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利率法应用解析(精选4篇)
一、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析
[例1]A公司于2007年1月1日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B公司一大型设备, 合同价格为1500万元, 分5年于每年年末支付300万元, 假定该大型设备不采用分期收款方式时的价格为1200万元, 商品已发出。
根据新准则中《收入》准则的规定, 采用分期收款销售商品, 收款期超过3年的, 实质上延期收取的款项具有融资性质。对于A公司来说, 实际上就是A公司向B公司借款1200万元购买其设备, 然后在今后5年还清, 每年末支付的本利和为300万元。实际利率法就是把每年的本利和拆分, 分出其中的本金和利息各是多少。 (假设不考虑增值税)
根据新会计准则要求, A公司在收到设备时的账务处理为:
利用插值法得出折现率R=7.93% (计算过程略) , 即实际利率。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 结果见表1。
注:利息费用 (实际利息) =年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根据前面分析, A公司2007年相当于向B公司借款1200万元, 应支付的利息=1200×7.93%=95.16 (万元) , 偿还的300万元中本金应该是204.84万元 (300-95.16) 。2008年A公司使用的B公司资金应该是995.16万元 (1200-204.84) , 应支付利息=995.16×7.93%=78.92 (四舍五入) , 2008年偿还的300万元中本金占221.08万元 (300-78.92) 。以此类推, 可以得出2009年至2011年相应的数据。
二、债券溢折价摊销的分析
[例2]2007年12月31日, 甲公司发行5年期一次还本、分期付息的公司债券1000万元 (面值) , 发行价为1043.27万元, 票面利率为6%, 债券利息在每年12月31日支付。
利用插值法得出折现率R=5% (计算过程略) , 即实际利率。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债券溢价, 结果见表2。
根据例2的内容可以这样理解, 甲公司发行债券实际得到了1043.27万元, 相当于在2008年甲公司向投资者借款1043.27万元, 应支付的实际利息=1043.27×5%=52.16 (四舍五入) 。甲公司每年末支付票面利息60万元, 实际上这60万元并不是甲公司要确认的实际利息费用, 52.16万元才是甲公司2008年应该确认的利息费用, 两者的差额7.84万元即溢价摊销额, 实际上是甲公司偿还的部分借款本金。
2009年, 甲公司实际向投资者们借的资金减少到1035.43万元 (1043.27-7.84) , 2009年确认的实际利息费用就应该是51.77万元 (1035.43×5%) , 年底支付的60万元中支付了部分借款本金, 即8.23万元 (60-51.77) 。以此类推, 同样可以得出以后三年的摊销额。
以上是有关债券溢价摊销的分析, 债券折价的摊销同样的道理, 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两类案例分析, 不难看出实际利率法的本质即资金使用者根据资金供应者提供的实际资金额度而支付的相应利息, 并时刻贯穿于摊销的整个过程。掌握了这个本质, 对实际利率法的摊销不仅知道了如何去摊销, 更重要的是知道了为什么这样摊销。
参考文献
[1]段志红:《实际利率法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经济师》2007年第10期。
[2]李明:《实际利率法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信息管理化》2007年第8期。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摘要】 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以来,实际利率法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其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账面价值,既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又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将其由原来的选择采用上升到了应当应用的领域。
【关键词】 企业会计准则,实际利率法,应用
一、实际利率法的概念及其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十四条的规定,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含一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新会计准则中实际利率法的应用涉及到《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六个准则,实际利率法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二、实际利率法应用的范例
实际利率法方法在会计实务中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金融资产、借款费用、收入等多个章节中运用,本文仅通过其在金融资产中应用的典型案例来分析实际利率法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例:2000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000元(含交易费用)购入乙公司5年期债券,面值1250万元,票面利率4.72%,按年支付利息(即每年支付59元),本金最后一次支付。甲公司将乙公司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且不考虑所得税、减值损失等因素。甲公司在初始确认时先计算债券的实际利率:设该债券的实际利率为r,则可列出如下等式:
59×(PA,r,5)=1000(万元)
利用插值法得出折现率r=10%(计算过程略),由此可编制表1。
*数字四舍五入取整数 **数字尾数调整
根据上述数据,甲公司的有关账务处理如下:
(1)2000年1月1日,购入债券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250
贷:银行存款1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50
(2)2000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等
借:应收利息 59 借:银行存款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41贷:应收利息59
贷:投资收益 100
2001年12月31日到2003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的会计处理同2000年12月31日。
(3)2004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到票面利息和本金等
借:应收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59
贷:投资收益118
借:银行存款59借:银行存款1250
贷:应收利息59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250
