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分析

2024-11-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分析(共8篇)

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分析 篇1

一、正确分析宏观经济形势

今年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是“两个不变,六个隐忧”。“两个不变”:一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需求不会出现大的减弱。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经济体有望保持增长。二是国际产业转移和技术扩散的趋势没有改变,有利于我国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包括服务业和研发环节的转移继续加快。“六个隐忧”:一是发展不平衡加剧,二是石油价格仍在高位波动,三是贸易保护主义更加强化,四是国际投资资金频繁冲击金融、商品市场,五是局部地区动荡不安,六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以及禽流感等传染性疾病蔓延等。

国内环境是“五个有利,五个深层次问题”。“五个有利”:一是我国处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的时期,市场潜力巨大,内在动力较强,有利于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二是今年是“*”起步之年,中央确定的各项战略部署将全面启动实施,有利于引导各方面的发展积极性;三是供求总量关系进一步改善,市场机制作用明显增强,有利于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四是各方面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五是我省将加大扶持苏北的力度,南北产业转移将进一步扩大。“五个深层次问题”:一是自主创新能力弱,经济结构不合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不良竞争日益显露;二是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进出口贸易不平衡的矛盾突出;三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四是体制机制不完善,法制环境不健全;五是经济运行中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不容忽视,社会发展方面的矛盾和问题较多。

二、准确把握具体政策走向

1、关于宏观调控

今年国家将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更加注重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更加注重各项政策的协调配合,更加注重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

一是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年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总规模比去年减少,将按照突出重点、压缩一般的原则,优先安排续建项目,适当开工建设事关“*”规划顺利实施的重大项目。将认真做好重大项目规划和前期准备工作,建立重大项目储备库,严格项目建设程序,加强重大项目稽察,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货币政策方面,将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将继续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促进信贷结构优化,发展直接融资,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着力解决中小企业等贷款难问题。

二是将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继续把好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加强行业规划、产业政策与土地、信贷、环保、安全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合理控制中长期贷款,严格控制过度扩张行业的信贷投放,继续落实已出台的调控措施,增加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供给,控制高档房地产开发。

三是将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积极做好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严格执行企业最低工资制度等增加居民收入的工作。开拓农村市场,继续搞好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加大对农村商业网点连锁经营、农资物流配送等项目的支持力度,扩大消费热点,完善住房、汽车等消费政策,发展文化、健身和旅游消费。优化消费环境,加快个人征信体系建设,规范和促进消费信贷发展。加强市场监管,着力解决教育和医疗乱收费、电信服务价格高等问题,开展教育、医药价格收费专项检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工作。

四是将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的监测预警。继续坚持月度分析和重要情况报告制度,密切关注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针对突出矛盾,提出对策建议,加强预调和微调。

2、关于能源供应和运输。将促进煤电油运供需衔接。认真落实电力发展规划,加快水电、核电、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建设,完善电网结构,促进电力建设有序发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稳定煤炭生产和供应。努力增加石油天然气供给,整顿油气开发秩序。继续加强煤运通道、下水港口和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长效机制。强化煤电油运价格监管。加强协调调度,高度重视,着力解决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供水、供气、供电、供暖和供油等实际问题。

国家将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逐步理顺价格关系,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的机制,发挥价格的“倒逼”作用。这意味着煤电油气运面临逐步涨价。具体为:一是要完善石油价格机制,进一步理顺成品油价格。改进天然气价格管理,适当提高价格水平。二是深化电价改革,实施新的输配电价格管理办法,调整销售电价分类结构,继续实施煤电价格联动。三是推进煤炭价格市场化,取消电煤价格临时干预措施,由煤、电双方自主确定交易价格。在安全成本增加、资源成本增加、劳动力成本增加的情况下,煤炭价格必将呈现上涨走势。四是加大水价改革力度,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适当提高征收标准,合理调整水利工程和城市供水价格,加快推行阶梯式水价、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加价,强化供水价格约束机制。五是推动土地价格改革,推动建立规范的基准地价确定、公布制度和协议出让最低价制度,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六是全面实施污水和城市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未开征的要开征,已开征的收费标准调整到保本微利水平。七是加快建立和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收费政策,建立环境治理、生态恢复责任制和费用补偿机制,完善排污收费政策。八是在能源和资源涨价的作用下,运输价格也将呈现出上涨趋势。所有这些价格改革措施,都将对资源配置产生重要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加大工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3、关于结构调整。今年国家结构调整的力度很大,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同时公布了鼓励、限制和淘汰产业指导目录,将采取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把解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将完善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对已出台的钢铁、电解铝、煤炭、汽车等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将强化落实,加强检查,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对尚未出台的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将抓紧制定和完善,尽快出台。原则上不批准新上钢厂。提高进入煤炭生产领域的井型标准,明确回采率。淘汰落后产能。在主要依靠市场优胜劣汰的同时,依法关闭一批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企业。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有冶金、纺织、电力、汽车、水泥和小化工等行业。

