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音乐家音乐教案教学设计(精选12篇)
1、课题, 《我是小音乐家》
2. 课时, 第1课时, 3. 辅助工具, 多媒体课件 钢琴
4.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小提琴、吉他、法国号三件乐器及了解其 音色及演奏姿势。
2、技能目标:能轻快、活泼地演唱歌曲,并为歌曲创编歌词。
3、情感目标:通过当一名小音乐家,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六册(下)第四课。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歌词简练、富有童趣的美国儿童歌曲。歌曲生动地表达了孩子们一个美好的愿望和共同心声“我是小小音乐(转 载 于:p;&砰砰砰 ………………………………
师:英国的小音乐家住在伦敦./ 法国……巴黎…………
2、复听
师:我们再听一遍歌曲,听完后,请告诉老师这三位小音乐家分别演奏什么乐器 (再次放音乐) 结合上板书 完整写出 吉他 小提琴 法国号
3、三听
师:我们在来听一遍,边听,同学们边感受,小音乐家演奏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放音乐)
师:听完后,你们感受到小音乐家的心情是怎样的了吗? 生:高兴的,愉快的.。
师:恩,他演奏的声音是不是也很美妙啊,演奏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声音?
生:勃隆 砰砰砰 勃隆 砰砰砰。
4、重难点解决 :
勃隆 砰砰砰 勃隆 砰砰砰。(5分钟) 1)翻书
请同学们翻开书第四课我是小音乐家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乐器演奏的声音到底是什么:
板书写出来 勃隆 砰砰砰 勃隆 砰砰砰。写好拼音
2)练习难句 54 33343222 老师教唱 学生跟唱
3)加进 节奏 XX XXXXX XXX 老师用手打节奏 学生跟 4)加进 歌词 砰砰砰 ………… 一起 4.第四遍聆听(结合动作模仿)
师:(随音乐带上前面模仿乐器的姿势进行律动)
5、学唱:
跟着琴声伴奏,来试唱一编(有错误教师及时纠正) (5分钟)
国内歌唱类真人秀节目萌芽于1984年第一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 发展于2004年引发全民热度的《超级女声》, 在2007年至2011年陷入瓶颈期, 2012年《中国好声音》的一炮而红带领歌唱类节目强势回归。《我是歌手》是湖南卫视自2013年推出的歌唱类真人秀节目, 以每年一季的周期制作播出, 该节目版权引自韩国MBC电视台, 其特点在于邀请成名歌手进行淘汰式比赛, 将决定去留的权利交给大众听审团。
一、《我是歌手》中的舞美设计要素
《我是歌手》至2016年共播出四季, 采用结构基本一致的舞美设计构成, 仅在部分细节上有所调整, 四季的整体观感调性统一。制作方有意将舞台空间分割得相较同类型节目更小, 减少了观者与舞台的距离感, 构建了适合聆听的亲密氛围。舞台上没有夺目的装饰与道具, 只有必要的构架。为了更好地烘托节目的歌唱本质, 《我是歌手》摒弃了当下使用较多的多媒体大屏幕和伴舞。节目以灯光设计为主要手法, 有意弱化其他舞美设计, 势必要求灯光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同时排除了过多因素的干扰, 也给予灯光设计充分的发挥空间, 使得灯光成为《我是歌手》舞美设计的灵魂所在。
舞台上歌手被众多的乐器与伴唱簇拥在中央, 使用灯光为舞台进行视觉化空间分隔与重构。突出歌手, 弱化布景、乐队和观众, 主次分明, 结构明确。通过有意识的灯光设计, 带来丰富的层次感、节奏感和趋势感, 力图用不着痕迹的方式烘托音乐氛围。背景上铺满闪烁的星光造就浪漫氛围, 正中央圆形引导门上的灯光作为舞美设计主体, 以多层次多角度的灯光语言让视线锁定, 点出舞台上的重点。引导门两旁的几何形竖立装饰增加气势, 在其中布置相应的灯具, 点亮时与引导门横向贯通。舞台的地板上纵向贯穿着灯光线, 来回穿梭于引导门与观众之间, 一切舞台装饰的走向都让观众的目光追随到舞台正中央。
舞美设计中采用多种灯具组合的形式, 主要应用电脑图案灯、光束灯、LED染色灯等。不同用途的灯具在线条感、体积感、明度、色彩调节中均有合理调度。灯光设计将观众的注意力牢牢抓在歌手身上, 不被舞台上的其他内容所转移。灯光实现了照明的基本功能, 也担当了调整表演中的时空转换、达到光影色的和谐、塑造人物形象和烘托表演氛围等功能。在歌手演唱的间隙, 主持人串场时静置的灯光形式, 让观众从上一段音乐中抽离放松, 继而投入下一段音乐中。恰当角度的灯光造就令人舒适的暗角, 观众放松下来凝视明亮, 将焦点保持在舞台中心。歌手身披缤纷的灯光, 塑造了空灵的动人形象。色彩催化人脑海中的思维, 释放被音乐点燃的情绪, 在《我是歌手》节目中多次看到观众激动流泪, 与舞美设计的推动不无关系。
二、舞美设计构建音乐情境
当歌手站上舞台, 灯光渐暗, 四周沉入阴影, 唯有歌手通过灯光成为焦点, 背景上的星芒闪动。歌手的化妆和服装都与选曲、舞台效果相契合, 每首歌自第一个音符响起, 便进入舞美设计构建的音乐情境中。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有不同的灯光设计, 用色彩传递心境, 用明暗表达思绪, 用节奏寄予情结。运用抽象传神的设计理念, 帮助歌手营造所要阐述的意境与氛围。通过舞美设计的视觉化语言传递情感, 让观者不知不觉中被带入歌者的歌声中来。
