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问题学生的艺术

2024-07-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处理问题学生的艺术(共12篇)

处理问题学生的艺术 篇1

张美丽

从教快三十年了,班主任工作我也做了近十几年了,碰到的学生也是形形色色,遇到的问题是林林种种。做这项工作时间越长,越觉得光凭一腔热血是不够的,还得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本领——班主任处理问题的艺术。在某种意义上说,一个班主任的处理问题的艺术如何,既能反映这个班主任的能力大小,是否成熟,也常常决定着他班级工作的成败。同样的问题,不同的教育策略,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结果。那么,班主任在做问题学生的工作时,怎样才能正确娴熟地运用语言艺术和教育机智,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呢?下面以案为例,谈点个人的看法。学习信心教育案例

“有谁能背一下这篇短文?”我的话音刚落,很多人就低下了头:都还不会背,教室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中,这时,一只手出现在大家的视线中,他,举起了手。“ha•ppy new y•year!The•same to you •”他的背诵,并不完美,断断续续地,语气听起来也很紧张,可是,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也许,你会觉得奇怪,一段这么糟糕的背诵为何能获得这样的掌声,但是,如果你认识刚开学时的他,就不会这么觉得奇怪了.还记得,刚开学时,背诵需要很长时间,甚至还背不好,经常让老师扶差,他的声音从未在课堂上响起。可是,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终于有勇气举起了手,成了班级里第一个背诵的人,这,难道不值得我们为他鼓掌吗?

“我想知道,谁送老师苹果和梨子”, 还贴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谢谢老师,愿老师天天开心” 一只手出现在大家的视线中,又是他,举起了手。原因是他昨天的英语单元考试班上第三名, 同学又都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他的脸象花一样灿烂,我的心比那苹果、梨子更美更甜的, 一学年了,,他的光芒渐渐开始闪耀,大家开始对他刮目了,他的性格变开朗了,人变自信了,还在期末的家长会上,表演了节目,他的英语成绩一直在班上前例,他的英语期末成绩是97.5份,我心上的石头掉了,很轻松!

他,很平凡.开学时的他,沉默寡言,话少到用手指头都能数得清;他,英语成绩不好,虽然不是倒数第一,但小测经常不过关。我向家长、学生了解了他,与他本人交谈过,得知性格内向,行为乖巧,很有礼貌,他小学没上过英语,自己要求又高,压力很大,说话有点结巴, 说话时,不敢抬头,生怕说错了什么,被同学们嘲笑,被教师看不起。一个很平凡,平凡到几乎没人会去注意他;这就是他——林森志,在开学时留给我的第一印象。怎样办?有同志劝我把他放弃。可我接受了他

平时我想尽办法接近他,了解他、觉察到了他的心理状况后,决心全力帮助他,使他尽快摆脱困境„„ 反思:

1、要有博大的爱心: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当学生感悟致电这种师爱后,便会激发积极的向上的热情。

2、要懂得赏识“学困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罗森塔实验效应

3、要注意唤醒“学困生”的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的对立面是自卑。对学生进行自信心教育——卡耐基说“你应坚信,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你应悦纳自己、接受自己、相信自己的潜力,你和我都具有这样的潜能,所以,不要学浪费时间去担忧自己的与众不同。无论是好是坏,你都得耕耘自己的土地;无论是好是坏,你都得弹起生命中的琴弦。平时,一有机会就让他表现,一有进步就表扬,让他找回自信。

4、挫折能力教育,巴尔扎克说得好“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5、要帮助他们制订目标,阶梯式进行;学习问题不能一天追上,思想问题不能一天解决,心急吃不上热豆腐。

处理问题学生的艺术 篇2

一、善“踢皮球”, 延缓判断

当遇到课前不曾预见到的学生课堂错误时, 教师很难作出理性的分析。这时教师不应马上对学生的发言作出草率的评价, 而要善于“踢皮球”, 把问题踢给学生, 这样既尊重了学生, 让学生有了交流自己想法的机会, 也为教师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来倾听和分析学生的思维, 从而作出正确的评价和选择, 合理地调控课堂。

【案例一】特级教师林良富“圆柱的认识”教学片段。

生:圆柱有一个侧面。

师:很好。

生:我不同意, 我认为圆柱有无数个侧面。 (教师一愣, 备课时可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赶快“踢皮球”)

师:你们同意这位同学的意见吗?

生:我不同意, 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只有一个面。

生:我说的是圆柱没有展开前有无数个侧面。

(通过一段时间的思考, 教师有些反应过来了, 原来学生说的就是高等数学中的曲面)

师:我们请这位同学来给大家指一指。

生:圆柱侧面用手一摸是一个面, 又一摸又是一个面, 所以圆柱有无数个面。 (生边指边说)

师:你们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吗? (又一次“踢皮球”)

正是林老师那一脚皮球, 踢出了如此精彩的课堂, 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得到了激发。我们应该把民主和尊重“踢”给学生, 把评价的权利“踢”给学生, 给学生也给自己留一些思考的余地, 在学生的回答中获得有价值的材料来组织教学。

二、以错论错, 深化理解

“以错论错”是指教师将学生的课堂错误加以展示, 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使学生知晓错误的原因, 经历从错误到正确的过程, 实现认知水平的整体提升。“以错论错”可以说是教师处理学生课堂错误最常见的一种策略, 适合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错误。

【案例二】判断: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很多学生认为这一说法是对的, 因为半圆正好是圆的一半。这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错误, 其根源在于学生对周长概念和半圆形状的模糊认识。教学中, 笔者作了如下处理。

师:圆的图形怎么画呢? (生画)

师:请你指一指半圆的周长。 (生指)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半圆的周长比圆周长的一半多一条直径的长度, 并不是圆周长的一半。

生:我把面积和周长给混淆了。半圆的面积是圆的一半, 但是半圆的周长不是圆的一半, 还要再加一条直径, 要不然就不是一个半圆, 不是封闭图形, 也没有周长。

师:半圆的周长怎么表示呢?

