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团组织建设的总结

2024-11-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团组织建设的总结(共8篇)

大学团组织建设的总结 篇1

一、共青团员主题意识教育。

1、为了进一步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提高团支部的活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培养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使校园文化活动有机地配合主题教育的内容,促进团员青年的全面发展。

共青团xx大学委员会首先下发《关于参加全区大中学生主题团日活动设计大赛暨开展“心系灾区,共建家园”主题团日活动的通知》的文件,号召全体团员积极投入到团日活动中,并于20xx年xx月xx日――xx月xx日举办了以“心系灾区・情牵中华”――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主题的团日活动。期间,我们举办的活动有“心系灾区・情牵中华”―“团史回顾,爱心永驻”主题团日活动、大型签名募捐活动、灾区同学座谈会、抗震救灾 自我防护 灾后污染治理讲座、博爱一日捐、小合唱比赛、大型诗歌朗诵会等活动和各学院举办的共xx项活动。

2、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团十六大精神的通知。

为了推动我校学习宣传贯彻团十六大精神的深入开展,借此良好契机对我校团员青年进行主题意识教育,引导团员青年坚定理想信念, 增强团员意识,发挥团员青年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学校团委决定近一段时间集中学习宣传贯彻团十六大精神。校团委下发了《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团十六大精神的通知》(内大团发[20xx]24号)的文件,要求各学院要把团十六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学习重点,要利用共青团的组织优势,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团员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团十六大专题宣传活动。把学习团的十六大精神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团内学习的重要内容,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团的十六大精神热潮。

二、团干部培训。

1、加大团学干部培训工作力度,加强团学干部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组织团学干部到有先进经验的高校考察学习,拓展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多次开展团干部例会,及时汇报团员思想动态,组织开展有意义的共青团活动。

2、为了在广大青年中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用党的指导思想的最新成果武装的马克思主义者,引导当代青年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同时根据团中央和自治区团委20xx年重点工作要求,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团中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增强对我校学生骨干的教育培养,团委在各学院团支部、各学生组织、学生社团中选拔了一批优秀学生骨干,在全校团员青年中开展“xx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校团委下发了《关于举办“xx大学第一期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的通知》文件,做好xx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工程。

三、大力表彰优秀者。

为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团员青年的模范作用,树立团员青年典型,校团委决定开展20xx――20xx学年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和先进团支部评选活动,经过认真评选、严格审核,学校决定对20xx――20xx学年的xx名优秀团干部、420名优秀团员及xx个先进团支部予以表彰奖励。并下发文件《关于表彰20xx――20xx学年“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及“先进团支部”的决定》予以公示,树立榜样。

四、团费收缴。

团费的.收缴和管理工作是共青团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加强团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共青团员按照团章规定向组织交纳团费是每个团员应尽的义务,不仅是为团组织提供经济上的支持,而且是体现团员组织理念、促进团的基层组织活跃的重要途径。为此,校委向各个学院下发了《关于收缴20xx年度团费的通知》文件。

五、党建带团建――团学工作目标管理评估。

为了不断开创我校团学工作新局面,以评促改、以评促建,根据20xx年校党委组织部与校团委联合下发的《xx大学团学工作目标管理评估的通知》(内附《xx大学团学工作目标管理评估指标体系》)文件要求,20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学校团学工作评估小组对我校12个学院进行了评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评选出20xx年团学工作优秀学院xx个,良好学院7个。

六、上报材料。

1、20xx年xx月xx日,xx团委办公室发放文件《关于做好推荐“全区杰出共青团员、团干部”和“全区优秀共青团员、团干部”工作的通知》决定表彰一批“全区杰出、优秀共青团员”和“全区杰出、优秀共青团干部”,并通知了有关评选推荐的事宜。内大团发关于表彰20xx――20xx学年“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及“先进团支部”的决定

2、20xx年xx月xx日,针对xx团委办公室发放文件《关于申报第三批“全区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有关事宜的通知》,组织相关申报事宜。

3、20xx年xx月xx日,针对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发放文件《关于申报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和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表彰人选的通知》,组织评选、上报一批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和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

4、20xx年xx月xx日,针对xx团委传发文件《关于举办“全区第二期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的通知,上报第二期全区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学员名单。

5、20xx年xx月xx日,针对xx团委、学联联合发放文件《关于在全区大中学生中开展“强国之路,青春使命”主题教育的通知》,开展“强国之路,青春使命”主题教育。

6、20xx年xx月xx日,针对xx各级单位联合发放文件《关于开展第九届“xx十大杰出青年”评选的通知》,精心组织,认真考察。

大学团组织建设的总结 篇2

一是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培育大学精神和建立优良学风, 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氛围, 尊重学校历史, 把校史当作宝贵的资源, 大力营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良好校园风气, 注重教师品德素质的提升, 引导教师奋发向上, 养成以学生成长为己任的工作态度, 同时, 对学生要加强管理和教师,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接受, 努力学习, 培养其创新精神, 诚实守信, 严于律己。在优良学风和厚重学风的大教育环境中, 实现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设计精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上, 要追求其教育性、新颖性和吸引力, 着力打造一批思想教育、创新创业、体育文娱等方面的品牌校园活动。把德智体美渗透到活动中, 在活动中熏陶了大学生, 充实大学生道德生活, 升华大学生的道德境界。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用爱国主义统领思想教育活动, 唱响主旋律, 进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教育功能, 用微信、微博、校园广播站等媒介,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活动氛围, 在活动中注重强化活动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不断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 丰厚校园文化, 延伸活动的空间与渠道, 实现网络与实践, 线上与线下呼应的文化活动体系, 牢牢的把握校园文化主动权, 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等学生自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建设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理论学习社团、创新创业社团, 在社团中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注重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文化育人的功能是巨大的, 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校园文化的特殊功能, 用学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 意义深远。同时, 用优秀校友、学校重大历史转折事件激发大学生的成材的激情与愿望, 励志报国, 积极开展文明个人, 文明寝室, 文明班级, 文明系处的评比活动, 清除校园垃圾, 净化校园空气, 消除消极文化的影响。

二是在实践中提高大学生对思想道德的认识程度

现在大学生有很多机会来接触社会,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这个大课堂,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 例如 “向人民学习, 社会服务, 勤工助学, 科技咨询, 参观访问, 社会调查”, 进行最有效, 最生动, 最直接的教育。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受社会、了解社会, 并从中体验人民在伟大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创造历史中凝结的开拓进取精神, 进而激励自身的服务意识和劳动意识, 把人民幸福为己任, 养成为人民服务至上和艰苦奋斗的道德品质, 并且在社会实践中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从而更理智的看待社会各种问题, 使自己的道德观念和认知水平符合社会标准, 道德品质不断提升。

