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至上观后感(通用12篇)
人的生命是一次短暂的过程,在这世上若能得到一次“不寻常”的尊重,想来也应让我们感到慰藉或知足了。下面是《生命至上》观后感,欢迎阅读。
《生命至上》观后感
人生芳秽有千载,世上荣枯无百纳;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日月既往,不可复追。灾难的猝然来袭,给中心和公司造成巨大损失,也给本该和睦相爱的家庭带来无可弥补的缺憾。
灾难就潜伏在某个角落,只要稍有不慎,它就会裹挟着伤痛,卷土重来。是的,我们常常讲“安全第一”“生命至上”“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在安全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麻痹和侥幸,在安全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防范在先、警惕在前,必须要警于思,合于规、慎于行;必须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必须要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
在警示片中,幕幕惨景、起起伤亡,宗宗损失,次次教训,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瞬间陨落,带来的是无尽的扼腕叹息,这一次次的悲剧的发生,看似偶然,实则反映了部分干部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的缺失,也暴露出各涉事企业在安全教育隐患排查、过程控制、设备采购、员工自保互保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安全为天,生命至上”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我们要从心里深刻认识的安全红线,不能逾越。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是啊,这个责任,不仅仅关系着我们的企业,更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没有安全,企业无从谈起发展;没有安全,个人无法生存;没有安全,每一个人的幸福和未来又从何而来呢? 《生命至上》观后感
《诗经·小雅》里有一句诗:“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句话用到安全管理上,再合适不过了。战战兢兢,是对事故戒惧、对生命敬畏的状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是对安全生产谨小慎微、防微杜渐的态度。事故源于麻痹,安全来自警惕,管理者始终睁大眼睛,保持“怕”的状态,心里自然就有了一条不可逾越的“生命红线”。
“生命红线”是什么?去年六月份,总书记针对接连发生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作了明确回答。他说:“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那么,怎样才能守住这条“生命红线”呢?
我以为,守住这条“生命红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思维。早在2700年前,春秋时期的齐国名相管仲就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他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孔子更是人本思想的践行者。据《论语》记载,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知道后,问伤人了没有,而不问马的损失情况。孔子生活的时代尚属奴隶社会,马的价格比看护马棚的奴隶要值钱得多,但他却重人轻物,在当时的确是难能可贵的。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共产党人,更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生命权和生存权,把以人为本当作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人民群众是企业经济发展、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离开了这个根本,一切所谓的发展、效益都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守住这条“生命红线”,必须有“杞人忧天”的忧患意识。“生命至上,安全为天。”这个“天”,就是人的生命。有的人嘲笑事故预想是“杞人忧天”,把事故预案说成庸人自扰,把发生事故说成是运气不好。岂不知,少了“杞人忧天”意识,他们的脑子里就缺了“安全”这根弦。当他们敲着梆子高唱“平安无事”时,岂不知事故这个“鬼子”悄悄“进村”了。于是他们便缺乏心理准备,以至于手忙脚乱、手足无措、怨天尤人,不能有效地遏制事故的发生与扩大。
守住这条“生命红线”,必须理顺安全生产的体制机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增强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制度规范工作流程,以制度约束工作行为,形成领导亲力亲为,责任明确到位、执行不折不扣,监督到位做实,奖罚追究闭环的管理体系,才能达到安全管理事半功倍的效果。
守住这条“生命红线”,必须练好内功。练好内功,就是要通过召开各种会议解读安全文件,开展安全法律、法规学习教育,让干部职工明白“我要安全”更重要,“生命红线”碰不得;通过举办安全专题培训讲座、安全知识竞赛等,让干部职工掌握远离“生命红线”的专业技能。这好比《射雕英雄传》里的武林人士,基本功不扎实,即便得到了《九阴真经》这部至高无上的武学秘籍,也只能是花拳绣腿,甚至是不堪一击的“纸老虎”。
《生命至上》观后感