生:πr+d。

生:πr+d=πr+2r= (π+2) r≈5.14r。

生:如果计算半圆的周长我可以用这种方法表示为5.14r比较简便。 (大部分学生面露喜色, 表示认同这一观点)

【案例三】特级教师潘小明“圆的认识”教学片段。

教师要求学生在纸上尝试画一个圆, 结果出现了: (1) 起点、终点不在同一位置; (2) 把圆画成了鸡蛋状; (3) 将弧线画得时隐时现, 时粗时细。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生:起点和终点不在同一位置, 是画圆时圆心没有固定好, 画的过程中圆心移动了。

生:把圆画成了鸡蛋状, 是因为画圆时, 半径发生了变化, 有时大有时小。

生:将弧线画得时隐时现, 时粗时细, 是因为画圆时用力不均匀, 圆规使用方法不正确。

师:那我们在画圆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怎么样才能画一个正确的圆呢?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 很快总结出画圆的方法和画圆时的注意点)

从对半圆周长计算的一知半解到5.14r这一计算方法的自主创新;从学生对自己画圆时存在问题追本溯源的深刻反思, 我们可以看到在师生、生生互动纠错的过程中, 学生的不断发展与成长。

三、将错就错, 不攻自破

在课堂教学中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错了, 但他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对这些固执己见的学生, 教师不妨将错就错, 给学生一些研究、争论的时间和空间,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辨别、反驳错误, 从中明白道理, 内化知识, 体验智慧。

【案例四】特级教师华应龙“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片段。

当学生提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相邻两边之积”时, 教师并没有立即予以否定, 而是意识到学生作出这一猜测的合理性, 肯定鼓励了学生的大胆猜想。而后, 教师将错就错, 顺着学生的思路开展验证推理:如果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相邻两边之积的话, 那么根据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点, 以下两个图形的面积应该是一样的, 到底对不对呢?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 很快发现自己的猜测是错误的。其后, 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新的猜测和验证。

学生受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负迁移, 认为“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相邻两边之积”的不在少数。在这一典型错误的处理过程中, 华老师充分尊重学生, 将错就错, 顺势而为, 巧妙运用反证法, 借助直观达成学生的自我领悟, 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

四、拓展延伸, 一错多得

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有一些还可以拓展延伸, 开展对比思错等教学活动, 深入挖掘其中的教学价值, 达到一错多得的效果。

【案例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以下这两道题目:

(1) 汽车销售市场计划本月销售汽车850辆, 实际比计划多销售26%, 实际销售多少辆?

(2) 汽车销售市场计划本月销售汽车850辆, 实际比计划多销售26%, 实际比计划多销售多少辆?

笔者在新课和练习课中发现第 (2) 题错误非常多, 学生往往错解为求本月实际的销售量。因此在复习中笔者进行了两个层次的对比。

第一层次的对比:直接出示两道题, 请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说明这两道题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讨论一:相同点主要有: (1) 计划都是标准量, 实际是比较量; (2) 条件完全相同。不同点主要有:问题不同, 第一题求比较量, 第二题求相差量。

讨论二:可以用画图的方式理解题意。

从以上线段图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 两道题的唯一区别就在于问号所在之处是不同的。

第二层次的对比:出示第二题的三种解法: (1) 850× (1+26%) ; (2) 850× (1+26%) -850; (3) 850×26%, 请学生评论。

结论一:第一种方法是错的, 这样做求的是实际的销售量, 而非实际比计划多的产量。第二种方法可以, 先求出实际的销售量, 再用实际销售量减计划量, 求相差量。第三种方法用计划量直接乘多的百分率得多的具体量, 是正确的。

结论二:比较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 第三种方法更简洁。

通过第一层次的对比达到下列目标: (1) 使学生正确地理解题意, 区别这两种类型的不同之处; (2) 理解题意可以有不同的方法, 比如分析的方法, 画线段图的方法。通过第二层次的对比, 学生可以体验到:解题可以用不同的策略, 我们追求最简洁的方法。对错误的反思可以是多层次的, 当我们层层挖掘的时候, 学生的学习经历变得更加丰富, 数学思维更趋发散, 学习体验更加深刻。

五、似错非错, 鼓励创新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主动探索、自主构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理解水平和活动经验, 对数学知识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发现。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法, 一些学生的思维甚至超越教师预期, 于是也会出现一些初看误认为是“错误”, 实际却是另辟蹊径的思路和解法。教师对于这种“假性错误”需要具有一双慧眼, 拨开迷雾看其本质, 并将这些独特的思路与学生共享, 鼓励学生积极创新。

【案例六】题目:一个圆柱体, 底面半径是10厘米, 高是5厘米, 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大多数学生的方法是先计算侧面积, 再计算两个底面积, 最后把两部分加起来, 如2×3.14×10×5+2×3.14×10×10。有一位学生却列出了这样的算式:2×3.14×10× (5+10) 。从结果看是正确的, 但算式却让笔者一下子很难理解。是否偶然凑巧呢?笔者请他自己来解释。学生说:把第一种方法提取公因数, 就得到我的方法。这样3.14只要乘一次就可以了, 计算起来比较方便。我及时肯定了这位学生的创新思想。

当然, 这只是从形式的角度证明了方法的正确性, 那么从意义上怎么理解这个算式呢?笔者充分挖掘这一“假性错误”资源, 发动学生深入探讨内在的算理。

生:2×3.14×10应该表示的是圆柱的底面周长。

生:5+10是底面半径加高。

……

师:联系圆面积的推导方法, 你能想到什么?

