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案题分析

2024-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业所得税案题分析(精选6篇)

企业所得税案题分析 篇1

税务筹划环境在税务筹划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环境分析是纳税筹划的一部分, 是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总和, 充分考虑现有内外部环境的情况下筹划企业所得税, 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下面以家电行业来举例进行分析。

(一)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1. 行业竞争加剧。

我国家电企业在国内市场有很小的本土之利, 它一直与西门子、索尼、松下、三星等国外家电企业进行着激烈的竞争。同时, 国内家电企业之间也展开激烈的竞争。

同国外家电企业相比, 中国家电企业由于起步较晚, 普遍较为弱小, 资金和技术实力较差, 特别是核心技术的缺失,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中国家电企业只能依靠低成本和低价格苦苦支撑, 形成被动的局面。

2. 原材料成本上涨。近年来, 家电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 企业利润越来越薄, 生存难度加大。

上述的外部环境是固有环境, 是企业不能抗拒的外在因素, 它们均会给纳税筹划带来阻碍, 迫使筹划人全面评估自身所处的外部环境后, 以不违反税法为前提, 制定并实施可行经营方案, 以实现其价值最大化目标的涉税经济行为。

(二)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1. 具有良好的产品线。

总体上我国家电企业都具有良好的产品线和重头产品, 它可以保证企业的持续经营, 良性循环。而且随着人口增长, 居民收入的提高, 尤其是农民收入的提高, 为家电产品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巨大的农村市场是家电企业长期增长的基础。

2. 具有好的团体。

多年来的竞争实例充分说明我国家电企业是一个很好的团队, 有了好的产品线和好的团队, 一定能打造出好的品牌, 给企业带来可观的收益。

二、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误区

近年来, 我国企业在纳税过程中表现出的违规行为比较突出。因此, 认清企业筹划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筹划能力显得十分必要。

(一) 筹划目标

实务中, 不少纳税人将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目标简单的认为是纳税越少越好, 出现这种认识误区的原因是对税法的了解不够, 使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目标成为片面的强调减轻税负。为了获得短期利益, 有的纳税人在直接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打着“纳税筹划”的幌子, 大行偷漏税之道, 严重地破坏了税法的严肃性。此外, 在选择税收筹划方案时, 不能把眼光盯在某一时期纳税最少的方案上, 而应考虑服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 选择能实现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税收筹划方案。

(二) 筹划成本

从辩证的角度来看, 成本和收益原本就是一个矛盾的、两个密不可分的部分:任何一项有利可图的决策, 其都要付出与之相应的成本,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也不例外, 其成本是指由于采用筹划方案而增加的成本, 可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是纳税人选择和实施筹划方案所发生的一切费用;隐性成本, 则指纳税人由于采用拟定的税收筹划方案而放弃的潜在利益。隐性成本实质上是一种机会成本, 而正是这种机会成本在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过程中容易被忽略, 最终导致整个纳税筹划的失败。

(三) 企业整体效益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失败很大部分原因在于决策者未能运用政策对所要进行项目的得失进行正确权衡, 因此,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必须明确:一是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不仅是财务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追逐的企业整体效益;二是应树立全新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意识, 对纳税人来说, 如果从某一方案中可获得最大化利润, 即使该方案会增加税负, 此方案也是纳税人的首选方案。

(四) 税法条款研究

纳税筹划要在合法的前提下进行, 并要求熟知相关税法知识, 否则可能遇到那些税法不允许松动的条款, 结果必然是违法。时至今日, 许多企业在纳税筹划时仍存在对法律条款一知半解的现象。在企业所得税筹划过程中, 如有许多方案可选择, 企业在合法范围内选择税负最低的方案是无可非议的, 但方案如果抵触了税法某一条例, 尤其是忽视了某种法令的某个细节, 则纳税筹划的决策和实施不可避免地要沦为逃税甚至偷税的境地。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要依据税法所提供的优惠政策。

(五) 纳税法律责任风险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作为一种事前筹划, 不确定性的存在使其不能免于风险。首先,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具有阶段性和条件性, 任何税收筹划方案的制定都须立足于一定条件、一定环境。其次,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在决策上具有主观性。从税收筹划方案的选择到具体实施, 都存着在纳税人的主观判断。任何主观性判断的错误都必然导致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方案的失误或失败, 进而带来风险。再次,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存在着征纳双方的认定差异。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应具有合法性, 由于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具体是针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行为, 其方案的确定与具体的实施, 都由纳税人自己选择, 税务机关并不介入其中。但是纳税筹划方案及过程最终是否合法, 筹划是否成功并带来经济利益, 都要取得税务机关的最终裁定。当税务机关认定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方案实质上触犯了法律, 那纳税人所进行的纳税筹划非但不能带来税收上的任何利益, 相反, 还会因违法而被税务机关处罚, 付出预期经济利益几倍的代价。

三、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意识

在我国纳税意识淡薄, 不少纳税人视为纳税是一种额外负担, 存在着错误意识。因此, 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 成为当前国家税收征管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增强纳税人的法制观念, 培养和提高其纳税意识, 需要征纳双方共同努力。成功的纳税筹划的前提是纳税人应熟悉和通晓税法, 并准确掌握合法与非法的界限, 保持各种账目资料文件的完整, 把运用税法进行纳税筹划作为一种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由于纳税人主动地对税收政策法规和国家税收政策的学习和运用, 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必然得到提高, 税收法制观念必然得到加强。

