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办事程序

2025-03-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优化办事程序(精选8篇)

优化办事程序 篇1

关于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许可

工作效率的通知

中心各窗口:

为进一步精简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就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许可(审批)工作效率问题通知如下:

一、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办事效率

各窗口单位要以方便企业、方便投资者、方便群众为出发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摆脱相互前置的束缚,针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具体情况,采取多种形式,主动做好许可服务,切实提高服务效率、服务质量,从根本上解决许可(审批)程序繁、环节多、效率低的问题,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和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

(一)积极推进政务公开。一是各有关单位要在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进行清理核实的基础上,将所有按规定保留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根据政务公开要求,把项目名称、申报条件和相关材料、法定依据和办事程序、审批时限和提速缩时承诺、收费标准和依据、工作责任人和办证查询及评议投诉办法等全面向社会公开,实行阳光操作,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工作透明性。二是凡在县政府政务大厅设立窗口的单位,要按照规定权限对窗口充分授权,并明确责任,使窗口既能受理又有权办理相关手续,并对执法效果负责。对需要提交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和呈报上级许可(审批)的事项,要明确窗口在受理和初审环节的工作职权和责任,统一在窗口送达行政许可(审批)证件或答复当事人。坚决杜绝出现因授权不力,单位驻政务大厅窗口成为“收发室”,或由当事人两头跑,单位多头审批“体外循环”现象的发生。三是对进入县政府政务大厅办理的所有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要进一步依法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在规定范围内尽量简化手续、提速缩时,切实提高行政效率。各单位许可(审批)事项要按照“即办件、承诺件、联办件、上报件”实行分类管理。对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即办事项,必须即接即办,不得延误;对所有非即办件要实行一次性告知,在承诺时限内及时办结。凡在受理许可(审批)事项过程中,受理窗口无特殊理由且未事先说明的,根据《古县政务大厅管理办法》的规定,超时限视为默认,由此造成的后果由该单位负全部责任。

(二)积极推进并联审批。凡是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办理的许可(审批)事项,要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实行“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办结”,确定一个部门为主办部门,其他相关部门为协办部门,对各相关手续实行联合踏勘、联合验收、联合审检,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凡需听证、外勘,以及需部门领导班子审查研究的项目,具体由主办部门专人转递、报审,承办部门自行组织内部流转、办理。

(三)特事特办缩时提速。对重点项目(含“一事一议”项目),各部门在办理相关许可(审批)手续时要按照优先办理、特事特办、主动服务和专人负责的原则,及时受理许可(审批)项目,快速启动,按期办理,加快各项手续办理进程,促进项目顺利实施。

二、优化办事流程,缩短审批时限

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改革“项目审批流程”,对所有许可(审批)事项,要在法定范围内尽量简化手续,在规定的办结时限内办理完毕;对手续暂时不全但不涉及法律、法规、安全等重要专项审批程序的特急事项,可先行办理再补办有关手续。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属新引进招商项目(含“一事一议”项目、新建项目和企业技改项目),经招商确认、规划选址后(企业技改项目已立项的),各单位要根据有关项目推进协调会的要

求,围绕项目落地的需要,尽快办理本单位涉及的有关审批手续。

(二)项目涉及的许可(审批)事项,能在县办理的,要即受即理。建设项目规划选址意见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项目审批、核准、登记、备案(发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等事项,需提交规划委员会研究或报县领导签字的,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

(三)项目涉及的审批事项,审批权在市或市以上的,受理承办单位要负责尽快收集、整理、审查、上报有关材料,并负责搞好对上汇报和催办,确保在承诺日内办结。

(四)对不需新征用土地的新建项目,申报材料齐全的,要在21个工作日内办结;对新征用土地的项目在52个工作日内办结。

(五)对所有非即办件要体现提速缩时的要求,给予一次性告知,确保在承诺时限内办结。

三、加强督察考核,严格落实管理责任

为加强对各级各部门工作情况的监督,县政务大厅管理中心监察科要充分发挥监督、检查作用,在项目许可(审批)过程中,要全程跟踪,及时搞好督导检查。对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推诿扯皮,效率低下或者刁难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申请人,给申请人造成工作延误或损失的,以及对在行政许可(审批)中接受申请人的宴请、财物或者借行政许可(审批)之机向申请人提出购买商品、订阅报刊、接受有偿服务、交纳保证金、参加保险、加入学会协会等获取其他利益的,县纪检监察部门要予以严肃查处。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顾全县大局,以种种理由抵制改革、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要按照《古县政务大厅行政过错责任追

优化办事程序 篇2

关键词:宏程序,多线,梯形螺纹,数控,加工

梯形螺纹在传动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精度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在普通车床上还是在数控车床上加工梯形螺纹, 都具有较大的技术难度。并且在普通车床上加工梯形螺纹劳动强度大, 废品率较高。这就对梯形螺纹提出了高精度高效率的制造要求。数控车床稳定的高精度加工性能为梯形螺纹的车削提供了良好的加工基础, 但在由于数车的编程与控制比较困难, 因此有人错误地认为梯形螺纹不适合数车来车削, 实际上如果梯形螺纹的加工程序和工艺合理, 在数车上的加工效果也会很好。目前已有很多在数控车床上加工梯形螺纹的成功事例, 但一般都没有合理地考虑工艺, 只是用指令把最终要得到的形状做出来。

在机械加工中最重要的是合理的编排工艺, 而在数控编程中, 最重要的是合理的选用指令和编辑程序, 通常的螺纹切削指令如G32、G92、G76, 虽然能够完成梯形螺纹的切削, 但从编程效率看, G32首先就不可选用, 而后两者看似效率提高了, 但是仔细看螺纹的表面质量, 会发现在牙侧有很多毛刺, 表面光洁度极差。所以这三者都不适用于高精度、高表面质量的梯形螺纹加工。为了提高加工效率和表面质量, 作者采用螺纹加工指令与宏程序相结合的方法, 极大的改善了加工中所出现的上述问题。