通过广泛互动, 不少学生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由此可见,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要随意否定学生的回答, 因为这些想法和算法乍看似乎是“错误”的、“瞎凑”的, 但这其中可能蕴涵着创新的思维, 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发言, 选择合适的策略予以处理。

处理问题学生的艺术 篇3

【关键词】医疗纠纷;语言艺术;问题;解决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10-02

1前言

医疗行业不同于其他服务行业,本身具有特殊性,主要以病人为服务对象,提供特殊的护理服务。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医疗纠纷也越来越多。在医院管理中,医疗纠纷已成为工作中的难点,对医院发展造成了制约影响。通过总结分析发现,医疗纠纷多是由于医患沟通不恰所引起,因此,在处理医疗纠纷时,应注意语言委婉,使用恰当的语言,争取和平解决医疗纠纷。另外,在医院日常工作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原则,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水平,加强法律意识,为患者提供人文关怀,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在处理医疗纠纷过程中,应对患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客观分析,判断出患者的需求,利用语言艺术有效处理医疗纠纷。本文对医疗纠纷中的语言艺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的注意事项,以此作为医院管理参考。

2应采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医疗纠纷

2.1先稳定患方的情绪产生医疗纠纷时,患方情绪往往比较激动,医院在处理医疗纠纷首先应稳定患方情绪,以免患方情绪过激影响接下来的沟通。应注意语言的使用,恰当的语言疏导可有效安抚患方情绪,有利于医疗纠纷处理。院方应站在患方的角度去看待医疗纠纷,体会患方的心情,避免对患方说一些刺激性话语[1]。耐心倾听患方的要求,冷静思考,找出导致纠纷的主要原因,以及患方的要求和目的。针对医疗纠纷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提出对应处理措施,稳定患方情绪。

2.2争取和平解决纠纷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多在于患方对医院存在一定的不满,认为医院在工作上做得不到位,或存在缺陷,自已因此遭受了不公平待遇或损失。在同患方沟通的过程中,应尊重患方,使用文明用语,顾及患方的内心感受,使患方感觉院方解决医疗纠纷的诚意,以及认真负责的态度。应根据医疗纠纷发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在语言沟通上,应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语调尽量缓慢平和。使患方感到亲切。若纠纷涉及到手术治疗等问题,应经过慎重思考再与患方协商沟通,不可马虎急躁,把须交代的交代清楚,不可含糊其辞,推卸责任,妥善处理好纠纷。

2.3态度要友好真诚院方应做好纠纷投诉的接待工作,对患方要有同情心和关切心,并以公平公正的原则处理医疗纠纷,使患者产生信任感,耐心倾听患方的要求和不满,双方沟通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沟通过程中,不可打断患方,也不要急于解释,在事情没有明确之前,不可说出一些表态的话语,以免给患方造成误解。若纠纷由态度问题引起,则应当场处理,不可拖延[2]。若医疗纠纷较复杂,应先安抚患方情绪,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以免造成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3应充分运用语言艺术处理医疗纠纷

3.1语言艺术因人而异医疗纠纷中的患方各不相同,其中不乏知识分子,但也有农民工阶级,有企业领导,也有待业人员,每个人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各不相同。因此,院方醫疗纠纷处理人员应根据患方的文化水平、性格特征、社会地位等,来选择合适的交谈方法。应揣摩对方的想法和需求,利用患方的性格特点,以恰当的语言交谈,提出解决方案,并努力说服其中的代表人,使其接受正确建议,消除患方的不满情绪,共同协商解决纠纷。

3.2语言艺术应具有灵活性在于患方沟通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尴尬、僵持不下的局面,因此,院方负责人在交谈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灵活性,应针对患方的心理活动灵活应答。应避免说大话,说话过于肯定,以免对医疗纠纷调解造成不利的局面。另外,应根据患方谈话的态度和内容判断其心理,随机应变,灵活处理。患方会要求院方承认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做出相应的赔偿,此时,院方应表明自己的观念,并将信息完整的传达给对方,尽量使两方的意思接近。院方也可以使用一些暗示性的语言,缓解纠纷的尴尬气氛,稳定患方的情绪,并尽量使患方理解院方,争取达到平和解决的目的。

3.3保持公正的原则很多医疗纠纷,都是围绕经济赔偿来展开的,处理医疗纠纷时,应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争取妥善处理纠纷。采用正确的解决方法,明确事情真相后,若院方存在服务问题,则应向患方赔理道歉,并批评相关工作人员,改进医院服务质量。若确定院方存在过失,则应按照相关规定给予患方一定的经济赔偿,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处分处理。若患方要求无理的经济赔偿,并纠缠到底,则应走司法程序,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保护院方的合法权益,使患方收回无理要求。

3.4语言要具备艺术性在解决医疗纠纷的过程中,院方负责人的应注重语言的艺术性和科学性,用真诚、友好的语言使患方感觉到安慰和关心,并树立医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使患方感觉到公平,从而获取患方的信任和配合[3]。不可指手画脚,或说一些不诚实、浮夸、不尊重人的话,妥善处理好医患关系。通过恰当的语言打消患方的戒备心理,争取在和谐的氛围中解决医疗纠纷。

4结束语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医院的医疗水平也不断提高,大多数的医疗纠纷都是因为服务问题多引起。因此,应重视加强医护人员的语言艺术,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体现医院的人文关怀,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若医患发生矛盾,应及时进行化解,以免矛盾进一步恶化,导致医疗纠纷发生。在处理医疗纠纷时,应充分利用语言艺术,争取妥善处理。

参考文献

[1]谢广瑞.语言艺术在医疗医保工作中的重要性[J].中国医药导报,2009,12(08):124-125.

[2]马少宁.注重医学语言艺术在现代医学模式中的作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0,10(25):162-163.

