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案(精选8篇)
(一)学案设计的原则
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编写的讲义,不是教师教案的浓缩,为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其编写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课时化原则
分课时处理学习内容,防止几个小专题的内容只写成一个学案,一般一个小专题为1-2课时。
(2)问题化原则
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3)参与化原则
在学案设计中应考虑让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通过学案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激励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4)方法化原则
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学案教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
(5)层次化原则
在编写学案时应该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阶层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从而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学案编制的要求
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参照各方面信息,制定出一整套学生自学的“学案”.其特点是: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要具有预先性和指导性。
各科的学案设计和编写的一般要求:
(1)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学会)与发展能力(会学)的统一,使学案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习方式的载体,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
(3)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学案的编写应该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大体上来说,学案的编制主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基本同步,一个优秀的学案应该起到这些作用:(1)激起动机,激发想象;(2)紧扣大纲,开阔眼界;(3)重视学法,培养能力;(4)面向全体, 层次多样;(5)结构合理,操作容易。(四)学案编制的内容
学案的编制要以教案为依据,要体现出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它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其内涵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问题思考”,“阅读教材”,“学案导学”.1,学习目标
2,知识构成
知识构成可以分成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两部分.线索是对一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基础知识是学案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框架,基本知识点,教师的点拨和设疑,印证的材料等.上述要素的编排要体现教师的授课意图.对于重点内容要设计思考题.3,学习方法
学案中所介绍的学习方法主要是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的.一般包括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运用等.4,技能训练
技能训练是对一节课学习的检验,它有选择题,填空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等.训练题的设计,要体现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有基础知识的检验,又要有基本技能的训练.提倡多种题型合理搭配,题目编排由易到难,控制习题数量,按容易题:中等题:高档题为7:2:1的比例来编写,为兼顾程度较高的学生,可适当编拟一些选做题,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学习水平.(五)学案编制的一般栏目:
年级 学科 教材 课题 教师 审核
学习要点(目标)
重,难点分析
学习思路
学法指导
同步练习
自我测评
小结
资源链接(课外拓展)
为了提高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 引导学生更好地利用课余时间, 我们在认真学习杜郎口中学课改经验的基础上, 在数学教学中尝试进行了“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性研究。
一、“导学案”的应用
“学案导学”倡导的是一种动态的教学流程, 突出自主学习, 主体参与;合作交流, 互动互促;探索创新, 主体发展。
1. 自主学习, 主体参与, 做好课前准备性学习
在课前发“导学案”, 要求学生依据“导学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预习。在预习中要归纳出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整理出概念、公式, 找出例题中的关键步骤或易发生错误的步骤, 仿照例题完成随堂练习, 尝试结合预习内容向教师或同学提出二到三个问题。通过预习, 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简要梳理, 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久而久之学生学会了预习方法, 养成了预习习惯。
2. 合作交流, 互动互促, 争当学习中的“小老师”
在课前充分预习的前提下, 组织学生利用课上的时间分组或进行全班性的交流讨论,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采用“兵教兵”的方法, 初步解决预习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情境和氛围, 把自己作为一名参与者融入到学生当中, 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敢于争论并各抒己见, 同时注重引导调动优秀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他们争当小“老师”或小“先生”, 帮助其他同学解决困难, 消化个体疑点。在“兵教兵”的过程中, 因为这些“老师”或“先生”就是自己平时无话不谈的同学或知心朋友, 因此没有了教师和同学之间距离, 更易被学生接受。而且这些“老师”或“先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提高了自己。
3. 指导—教师精讲点拨
学生在预习和讨论交流之后仍旧会留有疑点和难点, 这时就到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时候了。但是由于要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因此教师就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对重难点和疑点进行精讲和点拨。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 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 教师针对其疑点, 以问题为案例, 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 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二、“导学案”的设计
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案的制定更侧重于教师主导作用。教师在认真研究教材、课标的基础上, 以集体备课为主要形式, 依据教案设计和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现阶段的认知水平, 编写出学案。在设计编写学案时我们注重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 学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份学案, 全年级同学科共用, 所以学科教师必须全员参与, 共同研究课程设计, 例题选用, 进行广泛的讨论。由一人形成初稿, 经大家审阅提出修改意见, 然后付诸于教学。这样集思广益, 集体备课, 保证了学案的基本质量。
