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儿童彩铅画教学论文

2024-10-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美术儿童彩铅画教学论文(精选7篇)

小学美术儿童彩铅画教学论文 篇1

【关键词】彩色铅笔 儿童绘画 简便 优势 方法

偶然的一次机会,我辅导学生画画,因为学生没有带颜料,便顺手拿了我平时备用的彩色铅笔,让他用彩色铅笔来涂色,没想到,画了以后,效果特别好,画面不仅色彩饱满、色调清新、而且笔触细腻丰富,也很有层次感,更重要的是学生特别喜欢这种绘画工具,一画就停不了笔,因为其细腻、丰富、且操作简便的特性,让孩子们大大增强了对绘画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对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有着积极的作用。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彩铅儿童画的教学进行阐述:

一、进行儿童彩铅画教学的特点优势及可行性

1.彩色铅笔特点和优势

彩色铅笔: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像运用普通铅笔一样自如,同时还可以在画面上表现出笔触来,对于学生来说作画工具相对简单,便于掌握。彩铅为儿童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尤其技法的多元性和较少的束缚,能够使学生自由地表达,一封信或一个贺年卡、一个笔记本,他们都可以用便于携带的彩铅画、漫画或者卡通画来装饰,也可以在卡通画中刻画他们的故事,通过它来反映愿望,与同龄人交流。

彩铅画教学不需要投入过多资金,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镇中小学都能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因此,彩铅卡通画易于推广与普及。

2.彩铅儿童画是极富吸引力的课程资源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努力使美术课变得更有吸引力,但常使许多教师感到头痛的是美术课学生总是注意力不集中,不爱带作画工具,甚至干脆做其他科目的作业等,特别是小学中、高年级以上学生。一方面学生在这一年龄阶段正进入美术学习的“危险期”;另一方面由于美术非考试科目,学生忙于应付考试;再一方面与学生不能有效地欣赏美术作品,美术课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对学生没有吸引力等等因素造成的。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媒体的相继出现,使得原有的一些美术教育资源已不能满足新时期少年儿童的.需要,因此必须要深入挖掘美术教育资源,使其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在美术课中引入操作简便、表现丰富的彩铅画来进行儿童画的创作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使学生方便操作,随时随地都能进行绘画,而且由于它的简便,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体会到其中的美感,从而创造出更加生动的作品。正是由于彩铅画的这些特点,所以深深地吸引着几乎所有学生,学生在欣赏、创作彩铅画的同时进行交流和表达,在愉悦的环境中,学生思维得以发展,绘画技能得以较快增强,正确世界观得以逐步形成,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儿童彩铅画教学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符合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是极富吸引力的课程资源,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如何实施儿童彩铅画创作的辅导

由于儿童彩铅画这个领域一直鲜有人涉及,所以,这个方面的教学方法几乎没有任何的借鉴,以下便是我参考其他领域的绘画方式和自己平时教学中的尝试所得来总结一下儿童彩铅画的辅导方法:

(一)由技法入手,掌握作画技巧

1.让学生认识彩铅、了解彩铅的特点

学习彩铅画必须首先了解和熟悉彩铅的工具性能,然后才能更好地掌握与运用它。我们目前比较熟悉的是普通的彩色铅笔,有马利、中华等,它们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象运用普通铅笔一样自如,同时还可以在画面上表现出笔触来,但是国产的质地比较硬,所以,笔芯很容易断,作画的时候,需要提醒学生掌握适当的力度。

小学美术儿童彩铅画教学论文 篇2

一、儿童绘画的特点

通常我们把儿童期界定为3~12岁, 其中, 4~9岁是典型的儿童心智期。通过对儿童绘画作品的分析, 儿童的心智具有“现实性”和“泛灵性”特征。所谓的“泛灵性”指儿童总是赋予物质世界以心理的特征, 正如他们总是赋予心理存在以物质的特征一样;反过来, 在他们眼里, 物质世界似乎是有心理活动的, 是有人性的, 他们不会根据物质世界自身的规律来解释世界, 而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来判断事物。儿童在绘写涂画过程中, 锻炼了手、眼、脑协调能力和操作能力及其思维开发能力, 他们通过绘画活动去发现美、创造美, 在获得美术绘画技能的同时, 其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诸多基本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儿童画充满着天真烂漫、稚拙、单纯的情趣, 是孩子认识生活, 展现其心理活动的真实写照。绝大多数儿童不能很好地用语言来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 然而就在他们信手涂鸦之间, 真正的艺术便诞生了———这就是艺术, 属于孩子的艺术, 也就是我们谈到的儿童画。儿童对观察对象所产生的理解是肤浅的, 他们的知觉主要由刺激物的特点和个人兴趣、爱好所决定。他们基本上只专注对象引人注目的地方, 一开始只会对局部发生兴趣, 忽视对象的整体, 观察事物常常笼统、模糊, 较注意事物表面的、明显的、无意义的特征;对事物间细微的差别难以觉察, 不能表述, 往往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关系, 更不善于揭露事物的有意义的本质特征。

二、儿童绘画的表达方式

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 我们通常是通过儿童的语言以及肢体动作来体会他们的想法和内心世界的, 但是, 儿童也可以通过绘画来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因为儿童绘画是非理性的, 是即兴发挥的, 也就是以随着感官所接触到的事物为蓝本, 采取看到即接收, 接收即表达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自然界的感知。由于天性使然, 加之对新事物的感知, 儿童在创作过程中往往是随意地表达, 这种无拘无束的画法不仅是他们外在兴趣的表达, 更体现了艺术的真谛——毫无修饰、回归自然。他们的画放任自流、随意发挥、超越想象、超越规则, 这种表达方式完全是“原生态”画法, 不追求“活灵活现”, 不追求“大家风范”, 只在于“即兴发挥”, 只在于“本能感知”, 运用他们独特的表达方式来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 以及天真烂漫的思维。

