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错别字的研究报告(共10篇)
减少写错别字的个案分析
任丽霞
二〇一三年一月二十六日
减少写错别字的个案研究
一、个案简述与分析
(一)个案简述
该生:庞吉静,性别:女,漂亮文静。上课时发言积极,课下积极完成作业,书写工整干净,深得老师、同学的喜欢。但一翻开他的作文本、作业本,实在是不敢恭维。乍一看,字迹工整,但读起来错别字层出不穷。为此我不止一次地在作文的批语中写道“希望你注意错别字!”“写完作文要读一读,你一定会发现错别字的!”“看你的字多干净呀,如果没有错别字多好!”„„但是却始终未能在他的作文本中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个案分析
1、该生爸爸、妈妈在外打工,该生常年和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对她要求严格,但是检查作业有困难,只是检查作业是否完成。
2、该生很多的错别字,不是多一笔少一笔,就是同音字的胡乱使用,大多是形近易混。如:朴和扑、呜和鸣、酒和洒等。这类错别字往往会造成词不达意,语句不通。
二、个案的指导与实施
(一)加强思想教育,认识写错别字的危害。
我把该生叫到面前心平气和地说:“书写错别字是人们常犯的错,可你知道错别字的危害有多大吗?”她望望我,不做声。我接着说:“从小的方面说,写错别字不仅会使考试丢分,更会给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误解、曲解汉字字义。同时,对于一个有文化的人来说,写错别字会令人瞧不起。从大的方面来讲,错别字甚至会造成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然后,我给她讲了“一撇导致战争失败”的故事。一九二九年,冯玉祥、阎锡山两部商定在河南沁阳县会合,一举灭了蒋介石部队。参谋长起草文件时,误把“沁阳”写成“泌阳”,一个在南部,一个在西北部,两地相距数百里。结果两队背道而驰,孤军作战,伤亡十万多人。两字就差一撇,却是损失惨重!清晰地记得,当时她的脸上闪过一种惊讶的神情。为了让她深刻认识写错别字的危害,继而我又讲了一个故事是“一点值万金”,乌鲁木齐一个挂面厂从日本进了一批价值18万的的塑料包装袋,挂面厂检查过后,交付日方印刷。当塑料袋飘洋过海,细心的人看的出,“乌”多了一点,变成了“鸟鲁木齐”了,价值十八万的塑料袋变成一堆废品。
“你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今天认识了错别字的危害,相信你一定能把字写正确。”她虽然没有说话,但从她诚恳的点头中,我感觉到对她思想性教育已经有成效。
(二)加强指导,避免写错别字。
1、写字时,教师要提醒:
①一定要细心,认真地写每一个字,以避免错误的发生;②理解每个字的含义,以正确书写。有些错别字的出现,是由于不理解字意造成的。如“衤”字旁和“礻”字旁,写法十分相近,但意思绝不一样。如果写字时能根据字意,区别其不同点,就可以减少失误;③要写规范汉字。记不清的可查字典,不要自造简化字。
2、比较对照,揭示记忆方法
比较就是在头脑中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同点与相异点的思维过程。乌申斯基曾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谢切诺夫则称颂比较是“人类最珍贵地智力宝藏。”因此对形近、音同汉字进行比较对照,也有助于学生“同中求异,异中见同”。利用课余时间我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调动该生记忆的热情和欲望。比如变字练习:添一笔变一个字,像“头——买”、“王——主”;减一笔变一个字,像“体——休”、“理——埋”;改变某一笔的位置边一个字,像“压——庄”、“玉——主”等,这种方法可帮助她辨别、巩固记忆相似字形。再如“找朋友”的游戏:把几个同音字和可与这些字分别组词的其它字放在一起,让她找出来拼成词语。这种方法可帮助学生辨析、巩固运用同音字。又如让她对形近字“情、请、清、青、晴”进行比较发现它们字与意义的联系在组词,相信以后定能正确地运用这四个字。
3、对常见的错别字,强化记忆。
要想在学生的脑子里留下较深刻的刺激点。如:以—已、再—在、辨—辩—辫—瓣等,利用听写、辨字组词、填空等练习进行区别,增强其信心,这样,既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更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十分有利。
三、个案指导成效
从庞吉静如今明显减少错别字的作业本中,我知道庞吉静在错别字的书写中提高了信心,以后的日子里,庞吉静难免会出现热情减退,这时我将及时给予帮助,鼓励。
四、个案研究后的思考
从教多年,感觉学生错别字多,不是个案,而是一种普遍现象,每届学生中总有一些人的错别字现象比较严重。研究一下教育心理学,就会发现小学生在作业中暴露出来的错别字,其实可以说是一种合乎认知规律的正常心理现象。
儿童知觉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观察事物笼统不精确,辨别能力和空间方位知觉能力都很差,他们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因此,学生在识字和写字时,常常对相似、相近的字产生感知失真,以至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其次,小学生的视、听、知觉是有选择的,所接受信息的强弱程度影响他们的思考。强化了的信息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先入为主”的效应容易掩盖其他信息。另外,我们的方块汉字中有许多同音字,读音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理解字义,在某种程度上比识字形复杂,更需要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尤其是需要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活动,而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活动为主,且因课外阅读量较少而缺乏感性认识和经验积累。因此,对同音字的字义理解含糊是导致学生写别字的一个主要原因。