冶金行业:今年将推进钢铁企业强强联合,形成5个超级企业,淘汰1亿吨落后炼铁生产能力和5500万吨落后炼钢生产能力,原则上不批准建设新厂,暂停核准钢产量500万吨以下企业的所有冶炼项目,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和项目不予贷款,坚决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不含铁合金高炉)、20吨以下转炉和电炉。在国家列出的落后生产能力表中,*省的数量还不少,炼铁高炉41座,20吨以下的炼钢转炉3座,20吨以下的炼钢电炉95座。炼钢电炉的淘汰数量占全国的1/4,是最多的省份。

纺织行业:全国棉纺能力从2000年的3400万锭增加到*年的7500万锭,其中约60%属于70年代以前生产的应淘汰的落后设备。国家将对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淘汰类纺织设备和工艺产品,严格按规定期限淘汰;加强二手设备的市场准入管理,控制落后旧设备向中西部转移;严格按照产业政策规定执行对聚酯等化纤项目的核准,防止化纤能力的过快增长。

电力行业: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有较大改善,华东明显缓解,主要是季节性、时段性缺电,总体是“前紧后松”状态。针对电站无序建设遗留问题较多,国家将尽快出台“违规电站项目处理办法”,使违规企业对违规行为付出应有的成本和代价;推进火电机组“上大压小、上煤压油”工程;推进电价改革,逐步实行竞价上网等措施。国家列出的我省违规建设电站项目未经规划的22个,装机1080万千瓦,数量、装机均占全国的12.5%。

汽车行业: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的产能扩张,支持企业大力发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国家将补充完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有关的投资规定,适当提高投资准入门槛。

水泥行业:主要是加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五年内淘汰2.5亿吨,发展新型干法水泥,企业平均规模由现在的20万吨提高到40万吨,企业户数减少到3500家。国家要求各省上报备案水泥发展规划,并作为各省核准依据。

小化工行业:省政府已经明确,将用关闭小煤矿的力度,整治关闭小化工。

总之,今年国家在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上,将采取前所未有的力度,这些行业日常生产经营、今后发展方向将因此而发生新的、深刻的变化。

4、关于产业与企业集中度。将推进技术改造,加快兼并重组。加大对纺织行业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研发、服装自主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大型钢铁集团的重大技改和新产品项目,按照市场原则,以资产、资源为纽带,鼓励钢铁、水泥、煤炭、化工等行业的兼并重组,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

一是企业做强做大。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年全国1000家大企业中,我省有101家,但前50家中我省没有,我省最大的制造企业是沙钢,*年也只是突破400亿元。今年,省里已经提出了一个扶持发展的政策意见初稿,将集全国各省扶持政策之大成,目前《意见》还在进一步完善之中,将尽快形成定稿上报省政府。今后几年抓工业,一个十分紧迫而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强做大,将配置各种资源,包括经贸系统已有的资源将集中投放,科学配置。

二是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这是工业经济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要求,也有利于发展现代物流业,是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省在这个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去年省里集中支持了多层标准厂房建设,建成了2600多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今年将在推进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上,继续加大力度,争取新突破,打造百亿、千亿级产业集聚区。