1 宏程序的意义

把具有某种功能的一组指令, 像子程序一样存储在存储器中, 使用时将其调用, 这组指令就称之为宏程序主体, 简称宏程序。用户宏程序可以拓展数控系统的一些功能, 实际上数控系统是一个类似计算机系统的开放系统, 我们可以利用它所提供的工具如宏程序进行二次开发。

当然, 这里的开放和开发也并非是是无条件的, 是有固有的规律的。宏程序的最大特点是在宏程序主体中除了使用变量以外还可以使用通常的数控指令如G32、G92、G76等。

2 宏程序的分类及选择

宏程序分为两种, 即用户宏程序A (A类宏程序) 和用户宏程序B (B类宏程序) 。A类宏程序在编辑工程中极不直观, 可读性差, 除一小部分数控系统外现已几乎不用。B类宏程序则是以直接的公式和语言输入的, 和计算机中的C语言很相似, 程序易于编辑、理解。FANUC 0i系统所装载就是用B类宏程序, 本文所使用的宏程序均指B类宏程序。

3 变量

宏程序的变量用变量符号#和后而的数值指定, 如#i。变量根据用途不同分为几类, 如表1所示。

4 控制指令

控制指令的作用是控制用户宏程序主题的程序流程, 其分类及格式具体如下

(1) 条件转移指令:IF[<条件表达式>]GOTO n

当前面条件满足条件表达式时, 从程序段顺序号为n的程序段开始执行, 如果不满足, 则执行下一程序段, 若省略了IF[<条件表达式>], 则无条件从程序段顺序号为n的程序段开始执行。

(2) 循环指令:WHILE{<条件表达式>>}Don

...

...

END n

若当前条件满足条件表达式时, 执行从DO到END之间的程序, 否则, 执行END后的程序段。循环嵌套最多不超过3级。

5 在数控机床上, 梯形螺纹常用加工方式

(1) 直进法。在车削螺纹时, 车刀只在X向间歇进刀, Z向只做切削运动。此法在加工过程中, 车刀的三个刃都参与切削工作, 切削热大且不便于排屑, 易发生扎刀和爆刀现象。

(2) 斜进法。在螺纹切削时, 刀具沿着牙型角方向斜向间歇进刀。这种方法避免了三忍同时切削, 但是在最后一刀时背吃刀量较大, 切削力过大, 易产生毛刺并且刀具容易损坏。

如若采用逐层切削的方法, 上述问题即可得到解决。

6 程序编辑

(见表2、表3)

结语

在实践中应用本程序, 工件的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对于梯形螺纹螺距的不同, 本文也做了相应的考虑, 只需要将程序中相应的变量进行修改, 就可加工不同螺距的梯形螺纹。

参考文献

[1]李文革.简论加强施工机械维修管理的作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4 (05) :37-38.

[2]林圆健.机械设备管理初探[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05 (10) :21-23.

劳动者工伤救济程序的优化 篇3

[关键词] 程序缺陷司法审查工伤认定重构

一、问题的提出——工伤救济程序的缺陷

2004年6月14日,宁波市鄞州区咸祥镇芦浦村的农民工舒伦存在某建筑工地上施工时,一脚踏空,从高高的脚手架上坠落,当场左肾破裂,失血性休克。

舒伦存的家人向承包该工地工程的建设公司提出了赔偿要求,而建设公司却玩起了“太极”。无奈之下,舒伦存向劳动部门提出了工伤认定请求,走上了法律之路。

2005年5月31日,宁波市劳动保障局认定舒伦存为工伤,当地司法鉴定所鉴定其为二级伤残。8月,用人单位不服,向宁波市政府提起行政复议。9月,行政复议决定维持工伤认定。

2006年2月,建设公司以宁波市劳动保障局的工伤认定“事实与法律依据不足”为由,将该局告到了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法院,要求撤销工伤认定,同时要求法院认定舒伦存为非工伤,且对伤残鉴定结果提出异议,要求劳动部门重新鉴定。就在法院尚未对该行政案件进行判决时,劳动部门对舒伦存的伤残鉴定等级,从原来的二级伤残改成了三级伤残。无奈,舒伦存再次向省劳动保障厅申请伤残鉴定。

2006年3月24日,舒伦存的伤残鉴定被恢复为二级伤残。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在这个鉴定结果下来的前一天,舒伦存因尿毒症恶化离开了人世!

从整个法律程序来看,工伤鉴定结果出来只是后面进行劳动仲裁和民事诉讼的一个必要前提。而且如果法院依据这个鉴定结果进行判决,用人单位不服的话还可以上诉,如果上诉被驳回,这场纠纷才可以真正进入劳动仲裁阶段。如果劳动仲裁裁决被双方接受,舒伦存可以很快获得赔偿,如果有一方不服,案件将进入民事诉讼阶段,接下来的将是一审、二审,最后才是执行。如果将所有的这些法律程序都走完需要多少时间?仅计算申请、起诉与受理裁判等期限,就达3年!

整个繁琐程序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在工伤赔偿案件中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工伤认定的性质和效力如何界定?