教育家赞可夫说:“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正所谓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巨大的教育意义,因此,在教育活动中,我们教师要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关键词】中小学生 错别字 原因 解决对策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5]GHB0061。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58-01
随着信息时代在社会发展中的不断改革,人们对中小学生的识字、认字的要求越来越高。尽管如此,还是由于学生自身的原因、老师的原因,中小学生在学习中还是常写错别字,而且这种趋势有增长的势头。众所周知汉字是由音、形、义三个基本元素构成的复合体。识字就意味着音、形、义三个基本元素之间的统一。所以,它有其结构的规律、书写的规则,使用时更不能同音、或形近替代,同音、形近字很多,各有其意,不可乱用。因此,识字既要求准确而完整的识、牢固的记,还需要精密的分析、综合。因此,老师要在教学中,结合中小学生的特点,注意他们在书写方面的错误,引导他们改正缺点,学好、记清每一个汉字的义、音、形,也知道每一个汉字的该怎么用最恰当,最能在一句话中表达它应有的意义,以及和其他字组成的完整意义。为了解决中小这生易写错别字的这个问题,笔者经过研究、分析,找出了以下几点原因和解决的对策,和大家分享。
一、学生自身的因素,是造成中小学生易写错别字的主要原因
汉字众多,结构复杂,确实给学生在书写和运用上带来很大困难。多一笔少一笔,长一点短一点,往往就变成了错字或别字,但这不是学生写错别的理由。中小学生自身的一些原因,导致他们易写错别字的主要原因。1.学生没有养成带工具书的习惯。中小学生正处于学习基础知识的时候,工具书应是他们不离手的好伙伴。可是现在的中小学生带手机、平板的越来越多,带工具书的越来越少。他们没有用工具书的意识,更不用说养成用工具书的习惯。所以,在生活中、学习中出现记忆模糊,书写不明的字时,他们就胡乱的少一画或多一画的写,久而久之对一些字永远都是不清楚,所以错字、别字的现象时常发生;2.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小学生的心性不定,如果学习中没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写作业时不但书写潦草、而且问题模糊。常期这样潦草的写作业,时间久了,他们本来会写的字,也变得模糊了,像是这样,又像是那样,记忆就在正误之间,书写也就在正误之间。可是字的正确性,绝没有灰色地带,所以就导致了错别字的出现;3.中小学生的认知度的限制。中小学生在学汉字的时候,对汉字的认识总是不够彻底,记着字义就忘了结构,记得结构就忘了音。所以,一个字的正确是音、义、形的结合,少了哪一样,错了哪一样都是错误。再加上,他们上课不认真听讲,把老师讲的当耳旁风,孰不知,关键的几句已经被错过了。
可见,中小学生易写错别字的问题,跟学生自身是有一定关系的。为了让学生少写错别字,作为老师,我们要在具体的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运用一些恰当、有效的方法,从学生书写、听讲、记忆、查阅等方面,督促学生进行进行改正,引导学生不断完善。
二、老师教学方法上的因素,是造成中小学生易写错别字的又一原因
中小学生易写错别字的问题,除了学生自身的一些原因外,还有老师在教学中的一些疏忽,或者方法不得当,对学生的做业批改不认真等,一些看似细技末节的因素,也是导致中小学生易写错别字的原因。1.批改作业时不严肃。老师面对着几十个学生,对学生的作业难免疏忽。所以,有时候会对那些写得潦草的作业,对某个字是学生少写了一画,还是多写了一画,不太留意,或者在心里也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学生的粗心,并非不会。因此,不会特意指摘出来。时间久了,学生也就理所当然地把错误当正确了;2.老师教学方法不当。俗话说“授人鱼,不如授人渔。”作为中小学语文教师,我们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识记汉字的基本方法,比如,在教学时可根据汉字的造字法教学,如教“嚎”“呺”时,可告诉学生这是形声字,左边表形是“口”说明是从口中发出的声音。又如教指示字“本”时可告诉学生:在“木”最基本的地方加“一横”以示重要,为其“本”。这样的教学法不但让学生记住了这个本字,而且还会以此方法学会更多的字;3. 老师教法死板、生硬,脱离文本。在教学中我们老师习贯把课文中的生字拿出来单独进行教学,讲课文先首让学生把课文中的生字学会背熟。这样脱离文本的现象,让学生不易理解该字的意义,脱离字意的记忆,枯燥、单调,学生容易反感。所以,我们要改变教学方式,把生字放到课文中去教,让学生通过读其音,联系上下文,明白每一个字的意义,老师再适当点拨了解其结构。这样学生对汉字的音、形、义就有了全面的掌握,加深了印象。当然,为了降底中小学生写错别字的频率,老师在教学中注意运用一些恰当的方法,完善以上一些教学中的不足之后,一定能有效解决中小学生写错别字问题,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三、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因素,是造成中小学生易写错别字的另一个原因
现如今,网上、电视上、广告招牌上,随处都能看到用错或用别的错字或者谐音字。比如在一家修车店门口的:“补胎‘冲气”、零售铺门口的“‘另售”、装潢店门口的“装‘璜”、失物广告“失物启事”、安装公司门口的“‘按装”、洗车店门口的“洗车打‘腊”等等。如果说,上面这些错字的是无意之过的话,那么下面这些广告中的错别完全是有意为之,为了博取人的眼球。比如:药品广告“‘咳不容缓”、“山地车广告“‘骑”乐无穷”、眼镜广告“一‘明”惊人、驱蚊器广“默默‘蚊”等等。这些广告虽然不影响商家的生意,或者说可能会为商家引来生意,令财源不断,但是却有意无意地影响了中小学生尚不确定的判断力,让他们的判断变得左右不定,记忆变得模糊。所以,为了中小学生在学文字方面的健康发展,需要家长和社会各界应该重视汉字的规范应用,净化用字环境,避免让中小学生误记误用,不辨对错。老师在教学中,更应该提醒学生注意这些错字别字的广告招牌,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学生拎清对错。
在大约三年级的时候,有天晚上回家,妈妈告诉我,说老师说我错别字太多了,得多看书,多查字典,把字记下来。
就举个例子吧!如“象”写成了“像”,不用说别人,我自己都把自己给笑翻了!
考试时,有错别字这位“朋友”在身边可真令人担心,在考试时,一个字错了至少要扣0。5—1分,别看数字小,对于考试,那可是丢一分如丢一宝啊!