节目中最常用的手法是主色灯光, 配上两色或三色辅助灯光, 结合音乐的律动将声音中的情感起伏视觉化。在色彩上, 主色灯光通常取材于歌曲的情感风格和歌手服装的多方考量, 辅色灯光则也由此选出相近或相对的颜色, 相近的颜色在明度或冷暖上有所区分, 对比色则降低纯度, 避免夸张夺目的配色。在体量上, 主色灯光的光束集中并亮度最强, 辅色灯光则向外散射降低亮度。在方向与层次上, 主色灯光主要来源于圆形引导门, 朝着观众方向传递光线, 并可以排列和变化为各种角度, 始终遵守以歌手为中心的原则向外散射;辅色灯光则在更外一圈以同样的方向不同的方式加以编排, 层次丰富而始终节奏统一。经过精心设计后的灯光, 通过强弱、明暗、节奏、组合等各种形式, 拉开整体舞台的空间。没有舞蹈演员的伴舞, 也没有眼花缭乱的视频特效, 没有色彩丰富造型各异的舞台道具, 只用灯光陪伴着每一位歌手的演唱, 用一个又一个纯粹的音乐现场来打动人心, 为歌手对音乐的演绎添色不少, 为音乐情感和歌手心境提供恰如其分的表达方式。
如韩红演唱歌曲《莫尼山》时, 根据其选曲与红色服装使用了明度较高的光束, 配合她的个人风格提升整体氛围。为了表现歌曲中对大自然的述说, 两束白色主光束直指韩红, 绿色线性光汇聚成花束将其环绕, 淡淡的紫色辅助光散射在呼麦、乐队、伴唱等人的身边, 彰显了韩红的主体地位, 为舞台构建出层次。在演唱过程中随着音乐旋律的婉转起伏, 灯光的节奏也随之变化。灯束从明到暗, 从散射到汇聚, 从静止到移动。通过彩排精确地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化, 一切都围绕着歌曲的演绎而来。虽然观众并不能一一细腻体会, 但营造的氛围将音乐与观众紧密相连, 用一切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精神感染听众,
三、融情入境让视听升华
《我是歌手》节目中的舞美设计注重音乐表演的主体地位, 始终将演唱置于重心。其舞美设计将视觉元素一再简化提炼, 用灯光的组合与变化, 用舞台布景的虚与实, 用歌手的化妆与服装, 将目光所及的元素都潜移默化映入观众眼帘, 犹如天然共生一般自然和谐。一切为配合音乐而生, 融情入境让视听体验升华, 也给予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这一切的准备都精心筹谋于幕后, 呈现于观众面前时以成熟的形式, 不动声色间已引人入胜。
自古以来便有多种衬托手法, 虽然其外在形式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同, 其精神内核则始终保持统一。《我是歌手》通过独到的舞美设计提升观感, 所有的调度均为音乐服务, 视觉指向凝聚于歌手一身, 面光让歌手面庞清晰动人, 顶光侧光为其周身轮廓铺上淡淡光芒。观众视线中的第一印象如梦似幻, 继而看到环绕歌手的专业乐队与伴唱, 奠定了这是一场高品质演唱的观感。
而“境”是由“情”构筑的虚拟空间, 在“境”中聆听音乐, 有利于触发感官与情绪的沟通。舞美构建了这一空间的初步构架, 每位观众的不同人生际遇使得空间丰富而独立。观众将自身的情感倾注其中, 激发了与歌手间的共鸣。《我是歌手》中的舞美设计给予了观众充分的情感激荡空间, 没有用具象视觉元素限定想象的边界。通过“情”中的种种暗示, 使用种种美好的意象, 为歌手与观众铺设一段美好虹桥, 巩固了对演唱的认同。
四、结语
随着科技对现代舞美设计的推动, 其在电视节目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未来亦将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完善。把握“情”和“境”之间的配合, 才能充分满足观众越来越挑剔的眼光和严苛的需求, 始终立足于正确的前进方向。《我是歌手》中的舞美设计正是做好了“减法”, 极简的形式和丰富的细节, 从服务对象的本体出发, 不论舞美设计本身可以多么华丽炫目, 依然只作为音乐的忠实助手, 始终不忘初心。媒体制作人应以音乐为本, 将歌曲的制作与传播放在首要位置, 注重引导大众的音乐价值观, 而不是把“秀”放在第一位, 只追求收视率。
任何文化形式都不能超越所处时代, 受到当前国家实力上升的切实影响, 歌唱类真人秀节目百花齐放, 不同的节目打造出不同音乐情境, 既符合各自节目定位的需求, 又丰富了文化氛围, 给予观众的精神需求更多选择余地。在不同的风格碰撞的火花中, 舞美设计将会不断推陈出新。纵观诸多歌唱类真人秀节目, 是形式的不断变化创新, 让这些节目有着蓬勃生命力。但大多歌唱类真人秀节目从国外引进, 乃至舞美设计都照搬原版模式, 直接请外方团队搭建框架, 缺乏本土的特色与个性。
近些年我国一直呼吁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改变, 在歌唱类真人秀节目中亦如此。我国的音乐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宝藏, 众多民族歌曲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构思本土化的音乐类真人秀节目, 从舞美设计到节目构成的方方面面, 对中华文化的精髓进行加工和打造。引起国人对民族传统音乐的重视, 在节目中融入我国特有的思想文化, 通过舞美设计塑造中国特有的音乐情境, 积极推动我国文化价值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妹尾河童.窥看舞台[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2]李为宇.明星真人秀《我是歌手》叙事策略探析[D].河南大学, 2014.