假定在2002年1月1日,甲公司预计本金的一半(即625元)将会在该年末收回,而其余的一半本金将于2004年末付清。遇到这种情况时,甲公司应当调整2002年初的摊余成本,计入当期损益。调整时采用最初确定的实际利率。
据此,调整表1中相关数据后如表2所示。
*1139=684×(PF,10%,1)+30×(PF,10%,2)+655×(PF,10%,3(四舍五入)
**114=1139×10%(四舍五入)
***30=625×4.72%(四舍五入)
根据上述调整,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1)2002年1月1日,调整期初摊余成本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53
贷:投资收益53
(2)2002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回本金等
借:应收利息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5
贷:投资收益 114
借:银行存款 59贷:应收利息 59
借:银行存款 625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625
(3)2003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等
借:应收利息30借:银行存款3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7贷:应收利息30
贷:投资收益57
(4)2004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回本金等
借:应收利息3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30
贷:投资收益 60
借:银行存款30借:银行存款625
贷:应收利息3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625
假定甲公司购买的债券不是分次付息,而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且利息不是以复利计算。此时,甲公司所购买的债券的实际利率r,可以计算如下:
(59+59+59+59+59+1250)×(PF,r,5)=1000(元),
由此得出r≈9.05%
据此,调整表1中相关数据后如表3所示。
*考虑了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尾差2.85元。
根据上述数据,甲公司的有关账务处理如下:
(1)2000年1月1日,购入债券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250
贷:银行存款1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50
(2)2000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等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59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31.5
贷:投资收益90.5
2001年12月31日到2003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的会计处理同2000年12月31日。
(3)2004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到本金和名义利息等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59 借:银行存款1545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71.83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250
贷:投资收益 130.83-应计利息295
在会计实务中,实际利率法的广泛应用,是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确定相关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各会计期末的摊余成本以及各会计期间的实际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但实际利率法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即计算起来较繁琐。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看了文章的,都给小鱼送勋章,嘿嘿)
小鱼又出新文字了,这次并不是在叙述教材章节,而是把几个重点内容串在一起来讲解,在教材当中,这三个内容是分散的,实际利率的计算,在金融资产一章里,融资租赁固资,在固定资产一章里,融资性质的销售,在收入费用一章里。但是,这三个内容,却是有共同点的,而且也是一个考试上面的重要区域。如果出单选题,就1分,要是出到了计算题,就是5分了。因此小鱼就在这里替大家归纳整理一下,以供大家参考。下面我就一个一个来介绍:
融资租赁购买或租入固定资产:
1、企业分期付款购买或租入固定资产,而且这个付款期限,通常指3年以上。
2、购买合同通常会约定在租赁期结束以后该固定资产归租赁方所有。
我们重点要学习的是融资租赁当中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问题,在这里,涉及到了一个现值的概念。现值这个概念在财管上讲得比较详细,如果没有学习财管的朋友,就仔细理解一下小鱼的通俗讲解:
1、如果你在今天存进银行100元钱,这就叫现值,以后每年都会有利息,如果你存了五年,再取出来,通常你会连本带利能够拿到130元左右。这130元就叫终值。
2、如果你每年都存100元进去,连续存五年,五年后你连本带利取出来,一般会有550元,那么,你这每年都存的100元叫年金,550元叫年金终值。
3、如果你看中一套房子,要20万元,你今天跑银行去存一笔钱,然后就不管它了,等3年以后连本带利取出来是20万元,刚好够你买房,那么你需要计算你今天该去存多少钱?是的,你算出来今天该存这笔钱就是3年以后20万元的现值。
4、如果你无法在今天拿出这一笔钱,你想每年存一点,连续存3年后连本带利有20万元买房,假如你算出来每年年底的时候去银行搞个零存整取,每年存6万,三年后连本带利就能取出20万了。那每年这6万就是年金,20万就是年金终值。
5、每年都存入6万元,那么这三个6万元都计算到(折现)今天这个时点上,是多少钱呢?这就是年金现值。也就是我们要计算的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理解到以上概念以后,现在小鱼就告诉你,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就是没有一次性付清购买固定资产的钱,而是每年等额的付一笔,直到付清全部买价为止。全部买价就是会计上的长期应付款。而每年等额的付款额,折现到购买当天,就是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当然,这个入账价值还包括一些相关费用。如果还有弃置费用,还要包括弃置费用的现值。
那么,说了一堆理论,这个入账价值和每年的费用如何计算?小鱼现在用一个例题来告诉你。
甲公司08年初分期付款购买一设备,分5年支付,每年年底支付100万,实际利率6%,设备运到后发生运杂费87600元,该设备需要安装,安装过程中领用甲公司原材料10万元,增值税率17%,安装人员工资83000元,于08年末达到预定可使用装态,预计使用10年,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无残值。那么,该设备入账价值和09年折旧是多少?