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撕裂着人们的神经,同时也拷问着政府部门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每一次安全事故,都很值得反思,但是痛定思痛,更要付出行动。总书记强调的“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的“生命红线观”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深刻阐明了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再次敲响了安全生产的警钟,并为安全生产工作下了死命令、定了硬目标,需要各地区各部门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影片洞幽烛微,述事说理,发出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最强音。观看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生命至上,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是一条不能触碰、不可踩踏的高压线,这是一条必须严防死守、坚决守护的红线。通过影片的观看,进一步提高了大家对于生命、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近期,全国多个地区接连发生多起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正在国外访问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此高度重视,6月6日就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再次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指出,接连发生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说到底都是地方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的责任缺失、缺位所导致的。因此,总书记强调“生命红线观”,也就是在敦促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强化责任落实。有些地方,将安全生产、安全检查仅仅挂在嘴上,而并没有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走过场、搞形式,甚至欺上瞒下、瞒报漏报、粉饰太平等时有发生,缺乏责任感、责任观。为了避免安全事故频发,各地区各部门要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完善制度、强化责任、加强管理、严格监管,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切实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要深入排查整治安全生产隐患,督促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铁腕打击非法违法和违规违章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生命安全。
《生命至上》观后感
当很多人还在与亲人欢度春节时,一条小孩失联的消息,牵动着全省上下及广大网友的心弦:2月16日,浦江县大畈乡建光村3名儿童走失,至今杳无音信。很快,一场大搜寻在当地全力展开。
生命至上的搜寻,是党委政府心系群众的生动诠释。一线生机,百倍努力,这是党和政府对救援工作的要求;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理念。在这次救援中,不管是党委政府还是相关部门都迅速行动,本着对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在救援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齐心协力、各司其职,开展地毯式排查,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充分彰显了党委政府的责任与担当。
大家无论距离远近、利害与否,都始终同呼吸、共命运,体现了人间大爱。
生命至上的搜寻,是社会各界大爱无疆的直接体现。小孩走失的消息传开后,除了当地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志愿救援队伍闻讯而动外,省内其他救援队伍也相继驰援,还有许多爱心人士自发为搜救队员送去食品、照明设备等物资,为救援力量提供各种保障和便利。可以说,在人命关天的大事面前,根本无需号令,对生命的尊重和社会的大爱就是动员令。
生命至上的搜寻,是人性光辉与道德力量的最美闪耀。两天来,不管是网上还是网下,人们都在时刻关注着3个小孩的搜寻进展,很多人不能去现场助一把力,就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通过发微信、微博等方式,发动广大网友一起寻找小孩;省内外各种媒体也通过各种途径,加速寻人信息的传播………大家无论距离远近、利害与否,都始终同呼吸、共命运,体现了人间大爱。
目前救援仍在紧张进行,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能够平安回来加油与祈祷。
《生命至上》观后感
“在这个世上,应该没有比生命更为让人感到宝贵的了”。这是在读完XX年9月5日的贵州日报“视点”专版上的《生命至上》后,作品所留给我的一个久久不能平息的心灵“创伤”。说是“创伤”,是因为我总以为在读完这篇作品后,我就像是经历了“死亡之旅”一般。事实上死亡对于一个处在“生死线”上挣扎着的人来说,又岂止是“创伤”这样简单?它更是包含着黑暗、饥渴、彷徨、牵挂、孤独、痛苦、绝望…… 读完这篇作品,脑海中总是不时盘旋起作品里所描绘的那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来。一时里,自己也变得很是难以摆脱有关生命的各种“拷问”。其中,我更是想到那些被困在井下的矿工们,他们一次次在与死神进行着顽强的较量,这一幅幅让人摒住呼吸的画面,仿佛就像是出现在自己的眼前一般。关于这些“铁骨铮铮”的回忆,时间得倒回到XX年7月25日,就在这天,和往常一样,黔西南州普安县楼下镇安利来煤矿工地的秩序井然,但谁也没想到在18时26分,随着11806运输巷内发出的“砰”的一声巨响,由此便开始了一场让58名矿工兄弟被困在井下的煤矿冒顶事故……
每当我闭上眼睛的时候,我总是能够感受得到“死亡”所带来的一种强烈的恐惧。于是,我总是能够体会得到被困在井下的那些矿工们,他们当时的心里一定是充满了无限的“纠结”,以及一种巨大的“惶恐”。这让我不自然地在想,当他们被困在井下的时候,其实他们就意识到了自己的生命已经接近“死亡”。然而,当他们面对着“死亡”97个小时后,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似乎已变得了“习以为常”。在他们坦然面对着“死亡”的时候,“死亡”对他们来说似乎已变得“无足轻重”了起来。不过在“死亡”的面前,他们最终也还是幸运的。因为有着党委政府坚定的信念、绝不言弃科学救援的最强音一直在支撑着他们的呼吸;还有他们的父母、亲人,那望穿秋水、肝肠寸断的声音;以及井上井下,那1200多人含泪巴望日久的声音…… 这些,一时都成为了他们一定要坚强活下去的最大动力。说到这些,我突然想起了“浴火重生”这个词语来,我想,如果用“欲火重生”来形容被困在井下的坚强的他们,这或许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不错,他们确实是坚强的。他们被困在井下后,是靠着对活下去的坚强的信念、是靠着对亲人的无比牵念…… 他们才得以从死亡的边沿再次重生了过来。