二、行政权与司法权关系纬度下——法院对行政机关认定事实的审查标准

在工伤赔偿诉讼中如何界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的工伤认定的性质及效力,直接涉及到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关系问题,换言之也就是在工伤赔偿的民事诉讼中,法院对行政机关做出的工伤认定的行政行为的审查的界限和标准在哪里。

1.司法权对行政权审查的界限

(1)司法权的审查应该限定于“法律上的争讼”

基于权力分工及权力属性的差异,决定了司法权不宜对所有争议进行审查,除了法律上特别承认的情况外,应该将其审查范围限定于“法律上的争讼”。进行司法审查,一般必须具备如下两个基本前提:①法主体之间的具体争诉必须是有关“法律利益”而非其它利益;②此类争诉必须是能通过法律的判断得以解决。因此,不具有具体内容的抽象的、假设的争论,以及非法律性质不适合于法院判断的学术性、知识能力方面的、宗教上的教义对立等,由于其欠缺“法律上的争讼”之要件,应当排除在司法审查的领域之外。

(2)司法权的审查应当尊重行政权的自由裁量行为

在现代法治社会,根据“依据法律的行政”、“行政的法律执行性”的原则,所有行政权力都必须被置于法的规制之下。但是,在行政国家的理念下,无论是为了适应各个国民的具体生活状况进行权利保障,还是为了全体国民的利益,都不能够避免的是,在以法律规定基准的同时,承认行政机关有广泛的裁量权。法院对行政机关的制约作用被限定为对其行为的违法或者合法进行判断上。所以,行政机关完全从合乎目的的、政策性的视角作出的行政裁量行为,原则上不能允许法院进行审查。

2.司法权对行政机关认定事实的审查标准

在宏观上对司法权界限的定位,仍无法确实的划定对行政行为审查的具体标准,法院对行政机关认定事实的审查采取什么样的标准将显得尤为实际和重要。

(1)英美法系——法律的归法院,事实的归行政

在英美法系的司法审查中,法院对行政行为所涉及的法律与事实问题采用不同的审查态度。一般而言,法院对法律问题进行严格、全面审查,法院可以自己的判断代替行政机关的判断,对事实问题则进行较为宽松的审查,往往对行政机关的事实认定采取尊重态度。

(2)大陆法系——法院全面审查的原则

与英美法系国家将法律和事实进行区分并采用不同的审查态度相反,大陆法系国家一般并不对法律问题和事实问题的审查程度进行严格区分,而采用全面审查态度。大陆法系许多国家的行政诉讼不像英美法系司法审查那样有明确的证据标准,没有像英美法系那样建立一套完整的证据规则体系;甚至法院可以依职权对事实问题进行调查,主动收集证据,直接查明案件情况。

(3)它山之石——司法权对行政机关行政行为区别审查的原则

比较分析两种制度,我们觉得二者各有利弊,而我们进行制度建设时,就应当兼采所长。具體说来,即应建立对行政行为的审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二元化的审查标准。在对事实认定上,人民法院既不能全面否定行政机关对案件事实的认定,也不应不加审查的承认行政机关对案件事实的认定。而是根据对行政机关不同的要求和对公民权利保护的需要而对事实问题采用不同的审查标准,体现为不同层次的监督力度。对于专业性或技术性强的行政管理事项,人民法院应当尊重行政机关对事实的认定,因为在此方面,行政官员的认识能力更强。对于重大的行政行为,或对当事人利益有重大影响的行政行为,可以进行全面审查。”

三、工伤赔偿诉讼中工伤认定的证据学意义分析

探讨了司法权与行政权的界限,以及法院对行政机关认定事实的审查标准,在更具有操作性、实践性的层面上将面临如何理解和界定具体行政行为作为证据在工伤案件中的审查和采信问题。

1.具体行政行为作为民事诉讼证据的几种处理模式

综合我国司法实践及专家的观点,对具体行政行为作为民事诉讼证据的处理存在以下几种方法:

(1)推定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有效,并直接采信为定案证据的方法

在民事诉讼中发现作为证据的具体行政行为,不论是否经行政审判庭审理裁决(除判决撤销或宣告违法除外)均认定其效力,迳行采信,直接作为定案之事实证据。

(2)全面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后决定是否作为定案证据的方法

民事诉讼在审查当事人主张的权利或实施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同时,应当对作为证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合法的判定。

(3)中止民事诉讼,待有新的结论后再行认定的方法

在民事诉讼中,对涉及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的问题,先不忙下结论,而是中止民事诉讼,建议行政机关自行复查作出结论或指导另一方当事人另案提起行政诉讼,待该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正确有结论后,再恢复民事诉讼。

(4)合并诉讼程序,用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一并解决的方法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一般是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在审查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违法的同时,因利害关系人的申请,就该具体行政行为所引起的民事争议或就具体行政行为包含裁决的民事纠纷一并审理的诉讼制度。

正如本文案例所明示,在工伤救济程序中,法院(仲裁机构)对劳动保障部门作出的工伤认定的审查采取的就是第三种模式,当劳动者在工作中发生伤亡事故后,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事故是否属于工伤产生争议,需要通过行政诉讼来解决,至于损害责任的承担则须通过民事诉讼来解决,而且工伤的定性又直接决定着后者责任的分担。这种纠纷解决的模式会产生两个弊端:第一,容易造成伤亡劳动者权利救济的迟延。既然民事责任的承担以工伤认定为前提,则用人单位为了拖延时日往往会滥用行政诉权。第二,容易造成行政裁判与民事裁判的不协调。当行政审判人员与民事审判人员对于工伤的定性产生认识上的分歧时,就难免会出现在不同诉讼中作出相互矛盾的定性的尴尬情况,影响司法统一。

2.工伤认定在工伤救济程序中的证据审查规则

笔者认为,以上几种处理方式以及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民事诉讼中,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应当遵循民事证据审查的一般规则,这样不仅能协调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还有助于平衡民事诉讼中公平、效率及司法成本达到最优。

2001年1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颁布和施行,标志着我国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制度的日趋成熟。《民事诉讼证据规定》对举证责任、举证期限、自认、免证事实、法院调查收集证据、证据交换、证人出庭作证、质证、非法证据的排除等内容设置了相应的规则。具体行政行为是由行政机关依职权作出的行为,但作为民事诉讼证据在民事案件中出现,它的性质只能是民事证据,对它的审查也只能按照民事证据的规则进行。

