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校本研修日志

2024-07-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校本研修日志

小学语文校本研修日志 篇1

学日志

小学语文继续教育日志

小学语文继续教育日志

学会使用赞赏的语言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同样,好学生也是夸出来的。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教师—定不要忘记夸奖他,这样会让学生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就感。反之,教师的批评指责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甚至产生自暴自弃、偏激、攻击等行为。每个学生具备的优势不一样,有的语言智能突出,有的空间视觉智能突出,有的运动智能突出,教师要学会发现学生的特长与其成功之处,并给予充分的肯定;

同时,当学生正确地回答了问题,或者提出了一个好的创意,甚至有一个小小的善举,教师都要用愉悦的语气给予真诚的赞赏。

学习体会

通过听曾老师的讲座理解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意涵

1.理念:⑴ 师德为先⑵学生为本⑶能力为重⑷终身学习

2.三个维度:⑴专业理念与师德⑵专业知识⑶专业能力

3.十三个领域:

⑴职业理解与认识

⑵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⑶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⑷个人修养与行为

⑸教育知识

⑹学科知识

⑺学科教学知识

⑻通识性知识

⑼教学设计

⑽教学实施

⑾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

⑿ 教育教学评价⒀沟通与合作

4.各个领域的基本要求

上好课

上好课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是一个很宽范的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也不难从中找出共同点。

首先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句六月寒。”课堂上应建立起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敢于,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再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教学艺术了。这需要教师自身的基本功要过硬,还能熟练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技巧,来驾驭课堂。

第三,善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教师要学会倾听,利用学生本身的的经验基础,重新构建,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加以拓展。让课堂充满生成,充满活力,独具特色。

指导阅读方法,培养自读能力

阅读方法是完成阅读任务的途径和手段。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传授阅读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实践感受和体验,提高阅读品味。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制定阅读计划,提出目标要求,激发阅读兴趣,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使学生喜欢读书、爱书,教会自主选择正确的读书方法;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掌握积累阅读法、比较阅读法、分析阅读法、自我评价阅读法等阅读方法;自觉摘抄优美语段、生字生词,勤于积累精彩词语、名言警句、背诵美文,富于联想、善于表达,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通过阅读实践,提高学生理解内容、感受课文、抓住要点的能力,不断地提高阅读速

度,获取大量信息的能力。

做一名“有爱”的教师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热爱教

育事业的具体表现,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因此,热爱学生是教师师德修养的核心内容。温家宝总理在第21个教师节时说,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爱心。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热爱学生,教师就必须具备五心:

1、教师要有无私奉献的挚爱之心。

2、教师要有尊重信任的真诚之心。

3、教师要有严而有度的民主之心。

4、教师要有宽容忍耐的理解之心。

5、教师要有人格崇高的自律之心。

总之,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要想对得起这个令人自豪的称谓,我们必须具有爱心,一颗爱事业的心,一颗爱学生的心,一颗爱学校的心。小学语文日志

小学语文研修日志

我觉得作为一个好老师,首先要爱孩子们,包容孩子们的童心,用孩子的心和孩子们相处,或许在工作中也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但我会努力去爱我的学

生.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具体表现为:

一、要对学生严慈相济。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与“严”紧密结合在一起。要严得合理,严得适当,不迁就学生,不放任学生,也不溺爱学生。

二、要严而有理。所谓严而有理,是指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一切要求都要符合党的教育方针,都要有利于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学业的进步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真爱要体现为既对学生有种种严格、严厉的要求,又不损害学生的生理心理,让学生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地接受。

三、要严而有度。这一点是指教师爱学生,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要求都符合他们的身份、年龄和特点,如果离实际情况太远,要求过高,学生无法达到,这种严格也就毫无意义。虽然年龄差不多,又同在一个教室,但由于多种因素所致,学生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知识水平以及理解能力都不会完全相同。

因此,严格要求必须防止“一刀切”。有的要求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可能是适度的,但对于后进生来说可能是他们努力也难以达到的,而对于好的和优秀的学生来说又显得偏低。所以,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区分对待,适度地要求学生,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四、要严而有方。伊索有一则寓言:太阳和风争论谁比谁强壮。风说:

“当然是我,你看下面那位穿外套的老人,我可以比你更快地让他把外套脱下来。”说着,风便用力对老人吹,希望把老人的外套吹下来。但是它越吹,老人把外套裹得越紧。风吹累了,太阳从云后走出来,暖洋洋地照在老人身上。没多久,老人开始擦汗,并且脱下了外套。于是,太阳对风说:“温和与友善永远强过激烈狂暴。” 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能否收到显著成效,关键在于方法。要求学生这样做那样做,却不管学生心理感受如何,“我讲你听,我打你通”,只有方法得当,严格才能在教育中奏效,才能培养和训练出出色的学生。

五、要严而有恒。所谓恒,就是要坚持长久。对学生的严要求绝不能时有时无,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六、要严中求细。瑞士著名教育家斐斯泰洛奇曾说:“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从孩子眼、嘴、额的动作中来了解他们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细”就是不放过所能了解和察觉到的任何问题。在纷繁的工作中,教师要尽力抽出时间多听,多问,多看,多想,从生活、学习、思想、劳动、工作、活动以及家庭等多个方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善于从细节处发现潜在问题,及时引导和规范,防患于未然,避免酿成大错。“细”本身就是爱。

一位教师要想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就要对他们倾注无私的爱和真挚的情。这种爱和情就是关心、体贴、帮助加严格要求,这种情和爱既深刻又博大。慈母对孩子之所以无私,是因为有血缘关系。教师对学生付以无私的爱和真挚的情,付以慈母般的柔情,那就是一种更崇高而伟大的爱,它强烈地感化着青少年一代,使他们感悟

人生,走向人生。《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学习日志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学习日志