关于这次安利来煤矿冒顶事故的救援行动,被困井下的58名矿工兄弟没有一人出现伤亡,这是我国,甚至在世界救援史上都是最成功的一次救援。为此,不能不说这是一次援救的奇迹。从这次冒顶事故,我总是不自觉地想起了XX年的“5·12”汶川大地震来,总感觉这次煤矿冒顶事故就像是发生的一场地震一样,时时让人有种“撕心裂肺”的感觉。其中最为难得的是,在这场煤矿冒顶事故发生后,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特别是黔西南州当前的主要执政人员,他们更是在第一时间就奔赴到事发现场,与救援队伍里的所有救援人员一样穿上了救援的服装,成为了救援队伍里一位“责任重大”的救援人员。值得欣慰的是,有着这些政界领导人的参与,必然性地为救援工作起到了“添砖加瓦、雪中送炭”的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当救援工作持续了四天,到7月29日晚的时候,历时97个小时的艰苦救援,终于让冒顶事故中被困的最后5名矿工成功升井。包括7月26日获救的53名被困矿工,总计58名被困人员全部获救。成功救援后,国家煤监局副局长彭建勋动容地说:“成功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救援组织科学有序,二是煤矿工人意志坚强。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我要向煤矿兄弟喊句话:矿工万岁!” 而站在成功救援的前面,黔西南州州委书记陈鸣明则向救援队伍深深鞠了一躬,并深情地说:“我代表全州320万人民感谢你们……”话还没说完,也却已潸然泪下。
这次煤矿冒顶事故说起来也有些特别,同一个煤矿既然在20小时内发生了两次冒顶,这才得以让那58名矿工兄弟被困井下。这两次煤矿冒顶事故的发生,除了惊动当地政府及主要党政领导外,同时也惊动了党中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局长杨栋梁均作出了重要批示。同时,国务院派出国家煤监局副局长彭建勋任组长的抢险救援指导组也第一时间赶赴到了现场。贵州省委书记、省长赵克志在事故发生后也作出批示:“十万火急!请国强、尚宽同志立即带专家赶赴现场。会同黔西南州、普安县尽一切努力营救被困人员。进一步核实井下人员,搜救时要特别注意安全。黔西南州党政主要领导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救人,妥处善后,做好工作,保持稳定。”副省长孙国强则率相关部门领导、专家连夜赶赴现场,并召开紧急会议,研究科学救援。黔西南州委书记陈鸣明、副州长汤向前、兴义军分区政委康新平、副州长周登涛也率相关部门立即赶赴现场,同时,在北京出差的黔西南州委副书记、州长龙长春也立即赶回与先期到达的州领导一起指挥抢险救援。
透过这次煤矿冒顶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除了让我们再次意识到生命是无比宝贵之外,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党政领导们是真正地与群众们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着的。应该说,58名被困矿工全部安全升井,这除了得益于矿工们坚强的生命意志外,也得益于救援队伍科学有序的救援。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是只有一次的,在此,我感到自己仿佛就是那58名矿工兄弟中的一员。他们的生命除了是从死亡的边沿抢回来的外,同时也得到了一次不寻常的尊重。“尊重生命”,这一刻在他们身上得到了“赤裸裸”的体现。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主要指的是突然发生,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 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而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包括四类:自然灾害, 主要包括水旱灾害, 气象灾害, 地震灾害等;突发事故灾难, 主要包括工矿等企业的各类的安全事故, 交通事故, 环境污染等;社会安全事件, 主要指恐怖袭击事件, 像美国的911事件, 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公共卫生事件, 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 像SARS、甲流病毒的传播等,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 动物疫情等事件。
2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
突发公共事件具有四大特点:a.突发性。大多数突发事件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以什么样的方式爆发, 最后产生怎样的结果, 这些都是难以进行准确的把握。b.破坏性。突发公共事件往往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造成人员的伤亡, 人民财产的损失, 造成各种直接的或是间接的损害, 这种危害还会对社会心理和个人心理造成破坏性的冲击, 事件的影响会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c.复杂性。突发公共事件往往由于是天灾人祸所产生的, 其本身以及所带来的影响总是呈现出一果多因、相互关联的复杂状态。d.持续性。突发公共事件需要人们进行及时的应对以及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 因此它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正是由于突发公共事件具备这样的特点, 突发性, 破坏性, 反常性等特点也特别符合新闻价值规律, 并且突发事件的发生与每个人的利益总是切实相关, 普通公众有了解事件真相的知情权, 因此, 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也一向被西方媒体所重视, 但由于中国媒体的舆论导向原则,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公开度、透明度做得不好, 近年来,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越发地受到人们的重视, 并且能较为客观公正报道, 但是毕竟此类报道从理念到经验对于仍处在发展期的中国媒体而言, 媒体报道也出现了许多新闻伦理问题, 而这些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3 中国突发公共事件所暴露的新闻伦理问题
