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委员会工作计划

2024-09-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仲裁委员会工作计划(通用6篇)

仲裁委员会工作计划 篇1

篇一:仲裁委员会工作计划

一、工作完成情况

仲裁办案工作特点

(1)总体受案数量稳步增长。近五年来,由于我委积极调整发展策略,不断拓展新的仲裁领域,使受案数量总体上保持了平衡发展的势头。

(2)争议金额持续增长。随着受案数量的增长,案件争议金额总体上也呈现上涨趋势,特别是受案争议标的金额达到4.4亿元。

(3)对当事人公平公正,裁决的公正性获得广泛认同。我委一直恪守“以诚为本、以信为先、以和为贵”的仲裁理念,以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公正廉明的执业操守,坚持公正办案依照事实、法律和惯例作出裁决。

(4)案件类型呈现多样化态势。我委早期受理的案件中,以建设施工及货物买卖争议案为主,近五年来案件种类明显增多,融资租赁、股权转让、建筑装修、房地产开发、工程承包、保险、技术转让等类型的争议案件比例大幅增加。

二、工作中采取的措施

(一)规范机构管理工作制度,优化内部环境,为仲裁业务发展提供支撑

(1)制定工作制度,促进工作发展。今年年初拟定全年工作进度,根据各处室的工作职责,逐级分解,层层落实,制订目标责任书,确保年度工作目标顺利完成。极大地调动了全委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创造性。制订周一工作例会制度、月末工作安排汇报制度,及时传达上级文件、会议精神,实现业务知识、政治理论学习信息共享;通报前一周各处室工作进展情况,安排部署下步工作任务;听取各处室每月工作汇报及重点工作的开展情况,分析当前工作形势,安排部署下月工作计划,查找工作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等。通过建立完善这两项制度对保障我委工作高效运转起到了积极作用。

(2)开展竞争上岗,实现人尽其才。今天8月,我委根据《关于做好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科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委工作实际,开展了科级干部和聘用人员的竞争上岗工作,通过竞争上岗发掘适应仲裁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同时在工作人员中建立起爱岗敬业、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增强业务技能的良好氛围,最终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

(3)不断强化执行力建设,提高机关效能建设。通过进一步明确全体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和工作衔接制度,实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度等,强化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提高了全体工作人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形成严谨、踏实,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树立了仲裁机构公正、公平、廉洁的良好形象。

(二)用新的理念推行仲裁法律制度,发挥仲裁为市场经济提供优质法律服务的作用。

调整思路确定新的宣传理念,主要是做到四个突出:一是突出仲裁的服务理念;二是突出仲裁的中立性、独立性,提高仲裁的可信度;三是突出仲裁的费用优势,语言优势及制度优势;四是突出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今年8月,我委开展了以“宣传仲裁,服务当事人”为主题的走访活动,做到面对面的沟通,宣传仲裁法律制度,征求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律师及当事人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我委仲裁的认知度,有效推广了仲裁业务。9月份,我委邀请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民法室副主任贾东明来银进行了仲裁法律知识及《民事诉讼法》修改内容的专题讲座,组织广大仲裁员、法学专业人员及我委全体工作人员听讲。召开了仲裁委员会和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联系座谈会,密切保持与法院的联系,建立长效联系机制,实现仲裁与诉讼相衔接的制度化、程序化和持续化。

坚持“在推行中融入,在融入中推行”的工作方针,利用市里统一组织志愿者活动等机会宣传《仲裁法》,全方位、多渠道地推行仲裁法律制度,进一步扩大仲裁服务领域,不断推进仲裁事业发展。

(三)强化服务意识,注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提高案件质量,塑造仲裁良好形象。

良好的服务水平和工作质量,是仲裁赢得社会信任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几年来,我委始终围绕大局、服务大局、融入大局,坚持和谐仲裁,牢固树立公平、公正及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理念,从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入手,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在严格依法仲裁的基础上,充分把握仲裁涉及的政策及其他敏感因素,充分考虑仲裁结果对当地经济、政治、政策、社会的影响,把好案件处理的各个环节,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从规范仲裁行为入手,改进仲裁服务方式,坚持“以调促和”的原则,充分尊重当事人的合理诉求,准确把握争议的焦点和产生的背景,摸清双方的心理底限,本着息事宁人,案结事了的态度,以诚恳、真诚的行为赢得双方的理解和配合。严格按照《仲裁法》规定裁决案件,努力营造良好的仲裁服务环境,使当事人进入仲裁就会感受到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氛围,充分发挥仲裁在钝化矛盾和构建和谐稳定发展环境中的作用。

(四)全面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积极开展“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活动,努力确保仲裁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把“仲裁就是服务”的思想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使服务企业、服务当事人成为工作人员的自觉行动。坚持服务承诺制,不断提高仲裁品牌知名度和公信力。加强廉政建设,从仲裁业务工作的实际出发,针对各处室和每位工作人员的职责制订了《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班子领导与各处室、各处负责人与工作人员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把廉洁从政工作纳入目标管理,有效防范办案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形成风清气正,执行有力的领导集体。

三、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由于单位人员少,共有在编人员6人,因而在科室设置上不够细致,立审不分离,会导致案件从立案到审理出现监管不到位的情况。

(二)在仲裁法律制度的宣传上缺乏广度和深度,在与相关部门和行业的协调交流上不够积极主动。

四、2013年工作思路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十一次精神、市委十三次精神,我委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市“2258”发展建设战略提供法律服务

(一)紧紧围绕党政中心工作,拓展仲裁业务范围,充分发挥仲裁的职能作用,为经济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随着市开发开放步伐的加快,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我市,涉及国内外合作、合资、融资、外包等经营形势日趋复杂,我市经济发展呈现快速化、多元化态势。仲裁委员会要紧紧围绕新区党政中心工作,通过对经济合同仲裁这种简捷、快速解决纠纷的形式,为我市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为市场主体及时化解纷争,维护我市良好的经济秩序,创造我市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适应形势,总结经验,明确发展定位。组织仲裁员和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学习自治区十一次精神、市委十三次精神及徐广国书记对建设的一系列要求,把握精神实质,根据市委提出的“2258” 发展建设战略,正确把握仲裁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坚持主题主线主攻方向,服务经济发展,增强本领,提高水平,使仲裁工作更好地为跨越式发展服务。

(三)兼顾办案、发展的需要,打造一支符合市场经济需求的仲裁队伍。提高市场经济实务专家的比例,建成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品质高尚、作风严谨、勤勉敬业、善于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调分止争的办案仲裁员队伍,培养一批善于宣传推行仲裁法律制度的发展型仲裁员,体现精炼、实用、全面的原则。全面完善仲载员档案资料的管理,仲裁员的个人详细信息全面公开,配合《仲裁员名册》使用,便于当事人充分选择。逐步完善仲裁员参与庭审活动情况记录、当事人投诉情况记录、社会评价记录,形成管理综合评价体系,强化对仲裁员的管理力度。

(四)加强多方位、多渠道的宣传力度,努力使仲裁工作向纵深发展。积极联系新闻媒体对仲裁法律知识及本会的仲裁工作动态进行适时的宣传,提高层次和宣传效应,各处室也积极地撰写工作信息和简报,保证当事人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本会仲裁法律服务动态,让当事人及社会大众了解仲裁法律知识和仲裁工作动态及仲裁程序,为方便当事人参与仲裁起到联系和沟通的桥梁作用。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推动仲裁工作发展的合力,营造一个良好地的仲裁发展环境,宣传和倡导仲裁法律制度,使之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于市场经济主体,解决好仲裁业务宽覆盖、深融入等方面的问题,组织仲裁员深入到市经济建设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易发生经济纠纷的环节进行调查研究,帮助市场主体了解法律知识,化解经营风险,为可能和已经发生的问题把脉、会诊、作出风险评估。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仲裁的积极作用。