5、关于节能降耗。国家导向性、预期性和约束性三大类指标中,刚性的是约束性指标,将纳入各地区、各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政绩考核,并分解落实到各地,包括三大指标:耕地保有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为此,国家将建立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公报制度,今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要降低4%左右,我省今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指标也不能低于降4%左右水平,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一是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在节能方面,将组织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突出抓好1000家高耗能企业的节能工作,推行强制性产品能效标准、标识管理,扩大节能产品认证范围。对高耗能行业继续实施差别电价。在节水方面,将研究建立节水标准体系,推动重点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加大节水设备和器具推广力度。在节地方面,将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推动第二批城市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在节材方面,将加强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鼓励生产高强度和耐腐蚀金属材料,促进木材节约代用,研究实施节约包装材料的政策措施。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将推进共伴生矿产资源和工业“三废”的综合开发利用,组织编制资源综合利用等专项规划。将研究制定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财税、价格政策。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将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认真实施国家第—批循环经济试点,提出重大技术和项目,加快关键和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将抓紧起草《循环经济法》,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将研究制定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推进计划。三是搞好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将加快淮河流域工业废水治理工作和建设,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6、关于技术创新。一是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将抓紧出台鼓励自主创新的指导性文件。加大对引进技术和设备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支持力度,对选用国产首台、首套装备给予政策扶持。实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工程,建设—批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加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一批重大科学工程。建立开放型自主创新体系,鼓励外资企业研发活动本地化,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到境外建立研发中心。

二是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加强组织协调。依托重点工程,积极推进燃气轮机、百万千瓦核电机、超高速列车、大型化工成套设备、机械制造流水线成套设备等16个重点领域的重大装备国产化,带动关键基础产品和零部件发展。

三是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将抓紧制定《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配套文件,研究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软件和新型元器件等基础性核心产业,培育数字化音视频、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等增长性战略产业,实施集成电路、先进计算等重大工程。建设软件、微电子、光电子等产业基地。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四大领域实施若干重大专项。加快推进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新支线飞机工程。广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四是大力发展生物产业。将其列为继信息产业之后又一新兴主导产业,将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予以重点发展,具体目标是:培育3000家左右现代生物中小企业,10个左右销售收入超100亿的生物大企业,5个产值上1000亿的生物产业基地,一批销售过10亿的生物产品,到2010年生物产业增加值5000亿元,占GDp3%。

五是加快自主知名品牌建设。将适当提高设备的折旧率,将自主品牌发展情况纳入统计指标体系,及一系列的财税优惠政策。我省是科教大省,应该也有可能在这些方面有所作为,走在全国的前列。

7、关于提升服务业比重。将尽快出台《关于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选择若干城市开展服务、业体制改革与创新试点,加快发展交通运输、金融、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和社区服务等新兴生活服务业。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商贸、餐饮、邮政、旅游等传统服务业的水平和质量。

8、关于民营经济。将进一步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抓紧出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推动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制定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专项资金和信用担保等管理办法,完善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统计监测系统。通过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期间初步形成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布局结构相对合理、管理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持续增强、吸收就业能力不断扩大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群体。进一步加大非公有制企业治乱减负工作力度。将推动东中西部(*省南北部)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安排好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融资担保、创业辅导、技术创新、国际合作和人才培训等服务机构的发展。将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上市融资。

9、关于对外开放。国家将努力缓解贸易不平衡、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在出口保持稳定增长的基础上,着力调整出口结构。将完善出口退税政策,鼓励扩大一般贸易特别是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修订禁止加工贸易目录,促进加工贸易转型。继续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健全重要商品出口预警和贸易摩擦协调应对机制。增加国内短缺的重要商品和先进技术设备进口。将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工作。编制并组织实施“*”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专项规划,全面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严格限制低水平、高消耗、高污染的外资项目进入。将制定并落实境外投资产业指导政策,完善鼓励境外投资的配套措施、项目核准制度和国内协调机制,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进行跨国并购。

三、积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宏观经济形势和具体政策走向有很多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积极应对并加以有效利用的地方。各地经贸部门和广大工商业企业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把握政策,顺时应势,积极寻求促进发展有效之策。

一要深入研究,准确把握。要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正确理解当前的国际环境中的“两个不变,六个隐忧”和国内环境的“五个有利”和“五个深层次问题”,既不盲目乐观,又不悲观失望。对具体的九个方面的政策导向,也要一分为二,既看到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应该说有利形势更多一点。

二要顺应时势,把握机遇。虽然现在各种困难和矛盾较多,但总体上看,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保持增长基本不会改变,我国仍处在较快增长经济周期基本不会改变,我省正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不会改变,省委、省政府扶持苏北发展的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我们要积极捕捉发展机遇,找准了机遇就能发展壮大,探索出应对困难的办法,也能发展自己。

