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精选8篇)
《民法典》第五章第三节“知识产权”。
《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七节“侵犯知识产权罪”;
高法院、高检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民法典》第十八章“技术合同”。《对外贸易法》第五章“与对外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
(二)商标权类:
《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
高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案件有关管辖和法律适用范围问题的解释;
高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
(三)专利权类:
《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
高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
高法院关于对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
《国防专利条例》。
(四)著作权类:
《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
高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高法院关于审理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高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五)商业秘密类:
《反不正当竞争法》。
《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
(六)植物新品种权类:
《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农业部分、林业部分)。
高法院关于审理植物新品种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
(七)特殊标志类:
《特殊标志管理条例》;
《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
《世界博览会标志保护条例》。
(八)地理标志类:
《商标法》。
《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九)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类: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高法院关于开展涉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案件审判工作的通知。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
(十)其他类: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的实施办法》。
《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
关键词:知识产权,法律控制,现状,问题,建议
知识产权的法律控制, 就是对知识产权保护进行的各种法律层面利益的平衡和维护。要想实现知识产权的法律控制, 必须要遵循权利与责任同意、法律控制与技术工具相协调的原则。同时具体划分不同知识产权的类型, 依据不同知识产权的特点制定和执行更加完善细致的法律制度, 是现代知识产权保护和控制必须要重视的工作。
一、我国知识产权法律控制的现状
随着我国对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和控制的关注的提高, 从立法层面, 我国已经建立相对完善的国家层面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在过去十几年纷纷出台, 经过中间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尤其是后续各种实施细则的出台, 已经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和控制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我国还针对不同行业的知识产权控制的特点, 制定了更多细致的微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和控制法律, 如《科技进步法》、《发明奖励条例》《计算机保护条例》等。同时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和控制, 签订或者加入了很多国际层面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公约。尤其是在文化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和控制方面, 近几年我国国际化的速度在加快, 如加入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的伯尔尼公约》、《保护表演者、唱片制作和广播组织公约》、《录像制品国际注册公约》等。这充分体现我国在知识产权法律控制方面, 已经由国内向国际跨越, 更多的本土知识产权在国际上获得充分的保护和尊重。
从司法层面看, 我国政府近几年采取严厉措施依法打击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保护国内知识产权拥有者的合法利益。对待严重侵犯知识产权所有者利益的行为, 提起法律诉讼, 追究其法律责任。2011年, 国家开展全国领域的打击音像制品知识产权的专项法律整治活动, 给我国音像市场的有序健康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公正的司法层面的环境。2013年, 中央政府开始对学术造假侵权行为进行专项检查, 对待各种学术中未经知识产权所有者同意擅自引用的现象进行了查处。2014年, 在“4.26”国际知识产权日到来之日, 中国知识产权局等单位联合发起我国2014年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加大了法律层面的知识产权的宣传, 为知识产权司法层面的法律保护和控制提供了强大的舆论基础。我国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方面, 也进行了严格的司法控制。对待进入国内的外国公司或者个人的知识产权进行严格的法律保护, 对待走出国门的国内企业和个人的知识产权也进行积极地司法援助。
总之, 随着我国对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和控制力度的增强, 我国在此领域取得的成就越来越明显。不管是国内知识产权的所有者还是来华的外国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军感受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由此带来的巨大成果。但是我国在知识产权法律控制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尤其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还存在较大差距。
二、我国知识产权法律控制中面临的问题
(一) 细微行业知识产权立法做到还不是很到位
我国在宏观领域的知识产权立法已经做的比较到位, 各种法律法规相对健全, 与国际已经实现了接轨。虽然我国结合自己的国情几乎每年都制定或完善相关细微行业的法律法规, 各级地方政府也出台一些地方知识产权控制方面的规章制度, 但是总体上看我国在细微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的却不是很到位, 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以传统意义上的专利法律保护为例, 我国在各种细微行业并没有像发达国家那样制定更加完善的细微法律, 造成部分专利持有者无法借助于宏观层面的法律实现对自己权益的保护。即使在相对完善的音像制品知识产权保护方面, 我国进行了更加严格的条文规定, 但是也存在立法层面的盲点, 如对待网络音像制品的肆意泛滥尚未有更加有效的法律控制条文。
(二) 知识产权的法律控制方面的宣传还不够, 司法控制力度相对薄弱
国内目前还存在很多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如各种“山寨制品”冲击正版产品的现象屡禁不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笔者认为主要是我国在知识产权法律控制的宣传方面做的还不到位。国家虽然没有均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等活动, 但是总体上看我国公民知识产权的意识还不够。部分地方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 对待当地的一些知识产权侵权现象, 并没有做出相关法律层面的解释和规范。以我国著名的小商品市场义务为例, 在该市场上存在很多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有些山寨产品堂而皇之地摆在市场上进行销售, 工商部门对此查处力度远远不够, 甚至熟视无睹。司法控制力度相对薄弱的现象在国内知识产权领域表现的比较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 使得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法律控制做的并不是很乐观。
(三) 由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和控制带来一些行业垄断行为
我国开展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和控制给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助力。但是, 这种法律层面的保护和控制有时也会带来一定的行业垄断行为。适度的行业技术产权的集中, 可以集中有限的资源促进相关产业获得更快发展。但是如果个别企业凭借自己独有的知识产权大规模垄断市场, 却不利于整个行业进一步快速的发展。如何处理好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控制与行业垄断之间的关系, 再二者之间寻找到一个最佳的契合点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国外企业进入中国, 凭借自己知识产权的优势, 抢占甚至垄断国内市场的现象更是给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困境, 也不符合国内消费的利益。以2014年媒体报道的抗癌药品———格列卫事件为例, 印度制药公司出产的药品价格仅为正版瑞士诺华制药的百分之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就在于瑞士公司凭借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中国市场进行了间接的行业垄断所致。
(四) 知识产权国际层面的法律控制尚未全面实现与国际并轨