解读学校文化内涵, 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学校文化是学生科学发展内部驱动力, 是学校特色的集中体现, 富有魅力的学校文化会衍生出一股强大的文化力, 能使学生在润无声中绽放个性品质的神采, 因而让每位学生了解学校文化及深入理解学校文化内涵十分必要。学校利用学生开展综合活动的时间, 首先引领学生了解并深刻理解富有魅力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理解办学理念中 “人人有成功之道”所包含的 “热爱、平等、信任、信心、方法”五大元素。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处处体现热爱、信任、信心, 内化为自身的良好品质和奋发上进的动力, 不断追求卓越。在解读学校文化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通过解读学校文化的深刻内涵, 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校园环境管理中深入实践学校文化主旨, 不断促进学生的认同感, 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

加强礼仪教育, 养成文明习惯。良好的礼仪修养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云: “不学礼无以立, 人无礼则不生, 事无礼则不成, 国无礼则不宁”。讲文明、重礼貌、各善待人是我们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 “开展必要的礼仪、仪节、礼貌活动, 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 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开展礼仪教育, 进行礼仪规范训练,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求学生注重个人仪表, 讲究言谈举止, 注意公共礼仪, 严格遵守学校礼仪, 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与人交流时要态度诚恳、亲切, 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要在展示良好的中学生礼仪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举办主题班会, 形成良好班风。班风正则学风浓, 良好的班风可以充分发扬班级的团队精神, 同学们会在激励的环境中携手共进、健康成长。

三是提高高校德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能力

高校德育工作者作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主体, 他们的职业道德事关德育教育的成败。德育教师不仅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还要在工作中充分的尊重和爱护学生。常言道, 正人先正己, 德育工作者要在积极听取各方面的建议的同时, 通过自身的表率作用, 引导大学生正确的方向发展。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德育工作者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对其开展道德教育、语言能力提高培训、情感教育等方面的提升培训, 具备开展高校德育工作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基本心理学知识, 不断积累德育教育活动的组织能力和设计能力, 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在履职中提神大学生的思想认识, 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扩大德育教育成果。

高校建立健全的道德教育机制。道德工作是一项艰巨并且长期的工作, 要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积极克服各种困难。消除反社会思潮, 通过各种宣传工作和思想准备, 实现从校园到社会的辐射, 是学生积极宣传文明, 倡导文明, 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摘要:大学生道德素质事关国家事业的未来发展, 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团组织建设的角度对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提出了一些粗浅的见解。

关键词:道德教育,对策

参考文献

大学团组织建设的总结 篇3

关键词:大学生 自助组织 心理健康教育

0 引言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例如,普遍加强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普遍建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配备了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普遍开设了与心理健康相关的课程、与心理健康保健相关的讲座;普遍建立了在校生的心理档案等。但是,关于在校大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报道仍然层出不穷,多种测量数据和抽样调查普遍表明我国约有15%的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回访或主动干预。许多高校在构建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中,开始重视和发挥大学生心理互助的作用,各种形式的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相继涌现,丰富多彩的心理互助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笔者认为要发挥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应有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建设。

1 背景与意义

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进行心理健康自我教育为目的,通过开展一系列心理自助和互助活动,促进参与者的心理素质向积极方面发展变化的各种结构形式的学生组织。如高校普遍成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等。

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步开始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建设,形成良好的学生心理自助和互助机制,不仅显得重要、迫切,而且具有重要意义。

1.1 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

“助人自助”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助人自助”包含两个方面意思: 其一是帮助别人学会自我帮助;其二是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自己,促进自我成长。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所开展的心理互助活动,实质上就是助人自助的过程。大学生需要从同学中获得心理帮助,也有能力从心理上帮助同学。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建设,引导大学生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它可以使大学生在互助过程中学会关心别人、理解别人、尊重别人、激励别人,养成助人为乐的品格。

1.2 是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积累了大量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片面化、心理健康教育对象个别化、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简单化、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单一化的倾向。笔者认为今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突出在以下几方面加以强化: 全体性,即面向全体学生,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增强其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主体性,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自主性、独立性,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使他们学会自我调适、自我负责,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发展性,即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自觉发现与开发自身潜能,培养乐观向上的积极生活态度,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要以全体学生为对象,这不仅是教育对象的扩大,更是教育理念的进步,会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1.3 是大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台湾、香港等地学者的研究表明非专业系统对大学生的支持作用有时甚至超过了专业的帮助。这是因为,一方面,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走向成熟,抽象思维迅速发展,他们能根据自己的知识与经历对人生和社会问题进行思考,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明显增强,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说明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心理自助和助人的能力基础;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社会阅历相对肤浅,独立生活经验欠缺,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时需要寻求心理帮助,一般来说,大学生试图解决心理问题时,倾向于先求诸己后求诸人。而在必须寻求外界帮助时,首先倾向于向朋辈或家人求助,只有当问题诉诸情绪障碍并且较为严重时,才会寻求专业咨询帮助。他们之所以首先选择同辈人作为求助对象,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成长经历和相似的兴趣爱好,容易沟通,更易获得理解、同情和支持。国内外的研究都显示,大学生有这样一个信念:求助是无能和耻辱的象征,这提醒专业人员要把降低学生的求助耻辱感作为重要的工作任务,而大学生自主组织开讲座、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心理健康周、进行心理测试等活动是改变学生求助行为的有效方式。

2 现状与问题

当前,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已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和专业心理咨询不可或缺的补充,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建设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2.1 心理自助组织建设不健全

这主要表现为,一是缺乏必要的管理:一方面表现为组织建设不健,体现在没有形成校、院系、班级相对稳定的三级自助组织网络;一方面表现为各级心理自助组织内部建设不规范,体现在各级心理自助组织建设目标不清,既没有明确的工作职责,也没有相关的工作制度;二是缺乏必要的指导:一方面表现为指导不力,造成负责人思想不统一,工作不协作,甚至导致无法开展正常的活动;一方面表现为指导不专业,体现在心理自助组织成员没有严格按照特殊的角色要求和一定的程序产生,如班级心理委员,有的学校是按一般班干部选举方式产生的,有的学校是由团支书或其他班干部兼任的,难以保证心理委员基本的素质;三是缺乏必要的支持,如活动场地、活动经费、宣传阵地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积极性。

2.2 心理自助组织活动不规范

这主要表现为,一是在活动内容上,没有结合校情、没有从本校大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表面上搞得轰轰烈烈,但实际效果并不佳,体现在活动的贪大求全;二是在活动形式上,没有严格遵循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甚至会出现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相悖的做法,体现在活动设计上没有遵循保密、安全等重要原则;三是在活动机制上,缺乏必要的督导,多数高校还没有形成一套运行有序的大学生心理自助和互助活动机制,对学生心理自助组织开展的活动指导性不强,缺乏科学性。