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分析 篇2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 我省贯彻落实中央精神, 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着力深化改革, 加快转型升级, 不断改善民生, 经济运行稳中趋好。

1.经济运行稳中有进。2015年, 全省生产总值实现29806.1亿元, 同比增长6.8%, 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形势略好于去年。其中, 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439.4亿元、14388亿元和11978.7亿元, 三次产业增速分别为2.5%、4.7%和11.2%。三次产业结构为:11.5∶48.3∶40.2。

2.三大需求保持基本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8905.7亿元, 比上年增长10.6%。其中, 第一产业增长35.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2.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6.5%。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934.7亿元, 比上年增长9.4%。其中, 限额以上企业 (单位) 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6%。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9.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9.8%。进出口同比下降。全年进出口总值完成3192.4亿元人民币, 比上年下降13.4%。其中, 出口总值2042.1亿元人民币, 下降7.0%;进口总值1150.3亿元人民币, 下降22.8%。实际利用外资平稳增长。全年实际利用外资73.7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5.1%。

3.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服务业比重继续提高。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2%, 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投资结构持续改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 完成投资3736.5亿元, 比上年增长17.9%, 增速快于固定资产投资7.3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25.5%, 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工业能耗持续下降。规模以上工业能耗2.03亿吨标准煤, 比上年下降1.88%。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02%。

4.物价指数温和回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9%, 涨幅同比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 城市上涨1.1%, 农村上涨0.5%。分类别看, 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六升二降”。

二、当前我省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我省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 但经济发展正在经历阶段性调整, 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暴露, 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一些领域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1.产能过剩的局面尚未明显改变。我省产能过剩呈现行业面广、持续时间长、绝对过剩程度高等特点, 导致制造业投资减慢和工业品价格下跌已近三年, 目前尚无价格止跌和市场出清迹象。同时, 大量资源固化于传统企业中, 引发融资成本上涨, 抑制了新兴产业与服务业的发展。

2.环境治理压力依然巨大。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是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区域, 河北是污染治理的重点, 我省的压力大, 任务重, 在强力推进环境治理的情况下, 如何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3.地方性债务风险持续增加。最近几年, 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稳定经济, 我省财政收支压力增大, 政府债务负担和财政风险不断加大。2014年末我省政府债务余额5653亿元, 比2013年6月末审计数量增加1690.71亿元, 增长42.7%。政府性债务相关的金融产品违约风险开始暴露, 实体经济的问题开始向财政金融领域传导。

三、下一步工作的对策建议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要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着力扩大内需, 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 强化创新驱动, 坚持绿色发展, 确保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全面深化改革。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宏观管理方式, 通过市场化手段, 促进资源要素等加快向新供给形成和新供给扩张的行业集聚, 降低融资成本, 破除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抑制, 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供给效率。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 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 完善市场监管, 增进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治理、环境保护职责, 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产权制度, 保障农民土地流转、土地增值收益, 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2.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我省要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利时机, 积极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和市场一体化改革, 先行开展改革试点, 进一步明确我省功能定位, 强化省级统筹协调, 以交通、产业和生态三个领域为突破口, 全面推进各领域协作, 明确功能分区、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打造发展平台和载体。

3.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加快转型重构, 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积极打造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 实施积极的产业政策, 加快化解过剩产能,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延伸产业链, 提高产品附加值, 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 进一步扩大规模、拓宽领域、提升档次, 创新服务业体制机制, 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壮大服务业市场主体, 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 培育服务业新兴业态, 塑造服务业优势品牌,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4.着力扩大投资需求。优先安排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优先安排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 优先安排重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 保持适度投资规模和增长速度。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 促进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 增强投资稳定增长的内生动力。努力破解要素制约, 在资金方面, 加大筹资力度, 拓宽投资渠道, 创新投资方式;在土地方面, 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 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5.大力促进消费需求。努力深化收入分配改革, 缩小收入差, 为扩大消费打下坚实基础。大力发展电商消费, 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鼓励网络购物、在线交易等新的消费方式。培育养老健康消费, 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养老、康复、托养和家政护理机构, 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培育打造新型旅游消费体系, 在信息联网、信用卡支付、酒店升级、商务服务等方面, 全面提升商务旅游水平, 打造高水平商务旅游区域中心。