(五)以进一步提高案件质量,服务当事人为重点,不断探索科学的审理模式,提高案件调解率,增强社会公信力和认知度。不断更新仲裁观念,大胆改革仲裁方式,体现仲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特点及与诉讼的区别。要在融入市场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谋发展,打造仲裁特色,不能把仲裁办成“二法院”。逐步建立规范的仲裁工作体系,使仲裁工作融入全市工作大局,在办案中坚持做到“预先调解,温和裁决,关注履行,跟踪服务”,积极协助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决,严防因裁案出现不稳定因素,同时把立案窗口前移,主动宣传讲解法律,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和仲裁前的具体服务,从而把纠纷化解在立案前,消灭在萌芽状态,努力实现裁决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要加大与人民法院在执行、财产保全等工作上的衔接和协商,加强案件跟踪管理,提高案件质量;要加强同类案件审理的理论研究;要加强仲裁员的管理,不断提高案件审理质量;要倾力打造仲裁品牌,全力推进仲裁事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篇二:仲裁委员会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

办案数量和标的额稳步增长,全年共受理案件437起,标的额x.12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xx%和x.7%,案件数量创历史新高,受案数和标的额两项指标上升到全省中等水平。办案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全年审结案件400起,实际结案率xx.53%,其中审限内结案率xx.5%,调撤率xx.5%,案件审理综合指标(结案率、审限内结案率和调撤率)在省内领先;当事人向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案件14起,尚未有一起被法院裁定撤销或者不予执行。

二、审理情况

1、调解结案情况。XX年以调解及撤回的方式结案的案件共286起,调撤率达71.5%,比去年上升x.9%,再创历史新高。调解结案率较高的案件类型包括:物业服务合同纠纷,调撤率为xx.78%;拆迁安置补偿协议纠纷,调撤率为xx%;买卖合同纠纷,调撤率为xx.78%;借款合同纠纷,调撤率xx.86%。

2、裁决结案情况。XX年以裁决方式结案的案件共111起。以裁决方式结案的主要案件类型包括:装饰装修合同纠纷,裁决率为xx.14%;商品房销售合同纠纷,裁决率为xx.35%;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裁决率为44.44%;承揽合同纠纷,裁决率为xx.86%。相较去年而言,保险合同纠纷裁决率下降,商品房销售合同纠纷裁决率上升,完成工作交付成果类型的合同纠纷(如承揽合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等)仍属于争议较大的纠纷,裁决率较高。

3、案件审理周期。XX年度已结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为119天。审理周期较短的案件类型为特许经营合同纠纷、商品房认购协议纠纷和联销合同纠纷,平均审理天数分别为19天、20天和28天。审理周期较长的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装饰装修合同纠纷及租赁合同纠纷,平均审理天数分别为378.5天、233.14天和227.2天。

三、综合分析

1、案件数量和标的额稳步增长,案件审理全面提速。在XX年案件数量和标的额全面回升的基础上,XX年本会受案数呈大幅增长态势,案件审理的质效也进一步提高。全年度案件平均审理天数比XX年减少近xx天,审限内结案率比去年提高xx.2%,且未有案件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销或不予执行。

2、案件类型更加丰富,新的纠纷类型不断涌现。今年受理的案件类型高达xx种(XX年为36种),新出现的纠纷类型有商标权转让合同纠纷、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纠纷、特许经营合同纠纷以及仓储合同纠纷等。案件按合同类型划分涉及我市城乡建设、房管、国土和金融等9个行政主管部门(详见附表)。

3、加大调处力度,积极化解民生领域纠纷。今年本会受理了179起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考虑到物业纠纷具有标的额较小、争议琐碎,但又涉及民生的特点,本会高度重视,实行着力在组庭前调解的办法,绝大部分案件协调解决,得到当事人普遍赞誉,也扩大了仲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仲裁委员会工作计划 篇2

在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 仲裁是依法解决各种争议的主要方式, 为国际上普遍采用。在国内经济活动中, 仲裁也逐渐成为依法解决各种争议的重要手段。仲裁具有充分体现当事人意愿 (是否仲裁以及仲裁机构、仲裁员、仲裁地点、仲裁所适用的法律等均可由当事人自主选择) 、一裁终局 (裁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 、裁决易于执行 (与法院判决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等优势。1958年联合国《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已有包括我国在内的约14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承认并执行中国涉外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下称仲裁委员会) 是我国法定的涉外仲裁机构, 是独立、公正地解决国际经济贸易争议的常设性国际商事仲裁机构。仲裁委员会拥有一流的、国际水平的仲裁员, 有五十多年的涉外仲裁实践与经验, 裁决得到了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承认与执行, 裁决的公正性、权威性得到国际上的一致公认, 已经成为与巴黎国际商会仲裁院、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美国仲裁协会齐名的国际仲裁中心。仲裁委员会除受理涉外、涉港澳台的经济贸易等争议外, 还受理国内经济贸易等争议, 而且近几年受理国内经济贸易等争议案件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受理范围包括投资、贸易、融资、证券、房地产、工程承包、运输、保险、知识产权、技术转让等平等主体之间的各种合同争议及其他财产权益争议。仲裁委员会在深圳、上海、重庆分别设立有华南分会、上海分会和西南分会, 三分会也可以直接受理仲裁案件。1999年7月, 仲裁委员会在成都设立了办事处, 为当事人就近提交仲裁申请及就近开庭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基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在解决投资、贸易等方面争议的独特职能和仲裁必须以具备仲裁协议为前提的法定要求, 各有关企业有必要在拟签订的合同和协议中加入仲裁条款或单独与对方签订仲裁协议, 以利于切实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涉及有关仲裁的法律问题, 可直接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成都办事处联系。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成都办事处

地址:成都市蜀兴西街36号10楼1004号

电话:028-61963047 (带传真) 、61963049、61963050

仲裁委员会工作计划 篇3

第一条为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下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当事人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一)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发生的纠纷:

(二)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流转发生的纠纷:

(三)因收回、调整承包地发生的纠纷;

(四)因确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的纠纷;

(五)因侵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的纠纷;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

因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及其补偿发生的纠纷,不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可以通过行政复议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

第四条仲裁委员会依法设立,其日常工作由当地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承担。

第五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应当公开、公平、公正,便民高效,注重调解,尊重事实,符合法律,遵守社会公德。

第二章申请和受理

第六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的申请人、被申请人为仲裁当事人。

第七条家庭承包的,可以由农户代表人参加仲裁。农户代表人由农户成员共同推选:不能共同推选的,按下列方式确定: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上记载的人:

(二)未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的,为在承包合同上签字的人。

第八条当事人一方为五户(人)以上的,可以推选三至五名代表人参加仲裁。

第九条与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作为第三人参加仲裁,或者由仲裁委员会通知其参加仲裁。

第十条当事人、第三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参加仲裁。

当事人或者第三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由其法定代理人参加仲裁。

第十一条当事人申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仲裁时效因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重新计算。

在仲裁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事由,当事人不能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侵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行为持续发生的.仲裁时效从侵权行为终了时计算。

第十二条申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申请人与纠纷有直接的利害关系:

(二)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三)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

第十三条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向纠纷涉及土地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递交仲裁申请书。申请书可以邮寄或者委托他人代交。

书面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仲裁委员会记人笔录,经申请人核实后由其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

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材料,应当出具回执。回执应当载明接收材料的名称和份数、接收日期等。并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

第十四条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姓名、年龄、住所、邮政编码、电话或者其他通讯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写明名称、地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通讯方式;

(二)申请人的仲裁请求;

(三)仲裁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联系方式。

第十五条仲裁委员会应当对仲裁申请进行审查,符合申请条件的,应当受理。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已受理的,终止仲裁程序:

(一)不符合申请条件;

(二)人民法院已受理该纠纷;

(三)法律规定该纠纷应当由其他机构受理;

(四)对该纠纷已有生效的判决、裁定、仲裁裁决、行政处理决定等。

第十六条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仲裁申请的.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将受理通知书、仲裁规则、仲裁员名册送达申请人.将受理通知书、仲裁申请书副本、仲裁规则、仲裁员名册送达被申请人。

决定不予受理或者终止仲裁程序的,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或者发现终止仲裁程序情形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需要通知第三人参加仲裁的,仲裁委员会应当通知第三人,并告知其权利义务。

第十七条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之日起十日内向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

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答辩书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人。

被申请人未答辩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第十八条答辩书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答辩人姓名、年龄、住所、邮政编码、电话或者其他通讯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写明名称、地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通讯方式;