我国知识产权法律控制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就是目前我国知识产权国际层面的法律控制尚没有全面实现与国际并轨。不管是知识产权立法还是司法君与国际法律存在一些差距。这就造成国内与国际在知识产权法律控制方面存在一定落差, 国内企业走向国外申请相关知识法律保护和控制可能与国内不同, 反过来外国企业进入国内也不完全适应国内的知识产权法律控制要求。在某些领域, 这种状况更加明显的存在, 甚至产生较为激烈的法律控制方面的冲突。以我国大型电信企业华为投资美国市场为例, 之所以受到当地政府的再三阻挠, 就在于一开始华为就没有完全吃透美国方面的法律制度, 尤其是在知识产权法律控制方面, 华为屡屡碰壁。随着我国企业投资海外步伐的加快, 这种在国内外知识产权法律控制方面的冲突将会表现的更加明显。
三、规范我国知识产权法律控制的建议
(一) 加快细微行业知识产权立法层面的步伐
我国政府应当积极探索知识产权法律控制在细微行业的立法工作。国家相关立法机构要对国内各个行业进行深入的分析, 考察各个行业在知识产权法律控制方面的具体特点, 进而制定符合细微行业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在这一点上, 我国可以向美欧等发达国家知识产权立法学习和借鉴。把这些国家现成的法律法规引入中国, 然后再结合国内各个行业发展的特点, 选择适合我国产业发展的法律条文, 并进行积极的立法创新。在制定这些细微行业法律条文的过程中, 可以聘请国际上著名的法律专业人士参与制定, 这样可以提高我国在此方面的立法速度和立法质量。同时还要鼓励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制定符合自己地方行业发展的法律制度。总之, 要从立法角度出发, 尽快完善制定我国细微行业的法律法规, 尽快形成更加深入细致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
(二) 加大知识产权的法律宣传, 提高司法控制力度
要想做好知识产权的法律控制, 需要加大对公众的知识产权法律宣传力度。要在现有的国家知识产权法律宣传的基础上, 拓宽宣传渠道, 扩大宣传范围。尤其是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借助网络快速便捷的信息传播优势, 加大知识产权法律宣传是一个非常有效地途径。只有普通民众了解我国知识产权方面的各项法律制度, 才能够内化成为他们的尊重知识产权的理念, 进而践行这一理念。同时我国司法机关要强化对知识产权法律控制力度, 通过积极的司法工作, 把知识产权法律控制工作做到实处。对待严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司法机关要第一时间进行积极的查处, 从严处罚。严格禁止各种地方保护主义, 不能够打着保护本地产业发展的旗号, 肆意侵犯知识产权。总之, 加大宣传, 提高司法控制力度, 是做好我国知识产权法律控制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三) 恰当处理好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与行业垄断之间的关系
随着我国企业公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觉醒, 他们更加重视对自己已有知识产权权益的维护。这一点从我国目前每年快速增加的专利申请就可见一斑。从法律层面保护知识产权拥有者的利益, 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也要防止出现因为知识产权法律控制带来的行业垄断现象的出现。具体做法:我国应当在现有的反垄断法律中, 明确各种知识产权的保护的条件, 规定不能够凭借产权保护肆意垄断市场。同时, 我国也可以借鉴国外某些国家的成功经验, 它们在知识产权与行业垄断方面制定的一些法律条文可以给我们以积极的启示, 如瑞士规定获得知识产权的产品在投放市场时的应当制定最高和最低销售价格, 既不能凭借知识产权优势, 提高产品价格牟取暴利, 也不能降低价格肆意侵占市场份额。处理好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与行业垄断之间的关系, 是未来我国知识产权法律控制必须要从事的重要工作。
(四) 实现国内知识产权与国际知识产权在法律控制方面的真正接轨
我国国内知识产权应当尽快实现与国际知识产权在法律控制方面的接轨。具体做法:首先, 我国应当积极走出国门, 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现成的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 尤其是涉及国际知识产权纠纷的法律法规, 部分西方国家有很多成功的立法创新, 如德国法律规定进入本国的外国企业知识产权应当与本国同等企业一样待遇等。其次, 我国在司法方面也应当吸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 如日本在知识产权司法方面严格对侵权人的查处行为, 对不当获利的侵权人实行数倍以上的获利惩罚等。总之, 我国国内知识产权法律控制必须与国际真正接轨, 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 这种接轨是一种必然。这样才能够真正为我国企业走向国外, 国外企业进入我国, 奠定一个完善有序的法律环境。
四、结论
我国在知识产权的法律控制方面在细微行业的立法还不是很到位, 知识产权的法律控制方面的宣传还不够, 司法控制力度相对薄弱, 由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和控制带来一些行业垄断行为, 知识产权国际层面的法律控制尚未全面实现与国际并轨等。本文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希望本文能够为我国知识产权的法律控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吴汉东.知识产权制度风险与法律控制[J].法学研究, 2012 (4) :223-225.
11.驾驶报废拖拉机上路行驶的,如何处理?
答:《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40条规定,由县级以上农机监理机构收缴拖拉机,强制报废,并吊销驾驶人的拖拉机驾驶证。
12.驾驶未经批准、擅自改装农业机械的如何处理?
答:《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39条第一款规定,由县级以上农机监理机构处以100~200元罚款。
13.驾驶未按规定参加安全技术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农业机械的如何处理?
答:《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37条规定,由县级以上农机监理机构处100~3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暂扣15天驾驶证。
14.驾驶实行登记管理的农业机械,未悬挂号牌、未放置检验合格标志,未携带行驶证、驾驶证的,如何处理?
答:《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44条第一款规定,由县级以上農机监理机构处20~50元罚款,可以暂扣农业机械。
15.未取得农业机械驾驶证或者被依法吊销、暂扣驾驶证期间驾驶农业机械的如何处罚?
答:《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42条规定,由县级以上农机监理机构处100~500元罚款。
16.驾驶与驾驶证上核准的准驾机型不符的农业机械的如何处罚?
答:《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44条第三款规定,由县级以上农机监理机构处50~100元罚款。
17.酒后驾驶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耕整机上路行驶的如何处罚?
答:《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44条第四款规定,由县级以上农机监理机构处200~500元罚款,可以并处暂扣15天驾驶证。
(二)农机维修行业管理
18.农机维修行业由哪个部门管理?
答:《农业机械维修管理办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机械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业机械维修行业管理工作,对农业机械维修经营者进行监督管理。
19.对从事农机维修的人员,有什么要求?
答:从事农机维修的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考核,取得农业机械主管部门核发的《农业机械维修技术等级证书》,持证上岗。农业机械维修技术等级实行初级、中级、高级制。
20.什么是农机维修经营者?对农机维修经营者有何要求?
答:农机维修经营者是指从事农机维修的维修单位或者个人。农机维修经营者必须向农机部门申请,取得相应等级的《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取得营业执照后,方可营业。农机维修经营者必须按核定的技术等级,承揽相应的农机维修项目,并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自治区标准或者合同约定的标准,确保维修质量,对维修质量负责。在保修期内,对维修质量不合格的应当无偿返修,因维修质量不合格,给委托方或者他人造成经济损失、人身伤害的,应当负责赔偿。
21.申领《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应提供哪些资料?其等级如何划分?
答:申领《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应当向县级以上农机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资料:(1)农业机械维修申请表和资信证明;(2)农机维修场地使用证明文件;(3)主要仪器、机器设备清单;(4)主要从业人员的技术职称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农机维修经营者,根据其不同经营种类、项目、范围和相应的设施、设备、资金、专业人员等经济技术开业条件,划分为一、二、 综合维修和专项维修四类。
22.什么是一级综合维修经营者?一级综合维修经营者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答:一级综合维修经营者是指能够承担大中型农用动力机械、作业机械和农用运输车恢复性修理的维修单位或者个人。一级综合维修经营者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有相应规模的厂房和注册资金;(2)有配套的加工、修理、测试机器、仪表等设备;(3)有1名以上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或者技师主持技术工作,主修人员持有高级《农业机械维修技术等级证书》;(4)有质量检测机构和专职质检人员。一级综合维修经营者的《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由设区的市农机主管部门审核,报自治区农机主管部门批准。未完待续
第一章
法规常识 一:熟悉法律的概念。
法律是和国家一起产生,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体现 法律的分类:
a.国内法与国际法 b.宪法性法律与普通法 c.实体法与程序法 d.一般法与特别法 e.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二:掌握法律与政策联系与区别
1政策引导法律,最终由法律来保护 2.法与政策的区别
a.法具有国家意志属性,政策只有形成法律才能成为国家意志 b.法具有严格的规范性,明确且,政策更多带有方向性和指导性。c.法具有强制性,政策只是具有约束力 法律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