分析:甲公司分5年支付买价,一共需支付500万。则长期应付款为500万,每年支付100万,这就是年金100万,实际利率6%。现在我们就要计算这每年100万的年金在购买当天的现值是多少: 财管公式计算:P=A*(P/A,6%,5)=100*4.2124=421.24万元(查表(P/A,6%,5)=4.2124)
会计计算方法:100/(1+6%)5次方+100/(1+6%)4次方+100/(1+6%)3次方+100/(1+6%)2次方+100/(1+6%)=74.74+79.37+84.03+89.29+94.34=421.77万元 两种方法计算会有尾数的差额,当然,这个不影响得分。这要看题目告诉你的是什么条件,如果告诉了年金现值系数,则答案是421.24。如果只告诉了实际利率,则答案就是421.77万元。这时我们做的分录如下:
借:在建工程 4212400 未确认融资费用 787600 贷:长期应付款 500万 借:在建工程 287600 贷:银行 87600 应付职工薪酬 83000 原材料 100000 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转出)17000
到了08年末,工程完工前,这时我们要将安装期间未确认融资费用进行摊销,且这个摊销在安装期间是计入在建工程(完工以后计入财务费用)。为什么要计入在建工程?新准则规定这个摊销是按照《借款费用》的原则来处理,因此,在安装期间的摊销计入在建工程。
在计算这个摊销的时候,就涉及到了实利际率的计算。大家还知道小鱼在《金融资产》一章里说到的那个方法吗?“d=a+b-c”这个方法。年初摊余成本421.24万(a),实际利率计算的摊销金额(b),现金流出(c),年末摊余成本(d)。用个表格列出来:
年初摊余成本(a)实际利率计算的摊销金额(b)现金流出(c)年末(d)
4212400 252744 1000000 3465144 3465144 207908.64 1000000 2673052.64 2673052.64 160383.16 1000000 1833435.80 以此类推……
那么在08年末我们要将计算出的摊销金额计在入在建工程: 借:在建工程 252744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252744
这时工程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为: 4212400+287600+252744= 4752744元 借:固定资产 4752744 贷:在建工程 4752744 借:长期应付款 10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0
09年末:
摊销金额就要计入财务费用了: 借:财务费用 207908.64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207908.64 借:长期应付款 10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0
文章正在继续,小鱼我去泡杯咖啡再接着写,稍候刷新一下就可以看到后面内容。
边喝咖啡边继续……
前面这个例题就是融资租赁和分期付款购买的方法。下面说说具有融资性质的商品销售。
这个题是站在销售方来说的,如果是购货方,就是分期付款购买商品了,方法和上面一样。
主要科目:未实现融资收益(注意对比未确认融资费用。这两个容易搞混)
1月1日,甲公司卖一大型商品给乙,售价2000万,分五年收款,商品成本1560万,现销价格是1600万,税金340万,乙已用现金支付税钱,实际利率7.93%。甲公司处理: 借:长期应收款 2000 银行存款 34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600 应交税费--增值税 340 未实现融资收益 4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然后,画下列表格计算摊销的收益:(还是实际利率的计算方法d=a+b-c)
期初数 收款额 实际收款 期末数 1600 126。88 400 1326.88 1326.88 105.22 400 1032.1 ……
后面请考友自己算。在第一年末做分录: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126.88 贷:财务费用 126.88 ……
以后各年照做。
其实这些内容都比较简单,只要掌握好实际利率的计算方法,熟悉分录的做法。那么这些内容就迎刃而解了。在这里,实际利率的计算方法都是一样的,正好照应了我在《金融资产》一章里所说的:小鱼这个方法可以应对所有与实际利率计算有的关题目。
另外,再提一下,与现值计算有关的内容还有一个:存在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问题。要将固定资产报废时的预计弃置费用进行折现,将弃置费用的现值装进固定资产入账价值里面。然后每年按实际利率计算着走,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
预计负债 以后各年:
借:财务费用
贷:预计负债
固定资产报废的时候,做: 借:预计负债
2006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2006》中关于实际利率法的应用主要有以下规定。 (1) 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 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 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 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以外, 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 (2) 购买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 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 无形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现值之间的差额, 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以外, 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 (3) 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 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 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 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 计入当期损益。 (4) 借款存在折价或者溢价的, 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应摊销的折价或者溢价金额, 调整每期利息金额。 (5) 在租赁期开始日, 出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与初始直接费用之和作为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 同时记录未担保余值;将最低租赁收款额、初始直接费用及未担保余值之和与其现值之和的差额确认为未实现融资收益。未实现融资收益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配。