每次报听写时,至少要在错别字“朋友”身上花上那么“几块钱”,我可真舍不得!可错别字“朋友”,也会出去“买东西”,带着在我这赚到的钱,高高兴兴的去,两手空空,身上毫无分文的回来。
字典,好像一位专门抓错别字的“警察”,每次我一去它那,错别字就快速的逃跑了,可是,字典那儿,我很少去,所以,错别字在我这待得非常安心,没有准备走的意思。
低年级是识字的主要阶段,识字量很大。由 于低年级学生受自身行为、习惯、性格等各种因素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出现错别字的几率也就比较大。尤其进入二年级,识字量增多,错别字也骤然增多。
学生识字和写字是学习母语的重点,由于受小学生自身心理发展规律的制约,受社会环境及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在书写的过程中产生了错别字的现象。现仅就学生写错别字浅谈一些教学对策。
一、端正学习态度,养成习惯。
教师要注意教育学生树立责任感、自信心,力争写一字,对一字,养成细心观察、规范书写、自觉检查、及时纠正的好习惯。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才手到。“眼到”是指注意观察字形,分析笔画,掌握笔顺和间架结构。“口到”是指写字时要边读边写、加深印象。“心到”是指专心写、用心记。“手到”是指眼到、口到、心到,才能着手书写,减低错别字的出现。学生书写后,老师在课堂上及时纠正,对个性粗心的孩子特别有效,只有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才能把字记清、记牢。
二、让学生发挥创造性,如何有效记住常见错别字。
每遇到一些常见错别字,我就创造机会让学生发挥想象,寻找消灭错别字的方法。如“已经”的已,很多学生写成了几“己”,我就在课堂上让学生寻找识记“已”的方法。学生们很活跃,各抒己见,最后一致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已”经张开半个口,通过这次讨论而得出结论,“已”字就很少人写错了。
三、理解同音字的意义解决错别字问题
中国的方块字有“一音多字”的特点,同音字很多,学生常会由于不理解字的意义与用法而出现混淆,如果能帮助学生加强对同音字意义的理解,那么学生就不会错用了。
1.画图助理解。如“辩、辫、辨”读音相同,“辩”是辩论的“辩”,辩论是要用语言的,所以在这个字的边上画一个嘴巴。“辫”是辫子的“辫”,中间的绞丝旁就像小女孩的辫子一样,所以在这个字的边上画一个小女孩的辫子。“辨”是辨别、辨认,中间的一点一长撇从刀,所以在这个字的边上画一把刀。给这几个字配上一幅图,用形象直观的图来帮助理解,这样就比较容易记忆了。
2.语境助理解。如“在”和“再”,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语境:小红和小明(在)公园里玩耍,他们(在)石凳上画画,(在)草坪上看书,(在)假山边捉迷藏,玩得很开心,(再)见时约定下次(再)来玩。让学生从实践运用中感悟“再”是“又一次”的意思,而“在”只是表明存在或方位,没有实际的意义。又如“做、作、坐、座”四个字:小红(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做)(作)业。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练习,学生就知道怎样正确运用同音字。
3.编顺口溜助理解。如“赔、培”,可编顺口溜:种树要土培,损坏东西用钱赔。“蜂、峰、锋”:勤劳的昆虫是蜜蜂,高高的山顶是山峰,金属磨尖就锋利。“咏、泳”:歌咏要用口,游泳不能没有水。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更符合低年级学生形象理解记忆的特点。
四、分析字形结构特点
根据造字法,汉字可以分为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和指事字。一个象形字,就是一幅画;一个会意字,就是一段有趣的故事;一个形声字,音像设备;一个指事字,图文并茂。其中小学低年级阶段所出现的汉字大多是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汉字字形结构特点让学生体会汉字音、形、义的联系,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培养他们从小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亲切与喜爱之情,从而有效解决错别字问题。
1.从象形字中了解汉字的演变。我国最早的汉字——象形字是由图画逐渐进化而来。即:象形字具有与实物近似的特点。在教学时应注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找出事物形状与汉字之间的相似点,明确象形字的特点,在脑海中建立起形与义的联系。如“日、月、山、水、火、瓜、象、燕、鸟”等都可以用图形直观地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有的学生在写“鸟”时会把“鸟”的一点漏掉,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了解“鸟”字的演变过程,从图画和古文字中就可以很容易看出中间的一点代表鸟的眼睛,没有眼睛,鸟就看不见了,那就变成乌黑一片了,所以没有一点的是“乌”字。
2.从会意字中感受汉字的组合。汉字中的会意字,每一个都可以通过直观的手段,形象的语言,生动的故事展现于孩子面前。如“蚕”字,学生写的时候会把第一笔横写成撇,其实关于“蚕”有一个美好的传说,传说“蚕”是天赐给人间的吐丝神虫,这是造字者的本来意图。然后再让学生去观察“蚕”字与错误的字,便会发现“蚕”上面是“天”字,下面是“虫”字,正是代表“天虫”,如果写成撇就变成了“夭虫”了。又如“休”字,很多学生会写成“体”,如果学生了解了会意字的组合规律,知道“亻”表示人,“木”表示树木,人在树下休息就是休,就不会写错了。
3.从形声字中寻找汉字的规律。汉字中80%以上是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教师掌握了这一规律,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形声字的规律,并运用这一规律进行识字,这将会极大地减少错别字的产生。如“氵、冫”和“礻、衤”作偏旁的字学生很容易混淆。其实“氵”作偏旁的字:沙、海、河、滩、洋、洗、溪、汗、江、沉都是与水有关,而“冫”作偏旁的字:凉、冷、冰、冻等大多与凉有关。“衤”旁的字与衣服有关:衬、衫、初、袄、袒、裕、褐、裸、裙、裤。“礻”旁的字与佛祖有关:神、祝、福、祖、礼、社、祀、祈、祷、祸、福、祥”。这些偏旁都是在古人模拟实物图形的基础上经过漫长的岁月,不断创造、发展而成的,在认识这些偏旁时也可以相应出示它们的演变过程,让学生加深印象。
五、辨析形近字的细微差别
汉字中有许多形近字,它们或多一笔或少一笔,有些字形虽相近,但意义却相差甚远。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辨析,正确理解字义,区别字形,防止因混淆而写错别字。
1.儿歌辨析。“晴、睛、蜻、请、精、清”六个字,字形、字音相近,而字义不同。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不同偏旁编儿歌来帮助学生进行区分,如“天气晴,池水清,有目大眼睛,心里着急有事情,水边飞虫叫蜻蜓,换上言字说声请,再换米字更精神。”又如“浇、绕、烧、晓、饶”,可以这样说“用水浇,用线绕,用火烧,太阳初升晓,有了食物就富饶。”这样引导学生将生字的字形与字义联系起来理解,就不会出错了。
2.比较辨析。篮球的“篮”易错写成“蓝”,通过比较识记,让学生明白“蓝”从草,与青草的颜色有关,所以表示颜色的用“蓝”;打篮球的篮筐及筐网就像一个篮子,打球时要把球投进这个像篮子一样的筐里去,所以这种球叫“篮球”。学生明白了字义,就不会把“篮球”写成“蓝球”了。
3.想象辨析。如“拔”和“拨”两个字只相差一小竖,但意思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记忆时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拔比拨少一竖,拔是弟弟,拨是哥哥,哥哥的力气比弟弟大,哥哥只要轻轻一拨,弟弟却要用力拔。让学生自己想象辨析,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识字的积极性,有效地减少了错别字。
防止学生写错别字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要采用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成为纠错的主人。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之前就能准确预见可能出现的错别字,在教学时运用各种巧妙的教学方法,对音难、形难、义难字采取不同的方法突破,从而最大限度地消灭错别字。
在汉字的王国里,有些汉字普普通通,有些汉字则另藏着玄机,同学们有时候会把一个字写成另一个字,这叫“别字”有的则写的不是字,这种字叫“错字”,两项合在一起就叫错别字,我们小学生经常会写错别字。那么,今天,我就来讲一讲一些常用错的错别字。下面是有关于错别字的调查。
一、调查对象、调查方法
从生活中、作业中、招牌上了解常用错别字
妈妈说过一个办公室的故事:一个同事带着他的孩子去办公室,那位小朋友对着办公室名单表念了起来:“王傻虎”霎时,全办公室的人大笑起来,原来,那位叔叔叫王俊虎!就这样,那位叔叔从此有了个外号“王傻虎”。
在网上,我还搜到了关于报纸错别字的消息,据说,现在的报纸每300字的文章里,就有一两个错别字,比如“帐篷”,有时候,报纸上会写成“帐蓬”,难道帐篷是用草做的吗?把“嘉奖”写成“加奖”,我还以为是再加上几等奖呢!