国培中聆听了专家对《2016版的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解读,深有感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低年级小朋友理性思维能力较差,生活中的乐事、趣事,他们说起来津津有味,可却不知怎么组织语言,更不知如何把它们付诸笔端。于是,我们根据孩子好说好动的特点,尽可能多地利用“活动课”这种课堂组织形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联想、创造。下面结合教学谈几点具体方法:

一、精讲课文范例,指导仿写

1.抓住容易迁移的地方仿写。

2.在学生易动情的地方练习。

3.在易发散学生思维处练习。

二、组织实践活动,积累鲜活材料

1.参观,游览活动;教师应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安全地开展活动。

2.语文知识竞赛;

3.科学小实验;

4.游戏,比赛活动;

5.社会实践活动;

三、留心生活中的发现,搜集写作素材

作文教学应从内容入手,那内容从何而来?其实小学生的生活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些人和事,如课堂生活,课间游戏,同学间的趣事,街头见闻,邻里情,父母爱等。为什么五彩的生活难以进驻学生的习作? 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常常把身边发生的事忽略了。

四,加强课外阅读,丰富语言储备

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

五、教学评价改革,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结合

作文教学也少不了作文评价,目的不是为了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作文学习和教师的作文教学,从而更有效的提高作文的兴趣和能力。

在作文起步训练中,不管学生怎么想,怎么写,只要文中有一颗真挚的童心,就予以支持、肯定和鼓励。作文的评价要尊重学生的原意,肯定学生的创造性劳动,而不是用一把尺子去量不同个性的学生,或用教师的主观想法代替学生的习作实践。在“每日一句”的写话训练中,让孩子们放飞想象,言有童真。孩子不能没有期待,不能没有想象,不能没有梦幻。因为,有了期待,才可能有追求,有了想象才可能有创造,有了梦幻才可能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执着。语文教师如在儿童的黄金时节,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表达环境、一个宽

广的作文天地,让孩子放飞想象,我们定能顺利地带领孩子走入快乐作文的殿堂,让作文焕发勃勃的生命力!

纵上所述,课堂中要尽量多的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激活我们的作文课堂,把生活引入课堂,把作文引向生活。小学英语教学我的研修日志

我的研修日志

洪山区李桥小学英语教师 夏娇

这次学习让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都大有改进。远程培训也确实给课堂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不得不承认其在当今教育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多媒体的引进也给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不但便利和丰富了教学,活跃了气氛,且提高了课堂效率。在小学英语课堂里,也可以体会到很多学生的英语素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也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着反思。我觉得要非常重视课堂上的朗读教学,尤其是领读。而不能完全用听录音来代替教师的领读。在我所执教的三个年级中,学困生的最大

特征就是:根本就不会读。一个完全不会读课文的学生怎么去听懂,交流或做题呢?即使我用了很多课余时间给他们补语法,强化要求他们背单词也是无济于事。最后我明白要让学生学会读课文,认真背诵课文,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和知识的积累方能融会贯通地与人进行交流和沟通。朗读是英语学习的传统方法,也应成为现代英语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但是,现在朗读却成了英语课堂中被我们遗忘的角落。我个人对朗读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课前朗读

我要求学生在老师还没来之前朗读单词及课文,这样可以有效的复习之前学过的内容,并且巩固所学过的知识。使学生对句中反复出现的单词不仅加深了“形”的认识,而且获得了“声”的直观。

二、示范朗读,请学生模仿跟读。

在课堂教学中我先示范朗读,让学生听并且熟悉课文,并注意观察我的口形以及语音、语调,然后再跟读。带读

一遍过后,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了解后,再放课文录音请学生跟着录音读,每句话后停顿,请学生注意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教师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语音、语调。

三、采用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带给学生朗读的乐趣

在课堂教学中,课余采取全班齐读、开火车轮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并掌握课文知识,提高朗读的能力。

四、开展英语朗读比赛

在教学中,我还开展了朗读比赛。因为本校三个班级的英语都是我执教,所以先在班级进行朗读比赛,把全班分为两大组,运用“爬台阶”的游戏,看哪组得分最多,最先爬到插有小红旗的顶端。然后再拓展到了班与班之间比。比赛的形式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动力,让很多不敢读的学生敢于大声大胆地读,通

过竞赛活动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切实提高了英语朗读的兴趣。

总之,英语朗读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首先要提高认识,明确朗读的重要作用,正确引导学生坚持朗读训练,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我的小学语文学习研修日志3

我的小学语文学习研修日志

培训期间,我不断思考什么样的语文课,既能让学生高效的了解学习语文课的方法,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减轻学生的负担,最后还要做到重点突出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1、语文教师要让教学过程充分体现语文的特点。语文讲的是语言和文字,而不是讲故事。也就是说在讲课 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通过感悟把语言符号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再把活生生的生活准确概括成语 言,让学生懂得这些语言符号到底讲的是什么意思,从而更好地理解,在每一篇文章 的学习上,都力争让 学生学到一点,且要把这一点学透就可以了,而这点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是最难的,必须花更多的时间来教 授。

2、语文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这是学习语文的关键。所以在课堂教 学中我重在启发学生思考,以平等对话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其主观 能动性得以更充分的发挥,使其学习变为爱学乐学。

3、多读多练,培养语感。语文是一门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平时 的课堂教学中我经常以此作为教学重点来训练。但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这必须靠生活点滴积累。在教学过 程中我发现藏族孩子阅读能力不佳,这就无形地成为学习语文的障碍,所以读书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在 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将重点训练朗读,引导孩子阅读儿童著作,或背诵古诗词,让孩子实践一下,会有 意想不到的效果。

4、勤于练字,认真

书写。古人云:“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不同的字迹,亦能反映出不同的人的性格和精 神面貌。所以拥有一手好字,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这更是农村学生需要加强的,他们在学好母语的同时 还必须勤于练习写汉字,写一手好字,对他们来说也是很值得赞许的。

