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练习

2024-08-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练习(推荐8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练习 篇1

研究方案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背景: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数学练习起着形成和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习可以出质量,但练习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习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习的时间,减少练习的量。因此在传统的“练习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习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习。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习”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方法,力争使课堂练习有效、高效,真正做到“减负提质”。意义:

1、关注小学数学习题设计与指导的研究,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关注小学数学习题设计与指导的研究,可以让学生所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愿学、想学、乐学,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3.关注小学数学习题设计与指导的研究,可以促使教师认真研读现行小学数学教材,达到“读懂、读通、读透”教材的三重境界,从而能活用教材,重组教材,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并最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益。

二、概念的界定

教学设计是当前教学理论和实践共同关注的领域,也是一门新兴的具有技术特性的科学。所谓教学设计,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对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学习情境、评价指导,及整个教学过程所作的整体系统化策划和具体安排,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实现在可能条件下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有效性练习,在这里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练习所进行有效地设计。一堂课的练习设计,也包括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情境的练习设计。从设计范围来看,它包括新授课导入练习设计(直观导入、从生活引入、从旧知识引入、计算引入等)、新授练习设计、巩固练习设计、拓展练习设计,以及练习课、复习课的练习设计等。从练习设计的特点来看既包括课堂导入、新授、巩固、拓展的预设性练习设计,也包括课堂进行中的生成性练习设计。

基于实际的行动研究,根据农村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现状和呈现的的特征进行思考、实践、研究。本课题旨在综合运用和借鉴现代课程教学论、心理科学、系统论、教学设计理论、学习理论等,并以教育理念为导向,以中小学教学实践为基础,探索背景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基本理念和一般操作方式、方法。

三、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勇于探索创新的数学学习意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2、通过实践研究,探索不同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安排合适练习形式,从而使课堂的练习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通过实践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正确认识有效的数学练习能对学生产生的积极作用,使教师建立效率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课堂教学中学生练习活动设计研究 练习活动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为此进行练习活动设计的研究是有必要的,练习活动设计首先要改变传统的练习模式,其次要注意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照顾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最后做到设计的练习活动要具有思维含量,有探究价值,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的数学头脑。

2、课堂练习活动中,对学生练习过程有效性的研究

课堂练习活动是学生再学习、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练习活动必须由始至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练习的全过程,做学习的主人。练习过程是否有效,则是课堂教学则是学生掌握和巩固知识是否有效的关键。本课题意在过程性练习研究,强调练习做到目的性、针对性强,练习过程以思维训练为主,克服随意性,让学生在练习活动过程中既享受乐趣,又获得数学知识,发展了数学能力。

3、小学数学实践性练习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数学实践性练习源于学生所学的知识,又要超越学生的课本。本课题研究根据学生更广阔的生活来设计实践性练习的内容,它不受制于课本上的知识,不人为地作出过多的限制。而是根据学生熟知的生活情景,根据学生知识能力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自由度,能够自己选择或设计一个蕴涵在生活实际之中的实践性练习,并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探究知识、运用知识。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而感悟到生活中数学的价值,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走向社会,从而达到学、用数学的有效结合。

4、提高小学数学练习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的方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的成效有很大的关联。本课题研究着重从练习目的、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等方面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策略,真正发挥练习活动的功效。

五、研究的步骤与主要实施计划

第一阶段(2012.3-2012.6):现状调查研究

1、问卷调查现阶段教师进行数学练习的现状。

2、对前测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和理论分析。第二阶段(2012.7-2012.12):有效性练习方案设计

1、实验教师反思、总结自己设计练习的一般做法。

2、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初步实验。

第三阶段(2013.1-2013.3)正式进行有效性练习的研究

主要采用广泛学习---尝试设计---实践检测----交流研讨-----反思改进---循环往复的模式。

第四阶段(2013.4-2013.6):对研究资料和成果加以整理总结。①对各种材料进行总结、整理、分析

②撰写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③研究内容交流稿、课时教案、教师随笔。

六、完成研究的条件分析

同类课题研究现状述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练习 篇2

一、有效的数学练习设计, 应“源于现实生活, 高于现实生活”

数学是现实的, 它是生活中数学现象的提炼. 所以, 我们的练习设计应努力贴近学生所熟知的生活, 应努力沟通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与教科书之间的联系, 促使它们相互融合. 这样的练习, 才能促使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 让数学成为他们的喜爱, 成为他们发展的动力源. 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设计数学练习, 能充分展示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 还能使学生感知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科书中的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旁”, 让他们从自己的现实中看到数学问题, 并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体验到数学学习是有用的, 增长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了“百分数的实际应用”后, 我让学生练习:五一节期间, 我们班级36 名同学去大丰麋鹿保护区游玩, 门票30 元/ 人, 团购 (不少于40 人) 可以享受八折优惠, 两种购票方案, 你认为怎么购买最划算? 因为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就此出现了以下的方案:大多数学生都认为, 整个班上只有36 人, 达不到优惠的标准, 所以只能用36 × 30 = 1080 元. 少数学生认为: 虽然我们班只有36 名同学, 但我们可以购买40 张票, 只需要30 × 40 × 80% = 960元, 这样就比第一种方案至少少用120 元;如果我们能想办法再“伙同”4 个其他的游客, 这样又会少花96 元. 所以还是选择第二种方案. 这道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很多学生都会在节假日和家人出去游玩, 使学生充分感知了必须学好数学, 才会“精打细算”. 事实上也证明:通过这样的练习, 不但让学生掌握了商品经济时代“打折”等数学知识的意义, 而且能有效的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全面性, 激励他们的利用数学智慧进行现实生活, 同时培养了他们广泛的应用数学的意识以及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二、积极实施开放式教学, 实施练习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新完善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中, 教与学都必须是开放.”数学练习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举措, 设计中我们应努力减少“指令性”的充分, 适度增加开放性练习, 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让他们的思维有广阔的时空.就此, 我们的练习设计应注重其开放性,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答案、解题方式方法, 但一定让学生自己去通过假设、猜想 (实验) 、验证, 通过他们的联想去创新, 去灵活利用已有的知识.这样的练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能使学生好奇心和好胜心得到满足, 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充满灵动, 更加生动活泼.设计开放性练习, 我们应注意:第一要适合本班学生数学思维的特点;第二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适合班级中不同层面的学生, 让他们都有展现自己数学思维的机会, 获得成功的机遇.第三要注意能让学生从模仿逐步走向创新.这样, 才能使数学练习实现学生间各自展示、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目的.

三、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讲求练习的“民主性、自主化”

小学生是发展的主体, 是求知的主角.数学练习则是他们身心发展、追求知识的客观需要.实践表明: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只有激发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充分激活他们自主的力量, 才能使他们真正的进行自主学习, 做好自己的练习.据此, 我们在设计练习时, 应结合不同层面学生的练习需求, 设计出坡度不同、功能不同的练习, 让学生自主选择习题来练习, 训练他们的思维, 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掌握, 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让每名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数学思考获得应有的发展.如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 我设计了:1.基本的口算;2.在括号填写合适的数, 如 () ×9=18, 9× () =36, …;3.根据题意, 列式计算 (略) ;4.根据9×5=45, 编写一道生活习题.就这些练习而言, 学生的数学思维是自由的, 他们的数学活动是自主的.特别是第4题虽然部分学生不能完整的表述, 但他们还是经过自己努力思考的, 还是在脑海中搜索生活中的“形象”的, 他们努力了.

四、开发数学课外资源, 设计实践性练习

最新完善的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严格遵循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 实事求是的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促使他们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 同时进行问题的解决. 事实上, 如果我们的数学课堂离开了学生的生活, 那必定是无意义的数学学习, 因此, 我们的练习设计一定要认真开发课外的资源, 设计一些实践性的练习, 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习得知识, 在生活实践中学会运用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比如探索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公式, 探索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等, 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回家进行探究、操作, 然后总结归纳, 等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练习 篇3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深入,这种理念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了每节课的练习中。如何让数学教学中的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并且能做到有效、高效的练习。本人就自已在教学实践中谈几点体会:

一、对比练习,夯实知识基础

对比练习是在设计练习时,通过形式、内容、方法等对比,引导学生抓联系,辨差异,巩固知识,丰富学生知识结构,深入反思,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有效方法。让学生学会主动用对比的学习方法和养成主动反思的学习习惯,要比获得知识更重要。正同罗杰斯所认为的:有意义的学习远不只是知识的简单增加,而是一个人存在的每一部分都会与这种学习经验相互贯穿,并导致其态度、个性及对未来的选择方向发生变化。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很大部分得益于深刻的反思。在对比中纠错,在错误中才能得到深刻的反思,因此对比练习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新旧知识很容易相互干扰,为了避免学生照葫芦画瓢,做到真正的理解,在

练习时,我们要设计好对比练习,让学生区分新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练习时要认真理解题意,仔细比较,分析数量关系,发现异同之处。对相关的知识、容易混淆的要有计划地做些“超链接”让学生对比,主动寻求知识之间潜在的“连结”,使学生把知识连点成线成面成网,夯实知识基础,培养反思习惯,提高数学素养。

二、多样练习,激发学习兴趣

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能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样化的练习不是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而是学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我们在设计时,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设计开展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践练习等。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思维”飞起来,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产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这时学生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去克服困难,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使练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拓展练习,培养创新思维

顾名思义拓展就是开拓、扩展的意思,数学拓展练习是指把握数学知识内在联系,开拓学生思路,形成学习方法,提升思维含量的练习。拓展练习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达到探索规律,融会贯通,训练思维的目的。它思维含量大,使学生必须“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