(二)对申请人仲裁申请的答辩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

(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联系方式。

书面答辩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答辩,由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经被申请人核实后由其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

第十九条当事人提交仲裁申请书、答辩书、有关证据材料及其他书面文件,应当一式三份。

第二十条因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使裁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另一方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提交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并告知申请人因申请错误造成被申请人财产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三章仲裁庭

第二十一条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员组成。

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可以由一名仲裁员仲裁。

第二十二条双方当事人自收到受理通知书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从仲裁员名册中选定仲裁员。首席仲裁员由双方当事人共同选定,其他二名仲裁员由双方当事人各自选定:当事人不能选定的,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独任仲裁员由双方当事人共同选定;当事人不能选定的。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仲裁委员会应当自仲裁庭组成之日起二个工作日内将仲裁庭组成情况通知当事人。

第二十三条仲裁庭组成后,首席仲裁员应当召集其他仲裁员审阅案件材料,了解纠纷的事实和情节,研究双方当事人的请求和理由,查核证据,整理争议焦点。

仲裁庭认为确有必要的,可以要求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补充证据,也可以自行调查取证。自行调查取证的,调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

第二十四条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三)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

(四)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请客送礼。

第二十五条仲裁员有回避情形的,应当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及时向仲裁委员会提出。

当事人认为仲裁员有回避情形的,有权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向仲裁委员会申请其回避。

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在首次开庭前提出,并说明理由;在首次开庭后知道回避事由的,可以在最后一次开庭终结前提出。

第二十六条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回避申请或者发现仲裁员有回避情形之日起二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仲裁员是否回避,由仲裁委员会主任决定:仲裁委员会主任担任仲裁员时。由仲裁委员会集体决定主任的回避。

第二十七条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本规则第二十二条规定重新选定或者指定仲裁员:

(一)被决定回避的;

(二)在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履行职责的;

(三)因被除名或者解聘丧失仲裁员资格的;

(四)因个人原因退出或者不能从事仲裁工作的:

(五)因徇私舞弊、失职渎职被仲裁委员会决定更换的。

重新选定或者指定仲裁员后.仲裁程序继续进行。当事人请求仲裁程序重新进行的.由仲裁庭决定。

第二十八条仲裁庭应当向当事人提供必要的法律政策解释,帮助当事人自行和解。

达成和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制作裁决书;当事人要求撤回仲裁申请的,仲裁庭应当终止仲裁程序。

第二十九条仲裁庭应当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

调解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基本情况、纠纷事由、仲裁请求和协议结果,由仲裁员签名,并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

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即发生法律效力。

第三十条调解不成或者当事人在调解书签收前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的陈述、意见、观点或者建议,仲裁庭不得作为裁决的证据或依据。

第三十一条仲裁庭作出裁决前.申请人放弃仲裁请求并撤回仲裁申请,且被申请人没有就申请人的仲裁请求提出反请求的,仲裁庭应当终止仲裁程序。

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视为撤回仲裁申请。

第三十二条被申请人就申请人的仲裁请求提出反请求的,应当说明反请求事项及其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并附具有关证明材料。

被申请人在仲裁庭组成前提出反请求的,由仲裁委员会决定是否受理;在仲裁庭组成后提出反请求的,由仲裁庭决定是否受理。

仲裁委员会或者仲裁庭决定受理反请求的,应当自收到反请求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将反请求申请书副本送达申请人。申请人应当在收到反请求申请书副本后十个工作日内提交反请求答辩书.不答辩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仲裁庭应当将被申请人的反请求与申请人的请求合并审理。

仲裁委员会或者仲裁庭决定不予受理反请求的,应当书面通知被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三十三条仲裁庭组成前申请人变更仲裁请求或者被申请人变更反请求的,由仲裁委员会作出是否准许的决定;仲裁庭组成后变更请求或者反请求的,由仲裁庭作出是否准许的决定。

第四章开庭

第三十四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应当开庭进行。开庭应当公开,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以及当事人约定不公开的除外。

开庭可以在纠纷涉及的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或者村进行,也可以在仲裁委员会所在地进行。当事人双方要求在乡(镇)或者村开庭的,应当在该乡(镇)或者村开庭。

第三十五条仲裁庭应当在开庭五个工作日前将开庭时间、地点通知当事人、第三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

当事人请求变更开庭时间和地点的,应当在开庭三个工作日前向仲裁庭提出,并说明理由。仲裁庭决定变更的,通知双方当事人、第三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决定不变更的,通知提出变更请求的当事人。

第三十六条公开开庭的,应当将开庭时间、地点等信息予以公告。

申请旁听的公民,经仲裁庭审查后可以旁听。

第三十七条被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仲裁庭可以缺席裁决。

被申请人提出反请求,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仲裁庭可以就反请求缺席裁决。

第三十八条开庭前,仲裁庭应当查明当事人、第三人、代理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是否到庭,并逐一核对身份。

开庭由首席仲裁员或者独任仲裁员宣布。首席仲裁员或者独任仲裁员应当宣布案由,宣读仲裁庭组成人员名单、仲裁庭纪律、当事人权利和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仲裁员回避。

第三十九条仲裁庭应当保障双方当事人平等陈述的机会,组织当事人、第三人、代理人陈述事实、意见、理由。

第四十条当事人、第三人应当提供证据,对其主张加以证明。

与纠纷有关的证据由作为当事人一方的发包方等掌握管理的。该当事人应当在仲裁庭指定的期限内提供,逾期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第四十一条仲裁庭自行调查收集的证据,应当在开庭时向双方当事人出示。

第四十二条仲裁庭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可以交由当事人约定的鉴定机构鉴定;当事人没有约定的,由仲裁庭指定的鉴定机构鉴定。

第四十三条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应当向仲裁委员会书面提出。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二个工作日内。将申请提交证据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第四十四条当事人、第三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仲裁庭应当准许,并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

证人不得旁听案件审理。

第四十五条证据应当在开庭时出示,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不得在公开开庭时出示。

仲裁庭应当组织当事人、第三人交换证据,相互质证。

经仲裁庭许可,当事人、第三人可以向证人询问,证人应当据实回答。

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或者仲裁庭的要求,鉴定机构应当派鉴定人参加开庭。经仲裁庭许可,当事人可以向鉴定人提问。

第四十六条仲裁庭应当保障双方当事人平等行使辩论权,并对争议焦点组织辩论。

辩论终结时。首席仲裁员或者独任仲裁员应当征询双方当事人、第三人的最后意见。

第四十七条对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纠纷,当事人可以向仲裁庭书面提出先行裁定申请,请求维持现状、恢复农业生产以及停止取土、占地等破坏性行为。仲裁庭应当自收到先行裁定申请之日起二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

仲裁庭作出先行裁定的。应当制作先行裁定书,并告知先行裁定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但应当提供相应的担保。

先行裁定书应当载明先行裁定申请的内容、依据事实和理由、裁定结果和日期,由仲裁员签名,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

第四十八条仲裁庭应当将开庭情况记人笔录。笔录由仲裁员、记录人员、当事人、第三人

和其他仲裁参与人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

当事人、第三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认为对自己的陈述记录有遗漏或者差错的.有权申请补正。仲裁庭不予补正的,应当向申请人说明情况,并记录该申请。

第四十九条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程序中止:

(一)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仲裁的:

(二)一方当事人丧失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四)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仲裁的:

(五)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

(六)其他应当中止仲裁程序的情形。

在仲裁庭组成前发生仲裁中止事由的,由仲裁委员会决定是否中止仲裁;仲裁庭组成后发生仲裁中止事由的,由仲裁庭决定是否中止仲裁。决定仲裁程序中止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

仲裁程序中止的原因消除后,仲裁委员会或者仲裁庭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作出恢复仲裁程序的决定。并通知当事人和第三人。

第五十条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程序终结:

(一)申请人死亡或者终止,没有继承人及权利义务承受人,或者继承人、权利义务承受人放弃权利的:

(二)被申请人死亡或者终止,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也没有应当承担义务的人的;

(三)其他应当终结仲裁程序的。

终结仲裁程序的,仲裁委员会应当自发现终结仲裁程序情形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当事人、第三人,并说明理由。