5、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不同的学习习惯对 于思维能力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 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是耐心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向着更好地方向发展。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其知识基础与行为习惯往往要影响学生的一生,培养学生相 对独立且又合作的思维方式与人格也就尤为重要。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 的能力强。但 同时,他们做事

又易缺乏持久性,往往虎头蛇尾,对事情的认识不够,老师就必须发挥其引导作用,使学 生的学习步入正轨,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插上希望的翅膀。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策略研修日志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策略研修日志

一、具体做法:、课堂阅读学习时有意积累。

以课内阅读为基础。每学一篇课文时,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细心揣摩文中的词句,如哪个词用得好,怎么好,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在反复的语感训练中让学生从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语摘录下来并熟记。、学习使用词语练习说话、写话。

学生摘抄词语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运用课文的用词造句方法,围绕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生活中一个小话题,一件小事写好一段话。不求数量的多少,讲求用词准确,恰当地表情达意。

二、操作中值得借鉴的几个问题:

1.运用字词从写句子入手降低难度,培养兴趣。

学生升入二、三年级以后,开始学习写话,写几句话,写一段话。在写话时,一定要用到字词,学生写话时所用到的字词必是自己理解的词语,积累了的字词,只有积累得多,用时才方便得心应手。学习语言是积累,理解语言是为了应用。在指导学生写话过程中,教师注意了循序渐进。先训练学生用一个、两个字词写好一两句话。活动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教师又训练学生用

一、两个词写好几句话,写好一段话。到四年级时,教师再指导学生连段成篇。这样的训练,既延续了二年级的写话训练,又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很自然地进行了写一段话的训练,减少难度,为学生走向成功辅设了台阶,使作文成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我们知道,学生的作文实际上是学生对已积累的词汇、句式以及语法等语

言材料的尝试性、创造性的运用。

很明显,对小学生来说,平时的词汇积累与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这位教师在阅读指导时,特别重视了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对所学词汇真正理解、分类积累和练习运用。

强调了咬文嚼字的训练,让学生强调了咬文嚼字的训练,让学生真正学习、理解文章中词语运用的精当,表达方式的巧妙后,从学生个人兴趣出发,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词语摘录下来,这是理解和积累。而积累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学会运用,学会举一反三。因此,他又强调让学生运用所选词语及写作的方法写自己身边的小事,以达到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勤动笔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自我人格的发展。

每日一积累、一话题,天天记,天天练,训练学生养成了勤动笔的良好习惯。而良好习惯的养成,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

因此,在长期的训练中,学生不仅练就了扎实的作文基本功,也练就了坚强的意志品质,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写身边生活小事的过程中,学生从仔细地观察、认真地分析中,品尝了生活的酸甜,1

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情趣,从中也学习了做人的哲理。

而在这些有意或无意的行为中,进一步健全了学生自身的人格,有利于实现个性化与社会化的统一,实现了学生人格的自我教育。、在选词造句、连句成段的训练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创新的意识。

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语言,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恰当地运用语言,表情达意。学生在理解语言之后,他们就要积极地思考,如何运用词语,写自己的生活,准确地表达思想,在这一思维过程中,学生就要举一反三,大胆创新。恰当的运用所学词语,去表达

新的生活,新的内容,这是一种尝试,这更是一种创造,是一种积极主动地学习。

2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研修日志3

浅谈语文字词教学

通过培训,观看视频教学,作为一个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深知这次培训的可贵。同时也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小学语文应该如何教。结合小学语文的新课标,我认为应该重点培养中学生以下方面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会积累,积累字词句,积累语文素养,积累语文中的情感。一个不懂文字的人是很难说他的语文水平很高的;一个连句子都不会造的学生,是很难读懂别人写的文章的;一个不会理解文章中别人的情感的人,是很难在自己的文章中表达情感的。所以语文的积累,从中学做起是更加重要的,只有指导和帮助学生积累许许多多的语文素养,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水平。因此语文积累就

应从小学开始。

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不但要阅读课内的语言材料,还要阅读课外读物,而大量阅读课外材料更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经验证明:一个经常读课外书的学生与从来没有读过课外书的学生,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水平是相差得很远的;一个酷爱读书的学生与一个讨厌读书的学生,他们的语文能力是相差的很遥远的。从这一点看来,小学语文教学多多引导和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的首要条件之一,任何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花多些力气去引导学生早些进入课外的阅读层面,这样小学生就会有了很好的阅读习惯,于是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就会提高得很

快了。

小学语文教师更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尽早把学生引进写作的层面上来。写作对于一个人来说,更是比积累和阅读难得多,尤其对于农村学校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了。因为在农村,教学资源的缺乏,师资的水平底的情况下进行上面几种语文教学活动,那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具体情况,去进行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校本研修日志 篇2

如何借校本研修平台, 优化教学方式, 变革学习方式, 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基于此, 我校在认真研读《温州市中小学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龙湾区中小学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实施意见》基础上, 结合市、区校本教研基地学校相关要求, 实施开展基于文本解读以“课堂练习设计与优化”为主打项目, 助推教师学科素养提升的语文学科校本研修工作。

如何巧解文本, 基于学生学情, 找准课堂练习支点, 把准课堂练习时机, 用练习有效串起整堂课的语文教学, 成为我校语文组每一位教师的追求。为了达成目标, 我们进行了下面的“寻练”实践。

一、序曲———潜心学习求积淀

随着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推进, 参与培训、学习更新新理念、促进自身修炼, 成为我们师者必修的一门功课。为给有效研修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石, 我们开展了基于学校层面的团队草根学习研究和基于专家层面的专业引领学习。