6.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提升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鼓励农民进城创业, 切实保障其在城镇享有均等的公共服务和在农村的集体经济权利, 释放新的消费需求。以城带乡, 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增强城镇产业基础, 提升产业承接能力, 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注重节能减排、低碳环保, 完善基础设施, 提高城镇品位, 提升管理水平, 使城镇更加宜居宜业。

7.加快科技创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在推进科技创新上取得更大进展。深度激发“双创”活力, 强化体制机制创新, 加快推进协同创新, 以创新塑造新优势、培育新动力、拓展新空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依靠科技创新带动产业质量提升。加大与京津合作力度, 建立科技创新协同机制, 深化产业配套、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合作, 促进重大科技项目、科技资源流动与共享。优化创新环境, 建立和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鼓励和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资科技创新领域, 形成社会化、多元化科技投资体系。

8.坚持绿色发展。推进节能减排,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努力降低能源消耗, 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尽快改善空气质量。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恢复和提升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构建生态红线体系, 打造京津冀生态涵养保护支撑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 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加强水土矿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坚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 推进自然资源产权管理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建设, 切实加强水、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的保护与集约利用。

摘要:当前经济形势风云变幻, 准确把握形势发展变化, 对于我们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积极应对、做好各方面工作至关重要, 为确保“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动力支撑。

关键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建议

参考文献

[1]王小广.2015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2016年展望[J].企业管理, 2016 (01) .

[2]杨琳.2015年宏观经济运行回顾与展望[J].全球化, 2015 (12) .

[3]王进强.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功能[J].北方经贸, 2015 (12) .

当前经济形势及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篇3

首先,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效益的大幅度提高。前3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5%,其中第1季度增长9.9%,第2季度当季增长6.7%,累计增长8.2%,第3季度当季增长9.1%,累计增长8.5%,前3个季度的GDP增长比去年同期加快了0.6个百分点,是近年以来最高的增长速度。为什么经济能够这么高?我想首先是国内需求增长加快,这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力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月~9月份增长30.5%,比去年同期加快了8.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按照现行的统计,更新改造的投资增长49.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2.5%,继续呈现一种旺盛的发展势头。国债投资进一步向重点领域倾斜,今年一共发行1400亿元的长期建设国债,安排用于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的就达到320个亿,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医疗救助体系的建设投资的接近100个亿,环境保护和生态投入100多个亿,用于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东北老工业技术改造等等也达到了200个亿,这对固定资产的快速增长,特别是投资结构的优化起了重要作用。

居民消费由于受到非典型肺炎的影响曾一度放慢,但其后很快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月份当月分别增长了9.8%和9.9%,前3季度累计增长了8.6%,住房、汽车、电信等消费热点促进了居民消费的消费力量。全国商品房的销售达到3736亿元,增长41.4%,限额以外批发零售贸易汽车零售额增长77.5%,通讯器材零售额增长74%,同时,年初居民消费价格也扭转了从2001年11月份以来的负增长或者下降趋势,前3季度累计上升0.7%,食品、服务、居住价格分别是带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分别上涨2.2、2.3和1.8个百分点。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增长的质量进一步提高,效益大幅度增加。前3季度财政收入16312亿元,同比增长22.5%,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改善,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728亿元,同比增长49%,其实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增长60.8%,他的增长率要快于一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率,在全部39个工业行业中有37个行业利润继续保持增长,工业产销情况也衔接比较好,产销率达到97.6%。

第二,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经济自主增长的能力在不断增强。农民种植结构在进一步调整,棉花的面积增长的比较多,油料和蔬菜面积分别增长4.3%和3%,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我国粮食产品中的优质的专用的农产品生产继续扩大及夏收优质专用小麦和油菜籽所占比重分别达到34%和68%,比上年比重又有所提高。优势农产品生产区域化的形势也比较明显,东北地区专用的玉米、大豆面积已经占全国48%和64%,冀、鲁、豫三省优质小麦面积占全国52%,农业产业化经营也进一步的发展,订单农业继续扩大,在经济增长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也是呈现了一种快速增长态势。