[3]张守信.褪去浮华, 尽享品质音乐——湖南卫视《我是歌手》艺术特色分析[J].南方电视学刊, 2013 (3) .
[4]李冰.技术狂欢背后的思考——2012年电视综艺晚会舞美技术解读[J].中国电视, 2013 (4) .
[5]唐苗.第九届金鹰节开幕式舞美的大众文化美学倾向[J].艺海, 2013 (7) .
[6]田敬改.新技术条件下电视晚会舞台创作的新观念[J].现代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2015 (4) .
【活动目标】
1、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2、鼓励幼儿在感受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大胆创编动作。
3、在活动中与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5、体验自主替换歌词的愉悦情绪。
【活动准备】
1、录音磁带,录音机,课件。
2、三种颜色的小豆子图片,让幼儿贴在手腕上。
3、认识小豆子,知道它的生长过程。
4、场地画有一株株长有豆荚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启发式谈话,导入课题。
1、出示用小豆子制作的小兔,引起幼儿的兴趣。
2、师:你们知道这只小兔是用什么东西制作的吗?(我们自己种的小豆子),引导幼儿来认识小豆子。
二、学习歌曲《我是小豆子》。
1、教师引导幼儿观看课件:在一片种植园里,小豆子发芽、长叶、开花,以及小豆荚成熟了裂开后,小豆子自己跳出来的情景——
2、教师请幼儿说出他们看到了什么?小豆子是怎么从豆荚里出来的?引导幼儿熟悉歌词。
3、教师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4、教唱歌曲。幼儿随音乐伴奏完整跟唱。
三、创编表演动作。
1、幼儿观看课件,讲述故事,看完后请幼儿说一说用动作怎么去表现。
2、启发幼儿想象,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现小豆子宝宝从小豆荚中出来的?(跳呀、蹦呀、跑呀——)
3、重点引导幼儿创编动作小豆子从豆荚中出来的动作。
4、全体幼儿随音乐自由表演,鼓励幼儿大胆地创编动作。
5、幼儿站成大圆圈为一个大豆荚,面向圆心,带领全体幼儿随音乐做动作。
6、全班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让幼儿自己看一下粘贴的小豆子的颜色,明确自己所在的小组,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小豆荚。
第一遍:戴同色的小豆子宝四在一起,围成几个圈。
第二遍:小豆子宝宝分散开。
第三遍:小豆子宝宝长大了。
7、让幼儿听音乐完整表演一次。
8、幼儿自由组合成若干个小豆荚进行表演。
附故事:《我是小豆子》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风轻轻的吹着。很轻,很轻——小豆荚在太阳公公张开小嘴巴,小豆子宝宝离开了妈妈,跟着风婆婆,跳呀跳呀,蹦呀蹦呀,真快乐。小豆子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从豆荚中跳出来。有的落在了草丛中,有的跳到池塘边,有的蹦到了柳树下,有的跑到了花丛中。下雨了下雨了。小豆子宝宝张开小嘴开心的喝着水。渐渐的,小豆子宝宝长大了,个子越长越高,越长越高。有的和他们的妈妈长的一样高,有的长的更高。又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开花了。身上长出了许多小豆荚了,也有自己的豆宝宝,他们也做妈妈啦!
