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作室工作规划

2024-12-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创新工作室工作规划(精选11篇)

创新工作室工作规划 篇1

对于没有方向的船,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2008年,南京供电公司的“陈德风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通过对技术成果和学习成果的共享,我们依托工作室这个平台团队学习攻关,使团队智慧超过个人智慧的总和。怎么让这个团队形成“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局面?我们确立了“学习求创新”的理念,树立了更高质量、更高追求、更高境界的标准,实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目标,来塑造学习型团队。

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是人才培养方法的创新。我们将多年来在实践中形成的各类电缆施工的先进工艺和方法,以电子文档和资料文稿的形式记载在案,供每一名成员参考学习。我们应用“首席技师讲授法”“核心技术讨论法”“典型案例示范法”“模拟仿真训练法”“岗位实地培训法”,使团队迅速得到成长。通过日积月累,我们不断改进,不断提高,这是我们始终在同行业中保持技术工艺先进的重要原因。

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是专业技术的创新。在工作室,每个人都以劳模的标准要求自己,以满腔的热忱投入工作。近年来,220千伏大截面电缆得到广泛运用,对电缆敷设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工作室成员解决了多项电缆技术、施工难题,其中电缆弯道敷设滑轮组、电缆蛇形敷设打弯器、电缆专用固定夹具等三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通过对这些工器具的合理使用,保证了电缆敷设的质量,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了施工成本。以大截面电缆打弯机为例,2009年推广运用至今,累计创造经济效益400余万元。

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是企业管理的创新。一流的企业,在于管理。劳模创新工作室也是管理上台阶的平台。面对繁杂的工程施工任务和日益严格的施工要求,我们汇集集体的力量,创造性地形成了一整套工程施工管理的办法,同时结合贯标体系,真正做到了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我们通过对施工各环节的经验性总结,在工作室这个平台上,创造性地归纳出一套施工管理、电缆敷设和电缆接头制作的考核评估办法,严把质量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建设,广大员工产生了四个飞跃。一是争当勤奋学习的知识型员工,当好企业的领跑者;二是争当艰苦创业的奋斗型员工,成为企业的排头兵;三是争当勇于创新的智能型员工,成为企业的时尚者;四是争当敬业奉献的事业型员工,成为企业的顶梁柱。

创新工作室工作规划 篇2

刘凯创新工作室承担咸阳供电公司所辖变电一次设备的绝缘监督工作,是一支持续改进、锐意创新和精益求精的高效试验专业团队。工作室以陕西省杰出能工巧匠刘凯同志为带头人,紧紧围绕安全生产中心,坚持技术和管理创新为驱动力,积极从安全生产实践中开拓思路,从工作站管理短板中汲取创新灵感,集思广益,解决了较多生产技术和安全管理方面的难题。

工作室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五项实用新型专利,新型技术发明八项,管理创新成果六项。以上成果相继取得国家电网公司职工技术创新三等奖、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省公司班组创新技术类一等奖、省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陕西省职工科技节职工发明创新成果铜奖等荣誉称号。2013年被授予陕西省职工创新工作室称号。

职工创新工作室工作实践与思考 篇3

关键词:创新;企业竞争力;“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

近两年,城建物资公司工会广泛开展“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通过对“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有效实施下,不仅积极地推动了企业的创新前进的步伐,还未企业发现培养了,一群有激情、积极乐观的优秀员工,增加了企业的生产力,在提升职工业务技能水平、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人才培养,在推动公司转型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展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基本情况

职工创新工作室是近两年在城建物资公司兴起的新生事物。职工创新工作室是职工发明创新的平台、企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平台、职工技术交流的平台和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平台。通过职工创新工作室这一平台,充分发挥优秀员工和高技能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使其带领团队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名师带徒和技术交流等活動,及时解决公司经营、生产、产品研发等一线的技术难题, 引导职工立足岗位进行创新。

基于以上认识,2014年4月公司工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职工创新工作室工作的意见》、《上海城建物资有限公司职工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上海城建物资有限公司职工创新工作室立项书》等制度文件,进一步明确了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基本条件、工作模式、工作任务、申报认定、考核管理、经费使用等管理措施,进一步明确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工作重点,引导职工创新工作室规范、有序发展。

2014年5月,在公司党政、股份公司工会的关心、支持下,公司先后创立了7个以职工个人名字命名的职工创新工作室。公司党政主要领导、股份公司工会主席崔主席等纷纷走入基层一线,为职工创新工作室举行了隆重的揭牌授牌仪式。截止目前,城建物资已创建了沈俊、李嘉璐、黄迎春、贾思良、杨小勇、陈柯柯、胡青莲等7个创新工作室。所涉人员61名、合计创新项目达15项。

二、开展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的五个原则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原则。职工创新工作室核心动能是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公司工会对职工创新工作室的活动模式定义为工作室要围绕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技能人才培养和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技术攻关、技术革新、技术交流、技能培训、管理创新和发明创造等活动。职工创新工作室只有不断组织开展技术攻关、管理创新、科学研究等活动,切实解决本单位的技术发展、管理流程等瓶颈问题,才能获得行政的支持和认可。为此,在每一个职工创新工作室创立初期,我们首先提出的问题是,职工创新工作室要解决的问题、创新研究的课题是什么?实现怎样的目标?主要措施有哪些?对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创立起点、标准要高,坚持实事求是,不拔高、不凑合、不脱离实际。因此,带着问题去创新,带着强烈的动机去探索问题,更能激发职工创新工作室的主观动能。