1. 基于学校层面的团队草根学习

根据“2012年全市中小学教师学科素养考核工作的通知”精神, 学校规定一学期每位教师至少阅读相关教育专著一本, 撰写读书心得一篇。所推荐的教育专著诸如《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做一个聪明的教师》《优秀是教出来的》《教育闲评》《不跪着教书》等。在教师阅读专著基础上, 每学期开展一次读书征文评比交流活动, 设定奖项, 通过兑现奖金的形式对认真参与阅读并撰写读书心得的教师进行奖励。下列读书心得也因此荣获了市区级奖, 例如, 《沟通, 恰似一朵七色花———再读〈孩子, 把你的手给我〉有感》《用自己的声音来歌唱———读〈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有感》《用爱聆听花开的声音———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轻功利?重发展?让教涯永葆青春的魅力》《阅读, 芳香之旅》等。据不完全统计, 一年来, 我校语文教师获奖19人次, 其中省二等奖1人次, 区一等奖5人次, 区二等奖7人次, 区三等奖6人次。

2. 基于专家层面的专业引领学习

首先, 我们针对语文学科能力的提升组织培训。教师对课堂练习的理解定位是开展“课堂练习的设计与优化”的先决条件。2011年9月28日、2011年12月7日、2012年4月20日, 我们分别邀请市区小语专家曹鸿飞老师和曹俊老师亲临现场做讲座指导, 以提升教师内涵。切实做好课堂练习的优化, 构建“以学为主”的生本课堂,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其次, 我们针对主题研修能力的提高组织培训。学校曾邀请张作仁老师给全校教师做《校本研修与课堂改进》《基于课例研究的校本教研模式》《基于学情调查的课堂作业研究》等专题讲座, 让教师明晰了:书面练习应随堂化, 课外练习应实践化, 课堂练习应多样化。他们还重点向教师们介绍了如何改进课堂, 如何提炼有价值的研修主题等内容, 为校本研修策划的有效实施做好铺垫。

除此之外, 我们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多次要求他们结合自己所提炼的教学经验、教研经验开展专题讲座。这样的理论学习充实了教师们的知识储备, 对提高练习设计能力、开展主题研修活动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奏鸣曲———精心研磨谋策略

继2010年上半年我校开展龙湾区现场磨课展示活动后, 我校的课例研磨流程逐步完善并形成了如下模式:理论学习—文本解读—观评课活动—调整设计—再次上课—再次反思—打造精品。根据此活动流程, 我校围绕“课堂练习的设计与优化”展开系列活动。

1. 比对新旧“标准”, 参悟课标精神

新课程标准是我们进行灵活课堂教学的准绳。我们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认真学习2011版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 深入地剖析理解2011版新课标与2001版课标的不同点, 探讨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理解和落实课标精神等。通过撰写心得体会, 我们发现教师在参悟课标精神的过程中, 把握了国家教育部门对语文学科教育的要求, 认识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了解了学生认知和学习特点。这样更利于教师正确、科学、合理地安排语文教学活动, 在课程设计上做到规范、科学, 使课堂教学更加准确、高效;有利于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进行更好地学习和完善。

2. 潜心解读文本, 把准练习目标

如何把握文本特点, 把准练习目标, 展开适宜的课堂练习, 开展与文本的充分对话, 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所在。文本解读, 成为制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成败与否、精彩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 根据文本特点, 钻研教材, 了解编者意图, 开展组内磨“练”, 在合作共研中把准练习目标, 有助于课堂练习的优化。磨练习设计先磨目标, 有别于2010年刚开始的“磨课”活动。

例如, 六年级下册复习课《养花》课后的三道习题都是从理解词语的意思, 理解课文内容去设计的。于是我们就以理解词语的方法和抓中心句理解文章的内容为复习训练点, 确定本课的练习目标如下:

(1) 抓“如此循环”和中心句复习理解词语的方法:据词定义、联系上下文和运用事例来理解词语。

(2) 运用“__________________, 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这一句式来说一说课文内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3) 抓住反问句体会表达方式的妙处, 并能学以致用。

练习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导向、调节的作用。如此准确定位练习目标, 是优化课堂练习的根本保障。

3. 深入文本内容, 找准练习支点

2010年, 我们的备课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是在确定研讨课例之后, 上课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设计教案并进行课前说课, 组内其他教师基于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献计献策, 发表看法, 对教学设计提出修改意见。

但是, 我们认为这样的操作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教学设计, 但往往因为没有统一主题, 导致针对性不够。在课堂练习项目的引领下, 紧扣所研磨的学习目标, 展开再读文本, 找寻练习点活动更能凸显研修主题。所以, 在文本解读时, 我们根据学生要内化的知识点、文章的留白处等设计练习, 以此撬动整堂课教学。

由于各位教师共同参与了学习目标的研磨, 对教材都有过思考, 在学习目标的确定、落实, 教材处理, 重、难点的把握上都能各抒己见, 从而讨论产生最佳练习点。在找寻“我是什么”练习点过程中, 二年级语文组教师紧扣“我会变”这一练习点以填示意图形式说“变”的主要内容, 例子如下:

这一练习点的设计, 把课堂时间还给了学生, 让学生在说话中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4. 基于学生学情, 巧串课堂教学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我们发现课堂练习常常是零敲碎打。基于学情, 以练习串起整堂课的教学, 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不懈追求。

例如, 张海容老师《风筝》一课的教学, 根据学生们课前预学情况展开检查, 并紧扣贾平凹的“一流”语言巧设练习点, 整课练习以阅读日记的形式予以串联, 堪是巧妙。再如章新若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上册《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 由第五单元习作中的“导游词”迁移到“讲解稿”, 以“讲解词”串起了整堂课的教学。一堂课下来, 共设计了以下三个练习:

课堂中, 学生在填写表格中, 理清教学重点———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借助表格进行讲解, 以达到复述、背诵、积累文本语言之目的。在这个练习中, 教师先“扶着”学生掌握了形态各异的恐龙庞大家族的特点和这段话的表达方式, 了解总分句式的特点和“有些……有些……有些……有些……”的句式妙处, 使学生将课文中潜在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出来, 再放手让学生用这种句式来写写很多年后鸟类繁衍成的庞大家族, 指向阅读能力, 指向言语规律的迁移运用。

