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劝学格言

2024-12-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古今劝学格言(精选4篇)

古今劝学格言 篇1

2.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3.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努力吧!

6.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7.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8.人若是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9.等时间的人,就是浪费时间的人。

10.只要苦干,事成一半。

11.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

12.欲得真学问,须下苦工夫。

13.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15.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16.勤劳是个宝,一生离不了。

17.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18.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19.不是虚心岂得贤。

20.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21.忘记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记。

22.时间是没有声音的锉刀。

23.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24.务于远者,或失于近;治其外者,或患生乎内。

有关劝学的格言 篇2

2.时间是一味能治百病的良药。

3.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4.去者如弊帷,来者如新衣。鲜华非久长,色落还弃遗。

5.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6.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金。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8.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9.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10.向今天献出自己的人,没有哪一个昨天是给浪费掉的。

11.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

1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13.勿为寸阴短,既过难再获。

14.十年磨一剑。

15.白日无定影,清江无定波。

1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7.庸人费心将是消磨时光,能人费尽心计利用时间。

18.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19.珍宝丢失了还可以找到,时间丢失了永远找不到。

劝学的名言或格言 篇3

2. 务于远者,或失于近;治其外者,或患生乎内。

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5.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是吾忧也。

6. 白日无定影,清江无定波。

7. 流水之之为也,不盈科不行。

8. 人之知识,若登梯然,进一级则所见愈广。

9. 任何成功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10.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1.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12.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13.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14.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古今中外诚实守信的格言 篇4

2.难听的实话胜过动听的谎言。 ———苏尤里·郁达列夫

3.诚实守信是人最美丽的外套,是心灵的最圣洁的鲜花。 ——228班陈丽

4.诚实是智慧之书的第一章,诚实是人最为高尚的品性,诚实乃是每个人应拥有一生的伴侣。——228班尚怀赢

5.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浓烈,因为诚实,它变得醇厚;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因为守信,它变得悦耳;生活如画,或明丽,或黯淡,因为诚信,它变得美丽。——228班张佳琦

6.诚信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当它盛开时,芳香充满了整个世界。——李琳

7.没有诚信就没有一切。——239班赵虎

8.诚信是试金石,无时无刻不在检验着我们的一颦一动。——239班张勇庆

9.诚信是金子,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是一个人身上最耀眼的东西。——239班袁明和

10.诚信是你价格不菲的鞋子,踏遍千山万水,质量也应永恒不变。——239班李晶

11.诚信是一艘古船,把人摆渡到高尚的境界。——239班杜鸿飞

12.诚信之光,如同荧光,周围越黑显得越亮;诚信之气,如同美酒,时间愈久愈醇愈香。失去金钱的人会变得贫穷,失去知识的人会变得愚昧,失去诚信的人将失去所有的一切。——228班赵杰

13.诚信是人生的一冽清泉,滋润着友谊的花朵,洗涤着人生的灰尘。——228班赵悦

14.生活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会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会对你哭;你对它撒谎,它也会对你撒谎;你对它讲诚信,它也会对你讲诚信。——228班李鹏

15.人有信,则人信之,朋友四海;人无信,则人避之,孤家寡人。——231班张文聪

16.诚信像一面镜子,一旦有了裂痕就难以复原。——231班徐效东

17.诚信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体现,我们都应该做到“诚信第一,做人第一”。——231班张小琴

18.诚信的内容是坚持原则,如果你正在为说谎而逃过一劫,沾沾自喜时,那你将会为此而遗憾一生。——231班任志平

上一篇:研究生复试指南下一篇:井冈山红色之旅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