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精选8篇)
【关键词】 蒙医药;知识产权保护
长期的临床实践表明,蒙医药不仅对骨科疾病有独特疗效,而且对心脑血管疾病和血液病等疑难病症也有明显的疗效。内蒙古自治区卫生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蒙医药治疗冠心病、高血压、老年缺血性中风和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等心脑血管疾病,总有效率均超过90%[1]。蒙医药为中华民族特别是蒙古族人民的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因其神奇的疗效而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这种价值的实现必须依赖于将其产业化,使蒙医药产品在国内外药品市场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在我国中医药产业中由于相关知识产权流失而导致的巨大经济损失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推进蒙医药产业化、实现其经济价值的同时,必须要加强蒙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结合蒙医药的特点研究其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以防蒙医药这类传统知识被窃。
蒙医药知识的构成特点
形成于13世纪的蒙医药学是用纯天然药物和一些器械治病的蒙古族传统医学,是我国传统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蒙医药学还相继吸收了古印度医、藏医、中医和西医等医药学知识,形成了独特的医药学理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特别是在医学理论和用药方面与西方医学和中医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1 有丰富的蒙医药理论文献
目前,国际上关于传统知识保护研究所关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很多国家的有些传统知识没有文献化,只是通过口头传播,流传在民间区域,世代相传。而我国的蒙医药知识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已经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广泛记载于古籍文献,并且已经形成自己的规范教育系统。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为了继承和发扬蒙医药学,内蒙古自治区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了蒙医药古籍和著作的搜集、整理和编译工作。先后整理出版了《方海》、《无误蒙药鉴》、《观者之喜》、《蒙医传统验方》、《蒙医药选编》等蒙医药学经典著作;编写出版了25部蒙医药本科专业使用的规划教材和14部专科使用的规划教材;同时编著了《蒙医志》、《蒙医手册》、《蒙药简释》等参考工具书;制定了《内蒙古蒙药材标准》、《内蒙古蒙成药标准》[2]。此外,还出版了大量蒙医药科技期刊。
1.2 治疗药物主要以天然物质为原料
蒙医药的治疗药物多数来源于天然物质,而且有着丰富的用药理论指导和文献记载。蒙药取材广泛,包括动物、植物、矿物等。近4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通过对蒙药材的调查研究,确定蒙药植物品种945种(其中中蒙医兼用药材732种、蒙医专用药材87种),动物药与矿物药250种,总共达1195种[3]。这些药物经过几千年的使用和验证,已经证明具有明确的疗效。与化学药相比,虽然这些天然药物的具体成分结构尚不十分明确,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些天然药物当中蕴含了丰富的化学活性成分;而且,经过现代技术的研究,已经从中分离出一些结构明确的药物活性物质,如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广枣总黄酮。
1.3 蒙医药知识内容多样化
蒙医药学在内容上包括蒙医理论、蒙药理论以及针灸、推拿、按摩、整骨医学等特色医学内容。特别是蒙医药在治疗和用药方面还具有其独特的手段和方法。如灸疗法、放血疗法、色布斯疗法、八日胡疗法以及对治疗脑震荡有很好效果的震荡疗法。蒙医药在用药方面的独特手段和方法体现在其独特的药物制剂上,如油剂、酒剂(如马奶酒)和金石剂。蒙医药知识还吸收了喇嘛教的宗教文化,与宗教融合在一起,使其具有特殊的民族色彩。
1.4 蒙医药的国际知名度正在不断提升
由于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域特色,蒙医药不象我国中医药传播得那么广泛,其主要存在于蒙古族聚居的地方,国内主要有内蒙古、新疆、青海、辽宁等省区。国外,除蒙古国使用蒙医药治疗疾病外,还有东欧的一些国家在使用蒙药治病。随着对蒙医药学的宣传和蒙医药学中外交流的日益增加,特别是自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人士开始认识、了解、接受和认可蒙医药学知识。据内蒙古中蒙医院统计,该医院年门诊量由几年前的不足20万人次达到现在的近30万人次,其中1/3患者是从区外慕名而来的,也包括俄罗斯、德国、日本和美国等国家的患者[2]。此外,一些蒙医药学的经典著作也被翻译成了不同国家的文字传播到国外。这些都表明蒙医药的国内和国外知名度正在不断提升,这也意味着蒙医药知识在国际上的公开和被知晓程度正在迅速扩大。蒙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蒙医药历经沧桑,多次进化,是蒙古族医药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蒙古族人民在防病抗病斗争过程中积累的精华,具有科学性和技术性,其中蕴含着大量的知识产权。对于这些知识产权,应当优先采用现行国际通用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框架进行保护。但蒙医药知识完全采用现行知识产权保护手段是不可行的,因为蒙医药的很多内容不属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即使是能够作为知识产权保护客体的蒙医药发明,也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保护力度的有限性。
2.1 蒙医药理论知识不能作为专利保护的客体
专利权客体的特征之一是必须具备工业实用性,即申请专利保护的对象应当是能够进行工业化再现的技术方案,而蒙医药知识的许多内容并不能满足专利法的这一要求。蒙医药学中包含大量的基础理论知识(如因时、因人、因地辨证论治理论,针灸推拿医学理论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这些知识虽然可以用于指导生产和医学实践,并被临床证明具有确切的疗效和一定的科学性,但由于其不具备工业实用性、不能被用来在产业上实施,因而不属于专利法保护的对象,不能通过专利法进行保护。
2.2 天然性限制了其专利保护的力度
蒙药以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物质为主,即使对其进行炮制、提取和分离,也很难实现将有效成分分离到化合物状态;而且,蒙药制剂以复方制剂为主。蒙药的这种天然药物的混合物状态使得在进行专利申请时,难以对其药物组成进行清楚的表述,而专利法要求必须对申请专利的技术表述清楚,如果不能清楚地表述药物的组成,则只能采取方法定义产品的表述形式,而这种表述方式的产品专利保护力度,明显不如采用化合物结构式表述的产品专利保护力度强。