在美术教学中, 儿童画是儿童们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以及简单的表达方式把他们所感知到的大千世界复杂的景象, 通过儿童天真的思维加工器, 抽象概括成他们自己的独特的、简便易学的绘画符号。这种符号的基本特点是:一笔一个结构, 一笔一个画面, 再反复地形成图形, 最后构造成他们自己的绘画。儿童画有其独到的表达方式, 他们的画不合常理而又有画理, 无意中与自然相通, 与画道相契。儿童画以心灵智慧为笔, 以独特感知为墨, 通过简单勾勒, 来画万事万物之相, 之后又反过来以万事万物之相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样就做到了心与万物的相通。只要我们教师能够仔细分析他们勾勒的简单线条, 就不难发现其中的特点。如果把这个规律“编译”出来, 将会看到儿童画造型的奥秘。那就是儿童在创作过程中, 使他们所认知的世界万物通过情感得以表达、得以宣泄。

三、提高儿童画学习兴趣

1. 培养学习美术爱好

从一定意义上说, 培养儿童学习的兴趣比教给他知识要重要。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要真正地让孩子领略绘画领域的乐趣并重视学生成功感的培养, 学习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爱好。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举办活动, 适当表扬, 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与成绩, 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只有这样, 才能使得学生以愉快的心情来共同配合老师的指导教学, 达到师生双边活动的高度统一, 达到兴趣与爱好的融合、情感与知识的升华。

2. 保护儿童绘画天性

儿童画本身的特点就是自由涂鸦, 随意表达。自从儿童对外界事物有感知以来, 就会运用简单的线条、鲜艳的色彩来非常自由地、轻松地, 甚至放肆地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是发泄自己心中的感觉, 是最难得的童心流露, 是最原始的创造活动!尽管在有些大人的眼里, 他们的即兴之作简直就不像画。但是,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原始的“涂鸦”, 有了他们对世界的独特感知, 才会有将来丰厚的绘画底蕴以及独特的思维模式, 才会有将来惊人的创造和想象。因此, 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我们一定要注意并保护孩子的绘画天性, 保护他们的创作之源。

四、实施儿童画教学的意义

前面提到, 儿童美术教育是人的基本素质教育中的一种, 是促使儿童用绘画来表达他们的认知, 发展他们的思维和表现能力的学科。绘画可以扩大儿童的视野, 增进儿童的体验。与此同时, 儿童在绘写涂画过程中, 锻炼了手、眼、脑协调能力和操作能力, 以及思维开发能力, 他们通过绘画活动发现美、创造美, 在获得美术绘画技能的同时, 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诸多基本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 我们一定要知道儿童画教学的目的, 在于要通过儿童思维方式的表达工具之儿童画来体会他们幼小的内心世界, 了解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对不同事物的自我感知、自我表达的方式, 以及绘画时所体现出来的独创的思维模式, 以发挥他们天真的童趣, 并促进儿童心智的全面发展, 最终使得孩子们能够身心全面进步, 能够完美地度过美好的童年时光。

教儿童画画, 重在启发、引导, 重在激发儿童学画的兴趣。孩子只有始终保持对美术的浓厚兴趣, 才能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潜移默化中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得到培养。但是, 简单的挖掘是不够的, 教师还需要引导和帮助学生从自己的作品中寻找优点, 汲取知识, 建立自信, 建立兴趣,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 教师也要学会寓教于乐, 能够让孩子在体会绘画乐趣的同时也能够真正地感知到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 才能够真正地使得孩子们能够长期、持久地热爱绘画, 能够认真地体会绘画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总之, 儿童画是孩子们感知世界的一个窗口, 儿童画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教师不但要体会儿童们的内心世界, 还要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 同时还要使其掌握绘画造型的特点和绘画发展的规律, 并立足于儿童的兴趣、经验和技能的实际情况, 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启发, 鼓励儿童积极探索, 不断创新, 充分体验创造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只有这样, 才能使儿童的创造潜能得到更加有效的培养和发展, 才能使得儿童能够更好地发挥他们纯真的天性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朝华.儿童画创作中的线条语言[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2005, 22 (1) .

[2]王胜选.从“儿童画”看其审美心理[J].艺术探索, 2007, 21 (1) .

[3]容州.儿童画的特点及教学[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18 (3) .

小学美术儿童彩铅画教学论文 篇3

一、“儿童绘本”及其在美术教学中的优势

“儿童绘本”是根据儿童成长需要,由专业人员创作绘制而成的容故事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绘本。不同于普通漫画或连环画绘本,“儿童绘本”是图画与文字相结合而成的,且更适合儿童阅读使用。在小学美术课堂引入的“儿童绘本”,在故事中侧重于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如成语故事、民间传说、经典的寓言故事等。