2.3 心理自助组织定位不清晰

这主要表现为,一是将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的建设等同于一般学生社团,有些高校没有按一定的严格程序筛选,而且上岗前没有进行过系统培训,因此其心理素质并不高,缺乏良好的沟通技能和助人能力;二是将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等同于学生会等一般学生组织,规定了很多岗位职责,要求他们做一些做不了的事情,这不仅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甚至结果适得其反,在同学中产生负面作用;三是将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等同于专业心理组织,事实上,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所能做的工作,只能是同学中一般心理问题的互助,不可能像专业心理咨询教师那样做到科学规范地去帮助同学解决心理问题,可是有些学校对学生定位过高,对自助组织造成较大压力。

3 对策与措施

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大多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把学生仅仅看成是被动接受的个体,重少数轻全体、重治疗轻发展的医学化倾向,这不仅阻碍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而且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要使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就要切实确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相结合,建立学生心理自助与互助的工作机制,全面提高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

3.1 健全工作机制

任何一项工作没有相对稳定、规范的运行机制和与之配套的制度保障,就不能保证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实际效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对工作人员本身的心理素质、工作能力和方法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在同学中开展心理互助工作是一件非常神圣的工作,必须严肃认真、科学规范,否则会适得其反,产生不良后果。这就要求,一是要突出科学性、全体性,要在学校、学院和班级三个层次上都分别建立起学生心理自助和互助体系,形成全方位全覆盖的组织网络体系,要让成员明确每一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和每一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运行程序和相关制度,并且自觉遵守。二是要突出规范性、专业性,要健全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的工作规章制度,保证学生心理自助组织的制度能充分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充分相信学生,为学生心理自助组织创造良好的氛围和工作条件,保障学生心理互助活动能得到健康开展、取得良好效果;三是要突出自主性、公正性,组织成员的产生必须要有一定的筛选程序,一般要经过自愿报名、推荐、考察、测试、公示等环节,产生后要经过系统培训,考试合格才能上岗。

3.2 加强专业指导

这就要求,一要建设一支心理健康教师专职队伍,以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专门机构为依托,负责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二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专业培训,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区别,保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独特作用;三要加强专业教师、专职部门对学生自助组织的指导和监督。这样,高校就形成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重点负责指导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二级学院心理辅导站负责指导学院心理健康分会,班级辅导员和班主任要负责指导班级心理委员和寝室心理信息员的工作,这样三级网络工作机制既能保证学生心理自助组织开展活动的正确导向,又能促进其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更加深入学生,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3.3 提升教育理念

实践证明,通过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角色优势,在同学当中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对提高学生自我保健意识、主动寻求帮助的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人的行为总是受思想、观念支配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念,一是要全员化,必须要高度重视学校心理文化建设,创造和谐的心理环境,心理文化是沉淀于师生员工思想深层次的、体现高校特色的、用以维系学校优良校风、学风和人才培养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总和,它能使大学生心灵得到净化,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心态和美好的心理期待,同时有利于学生协调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和谐的心理氛围、团结互助的良好风气可以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缓解心理压力,促进身心健康;二是要日常化,必须要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日常工作、心理课程、科普讲座在大学生中全面普及,体现于入学教育、毕业教育,贯穿于大学四年,让大学生具备心理自助和助人的能力;三是课程化,以教师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与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开展的心理互助活动在工作目标、要求、具体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层次和深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课堂仍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高校有必要通过选修课、必修课来普及必要的心理学和心理卫生知识,以便学生认识自我身心特点,培养健全人格,增强心理保健意识,两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这有利于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参考文献:

[1]江光荣,王铭.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3).

[2]苑晓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设想.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7).

[3]佘凌,张信勇.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思考.当代青年研究,2006,(10).

大学团组织生活会总结范文 篇4

20**年**月**日

目 录

一、活动名称„„„„„„„„„„„„(3)

二、活动主题„„„„„„„„„„„„(3)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3)

四、活动组织者„„„„„„„„„„„(3)

五、活动人员„„„„„„„„„„„„(3)

六、活动查到情况„„„„„„„„„„(4)

七、活动简介„„„„„„„„„„„„(4)

八、活动内容„„„„„„„„„„„„(4)

九、活动开展形式„„„„„„„„„„(7)

十、活动达到效果„„„„„„„„„„(7)

十一、活动成功之处„„„„„„„„„„(8)

十二、活动的不足之处与改进方法„„„„(8)

十三、小结„„„„„„„„„„„„„„(9)

十四、附录„„„„„„„„„„„„„„(9)

一、活动名称:

****************学院团组织生活会

二、活动主题:

********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四、活动组织者:

**********

五、活动人员:

活动嘉宾:

活动主持人: 活动策划人: 活动负责人: 活动海报: PPT制作: 活动横幅:

活动记录人: 活动总结人: 活动参与人:

六、活动查到情况

应到人数: 实到人数: 迟到人数:0 缺席人数:0

七、活动简介:

在今年我校举行的教学工作会暨教师节表彰大会上,****校长围绕“******”这一主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决定在每学期的第十周、第十一周开展“***”活动。前两周,学校就开展了“******”活动,领导们深入到学校的各个阶层,了解各项情况。开展此次团组织生活会,是对“******”这一思想的传播与发扬,也是对“*****”这一校园氛围的营造。同时,也加强同学们对学习的重视和热爱,砥砺奋斗,提升内涵,努力成为尊敬师长,尊敬知识,拥有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八、活动内容:

1、主持人发言

首先,主持人强调会场纪律,提醒同学们将手机调为静音或关机,并就本次活动流程作大致的介绍。主持人对到场嘉宾进行介绍,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2、播放采访****和****的录影

采访的主要内容:a.******和****对礼拜教学的看法和意见;

b.他们认为“尊师重教”最重要的是什么;

c.他们觉得我们学生在尊重师长方面做的怎么样;

****言辞诚恳,希望我们能从他们的话语中我们能更明白“**** ***”这一主题,并懂得该如何尊敬师长!

3、诗歌朗诵

主持人请两位同学朗诵以“**********”为主题的诗歌,“老师黑夜的灯,照亮前行茫茫旅程; 老师是智慧的钥匙,打开知识之门;老师是寒冬的炉火,驱赶寒冬冰雪;老师是„„„”,生命中那些伟大的老师,透过十一月的街道,我们深深向你们祝福,祝福我们的老师像盏长明的灯永照人间。

4、针对教学礼拜谈个人学习计划

主持人请一位同学谈一下个人的学习计划,对自己在开学至今三个月里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回想,从迷茫到清醒,从不知所措到规划大学生活,一步一步地走向正轨,还谈到了自己在接下来计划的事情,并向着自己梦想一步步前进。我们何曾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呢?从刚进大学时我们不知所错到现在的处之泰然,我们正在踏入正轨。希望我们以从她的学习计划中有所获,学习她那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以及认真执着的学习态度,向着自己的梦想,向着自己的未来前进。