四、基于司法权与行政权关系对工伤认定程序的重构

工伤认定程序就目前的体制及存在的问题而言,说到底是工伤认定权的分配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工伤认定的程序问题。

笔者认为,我国的工伤认定权应按职工是否参加工伤保险为标准,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法院之间进行重新分配:勞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已参加工伤保险职工的工伤认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法院负责未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的工伤认定,并且这种工伤认定只在审理工伤待遇案件中附带进行审理,不作为一个独立的程序对待,其科学性、公正性和效率性将更强。

在仲裁或诉讼环节,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对工伤认定的审查,建议参照我国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做法,直接由民事审判(劳动仲裁)人员在(劳动仲裁)民事诉讼中将工伤认定作为一种证据进行审查,认为其真实、合法、有效时,予以采信,否则不予采信,而直接按照法院查证的事实进行责任判定。这样既可以减少当事人的诉累,缩短伤亡职工获得权利救济的时间,又可避免行政裁判与民事裁判的矛盾和冲突。

对未参保的劳动者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法院在审理工伤待遇案件中附带作出确认,不作为一个独立的程序处理。这种程序设计,具有以下优点:

1.优化仲裁或诉讼程序,节约劳动者工伤救济成本

确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劳动者所受伤害是否应当认定为工伤,这是一个法律问题,法院(仲裁委员会)当然有权审查。通过这种程序设计,劳动者就可以不用经过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工伤认定和劳动争议仲裁(诉讼)的劳动关系确认程序,直接申请仲裁(诉讼)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伤待遇,仲裁委员会(法院)在审理工伤待遇案件中就可对劳动与用人单位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职工的受伤是否是工伤同时进行审理,在认定工伤后直接判决用人单位应支付的工伤待遇。同时,法院在审理过程中认为劳动者的受伤不是工伤,但按《民法通则》规定符合人身损害赔偿或其他赔偿请求权要件的,可行使释明权,要求职工变更诉讼请求,改按人身损害或其他民事请求权主张权利,职工变更诉讼请求的,法院即可直接判决被告赔偿。

2.实现工伤认定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现行的工伤认定程序中,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先看劳动者的申请材料,再向用人单位做一份笔录,了解相关的事实,然后作出是否予以认定的决定,没有听取双方的意见,更没有给双方辩论的机会,使人们对其公正性产生怀疑,也难以保证结果准确。而在仲裁和诉讼中,审判人员要当面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并由双方进行辩论,在充分听取双方意见的基础上作出裁决,并且还有仲裁和一审、二审程序,相对来说准确性较高;同时,这种裁决是在双方当事人直接参与下,充分听取他们意见的基础上作出的,与现行的工伤认定程序相比更具有公正性。

参考文献:

[1]李刚殷曹鸿涛:这场诉讼“马拉松”告诉了我们什么?工人日报,2006,9,2

[2]杨建顺:公共选择理论与司法权的界限.法学论坛,2003,3

[3]肖波李俊:论法院对行政机关认定事实的审查.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5,3

[4]李晓斌:民事诉讼审查具体行政行为之我见.行政法学研究,1997,3

[5]江君清:工伤认定程序应进行重构.中国劳动,2006,10

优化办事程序 篇4

本文Shell程序运行环境:

◆程序运行环境Redhat Linux As3

◆GNU bash, version 2.05b.0(1)-release (i386-redhat-linux-gnu)

◆代码清单:shellcode.txt

问题描述:有一个普通的通话话单文件(包括“计费号码”,“主叫号码”,“被叫号码”,“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时长”,“费用”等其它字段),要求根据另外一个号段配置文件(由“号段下限”和“号段上限”两个字段组成)将此话单文件进行分拣过虑,

分拣规则:如果通话话单文件中的“计费号码”位于号段文件的某个号段内,则将此条记录计入结果文件1,否则计入结果文件2。

通话话单文件样例:

901333|9013320003|9918128025|0814163420|20060814163450|30|20|00|01|005

9926645208|9926645208|9918188065|20060814163415|20060814163545|90|30|00|01|005

9934877207|9934877207|993697|20060814163620|20060814163930|190|50|00|01|005

......

......

号段配置文件样例:

9013305000,9013327999

9013767000,9013768999

9923670000,9923679999

9928998000,9928999999

9932310000,993239

9932333400,9932333599

9936034000,9936036999

9936084000,9936084999

9998537000,9998537999

9998620000,9998629999

9998690000,9998699999

例如:

对于通话话单文件的第一条记录中的“计费号码”为9013320000,此号码正好属于号段配置文件的第一个号段9013305000,9013327999中,即:条件9013305000<= 9013320000 <=9013327999成立,所以应该将通话话单文件的第一条记录计入结果文件1中;对于通话话单文件中的第二条记录的“计费号码”为9926645208它不属于号段文件中的任何一个段,所以应该将通话话单的第二条记录计入结果文件2中。

对于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首先想到的解决方法为:

解决方法1:

写一个双重循环,外层循环为逐条读取“通话话单文件”并获取每条记录的第一个字段的值“计费号码”,内层循环:根据外层循环获得的“计费号码”在“号段文件”中循环比较,判断此号码是否属于相应号段。

程序代码如下(省略了文件存在性判断等语句):

while read f

do

rg=“$(expr substr ${f} 1 10)”#取得“计费号码”存入变量org中

while read numseg

do

nglow=“$(expr substr ${numseg} 1 10 )”#将号段下限存入变量nglow

ngtop=“$(expr substr ${numseg} 12 10 )”#将号段上限存入变量ngtop

if [ “$org” > “$nglow”-a “$org” < $ngtop ]