(一) 完善纳税制度

好的纳税筹划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企业所得税额在企业税额中占有较大比例, 因此要重视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和对于企业内部所得税制度的完善, 并时时关注现行政策根据其进行调整企业内部的纳税制度。企业只要有了完善的纳税制度并按其实际操作, 成功的概率也会增大, 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利益。

(二) 构建和谐的纳税平台

企业作为纳税人应该把心态放平衡, 提高纳税筹划的意识, 给自身搭建一个和谐的纳税平台, 纳税人纳税是必然的, 不应该有非分的想法, 因为企业负有纳税义务的同时也拥有着相对等的权利, 而且国家是有给予鼓励政策的, 怎么能够做的好、做的有效果,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筹划, 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进而达到节税的目的。

(三) 优化选择纳税筹划方案

从多个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做到优化选择却很难, 企业不能从某个角度或是从短期利益上看, 要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入手。把事前筹划的多个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方案进行比较, 综合衡量, 选择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经济利益且纳税成本又相对较小的方案, 这就是择优选择。

摘要:近年来, 我国企业在纳税过程中违规操作问题愈加明显, 主要原因是对税法认识不足, 筹划能力不强。增强纳税人的法制观念, 培养和提高其纳税意识, 需要征纳双方共同努力。成功的纳税筹划的前提是纳税人应熟悉和通晓税法, 并准确掌握合法与非法的界限, 保持各种账目资料文件的完整, 把运用税法进行纳税筹划作为一种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探讨

参考文献

[1]朱省葱.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方法及案例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论文, 2007 (12)

[2]孔燕.新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问题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论文, 2008 (5)

[3]刘晓斐.新税法下的企业所得税筹划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2009 (12)

[4]桑红霞.石横特钢集团纳税筹划相关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论文, 2008 (8)

[5]李伟雨.浅析企业纳税筹划策略[J].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3 (10)

[6]李举芝.筹资方式的纳税筹划剖析[J].会计之友 (中旬刊) , 2009 (4)

[7]朱省葱.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方法及案例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7 (12)

[8]李晓荷.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2004 (3)

[9]边晓燕.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所得税税收筹划研究[D].四川大学硕士论文, 2006 (3)

企业所得税案题分析 篇2

【关键词】企业;财务分析;报表;现金流

现金流是一个企业运营的生命之流,它贯穿在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影响着企业的整体发展与运营。具备充足的现金流能够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这项管理内容也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开展经济活动提供了保障,企业现金流管理水平与效果也会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成果。

一、提高现金流管理质量的重要性

现金流管理将现金流量管理作为管理的中心,并将企业收益、经营活动以及各种投资活动等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管理体系。现金流在企业长远发展来说是很重要的,没有充足的现金流量,即使有很强的盈利能力,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与偿债能力将受到消极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也因此会受到制约,关系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成败。

1.有利于保障企业生存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所具有的现金流量特征也不同,企业为了在不同的阶段能够正常开展运营与生产活动,就必须采取相应的现金流量管理措施,由此看来,采取相应的现金流量管理、提高现金流质量有利于保障企业的生存发展。

2.有利于降低企业财务管理风险

企业运营过程中,需要资金流量的循环与运行,企业现金流量在服务企业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容易引发企业相应的财务风险,这些财务风险因为现金流管理引起,对现金流加强管理也能够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改善现金流状况,化解企业危机。

3.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我国现在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许多企业因为竞争能力不足而倒闭,破产的企业也数不清,因此企业在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与改进相应的生产技术时,更要加强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提高现金流管理质量,并使其保持优良的现金流动性,保持企业运行速度在一个合理范围内,最大程度地利用现金,提升企业的总体竞争力。

二、企业现金流的分析要点

1.现金流分析与企业经营、投资活动结合在一起

企业现金流分析时,需要把握一些要点首先是将现金流与企业经营、投资活动结合在一起。企业财务状况的优劣不能够从现金以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是正或者负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企业的三类活动会产生现金流量:生产经营、投资活动以及筹资活动。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净额通常情况下是正数,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因此企业净利润的收入与现金流量存在着不一致的现象。那些经营状况良好、产品适销对路的企业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时,能够赚取数量可观的现金增量;对于那些经营销售规模本身就十分大的企业来说,经营活动流出的现金超出现金流入的数量企业,多数是因为应收账款。另一项就是企业的投资活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通常情况下是负数,大量的资金流出企业,这时需要结合企业前后期现金流量表来评估企业的实际投资收益。以往投资的薪酬回报多数进入了比较稳定的回报时期,因此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也可能是正数。企业的筹资活动,如果企业将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结合在一起,那么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通常情况下是正数,但是企业在偿还贷款等原因之后,企业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可能变为负数。因此分析这个点时需要结合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

2.现金流分析与企业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结合在一起

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以及损益表都是静态的报表,因此他们都只能将企业在特定时间点的财务情况以及企业的经营情况反映出来,而现金流量表则是一个动态的报表,反映了企业在特定时期内现金流量状况,这三个表单独使用都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因为任何一个报表所反映的信息都是不完整的,企业要想得出完整系统的财务信息,应该将三个表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分析企业的现金流,将上市公司的资产流动、偿债能力以及盈利能力做一个比较准确的判定。