二、造成错别字的原因
通过调查我觉得,常见错别字的原因,1是马虎大意,汉字许多外形相似,有的只差那么一个比划,稍不注意就会弄错。如要、耍;老、考;2,是张冠李戴。对字的意思了解不深入,用法不恰当。如“的、地、得”。
三、纠正错别字的建议
1、把容易混淆的字列出来,时时提醒自已。
2、认识新的字词时,一定要记住它的特征,和已经学过的字作比较。
一、学生自身的因素
学生主要是由于自身没能正确识记汉字的字形,写出了错别字。汉字的数
量较多,有很多的同音异形字,如“在”和“再”、“坐”和“座”等;有很多“大同小异”的字,如“崇”和“祟”、“燥”和“躁”等;还有结构复杂的字,如“壑”“篝”、“撰”等。这给学生的识记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正因如此,学生才容易写出错别字。
书写态度不端正也是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之一。一些学生,遇到不会写的字,不是去翻书、查字典,而是偷懒只凭自己模糊的印象写一个字应付了事,导致写出错别字。也有一些学生,平时书写不认真,写出的字比较潦草,不能把笔画写清楚,久而久之,就真的搞不清该字的笔画,写出错别字了。还有的学生没有能养成良好的完成作业的习惯,一心二用,做作业的同时还在做其他事情,导致书写时出现笔误。更有一些学生为了赶时髦,故意写错别字。随着网络语言的兴起, “火星”文字出现, 一些学生把写错别字看成了一种赶时髦,在上网时故意打错别字,时间一长,就把一些不规范的字带到作业中来了。
二、师资力量的原因
20世纪70年代,中考招生,幼师、中师生录取分数线都高于高中生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那时的师范生是从尖子生中选拔。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种种原因,幼师、中师生的录取分数线已远远低于高中生录取分数线,幼师、中师已降为职中系列,这一部分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势必造成师资力量的相对薄弱。老师写错别字,必然会带出一大批写错别字的学生。
还有一些语文老师重教法,忽视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忽视学生的汉字书写。近十年来,课改进行得轰轰烈烈,淡化语法和重视三维目标的呼声很高,一些教者矫枉过正,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对学生进行语法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汉字书写。不少学生对汉字识记仅凭机械记忆,导致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相对减弱,写出了不少错别字,如把“座位”写成“坐位”,把“迁徙”写成“迁徒”,等等。
另外,不少非语文学科的老师,只关注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忽视学生的作业书写质量,忽略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无形中放纵了不认真写字的学生。这也是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之一。
三、社会环境的原因
随着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受“出国热”、“考级热”的影响,英语学习备受关注。这导致一些国人重视英语的程度超过了重视母语。从目前中小学补习班最火爆的就是英语、奥数这一现象就可以看出。一些家长急功近利,帮孩子四处打听,花费大量精力和金钱帮助孩子学习英语、奥数,却相对忽视了孩子的语文学习,不大关注甚至不允许孩子进行课外阅读,这在客观上给了孩子一种暗示:汉语不重要。因而,学生学习语文时缺少积极性,导致语文基础薄弱,错别字当然也多了。
盗版图书在市场的广泛流通,也是学生写错别字的一个重要原因。盗版图书的价格一般远远低于正版书籍,一些家长便给孩子买盗版图书看。殊不知,盗版图书除了纸质差,印刷质量也差,书中还存在不少错别字,这无疑对孩子的识字产生了不良影响。
再有,一些商家制作的标语牌、广告牌使用文字不规范,甚至写出了错别字,对孩子的识字形成了误导。笔者曾看到一家私人书店挂出的巨大条幅写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不难看出,条幅中的“崖”应为“涯”,该条幅挂在书店门口数月余,产生的不良影响可想而知。也有一些商家,故意使用错别字,最常见的是用谐音改成语,如服装店把“依依不舍”写成“衣衣不舍”,网吧把“一往情深”写成“一网情深”,摩托车店将“其乐无穷”写成“骑乐无穷”等等。商家巧改成语为自己的商品做广告,可谓是匠心独具,但这些故意写出的错别字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势必会造成不良影响,因为他们的汉字储备量有限,有时无法辨别正误。还有一些电视字幕、户外广告为了追求所谓视觉冲击而大量使用谐音,使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将错就错”渐成习惯。
据统计,目前我国上网人数已达2650万,其中,青少年占80%以上,可见,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巨大的。而目前的网络缺少必要的语言审查环节,一些人上网不注意用字的正确与否,随便敲一个字,只要别人能大致看懂即可。有的出于某种原因,故意打错别字,这对识字量有限的中小学生来说,必然也会产生很大的误导作用。
总之,导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不良的影响和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母语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所以,消除错别字现象已成当务之急,我们要捍卫祖国母语尊严,采取多种措施,减少甚至杜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写错别字现象。
首先我们在学校四周发现好几个店都有错别字,比如说有:买衣服的骑乐无穷,衣衣布舍和广告上的待遇优惠,他们把待写成了侍遇优惠;我们在鸿运蛋糕房买巧克力蛋糕的时候发现他们把蛋糕的蛋写成元旦的旦。
我门又去了一条商业街,里面也有几家店的招牌错别字比如说有:群英会馆他把会馆的会写成了汇馆,还有一个买奶茶店名叫七坏茶,应该是七杯茶,读了真好笑。
在生活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错别字 。有一天中午,我在看电视的时候发现露露核桃露广告最后一名说多仁多益,其实是 多仁多义;我在吃香菇酱得时候发现上面写着名酱风“饭”、快乐一“粥”、“蘸蘸”自喜,其实真正是名将风范,快乐一周,沾沾自喜。
二、调查地点:衡东城关一小和衡东南北正街
三、调查目的:寻找寒假作业中和街头的错别字,并记录或者拍下来,并分析原因。
四、调查过程:
早几天,我无意中拿起弟弟的寒假作业翻起来,发现弟弟把“一见钟情”写成了“衣见钟情”,我告诉他错了,叫他改正,他理直气壮地说他没错,说他是在一家服装店看到过这个成语。我简直气结了。却不由得感慨,现在各类广告、宣传画、招牌、店牌、标语牌因为不规范用字,故意使用错别字,或者用谐音乱改成语,误导了好多的小学生,特别是一些一、二年级的小孩子。确实,有的错别字如果不经过琢磨、推敲甚至考究一番,还真有点难以辨认呢!