2. 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的学习目标将会给学生以明确的思维导向, 便于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例如, 在编写《多边形学案》时, 教师明确提出了: (1) 会分辨多边形的概念 (包括定义、内角、外角、对角线、正多边形) ; (2) 探究多边形对角线条数。这两个学习目标, 为学生准备性学习界定了方向和范围。
3. 例题的选取一定要精。
学案的例题决定着学习的质量, 因此精选例题是数学学案设计的关键一步。什么样的题才能全面准确地检测自学情况?什么样的题才能体现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这都是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必须要考虑周到的, 例题务必精心筛选才能恰到好处。发现问题后, 教师要及时给学生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 不留一个疑难点, 让学生学有所获。
4. 分层次布置作业。
分层布置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的作业, 课堂上的提问要照顾好、中、差三类学生, 使他们都得到发展。同时进行个别辅导, 为后进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注重课后反思, 及时地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 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三、使用“导学案”的教学措施
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引导, 少批评的教育方法。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数学生为主, 尽量兼顾后进生, 注重整体推进。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 一题多解, 多解归一,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及举一反三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另外, 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中按时检验学习成果, 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考后对典型错误例题立即点评, 争取面批、面授, 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 争取一切时间, 争取做到课课清、日日清。
四、“导学案”教学模式产生的效果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让学生亲身参与课堂教学, 真正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条件和机会, 唤起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发挥了学生的主动精神。在课堂上, 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 把主演的位置让给学生, 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和时间。教师要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 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融洽师生关系, 这对于学生的管理与教育都有好处。在教学中,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均得到提高, 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 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实事求是的态度。
一、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导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不同于简单的学案。“导学案”的设计至少包括三个部分:①导学提纲: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带有激励性的简答或探究题,这些既是学生展开小组活动的素材,又是教师的授课提纲;②导学练习:深浅适中,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后试做;③反馈练习:加深对教学重难点的理解,有利于巩固知识。“导学案”设计的核心必须是学生自主学习。笔者从这两年的课堂实践效果來看,“导学案”的利用加快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进程,减少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接收过程的缩水现象。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引领下,学生能够做到自主查找、自主解决、自主归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归纳能力的提高。
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一些教师认为在“导学案”的模式下,课堂上只剩枯燥,只是在重复、机械地大量搬抄教材,严重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比如《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0年第10期林秋娟老师的《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学案”热的冷思考》一文,通过“‘导学案例选一(节选)”案例说明现在的学生在课堂只剩下“预习课本做填空”,抹杀了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大大削弱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有待商榷。笔者分析出现这种错误认识的根源在于“导学案”本身的设计就存在问题。比如在林秋娟老师的例举中,把本节课的内容简单设计成几个填空题,这肯定是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加强自身的实践性。笔者认为如果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设计成如下几个问题,并且采取小组合作形式进行探究,情况会大为改观。
1.请你结合课本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说说什么是“爱的冲突”?
2.请你结合课本联系自身实际分析产生“爱的冲突”的原因有哪些?
3.请你分析如果“爱的冲突”处理不好会带来怎样的危害?
4.结合教材,联系自身的实践,请你为化解“爱的冲突”提供一些适用的锦囊妙计。
“导学案”设计中将知识点转变为一些探索性的问题,既可以增强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更好地去激发他们主动思考;又可以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合作探究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他们的真情实感也可以得到抒发。
三、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为中学思品教师,备课时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必须要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比如在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跨越代沟》的导学案中,可以联系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情境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解决,比如:
情境1:小华是初二学生,14岁生日时,他想搞个生日聚会,把本班几个要好的同学都请来参加。可他的家境并不富裕,父母上班又忙,于是不同意他办聚会的这个想法。这可怎么办?
情境2:周五下午放学后你因为帮助生病的同学辅导功课,直到晚上9点才回家,发现爸爸正在卧室里翻看你的日记……
这样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着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感悟成长。
四、激活了课堂气氛
初中思品课堂应该是生活化的课堂,充满思想火花的课堂,是开放的,活跃的。但有部分老师认为“导学案”的应用使思品课堂过于沉闷,不够活跃。笔者认为出现这样的认识误区原因之一是在教学设计上“备学生”的问题。比如笔者在讲述《生活需要宽容友善》(苏教版七上第七课)时,设计了这样的问卷调查题:你的度量有多大?