近年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显示,将“儿童绘本”引入小学美术教学中会给美术课堂带来重大转变。首先,除了丰富的色彩表现外,“儿童绘本”还有很强的故事性,会给学生留有想象的余地。“儿童绘本”的介入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阶段学生对于事物的喜爱通常都是基于兴趣的,没有强大的兴趣指引,学生很难进入学习状态;其次,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由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美术学习表现为更直接地画出自己认知的世界,而学生对于美术本身的感悟是不强的。通过引入“儿童绘本”,能够将这种艺术的思维逐渐渗透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颜色的温度,认识到图画是能传递出心中感情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1.“儿童绘本”运用于课前的导入环节。将“儿童绘本”运用于课前导入环节,能够在课程开始之前先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并且以其特有的文学性对直观、单调的美术课堂产生故事性渲染,对教学的组织能够发挥重要推动作用。在教学中,将“儿童绘本”与多媒体教学技术相结合,能够发挥出更精彩的效果,完善小学美术教学。在主讲色彩的《色彩心情》一课中,如果单纯进行色彩讲解,不仅会使课堂教学显得枯燥,也会使教师的讲解变得困难。笔者在教学中将“儿童绘本”中的《小蓝和小黄》一文与之相结合,作为课程导入。《小蓝和小黄》绘本中仅以两种颜色,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爱”与“融合”的故事,尽管是抽象的故事环节,但却用直观、简单形式描述出来,使学生既沉浸于精彩的故事中,又关注到色彩的变化。为了丰富表达,笔者还将绘本内容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制作出两种颜色动态相容的环节,并且使学生进一步观察色彩的变化,最后引出接下来的教学。

2.把绘图中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在运用“儿童绘本”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将图片的内容讲给学生听。在当前适应于小学课堂的“儿童彩绘”中,大部分都是我国的民间传说、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教师要将这些故事讲解给学生听。例如在色彩教学中引入小蓝与小黄的故事,尽管只是以“两个色块儿”为表现,却依然会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吸引。通过这些故事的讲解,可以加深学生对艺术语言的理解,让他们逐渐发现绘画不仅可以描绘出眼中的世界,也能表达出心中的情感,每一个颜色都有情感、每一个表达都有含义。《十四只老鼠赏月》,就是通过色彩明暗的变化,表达出月亮在一夜之间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细微的,却能被画家捕捉到,也要求读者在清净、纯洁的心境下才能被欣赏到,这就已经使美术教学上升到新的阶段,这种变化也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把故事讲给学生听,尽量用华美的语言,才能真正突出“儿童绘本”超越画图的价值。

3.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如何选择绘本。儿童绘本的选择,也要根据小学生的不同年级进行选择,关注学生的成长。通常情况下,小学低年级的绘本选择要尽量颜色艳丽、构图简单,如《小飞象》类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绘图要选择更具故事性、更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类别。在绘本的筛选中,要尽量选择名家作品,内容积极向上,对学生的成长能起到辅助作用。“儿童绘图”的选择也要更为活泼,注重表现力,更便于教师将绘本内容与语言、多媒体设备等相结合。

小学美术儿童彩铅画教学论文 篇4

关键词:动漫,学生,课堂,教学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儿童动画和儿童的认知模式相关联, 因为动画片画面较为简洁明了, 符合儿童的感知水平, 另外一个也和儿童的思维水平有很大关系, 因为儿童这个阶段的注意水平能够控制自身的意识了, 与幼儿期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是仍然比较低级容易受到新异刺激的影响, 动画片画面夸张更能引起儿童关注并保持一定的时间, 此外儿童是一个富于幻想的阶段并且他们已有了想象的能力, 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说儿童应该是本我最强, 超我还没有发展起来的一个阶段, 此时更趋于幻想一些符合自身认知水平的事物出来。这些动画片的画面正是符合了他们本我的幻想, 自然就喜欢了。下面我就以《喜羊羊与灰太狼》为例, 通过各个方面来探讨动画中的儿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角色造型

《喜羊羊与灰太狼》的造型可爱, 人物又鲜明。先说大外形, 喜羊羊, 美羊羊, 灰太狼等造型非常的圆润, 胖胖的, 肉肉的, 很Q, 看起来很可爱。人物造型的线条大多都是以曲线为主, 曲线给人的视觉感受很柔和, 孩子就喜欢柔和的东西, 能产生亲近的感觉, 就很容易抓住儿童观众的心。动画片中的角色是作品的灵魂。最近, 我在网上看到一些资料, 说明儿童对角色造型的线条形状的感知和成人并不同。一个叫做阿恩海姆的人研究儿童画时发现了一个圆圈形象”的现象, 即当刺激物比较模糊时, 视觉总是自动地把它看成是一个圆形。这说明, 知觉对简单的圆形是多么偏爱!这恰恰就是儿童早期绘画中大量充斥圆形的主要原因。所以, 动画角色的脸部线条设计以圆形为主, 喜羊羊、灰太狼即是如此。

其次, 在人物的设计方面, 《喜羊羊》也采用了最容易突出喜剧效果的“扁形人物”的设定。“扁形人物”是指只有一种或很少的几种特性的人物;与之相对的, “圆形人物”是指包括一些相互矛盾和冲突的特性的人物。一部成人化的正影片, 往往需要人物的内心世界有多个侧面。因此, 更需要使用“圆形人物”。并且儿童对角色造型比例的认知, 根据心理学专家对儿童画的研究发现, “空间比例失调是儿童画的普遍现象, 这是空间认知特点的局限”。阿恩海姆在考察儿童画的“大小”因素时也发现, 在儿童发育到能够区别大小之前, 绘画内的各个单位一直都被当做是大小相等的, 无法画出各部分与真人一样的比例关系。《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人物造型全部按照Q版造型风格设计, 让低幼儿童在心理上产生高度的认同感, 感觉到可爱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就是他们自己画的。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 因为动漫形象都是运用了变形, 夸张的表现手法, 从《喜羊羊》里我们就能看出, 角色都是拟人化的, 而这些正是小学美术不可或缺的一种表现形式, 我们从这个方面入手, 更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好奇心, 使他们更加投入美术学习中来, 因为孩子们对动画充满了兴趣。