四、分层练习,体验成功快乐

目前,数学教学中练习的类型大多是“一刀切”的练习,不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对学习基础、接受能力不同、兴趣爱好各异的一个班的学生来说,布置同样质与量的练习势必造成有些人吃不饱”,有些人又“吃不了”的状况。练习对学生的学习不具备潜在意义。这样的练习无法实现有意义学习,强而为之,只能是机械学习。分层练习在完善学困生认知结构的同时,又缩短了班级群体的数学成绩距离,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发展。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有了提高,从而学习积极性被进一步激发出来。

设计目的在于使每个学生学习时都一步一个脚印,步步都有收获,成就感越积累越多,对学习的兴趣和热心一天天增强。

总之,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水平决定了他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教师所讲的新知识,即便是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合作、探索而发现的规律,也不可能个个做到能灵活运用的地步。这就需要我们精心设计一些练习,在教学中明确文本中每道习题的作用与意图,挖掘每道习题的智育功能,合理地、创造性地运用习题,最大限度地发挥习题的功效,才能促进和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练习 篇4

---------课题研究总结 李家完小

卫学兵

我校为了推进我校科研工作,向山西省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组申报了《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练习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在学校课题启动后,我们根据低中高年级成立了课题小组,认真学习了学校的总课题方案,对照新的课程理念,经过全面的课堂教学分析,反复思考,最后确立了《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练习的研究》课题。为了顺利有效地开展研究,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并进行了具体分工。课题组成员通力合作,积极搜集资料,查找理论依据。由老师们分工拟稿,制定了课题方案,经过课题组成员讨论和专家的指导,完成了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实践情况

一年来,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初步阶段的目的,具体而言,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课题研究成功与否,与课题研究成员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为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素质,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我们认真学习课题研究方案、自学相关理论知识,还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其解读、《数学新课程标准》及其解读等有关课程改革的材料,学习了与课题内容相关的理论专著和一些学术期刊。在学习中我们追求形式的多样性与结果的实效性,以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讨论交流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主、自由学习相结合,搞专题研究等活动形式,要求写好一定的读书笔记。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达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让各位组员统一思想,因课制宜地设计好练习活动,并致力于在课堂中有效组织练习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乐练习”、“会练习”。通过学习和研究,几乎每个成员都撰写了相关的教育教学论文。

(二)研讨争鸣

抓实过程

“课题进课堂”是我们开展此课题研究的基本模式。以课题组成员为纽带,带动其他教师密切结合本校本班的教学实际,经历课题教研过程必要的调查(前测、后测)——整理、分析数据——实验——收集材料——总结等各项活动,并立足于自己或同行的教育教学实践,关注实验过程中课堂教学的变化和学生的发展,把自己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理解、把握和思考及时整理并记录下来,共同分析解决教学中的疑难和问题,总结实验成果。所以我们扎实开展好每一次研讨活动:在研究课之前有集体备课研讨,在研究课之后有评课研讨,有观摩优质录像课的案例研讨等等。

我们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学校数学教研组开展的校本参与式研讨,把在课题研究中的一些困惑拿出来一起讨论,正所谓人多力量大,想出来的点子和解决的方法也很多,促进了课题的发展。我们还多次观摩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实录,和多次开展课题研究课。同时,学校领导也为教师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搭建平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鼓励教师多学习、多思考。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研活动,互动教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同时也促进了本课题研究的发展。

(三)反思过程

不断校正

课题从开题到现在,差不多有半年的时间。期间,我们在研究中不断反思,对课题方案进行了多次修正,当然在接下来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将边研究边反思,以便寻求小学数学练习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的基本方式,并能给广大数学教师以普遍的模式。

1.努力提高教师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再次展开课题理论学习、课标学习、典型课例、典型案

例学习与研究,做好学习心得撰写与交流。

2.围绕课题,继续“同课异构”或某一内容的连续教学研讨活动,以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故事等形式围绕数学课题进行有价值的教学问题的探讨、交流。

3.深入进行课题实验,鼓励课题组教师,大胆实验,将当前有关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理念、策略和数学教育传统中的有效做法、经验有机结合,在实验中探索出一种操作性强、适应面广、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课堂练习活动有效实践模式,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对比分析,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勇于探索。

4.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观摩学习,组内教师都能根据所执教班级的不同情况,尝试着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再实践,反思,逐步积累经验。

5.认真总结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与经验,做到以问题促反思,以反思促教研。对后阶段研究工作的几点设想

1.努力提高教师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再次展开课题理论学习、课标学习、典型课例、典型案例学习与研究,做好学习心得撰写与交流。

2.围绕课题,继续“同课异构”或某一内容的连续教学研讨活动,以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故事等形式围绕数学课题进行有价值的教学问题的探讨、交流。

3.深入进行课题实验,鼓励课题组教师,大胆实验,将当前有关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理念、策略和数学教育传统中的有效做法、经验有机结合,在实验中探索出一种操作性强、适应面广、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课堂练习活动有效实践模式,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对比分析,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勇于探索。

4.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观摩学习,组内教师都能根据所执教班级的不同情况,尝试着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再实践,反思,逐步积累经验。

(五)认真总结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与经验,做到以问题促反思,以反思促教研。

回顾一阶段来的工作,我们感到,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的研究已有了良好的开端,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更要脚踏实地,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制定下一步工作的计划,使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下去,努力提高教科研水平。

通过阶段性研究活动,我们对教学中产生的一些问题有更深一步的思考,课题研究活动改进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度,同时也初步探究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一些策略:

1、注重生活性,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数学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

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可让学生做一回小小装潢设计师:如果你家的新居要进行装修,你能为你爸妈提供一份装潢建议书吗?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问题来考虑:

①算出每间房间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每间房间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②根据自己家庭的生活条件和自己的爱好,在材料表中选择你需要的材料?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及所需的钱数?

③如果在厨房、阳台、的四周贴上大理石条,餐厅、客厅的地面铺上地板共需要多少米?

材料表:

大理石价格表

地砖价格表

地板价格表

规格

品名

每块的价格(元)

规格

品名

每块的价格(元)

品名

每平方米的价格(元)

边长4分米

A号

长3分米宽2分米

a号 ①号

180

B号 b号 ②号

C号

c号 ③号

这样的练习设计,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数学的空间,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2、注重童趣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从新的练习形式、新的题型、新的要求出发,避免陈旧、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这样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我曾听过一节《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课,课后是这样设计的:小民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后,回家写了一篇数学日记:“ 白天,我们坐在高约 4 米 的椅子上,每节课都能认真听讲,并不时举起面积约 1平方米的小手,积极要求发言,得到老师的表扬时,还不时露出可爱甜美的笑容和几颗面积约为 1平方分米的门牙;到了晚上,睡在面积约 3平方厘米的床上,做着各种古怪离奇的梦。”学生看完后,哈哈大笑,教师顺势惊讶的说:“笑什么呢?”学生便一一找到了小民日记错误的地方并改正了。这样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养成学生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3、注重层次性,让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学生自身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在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如在学习小数乘法简便计算后,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模仿练习,变式练习,发展练习三个层次的 “套餐”型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作业。

A级:(1)5.6×62+5.6×38

(2)(1.25+2.5)×4

B级:(1)6.4×99+5.4

(2)8.5×10.1

C级:(1)8.4×5.6+8.4×5.4-8.4

(2)3.4×7.2+0.34×28

这样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存在,在练习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上做一些机动,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使练习具有层次性,可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从而使练习有坡度,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基本练习到变式练习到综合练习,再到实践练习、开放练习,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

4、注意开放性,让学生成为应用的创新者

每个学生由于知识水平不同,社会经历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各不相同,基于这一认识,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内容的选取到练习形式的呈现都可能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传统的练习设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条件确定,答案唯一,这样的练习有很大的缺陷,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时间一久往往造成学生思维的定势,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然不利。因此,课堂练习一定要注重“开放性”。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了“长方形的周长”后,设计了这样的练习:“一个长方形足球场,长100米,宽60米,沿边线铺设了一圈跑道。如果让你在这条跑道上跑步锻炼,你想怎么跑?约跑了多少米?”由于问题情境中的主角是学生自己,又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学生兴趣浓厚,思维积极主动,解题策略丰富多彩。

①跑一圈:(100+60)×2=320(米)

②跑一短边:60米

③跑一长边:100米

④跑一相邻的长边和短边:100+60=160(米)

⑤按顺序跑长边→短边→长边:100×2+60=260(米)

⑥按顺序跑短边→长边→短边:60×2+100=220(米)

⑦跑两圈:(100+60)×2×2=640(米)

⑧跑三圈:(100+60)×2×3=960(米)„„

像这样开放性的练习,能让学生对所获信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得到不同的解决结果,闪烁着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学生从中体验到数学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体验到数学的生机与活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切实做到练习设计既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才能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

定坚实的基础,从而真正达到练习的有效设计为有效教学服务这一根本目的。

(三)反思过程

不断校正

课题从开题到现在,差不多有半年的时间。期间,我们在研究中不断反思,对课题方案进行了多次修正,当然在接下来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将边研究边反思,以便寻求小学数学练习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的基本方式,并能给广大数学教师以普遍的模式。

四、课题研究阶段成果

(一)学生方面:

由于练习活动的精心设计和有效组织,学生参与练习活动热情明显高涨,他们的主体性得到回归,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同时学生具有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转变了学习方式,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二)教师方面:

1、教师在课题研究实践中增强了对教学的自我意识,建构起自己对教学、练习设计的独特理解。

他们不再是唯教材中练习而教,而是在充分挖掘教材练习编排的基础上,对教材中的练习进行深加工:有的进行重组,将练习纳入一个生动的情境,使练习不再枯燥,让学生乐于练习;有的改编练习,使练习呈现出阶梯性,增强学生对练习的自信心;还有的在现有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提升拓展,让优秀学生能够吃饱、吃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2、课题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探索不断深入,教师的科研意识、教改意识增强。课堂教学开放而实效,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经历实验过程,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的能力。

教师们还及时反思研究过程,总结研究经验,撰写了有关练习设计的教学论文、案例和反思。

五、课题研究中存在的困惑或问题

(一)大班化教学,班级中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练习活动怎样合理分层?让学困生吃得好、学优生吃得饱,真正让每个学生的数学素养都得到提高。

(二)教师对预设外生成的信息如何调控与反馈?如何把握好对练习活动引导的“度”?