处理问题学生的艺术 篇4

这是顶岗实习的第十三周了,实习生活已经过半。与之前的实习生活不同的在于这段时间我在普通班代课,在跟着指导老师时,看到老师处理学生问题大多是学习问题,每次考试老师都会让学生拿一张纸,写上自己的上一次成绩,和这次成绩,将两者作对比从中找出差距,然后老师会找退步严重的学生询问原因,督促他们学习。在重点班很少出现其他情况,我所学到的主要是学生学习成绩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在我给他们上课时,也没有遇到过课堂上捣乱的情况,所以处理这方面的经验十分缺乏。这次调到普通班,我才第一次直面了如何处理课堂情况这一问题,还有学生除了学习之外的其他问题。

还记得第一次在普通班上课时,我对于他们班的纪律情况是十分惊讶并且不知道怎么处理的,而且第一次上课就出现了课上打架的情况,当时我制止了他们然后课下处理这个情况,在处理过程中他们的英语老师接手了这个问题,老师直接问他们:“你们是自己解决,还是老师解决,还是学校解决。”他们马上回答自己解决,然后说了事情的原因,各自道了歉。从这起事件中我发现自己处理问题的经验太欠缺了。后来我询问了老师课堂上学生说话怎么办,老师说,他们说你就停下,让他们说,等你停下他们就不说了,如果再接着说,你就找几个典型,让他们站起来。”下次上课时他们说话,我就停下,然后他们就会安静下来,之后他们再说话,我就找了一直说话的典型让他们站起来,警醒整个班的学生。课堂纪律有所改善。

一次早读,刚刚离开班级,想去下一个班级,听到班里传来一阵喧哗声,我赶忙进去,发现两个男生打架,其中一个男生扔板凳打算砸另一个男生,结果砸到了一个女生,我马上将两个人分开,把他们叫出去,询问事情原因,就只是因为一点点小事,我问他们那个女生是不是无辜的,他们都点头,我说你们是不是该给那个女生道歉,他们都同意,我就将那个女生叫出来,然后他们都给女生道了歉,幸亏那个女生的情况不严重。于是,就开始解决他俩的问题,借鉴老师对于上一次事情的解决情况,我想让他俩自己分析自己存在的问题,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等他们找出自己的问题后,互相道歉。最后和平的解决了本次问题。

高中学生问题处理案例 篇5

小范(男同学)和小虞都是是我班的学生,文理分班后男生女生的成绩相差不远,我时常发现他们课间在一起聊天,学生也反映他们经常一起乘车回家。我想他们俩肯定出现早恋现象。早恋,既是学生个体成长到一定阶段的正常生理、心理反映,又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地盛开的“罂粟花”,那么,我该如何去教育他们?正面批评学生肯定出现抵触情绪,甚至有可能适得其反。所以我私底下一对一的找他们谈。首先和女生聊。从学习到生活的关心,先让学生彻底相信老师是替她着想的,让学生对我有了信任感。小虞一开始并不承认他们之间的关系,但是随着对老师的信任慢慢承认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并开诚布公地谈了他们之间的情况。原来小范父母经常不在家,他在家里得不到父母的疼爱,自小比较内向,不善与同学相处。小虞跟他讲话比较多,慢慢得就熟悉了,然后坠入了爱河。但是他们认为这样的关系并不影响学习,反而两人在学习上互相鼓励,在生活上互相帮助。了解情况之后我再找了男生,他也承认了,并且觉的学校包括老师没有必要制止他们谈恋爱。后来我让他们两个一起坐下来和我聊聊……

自那次谈话以后,我时常对他们表示关心,让他们多以学业为重,并联系了父母,让他们对子女多点关心和爱护。女生后来主动联系我并告诉我他们已经分开了,其实他们早恋的原因就在于性格都内向,又同病相怜,缺少关爱。抓住这些根本原因后,我在平时给了他们更多的关心,他们只要学习表现一有进步,我就大力表扬,父母也能很好的配合,也给了孩子加倍的关怀。于是,他们认识到了老师与父母的良苦用心,并意识到早恋对学习有弊而无一利,他们也渐渐地回到正常的轨道。

怎样处理中学生早恋问题 篇6

作为班主任如何对待和处理中学生的早恋呢?首先不要草木皆兵,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即能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大多数情况下是老师过于敏感,只要男女生站在一起说话,就认为苗头不对,紧接着就是警告、检查甚至斥责、向家长告状„。

我教学的这几年,所带的班级学生没有出现早恋现象,我是这样做的:

1.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主动跟学生讲话、开玩笑,套出他们的心里话。学生既怕老师,又喜欢老师,因为他们毕竟是孩子,社会阅历浅,很多事情他们需要老师的建议。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易受外界的影响,只要老师放下架子,深入学生,他们就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只有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才能有针对性的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给学生感动而不是伤害,才能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义气” 和老师对他的尊重。

2.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自身的人格、心理等得到成长与完善。中学生早恋是老师和学生都不愿提及的问题,但如果对于早恋问题一直避而不谈,势必会令更多的学生产生好奇心理,陷入误区。开诚布公地讲清楚,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所以在班会课上我经常给孩子们讲如何处理师生关系,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鼓励他们之间的正常交往,帮他们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化解师生、生生矛盾。尽管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有许多逆反心理,只要好好引导,孩子的心灵才会更纯净,知识才会学得更轻松,教育的过程才会更有效。

找“问题学生”谈话的艺术 篇7

一、谈话前“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心理定位

教师无论在何种情境下遇到或发现学生身上的何种问题,即使很出乎意料,在找学生谈话前也要有“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心理定位,尤其是年轻的性格急躁的教师更应如此。这是保证谈话过程中教师自己心理镇静、理智、有效驾驭整个谈话过程和结果的前提。在很多情况下,一些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遇到学生“调皮捣蛋”、“不听话”,不是不仔细了解起因和过程,而是简单定位为有意胡闹、挑衅甚至有预谋地跟自己过不去。在这样的意识下,教师自己会先激动、愤怒起来,然后气冲冲、迫不及待地找学生“谈话”。在这样的情境下,其谈话的过程和结果可想而知:教师居高临下机关炮似地训斥,甚至施暴。这种场景已经不是现代社会理念下的教育,也失却了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的文明温馨和美好。