三、透过企业报表分析企业现金流

1.企业损益表与现金流量表结合分析

企业经营与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是利润,这种衡量评价标准虽然有优点,但是在实际的企业运营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缺陷的,企业利润的计算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下收入费用的确认与计量。就公司企业的取暖收费这一项来说,企业在供暖期間所消耗的煤、水电等成本费用,但是取暖费的收取却是整年,供暖所使用的煤会因为各种因素如时间、价格等差异,在非取暖时间进行采购,这样给实际收入跨年确认因素带来了损益表偏差,如果能够结合企业的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那么就能够得出比较客观全面的信息判断。在具体分析企业财务时,应该将现金流量表与损益表的对应相关指标做一个比较,以此来评价企业利润构成与质量。

首先要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做一个比较,这能够反映出企业利润的构成与质量,我们以某一国有大型企业的隶属企业作为实例进行分析,企业2012年主营业务现金净流量是609.09万元,一般经营性活动所赚取的现金流量为177.18万元,两者相差就是非主营业务的现金净流量,差额为431.91万,这里包含了经营的人工总成本、税金以及经营的其他费用等。企业损益表中显示:公司当年利润额为-588.17万元,经营活动净流量与净利润相比,相差765.35万元,这个差额中有固定折旧资产等非付现成本费,这表明了企业主营业务并不能弥补公司正常经营的成本费用支出,企业需要在不负债情况下,能够维持正常经营活动,但是盈利是非常小的。

2.企业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量表结合分析

企业期末资产与负债以及盈利状况是用资产负债表表示出来的,将现金流量表的对应相关指标与资产负债表指标相比较,能够将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以及支付企业运营费用能力更为科学客观地表示出来。对于这个企业来说,企业偿债能力分析采用的是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的比率作为评价的指标的,它也可以作为流动比率等数据资料的补充。企业在2012年资产负债表数据中表示出的流动比率是63.67%,这一数据表明了企业的偿债能力是比较弱的,评价指标中的流动资产包含着下年才会消耗的供暖用煤存货、流动负债中下年能够确认的收入预收取暖费用,由此看来,这一指标在反映供暖收费企业方面不是准确客观的,在2012年现金流量表数据中,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资产负债表中数据表明其流动负债比率是15.32%,这个数据指标在反映供暖收费企业具有比较薄弱的偿债能力具有很好的效果。

四、结语

透过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的现金流是一种比较科学明智的方法,做好这项工作首先是要明确提高现金流管理质量的重要性,结合企业发展实际特点,将企业现金流要点分析出来,最后在实际具体分析企业的现金流状况时,将企业的多种财务方面的报表综合考虑进去,企业资产负债表、损益表都要与企业现金流量表结合在一起,综合分析,这样才能更科学更客观地分析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向,减少企业资金亏损,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世平.如何提升企业现金流的管理质量[J].中国商贸,2014(33):64-65.

[2]乔艳秋.企业现金流质量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3):44-46.

[3]英瑾.浅谈收费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分析[J].商情,2013(44):248,201.

[4]徐晨.浅析间接法现金流量表中资产减值准备的列示[J].会计师,2011(7):27-28.

新旧企业所得税的差异分析与探讨 篇3

我国自新中国成立后, 企业所得税制度一直在不断的演变,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5级超额累进税率到80年代的“利改税”、8级超额累进税率, 到90年代的进一步扩大改革, 我们国家先后完成了外资企业所得税的统一和内资企业所得税的统一, 直至2008年1月1日, 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行, 实现了内、外资企业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这些改革标志着我国的企业所得税制度改革向着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顺利发展。

随着企业所得税制度的不断改革, 原制度和新制度对税法与会计准则的规定之间产生的永久性差异的处理方法不尽相同, 所得税准则规定的核算方法与原纳税影响法的主要变化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1 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税利润之间的差异分析

在实际工作当中, 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税利润这两者之间的各种差异对企业的账务核算、税款申报及缴纳产生很多影响, 不但对企业有所影响, 对税务征管机关的管理工作也相应产生很多新的问题, 而新的会计准则的实施又直接导致差异的不断变化。实务操作时, 计算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差异时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按照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同与否将两者差异分为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事实上, 时间性差异是包含了暂时性差异的, 在实务中, 如果确认某项收益或成本, 在时间上税法和会计上不一致、不相同, 则必然会产生一项差异, 即时间性差异, 同时也会造成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相应的产生企业所得税暂时性差异。而旧企业所得税准则强调的是差异的形成以及转回, 反映的是某个特定时期内差异的形成, 不能直接反映对未来税收的影响, 无法处理非时间性差异的暂时性差异, 仅仅只能计算当期的影响。实务中暂时性差异除了包括时间性差异, 其他暂时性差异主要出现在改组改制、关联交易等少数活动中。其他暂时性差异主要包括:

(1) 重估资产时, 税法不得调整计税基础;

(2) 购买法下, 企业合并的购买成本, 根据所取得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入账, 而税法不得调整计税基础;

(3) 汇兑损益影响;