(三)数学教材中有实践性的练习活动,由于场地、条件或其它方面的原因很难组织实施,无法较好的达到预期目标和课堂教学的有效。

(四)课堂组织形式和学生练习活动方式放开后,完成教学任务与课堂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了。

六、对后阶段研究工作的几点设想

(一)努力提高教师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再次展开课题理论学习、课标学习、典型课例、典型案例学习与研究,做好学习心得撰写与交流。

(二)围绕课题,继续“同课异构”或某一内容的连续教学研讨活动,以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故事等形式围绕数学课题进行有价值的教学问题的探讨、交流。

(三)深入进行课题实验,鼓励课题组教师,大胆实验,将当前有关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理念、策略和数学教育传统中的有效做法、经验有机结合,在实验中探索出一种操作性强、适应面广、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课堂练习活动有效实践模式,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对比分析,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勇于探索。

(四)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观摩学习,组内教师都能根据所执教班级的不同情况,尝试着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再实践,反思,逐步积累经验。

(五)认真总结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与经验,做到以问题促反思,以反思促教研。

回顾一阶段来的工作,我们感到,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的研究已有了良好的开端,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更要脚踏实地,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制定下一步工作的计划,使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下去,努力提高教科研水平。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起着形成和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的成效有很大的关联。只有练习的设计和组织,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承,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才能实现课堂练习有效、高效。

如何让数学课堂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进一步优化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理念下教师们所应该思考的问题。本人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及研究,浅谈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几点认识。

一、课堂练习的内容灵活了,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能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设计时,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设计游戏、猜谜语、走数学迷宫等活动,开展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践练习等。可以补充、匹配、补缺、画图等,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思维”飞起来,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产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这时学生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去克服困难,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使练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质

数与合数》一课,是比较抽象枯燥的概念教学,为了避免学生的厌学情绪,我精心设计了如下练习。在1-20中,奇数有___,偶数有___,合数有___,质数有___,这一练习让学生个体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发现了什么?”同学们得出了很多结论,如:质数不一定全是奇数;合数不一定全是偶数等。这样不仅题型有所改变,而且练习形式也体现了个体与小组结合的特点。为了不失趣味性,又设计了一道猜电话号码的题目:⑴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数;⑵最小的奇质数;⑶6的最大约数;⑷9的最小倍数;⑸最小的奇数;⑹最小质数与最小合数的积;⑺只有一个约数的数;⑻最小的自然数;⑼能整除25的质数;⑽最小的能被2、3同时整除的数;⑾最小的偶数。接下来还设计了用学过的知识介绍自己的学号这一活动。这样的设计使知识性与趣味性得到了统一。

二、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设计课堂练习。

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要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其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时,其教学重点是“一看”(看除数是几位小数),“二移”(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除数成为整数,再相应地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针对这一点,我设计了只列了竖式,先不要求计算的习题:0.36÷0.9;2.8÷0.07;2.8÷0.14;0.102÷0.51。这几个问题解决了,以后的练习就容易了。又如,在教学《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时,我就设计了一组层次性非常强的习题:第一层次(基本题)简便计算下列各题:35+240+25,56+75+44+15。第二层次(变式题)简便计算下列各题:(72+33)+(67+28),(143+69)+(57+131)。第三层次(综合题,新知适当结合旧知)下列各题能简便计算的简便计算:(96+49)+157,(92+58)+(45+108),(68+76)+32+24。第四层次(发展题,供学有余力者用)计算:2+3-4+5-6+7-8+9-10+11-12+13-14+15。这样,所有学生都能量力而行,尝到了成功的欢乐,对数学学习更有信心了,使他们学习更加主动与积极。

三、设计有典型性和生活化的课堂练习。

一节课只有40分钟,时间有限,因此我们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少而精,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的练习具备典型性,既能集中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华,做到题量适当,恰到好处,又能通过设计的练习达到巩固知识,举一反

三、拓展思维、培养基本技能的目的。如在教学《求组合图形面积》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学生通过交流和已有的知识体系相联系,让四块阴影动起来,利用移动后产生的变化,不仅求出了阴影部分的面积,而且总结出了中间空白部分处于图形中任何位置时,求阴影部分面积的方法。设计一道题得出了多道题的解法,可谓一举多得。又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道生活情境练习题:“超市购物”。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扮演顾客和营业员,看哪位营业员收钱、找钱既对又快,哪位顾客最会计划用钱,买到自己最需要的物品(事先准备好各种商品及标价)。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在熟悉人民币面值的基础上认识商品标价,这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它源于生活。因此创设

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而且,可以巩固人民币的认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等,亦是一举数得。

四、开放性的进行课堂练习。

开放性是相对封闭性练习来讲的,一般是指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

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在教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文字题》时,我是这样设计习题的:请学生任意报出四个数字,如32.8、4.2、0.5、18.75,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编文字题,看哪组编得最多(不考虑除尽除不尽)。一改以往由教师出题、学生解题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互相出题、解题。可谓条件、问题、方式全部开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再如,在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给学生创设了一道开放题:“计算装修自己家的房子要用多少钱?看谁家的装修既漂亮又省钱?”不要以为这样的题目很简单,其实不然。大家想想要用到多少知识:长度的测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商品价格的调查、装修材料的选择„„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开放化和个性化,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巩固。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练习不能局限于巩固知识、操作技能和对常规问题的解决,应有注重预感实验、尝试、归纳、猜想、类比等非形式推理的问题,有条件不完备、解题策略多样或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问题,有在求解时无现成步骤可循的非常规问题等。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排意图,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对教材里习题作适当调整、组合、补充,组织行之有效的练习,使之能有层次性、针对性、多样性、开放性、实践性,能从质、量两方面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总之,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质量,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使用,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下需要教师智慧的、合理的采用相应的策略。如何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质量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研究。#论文

作业反馈

落到“错”处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与实施的有效性”课题实验总结

浔中中心小学名师工作室

2010.11.25 黄民忠执笔

一、问题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这一义务教育阶段的总目标,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

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而小学数学课堂练习长期以来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是作业设置“一刀切”,不能做到“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对学习基础、接受能力不同、兴趣爱好各异的一个班的学生来说,布置同样质与量的练习,就是学生的“错例集锦”也存在千篇一律,造成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状况。练习题的设置,常常是整齐单一,不能使不同的学生在练习中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这样的练习对学生的学习不具备潜在意义,无法实现有意义学习。

二是题型体现“数学化”,不能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不少教师认为练习最重要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所以练习停留在简单模仿重复上,忽视练习中的思维因素。侧重书面练习、技能训练,局限于封闭性的练习,条件明确,思路单一,结论确定的习题,缺少那些条件隐蔽、思路开放、一题多变的习题,缺少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扩展延伸的习题,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还认为采用“题海战术”是巩固知识、提高学业成绩的最佳手段,这样纯粹的强调数学认知,只能造成学生常感疲惫不堪。违背《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在练习活动中不仅巩固数学知识,还要明白基本思想,感悟数学价值,并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磨练。

三是反馈作业“片面性”,不能做到“人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就是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特定的生活、社会文化氛围与不同的智商,这导致了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发展潜能。新体系下的数学课程将在使所有学生获得共同的数学教育的同时,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己所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对有特殊数学才能和爱好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练习的有效设计与实施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最优举措;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本工作室提出“小学数学练习设计与实施”要注重实效,开放过程,突出主体。旨在通过研究,从“有效”入手,反思当前哪些练习是有效的,哪些练习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既内化又延伸,实现 “减负增效”。

二、理论依据

(一)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2)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3)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二)建构主义理论

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必须要经过自己亲身探索、体验、认知,自己去建构对知识的认知,建构知识的框架和知识体系,才能完全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形成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创设灵活多样、富有激情的练习,诱发学生自己主动进行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地思考问题,巧妙地启发学生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自己去建构对知识的认识,建构知识的框架和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创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价值学习理论

学习的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与心、认知与情感、逻辑与直觉等都和谐统一起来,其结果既是认识和能力的发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善。同时有意义学习的结果能得到自我确认,所以有效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而机械的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学习的结果常常不得不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强化,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低效的学习。

三、研究项目

(一)研究目的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作业反馈能力。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习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研究内容

1)小学数学有效练习的基本特征;

2)小学数学有效练习的基本原则;

3)小学数学有效练习的教学策略;

4)小学数学有效练习的反馈策略。

(三)研究方法

主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调查法等。

(四)研究对象

浔北分校一年7班,实验教师:陈玉芳

中心小学六年3、4班,实验教师:黄彩虹、黄民忠

(五)时间安排

2010年1月—2010年月。针对研究内容,灵活采取适当的方法策略开展研讨活动,形成有效练习的内容、方式和有效练习实施与反馈策略。

2010年11月—2010年12月。撰写课题阶段性总结,开展学习心得体会交流、讲座、公开教学研讨、展示等活动。

四、研究结论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与实施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吸取了国内外前人的研究的经验,以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理论等为指导,初步探讨了“小学数学练习设计与实施”的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总结了有效练习的内容、练习的方式和有效练习的策略,使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与探索”实验,减轻了小学生数学学习负担,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动脑、动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推进学校有效教学活动的进程。具体阐述如下:

(一)小学数学有效练习的基本特性——●灵活多样●激情四溢●

有效练习要做到回归生活情境,关注动手实践,关注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效练习应具这样几个特性,才能确保练习的有效设计为有效教学服务。

1)重点突出,具有基础性;2)突破难点,具有针对性;

3)纵横联系,具有综合性;4)激活思维,具有开放性。

5)循序渐进,具有层次性;6)扩展延伸,具有应用性;

7)动手实践,具有发展性;8)新颖有趣,具有激励性。

(二)小学数学有效练习的基本原则——真·精·趣·新·活

如何考虑练习的质和量及其实施,才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而达到有效练习训。可以从 “真、精、趣、新、活”五个原则着手。

1)真——务实求真(不慌)。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设计一些有“弹性”作业,不千篇一律,得因人而异,根据学生水平把学生分成A、B、C三类,分类布置作业,让学困生巩固基础

知识,中等生强化基本技能,学优生优化知识结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挥各自的潜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因材施教。

2)精——少而精练(不忙)。根据每课时的重点、难点设计以“巩固为主,发展为辅”的作业,力求做到少而精练,不搞“题海战术”。尽量做到当堂学、当堂做、当堂反馈、当堂纠正、当堂完成。但对难度较大、有代表性、典型性、关键性的作业,教师不能急于在短时间内让全体学生掌握,应合理分散难点,科学安排练习,逐步突破,不要认为学生做过就过关,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要求学生不但要做,而且要会说解题过程,才能保证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

3)趣——生动有趣(不烦)。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对作业有了深厚的兴趣,做作业才能有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根据儿童好奇、好动、好胜的特点来设计富有情境的作业。第一学段可以设计猜迷语、讲故事、摘取智慧星、做游戏、各类小竞赛等生动有趣的作业;第二学段可让学生课前完成预习作业、课堂建构单元知识网络,合作交流学习体会,课后撰写数学日誌。使之情绪高昂,乐于思考,从而感受作业的乐趣。

4)新——独特创新(不厌)。从内容入手,让题目新颖一些,以“新”吸引学生,产生直接兴趣。要设计有针对性和实践性强的内容,适应学生新鲜感的心理特点。可以换个形式把课本练习填空、选择、判断、改错、匹配等形式的题目,特别是把知识、技能和能力合为一体的题目,学生解答有一定困难,更应把这样的题目在内容不改变的情况下,进行分解,加入生活情境。这样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做起来有新鲜感。

5)活——活灵活现(开心)。小学生好奇心强,对单一的作业不感兴趣,特别是练习时,作业题型设计要力求多样灵活。属于概念、法则等基础知识方面的大多设计一些填空、选择、判断、改错等题型;属于式题计算等方面的一般设计比较、变换式题数字、改错、填空等类型题;属于应用题方面的则设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验、补充条件、补充问题、自编类型题,另外,也可以设计让学生说算理或实际操作等题目。教师引导优生根据教学内容和被指导者掌握新知的实际情况选择作业题目,这样更能突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三)小学数学有效练习的教学策略——●突出主体●提高实效●

有效练习的实施要突出主体,提高实效。

1)基本练习,突出实效性。

练习是巩固拓展知识的有效手段,但要讲究练习的形式、练习的实效。如概念的练习课,知识点容易相互混淆,那么在题型的选择上要侧重于“辩析题”;又如计算练习课,要注重计算的准确性和计算方法的灵活性,那么改错题和开放题比较好。有针对性的练习,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综合训练,突出灵活性。

要求学生能通过题目解答建立起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可把一些教学难点安排在综合练习

中,利于学生分散突破难点,辨析比较,区分弄清易混概念与方法。也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多中选优,择优而用”的思想,有助于学生精于求精、积极向上价值观的形成,有助于学生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3)扩展创新,体现发展性。

要求题目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与开放性,以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合理选择信息、抽取问题实质的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要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必需扩宽学生的学习思路,密切联系实际,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经过不断尝试与探索后,找到问题的答案,解决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

总之,数学练习课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从传统教学强调知识的传授和关注技能的掌握,转向侧重于促进学习者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培养、习惯和态度的形成、学习者的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它的教学目标更注重认知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的有机整合,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四)小学数学有效练习的反馈策略——反馈作业●落到错处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当前,作业设置“一刀切”,就是学生的“错例集锦”也存在千篇一律,造成作业效率甚微,无法起到高效巩固的作用。近几年来,我为了学生的作业形形色色,体现自主,落到“错”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力,让学生针对作业错题,剖析错因,纠正错处,及时反思作业情况,使学生的“学”激情有劲;同时,教师通过错题记录,归纳总结,对症下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自己的“教”轻松实效。第二学段学生反馈作业具体做法如下:

1)作业活动,自主化

①课前阅读,收集信息

迅速浏览,新知内容;带着疑问,独立思考;自我检查,模拟练习。为新课质疑反馈、探索新知建设平台。在充分的探究空间里,许多学生对新课的内容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究,培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了课前预习的成功快乐!为了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发展,还鼓励学生主动到图书室或图书馆等场所去阅读数学家的故事,感受数学家钻研数学的精神和毅力;特优生还可以阅读一些数学奥林匹克读物,挑战自我,充实数学生活。让学生都能亲身感受到数学的无穷乐趣与魅力。

②课堂交流,合作反馈

首先将课前阅读所得(感想、心情、困惑、疑问、觉得会的地方、觉得不太懂的地方、自己解题的独特方法甚至是自己的一些心里话等等),分别在小组内和全班交流时提出来,并对症下药,针对自己预习错例,自编习题,及时反馈,互动解决,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纠错的积极性。还可以举行“对比感悟、探查错误、对症下药”等纠错分析活动,从中也对一些由

于态度不端正、习惯不好而造成的经常性错误的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并帮助提出相应措施,起到1+1>2的作业活动效果。当然教师组织纠错活动时,得因材施教,可以让学困生在“小老师”的帮助下纠错更新,优生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自选题目(带※题、思考题、奥数题)进行提升。使人人都能体验到圆满反馈作业的喜悦。

③课后反思,各具特色

《新课标》指出:“人人都要学习有价值的数学,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于此,我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注重以生为本,给学生充分的作业自主权。根据课前阅读中出现的错题、课堂上的错题,自主进行错题结构分析,试着归纳,独立纠错,并在小组中合作交流,互批互改,主动反思,有效评价,丰富错例本。为了进一步激起学生自主纠错的热情,降低数学作业中的错误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开展了一系列的数学反思活动,开展错题分析课,举行写“作业反思、数学日记、纠错日记、数学周记”等竞赛活动,减少学生错题再错的现象,提高学生“学”的效率。

2)作业管理,互动化

在数学活动时间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互相帮助、互相监督,树立良好学风,形成健康人格。建立学生能管的事,教师不管的全员参与管理制度,努力达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的学习目标。

①每周1小时数学兴趣活动。

周二、周四07∶30~08∶00,开展指导学生阅读数学、展评作业成果等活动。让学生读懂数学,学会自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让进步典范展示自我学习成果(日日评优秀错题案例、数学日记;周周评进步作业、优秀周记;每学期谈作业体会,总结作业历程,评优秀作业之星)。帮助大家树立勇于挑战自我,学好数学的信心。

②每天半小时自学实践活动。

每天18∶30~19∶00回顾反思当天学习情况,预习再续学习新知及阅读课外资源。

③每天15分钟互助互评活动。

周一、周二、周四13∶15~13∶30,周三、周五13∶30~13∶45,由值日数学小老师组织,针对学习同伴的预习困惑、课堂错例、课外错例,聚众合力解决,养成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好习惯,提高批判与自我批判的能力。

今天学生的作业习惯改善了,明天又一个好习惯养成了„„那么我们的“浔小模式”的自主功效发挥了,“问题——自主解决”的魄力越来越强盛了。路慢慢长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五、研究所得

一、研读专著:《教育新理念》和《新课程与学生发展》

1)[2010-6-28 11:32:00 | By: 雾迪 ]

[步步为营]《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

2)[2010-11-30 14:38:00 | By: 雾迪 ]

[步步为营]《新课程与学生发展》读书心得

二、研究课题:小学数学练习设计与实施的有效性

1)[ 2010-3-12 12:51:00 | By: 雾迪 ]

[先走一步]浔中中心小学数学科“名师工作室”活动方案

2)[ 2010-3-16 21:26:00 | By: 雾迪 ]

[先走一步]名师工作室工作方案(镇级:一导师二成员)

3)[ 2010-3-28 12:24:00 | By: 雾迪 ]

[先走一步]——“小学数学练习设计与实施的有效性”问题的提出

4)[2010-11-23 10:52:00 | By: 雾迪 ]

[步步为营]小学数学练习设计与实施的有效性课题总结

相关链接:

1)[ 2010-2-2 18:19:00 | By: 雾迪 ]

[步步为营]五性问题 五类课型

2)[ 2009-9-4 9:58:00 | By: 雾迪 ]

[步步为营]知识整合--单元“浏览课”教学“三到位”(先走一步四年总结)

3)[ 2010-1-16 9:56:00 | By: 雾迪 ]

[步步为营]突出主体

提高实效(复习课教学策略)

4)[ 2009-10-8 13:53:00 | By: 雾迪 ] 阅读全文(1451)| 回复(110)

[共享之处]数学日记集锦(学生作业反思)

5)[ 2009-10-19 13:51:00 | By: 雾迪 ] 阅读全文(221)| 回复(16)