2.3 公开文献记载和国际公开传播对蒙医药知识保护的影响
蒙医药知识的大量文献记载和国际传播的不断扩大,使得大量的蒙医药知识已经处于对公众公开的状态,从专利法角度讲这些知识已经进入公有领域。而专利权客体的另一特征是具备新颖性,因此,蒙医药知识的公开状态使其失去了寻求专利保护的可能性。
2.4 专利保护的地域性特征加大了寻求专利保护的成本
专利权具有地域性特征,即在不同国家寻求专利保护必须到相应国家申请专利;而且,专利的公开性要求专利申请人在向不同国家寻求专利保护时,必须在一定期限内向所要寻求保护的全部国家递交专利申请。一旦超过规定期限,专利申请被公开后,将失去再到其他国家申请专利的可能性;而且,国际专利申请高昂的费用,也使得一些中小企业和个人难以到很多国家申请专利。如果只在中国申请专利,专利申请公开之后,其他国家则可以无偿使用其技术。
蒙医药知识保护框架构想
3.1 利用现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尽管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对于蒙医药知识的保护存在一些问题,但从整体法律框架考虑,对于蒙医药知识的保护来说,知识产权保护手段仍然是首选途径。因为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框架是目前国际上不同国家在法律规则方面一致性比较强的一套法律体系;而且,大多数国家都加入了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国际公约,如《巴黎公约》、《PCT条约》、《TRIPS协议》等。所以,寻求知识产权保护,可以在国际上比较广泛的范围内获得有效的保护。因此,蒙医药在寻求保护时不可能也不应该放弃已经非常完备和成熟的知识产权保护手段。
3.1.1 专利保护
蒙药作为一种产品,属于专利保护的客体,可以申请专利保护。与之相关的方法、用途同样也是专利保护的对象。根据我国《专利法》对发明专利的分类标准,可将蒙医药的可专利对象分为蒙药产品、蒙药方法和蒙药的新用途。蒙药产品包括:以蒙药材为原材料制成的任何剂型的药物或中间提取物。具体包括蒙药材、蒙药复方制剂、从蒙药材中提取获得的单体、蒙药相关产品等。蒙药方法包括:蒙药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方法,蒙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工艺步骤,蒙药材的加工和炮制工艺及其相关产品的生产方法等。蒙药新用途包括:已知蒙药材的新用途、已知蒙药活性成分的新用途、已知蒙药制剂的新用途等。
3.1.2 商标保护
商标作为商品和企业的象征,具有其无形资产价值,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一些不能获得专利保护的蒙药产品,也可以通过注册商标来保护其产品。所以,蒙医药的生产企业一定要加强商标意识,注意通过注册商标来保护其产品和服务。
3.1.3 著作权保护
蒙医药知识是蒙古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包含着丰富的蒙医药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为了防止蒙医药知识的流失,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挖掘、整理、抢救蒙医药经典古籍、著作、原著、民间验方、手法等,将这些知识重新编辑出版,通过著作权对其进行保护。
3.1.4 商业秘密保护
蒙医药知识当中有大量的祖传秘方、诊疗技术。这些知识大多只是世代口头相传,没有形成文字记载,属于未公开的技术秘密,有关企业和个人可以用商业秘密来保护这些知识。
3.1.5 原产地标志保护
蒙药材50%产于内蒙古自治区,约40%产于云南、四川、广东、青海等省和新疆、西藏自治区,其余的从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进口。蒙药材的产地与其质量关系密切,如内蒙古阿拉善盟的肉苁蓉、鄂尔多斯市的甘草、包头的黄芪、大兴安岭的鹿茸都以其上成的质量闻名国内外[4]。所以,这些蒙药材产地可以通过原产地标志来保护当地的蒙药材。
3.2 蒙医药知识保护的特殊途径
3.2.1 建立蒙医药知识数据库
传统知识保护中最严峻的问题是如何防止生物盗版行为。作为我国传统知识重要组成部分的蒙医药知识,也面临这一问题。所谓“生物盗版”,即个人或者机构对农业和本地社区的知识和遗传资源的占有,以寻求对这些资源和知识的排他性垄断控制,通常通过专利或植物育种者权利的方式[5]。生物盗版行为在我国已日渐突出:日本在中国六神丸的基础上开发出救心丸,年销售额高达上亿美元;韩国在我国牛黄清心丸的基础上开发出了牛黄清心液,年产值达0.7亿美元。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在蒙医药领域再次发生,笔者建议,有关部门为已经进入公共领域的蒙医药建立数据库以确保有关在先权利。印度开展了名为数字图书馆的实验工作。这项工作为有关药用和其他用途植物(已经进入公共领域的)的传统知识进行收集归档,以为建立一个便利的计算机数据库作出准备。这类数据库将使得全世界的专利管理部门都能够查找和审查,以便确定被申请专利是否已经普遍应用过或是否存在在先权利,从而避免为一些专利颁发证书,也可以避免生物盗版。我国有关部门可以借鉴这一经验,对我国已经进入公共领域的蒙医药知识进行收集归档,进而建立一个面向世界开放的蒙医药知识数据库,保护这些知识的在先权利,防止蒙医药知识生物盗版行为的发生。
3.2.2 针对蒙医药进行专门立法
法律是保护合法权利的最有力手段,所以,应该建立蒙医药知识的法律保护体系,使蒙医药知识的保护有法可依。2001年2月12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蒙医中医条例》,但这部条例并没有具体涉及到蒙医药知识的保护问题。虽然蒙医药知识的保护可以从《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寻找法律依据,但是这些法律的规定过于笼统,很难在实践中有效运用。而其他法律,如《职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药品管理法》、《国家保密法》、《科技进步法》中规定的内容又过于分散,也不能针对蒙医药知识进行有效保护。所以,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应该根据蒙医药知识的特点,制定出台相关的法律规范,为蒙医药知识的保护提供法律依据。在制定相关法律时,要注意借鉴国际上有关国家在保护传统医药知识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如泰国将传统医药分为国家配方、私人配方、一般配方予以区别保护,较好地兼顾了个人、国家及公众之间的利益,值得我们借鉴。【参考文献】