前3季度规模以上的工业增长值增长16.5%,其中电子信息产品、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化工、冶金等5个行业贡献达到8.4个百分点,通讯设备、卫星电子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等高新技术的产品产量也大幅度增加。那么在经济高度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以及其他一些供应不足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发电设备、环保设备、金属机床产品增幅都在38%以上,和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汽车产品1月~9月份生产326万辆,同比增长35.7%,轿车产量已经达到144万辆,超过去年全年的产量。能源生产还是保持较快增长,为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其中原煤增长16.8%,发电量增加15.6%,煤炭价格有所上涨。

西部大开发稳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非常顺利,青藏铁路已从格尔木铺轨到可可西里,贵州至广州,三峡第一条送出线路和北部通道二期工程现在已经投产,西气东输控制性工程,南京、长江和盐水关、黄河水道贯通,为年底向上海输气奠定了基础。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进一步扩大,农民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增加,今年对农村六小工程的投入应该来说是力度最大的一年,人才开发力度也开始加大,今年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又做出了关于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做出了加快体制创新和改革,全面使老工业基地结构升级,推进资源型结构转型等一系列重大决策,这项工作已经开始起动,将为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为一、二千万人的生活水平和生产水平的提高打下一个更为坚实的基础。

国有经济的调整和国有经济改造的积极推进,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加快重组,在这个过程中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明显增强,今年以来集体和个体投资同比加快了9.6个百分点,集体和私营出口增长了近80%和79.3%,那么对出口的贡献率超过了25%。

第三,各项改革有序的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环境进一步改善。国务院的机构改革应该来说是顺利的推进,省级机构的改革也在进一步的展开,行政审批的事项继续减少,在去年减少789项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取消了406项,同时将82项审批交给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机构来进行管理。国有资产的管理也迈出了重要的步伐。成立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颁布实施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明确国有资产管理基本制度,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配套的实施办法。

金融监管也进一步加强,设立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对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以及其他存款型金融机构实行统一监督管理,实现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的分设,证券业、保险业监督管理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在这个改革过程中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国务院专门下发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已经在全国陆续展开,条件成熟的地方已经对农业特产税不再单独征收,改为征收农业税,有些地方包括安徽省在内还对农民直接补贴进行了试点,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今年也开始起步。制定出台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试点方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系又做出了全面的部署,提出了五个统筹和五个坚持,这就是说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决定更大程度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制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健全了国家的宏观调控,完善了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应该讲决定的贯彻落实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一个强大的体制保证。

第四,对外开放积极扩大,走出去战略实施取得了进展。去年我们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6000亿美元,居世界第6位,今年前3个季度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水平,达到6063亿美元,增长36.2%,其中出口增长32.3%,在整个出口额中机电产品出口增长41.4%,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已经超过了50%,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等于58.4%,服装、鞋类等传统型产品出口也进一步扩大,分别增长24.7%和15.6%,进口2986亿美元,增长40.5%,进口的速度要高于我们出口的速度。一些重要商品进口增长较高,主要是原油、成品油、钢材和汽车的进口量分别增长29.8%、54.5%、48.7%和47.6%,棉花、大豆增幅进口也比较快。

今年我们还认真的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在外商投资的图书、报刊分销开办旅行社合作办学设立合资外贸公司等方面出台一系列的规定和办法,进一步扩宽外商投资领域,改善投资环境。服务业利用外资的进度进一步加快,资金密集型项目明显增加,带动外资的增长,前3季度合同利用外资792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402亿美元,增长11%,在这个过程中大陆与内地香港和澳门也关于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做了安排,为促进内地与港澳经济技术等方面合作提供又一个广阔的空间。

今年以来国内企业走出去也取得了进展,新批准投资设立境外非金融类企业有355家,中方协议金额是3亿美金,同比增长了48.5%和68.1%,境外投资主要方向是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资源的开发以及轻纺、电子等项目等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在这个过程中,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也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到9月底对外承包工程的营业额达到81亿美元,增长28.4%,对外劳务营业额也增长8.1%,到9月底国家外汇储备达到3839亿美元,比去年增加975亿元。

第五,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前3季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增长9%和3.8%,今年的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额增加的比较快,已经增加1390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的要多增3441亿元,中央关于就业和再就业的政策正在逐步的落实,8月份国务院专门召开了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就业工作的通知,成立了由13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国务院再就业工作布局联席会议,进一步协调全国再就业工作。国家今年专门安排了专项资金用于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中央在继续对地方提供100亿元的企业职工下岗基本生活保障费基础上,安排了就业专项资金,又达到接近50亿元,到9月底新增就业岗位650万个,安排了下岗失业再就业人员350万人,其中40岁~50岁大龄就业人员98万人,到目前为止是793万人,登记率为4.2%。