[共享之处]错例研究行动方案(学生错例集)

6)[ 2010-3-17 12:56:00 | By: 雾迪 ]

[共享之处]动中感悟

提升素养(数学广角)

三、主题讲座:挖掘学生潜力

提高复习效率

[ 2010-5-20 9:55:00 | By: 雾迪 ]

[步步为营]挖掘学生潜力

提高复习效率(讲座稿)

四、公开教学:师徒(黄彩虹)磨课《抽屉原理》

第一轮:教者:黄民忠

时间:2010.4.16 参与者:黄彩虹、陈玉芳

第二轮:教者:黄彩虹

时间:2010.4.22 级别:校级

参加对象:中心小学第二学段全体数学教师及学校行政。

相关链接:[2010-4-15 10:27:00 | By: 雾迪] 工作室师徒磨课之一

五、经验论文(5篇)

[ 2010-5-10 13:43:00 | By: 雾迪 ] 阅读全文(110)|

[步步为营]小学数学评价策略的初探

[ 2010-6-4 19:41:00 | By: 雾迪 ] 阅读全文(153)| 回复(1)|

[步步为营]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

[ 2010-7-3 13:04:00 | By: 雾迪 ] 阅读全文(107)| 回复(1)|

[步步为营]反馈作业落到“错”处

[ 2010-10-9 20:11:00 | By: 雾迪 ] 阅读全文(28)|

[步步为营]创设情境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 2010-10-20 20:18:00 | By: 雾迪 ] 阅读全文(26)|

[步步为营]感悟 建构 体验——自主探究“三策略”

六、培带教师(2名)

1)黄民忠和黄彩虹被评为最佳拍档

2)黄彩虹2010年以来,执教《三角形的分类》一课荣获县级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被评为县级“教坛新秀”,执教的《数学广角》、《乘法估算》均获得好评,参加中心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现场赛、课堂教学大比武和卡拉OK比赛均获得二等奖;撰写的《和谐互动,自主探索》在泉州市教育科学汇编;指导学生参加县奥数竞赛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考核分居大中心榜首。

3)陈玉芳2010年以来,执教的《整十数加减法》得好与会者的好评,撰写的《自主探究促进发展》一文在省小学数学中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会汇编,指导的学生县级三等奖3人,镇级数学竞赛二等奖2人次。

相关链接:

1)2010-6-29 15:07:05 2009-2010学年最佳拍档评选结果 2)2010-04-19 18:24《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3)2010-04-26 15:36《抽屉原理》教学设计

2010-04-26 15:46《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4)2010-11-22 09:35:00 [教学设计]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2010-11-23 20:40:00 [反思平台]《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5)黄彩虹县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荣获县“教坛新秀”

七、测评编制

编制期末6卷及所有“龙鹏杯”数学竞赛的练习试卷。

相关链接:

1)[2010-1-29 14:23:00][先走一步]浔中中心小学数学科试卷编制任务情况表

2)[2010-11-16 11:33:00][再走一步]难题巧解系列

3)[2010-10-9 20:49:00][再走一步]最小公倍数“妙”化两数比为三数比

4)[步步为赢]2010年德化县第五届“龙鹏杯”小学数学竞赛获奖名单

八、博客建设 : 狂峰的博客2010.06.17被评为“教育博客之星”

相关链接:

首页 管理 相册 标签

·

先走一步(17)步步为营(43)共享之处(10)再走一步(4)

·

步步尽兴(18)人生感悟(31)步步为赢(13)教学案例(29)

·

哈哈奥数(18)精品书屋(28)生命化语(19)考察风光(12)

[步步为赢]关于公布浔中中心小学“优秀教育网站”“教育博客之星„

九、资源建设

1)[ 2009-9-6 23:38:00 | By: 雾迪 ]

[共享之处]六年上册数学科教学设计与反思

2)[ 2010-1-16 22:38:00 | By: 雾迪 ]

[共享之处]六年下册数学科教学设计与反思

3)[ 2010-1-23 10:28:00 | By: 雾迪 ]

[共享之处]浔中中心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资源库

4)[ 2009-10-12 15:19:00 | By: 雾迪 ]

[共享之处]09年秋浔中中心校数学教研活动足迹

十、教研风采

相关链接:

1)[ 2009-9-11 21:41:00 | By: 雾迪 ] 阅读全文(169)| 回复(0)

[先走一步]浔小2009-2010学年教研计划

2)[ 2010-3-25 12:39:00 | By: 雾迪 ]

[共享之处]10年春浔中中心校数学教研活动足迹

3)[ 2010-6-8 13:28:00 | By: 雾迪 ] 阅读全文(409)| 回复(33)|

[步步为营]减负增效

幸福快乐(述职报告——教研工作总结)

在实践研究中,实验教师积极实践,勇于探索。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大为提高,课题组成员在自己的博客上写出近10余篇有一定价值的教学论文、案例,发表在自己的教育博客上作资源共享。教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都有了提高,逐渐向“学习型”和“研究型”教师转变。

六、努力方向

1、深入研究,丰富课题内涵。

课题研究一定要小步走,不停步;重基础,求合格;进课堂,促成长。做好课题的加大研究进程的检查和指导,做好平常点滴的积累与反思,再推敲再研讨,丰富课题内涵,深入实验教师内心。

2、学以致用,提升课题价值。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练习 篇5

八一小学

高守华

数学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开发智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水平,他不能在短时间内了解教师所传授的所有知识。即使通过慢慢探索和合作交流,也不能个个做到灵活运用的地步。需呀通过精心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及法则的运用,课堂练习的基本价值也就在此。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1、习题多、繁、杂。

2、目的不明确。

3、题型层次不清楚,学生层次不分明。

4、重书面练习,轻操作实践。

5、效率不高。《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练习不能局限于巩固知识、操作技能和对常规问题的解决,应有注重预感实验、尝试、归纳、猜想、类比等非形式推理的问题,有条件不完备、解题策略多样或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问题,在求解时无现成步骤可循的非常规问题等。这就要求教师们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排意图,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班级的不同、学生水平的差异,对教材提供的习题做适当的调整、组合补充,使之有层次性、针对性、多样性、开放性、实践性,能从各方面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怎样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是当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我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及探究,浅谈提高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一、灵活选择和设计课堂的层次性。最基础的知识是最有用的知识。首先应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选择设计习题。在抓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升拓展。习题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识发展的规律,同时要遵循由易到难、繁到简、由基本到不同层次的训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获得成功的体验,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二、生活化、多样化、趣味化的练习能有效地提升练习效率。课标上强调,数学课程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挖掘素材,精心地设计课堂练习,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这样有生活基础、学生熟悉的习题能排除陌生感,知识容易迁移,学生喜欢,效果较好。

如果练习的形式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和注意特点,就能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掌握同一知识,提高认识的深度和应变能力。故练习的形式应尽量的多样化和趣味化。

三、开放性地进行课堂练习。

开放性练习一般指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

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这样的练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维、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的方向寻求最佳解题策略。如教学完折线统计图后,我采用了这样的练习,师出示折线统计图,题上没有文字表述,横轴、纵轴上有数据无单位,让学生自己根据学过的统计图知识赋予她意义,看图编故事。这样,答案不唯一,学生的思考就是答案,学生们感觉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而故事的形式学生非常喜欢,练习效果很好。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和人文性,即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开放性还应体现在练习方式上,动手操作、调查实践、合作交流等的非书面练习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制作月历、白色污染调查、手抄报等都是非常好的开放性的习题。

四、练习设计要有对比性,防止产生思维定势。

小学生学习数学,往往会产生思维定势。今天学习了连乘应用题,往往就认为所有的题目都用连乘做,明天学习了连除应用题,就都用除法做。因此,练习的设计要做到新、旧交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要设计一些有对比性的变式题,让学生辨认、判断和分析,通过在比较、分析中揭示它们的异同,加深认识,使知识达到内化的程度。

五、适时采用激励机制,提高学生自主练习的有效性。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时代,不竞争就意味着淘汰。教师应从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挫折意识。学生们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肯定,而竞争是他们获得成功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很好方式。竞争是学习的一种动力,将练习过程变成小竞赛,挑战同学、挑战自己,在竞争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竞争中汲取经验,在竞争中积极进取。因此,练习中采用激励机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自主练习的有效性。

六、及时收集和反馈信息,准确做出决策。曾有学者指出:“学习行为和反馈之间尽可能短的时间间隔是学习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学习行为和反馈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学习就会越快发生。”所以,课堂上仅有练习是不够的,应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准确做出决策。教师应及时做好作业的批改和批注,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掌握情况。通过教师在作业本上写课堂寄语,及时的与学生沟通,从而更好的促进师生关系,促进学习的互融。

课堂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径。因此,作为教师,更应该精心设计练习,让习题练习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直接发源地,让学生的兴趣一直保持在练习的始终。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八一小学

李元萍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起着形成和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的成效有很大的关联。只有练习的设计和组织,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承,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才能实现课堂练习有效、高效。

如何让数学课堂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进一步优化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理念下教师们所应该思考的问题。本人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及研究,浅谈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几点认识。

一、课堂练习的内容灵活了,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能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设计时,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设计游戏、猜谜语、走数学迷宫等活动,开展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践练习等。可以补充、匹配、补缺、画图等,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思维”飞起来,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产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这时学生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去克服困难,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使练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质数与合数》一课,是比较抽象枯燥的概念教学,为了避免学生的厌学情绪,我精心设计了如下练习。在1-20中,奇数有___,偶数有___,合数有___,质数有___,这一练习让学生个体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发现了什么?”同学们得出了很多结论,如:质数不一定全是奇数;合数不一定全是偶数等。这样不仅题型有所改变,而且练习形式也体现了个体与小组结合的特点。为了不失趣味性,又设计了一道猜电话号码的题目:⑴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数;⑵最小的奇质数;⑶6的最大约数;⑷9的最小倍数;⑸最小的奇数;⑹最小质数与最小合数的积;⑺只有一个约数的数;⑻最小的自然数;⑼能整除25的质数;⑽最小的能被2、3同时整除的数;⑾最小的偶数。接下来还设计了用学过的知识介绍自己的学号这一活动。这样的设计使知识性与趣味性得到了统一。