5、游戏环节 ①五毛和一块

要求十二个同学上场,有男有女,比例不限。在游戏中,男生就是一块钱,女生则是五毛钱。裁判宣布游戏开始,并喊出一个钱数(比如3块5、6块或8快5这样的),裁判一旦喊出钱数,游戏中的人就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组成那个数的小团队,打比方说喊出的是3块5,那就需要三男一女或七女或一男五女之类的小团队。请记住动作要快,因为资源是有限的,人员也很少有机会能平均分配,所以动作慢的同志可能会因为少几块或几毛钱而惨败,所以该出手时就出手,看见五毛(mm)先下手为强;当然动作快的人员不要一味的拉人,有可能裁判叫的是3块5,但你们团队里已经变成5块了,这时候你就需要踢人了,该狠心时就狠心,一般被无情踹出去的都是可怜的一块。最后留下的人,看留下的几个,一般控制在3个左右。②抢椅子

台上置四张椅子(椅子从寝室带过去),邀请六个人(传气球)上来,放DISCO音乐,六个人伴着音乐围着椅子转,当音乐骤停时抢坐椅子,未坐到者淘汰;减一椅子,四个人续前动作,当音乐骤停时抢坐三张椅子,未坐到者淘汰;最后两人抢坐一张椅子,坐到者为胜。

通过这个游戏锻炼同学们的反应能力,更重要的是告诉同学们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敢于担当还不够,还应该具备一些相应的品质。

6、学习委员谈自己如何尊敬教师、尊重知识

主持人请学习委员上台谈谈自己在日常时候如何做到尊敬老师,尊重知识,讲述了自己在这方面的具体做法,并且鼓励我们努力这样去做,让我们获益匪浅。然后还谈到了我们教学礼拜周以来的学习情况,简要的讲述了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好的方面我们要继续努力,不好的方面应该积极改正。我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知识,就如为我们通向成功的桥梁购得原材料,而老师用自己的年华为学生默默的付出,则是在给学生搭建通往美好未来的桥梁。因此,作为学生的我们既要注重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积累,在努力学习的同时,也应该向老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7、话剧表演——师生之间

几位同学给我们重演了以前读书的时候与老师之间一幕幕熟悉的场景,那时候的我们懵懂,天真,老师陪伴着我们尝过痛苦滋味,也享过快乐生活,不管怎么样过程怎么样,我们与老师一起走过。

走过了这么多年的学习历程,学生与老师有着一幕幕的故事,有些故事是美好的,但也少不了一些不愉快。不管故事的结局如何,我们都应该充分的去理解老师为我们的付出,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8、合唱

《一千零一个愿望》——“明天就像是盒子里的巧克力糖,什么滋味,充满想象”,一首歌展现作为学生的我们期待期待着美好未来,我们对未来有着许下第一千零一个愿望,等待着理想之花慢慢绽放,坚定自己的信念,相信吧!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9、*******总结

我读书的时候没有这样的活动,这样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能够锻炼了自己,展现了自己,现在的企业需要的就是多才多艺的人才,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团活中积极参与,尽量来来锻炼一下自己,展现一下自己。这次活动,节目非常有意思,同学们愉悦参与,气氛非常热烈,我相信,随着每一次团组织生活会的举行,质量也会一步步的提高,你们能够有能力也会进一步的提升,最后一定会有有能力举行一次很好的活动。

10、*****总结

我很荣幸第一次参与大一的团组织生活会,同学们的热情让我想起了三年前的我们,确实,时间过得很快,多多珍惜同学们在一起的时光。这次活动活动内容非常丰富,有诗歌朗诵、合唱、话剧表演,大家都积极投入活动之中。这次活动的主题是“礼拜教师 礼拜教学”,很明显,就是要我们尊敬老师,好好学习,经过教学礼拜周,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都得到提升,希望你们的学习热情能够持续延续下去。

11、*****总结

这次团组织生活会,不管是质量还是纪,都比上次要好。希望你们继续努力,但是,这次活动仍有不足的地方,如播放的视屏出现差错、策划书准备不足,导致活动流程出现小差错、同学在上台时出现紧张现象,我们发现问题,就应该及时的改正。总而言之,这次团组织生活会还是不错的。

12、主持人致结束语

此次团组织生活会接近尾声了,感谢大家的配合,大家表现得都很好,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到了其中,这次活动也达到了不错的效果,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好尊敬老师、尊重知识。

13、主持人宣布此次活动结束

14、欢送到场嘉宾

15、活动后团支书安排人员清理现场

九、活动开展形式

本次团组织生活会共一个篇章:学习篇

学习篇:在展开会议之前,我们下发通知,让同学们好好学习“礼拜教师 礼教

学”相关的知识,并采访采访了*****和****,让他们给我们谈谈礼拜教学的看法、意见及对我们在尊敬老师方面的看法。

十、活动达到效果

1、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学习了更多关于“**********”的知识,让我们的同学们在学习和工作之中借助多种渠道,不断地去强化自身的素质,形成良好的思想素养,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2、通过此次学习,使更多的同学增强了自己的责任感,使得同学们对以后的学习越来越有信心。

3、通过此次团组织生活会加强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

4、本次团组织生活会的现场气氛很好,每个同学都积极地投入到了其中,并且更高层次的是在观看的同时思考着。

十一、活动的成功之处

1、此次团组织生活会活动进展顺利,各个环节之间紧密相连,衔接度很高

2、此次团组织生活会是紧扣教学的主题,而且同学们的积极性比较高,这样有利于我们活动的开展,更容易使同学们全身心投入其中,使得同学们的亲身的体验更加深刻。

3、本次团组织生活会同学之间既分工明确又团结协作,高效地完成了各项工作。

4、本次团组织生活会达到了我们事先期望的的效果,让同学们在会中不仅仅是有所看,更高层次的是有所思。

5、活动开展的形式和内容都是积极向上,且紧扣我们团组织生活会,让我们的同学有所启发,有所感触。

十二、活动的不足之处与改进方法

本次团组织生活会的不足之处如下

1、本次团组织生活会开展的原定时间与受邀嘉宾时间有些冲突,以至于不得不把会议时间推迟。

2、本次团组织在生活会有些同学还是未能脱稿,显得有点准备不充分。

3、本次团组织生活出现了机械故障,导致视屏未能正常播放。

4、本次团活

相应于本次活动中的不足之处,特提出如下改进方法:

1、团组织生活会开始之前要关注一下学院的时间安排,避免与其冲突。

2、下发任务后要积极敦促同学们完成好自己的任务,确保团组织生活会更好的完成。

3、下次举行团组织生活会时应事先对机械进行检测,确保万无一失。

4、下次在写完团组织生活会策划书之后,需对策划书进行多次检查。

十三、小结

总而言之,本次团组织生活会是比较成功的。无论是从此次活动内容的充实性,还是活动的纪律性上看,都取得不小的进步,这一点应在以后的团组织生活会中应得以发扬。同时本次团组织生活会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且加强了同学们之间的交流。本次活动,让同学们深深感受到尊师重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重要的是,同学们要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努力去做好,同时能最大程度上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对于今后的团组织生活会,我们会更加注意,改善我们做得不好的地方,发扬我们做得好的地方,让我们的团组织生活会越办越好,最重要的是让同学们从中感受到更多,体会更多,并且付诸行动。

十四、附录

活动开始前:

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篇5

孟 醒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局出发,再一次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强调要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这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高校是先进文化的传播和创新源,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高校大学生党组织作为党的方针、政策在大学生中贯彻落实的主阵地, 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

一、建设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的意义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2010年2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意义概括为三方面:一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重要基础,“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党领导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三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紧迫任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紧迫任务”。

建设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是大学生党组织光荣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大学生有其自身的价值标准。大学生党员既是普通学生中的一员,又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我党从建党开始就重视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重视在大学生中建立党组织,重视大学生党组织的学习。在白色恐怖下,一本《共产党宣言》为无数年轻志士们指明了方向,一本《论持久战》使无数年轻志士看到了光明。《红岩》中的《挺进报》在无数青年学子中秘密传阅,为无数热血学子带来了解放区的信息,激励了无数热血学子的革命热情。建设大

学生学习型党组织是大学生党组织光荣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建设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重要基础

时代在变化,历史在进步,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新的举措应对面临的挑战,以新的思维解决崭新的课题,否则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大学生党组织由大学生中先进分子所组成,大学生党员既是普通学生中的一员, 又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大学生党员在学习上具有更高的双重性要求。大学生党员与普通大学生一样,要通过文化课的学习,来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文化技能, 同时,他们崇尚马克思主义,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具有先进性的觉悟及决心为实现祖国现代化而奉献一生的精神,这就要求打学生党员不仅要为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学习, 更要为保持党的先进性而刻苦学习,要不断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建设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的目的, 就是要在学生中营造爱学习、爱知识的浓厚学习气氛, 促使学生党员带领大家学习、自觉学习、善于学习, 不断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觉悟水平, 使大学生党员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

建设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身处人类知识殿堂的高等学府,是青年中最有知识的群体,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和突击队。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为当代青年学子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赋予当代青年学子崇高职责和神圣的使命。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大学生党员的所作所为,代表了大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先进的理论支撑,需要先进科学技术做为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建设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进入大学生群体中的纽带。大学生党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修养水平,掌握科学技术的模范带头作用,是时代赋予打学生党员的崇高责任。

建设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紧迫任务 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大学生年轻,思想活跃,由于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大学校园已不是所谓圣洁的知识殿堂,各种思潮无不在大学生中有所表现。大学生中价值导向、人生观确立等方面都面临空前的挑战。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是与生俱有,而是靠不断的学习和锻炼才能获得。

中国共产党经过二十八年的艰苦奋斗,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执政地位,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党执政六十余年,靠的是先进的思想、靠的是始终代表广大民众的利益。党要长期执政,就要求党始终是先进的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大学生党员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取向,根本上决定了我党未来执政的能力和执政的方向。建设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在青年学子的先进分子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使大学生党员在精神状态上始终保持创新的锐气,在思想观念上始终保持创新的源泉,在组织建设上始终保持创新的活力是大学生党组织面临的紧迫任务。

二、建设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的必要性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他们享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具有浓厚的学习欲望,富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参与精神,自我调控能力强等特点。但,由于他们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尚未稳定,没有经过艰苦和复杂的环境锻炼,看问题容易偏激、是非观念和信息鉴别能力较差,对形势和政策的理解容易产生偏差,价值观念还时常随着社会上各种思潮的变化而变化。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一直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是党的新生力量,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也是七千多万党员队伍中年轻、素质高、文化层次高的群体,建设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是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素质,促进大学生党员全面发展,保证大学生党员质量的重要环节。一个政党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需要不断学习和不断补充新生力量,如何保证新生力量的先进性,提高新生力量的综合素质,是党的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大学生党员首先是大学生, 主要任务是通过文化课的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文化技能, 同时,他们又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有比普通大学生更高的理想和追求,他们崇尚马克思主义,有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抱负。这就要求大学生党员在学习上具有双重性要求, 一方面要为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学习, 要为保持党的先进性而刻苦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同时,要通过课堂学习掌握专业知识,为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建设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的目的, 就是要在大学生党员中营造爱学习、爱知识的浓厚学习气氛,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党员的全面发展,通过大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促使整个大学生群体的爱学习、自觉学习、善于学习的风气,促进大学生们的全面

发展。

三、建设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需要解决的问题

解决学习流于形式的问题

一些大学生党组织,组织学习按要求是做到了,但是学习形式单一,多采取上大课的形式,讲课者念文件、读文章、照本宣科,很少考虑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年龄特点等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学习过程缺少讨论和互动,学习是为了完成任务,流于形式,实际效果不佳。大学生党组织的学习必须有多层次的载体,学习形式要丰富多彩,这样才能吸引广大学生党员的积极参与,才能不断增强学习的实效性、感召力和吸引力。要与时俱进,不断推动学习形式的创新,满足各层面学生党员的学习需要。

解决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一些学校,大学生党组织的学习条件没有保障,学习时间没有保证,学习资料不系统,党员学习停留在一般性的号召上,学习要求不严格,组织形式松散。造成学生党员学习动力不足。建设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首先要结合学生党员自身的特点,建设一个科学系统的、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把学习由软任务变成硬约束。做到用制度管学习,用丰富多彩的形式促学习。同时要提高大学生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解决学习力度不大的问题

大学生党组织的学习在力度上存在忽泠忽热的问题,上面有要求就热,没有要求就冷,要求紧就热,要求松就冷,学习是做给上级看的。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建立学习制度,完善学习机制,二是要增强学生党组织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三是要发挥党支部书记的模范带头作用,四是要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使大学生党员对党的方针政策得到全面的理解。

四、建设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的方法与途径

培养、引导,鼓励学生党员政治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的自觉性

培养、引导,鼓励学生党员政治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的自觉性,这是建设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的前提条件。思想决定行动,行动产生结果。大学生党员没有社会阅历,对各种思潮辨别能力弱,在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加强党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党员在比较与区别中分清是非、辨别主

次,掌握思想武器,提高政治敏感性和识别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大学各级党组织应利用各种宣传教育手段,营造学习氛围,培养、引导、鼓励广大学生党员自觉学习党的理论基础知识,使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理论学习提高政治敏感性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发挥党员干部表率作用、示范作用

在建设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是关键,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是建设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的具体实施者,他们的表率作用、示范作用是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关键。党委要重视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的培养,使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对建设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通过他们的表率作用、示范作用,激发广大大学生党员的学习热情。