一是中医药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欠缺。在我国中医药从业人员,特别是研发人员中,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较为欠缺,没有有效地运用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制度来保护自己在中医药领域取得的智力成果。二是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法规有待完善。我国目前大多数中药新药是复方制剂,但我国《专利法》目前只能保护中药配方和配方的剂量,对配方的用途、加减等未能有效保护,这对中药复方的专利保护是较为不利的。此外,我国现有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法规与国际惯例不接轨。许多传统中药配方在未有专利保护的情况下,出口是靠处方保密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手段。但当中药以食品出口时,进口国一般要求在标签上标明成分,为了保密就出现包装上的标示与实际处方不符的情况。一些国家对进口中成药进行检测时,如发现标示成分与分析结果不符,就会被禁止入关。但在国际上中药仿冒产品日益增多的情况下,需要我国采取相应的对策。三是被外方侵权情况严重。我国很多中医药密方被外商无偿利用或低价买走,从中获得了巨大利润。日本、韩国、美国、瑞士、泰国、印度等国,不仅无偿利用了我国的中药复方,获取巨大利润,还抢占本应属于我方的市场。
2 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主要对策
2.1 学习知识产权知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针对当前中药行业实际情况,应加强相关人员(特别是中医药企业与科研机构的研发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这样可以有效提高中医药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使相关单位与人员能够对中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
2.2 建立完善的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2.2.1 中医药企业商号保护
商号是指商事主体为表明自己的特征而在商事交易中使用的专有名称。商号权作为知识产权的一种,除有地域性、独占性等特点外,更重要的是具有不受时间的限制的特点(当然以商事主体本身不灭失、不提出注销或变更申请为前提)。可充分运用商号的这一特点,加强对中医药的保护。并且,我国中医药企业中的驰名商号会起到特殊的保护作用(如同仁堂、九芝堂等),如前面提到的我国出口时必须公开成分的中药,如果在药品包装上标名商号,会极大地增强自身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我们也应当意识到,商号保护方法是我国中医药企业的特有保护方法、是国外其他的竞争对手所不具备的,因此,我国中医药企业应加强该方面的保护。
2.2.2 商业秘密保护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规定,商业秘密是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同时,《反不正当竞争法》、《民法通则》、《刑法》等法律还规定了侵犯他人商业秘密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在西方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也都有关于保护商业秘密的较为完备的法律,这为我国中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特别是我国中医药密方的保护提供了较好的制度环境,我国应借鉴西方国家保护其商业秘密的成功经验,运用商业秘密制度保护我国的中医药知识产权。
2.2.3 商标保护
与中医药产品的商号保护相配合,我国中医药应在现有基础上加强对商标的保护与管理,如争取更多的驰名商标、同时要防止现有商标在境外被外方抢注,这样可更好地运用商标战略对我国中医药产品进行保护。
2.2.4 地理标志保护
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规定,地理标志是指能识别某一种商品来源于某一成员领土内或该领土内的一个区域或地方的标志。该商品的特定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基本上能归因于该地理来源,在我国的中医药中有大量可以用地理标志进行保护的产品:如长白山人参、宁夏枸杞子等,这些地理标志用于表明该产品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的不可替代的品质与功效。因此,把符合条件的中药使用“地理标志”保护,将有利于优质中药材创出名牌、保持特色。
2.2.5 植物新品种保护
根据我国1997年10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第二条规定:“植物新品种是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具有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我国现行《药品管理法》第三条规定:“国家发展现代药和传统药,充分发挥其在预防、医疗和保健中的作用。国家保护野生药材资源,鼓励培育中药材。”所以,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规定和《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共同对新培育的中药材品种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即完成育种的单位和个人对其授权的品种,可受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而育种方法可以申请专利权保护。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对中医药的保护范围,也为中医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制。
2.2.6 专利保护
我国1993年对专利法实施修改后,扩大了对专利的保护范围,对药品专利保护从方法专利扩展到药品专利和用途专利,使符合专利条件的中医药可以得到较为全面的专利保护。但是,由于中医药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专利保护的有限性,因此,我国除在适当时机根据情况对专利法进行修改外,更应当注意将中医药的专利保护与其他方式的知识产权保护方式配合使用,以实现对中医药知识产权的全面保护。
摘要:我国已将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纳入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为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利用开创了新局面。由于现有的与中医药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不能满足对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的需要,以至于出现了大量的中医药知识流失、给我国造成大量损失的情况。本文在分析我国现有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中医药保护的具体建议,以期完善我国的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
关键词:中医药,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保护对策
参考文献
[1]南振兴,刘春霖.知识产权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3.