教师在与学生谈话,对其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他们尚未成年,对别人、自己和社会的许多认识和判断还不够成熟,他们的所谓问题绝大多数只是一种偶然,充其量是一时的任性或者是没有掩饰的天然本性的流露,因此我们绝不可恼怒。其次要立足于将来,找学生谈话主要是为了了解事情的原委,为了以后少出现或不出现类似的问题。而不可就已成事实的事抓住不放与学生较劲,甚至深挖狠挖地与学生算账。当然,事关公检法的不在此列。最后要有极大的耐心。现实中有些老师对待“问题学生”简单粗暴,除了主观意识上的封建残余———师道尊严外,更主要的是缺乏应有的宽容和耐心,想快刀斩乱麻,一蹴而就,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其行为不仅伤害了学生,而且贬损了自己在学生心目的形象。教师这个职业尤其是班主任工作最宝贵的品质之一就是有耐心和爱心。很多年前我与一位很仁慈的前辈在同一个年级组共事,耳闻目睹其对待“问题”学生的态度和心胸,着实深受教育。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呢?迟到频繁,作业丢三落四,时不时与班上学生闹矛盾,有时还同老师关系紧张。就这样一个学生最后在老前辈担任班主任的班上顺利毕业了,现在已参加工作,有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庭。记得当时一些科任老师建议前辈以各种合理的理由让其休学,而前辈以其宽容、耐心和爱心做了许多细致入微的工作,给了小姑娘艰难缓慢成长的时空和舞台,最终使其融入社会。这才是真正的教育。也就是从那时起,在我当班主任的岁月里,无论是怎样的学生也没有在中途因各种理由“流失”。

二、谈话中润物细无声的氛围营造

在教师找问题学生个别谈话时,他们已有种种心态。一是猜测老师找自己谈话不知是批评还是了解情况。在谈话开始时,他们一般都很注意老师的表情、语气,揣摩老师的用意。二是学生违犯了纪律后,一听老师找他个别谈话会很自然地产生防御定势而存有戒心,往往想好防御对策。因此,教师一开始就要直截了当地明确谈话的内容和目的,这样可消除学生的疑惑和防御心理。三是学生偶犯错误或所犯错误较大时,有一种惶惑、恐惧心理,表现出情绪紧张,坐立不安。所以教师要精心营造谈话时的气氛,态度要和蔼,说话要有分寸,不要把问题说得过于严重,以打消学生的恐惧心理,这样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四是在谈话中不论了解到什么情况,即使学生所犯的错误在情理上难以原谅,也不要冲动,在这种情况下更要冷静。学生犯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故意的又有无意的,有些时候冷一冷再找学生谈,给学生留点自我反省改正的时间效果会更好,毕竟学生还是有自尊心和一定的是非观念的。找学生个别谈话时对环境的选择也很重要,同样的谈话,环境不同,产生的效果就大不同,而谈话环境的选择,要依据谈话的内容和对象的个性差异。有的谈话适合在教室或操场学生集会时等公共场合进行,尤其是对班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不良现象通过对个别典型违纪学生的公开批评而达到教育整体的功用,如果谈话内容涉及学生个人隐私和自尊,或者同性格内向比较胆小的学生谈话,谈话地点就不可放在任何有第三者在场的地方。为了使个别谈话富有成效,对学生真正起到启迪理智和触动心灵的作用,教师与学生谈话的出发点必须立足于爱心,而不是厌恶学生、仅仅为了平息事端而找学生。学生是很敏感的,不会与一位厌恶自己的老师真心交谈,所以教师要以平等、诚恳的态度,对任何学生都不能摆出一副盛气凌人、教训人的架子,说话要亲切和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申述,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打开心灵的窗户,同老师坦诚交流。

中学生早恋问题的处理与反思 篇8

案例:

初二年级下学期一天下午,我正在办公室批作业,体育老师气冲冲地来找我,说:“上体育课时,你们班的小雪和小强经常凑在一块儿,今天小雪竟然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坐到了小强的大腿上!”我一听,心里有些气恼,同时又叹了一口气!小强和小雪的平时走得很近,我早就听学生说过,但没想到会发生这种行为。

小雪是一个个头不高,长着大大的眼睛的女孩子。她成绩很好,为人很强势,同时又是一个懂事又可怜的孩子,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离异,她与奶奶一起生活。离异后父母为了补偿孩子,经常给她大量的零花钱。这些经历,使小雪显现出比同龄孩子成熟、考虑问题全面的特点。小强是一个不大爱说话,很懂事,心思很细腻的男孩子,父母也是做生意的,平时忙于自己的工作,对他疏于管理,所以孩子的成绩一般。

做法:

随着孩子们渐渐成长,青春期萌动,对异性有好感是正常现象。如果用传统思维去解决孩子这方面的问题,有可能适得其反,我忽然有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我能不能让孩子在我的指导下自己去处理问题呢?

第一次谈话:

下午放学后,我留住小雪,我们一起坐在学校文化走廊的板凳上,夕阳照在脸上,暖洋洋的。小雪一直低着头,我轻声问:“你有话跟我说吗?”“老师,对不起,我给你丢脸了!”我没有再就这个问题说什么。阳光照在孩子的侧脸上,我忽然有一种触动,我轻声给孩子讲了一些男、女生交往的一些注意问题。最后,我说:“老师尊重你的情谊,我相信你能处理好自己的问题!”小雪抬起头,很诧异地问:“老师,你不拆散我们!”我笑了笑:“我希望这种情谊能健康地发展,我也希望你能尊重它!”小雪郑重地点点头。最后,我们做了两个约定:一是把握尺度;二是不能影响学习。

从那以后,一切风平浪静,好像没有发生这件事一样,每次到大课间,我看到小雪都在给小强辅导功课。

期中考试以后,小雪眉头一直紧锁,我不敢看孩子的脸。我知道,她的成绩虽然有所进步,但是小强的成绩却是很不理想。

第二次谈话:

办公室里,小强局促不安地坐在我对面,我问:“小强,你最近学习状态不好吗?”“嗯!”“能告诉我原因吗?”我试探着问,小强不说话,“是小雪的原因吗?”我进一步试探,“我家长在家里说不让我再与小雪交往了,所以心里很烦。”“所以你就退步了!”我追问。“小雪平时帮你学习吗?”“她很帮我!”小强默然了。也许这个时期的孩子有那么一种执拗,因为一件事就放弃学习,又或者因为一件事而立志努力。家长会时,我与小强的家长达成了共识:尊重孩子目前的选择!以后,小强的作业和上课的学习状态进步了很多。

直到初三毕业时,我反而感觉他(她)两人也越来越正常了。小雪考入了自己心仪的重点高中,小强到外地去上学。这种效果是我最希望的。

反思:

应用艺术类大学生就业问题 篇9

目前艺术类可以大致分为应用艺术类和纯艺术类,前者包括各种设计和制作类专业,后者则指传统意义上的声乐、舞蹈、美术类专业。

在国家急速扩招的大前提下,更多的“速成”应用艺术生加入大学生队伍,但是在经过四年寒窗苦读,却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越来越多的应用艺术生“毕业即失业”。

究其原因,艺术类大规模扩招、学生就业观不正确、用人单位过于挑剔、当代社会用人体制造成就业渠道不畅等问题造成了应用艺术生就业困难,但是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质量的矛盾是造成应用艺术生就业率低下的主要矛盾。

(一)应用艺术类人才的扩招、自我定位不准和就业市场过于挑剔等致使其就业率低下

1.近年来扩招已经保证了大多数高中生升入大学,保障了继续教育需要。

但是,这样的扩招对于数理化等主干科目不好的同学来说,考入大学仍是难上加难。

因此很多这类学生在临近高三、甚至高考前夕改考艺术专业,成为“速成艺术生”,而在全国扩招情况下,收取高额学费的艺术类专业人才扩招速度更快、数量更大。

这就必然造成应用艺术生在其自身素质相对较低、专业基础不雄厚的背景下,面临着许多艺术院校的专业课都从小课变成了大课,师资资源、实践资源匮乏。

培养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证。

2.市场过于挑剔,是近年来应用艺术类人才就业困难的主要瓶颈。

现在的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要求越来越高。

不少企业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

事实上,一个应届本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和适应,才能胜任那个工作岗位。

尤其是应用艺术类人才更需要具有实践经验,能给企业带来创意、效益的人才,而对于刚刚毕业的学生,是一张白纸,很难适应市场需求。

3.实用艺术类大学生期望相对过高,就业理念存在很大误区。

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就业不如创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

近八成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而对于应用艺术类大学生而言,和高额的学费和实习实训费用等比起来,用人单位提出的工资使学生失落感强烈,很难认同自己的价值。

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特别一些重点大学毕业的学生经常高不成低不就,找工作自然就成了难事。

(二)综合类院校应用艺术类人才的培养质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从市场需求上来看,应用艺术类毕业生的市场需求在增长,特别是动漫制作、产品包装这类新兴行业需求很大。

目前广告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展览策划、动漫制作、游戏策划、游戏设计等专业的毕业生均为紧缺人才,其供需比例高达1∶10以上。

业内人士认为,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随着生活质量和文化艺术修养的普遍提高,人们逐渐产生了对艺术的崇尚和追求,在商业竞争中,设计的地位也越来越受重视。

然而从学校培养人才质量上看,专业培养弱势明显,无法满足愈来愈高的市场需求。

就专业而言,应用艺术生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模式与质量与纯艺术类人才培养都存在较大差距。

1.受专业设置所限,很多综合院校艺术专业的设置与人才培养,无论是在师资配备上,还是在硬件设备上的投入都无法与学校强势专业相比。

更有甚者,艺术类专业的设置被定为学科齐全的有益补充,是学校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绿草”。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艺术类人才培养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得不到保证,是艺术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

2.在综合院校人才培养大背景下,应用艺术类人才管理模式多介于艺术与非艺术类人才培养之间,造成人才培养目标不明晰,与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不符,很难有所突破与创新。

大多数管理模式趋同于非艺术学生管理模式,使学生的专业优势难以发展甚至受到“管理”,对艺术生综合素质提高方向有所偏离。

3.外语学习劣势突出,是就业困难的直接原因。

从入学对外语的要求到毕业对学生外语的考核,国家、院校两级对艺术类人才外语考核多是国家外语A级标准。

而各大高校、特别是非艺术类院校举办的供需见面会上,大学国家英语四级乃至六级成绩仍是用人单位考量的标准,这造成艺术类学生就业的直接困难。

二、提升应用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率的思考

(一)充分重视市场需求,依托强势专业,培养实用性人才

1.依托强势专业,提升办学层次。

对于大多数综合院校的应用艺术类专业而然,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动画等专业的设置都是立院之本。

随着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研究和毕业生人数的`不断攀升,应该在提升办学层次上下功夫,既提升办学水平,也为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提供平台,促进就业。

2.适应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

尽管目前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大多数应用艺术类人才培养都朝着多元化方向努力,尽量满足社会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但是艺术市场的需求,很多具有转向快、时间短、需求大的特点。

就拿动画专业来看,在动漫方兴未艾的年代,家长们趋之若鹜都将孩子送到这个专业来学习,认为就业形势好。

但是转眼间,四年学习之后,游戏的兴起使得游戏策划、美工、编程综合类人才紧缺,单单具备动画基本知识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所以,在专业设置及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方面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招生比例,确保就业。

3.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在全国各高校纷纷设置艺术类专业的大背景下,毕业生就业压力可想而知,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形成自己院校的人才培养特色是确保就业的有效措施。

(二)不断丰富职业生涯规划内容,注重实效

目前,几乎所有的大学均设置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但是,从实效性看不容乐观。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除了教师不专业、学生不重视外,课程设置流于形式是主要原因,说到底是校方没有给予这门课充分重视。

事实上,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对于大学生四年的教育培养、树立正确择业观、对求职的技巧及良好的心态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个合格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应该是优秀的心理师、是实战技能的指导师、是理论素养的规划师,能对学生大学四年规划进行实时跟踪与指导,培养学生积极乐观面对生活的态度,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所以,学校应该积极培养或者引进优秀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充分重视该课程体系的完善与实效,帮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打好有准备之仗。

(三)注重市场培养,形成行业人才供给优势

应用艺术类人才就业后具备成长快、独立创业成功几率大等优势,尤其是市场对艺术类人才需求往往具有独特性、唯一性,艺术类专业学生往往能充分应用市场化运作特点,融入社会后很容易带出团队,有同类人才供给需求。

基于此,学院应充分重视供给市场培养,重视毕业生就业后回访工作,建立人才发展跟踪数据库,形成人才供给优势。

参考文献:

[1] 李豫亲.从知识失业现象分析构筑文科专业壁垒的价值

[J].教学研究,,(4):17-21.