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内容

学习形式要多样化,学习内容要丰富多彩,理论学习要结合实际。当代大学生成长过程简单,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呆板的教条的学习形式不能被他们接受。大学生党员党的知识理论学习,应采用专题讲座、报告会、主题教育、研讨会等形式开展,应充分利用校园电视、网络等载体,搭建良好的学习的平台。要建立互动式学习机制,不断丰富学习内容。

建立、健全学习制度

大学公益组织实习总结 篇6

这次义务劳动的实践,通过小组为单位的劳动,启发了我们在义务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劳动的价值。我们小组的同学看着桌地面,窗台的明净,看着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我们都会心的笑了,是这些成果完全让我们忘记了劳累。

义务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我们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参加义务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我们的宠爱,使我们对劳动的概念了解肤浅。这次的集体义务劳动,使我们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学校有意识地组织了我们去参加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让我们对劳动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的光荣,让我们重视劳动,重视自己的劳动成果。义务劳动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这次组织的义务劳动让我们了解劳动的光荣和价值。

大学团组织建设的总结 篇7

思想理论的建设是我党的根本性建设, 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的创新。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 是我党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总结与规律把握, 也是加强和改进党自身建设的重要原则和根本方法。大学生党员应加强以下政治理论的学习:

1. 大学生党员应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党的指导思想, 建设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 马克思主义要占领阵地, 保持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大学生的思想,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代在发展, 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依然不会过时, 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它们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是宝贵的精神食粮。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意识, 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 增强大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高校培养出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

2. 大学生党员应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学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其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这是我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当代大学生党员应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与时俱进, 深入学习和贯彻我党的最新理论成果, 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做贡献。

3. 大学生党员应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知识爆炸的时代, 同时也是法治时代。随着我国法治事业的不断推进, 法律意识已深入人心。学法、懂法、用法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构建和谐社会, 也离不开法律法规的保障, 离不开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引导。作为大学生党员, 学习党的基本路线, 了解党的方针政策、遵守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 已成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二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建设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 必须加大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1. 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思想素质

思想素质是一个人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或对某一问题持有的观念和看法, 一个人的思维素质直接指导他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思想素质, 首先, 大学生党员要自觉淘汰陈旧的思想观念, 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其次, 大学生党员要转变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一个人思想素质的重要表现, 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一个人认识世界的能力。大学生党员要敢于打破定向思维模式, 建立一种全新的、科学的思维方式。再次, 大学生党员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平日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 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 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是党员的政治立场、政治观念、政治品德、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的综合表现, 是一个党员最核心的素质。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素质, 首先, 要加强对大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让大学生党员主动投身到共产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去。其次, 要培养大学生党员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它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大学生党员要充分认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同时, 还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度, 主动抵制“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划清“四个界限”。 (1)

三党组织成员要更新学习方法, 丰富学习内容

学习型组织强调学习在发挥组织集团凝聚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 特别强调通过更新学习方法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通过丰富学习内容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

1. 不断创新学习方法

采用个人学习与小组学习、团体学习结合的方法。突破以往“单打独斗”式的学习方法。如在过党组织生活时, 可以将党组成员分成若干组, 然后分组学习讨论, 在党小组内, 个人可以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 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在党组织内部, 各党小组可以交流学习方法、分享学习内容。

采用互动式的学习方法。互动式学习主要指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 学生之间的互动, 从而收到好的学习效果。互动式学习还包括“课上”与“课下”学习内容的衔接与互动。

采用研究式的学习方法。当代大学生有着开阔的视野、充沛的精力、强烈的求知欲望。泛泛的学习已不能满足部分党组成员的需求。针对他们我们可以采用研究式的学习方法。选取与大学生实际生活和专业发展相关的专题, 开展调研, 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

采用开放式的学习方法。开放式的学习方法就是要打破传统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充分利用高校的一切有利资源, 让学习成为一种常态, 成为每个党组成员自觉的行为。

2. 不断丰富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要有广泛性。既学习理论又学习实践;既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知识又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既学习党的历史、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 又学习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各方面知识。学习内容要有针对性, 有针对性才有有效性。如针对党组成员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缺乏的现状, 我们可邀请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教师做专题讲座;针对学习理论枯燥的问题, 讲解理论时可多列举案例, 引发学生思考, 同时还可以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习内容要联系实际。学习最终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江泽民同志曾说:“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就是要紧密结合改革和建设的实际, 通过理论学习提高自己, 更好地进行实践, 再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理论。” (2) 所以, 大学生党组织的学习一定要联系大学生实际, 学习内容做到具体化、实用化而不是抽象化、理论化, 真正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学用结合。学习内容要突出党的历史, 学习党史是对每一个党员最基本的要求, 也是每个基层党组织开展学习的首要内容。大学生党员要主动、积极学习党的历史, 通过认真学习充分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四高校党员做好表率, 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人生榜样、道德榜样, 是人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实践证明:“大多数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获得的”。 (3) 树立榜样可以对人们的行为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 可以教育人们提高认识、规范自身行为。

1. 高校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 党员领导干部应:“努力成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的精心组织者、积极促进者、自觉实践者, 带动全党形成良好学习风气。”高校党员领导干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 明确职责和任务;行动上要积极带头, 做好榜样, 起好模范作用。

2. 教师党员的带头作用

高校教师党员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吸引更多的青年大学生加入到党组织中去。教师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因此, 作为高校教师党员: (1) 做好本职工作, 以教书育人为目标。 (2) 不断提高育人和科研水平。通过学习努力优化知识结构、创新教学方法, 树立“活到老, 学到老”的思想观念。 (3) 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注重自身的行为规范, 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言行一致。

3. 大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

高校学生党员要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大学生党员是学生群体中的优秀者、是教师工作的得力助手。作为大学生党员: (1) 具有人格魅力。具有人格魅力可使人像一团火焰, 给人激情和力量;像一块磁石, 吸引广大青年的心灵。因此, 大学生党员要努力培养和健全自己的人格魅力, 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中。 (2) 争做学习的楷模。学习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和目的。学生党员要带头认真学好专业知识, 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 (3)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锻炼, 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五规范学习制度, 形成长效机制

加强大学生党组织学习制度的建设, 形成保障学习的长效机制, 是高校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保障, 也是衡量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

1. 建立和完善高校大学生党组织学习的保障机制

不断推进高校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使学习制度化、持续化, 要建立和完善学习的保障机制。 (1) 物质保障。国家和高校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切实改善高校的学习条件, 使高校真正成为学习的圣地。 (2) 精神保障。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突出高校的文化特色, 为大学生提供富足的精神食粮。 (3) 制度保障。要保障学习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必须要制订科学规范的学习制度, 并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从制度上规范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效果的检验与考核等。