(1)你是否计较别人对你说话的态度?A.是 B.否
(2)你是否对别人的批评尤其是大庭广众的批评耿耿于怀?A.是 B.否
(3)你听到别人说你的坏话,是否能做到一走了之?A.是 B.否
(4)你和别人争吵之后,是否常常越想越生气?A.是B.否
(5)别人说话刺伤了你?你是否一定要回敬对方?A.是 B.否
(6)你是否常常认为老师对你的批评是出于成见?A.是 B.否
这样的设计既联系了学生实际,又发现了学生存在的问题,还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另一个原因是“导学案”解答内容的展示环节有待改善。笔者认为展示环节不一定都由学生回答,可以设计成学生小组合作抢答、学生表演、学生课外收集的资料集中展示等形式。只要展示形式新颖,课堂气氛就不可能过于沉闷。
总之,思品“导学案”只要利用得当,完全可以优化中学思品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得以持续推行与发展。
中和中学 教务处(试行)
一、学案编写原则:
由上一个年级编写,下一个年级(使用年级)审核。每章节除了课时学案,还要编写两套单元过关卷(其中一套为未过关的学生补考使用)。课时学案着重对教材的理解与掌握,不设综合性练习,必须有学习过程和方法指导。练习分层次,前70%为全体学生必做题,15%为中等学生和第一层次学生选做题,15%为第一层次学生选做题,用“*”注明难度。单元过关题设为60—90分钟完卷的题量。其中70%源于教材的基础题,20%的综合题,10%的拓展题。每个课时学案和单元过关题都要署名(作者和审校者),以落实责任。
二、学案编写流程:
1.各教研组确定主要编写人员,主要编写人员研究教材和学情,确定编写框架和体例。(完成时间:2007年11月)
2.主要编写人员编写出单元样本交教研组讨论。(完成时间:2007年12月上旬)
3.主要编写人员根据讨论结果修订样本并打印出样张。(完成时间:2007年12月下旬)
4.各备课组内分派任务。(完成时间:2008年1月)
5.全体成员上交编写样张,备课组内交叉检查,统一讨论、修订。(完成时间:2008年2月)
6.交使用年级审定。(完成时间:2008年3月)
7.根据使用年级意见修订,教研组长或主编人员统稿。(完成时间:2008年4月)
8.交印刷厂排版。(完成时间:2008年5月)
附:背景资料
学案导学
一、学案导学”的本质和意义: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其显著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把学生由观众席推向表演舞台。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学案导学”不仅是教法改革,更重要的是学法改革。
1、“学案导学”遵循的理念具有超前性、先进性、富有鲜明的时代感。
“学案导学”的着眼点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个性和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学案导学”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创造的有效途径。
“学案导学”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法,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改变课堂教学面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2、“教案”改“学案”,促进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教案主要是从教师自身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怎样传授的角度来考虑,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
学案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力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上来。
“学案导学”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上,促进教师进行角色转换。“学案导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编导、引导、指导上,编导“学案”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性的活动,它不是教案的翻版,它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有层次安排学习活动。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局限,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由主演变为导演,把主演位置让给学生,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
3、学案导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开展“学案导学”有助于转变学习习惯,改革学习方式。学生由过去依靠老师灌输,等待老师作结论、给答案,缺乏主动钻研、自主学习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转变为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自求答案,积极参与学习实践的学习习惯。这样,学生的等待心理、信赖习惯得到克服,自主、探究、合作的习惯逐步养成。
“学案导学”有助于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进而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一)编写学案
现代课堂教学要求,要树立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现代课堂教学的质量观;要树立以活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发展观;要树立以主体地位落实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的学生观。即让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让创新成为课堂教学的灵魂;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因此,学案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对学案设计者言,必须要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激发其主体精神;必须依靠学生,注重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以发挥其主体作用;必须信任学生,注重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以确立其主 体地位,做学习的主人。
2.探索性原则。编写学案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显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启发性原则。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顿悟性。
4.灵活性原则。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在编写时,形式上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内容上也应尽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5.梯度化原则。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6.创新性原则。编写学案时,要强调内容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学案教学的操作