关键词:中医药;知识产权;法律保护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中醫药:中医药也叫汉族医药。它是医者通过人体生理和疾病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进行梳理,包括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养生等内容的开方治病。
知识产权:是由国家机关对特定人的符合特定条件的特定的发明创造和可识别性标记,而授予的受特定保护的有特定激励效果的特定权利。知识产权具有垄断性、地域性、期限性等。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的:世界卫生组织曾认真的指出,中国的中医药知识产权在全球市场上的份额不足5%。如何全面的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成为了全中国自上而下的挑战与难题,特别是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在内的重要任务与责任。另一方面,中医药界的从业人员亦没有形成对己身所维护的中医药行业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政府机构亦未察觉法律法规建设的落后和不足,以及社会大众也眼睁睁看着中医药专利面临被他国抢占申请注册的现实问题。对此,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研究活动迫在眉睫,法制保护行动也应志在必行。
意义:中医药传统产业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民世代相传、不断发展的中华特色的行业,是老祖宗留给子孙的健康的保护伞和财富的掘金石,也是现代知识经济社会中不能遗失的具有强大的市场发展性、服务性、竞争型的行业。因此,我们的目的是不仅要传承中医药技术,更是要保护属于自己的东西。守住健康,守住智慧,二者都不能被遗忘和废止。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1)在第56届世界卫生组织大会上达成了“传统医药”的协议。指出“传统医药是该知识发源地国家和地区的财产”,并敦促会员国“按照国际法规定的国际义务,根据国情,采取措施与手段保护……”。在这个协议中,世界卫生组织以其诚意和智慧形成了一个关于全球的中医药保护的特殊的体系。
(2)澳大利亚于的《中医注册法》的通过,促进了中医药管理委员会这一法定的独立的管理机构的形成。另外,泰国将传统医药收入到本国的医药体系之中,以改善国家对中医药的保护的缺失,承认中医药的医学地位。在这种思路的开引之下,强化对于中医药的教育、从业训练、注册、优化管理等工作。
(二)国内研究现状
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需要全方位、深层次的保护,这一点得到了重视。
第一,对中医药产品的标志,实行申请注册商标进行进行保护。只有注册商标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应树立商标意识,防止抢注,提高利用商标进行特色宣传的积极性。
第二,对于中医学理论成果采取著作权保护。根据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利用民法、刑法、行政法及民间仲裁等手段,保护著作权作者、著作权人的利益。
第三,对于传统的中药创新配方和创新技术实施专利保护。鼓励企业办理专利申请,鼓励设立更多的专利中介机构,方便中药专利的申请。
第四,将独有的能够长期保存的信息纳入商业秘密保护。企业采用签订保密协议、成果归属协议,制定保密条款等措施,防止交易过程中商业秘密的外泄。
培训前
1.分析
A.代表药学水平
产品知识:产品成分、各适应证的作用机理、产品定位等。竞品知识:竞品成分、适应证作用机理、竞品定位等。B.代表医学水平
基础医学:适应证背后药物对人体的作用机理等。
临床医学:医学治疗标准及方案等。
群体医学:流调学中的发病率、患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就诊率、治疗率等。
C.学术利用能力
DA利用:不同科室利用何种DA?在何种情况下利用DA?从DA中迅速找出说服医生的证据。
产品介绍:产品介绍的逻辑、短时间内说服力度、亮点突出。处理反对:运用大脑学术信息资源处理医生对产品的拒绝。
解惑:熟练找出医生对产品产生疑惑的缘由。
2.目标(SMART原则)
完善代表产品知识漏洞,提高他们在拜访中对产品知识的利用能力。3.计划(5W1H)A,why。达到目标。
B,who。培训师-产品经理、受训者-医药代表、组织人-本部产品经理/外地地区经理。
C,what。幻灯片的制作,一般情况内容包括病理知识、产品知识(产品介绍及适应证、作用机制、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结论、用法用量)、本品与竞品的比较(产品名称、有效成分、主要适应证、主要副作用、禁忌症、主要优点、主要缺点、最佳包装大小、平均日用剂量、平均日用剂量的费用、销售金额、市场渗透力),之后产品与竞品的SWOT分析由代表来做。
D,when。根据全年工作计划、现阶段工作安排与大区经理协商。
E,where。总部培训由PM安排;外地培训由大区经理或地区经理协助。F,how。培训方式。产品经理正确信息传达方式(手势语体式语、语言、个性、讲解思路、逻辑性、互动性)、座椅摆设(根据人数来决定,从U型、V型、平行、圆桌分组方式、圆桌会议方式中选择)、考试试卷、奖品、培训效果反馈表、销售剧本、代表试讲。PM也要对突发事件和特
别的受训者进行控制。考虑到代表的注意力和兴趣的持续性,每40分钟一个课程为宜。
4.计划落实
5.评估
A,过程评估。培训过程的氛围?代表的兴趣和反应?关联性?完美性? B,目标评估。符合SMART原则吗?通过培训过程能到达目标吗?
C,市场评估。培训内容与产品定位保持一致吗?在多大程度上巩固了产品在代表心中的地位?对产品品牌建设帮助多少?