第五章裁决和送达

第五十一条仲裁庭应当根据认定的事实和法律以及国家政策作出裁决,并制作裁决书。

首席仲裁员组织仲裁庭对案件进行评议,裁决依多数仲裁员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可以记入笔录。

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裁决。

第五十二条裁决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争议事实、裁决理由和依据、裁决结果、裁决日期,以及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的起诉权利和期限。

裁决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

第五十三条对裁决书中的文字、计算错误,或者裁决书中有遗漏的事项,仲裁庭应当及时补正。补正构成裁决书的一部分。

第五十四条仲裁庭应当自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仲裁裁决。受理日期以受理通知书上记载的日期为准。

案情复杂需要延长的,经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长。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

延长期限的.应当自作出延期决定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当事人、第三人。

期限不包括仲裁程序中止、鉴定、当事人在庭外自行和解、补充申请材料和补正裁决的时间。

第五十五条仲裁委员会应当在裁决作出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将裁决书送达当事人、第三人。

直接送达的。应当告知当事人、第三人下列事项:

(一)不服仲裁裁决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二)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生效的裁决书所确定义务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第五十六条仲裁文书应当直接送达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受送达人是自然人,但本人不在场的,由其同住成年家属签收;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组织负责收件的人签收。

仲裁文书送达后,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受送达人或者其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仲裁文书的,可以留置送达。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受送达人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理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将仲裁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即视为已经送达。

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邮寄送达。邮寄送达的.以当事人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当事人下落不明,或者以前款规定的送达方式无法送达的,可以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已经送达。

第六章附则

第五十七条独任仲裁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简易程序的仲裁规则由仲裁委员会依照本规则制定。

第五十八条期间包括法定期间和仲裁庭指定的期间。

期间以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日不计算在期间内。

期间最后一日是法定节假日的,以法定节假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为期间的最后一日。

第五十九条对不通晓当地通用语言文字的当事人、第三人,仲裁委员会应当为其提供翻译。

第六十条仲裁文书格式由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共同制定。

第六十一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不得向当事人收取费用,仲裁工作经费依法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当事人委托代理人、申请鉴定等发生的费用由当事人负担。

仲裁委员会工作计划 篇4

海南省工商联海口仲裁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公有制企

业民商事纠纷仲裁工作的意见

各市县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各直属会员单位、海口仲裁委各办事处、联络站、工作站:

为了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的精神,落实国务院、省政府有关仲裁工作的指示精神,加大仲裁法律制度宣传推广力度,更好地发挥仲裁工作在促进我省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海南省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和海口仲裁委员会根据2007年12月国务院法制办和全国工商联在海口召开的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仲裁工作座谈会的工作意见,结合我省实际,就进一步做好非公有制企业民商事纠纷仲裁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仲裁工作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国际国内市场环境纷繁复杂,各种经济关系日趋多元,非公有制经济面临的法律风险越来越大,如何防范和规避风险就成为各类非公有制企业尤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践中,许多非公有制企业被各种合同纠纷所困扰,诉讼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被拖得疲惫不堪。因此,从主观上必然需求一种较之于传统诉讼更省事、省时、有效、完备的纠纷解决机制。而仲裁法律制度作为一种先进的民商事纠纷解决机制,恰恰满足了非公有制企业的这一需求。

客观上,解决纠纷的不同机制各有优劣、互为补充。我们应该积极引导企业选择最能符合自己利益要求的模式。要让非公有制企业真正认识到:诉讼是权利救济的最后保障,但是诉讼也是有风险和成本的;仲裁是我国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经济体制自我完善的一种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作为国际通行的民商事纠纷解决方式,它能够结合市场的特点,比较准确地把握合作双方的根本利益诉求,找准解决矛盾的切入点,最大限度地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最大程度地减少纠纷解决的负面效应。

二、加大仲裁法宣传力度,积极促进非公有制企业选择仲裁为民商事纠纷解决方式

我国市场主体的法律意识较为淡薄,法律知识较为贫乏,而仲裁的社会知名度更低。各市县工商业联合会、各会员单位,海口仲裁委各办事处、联络站、工作站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在非公有制企业

中深入宣传仲裁法,大力推行仲裁法律制度,努力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的仲裁意识,使仲裁成为解决非公有制企业民商事纠纷的重要手段。要继续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网站、简报等媒体推进仲裁法律知识的普及,通过培训班、专题研讨会、典型案例讲座等方法,让市场经济主体切身感受仲裁的快捷、方便及意思自治等优点和特点。宣传工作要做到点面结合、宏观和微观相结合。针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海口仲裁委将与省工商联紧密协作,借各种会议活动平台,积极创造条件,向非公有制企业家讲授仲裁知识,发放仲裁宣传材料,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对仲裁的认知度。

根据《仲裁法》的规定,当事人选择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在合同中订立仲裁条款,或者在纠纷发生前后以其他方式达成书面仲裁协议。各有关单位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对已印刷的格式合同文本按照规范形式进行修改,将合同争议解决条款统一表述为“凡因本合同引起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任何争议,均应提交海口仲裁委员会按照该会现行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三、吸纳工商业精英参与仲裁,适用市场规则和惯例办案,推进调解与仲裁紧密结合依法选聘非公有制企业专业人士为仲裁员直接参与仲裁断案,是依法有效解决非公有制企业民商事纠纷的重要内容。海口仲裁委将依照法定程序和条件,在各级工商联、非公有制企业中选聘符合法定条件的民营企业家、总经理以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为仲裁员,开展仲裁

和仲裁推广发展工作。目前,海口仲裁委已经吸纳了一批具有实际经验的成功企业家担任仲裁员,他们的加入,为仲裁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海南仲裁的稳步、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下一步海口仲裁委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经省工商联推荐,更多地让企业家担任仲裁员,由企业家自行解决企业之间的纠纷,充分发挥专家断案的仲裁优势。

非公有制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符合自身特点的市场规则和惯例。这些规则和惯例反映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规律,是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各级工商联和海口仲裁委要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搜集整理和研究与非公有制经济相关的市场规则和惯例,重视并尊重这些规则和惯例,尽量运用这些规则和惯例解决非公有制企业的民商事纠纷,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更加公正、公平、高效、更具适应性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仲裁与调解相结合是中国特色仲裁事业的亮点。省工商联与海口仲裁委除了继续进行现有合作事项外,更应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在建立商会调解机制、实现商会调解与仲裁调解有机结合方面实现突破。工商联作为商会组织,熟悉非公有制企业的具体情况,在会员中具有亲和力,在解决会员企业之间经济纠纷时能以内行人和局内人的身份进行有效的协调和斡旋。仲裁委员会是处理经济纠纷的专业机构、权威机构,仲裁裁决具有法定执行力。将二者有机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也能够促进仲裁事

业的发展、完善工商联的法律服务职能,实现“三赢”。具体做法是:由各级工商联组织纠纷各方当事人先行调解,一旦达成调解协议,再由海口仲裁委依照仲裁程序出具仲裁调解书,或者根据调解协议制作裁决书。以仲裁法律文书确认调解内容,赋予调解协议法律上的强制执行效力。

四、做好以下工作:

1、举办工商联专兼职干部和直属企业会员管理人员培训班,熟悉仲裁工作的意义和操作规程。

2、在各市县工商联设立仲裁联络点,确定联系人,与省工商联和海口仲裁委形成工作网。

3、在企业会员和工商联机关中推荐符合条件的仲裁员。

海南省工商联(总商会)

海口仲裁委员会

台州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 篇5

为了保证公正、及时地仲裁经济纠纷,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台州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以下简称仲裁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制定本规则。第二条 组织机构

(一)仲裁委员会是依法成立的解决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常设仲裁机构。

(二)仲裁委员会秘书处(以下简称秘书处)负责仲裁委员会的日常事务。秘书处指派工作人员担任仲裁庭的办案秘书,负责案件的程序管理和服务工作。

(三)仲裁委员会所设的各分会、中心,是仲裁委员会的派出机构,为仲裁委员会的组成部分。第三条 规则的适用

(一)本规则统一适用于仲裁委员会及其分会、中心。

(二)当事人协议将其争议提交仲裁委员会或者其分会、中心仲裁的,均视为同意按照本规则进行仲裁,但当事人就仲裁程序事项或者仲裁适用的规则另有约定且经仲裁委员会同意的,可从其约定。第四条 主任职责