出租人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认当期的融资收入。 (6) 确定实际利率时, 应当在考虑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所有合同条款 (包括提前还款权、看涨期权、类似期权等) 的基础上预计未来现金流量, 但不应当考虑未来信用损失。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合同各方之间支付或收取的、属于实际利率组成部分的各项收费、交易费用及溢价或折价等, 应当在确定实际利率时予以考虑。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未来现金流量或存续期间无法可靠预计时, 应当采用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整个合同期内的合同现金流量。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贷款和应收款项, 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 按摊余成本计量。企业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 按摊余成本对金融负债进行后续计量。 (7) 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 应当自首次执行日起改按实际利率法, 在随后的会计期间采用摊余成本计量。
二、新会计准则涉及实际利率法的会计处理
(一) 分期付款购入 (
分期收款销售) 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关于固定资产分期付款的处理方法, 是新准则下的特殊处理方法, 该方法反映了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 符合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准则规定购入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 延期支付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 应按购买价款的现值, 借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科目;按应支付的金额, 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期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 借记“在建工程”、“财务费用”等科目, 贷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产生的长期应收款, 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 按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 借记“长期应收款”科目;按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 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涉及增值税的, 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期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借记“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 贷记“财务费用”科目。
[例1]2005年3月20日甲公司从乙公司购入大型设备一套, 协议约定为分期付款方式。从销售当年年末开始分5年分期付款, 每年20000元, 合计100000元。假定甲公司在销售2005年3月20日支付货款, 则只需支付80000元即可。
未确认融资费用 (未实现融资收益) 总额20000元 (100000-80000) 。应付款项的公允价值 (视为现值) 为80000元, 据此确定折现率即实际利率为7.93%。即甲公司延期付款形成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和乙公司延期收款形成的未实现融资收益按照7.93%予以分摊, 如表1所示。
*本金即相对于分期付款总额终值而言的现值。
(二) 融资租赁固定资产
企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在租赁期开始日, 按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 (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 加上初始直接费用) , 借记“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科目;按最低租赁付款额, 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摊。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期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 借记“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等科目, 贷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出租人融资租赁产生的应收租赁款, 在租赁期开始日, 应按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与初始直接费用之和, 借记“长期应收款”科目;按未担保余值, 借记“未担保余值”科目;按融资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 (最低租赁收款金额的现值和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 , 贷记“融资租赁资产”科目;按融资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 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或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按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未实现融资收益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配。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期计算确定的融资收入, 借记“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 贷记“租赁收入”科目。
[例2]假设甲公司于2006年1月1日从乙公司以融资租赁的方式租入一套设备。乙公司购入设备的成本为50万元, 其公允价值为50万元, 租赁期5年, 每年年末支付租金118708元, 期满后设备归甲公司所有。出租人内含利率为6%, 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为8%。确定未确认融资费用 (未实现融资收益) 总额。