二是坚持创新创效原则。职工创新工作室的成果体现就是创新创效。公司7个创新工作室所设立的15个创新项目中有一半已经完成,有的项目完成加速了公司业务转型,如贾思良创新工作室《绿色建材供应链电商平台研究与应用》、《基于电商平台的建筑产业化模式创新研究》、《基于电商平台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研究》等创新项目围绕绿色建材“互联网+”平台的建立,有效推进了绿智汇、找PC、绿建通等电商平台的建立,为公司“十三五”的转型发展奠定了基础。有的项目通过成果转化,大大改进了生产流程,减轻了一线工人的劳动强度,深受职工欢迎。如沈俊创新工作室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实现了一种代替波纹管的螺纹盲孔模具,既能脱模方便,又能通过此模具让混凝土自身带有锚固作用。不仅劳动效率提高,也保证了产品质量。有的项目完成也促进了企业降本增效。如李嘉璐创新工作室对泵车的锂基脂润滑系统进行了改造,实现了机器定时自动打黄油,并比传统手持黄油枪容量大,压力高,加入一次黄油可使用多次,既减轻了泵工的工作强度,又杜绝因漏打、力道不够造成的料斗内搅拌轴S阀大小头咬死,延长S阀搅拌半轴使用寿命,降本效果十分明显。“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最终目的就是将创新的成果运用于企业生产中,在企业的实际生产中降低在生产过程的成本,实现企业收益最大化,提高企业生产力,节约人力成本使用,将“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中的成果,通过“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这个平台推广应用于企业生产中,是“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开展的主要意义所在。

三是坚持重心下移原则。企业创新力来源于企业广大员工公,充分开发企业员工的创新力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创新力,有效实施“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就是为了,在企业中发现,哪些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员工,通过“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这个平台,让这些积极上进、富有创新的员工得到充分的发挥,“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重心下移,可以深度挖掘这些富有创新,有领导能力的优秀员工,在以后生产中,这些有领导能力,富有创新意识的员工,将会起到领头羊作用,带动周边的员工加入“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中来,形成良性循环,强有力推动,企业生产力,企业的创新力、企业发展力,“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中公会以职工个人名字命名创新工作室,让职工成为主角,让职工群众“出人头地”。工作室由以一名在技术、业务方面有专长,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员工或高技能人才为负责人,组成专业团队开展工作,进而把更多的职工吸引到创新工作室活动中来,使创新工作室入班组、到岗位,始终充满活力。职工创新工作室的重心下移,发掘全体职工的创新智慧和潜能,全面推动职工创新工作,成为公司工会积极探索和实践的主题。

四是坚持恪守契约原则。公司工会把被认定为以带头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以申报的科研项目与公司工会签订《立项书》,一方面通过契约的形式把公司工会对所立项的创新项目给予5000--10000元的项目研发经费支持作了约定,另一方面也更能让职工创新工作室的目标、任务更加明确,更能调动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创新积极性。《立项书》的签订好比职工创新工作室立下的军令状,体现了工会与职工创新工作室共建共享,让工作室的参与者更有获得感。

五是坚持动态管理原则。公司工会严格按照《上海城建物资有限公司职工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对每个工作室实行动态管理,为了使这项工作能够持续有效的开展,公司工会对原有创新工作室进行梳理。原则上,创新工作室原课题立项项目没有按时间节点完成或无新的课题项目申报,则该工作室视作摘牌取消,公司工会不再将其纳入职工创新工作室管理考核范畴。通过严格的管理,建立完善监管机制,有效的促进了“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高效进行,激发员工对参与“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的动力,有效改变了企业员工对“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的错误认知,促进了“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最终成果,使得职工创新工作室常建常新,更具生命力。

两年多来,公司职工创新工作室根据以上提到的五个原则,逐步建立了一个领军人物、一个工作场所、一项创新研究课题、一支创新团队、一批攻关任务、一笔活动经费、一个活动微博,“七个一”职工创新工作室的运作机制。与此同时,通过不断的宣传,典型的树立,激起了大家奋勇争先思“创建”的热潮,促使职工创新工作室的队伍不断扩大,起到了积极的带头引领示范作用。

三、下一阶段开展职工创新工作室工作的思考

一是繼续做好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工作,进一步挖掘职工群众的创新潜能,使职工创新工作室成为推动人才成长的摇篮,带动广大职工提升技术技能水平,促进企业发展。

二是要加大职工创新工作室在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中发挥作用的宣传力度,不断扩大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使创建数量不断扩大,创建质量不断提高。

三是要进一步拓展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功能,通过拓展功能,使创新工作室既是职工进行技术创新、技术攻关、技术协作、发明创造的场所,又是职工开展业务轮训、技能培训的基地,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便捷实用的操作平台。

四是公司工会要做好企业内部的协调工作,加强职工创新工作室与技术研发部门、生产管理部门的联系,立足企业生产难点和重点,共同开展技术创新、技术攻关,积极破解难题。

五是加强职工创新工作室的相互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形成聚集效应,促进科技进步和成果转化;同时把职工创新工作室工作与立功竞赛、技能比武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活动氛围。

四、总结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生产力决定企业的未来的发展,企业生产力主要来源于企业创新,在企业创新中,广大企业员工成为企业创新的主力军,提高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就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手段之一,通过积极高效开展“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总结“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实际结果,对每一次“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过程进行思考,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再根据企业现状,制定适用于目前企业现状的,“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国甫. 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实践与思考[J]. 钢铁文化,2014,10:25-28.

[2]陈铁雄. 浅谈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A]. 《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管理科学与经营决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6:1.

