据电冰箱与空调器控制电路教学项目的确定,以项目需要为抓手,以项目教学为目的,将上述各科基础专业课根据教学需求进行优化组合,抽取组编和“制冷与空调”控制电路教学内容有密切关系的内容,编写校本教材。

(二)针对教学实训设备,设置教材项目任务内容

我校编写的“制冷与空调”教学教材,技能训练的部分都是针对自有的设备进行设计编写的。为配合项目式教学的顺利开展,我校目前的教学设备主要有四个部分。

首先是实际空调器设备。考虑到实际空调器电路结构的不同,教学过程中采用三个不同的品牌、形式的产品,共设定15个工位,来满足项目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分组教学活动,以及学习市场上不同的分体式空调结构。

其次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冷与空调专用设备。为了适应职业教育与发展的要求,满足我校师生参加各级各类制冷与空调项目技能比赛的需要,我校购进六台制冷与空调比赛专用设备,以实施项目式教学,进行参赛选手技能训练和理论学习。

再次是制冷与空调教学演示的教学实验设备。在教学过程中,制冷系统和电路工作原理可以使用模拟的信号状态变化以及各类仪表来演示,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制冷与空调设备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最后,利用淘汰下的空调器,弥补设备的欠缺。

各个学校很难做到教学设备统一,而全国大赛的竞赛设备是统一的。这样针对设备编写的教材就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和针对性,不仅可以自用,还可以和其他学校交流使用,甚至公开出版发行,大范围推广运用。

(三)兼顾基本内容,提高通用性

校本教材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它不是国家规划通用教材,而是自编自用的。又由于很多教学设备都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并且理论内容基本都是通用的,所以校本教材编写时应适当注意通用性,以利于正式公开出版,推广教学经验。同时编写校本教材还要和教学模式、手段等相结合,所以要注意编写的理论教学内容、操作技能训练教学内容,以及教材的排版模式等。

“制冷与空调”的教学内容,其制冷与控制原理,以及制冷系统管路的制作与操作流程等都是基础内容,和设备的不同没有太多的关系,所以在编写教材时适当侧重这些项目内容设定。

(四)针对学情,科学选择项目内容

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不是很强,教学大纲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能懂会干,对理论的要求不是很高,注重的是操作技能训练,所以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根据实际制冷与空调维修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项目内容编写教材。

(五)选择合适版式,谋篇布局

教材编写在设计教学内容上进行项目内容科学分解,以任务驱动进行学习和训练来完成项目内的各个任务,每个项目配若干任务书。校本教材设定12个项目,每个项目有3~5个任务内容,每个任务和项目完成后都要进行测评、总结等。在每个项目和任务中,合理安排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两大模块。

在教学过程的布局上,注重教师指导为辅、学生自主研究学习为主。在教学环节上注重入门指导、巡回指导,单独或集中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在教学流程上教材内容以情境导入、基本技能、基本知识、课堂练习、学习评价、课后练习等标题条目来推进项目式教学进程的开始、发展和结束。■

底盘校本教材编写计划 篇10

由于我们从事的是中等职业教育, 需要我们以实践为基础, 开展教学。也需要我们找出适合教学的教材。数控专业技术更新较快, 我们订阅的统一教材有时跟不上制造业的发展速度, 市场上数控专业通用教材实用性不强。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 工厂规模的不同, 用人单位选择的数控设备的型号、系统也不一样, 使我们很难选择一本适合的教材。校本教材的编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 但在校本教材编制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要克服。

2 中职数控专业校本教材编写注意事项

2.1 展现校本教材的优点

通用教材不可能把所有企业的操作方法和编程代码包含进去, 因而数控教材很难统一起来, 校本教材的编写就存在一定空间, 根据学校自身的设备情况, 编制校本教材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2.2 以“实训能用、学生好用、就业实用”为原则

“能用、好用、实用”是数控专业教学的基本原则, 在数控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就应该充分展示这几点。在教学内容上, 对于复杂的理论原理等可以概括性的进行通俗讲解, 提高实际使用性。当前数控知识结构已基本形成, 在职业资格标准明确了相关的知识内容, 因此编写教材时可以以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为指导, 先构建出教材的基本框架。在这个基础上融入相应的其它教材及操作说明书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是否能用相应的知识内容解决实际问题。

2.3 编制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主要是指教材要有针对性, 各个学校机床设备数量、型号及系统不同, 教学条件教学水平不同、师资力量不同, 这些差异都应该融入教材中。我认为, 对于系统和型号考虑上, 校本教材应该对主流系统如FANUC、SIEMENS、国内的华中数控等作全面介绍, 然后对本校设备所使用的系统根据机床说明书作重点介绍, 从而体现针对性。