针对部分行业和个体经营受非典影响,今年困难收入下降的问题,国家及时税费减免,稳定就业等方面政策,并将符合条件的特困群众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到9月底全国有2180万城镇居民得到了低保的保障,比去年底增加115万人。一直在2180万人~2183万人浮动,近年来看资金投入大,但是人数仅增加155万人。同时国务院出台了城市生活无着落流浪人员乞讨办法,各地在城市特困群体的医疗、住房、救助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截止9月底养老保险人数达到医疗保险人员达到1.0432亿人,失业人员达到1.0189亿人,比去年增长1032万人和7万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也在加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的工作还是在稳步的推进。

第六,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正在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科教文卫生态和环境保护等各方面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首先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独立自主的完成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之一。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又一伟大成就,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方面完成的又一大壮举。是我国高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对于带动我国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增加经济科技和国防的实力,激励全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特别要指出的是今年教育工作有了新的发展,中央专门召开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对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进行全面部署,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体制正在逐步形成,国家继续推行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和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起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试点示范项目,对西部地区以资助贫困地区困难学生的政策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力度加大,今年专门安排了国债资金,用于全国的疾病防治和网络建设,积极推进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同时加强乡镇的卫生院、妇幼保健医院等农村卫生医疗设施的建设,逐步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

宏观形势分析及我市走势判断 篇4

一、1-9月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基本特点

1-9月,我市经济呈现“低开平走”的发展态势,累计完成GDP51.3亿元,同比增长13.3%,增幅比1-3月、1-6月分别提高1.9和1.5个百分点,完成年初计划的73%。其中一产6.8亿元,增长6.6%,二产27.4亿元,增长14.6%(其中工业增加值23.4亿元,增长14.2%),三产17.1亿元,增长14.1%。

1.工业经济“平开稳走”,经济效益趋于好转。

工业经济“平开稳走”。1-9月,累计完成工业生产总值83.8亿元,同比增长17.4%,增幅较1-3月和1-6月分别提高6.4和3.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46.3亿元,增长21.5%。主要原因是虽然今年以来“六六”产业(1-9月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增长36.4%)、化工(1-9月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增长23.4%)等表现良好,但由于支柱产业水泥行情持续低迷,恢复性增长缓慢,给工业经济增长造成较大下行拉力,使得工业增长较为平稳。

经济效益趋于好转。1-9月,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考核得分197.27分,比1-2月提高36.97分;亏损企业28个,比2月减少27个;产成品存户率增长5.3%,比1-2月降低22个百分点。三大水泥龙头企业销售情况较好,建材产业行业性亏损得到有效扼制。化工、电光源和机电三大行业势头强劲,销售收入分别增长29.8%、21.2%和42.1%。

(图一)

2.农业生产稳步发展,效益农业势头不减。

1-9月,累计完成农业增加值6.8亿元,同比增长6.6%。正确处理农业结构调整与保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系,加大扶持粮食生产力度,全市粮食生产播种面积56万亩,比上年增长4%,粮食总产量预计23.2万吨,增长6%。特色效益农业势头不减,食用菌、高山蔬菜分别实现产值4.8亿元、1.2亿元,分别增长17%和12%;生猪、蜜蜂产量分别达到82.8万头和25万箱,实现产值4亿元和1.33亿元,分别增长5.3%和35%。但受市场行情及疫病等因素的影响,生猪市场价格8月份以来开始下跌,目前已降至中猪价格7―7.6元/公斤,肉猪价格6.6―6.9元/公斤,而去年同期价格分别为15元/公斤、9.8元/公斤。农业品牌建设继续加强,共有26个农产品基地被列入XX市级以上各类特色农产品基地,14个农产品被命名为XX市级以上绿色农产品。与此同时,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千库保安、“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等扎实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新的提高。