(4) 资产和负债初始确认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

(5) 不属于资产负债的特殊项目产生的差异。

1.2 扩大资本化范围产生的差异分析

新会计准则规定, 如果符合资本化条件, 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按归属情况应当予以资本化。而旧准则规定, 借款费用可以全部在会计利润中剔除。新准则的这项变化在原来的基础上减少了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之间的永久性差异, 这种变化将会使企业在核算会计利润时更加接近应税所得的计算。现在以研发费为例进行分析, 对研究开发费来说, 新税法将企业的研发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 允许将开发费用予以资本化。而旧准则将研发支出费用化, 准予在会计利润中扣除, 应税利润也准予扣除企业的技术开发费用。在实务操作中, 新准则的实施将会增大永久性差异。而在无形资产开发业务比较复杂的情况下, 是很难区分研究和开发阶段的, 企业可以在会计处理时将尽可能多的费用列入开发费用中将其资本化, 以减少当期的费用, 提高会计利润, 而当期的应纳所得税额不发生变化。因此税法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 否则对开发费进行资本化有可能就会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新手段。税法计算应税利润时也可以将企业开发费用只按一定比例允许扣除, 另一部分则将其资本化, 这样将会有效地防止企业将研究阶段的费用计入开发费用, 也会减少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的差异。

1.3 在减值确认与计量上不同

旧准则对递延税款借项没有计提减值准备的要求。新准则规定, 资产负债表日, 企业应重估未来期间很可能获得的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纳税所得额, 若不能获得足够的应税收益用于抵扣, 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 并且减记的金额在很可能可获得足够的应税收益时应当被转回。

2 进一步改进并完善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建设性建议

通过以上新旧税制的差异分析, 要进一步完善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 就要不断完善所得税核算体系。要建立完善的所得税核算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改善会计环境

计税基础差异的计量是建立在资产、负债账面基础的准确计量上。在新准则中谨慎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概念, 相对于以前历史成本计量而言, 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更准确, 同时也更依赖较理想、规范的会计环境。公允价值的正确计量是暂时性差异计量的基础。如何准确和公允地确定公允价值, 有赖于资本市场的完善和未来现金流流入和流出的计量。目前我国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完善, 规范的财务行为及有效的财务信息披露等方面都亟待完善。

2.2 详细解释准则规定

新准则对很多会计方法和条件出台了新规定, 但是同时对这些新规定缺乏详细的阐述和具体规范要求, 因此对很多会计工作人员来说, 理解新准则并且贯彻实施有比较大的难度。因此贯彻实施及推广新准则实施, 有必要详细解释准则中各条例。

2.3 谨慎选择所得税会计方法

在我国, 大多数企业还是以利润表为中心, 同时加上会计工作人员业务水平的差距, 因此从利润表至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转换, 对于很多中小型企业有着较高的难度, 也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而利润表负债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结果差别并不大。在目前阶段, 所得税处理方法的选择, 笔者认为应灵活处理, 由利润表负债法过渡到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2.4 取消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予以转回的规定

为了防止企业管理者利用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转回操控利润, 现行所得税会计准则可以规定减记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不能再转回。使企业在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变得保守和谨慎, 因为利用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调节的利润再也没有机会转回, 使得企业调节利润空间减小, 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同时, 建议单独列示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 以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

2.5 设置“备抵计价”账户

美国运用谨慎性原则, 设置和应用所得税会计中“备抵计价”账户, 是在维护国家权益的前提下对纳税人权益的保护。我国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并没有关于“备抵计价”账户设置的内容, 与我国的账户设置相比, 美国体现谨慎性原则的应用, 账户设置更加合理。因此, 可以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 设置备抵计价账户。

2.6 广泛地进行所得税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研究

新所得税准则引入暂时性差异概念, 相较于旧准则的时间性差异分类更详细、科学;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既涵盖了利润表负债法的缺点, 又保留了其优点, 更趋同国际所得税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较高, 核算复杂, 企业具体运用有较高的难度。因此作为广大会计工作者, 应广泛进行所得税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3 结论与展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将越来越重, 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要求提高, 所得税的会计核算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的基础上, 对比分析新旧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差异, 阐述新所得税准则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国的国情, 为完善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 提出了若干建设性建议。希望能对我国所得税会计研究有一定促进作用。

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完善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所得税核算需求的变化, 需对所得税会计准则不断修订。为了适应我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以及市场的不断完善的趋势, 资产负债表必然会代替利润表债务法,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也将得到大力推广。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将越来越重, 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要求提高, 所得税的会计核算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新旧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差异, 提出了完善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若干建设性建议, 以期促进新企业所得税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旧,所得税,差异分析,建议

参考文献

[1]应小陆.所得税会计处理:新准则与旧规范的比较分析[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 2007 (1) .

[2]李敬.所得税会计在我国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 2009.

[3]孙捷.所得税会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007.

[4]赵月.所得税会计准则相关问题探析[D].长安大学, 2007.

[5]胡伟利.新会计准则关于新企业所得税处理的变化与影响[J].现代商业, 2008 (198) .