二、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设计课堂练习。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要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其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时,其教学重点是“一看”(看除数是几位小数),“二移”(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除数成为整数,再相应地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针对这一点,我设计了只列了竖式,先不要求计算的习题:0.36÷0.9;2.8÷0.07;2.8÷0.14;0.102÷0.51。这几个问题解决了,以后的练习就容易了。又如,在教学《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时,我就设计了一组层次性非常强的习题:第一层次(基本题)简便计算下列各题:35+240+25,56+75+44+15。第二层次(变式题)简便计算下列各题:(72+33)+(67+28),(143+69)+(57+131)。第三层次(综合题,新知适当结合旧知)下列各题能简便计算的简便计算:(96+49)+157,(92+58)+(45+108),(68+76)+32+24。第四层次(发展题,供学有余力者用)计算:2+3-4+5-6+7-8+9-10+11-12+13-14+15。这样,所有学生都能量力而行,尝到了成功的欢乐,对数学学习更有信心了,使他们学习更加主动与积极。

三、设计有典型性和生活化的课堂练习。

一节课只有40分钟,时间有限,因此我们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少而精,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的练习具备典型性,既能集中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华,做到题量适当,恰到好处,又能通过设计的练习达到巩固知识,举一反

三、拓展思维、培养基本技能的目的。如在教学《求组合图形面积》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学生通过交流和已有的知识体系相联系,让四块阴影动起来,利用移动后产生的变化,不仅求出了阴影部分的面积,而且总结出了中间空白部分处于图形中任何位置时,求阴影部分面积的方法。设计一道题得出了多道题的解法,可谓一举多得。又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道生活情境练习题:“超市购物”。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扮演顾客和营业员,看哪位营业员收钱、找钱既对又快,哪位顾客最会计划用钱,买到自己最需要的物品(事先准备好各种商品及标价)。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在熟悉人民币面值的基础上认识商品标价,这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它源于生活。因此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而且,可以巩固人民币的认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等,亦是一举数得。

四、开放性的进行课堂练习。

开放性是相对封闭性练习来讲的,一般是指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

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在教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文字题》时,我是这样设计习题的:请学生任意报出四个数字,如32.8、4.2、0.5、18.75,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编文字题,看哪组编得最多(不考虑除尽除不尽)。一改以往由教师出题、学生解题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互相出题、解题。可谓条件、问题、方式全部开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再如,在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给学生创设了一道开放题:“计算装修自己家的房子要用多少钱?看谁家的装修既漂亮又省钱?”不要以为这样的题目很简单,其实不然。大家想想要用到多少知识:长度的测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商品价格的调查、装修材料的选择„„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开放化和个性化,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巩固。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练习不能局限于巩固知识、操作技能和对常规问题的解决,应有注重预感实验、尝试、归纳、猜想、类比等非形式推理的问题,有条件不完备、解题策略多样或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问题,有在求解时无现成步骤可循的非常规问题等。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排意图,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对教材里习题作适当调整、组合、补充,组织行之有效的练习,使之能有层次性、针对性、多样性、开放性、实践性,能从质、量两方面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总之,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质量,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使用,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下需要教师智慧的、合理的采用相应的策略。如何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质量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八一小学 秦彩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练习不能局限于巩固知识、操作技能和对常规问题的解决,应有注重预感实验、尝试、归纳、猜想、类比等非形式推理的问题,有条件不完备、解题策略多样或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问题,有在求解时无现成步骤可循的非常规问题等。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一节数学课,练习是否有效,将决定这节课学习的价值。

教师应当成为有经验的“舵手”,摒除一些已经出现的不良倾向,优化课堂练习,让学生的练习练到点子上,练在易混易错处,使练习题的针对性强,同时注意内容的迁移,要有利于深化理解,活跃思维,使课堂练习真正起到完成教学任务,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以做以下几点思考。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1、明确数学练习设计的要求

有的放矢地设计练习,是提高练习和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平常,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的新内容很快表示理解,并对模仿性的练习做得很好,但是,在做综合练习时,很多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错误,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知半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要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去设计练习。

五年级第一学期学习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节课是让学生,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老师安排以下练习:

1、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0.12÷0.3=()÷3

6.72÷0.28=()÷28

0.12÷0.03=()÷3

0.672÷0.28=()÷28

让学生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进行比较,由比较简单题目入手,唤起学生对商不变性质的应用意识。

2、设计一些除法计算题,先估算,再计算:

4.83÷0.7=

0.756÷1.8=

先让学生估算商比1大还是比1小,再进行计算。通过计算和估算的比较,培养学生总结对这类计算题计算的方法,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3、紧接着安排两道改错题。让学生通过判断去加深对这类计算题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敏锐性。

4、最后再让学生解决两道生活中实际问题和一道拓展思考题。这样就比较周全的考虑到了深度、广度和题目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了比较适当的难度、得当的坡度和恰当的密度。

可以看出,老师的练习设计准确根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常常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题,设计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同时,练习还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2、做好数学练习设计的准备

对于教师来说,要想搞清教材编排意图,掌握知识要点与解题思路首先要了解学生,潜心专研教材。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一课:老师要求对三条线段是“围成”还是“组成” 概念

1、让学生画一个三角形,画完后用实物展台展示,教师引导提问:“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学生:由直线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教师:这些直线能量出长度吗?你们量一量看。

学生:我能量出画的三角形的直线的长度,分别是2厘米、4厘米、5厘米。教师:你们说说这些直线是什么? 学生:是线段。

教师:那三角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呢? 学生:三条线段组成的。

教师:你们看书上是怎么描述的呢? 学生: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教师:你真是会学习,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而不是组成的图形。

2、判断:(1)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略

老师在评奖“围成”还是“组成”时花了很多时间,学生还是很模糊。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说,几何概念描述本身就是不完整的,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对这些概念意义的理解,重在知识的实质与解题的思路,不宜过分追求语言表达的严谨。

同时面对新教材新理念,老师平时还要对练习多积累、不断更新,改进数学练习设计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形成技能,掌握规律。

二、精心组织课堂练习

课堂教学中时常出现学生“一看就懂,一说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教师精心设计了扎实到位的练习, 而学生的练习效果却不能够实现预设练习的价值,从而造成重复低效的局面。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我认为,仅从“教”的角度来设计好的练习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从“学”的角度来安排好的练习方式,只有合适的练习方式才能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结果产生良好的影响。那么怎样灵活地组织好练习呢?组织练习时应注意“四有”:即有任务、有要求、有检测、有一定的紧张度。还要注意练“三度”:即练速度、练准确度、练多维度。注意了这“四有”和“三度”,训练质量会进一步提高。

课堂练习时还要避免出现以下问题:

1、包办式练习。教师边诱导边说答案,实际上是讲解的翻版;

2、放羊式练习。训练有内容、无要求、无检测,哪里天黑哪里歇,练得多少算多少。

3、急躁式练习。课堂练习一波接一波,一题连一题,学生没有回味的时间,节奏太快,记忆不牢,容易疲劳。

三、精心批改课堂练习

现有的班级人数较多,教师要提供让全体学生参与的时机。当教师出示一道练习题时,如果要检查全部孩子的练习题需要较长的时间,恐怕一节课下来做的题量也不多。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反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给予订正,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平时的观察中,我发现学生在老师批改作业或批改试卷时是最关注的。他们喜欢和老师一起找出别人的错处,有时候他们更喜欢老师托以重任让他们当一回小老师。所以在我的数学课堂上,我是更多的制造他们当小老师的机会。特别是在计算教学中,这一方法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2、出示4道练习计算:(略)

然后老师针对性的要求学生完成4道练习,(本课预设要求5分钟完成)一个班大约有40多人,因为人数较多,为了更好的实施管理,老师把同学们分成了八个小组。当老师出示练习的题目后,学生马上动手完成。教师巡察,当每一小组的第一位同学完成后,老师进行批改,做题正确的第一位同学就可当小老师,负责批改该组的成员。教师要求:批改的小老师一定要负责任,当发现组员做错时必须指正并督促修改。若全组完成举手汇报。教师最后要求各组小老师反馈做题的情况。这样在课堂上批改练习题,孩子们愿意,觉得有趣,觉得能当上这回小老师是无比的骄傲与自豪。所以这一种形式在数学课的其他内容的教学上还是取得相当不错的效果。

教师及时收集反馈意见,以教师之情导学生参与之趣。把自己置身于参与者位置,服务者“地位”。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热情鼓励每个孩子,实实在在地营造出平等、宽容、尊重、理解、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上想说、敢说、爱说、乐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尊重学生,相信每人孩子都能学好,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异议甚至批评。正确看待学生的答错、写错情况,对待学生要多宽容、鼓励和引导,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源源不断的激励过程。

综上所述有效练习的问题,正是针对从形式到内容有无整体考虑而产生练习的低效或无效现状提出的。做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经常问自己:怎样彻底改变传统教学“重知识、轻方法,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怎样有力加强学生在数学练习活动中的体验、感悟和反思,使我们的练习成为人人参与的有价值的练习,人人都能获得必需技能的练习,每个学生都能一改过去“望题兴叹”的局面,进而乐于练习,喜欢数学。