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篇4

以方便企业、方便投资者、方便群众为出发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摆脱相互前置的束缚,针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具体情况,采取多种形式,主动做好许可服务,切实提高服务效率、服务质量,从根本上解决许可(审批)程序繁、环节多、效率低的问题,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和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

(1)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在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进行清理核实的基础上,将所有按规定保留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根据政务公开要求,把项目名称、申报条件和相关材料、法定依据和办事程序、审批时限和提速缩时承诺、收费标准和依据、工作责任人和办证查询及评议投诉办法等全面向社会公开,实行阳光操作,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工作透明性。

(2)特事特办缩时提速。对省市重点项目,在办理相关许可(审批)手续时要按照优先办理、特事特办、主动服务和专人负责的原则,及时受理许可(审批)项目,快速启动,按期办理,加快各项手续办理进程,促进项目顺利实施。

二.进一步与服务对象,加强沟通,超前服务的具体措施

1.主动上门服务,虚心听取服务对象提出的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创新工作室” 篇5

——展现巾帼辉煌

结合金能公司地面重要机房均为女职工在岗的特点,为进一步营造“钻研业务、提高技能、创造效益”的良好氛围,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鼓励女职工钻研学习,学练技术、攻坚克难、创新创效,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经济效益,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女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重点抓好技术创新、技术改革建设。

一、活动目的和意义

以高技能人才为支撑,以“创新”为核心内容,以生产为目标,以促进企业科技进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提高女职工队伍素质为主攻方向,以立足岗位、依托岗位、服务岗位为根本宗旨,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通过“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大学生技能人才、技师在推动和深化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在全公司掀起“学技师精神、学高新技术”、“比奉献精神、比创新能力”的创新热潮,激励和带动女职工为企业持续、有效、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组织机构 组 长:许爱娟 副组长:

成 员: 谢桂梅 丁红霞 段丽萍 刘丽华 郭立芳等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培训科办公室,其成员由机电队、机电科、通风队、工会办公室有关人员组成。主要负责拟定全公 司女工创新工作的活动方案和创新成果的奖励办法,协调指导女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和日常工作,收集并筹备各创新工作室的成果及评审。

三、工作内容

围绕企业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改善管理、增加效益、安全生产、优质服务、提高素质等方面积极开展“金点子”合理化建议活动;围绕企业节支降耗目标,将制约企业安全生产难点问题作为攻关重点,积极开展“点题攻关”活动;通过攻克一项技术难关、刷新一项新记录、推广一项新操作法、创造一项新成果,积极开展“创新成果”活动;围绕企业技术进步,定期组织创新工作室深入基层,通过推行“技术交底授课法、服务细节观摩法、技能操作分析法、岗位练兵帮教法”,积极发挥小组成员的传、帮、带作用,全面提升职工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效能力。

创新工作方法规范信访工作 篇6

一、建立预防职务犯罪网络,重点查办药品回扣举报药品回扣一直是信访举报的重点,又多为匿名举报,由于没有具体线索和证据,以及办案手段有限,所以

很难查实。2002年市卫生纪检监察部门与市检察院联合,建立卫生系统预防职务犯罪网络,加强了对卫生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规律、防范对策的调研,对信访和工作中发现的案件线索,共同进行分析和排查,加大了查办案件的力度。2004年,进行了“药房托管”调研,探讨治理医院药品回扣的新途径。

二、实行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回执单”制度为保证信访举报信件事事有结果,件件有着落,2003年开始实行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回执单”制度。按照制度要求,凡是反映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或有具体线索的信件,进行直查核实;凡是反映直属各单位的一般信访件,在填写“信访转办单”的同时,附上“回执单”,要求所属单位的纪检监察部门在规定时间内调查处理,并反馈结果。“回执单”制度的实施,使卫生系统纪检监察信访工作更加规范,各单位领导对纪检监察信访工作更加重视,群众反映的违纪线索得以及时查清,为社会的稳定起到了有效的保障作用。

三、建立“信访排查例会”制度为了更好地发挥信访举报在纪检监察部门发现案源和查办案件中的主渠道作用,2004年市卫生纪检监察部门建立了“信访排查例会”制度。通过“信访排查例会”,认真筛选和分析案件线索,对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可查性强的违法违纪问题,特别是有具体线索的署名举报,确定调查方案,责任落实到人。根据情节,对有关人员的违纪行为和工作中的错误,分别进行批评教育、戒勉谈话和相应处理。通过“信访排查例会”制度,提高了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信访件查实率和成案率。

创新工作室工作规划 篇7

一、组建纪录片工作室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对以前封闭式办学的格局,新时期高校办学环境更加复杂,任务更加多元,使命更加繁重。这也对新时期高校办学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实现常规档案收集与重大活动、突发事件档案收集的有效联动,成果性档案、结论性档案收集与形成性档案、过程性档案收集的有效互补,系统性、集中性档案收集与分散化、实时性档案收集的和谐互动,静态档案收集与动态档案收集的有效统一等成为高校档案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建立高校纪录片工作室,通过组织拍摄纪录片的方式,记录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史实,鼓励师生员工通过便携式数码设备采集动态性档案信息,由纪录片工作室进行编辑、整理,形成新的纪录片档案素材,这将是应对新时期

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在多组项目训练完后,使学生掌握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检索、编研、利用和统计等环节,同时还要对声像、电子等特殊载体类型的档案和人事、财会、科研等专门档案分项目学习,系统训练之后,学生基本上不会产生知识的盲点和误区。但项目教学法需要建立模拟的档案工作环境,必须有模拟的文件、档案以及档案装具等教学条件和设备,才能保证教学进程和效果。

科学地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老师要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电脑、网络、多媒体等,注意活跃课题气氛,多试验、讨论、参观、实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大程度上提升教学效果。

四、实习训练的开展

《档案管理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课程学习结束后,一定要让学生接受正式的实习训练,使其具备实际动手能力和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仅仅在课堂上应用案例、模拟教学以及项目实训教学等方法远远不够,毕竟理论知识和实际会有一些偏差,即使课堂上对知识讲得面面俱到,但实践工作也会遇到很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所以要让学生去操作、观察、思考,灵活地解决问题,学和练的结合对学生大有裨益,这个过程可以大大增强教学效果。