新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分析 篇4

关键词:新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分析

税收优惠是我国主要的税收支出形式,他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在法定基准纳税义务的基础上,对一部分负有纳税义务的组织和个人免除或减少一部分税收。而一般认为,税式支出(TaxExpenditure)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目标,通过对基准税制的背离,给予纳税人的某种优惠安排。税式支出的主要形式主要有:税收豁免、税额减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税收递延、盈亏相抵、优惠退税、税收饶让、加速折旧等。从严格定义来讲,税收优惠的范围广于税式支出,但从实践来看,应使税收优惠尽量多的纳人税式支出体系,以便于对范围和数量进行分析,从而增加对税收优惠的管理和控制,优化税收政策。

我国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是20世纪70年代末即年代初逐步确立和发展起来的,随着改革的深化,也出现了税收优惠不统一、内容不合理等诸多问题。

一、新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的内容

所谓税收优惠,实际就是指政府利用税收制度,按预定目的,以减轻某些纳税人应履行的纳税义务来补贴纳税人的某些活动或相应的纳税人。政府实施税收优惠并不是一种随意行为,而是政策的需要,以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税收优惠政策是指税法中规定的对某些活动,某些资产,某些组织形式以及某些融资方式给予优惠政策待遇的条款,其实质就是减免其优惠对象的税负,但方式多种多样,如对制造业的投资给予免税期和税收抵免,给予特定资产以加速折旧,对小企业按低税率征税,对债务融资和股票融资的税收待遇不同,对住房所有权的估算所得不征税,对无形投资的投资区分研究和开发支出等。

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细则对现行的税收优惠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税收优惠币点转向“产业优惠为主、地区优惠为辅”

新企业所得税法对原有优惠政策进行了整合,重点转向“以产业优惠为王、区域优惠为辅”,对国家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项目给予所得税上的优惠对待,发挥了税收优惠在体现税法政策性上应有的积极作用,有效配合了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明晰了国家产业扶持的重点。

2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三免三减半”

新税法将基础设施项目优惠政策适用范围由部分地区扩大到全国,适用对象由外资企业扩大到所有企业,并实行统一的优惠方式企业从事港口、码头、机场、铁路、公路、电力、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听得,实行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三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

3非营利公益组织收入免征所得税

新税法中新设了此项优惠,对各类非营利公益组织取得的收入,予以免征所得税优惠。同时,严格规定非营利公益组织享受税收优惠的条件,防止偷漏税现象发生。

4农、林、牧、渔业项目继续实行免征优惠

新税法继续实行税收优惠向农业产业倾斜的政策,统一了内外资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的所得免税政策并实行统一的优惠方式。企业从事农、林、枚、渔业项目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企业从事花卉、茶以及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种植以及海水养殖、内陆养殖的所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5从事环保节能项目的所得实行“三免三减半”

企业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实行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三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

6赋予民族自治地方在税收优惠上的一定自主权力

在以产业优惠为重点的同时,新税法仍然保持了对区域优惠的关注赋予了民族自治地方在税收优惠上的一定自主权力。

二、税收优惠的积极作用

1吸引了大量外资,引进了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

我国实行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各种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来,为外资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外商来我国进行投资。吸引了一批外资来华投资建场,外资的进入,促进了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的改善。

2配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积极引导投资方向

我国税收政策通过采取各种优惠措施,积极鼓励企业投资于国家急需的行业和地区,对我国产业政策的调整起到了良好的配合作用。社会需求总量由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构成,税收是消费和投资的一个变量因素,对个收入和支出增税将影响个人的消费支出;对企业收入和支出征税,将影响企业的投资支出。税收对需求总量的调节作用,主要是根据经济情况的变化,制订相机抉择的税收政策来实现经济稳定。在总需求过度而引起经济膨胀时,选择增税的紧缩性税收政策,以控制需求总量;在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经济萎缩时,选择减税和实行税税收优惠的扩张性税收政策,以刺激需求总量。

3扶持补贴的迅速及时,增强政策效果

税收优惠形式的税式支出,是税收收入过程和补贴过程同时实现的,减少了税收收入的征收、入库等过程,直接形成了财政的补贴,因此,较直接财政支出更为及时,减少了政策的时滞,增加了政策的时效性。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取决于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和投资三个基本要素。土地要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经济的增长,但不会对经济增长起决定性的作用,这已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建设实践所证明。劳动要素由于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存在无限供给和发达国家的高失业率,也不会构成经济增长的首要约束条件。因此,投资形成的快慢,将构成经济增长的首要约束条件。

4实施出口退税政策,推动了我国出口贸易

需求、投资和出口被称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推动了通过对出口商品实行出口退税政策,推动了国家进出口贸易的飞速发展,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并增加国家外汇储备。在总需求和总供给关系中,如果出现总供给过大或过小的经济失衡,既可以通过控制需求来取得经济平衡,也可以通过控制供给来实现经济平衡。因总供给不足引起的经济失衡,通常是由于供给结构不合理造成的,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某些部门,如高新技术产业、能源、交通、通讯等部门发展滞后;而其它一些部门,如纺织、机械、建材、钢铁等出现了供给过过大的情况。在这些情况下,就要通过调整供给结构来调节供给,促进经济的平衡发展。