上列三个练习指向课文重点, 将以上的小练习串在一起就是一份完整的讲解稿, 这样的设计新颖, 可操作性强, 省却了学生课外复述、背诵、积累文本语言之劳苦, 达到了课外练习随堂化的目的, 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协奏曲———精密组织促优化

为能使项目研究得以深度推进, 学校积极搭建平台, 创设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业人员及时交流、平等探讨的活动平台和环境, 为广大教师提供及时有效的专业支持, 拓宽教学研究途径, 促进项目的深入研究。

1. 组内磨“练”, 合作共研

备课组通过文本解读, 积极开展系列研磨活动。从磨目标开始, 到磨练习点, 同时研磨如何巧串练习。在此基础上, 围绕“课堂练习内容的选择和设计、练习时机的选择、练习时间的把握、练习操练的反馈评价、练习目标的落实情况”等方面展开观议课活动。

为了促使组内活动规范而有序, 我们采取了检查跟进的方式助推“共研”效果提升。同时, 通过期末对教研 (备课) 团队考核、对组长工作进行考核, 激发教师们参与研修的热情。

2. 专家坐诊, 促进提升

备课组内教师的研讨热烈却缺乏专业的引领, 于是在备课组研讨的基础上, 学校选择典型的两个备课组在全校进行课例展示, 邀请专家进行现场把脉指导, 开展专业引领。在引领中专家针对教师们在实施课堂练习过程中的困惑予以指点, 并且引导明确下一阶段参与研究的方向。

为引发教师进行深度思考, 活动之后, 教师针对其中的一节课撰写评课稿, 围绕着练习设计与实施情况开展评论, 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思考。

3. 以赛促练, 优化练习

在教学实践中, 各年级的备课组长组织成员进行“课堂练习设计—课堂教学研讨—反思教学过程—优化练习设计”等研修活动, 在主题研训活动中提升教师课堂练习设计的能力。学校在此基础上开展以教师个人为主的优化课堂练习的设计评比, 举行以备课组团队整册优秀课堂练习的征集与评比, 要求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以单元阅读目标落实为基点, 设计单元课堂练习。课堂练习可以针对某个环节, 也可以针对几个段落, 要跟教学目标保持一致, 指向语文, 体现言语活动, 不同学段练习有所侧重, 倡导以练习为主线的阅读教学常态设计。

为抓好、抓实学科教研活动, 严格学科常规管理, 全面优化教学过程,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将五月确定为教学展示月, 开展“红五月”教研节活动。活动参赛团队由3位成员组成, 分别进行课堂练习设计说明, 课堂教学展示, 课后围绕“课堂练习”进行议课。各教研、备课组以学校团队赛课为平台, 紧扣“课堂练习”, 在组内开展课例研磨。

在历时一个月的教研节活动过程中, 所策划的“组内课例研磨、校级团队赛课、学科教学展示、网络反思跟进”等活动, 提升了备课组教师共同钻研教材、用活教材的能力, 同时充分发挥了每位教师的才智, 有利于取长补短, 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促进课堂练习成果的提炼和形成。

四、圆舞曲———寻练研修重提升

一分付出, 一分收获。一路走来, 我们语文学科项目组全体教师团结协作, 在实践中摸索着, 在摸索中积累着, 在积累中提炼着, 共同促进学科素养的提升。经历了一学年的系列研修活动, 我们受益匪浅, 感悟颇多。

1. 变革学习方式, 探寻课堂本真

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是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目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 我们发现课堂中学生学习更积极更主动。教师的理念行为发生了改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们在努力践行这样一个理念:把时间还给学生, 把发现留给学生, 把提问交给学生, 把体验让给学生, 让课堂回归本真。

2. 优化课堂练习, 减轻课业负担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是学习语文的根本。语文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在优化课堂练习的实践中, 教师明白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 是必不可少的, 它应该像一条线, 串起整堂课,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提高教学质量。

3. 夯实校本研修, 提升教学能力

在本项目研究过程中, 我们明晰了要提高校本研修的有效性, 必须要基于任务驱动展开专题学习, 为自己的观点和做法寻找理论依据, 从理论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研究初期, 我们主要从“练习时间的把握、练习时机的选择、练习难易程度、练习评价”等方面进行观察与分析。在一学期的实践研究后, 发现我们忽略了“学本课堂”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本位、学生本体”, 其关键问题在于对学情了解不够, 于是增加这个点继续深入展开研究。就这样, 我们的校本研修因问题展开, 在解决问题中又产生新问题。在螺旋式校本研修过程中, 教师们提高了认识, 提升了教学能力。

一路走来, 我们思考多多, 在后续项目实践研究过程中, 需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继续深入开展系统的课程目标及文本解读。

2011版新课标与2001版课标的不同点亟待我们做进一步的深入剖析。同时, 进行文本解读是关键。虽然我们在项目实践中也非常关注教师对文本的理解, 但是系统地开展单元整体备课意识还不强, 所以在单元整体备课的基础上有必要开展单元练习设计尝试。

(2) 进一步深入开展基于学情调查的课堂练习优化。

一堂课下来, 既有学前练习, 又有学中练习, 还包括学后练习。因此, 基于学情的课堂练习优化必须要对学前练习进行科学的学情诊断, 对学中练习有准确的学情把握, 对学后练习开展积极地跟进。

(3) 巧解文本, 巧串练习, 找寻课堂练习精髓。

我们觉得一单元围绕一个主题也可以设计一个系统化的练习, 但是往往因为对单元整组教材的深入研究不够, 所以一单元课文练习下来, 常常是整体性不够, 关联性欠缺。因此, 将一课或一单元课堂练习形成整体, 将是我们在后续实践过程中的一个努力方向。

回眸我们走过的“课堂练习”校本研修实践之路, 反思在“寻练”途中收获的点点滴滴, 我们深切体悟到在“学本课堂”理念引领下, 巧解文本, 追寻“课堂练习”精髓的重要性。我们相信, 基于“课堂练习”的小学语文主题化校本研修实践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张丰.校本研修的活动策划与制度建设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张丰.如何组织策划学校的研修活动[J].人民教育, 2007 (9) .