D,销售评估。代表学术利用能力增加多少?对销量的间接贡献是多少? E,培训 与 销售。足球教练与球员。
6.场地设施检查\激光笔准备
7.服装仪容心理准备
培训中
1.破冰船 一般在给全国医药代表培训时用。
2.告诉代表培训的主题\时间安排\注意事项
3.引导代表学习提出结果追溯根源,在幻灯片中寻找支持论点的证据。结合代表在拜访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和医药销售中的实际情况,用提问引导代表思考,激发其探索的兴趣。
4.引导代表讨论 用幻灯片的内容作为对象,运用开放和封闭性问题引导代表说出自己看法。
5.问题处理 有理有据回答代表的问题,不是很清楚的纪录在本,等调查清楚了及时给代表答复。对于代表提出产品劣势,要能有效教会代表转化成某种优势。
6.总结 围绕提纲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复习的重要。培训后
1.培训效果调查 代表匿名填写反馈表,协助PM对培训进行总结,改善和提高培训水平。在这过程中,PM要自问一下问题:哪些章节讲的比较好,为什么?哪些章节与设想中讲的不一样,为什么?在培训中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我是如何处理的?有什么意外收获?代表对这个培训怎么看?我会有所改变吗,为什么?
2.短期评估
A,考试。试题包括培训前代表没答对或不能回答的题目、对培训内容消化情况。尽快批卷,给第一名发奖品。趁热打铁,持续跟进,充分利用PM资源。奖品会激励代表去争取成就感和荣誉感。
B,根据销售剧本所设定的场景,做roleplay。产品经理扮演医生,在交流过程中提出反对,要求代表利用刚学习到的知识处理医生反对。C,抽出若干张幻灯片要求代表试讲。
D,时间允许与医药代表协同拜访,实地考察培训效果,在门诊外对代表进行产品运用指导,强化培训效果。
3.长期评估 一般在3-6个月内,再次与医药代表随访医生。4.向代表告别 意味着更深入的产品培训稍后开始。5.给销售总监或大区经理递交一份培训总结报告
6.PM总结和学习根据代表提供的反馈表、个人经历和感受。总结培训的成功点和不足处,学习新知识和新方法,参加一些培训师的培训,提高自己的产品培训水平。
按照我院2010年对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培训学习工作的要求,一年来,在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登封市2010中医药知识强化培训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院实际,采取集中学习的方式组织开展了2010对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培训。现将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一、计划周密,准备充分
为保证我院中医药知识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院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于培训前向制定了培训计划和步骤,就培训相关事项在院职工例会上做了通知和安排,进行了充分动员;二是成立了以院长张青仁为组长,中医科长为副组长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培训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并落实专人参见是级师资培训后,再从事本院的知识传授和讲解工作。
二、完成目标任务
本年一季度中医药知识培训参训人员包括本院从事中医药工作的全部医务人员和各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共有35名人员参加了培训,其中本院中医药人员8名,乡村医生27名,培训时间为5月19日10月19日,共2天,采取了以乡卫生院为培训点、集中学习的方式进行,培训所用教材为
运用祖国传统医学,预防和治疗农村多发病、常见病的知识。同时培训运用针灸、推拿、艾灸技术,为广大村民解除疾病痛苦。培训期间未发现应参训人员缺席现象,培训后的考核合格率为98%,全部参训学员培训合格。通过培训的开展,使我院中医药人员和乡村医生的中医药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一)少部分乡村医生对培训工作的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培训积极性不高。
(二)基层中医药人员多为跟师学医出身,没有受过正规、系统化教育,往往理论知识底子薄,在培训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乡村医生不能完全接受、消化和吸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培训质量的提高。
(三)对广大群众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
四、整改措施
(一)深入持久地开展中医药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基层中医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搞好辖区内的中医药预防保健工作,使乡村医生能为当地群众诊治一些常见病、多发病,以减少疾病的发生,进一步解决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二)在以后的培训工作中,继续加大对我院辖区内乡村医生在岗人员培训工作的力度,将培训工作作为经常性重要的工作抓紧、抓好,以提高乡村医生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和水平,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2012中医药知识强化培训工作总结
按照我院2012年中医药知识强化培训工作的要求,几月来,在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仪陇县2012中医药知识强化培训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院实际,采取集中学习的方式组织开展了2012中医药知识培训。现将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一、计划周密,准备充分
为保证我院中医药知识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院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于培训前向制定了培训计划和步骤,就培训相关事项在院职工例会上做了通知和安排,进行了充分动员;二是成立了以院长张瑞刚为组长,中医科长将和平为副组长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培训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并落实专人参见县级师资培训后,再从事本院的知识传授和讲解工作。
二、完成目标任务