中国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在步入相对开放的一个时期, 相应的也出现了许多不足之处, 违背伦理道德便是其中最不能让人所接受的问题, 甚至有的新闻报道让人感觉到一种人情味的缺失, 在此时中国的媒体对于新闻媒体所应具备的伦理规范产生思考。
3.1 一味追求轰动效应, 而不顾受害者的心灵创伤
突发事件发生了, 比如灾难新闻报道, 当事人及家属还沉浸在亲人往生的悲痛之中, 此时他们的心灵是十分脆弱的, 有些媒体并没有顾及太多的当事人的感受, 为了挖新闻, 拿到第一手的新闻报道, 只考虑到报道任务能否完成, 是否能获得独家报道, 是否能获得更多的煽情内幕。
3.2 血腥场面的大肆运用
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除了会使人类的物质财富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不可避免的带给人们精神上的创伤。现在许多媒体的记者却将这种血腥场面的报道当做卖点, 这种行为是对受害者不尊重, 也是对受众的视觉污染。在灾害性突发事件报道中经常看到的尸横遍野, 血肉模糊的画面自然会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 但是同时这种媒体的表达方式或者说媒体所公布的信息往往会引起受众的反感。
3.3 对于报道对象隐私权的破坏
有很多记者在采访的过程当中, 严重侵犯了报道对象的隐私权。比如说未经当事人的许可在报道中使用当事人及其家属的详细背景资料, 公开伤者的个人档案、有关的病历记录, 直接出现未进行脸部遮盖处理的死亡者尸体画面等。这些侵犯隐私权的行为, 都是我们新闻工作者所应该尽量避免的, 简单来说, 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对人物残缺肢体和面部扭曲痛苦的特写镜头的使用, 避免过于悲惨的画面的使用。
4 从伦理角度上思考突发公共事件报道所应坚持的原则
通过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所暴露的问题的反思, 我认为从新闻伦理的角度出发, 此类报道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 全面、真实报道基础上坚持不伤害、不侵权原则
新闻记者在新闻现场带来全面、客观的报道似乎是记者的天职, 然而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一定要建立在保护、救助新闻当事人的前提上, 不能为了获得关注, 而大肆地报道当事人血腥恐怖的伤亡镜头, 不顾及保障当事人的个人隐私, 甚至公布这些信息为了表现新闻的深度。在突发事件报道中, 记者作为社会的:望者与把关人, 一定要秉持正确的价值观, 在符合社会伦理的前提下, 成为普罗大众利益的守卫者, 而不能为了自身利益而伤害新闻事件当事人。媒体记者一定要切实为他人着想, 从多个角度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分析, 既要最大限度地把新闻真实地报道出去, 更要尽量减少对无辜的人的伤害。
第二, 在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中秉持客观公正原则
能够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事件往往在矿难, 水污染这样的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中变得举步维艰很难做到。在这几年, 记者面临此类新闻的报道往往会到很大的阻力, 容易受到威胁利诱, 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如广西南丹矿透水事件、山西繁峙金矿矿难, 记者采访都遇到了很多艰难险阻, 有的摄影人员的胶卷被强行曝光, 有的记者被人毒打, 甚至有的记者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有些记者真正起到了模范作用, 他们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 不畏艰难险阻, 深入第一现场采访, 做出了真实而又负责任的报道;相反, 有些记者面对威逼利诱, 放弃了客观公正报道, 他们贪生怕死、知难而退的行径是违背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的。
第三, 在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中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原则
在传媒高度发展的今天, 新闻价值往往是记者所追寻的唯一目标, 然而新闻价值固然可贵, 但在所有价值中, 人的价值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 新闻价值要让位于生命价值, 每个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一定要秉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原则。
以人为本, 生命至上原则一方面主要指媒体记者的新闻报道要体现一种人性的光辉, 要体现在突发变故前中国人民不畏险阻, 不怕牺牲, 坚强勇敢的人格魅力。做为记者不但要记录再现现场, 更要挖掘在新闻事件背后所蕴藏的人文精神, 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愫, 一种无私奉献的情怀, 一种自强不息的信念。记者通过自己的报道将人性的光芒广泛传播, 让所有的公众都感受到人性中美好的一面。
另一方面, 以人为本体现对于突发事件普通生命个体的关注。普通人虽然平淡无奇, 但却最能凸显人道主义, 也是最能让人感动的采访对象。有许多比较轰动的新闻, 都是因为记者把目光投注到普通的生命个体上, 在汶川地震报道中, 冲进濒临倒塌教室, 救助同学的林浩;为灾区婴儿哺乳的女警察;用摩托车载着死去的妻子“回家”的吴家芳等等都充分展现了一种无私的人文关怀。这种细节化, 人性化报道方式比起传统冷漠、僵化的报道模式更能体现生命的价值以及对于生命的尊重, 生命至上的一种新闻理念。
摘要:突发公共事件的频频发生, 人们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也是各大媒介竞相报道的热点, 中国对于此类新闻的报道越发公开化、透明化, 然而毕竟与西方媒体相比, 中国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仍处于起步阶段, 此类报道暴露出许多新闻伦理问题。面对突发公共事件, 报道者持有的正确的客观公正、以人为本等原则, 使其报道更加符合新闻伦理, 能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新闻伦理,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刘海贵.新闻采访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3.