法律的原则和规定处处体现着道德的准则,在道德中遵守法律,二者互补。a.在上层建筑中所属的范畴不同。法=制度范畴,道德=意识 b.存在形式不同
c.调整范围,道德更广泛。d.规范内容不同
e.调整方式和手段不同
三:熟悉构成旅游法律行为的意思表达方式; a.口头 b.书面c.推定的意思d默认 掌握旅游法律行为的分类;
a.隶属关系和平等关系的旅游法律行为 b.有偿和无偿的旅游法律行为
c.单方、双方和多方的旅游法律行为 d.诺成和实践的游游法律行为 旅游法律行为的要件 实质要件
a.行为人要合格 b.行为人的意思表示要自愿c.行为人的行为内容要合法 形式要件
a.登记b.鉴证c.公证 熟悉旅游代理行为。
是代理人在授权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进行旅游法律意思表示,其权力义务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行为。四:掌握承担旅游法律责任的条件;
a.行为具有违法性b.行为人要有过错c.要有旅游损害事实的存在 d.行为过错与旅游损害事实要有关系e.行为人要有民事权力和能力
熟悉旅游法律责任的种类
a.行政责任: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处分有8种 b.民事责任:侵权行为和债不履行旅游经济义务
c刑事责任:主刑和附加刑 第二章 旅行社管理法律制度 一:掌握旅行社的概念
旅行社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概念有以下三个 1.旅行社主要是具体有法人资格从事旅游的企业 2.旅行社主要是招徕并接待旅游者
3.旅行社主要是以营利为目的为旅客提供有偿服务,以保证旅行社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及经营范围;
1.国际旅行社的经营范围
a.招徕外国及华侨来国内 b.招徕国内旅客在国内
c.招徕国内旅客去外国并代办 d.招徕国内旅客去边境
e.为旅游者代购国内外交通客票 f.其它规定的项目 2.国内旅行社的经营范围
a.招徕国内游客在国内 b.代办国内的票 c.其它规定的业务 熟悉旅行社的申报条件
a.有固定的营业场 b.有必要的营业设施 c.有营业人员
d.有规定的注册资金和质量保证金 和申报程序;
1.申请国际旅行社直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审查同意后,报国家旅游局审批
2.申请国内旅行社直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其指定的地,市级申请
审批期限30日内,收到《国际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60日内向工商办理开业登记,30内作出答复,掌握旅行社分支机构设立的相关规定;
可以设立非法人分社和门市,不得设立办事处、代表处和联络处 分社四个条件:
1.必须达到年接待量10万人
2.必须进入全国旅行社100强排名 3.增加规定的注册资金和质量保证金
4.分社经理必须取得《旅行社经理资格证书》 熟悉外商投资旅行社的申报程序
1.由中国投资者向国务院提出申请并提交可行性报告外商相关情况
2.国务院60天内批准,申请人向国务院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申请外商投资企业 3.批准后颁发《外商投资企事业批准证书》向工商行政管理办理注册登记 和经营范围。
1.只允许在中国设立一家合资旅行社,不能设立分支
2.允许经营国内业务和入境旅行,不能经营出境游 3.法律法规,如淫秽,尊严,其它禁止项目 二:掌握旅行社的经营原则 1.自愿:欺诈-胁迫
2.平等:平等协商-不得将自己意志强加给对方 3公平:公平交易-公平竞争
4诚实守信: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 和经营规则;
1.严禁超范围经营
a.国内经营国际b国际经营出境和边境c国家规定其它 2.不得采取不正当手段,损害竞争对手 3.不得介绍和提供法律规定的项目 掌握旅行社的基本职责; 1.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2.提供的服务必须符合人身财产安全 3.按约收费 4.签定合同
5.骋用合格的导游和领队
掌握旅行社的经营管理的一般性规定;
1,旅行社应与经营人员签合同约定权力义务,经营人员不得披露商业机密 2.出境必须先有资质合作,出问题须自行垫付再追讨 3.与其它饭店车辆等合作须要有合同 4.出境档案要保存3年,其它2年
熟悉旅行社违反<旅行社管理条例>的处罚规定 1.警告限期整改,3-5天,3000-10000 a.未制作和保存业务档案 b.无理拒绝监督检查
2.没收违法所得,15-36天,5000-20000 a.超出范围 b.未办理责任险 c.变相转让经营权
d.致使旅游者人身,财物受到损害
e.不按规定收费,增加服务项目,强行收取费用 f.无资格的导游领队
g.选择境外非法合作的地接社 h.与境外未签约定 3.工商处分
a.假冒商标品牌 b.使用其它旅行名称 c.诋毁其它旅行社名誉 d.提供虚假信息和宣传 e.低于成本价参与竞争 f.其它工商规定 4.1万-5万
a.未经批准经营者
b.外国常驻机构超越业务范围经营
三:熟悉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各类及有效期;
1.《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 是资格证明有正副本,正本挂在店中 有效其为3年 2.领取后60日申请工商许可证
掌握旅行社质量保证金的相关规定;
1.指由旅行社缴纳,行政管理部门管理,用于保障旅游者权益的专用款项 2.利息1/3退还旅行社,其它作管理费用
3.保证金必须现金,支付赔偿后不足部分必须60日内补齐 掌握旅行社责任保险的相关规定; 1.旅行社责任险: a投保人,受益人,缴费人均为旅行社 b费用不在旅游消费报价中列出 c旅游过程中因旅行社原因 d费用由保险公司补偿 2不负责赔偿
a旅客自身体力
b个人过失导致人身伤亡,费用支出 c自行终止或不参加约定项目造成损失 3旅行社责任险期为1年,期满应再续1年
4.国内旅游第人责任赔偿限额为8万,出入境16万 5.国内每次每年累计200万,国际的是400万 掌握旅行社业务年报制度。
1.年检主要内容:旅行社本的企事业基本情况,业务经营,人员管理,遵纪守法 2.经济指标:营业收入总额,利润总额,外联和接待人天数,人均利润,上缴税 前三项考核企业经营规模,人均利润考核企业经济效益 第三章 导游人员管理法律制度 一:熟悉导游人员的概念。《导游管理条例》规定 依本例规定取得导游证,接受旅行社委派,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旅游服务的人员
熟悉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相关规定;---地方不能印制和颁发资格证书 1.中国公民 公民是指具体某个国家国籍的个人 2.高中学历、中等专业以上 3.健康的身体
4.基本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掌握导游证领取的前提和途径;
前提是必须取得导游资格证收并与旅行社或导游服务公司登记,向省、自治区、直辖市 掌握导游证与领队证的联系和区别; 1.导游证是考领队证的前提 2.导游证是国内,领队证是国际
3.导游证是资格证取得再有合同申请,领队证是通过考试直接由旅游行政部门颁发 掌握不得颁发导游证的几种情形; 1.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能力的
2.患有传染性疾病的
3.受过刑事处罚的,过失犯罪除外 4.被吊销导游证的
掌握导游人员资格证书与导游证的联系和区别。联系:资格证书是导游证的前提
区别:1.性质不同:资格证是表明某人具备导游职业资格,后者表明已经获准从事职业
2.领取程序不同
二:熟悉导游人员的三项权力;
1.导游有享有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力 2.导游有调整或变更接待计划权
a.必须是在引导旅游者旅行、浏览过程中 b.可以危及人身安全 c.征得多数人同意 d.立即报告旅行社
3.行政处罚不服时,依法享有申请复议权和提起行政诉讼权 掌握导游人员的九项义务。
1.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职业技能 2.活动时应当佩带导游证
3.必须经旅行社委派,不得私揽活 4.不得损害国家听觉和民族尊严的言行 5.要有职业道德,尊重民俗 6.不得擅自更改计划 7.善意提醒和明确警示
8.不得购买和兜售礼品,不得暗示收小费 9.不得欺骗和胁迫旅客消费,与经营者串通。三:熟悉导游人员等级考试的条件和等级;
等级两系:中文系和外文系 四级: 初级-中级-高级-特级 掌握导游人员计分管理的概念;
计分管理是导游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扣分的管理制度,由国家旅游局负责,每年10分制,年审后自动消失
掌握导游人员27种违法、违规行为的扣分计分方法; 掌握导游人员年审的内容、考评等级及处理办法。
内容:1.从导游业务情况、扣分、接受处罚情况、旅客反映情况
考评等级:1.通过年审2.暂缓通过年审(累计扣达10分)3.不予通过(一次扣10分),8分全行业通报,6分警告 第四章 旅游合同法律制度 一:熟悉合同的概念;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它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力义务关系的协议
掌握旅游合同的概念以及旅游合同依照的法律规定;
旅游合同是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力义务的协议 掌握旅游合同的形式、内容;
1.形式:书面-口头-其它(推定和默许)
2.内容:当事人的名称、旅游行程、价格、履行时间、违约责任
掌握要约的条件; 1.内容具体确定
2.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掌握要约和要约邀请的区别;
具体的东西是要约,向旅游者提交的旅游线路报价单、媒体旅游广告慎于要约邀请。掌握承诺的方式;
语言,文字或者其它直接表达意思的方式。例外a.根据交易习惯b.根据要约要求 掌握合同格式条款的法律后果。
1.对格式条件发生争议,应当按通常理解予以解释
2.对格式条款有两种解释,当作出不于得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3.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时,采用非格式条款。二:掌握旅游合同订立的基本原则; 1.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
2.合同自愿原则 3.合同公平原则 4.诚实守信原则
5.遵纪手法和维护道德原则 6.具体法律效力原则
熟悉订立合同主体的资格;
具体相应的民事权力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完全民事能力)了解代订合同的法律特征。三:掌握合同履行的规则;
掌握定金与押金、预付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定金一押金的相同与不同点
相同:a.都属于金钱担保的范畴 b当事人按约定的表示c.合同履行后有发生返还的法律效果.不同:a.定金有违约救济功能b.定金不能超过合同标的额,c.定金适用定金罚则 2 定金---预收款的相同与不同点
相同:都是预先支付的范畴,可以抵押
区别:a.定金有合同担保b.定金不能超过合同标的额c.发生违约,定金要双倍,预收只是退还加上利息等。
熟悉定金罚则与违约金的选用规则。发生违约时,只能适应一项条款.四:熟悉合同的变更和转让的含义; 变更:
1.发现在合同成立这后到结束之间 2.是对已经成立的合同进行变更 3.须当事人协商一致
4.有些合同变更必须经批准
转让
1.合同当事人将其权力与义务转让给第三方,是合法的 2.合同转让不是合同变更
3.合须经过对方同意或通知对方