1. 实习场所的开拓。

多渠道开拓实习场所,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锻炼机会,如果本学校档案馆能让学生实习,这将极为方便,这也是拓展学校档案馆社会服务功能的良好途径,这方面需要学校领导、老师、档案管理人员等共同努力,但学校档案馆也有诸多的任务不能面对学生,毕竟有些材料具有保密性,所以学校和老师应多想办法,多依托社会资源开展合作办学,建立不同类型的实习基地,如国家各级高校档案工作挑战与要求的重要手段。比如高校在筹备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过程中,不仅要将专家实地评估过程以纪录片的形式予以保存,关注整体评估材料的存档入库,还应将评估准备过程中的一些过程细节等纳入档案收集的视野。在校庆档案的收集和保存中,不仅要收集和保存庆典大会、学术论坛等正式活动的音视频资料等,还应该将重要嘉宾、知名校友等到校后的参观、走访等相关活动情况,他们在参访活动中的一些生活化镜头、细节活动场景等生动素材纳入档案的收集范畴,更好地丰富新时期高校档案的类型与层次。

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和信息技术的进步,高校师生员工中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手机等电子数码产品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以笔者所在的杭州下沙高教园区为例,在园区内五所高等院校采集教工样本100份,学生样本500份,统计结果显示,在教工群体中,数码摄像机、数码相机等普及率达到94%,手机普及率达到100%,大学生群体中数码摄像机、数码相机等普及率达到了83%,手机普及率达到了97.6%。部分性能较好的手机摄影摄像拥有较高的

综合或专门档案馆、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档案馆等,如果有机会与条件较好的档案馆合作,在馆内上课,理论课结束直接到具体的操作环境进行实践,教学效果会更加明显。

2. 实习过程的训练和监管。

让学生顶岗实习,成为档案管理的成员,接触不同类型的档案,了解档案管理体制,学到规范的管理方法和技能,学会档案检索目录的制作、档案查询、档案信息发布、库房温湿度的记录控制等。在实践的过程中,巩固理论知识,强化操作技能,对档案管理的每个环节,都了然于心,为毕业后直接上岗做好充分准备。在实习过程中,老师要发挥监督作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督促学生多动脑、多动手,顺利完成实习,并认真检查学生的实习总结,还要多与学生交流,在总结经验、改进不足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吸收。同时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习报告,以及实习单位的实习鉴定,给予学分,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实习效果,进而从总体上促进教学效果提升。在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档案意识,以及树立档案工作的责任感。

总之,职业教育是不断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重要教育形式之一。《档案管理实务》课程的教学要适应时代发展、社会需要,以市场需要为目标,从教材、教师专业素质、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管理、实训实习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有效地促进教学效果,提升高职文秘学生档案管理技能,从而为社会输送实用人才,以适应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玉霞.高职文秘专业《档案管理》教学探讨[J].科技文汇,2010(2).[2]何屹.档案管理实务[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赵映诚.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易美.高校档案学专业实习问题探究[J].兰台世界,2010(7下).

次结构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大学师生员工中数码信息设备使用率的不断提升是一个客观的趋势。而这为发挥大学师生员工数码信息设备的资源优势和广覆盖的人力资源优势,以纪录片工作室为载体、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档案信息采集队伍,加强高校办学进程中分散性、临时性、动态性档案的收集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二、纪录片工作室的定位、运行与管理

纪录片工作室不应该作为高校的一级机构建制,而更多地应该参考社团管理的模式,构建高校档案部门牵头下的开放式的管理与运行机制。纪录片工作室主任由高校档案部门的分管领导担任,档案部门的专职工作人员承担工作室的日常管理与运行职能。工作室要建立专兼结合的工作架构,聘请专业纪录片创作人员和档案专业人才负责日常业务工作的开展。他们主要参与学校事业发展重大事件的影像采集和纪录片拍摄制作任务,开展各种宣讲活动,鼓励师生员工使用便携式数码设备记录和采集有价值的档案信息,负责师生员工自发性提供的档案素材的整理、遴选、编辑与再创作工作。

纪录片工作室直接参与学校办学重大事件、重大主题活动的跟踪拍摄工作,全程记录学校重大办学历史事件,留下第一手的原生态、珍贵资料,并且通过纪录片的专业制作手法、艺术以及技术手段的运用,进一步凝练主题、突出重点,凸显办学取得的标志性成绩,总结办学的经验,更好地激情励志。纪录片工作室要通过校园电视台、电台、报纸等媒介,以开展专题宣讲、研讨沙龙,举办校园纪录片展映活动等手段,增强师生员工自发收集档案的意识,鼓励参与学校相关活动乃至是参加学校日常教学科研活动的师生员工自发地使用数码设备动态、随机地采集相关的档案信息,尤其是在办学进程中,通过常规的档案收集途径难以覆盖、易被忽略的档案细节素材等。工作室要定期聘请相关专业人员开展讲座、讨论沙龙和对外交流等活动,就学校重大活动、工作重点、对外合作重要事项等进行情况通报,安排专业摄影摄像师资以及技术人员等开展纪录片拍摄创作手段、艺术手法以及技术培训,开展档案素材收集、有效档案信息采集的专业培训等。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不断提升广大师生员工的档案鉴别与采集意识,提升通过数码设备采集档案素材的能力。

纪录片工作室要建立专门的档案整理与编辑队伍,对师生员工采集的动态性档案进行分类整理与鉴别,提取其中的有效信息,通过艺术手段和技术手段进行加工整合优化编辑,形成具有较高纪念意义和保存价值的档案史料,梳理和制作高校重大办学事件年度纪录片。高校纪录片工作室可以开展优秀档案素材采集和学校年度优秀纪录片的评选工作,对于档案素材的采集质量以及纪录片的制作水平进行综合评奖;开展优秀纪录片校园展映活动,更好地宣传通过便携式设备记录动态档案素材的创新做法,更好地让全体师生员工感知事业发展的成绩,增强主人翁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可以尝试建立具体的界定标准,允许大学生以提交达到一定质量标准的档案素材折合若干比例的实践学分,充分激发其参与实践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校可以通过编制预算、鼓励企业与校友捐赠等方式为纪录片工作室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可以积极尝试创新性的资金使用方式,比如学校给予基本制作经费支持,在纪录片制作完成后,再根据具体制作质量给予不同层次的奖励。积极尝试建立纪录片工作室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与组织文化。高校纪录片工作室可以聘请若干固重大活动的原始档案素材通过项目招标提交给高校或者社会专业制作团队,制作专题纪录片。同时纪录片工作室要建立联席工作机制,由党委校长办公室、发展与对外合作处、学生处、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定期就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对外交往与合作的重要事项、工作室年度工作重点以及工作主题开展对接,就纪录片素材采集、学分绩点的折算、实践课程的考核等与学生处、团委等进行沟通。