仲裁委员会主任履行仲裁法和本规则赋予的职责,副主任或者秘书长受主任的委托可以履行主任的职责。第五条 受理范围

(一)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依法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二)仲裁委员会不受理因下列纠纷或争议提出的仲裁申请:

1、劳动争议;

2、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

3、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

4、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三)经仲裁庭审理后确认案件属于前款内容的,依法予以驳回。第六条 仲裁员名册

(一)仲裁委员会根据仲裁法规定的条件从具有专门知识和经验的人士中聘任仲裁员,设立仲裁员名册。

(二)仲裁委员会可根据需要按专业设定仲裁员名册,按专业设定的仲裁员名册仅用于说明仲裁员的专业优势,当事人选定仲裁员不受按专业设定的仲裁员名册的限制。

(三)仲裁委员会的仲裁员名册均适用于分会、中心。

(四)当事人应从仲裁委员会的仲裁员名册中选定仲裁员。第七条 放弃异议

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本规则或者仲裁协议中规定的任何条款未被遵守,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书面异议。没有提出书面异议或者继续参加仲裁程序的视为放弃其提出异议的权利。第二章 仲裁协议

第八条 仲裁协议的形式

(一)仲裁协议包括当事人在合同中订明的仲裁条款和以其他书面方式在纠纷发生前或者纠纷发生后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及其补充协议。

(二)仲裁协议应当采取书面形式。书面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第九条 仲裁协议的独立性

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无效、未生效、被撤销或者仲裁协议所依附的合同存在与否,均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第十条 仲裁协议效力的认定

(一)仲裁协议约定的仲裁机构名称不准确,但能够确定具体的仲裁机构是台州仲裁委员会的,视为选定了台州仲裁委员会。

(二)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经仲裁委员会告知,另一方也同意仲裁委员会仲裁的,经补签仲裁协议或记录在案,均视为双方当事人一致同意由仲裁委员会仲裁。

(三)仲裁协议中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机构约定不明确,一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可以在仲裁委员会或者仲裁庭的主持下,由双方当事人在签字的笔录中对仲裁机构或者仲裁事项予以明确。第十一条 对仲裁协议效力的异议

(一)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或者仲裁案件的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首次开庭前以书面形式提出;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应当在首次答辩期限届满前以书面形式提出。

(二)当事人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期限内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或者仲裁案件的管辖权提出异议的,视为承认该仲裁协议的效力或者仲裁委员会对仲裁案件的管辖权。

(三)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者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但仲裁委员会先于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并已作出决定的,决定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裁定仲裁协议效力的,应当同时向仲裁委员会或者仲裁庭提交起诉状副本和人民法院的立案通知复印件。仲裁委员会或仲裁庭在人民法院裁定期间,中止该案仲裁程序。

(四)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或者仲裁案件管辖权有异议的,仲裁委员会认为只能通过开庭审理才能作出决定的,可以授权仲裁庭对当事人提出的仲裁协议或者仲裁案件管辖权异议作出决定。

(五)审理当事人提出仲裁协议效力和管辖权异议的期间,不计算在本规则第四十九条、第六十五条、第七十二条规定的期限内。第三章 申请与受理 第十二条 申请仲裁

(一)当事人依据本规则申请仲裁时应提交:

1、仲裁协议。

2、包含有下列内容的仲裁申请书:(1)当事人的姓名(名称)、性别、年龄和住所以及有效通讯方式,法人或其

他组织还应列明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2)仲裁请求和所依据的事实、理由;

(3)证据、证据来源、证人姓名、住所及其简要说明。

3、申请人的身份证明文件。

(二)申请人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向仲裁委员会提交材料的,应当保证其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

(三)按照规定预缴仲裁费。申请人在规定期间内不预缴仲裁费用,又不提出缓交申请的,或虽已提出缓交申请,但未经仲裁委员会批准的,视为撤回仲裁申请。

第十三条 受理仲裁申请

(一)仲裁委员会自收到仲裁申请书之日起5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予以受理;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二)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书后,认为仲裁申请书不符合本规则第十二条第(一)款第2项规定的,可以要求当事人限期补正;逾期不补正的,视为放弃申请。

第十四条 送达仲裁通知

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在10日内把受理通知书、本规则、仲裁员名册、仲裁庭组成方式及仲裁员选定书送达申请人,并将应裁通知书、本规则、仲裁员名册、仲裁庭组成方式及仲裁员选定书和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第十五条 答辩

(一)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之日起15日内向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答辩书应包括:

1、被申请人的姓名(名称)、性别、年龄、住所及有效通讯方式,包括邮政编码、电话、传真、电子信箱或其他电子通讯方式,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还应列明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和职务;

2、对申请人的仲裁申请的答辩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

3、答辩所依据的证明文件。

(二)仲裁委员会收到答辩书之日起10日内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人。

(三)被申请人未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第十六条 反请求

(一)被申请人有权依据同一仲裁协议提出反请求。被申请人提出反请求的,应当自收到应裁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以书面形式提出,逾期提交的,仲裁庭组成前由仲裁委员会决定是否受理;仲裁庭组成后由仲裁庭决定是否受理。反请求的提交参照本章第十二条的规定。

(二)仲裁委员会应当自受理被申请人的反请求申请之日起10日内,将反请求申请书副本送达申请人。申请人应当自收到反请求申请书副本之日起15日内向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未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三)仲裁庭应合并审理同一纠纷的请求和反请求。被申请人逾期提出的反请求,可以向仲裁委员会另行申请。是否合并审理,由仲裁委员会或者仲裁委员会授权仲裁庭作出决定。

第十七条 放弃、变更仲裁请求或者反请求

(一)申请人可以放弃或者变更仲裁请求。被申请人可以承认或者反驳仲裁请求,有权提出反请求。

(二)当事人可以变更请求或者反请求,仲裁庭组成前由仲裁委员会决定是否受理;仲裁庭组成后由仲裁庭决定是否受理。

(三)仲裁委员会或仲裁庭决定接受的,另一方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变更仲裁请求申请书副本或变更反请求申请书副本之日起15日内就变更的请求事项向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第十八条 提交仲裁文件

(一)本章所规定的仲裁申请书、答辩书、反请求申请书、对反请求的答辩书,当事人应当向仲裁委员会提交一式五份(含正本和副本);对方当事人超过2人,则应增加相应份数。如果仲裁庭由一名仲裁员组成,则可以减少两份。

(二)本章所规定的仲裁协议、发生纠纷的合同文本或者其他材料、有关证据材料、授权委托书、证明书、财产或证据保全申请书等,当事人应当向仲裁委员会提交一式五份(含原件或签字、盖章的复印件)。第十九条 财产保全

(一)一方当事人因另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使裁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可以申请财产保全。

(二)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的,仲裁委员会将其申请提交被申请人的住所地或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第二十条 证据保全

(一)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申请证据保全。

(二)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的,仲裁委员会将申请提交证据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第二十一条 仲裁代理人

(一)当事人、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律师或其他代理人进行仲裁活动,一般不超过3人。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申请增加仲裁代理人数的,经仲裁庭同意,可以适当增加。

(二)代理人人数超过2名的,应当向仲裁庭确定1名代理人作为主要发言人。

(三)当事人委托仲裁代理人进行仲裁活动的,应向仲裁委员会提交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应载明代理事项和权限。委托代理人的代理事项和权限变更或者解除的,当事人应书面通知仲裁委员会。已进行的仲裁程序不因此受到影响。第四章 仲裁庭的组成 第二十二条 仲裁庭的人数

仲裁庭可以由三名仲裁员或者一名仲裁员组成。由三名仲裁员组成的,设首席仲裁员。

第二十三条 仲裁员的确定

(一)由三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当事人应当在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名册中各自选定或者各自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一名仲裁员,第三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第三名仲裁员是首席仲裁员。

(二)由一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应当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仲裁庭。

(三)当事人一方为两人或者两个主体以上的,应当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一名仲裁员。未能在收到仲裁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就选定或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仲裁员达成一致意见的,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四)当事人自收到仲裁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没有约定仲裁庭组成方式或者没