本年一季度中医药知识培训参训人员包括本院从事中医药工作的全部医务人员和各村卫生站乡村医生,共有15名人员参加了培训,其中本院中医药人员4名,乡村医生10名,培训时间为1月15日至16日,共2天,采取了以乡卫生院为培训点、集中学习的方式进行,培训所用教材为县卫-1-
生局统一印制,培训期间未发现应参训人员缺席现象,培训后的考核合格率为98%,全部参训学员培训合格。通过培训的开展,使我院中医药人员和乡村医生的中医药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一)少部分乡村医生对培训工作的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培训积极性不高。
(二)基层中医药人员多为跟师学医出身,没有受过正规、系统化教育,往往理论知识底子薄,在培训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乡村医生不能完全接受、消化和吸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培训质量的提高。
(三)对广大群众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
四、整改措施
(一)深入持久地开展中医药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基层中医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搞好辖区内的中医药预防保健工作,使乡村医生能为当地群众诊治一些常见病、多发病,以减少疾病的发生,进一步解决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二)在以后的培训工作中,继续加大对我院辖区内乡村医生在岗人员培训工作的力度,将培训工作作为经常性重要的工作抓紧、抓好,以提高乡村医生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和水平,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三)争取培训项目资金,加强对中医中药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工作,加强中医药知识业务骨干培养,带动全院整体上提高培训质量。
(四)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我乡目前乡村医生队伍现状,争取进一步提高乡村医生待遇,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加大各项工作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中医中药业务诊疗技术水平,以调动乡村医生工作的积极性,促我乡中医药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福临乡卫生院
关键词:湖北省,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对策
一、湖北省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1、湖北省中药专利保护现状
根据专利检索的情况, 湖北省所有中药专利1308项, 总体来看湖北省的专利发明数量在全国处于中等地位, 具体见表1。
(1) 湖北省近十年来中药发明专利申请状况。从表2中可以反映出, 1995年到2004年十年期间, 湖北省的中药专利申请数量情况。与全国的申请总量相比, 我国的中药专利申请所占比例是十分低的。大都在0.02—0.03之间浮动, 其中有几个年份的申请数量甚至更低。达到0.018的比例。但是, 近几年来, 我国的中药专利申请数量是缓慢增长的。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 我国的中医药行业应该加快步伐, 加大申请数量, 提高申请效率, 保证申请质量。
(2) 湖北省中药专利申请人概况。表3为2009年湖北省中药专利申请人情况。
2、湖北省中药商标保护现状
截止到2009年03月31日, 国家工商局总局注册地理标志商标496件, 其中各省市自治区465件, 德国、美国、墨西哥、泰国、牙买加、意大利、英国等7国31件。已注册的道地药材类地理标志商标名称有:泰兴白果、磐安杭白芍、中江白芍、磐安白术、遂宁川白芷、磐安浙贝母、玉树虫草、中江丹参、岷县当归、陇西白条党参、焦作怀地黄、华亭独活、民勤甘草、盐池甘草、精河枸杞、华亭大黄、石柱黄连、陇西黄芪、南江金银花、桐乡杭白菊、焦作怀菊花、涪城麦冬、焦作怀牛膝、文山三七、焦作怀山药、滨海白首乌、昭通天麻、天台乌药、磐安玄参、库车药桑、磐安元胡等32种, 其中大多数也是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这些中药材类地理标志商标分布于甘肃、河南、江苏、宁夏、青海、四川、新疆、云南、浙江、重庆等省、市、自治区, 无湖北省的。湖北省的地理标志商标有13件, 见表4, 但仅秭归脐橙、鄂洪山菜苔、京山桥米为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3、对比研究
(1) 专利保护对比研究。湖北省与排名前十位省市的专利申请数量比较 (拿2004年数据作例, 如表5所示) , 能够很明显地反映出湖北省的中药申请数量在国内大环境的劣势, 其中与中药专利申请数量排名首位的北京市相差甚大;经济水平较不发达的河南省排名第三, 其专利申请量也比湖北省高出一倍之多;与湖北省经济实力相当的邻省湖南排名第七位。可见经济发展水平在中药专利的申请中并不是最为主要的决定因素, 专利申请数量的多少主要还是与各省市政府对知识产权保护、管理的重视程度、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投入研发经费的多少等因素紧密相关。
(2) 商标保护对比研究。其他各省市的地道药材注册商标数量 (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 如表6所示。
二、湖北省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不足
湖北省在道地药材的种植和生产过程中, 无论从技术、管理还是现代化程度层面看水平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涉及的一些县市和企业对道地药材知识产权的认识明显不够, 其中蕴含的巨大的经济利益没有被完全利用, 发展后劲略显不足。
(注:A系湖北省中药发明专利申请量;B系我国中药发明专利申请量。)
1、保护方式单一
湖北省道地药材知识产权保护情况与国家整体情况类似, 以行政保护为主。中药的行政保护有审批速度快、申报门槛低、保密性强的特点, 与中药行业现有发展水平相对应, 在中药品种和新药保护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行政保护对中药的生产方法、专用器械等方面则不予保护, 行政保护的主体也仅仅适用于国内药品生产企业, 对国外药品生产企业不具约束力。我国加入WTO以后, 伴随着知识产权国际一体化的趋势, 行政保护与专利保护的矛盾日益明显, 行政保护原有的作用逐渐弱化。传统中药保护机制的保护范围对于道地药材知识产权的综合保护体系而言显得狭窄。
2、专利保护的力度不够
湖北省道地药材专利保护力度不够,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专利保护意识不强。虽然全省每年有大量的中药科研成果问世, 但专利申请量却很少, 中药专利申请量排名与中药产业规模排名极不相称。