三、纪录片工作室建设的几个注意要素

一是注意纪录片工作室的定位问题,有效界定市场化手段运用的边界及风险规避问题。高校纪录片编辑室的目的是通过专业化技术力量的介入,以制作纪录片的形式,形成具有更高质量的档案作品。其目的是直接服务于高校档案采集与制作质量的提升,而不是基于市场竞争策略,通过市场化手段与机制的运用,获得在制作与作品传播过程中的经济增值效益。所以在纪录片工作室建设过程中要严格设定好题材边界,高校纪录片工作室所制作的题材必须是以学校事业发展的相关方面为对象,要严格规避把一些商业化选题、越界题材等纳入到纪录片工作室的制作范畴,纪录片工作室不能以独立的实体参与社会纪录片的承制、宣传和发行等;要严格设定好纪录片工作室的资金使用边界,学校通过预算拨款或者以校友、企业公益性捐赠的方式建立其日常经费的保障机制,确保其“公益”和“公共”属性。在纪录片制作过程中,项目招标、质量评优奖励机制等形式的引入,其目的是在定向经费框架内,通过竞争机制的引入,激发创作者的积极性,实现纪录片采集与制作质量的提升。纪录片工作室要严格规避商业运营、产业化运作,将学校纪录片中的相关素材用于企业产品宣传、企业策划,严禁将校园纪录片用于盈利性、商业性活动开发等。

二是要严格把握高校档案纪录片与纪录片艺术化表达之间的界限。传统纪录片创作有其特殊的艺术表达理念与艺术表达方式,允许通过扮演、模拟、三维动画等手段再现艺术真实,也允许通过后期剪辑等手段,激发象征、隐喻、暗示效应,形成意向组合重构,赋予客观事物全新的意味,最终达到超越客观真实的意境。但是高校档案纪录片是对办学重大事件和办学过程中相关事件的真实记录,它可以通过专业化技术手段的运用使纪录片的画面构图、拍摄视角、制作质量等更加优秀,可以通过合理化地编辑素材、提取有效信息,更好地凸显主题,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现实发生”和“现实存在”的基础上,而不适宜使用艺术化再现、艺术化重构等创作手段提升其表达效果。

三是要注意依托高校现有的资源组建纪录片创作团队。当前,伴随着繁荣我国纪录片产业政策的出台,一些社会制作公司纷纷涉足纪录片制作产业。纪录片市场的快速发展客观上也带来人力资源成本及相关要素成本的提升。高等院校纪录片工作室要立足现有教育教学资源,努力依托教学、科研和产学研合作平台,从现有教学科研团队中选拔相关人才。如果本校没有相关学科和专业,可通过校际合作,聘任相关师资,共享相关设备资源,积极化解人力资源以及其他相关成本压力。高校纪录片工作室也可通过不定期地邀请业界专家、组织考察等形式加强和业界的联系,不断汲取最新的发展资讯。

高校组建纪录片工作室是创新档案工作的重要尝试。它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工作室的载体,一方面建立了专业化的制作平台,促进档案制作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通过工作室的枢纽作用的发挥,与广大师生员工自发性、动态性的档案收集形成全面对接,有效拓展了新时期高校档案收集的覆盖面,丰富了档案内容和类型。

摘要:本文在论证组建高校纪录片工作室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高校纪录片工作室的定位、运行与管理,探讨如何通过工作室的组建,进一步加强学校重大档案素材的积累,加强动态性、细节化档案的采集工作等。

小小工作室 创新大平台 篇8

袁政海技能大师工作室是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批准成立的首批5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之一,是江西省首批5个技能大师工作室之首。工作室以领办人、技能大师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袁政海为技术带头人,选拔了13名拔尖技术技能人才担任工作室名师,并每年进行考核和充实,以期形成一支技艺精湛、素质优良、能打硬战的高技能人才团队。工作室以模具钳工为主,同时吸纳了模具设计、夹具钳工、检具制作、机修钳工、车工、铣工、焊工、电工技术、电工维修、汽车钣金等工种和学科,是江铃组织高技能拔尖技能人才开展技术攻关、优化作业方式、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平台。

工作室自去年建成以来,立足企业,充分发挥技能人才团队优势,努力将人才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主动承担新全顺客车车轮开发、A4、A6全自动冲压生产线模具改造等技术攻关任务,全年共开展技术攻关项目15个,其中获公司科技进步奖的有6项,完成公司六西格玛项目10个,改善生产的合理化提案34项,为公司创造效益1 000多万元。《新全顺客车车轮开发项目》是江铃的重点攻关项目,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每年可为江铃节省资金650多万元,而且丰富和发展了我国钢制车轮制造技术,这也是迄今江铃造车史上江铃产业工人在技术创新领域所获得的最高褒奖。

工作室成员积极动手动脑,围绕公司生产积极开展发明创造,去年共有“防脱落聚氨酯弹簧固定装置”等三项发明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并在公司生产经营中得到广泛应用。工作室成员还善于总结绝技绝活和在生产实践中的巧思妙想、成功操作经验,使之成为可以推广的操作法或作业标准。工作室将大师和名师的绝技绝活采用“人名+绝技绝活”的名称,如:袁政海“一锉准”、万强“竞技术”、万仁义“调试法”、熊富强“轮辐模具技术”、赖爱萍“打磨功”。去年,工作室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了《钳工作业标准》,完成了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与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组织编撰的《现代装备制造业技能大师技术技能精粹》系列丛书之一《模具工》一书的编写。