附音乐:1=C2
5 5 5 5 3 | 5 5 5 6| 1 6 5 3 | 5 5 3 |
我 是 快乐的 小 豆 子, 太 阳 公 公 照 着 我 ,5 3 3 | 5-| 3 3 3 0 | 5 3 1 0 | 5 5 5 0 |
张 开 小 嘴 巴, 跳 呀 跳, 真 快乐, 蹦 呀 蹦5 3 0 | 5 6 5 6 | 5 5 3 | 5 3 | 6 5 | 1-||
真快 乐, 碰 到 泥 娃 娃,我 又 发 芽了。
三年级音乐第四单元1《我是小音乐家》教案、孙青芸
我是小音乐家 教 学 目 标: 1.在演唱《我是小音乐家》中,进行编创活动,体验做小音乐家的情趣。 2. 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并能在读谱实践中运用。 教学重难点: 学习演唱《我是小音乐家》,并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 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教学碟片等。 一、教学过程: 精彩2分钟展示:教师总结,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1.师: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想? 2.下面我们来听一听美国的孩子,他们想干什么?【聆听歌曲】 3.设问:在歌曲中唱些什么内容?是哪几个国家?哪几个城市?他们各演奏什么乐器?怎样演奏? 4.讨论上述问题: (英国-伦敦、法国-柏林、法国-巴黎。吉他-弹奏、提琴-拉奏、法国号-吹奏。) 5.再听歌曲。仔细听听这个歌曲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或规律? (每句的开始都是第二拍的后半拍起唱)这个规律学生不一定能讲得出,教师可通过范唱曲调,边唱曲调边打拍子,尤其在弱起时击拍更突出,以引起学生注意与思考。教师适时用动作、独唱进行暗示及语言点拨。 6.教师用点谱法指导学生唱后半拍起拍的节奏,唱好第一、二句曲调(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7.学唱第三乐句时,穿插讲八分休止符。 学生已掌握十六分符的时值,只要点拨适时,加上点谱法的`动作,学生是能理解的。 8.完整地唱好全曲后,填上歌词。 9.以第一人称的角色投入即兴表演唱。 10、音乐知识:八分休止符 ⑴八分休止符的认识可以从八分音符引入,这样即复习八分音符的时值,同时也掌握八分休止符。“0-5”。 ⑵八分休止符在后半拍是比较容易的,只要前半拍的音符唱得短些即 三、创编歌词: 1、如住在无锡拉起二胡;住在昆明吹起芦笙;住在上海吹起笛子……各地学生可以编当地的民族乐器,加上后面的象声词即可。还可以打开思路,完全自编:我是小音乐家…… 2、分小组展示,进行表扬。 四、小结: 下课,礼式。
《我是小音乐家》是三年级下册的歌曲,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歌词简练、富有童趣的美国儿童歌曲,歌曲生动的表达了孩子们一个美好的愿望和共同的心声——“我是小音乐家”。我在设计本课时以孩子们参加“音乐会”的乐趣为教学的链来贯穿整堂课。把教学的内容有序的整合在这条线上,让学生在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感受和表现音乐。同时,体会创编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在回顾课堂教学的点点滴滴中,分析这节课后,我得出了以下启示: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唤起学生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前提,通过这一设计,在维也纳的金色大厅的新年音乐会中开始了本课的教学,轻松课堂气氛,更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如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还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乐器及其特有的音色,如教师亲自演奏吉他、学生演奏小提琴,通过这样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创设一定的情景,扩大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音乐知识的拓展。
2、搭建舞台,展生风采
《音乐新课标》强调:“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歌表演这种形式就为学生个性的张扬提供了广阔的舞
台。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当学生学会了歌曲,我请学生用动作表现自己喜欢的乐器的演奏。有的学生选择表现演奏圆号,有的学生表现演奏小提琴,有的表现演奏吉他等等。在表演中,他们赋予创造性的自我表达,全身心地沉浸在自己的舞台中,从而发展孩子的个性、自主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注重创编,培养能力
在新教材中,几乎每课都增加了编创活动,本课中我设计了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乐器改编歌词来表演唱这首歌曲。以往到创编环节,往往会因为学生缺乏创编的素材而使创编流于形式,所以在本课的一开始,我让班级小乐手展示的目的除了创设情境外,还是为完成为歌曲创编歌词教学任务提供素材,打下基础。这样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达到了学生能独立创编歌词的教学目标。
一、宗教观
《圣经》是犹太传统文化成就中最有代表性的典籍之一,被犹太人视为本民族最优秀的文化成果。对于犹太文化而言,《圣经》中最重要的内容即为犹太人所提出的“一神教”观念,这个观念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一神”思想是彻底地崇拜一位被人们广泛称之为“上帝”的神的思想,它通过使自己的神祗一般化,否定所有其他神祗的神圣性,而达到上帝的唯一性[1]。
剧中主人公泰维生活在一个乌克兰族的犹太居住区。在那里,他不得不忍受来自非犹太居民的歧视;家庭生活的重担和女儿们理不清的感情纠葛也让他操碎了心。在音乐进入之前,泰维有一段简短的独白。这段独白是泰维在喂马时对“上帝”所作的祈祷,是他唯一可以敞开心扉说话的时候。这是因为在他的信念里,上帝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造物主”,可以随时随地地向“上帝”诉说他的痛苦和期望。同样,在歌曲即将结束时,泰维仍试着再次向上帝发出请求。他始终相信上帝是公正的——上帝是立法者和执法者……在执法中,上帝以公正对待所有人[2]。