[2]巴晓芳.灾难新闻的维度——汶川大地震新闻报道“头七”述评[J].新闻前哨, 2008, 6.
[3]赵士林.突发事件与谋体报道[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4]罗恩·史密斯.新闻道德评价[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1.
几乎所有骑友,第一次在掂量自行车头盔时,心里都会产生质疑:这么轻的东西真的结实吗?!怀疑之余最后还是说服自己掏钱买下一个,“戴吧戴吧,有戴总强过没有,有没有用,至少能买个心理安慰吧”。头盔真的能够吸收冲击吗?吸收冲击的能力到底又有多大呢?下面我们就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一切吧。
关于头盔的安全标准
我们先用两个数值来说明当一个人突然摔倒时,碰撞对头部产生的作用情况:加速度最大值“Gmax”和由平均加速度和时间决定的“HIC”(Head Injury Criteria:头部损伤标准)。通常制造头盔所采用的标准是当加速度最大值达到300G时,才能对头部造成伤害。不过,在英美国家,采用的制造标准则是“200G不会造成危及生命的头部损伤”。总之,不管是哪一个标准,我们假设头部的重量为4.5kg,那么200G的话就是900kg,300G的话就是1350kg,抗击力都是超级强的。
另一方面,HIC是用表1下面的公式计算出来的,翻译成我们平时的话就是“平均加速度的2.5次幂乘以时间的值”。通过研究的结果显示,HIC的值和头部损伤的确切关系如图4所示。从各种安全标准来看,当头部受到的冲击HIC在1000以下时,虽然似乎……是不会死的,但是,这时头部受伤的概率则是100%,头盖骨骨折、丧失意识的概率更是90%,情况会非常严重,所以也不能说HIC1000就一定没事。
生命之轻重 自行车用头盔的安全性能
目前,自行车所用的头盔要想得到SG标志的话,按规定必须先经过以下测试:先将头盔套在与人头部形状、重量相同的“假人头”上,然后将其从1.5m高的地方以5.42m/s的速度落到以钢铁为材料的铁砧上,所受冲击的最大值鉴于300G与150G之间,并且撞击时间也要在4/1000秒以下。
然后,看一看图2所示的冲击波形,初速度为5.42m/s 时的时间为0.00368秒,Gmax达到300G以下150G以上的时间为0.00368秒,满足SG规定的条件。用这个平均加速度和时间来计算HIC的话,则HIC=1502.5*0.00368=1014。接着以同样的平均加速度和持续时间从1.5m的高度落下时的实验结果计算一下HIC,没有戴头盔时378G、0.00176秒则HIC=4880。可以说头盔具有将HIC减少到约1/5的性能。
此外,假设幼儿坐在前席的情况下、在同样的路面上戴与不戴有SG标志的头盔进行摔倒实验,根据这个实验的结果显示,头撞到路面的时候,戴头盔可将HIC减少到约1/4.5。话句话说,不戴头盔的情况下,生存的概率是让人绝望的。另外,也根据实验的结果显示,当你佩戴的是不合格的头盔(没有吸收冲击力材料),那么得出的数据其实和没有头盔是处在同样的水平的。
简单地扫一眼资料,专用的自行车头盔确实减轻了对头部的HIC。如果从死和不死的概率的图表来看,差距悬殊是不用说的。但是,具体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借用一个和摩托车有关的数据。过去的两轮事故中,戴头盔的当事人头部无损伤的概率是不戴头盔的相差2倍,死亡的概率则约为不戴头盔的1/3。便宜的头盔只需要花100多元就能买到,先不说冬暖夏凉,多少还能减少一点空气阻力,最重要的是,它真的能保护每个骑友的生命。假设,如果不戴头盔、以5.42m/s的速度撞击地面的话,那么HIC将达到 5000左右,这将是致命的。如果你还没有直观的概念,那么替你转换成时速,就是时速19.5km就可以要你命。
破碎=安全?吸收冲击力的原理
下面我们来讲讲头盔吸收冲击力的原理。假设和头盔规格一样、以1.5m的落差从车上摔下来。这时,如果要避免受到如图2所示的冲击波形的冲击,10mm的距离是必须的。这个距离正是头盔的冲击吸收材料破裂的厚度。这时,HIC为1014,基本可以生存。如果头盔有弹性,复原时又会对头部产生150G的冲击,所以破裂是吸收冲击力的必要条件,也是头盔一旦受到一次冲击就不能再继续使用的原因。在前面所述的实验结果中,也测试了受到冲击之后的头盔吸收冲击力的能力,结果显示头盔每受一次冲击其吸收冲击的能力都在下降。也就是说如果头部的损伤在0.0368秒内完成,那么在感到“疼!”之前完成头盔全部应对处理是不可能的。
如果头盔是柔软的,那么冲击就被降低。但是,如果头盔破裂厚度不足的话,在破裂的时候不仅不能杀掉速度,反面会增加冲击力。由于头盔根据头部的重量、形状做了精细的设计,所以成人不能戴儿童头盔,反之亦然。同样的道理,随便改动也不行。随着时代的发展,头盔变得整体上越来越轻、越来越好看。虽然变薄了但其吸收冲击的性能并没有下降,这也正体现了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的功夫。此外,还有伤害物扎刺、在路面上骑行时的阻力、空气阻力、透气性、设计、重量、皮带的取戴强度等等很多方面的考虑。总之,最后被制造出来的头盔的使命,就是宁可自己粉身碎骨也要保护好主人的生命!
有名的、表示HIC与受伤的可能性的曲线图。很多的安全标准都以此图为依据。HIC超过1000的话,致命伤的概率剧增,不过HIC在1000以下时受到的伤也相当严重的。根据实验,时速19.5km/h时,没有头盔的情况下撞击头部的HIC为约5000,生存概率几乎为0%。
图2的冲出波形为冲击速度为5.42m/s时,平均150G的持续时间为0.00368秒,满足SG标志规定的150G以上的时间在4/1000秒以内的条件。虽然实际的冲击波形没有这么单纯,但是如果满足SG规定条件的话,HIC将达到1000左右,将HIC减少到数分之一的事实是不变的。
两年前的一天晚上,我在广场上玩,看到几个大姐姐心情激动地带着孔明灯来到广场上,想要放飞她们的愿望。可能是因为没有经验,孔明灯里的蜡烛插歪了,再加上风太大,孔明灯没有如愿以偿地往天上飞,而是往旁边飞。刚开始她们还跟着跑,边跑边嬉笑着。孔明灯最后飞到了一户人家的屋顶上,挂在了屋顶的电线上面。因为孔明灯倾斜着,灯笼很快就被里面的蜡烛点燃了,火苗一下子又蹿到了电线上。刚才还吹呼雀跃的大姐姐们顿时傻眼了。突然,有一个人惊呼:“怎么办?怎么办?要不要报警呀?”她们当中有两三个人可能担心房子主人来抓他们,赶快逃开了。我看了也跟着着急起来。火烧到电线可是会引起电线短路,有可能会引发火灾的啊!这时,一个高个子姐姐像个救世主一样,边往那屋子跑,边喊大家一起去叫房子主人出来灭火。因为是晚上,那户人家已经关门了,所以她们拼命敲门。终于开门了, 那个大姐姐叫房子主人赶快关掉电源总开关。火被及时灭了,最终没有引起火灾。她们这才拍打着胸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好险啊!