[2] 董华明.河南省艺术类大学生结构性就业问题成因探析

[J].南昌高专学报,,(4):16-17,27.

[3] 孟繁兴,张伟.基于就业导向的艺术生创意、创新和创业

教育[J].中国电力教育,,(147):160-162.

[4] 李胜强,李虹,金蕾莅.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类型及分析[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5):72-76.

[5] 李奎.大学生就业中的诚信博弈及对策分析[J].教育与

处理问题学生的艺术 篇10

真正的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这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下的定义。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与此同时,我们对健康也越来越关注。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我们不可避免的想要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偏差。特别是我们大学生,可塑性很强又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人一生中,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遭遇一系列新的问题,都会遇到一些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新矛盾。人类成长智慧启示我们:成长中的矛盾,正是推动我们进行新的学习、获得新的适应能力的力量,本篇将择要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问题。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人生观,能掌握正确理解社会、文化与自我的方法,学会有效筹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尽快适应环境,接受新的挑战,以清醒的认识、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意志走向成才之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如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健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处理问题学生的艺术 篇11

近年来,早恋已成为中学校园文化的一大“风景线”,是家长和教师在管理教育中较棘手的难题。对此问题,若能正确应对,孩子们将会免尝酸涩的“青苹果”之味,从而能健康地度过青少年的成长期;如果应对方法不恰当,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泯灭孩子的个性,毁灭孩子的美好的人生。那么班主任作为管理学生的第一负责人,又该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学生中出现的早恋问题呢?

本人担任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并在工作中经常遇到学生的早恋问题,并对此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总结。借此文章和大家一起分享和探讨。

首先,班主任应指导青春期的学生学会正常与异性交往,为早恋问题提前打好“预防针”, 提高学生认识情感、把握情感的能力。学生能否正常与异性交往,是学生能否发生早恋的关键。第一,班主任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异性之间正常交往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男女生不能交朋友、不能产生友谊,是封建的观念。第二,班主任应有意引导男女生之间进行正常交往。但在有意引导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细节:一要让男女生之间尽量集体交往,避免单独来往。因为男女生之间的友谊是在集体交际之中产生的,然而爱情则是一对一的活动。二是引导男女生在交往过程中注意把握一个“度”。这个“度”指的是男女生在交往的过程中彼此之间在行为方面不要过分拘谨,但也不能过分随便;态度方面不能过分冷淡,但也不可过分亲昵;语言方面不能过分严肃,但也不能过分卖弄,肢体接触方面不能过分羞怯,但也不能过分轻浮。总之,要做到真诚坦率、落落大方;同时也要注意男女有别。只有在这样的异性交往的绿色健康环境中才能提高中学生认识情感、把握情感的能力;才能让学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才能让学生学会对他人负责,对自己负责。这样就可以避免许多酸涩的“青苹果”早熟,有效地给早恋问题打好了预防针。

其次,班主任要对已经发生的早恋行为进行正确矫治,把所谓的恋情拉回到男女生友谊的范畴。以下是本人总结的几点,以供大家学习讨论。

第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早恋。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情窦初开,对异性充满好奇心。班主任要从以下两方面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早恋。一告诉学生发生了早恋,也并不是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而恰恰证明你的身心发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是你成长的标志;并且爱别人和被别人爱都是一件幸福的事。二要告诉学生发生早恋固然不妥。因为我们青少年由于生理和心理尚不成熟,且正处于求学时期,还不具备处理恋爱、婚姻的各方面条件。我们应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努力使自己各方面完善,为自己将来走向社会成就大业打好基础。所以我们现在与异性之间的感情应该是纯洁的友谊,我们应以朋友的身份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第二,尊重疏通,接纳引导学生走出情感的“沼泽地”。

古人治水,堵,水害加剧;疏,变害为利。由此可见,功过不在于水,而在于治水之人。这对我们正确开展此方面的工作具有深刻的启示。作为班主任,我们应理解学生对于爱情的渴望,尊重已经发生的早恋行为,并对此进行合理的“疏”。帮助学生认识到早恋只有一个解——失败,这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其一,经济上尚未独立,事业上尚无定向。中学生现正处于求学阶段,经济上主要依赖父母和他人,自己尚不能自力更生,从恋爱到结婚、生育,这一切都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这也是一般人都要在工作后才考虑恋爱、结婚的原因之一。有些中学生由于无力支付恋爱期间的物质需要,不惜铤而走险,误入歧途。

其二,思想上尚未定型,心理上尚未成熟。由于中学生年龄尚比较小,世界观尚未形成,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都比较幼稚、片面。今天两人的观点是一致的,明天就可能有分歧;对今日心中的情人,明日可能不屑一顾;今天近在咫尺,明日可能各奔东西。因为中学生早恋缺乏恋爱所需要的思想相对稳定和世界观相对成熟的基础条件,所以我们现在所谓的恋爱通常都以失败告终,并且还影响我们的正当学习,我们必须赶快走出这片“沼泽地”。

再次,班主任要对学生时常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学生在异性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心理波动,所以发生早恋问题是自然而然的事。因此,我们应该尽早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只有提高了学习的审美观,学生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对待早恋问题,才能明白现在所谓的恋爱是他(她)人生中最纯洁的感情之花,他(她)能做的只能是珍藏在心灵的深处;只有提高了学习的审美观,学生才能明白异性对他(她)的接近是以倾慕为基础的,这只能说明自己比他(她)优秀。尝试进行这样的引导后,学生会以一种更为纯洁的心理和自信的态度去对待发生在他(她)身上的早恋,也会学着让自己变得更出色,从这个角度对他们的成长何尝不是一种动力呢?