另外,在歌曲的后半部分,泰维同样以幽默的方式向上帝阐述着他的梦想——做个有钱人,能坐在圣堂静静祈祷,每天七个钟头与最有学识的智者谈论《圣经》。由此可见,宗教文化在犹太人的生活中至关重要,就是这种充分相信上帝的“一神教”宗教观的教育,使得犹太人今后即使处于一种散居状态但也能很好地生存,并保持他们的民族特殊性。
二、金钱观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有“钱”的地方就有犹太人。也许是因为其民族的特殊性,又或许是犹太人在经济、科学、文化等许多领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让人不得不把他们与金钱联系在一起。在犹太人的生活中,“钱”被看作一种异常重要的物质力量,它不仅决定着生活水平的高低,而且更决定着生活的本质——生活的权利。[3]
剧中的人物是一群生活在沙皇俄国的犹太人,他们在忍受着种族歧视与压迫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着他们的“传统”。虽然这群犹太人一直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但“钱”的问题还是不可避免地困扰着他们,威胁着他们“生活的权利”。在歌曲中,泰维的愿望表达得十分直接,即希望做个有“钱”的人。作为一个丈夫,泰维要承担起维系家庭的责任;作为一个父亲 ,泰维要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在种族和传统的双重压力下,泰维只能尽最大的努力,直到赚到足够的、令他满意的“钱”。因为他知道这是很难办到的事情,所以才寄希望于上帝,于是就有了“假如我是一个阔佬”这个整个围绕“钱”展开的白日梦。
三、教育观
在犹太人的观念中,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是责无旁贷的。尤其是父亲,他是上帝派来给子女的第一任教师[4],是犹太文化与种族延续的重要保证。父亲的职责除了要把子女抚养成人之外,还要传授他们器乐和律法等知识,教会他们怎样去做一个真正的犹太人。
正因为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特殊地位,泰维必须亲自充当起“家庭教师”的角色,甚至还要外请家庭教师。泰维就是为了承担起一个“父亲”的责任,赚“钱”的欲望才会这么的强烈。另外,泰维在幻想自己成为有钱人之后,也能见识过人,能每天七个钟头与智者讨论《圣经》、在东墙之下拿到一个保留席位等等,都充分体现了他们对知识和文化素养的重视程度。这种浓厚氛围的家庭教育方式使犹太人在千百年来的分裂过程中依然保持着他们的信仰和追求。
四、家庭观
犹太家庭的结构与中国家庭的结构十分相似,家庭成员之间都有着高度的亲密关系,凝聚力很强。但是不同的是,中国传统观念中,有着一种“重男轻女”的性别歧视。而犹太观念中,这种两性观念就截然不同,他们强调对女子的重视和保护[5]。
在歌曲“假如我是一个阔佬”中,泰维有了钱之后希望看到妻子“丰满的双下巴”,能“随心所欲”地监督餐点美食,还能“整日整夜”对着仆人发号施令,体现了泰维对妻子的爱护与疼惜。此外,犹太家庭还很注重个性的尊严和发展,主张家庭成员平等。这些观念在剧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种传统家庭观念植根于他们的文化观念中,使他们的每个家庭都成为了一个牢不可破的堡垒,在流浪生活中一直坚强抵抗着外族的领土侵略和文化侵略。
五、生活观
犹太民族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民族,他们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在如此长的历史时期遭受流亡和惨烈迫害的民族,聚居地遍布五大洲。但令人佩服的是,他们的信仰不仅没有在流散中渐渐遗失,反而得到很好的保存,甚至进一步增强。除了以上谈到的几点因素之外,这与他们乐观的生活态度也是分不开的。
影片中,作为一个送奶工的泰维辛苦持家,天天操心着三个女儿的婚事,忍受着生活的重压。但他并没有心情沉重地诉说悲剧命运,相反,泰维用一种幽默的、开玩笑的方式向上帝抱怨。这种“笑中带泪”的发泄方式除了体现出泰维打骨子里透出来的幽默感之外,也深刻揭示了犹太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幸福的追求。
六、结语
歌曲《假如我是一个阔佬》以其精彩的剧诗和音乐使主人公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宣泄,展示了犹太民族所独有的宗教观、金钱观、教育观、家庭观和生活观。这种人文特质不仅是这首歌曲的内涵所在,更是整部剧的精神内涵所在。正因为这种深刻的人文内涵的揭示,使得音乐剧《屋顶上的提琴手》成为百老汇音乐剧中的划时代杰作。
摘要:美国音乐剧《屋顶上的提琴手》表现了犹太人在传统习俗与现实矛盾中所透露出来的勇敢顽强、乐观豁达的性情。剧中歌曲《假如我是一个阔佬》以极富特点的剧诗和旋律成为剧中传唱度最广的唱段之一,同时传达出犹太民族的深刻人文特质——宗教观、金钱观、教育观、家庭观及生活观。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富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进行简单的歌曲表演。
2.认识小提琴,吉他,圆号三件乐器及了解其音色。
3.通过当一名小音乐家,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重点:歌曲情绪处理,创作歌词。
难点:1.学习八分休止,并在歌曲中正确运用。
2.正确演唱一字多音的歌词唱法如“跳吧”等。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观看图片)
1.这是维也纳金色大厅,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音乐盛殿,全世界音乐家都把能在这里举行办一场音乐会作为自己的追求和梦想。
2.这是我国著名的歌唱家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个人音乐会。
3.这是我们国家人民大会堂举办的新年音乐会。
4.这是小型的民族乐队举办的音乐会。这些乐器都是属于我们国家独有的乐器。二胡,笙,阮,古筝,笛子。
5.这是一场我们小朋友的音乐会。
看到这里,大家有没有一种想参加音乐会的冲动啊? 有三位外国音乐家也想参加音乐会,下面我们一起听一下外国小朋友带来的音乐会吧,板书课题《我是小音乐家》播放音乐。
二、初听歌曲,感受情绪。
设问:谁能来说一说,这首歌的情绪怎么样?速度怎么样?