三、税收优惠的政策控制途径

税收优惠政策在我国的税收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政策,在促进我国经济和谐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实施成本。它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消极作用,是经济发展的一把双刃剑,又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项有力的工具。在实际制定与操作中,应尽量发挥优势,控制劣势,在此方面,各国都普遍采用税式支出理论,将税收优惠纳入国家预算,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以便深刻揭示其实质。OECD国家计算税式支出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收入放弃法、收入获得法和等额支出法。目前,各国对于税式支出的理论和方法仍处在探索阶段,还未全面完善,对于我国而言,应效仿国外的先进经验与管理方法,结合我国的国情,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税式支出预算体系,管理和控制税收优惠,扬长避短,发挥更大效益。

税收优惠有效率是指税收优惠能显著地增加经济的产出,对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利益大于由于税收优惠而导致的利益损失或机会损失。通常,直接投资给一个地区带来的利益有创造就业机会、改善基础设施、技术转移与扩散以及拓展新市场等。同时,也可能由于损害环境、耗费原材料、割裂地区经济等而导致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地区的较大损失。只有当投资利益大于损失时,税收优惠政策才是有效率的。不能因为片面追求投资的数量而牺牲本国本地区的利益,在制定优惠政策时,要充分考虑该项政策的实施对本国的环境、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只有这样,税收优惠政策才能真正达到有效促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良好效果。

企业所得税案题分析 篇5

【关键词】企业党建;企业文化建设;关系

随着一些所有制企业党组织的成立与建设,党组织与党员个人在企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在企业遭遇重大困难的时刻,都有企业党组织与党员率先冲锋,为缓解与解决企业困难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在党组织与党员的模范下,企业的文化建设也以越来越多的成果与越来越丰富的形式展現出来,使得企业更具有活力。企业文化越是积极活跃,也就越能显示出企业党建的核心作用,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也就越强,进而,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交融和谐。

1.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之间的关系

不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都有着十分密切地联系。从理论上看,两者都具有导向作用,都具有先进性的特点。在组织结构上,两者都有着交叉性的领导组织。从实践主体来看,两者都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具有很强的参与性。从内容载体层面来看,两者都具有时代性,同时都与企业个性特征相符合,从效力发挥上来看,两者都坚持以人为本,都注重工作实效。从实际操作上来看,企业文化创新需要党建的有力支持,而党建需要借助企业文化创新这一特殊载体,因此,必须加装两者之间的有效结合。党建工作是企业的基础工作,而企业文化创新需要依靠党建工作的引导和支持,党建工作可以通过企业文化活动将先进的党的思想文化传播给职工。作为企业应该充分利用两者的关系,发挥积极的作用,以先进的党建工作引领企业发展,以企业文化创新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认识不到位,思想观念落后

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的一些企业还没有意识到促进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创新同构的重要性,认为无论是党建工作,还是企业文化创新方面的工作,都属于虚无缥缈的工作,不会为企业提高利益作出丝毫的贡献,这种认识上以及思想观念上的落后,严重的阻碍了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构。

2.2组织不健全,管理不够到位

企业若想促进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工作,就必须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从而有指定的员工做这方面的工作。然而,现有的大多数企业中,没有设立这样的机构,仍然保持着党建机构与企业文化部分独自为政的局面,两个部门各自做各自的事,缺少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所以,企业若想促成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创新工作,建立这种专门机构是十分必要的。

2.3素质不够高,影响工作实效

企业员工的素质和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发展速度与发展好坏。在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同构方面,一方面,由于企业员工当中,缺少在擅长党建工作和企业创新文化的负复合型人才,大多数企业的员工中,要么对党的思想觉悟比较高,对党建工作比较拿手,要么在企业文化创新方面,能力比较高,然而,促进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同构,需要的是这两方面都擅长的人才。另一方面,一些企业意识到促进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同构的重要性,在这方面的工作上,也做了不少努力,然而,工作的成效却不高。这是由于企业虽然意识到重要性,但没有对其加以重视。一般来说,在企业中,不受到重视的工作,员工是很难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

3.促进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同构的策略

根据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文献资料研究,从两者在企业中作用发挥的实践来看,两者之间的关系随着企业的良性发展呈现为越来越深入地交融,且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3.1相互交融

企业文化建设从工作职责范围而言,也是企业党建工作的一部分。企业党组织与党员,在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前提下,会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积累的优秀品质与时代精神,都通过工作的创新展现出来,不仅让企业文化建设的形式多样化,也使得企业文化的内容更加丰富且与时俱进。如企业党员的拼搏精神、创新精神等,比如被中海油誉为“海上铁人”的郝振山,用他的 “三铁”精神造就出对党和石油事业的忠诚,用创新的工作为中国海油敲开了国际油田整体化服务市场的大门,并成为了海洋石油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这是郝振山等党员在企业党建与党组织引领下的成果,也极大的丰富了该企业的文化建设。

3.2互为载体

无论是企业党建还是企业文化建设,都需要借助具体的载体来实现。企业的党建,在形式上往往以企业党员的民主生活会、专题生活会、先进性政治学习、先进性实践、廉政教育、纪律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查找各种问题活动、各种创建活动等。这些生动具体的党建活动,都对企业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比如我公司开展的以党建带工建、带团建,都是紧紧围绕公司的中心任务,见缝插针、有机嵌入,有限行动,有效作为,构建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大政工”格局,使得企业文化建设能在企业党建的强力带动下更加稳定强力地发展。由此,企业党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同样,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形式多样的各种精神文化活动,如员工之间的文体活动及各种沙龙活动等,让员工业余生活得到充实与丰富的同时,让员工之间的关系显得更加和谐。