作为江铃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工作室主动承担导师带徒任务,积极开展技术技能培训,以技能大师、名师为带头人,带高徒、传绝技,致力于培养技术创新团队。去年,签订师徒合同13份,培养高级技师5人,技师3人,高级工8人,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培养指标。组织开展了UG知识、模具制造标准、模修规范、夹具知识、仿真技术、焊接修复等知识和技能培训12次,培训200多人次。工作室大师、领办人袁政海同志光荣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工作室名师万强同志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责任编辑:陈海峰)

创新工作室小结 篇9

针对目前国际航班逐年增加,并且外航对于专业英语的要求相对国内航班偏高,为了高效、优质的保障国际航班,创建维修品牌,创新工作室选拔一批技术过硬,工作认真的员工成立了外航保障小组,大大提高了国际航班的保障质量,得到了各国际航空公司一致好评,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畅行“工匠精神”,创新工作室积极开展“QC”活动,本开展的《提高国际及地区航班机务维修满意度》的“QC”获得了国优课题。

受到该项目的启发,“创新工作室”针对航班多发性故障相继创建了“换轮小组”、“反推锁定小组”等一系列针对性的小组,同时对组员进行绩效奖励加大积极性,并且让一些新员工加入到类似的小组中参与培训学习,不仅使排故时间得到保证,同时还达到了培训新员工的目的,使新员工快速的成长起来。由于本身的维修水平的不断提升,维修品质得到各航空公司的认可,在周边兄弟机场,缺乏排故条件同时公司基地又无法派人排故的情况,多次应航空公司的请求,工作室派技术人员前往异地为公司飞机进行排故工作,收获良好的社会效应。

长沙机务维修保障部率先在全国实施“一证多地”的创新维修模式,但是由于省内其他机场人员技术水平有限,在维修能力,培训水平都无法保证正常的航班运行要求,工作室选派技术成熟的放行员对怀化以及邵阳机场进行放行工作,同时在驻场过程中,与当地的机务人员进行技术交流,讲解常见故障的处理方式以及发生特殊情况是的处置方案与信息上报等要求,不断提高当地机务人员的维修水平。每年的航空公司的培训相当多,但是航空公司不可能每一个机场都去,但是有些内容其他机场机务人员也必须参与培训,工作室专门组织人员将重要的,重复内容组个筛选出来重新整理出培训资料,选派有内训资格的人员前往各个机场进行培训,确保每个员工都能受训。每年的冬天,工作室还会专门派内训师对各机场机务人员进行除防冰的实操与理论培训,确保在发生除冰情况下,每个人都能正确的参与工作,而这一系列的举措也取得很好的效果,省内其他机场的机务人员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

乡镇计生工作务实创新工作心得 篇10

所谓创新,说到底就是突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条条框

框、方式方法等诸多不利因素,使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通过不断创新来实现的,创新不仅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因素,而且也是保护和传承文明的主要动力。就农村乡镇计生工作而言,要使计生工作做出成效就是要在原有的工作方式方法上力求创新。

首先,要在思维方式创新上求突破。新形势下的乡镇计生工作既不能满足于过去的成绩,又不能习惯于过去的做法,人口和计生工作者应坚持解放思想,使思想始终符合计生工作发展变化的实际。人口和计生工作者首先要做到“敢想”,即敢于从旧思维、旧观念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从唯上、唯书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当前,对农村人口和计生工作者而言,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清醒认识当前计生工作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深入查找自己在思想观念、工作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善于在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中重新审视自我,从发展目标的选择和定位上勇于超越自我。只有敢于突破思想束缚、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才能不断创新思路,才能推动乡镇计生工作开展,才能使计生工作做出成绩。

其次,要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上求突破。在农村人口计生工作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首要的就是要改进方法。人口计生工作者在日常人口计生工作实践中,应把握好五个“更加注重”,即在管理上更加注重服务,在对象上更加注重个性,在教育上更加注重实效,在时空上更加注重全程,在范围上更加注重全员。通过有效的方法,努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从管理向服务、从封闭向开放、从重视“堵”向重视“疏”的方向转变,从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具体说来,一是把握不同对象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是采用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三是持之以恒;四是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通过有效的思想工作,确保民情早知道,工作早介入,问题早解决;达到敝开诚心听民心,处处细心察民心,捧出热心赢民心之效应。

第三、在宣传教育创新上求突破。农村乡镇人口和计生宣传教育方式的创新必须注意突出一个“活”字。乡镇人口计生干部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情感人,用友善、真诚的态度,让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在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基础上,由以往“说教式”的宣传人口计生基础知识转变为“群众参与式” 宣传教育,由以往“课堂式”宣传教育转变为“户外式”多形式、多形象化的宣传教育,突出做强一个“活”字。宣传内容的创新突出一个“小”字。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工作的内容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人群的需求而不断调整,不但要面对已经形成思想意识的成年人,而且更要面对正在成长的青少年,要让青少年从小就开始接受先进的生育文化教育,成长在文明、先进、科学的人文环境中。在宣传内容上要突出未成年人的需求,把宣传的重点放在“男女平等”、“男女都一样”的教育上,将先进的人口思想融入思想道德教育之中。要突出农村家庭的需求,把宣传的重点放在农村家庭婚育行为选择以及在社会婚育观念延续的观念转变上,将宣传教育融入对农村家庭的优质服务之中,让农村家庭成员在享受优质、高效、人文的服务中接受文明生育的教育。乡镇人口计生部门要不断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要结合新农村、新家庭、新农户建设活动,把宣传教育的重点放在人口计生法律法规、生殖保健知识、生育文化知识、晚婚晚育、少生优生、避孕节育等教育上,将先进的生育文化融入经常性党员干部教育之中,将身边的典型事例编排成文艺节目,让服务对象在休闲娱乐时接受先进生育文化的教育,使其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