#判断“计费号码”是否在此号段内

then

echo “${f}” >>./resultfile1.cdr #如果在此号段内,将此记录计入结果文件1中

else

echo “${f}” >>./resultfile2.cdr #如果不在此号段内,将此记录计入结果文件2中

fi

done < ./numseg.txt

done < ./rttest.txt

解决方法1对于号段文件和通话话单的记录数都比较少的情况下基本可以完成工作,但是当两个文件的记录数较多(例如号段文件>50条,话单文件>10000条)的时候,这种方法就会花费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才能得出处理结果。此脚本程序执行慢的原因是对第二个循环内的比较运算只用了最简单的顺序比较方法,所以当号段文件的记录增多的时候,脚本的执行速度会急剧下降。

解决方法2:

将内层循环的逐个比较的方法改为二分查找法进行判断,程序代码如下:

#!/bin/bash

#Author Xshdate:08-15-2006

#程序中使用了二分查找法进行号码的范围判断

#为突出重点,省略了文件存在性判断和异常捕获以及帮助提示等程序语句

#程序的工作目录为当前目录

echo “Time:$(date)==>Strat to processing.........” #显示程序开始运行时间

while read numseg

do

tmplow=“${tmplow} $(expr substr ${numseg} 1 10 & >/dev/null ) ”

tmptop=“${tmptop} $(expr substr ${numseg} 12 10 & >/dev/null ) ”

done < ./numseg.txt

#读取号段文件,下限号段存入变量tmplow,上限号段存入变量tmptop

arr_lownug=(${tmplow}) #将下限号段存入数组arr_lownug

arr_topnug=(${tmptop})#将上限号段存入数组arr_topnug

#定义函数checknum,输入参数为需要检查的“计费号码”,输出参数为0或者1

#若checknum()输出为0 表示“计费号码” 不在号段文件的所有号段范围内

#若checknum()输出为1 表示“计费号码” 在号段文件的所有号段范围内

# checknum()函数中用二分搜索法进行号码的判断

checknum(){

thisnum=$1

ckresult=0

lowflag=0

topflag=$(expr ${#arr_lownug[*]} - 1 )#标注1

MaxIndex=$(expr ${#arr_topnug[*]} - 1 ) #标注2

midflag=0

midflag=$(expr ${topflag} / 2 )#标注3

if [ “${thisnum}” < “${arr_lownug[0]}” -o “${thisnum}” >

“${arr_topnug[${MaxIndex}]}”]

then

return 0

else

while [ “$lowflag” != “$midflag” ]

do

if[ “$thisnum” > “${arr_lownug[${midflag}]}” -o “$thisnum” ==

“${arr_lownug[${midflag}]}” ]

then

lowflag=${midflag}

midflag=$(expr `expr ${topflag} + ${lowflag}` / 2 ) #标注4

elif[“$thisnum”<“${arr_lownug[${midflag}]}” -o “$thisnum” ==

“${arr_lownug[${midflag}]}” ]

then

topflag=${midflag}

midflag=$(expr `expr ${topflag} + ${lowflag}` / 2 ) #标注5

else

echo “Error!”

fi

done

if [ “$thisnum” < “${arr_topnug[${lowflag}]}” -o “$thisnum” ==

“${arr_topnug[${lowflag}]}” ]

then

return 1

else

return 0

fi

fi

}#函数定义完毕

while read f

do

rg=“$(expr substr ${f} 1 10)” #标注6

checknum ${org}

returnval=$?

if [ “$returnval” == “1”]

then

echo “${f}” >>./Match_result.cdr#将匹配的记录存入结果文件1

else

echo “${f}” >>./NoMatch_result.cdr #将不匹配的记录存入结果文件2

fi

done < ./rttest.txt

echo “Time:$(date) ==>Proclearcase/” target=“_blank” >ccess is end! “

exit 0;

共2页: 1 [2] 下一页

优化办事程序 篇5

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安全、舒适、经济以及环保型客机成为了新的发展趋势,针对这一要求,波音公司与麻省理工大学科研团队共同提出了一种新的着陆进近方式(CDA):连续下降进近;文章以某机场为例,在国际民航组织PBN程序设计的规范下,设计符合标准的CDA运行模式下的PBN进近程序,并运用飞行性能的方法模拟计算,以数据化的方式体现CDA程序的优点,为之后国内实际运行CDA程序提供科学依据。

1技术综述

PBN(PerformanceBasedNavigation):基于性能的导航,国际民航组织的这一种新的运行理念是在整合了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区域导航和各地的该方面导航的运行实践和技术标准的基础上提出的。“性能”,是源于性能的导航中,主要是说导航的功能、连续性、精度、可用性和完好性的要求。PBN运行需要三个技术方面的支持,分别为“导航应用”、支持系统运行的“导航设施”和“导航规范”。

连续下降进近是非精密进近的一种稳定进近方法。所谓稳定进近就是指在下降过程中飞行器保持稳定的进近速度、下降率、垂直航迹和航空器构型直到接地点。连续下降进近又称为固定下滑角进近,从起始下降点开始按照预定的下降梯度,持续下降到跑道入口空域15米,中间没有平飞阶段。

2程序设计及优化:

2.1进场程序方案分析

交通流进、离场分离的方案本来有利于实施CDA运行。因为,该程序分别为跑道设计了多条进场程序,在个别航路点规定了高度限制,是为了保证航路避免飞行冲突,在避开拥挤空域、保证飞行安全的前提下,突破了某机场长期以来空域紧张的制约。

2.2优化程序

融合点程序的构成主要包括:定位点、排序边和融合点等。航段上规定了多个已知的定位点,可以预设为转弯直飞点或者帮助管制员判断航空器间的间隔。定位点分为飞越点和旁切点。排序边最后一个定位点一般为飞越点,它的后面有一条用于特殊情况(如通讯失效)下延伸航段航空器自主直飞程序,其它的定位点是旁切点。