1.依据示案自学情况,进行以案导学。课前下发“导学学案”后,学生据此进行预习自学,课上老师可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有目的的运用导语、演示实验、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创设情境,把握学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指导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实现会学。学生以“导学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做实验,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2.依据疑难信息反馈,组织讨论,尝试解疑。“自主探究,学案导学”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去试一试,并给了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这样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地位,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地去自学课本和接受教师的指导。于是,学习就变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使他们产生了“我要学”的愿望,在这种动机支配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问题,又使他们产生了成功的喜悦,就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生个体发言、同位探讨、小组讨论、全班辩证等多种讨论方式,并充分调动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辨析,尽可能互相启发,消化个体疑点。引导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情境和氛围,要求学生大胆质疑、敢于争论并各抒己见,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佳的时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迅速准确地捕捉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
3.教师精讲点拨,学生归纳总结。提倡学生自学为教师的精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课堂时解决学生反馈的疑难信息时,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备课条件下进行随机备课,它需要教师有更丰富的知识,更高妙的教学机智,更精湛的业务水平。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学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一是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或是某个问题,某个组已经解决,其它组仍是疑点,教师可让已解决问题的小组做一次“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讲解,教师补充点拨,这也可以说是讨论的继续。二是精讲,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针对其疑点,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4.扣标整合,形成网络。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全体同学足够的重视;教师及时反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起导向作用。
5.当堂达标训练,知识迁移拓展。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针对学生达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待教师及时矫正之后,可即时补充补偿练习题,给学生消化整理的机会,面向全体教师,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逐层分化,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以开放的学习思路,拓展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把新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进而形成个体创新性能力。
总之,教而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以上环节不一定每学科每节课都机械照搬,应根据各自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取舍。
三、“学案导学”教学应用中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一)处理好“学”和“导”的关系
“学案导学”看起来主要是学生自学,但教师的引导也很重要,教师要像教练、导演一样对学生给以及时的引导、指正。如果教师指导自学不得法,精讲中抓不着要领,学案导学的效果就成问题。因此,学案导学的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
(二)处理好“学”和“教”的关系
在自学前,教师应当创设良好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的学习目标应具体明确,导学提纲的设计要精练实用,这是“学案导学”的关键所在。学生在自学和讨论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巡视和观察,通过质疑问难、个别询问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暴露出其中的疑难和存在的问题。获取尽可能多的直接信息,为教师的精讲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一过程中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要随着学生转。优化课堂时间结构,合理安排“学”“教”“练”,要在“导学”上下工夫。教师单向讲授的时间要适度,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同时,要有较强的时间观念,准时上下课,杜绝拖堂现象。
(三)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
学生的个体称为“点”,学生的全体称为“面”。班级内部之间是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的。因此,题目设计要有梯度,难易份量要适中,层次要分明,实用性强。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将“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平均分到各小组,并调整好座位。在学习小组中后进生、潜能生,承包给优秀生,关注上课整体表现,有意识开展一帮一,兵帮兵活动,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有效发挥。这样既保证了教师能及时获得学情反馈,又利于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竞争合作能力。
一、指导思想
1、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为了搞好学校的教学工作,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也为了建立一种激励机制,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一个客观、公正、也相对科学的评价,特制定本方案。
2、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好课的前提是要有科学的教学设计,好的教学设计又来自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创作灵感和集体教学研究。搞好教学也离不开教师的责任感。因此,我们设计了六个评价项目,基本含盖了教学工作的主要方面。
3、我校是完全中学,高、初中性质不同,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情况各异,全校4300多名学生,规模大的年级已上千人,学校的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只有将学校的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到年级,管理措施才会符合教学实际,只有以年级为单位,搞好分层备课,分层教学、分层评价,教学管理才会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有效。因此,学校的教学工作评价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实施,备课组的活动要主动配合年级的安排,搞好学科教学工作的组织、检查、落实和考核评价。
4、根据我校学生实际,为了使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受到激励,增强自信,对教师和学生实行分层考核。
5、为了发挥好班主任的协调和组织作用,班主任任教本班的学科成绩以班级总成绩的升降情况进行评价。
6、毕业班教师的评价可在此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毕业班工作特点和年级实际,另行制订评价办法,但必须形成方案,经全体教师讨论通过,报学校行政会批准。艺体、信息技术等学科可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教辅系列的评价办法另行制定。
7、连续三次评价为“一等奖”的教师,两年之内可免考核,但要抽查。
8、所有评价均要以事实为依据,以评价标准为准绳,评价结果出来后公示一周。此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
二、评选项目:
(一).中和中学“教学设计奖”评选办法
1.评选条件
(1)每课时均有教学设计。
(2)教学设计科学、有创意。
2.评选办法
(1)由备课组初评,教研组复评,每半学期一次。
(2)一等奖20%,二等奖60%,三等奖20%。
3.要求及奖励
(1)组内必须人人参评。
(2)评价结果作为学年综合考核或评选校级名师的条件之一。
(二).中和中学“课堂教学效果奖”评选办法
1.评选条件
课堂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并从课堂教学的导入、课堂教学节奏、师生互动、上课时师生的精神状态、课堂容量、课堂教学的组织与调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及对整堂课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2.评价办法
(1)由学校行政领导、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组织学生随堂使用“课堂教学评价表”评价。
(2)上研究课时由备课组长或教研组长组织同行评价。
3.结果及奖励
一等奖20%,二等奖60%,三等奖20%。评价结果作为综合考核或评校级名师的条件之一。
(三).中和中学“教研先进个人”评选办法
1.评选条件
(1)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缺席、不迟到、不早退。
(2)不折不扣完成备课组和教研组分配的任务。
(3)教研活动时积极发言,认真记录。
2.评选办法
由备课组根据上述条件初评,教研组复评。
3.结果及奖励
一等奖20%,二等奖60%,三等奖20%。评价结果作为综合考核或评校级名师的条件之一。
(四).中和中学“学生评教优秀教师”评选办法
1.评选条件
根据 “学生评教”项目中 “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工作态度”三个方面20个项目进行评价。
2.评选办法
由所教班级的学生代表评价。
3.评选结果及奖励
一等奖20%,二等奖60%,三等奖20%。评价结果作为综合考核或评校级名师的条件之一。
(五).中和中学“教学常规工作先进奖”评选办法
1.评选条件
(1)上课、自习辅导、监考等常规工作无迟到、早退、缺席。
(2)作业适量,批改及时,监考、装订试卷、改卷等无差错。
2.评选办法
由年级根据检查情况评价。
3.评价结果及奖励
原则上按一等奖20%,二等奖60%,三等奖20%评选。评价结果作为综合考核或评校级名师的条件之一。
(六).中和中学“教学质量奖”评选办法
1.评选条件
(1)根据期中期末二次统考成绩评价(高三分别以零诊、一诊、二诊和高考成绩评价。初三分别以期中期末及中考成绩评价)。
(2)评价项目
①班级总成绩优生增加集体加分。
②备课组教学成绩优异集体加分。
③所教班级教学成绩平均分。
④所教班级教学成绩优生率。
⑤所教班级上有效分人数及对位率
(3)教学成绩评价方法(仅作参考,具体计算方法由各年级根据本年级的具体情况确定。)
[1]、班科教师协作(10分):任课班总分优生每增加1人,所有任课教师均加0.5分;优生减少一人,所有任课教师均减0.5分。
[2]、备课组教学成绩优异集体加分。5.参加全县统考,各学科高中的平均分、优生率等在全县获得第1名,该科全体教师加10分,第2名加8分,第3名加6分,第4名加4分,第5名加2分。初中第1名加10分,第2名加8分,第3名加6分,第4名加4分,第5名加3分,第6名加2分。
[3]、优生数(10分):学科优生增加1人加0.5分;减少1人减0.5分。
[4]、平均分(10分):与年级平均分相比,提高1分加0.5分;降低1分减0.5分。
[5]、优生对位人数:(10分):学科优生对位人数增加1人加0.5分如果对位加1分;减少1人减0.5分。
[6]、对位率(10分):对位率增加1个百分点加0.1分,减少1个百分点减0.1分,各项计分都在10分基础上加减,然后以每项前20%的班科为满分;以前20%的最后1名为满分推算后80%的得分。
[7]、有升学成绩的学科以升学成绩和入学以后的第一次统考成绩的平均分为入口成绩,以后的考试均与入口成绩进行比较,没有入口成绩的学科以入学以后的前两次统考成绩为入口成绩。
[8]、各层次班级总分、学科优生确定:英才班年级前_____名,实验班年级前_____名,平行班年级前_____名(具体人数由年级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9]、英才班总分、学科优生达到分班优生的80%,实验班总分、学科优生达到分班优生的90%,视为与分班持平,加减在此基础上进行。英才班平均分一项为满分(10分)。
[10]、关于转学生的成绩计算办法
中途插班生在成绩统计中,语、数、外均达到本班平均纳入统计;语、数、外某科没达到平均分不纳入统计。
[11]、各班巩固率的计算方法:履行了转学手续并没在学校退费者,不算流失生,否则作为流失生处理。
2.评选办法
由年级组根据教学成绩评价。
3.评价结果及奖励
原则上按一等奖20%,二等奖60%,三等奖20%评选。评价结果作为综合考核或评校级名师的重要条件。
(七).中和中学年度绩效考核或校级名师评选办法
1.评选条件及评选办法
由年级组根据以上六个项目的评价结果,分别以一定的权重相加进行综合评价。原则上按一等奖20%,二等奖70%,三等奖10%评选。
最终结果由学校进行奖励。
中和中学
我校倡导的英语“任务型”学导教学模式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先行,以学定教,将学生推到前台,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全方位挖掘学生的潜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任务型课堂”模式有八个环节:学导设计—目标驱动—自主预习—合作交流—展示提升—反思提炼—达标检测—整理巩固。导学案的设计是八个环节中的首要环节。导学案是实施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载体,是课堂效率高低的关键。主要包括学习目标、新知导入、尝试训练、巩固拓展、相关链接、当堂检测等环节,具体有备课组统一策划。导学案体现课堂环节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学生积极主动展示、教师穿插指导点评、当堂检测及时反馈。每个学习环节体现高效性,快速交流、展示;快速点评指导;快速检测;课后安排管理好整理和预习两个重要环节,学生每天对预习和整理了如指掌,教师认真批改检查。教师在编制过程中注重教材知识点的梳理,注重旧知识的联系,课堂目标的选定,注重问题设计的深度及课堂检测的效度。
在近三年的导学案教学中,我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原则,这一点对于导学案的教学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还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出发将得出两种全然不同的设计结果。至于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努力:
①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 ②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景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知识,将知识“外化”;
③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2)注意教师的引导性: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放任自流,撒手不管。恰恰相反,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认知水平的高低层次,在实施导学案时应依据教学内容,适时的、适当的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将难易不
一、杂乱无章的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阶层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通过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设计和情节设计,创造浓厚的情景氛围,使学生进入角色,激起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多方位的探索:导学案本身就是一份探索性的自学提纲。导学案设计时应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4)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导学案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和发展性。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那够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5)注意知识的迁移: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要注重课本知识的深化和迁移,不应该是课本内容的翻版。
实行“任务型课堂”模式后,我校对每周的组内教研课的评价标准发生了质的变化,不再看老师教的多精彩,而是看学生对导学案利用了多少,主动交流展示的频率和效率。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自己掌握了多少知识,是怎样获取并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的,课堂检查的结果怎样,这些都是评价的依据。