2. 建立和完善高校大学生党组织学习的奖罚机制

科学有效的奖罚机制, 可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增强学习者的动力, 使学习真正成为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和自觉行动。建设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要制订严明的奖罚制度, 建立严格的奖罚机制。树立学习标兵, 加强对大学生优秀事迹的报道宣传, 对学习的模范给予表扬和奖励;将大学生学习的效果与奖学金的评比相结合;定期开展优秀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的评比。

3. 建立和完善高校大学生党组织学习的监督机制

有效的监督机制对广大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 可以保证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 要有清晰、准确的监督和考核标准, 严格规范的监督程序。如严格如实记录党员学习的出勤情况, 定期考察党员的学习效果, 将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作为重点监督考察的对象。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 要积极开展党内和党外监督。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2]刘云山.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J].求是, 2010 (9)

大学团组织建设的总结 篇8

一、当前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人才评价机制存在“教学、科研孰重孰轻”的争论

高等教育具有三个功能,即传播知识、生产知识和应用知识,其中教学工作传播知识,科研工作创造知识,这是高校最基础和核心的两项功能。围绕这两项功能,高校形成了“教学”、“科研”两项主要中心工作,也因此形成了以“教学”、“科研”两项指标来评价人才的标准,但在高校内一直存在着教学、科研孰重孰轻的争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校在以“培养人才”为大学主要功能的背景下形成了“教学硬指标、科研软指标”的单一评价标准,教学工作成为大学组织的唯一中心工作。1978年后,国家提出了“教学、科研两个中心”的思想,科学研究地位逐步上升,但教学、科研孰重孰轻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止过。近些年,为适应国际发展潮流以及知识社会来临的需求,科学研究工作的创新知识功能凸显,在高校普遍存在重视“科研评价”大于“教学评价”的现象。因为教学活动很难测评,许多高校通常采用诸如“教学效果好”、“教学任务饱满”这些模糊的评价标准,而对于科学研究则使用“不出版即死亡”这样的“箴言”。这种评价标准导致教师对科研越来越重视,甚至发展成为“科研硬指标,教学只要过关就好”,在评职称中科研更是硬砝码。这种评价机制促使很多人才只顾埋头搞科研,而忽视教学质量和教学研究,使得人才成为“瘸腿人才”,这种情况在高校里并不鲜见。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市属市管高校引进人才的教学工作量普遍偏重,影响和占用了人才投入科研的时间和精力,但学校对人才的评价又是以科研为主要指标,这种评价体系使人才面临很大的压力,这也是人才离职倾向较高的一个原因。

高校对教师科研业绩的评价,也以具体、量化的指标来衡量,比如主要看国际文献检索的引用情况、在国家级主要刊物上发表文章的数量、参与国际研讨会的次数、研究课题多少,以及其他一些量化的指标。这种评价机制导致教师在科学研究上急功近利,注重短期效应,不利于真正优秀成果的创造。正如一位受访者所言:“发表文章吧,本来可以只写一篇,他也许就写成3篇或4篇,本来很好的文章经过这么一拆,就变成垃圾文章。研究上的形式主义严重阻碍了我国科研水平的提高。他必须这样做,不然就评不上职称。”

2.人才管理体制存在“教师、行政谁为主体”的争论

大学组织既是一个科层组织,也是一个学术组织,因此在大学组织内部,科层管理不是现代组织管理的唯一权力来源,专业的出现造成了新的权力源泉——专业权力的出现,这种两重性使得大学组织内部一直存有行政人员和教授群体两个权力主体,在管理体制上也形成了“教授治校”或“行政治校”两种模式。我国大学组织在新中国成立后依据“国家办大学”模式,逐渐发展成为国家的行政附属机构,在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的设置上形成了一套行政管理逻辑和管理模式,并一直延续至今,所以在我国高校的管理体制中,计划性、行政性的管理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人才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访谈者将其根源归结于我国高校的管理体制上,质疑高校以行政为主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模式在对人才的使用和管理上条条框框多、束缚多,致使人才不能轻装上阵,教师很大一部分时间用于处理一些杂事上。根据我们的研究发现,“杂事太多”是影响他们聪明才智发挥的主要苦恼之一。

3.人才引进体制存在“计划和市场”之间的矛盾

我国从1978年开始进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被称为是“计划经济的最后一块堡垒”,我国高校在办学模式和目标、师资引进和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体制性的限制,国家一些制度性因素捆住了高校的手脚,导致想要引进的人才进不来。同时,高校的一些市场化和社会化改革又将高校教师推向市场,使之独自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沉浮。

户籍制度问题。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得出结论,“获得进京户口”这种地方性政策是引进人才就职高校的重要原因,受访者中有36.3%的人才选择该选项。北京市在对市属市管高校的人才引进方面提供了一些优惠政策,而可以“获得进京户口”这种制度性因素就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原因。但同样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在很多时候,户口也会成为屏蔽人才的重要障碍。

教师福利问题。高校后勤改革后,教师原有的住房、医疗福利等被逐步推向市场,教师需要自己承担住房和医疗的负担,尤其住房市场化是高校福利变化最大的一项,也是高校教师生存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其实,在住房问题上,高校有其特殊性,能否大一统地按照市场化原则对其进行住房改革,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4.资源分配存在“原有人才和引进人才”之间的矛盾

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研中,一些被调查者反映学校人际关系复杂,很多时候会因为处理不好与领导和同事之间的关系而影响自己才能的发挥,希望学校能构建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环境,给人才创造一个和谐的文化和工作氛围。

应该说,人际关系复杂在任何一个单位、任何一个部门都是一种普遍现象。但近几年高校人际关系紧张现象比较突出,这和高校近年来的人事制度改革有很大关系。有学者指出,目前,高校中的这种紧张关系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能力强和能力弱教师之间的紧张关系,二是年轻教师和年长教师之间的某种程度的紧张关系。这两种关系实质表现的是原有教师和引进人才之间的紧张关系。正如前文所述,近几年北京高校引进的人才多是高学历或高职称者,这部分人才比较原有教师具有学历高、能力强、学术背景好、年轻化等优势,因此他们在学校的资源分配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这容易导致他们与原有教师在资源分配中的利益失衡。尤其是目前高校中普遍实施的岗位津贴制度和教师聘任制度,都把资源配置的天平倾斜于创造性更强的人。因此,导致原有教师和引进人才之间的紧张关系也在所难免,但问题是这个矛盾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容易带来教师之间的人际纷争,导致真正有能力的人不能发挥好自己的才智。这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学校在强调能绩的同时,还要通过一些政策、措施来支持资源分配中年龄较大资历较深的、相对弱势的群体。

二、大学组织内部二元权力对立与失衡是问题产生的根源

可以说,造成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很多,但寻根溯源,我们不得不将问题的根源锁定在大学组织内部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二元对立与失衡上。