融合点用于整合和排序不同方向的交通流,该点是从不同的IAF到FAF共用航段间规定的一个定位点,排序边是用于进行航空器飞行路径的延伸或缩短的至融合点距离相等的近似圆弧的预设航段,对于管制员直观地对各航空器间的间隔做出判断,在不依赖其他地面支持工具,仅凭借程序结构标识的情况下,其等距特性非常重要。平行设计的多条排序边存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间隔。

2.3某机场PBN程序CDA运行优化评估

跑道进场方向分别为:共有5进场航线。

航段梯度的计算公式为:航路点之间的高度差航段距离×100%

3结束语

社区办事程序 篇6

1、身份证原件(复印件1分)A4纸;

2、本人近期1寸彩照2张。

二、医疗保险:

1、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身份证、户口本、农行卡、养老保险对账单、本人近期1寸彩照4张;

2、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身份证、户口本、本人近期1寸彩照2张。

三、退休人员养老金年审:(身份证、退休证)

四、社会保险补贴:

1、再就业优惠证;

2、身份证、户口本;

3、养老、医疗保险对帐单;

4、本人近期1寸彩照4张。

五、职业介绍:

1、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毕业证、身份证原件);

2、失业人员;

3、外来务工人员。

残疾证办理程序:

1、填写残疾评定表,到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残疾等级鉴定;

2、所需要材料(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各2份、本人近期2寸彩照7张)。

低保申请办理程序:

1、写申请报告;

2、入户调查;

3、进行公示;

4、所需材料(申请报告3份、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3份、本人近期1寸彩照3张)。计划生育办证须知:

办理生育服务证夫妻应带材料(包括再婚夫妻)须知;

1、女方户籍在本行政区域且符合条例规定要求生育的家庭;

2、婚姻登记部门出具的婚姻证明;

3、男方是异地户籍的出具户籍所在地公安、民政、计生部门的婚姻、生育情况证明;

4、双方结婚证书、户口本、身份证;

5、再婚方应出具离婚证和协议书或法院判决书并要求

(加盖民政局印章);

6、有单位的出具单位证明;

7、双方写出书面申请书及双方合影照2张;

8、残病儿出具医院鉴定书;

9、星期五上午参加市计生指导站的孕前培训;

10、居住地所在社区出具居住情况证明。

办理独生子女证材料:

1、16周岁前可以办理,在女方户籍地申请;

2、填写独生子女证申请表(一式三份);

3、有单位(加盖单位印章);

4、夫妻双方户口本、身份证。

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应备材料:

1、本人身份证;

2、社区出具的婚育状况证明;

3、本人近期一寸照片2张;

优化办事程序 篇7

0 引言

Visual Basic是由微软公司推出的当今较为流行的一种可视化高级编程语言, 它界面友好、简单易学、功能强大, 即使是非计算机程序设计人员也可快速上手。无论是编写小程序还是大型软件, 一个优秀的软件开发人员, 在追求代码实现功能的同时, 还应该追求运行时的时间、空间的效率问题, 而后者常常被一些开发人员所忽略, 导致软件占用了大量的系统资源、运行速度慢, 增大了软件对系统的要求和维护难度。如何提高Visual Basic程序的性能[1], 使应用程序运行更加稳定、快速, 一直是众多编程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两方面介绍Visual Basic程序优化的方法:

1 数据优化

选择正确的数据类型进行数据优化, 既可以减少存储开销, 又可以提高运行速度, 同时它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尽可能使用Integer (整型) 或Long (长整型) 数据

在非数值计算的程序中, 可考虑将Currency (货币型) 、Single (单精度型) 和Double (双精度型) 数据更换为Long (长整型) 或Integer (整型) 数据[2], 尤其是在循环体中。这是因为Long型数据处理速度特别快。在Visual Basic中各种数值数据类型所占用的存储空间和运行速度如下表所示。

注:运行速度按由快到慢的顺序排列的。

即使是在数值计算的程序中, 如果对计算结果精度要求不是很高, 也可以将小数保存在长整型 (Long) 或Integer (整型) 的变量中。如要保留2位小数, 将保存在Long型变量中的值除以100即可得到想要的结果。使用Long型代替Single型, 虽然空间上没有什么变化, 但是运行速度将会提高约10倍。

(2) 使用常量

对于经常使用而其值又不变化的值, 建议使用常量而非变量, 这是因为程序在编译时就将常量直接计算并写入到代码中, 并非在运行时才进行计算, 这样在提高代码的执行速度的同时, 既增加了程序的可读性, 又便于维护。

对于没有用过的常量编译后将不会出现在程序中, 同样也可以减少内存的占用。

(3) 避免使用Variant变量

Visual Basic中的Variant类型变量非常灵活, 但系统会给该类型变量分配16个字节的存储空间, 而且在用变量进行运算时还要考虑到数据类型之间的转换。这既占内存, 又影响速度, 会使降低涉及到复杂运算的程序运行速度。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在Visual Basic中一个变量如果没有声明, 默认的类型是Variant。

2 程序文件的优化

所谓程序文件的优化是指从所写代码中删除其中一些不必要的元素。当对应用程序进行编译时, Visual Basic会自动删除某些元素, 而对象注释、标识符名称、空行的长度或数量是没有限制的。同样当将应用程序生成为一个.EXE文件并运行时, 上述元素也不会影响程序所占用的内存空间。但是象变量、窗体、函数和过程等元素, 是要占用一定的内存空间的。程序文件的优化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减少加载窗体、控件数组

Visual Basic中加载的每一个窗体或控件, 不管其是否可见, 都要占用一定的内存空间。只有在需要显示时才加载窗体或控件, 当不再需要时应立即卸载, 而不是将其隐藏。所以在设计时应通过使用控件数组代替在窗体上放置多个同样类型的控件, 这是因为使用控件数组而添加的控件所耗费的内存容量比直接添加多个同样类型的控件的要少得很多。