学生答。
谁知道歌曲中有几个小音乐家? 学生答。
他们分别来自哪里?演奏的都是什么乐器?
三、认识三种乐器(播放图片)
四、学唱歌曲。
1.认识了三种乐器,现在跟老师一起来学唱这首歌好不好? 2.认识八分休止符。
五、歌词创编,表演唱。
1.刚才,咱们在音乐声中一起认识了三位不同国家的音乐家,那同学们自己想不想成为音乐家呢?
从大家响亮的回答中,老师听出大家想成为音乐家的渴望。2.但是,你要知道,要想成为音乐家,光会唱还不行,还得有渊博的知识,、。那老师考考大家,除了以上乐器,你还知道哪些月乐器?它们都是怎么样演奏的?(指名说)3.大家能不能把自己喜欢的乐器也编进歌里唱一唱呢?
六、总结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熟悉乐曲,能随音乐较协调地做模仿动作,并根据音乐速度与力度的变化,变化动作的快慢、轻重。
2、鼓励幼儿自由分组,随乐曲进行音乐游戏,提醒幼儿倾听音乐,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幼儿玩过“抢椅子”的体育游戏。
幼儿已学会歌曲《谁是小熊》。
2、座位安排:半圆形。
3、材料准备:玩具小熊一个。
活动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幼儿听音乐学小动物“走路”,进入活动室。
2、歌唱:听。
(1)歌唱“听”。
(2)鼓励幼儿听声音,说出是什么动物的声音,启发幼儿把听到的声音尝试仿编歌曲“听”。
二、帮助
幼儿熟悉乐曲,能随音乐较协调地做模仿动作,能根据音乐速度与力度的变化,变化动作的快慢、轻重。
1、教师出示玩具小熊,引导幼儿复习歌曲,帮助幼儿熟悉乐曲。
2、启发幼儿根据音乐较协调地自由做动作,边唱歌边表演。
3、鼓励幼儿自由的做模仿动作,并能根据音乐速度与力度的变化,变化动作的快慢、轻重。
(1)听音乐,根据音乐速度与力度的变化,“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变化动作的快慢、轻重自由地做模仿动作。
(2)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谈谈生活中哪些事情是慢慢的、哪些是快快的、哪些是重重的、哪些是轻轻的,可以用哪些动作来表现。
(3)变化乐曲第二部分:3565***5:
鼓励幼儿听音乐模仿生活动作,并能根据音乐速度与力度的变化,变化
动作的快慢、轻重。(如:快快跑、慢慢跑、轻轻跑、重重跑等)。
三、音乐游戏“谁是小熊”。
1、介绍游戏的玩法,并向幼儿介绍游戏规则。
(1)启发幼儿学会倾听音乐,并能随音乐边唱边表演。
(2)请幼儿仔细倾听音乐,在间奏处自由做模仿动作,并能根据音乐速度与
力度的变化变化动作的快慢、轻重。
(3)在围着椅子自由做动作时要顺着一个方向,且动作协调。提醒幼儿音乐停止要立即找到座位。
2、邀请几位幼儿与教师一起尝试游戏。
3、幼儿自由分组,分组选择场地,启发幼儿把自己组的椅子排成各种形状。
4、鼓励幼儿根据音乐变化动作的快慢、轻重,完整地进行音乐游
戏。
四、结束活动,幼儿听音乐出活动室。
幼儿边演唱歌曲边进行游戏,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音乐课《谁是小熊》的选材适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以来自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物品——小熊作为这一活动的主题,让幼儿充分体验了游戏的乐趣。本次活动以音乐教学游戏为主导思想,将幼儿刚学习的新歌曲贯穿运用到“抢椅子”的游戏中加以复习和升华。并且激发了幼儿的参与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掌握唱歌节奏的技巧。
活动目标:
1.用对唱的形式学唱歌曲《我是人》
2.用其他物品替换歌词中的问句并唱出来。
3.增强自信的自我体验。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与歌词有关的物品及其他物品若干件。
活动过程:
1.以“外星人来到地球”的故事情节导入活动。
(1)外星人来到了地球,碰到了娃娃,于是外星人问娃娃“你是XX?”,!.快思.教案网出处!娃娃回答“我不是”。娃娃最后回答外星人说“我是人,你知道吗?”
(2)外星人问错了,娃娃是怎么回答外星人的呢?(我不是)
2.用语言“我不是”,表达自己不同于周围物品。
(1)教师结合歌词内容提问,幼儿及时回答“我不是!”
外星人不知道她是谁,我们小朋友知道吗?外星人来考考小朋友了。
(2)坚定地告诉对方:“我是人,你知道吗?”
(3)你到底是谁?娃娃是怎么对外星人说的?(我是人,你知道吗?)你也可以怎么回答它呢?(我是人,你知道吗?)
3.用对唱的形式学唱歌曲。
(1)教师边出示与歌词相对应的物品,边唱问句,幼儿边唱边回答“我不是!”
外星人还要和小朋友做游戏,它问:“你是XX?”