第四、要在管理机制创新上求突破。面对农村乡镇人口计生工作中的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乡镇人口计生工作者要善于跳出固有的管理“围城”,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一是狠抓责任追究,落实责任主体。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对完不成任务的单位和领导追究责任。坚持将个人工作失误与干部个人年终考核挂钩,坚决查处失职渎职干部,表彰奖励人口计生工作政绩突出的干部,并作为干部晋级晋职的重要依据,以责任追究推动落实责任。坚持畅通信息渠道,加强日常督查,及时掌握乡镇人口计生工作情况,查处属实的群众举报。

二是狠抓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素质。构建吸引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输送人才的良性用人机制,提高乡镇人口计生干部工资待遇,尤其是村级人口计生专干的工资福利待遇,保证队伍的稳

定性。通过公开竞聘、择优录取等形式,进一步调整和充实村级计生专干队伍,优化队伍结构,激发工作活力。

第五、要在管理体制创新上求突破。针对农村基层薄弱问题,必须找准工作切入点。一是实行“四个给予”激励,确保工作重心下移。村级组织是基层组织的“最小细胞”。要发挥基层组织在人口计生工作中的最大化作用,须在“政治上给予出

路,经济上给予保障,职能上给予完善,管理上给予强化”上下功夫,通过实行“四个给予”,全面加强基层“两委”班子建设,激发村干部抓人口计生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将工作重心下移,着力推进“村为主”的经常性工作机制,实现管理网络的覆盖,开创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的上下一致、通力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将工作触角深入到每一户育龄妇女家庭。

第六、要在服务方式创新上求突破。在以人为本的社会、优质服务是当今大力倡导的人口计生工作模式。乡镇人口计生部门要根据不同对象及不同需求开展温罄服务、预约服务、特需服务、感动服务、延时服务、随访服务等,赢得人民群众对人口计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仅以随访服务为例子,从当前农村来看,对生育、节育、不育人群进行随访服务,不仅可以满足群众对人口计生工作的需求,还可以提高群众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应知应会率。但从实践来看,农村乡镇基层明显存在“五个”误区,即:一是误解随访;二是“关门”随访;三是“替代”随访;四是“闪电”随访;五是“盲目随访”。造成这种状况,客观原因是流出人口多,无法见面,为对付上级的考核,下面就这样越轨乱来,到了检验实效的时侯就洋相百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就要面对新形势,改变服务方式,即,一是入户见面随访,卫技人员与服务对象平等交流,记录信息;二是择机随访,卫技人员与服务对象只要有机会见面,即可随时随时交流,了解情况;三是电话予以随访;对外出务工经商对象双方约定时间,进行电话交流,了解信息的;四是信函随访。按照随访服务对象务工经商,把要交流了解的信息,制作成问卷,由服务对象填写,请其配合回函等,通过立体操作,肯定会受到很好的效果。

乡镇计生工作能否搞好创新,与每个人口计生工作者的作风能否务实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务实,说到底就是摆正心态,实实在在做事。乡镇人口计生干部在创新上要做到务实,就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摸实情、谋实策,出实招、办实事。抓细,就是要坚持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最基础的工作抓起,把抓重点与抓细节,抓中心与抓经常,抓全年与抓当前,抓特色与抓基础有机结合起来。人口计生工作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这就是要求我们的工作不仅要做得精细,而且必须讲究方法。抓具体就是要坚持从具体事情抓起,把原则要求变成可操作的措施,把目标任务变成能实现的结果,有方案、有要求,有措施,任务落实到位、责任明确到人。同时,要把工作重点放在研究解决乡镇人口计生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上,放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放在最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上,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实事,多做利民、济民促和谐的好事,这样才能使计生工作真正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创新工作室工作规划 篇11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325-02

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如何培养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学生党员,是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建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就目前现状而言,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向党组织靠拢的意识日益淡漠,而争取入党的学生却往往带着某一功利性的目的。由于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较为复杂,如果我们采取的还是传统的学生党员发展模式,那必定不利于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笔者将立足于本校的学生党建工作现状,从创新工作方法入手,探讨如何做好学校的学生党建工作。

一、学生党建的工作现状

(一)学生党员的旗帜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有些学生在高中时期就已入党;有些学生是在校期间才慢慢的发展起来的。但前者作为发展党建工作的主力军,因为缺乏有效的指导,他们往往按部就班,多数的时间用在如何贯彻入党流程上。这样不仅看不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而且给他们留下入党非常烦琐而且没有必要的印象。此外,作为在校期间才被发展起来的学生党员,按照严格的发展程序,他们大多刚被发展成党员,就已面临实习或是毕业。在此期间,学生党建工作很难正常展开。对于已参加实习的学生党员,虽然学校也会定期去看望他们,但由于缺少规范的监督考核和管理制度,学生党员已形同脱离组织,只有到了预备党员转正时才记起自己还是共产党员。因此,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学生党员的旗帜作用都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

(二)发展党员的过程还没有形成一种严密的长效发展机制

首先,开展支部活动的形式已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支部活动中经常开展的活动就是:理论学习、批评与自我批评、撰写思想汇报等。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这种形式已与他们的认知方式格格不入。在很多学生的眼中,入党就是写入党申请书-上党课-看纪录片-交流心得,然后不断地写思想汇报的漫长过程。入党,在他们看来,似乎已成了一个眯上眼睛就能通过的形式。基于对这个过程的理解,本来还想争取入党的学生望而却步,而浑水摸鱼者却大展身手。