因此,开学第一天,我约上赵龙、周世杰、周娣进行一次错别字大调查。首先,我们从同学们的寒假作业中找错别字,想调查同学们错得最多的字有哪些。于是找到老师,要她把刚刚交上来的寒假作业全部交给我们。我们几个一齐动手认真地查起来了。结果发现,错得最多的字有:
1.“地”都用“的”代替了。比如:他“认真地”写作业。都是“认真的”写作业。
2.“应该”写成“因该”。
3.“按部就班”写作“按步就班”。“三部曲”写作“三步曲”。
4.“坐落”写作“座落”。
5.“黯然”写作“暗然”。
6.现在多用“人才”,不用“人材”。
7.“爆发”与“暴发”。“爆发”指因爆炸而发生,如“火山爆发”;“暴发”多用于山洪、大水、疾病等。
8.“必须”与“必需”。“必须”的意思是一定要,通常用来修饰其他表示动作行为的词语,如“必须努力学习”。“必需”的意思是一定得有,后面多跟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可以单用,也可构成“必需品”等词。
9.“辨”与“辩”。与言辞有关的,一般用“辩”。
10.“表率”写作“表帅”。在用作动词时,“统率”也可写作“统帅”,但提倡用“统率”。
11.“部署”写作“布署”。
12.“奔驰”的“驰”写作“松弛”的“弛”。
13.“倍受”与“备受”。“倍”指加倍,也指更加、格外的意思,“倍增”是指成倍增长,如“信心倍增”“倍感亲切”“倍思亲”。“备”是表示完全,如“艰苦备尝”、“关怀备至”、“备受欢迎”、“备受青睐”。
14.“长年累月”写作“常年累月”。
15.“彩”与“采”分辨不清。一般来说,在表形的词中用“彩”,如“精彩”“剪彩”“彩排”;在表示抽象意义时用“采”,如“神采”“光采”“兴高采烈”。
16.“订”和“定”分不清。“订”大多指经过商讨而订下,商讨的成分很大,有的不是最后确定,如合同、条约、规章等用“制订”。如果是可以确定而且确定了的,用“定”。“制订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制订后可以不是确定了的;“制定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制定后是确定了的。“协定”虽然如同“条约”,但是用“定”。
17.“度”与“渡”分不清。“度”是指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渡”是后生的字。在使用中,用于与时间相关的意义时,一般用“度”,如“度过这段时光”“欢度国庆”“虚度年华”“度过暑假”;用于与空间相关的意义时,用“渡”。如用于有人为因素的意义,用“渡”;没有人为的因素,则用“度”。“渡过难关”“过渡时期”的“渡”有“由此到彼”的引申义,带有比喻的性质,所以用“渡”。“度汛”,没有人为的因素,所以用“度”。
18.“覆盖”与“复盖”。
19.“副”和“幅”。对字画习惯用“幅”,但对联因为成双,只能用“副”。用于脸部表情,用“一副笑脸”。表示中药时,用“一副药”或“一付药”,但更常见的用法是“一服药”。
20.“竿”与“杆”。“竿”指竹竿,所组词汇与竹子原料有关。“钓竿”已很少用竹子做,但仍沿用“竿”字。“秆”是指某些植物的茎,“秸秆”“麦秆”不要写作“秸杆”“麦杆”。
21.“冈”与“岗”。“冈”指较低而平的山脊,构词有“山冈”“井冈山”“黄
冈”“云冈石窟”。表示岗位、岗哨要用“岗”。但也有的地方土坡、不高的山也用“岗”,如“黄土岗”。
22.“功夫”与“工夫”。经常通用,但是,在表示占用的时间或空闲时,习惯用“工夫”。表示工作、学习所花的精力时间时,表示本领和造诣等义项时,习惯用“功夫”。
23.“振”与“震”。“振动”主要指“动”。“震动”主要指“震”。“震惊”用“震”不用“振”。“振”还表示奋起的意思,如“振作”、振奋精神”。“震撼”不要写作“震憾”。
24.“暄”指阳光温暖,“寒暄”是指见面时说冷暖一类的应酬话。“寒暄”不能写作“寒喧”。
25.“候”与“侯”。“侯”字只有两个义项:(1)姓;(2)古代贵族的一种爵位,如“诸侯”“封侯”。除此之外一般都用“候”。
26.“笔画”与“笔划”。用于文字、一笔等义项时,可以通用,但习惯上用“笔画”。凡是指用手、脚或物做出某种动作时,一般用“画”字,如“画十字”“指天画地”“指手画脚”。
27.“化妆”与“化装”。“化妆”一般指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也有“美化”的比喻义。“化装”一般指演员为扮演角色而加以修饰。
28.“竟然”写作“竞然”。
29.“竣工”写作“峻工”。
30.“一年之计在于春”写作“一年之季在于春”。
31.“决不”与“绝不”。“决不”含有决心、决定的意思;“绝不”则含有“绝对”的意思。
32.“即”与“既”。“即”指“靠近”的意思,如“可望而不可即”;也有“就”的意思,如“一触即跳”;“即使”的“即”有假设的意思。“既”指已经达到、已经过去。
33.“忌妒”和“嫉妒”是同义词,现在常说常用的是“忌妒”。
34.“家具”写成“家俱”。
35.“厉害”与“利害”。“利害”主要指利益、损害等意思,不要把“这个人很厉害”写成“利害”。
36.“再接再厉”的“厉”写作“励”。
37.“瞭望”写作“了望”。
38.“练”与“炼”。“练”字与丝有关,如“简练”“洗练”是指文字像白绸子一样干净、没有杂物。“炼”与火、加热有关,如“修炼”原来与炼丹有关。“练字”是练习的意思,“炼字”是指用心思琢磨用字。“精练”指文字简洁,“精炼”有精心提炼的意思。“体育锻炼”不能写作“练”。
39.“您”字后面,不能加“们”字,但可以加上数量词,如“您二位”“您三位”。
40.“气”与“汽”。凡与自然状态下的各种气体有关的词语,一般用“气”。凡与非自然状态下的各种气体有关的词语,一般用“汽”。
41.“擅长”不要写作“善长”。
42.“树立”与“竖立”。“树立”是建立的意思,多指抽象的东西,如“树立榜样”。“竖立”多指具体的东西,如“竖立着纪念碑”。
43.“诵读”写作“颂读”。
44.“笑眯眯”写作“笑咪咪”。
45.“形”与“型”。“形”的本义指形体、形象,也可指形状、样子、实体,还可指表现、显露,如“形影不离”“字形”“地形”“图形”“圆形”“喜形于色”。“型”的本义是指铸造器物的模子,引申出式样、类型、楷模、法式的意思,如“新型”“型号”。“原形”是指原来的形状,引申为本来的面目,如“原形毕露”。“原型”特指文艺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46.“帐”与“账”。表示“财物出入的记载”和“债”的义项时,不能写作“帐”,应写作“账目”“账号”。
47.“州”和“洲”。“州”一般用作行政单位。“洲”是指河流中的陆地,如“绿洲”“沙洲”;又是大陆及附近岛屿的统称,如“亚洲”。“苏州”“自治州”的“州”不要写成“洲”。
48.“燥”与“躁”。“燥”是指干燥,“躁”指脚不安稳,指性急、不冷静。“脾气躁”“性子躁”用“躁”。
49.“作”和“做”。表示动作行为意义的“作”、“做”的大致区别是:抽象意义词语、书面词语多写作“作”,如“作文”、“作对”、“作罢”、“作怪”、“作战”。具体东西的制造写成“做”,如“做桌子”、“做衣服”、“做饭”。“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不能写作“做为一个领导干部”。“做贼心虚”不能写作“作贼心虚”。“作贡献”和“做贡献”这两种用法,目前并行于各种文字场合,但国家语委的汉语规范化专家们倾向于推荐使用“做贡献”,原因是“贡献”是具体的东西。
50.“侦察”与“侦查”。“侦察”常用于军事、作战等方面,“侦查”常用于公安、检察、司法等部门以及与破案有关的方面。“侦察”着重于察看,从观察中来了解情况;“侦查”着重于调查,从检查中来了解情况。
我想:同学们之所以会把这些字搞混淆,是因为对这些字和词语的理解不透彻。
