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鼠防治方案

2025-02-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灭鼠防治方案(精选5篇)

灭鼠防治方案 篇1

2012年叶城二牧场草原灭鼠工作在师畜牧兽医局和师畜牧兽医站的支持下,在场党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草原灭鼠综合防治措施,按照草原防治措施的原则,以草场承包责任制为突破口,对草原进行了监测,全面推动群众性治鼠工作的开展达到控害的目的。草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逐步规范起来,现就叶城二牧场草原灭鼠防治工作总结如下:

一、草原基本情况

叶城二牧场草原面积71.8万亩,可利用面积67.2万亩,人工饲草料基地2万亩,天然草场围栏4万亩。分别分布在二连、三连,属边境牧场。草地类型可分为高寒草原类、温性草原类、温性荒漠类、温性草原荒漠类、温性草原化荒漠类、高寒草甸类。因本地区全年气候干燥,降雨少,草场瘠薄,草质低劣,亩产鲜草109.8公斤,是制约叶城二牧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草地鼠害危害与防治现状

草地的三化问题,鼠虫害问题是严重制约牧场生产力和加剧草畜矛盾的重要因素。2007年我场45万亩发生鼠虫害危害,通过无鼠害示范区防治,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得到控制,有15万亩达到无鼠害示范区的要求。但仍有30万亩鼠害危害面积,对牧场草地部分面积构成威胁。2010年10月申报30万亩无鼠害示范区创建,款项到位,但由于防治时间错过和D型肉毒素杀鼠剂没到位,没有得到防治。2011年5月底D型肉毒素杀鼠剂到位,购买3万毫升D型肉毒素、30吨饵料(小麦),按照无鼠害示范区实施方案的防治方法进行防治,使无鼠害示范区防治全面展开,有效控制了鼠害。

近几年来牧场草地鼠虫害时有发生,危害鼠种类有:田鼠、黄鼠、草原兔尾鼠等,还有旱獭;蝗虫种类有:宽须蚁蝗、意大利蝗、小翅雏蝗。

现采取鼠虫害防治措施有:人工网扑和人力捕杀,放置捕鼠器,鼠夹等,由于资金短缺,以有机磷农药喷雾灭虫也有限量,对防治灭鼠的危害也没有有效防治经验,现只有抗灾自救,力争将灾情降到最低程度。

三、草原的管理

1、草原监理机构的设置。牧场设立草原监理站一个,人员配置5人,全面负责草原的管理和草原鼠虫害的防治工作。

2、信息人员的配备。草原监理站由二人负责草原信息工作,此外,在山区两个牧区二连配备二名、三连配备一名信息人员,归站领导,全面负责草原信息采集工作和预测预报工作。

3、草原工作开展情况。一是草原机构的设置,加强对草原的管理;二是草原划分,落实草原承包责任制;三是加强草原的预测预报工作,鼠虫害防治工作;四是草原监督,解决草原矛盾纠纷,排查草原违法案件;

五、开展草原的保护,防治草原三化,建立草原围栏,保护生态环境。

六、草原实行轮牧轮休。

4、草原承包的落实。为了合理利用草原,加强草原的管理,牧场根据草原的分布划分43个片区,实行承包,由承包者对片区进行管理。

5、草原管护和鼠虫害监测情况。草原管护实行牧场分管领导→草原管理站→连队→承包者,责任到人,另有二人专职负责管护草原和鼠虫害监测,发生鼠虫害危害及时报告。

四、草原鼠虫害防治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草原鼠虫害防治的领导,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草原监理站。防治机构明确成员单位职责,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完善应急机制,周密安排,切实做到“早动员、早部署、早防治”,确保防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将危害损失降到最低。

2、根据危害特点,进行测报,掌握鼠虫害危害动向,确定防治区域、对象及其他相应的组织和措施。

3、根据危害发生和鼠虫种群特征,使用D型肉毒素杀鼠剂压低密度,控制繁殖,达到消灭得目的。

4、加大防治投入力度,提高人力物力财力。由于鼠虫的危害,防治上:一是资金短缺,场党委还是挤出有限的资金投入到鼠虫防治中;二是进行网捕、捕鼠器等;三是生物防治相结合;四是草场承包者个人出点资金,加大防治资金的投入力度。因此,采取因地制宜的开展综合防治收到了初步成效。

五、草场鼠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鼠虫工作在我场起步比较晚,尚未建立完善的保护体系和健全的防治机构,防治经验不足,导致在鼠虫工作中成效不够显著。

2、由于二牧场是属于山区牧场,交通不便,山连山,沟连沟,海拔在2200—4850米之间,草场发生危害从2007年的45万亩控制到2010年15万亩达到无鼠害示范区的创建。2011年全面展开无鼠害示范区防治,有效控制了鼠害,但个别区域的局部地区还有少量鼠害,进行生物防治可得到有效控制。