4.转让涉及审批还须办理有关手续
掌握可变更和可撤消合同的情形及法律后果。1.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法院变更或撤消 a.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b.在订立合同时显示公平c.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
2.后果:a返还因合同取得的财产b.折价补偿c.赔偿损失 五:熟悉《合同法》中严格责任原则;
当事人订立合同后合并的,由合并后的法人或组织行使合同权利及义务,分立的,除债权人和债务人另有约定外,由分立的法人或组织“连带债权”和“连带债务” 掌握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
1.继续履行2.采取补救措施3.赔偿损失 掌握违约金的性质;
违约金属于承担违约责任的一种形式,以补偿性为主,惩罚性为辅的违约责任承担形式 掌握不可抗力的概念及责任的承担。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部分或者全部可以免责,但因当事人延迟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第五章 旅游出入境管理法律制度 一:出境旅游的方针;
一般指自费旅游,必须组团,有计划(年计划,外汇收入),有组织(组团),有控制(问题和配额管理)
掌握出国旅游的几项管理制度; 熟悉边境旅游的概念和初始线路;
边境游:毗邻国家的公民在双方政府商定的边境地区进行旅游活动 初始线路是:1987年辽宁丹东市至朝鲜新义州中朝 二:外国旅游者有效证件的种类;
护照,签证(中国是L字,9人以上为团),旅行证(有效期为1年,不对外开放地使用)熟悉“落地签”的含义;
地方公安机关作为口岸签证机关,对在外事、旅游活动中确实需要来华而来不及在中国驻外机关办理签证的外国人,申请人一下飞机便可以办理签证 掌握旅行证的发放规定;
对外开放的是甲类地区,甲类地区新增的是乙类地区,只允许技术交流,现场施工等公务活动为丙类,不对外开放是丁,进入乙以后的必须申请旅行证,并提交旅行事由,只有一年,警告,限期出境
熟悉外国旅游者入出境“一关四检”的内容; 1.海关检查(物品,车辆)
2.边防检查(人员,运输工具,行李物品)3.安全检查(易燃易爆)4.卫生防疫 5.动植物检疫
熟悉外国旅游者的权力和义务。
1.权力:a.人身自由不受侵犯b.根据互惠原则,可免签签证
2.义务:a.应经过中国政府主管许可持有效证件b.遵守法律,不得损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秩序等
第六章 旅游资源管理法律制度
一:掌握旅游环境和旅游环境保护的概念;
1.旅游环境:是指影响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生存与发展的各类天然及人工自然因素的总和。
2.旅游环境保护:指旅游者及旅游经营者赖以生存的环境因素按自然规律科学的管理,利用和保护的社会旅游经济活动.熟悉对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单位的要求;
1.责任制度2预防制度3申报登记制度(排放必须申报)4.超标收费制度5限期治理制度 二:掌握风景名胜区的概念和等级;
1.概念:风景名胜区是指具体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浏览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2.等级(反映重要自然变化,重大历史文化,处理自然状态我保持历史原貌)
a.国家级名胜区(国家代表)b.省(自治区,直辖市)风景区(区域代表)熟悉风景名胜区规划和保护的内容;
1.规划
设立之日起2年内编制完成总体规划,规划期一般为20年
a.风景资源评价
b.生态资源保护措施、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开发利用强度
c.风景名胜区的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
d.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的范围 e.风景名胜区的旅客容量 f.有关专项规划
2.禁止 a.开山、采石、开矿、开荒
b.修建储存爆炸,易燃,放射,腐蚀
c.在设施上刻画、涂污
d.乱扔垃圾
熟悉风景名胜区开发和利用的原则性规定。1.保护是前提、是基础 2.开发是手段 3.利用是目的
三:熟悉文物保护单位的等级; 1.县、自治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保护单位 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熟悉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及申报程序;
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国务院公布 划定必要的保护范围,作出标出说明,建立档案,设置专人负责管理 掌握文物的买卖管理和出境管理。文物:
馆藏文物:购买—接受捐赠---依法交换---其它方式
私藏文物:依法继承或赠与-----文物商店购买----拍卖---交换或转让
文物商店不得从事文物拍卖经营活动,禁止外资从事文物商店或拍卖企业 四:熟悉旅游区的等级;
3A,2A,1A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委托省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负责评定。
4A由省级推荐,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评定 5A 由4A级中产中,须1年以上可申报5A 熟悉旅游区的检查制度。
重点抽查、定期明查、不定期暗访、社会调查、听取游客意见反馈 复核至少每三年进行一次
第七章 旅游交通管理法律制度 一:熟悉旅游交通的概念;
是指利用一定的运载工具,通过一定的线、场、站和港等设施,在约定的期限内,为旅游者提供空间位置转移的服务活动。熟悉旅游交通的种类及其主要特点; 1.航空运输: 速度快
2.公路运输:点对点最快的方式,由点到面
3.水路运输:比较传统,水景区主要交通方式和休闲娱乐方式 4.城市交通运输:
外部交通:”出得去”,由港、站、场组成 内部交通:”散得开”
5.景区内的交通运输 :景区内的空间转移,由景区内的汽车、游船、缆车、人力车 二:熟悉航空运输的经营准则;
保证飞行安全和航班正常,提供良好服务为准则。三:熟悉铁路旅客运输损害赔偿的规定。1.铁路运输赔偿规定
a.托运人根据自愿申请办理保价的,按实现损失赔偿,不超过保价额
b.没有保价按实际赔偿,不超过国务院铁路主管部门规定,若铁路故意损失,不受国务院规定,按实际损失赔偿
2.限额赔偿规定:人身伤亡赔偿限额为15万,自带行李损失限额为2000元 3.索赔时效:受损失方1年内提出,铁路要30日给予答复 4.免责事由:不可抗力或自己原因造成,不承担赔偿责任。第八章 旅游安全管理法律制度 一:熟悉旅游安全管理的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二:熟悉旅游安全管理的原则;
遵循统一指导,分级管理,以基层为主 三:掌握旅游安全事故的界定;
1.轻微事故:轻伤,或经济损失1万以内 2.一般事故:重伤,损失1-10万
3.重大事故:死亡或重伤致残,损失10-100万
4.特重大事故:多名死亡或损失在100万以上,性质严重影响重大 掌握旅游安全事故处理的一般步骤;
1.陪同人员立即上报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及明报告归口管理部门.重大—人民政府 2.与有关单位严格保护现场.3.协同有关部门进行抢救、侦察.4.有关单位负责人应及时赶赴现场。
5.特别重大事故,按国务院规定进行处理
熟悉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处理的步骤;
1.事故发生地的人民政府牵头协调有关部门以及事故责任方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处理,必要时可成立事故处理领导小组。
2.报告单位立即派人赴现场,组织抢救,保护现场,及时报告公安。第九章 旅游饭店星级评定制度
一:熟悉旅游饭店星级划分的依据; 五星级增加了白金五星级
1.饭店的建筑、装修、设备、设施 2.饭店设备设施的保养状况 3.饭店的管理水平4.饭店的服务管理 5.饭店的服务项目
熟悉旅游饭店评定的机构及其分工
国家旅游局是旅游饭店星级评定的机构,负责5星级
省、自治区、直辖市评定1.2.3.4星级,结果报至国家。4级报备后推荐5星级
二:熟悉旅游饭店星级评定的方法;
1.按星级饭店的必备条件与检查评分相结合
2.若有不同标准的设施,可以按建筑物的实际标准评定星级,但评定后,不得使用相同的饭店名称。
3.若要关闭,装修评定设施必须报备,否则取消。掌握旅游饭店星级检查制度。
1.必须是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从事饭店行业管理的专业人员 2.必须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热爱旅游事业,大公无私 3.有一定政策水平、较强的法制观念 4.较丰富的饭店业务知识,掌握国家标准
5.一定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有分析和研究问题能力。
第十章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一:掌握消费者的九项权利;
1.安全保障权2.知情权3自主选择权4.公平交易权5.求偿权6结社权7获得有关知识权8受尊重权9监督权
熟悉经营者的十项义务;
1.履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
2.接受消费者监督的义务。
3.保证商品或服务安全的义务
4.提供商品或服务真实信息的义务 5.标明经营者真实名称和标记的义务
6.出具购货凭证或服务单据的义务 7.保证商品或服务质量的义务
8.承担“三包”和其他责任的义务 9.不得以格式合同限制消费者
10.尊重消费者人身权利的义务 掌握经营者与消费者交易的原则。
1.自愿原则2.平等原则3.公平原则4.诚实守信原则
二:掌握国家保护消费者权益不受侵的内容以及手段; 内容:
1.国家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负有法定义务。2.消费者要依法行使权利
3.国家采取措施保障消费者依法行使权利进而达到维护消费者权力益的目的。
手段:
1.国家制定有关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2.加强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做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3.各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采取措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4.国家机关依照法律惩处经营者的违法行为。掌握消费者组织的概念;
消费者组织是依法成立的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主要是中国和地方消费者协会。公正性和独立性 熟悉消费者组织的职能和权利限制; 熟悉消费争议的方法。
1.经营者协商和解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5.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一章
纠纷处理的法律规定 一:熟悉旅游纠纷的概念及特征;
旅游纠纷是指旅游经营单位、法人、旅游者之间,旅游经营单位内部机构管理和相互之间以及旅游者与旅游者之间,在与旅游经营单位有关的旅游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矛盾和冲突。特征:
1.法律关系复杂化2.诉讼主体多元化3.诉讼内容广泛化4.合同内容简单化 掌握旅游纠纷的种类。
1.性质 a.旅游民事纠纷.b经济c.刑事.d行政
2.主体 a.旅游者与旅游经营单位b.单位与相关部门c.单位内部d国内单位和行政与外旅游企业
3.内容 :合同纠纷,服务,交通,结算,管理,食品卫生,治安管理,保险等 二:熟悉旅游纠纷协商的原则和要求; 原则:地位平等,依法协商,合理合法
要求: 1.双方当事人要及时协商,互凉互让,实事求是自愿达成和解。
2.责任方要积极主动承担责任,取得对方原谅。熟悉旅游纠纷调解的原则和形式; 原则:自愿,合法,公正 形式:行政,仲裁,司法
第十二章
新时期指导思想和相关政策 一:掌握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思想方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发展阶段: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根本任务:大力发展生产力
5.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 6.政治保证: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7.祖国统一:一个中国,两种制度 熟悉“三个代表”的核心内容。
1.中国共产党必须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中国共产党必须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3.中国共产党必须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1.是党三代领导人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时机需求
2.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
4.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创新,科学。5.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掌握和谐社会的含义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机制。
1.和谐社会应当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
2.和谐社会应当是全体人民各得其所、利益关系得到有效的协调的社会 3.和谐社会应当是社会管理体制和社会服务网络不断健全的社会 4.应当是稳定有序、安定团结、各种矛盾得到妥善处理的社会 机制:
a.动力机制:提供和传输社会运动、发展、变化的能源和能力
b.平衡机制:维护和保持着社会各部分及各种力量之间的协调、稳定和平衡 三:熟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容; 1.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2.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切实的民主权利。3.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 4.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5.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6.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熟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措施;
1.建设社会义核心价值,增加社会义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2.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3.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4.抢过文化创新,增加文化发展活力
掌握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内容;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掌握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方面; 1.提高处方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统筹城乡发展,新农村建设 4.加强能源节约和生态保护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6.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7.深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8.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四:熟悉我国的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
基本国策:1.环境保护2计划生育3对外开放 发展战略:1.“三步走“战略
3.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三个战略重点 4.促进区域经济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5.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6.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熟悉我国生态环境的严峻形势和对策; 1.提高对生态环境长期性与艰巨性的认识
2.改革生态环境建设管理办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3.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
4.建立健全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强政策扶持。熟悉我国计划生育政策; 1.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2.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3.如有特殊情况经过批准可以生第二个孩子 掌握“科教兴国”战略的概念;
“科教兴国”就是把科学技术和教育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加国家的物质实力 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我国现代化.掌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
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该建立在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掌握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措施;
1.加快水利、交通、通信、电网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西电东送、西气东输 2.生态环境放在突出位置,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3.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和特殊经济 4.加快教育普通和科技进步 5.实现更灵活的开放政策
6.以三沿地区为重点,加大开发力度 五:掌握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维护祖国统一,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熟悉民族区域自治是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基本政策;
1.既巩固了国家的领导,又充分保证了少数民族的自主权利的行使 2.既增加了民族交往,也发送和发展了民族关系
3.既促进了社会稳定又充分调动少数民话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积极作用 第十三章 旅游职业首先规范
一:熟悉旅游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1.爱祖国、爱人民、全心全意为游客服务 2.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热爱旅游工作、尽职尽责 掌握旅游职业道德的内容。
二:掌握导游人员的基本职责;
1.根据旅行社与游客签订的合同约定,按照接待计划,安排和组织旅客游览、参观。2.负责向旅客导游、讲解,介绍中国地方文化和旅游资源
3.配合和督促有关单位安排游客的交通、食宿,人身财产安全 4.耐心解答游客的问询,协助处理旅途中遇到的问题 5.反映游客的意见和要求,协助安排会见 熟悉导游人员行为规范。
1.忠于祖国,坚持“国外有别”原则
2.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执行请求汇报制度 3.自觉遵纪守法
(提纲)
一、环保法律基础知识
1、我国环保法律法规体系
2、环保基本制度
3、环保法律责任(执法措施)
二、近年来环保法律法规修订情况
1、两高司法解释(2013年修订并于2016年12月23日再次修订公布,自2017年1月1日实施)
2、新环保法修订(2014年4月24日修订,2015年1月1日起实施)
3、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2015年8月29日修订,2016年1月1日起实施)
4、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2015年4月24日修订并实施)
5、环境影响评价法的修订(2016年7月2日修订,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6、环保税法的出台(2016年12月25日颁布,自2018年1月1日起实行)
三、几点感受
1、环境保护问题是一个影响经济发展,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值得重视餐桌污染(食品安全问题、白色污染、镉大米事件)、央视315曝光日本辐射食品流入国内、PX项目受抵制、杭州垃圾焚烧厂事件,人民政府不断加大整治污染的力度,重典治污、向污染宣战。
2、一个有良知的企业应当重视环保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项目环评、三同时、合法排污、依法申报、危险废物管理等。
3、政府部门应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提高监管能力,加大执法力度,同时应当增强服务意识,指导协助企业做好环保工作。