(2) 尽量用标签代替文本框

因为文本框Textbox所占用的Windows资源比Label标签控件多, 所以在能使用Label标签解决的就不考虑使用文本框Textbox。在编写代码时, 可以通过对Label控件的属性 (如背景、边框、只读等属性) 的设置使其看起来很像文本框Textbox。

(3) 尽可能减少模块数量

在Visual Basic中, 即使只调用模块中的一个过程, 就会把整个模块加载到内存中, 所以在书写代码时, 尽可能把相关的过程放在同一个模块中, 以减少模块的数量。

(4) 避免直接使用图片等大容量文件, 改用磁盘文件或资源

在编写程序代码时, 如果应用程序直接使用图片和长文档等数据, 势必会增加应用程序运行时的空间开销, 然而当应用程序运行时直接从磁盘文件或资源中加载数据, 可大幅度地降低内存开销。

(5) 及时释放变量所占用空间

程序运行时, 系统要根据每一个变量的类型, 为其分配存储空间, 而当过程调用结束时, 系统将自动回收除静态局部变量外所占用的的存储空间。然而, 为全局变量和模块级变量所分配的存储空间一直要持续到整个应用程序结束, 所以及时回收这些变量所占用的存储空间对于提高空间效率显得尤其重要。要想使应用程序尽量小, 可利用以下方法:给字符串变量赋值为零长度字符串, 回收其空间;将对象变量赋值为Nothing部分回收该对象所占用的空间;卸载不再使用的窗体而不是隐藏。

(6) 使用动态数组代替固定数组

固定数组所占用的空间在整个程序运行期间保持不变, 当实际使用长度小于定义长度时, 存在严重的空间浪费情况[3]。因此, 应通过使用动态数组, 降低空间的浪费。当动态数组的数据发生变化时, 用Re Dim、Re Dim Preserve或Erase动态改变数组大小, 丢弃无用数据并释放所占用内存空间。

(7) 删除无用变量和死代码

在编写代码的过程中, 常常会存在以下情况:声明了一些从始至终都没有使用过的变量;代码中有没有被任何地方调用过的某一个过程, 这些代码称为死代码, 如Debug.Print语句。在生成.EXE文件时, Visual Basic虽然删除了一些无用的常量, 但对死代码和无用的变量并不作任何删除。所以在生成.EXE文件前, 我们需要查找代码中无用的变量和死代码, 并删除。

(8) 编译优化

除上述方法之外, 还可以在编译时通过选择进行代码的优化, 将工程文件编译为本机, 而非P-代码。具体操作步骤:在“工程”菜单下选择“工程属性”菜单项, 这时会弹出“工程属性”对话框, 单击其中的“编译”选项卡, 单击“编译为本机代码 (N) ”, 然后选择“代码大小优化”, 最后单击“确定”按钮。

总之, 优化程序既要从自己、从用户等多方面考虑, 又要从运行时间和占用空间等方面考虑, 同时在要速度和空间这对矛盾中做权衡, 使程序开发周期短, 且高效易用。

参考文献

[1]王东洋.基于虚拟设备的虚拟交换机设计[J].软件, 2012, 33 (1) :42-45

[2]马玉春, 苑囡囡, 王哲河.基于Visual Basic 2008的Access数据库类的设计[J].软件, 2012, 33 (6) :41-43

优化办事程序 篇8

关键词:苹果;S基因;PCR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S661.1; Q503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09.04.008

Optimized Study on PCR Amplification Procedure of the Apple Self-incompatibility Gene

CHEN Chao1,YU Bao-jie1,LI Bao-guo2

(1.Forestry Science Institute of Cangzhou,Cangzhou,Hebei 061001,China;2. Forestry College,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aoding,Hebei071000,China)

Abstract:Through analyzing the effect of PCR system (DNA, Primer, Mg2+, dNTP, Taq polymerase, and buffer) and annealing temperature on amplification of apple self-incompatibility gene (s-gene), we constructed a optimized system of PCR amplification procedure which was fit for apple self-incompatibility gene.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optimized content in 20 μL system contained 40 ng DNA template, 0.25 mmol/L dNTP, 0.4 μmol/L primer, 2.5 mmol/L Mg2+, 1 U Taq polymerase, 1×buffer, and the optimized annealing temperature was 50 ℃.

Key words: apple;s-gene;optimized PCR system

苹果自交不亲和是在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自我保护机制。但是,对苹果栽培生产却有很大影响。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查明苹果的自交不亲和是由S基因控制的[1]。利用PCR技术可以进行特异基因的扩增,但目前对苹果S基因PCR扩增的研究报道极少,采用常规的PCR反应体系难以获得较高浓度的产物,不能进行正常回收鉴定。因此,笔者对苹果S基因PCR扩增程序进行了优化研究。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2004年5月上旬,于河北农业大学果树标本园采集富士苹果新梢顶端完全展开的第1~2片幼叶,液氮速冻后置于-70 ℃冰箱保存备用。

1.2方法

基因组DNA提取参照CTAB法[2],DNA质量和浓度的检测用萨姆布鲁克[3]的方法。引物按Shogo matsumoto[4]的设计合成,其上游引物为:5'-TTTACGCAGCAATATCAG-3',下游引物为:5'-ACGTTCGGCCAAATA/CATT-3',由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合成。

PCR反应体系及热循环条件在Ishimizu T[5]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试验。在20 μL PCR反应体系中,DNA模板含量设5,10,20,40,60,80 ng 6个浓度梯度;Mg2+浓度设1,1.5,2,2.5,3,3.5,4 mmol/L 7个浓度梯度;TaqDNA聚合酶设0.5,1,2.5,5,7,15 U 6个浓度梯度;dNTP浓度设0.1,0.15,0.2,0.25,0.3,0.4 mmol/L 6个浓度梯度;引物浓度分别设0.1,0.2,0.25,0.3,0.4,0.5 μmol/L 6个浓度梯度;buffer浓度设0.5×buffer、1×buffer、2×buffer、3×buffer、4×buffer、5×buffer 6个浓度梯度;退火温度设41,42,43,44,45,46,47,48,49,50,51,52 ℃共12个温度梯度。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DNA模板含量对苹果S基因的PCR扩增的影响