二、角色语言

儿童不仅能够很灵敏的听到声响, 而且对柔软、缓慢、纯厚的声音比较偏爱, 表现为安静、微笑的状态, 对于尖利的响声则反应急躁、激烈。研究还证明, 儿童对有节律的声音特别敏感。在《喜羊羊》里, 角色的配音都是在平时的生活里听不到的声音, 动画片的声音大部分就属于童声的, 对儿童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认同感。

并且这部动画片还特别注意起名字的艺术, 把文中带“羊羊”谐音二字的词语几乎全部用遍, 既有文化情趣, 又很容易让人记住。诸如“羊羊”、“绵绵”一类的叠词在人物名字中的大量使用, 也符合小孩子的心理特点, 因为叠词往往能激发起他们某种撒娇的欲望。

《喜羊羊》中有一部分的成功就在于动画台词的娱乐性, 它能用儿童的嘴巴, 说儿童的语言。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应用这种方法, 另外, 美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说一些像《喜羊羊》里的现在网络上的热门词和口头语言, 并且可以和民俗性的语言相结合, 这样孩子的记忆就很深刻, 课堂也会显得生动,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网络上的流行用语, 简单易上口, 儿童好奇心强, 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模仿心理, 就像动画片上的人物语言独特、夸张, 他们感觉很新鲜, 愿意多看, 多听, 多学。

三、背景音乐

动画中的背景音乐在动画中十分的重要, 一部好的动画, 需要好的音乐来村托得更加精彩。背景音乐配合剧情产生情感效果, 它在突出动画的感情、加强动画的戏剧性、渲染动画的气氛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喜羊羊》的开头结尾曲来说都是轻松, 明快的音乐。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羊羊运动会》、《别看我只是一只羊》等等。都是以轻松的语调谱曲写词, 对于儿童的心理来说, 《喜羊羊》里的音乐, 正好符合孩子的心理, 儿童喜欢反复听某一段歌曲, 所以《喜羊羊》的开头结尾曲, 都是简洁明快活泼型的, 音调比较少, 朗朗上口。从儿童心理学方面来说, 孩子天真单纯, 他们更能接受简洁易懂的东西, 情绪也是一样。动画中的背景音乐, 很直观的表达出了当时剧情的变化, 孩子更能和动画中的角色产生共鸣, 极富感染力。

并且他们更喜欢听一些“运动”歌曲, 如“跳吧, 跑一跑”等, 大部分孩子都会随着歌曲的节奏而动, 或者跟着唱, 或者转圈, 或者摇摆, 或者舞蹈, 他们先天就具有把音乐和动作结合在一起的感觉。在教学过程中, 在放动画赏析的时候, 可以有意的选择一些活泼歌曲的动画片, 比如迪斯尼的动画片, 它们大多主题欢快, 当然动画里的音乐也相应的。在这个时候, 我们可以让孩子们站起来跟着一起跳一跳, 扭一扭, 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变得乐观开朗, 还可以甩开上课的疲惫, 何乐而不为呢?

四、色彩

动画片的色彩鲜艳, 儿童对色彩的敏感度比较强。根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33%的儿童喜欢粉红色, 16%喜欢蓝色, 14%喜欢黄色, 11%喜欢红色, 其余的占26%。《喜羊羊与灰太狼》在对形象颜色的选取的方面, 特别注重了结合人物的性格以及儿童的心理学特征。比如:美羊羊作为女生的代表选择了心理学上女生最喜欢的粉色, 而喜羊羊则选择了男生最喜欢的蓝色, 沸羊羊为了体现其生猛的特点选择了棕黄色, 因为晒黑的皮肤往往给人特别健康和阳光的感觉等等。一般来说, 代表明亮的、温暖的、鲜艳的、快乐的、娇美的、柔软的、生动活泼的、纯真的等色彩都是儿童喜欢的。比如温暖的橙色, 饱和度比较低的红色, 黄色, 粉红, 纯度高的蓝色、绿色等, 还有另外一些不强烈的中性色彩, 如紫色绿色也是合适的, 那些带有低沉的灰暗的稳重的感觉的色彩一般不适合儿童。

所以, 我们在《喜羊羊》中看到的, 大多都是鲜艳的颜色。

动画里的色彩都是精心搭配过的, 符合儿童的审美标准的, 当然一部好的动画片的颜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学生在观看时, 会不知不觉培养出一种好的审美倾向, 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敏锐的色彩。看着明亮的颜色, 学生也会渐渐开朗, 对树立学生健康的心理有很大帮助。

五、表现方式

“绘画是把三维对象转译为二维画面的艺术形式, 这种转译与儿童的空间认知, 特别是空间表征等能力密切相关。”所以在《喜羊羊》主要以儿童观众为主群体时, 也把动画表现的方式定位在二维软件Flash上, 因为flash软件做出的东西明了简单。《喜羊羊》在表现形式上, 最大也是最直观的特色就是Flash做出的风格。《喜羊羊》轻松、搞笑与Flash的风格就非常般配。并且在这部动画的表现形式上, 还有一些小的细节, 它们增强了动画气氛, 让有些动作变得易懂, 并且增加了幽默因素。比如《喜羊羊》里“漫符”的大量使用, 无论是灰太狼在感到尴尬时脸上淌下的汗珠, 还是懒羊羊睡觉时嘴里吐出的“zzz”这些在漫画中常见的表意符号被广泛地引入到动画中来, 使这部动画片在抒情达意上借用漫画的语言表现得更加的到位, 儿童在观看时也充满了轻松、愉快之感。