行走在衡东南北街头,发现街头路边上各种招牌、广告不规范用字普遍存在,有的故意使用错别字,有的用谐音乱改成语,用繁体字等。如“新形象”写成“新形像”,“挑三拣四”写成“挑衫捡饰”,真是屡见不鲜。
五、我的感受
关键词 纠正 学生 错别字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0113-0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固然重要,而识字与写字教学也不可小觑,识字与写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只有正确书写汉字,才能沟通信息,交流感情。可是在多年从事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中,经常遇到学生写错别字和使用错别字的现象,把一些最常见的、使用频率高的汉字写错、用错。尤其在部分学生的语文作业和作文中错别字现象较为严重,有时候在书写词语或者用词语说话的训练中,有时候在课后练习或者综合性学习中,有时候在写日记、周记或者作文中,都会出现好多个错别字,使词语认读困难,语句不通顺,对语言的表达效果造成一定的障碍,文理不通,影响其表情达意。纠正学生写错别字,是语文课堂教学和作业批改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本文总结了学生写错别字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纠正的办法,通过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学生写错别字的特点
经过长期观察,我发现问题集中反映在两大方面:一是学生写错字,二是学生写别字。
写错字方面常见的错误有:(一)“画蛇添足”和写“残废”字——随意增减笔画。例如:把“吃”字的右部“乞”加一横写成“气”,“今”字下边加一点写成“令”,“武”字的斜勾上加一撇和“考”字的下边加一提写成错字;把“真”字中间三横写成两横,“难”字右部四横写成三横,“勤”字的“堇”部下边少写一横等。(二)不注意笔画长短的变化。1.通常把上横短下横长的字与上横长下横短的字混写。例如:将“土”字和“士”字混写; 将“未”字和“末”字混写。2.横画长短有变化的字,都写一样长。例如:“三”字和“王”字的中间一横比上下两横短,可是许多学生把三横都写一样长等。(三)随意改变笔画。例如把“代”字右部的斜勾改成竖弯钩,“声”字最后一撇改成竖弯钩,“游”字右部改成反文旁;还有的把笔画该出头的写成不出头,不该出头的写出头。例如,把“黄”字中间的“由”写成“田”,“唐”字中间的一竖上下出头写成上出头下不出头的错字等。(四)不掌握独体字作偏旁时笔画变形规律。例如,不知道把“地”字的土字旁下边一横变成一提;把“跑”字的足字旁下边的一撇一捺变成一竖一提等等。
写别字方面常见的错误有:(一)同音字混用。1.经常有学生把“教”和“交”、“做”和“作”、“很”和“狠”、“在”和“再”、“那”和“哪”、“又”和“有”……不分。2.个别学生不能正确使用结构助词“的”“地”“得”,通常只会写一个“的”字。三个人称代词“他”“她”“它”,也只用一个“他”字。(二)多音字乱用。部分学生在习作中把“重新”写成“从新”,“落下”写成“拉下”,“可恶”写成“可误”等。(三)使用代替字。个别学生在习作中把“走着走着”写成“走这走这”,“洗澡”写成“洗早”,“夕阳”写成“西阳”,“耽搁”写成“担个”等。(四)使用方言词汇。例如:少数学生在习作中把“一会儿”写成“一哈儿”,把“玩”写成“耍”,把“作业完成了”写成“作业写起了”,把“同意”写成“要的”等等。
二、学生写错别字的主要原因
(一)在低年级识字与写字教学中,教师没有吃透教材和准确把握新课标要求,教学方法简单,对学生学法指导不到位,学生识字能力差,所学生字没有很好地巩固和掌握。
(二)学生在使用汉字过程中,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差,用字不严谨,随意性强,马虎从事。教师在批改作业中重视不够,发现错别字纠错不及时,姑息迁就,使学生养成了写错别字的不良习惯。
(三)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增多,而且方便快捷,所以极少使用纸质字典,常常使用代替字,降低了同音字的分辨能力。同时,各年级语文作业全部使用印刷品,只需要学生在作业上做少量的填空、选择和判断,因此学生写字用字的机会减少了,写字练习没有达到一定的量,字词学习得不到有效巩固。
三、纠正错别字的策略
(一)收集、归纳和整理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找出错别字中共性错误的有哪些字和个性错误的有哪些字,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制定切实可行的纠正错别字方案。若是共性错误,则面向全体学生集体纠正;若是个性错误,可以单独辅导。
(二)让学生了解汉字造字方法,了解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掌握汉字是象形文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的特点,明白汉字中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都是形声字,知道形声字具有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作用,懂得汉字具有表意的功能。识字教学中重点突出汉字音、形、义的教学。
(三)对课文中出现的形近字、多义字、同音字、多音字进行仔细辨析和认真比较,看清字形,读准字音,并且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细心揣摩、推敲和甄别,记住字形,理解字义。例如:在纠正“吃”字时,让学生看清“吃”的右边是“乞”,它好像人的口腔。如果里面加一横,就像口腔有异物被堵住了,它怎么能吃进食物呢?从而使学生明白“吃”字的右边不能加一横。又如,帮助学生辨析“买”和“卖”时,告诉他们“十”字头好比实物商品,“买”字头上没有“十”,即没有商品,才需要“买”。“卖”字头上有“十”字,即有实物,才需要当作商品“卖”掉。这样教学学生不难区别“买”和“卖”了。再如,区分形声字“泡”“饱”“炮”“跑”和“抱”的时候,可以编成顺口溜:“有水鱼吐泡,有饭吃得饱,点火能打炮,有脚方可跑,有手才能抱。”学生记住顺口溜,就能准确地写出汉字。同时,写字教学要让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和偏旁部首,弄清每个汉字的结构。
(四)在学习课文时,首先让学生去学习容易写错的汉字,掌握它在具体的语境中的使用方法,感悟作者用字遣词的严谨态度和不同的语言风格,以及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使学生认识到错字造成的危害。
(五)在说话和写话中,让学生仔细推敲使用的汉字。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遇到拿捏不准的字,要通过查字典、词典、问同学和请教老师,上网查询,找到正确的汉字,一定要认真书写,不能马虎对待。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首先要找出错别字,认真纠正,让学生及时改正。对于屡教不改者要进行批评教育,规范其书写行为。