(2) 专利申请的结构不够合理。职务专利申请少, 而非职务专利申请比例较高, 与国外医药行业非职务专利申请一般不超过5%的现状相悖。
(3) 申请国外专利数量极少。专利保护是具有一定地域性的, 国内的专利在国外不一定受保护, 加上在开展国际技术交流或技术贸易的时候不够重视保护我国研制者的专利所有者权益, 出现大量科技成果外流。这直接导致道地药材得不到更为广范和全面的知识产权产权保护, 使湖北省道地药材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竞争优势。
(4) 中药专利的创新性较低, 科技含量不高, 从专利申请类型来看, 保护中药配方的复方制剂占多数, 而涉及中药有效成份提取及纯化现代工艺方面的申请较少。申请的专利中有83.6%以上为简单组合配方, 不具有新颖性, 难以形成自主专利权。中药复方制剂的发明主要保护中药配方, 这类发明所采用的大多数是普通常规技术。
(5) 中药专利数量少, 相当多的部门和个人不重视专利申请。
3、品牌意识滞后
市场经济时代, 品牌就是无形资产, 就是打通市场的金钥匙, 就是效益。谁拥有品牌, 谁就拥有市场。提起“田三七”, 多数人都知道它是云南省文山州所产, 功效奇特。然而提起“紫油厚朴、香独活、青天麻、五鹤续断”等, 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些药材是何地特产?同样的物品, 产地不同, 活性成分含量迥异, 没有自己的品牌, 使上乘的道地药材难以在市场竞争中体现其自身的价值。湖北省道地药材种类较多, 且在国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 如党参、黄连、青天麻、香奠本等, 但真正叫得响的并不是很多, 更不用说进行商标注册, 形成固有品牌, 参与贸易竞争。这对于中药材大省和知识产权大省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缺憾。虽然全国的道地药材总体申请注册商标的数量较少, 但是几个中药材大省还是积极地将一些道地药材注册为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 寻求《商标法》的有力保护。
4、道地药材知识产权保护的深度不够
湖北省道地药材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探讨还局限于行业的整体层面, 对于道地药材的知识产权保护主要针对中成药工业, 对中药炮制技术等特殊问题的关注不够, 对中药产业中不同领域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特殊问题思考也较少, 尤其是对一些在中药现代化发展中出现的产业新趋向和新兴领域的关注缺乏较深层次的研究, 如电子商贸、道地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AP) 农业等典型领域。
三、湖北省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具体对策研究
1、重视专利保护, 加固中医药核心技术
专利在药品研发的环节中, 能够以法律的武器对药品的各方面技术进行捍卫性质的保护。对药物市场的开发更是起着不可估量的实际作用。它可以督促新品种药物的研制、开发, 目前在我国仅有处方是无法申请专利予以保护的。能够申请专利保护的技术手段应该是可以转化为成品药的技术手段。另外, 目前国际范围内, 多数国家的专利申请规则是以申请的先后顺序来确定专利权利归属。先于其他人申请该项权利的即为专利权人, 因此, 我们应该注意申请的时效性, 及时有效地进行申请。不能在漫长的研发之后, 却因为时间先后的因素与本该属于自己的专利权利失之交臂。
(注:该表根据http://www.zgdlbz.com/中国地理标志网国家工商总局的理标志名录整理, 统计截止时间是2009.03.31。)
2、强化商标保护意识, 打造国际品牌
商标的保护对企业在中药行业的发展是有实质意义的。原因在于, 中药具有特殊性。消费者通常没有能力自行辨别产品品质, 在初次购买时, 面对多样的选择, 消费者更是无法辨明何种产品能够更具疗效。同类型药品, 呈现在消费者眼前最直接的感官方式便是商标。另外, 由于中药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瑰宝, 全国许多省市都有享誉海外的中华老字号。这些无形资产对于中医药企业无疑是十分宝贵的。因此, 中医药产品应以国际标准来规范自己, 打造具有国际价值的品牌, 能够与国际市场上的许多竞争对手相抗衡。首先, 可以将主商标与专用商标相结合使用, 同一企业生产经营出来的医药产品均应使用同一商标, 为消费者树立明确的消费指向。其次, 应放眼国际市场, 突出表现商标名称, 淡化药品通用名称。企业可以在加强宣传同时, 用良好的药效作为保障, 提高企业的市场知晓程度。
3、将商业秘密保护纳入视线范围
商业秘密保护在某种程度上来讲, 是弥补了专利保护的不足。它更注重药品经济性、实用性, 特别是秘密性的技术和经营方面的信息。是智力劳动的成果, 具有更为突出的财产价值, 还能够通过转让的方式来实现价值, 属于知识产权的重要部分, 但是对中药行业来讲, 是有弊端的。随着科学测试技术的不断进步, 中药现代化痕迹日益加重, 它利用科学技术手段使得天然药物的可控制性越来越强, 巩固了药物的稳定性。但在利用科技加固药物稳定性的同时, 便暴露出天然药物易被仿制的特性。也加大了中医药产品知识产权的保护难度。秘方持有者多不愿意通过现代化的研制方式, 将自己的秘方在不经意之中流露出个人持有的范围, 也势必会造成持有者或大或小的经济损失。实则可以允许中药企业不申请专利, 而通过技术秘密的形式提出申请。这样可以节省处方验证程序, 把侧重点倾向于新药的临床试验疗效评估上, 加大中药企业的创新研究力度, 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 避免没有必要的浪费。
4、完善法律规范, 立体保护中药知识产权
现代化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制定己经不同于旧时。首先, 面对高新技术飞速的发展、进步。我们应针对高新技术发展的问题制定能与之相应对的法律规范。对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方式, 应该有全面的考虑。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进步、市场繁荣发展对中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这需要我们对我国相关立法的范围、内容、形式等因素进行调整。尽量避免由于法律本身的滞后性为产业带来不利因素。其次, 考虑国际大环境因素, 不仅需要在国内这个小环境制定适合国内发展的法律、法规, 更是要着眼于未来, 全盘考虑长远计划。知识产权法律条文是分散于不同部门的法律中的, 如果需要对中药知识产权进行全方位的保护, 那么可能需要涉及到《专利法》、《商标法》等。我们应该做好各个法律部门之间的协调, 把知识产权保护的各个环节有效联系起来,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另外, 应该在知识产权法与其他法律、行政法规、政策之间做好协调。
参考文献
[1]张宇清:湖北省地道药材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09.