还有“无厘头”手法的运用。“无厘头”就是故意将一些毫无联系的事物现象进行莫名其妙的组合在一起, 以达到搞笑或讽刺目的的一种方式。《喜羊羊》中经常出现的太阳和月亮, 它们都有眼睛, 鼻子, 这种拟人化的处理, 增强了动画的想象性, 从儿童心理学来说儿童对于事物都有好奇心, 也有很强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而这种无厘头的手法刚好符合儿童的口味。“无厘头”符号的使用, 也有助于提升影片轻松、搞笑的氛围。

动画的表现形式, 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开阔他们的思维。我们在让学生自己画画的时候, 可以鼓励学生自我想象, 加入一些自己想象的东西, 而不是跟着参考画画得一模一样。学生赏析过动画后, 应该或多或少能受到启发, 说不定老师们会发现自己的学生个个都变成了“小天才”!

小学美术儿童彩铅画教学论文 篇5

【关键词】美术教学;自信心;培养策略

我清晰地记得上的第一堂课是二年级的《难忘的夏天》,我就请小朋友讲一讲夏天中令他们最难忘的事,有的说暑假去了北京、有的说去了恐龙园、有的说去了游泳馆…他们很是兴奋的讲了整个过程。但还有一部分孩子不愿意开口,也没有带绘画的工具,这些孩子缺乏自信心,导致他们不敢说,也不敢画,如果再加上老师的批评他们就失去了学习美术的信心和表现自我的勇气。那些很认真绘画的孩子也会这样问我:老师,这样画行吗?还有一个小女孩奶声奶气的,似乎还有点胆怯的问我:老师,用这个颜色可以吗?从她天真的眼神中我看到的是渴望得到我的肯定,得到我的赞许。于是我就对她说:颜色是没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只要你喜欢,而且这个颜色你用的很漂亮,非常好。我说完后,我能感觉的她就像一只迷失方向的小鹿突然找到了回家的路,一蹦一跳的回到座位上,非常开心的画了起来。他们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肯定的回答、赞扬、鼓励。孩子缺乏自信,往往是因别人的“否定”的评价,在孩子在遇到困难时,教师若能及时表明自己的态度:“你画的非常棒”,“老师相信你会画的更好”,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让他们得到老师肯定地回答,是非常的重要,闲暇时我总是在想,怎样才能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自主找回自信,让学生能大声对自己说:“我很棒”。

一、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

上了几堂课之后,我发现班级里有一个男孩子,课堂上很少带绘画工具,也不回答任何问题,好像美术课和他无关,上课的时候总是左看右看,别的小朋友画画的时候,他就拿出一只铅笔,简单的画两笔,每次我走到他的身边,他总是用手把画捂起来,,不让老师和同学看到,这是一种没有学习信心的表现,原因是他们怕遭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嘲笑。像他这样的孩子还有几个,于是我就萌生了一个念头,我要帮助他们,至少让他在美术课上是信心满满的。巴特尔指出:“爱和信任是一种神奇的力量。教师载有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就在学生产生心理自卑,对学习没有信心时,教师相信学生存在智能优势,只要这种优势得到发挥,每个学生都能学得好,只要方法得当,就没有跟不上的学生。

每次的美术课,我都特别关注他们,刚开始的时候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他们很胆怯的站起来,声音很小,我能感到他们的自卑、和对自己的怀疑,用无辜的眼神的看着我,但我总是面带微笑,用坚定的眼神看着他们。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相信他们肯定是可以回答上来的。于是我就一直引导到他们到回答出来为止,我要让他们尝到自己回答上问题的那种快乐。我从来不吝啬对孩子的表扬、赞许,因为我坚信孩子的自信心是老师表扬出来的。就这样慢慢的他们开始声音变得响亮了,也开始带来了画具,但他们还是会把手捂住画,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是鼓励,轻轻地移开他们的手,真诚地说一声:“你画得还不错,颜色用的很特别,老师就没想到原来还可以这样画,看看这个地方画得多好啊。”然后再委婉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动手帮他们改一改。告诉他们“老师觉得你画的真不错,如果下次注意这样,说不定就是未来的大画家呢”。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树立起了学习的信心,而且内心会十分感谢你,就能激发出学习积极性。慢慢的,班级里的孩子都越来越喜欢上美术课了,而且那些以前没有自信的孩子,也大胆的回答问题了,他们找到了自我,虽然还不是特别自信,但他们不再那么胆怯了,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

二、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

每个孩子的情况都各不相同,教师对孩子在原有基础上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美语言,那对孩子来说,正如同春天般的雨露一般滋润。在四年级的《贺卡》这一课的学习中,我对他们每一个小小的想法都大力的赞扬,例如:作品有创意的,或是色彩效果好的,或是造型新颖的,或是制作精巧的等等都要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对自己更加有信心,不断地由不成功到大成功,有利于消除孩子的自卑感,增强信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那天我正在办公室备课,一个学生跑到我的办公室,还有点不好意思的对我说:老师这是我做的贺卡,教师节快到了,我送给您。贺卡做的很精美,很特别,我对她:老师非常开心,你做的贺卡很精致,比买来的还要漂亮,老师特别喜欢。她的脸上流露出了成功的喜悦。

孩子们的表现欲望是非常强烈的,作为教师要时时刻刻的关注孩子的内心想法,要在适时的时候给予肯定和表扬。我也特别的欣慰孩子们能够学以致用。几乎四年级的老师都收到了孩子们送的贺卡,老师们都特别开心。还有一个班级,为了迎接教师节的到来,把同学们的贺卡都粘到了墙上。我们常常可以发现,好多孩子明明是经过自己努力取得了成功,而他们却不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否认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的的鼓励和肯定,把他们的成功在全班同学面前提出表扬,我会让同学们为成功的孩子鼓掌,使他们感到大家对自己的祝贺。这样,他们才能认识并注意到自己的成功,对自己会信心倍增,不断地进步,最终摆脱自卑感和胆怯的心理,成为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人。