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必须要纠正学生写错别字的毛病,使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增强,做到用字准确,写字规范,逐步养成不写错别字的习惯。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对小学生的识字要求越来越高。但在识字与写字相结合的过程,却产生了错别字现象。本文主要从心理学角度来谈小学生错别字现象产生的原因及一些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错别字 识字
习惯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是培养小学生智能的重要途径。识字能帮助小学生更好的认识客观事物。基于识字这样的重要地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中规定小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左右会正确书写,并且有一定的速度。在小学的识字教学中要求把识字和写字相结合起来。因为,小学生的空间辨认能力差,识了字如果不书写,就很容易遗忘。然而在这个写字的过程中却出现了错别字现象(特别的中低年级)。错别字现象影响了小学生的书面表达、交流和更好的认识客观事物。它亦使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受到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心理角度阐述小学生的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及一些解决对策。
一、错别字产生的原因
《辞海》中对错别字的解释:错别字即“本无其字而写之”。另,武秀梅认为所谓错别字,就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是指写得不正确的字,也就是写的字不是字。而别字,则是用其它的字代替应写的字,这样的字是字,只是不该用在这个场合。对于小学生来说,写错别字是一种普遍现象,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增大,错别字也随着增多。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分析
产生错别字,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错别字的现象极为普遍,消灭错别字需要多方力量共同的重视和努力。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思想上重视,方法上用心,措施上有力,学生笔下书写出来的汉字一定会日益正确的,学生的错别字现象会越来越少的。主观原因
一、学生由于年龄小,思维发展还不完善,导致观察事物笼统不精确,辨别、认知事物的能力都比较差。因此,学生在认字和写字的时候,往往对一些字形相似的字产生感知失真,以致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特别是以下几种情况:
1、字形相似,只有一两笔不同:如未-末、己-已、处-外;
2、字的笔画相同,但位置不同:如上-下、干-土、庄-压;
3、字的结构相同,但位置不同:如陪一部。
二、小学生的视、听、知觉是有选择的,所接受信息的强弱程度,影响他们的思考。强化了的信息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而这种“先入为主”的效应容易掩盖其他信息。如教师在教 “迎”字时,强调不要画蛇添足多一撇,而学生在学到“柳”字时就容易受到先前的影响,而将“迎”字错写为“柳” 字了。
三、由于年龄特点,决定了学生自控力不强,写作业时浮躁,做完不检查,粗枝大叶,急于求成,也是学生写作业中出现错别字的另一重要因素。 了解了学生易写错别字的原因,有助于我们采取相应的有效的对策,以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客观原因
一、错别字的出现与汉字本身的结构特点有关。
汉字本身属于表意文字,许多汉字笔画比较多,因此汉字难记难写,跟拼音文字比较起来,汉字的出错率相当高。一字多音,一字多义,同音字、形近字多,这些是汉字的特点,也是学生在学习上的难点。理解字义,在某种程度上比识字更复杂。而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且课外阅读较少,缺乏感性认识和经验积累。因此,对字义理解含糊是导致学生写错别字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错别字的出现与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关。
1、不求质量,只求数量。有些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经常是一个嘈杂的氛围,在得不到安静的状态下,他们往往容易养成做作业不专心或东张西望的坏习惯,手上在写,脑子里却在想其他的事情,所以在作业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同样的词语写两遍,往往第二遍就会和第一遍不太一样,或者部首变了,又或者少了笔画了都有。这种粗心的现象和学生做作业时不仔细,做完不检查的不良习惯是脱不了关系的。
2、不求正确,只求速度。在书写时,学生之间往往会出现比“速度”的现象,不管是在默写时,还是在做作业时,有些学生会受好胜心的驱使,更出于想玩耍的诱惑,他们为赶时间匆匆动笔,无论是否对某些字暂时遗忘,也不能静下心认真回想,自然,错误就无法避免了。
3、不求过程,只求结果。有些学生书写汉字时不注意笔顺的规则,只想着“依葫芦画瓢”写出这个汉字,却忽视了这个字笔顺的准确性。如此一来,学生对于这个字的强化记忆就形成了一定的困难,更加难以形成字与字间的联系,牢记字形。这种做法往往一不注意就写出错别字了。
三、错别字的出现与教师的重视程度有关。
在众多的语文教学大赛中,展示的也都是阅读教学的风采,很少有识字教学的天地。其实,识字教学是写字教学的基础,小学生如果对汉字的音形义全面掌握,那么它就成了错别字产生的根源。中、高年级以学生自学为主,课堂上只是简单读读生字,没有重视生字的字形分析与字义的理解,对易混字、易错字的辨析不够,写字的时间大都不超过5分钟,远远达不到学生熟练掌握生字的程度。
四、错别字的出现与新课程要求的识字量的增加有关
大量的识字、写字任务集中在中、低年级。新课程一年级语文的识字教学,就有些许难度。要识的生字缺乏有序性,大量生字是随课文出现的,学生往往要先学合体字,再学组成该字的独体字,这就造成了识字的难度。到了二年级,不仅识字量加大,而且字的结构难度也加大。新课程提倡的“大量识字,大量阅读”带来的是学生阅读量和识字量的明显增加,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利的一面:增加了字词混淆的机会,因此错别字的增加也是难免的。
五、错别字的出现与当前的社会语言环境有关。