谈初中语文校本研修的有效策略 篇3

一、开展集体备课,提升教学水平

初中语文教师要始终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和勇于拼搏的精神,能够不断汲取新知识,拓宽专业视野。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正确把握教改方向,不断走上新的台阶。同时,学校要注重学习型教师队伍的打造和语文教师终身学习力的激发,开展有效的集体备课,为教师进行创新型教学提供帮助。语文教研组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进行备课。通过讨论,《夜雨寄北》的教学目标是了解有关李商隐的文学常识,有节奏地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意蕴。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所创造的意境,正确理解认识朋友间的友情等。集体备课并不是限制语文教师的个性化思维,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初中语文教师还要认识到与学生互动的重要性,在集体备课时应该预先设计出一些探究性问题,如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了什么作用?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请说明具体含义?

二、设计驱使任务,拓宽教学资源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把设计教学驱使任务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之一,提高对执行教学计划的认识,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底线,拓宽教学资源,把集体智慧变成个体发展的动力,取长补短,促进语文教学走向成功。《夜雨寄北》这首诗从空间上看,此地——彼地——此地,即巴山——西窗——巴山,往复对照;从时间上看,今宵——他日——今宵,回环对比,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奇诡的意境。我鼓励初中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二句有什么意蕴?作者用何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情?

三、选择典型示范,开辟教学空间

初中语文校本研修应该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语文教师更应该常教常新,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进行校本研修时应该选择典型示范,为初中语文教学开辟新的空间。我校根据实际办学条件,建立了以内控为主、外控为辅的校本研修活动管理运行机制,为语文教师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校可以选择教学经验丰富和教学水平较高的语文教师开展示范课,积极组织教师听课,并且在听课结束以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达到语文教师的共同进步。还可以树立典型,发展和培养一批能运用新课程理念教学的优秀教师,整体推进语文课改实验深入发展。比如人教版初中语文《夜雨寄北》,在校本研修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改进,通过微课和多媒体等形式丰富了教学内容,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初中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还能够培养初中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鼓励校际联合,优化教学活力

在实施校本研修过程中,校际联合成为了至关重要的环节,不仅能够解决学校和教师面临的问题研训,还让学校享有了充分的自主权,调动了教师再学习再创造的激情,有助于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校际联合主要以名师、骨干教师为主,推动学校间的资源交流和融合,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还可以建立人才资源库,实现专业人才的本地化和骨干教师的综合化。学校要从多角度和多方面整合力量,创造出更适合初中语文教师的校本研修环境,尤其是提高中青年语文教师的科研意识和工作效率。在校际联合实施后,我学到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我学会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认真写好每天的教案和札记。还要对具有代表性的语文课进行摄像,然后与语文教研组的成员进行互动交流,共同剖析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发挥集体的力量。

总之,初中语文校本研修任重而道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全体语文教师和初中生的共同努力,踏踏实实的走出一条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研修之路。

小学语文研修日志 篇4

一、关爱学生,用“爱”去感化学生

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是崇高的、神圣的,这种崇高和神圣需要用教师的爱心来支撑。尤其是在小学阶段,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更要多给他们一分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使师爱渗透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如学生的鞋带开了,老师弯下腰帮他系好;学生进步了,老师送上一份真诚的鼓励;看见学生摔倒后,老师伸手帮扶站起;老师捡起学生掉在地上的铅笔……如果做到了教育无小事,处处暖生心,那么学生定会被温暖的师爱所感动。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才能成为孩子喜欢和信赖的好教师。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教学双方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的。在没有辈份、没有权力障碍的因素下,师生之间能以朋友的身份或以同伴的关系以诚相待,互相信任,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是难能可贵的。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地去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培养亲和的师生情感,并以自己丰富的知识、风趣幽默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比喻展示数学的魅力。数学知识中不乏抽象的、难以理解内容,这样就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较大的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的解决和困难的突破需要一定时间、适当的空间和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可以为学生学习知识、探索问题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心理环境,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包袱,心理放松,则必然会活跃思维、富于想象、乐于探索,学习数学也就成了非常快乐的事情和为之追求的目标。

二、要具有宽容心,用“真情”感染学生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形象直接影响学生健康的心灵和健全人格的养成。教师健康的个性品质、广泛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是教师吸引学生的魅力所在,教师只有不断完善自我,增强自己的形象魅力,才能以不可抵御的力量吸引学生和影响学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用自已的人格感染学生,实现情感教育,起到“春风化人”的教育效果。

小学语文研修日志6 篇5

要想有一节圆满的语文课堂,必须有充足的课堂资料和联系紧密、渐循渐进的教学环节。俗话说“教学生一瓢水,就要有一桶水。”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比较重视的是课前的备课。我备课主要从把握教材来思考。(1)把握教材

教材是新课程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它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预设的基本线索。没有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就没有对文本的正确把握,我们的教学就会偏离方向,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学生也就会不知所云,丧失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应把主要精力放在钻研教材上。但我认为,我们的备课不仅要备教师怎么教,更要备学生怎么学。因为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而是学生和教师互动、甚至相互学习才构成的。

小学语文教学研修日志 篇6

经过学习与探讨,我对语文课改还在适应阶段,现在我就谈谈对语文新课改给我带来的一些想法。

一、课堂要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新课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敢于探索,对新事物产生兴趣。新的教学方法,我们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必须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为防止时间不够用,怎么办呢?