三、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孩子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渴求表现自己。在教学中我总是给孩子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每一堂的美术课我都至少让3个孩子上讲台来展示解说自己的作品,完全的把讲台交给他们,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刚开始的时候,只有很少的同学能够大胆的上台,只要他们能够积极的走出来,我就给予小小的奖励,一张彩纸或者一只彩笔。并且还可以赢得同学们的掌声,老师的表扬。渐渐地大家开始主动要上讲台了。孩子们的自信心慢慢的增强了,我能感受到他们在讲台上找到了自信。

儿童美术教学初探 篇6

儿童绘画应是由儿童通过自身的观察思维所想到,通过自己的表现语言反映到画面中的产物。其中不排除辅导老师的作用性。儿童画从过程看似乎简单,但就具体过程的实现确实不易。其中需要辅导教师正确的启发和引导,家长积极正确的配合,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一、对儿童绘画心理的认识

儿童年龄小、生理发育还没有健全,对外界的理性认识少,知识和经验不多,处于幼稚阶段。 所以他们的思维、认识、行为、动作都与成人不一样。他们重感性认识、重第一印象,因此是幼稚的,反映到创作中的意义、想象及造型也都是非理性的。儿童绘画心里必然受到生理发育制约,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是密切相关的。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大脑细胞约有百分之七十、八十是在三岁以前形成的,智力水平也有一半是在四岁以前形成的。儿童的大脑发育非常迅速。几个月的差别,儿童智力的发展就非常明显,同时不同年龄段里的儿童对所学美术知识内容的要求不一致,每大一个年龄段都有着对新知识的渴求。这是儿童生理发育的客观规律,是不能违背的。掌握了这一规律,就可以有的放矢地施教于学。

儿童心里可塑性很强,在这一阶段,由于儿童表现力有限,绘画心理受到生理现象的制约,在利用语言、文学及音乐等手法无法表现自己的情感时,只有借助绘画来反映对世界的认识。他们好奇、好动、富有幻想、求知欲、创造欲极强,因此,我们常常在墙上、地板上、教科书上看到很多形象可爱、内容丰富、直观性强、色彩强烈的形象。我们从中不难看到一颗颗童心的跳跃,看到天真浪漫的性格、真是一个五色缤纷的幻想世界。除了上述心理生理因素外,儿童还将绘画当作游戏看待,他们对在这个五彩的世界中所看到的一切,都想通过绘画的形式反映出来。虽然他们并不理解绘画本身存在的意义。然而他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这种有意义的活动。美丽的自然风光,山村秀丽,漂亮的衣服,可爱的玩具,这充满新奇的世界使儿童什么都想摸一摸,看一看,什么都想用绘画去表现,在玩中画,在画中玩。充满童心的儿童画,会使我们看到他们爱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也看到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超越时空,自由飞翔。

儿童笔下的世界与成人所表现的世界是不一致的。这是由于儿童对外界物象形成概念,是以眼睛所见为基础。由于生理发育尚未成熟,对世界物象的反映往往不完整,只注意他们感兴趣的部分,概念认识差,不像成人能够把握事物的规律性,因此具有单纯性、不合理性,特征之一是将其物象简化、或将其局部强调夸张,这也是儿童画的又一特点,使用夸张和变形是儿童表现事物的主要手法之一,这是因为他们对客观形态不能做到整天观察和只注意感兴趣和理想的东西的缘故。

二、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就是一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是少儿绘画教学的主要原则之一。也是少儿绘画教与学的中心意题。培养少儿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也就是要给少年儿童提供一个促使他们思考和探索,使少年的丰富想象力在绘画天地里有一个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

培养少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在儿童绘画的创作中进行的。而儿童美术的创作,首先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的。它也是儿童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活动内容,是开发儿童智力的有效形式。在儿童美术的各项活动中,怎么卓有成效地辅导儿童创造,是辅导教师首先搞清楚的问题。

通过儿童美术创作活动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审美选择和审美判断力。在创作中多观察、多理解,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想象,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想象,从本质上分析,就是把感知到的形式与大脑中存储的线程图式加以改造,组合重新铸成全新意向的过程。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必须通过参观美术展览、欣赏美术作品、介绍优秀画家的成长过程、举办绘画比赛、开展美术创作活动、提高儿童学画兴趣、培养丰富情感来进行的。

为了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我为学生设置了想象画、记忆画、小型连环画、幻想画等形式。通过想象画的表现把儿童自己的经验和内心所想的实物直率地表现出来。它能培养和训练儿童的想象力,让儿童根据过去的经验来反映现实的形象,并通过创作活动使之丰富,构成新的形象组合。这是实现思想飞跃的过程。想象画展示出一个纯真的儿童心灵世界。在想象画的课程安排上,采用命题、不命题或根据儿童的兴趣而定。在内容的选择上力求以内容新鲜不重复、手法材料不做限制为原则。

记忆画是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并且进行分析比较的好方法。在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写观察日记,并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记忆画的表现,培育和提高了儿童记忆力,加强了儿童对画面的组织能力。儿童对这种形式很感兴趣,他们主动把一天中最有意义的印象最深的事物描绘下来,并常常加上文字说明,形成有连续的日记画。