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500000元[118708× (P/A, 6%, 5) ], 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与设备公允价值相等, 因此租赁开始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为500000元。最低租赁付款额593540元 (118708×5) 。未确认融资费用 (未实现融资收益) 总额93540元 (593540-500000) 。由于出租人内含利率为6%, 以此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未实现融资收益) 折现率即实际利率。具体分摊见表2。
单位:元
承租人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 应当根据租赁期开始日租入资产入账价值的不同情况, 对未确认融资费用采用不同的分摊率: (1) 以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入资产入账价值的, 应当将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2) 以合同规定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入资产入账价值的, 应当将合同规定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3) 以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入资产入账价值的, 应当将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4) 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的, 应当重新计算分摊率, 该分摊率是使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相等的折现率。而出租人采用实际利率法分配未实现融资收益时, 应当将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分配率。
(三) 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应付债券
资产负债表日, 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 应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 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 (利息调整) 。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的, 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 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 (应计利息) ;按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 (利息调整) 。
资产负债表日, 对于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债券, 应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债券利息费用, 借记“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 贷记“应付利息”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科目 (利息调整) 。对于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 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债券利息费用, 借记“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 贷记“应付债券”科目 (应计利息) ;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科目 (利息调整) 。
[例3]A公司于2006年1月1日折价发行了面值为1250万元公司债券, 发行价格为1000万元, 票面利率为4.72%, 每年年末支付利息 (即1250×4.72%=59万元) , 到期一次还本。据此计算该公司债券实际利率r, 1000=59× (1+r) -1+59× (1+r) -2+59× (1+r) -3+59× (1+r) -4+ (59+1250) × (1+r) -5, 由此得出r=10%。具体摊销见表3。
假定例3中债券为一次还本付息, 则实际利率r计算如下, (59+59+59+59+59+1250) × (1+r) -5=1000, 由此得r≈9.05%, 见表4。
*考虑计算数据尾差
(四) 贷款与长期借款
贷款持有期间所确认的利息收入, 应当根据实际利率计算。实际利率应在取得贷款时确定, 在该贷款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保持不变。资产负债表日, 应按贷款的合同本金和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 借记“应收利息”科目, 按贷款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人, 贷记“利息收人”科目, 按其差额, 借记或贷记“贷款”科目 (利息调整) 。除公司债券外, 其他借款也应当按照上述实际利率法确定每期利息费用。按照名义 (合同) 利率和实际利率计算的每期利息费用差额, 即按照实际利率法确定的每一会计期间应摊销的折价或者溢价金额, 以此调整每期利息金额。资产负债表日, 应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长期借款的利息费用, 借记“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 按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 贷记“应付利息”科目, 按其差额, 贷记“长期借款”科目 (利息调整) 。
(五) 吸收存款
吸收存款是指金融企业收到客户存入的款项。资产负债表日, 应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存入资金的利息费用, 借记“利息支出”科目, 按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 贷记“应付利息”科目, 按其差额, 借记或贷记“吸收存款”科目 (利息调整) 。实际利率与合同利率差异较小的, 也可以采用合同利率计算确定利息费用。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实际利率法应用解析】推荐阅读:
《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反思09-22
《中国的利率改革与利率市场化》 读后感06-09
利率相关试题06-30
六年级上册利率教案05-23
高校助学贷款利率10-27
税率和利率教学设计07-04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策10-09
光大银行宣布取消首套房利率优惠05-27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05-28
利率市场化下的储蓄国债定价机制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