着重从四个方面来评价:
1、课堂准备是否充分、高效。预习讲义
2、教师教学指导是否到位、高效。任务分解清晰、简洁、高效、问题设置有梯度;对不良习惯的纠正,要求上课时准备好笔记本、错题本、默写本等,随时做相应的记录;组织课堂快节奏、大容量、指导针对性强、启发性大、富有思考性;教师穿插指导时间累计不超过15分钟。
3、学生主动展示是否充分、有效。小组合作交流人人参与、主讲清晰、讨论热烈;,时间不少于25分钟。
4、检测是否有效。当堂检测效果(自我巩固和提高情况)每周一节高质量的组内研讨课
一是思想上重视。使用学案学习的成败取决于预习的质量。使用学案的关键不是教师讲, 而是同学们自己学, 然后带着自己的问题来上课。学案式教学课堂跟原来教师满堂讲有本质的区别, 如果自己不认真预习, 就不知道问题所在, 提不出问题, 你的问题就没有得到解决, 长期下去, 学习就变得很困难, 甚至失去信心。所以预习比上课显得更重要。预习认真了, 课堂学习就变得很轻松和快乐, 长期坚持下去, 自己学习的能力、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 真正叫“学会学习”了, 这样还愁学不好吗?
二是时间上保证。不同学科不同知识内容的学案需要的预习时间不同, 需要同学们每天合理安排, 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自习课等, 保证有认真预习的时间。
三是方法上讲究。学案立足于自学, 着重于学生拿来, 强调的是会学, 使用学案的要求是:“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学生则在“学案”相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学习心得等。它的核心是学生主动的学, 把预习中的疑问在课堂上通过看书、独立思考、同学交流、课堂提问等途径解决。对于阅读型知识多阅读、多感受、多理解, 对于思维性的问题多思考、多探索、多总结, 防止读而不思、思而不深的预习, 防止疑而不问、问而不清的上课, 重视课堂上的小组讨论, 积极参与, 主动交流, 小组讨论时不发言、不思考、不交流是学习的大敌。总之, 课前主动预习、课堂主动提问, 做到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 当天的问题当堂解决。
(1)什么是学案
学案(Guided Learning Plan)是相对教案的一个概念,教案与学案具有不同的含义。学案应该理解为导学方案,是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准、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具体情况,在教师引导下,由师生共同设计的,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完成学习任务使用的学习方案。
学案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既反映学习结果,又体现学习过程。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专门给学生看和用的教案。特别强调的是“学”。
而教案(Teaching Plan)则是教师在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后,经过分析、加工、整理而写出的切实、可行的有关教学内容及教材组织和讲授方法的案例,其着眼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
(2)理论依据
当我们步入21世纪时,科学技术正在发生着日新月益的重大突破,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为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打开了广阔前景。基础教育特别是初中教育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近年来,西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在中国兴起。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为本”)。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学案的提出源于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案是教案的翻版吗?其实,教案与学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学案教学是“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具体化,就是把教学的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这也正是新课改的精髓。
(3)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帮助学生最有效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是学案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因此学案设计一定要紧扣新课程标准,与学科自身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学案内容设计上应更多地体现生活性、研究性、趣味性,兼顾基础与拓展。
2.学案内容可以采用口述、板书、印刷、多媒体投影、网络等形式下达给学生。其中,口述、板书和印刷三种形式是最实用、最方便的。
3.学案交流是学案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和频率教师一定要控制好,否则会给教学本身带来影响。学案交流切忌长篇大论,鼓励短小精悍,点明关键,直击结论,三言两语也可;交流必须面向教室里所有的学生。
4.哪些内容比较适合用来进行课堂交流(互动)是需要研究的。
5.对学案教学过程如何进行评价,关系着学案教学的成效。
(4)学案设计的编写原则
由教案到学案是教师的主体地位向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的重要表征,语文学案的设计,要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促使教师由施教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1.时间性:教师的讲课应尽量精而少,尽可能腾出时间让学生按学案规定的程序进行学习,以利于每个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 能动作用,达到全体提高的教学目的。
2.问题原则: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3.方法性: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问题。
4.梯度性: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参与性:让学生拥有学案编撰权。学案是融合师生共同心智学习方略,在学案设计中应考虑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性学习。
学案的编写与教学进程同步,学案教学都应该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的。
二、学案设计的教学案例
学案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学案设计向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投入课堂教学中,提高学习效率。在近年笔者从事教学实践中,实施学案的情况具体如下:
“教案”设计课堂操作一般环节
学案设计理应依据学习的内容、目标和学习者的情况而定,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式。
举例:课文《五月的青岛》学案设计
(一)导学探究
在学案的开头部分,依据学生易学易懂的知识和课堂上不教的原则,设立各知识点的“导学探究”部分,目的将这一部分内容编制成基本检测题,通过学生自我检测自学完成。让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先行一步”,做到“我要学”,并深入钻研教材。随后学案又导出知识重难点问题——思考题。上述任务需要学生课前完成。
举例:
《五月的青岛》是现代化著名作家老舍于1937年6月写的一篇充满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优美散文,文章饱含着作者对五月青岛的由衷赞美并渗透着作者对祖国深沉的爱。
1.解释“春深似海”的意义,结合文中两处语境,分别理解意义。
2.辨别以下五个句子的所表现的意境。
①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②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③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3.从语法学的角度解释以下“那么,且让我们尽量欣赏五月的青岛”中“且”的含义,作者为何要用“且”?