三、色彩是儿童绘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自然界的色彩以它的神奇变幻的景象使人感叹和喜悦。蔚蓝的天空朝夕被阳光染上红紫色,雨后天空挂上七色的彩虹,繁茂的森林或原野的草木,从春天的嫩绿,变成夏天的浓荫,到了秋天满布红叶的山岗,成了红和黄色的彩色世界,到了冬天,又被白雪严密地包裹着。色彩以它特定的形式遍布在世间的各个角落。儿童画所表现的色彩效果往往是令人惊讶又是那样地富有艺术感染力。儿童绘画中色彩的早期教育十分重要,色彩教育不单是了解色彩的基本规律,更主要的是通过色彩的运用,强化儿童对色彩感觉和表现力,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交流,使儿童的色彩视野不断开阔,通过观察、写生、色彩训练培养儿童对色彩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以正确的教育方式去发掘儿童色彩潜能。颜色是表达情感,反映内容的基本手段之一。物体的色彩不是固定不变的。儿童只有打破对颜色的固定认识的框框,才能使颜色的处理富有表现力。我在色彩教学中,注重借助色彩的情感、情绪、气氛的运用,注重色彩的表现性步骤形成以单一的色彩手法和表现情感的形式,用色彩说话、用色彩表现。在注重色彩表现性的过程中,培养对色彩规律的认识,培养个性的发展。儿童画所表达的色彩,往往表露了儿童的个性、爱好、现实环境以及教育对他的影响。儿童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绘画环境,应有一个纸张、颜色、工具齐全的环境,必须有良好的辅导环境,尊重儿童个性,使他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以发挥、色彩表现得到充分的施展。

我们在儿童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五颜六色,奇丽无比的儿童彩色画,爱色彩是儿童的天性、色彩又是作为儿童审美教育的重要媒介。每个儿童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始于色彩,在绘画活动中他们对线条和形状的感知是不稳定的,而对色彩则始终向往,偏爱、热情。

在教学中我根据儿童年龄的差别,设立了几种色彩练习课程,一是简单的色块练习:由直曲线交叉组成画面,再加上不同的色块,由简单得点线面组成的抽象画面;二是由单个物体的表现到多种物体的组合;三是由简单的色彩习作到大幅的创作。为儿童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

通过色彩创作的进行,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增强了对绘画的兴趣,在绘画中我看到了大部分同学都有自己的色调和色彩种类。在辅导中,我有意帮助儿童找到适合自己个性的主观色调,同时又引导他们不要形成概念。有些儿童喜欢饱和度低的灰色系统,色调柔和含蓄,根据这类同学的特点,在创作中我有意帮助他们寻找相适应的柔和情调和绘画内容,是风格与内容相一致,有些学生的作品色彩相对比强烈,色调鲜明,纯度较高,我就根据这类同学的特点,给他们设置了广告画创作课,他们创作了一些色彩鲜明的广告画。

在色彩课的学习中,学生的色彩感受力得到了增强,提高了色彩表现力,学生由信心不足到能大胆的调色配色、用色。结合创作,学生初步掌握了色彩的冷暖对比,深浅对比,鲜艳色和灰色对比等法则,每个学生对色彩的感受力有着不同程度的增强。

版画是我在教学中的又一项大内容。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开展版画教学是开发儿童智力不可缺少的一课,定能使儿童的创造潜能得到引发。由于版画制作种类新奇多样、表现方式变化无穷、效果神奇变幻。对好奇心很强的儿童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在制作中使儿童手、脑并用,创造能力得到提高。由于版画在制作过程需要“构思”、“绘制草稿”、“制作底板”、“拓印”,因此儿童能在期间锻炼了他们的认识、把握事物的能力,概括力。持续作画的耐力得到提高。利用版画具有简练、概括的特点,锻炼了儿童把握事物主题的整体观念。培养儿童的计划性和耐心致至的性格。加之利用版画品种的多样性,拓展了儿童对美术的认识,保持了绘画性又增加了游戏性,儿童的绘画热情十分高涨。在教学中我根据版画以拓为本的性质,利用一切可拓印的东西,进行教学,如利用实物,如花、树叶、荷叶、石头、墙面的肌理等,拓宽了儿童的思路,再如利用纸版画剪贴的特点,由选择创作做题材、绘稿、剪、拼、贴然后拓印均由自己独立完成。锻炼了儿童的独立工作,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了儿童的手脑并用,协调思维能力,实践证明版画这一特定形式最适合儿童画的教学,它集绘画与制作于一体,是儿童最为喜爱的绘画形式。

儿童期美术教学方法探究 篇7

家长和老师首先要明确美术教育想让学生学会什么?是让学生能够照着物体或图片画的比较像?还是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理解画出自己的想法呢?毫无疑问,学会自由表达才是培养健康审美的正确途径。

一、明确培养对造型艺术的兴趣比教会学生画画更重要

1.来自现代国、内外高校师生、艺术家的启示

中央美院在读研究生李XX和他的同学们在画画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画面上总是显露出大学时期训练过的绘画方法和语言,无法让来自生命本体的语言在画面上展现出来;吉林艺术学院著名画家任老师在给学生讲画的时候,看的都是来自画面的感受、画面语言表达的有效性,而不是强调学生达到学院派的造型要求;我国美术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在报考国外美术院校设计专业时落榜,而该校录取的是没有任何美术学习经历的学生,但是这些学生对作品主题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表达方式,该校的老师看重的就是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不是学生是否有扎实的基本功。