去年我也经历了这样的事。为了庆祝外婆60大寿,外婆生日那天,我家门口放了很多鞭炮。鞭炮放完后,我和哥哥就迫不及待地去找没有响的鞭炮,把里面的引线抽出来。这个引线只要一点燃,就会“嗖”的一声马上烧光,可好玩了。后来,哥哥觉得一根一根地点燃引线,不够刺激。于是抓起一把,全部点燃,迅速一扔,扔到草坪里去了。草坪里马上燃起了一个小火苗。我和哥哥害怕极了,立刻跑上前去踩。可是火苗很快变成了一团燃烧的火球,像张牙舞爪的恶魔。我们涨红了脸,害怕得都快哭起来了。最后在路过的一个隔壁伯伯的帮助下才把火灭了。妈妈知道这件事后,狠狠地批评了我们一顿。是啊,这样玩鞭炮是非常危险的,万一炸伤了自己,引起了火灾,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此后,每当我看到草地上的那块黑印,我总是心有余悸。
11月9日是全国
“119”消防宣传日,淄博市常家福彩希望小学全体教职员工在学校多媒体教室聆听了一场关于消防知识培训讲座,高青县消防大队的教官在《珍惜生命,远离火灾》这一讲座中,用了大量的事实数据,展示了大量骇人听闻事件的图片,警示我们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为了也让学生参与进来,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特举行了主题为“生命至上,平安和谐”的消防教育活动:
1、通过消防宣传图片、黑板报、横幅、消防专刊等多种形式对消防知识进行了广泛的宣传。
2、这一天下课铃一响,刺耳急促的电铃就响起,学生老师都非常快速地从班级里、办公室里冲出来,有秩序有节奏地跑到操场,进行了一次逃生演习。
3、请消防大队的教官讲解了具体的逃生技能——呼救、报警、使用灭火器、逃生绳„„
让学生进行灭火和自救逃生技能的体验教育,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活动切实掌握了防火灭火基本常识和自救逃生技能。
4、利用乡村大集向群众发放消防安全常识传单,让身边更多的人了解消防知识,增强消防意识,提高自救逃生的能力。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全校师生懂得了识别消防标志、火场逃生、预防火灾发生和扑救火灾等方面的消防安全知识。但愿每一天都是119,让火灾远离这个美丽的世界。
一声关切的问候,一句温馨的祝福,一次跌倒后的搀扶,一次碰撞后的微笑……当这一切在你的心田荡漾着的时候,你一定会感受到一种温情关爱的芳香。
谁没有被关怀?
当你生病时,是谁整日陪伴在你的身旁?是谁为你端茶递水?又是谁望着你那恬静的面容,才放心地去睡……无论是谁,他对你所做的一个细微的动作,都是他对你的关怀,对你的爱护,使你感到一种温情关怀的芳香。
谁没有被祝福?
当你告别亲人时,远离故乡,乡亲们对你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一种无微不至的祝福,虽然只是淡淡的几句话,却涵义深刻,对你的意义重大,这时你又会感到一种温情关爱的芳香。
谁没有被鼓励?
失败并不可怕,它“亲近”着我们每一个人,升学落榜,生意亏本了……每个人都有“失败”的经历,只是有的栽得重些,有的栽得轻些罢了。这时,有一句温馨的安慰,会使你重新振作起来,又是一股温情关爱的芳香飘过。
谁没有被安慰?
当你考试考砸了,觉得很不舒服,很想放声大哭时,有个人过来告诉你:“一次失败算不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何必要停留在不美好的事物上呢?把眼光放得长远些,说不定前面有更美好的事物等着你咧!”这时,你会擦干眼泪,对他微笑一下。你会觉得温情关爱的芳香是如此的美妙!
温情关爱的芳香,飘逸世界,生命的芳香,遍满世界。
当你凝视那些普通的生命,你会发现他们的生命正在悄悄地绽放,把芳香留给了世界。
当你追想那些远去的生命,你会发现虽然斯人已逝,芳香依旧弥散。
一个关怀,一句祝福,一次鼓励,一声安慰……都散发着生命的芳香。
根据两名未下水儿童回忆7月7日下午4:00,他们8名儿童来到黄河边,因为他俩一位年龄尚小,一位身体不适,所以他俩就在岸上看衣服,其它的6位同学向深水区游去,他们全然不知死神就在身边,因为黄河中有黄沙,而且水流湍急,一旦陷进去就很难出来。六名儿童在黄沙中奋力挣扎,有两名儿童当时是脱险了的,可是看见剩下的4名儿童还在河中挣扎,他们俩奋不顾身的又去救自己的伙伴,而那黄沙一旦陷进去,就连专业人员也未必可以逃脱,最终6名儿童全部被吞没,失踪了。因为这失踪的.6名儿童,当地公安局派出了1500名人员搜救,一架直升机,一台水下声纳,一个水下机器人,既耗费了财力、物力,也耗费了人力,给国家添了很大的麻烦。
经过这次事件我感触颇深,当时我想对那两位孩子说:“孩子我宁愿你没有那么善良…”现在我国每年有5一7万人死于溺水,其中95%都是未成年儿童,因此溺水问题成了为正常死亡的第一杀手。
而我们的中小学生守则也改了,其中有一条变成了:会自护,懂求救。
接下来是一位网友的亲身经历,根据网友所说,他有一次去游泳馆看见深水区里有女孩不停挣扎,因为自己水性也比较好就过去营救,可是这位女孩身材较重,那位网友比较吃力,女孩看见有人来救自己,就抓住他的头发,使劲抱住他的脖子,最后还是救生员给他扔了个救生圈,才把那个女孩救起来,这件事让他后怕,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说有的人不要盲目去施救。
20xx年11月6日周五下午,马尾消防救援大队来到我们魁岐小学。三点钟,随着消防安全警报的拉响,我们拿起湿毛巾,快速到达走廊,有序地小跑到操场。我们用湿毛巾遮住口鼻,弯着腰,迅速到达了操场排队集合。接着由学校邀请来的消防员为我们做演示,其中有一位消防员哥哥为我们演示如何穿消防服。我们边看他演示边计时,竟然只用了20秒钟,而他们的大队长却说:“看到这么多的学生,他紧张了。平时他们训练必须在20秒钟之内完成才算合格。”我们都很震惊,我想:平时我用20秒钟能做出什么事呢?然而对消防员来说,每一秒都是那么重要,他们不管在哪,都会以最快的速度出警。因为他们知道,只要他们快一秒,大家就会多一丝的希望。他们是多么的伟大啊!