(1)集控区、高新区的环境监管问题、污水处理厂等特殊行业建设项目监管问题、法律法规更新带来的执法变化(2)坚持公开透明,满足人民群众环境权益需求(政府信息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于2002年11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真正建立起依法治理安全生产的整套法律体系。学习和了解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对帮助企业从业人员在生产工作过程中避免发生违法行为,保障个人身体健康和企业安全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构成
我国法律体系的纵向构成依次是:宪法、刑法、法律、政府规章。宪法是人民意志的最高法律体现,所有的法律和规章都必须遵循宪法的规定。我国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构成是:
《宪法》,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规定为劳动者创造必要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环境。
《刑法》,是对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违法行为实施惩罚制裁的大法。
《安全生产法》,是在《宪法》的框架下,为实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的而制定的法律。规定企业负有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辖区安全生产实施综合管理。
《消防法》、《职业病防治法》、《劳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水上交通安全法》等,是根据《宪法》,为实现各个领域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而制定的专项法律。由政府各相关管理部门对辖区 安全生产实施专项管理。
国务院等政府部门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安全生产《条例》、《规定》、《标准》等都属于政府行政法规或规章,是从管理和技术的角度实施管理的规范。
第二节 企业及职工安全生产的责权保障
一、我国安全生产的管理机制
我国安全生产的管理机制是: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
意思是说,各级政府统一部署和领导其辖区的安全生产工作,政府的相关管理部门依法对企业安全生产的情况负有主体的全面责任,工会和全社会对政府和企业履行安全生产责任的情况进行监督,并予以支持。换句话说,法律把企业履行安全生产的责任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从而体现了“谁生产,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保障安全生产条件,保护员工生命财产的主要任务和责任,是法律规定的企业主体责任。
二、安全生产工作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法律规定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是一切工作都必须遵循的原则。
意思是说,在制定计划,实施生产行为的时候,都应该首先考虑安全的要素,“要生产必须安全,不安全不能生产”就是这个道理。另外,要求在生产过程中,要进行安全管理,开展综合 治理,把预防作为安全生产的主要工作,防范事故于未然。
三、企业职工安全生产的责任和任务
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是企业职工的责任和任务。
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危险的因素。例如:职业病,电伤病,机械伤害,火灾,放射性物质等等。为实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人伤害”,每一位企业职工都应该掌握安全生产的技能知识,自学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第三节 企业从业人员的权利与义务、保护与申诉 法律赋予了企业职工劳动的权利,更赋予了职工获得劳动保护的权利。每一个企业从业人员,都应该了解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了解申诉和索取赔偿的渠道,从而保障自己的权利。
一、职工的权利与义务
上述法律法规规定了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权利与义务,归纳起来有“八大权利三项义务”:
(一)权利
1、合同保障权
企业应该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应该载明作业场所和岗位危险因素及其安全保障的方法,防止职业危害,参加社会工伤保险等事项。企业不得免除承担员工事故伤亡的责任。
2、知情权
有权了解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
3、建议、批评、检举、控告权
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批评、检举和控告。
4、拒绝权
有权拒绝违章冒险作业的指挥和命令。
5、紧急避险权
当发生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工人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6、索赔权
发生事故造成伤害的,可依法索取赔偿。
7、健康保障权
有获得并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享有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的权利。
8、教育培训权
有获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权利。
(二)义务
1、遵章守规
自觉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接受教育培训 自学学习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技能。
3、报告危险
发生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二、保障与申诉
《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劳动和健康的权利。《安全生产法》、《消防法》、《劳动法》、《工会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都规定了保障职工身体健康是企业的主体责任。主要有:
(一)劳动保护与健康保障的规定
1、工作时间
劳动者每日工作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能超过44小时。每周至少休息1 天,经协商每天延长的工作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特殊原因延长不能超过3小时,每月总延长时间不能超过36小时。
2、加班报酬
加班工资不能低于工资的50%,休息日加班工资不低于工资的200%,法定休假日加班工资不低于工资的300%。不能以补休相抵。
3、女职工和未成年人保护
不能安排女职工和未成年人(16至18周岁者)在矿山井下、有毒有害或国家规定的其他禁忌场所工作。女职工享有90天产 假。不能使用童工(不满16周岁者)。
4、工伤保险
企业应该按照《安全生产法》和《劳动法》的规定,让全体职工都参加社会工伤保险。参加工伤保险的全部缴费费用由企业负责,不得收取职工费用。
5、劳动合同
企业应该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合同应注有岗位说明、劳动纪律、工资等条文,保障职工对岗位危险因素的知情权。
6、防护用品
企业应当按照《安全生产法》和《劳动法》的规定,根据不同岗位的危险程度和危险因素,为职工无偿提供劳动防护用品。劳动防护用品不能收取职工费用。
7、体格检查
企业应该定期为职工进行体格检查。主要是入职前检查、离职前检查和检查。
8、培训教育
企业应该对职工进行岗前安全培训和“三级安全教育”,即厂级、车间级、班组级教育。让职工掌握企业各岗位防范危险的技能。
(二)申诉的途径和方法
企业职工因工伤亡,通过申诉获得治疗和赔偿的途径和方法,主要依据国务院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工作保险是国家 通过立法,对保险范围内的劳动者因工作受到意外伤害,提供医疗救治、职业康复、经济补偿和基本生活保障,以及对因工死亡者遗属提供抚恤等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障制度。企业职工因工受到伤害,必需通过以下途径才能获得治疗与赔偿的保障:
1、职工必须依法参加社会工伤保险
企业必须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如果企业职工没有参加工伤保险,将不能获得工伤社会保险一系列保险赔偿支付的保障。所有因此而产生的医疗、康复、赔偿等费用,依照《工伤保险条例》及有关规定,由企业负责。
2、职工所受伤害必须被认定为“因工受伤”
企业职工受伤后,必须经过申请申诉程序获得“工伤”认定,才能获得工伤社会保险相应的治疗和赔偿支付,否则,只能获得普通伤残抚恤救济。《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以下情形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事情受到伤害。
(2)因公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3)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4)患职业病。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下情形应当认定为“视同工伤”,比照工伤待遇执行:(1)在工作时间和岗位上突发疾病经过48小时抢救不治死亡的。
(2)因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受到伤害。(3)军队服役因公伤残并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复员或转业后在用人单位旧伤复发。
3、申请工伤待遇的程序(1)申请工伤认定
职工在工作中受到伤害,企业应马上送职工到医疗机构就医,并及时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对怀疑患有职业病的职工,应当到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所属的职业病治疗机构诊断,确诊患有职业病后,再到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如果企业没有按照规定为职工申请工伤认定,职工本人或家属可以在事故发生后1年内(或确诊职业病后)直接向劳动部门提出申请。
申请“工伤认定”必须提供以下证明材料:一是《工伤认定申请表》(可在劳动部门领取);二是职工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证明材料;三是《医疗诊断鉴定书》;四是《事故简单情况报告》,报告应注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和受伤害的程度。
(2)确定伤残等级
被认定为工伤后,凭《工伤认定书》到当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伤残等级鉴定”。(3)申领工伤待遇
以上程序结束后,持《工伤认定书》和《伤殘等级鉴定书》到当地工伤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申领工伤保险待遇。
4、仲裁与控告