(2)幼儿边看教师出示的物品边唱问句,教师边唱边回答“我不是!”
小朋友们和外星人玩了这么久,肯定把外星人的本领给学会了对不对?你们来考考它吧(老师扮外星人)
(3)把幼儿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唱问句,一部分唱答句。
外星人想请这边的小朋友帮帮它。
4.用其他物品替换歌词中的问句。你还想考考外星人什么?
5.结束活动。外星人说和小朋友在一起真开心,再见。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带有拟人化的歌曲,幼儿学起来觉得很有趣,孩子们不但学会了歌曲,还进行了歌词创编,想象了好多物体编到了歌曲里,就因为是自己编的歌词,唱起来特别有劲。总的来说这次活动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较高个个都很兴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气氛。2.认识并掌握前八分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教学重、难点:
认识并掌握前八分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教材分析:
《我是小小音乐家》是一首活泼、跳跃的英国儿童歌曲,表现了小朋友们欢聚在一起载歌载舞的场面。2/4拍,一段体结构。1=F,大调式。歌曲由五个乐句组成,第一、第二乐句在旋律上完全相同,只是个别音的节奏稍有变化,跳进的旋律和以八分音符为主的节奏,塑造了一个欢快、活泼的音乐形象。第三乐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连续采用了紧凑的节奏,上下行的级进使歌曲更显得欢快、跳跃。弱起节奏和象声词的运用,增添了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使小朋友俏皮可爱的形象跃然而出。第四乐句节奏舒展,好像是做一个短短的休息,接着又重复了第三乐句,在欢快的情绪中结束。第三乐句是这首歌曲的中心部分,也是最有特点的一部分,在教学时要重点练习。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英国的小音乐家,你们听听他会演奏什么乐器? 2.欣赏歌曲《我是小小音乐家》动画。
3.学生回答:音乐家会打手鼓、吹喇叭、敲木琴。4.请学生用动作模仿演奏这三种乐器。
5.再次聆听歌曲录音《我是小小音乐家》,学生边听边用动作模仿。
二、《我是小小音乐家》歌曲学习1.学歌词。
(1)师:你们刚才的动作模仿得非常像,能用你们的歌声来模仿乐器演奏出的声音吗? 出示歌曲第三乐句。
(2)学生按节奏轻声读一遍歌词。教师纠正学生在节奏上出现的错误。(3)认识一个八分音符、两个十六分音符节奏。(4)学生按节奏再来读一读歌曲第三乐句的歌词。(5)老师再范读一遍歌词,学生注意听重音出现在哪里。
(6)学生再读一遍这一乐句,读出重音。2.学唱歌曲。
(1)老师弹琴,学生演唱第三乐句。
教学要求:学生演唱这一乐句时,要注意声音轻巧有弹性。
(2)学生和老师配合演唱歌曲第一段歌词。(学生演唱第三乐句,老师演唱其他乐句。)
(3)老师再次范唱歌曲第一段歌词。学生边听边划拍子,注意听歌曲在开始时有什么特点?
(4)学生听后回答:歌曲开始时是弱起。
(5)老师指挥,学生轻声慢速地演唱歌曲第一段歌词。(6)老师弹琴,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第一段歌词。
教学要求:学生要注意歌曲开始时是弱起,要唱齐。演唱时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纠正。
(7)老师弹琴,学生演唱歌曲第二段、第三段歌词。注意:歌声轻巧。
3.歌曲表现。
(1)老师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如手鼓、沙锤、三角铁),学生可以分小组选择乐器,为歌曲配伴奏。
(2)学生可以在演唱第三乐句时,加上拍手或打击乐器伴奏。(3)小组展示。
4.播放《我是小小音乐家》伴奏,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的歌声真美妙,我们加上打击乐器完整地表现一遍歌曲来结束今天的课程。
《我是小小音乐家》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a—b—a’乐曲的风格,理解小老鼠历险的故事情节,并建立音乐与故事情节相匹配的概念。
2.鼓励幼儿大胆创编,表现小老鼠找东西吃的动作,感受猫捉老鼠的刺激和老鼠躲猫的紧张。
3.引导幼儿在游戏中避免与同伴相碰撞。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活动准备:
音乐,录音机,钢琴,猫的头饰。
事先学习歌曲《我是一只小老鼠》,一段欢快的音乐,一段摇篮曲。
活动过程:
一、请老师和幼儿共同做小老鼠去历险,在感受音乐变化的同时,做出相应的动作。
1.小老鼠们,今天鼠妈妈带你们出去找吃的好吗?不过你们可要紧紧跟着妈妈,当心别让猫给抓走了。
1)复习歌曲《我是一只小老鼠》
2)感受音乐的变化。(播放a段音乐)
二.播放 b段音乐,通过游戏体验猫捉老鼠的刺激和老鼠躲猫的紧张。
1)放音乐(低音,含减七和弦)
2)放猫走路声(低音,强)1 55|1-|1 55|1-|……
强至减弱。问:现在猫走了吗?(没有)
你怎么知道猫还没有走?
减弱至无声。问:现在猫走了吗?(走了)你怎么知道猫走了?