在大学组织内部,存在着两大权力体系,一是行政权力,一是学术权力。这种二元权力结构来自于大学组织的矩阵结构特性,大学组织内部存在着学科和行政单位的交叉。伯顿·克拉克在《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一书中指出:“大学本质上是一个围绕学科和行政单位组织的矩阵型组织。”一方面,大学是“学问之府”,传播、扩展和应用知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大学的基本任务,这决定大学组织是一个学术机构;另一方面,大学作为社会组织,像所有大型组织一样,是根据科层原则组织起来的,在这里,各种职位按权力等级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指挥链或者等级原则,组织成员有明确的分工,上下级之间有职、权、责分工明确的结构,组织内部任何人都要遵守共同的法规和制度等。这两种结构产生了大学组织内部的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在大学组织矩阵结构中这两种权力的存在是必然的、合理的,都有其生存的土壤,都是大学组织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但这是两种不同的权力,反映着两种不同的逻辑。学术权力主张按照学术机构的自身发展逻辑进行管理和决策,强调大学组织的学术性;而行政权力遵循行政等级制度进行管理和决策,强调大学组织的科层性。从权力主体看,二者也不相同。高校的人员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学术人员和行政人员,“学术权力主要表现为教授的权力以及其他学术人员的权力,行政权力主要表现为校长的权力、处长的权力、科长的权力等”。这两种不同逻辑、不同实施主体、来自不同方向的权力,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但同时由于二者同属于大学组织内部,共同为组织的生存发展服务,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又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两种权力之间有矛盾、有冲突,有统

一、有依存,冲突与整合构成了高校权力的全景图。

从世界范围看,大学组织内部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关系,应该说行政权力在各国高校决策与管理中都是一个主要力量,连一向倡导“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的西方国家的大学,近年来也因“扩招”和“变革”以及教育的经济效益凸显,而出现了各国政府越来越多地将国家权力渗透到高等教育中,呈现出行政权力日强、学术权力日弱的趋势,但总体上没有改变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较量博弈的局面。在我国,这两种权力没有形成相互较量博弈的局面。大学以行政权力为中心的模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后,一直延续至今,并且结构化,形成了很强的稳定性和惯性,直到今天行政权力仍是我国大学组织决策和管理的主导型权力;相反,学术权力一直没有形成自身独立的话语权,学术事务同行政事务连在一起,学术权力通过行政权力来完成。大学组织内部的权力运作简单直接,缺乏组织内部的协商、谈判,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资源的分配等工作都由行政权力直接决策和管理。应该说,这是我国长期以来政府办大学制度导致的直接结果,一方面它混淆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界限,追求二者的“一元化”;另一方面行政权力的主导地位加之我国特有的“官本位”文化的影响,造成我国大学组织成为缺乏学术内涵的行政本位的科层化组织。我国大学组织的科层属性强、学术属性弱,学术权力成为行政职能部门的附庸。因此可以说,大学组织内部行政权力强、学术权力弱的二元矛盾是我国大学内部一系列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

三、对策与思路

1.科学界定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

大学组织定位一直有“应然”、“实然”之争。“应然”回答大学组织“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实然”指大学组织在现实运作中的“现存秩序”。我国大学组织目前存在着内部行政权力强、学术权力弱的实然定位。从合理性来说,大学组织内部的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都有其存在的必然,它们都是组织运转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作为大学组织的传统来说,或大学组织的运行逻辑来说,大学组织的生产活动主要围绕着高深知识的生产和创造,大学组织是个学术性组织,它不同于其他组织的独特性就在于它是生产知识产品的组织,因此相较于经济组织重“利”、政治组织重“力”的发展目标,大学组织的目标则更重“理”。它突出强调的是大学组织的学术本位和知识禀性,因此,从组织内部定位来说,应将大学组织的“应然”定位界定于学术权力。也就是说,我国大学组织下一步改革的动力应该来自内力,即学术权力。只有内部推动力才是促进大学组织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因。

2.制定具体对策解决高校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1)制定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人才评价机制对教师的行为取向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因此,制定合理的、注重人才长远发展的评价机制至关重要。本文认为,高校应改变目前统一的评价体系,在评价机制中真正体现“教学、科研双中心”,根据学科不同建立不同标准的评价机制。

第一,制定不同学科的评价体系或标准。目前,高校在资源分配过程中,对不同学科实施的是统一的评价体系或标准,没有考虑到学科之间的差异。值得思考的问题是,高校应该怎样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建立起不同学科的评价体系或标准,使学科的发展构建在一个平等的基础上,只有在此基础上实施的人才使用和考核制度才能作为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更好地发挥应有的杠杆作用,使高校从事不同学科教学科研工作的人员能够站在相对均衡的平台上,更好地促进人才智能的发挥。

第二,规划人才的职业生涯,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制定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教师职业有其特殊的职业生涯规律,现有的研究将教师职业生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学习期、发展期、倦怠期、成熟期。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高校应根据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发展时期教师的评价机制。比如,一些青年教师在博士毕业后进入高校工作,处于其职业发展的学习期(1年~3年),这一时期青年教师主要解决的是站好讲台的问题,即教学能否过关,因此学校在对这部分教师的评价和考核上可以把教学工作作为侧重点。但现有的评价机制是统一的,青年教师一踏入工作岗位,就要接受和其他发展时期教师同样的考核和评价,这不利于人才的成长。

(2)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提高教师收入水平。转移支付是政府对某些特殊人群或地区的资金补助,是政府进行二次分配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高校教师中存在的收入问题一是收入低,这在我们的调研中有普遍的反映。根据数据可知,北京市属市管高校引进人才2005年校内平均月收入为4,053元,而人才的期望值是7,600元。这和社会对教师的收入认知不同,很多社会舆论认为教师群体是高收入者,这就是高校教师中收入存在的第二个问题,即收入分化问题。高校在实施岗位津贴制后,不同级别的教师之间的收入差距达到16.7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使每一位教师的收入水平都有所提高,但大部分教师在收入提高的同时面临的是一系列福利的减少,尤其是取消福利分房制度后,教师收入的增长远远不及房价的上涨。因此,加大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提高教师收入水平,是稳定教师队伍的办法之一。

(3)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做到有奖有罚,激励教师的积极性。目前,我国教师队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数量问题,而是质量问题。尤其北京高校,不存在吸纳有能力的知名学术人员的困难,但现有的人事制度使之无法轻易甩掉不合格的教师。现在实施的绩效考核制度没有形成明确的奖惩措施,激励效果不明显。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只有做到有奖有罚、有进有出,才能激励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工作业绩。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本文着重分析了影响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客观因素,而一些主观因素也会影响教师队伍才智的发挥,如教师自身的适应能力、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状况等。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上一篇:中国人民解放军教案下一篇:餐饮员工工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