[2]童文颖:湖北省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D].武汉理工大学, 2010.
[3]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科技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3.
[4]肖诗鹰、刘铜华:中药知识产权保护 (第2版) [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8.
[5]洪净:中药知识产权保护[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
[6]施建勇:中药产业经济与发展[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7]尹文仲:恩施应加快发展道地药材特色产业[D].中国科协年会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分论坛文集, 2007.
关键词:广西;东盟;中医药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
中医药行业是目前我国在国际上较有优势的少数产业之一,传统医药在中国与东盟国家交流频繁。2009年,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双方举办了中国—东盟传统医药高峰论坛,并通过了《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南宁宣言》,倡导中国与东盟各国今后在传统医药开展合作交流。处于对东盟开放“桥头堡”的广西拥有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全区拥有中药制药企业172家,生产中成药28个剂型2614个品种,屬于国家新药55个,中药保护品种47个。至今,广西中成药涌现了青蒿素、西瓜霜、鸡骨草胶囊等许多著名中成药,行销包括东盟在内的国内外市场。[1]但是广西中医药企业在开拓东盟市场过程中,出现了譬如广西中医药企业在东盟申请药品专利过少、玉林正骨水的“玉林”商标被其印尼的经销商抢注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因为中医药知识属于传统知识范畴,该传统知识所涵盖的智力成果不能完全依赖现行知识产权制度来进行保护,它必须建立并运用传统知识专门的保护制度,它所需要的人才具有鲜明的中医药传统知识特色。因此,加速培养涉东盟中医药知识产权类人才是广西开拓东盟中医药市场的当务之急。
一、广西中医药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状况
(一)广西高校缺乏培养与中医药知识产权有关的专业
在我区,目前真正掌握中医药知识产权相关知识的人才奇缺,且来源不足,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远不能适应广西开拓东盟中医药市场的需要。据统计,2006年我区仅有8家专利代理机构,从事代理工作的人员约30多人,其中40岁以下的代理人不到10人,能专门从事中医药专利代理的人才更是数量奇缺。再如广西公平专利事务所是我区较早成立的专利事务所,近年来,该所承担的专利代理业务量逐年下降,原因之一就是人才缺乏。[2]高校担负着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重任,但在广西,目前没有一所高校设置知识产权专业,能够系统学习知识产权课程的只有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少数几所高校的法学院学生。相对于传统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状况,中医药知识产权类人才的培养状况在我区更是严峻,目前广西没有一所高校开设有涉及中医药的知识产权课程。
(二)知识产权课程还没有完全走进广西中医院校
虽然国家教育部门一再要求“普及知识产权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知识产权素养”,作为中医药院校,更应该加强对医科生的知识产权素质的培养。但据调查,我区中医院校并没有真正肩负起中医药知识产权类人才的培养工作,如广西中医药大学没有设立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专业,在校学生只能在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选修课《经济法学》里学校有关知识产权内容的章节,但所占课时均不超过3个学时,难以在医学院学生思维上形成知识产权意识,达不到教育部的要求。右江民族医学院于2003年开设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但是属于医学与信息管理方向,并不侧重与中医药的知识产权管理,学校也没有开设专门的知识产权课程,介绍东盟有关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课程更是从来没有开设过。
二、广西中医药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在广西高校中开设与中医药知识产权有关的专业
目前国内的很多高校已开设了知识产权课程,并开办了与中医药知识产权有关本科与研究生专业。如北京中医药大学知识产权法为全校选修课,还开设了法学本科(医药卫生)专业和法学硕士(中医药知识产权方向);江西中医学院开办了中药学专业(中药知识产权方向),上海中医药大学与华东政法大学合作开办了中医药知识产权研究生班,华东政法大学设有民商法硕士(传统医学保护方向),成都中医药大学有中药学博士专业(课题为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等。相比全国其他高校,我区高校培养中医药知识产权人才的步伐明显落后,广西可以借鉴国内其他高校的做法,在有条件的高校开设与中医药知识产权有关的本科及研究生专业,这些高校还可以与东盟相关国家合作,培养精通中国与东盟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人才。
(二)在广西医学院校中普及知识产权教育
在美国,许多大学都在理工科和医科院校开设了专门的知识产权课程,向学生讲授知识
产权保护方面的知识。但在我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知识产权课程走进中医院校并没有强制性规定,使得知识产权课程走进中医高等院校并成为必修课显得任重而道远。广西医科院校完全有必要将知识产权法作为一门必修课独立出来,而不是混合在法律基础知识的普及中简单讲授,如此才能培养具有驾驭中医药学与知识产权法学两方面知识的能力。同时广西医学院校还应该利用本校来自东盟留学生的资源,加强本校学生与东盟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了解东盟各国有关传统医学的知识产权保护,为广西开拓东盟中医药市场提供智力支持。
[1]梁启成.发挥资源优势打造中草药产业强势平台——访广西卫生厅厅长高枫博士[N],中国中医药报:2007—10—22.
[2]陈江.专业人才出现断层广西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迫在眉睫[N],广西日报:2006—4—17.
【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推荐阅读:
中医药知识调查问卷10-20
医药百科知识竞赛活动总结05-27
中医药的基本知识11-30
中医药文化节知识竞赛策划11-22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11-17
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论文10-24
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11-19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11-20
医药实习周记05-29
医药教育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