不同DNA模板含量对苹果S基因的PCR扩增结果如图1所示。由此表明,在DNA模板含量5~40 ng都得到了较好的扩增,说明DNA模板含量在此范围内对苹果S基因PCR扩增结果影响较小,5 ng即可满足扩增需要。随着模板含量的增加,扩增条带的亮度有所增强,以40 ng扩增效果最好,当DNA含量达到60~80 ng时扩增条带亮度变弱且宽度变小。因此认为,进行苹果S基因的PCR扩增时DNA模板含量以40 ng为宜。

2.2不同Mg2+浓度对苹果S基因的PCR扩增的影响不同Mg2+浓度条件下苹果S基因的PCR扩增结果如图2所示。由此表明,当Mg2+浓度为1.0 mmol/L时扩增条带少而且弱,随着浓度的增加,特异性结合增强,扩增条带越来越清晰;当浓度达到4 mmol/L时,特异性降低,出现一些非特异性条带,使扩增的条带变宽;Mg2+浓度在1.5~3.0 mmol/L之间均能获得清晰稳定的条带,以浓度在2.5 mmol/L最好。因此认为,进行苹果S基因的PCR扩增时Mg2+浓度以2.5 mmol/L为宜。

2.3不同dNTP浓度对苹果S基因的PCR扩增的影响

不同dNTP浓度对苹果S基因的PCR扩增结果如图3所示。由此表明,dNTP浓度从0.1~0.3 mmol/L均能扩增清晰的条带,以0.25 mmol/L时扩增条带最清晰,浓度达0.4 mmol/L时扩增条带变弱。因此认为,进行苹果S基因的PCR扩增时dNTP浓度以0.25 mmol/L为宜。

2.4不同引物浓度对苹果S基因的PCR扩增的影响

不同引物浓度对苹果S基因的PCR扩增结果如图4所示。由此表明,引物浓度为0.1 μmol/L时没有扩增产物,浓度为0.2~0.3 μmol/L时扩增条带不清晰,说明在引物浓度较低时,扩增产物效率低;在0.3~0.4 μmol/L时较好,以0.4 μmol/L最佳。因此认为,进行苹果S基因的PCR扩增时引物浓度以0.4 μmol/L为宜。

2.5不同Taq聚合酶浓度对苹果S基因的PCR扩增的影响

不同Taq聚合酶浓度对苹果S基因的PCR扩增结果如图5所示。由此表明, Taq聚合酶浓度在0.5~1 U时,能够得到条带清晰、特异性强的扩增产物,以1 U时最佳;在0.25~15 U时,有一些非特异性条带得到了扩增。因此认为,进行苹果S基因的PCR扩增时Taq聚合酶浓度以1 U为宜。

2.6不同buffer浓度对苹果S基因的PCR扩增的影响

不同buffer浓度对苹果S基因的PCR扩增结果如图6所示。由此表明,当buffer浓度为0.5×buffer、1×buffer、2×buffer时,能够得到特异性强而且清晰的条带。以后随着buffer浓度的增加, PCR扩增产率降低。1×buffer时条带清晰,特异性好。因此认为,进行苹果S基因的PCR扩增时buffer浓度以1×buffer为宜。

2.7不同退火温度对苹果S基因的PCR扩增的影响

不同退火温度对苹果S基因的PCR扩增结果如图7所示。由此表明,温度在47 ℃以下时扩增条带轮廓不清且出现非特异性条带;在48~50 ℃之间时出现了鲜明的谱带,且特异性很强;在51 ℃以上时,得不到扩增产物。试验结果说明,退火温度太低,有条带模糊不清或扩增效率下降的趋势;而退火温度太高,几乎看不到扩增产物。可见,只有在温度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提高退火温度,可以提高PCR反应的特异性,使扩增条带清晰。因此认为,进行苹果S基因的PCR扩增时退火温度以50 ℃为宜。

3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苹果S基因PCR最优化反应体系为:总体积20 μL时,DNA模板含量为40 ng,Mg2+浓度为2.5 mmol/L,引物浓度为0.4 μmol/L, dNTP浓度为0.25 mmol/L,Taq聚合酶浓度为1 U,buffer浓度为:1×buffer,退火温度为50 ℃。

PCR对DNA质量要求不高[6],当DNA模板含量在5~40 ng范围内均扩增出清晰条带,说明苹果DNA模板含量在此范围内不会影响苹果S基因的PCR扩增结果。但当DNA含量超出此范围以后,随着DNA含量的提高,扩增条带不清晰。因为,当DNA含量超过60 ng以后,由于引物浓度相对较少,在PCR反应过程中高浓度的DNA对引物有竞争作用,可能对引物有一定的分散效应,使扩增产率降低。

参考文献:

[1] Kobel F,Steinegger P,Anliker J. Wertere untersuchungen uber die befruchung sverhaftnisse der apfel und birnsorien[J].Landw Jbschweiz,1939,53:160-191.

[2] 顾红雅.植物分子生物学实验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3-12.

[3]萨姆布鲁克 J,拉塞尔D W.分子克隆实验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87-400.

[4] Matsumoto S, Kitahara K. Discovery of a new self-incompatibility allele in apple[J]. HortScience,2000,35(7):1329-1332.

[5] Ishimizu T, Inoue K, Shimonaka M, et al. PCR-base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the S-genotypes of Japanese pear cultivars[J]. Theor Appl Genet,1999(98):961-967.

上一篇:高中物理教研组的工作计划下一篇:用水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