人是社会中的人,他无时不刻不与他人与社会发生着相互的作用。小学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会导致错别字的产生,那是因为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如果父母或亲密的同伴经常要写错的字,那么小学生极有可能受他们的影响而要写错那些字。小学生在社会的相互作用,也会导致错别字的产生。现在的广告、标志牌及报刊杂志中,出现的错别字的频率越来越高,甚至教科书上也会出现错别字,而小学生又不可避免的要与这样的杂志书刊报纸接触。这势必会对小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小学生的字储备量是相当有限的,他无法很好的辨别一个字到底是不是错别字,所以小学生在看书学习的过程中,就可能导致一些错别字的产生。教师的教学方式的问题:在小学阶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大。教师的教学方式会对错别字现象产生影响。识字教学是写字教学的基础,小学生如果对汉字的音形义全面掌握,那么就可以顺序准确的把字写出来。如果没有全面掌握,那么它就成了错别字产生的根源。在识字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帮学生建构合理的音形义结合的字型模式,这要求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汉字的特点和构字规律,识字教学要把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起来。要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要把识字和听说读写结合起来。在现在的小学生识字教学中教师如果没有掌握构字的规律,音形义结合力度不够,识字教学方式没有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这样就有可能导致错别字的产生。解决错别字现象的策略
一、利用汉字的造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
汉字的字形结构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每个汉字都是由一些零部件按一定的组合规律构成的。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识记器官,从不同的角度启迪学生的思维,进行识字教学,巧教、巧记。再则可借助已学过的汉字学习新字,既复习了旧知,又巩固了所学,还提高了学生识字的能力。如熟字加部首组成生字;给熟字换偏旁组成生字。还可以将猜迷、顺口溜融入识字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
二、幽默是马达,游戏是法宝。
低年级学生识字存在的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办法便是让学生进入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低年级孩子年龄小,自制力弱,学习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天性好动,而创设幽默的氛围,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识字,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另外,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汉字是最古老又最富有生命力的文字,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关于汉字的轶文趣事举不胜举,学生听了这些故事不由自主地对汉字产生了好奇心。我们可以经常开展一些游戏,学生的兴趣会越来越浓。
总之,低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喜欢比赛,教师适时地开展对教学有帮助的游戏活动,就会将原本枯燥的识字变为学生爱学的活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识字,在活动中无意识地达到识字的目的,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示范是关键,模仿是习惯。
日常教学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形:在写字课上,学生基本上都能一笔一划地认真书写,写出来的字也较规范。但是一到写作业的时候,有一部分学生便龙飞凤舞起来,写的字潦潦草草,难以相认。尽管老师反复要求、多次批评,也无济于事。原因大部分在老师身上,是由于老师布置的作业量太大造成的。学生为了按时完成作业,就不得不求快,因为他们的基本功不过硬,如果一笔一画地写就难以按时完成作业,难免龙飞凤舞起来,缺胳膊少腿,张冠李戴,产生错别字。为此,我们要减少作业量,应求少而精。使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一笔一画地完成自己的作业,对写字不认真或水平差的学生,绝不能用“抄十遍、二十遍”的办法惩罚,而是要求“必须写的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写的再多也不能放过。逐渐使学生真正达到“提笔就是练字时”的要求,学生模仿性强,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感,其习惯的形成,都具有模仿的因素。平时,我们教师要以身作则。备课时,对所教的生字先默背笔画位置,搭配比例与整体的字型结构,难写的字先认真练几遍。教学时,对于容易写错的字要在示范怎样书写的同时讲清书写的时候应该注意的地方。同时,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做到按照笔顺规则正确、端正、整洁地写字,特别是第一次书写,一定要写正确,因为这时产生的错字很难纠正。田字格中的字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范本,我们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些字的笔画、结构,以及各部分的位置,并努力记住它。当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后,错别字也就大大地减少了。
五、注意及时复习巩固
及时复习巩固识字效果也很重要。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是一种先快后慢、先多后少、逐渐进行的过程。为了战胜遗忘,学生识了字以后一定要及时复习巩固,才能加深记忆。除了当堂对所学的生字进行复习巩固外,还要变换形式反复地复习巩固。巩固汉字不能单靠机械记忆,或反复单调的练习。除了抄写、听写、默写等方法,还应采用不同形式,多渠道地进行复习。如安排一些“找朋友”游戏,即要求学生把一些字形结构相同的字排列在一起,了解学生对字形结构的掌握;“贴树皮”游戏:出示一幅画着大树的画,树干上贴拼着,请学生把写有生字的小卡片贴上去,还有配对子,添砖加瓦等游戏。
六、培养学生改错意识培养良好的习惯 增强学生改错意识,培养良好习惯。学生在作业中写错别字,一般说来,自己是意识不到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改错意识。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等方法,更要督促他们养成勤于查字典的好习惯,促使学生养成自我检查、改错的好习惯。
【写错别字的研究报告】推荐阅读:
错别字调查研究报告09-09
调查街头错别字报告10-18
关于改正错别字的内容11-26
错别字分析05-31
错别字调查10-01
改正错别字竞赛07-22
错别字建议书05-28
街头错别字广告词05-31
五年级语文错别字练习12-10
论文的研究方法怎么写?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