我们又进行了消防知识有奖问答的环节,消防员叔叔为我们准备了许多精美的礼物,大家兴高采烈。我们在快乐的时光中学习到了许多知识,同时还参观了消防器材、消防车,体验了消防逃生屋。
“生命”,一个多么鲜活的词语;“安全”,一个多么古老的话题;“幸福”一个多么美妙的境界。
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仅仅只有一次,我们没有理由不珍爱自己的生命啊!同学们都理解“平安是福”、“平安是金”等话语所包含的对生命的思考;我断定,同学们都曾用“平安、健康、幸福、顺利”等吉祥词语对父母、亲戚、同学、朋友表达过良好的祝愿。是的,安全重于泰山,它历来都是个人、家庭、集体、社会最基本的生命线,更是维系个人享受生活和集体保持稳定的最重要的保障线。
“安全” 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当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时,安全则变得更为重要,和平安宁的生活需要安全、经济的腾飞需要安全、时代的发展更需要安全。为了社会的安全,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我们的明天更加美好,让我们迅速行动起来,强化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确实做到“时时处处想安全、人人事事讲安全”。让安全的警钟时常回荡在我们耳畔。
过我国的某些地方先后发生了一些重、特大安全事故;一些中小学甚至是高等院校也相继出现了学生因思想、心理、行为上的偏差而引发的伤亡事件,暴露出了当前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具有普遍性的安全隐患。直到今天,不少单位和家庭仍无法走出重大损失和失却亲人所带来的痛和悲。那一个个触目惊心、血泪交织的悲剧不能不叫人扼腕叹息、心有余悸;那赋予个人的只有一次的极其脆弱的一旦消逝就永不再来的生命多么需要我们用心呵护!同学们: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生命至上,安全为天;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在安全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麻痹和侥幸,在安全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防范在先、警惕在前,必须要警于思,合于规、慎于行。必须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必须要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
过去的悲剧和伤感在呼唤安全,“忠言逆耳”的古训响在耳畔。聪明的人用教训避免流血,愚蠢的人用流血换取教训!黑暗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我们要用她来寻找光明,从事故中知道安全可贵,从事故中总结安全教训,是事故留给我们的唯一收益。也许不少同学会认为,安全只是指身体的安全甚至是肢体的健壮和不受杀害。认为只要自己的肢体健全、行动自如那就叫安全。诚然,这确实叫安全,但这决不是安全的全部。我认为,即便是一个具有健全的体格的人,如果他的思想道德水平低下、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糊里糊涂攀兄弟、结姐妹,既有拉帮结派之嫌,又有醉翁喝酒之意;如果他不明不白逞义气、惹事端,不但喜好随波逐流,而且希望出点乱子;这表现出来的就是思想上的安全问题。有了这样不安全的思想,要平平安安地一辈子做好人,那是很难的。即便是一个具有健全体格的人,如果他沉溺于不良书刊和网络游戏的精神鸦片,甚至课堂上忍不住要走神思之想之;这表现出来的就是行为上的安全问题。有了这样不安全的行为,要踏踏实实地读好书,一帆风顺地读到头,那也是很难的。
交通事故,游泳溺水事故、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课间游戏追逐打闹偶发事故轻者可以伤及体格,重者能够危及生命;它们造成的后果是残酷的。可是思想道德的残缺、行为方式的越轨比体格不健全更可怕, “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生命高于一切 安全重于泰山”。让我们用行动诠释 “ 关爱生命 安全发展”,让我们用心铭记:生命至上,安全为天!
杨老师正在津津有味的讲解着难解的题目,同学们正全神贯注的听着课,突然一声刺耳而急促的警铃声响彻校园,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不会是发生中国9﹒11事件了吧?”调皮的杨旭第一个惊叫起来。同学们瞬间慌乱起来,不知道谁说一声:“快逃呀,起火了!”顿时,大家一齐向门口涌去,几十号同学你争我抢,你推我挤的谁也不让谁,还有几个小个子同学因此还受了伤呢。
这时,站在我身边的杨老师说话了:“大家不要慌张,昨天我不是给大家说过遇见火灾要镇定,越慌越乱吗”?现在拿湿毛巾捂住口鼻有序撤离!一声令下,说是迟那是快,同学们有的拿出红领巾,有的拿起衣服,还有的直接拿起擦桌子的抹布到饮水处淋湿了就捂住口鼻冲了出去。耳旁杨老师高呼着:“保持次序,一个接着一个,快,猫着腰前进……”“看清道路,小心,不要挤……”班长也加入到指挥行列了,就这样我们在班长和杨老师的指挥下有序的弯着腰小心又快速的冲到了教学楼前的操场上了。来到安全地带,拍着还在狂跳不已的心脏回头望望“火灾场地”——教学楼,没见到想象中的熊熊火焰,连一丝烟的影子都没见着,原来这是学校搞的消防演习呀,真是虚惊一场。
生命若歌,它的音符跌宕起伏;生命似海,它的胸怀有容乃大;生命像峰,它的高度永恒无限,保尔柯察金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对于这个世界上的芸芸众生而言一条完美的生命之路不该半途戛然而止,一朵鲜活的生命之花绝不能因一场冷冰冰的事故而过早地凋零。以安全为沃土,生命之花才能灿烂绽放。