有选定仲裁员的,由仲裁委员会主任决定仲裁庭的组成方式和指定仲裁员。

第二十四条 仲裁员的披露义务

(一)仲裁员任职后应签署保证其独立、公正仲裁的宣誓书,并向当事人披露可能对其公正性和独立性产生合理怀疑的任何事实或情况。

(二)仲裁员通过仲裁委员会向当事人披露的,仲裁委员会应将仲裁员的书面披露转交各方当事人。

第二十五条 组庭通知

仲裁庭组成后,仲裁委员会应当自仲裁庭组成之日起5日内,将仲裁庭的组成情况书面通知当事人。

第二十六条 回避

(一)仲裁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自行向仲裁委员会披露并请求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

(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

(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3)与本案当事人或其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

(4)私自会见当事人或其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或其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二)本条第一款第(3)项中的“其他关系”指:

(1)对于承办的案件提供过咨询的;

(2)现任当事人法律顾问或者其他顾问,或曾担任当事人法律顾问或者其他顾问,该顾问关系结束未满两年的;

(3)曾担任当事人的代理人结案未满两年的;

(4)与当事人或其代理人在同一单位工作,或者曾在同一单位工作且离开不满两年的;

(5)在仲裁委员会同时审理的案件中,互为案件的代理人和仲裁员的,后一案件被选定或指定成为仲裁员的;

(6)因介绍案件谋利益的;

(7)其他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事项。

(三)当事人提请仲裁员回避,应以书面形式向仲裁委员会提出并提供相关证据。

(四)当事人以仲裁员披露的事项为由要求仲裁员回避的,应在知悉披露事项后5日内向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逾期未申请回避的,不得以仲裁员曾经披露的事实或者理由为由申请该仲裁员回避。

(五)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在首次开庭前以书面形式提出。回避事由在首次开庭后知道的,可以在最后一次开庭终结前提出。但本条第(四)款规定的情形除外。

(六)一方当事人申请回避,另一方当事人同意回避申请,或者被申请回避的仲裁员获知后主动退出,则该仲裁员不再参加案件审理。但不能据此表明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理由成立。

(七)仲裁员是否回避,由仲裁委员会主任决定;仲裁委员会主任担任仲裁员是否回避,由仲裁委员会会议决定。

(八)在就仲裁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被申请回避的仲裁员应当继续履行职责。

(九)当事人在得知仲裁庭组成情况后聘请的代理人与仲裁员形成本条规定的回避情形的,视为该当事人放弃就此提出回避的权利,但不影响另一方当事人就此提出回避的权利。

(十)办案秘书、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的回避适用本条规定。其中翻译人员、鉴定人员、勘验人是否回避由仲裁委员会主任决定。办案秘书是否回避,由仲裁委员会秘书长决定。

第二十七条 仲裁员的替换

(一)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仲裁员应当替换:

1、仲裁员因死亡或者健康原因不能从事仲裁工作的;

2、仲裁员因出差、出国、健康等原因影响案件审理期限的;

3、仲裁员主动退出案件审理,或者双方当事人一致要求其退出案件审理的;

4、仲裁员回避的;

5、仲裁委员会认为仲裁员在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履行职责或者没有按照本规则的要求履行的。

(二)仲裁员的替换由仲裁委员会主任决定。对本条第(一)款第5项作出决定前应当给予双方当事人和仲裁庭全体成员提出意见的机会。

(三)被更换的仲裁员由当事人选定的,当事人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5日内,重新选定;由主任指定的,主任另行指定,并由办案秘书将重新指定仲裁员的通知在5日内发送当事人。

(四)重新选定或者指定仲裁员后,当事人可以请求已进行的仲裁程序重新进行,是否准许,由仲裁庭决定;仲裁庭也可以自行决定已进行的仲裁程序是否重新进行。仲裁庭决定仲裁程序重新进行的,本规则第四十九条、第六十五条、第七十二条规定的期限自重新组成仲裁庭之日起计算。

第五章 证 据

第二十八条 证据种类

(一)证据有下列几种:(1)书证;(2)物证;(3)视听资料;(4)证人证言;(5)当事人的陈述;(6)鉴定结论;(7)勘验笔录。

(二)本条第(一)款证据须经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第二十九条 证据提交

(一)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承担举证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仲裁委员会或仲裁庭有权要求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应当在要求的期限内提交。逾期提交的,仲裁委员会或仲裁庭有权拒绝接受。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可以在举证期限届满前5日内书面申请延长举证期限,是否批准,由仲裁委员会或仲裁庭决定。

(三)当事人未能在规定期限内提交证据,或者虽提交证据但不足以证明其主张的,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由此产生的不利后果。

(四)当事人对自己提交的证据应当进行分类、编订,对证据的来源、证明

对象、内容应作简要说明,并写明提交日期。

(五)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提交的复制品、照片、副本、节录本的真实性没有表示异议,可以视为与原件或者原物一致。

(六)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提交的外文书证应当附有中文译本。第三十条 证据交换

(一)仲裁委员会对申请人、被申请人提交的仲裁文书、证据实行交换,将仲裁文书、证据送达对方当事人。

(二)证据材料较多的案件,仲裁庭认为有必要的,可以于正式开庭前由首席仲裁员或者仲裁庭委托办案秘书在指定的时间内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当事人对对方证据提出质证意见。

第三十一条 仲裁庭自行收集证据

(一)仲裁庭认为有必要时,可以自行调查事实、收集证据。

(二)仲裁庭自行调查事实、收集证据时,认为有必要通知双方当事人到场的,应及时通知双方当事人到场。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经通知不到场的,不影响仲裁庭自行调查事实和收集证据。

(三)仲裁庭自行收集的证据应当提交当事人。当事人可以对仲裁庭自行收集的证据提出质证意见。

第三十二条 证据补充

(一)仲裁庭根据庭审需要,可以要求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补充证据材料。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应当按照要求的期限提供证据材料。

(二)当事人没有正当理由不能提供或者逾期提供证据的,由该当事人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仲裁庭应根据已有的证据认定案件事实并作出裁决。

第三十三条 鉴定

(一)当事人申请鉴定且经仲裁庭同意,或者当事人虽未申请鉴定但仲裁庭认为需要鉴定的,可以通知当事人在仲裁庭规定的期限内共同选定鉴定部门或者鉴定专家。当事人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由仲裁庭指定鉴定部门或者鉴定专家。

(二)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或者仲裁庭确定的比例预交鉴定费用。不预交的,仲裁庭有权决定不进行相关鉴定。

(三)仲裁庭有权要求当事人向鉴定人提供或者出示鉴定所需的任何有关资料、文件或者财产、货物,以供鉴定人审阅、检验或者鉴定,当事人应当提供或者出示。

(四)仲裁庭应将鉴定报告副本送交当事人。当事人可对鉴定报告发表意见。根据仲裁庭的要求或者当事人提出请求并经仲裁庭同意,鉴定部门应当指派鉴定人参加开庭。经仲裁庭许可,当事人可以向鉴定人提问。

(五)当事人要求重新鉴定的,是否准许,由仲裁庭决定。

(六)鉴定期间不计算在本规则第四十九条、第六十五条、第七十二条规定的期限内。

第三十四条 勘验和调查

(一)仲裁庭在审理过程中认为需要对物证和现场进行勘验的,可以组织进行勘验。

(二)仲裁庭应当对勘验情况和结果制作笔录,由勘验人员、当事人和被邀请参加的人签名。

(三)仲裁庭在审理过程中认为需要调查的,可以由仲裁庭或者仲裁庭委托办案秘书组织调查,调查须2人以上。

(四)仲裁庭应将勘验或者调查笔录送交给当事人,当事人可以对勘验或者调查笔录发表意见。

第三十五条 证人作证

证人出庭作证的,仲裁庭及双方当事人可以对证人进行发问,证人应如实作出回答。

第三十六条 质证和认证

(一)开庭审理的案件,在开庭前已经交换的证据应当在开庭时出示,由当事人质证。

(二)庭前质证过的证据,经仲裁庭在庭审中说明后,可以不经出示,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三)对于当事人开庭后提交的证据材料,仲裁庭决定接收但不再开庭审理的,可以要求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提交书面质证意见。