其次,教育的内容大多单调,缺乏生动性。在平时的党性教育中,我们往往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轻社会实践的组织,这使得教育效果难以很好实现。如果我们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能够少谈一些主义,多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体会作为一名党员应有的责任与义务。那么应该会有更多有思想、有能力的学生加入到党组织中来。

最后,为达到学生党员所占比例的目标,容易放松对党员在质量上的控制。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把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通过几年努力使学生党员总数的比例在总体上有较大幅度提高,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因此,学校虽然在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中采取了一些切实有力的措施,但是仍然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

二、如何创新工作方法

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要进行工作方法的创新,就是:“要从那些不合时宜的旧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中解放出来,要用新的观念、新的方法创造出事业的新境界”[1]在具体的学生党建工作中,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学校重视,组建一支办事高效的学生党务工作队伍

学生党建事务是一项繁琐而又复杂的工作,学校要有相关的教师做专职的工作。此外,专职老师的精力毕竟有限,这就需要成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指导,以学生党员为骨干的学生党务工作队伍。在组建这支队伍时,应该要注意。

1.明确分工,建立纵向联动的工作机制

就本校的现状而言,学生党务工作的组织机构还不够严密,在发展学生党员过程中,往往只有少数的学生党员在协助专职教师开展工作。他们平时不仅工作量繁多,而且不会像学生会干部一样被认可。基于这种情况,学校各系应该成立一个学生党务工作部。这个部门有部长、副部长、党务干事,每个职位都应有明确分工。在这个部门的组织下,学生党员与各团支部实行一对一的联系,也即是实行学生党员责任制。通过这样的层层管理,才能构建畅通快捷的信息平台,从而达到对上能全面准确地向上级党组织反馈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对下又能传达学生党支部的工作思路的目的。

2.重视激励,提高党务工作者的工作热情

一直以来,我们都宣扬共产党员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应该无私奉献。但是这些精神追求只有得到应有的激励才可能执着地坚持下去。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严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每个层次的需求只有在得到满足时才能产生下一层次的需求。因此,当一个人受到他人认可的尊严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又怎能产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样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呢?也就是说,适当的激励,有助于学生党员在开展党建工作时的热情与干劲。

(二)明确工作思路,做好各个阶段的党建工作

明确的工作思路是我们做好每一项工作的重要前提。一般而言,一批学生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到发展成为党员这个过程是学生党建工作的核心内容,但在笔者看来,发展前的计划,以及发展后的持续管理同样非常重要。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做到发展前有详细计划,发展中注重实效,发展后加强管理。

1.发展前宏观规划,制定细则

制度建设是学生党建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许多高职院校的入党流程都严格遵循学生党建工作的相关规定,都有一套大致相同的入党模式。但是,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会面对一个如何确保党建工作有效、公开、公正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制定一整套精细化、标准化的管理制度。

精细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一是广泛性,覆盖所有的党员学生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二是连续性,贯穿于党员学生大学生活的整个过程。三是基础性,明确党员学生先进性实践的具体要求和基本指标。四是可操作性,建章立制,形成系统配套而又务实管用的系列机制。”[2]而流程标准化是指每个流程都要有准确清晰的量化考核方法,其目的就是保证每个流程的有效开展。

基于这样的理念,笔者认为在发展党员之前就得制定一整套贯穿各个发展阶段的工作细则。在发展初期,要推行《入党积极分子评选标准实施细则》;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之后,要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党校培训,而且要制定《党员发展对象的条件和程序》;而在被确定为发展对象时,也应制定发展与培训计划,严格把好入党的关口。此外,在党员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一些相关的制度,比如学生党员责任制、党员档案管理制度、考察登记制度、民主测评制度、寝室考评制度、公示制度,实习基地党员管理制度、支部生活制度、党建网络管理制度、优秀学生党员与优秀学生党务工作者评选制度等等。通过这些细则的制定,使我们在具体开展党建工作中有制度可依,从而保证党建活动的有序开展,保证发展过程的公平与公正。

2.发展中勇于创新,注重实效

创新在党建工作中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词,各基层党组织都在谈创新,求创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更反映出了它目前仍然成效不大。笔者认为,每个基层党组织只有立足于自己的现状,将大胆创新的理论与实际的行动相结合,才有可能有所突破。

以本基层党组织为例,学院是工科类的高职院校,相比于本科院校而言,我校学生接受新事物更偏重于感性认识,更愿意在社会实践中提高思想觉悟。因此,在培养学生党员过程中,首先应改变活动的开展形式。比如在进行入党动机教育时,可以让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中,体会以党员为名义去做一些公益活动所得到的责任感到成就感,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样的组织生活形式。其次,应选择一些当代大学生熟悉的教育内容。在培养学生党员的过程中,我们应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与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选择能体现这些理论的时事热点,让学员们在具体的事例中学习理论,提高思想觉悟。此外,应大力推动党建网络平台。网络交流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党建工作应该充分利用Q群、微博等形式,让入党积极分子、党员等有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而网络平台的管理员更应该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积极通过网络向学生传递社会的正能量,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3.发展后加强管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目前的高职院校普遍出现轻发展后教育的现象。这与学制的短暂和就业的形势有关。因此,为更好地将党员的旗帜作用发挥出来,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加入到党组织中来,就必须积极探索党员的再教育问题。对于在校的学生党员,应该让他们有组织的归属感,通过学生党员带班制作为实践的载体,给党员加任务,压担子,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与综合能力。而对于在实习基地的学生党员,首先应在该基地建立临时党支部,应充分利用党建的网络平台加强与学校党组织的联系。其次,学校党组织应定期到实习基地关心党员的生活工作,也可以让实习的党员回学校与在校党员进行交流学习。总之,进行党员的再教育,应该持续进行、灵活开展。

参考文献:

[1]马昌群.方法创新是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关键[J].咸宁学院学报,2008,(4).

上一篇:桥梁各项制度(标准)下一篇:湖北省2017年上半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