(二)课堂演讲——学习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拟定的学习目标,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迁移。每堂课的开始8分钟由学生演讲,让学生到讲台上演讲学案中学习目标涉及到的基本知识点。上台学生讲的不当之处,其余学生提出疑问或修改补充。这样做目的有二:其一是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上课前要预习教材;其二是依据“减时增效”原则,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老舍笔下五月青岛的自然美景给你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
5.老舍在写景的散文中为什么不介绍青岛的民风民俗,偏偏要写那几类人?
(三)问题讨论
“问题讨论”应当是课堂教学的最精彩部分,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及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而拟定的讨论题,是教师课堂上的主要话题,是诱发学生学习的关键部分。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疑惑,进而渴望讨论、解惑,在“导学探究”的大力协助下,师生展开激烈的大讨论,各抒己见。以“文本”为本,深入研读,大胆想象,科学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通过个体“努力”和合作“学习”得出合理结论。
举例:
6.说说两处“春深似海”在文中的用法、含义、作用的不同。
7.理解作者在文中引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一诗句的作用。
8.说说作者用“顺、悬、散”这三个字的好处。
9.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女性的伟大”指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来表现的?
10.说说文章的结句所用表达方式及其含义和作用。
(四)思维拓展
当问题讨论渐进尾声时,学案又设计推出一系列由教师精心设计或精选具有一定思考容量、小巧的拓展题目——让学生在巩固教学重点的基础上发展思维能力。把本节课教学推向新高潮,同时温故知新,使学生有更大的思维空间,多角度、发散性地融会已掌握的知识,并在和谐互动中落实教学三维目标。
举例:
认真阅读下面这篇短文,试着用所学的散文鉴赏方法,从文章的一个角度切入,进行赏析,并整理成文,要求有观点、有分析。
(五)学习小结
学案的最后一部分,是由学生自行完成的“学习小结”。让学生学会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节课要点,学会总结规律,形成知识网络。进而达到当堂掌握和消化的效果,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三、启示与反思
在实施学案设计的课改教学中,我们还面临着一些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启示
1.学案教学的突出优点
可操作性强。有利于学生科学地把握知识内容,有利于准确理解,提高其学习效率。对学习新课作用尤其明显。学案好比半个家庭教师,能提供及时、关键的指导和人性化的服务。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具体的内容材料,师生互动的基础得以充实。更利于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提高研究性学习水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评价学生学业成绩和评价教学状况提供方便、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2.“减时增效”
在起步阶段,学案编写存在工作量大的困难;学生要借助学案自学,做好学习笔记,可能一时不适应,但经过一段时间后会适应的。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会更为融洽,以后的教、学就更为轻松自如。学生学会了使用学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二)反思
1.学生的主体性增强,防止学案的价值取向“异化”
学生有准备、有侧重地听课,提高了听课的质量和听课的效率。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之间互动增强,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与施展。学案设计一定要防止把“学案”等同于作业,没有层次,难度偏大,题量太多,造成学生对这样的学案敬而远之,失去了学案引导学生学习作用。
2.教师学习的意识增强,业务培训尤显迫切
由于都分教师知识面窄,对最新科技成果了解甚少,故在开发问题的应用性、开放性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必须要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什么是学案?