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八一小学

李元平

练习的主要特征,就是将教学过程变为引发学生练的过程,每堂数学课教学任务都是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来实现。数学练习,是教学流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其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 作业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所以数学课堂有效练习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

一、练习主要应在课内进行,练习的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有针对性。练习在课内进行,可以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及时巩固,发现学生不够理解的地方,还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及时得到弥补。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过程,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练习,才能加深理解,逐步掌握。要保证课内的练习时间,克服教师讲的多,学生练习时间少,主要靠课外练习、补缺的不良状况,否则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不但练习的效果不好,还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练习不是目的,而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练习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有针对性。分层次,有易到难,这样就可以做到练习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有针对性,不平均使用力量,容易的少练,较难理解的重点练、反复练,加强估算,巧算,心算练习。使计算逐步达到熟练形成技能,做到听到或看到题目,就能迅速地说出得数。目的明确,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内练习变为学生自觉的活动,从而提高练习的效果。

二、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学习也如此,如果能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题目或数学游戏,学生必然兴趣盎然,积极参与。例如:在教学 “自行车里的数学”时,让学生合作研究自己的自行车,体会周长,半径,大小齿轮的比构成比例的意义。提出有创意的几个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求知。自行车中,是前轮推后轮还是后轮推前轮? 是大齿轮推小齿轮还是小齿轮推大齿轮? 齿轮的大小和链条有什么关系? 变速自行车后面那么多的齿轮有什么用?踏板转一圈,齿轮转几圈?轮胎转几圈?和所走的路程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养成学生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三、练习设计要有梯度,为学生提供思维及想象的阶梯。

教师在设计数学的练习时要考虑到对于每个学生要达成的基本目标是一致的,要使人人都掌握必需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发展的数学知识。但是由于学生生活环境,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他们的智力开发和发展上存在着差异,所以表现在认知水平上,技能的掌握上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如果我们每节课对学生的练习搞一刀切,布置作业同质同量,其结果是接受能力强的同学已经会做的习题,老师仍然要求一遍,不仅学生觉得无味,而且浪费了他们的智力。而接受能力较弱的同学有的练习题根本不会做,老师还是要求其完成,同样是一种空耗,也影响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存在,在作业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上作一些机动,使练习具有层次性和弹性,可以满足各阶层学生独立自主和自由学习。因此,我们认为教师在练习设计时要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有层次、有梯度,大小循环,分层递进,使学生牢固掌握,形成解决问题的初步定势。一般可以安排如下几个层面:基本练习———变式练习———综合或拓展练习———实践练习。

四、练习设计要少而精。

有效课堂练习设计不仅要有习题数量的保证,更要有练习质量的保证。努力做到练习少而精,确保练习一步到位。要想精练,练习的设计就要以一当十,以少胜多,抓住有代表性,有典型性的习题来练。练一题,管一类,重在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力求以数量相对较少的练习获得知识的全面到位,方法全面掌握,智力能力有效提高,从而达到练习的优化,以少胜多的目的。实践证明,练习的份量多,势必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学生的学习情趣和身心健康,学生为完成作业量而草率从事,降低练习效率。如练习份量少些,完些成作业的时间充裕,学生作业才能认真仔细不马虎,工整,准确规范。教学对学生的练习技能要求也应提高,如计算式子题不仅要算正确,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还要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简便、灵活。应用题解题应从各个知识点去考虑,用多种方法解答,并进行优化选择。教师对待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要千方百计寻找闪光点,给予及时表扬,鼓励,让学生得到全面的提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八一小学

梁艳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 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必须有较高的练习质量作基础。因此,课堂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必须精心 设计。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 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随着新课改 的层层深入,这种理念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了每节课的练习中。如何让数学课堂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进一步优化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理念下教师们所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练习课的功能和课型特点。

1、练习课具有实现“双基”目标;发展智力,建立良好的智能结构和德育的功能。

2、练习课分为巩固性练习课课型(概念、计算、应用题等)和综合性练习课课型(新旧知识、易混知识等),这两种课型在实施流程上有很大的不同:

⑴巩固性练习课课型注重以练代忆、深入点拨,精讲解疑,拓展延伸。

⑵综合性练习课课型注重练忆结合、对比归纳、知识重组、积累领悟

二、根据练习课课型特点精心设计,吸引学生注意力。

1、目标要明。

⑴一节练习课围绕教学重点设计,有清晰的教学目标,练习的内容要明确。《因数与倍数》中先从自然数的分类,2、3、5的倍数特征,巧妙地设计练习,设疑精讲,让知识延伸,形成系统。小结课题时,学生通过练习清楚知道按是2的倍数自然数分为偶数和奇数;按因数的个数分为质数、合数和1。偶数和奇数是相对一个数来说的,而因数和倍数是相对两个数的关系来说的。

⑵目标的层次要分明。对练习的知识从知道、理解、掌握、应用、比较熟练、熟练等不同层次进行达到要求。课堂上加强巡回观察,了解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情况。练习之后要组织学生进行讲解、讨论和订正,主要讲解题目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对不同的解题方法,要启发学生展开讨论,或品评优劣,或分辨正误,使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2、择题要精。练习中选择符合大纲、典范性的知识点和易混淆的知识,精选带有关键性、规律性的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

3、方法要巧。利用一切有效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学得轻松、理解得透、掌握得牢。如在练习中把求游泳池的表面积和粉刷教室的表面积放在一起,沟通知识的联系,自主总结,形成技能,升华思维。如:①一个长方体游泳池长50米,宽25米,池深2米,如果用瓷砖片贴游泳池的四周和底。贴瓷砖片的面积一共有多少平方米? ②学校要粉刷教室,已知教室的长是8m,宽是6 m,高是3 m,扣除门窗的面

积是11.4 m2。如果每平方米需要花4元涂料费,粉刷这个教室需要花费多少元?

三、遵循认知规律设计课堂练习。

1、注重由浅入深,有坡度地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地展开。

每节课的练习设计要根据知识的结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设计,先让学生做基本练习,从书上的练习中,选择与例题的结构基本相同的题目进行初步练习,练习的数量要少,重点放在学懂学会方面。同时注意收集分析学生在练习中反馈出来的各种信息,对于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及时给以点拔、辅导或纠正,对于少数后进生,应加强个别指导。

2、多途径、多角度地训练,开发智力。(1)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练习中设计开放式习题配以灵活多变的训练,能达到巩固知识、理解规律、强化记忆、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

① 设计联想题,在训练的内容上要活。

选择内容新颖、规律隐藏、思路灵活的习题训练,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我引导学生进行横向、纵向和逆向联想等方面设计练习题。

② 设计多解题,在训练层次上要活。

③设计多变题(或多问题),加强“一题多变”的训练。“一题多问”和“一题多变”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和分析问题、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只有加强“一题多解”的训练,寻找多种解题途径,择其精要解题方法,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必须设计多样化的“操作性”练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四、设计开放式习题,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因此练习的设计要减少指令性成分,增强练习的开放性。数学开放题是指那些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的数学问题。这种开放性问题具有很高的创造教育价值,极富挑战性。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能有效的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我要不失时机地运用开放性的练习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学会筛选、学会思考、学会整合。如教学“简单的统计”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开放性题目: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统计某一类事物,并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五、练习评价要准。

1、适时、准确进行练习评价。这样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程度、窥视解题思维心理、准确地把握练习节奏,可见评价必须要做到准确。

2、评价手法的应用要恰当。评价手法一般有自评、互评和师评三种。借助自评,尽可能把游离的知识点归位、整理、形成解题技巧。同时,对照规律,逐一审视,增强辨析能力;借助互评,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缺陷,校正思维歧途,增强运用能力;借助师评,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辨清疑混点,增强解题能力。

3、评价结果的展示要充分。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尽可能多地暴露掌握知识的残缺点,捕捉、收集、整理其错误,并研究其错因,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六、矫正要快。

1、要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不必面面俱到地重讲一遍。

2、针对学生容易发生错误的问题,进行点拔与辨析。

3、针对新授知识的重点,进行系统的简炼的总结。

讲解的主要目的和作用是,启发学生把新的知识和已有的知识,相互融合在一起,加速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构成新的认知网络系统。及时加以矫正和补救,及时解除学生困惑,一般对个别问题采取分散指导、个别矫正的方式进行;对普遍性的问题采取集中会诊、集体订正的方式进行。有助于学生准确、深刻地掌握基础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练习 篇6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核心概念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

(一)课题的提出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习可以出质量,但练习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习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习的时间,减少练习的量。因此在传统的“练习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习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习。为此,我们提出了“新课程教学中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设计的研究”这一课题,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习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课堂练习的方法,力争使课堂练习有效、高效。

(二)、课题的界定

有效的课堂练习:主要是指通过练习之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同时这种练习应当是练习内容和练习形式的统一,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统一,练习量、练习时间和练习效率的统一。那种靠大量的反复训练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练习不是有效练习,那种只让学生掌握知识而忽视学生能力发展的练习也不是我们所提倡的有效练习。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一)、研究的内容。

1、反思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低效的成因。

2、结合苏教版小学五六年级数学教材的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知识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有效练习实例,进一步丰富并完善练习的目的性、层次性、多样性和开放性等方面的研究,使数学课堂练习更加具备现实操作意义,同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效。

(二)、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习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方法,力争使课堂练习有效、高效,为促进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内容。

三、研究的理论依椐。

1、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2)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3)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2、有意义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与心、认知与情感、逻辑与直觉等都和谐统一起来,其结果既是认识和能力的发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美。同时有意义学习的结果能得到自我确认,所以有效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而机械的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学习的结果常常不得不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强化,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低效的学习。