2.4 校本教材各章节知识点的连贯性

数控知识内容很多, 涉及面广, 要注意各章节知识点的衍接, 有些课程是基础, 必须安排在前面章节, 有些课程知识是独立的, 可以随时进行教学。

2.5 注意加大实用题的练习

要扎实的掌握编程技术, 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我们建议在讲解程序指令时可以讲一个指令就针对性的安排一个小程序示例, 同时配合实际加工, 从而培养出更好的综合实力较强的技能型人才。

3 校本教材编写前的调查

3.1 教材市场调查

虽然现在各大出版社都出版了各式各样的数控类的相关书籍, 但都没有一本能够完全的适合我校的教学, 我在书店查阅发现几乎每本书都有可取的地方, 但用于我校教学又都不全面。因此, 需要我们整合资源, 编写适合自己的教材。

3.2 学情调查

我校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 所以招收的大多数是初中毕业生, 底子薄, 缺乏学习主动性, 喜好动手操作。但数控技术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课程, 这就需要我们在编写教材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安排学生车铣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物品, 考核评比, 作品展示。总之, 我们的校本教材要生动实用。

3.3 用人单位需求调查

我们通过上网查询、实地调查、电话询问、就业学生反馈等方式。大致了解了用人单位的需求, 现在大多数单位招的都是数控操作员, 这需要我们在平时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所以我们编教材时要加大实训力度。要求学生不但要会, 还要快要准。设定实训操作时间, 采用项目打分制度。

3.4 我校现有设备调查

我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如下:宇龙仿真系统一套, 可供一个实验室使用。发那克oi系统的数控车床。西门子802s系统的加工中心, 其它一些机械设备。我们在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要注意现有设备和市场需求之间的课程调节, 我们的初步安排如下:在讲基本知识阶段我们采用发那克系统, 多安排仿真实训, 使学生易于入门, 建立学习信心。基本知识掌握后, 我们实践使用802s系统执行一些简单的命令, 加大动手能力。最后, 我们使用802d系统完成较为复杂的编程与加工, 以适应用工需求。华中数控的铣床作为辅助教学, 简单介绍。

4 校本教材的编写

《FANUC oi系统数控车编程与操作》内容包括:

机床的基本操作———操作篇

基本编程指令———编程篇

加工工艺学习———工艺篇

《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与仿真实训》内容包括:

宇龙数控仿真软件使用。FANUC oi加工中心系统简介。SIEMENS802s系统简介。SIEMENS 802d系统简介。四部分之间设置过度章节。

5 教学实践的探索

5.1 校本教材的试用

我们在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试用了自己编写的校本教材《FANUC oi系统数控车编程与操作》,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完成了理论实践考核。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 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同时促进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的提高。

5.2 反馈与改进

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如下:教材的连惯性有待提高, 我们将细化课程内容, 编排出合理的课程顺序。练习较少, 我们将根据校本教材编制一本配套习题集, 加深理解。详略不明确, 我们要合理安排内容, 详略得当,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 提高效率。

6 分析研究过程, 总结

我们把校本目标锁定为:依靠和发掘现有的自身条件, 最大限度地利用校内外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 开发出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特点的校本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是学校办学历史的积淀和办学经验的积累, 涵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环境文化等系列内容。总之, 数控专业校本教材的编制突破通用教材模式的束缚, 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学校的设备情况, 师资水平、教学水平, 合理的安排知识点, 从而最大化的指导教学, 指导学生, 老师喜欢教, 学生喜欢听, 构建和谐的教学过程, 提高数控专业教学效率。

摘要:校本教材的编制是解决通用教材跟不上数控专业发展速度等问题的有效措施, 但在校本教材编制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要克服。

关键词:数控,校本教材,教学实践,探索,改进

参考文献

[1]沈建峰.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实训[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8, 3.

[2]杨海琴, 侯先勤.SIEMENS数控铣床编程及实训精讲[M].西安:西安交通东西出版社, 2010, 5.

[3]李桂云.宇龙数控仿真软件使用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6.

[4]沈建峰.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练习指导[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5.

[5]李金云.浅谈高校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中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仿真实验[J].潍坊学院学报, 2002, 2 (2) .

[6]王爱玲.数控机床结构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1.

[7]余英良.数控工艺与编程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7.

上一篇:山西省高考时间2022时间表下一篇:五一假期第一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