每个人的命运都是把握在自己手中的,生命亦是如此。我们要相信人定胜天,生命的音符等待着我们去谱写。我们首先要有自己的理想,为自己的理想不懈努力,用充满一颗希望的心期待明天。对于广大的工程人而言,我们在发展自我的人生大舞台上,安全发展应是我们的第一守则。
无危则安,无损则全。安全就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生命得到保证,身体免于伤害,财产免于损失。安全生产是项目管理的重点,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安全就是效益。工程项目要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就是要确立“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的时代发展理念。
人们热爱生命,因为她能让人领略到幸福与温情,尤其对于默默坚守在生产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来说,生命就更显得格外的珍贵,当我们把目光投向那一个个血淋淋的事故致使摧毁一个个不在完整的家的时侯,酸涩在眼,刺痛在心,这一切使我们不仅呐喊:“是什么带来了这不幸的灾难?”据统计,近十年来全国每年因工程事故死亡的人数多达680人,多么可怕的数字啊!一年就有680多个鲜活的生命悲惨地离开了美好的世界。同时给680多个家庭蒙上了阴影,带来了永远的悲痛。
据住建部发文通报,2018年1月26日7时左右,广州地铁21号线10标段水西至苏元区间左线(黄浦区)一盾构机在换刀作业时隧道突发塌方,导致3名人员死亡。1月29日下午4点多,在中山市黄圃镇大雁圃灵路尾段的广中江高速在建工程现场,其中一处工程发生作业平台滑落事故,据目击者介绍,当时作业平台上还有几名工人在作业„„可以说每一起安全事故的发生,毕将造成多个家庭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时代发展已奏响“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的长歌,每一起事故无不让人痛心疾首。正如古人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事昭昭,足为明戒”,生命和安全密不可分,安全为前提,生命才可大有所为。
生命像一座座顶立的高峰。抬头仰望无边无际。其实,高峰再高也有尽头,而我们的生命正好弥补了这一点。在生命之峰中,生命是永恒的,是具有无限创造力的。所以我们要懂得虽然人的光阴只有短暂几十载但是他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无限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灵魂、生命又得到了传承。只要我们肯努力,尽自己最大的力为这个社会发光发热,那么我们工程人对社会、对人民那份热忱的心意就会作为我们生命新的载体,与时空永恒。生命有时候更像一座无顶之峰,最高之处恐怕也和我们的生命一样变得永恒。
大家好!
我是来自__班的___。今天我主要讲消防日以及有关消防的小知识。每年的11月9日是全国119消防日。通俗地说,就是我国的消防节。今年11月9日是我国第__个消防安全教育日。在我国,11月9日的月日数恰好与火警电话号码119相同,而且这一天前后,正值风干物燥、火灾多发之际,全国各地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冬季防火工作。
虽然消防日一年只有一天,但消防的意识应该贯穿在全年的每一天。时下,正值秋冬季节交替之际,干冷天气占主导,空气中的水分渐渐减少。在这样的季节里,如果防范不当就容易发生火灾事故。消防安全知识的匮乏、消防安全意识的淡薄总是能让我们看到一幕幕血淋淋的画面。
那么,发生这么多火灾的罪魁祸首是谁呢?归根结底是我们人类本身。究其原因,一是思想麻痹,二是疏忽大意,三是缺乏消防知识。同学们,你们都是父母、长辈的至爱,每个同学都是祖国的未来,因此我们学习、生活的校园都应成为安全的港湾。我们应当在脑海中长期鸣响119的警钟,提高防火的技能。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对火都要保持高度警惕,树立起消防安全的意识。
发现火灾我们该如何应对,如何自救呢?发现火灾可以打电话119直接报警。其次,水是最常用的灭火剂,火势不大时可直接用水扑灭。用土、沙子、浸湿的棉被等迅速覆盖在起火处,也可以有效的灭火。如身上衣物着火,应迅速脱掉衣物,或就地滚动,以身体压灭火,切忌身穿着火的衣服跑动。再者,楼房发生火灾时,一是要镇静,不要盲目乱跑,跳楼,造成不应有的伤亡。平时我们每天课间操有序的下楼则是一种演练。
要选好逃生办法,如从烟火中冲出楼房,要用湿毛巾、衣服等包住头脸,尤其是口鼻。低姿行进,向着火层以下疏散。如果各种逃生路均被大火切断,应退室内、关闭门窗,有条件的可向门窗上浇水,以延缓火势蔓延。我们还要紧记,发生火灾时,千万不要乘坐电梯。关于火场求救方法,发生火灾时,可在窗口、阳台、屋顶或避难层处,向外大声呼叫,敲打金属物件、投掷细软物品,夜间可使用手电筒,以声响、光亮等发出求救信号,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赢得逃生的机会和时间。
同学们,再远大的理想,再光明的前程,都需要我们的生命安全作保证。远离火灾创造和谐社会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让我们牢记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共同携手,更加关注消防,更加珍爱生命,实现共享平安。
【生命至上观后感】推荐阅读:
生命至上纪录片观后感07-27
防汛救灾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体会12-03
2020关注消防生命至上主题作文07-15
生命至上安全发展安全演讲稿05-28
关注消防生命至上主题活动感悟05-28
关注消防生命至上宣传活动心得体会10-18
关注消防生命至上手抄报简单好画10-20
小学国旗下的讲话稿:《安全第一生命至上》06-11
论法律至上07-05
顾客至上 范文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