学案是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上来。学案是师生共同使用、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
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订,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生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依据五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当堂检测评估—课后拓展延伸。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二、学案的核心要素:
学案的基本教学方式是问题式导学,即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将所学知识进行问题化设计,是学案导学的核心和关键,是学生学习的控制器和推动器。它不仅起着控制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作用,更起着推动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学习的作用。
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形成一个个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问题”主导教学的全过程,无论是预习、新知识的学习与探究、巩固练习、学习小结,还是拓展延伸,所采用的基本教学环节都是:提出问题—指示方法—明确要求—学生学习。“提出问题”是教学的关键,学案中知识问题化设计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的质量,也决定着学案导学的成败。
三、学案编写的基本要求:控制字数1500~2500。
(1)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能让学生懂得应掌握哪些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2)重点难点。它能提醒同学们要着重掌握的问题,明确本课学习的方向,激励学生想方设法重点突破。
(3)知识结构。用网络的形式展现知识系统,便于宏观、直观的了解。(4)学法提示。引导学生面对新知识或难点问题该怎么想、怎么做。
(5)学习过程。包括相关知识链接、预习、学习探究、反馈和展示、启发点拨、作业等。是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强化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技能的培养,详尽完整地把握学习内容。
(6)考题例析。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在考试中的考查方式,以什么形式、题材、材料来设计问题,难度如何,从而启发学生思维,规范学生解题。
1(7)热点聚焦。链接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知识与知识、知识与热点、热点与热点间的内在联系,多方位、多角度分析相关问题,培养理论联系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8)巩固练习。是学案中的基本因素,包含识记类、理解类、应用类、创新型、讨论型等多种题目,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作为课堂内容及例题讲解后的巩固训练。
(9)课堂小结。由学生来总结所学主要内容、学习的收获和心得体会,或提出疑难问题等,以便及时总结得失,弥补知识缺漏,不吃夹生饭,不做欠账人。
当然,每份学案不一定都包含以上因素,可以根据学科的具体实际适当增删,不同课型的学案亦应有所不同。同时,在一些要素的设计上要多下力气,力求科学有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思维状况,心理特点等学生实际设计问题。学案就是一份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自学提纲,因此,设计问题要考虑好难度、跨度、梯度、广度、密度等,考虑好是否最大限度的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考虑好设计什么样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学案编写的原则:
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学习中研究的内容; 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开放性: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 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民主性:师生共同参与; 实践性:让学生在做中学。
五、学案编写应体现的特点:
“学案”的编写应体现如下几个特点:
①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课标和教材,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②开放性——教学过程体现多维互动,教师不搞一言堂、灌输式。③主体性——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④差异性——面向全体学生的个性。⑤生成性——树立生命的观念。
六、设计学案时应注意的问题:
(1)使学生学习有路
学案中不仅要有学习目标,也要有学习过程。学案对于那些不知如何学习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一条容易通过的学习之路。
(2)使学生学习有劲
学习是漫长而又枯涩的活动。只有不断的成功,不断激活内心的潜力,才能不断地充盈自己的力量。设置学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低起点、小台阶”,既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又能体会到登上一个个台阶的喜悦,从而增强登上下一个台阶的信心和勇气。
(3)使学生学习有法 学会方法,走遍天下。学案不仅要明确学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案要明确指示如何读书、如何读图、如何理解、如何记忆、如何思考、怎样讨论等学习方法。
七、学案编写的误区:
误区一:学案编写教案化
教案的着眼点在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它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学案的着眼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编写学案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究的活动,他不是教案的翻版,他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有层次安排学习内容。他还要求教师有创新精神,提出的问题要从课程标准出发,但又不拘泥于标准,要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局限,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但事实上,我们很多老师在编写学案的时候往往受到教学中思维定势的影响,把教案的条框详细化,就变成了所谓的“学案”。试想,这样的学案,怎能摆脱“教授化”的影子,怎能在课堂上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误区二;学案编写作业化 从性质上看,学案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手段,而习题或考卷则是检测学生学习水平与能力的手段。从内容上看,习题只是学案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些教师认为“导学学案”不过是教学内容习题化,所以,他们在设计“学案”时没有经过认真研究,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织成一个个的习题,甚至机械照搬课本内容,连编排顺序都完全一样,认为这就是“学案”。教师如果按这样的“学案”进行教学,必定会造成学生去抄课本,死记硬背教学内容,简单机械的寻找答案,整堂课就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根本无法实现“学案导学”教学的优势。所以学案绝不是单纯的另外一份额外的家庭作业,要防止把学案搞成又一本“练习册”,从而加重学生的负担。
误区三:学案编写的共性化
学案编写应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后进生看到鼓励。要让每一个学生能参与学习,并学有所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所以,我们在预设学案时必须基于全体学生,既要为全体学生的发展与提高而预设,又要能让全体学生中的每一位在通过他们的合作探究后有所提高。我们应该依据“三个目标”分层而设,使班级中的每一类学生每一位学生都能实现“三维目标”的前提下,彰显出自己的个性,决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
误区四:学案编写的“好高骛远”
学案的编写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习目标不能过高。有的老师在编写时,往往不考虑“学情”,学习目标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长期这样下去,必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所以编写学案必须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注意把握各个知识点的层次,抓基础、抓主干,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八、体例:
【中学学案】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