3)游戏:猫捉老鼠。
4)第二遍游戏,幼儿做猫。
三、播放a’音乐,请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创编动作,并且能够完整地表演动作。
1)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
2)播放摇篮曲。
四、结束活动。
师:天黑了,小老鼠们,我们回家吧!
教学反思:
本课整体上的效果还是不错,孩子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享受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不足的地方是有的个别的学生有时做一些课堂小动作,影响教学,其次是学生的主动性有些欠缺应该设计一些合作交流的环节。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尝试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来表现煮面条的情景。
2、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3、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4、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视频 围裙 白纸 图片 磁铁 记号笔 勺子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二、观看视频,掌握煮面条时面条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形态。
1、提问引出课题。
——小朋友们,你们见过爸爸妈妈煮面条吗?谁能告诉我煮面条时需要做些什么事情?
2、幼儿观看视频,说一说面条的变化。
——老师这里有一段关于煮面条的小短片,我们一起来看看,边看边请小朋友思考一个问题:面条在煮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变化?(没有煮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放到锅里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3、教师总结面条的变化。
三、感受乐曲段落,区分面条的三个不同时期。
1、幼儿倾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段落。
——小面条在锅里扭动,翻滚,就像是在跳舞,为了让小面条舞动地更加优美,老师给它配上了一段好听的音乐,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音乐一共分了几段?
2、幼儿再次感受音乐,教师用线条画出音乐段落。
3、教师出示三张图片,请幼儿将图片与音乐一一对应。
——老师这里有三碗面条,分别对应上面的三段音乐,谁能帮我把图片贴到相对应的音乐下边去?
四、尝试创编夸张的肢体动作表现面条的变化。
1、请个别幼儿创编面条煮之前直直的硬硬的动作。
——现在我们把自己都变成一根根面条,我们要来煮面条了,谁能用动作表示直直的硬硬的面条是怎样的呢?
2、请个别幼儿创编面条煮软时的动作。
3、幼儿听音乐表现面条煮好时的动作。
4、请幼儿跟音乐完整表演。
五、游戏:我是快乐的小面条。
1、教师扮演厨师,幼儿扮演小面条,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小朋友们看,我们的教室中间有一个大圆,就是一口大锅,旁边有两个小圆,是盘子,现在我来扮演厨师,你们就是小面条,第一段音乐面条没有下锅的时候,小面条都在锅边站着;第二段音乐响起的时候,小面条都要跳进锅里跳舞;当我关火拍手说“面条煮好了”的时候,小面条们就要像木头人一样摆个造型一动也不能动了。我看哪根小面条的造型漂亮,我就用勺子点他一下,这根小面条就要跳到旁边的盘子里去,好不好?
2、师生共同游戏。
3、请一名幼儿扮演厨师,重新游戏。
4、教师小结。
——小朋友们真棒,这么普通的面条被你们表演的这么好,看来人类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现在请小面条们排好队,我们要去其他班的小伙伴们煮面条吃喽!
【教学反思】
音乐活动中,经常看倒的音乐游戏教育模式是:教师放音乐请幼儿欣赏,然后教动作并告诉游戏规则,孩子根据教师所说的游戏规则进行游戏,一遍又一遍的玩,直到孩子“学会”为止,既枯燥又没兴趣,而且完全没有创新意识,如何改变传统的“要我学”为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从而使幼儿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呢?
由此,我选择了一节音乐欣赏活动《面条舞》,想通过这个活动给幼儿一个舞台,让她们将生活中的体验进行有创意的表达。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凡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的都爱唱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是的,幼儿从小就具备了学习音乐的潜力,而游戏是孩子表现生活、表现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活动。如何将音乐与游戏有机地整合,让幼儿在游戏中更好地掌握音乐的性质、领略音乐的神奇,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在选择本次活动的时候,我还注重了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是幼儿熟悉的并且是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的。并充分抓住孩子爱游戏的天性,以最自然的方式抒发情感、表现自我。让幼儿将生活经验迁移到音乐中,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音乐的三段体结构(中速,慢板和快板),并理解音乐的性质,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表现。
在活动一开始我先引导孩子一起回忆面条下水、面条煮沸后的变化,接着我和孩子一起分段欣赏、熟悉音乐,在幼儿掌握了节奏后,我开始和他们一起创编动作。孩子们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欢快地做着各种有力的、柔软的和快速缠绕的动作。有的微微张开双手放在身体两侧,头、肩、腰都在轻轻的扭动,动作很优美;有的双手抱肩转起了圈;有的双手放在身后,慢慢地转了起来……孩子们的创意令我吃惊和欣喜,韵律活动达到了高潮!那一刻,他们仿佛真的变成了一根根小面条,那么投入,那样充满激情地舞蹈着。
活动中的每一环节似乎都是在“玩”,然而在置身于“玩”的过程中,孩子们感知到了音乐的内涵,在“玩”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只有这种身心完全释放的活动,才是幼儿需要的,也只有在这里,孩子才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我是小音乐家音乐教案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小班我是棉花糖音乐教案09-19
小班音乐我是人优秀教案10-02
我是小小音乐家三上06-28
大班音乐教案《超级音乐会》及教学反思12-05
音乐教案设计07-22
音乐教学教案06-30
大班音乐教案设计10-16
采菱小学音乐教案设计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