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不把时间浪费掉,那就必须掌握好时间,不准迟到,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将重点问题进行讨论,其它的问题可放在课后与学生单独交流,或将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再交给老师,准备以后和学生进行交流。

二、培养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教差。怎么办呢,那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在课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参与,其他同学仍是被动,没有表现的机会。

在课堂上,首先明确分工,再合作。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以先自己思考,然后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全体学生体的意见。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指导,不能袖手旁观,要真正关注学生,深入到学习中去,了解他们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

三、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的转变,是适应语文改革的前提。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主要靠自己个人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新课程里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那么就要靠教师能力的发挥,与其它学科的教师打交道,那语文课到底是什么课?

语文教学,就是“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而不仅仅地让学生掌握知识。有不少人说,“耗时多,收益少”。重视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基础知识,那不学语法知识。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就必须突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让学生感悟,主要通过教学内容,精心布置情境,让学生们都能融洽到情景中;还在传授的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感悟。

语文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学得聪明,灵活,当然,新课程所包含的新思想、新理念,给我们教师带来不解,但新课程所构建的未来,正需要我们去实践,去探索,去创造。

梨园完小

岳占峰

2014年12月29日

小学语文研修日志二

通过一段时间的网上学习,我感觉在这次学习中收获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我们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和学生友好相处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形成一种稳定,持续的关系,在知识、能力上的交往,在情感心灵上的沟通、交流,最主要的是教师要对学生关心、信任和尊重。

2,自学能力对学生来说是最主要的,但在实际上多数同学并不是这样,仍然存在依赖的心理,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在学生取得成绩时予以表扬,让他们觉得自己很棒。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相互启发,相互点拨,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离不开我们教师的精心设计,合理安排与适当的引导。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生竞争向上的精神。

为了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合作,教师应帮助学生发展合作技能。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合作训练。在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其中,同时有目的地在小组活动中示范合作技巧和协调教学活动,确保小组专注于学习目标,使学生逐步学会合作的技能。

3,作为语文老师,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不然,就不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教学素质,这要求我们这老教师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研究新教法。抛弃旧的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

许多年来,填鸭式教学已经成为固定的教学模式,新课改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必须通过研修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型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给了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理念,生关系融洽。同时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

梨园完小

岳占峰

2014年12月29日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修日志

我认为信息技术这门课无非就是学生如何上机操作,课堂上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然后学生操作。在实际操作就不一样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好学生教师还没有讲完,他就会操作了;其它学生还没有弄清楚你在讲什么,一堂课就结束了。这种教学方法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提高上机操作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下边就谈几点看法:

一、理论实际相结合

以前上信息课,总是让学生认识电脑、讲理论,从不让学生上机操作。这样学生只能知道浅显的理论,并不会实际操作,也就是理论脱离了实践,学生很难学会这门知识,要想把这门知识教好就必须理论实际相结合。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单纯教师一个一个去教学生根本忙不过来,肯定会伤害没有被辅导到的同学,因此我决定分组学习,采取学生教学生的教学方法。我让几位学习好的学生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教学生,这样即减轻教师的负

担,也使同学们得到锻炼,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惧怕老师现象。从而使学生不会的问题得到解决。同学之间也增进了友情,知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

总之,现在是信息时代,要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只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注意,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使用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岳占峰

小学语文校本研修日志 篇7

一、“送培到校”:乡镇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送教下乡”工作是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一次重要举措。武进区在实践“送教下乡”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提升, 开创了“送培下乡”的新校本研修形式。改变了过去送完就走、重形式轻效果的弊端;改革了传统培训惯用的讲授方式, 凸显了榜样的示范作用;强化了学员的互动参与, 增强了培训的吸引力、感染力, 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

“送培到校”活动是促进乡镇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让城乡教师可以在教育教学体会的交流中, 在教学困惑的相互解答中, 将城乡教育融为一体。让教师们在培训的过程中尽量吸纳其他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 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对于参加送教的名师、骨干来说, 每参加一次送课, 都是一次极好的锻炼机会。据送教教师所在的学校反映, 参加送教的教师, 送教后, 专业技能提高得特别快。送教教师也感叹:参加一次送教, 就等于得到了一次提升专业能力, 净化专业思想的机会。

二、“送培到校”:一种贴近教师的校本研修

“送培到校”一般流程: (1) 针对专题, 拟定“送培”计划; (2) 开展“送培”示范研讨活动; (3) 反思“送培”活动。也就是说“送培到校”不仅仅是送一堂课, 而是围绕一个研究性主题开展的一系列活动。送前要充分调研、合理规划、明确要求, 让受助教师明确培训内容;“送时”要观课议课、解答疑问, 让受助教师有继续学习的热情;送后要借助资源共享、网络讨论、师徒结对等方式, 让受助学校的教师获得持续学习的有效帮助。

在此以学校上一学年开展的“送培到校”过程为例, 进行说明。

首先, 研究问题来自于教师, 研究计划由教研室调控。课改进入新的反思阶段, 我校语文教师纷纷提出:把握不住语文的本体性教学内容。于是, 区教研室引导“送培到校”工作组确立了送教计划:依据文体, 选择教学内容。分为“童话教学”“说明文教学”“记叙文教学”“诗歌教学”四个部分。

其次, 要让受助学校的教师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每次活动前, 组织者都会让我校教师先去了解相关的文体知识, 对“送培到校”选定的文章进行初步的解读, 确定教学内容。

活动开展, 由一位名师执教选定文章, 并与学习教师交流解读过程, 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方法和理由等。再由一位主讲人, 对该文体的风格, 作为语文课文进入教材的教学意义等问题进行解读, 以把握此类文体的教学目标, 为选择此类文体的本体性教学内容提供方法。

经过系列研究活动, 教师渐渐对问题有了清晰地认识, 更重要的是找到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了专业能力。

三、优化“送培到校”策略的思考

1.按需施训是培训工作的前提。培训主题应该是经过调查摸底, 基于学校的基本情况, 基于教师的“最近发展区”确定的。只有了解了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做到按需施训, 才能增强培训的吸引力、感染力,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