(四)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事实,既未表示承认也未否定,经仲裁庭充分说明并询问后,其仍不明确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视为对该项事实的承认。

(五)当事人在仲裁申请书、答辩书、陈述以及其他书面意见中承认的对己方不利的事实和证据,仲裁庭予以确认。但当事人反悔并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六)有证据证明持有证据的一方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证据,如果该证据有利于对方当事人的主张,不利于证据持有人,仲裁庭可以结合其他证据推定该主张成立。

第六章 审理和裁决 第三十七条 审理方式

(一)仲裁庭应当开庭审理案件。

(二)当事人约定不开庭的,或者仲裁庭认为不必要开庭审理并经双方当事人同意的,可以不开庭审理,仲裁庭应当根据仲裁申请书、答辩书、有关证据以及其他材料做出裁决。

第三十八条 开庭地点

(一)仲裁委员会受理的案件应当在仲裁委员会开庭审理;如仲裁庭认为有必要,经仲裁委员会秘书长同意,也可在其他地方开庭审理。

(二)由仲裁委员会分会、中心受理的案件应当在该分会、中心所在地开庭审理;如仲裁庭认为有必要,经分会、中心负责人同意,也可以在仲裁委员会或者其他地方开庭审理。

(三)当事人对开庭地点另有约定,并经仲裁委员会批准的,可从其约定。当事人承担由此增加的费用。

第三十九条 保密义务

(一)仲裁不公开进行。当事人协议公开的,可以公开进行,但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

(二)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双方当事人及其仲裁代理人、证人、仲裁员、仲裁庭咨询的专家和指定的鉴定人、仲裁委员会有关人员,均不得向外界透露案件实体和程序进行的情况。

第四十条 合并审理

(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仲裁案件,其仲裁标的为同一种类或者有关联的,经一方当事人申请并征得其他当事人同意后,可以申请合并审理。是否合并审理,由仲裁庭决定。

(二)仲裁庭组成人员不同的,不适用本条第(一)款的规定。第四十一条 开庭通知

(一)仲裁案件开庭审理的日期由仲裁庭决定。首次开庭日期,由仲裁委员会在开庭7日前通知双方当事人。

(二)双方当事人要求并经仲裁庭同意的,可以提前开庭。当事人有正当理由,可在开庭5日前书面请求延期开庭,是否延期,由仲裁庭决定。

(三)第一次开庭审理以后的开庭审理日期的通知,不受本条第(一)款中7日时间的限制。

第四十二条 核对身份

(一)开庭审理时,由仲裁庭查明当事人、代理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是否到庭并核对其身份。

(二)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出庭人员身份有异议的,另一方当事人应当庭出示有关身份证明文件。

第四十三条 当事人缺席

(一)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视为撤回仲裁申请。

(二)被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进行缺席审理和缺席裁决。

(三)反请求适用本条第(一)、(二)款规定。第四十四条 庭审调查 庭审调查包括以下方面:

(一)申请人的仲裁请求及事实和理由、被申请人的答辩;

(二)当事人出示自己的证据,由另一方当事人对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与合法性进行质证;

(三)仲裁庭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询问、了解案情;

(四)双方当事人在仲裁庭主持下可以相互发问。第四十五条 辩论和最后陈述意见

当事人在仲裁庭审过程中有权进行辩论。辩论终结时,首席仲裁员或者独任仲裁员应当征询当事人的最后意见。

第四十六条 庭审记录

(一)仲裁庭应当将开庭情况记入笔录。

(二)仲裁庭开庭审理时,仲裁委员会可以对庭审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庭审录音、录像仅供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庭查用,不得公开。

(三)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认为对自己陈述的记录有遗漏或者差错的,有权申请更改或补正,仲裁庭不予更改或者补正的,应当记录该申请。

(四)笔录由仲裁员、记录人员、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签名或者盖章。第四十七条 撤回仲裁申请

(一)当事人有权撤回仲裁申请,撤回仲裁申请的,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再次申请仲裁。

(二)当事人申请仲裁后,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其和解协议的内容制作裁决书,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请。

(三)在仲裁庭组成之前当事人撤回仲裁申请的,由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在仲裁庭组成之后当事人申请撤回申请的,由仲裁庭作出决定。

(四)反请求申请人申请撤回反请求的适用本条

(一)、(二)、(三)款规定。第四十八条 调解

(一)仲裁庭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或在征得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二)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或者根据双方当事人的协议结果制作裁决书。调解书和裁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三)调解书应写明仲裁请求和当事人协议的结果。调解书或者依照和解协议、调解协议作出的裁决书的内容应符合法律的规定。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

(四)调解不成的,任何一方当事人均不得在其后的仲裁程序、司法程序及其他任何程序中援引对方当事人或者仲裁庭在调解过程中发表过、提出过、建议过、承认过,以及愿意接受过的或者否定过的任何陈述、意见、观点或者建议作为其申请、答辩或者反请求的依据。

第四十九条 作出裁决的期限

(一)仲裁庭应当在仲裁庭组成之日起4个月内作出裁决。

(二)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首席仲裁员报请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适当延长。

第五十条 仲裁裁决

(一)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意见作出,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可以记入笔录。

(二)裁决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裁决理由、裁决结果、仲裁费用的承担和裁决日期。当事人协议不愿写明争议事实和裁决理由的,可以不写。

(三)裁决书由仲裁员签名,经仲裁委员会签发并加盖仲裁委员会公章。对裁决持有不同意见的仲裁员,可以签名,也可以不签名。不签名的仲裁员应当出具个人意见。仲裁委员会将其个人意见随裁决书送达当事人,但该意见不构成裁决书的组成部分。不出具个人意见的,视为无正当理由拒签。

(四)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仲裁裁决是终局裁决,对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

(五)仲裁庭认为有必要或者当事人提出并经仲裁庭同意时,可以在最终仲裁裁决作出之前,就案件中争议的问题作出中间裁决或者部分裁决。任何当事人不履行中间裁决,不影响仲裁程序的继续进行和仲裁庭作出最终裁决。

第五十一条 专家委员会

仲裁委员会根据章程设立专家委员会。仲裁庭可以对重大疑难案件提请专家委员会进行咨询。仲裁庭对专家委员会的书面意见应当充分考虑,如不接纳,应向仲裁委员会陈述理由。

第五十二条 裁决书补正

(一)对裁决书中的文字、计算错误或者对仲裁庭已经裁决但在裁决书中遗漏的事项,仲裁庭应当补正。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事项遗漏未作裁决的,仲裁庭应当作出补充裁决。

(二)当事人发现裁决书中有前款规定情形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30日内,书面请求仲裁庭补正或者作出补充裁决。

(三)仲裁庭作出的补正或者补充裁决,是原裁决书的组成部分。第五十三条 裁决的履行

(一)当事人应当在仲裁裁决确定的期限内履行裁决。未确定履行期限的,当事人应当立即履行。

(二)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第五十四条 申请撤销裁决

(一)当事人申请撤销裁决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6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出。

(二)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的,当事人可以根据双方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五十五条 重新仲裁

当事人申请撤销裁决,人民法院认为可以由仲裁庭重新仲裁的,由原仲裁庭进行,但双方当事人一致要求或者仲裁委员会主任认为必要的,可以组成新的仲裁庭进行仲裁。

第五十六条 仲裁中止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仲裁:

1、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提出仲裁协议效力异议的;

2、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仲裁的;

3、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

4、一方当事人死亡或终止,需要等待确定权利义务附随人的;

5、其他应当中止仲裁的情形。

(二)中止仲裁的原因消除后,恢复仲裁程序。

(三)仲裁庭组成前出现中止仲裁事由的,由仲裁委员会决定;仲裁庭组成后出现中止仲裁事由的,由仲裁庭决定。

(四)中止仲裁的决定,应当口头或者书面通知当事人。第五十七条 仲裁终结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终结仲裁:

1、一方当事人死亡或终止,没有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2、一方当事人死亡,权利义务承受人表明不愿参加仲裁的;