处理问题学生的艺术 篇12

首先,从学生心理发展需求角度认识学生的问题行为。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成长问题,尤其在青春期,在这个阶段,学生最主要的发展目标是认识自我,整合理想我与现实我,建立自我同一性。如果学生不能处理好同学间、师生间、亲子间的关系,必然影响其内心自我积极认同感的建立,表现出认识上的迷茫混乱、情绪上的强烈反应、行为上的逃避反抗等一系列问题,处理得不当,还会发展成为严重的心理疾病。小林所表现出的行为,从表面上看是思想与行为问题,其实是不合理的认知信念导致的成长中的心理问题。

案例中的小林,平日比较关心同学,经常给同学发慰问短信,这里暂且不论小林发短信的时间、频率、有无必要等问题。单就其动机而言,小林想借助短信沟通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同伴的关心。或许出于增进同学间情感的交流,或许基于对“有付出就会有回报”道理的认知,小林也很想收到来自同学的慰问短信,这从“礼尚往来”的角度看,其想法有一定的合理性。

虽说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但“只有”不等于“只要”,“才会”不等于“必定”。当小林的心理愿望未得到实现,尤其是在他生病期间,更加剧了他自我认知的冲突。这种冲突源于自己的付出与回报的不对称,导致自我心理与情绪的不快,思想认识的偏差,进而导致问题行为的出现。而一意孤行只能让小林无法从困境中自拔,不可避免地产生“我心待明月,明月照沟渠”的遗憾与怨怼。

其次,从影响心理发展的维度剖析学生的问题行为。

学生的问题行为具有综合、多元的特点,其形成是复杂的,不仅有家庭、学校、社会的原因,也有来自成长过程中自我的不适应等因素。从案例的描述来看,为了求得同伴的“慰问短信”,小林竟然以不上学来要挟家长和老师。从表面上看,问题出在小林自身与其同伴身上,但从本源上来讲,还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出了问题,存在对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的未关注或关注不到位的现象。

从案例描述来看,小林在家里是个“小皇帝”,这让小林从小产生优越感;在学校,小林在学习和工作方面也表现较好,家长、老师作为小林成长中的“重要他人”,通常情况下他们的一致肯定让小林在自我评价中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在思想认识上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根据自己的偏向行事;在思维方式上,往往片面或主观武断,自负心理逐渐滋长。

从小林的行为表现来看,他非常认可短信这种沟通问候的方式,把短信回复看成同学间友情的一个重要标志。在通讯手段非常发达的今天,既有传统的直接沟通和电话沟通,又有QQ、微信等新型沟通方式。或许其他同学更乐于使用这些手段,或许忙于学习的同学不习惯于表达对别人的关心,或许同学们不喜欢收到这种来自群发的祝福“炸弹”。其实,在解决问题中,与他人直接打电话或者当面沟通往往比短信等间接沟通更有效。当小林遇到困惑想不通时,首先找的是家长和老师,甚至提出让班主任劝说同学给他(她)发“慰问短信”,而常见的做法应该首先是找同伴诉说、求助。因为到了高中阶段,学生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往往是同伴,由此可以推断,在小林的社会支持系统中是缺乏同伴力量的。

再次,以发展健康心理为目标解决学生的问题行为。

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我们不仅要懂得并学会从心理视角看待学生的问题行为,也要善于在教育中以发展学生的健康心理为目标追求;不仅可以由教师帮助学生直接解决问题,还可以发挥同伴的力量共同解决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助人自助”自己解决问题,尤其是高一学生更要注重其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老师可建议小林先主动找同学沟通,了解同学们的态度与想法,由此更好地在实践中提升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对于这件事的处理,不是发与不发短信这么简单,而是小林乃至全班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关键事件、一次教育契机。班主任适时与得当的引导,不但可以纠正小林的偏激思想,更能促进小林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进而改变其自我中心的处世态度。王老师如果答应小林让同学们给他发慰问短信的要求,只会助长小林的自负心理,而这样的要求也不可能为同学们所理解与接受。因此,王老师不妨将此事作为教育资源,巧妙地引入主题班会,让学生在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讨论中,重建自我积极健康的心理,促进良好思维与行为方式的养成。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教育策略:

一是要引导学生改变自我期待。心理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待会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期待。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问题,用研究的态度看待学生的成长问题。对于案例中的小林,我们要善于从心理层面关注和理解他当时的情绪和内心的痛苦,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或批评,要关注其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通过循循善诱,耐心沟通,不断提升小林自我剖析、自我反思、自我调节的能力与方法,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努力做好自己,然后恰当地融入他人。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即使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那份回报,也不要太在意自己曾经的付出。

二是要指导学生学会情绪调控。情绪调控是指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或他人的情绪,使之对个人的行为产生积极影响的过程。案例中的小林带着负面情绪前来寻求帮助,并在非理性情绪的影响下表现出了一些问题行为,这时班主任的首要工作就是帮助小林调节情绪,使其在理性、冷静的状态中正视自己的问题行为。而情绪调节的关键在于自我管理。有良好情绪管理能力的人,不仅能够准确、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更能以开放的心情接受各种情绪,并据此调节自己的情绪。因此,在具体的指导中,教师要掌握“三明治”式的技巧:先是倾听,认同学生的情绪,帮助学生认识、接纳和面对自己的情绪;后是沟通,表达真诚的关爱,引导学生勇于宣泄和恰当地表达情绪;再是体验,促成自我内省,在情绪的真实敞现与体验感悟中学会自我控制与疏导。

上一篇:商场营业员规章制度下一篇:观察物体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