新公司法涉及知识产权出资的规定主要有:第27条规定, “股东可以用货币, 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 “对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当评估作价, 核实财产, 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法律、行政法规对评估作价有规定的, 从其规定”, “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三十”。第28条规定, “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 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第83条就股份有限公司的出资方式所作的规定与第27条相同。第26条和第81条规定, 全体股东或发起人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 其余部分由股东或发起人自公司成立之日起2年内缴足。此外, 新公司法还对股东不依法缴纳出资的法律责任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2 知识产权出资的风险
2.1 知识产权本身所固有的风险
(1) 知识产权的权利瑕疵。
出资者以知识产权出资入股, 取得股权并成为公司股东, 一个当然的逻辑起点是出资者对用于出资的知识产权已经取得了合法的权利, 详言之, 出资者用于出资的知识产权是有效的并且是合法的所有者或者合法的被许可者, 他将该项知识产权用于出资具有合法的根据。
然而, 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 都有可能导致出资者并非不拥有有效的知识产权或者不是知识产权的合法所有人或者被使用人, 根本无权将该知识产权用于出资, 导致公司接受该项出资的知识产权后, 将无法按照公司经营的目的充分、有效地使用该项知识产权的情况。
(2) 专有权的归属。
知识产权的专有性不过是法律制度安排的结果, 从无形财产的本质而言, 由于知识本身通常超出知识载体的价值, 因而“具有与认知主体分离或传播的经济合理性, 知识的传播收益大于知识的传播成本”, 知识具有天然的共享性。
2.2 知识产权资本的商业化风险
公司接受知识产权出资, 目的在于公司发展对知识产权商业化运作的需要, 因此, 用于出资的知识产权的商业化程度, 直接决定该项知识产权在本企业能否应用以及作用的大小。
首先, 并不是所有获得法律保护知识产权在技术上都是先进的。以专利为例, 虽然我国《专利法》规定能够授予专利权的发明与实用新型必须具有创造性, 但是这种创造性的衡量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周期比较长。二是, 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的创造性是与已经公开的技术相比的。其次, 并不是技术上先进的知识产权其市场前景都是看好的。
3 知识产权出资的风险防范
3.1 对知识产权出资主体的适格性审查
依照公司法律制度的规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均可作为公司出资人, 他们在用知识产权出资时, 必须对该项知识产权享有合法处分权, 确保接受投资的公司对该项知识产权可以对抗第三人。为防范公司风险, 对知识产权出资人还应做如下考察。
(1) 自然人用专有技术、计算机软件等知识产权出资的, 应当审查其用于出资的成果是否属于职务技术成果。
(2)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用知识产权出资, 应当注意审查出资者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我国《民法通则》根据法人活动的性质, 将法人分为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
3.2 股东对知识产权出资的法律承诺
知识产权出资存在诸多风险, 有些风险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 公司的事前审查, 也只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风险的发生。
(1) 出资者应当保证出资知识产权的合法性及稳定性。
出资者应当保证其用作出资的知识产权是合法、有效的知识产权, 承诺用于出资的知识产权是任何第三方不能根据知识产权法或其他法律提出任何权利要求的。在用知识产权认缴出资时, 应提交该知识产权的有关证明资料, 包括专利证书、商标注册证、著作权登记证明文件、知识产权受让合同, 与该知识产权的技术特性、实用价值、发展前景、实施条件等有关技术文件, 作为投资合同的附件。出资者用作出资的知识产权技术上的可靠性, 是指出资者要承诺用知识产权出资后, 依约提供相关技术资料和咨询、培训服务;保证提供的资料是完整、可靠的;保证用作出资的知识产权确实适合所投资公司的应用, 若有欺诈须承担法律责任。
(2) 出资者应当保证出资知识产权价值的真实性。
知识产权等无形财产, 其价值评估有较大的弹性, 如果其价值被高估, 就使公司资本被“掺水”, 既动摇了公司资本真实足额的基础, 同时损害了其他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因此, 出资者必须承诺, 其用于出资的知识产权价值是真实可靠的, 如果出现估价不实, 出资虚假的情形, 出资者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出资协议的约定补交其差额, 并赔偿公司的其他损失, 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或发起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
摘要:知识产权在知识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决定知识产权资本化将成为21世纪一种格外引人瞩目的法律和经济现象。为保证知识产权资本运营安全, 至少应当认识到知识产权出资存在的法律风险, 从知识产权本身固有的风险和知识产权资本的商业化风险两个方面来分析, 来探索公司接受知识产权出资风险的法律防范措施。
关键词:知识产权,风险,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参见公司法第28条第2款、第84条第2款、第200条、第208条之规定[G].
[2]刘春霖.关于专利权投资的法律思考[J].知识产权, 1999, (6) .
关键词:知识产权证券化;法律规制
一、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概述
知识产权成为金融工具的前提是证券化,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实质是金融资本与知识资本的有效结合,即以金融技术为依托,以知识产权的信用为担保,以证券化为载体的一种融资方式。知识产权证券化有三个方面的特殊性:第一,知识产权基础资产的权利主体确定相对复杂。第二,知识产权证券化中基础资产是无形资产,在资产转移过程中,可能涉及与有形资产相结合的方式。第三,知识产权未来现金收益稳定性较低,资产评估较为困难。知识产权具有时间性、地域性、不稳定性、无形性、依附性等特点,导致其现金流稳定性降低,投资风险就较高。另外,国际化的今天,各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差异也是存在的法律风险之一①。因此,需要经过特殊的专业制度的安排来降低或分散风险,对知识产权证券化的系统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 国外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法律规制
知识产权证券化从1997年世界上第一桩美国鲍伊债券案②至今已有十多年,但各国对于知识产权证券化在实践操作和法律规制上均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法律上没有系统完整的知识产权证券化规定。
(一)美国
美国是最早开始将知识产权进行证券化的国家。自鲍伊债券案以来,美国在版权、商标权和专利权等知识产权领域均有一定数量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交易③。美国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对象资产非常广泛,从游戏软件、音乐、电影、娱乐、演艺、主题公园等与文化产业关联的知识产权,到时装品牌、最新医药产品专利、半导体芯片几乎所有的知识产权都可以成为证券化的对象且增长速度较快。当前,美国尚无专门的知识产权证券化法律,而是在个案中适用相应的知识产权法律、联邦破产法、美国统一商法典、SEC的非金融信息披露规则、萨班斯法案、资产证券化法律以及法院判例等④。下面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总结美国知识产权证券化交易的法律适用:
1.版权
美国版权证券化尤其是音乐和电影版权的证券化交易是当前较为普遍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交易方式,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大卫·鲍伊音乐版权证券化,美国歌手大卫·鲍伊将其25张专辑的版权进行证券化融资,由银行安排发行私募证券。美国对拟证券化的基础资产的选择标准如下:第一,作品影响力大;第二,作品有良好的历史销售表现;第三,作品权利关系简单。综合这些标准,再考虑娱乐产业的特殊情况,那些有广泛影响力的知名歌手或导演的作品才是证券化的合适对象。
2.商标权
2003年的Guess服饰公司证券化案一定程度上构建了商标权证券化的标准。发起人Guess服饰公司,将其14个商标许可合同中的债权性收益证券化,由特殊目的机构Guess RoyaltyFinance LLC发行私募证券。Guess 服饰公司的成功在于:第一,基础资产方面,商标有良好的债权性收益历史记录,能产生充足的未来许可应收账款;第二,发起人方面,Guess服饰公司有21年的服装业经营经验,有签订新的商标许可合同潜力,在证券化商标许可合同不能实现时能以新的商标许可合同代替⑤;第三,债务人方面,知名的商标产品经营商,有效市场营销策略,商标经营商不能转让商标项下有关权利⑥;第四,信用评级方面,标准普尔的BBB信用评级。
3.专利权
美国的专利权证券化交易较少,基本上是医药品专利权证券化。2003年7月由美国药业特许公司以13个制药专利的许可收益为证券化资产,其发行的私募证券获得了较大收益⑦。
专利权证券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若要取得成功,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谨慎选择资产。第二,注重对专利权的实质调查。通过对专利权的实质调查排除那些可能面临侵权、诉讼或可能被宣告无效的专利权。第三,组建多样化的基础资产池。第四,选择正确的价值评估方法。
综上,美国知识产权证券化交易的成功经验是:知识产权无权利瑕疵,有较强的商业价值和市场前景,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多元化知识产权产品;发起人和债务人有良好资信,发起人在知识产权的债权性收益不能实现时承担责任并采取相应的有效补救措施;著名信用评级公司给予的准确较高的信用评级,且有第三方担保。
(二)瑞士
瑞士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部日内瓦所在国,其避税港优势吸引了大量世界顶级跨国公司和知名品牌商品企业,素有知识产权“储藏室”之称。瑞士法律对知识产权证券化有一些规定,主要是对基础资产和发起人的规制。
1.基础资产的规制