2.激发教师的参训动力是培训工作的关键。培训只有依托真实的教学情境, 触及教师的日常生活, 才能有效激发教师的参训动力。此外, 个体行为的改变往往基于团队行为, 用群体的力量对个体施加影响, 会比改变个体容易得多。施训专家团队、参训教师团队以及专家与学员的相互渗透影响, 对于大家的共同成长至关重要。

小学语文校本研修日志 篇8

更新学校的教育价值观,创设校本研修的文化氛围

校木研修是一种文化活动,是校长、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文化。是学校校长、教师特有的工作和学习方式,是校长、教师外显与内在交融的教育教学文化。学校是“人化”的环境,文化的本质理所当然就是对人类生命与精神的开发。由于人的精神生活,即内心世界是否丰富多彩,取决于他同自然界和其他人的相互作用的内容与性质,所以要求学校一切动态、静态的教育内容要触及学牛的心灵。校木研修的重要目的是探究与教师、学牛心灵接触的内容、途径、方式等,构建师生心灵的家园。

学校发展根本是学校的文化创新。一些规模小的学校由于师生长期沿袭下来的日常生活方式,不能在重大教育变革时期,及时转型与学校发展的新要求相契合。所以学校文化底蕴浅薄,没有形成特有的文化特色。如果要想创新,学校应该自觉地对原有文化进行扬弃,“在保留和继承原有文化积极一面的同时,剔除其中某些不合适宜的元素”,进行有效创新。学校文化创新的源头是教育价值的创新。学校在今后的发展中,不仅要进行精神文化创新,更重要的是变革教育价值观,只有确立了适宜变革的教育价值观,并创设相应的为人健康快乐地发展的研修氛围,才能保证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

以梳理教材为契入点,创建学习型研修组织

梳理教材的过程,是把握课标、研读课本、分析学情的过程。只有把教材梳理这一步做好,才能使教师从宏观上对教材有一个清晰的把握,从微观上把握住教材的重点,从而形成系统的、有层次的知识体系。如果这一步做不好,不仅会使课堂效果不佳,而且学生掌握的知识也不会牢固。

梳理教材采取个人和集体两种方式。学校给出梳理教材的要求,运用表格的形式给教师一个扶手分层次进行:对于新教师,梳理教材的知识结构,了解知识框架,理清线索,每一册教材的内容与知识点,教学目标。同一内容循环不断复现的知识,在每一册教材中如何把握其轻重,达到惜时高效的效果。对于有一定经验的教师在完成上述研修的内容外,及时研究教学方法,做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骨干教师要引领团队对教材进行拓展应用并及时补充。由于学校的教材正在改动版本,必要时对不同版本教材进行对比梳理,在同一理念下,不同版本教材的知识框架,同一知识安排不同时期的同的,掌握其知识的逻辑框架。比较不同版本教材的编排结构与编排意图。在个人梳理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带着问题,通过集体备课,集体梳理教材,解决问题。

搭建错位备课平台,在资源共享中创建合作教师团队

集体备课,就应该是对教材的处理,教法学法的确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预设与牛成的技巧等方面进行相互交流,最根本的是教师之间要围绕“问题解决”而进行教学思维碰撞或者是有教学智慧的共享,从而促进教学行为的改进。

同学科不同年级组成研修团队,比如数学组可以成为一个大的研修团队,在大团队中又可以分为低段组与高段组,这样1、2、3年级教师可以错位备课,其目的是充分利用高年级在去年的教学经验这份宝贵的资源,发挥组内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解决低年级教师在授课中的困惑,进行同行之间的共同学习,共同切磋,共同研讨课标、教材、教学方法及教学经验,达到同事之间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还能使中青年老师在校本研修中尽快地成长起来。同理,不同学科组建研修团队,达到学科的融合。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也说:“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个别成员成长的速度比其他的学习方式更快。”

聚集问题,确立主题

梳理教材时,要求教师带着问题而来,找到自己在教学中的薄弱点或困惑点。在组内筛选出教学中存在的有共性的并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根据问题确立研究主题,落实集体备课的内容,形成以小课题为主题的集体备课,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

分工合作,互动备课

学期初,根据不同研修组的主题,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确定出一学期的主备人。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同一堂课进行备课。由主备人介绍解决问题的办法与途径,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教学过程设计,提供多媒体教学素材,单元测试题。根据其他老师的建议及补充意见,形成大家公认的较好的预案。研修组把重建后的预案,提供给每一位老师,形成的研修资源收集到资源库。

问题牵动微格教学,在反思与研讨中实践跟进

由于学校教学班少,不能给教师提供充分的研修空间,因此学校确定的研修问题微小化,班级构建微小化,充分利用视频教学系统,给教师创设一种新的环境,让执教者事后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开展积极的反思,给其他教师提供借鉴和反思的实例。

课堂实践,跟踪会诊

研修时,一定要从小课题人手,建立微型课堂的微格教学,这样为下次跟进研修提供机会。首先,承担上课的教师进行公开教学,其他的教师观课。观课教师围绕中心问题观摩并记录成功与失败的教学细节,以及对问题的理性思考。其次是组织人员对照预设的课例方案和设想进行跟踪分析和讨论。

反思提炼,聚集新问题

根据公开的微型教学,视频录像,研讨教师再联系课堂教学实际反观预设,围绕主题讨论,交流预设的策略、措施在课堂上的落实情况。或聚集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法,调整教学设计,然后将调整后的教学设计,带人新一轮的研讨中,进行二次或者三次跟进。将活动中的成功之处或存在的问题,集体反思,讨论的过程和结果,记录在案。形成系列的教学资源,在人资源库中。根据课后会诊的内容,对照课前的预设的方案和策略,如果问题已经解决,策略已经验证,那么聚焦新的问题,进入下一轮循环研讨活动。如果没能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解决问题不够彻底,那么进一步分析原因,寻找新的策略,重新开始循环探讨。

上一篇:改革创新会议讲话稿下一篇:今年的六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