四、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的过程 1.前期准备阶段:(2008年9月—2009年1月)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收集资料、信息,进行文献研究,选择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相关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

2、实施阶段:(2009年2月-2009年10月):

(2009年1月—6月)交流研究情况,反思前段研究情况,调整研究方法。

(2009年7-9月)深入研究,解决问题,总结研究情况,以论文形式汇报阶段性研究成果。

(2009年10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

3、总结结题:(2009年11月-12月):总结效果和经验体会,撰写研究报告、实例报告。

(二)、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相关文献的研究,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2、个案发展观察法、以听课、检查、交往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3、问卷调查法,以问卷、访谈、听课等形式对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从而掌握实验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4、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进行反思,调整和修改研究策略.提高相应的理性认识,形成相关的课堂教学范例和模式。

五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为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本人在做好本职教学工作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学习,向名师学习,向书本学习,广泛阅读教育教学名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探求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途径。具体读书学习计划如下: 课题研究阶段进行学习并阅读的书目有: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朱慕菊 《高效率教学》张庆林、杨东主编 《创新教育》《都市家教》杂志社编辑出版

《有效教学》崔允漷 主编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具体时间安排: 1、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阅读并学习《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2、2009年2月至2008年3月阅读并学习《高效率教学》 3、2009年4月至2009年6月阅读并学习《创新教育》 4、2009年6月至2009年9月阅读并学习《有效教学》

六 完成读书笔记与课例分析及研究成果的具体时间安排

(一)2009年2月至少撰写完成读书笔记一篇、教育随笔一篇和教学案例分析一篇;

(二)2009年10月前至少撰写完成读书笔记两篇和教学案例分析两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练习 篇7

首先, 练习设计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老师们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 必须要先钻研教材, 明确本课的重、难点。在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了相应的了解后, 再根据教学进程和教育目的要求, 按照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的原则, 进行练习内容的确定, 并对练习的习题进行精心准备和科学设计。对于练什么内容, 解决什么问题, 达到什么程度, 教师均应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通盘考虑。同时应加强对练习方法的指导, 使学生知道应该做什么, 怎么做, 最终要达到怎样的效果。如在教了一些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法则之后, 要及时安排巩固性的知识点练习, 之后要进行一般性的练习, 再扩展知识点的范围, 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还要进行综合的练习, 将新知识与以前学的知识进行纵向联系, 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网的进一步形成, 培养起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其次, 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代表性和层次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设计与选择练习的时候可以多选择一些有趣味性的练习, 这样的练习会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如: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谁爬得快》一课, 在学生学习了路程、速度与时间关系后, 在对速度的学习中, 笔者设计了让奥运冠军刘翔与一辆家用小汽车跑不同的路程进行速度的比试, 让学生预测他们会谁先到达终点, 并说说自己根据什么得出的预测。由于有了大家喜欢的体育冠军的参与, 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 学习效果非常理想。练习题也要选取那些具有代表性的, 这样才起到举一反三、抛砖引玉的作用。有代表性的练习便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两基”的掌握。再就是试题的难度一定要安排得适当, 不能让难度太大了, 如果大部分学生在思维能力上承受不了的话, 将会直接影响后续教学的进行, 也不利于学生的思维扩展。采取多层次的练习, 可以有效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 还能促进学习技能的转化, 实现数学教学的目的:传授知识———智力开发———能力培养。对于习题的设计, 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实际出题, 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效果的不同进行层次不同、要求不同的练习题。还要以大部分学生掌握的水平出发, 教者选择一些“必做”的习题、自选的有难度的习题, 让好、中、差的学生在习题练习上都能各取所需、各有所获。

第三, 练习设计要合理安排题量和时长。数学练习的题量, 要根据每一个阶段的教学内容的要求, 以及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来确定, 要能保证基础知识能被学生牢牢掌握, 又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知识扩展点。特别注意的是要减负, 不要机械地重复练习, 否则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所以练习设计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 创设情景, 提高学习的兴趣。现在教材中的练习都非常具有趣味性, 大部分都是围绕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或者是和与他们一起长大的朋友“跳跳、淘气”等一起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

第四, 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和灵活性。过去, 有些教师为了追求成绩, 为了让学生学会知识, 采取“题海战术”, 即采用大量的练习来进行训练, 其结果并不是因为练得多就效果好。课堂练习要讲究技巧, 盲目地练是低效的, 练习要有针对性, 练习的巧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并不否决机械练习的作用, 往往有时需要针对某个新知识做巩固理解时就需要用机械训练。如: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精打细算》一课主要是小数除法的训练。在对竖式进行训练时就可以采用这种反复的、机械性的训练方式对知识进行巩固与掌握。而对于那些易混淆的内容, 要引导学生加以辨析。针对教学中易出错、易混淆的概念,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对比的练习方法来认识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通过对比练习, 让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异、同之处, 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区别和理解。练习的设计要能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 既要面向全体学生, 又要加强分类指导, 无论是习题的份量, 难度的大小及练习时间的长短, 教师都应根据学生的实际, 既要照顾大多数学生, 又要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

现代教学论认为, 数学教学的主要特征, 就是将教学过程变为引发学生练的过程, 每堂数学课教学任务都是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来实现, 所以数学课堂练习的优化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 只有通过研究, 改变传统的练习观, 从“有效”入手, 才能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 通过一些外出的听、评课学习, 与同事之间的交流, 笔者深刻感受到教师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索精神、同伴间的相互交流, 注重了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策略 篇8

一、在“点”上突破——凸现针对性

所谓的“点”即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练习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一节课要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必须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设计练习要围绕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做到有的放矢,力求用较少的时间,精练的习题,获得最佳的练习效果。如对于“小数乘法”,它是在整数乘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的关键是根据积的变化规律,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小数乘法书写竖式时为什么小数点不用对齐?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了100×10,即1000倍;在定积的小数点位置时是2+1,即3位,这1000和3之间是什么关系?”因而,让学生掌握好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教学的重点,正确把握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是教学的难点。特别是在点小数点时,当乘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而点上小数点后,积的小数末尾的0又要去掉,往往容易出现错误。练习的设计要注意突出重点、突出难点。可以先安排这样的口头练习:根据46×25=1150直接说出下面各式的积,0.46×25;4.6×2.5; 4.6×0.25;0.46×2.5;0.46×0.25;4.6×0.025;0.046×0.25……通过讨论小数点在积中的位置来巩固小数乘法计算法则的理解和掌握。然后再用竖式计算的形式,应用乘法的计算法则去进行演算,并作一些改错练习,使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逐步形成比较熟练的技能。

二、在“趣”上调控——凸现趣味性

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到数学是那么生动、有趣、富有魅力,强化数学练习的趣味性十分重要。因此,设计练习时,要做到:①要注意增加练习内容的新颖性。练习设计不仅内容要新,而且习题的类型或形式也要新。②要注意练习形式多样化。学生巩固知识 、形成某一技能,往往要对同一要求进行反复多次的练习,这种机械重复的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因此 ,设计练习时,对同一项知识或技能的训练,应设计多形式的练习。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从题型上讲,有填空、选择、判断、匹配等;从结构上讲,有补条件、补问题、选条件等;从形式上又有听算、笔算、视算、游戏、比赛等。设计练习时,可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形式。③要注意把握练习的要求。设计练习要难易适中,应是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的,符合教学的基本要求,不可随意拔高练习的标准。这样可以寓练与乐,练中生趣,既能减轻学生练习的心理负担,又能提高练习的效率。

三、在“用”上体验——凸现生活性

在实际生活中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任务之一。新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型和应用性。因此,数学习题的设计不要局限于现成的本本,要拓展思路,扩大视野,要充分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将一些现实的题材改编成有新意的习题,使数学习题散发出浓郁的时代气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价值,增强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四、在“巧”上研究——凸现灵活性

有些教师为了追求成绩,为了让学生学会知识,采取“题海战术”,即采用大量的练习进行训练,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只注意题目的外在形式,从不考虑这道题的实质是什么,学生容易丧失学习兴趣以致厌学。课堂练习要讲究技巧,盲目地练是低效的。教师要设法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新颖合适的学习环境,设置恰当的问题,让学生从问题的实质去分析、研究、探索,练习得巧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那些易混淆的内容,可设计以下几种练习:①对比性练习。教学中有一些题目从字眼上看似乎没有多大的区别,而实质上有区别的内容,此时教师可以设计此种练习。②发现式练习。可以通过一组题目让学生去发现其中规律。③变式性练习。通过一些变式的练习让学生明白问题的本质,使学生的思维在变通性上得到发展。④反馈性练习。把学生在练习中的错误拿出来,让大家找出错的地方并思考怎样改正,这样的练习针对性强,非常有效。

五、在“坡”上探索——凸现层次性

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各有不同,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師在设计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存在,在练习设计时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层次、有坡度,分层递进,既要设计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又要有一些变化式习题,以利于新旧知识的沟通,拓展学生思路,还要设计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思考性练习,以利于学生加强实践,促进知识向技能、智能方面转化。同时还应该根据各种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在作业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上作一些机动设置,使练习具有层次性和弹性,以利于因材施教,充分体现在实施新课程标准实践活动中,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提高,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六、在“展”上延伸——凸现延展性

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练习设计要善于挖掘教材知识的潜在功能,恰当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延伸、拓展。拓展性习题,可选用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开放题,也可以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带有一定思考力度的题目。拓展性练习思考容量大,能让学有余力的学生产生强烈的表现欲望、求知欲望,激发探索精神,让他们跳起来摘到“果子”。这种高层次的练习,可拓宽学生思路,激发他们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上一篇: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医保制度的建议措施下一篇:会计系毕业设计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