3、对鼠虫害的调查研究相对滞后,缺乏鼠虫的种类,生活习性、分布、危害的第一手资料,预测预报工作不到位,致使防治工作有很大的盲目性。

六、今后草原鼠虫害防治工作的要求

1、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探索一条适合本场鼠虫的防治措施。

2、进一步加强草原鼠虫的预测预报工作,按照预测预报的具体内容,做好预测预报工作,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3、在防治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对鼠虫及三化危害的监测预报。掌握优势种群、活动规律、危害季节、危害程度等基础资料,为防治提供依据,减少防治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4、建立健全草场保护责任制,把草场保护工作纳入工作日程。

灭鼠防治方案 篇2

贝奥雄性不育灭鼠剂, 有效成分雄性不育剂为棉酚和雷公藤内酯, 没有直接的杀鼠作用, 但能明显抑制鼠精原细胞, 使鼠类不能生成成熟的精子而不育, 从而整体上减少高原鼢鼠数量, 是一种以控制生育来防治鼠害的控鼠剂。为进一步探索贝奥雄性不育灭鼠剂对高原鼢鼠的实际防治效果, 笔者在青海省玛可河林区进行了试验, 以期为今后林区高原鼢鼠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1研究地概况

玛可河林区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境内, 地处中国长江支流岷江的正源和最大支流———大渡河上游源头地带, 介于E 100°40′~101°15′, N 32°36′~32°58′之间, 东西长49 km, 南北宽25 km, 林区面积101 781.0 hm2。

2研究方法

2.1样地选择

在玛可河林区选择2处地类因子基本相同, 高原鼢鼠扑获率在3%以上的地区作为试验地, 并在每个试验地选择1块与投药地间隔500 m以上, 其他地类条件相同的地块作为对照区。试验地地类因子见表1。

2.2投药时间及方法

春季投药, 即在林地积雪融化、鼠类进入繁殖期的前20 d进行, 时间为4月上旬至中下旬[2]。投药前, 按试验要求将贝奥雄性不育灭鼠剂分装至投饵器中, 每次鼠洞口投药10 g。

1号样地于2015年4月10日开始第1次投药, 4月17日开始第2次投药, 4月24日开始第3次投药;2号样地于2015年4月10日开始第1次投药, 4月17日开始第2次投药, 4月24日开始第3次投药, 投药量根据洞口数量而定, 最终1号样地投药180 kg, 2号样地投药190 kg。

2.3鼠类种群密度调查

最后一次投药结束后7 d, 采用百夹日法每月调查对照地和投药地的高原鼢鼠种群密度, 连续调查3个月, 秋季10月份再进行1次调查。

3结果

试验地高原鼢鼠捕获数量如表2所示。

4结论

投药后, 从2015年4—10月, 对两块试验地及对照区进行了为期7个月、20次不间断的药效对比调查, 经统计, 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平均下降16.1%, 其中1号试验地下降23.6%, 2号试验地下降8.6%。结果表明贝奥雄性不育灭鼠剂适于在玛可河林区对高原鼢鼠进行防治, 并且防治效果佳。

参考文献

[1]黄向东.玛可河林区野生濒危植物——桃儿七资源现状调查及保护[J].青海农林科技, 2012 (2) :65-66.

[2]邹大林, 何友均, 林秦文, 等.三江源玛可河林区植物濒危程度和保护类别评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6, 28 (3) :20-25.

[3]陈继平, 丁柯中, 马玉林.贝奥雄性不育灭鼠剂野外鼠害防制的效果观察[J].医学动物防制, 2006 (11) :807-808.

[4]孙红专, 费巨波, 徐建华, 等.贝奥雄性不育灭鼠饵剂现场应用效果的研究[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06 (4) :266-270.

[5]尤德康, 董晓波, 宋玉双, 等.贝奥雄性不育灭鼠剂室内药效试验[J].中国森林病虫, 2006 (2) :32-34.

[6]冀仲义, 袁锦富, 陈伯华, 等.贝奥雄性不育灭鼠剂的实验观察[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2004 (4) :241-242.

[7]肖冰, 刘宁, 姜雄, 等.应用贝奥雄性不育灭鼠剂防治中华鼢鼠试验初探[J].内蒙古林业, 2013 (1) :16-17.

冬春季灭鼠方案 篇3

为有效控制鼠害,切实降低鼠密度,预防鼠传播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按照上级有关春冬季集中灭鼠的有关要求,经研究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集中灭鼠时间

1、春季集中灭鼠。4月2日至4月底。4月9日为春季灭鼠“毒饵集中投放日”。

2、冬季集中灭鼠。11月下旬至12月底。12月20日为冬季灭鼠“毒饵集中投放日”。

二、明确责任

“毒饵集中投放日”由李亚克、李红军老师投放。并做好记录。

三、强化措施

1、精心组织,深入发动。成立领导小组和专业队伍,组织培训,摸清鼠情,确定毒饵投放点及投放数量。

2、全面覆盖,不留空白,真正做到全面覆盖,足量投药,不留空白。

灭鼠防治方案 篇4

为了进一步降低我区病媒生物密度,减少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发病率,确保在校师生身体健康,现将有关活动总结如下:

一、工作重点

重点是抓好夏季灭蚊蝇、灭蟑和灭鼠工作,全面清除卫生死角和病媒生物孳生地。

二、整治部位

学校周边,垃圾收集台、厕所、下水道、绿化带,食堂、宿舍、教学楼周边等。

三、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6月17日—6月19日)

做好夏季灭蚊蝇、灭蟑和灭鼠前的组织动员和工作部署。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明确任务,夯实责任。此阶段,要彻底整治校园环境卫生,清理卫生死角。

(二)环境综合整治阶段(6月20日—6月26日)

要结合实际、以环境综合治理为主,组织人员对学校内及校园周边“四害”孳生地进行摸排调查,制定专项治理方案,并适时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消除积水,铲除杂草,彻底消除蚊蝇孳生场所。

(三)集中消杀阶段(6月27日—7月3日)

要认真安排部署开展本次病媒生物防制活动,认真检查防鼠设施,对重点部位的门窗、储藏室、下水道、各种管道、排风口等地方,按照要求建立防鼠设施,加强管理。

(四)检查总结阶段(7月4日—7月5日)

要对本次夏季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进行一次全面自查,对需要补投药物的重点区域及时进行合理补投,确保消杀活动有实效。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层层落实病媒生物防制责任制,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活动要切实做到工作有安排、过程有记录、活动有总结。

(二)加大宣传,提高认识。

要充分利用好健康教育网络,大力宣传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危害,以及如何防制的方法,真正形成全体师生参与开展杀灭“四害”活动。

(三)科学消杀与环境整治相结合。

要坚持药物消杀与环境整治相结合的原则,积极组织、广泛发动,开展环境整治,清理卫生死角,铲除“四害”孳生地。

灭鼠防治方案 篇5

2019年灭鼠、灭蟑工作实施方案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传染病发生和流行,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关于在全市组织开展2019年病媒生物防制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指标

(一)环境整治:

大搞室内外卫生,清理杂物、整治绿化带、疏通阴阳沟、清除散露垃圾、杂草、杂物、清除室内外的鼠迹(鼠粪、鼠洞、鼠足印、鼠咬痕等)、门窗防护设施完善。

(二)防鼠设施

1.封闭建筑物与外界相通的所有孔洞和下水道。

2.建筑的通风孔、排水孔安网眼,规格1.3×1.3cm防鼠网。

3.房门下沿与地面的缝隙不得大于0.6cm。

4.垃圾放入密闭的垃圾箱内,日产日清。

5.封堵鼠洞、清除鼠粪、鼠道、鼠咬痕等鼠迹。

6.在外环境设置毒鼠屋,并保留毒饵(约每50m一个)。

二、各股室各司其职,实行具体的分工责任制

具体分工如下:

办公室负责宣传发动、综合协调。

生产管理股具体负责本校灭鼠灭蟑工作,包括实施方案的制定、灭鼠灭蟑员技术培训、药物数量统计汇总和购取、防鼠设施和措施的落实、工作到位情况的监督。

三、工作要求

领导高度重视,充分认识灭鼠灭蟑工作的重要性及艰巨性,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联合行动”的要求,确定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人员,做好技术培训。灭鼠灭蟑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联络员、技术员必须掌握基本方法和技术要求,积极参加市里组织的技术培训工作,并逐级做好培训,提高灭鼠灭蟑工作质量。

四、加强宣传教育

严格做好安全教育工作,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规范操作。严格按照市里“四统一”、“三不漏”的总体要求,足量投药,使投药的饱和率、覆盖率和保留率达到98%以上。灭鼠灭蟑毒饵要做到专人管理、发放和投放,要做好药物的供应、保管和回收工作;投药员要佩戴醒目标志,严格按规定投药,安全投药,同时也要做好自身的防护;要妥善处理或深埋死鼠,防止二次中毒和死鼠身上的蚤类扩散。在灭鼠灭蟑药物领用、发放、购置、投放每一个环节,都做好完善的工作资料记录,防止工作遗漏和药物流失。

五、完善巩固督查

成立相应的督查小组,对本单位灭鼠灭蟑工作进行督查指导,确保工作取得较好实效。

六、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

4月29日到5月6日

1.制定本单位灭鼠灭蟑活动实施方案。

2.指派联络员参加灭鼠灭蟑技术员培训

3.汇总上报本单位灭鼠灭蟑所需药量

(二)集中行动阶段:

5月7日到5月13日

1.根据《关于在全市组织开展2019年病媒生物防制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集中投药时间5月7日下午5点第一次投药,5月9日进行第一次补投,5月13日进行第二次补投。如果遇到不适合投放药物的天气情况,可顺延。

(三)工作汇报阶段:

5月20日做好本单位查遗补漏工作并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局办公室报送上级单位。

上一篇:公司合规性评价报告下一篇:针灸推拿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