3、其他应当终结仲裁的情形。

(二)仲裁庭组成前出现终止仲裁事由的,由仲裁委员会决定;仲裁庭组成后出现终止仲裁事由的,由仲裁庭决定。

(三)终结仲裁的决定,应当制作决定书,通知当事人。第七章 简易程序

第五十八条 简易程序的适用

(一)除双方当事人另有约定或仲裁委员会认为确有必要外,凡案件争议金额不超过30万元(指人民币,下同)的,适用本简易程序;争议金额超过30万元且双方当事人书面同意的,也可适用本简易程序。

(二)没有争议金额或争议金额不明确的,由仲裁委员会根据案件复杂程度,涉及利益大小以及其他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适用本简易程序。

第五十九条 受理

申请人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经审查可以受理并适用简易程序的,可以当即受理。

第六十条 仲裁庭的组成

双方当事人应当自收到仲裁通知书之日起10日内在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名册中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一名独任仲裁员。双方当事人逾期未能

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仲裁员的,仲裁委员会主任应当指定一名独任仲裁员成立仲裁庭审理案件。

第六十一条 答辩

被申请人应自收到应裁通知书之日起10日(涉外案件20日)内向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如有反请求,也应当在此期限内提出反请求申请书。

第六十二条 变更请求

申请人变更仲裁请求或被申请人变更反请求,仲裁庭(仲裁庭组成前为仲裁委员会)决定接受的,另一方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变更仲裁请求申请书或变更反请求申请书之日起10日内,就变更的请求事项向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

第六十三条 开庭日期

开庭审理的案件,仲裁庭可以确定当日开庭,也可以另定日期开庭,不受本规则第四十一条的时间限制。

第六十四条 程序变更

仲裁请求的变更或者反请求的提出,不影响简易程序的进行和仲裁庭作出裁决。但仲裁庭在仲裁过程中发现案件复杂、双方当事人争议较大,认为有必要转为普通程序审理的,可以向仲裁委员会主任申请由三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适用普通程序审理。

第六十五条 作出裁决的期限

(一)仲裁庭应当自仲裁庭组成之日起2个月内作出裁决。涉外案件,应当自仲裁庭组成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裁决。

(二)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独任仲裁员提请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适应延长。

第六十六条 本规则其他条款的适用

本章未规定的事项,适用本规则其他各章的有关规定。第八章 涉外仲裁程序的特别规定 第六十七条 适用范围

(一)涉外经济贸易、运输和海事等发生的争议的仲裁,适用本章规定。本章没有规定的,适用本规则其他有关规定。

(二)一方或双方为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当事人的纠纷的仲裁,参照本章规定进行。作为涉外一方的当事人主动放弃权利的除外。

第六十八条 送达仲裁通知

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在受理之日起15日内将受理通知书、本规则、仲裁员名册、仲裁庭组成方式及仲裁员选定书送达申请人。同时也将应裁通知书、仲裁申请书副本、本规则、仲裁员名册、仲裁庭组成方式及仲裁员选定送达被申请人。

第六十九条 仲裁庭的组成

(一)当事人应自收到仲裁通知书之日起20日内依照本规则第二十三条规定分别选定或者委托主任为其指定一名仲裁员、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主任指定首席仲裁员。

(二)当事人未能按照前款规定选定或者委托主任指定仲裁员的,由主任指定。

第七十条 答辩及反请求

(一)被申请人应在收到应裁通知书之日起45日内向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证据及其有关证明文件。

(二)被申请人如有反请求,应当自收到应裁通知书之日起60日内向仲裁委员会提交反请求申请书、证据及其证明文件。

第七十一条 开庭通知

(一)仲裁庭确定首次开庭时间后,应提前15日将开庭时间通知双方当事人。双方当事人要求并经仲裁庭同意的,可以提前开庭。当事人有正当理由,可以在开庭7日前请求延期开庭,是否延期,由仲裁庭决定。

(二)首次开庭后,通知开庭的时间不受提前15日的期限限制。第七十二条 裁决作出期限

仲裁庭应当在仲裁庭组成之日起8个月内作出裁决。经仲裁庭提出申请,仲裁委员会认为确有必要和正当理由的,可以适当延长。

第七十三条 裁决的履行

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根据中国的法律规定,向中国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执行;或者根据《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或者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其他国际条约,向国外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执行。

第九章 附 则

第七十四条 仲裁语言

(一)仲裁委员会以汉语为正式语言,当事人另有约定,经秘书长批准,可从其约定。

(二)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证人需要语言翻译,可以由仲裁委员会提供译员,也可以由当事人自行提供译员。当事人承担翻译费用。

第七十五条 期间的计算

(一)期间以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计算在期间内。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

(二)期间不包括在途时间,仲裁文书、材料、通知在期满前交邮、交发的,不算过期。

(三)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10日内,可以申请顺延期限,是否准许,由仲裁庭或者仲裁委员会决定。

第七十六条 送达

(一)有关仲裁的文书、通知、材料等可以当面送达或者以邮寄、电子邮件、电报、传真、委托、留置、公告的方式或者仲裁委员会认为适当的其他方式送达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

(二)向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发送的仲裁文书、通知、材料等,如经当面送交受送达人或者邮寄至受送达人或者双方当事人提供的受送达人的营业地点、经常居住地或者其他通讯地址,即视为已经送达。

(三)留置送达,送达人可以邀请见证人员到场,并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情况和日期,由送达人和见证人签名或盖章,即视为已经送达。

(四)本条第(三)款中的见证人是指有关基层组织、当事人所在单位的代表或者公证人员。

(五)经合理查询不能找到受送达人的营业地点、经常居住地或者其他通讯地址而以邮寄的方式或者能提供投递记录的其他任何方式投递给受送达人最后一个为人所知的营业地点、经常居住地或者其他通讯地址,即视为已经送达。

(六)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用本条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可适用公告送达。公告送达的,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60日,即视为送达。

第七十七条 仲裁费用

(一)当事人提出仲裁申请或者反请求,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预缴仲裁费用。未按规定期限预缴仲裁费用的,视为撤回仲裁请求或者仲裁反请求。

(二)仲裁委员会除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向当事人收取案件受理费外,还根据审理案件的实际情况收取案件处理费。案件处理费包括仲裁员办理案件的特殊报酬、差旅费、食宿费以及仲裁庭聘请专家、鉴定人和翻译等的费用。

(三)当事人变更仲裁请求或者反请求超出原仲裁请求或者反请求的,应按照规定交纳仲裁费用。

(四)当事人最终向仲裁委员会支付的仲裁费用和其他实际费用,由仲裁庭在裁决中最终予以确定。

(五)仲裁费用原则上由败诉的当事人承担;当事人部分胜诉,部分败诉的,由仲裁庭根据当事人各方责任大小确定其各自应当承担的仲裁费用的比例。当事人自行和解或者经仲裁庭调解结案的,当事人可以协商确定各自承担的仲裁费用的比例。

(六)依照仲裁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仲裁庭同意重新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再收取案件受理费。仲裁庭依照本规则五十二条对裁决书做出补正或者补充裁决的,仲裁委员会不再收费。

(七)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在首次开庭前,申请人撤回仲裁申请的,仲裁委员会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退回部分预收的案件受理费和案件处理费。在首次开庭后,申请人撤回仲裁申请的,仲裁委员会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退回部分预收的案件处理费。

第七十八条 专门规则的制定

仲裁委员会根据需要可以制定专门规则,专门规则与本规则具有同等效力。第七十九条 规则的解释

本规则的解释权属于仲裁委员会。除非另有声明,仲裁委员会发布的其他文件不构成本规则的组成部分。

第八十条 规则的施行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篇6

《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17号)第17条规定:“县、市、市辖区仲裁委员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设区的市的仲裁委员会和市辖区的仲裁委员会受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范围,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此外,对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管辖范围,还有以下几项特别规定:

一是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的企业与职工不在同一个仲裁委员会管辖地区的,由职工当事人工资关系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处理”。原劳动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若干问题解释》(劳部发〔1993〕244号)第十四条规定:“职工当事人工资关系所在地是指向职工发放工资的单位所在地”。

二是依据原劳动部《关于劳动争议案件管辖范围的复函》(劳部发〔1995〕209号)规定“http://根据方便职工的原则,可以比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按因履行合同发生的纠纷由合同签订地或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的原则,也可以由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有关仲裁条款中约定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上一篇:打造铁军团队下一篇:公文写作教程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