3.3互为内容

两者之间在内容上有着较多的共性。其一,思想政治教育。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无论是企业党建还是企业文化建设,都是首要追求的效果。企业党组织基本的工作就是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来稳定企业员工,进而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同样,这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让各种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团结合作意识等作为企业员工的基本文化素质。这些都是企业党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其二,文化素质教育。企业出于自身发展需要,或出于员工素质提高需要,都会加强企业员工的培训等教育工作。如企业相关的科学理论知识培训、专业技术技能教育培训等,在提高企业员工基础文化素质与科学素养的同时,提升了企业党建水平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其三,形势任务教育。企业党组织会根据党组织的计划与企业的整体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对员工进行形势任务教育,如企业所在行业发展形势教育,让员工对自己、企业与行业都有着全面的了解。

4.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地位是不可忽视的。然而,企业更应该意识到,将企业的党建工作与企业的文化创新进行有效的结合,让党建企业的党建工作引导企业文化的创新,同时让企业文化的创新促进企业的党建工作,让二者的有效结合共同的促进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所以,企业的领导者要加强对这方面的重视,努力研究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加强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的同构,让企业的员工充分的领悟党的领导思想,体会企业的文化,从而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参考文献】

[1]肖利平.2010全国企业文化(联想控股)现场会在京召开[J].中外企业文化,2011(01).

企业所得税案题分析 篇6

一、税收筹划概述

税务筹划是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纳税人降低自身税务负担的经济行为。税务筹划是一种“双向选择”, 不仅促进纳税人对税款依法缴纳、对税收义务正确履行, 还要求税务机关做到严格的依法治税。税务筹划能够帮助减轻税负、促进资金时间价值的获取, 能够帮助减低涉税风险, 对于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和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意义重大。税务筹划包含三层含义, 如下所示。

(一) 税务筹划的合法

税务筹划的合法性是其本质特征, 正是通过这个特征, 税务筹划有别于避税、偷税、漏税。

(二) 税务筹划的计划性

计划性即筹划性。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 税收筹划的进行应该在涉税事项发生前, 在决策处于酝酿时做好筹划。企业实行税务筹划的方案如果需要调整, 则对具体涉税事项进行调整。

(三) 税务筹划的目的性

纳税人进行的税务筹划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目的即是获取税收收益。

二、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路径分析

(一) 借助企业组织形式, 合理开展税收筹划

从组织形式上划分, 企业有子公司与分公司的不同。子公司具有独立法人的资格, 能承担法律规定的民事责任与义务, 而分公司没有独立法人的资格, 需要由其总公司承担责任与义务。对于企业所得税的筹划如下:

1、预计优惠税率的机构盈利时, 将其作为子公司形式, 独立进行企业所得税的缴纳。

2、非优惠税率的机构预计盈利时, 选取分公司的形式, 将

利润汇入总公司进行纳税, 从而补偿总公司或者其他分支机构的亏损, 而且即使分公司都盈利导致汇总纳税无法产生节税效应, 也能有效降低企业办税支出, 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

3、非优惠税率适用分支预计亏损时, 选取分公司的形式,

进行汇总纳税, 这样便可用其他分支机构或者总公司的利润来弥补亏损。

4、优惠税率的适用分支预计亏损时, 要分析该机构扭亏转

盈的能力, 如果其短期内能够扭亏转盈宜采取子公司形式, 不能则采取分公司形式。一般情况下, 如果下属公司属地的税率较低, 企业一般都设立子公司, 以便享受当地低税率。

(二) 借助税收优惠政策, 进行税收筹划, 选取合适的投资地区和行业

1、低税率与减计收入方面的优惠政策

这方面的政策主要包括对符合要求的利薄小企业实行1/5的优惠税率, 对于善于综合利用能源的企业, 则对其收入总额进行10%的减计。企业所得税法对结构小、利润少的企业在从业人数、应纳税所得额与资产总额各个方面做出了界定。利用低税率方面的优惠政策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税率, 精简纳税环节, 还能优化税负环境。企业可以设置符合政策要求的子公司, 适当集中企业销售的各项业务, 从而节省税金。

2、产业投资相关的税收优惠

与产业投资相关联的税收优惠政策一般分为:对作为国家重点扶持对象的高新企业进行15%的优惠减税政策, 对农林渔牧行业实行免税, 对国家重点扶持的基础设施资本提供三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 对节能、环保、安全、节水等专用设备的投资资本从企业当年度应纳税金额中进行10%的抵免。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工作发生了转变, 伴随国家对优惠政策的调整, 工作重点转移到产业战略与企业性质上来, 企业开始注重把投资的重点放在高新技术领域, 放到农林渔牧行业, 以及放到国家给予重点扶持的基础设施等项目上来。这些做法的目的都是节约企业应缴所得税的金额, 提高资本利用率, 加大净收益。