面对以上信息,带给老师和家长的思考是:个性意识的培养要从基础教育做起。我们要培养动手能力强、善于创新、想象力丰富的学生。

回顾大家所熟悉的艺术家们,例如:凡高、毕加索、塞尚;我国的著名画家齐白石、林风眠等等,他们的作品之所以能够经过历史时空的考验经典留存,正是体现了它们独有的艺术价值、个性艺术语言的魅力。历史上从来没有两个使用同一语言的艺术家,模仿在艺术的道路上只能是死路一条。个性的艺术语言才是造型艺术长久的生命力。

作为中国基础美术教育的实施者,一定要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让学生从小学会自由表达。

2.总结基础教育者自身的经验

首先,小学阶段不宜学习过多的绘画技法,应尽量保留儿童自发表现的画面。

一位深圳的小学美术教师讲过这样一件事,说她曾经“害”了一个孩子。一个她非常喜欢的学生,画画很好,是她的得意门生,作品获过很多奖项。在五年级的时候,这个孩子的家长要求老师教这个学生学习素描,老师答应了,并且认认真真的教了一段时间,起稿、透视、调子的应用等等,这个学生学的很快,画的也不错。可是后来当这位老师再想启发她画些作品时,发现这个孩子的想象力像枯竭了一样,画出来的东西内容空泛,造型也很死板,以前画面上满是灵感的聪明女孩再也回不来了。这位老师非常伤心和自责,从那里以后再也没有教过其他小学生学习素描。

素描训练是绘画的基础课程,是通过透视学分析物体的空间结构来培养造型能力的训练。过早的学习传统的素描方法,改变了学生观察事物的方式,限制了儿童期想象力、表现力的正常发展。也可以说剥夺了孩子自由创作的乐趣。

色彩也是同样。很多老师怀着教好学生的愿望,把自己多年学习的美术知识悉数传授给学生,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这些知识画的更好。可是绘画不是科学,没有一定之规,色彩的应用原理,是通过绘画者的主观理解而应用的,对于儿童画教学来说,过多的理论知识,不但不能帮助学生学会使用色彩,而且往往会左右了孩子自由表现的能力。

儿童期,是孩子能够自然提取生活中的物象进行表现的阶段,是弥足珍贵的时期,很多儿童画作品具有很强的视觉感染力,往往是让成人望尘莫及的。如果老师在教学中把过多的美术知识提前告诉给孩子,他们往往会按照这些方法的规律去表现,而让作品的语言有了局限性。

其次,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宜做过多的示范。

参观儿童画展览,可以通过作品看到教师是怎样进行辅导教学的。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学生完成后教师动手修改过的,画面上可以明显看出成人的用笔;一种是不同的学生作品风格雷同,这些作品无疑是同一位教师辅导的;第三种是同一位教师辅导的学生作品各具特色很难分辨。

第三种作品,同一教师辅导出来的作品各具特色,说明了教师善于引导,能够因材施教,尊重孩子的自由表达。

第二种辅导教师采用的示范教学法是否可取呢?

儿童画创作既是让孩子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通过绘画表现出来。试想一下,在没有任何参照物的情况下完成作品,这对于成人来说难度也很大,更何况是几岁的孩子。教学活动中当教师遇到较多学生在引导启发后头脑中仍没有形成的画面时,通常会采用示范教学方法,根据主题活动画一幅构图,让学生观察老师是怎样完成的。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给了学生一个导向性,会有很多学生画的和老师画的一样,因为模仿是相对容易的。教学中,教师即使做了示范也要马上从黑板上擦掉,不要让学生照着来画。

二、帮助学生树立能够完成美术活动的信心

1.鼓励学生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开拓视野

儿童画题材的选择大多来自学生的生活经历,这些图像来自大自然、家庭、学校和学生参加过的各种活动。当他们用童眼看世界的时候,这些图像就像画面一样留存在他们的头脑当中。越是新鲜、活跃的图像就越清晰、留存的时间越长,反之,就越容易随时间的流逝变的模糊、失掉更多的细节;在越短的时间内唤醒这些记忆,画面就越鲜活、动人。

在美术课的教学互动中,能够发现,经常参加各种活动的孩子,他们的视野更宽阔、思想更活跃;而平时较少参加各种活动的孩子,他们能够结合课堂主题唤起的生活经验有限,体现在作品上,内容就容易单一、不够生动。

2.引导学生融入课堂情境,唤醒相关的生活体验

一个主题绘画内容,授课老师如果没有细心的准备,没有提供大量的视觉资料和充分唤醒学生对具体形象和色彩的想象,那么学生画出来的东西往往是苍白的,缺乏童趣和表现力。

3.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解惑:就是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可是,什么样的问题都需要教师解答吗?小学生和成人的区别是很多问题并没有经过自己的思索,脱口而出,这些问题有的是学生自己思考后能够解答的,有些是需要教师给予指引后学生要自己去实践领会的。如果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教师都去回答,等于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懒惰性,他们自己不用去动脑了。

遇到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以使用不答、反问和举例的方法。不答,学生就会反思自己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必要性;反问,将“解惑”的任务转交给他自己去思考解答;对于确实需要引导的问题可以多举事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4.关注绘画能力弱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

对图像的敏感度是因人而异的,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顺利的掌握绘画语言。有的孩子能很快完成一幅生动的画面,而有的孩子却面对画纸不知如果落笔。

对于这样的学生,更需要教育者的智慧和耐心。首先,要消除学生内心的焦虑帮助他去理解和体会艺术语言,树立信心;多提供给这类学生表现的机会,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及时的给予鼓励。

教育是需要等待的,对图像不敏感并不影响学生对艺术的爱好,现反,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也许他们的明天会走的更远。

上一篇:保温材料防火等级下一篇:高傲的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