瑞士法律规定,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发起人将知识产权转让或抵押给SPV,前者是知识产权所有权的转移,后者的发起人对知识产权仍有控制权,投资者对该知识产权拥有抵押权。转让与抵押均需做出承诺且事实转让或抵押,转让无需特定形式,抵押需书面进行,但二者均以注册登记作为对抗第三人的要件。发起人破产时,若发起人与SPV的知识产权转让是公平的,且转让价格评估合理,则该知识产权与发起人破产远离。在抵押情况下,瑞士破产法规定,发起人将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知识产权因发起人破产被强行拍卖后,知识产权证券化投资者对相应的专利权、商标权,工业设计和芯片设计享有别除权。
2.发起人的规制
第一,明确知识产权权利名称,尤其是发明或者职务创造。第二,明确知识产权权利状态,包括是否已取得并拥有该知识产权和保护期限,以及侵权诉讼、行政程序或其他针对知识产权所有者的知识产权权利主张等。第三,知识产权权利瑕疵担保,发起人需根据法律或者通过合同约定确保这些知识产权,确保在许可、联营、融资合同中无冲突性承诺或担保安排。在知识产权抵押情况下,发起人知识产权履行情况低于事先约定水平或者发起人出现信用问题时,知识产权所有权自动转移给SPV。第四,知识产权债权性权益的实现,发起人应证明无知识产权应收账款转让的合同障碍,如转让限制,第三方同意等;并且放弃知识产权债务人对发起人的任何抵消权。第五,其他,比如发起人的知识产权信息保密和专有技术保障措施等⑧。
nlc202309020423
以上规定既有对物权法、破产法、知识产权法等相关规定的援引,也有知识产权证券化交易的特殊法律规定。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瑞士对知识产权证券化交易的谨慎规制,尤其是对发起人在证券化中的义务规定。
三、 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法律规制的思考
(一)我国发展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有利因素
1、充足的基础资产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的数据显示,中国的专利申请量排名为世界第七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⑨。自2004年以来仅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成交的专利、商标、著作权及各类无形资产等,交易量已接近1000亿元人民币就版权而言。另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网络版权形式的博客,播客等,而传统的图书、期刊、报纸等依然发行火热。这些都为我国进行知识产权证券化提供了经济基础。
2、国外证券化案例为我们提供了经验
美国知识产权证券化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成功和失败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主要包括以下三点:资产池的构建、SPV的设立、资产的信用增级与评级。
3、具备一定的法律制度基础
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逐渐完善,自 1985 年实施第一部专利法以来,我国已经建立了基本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主要有:《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反不正当竞争法》、《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等一系列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在确立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也规范了知识产权的商业应用,为我国进行知识产权证券化提供了法律基础。另外,与金融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如《证券法》、《公司法》、《信托法》、《破产法》等也为我国进行知识产权证券化提供了必要的法律环境。我国自确立资产证券化试点之后,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和财政部等相继发布了一系列办法和规定,这些政策是在现行法律法规框架下,根据资产证券化业务特征,对现有政策的完善、补充和适当调整,既满足了资产证券化时间交易的需要,又使资产证券化从一开始就有章可循、规范运作⑩。这一系列的办法和规则贯穿了资产证券化运作的全过程, 对我国的证券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构建我国的知识产权证券化法律
1. 制定统一的资产证券化法律
以现有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行行政规定为基础,对我国的资产证券化进行统一立法,统一规制中国的资产证券化交易,解决包括知识产权证券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特殊性和一般性法律问题。资产证券化统一立法是国际趋势,日本、我国台湾地区等大陆法系国家或者地区都制定了统一的资产证券化法律,判例法系美国也于2005年出台了综合性资产证券化法律。
2. 专门规定知识产权证券化特殊法律问题
在方法上,可以借鉴瑞士的成文法的做法,对我国的知识产权证券化法律的特殊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在具体内容上,可以参考美国等国家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交易成功案例,将其中具有实践操作性的法律经验成文化。具体可做如下构建:第一,界定知识产权证券化基础资产的适格性,明确基础资产的对象是知识产权本身还是知识产权衍生的债权性收益。实践中,目前各国主要采用的是间接知识产权证券化,很少采用直接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因此以知识产权衍生的债权性收益为基础资产,在理论和实践上更具操作性,也更有利于强化发起人在知识产权证券化中的责任。第二,严格规制发起人的知识产权原始权益人行为。强化其在知识产权债权性收益实现中的义务,核心是保证知识产权债权性收益实现,负责承担责任并采取相应的法律或经济救济措施。第三,严格审查债务人实现知识产权债权性收益的能力。可以借鉴美国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交易实践的做法,比如要重点考察经营者的资信、实现知识产权债权性收益的能力等。第四,严格信用评级标准及评级管理。建议制定相应的知识产权信用评级的标准,选择资深资信评级机构进行信用评级。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可以要求提供第三方机构担保知识产权债权性利益的实现。(作者单位:广东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杨亚西:《知识产权证劵化:知识产权融资的有效途径》
[2]焦洪涛,林小爱:《金融创新与知识产权互动关系分析》
[3]艾毓斌,霍红杰,黎志成:《知识产权证劵化:知识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有效融合》
[4]李建伟:《知识产权证劵化: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
[5]陈月秀:《智慧财产权证劵化—从美日经验看我国实施可行性与立法之建议》
[6]吴晓灵:《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代序)》
[7]John S. Hillery. “Securitization of Intellectual of Property:Recent Trend from the United States”
[8]Grünblatt,Diete,Maurenbrecher,Benedict and Ranber,Georg. Legal Aspects of IP Securitisation Switzerland.
[9]Jay C.Klear. Applicability of Private Equity Fund Structure in the Furtheranc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curitizations, Colum.Bus.L.Rev.
注解
①陈月秀:《智慧财产权证劵化—从美日经验看我国实施可行性与立法之建议》,台湾政治大学法律学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正文第16—17页。
②Jay C.Klear. Applicability of Private Equity Fund Structure in the Furtheranc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curitizations,Colum.Bus.L.Rev.798, 2002.
③John S. Hillery. “Securitization of Intellectual of Property:Recent Trend from the United States” [J].Washington Core,2004,(03).[2009-05-24].
④Erica Morphy.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curitization -A Potential Gold Mine 2002, (03). [2009-05-17].
⑤John S. Hillery. “Securitization of Intellectual of Property:Recent Trend from the United States” [J].Washington Core,2004,(03).[2009-05-24].
⑥Jay Eisbruck. Introduction Royal (ty) succession: the evolution of IP-backed securitization. [2009-05-24].
⑦John S. Hillery. “Securitization of Intellectual of Property:Recent Trend from the United States” [J].Washington Core,2004,(03).[2009-05-24].
⑧Grünblatt,Diete,Maurenbrecher,Benedict and Ranber,Georg. Legal Aspects of IP Securitisation Switzerland. [R].[2009-05-18].
⑨何敏:《我国专利资产证券化若干法律问题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年,正文第 6 页。
⑩吴晓灵:《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代序)》,载《中国资产证券化:从理论走向实践》2006 年。
【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推荐阅读:
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论文10-24
知识产权法律基础考试12-05
知识产权专利知识06-30
知识产权法相关知识10-28
知识产权战略06-02
知识产权课件09-18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06-14
知识产权宣传标语07-26
知识产权贯标方案09-19
知识产权工作思路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