3、就业安置优惠政策

这个方面的优惠政策有:对于安置残疾人的企业执行支付残疾人工资额的加计一倍扣除, 对于企业安置特殊人群支付的工资额也进行一定程度的加计扣除, 此处的特殊人群包括下岗群众、待业人员等。根据政策规定, 企业只要安置下岗群众或者残障人士就可以享受加计扣除优惠。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 应该依据自身经营的状况与特点, 研究企业内部有什么岗位适于进行上述特殊人群的安置, 要详细考虑录用他们与录取其他职员在工薪成本、劳动生产、培训成本等不同方面的差别, 在保证企业正常工作的基础上, 尽可能多录用能带来税收优惠的职员。

4、借助折旧法, 进行税收筹划

为弥补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 企业将部分价值转移到成本或者期间费用中进行计提, 被转移的那部分价值就是折旧。最常见的折旧法包括直线法、年度总和法、工作量法以及余额双倍递减法。当采取不同的方法时, 计算得出的折旧数额是不一致的, 对于各期成本的分摊也存在着差异, 这些都影响着各期的营业成本与利润。这种差异为企业提供了税收筹划的空间。企业在选取具体的折旧方法时, 要尽量保证本期成本的最大化。在税率状态稳定时, 企业要在税法规定范围内, 尽量使用双倍余额递减和年度总和法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 使得企业前期的会计利润后移, 延迟对于企业所得税的缴纳, 节省财务利息。

5、借助存货计价法, 进行税务筹划

当选择的存货计价方法不同时, 销货成本与期末存货成本也会出现不同, 进而导致企业利润的不同, 最终影响企业各期所得税的金额。企业在对所得税进行税收筹划时, 应该根据自身所处纳税时期的不同, 以及经营盈亏的状况, 灵活选择存货计价方法, 促使成本的抵税效应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例如, 先进先出法在产品市场价格处于下降期时宜于使用, 可保证期末存货具有较低价值, 从而增加企业当期的销货成本, 降低当期应缴纳的所得税额, 并且延缓纳税时间。当企业普遍察觉到流动资金的紧张状况时, 延缓纳税相当于从国家财政获得一笔无息贷款, 对于企业的资金周转十分有利。然而, 在通货膨胀时期, 先进先出法反而会导致利润虚增, 进而加大企业的税务负担, 此时不建议采用。

6、借助确认收入额时间点的选取, 进行税收筹划

企业所得税法的现行规定是, 企业的销售方式和销售收入数额的确认主要有下列几种情况:

(1) 直接收款的销售方式。这种方式依据货款到位或索款凭证的取得, 以及提货单向买方的提交这几件事项的完成时间, 进行收入确认。

(2) 托收承付或委托银行的收款方式, 以货物发出并完成托收手续的时间为准, 进行收入确认。

(3) 赊销或分期收款方式。此种方式按照合约言明的收款日期作为收入确认时期。

(4) 预付款销售方式或分期预收销售方式。此类销售方式以货物的交付时间为收入确认时间点。

(5) 长期劳务合同或者工程合同。此处的工程合同是指受托进行大型器械的加工制造, 执行建筑、安装以及装配等工程业务。此时要依据纳税年度内的工程进度或者工作量进行收入确认。

7、借助费用扣除标准, 进行税收筹划

(1) 全额扣除项目。允许进行全额扣除操作的项目一般有合理的薪金支出、企业为进行环境保护与恢复生态等项目而依法提取的专项资金, 以及向金融机构借款带来的利息支出等。

(2) 比例扣除项目。允许按照一定比例实行部分扣除一般有公益捐款、业务招待支出、广告业务支出、工会经费等项目。在进行税收筹划时, 企业应注意控制上述几项费用的规模和比例, 要将其规模比例控制在允许扣除的范围之内, 如果比例与规模过大, 反而会导致企业税务负担的加重。

(3) 允许实行加计扣除操作的项目。能够执行加计扣除操作的项目类型一般是企业在技术研究与开发上的支出, 企业进行残疾人的安置所支付的薪金等。在筹划所得税的税务工作时, 企业应适当考虑加大此类项目的支出金额, 从而充分发挥它们抵免税务的职能, 达到减轻企业税务负担的目标。

三、结语

企业的所得税是我国主要税种之一, 企业对所得税的筹划工作, 其关键在于减少应税收入, 企业要尽可能地增大符合扣除条件的金额, 完成对企业所得税的节约。企业进行所得税的税收筹划, 应该以自身长远的发展目标作为出发点, 做到统筹兼顾, 科学筹划。在具体的筹划工作中, 企业要做到密切关注国家所得税法条款规定的变化, 准确把握纳税的筹划点, 同时应把纳税筹划看做一个整体与系统工程, 要实行动态管理, 做到关注后期政策与地方政策。

摘要:经济利益是企业进行运营时考虑的首要因素, 合法合理地降低税收负担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其中企业所得税涉及的政府政策较多、政策内容与程序复杂, 因而对其进行纳税筹划的工作尤为重要, 是企业关注的焦点。近几年来, 伴随企业集团化进程的不断深化, 税收环境逐日改善, 企业对于税务的筹划工作也逐日走上正轨。本文就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路径展开分析。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路径分析与探讨

参考文献

[1]牛草林.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误区与防范[J].财会通讯, 2009 (35)

[2]郭秀萍.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09 (23)

上一篇:苦难辉煌观后感2014下一篇:建筑施工安全员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