3.投资消费平稳增长,对外出口增势强劲。

投资完成情况良好。1-9月,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7亿元,同比增长18.1%。其中限额以上投资完成23.8亿元,增长26.2%。今年以来推动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列入省、XX市重点、XX市“六大百亿”工程及“-310工程”的71个在建项目,1-9月累计完成投资17.5亿元,占了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7%;二是工业投资的快速增长拉动。由于今年列入“310”重点工程的工业项目的土地、资金都已落实到位,工业投资继续保持了高增长态势,1-9月累计完成投资13.5亿元,增长34.8%。但房地产开发投资受消费者对房价下跌幅度心理预期过高、短期内商品房供应量过大、新增投资不足等因素影响,6月份开始呈下降趋势,1-6月、1-7月、1-8、1-9月比1-5月75.3%的最高增幅分别降低66.9个、61.1个、63.8个和57.9个百分点。

消费保持稳步增长。1-9月,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分别增长12.9%、16.5%。物价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同期上升0.2%,房地产市场价格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出口增势强劲。据初步统计,1-9月,累计完成出口2914万美元,同比增长62%。其中,江化股份767万美元,增长59.5%;沃克公司496

(图二)

万美元,增长46.7%;华顿服饰497万美元,增长45.3%;美伊服饰128万美元,增长85.5%;恒亮公司由于市场原因出口比上年同期减少26万美元,为278万美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绅特公司和云盛皮件公司出口实现零的突破,分别达到202万美元和124万美元。

4.财政金融运行正常,居民增收步伐加快。

金融机构存贷款业务均较快增长,1-9月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3.2亿元、贷款余额56.3亿元,分别增长16%和12.7%。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4.5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2亿元,分别增长18.8%和23.5%,从地方财政收入的构成上看,增幅最高的是其他工商税,增长35.3%,其次是契税,增长32.5%。财政总支出4.22亿元,增长26.6%,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1-9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9689元,增长6.1%,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累计5489元,增长18.3%,增幅居XX市各县(市)之首,主要增长点是家庭经营性收入,达到2714.11元,增长了34.8%。

(二)存在问题

1.应对宏观调控的措施准备不足。前9个月我市经济仍保持了相对较快的增长,这是近几年来高投入积累的惯性增长,宏观调控对经济增长的滞后性影响仍在不断显现,宏观环境仍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可能给经济增长带来较大的压力,部分政府部门和企业对此估计不足,工作思路未进行及时有效调整。

2.要素配置待优化。土地、电力及资金等要素受时空因素限制,难形成合力,制约了经济提速发展:土地供应和企业意愿、空间布局出现冲突,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小水电受雨水的季节性影响,难以实现年度均衡供应;受企业规模偏小、信誉不良、担保品不足及金融机构贷款权限上收等影响,银行“惜贷”,企业“难贷”;各种政策资源很多,但落实力度有待加强,部分资金补助存在“撒胡椒面”现象,有待通过整合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3.经济金融风险增大。我市经济相对落后,产业结构偏重,企业素质不高,资产负债率较高,抗风险能力弱。特别是一些过度投资行业,随着新的产能投产,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亏损面扩大,可能会导致部分经营不好企业资金链断裂,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另外我市房地产销售下滑,商品房空置面积增加(1-9月全市房地产空置面积22609平方米,同比增长98.7%),房地产企业实力参差不齐,信贷比例较大,可能会使持续多年贷款高增长后出现不良贷款滞后性增长,从而带来一些金融风险。

4.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主要支柱产业建材行业效益不佳、房地产销售疲软、土地出让收益下降等给全年财政增收带来较大的压力,难以支撑日益增加的统筹城乡发展支出,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

5.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难问题更加突出。在农资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大背景下,农产品价格开始回落,粮食价格今年三月份已转升为降,生猪价格出现较大回落,给农民增收带来了较大压力。受房地产投资下滑影响,以农民工为主的建筑行业劳动需求出现下降也制约了农民增收。

6.项目建设难度较大。项目落地难度较大。由于前期工作不到位,部分项目规划选址、征地拆迁难度大,业主投资资金落实难,项目与土地对接难,导致土地指标面临被收回的风险。部分行业、部分单位谋划项目和操作项目的能力偏弱,对前期工作存在畏难情绪,许多企业因资金和市场等原因将原定投资计划和投资规模调整缩小、或暂缓或放弃,如三友电子六亿支节能灯管项目、虎山集团和何家山水泥公司5000吨/日生产线项目。项目质量不高,目前要求供地实施的项目,绝大多数是投资不到千万元的小项目。招商引资工作难度增大,1-9月实际到位市外资金比上年同期下降9.4%。

二、20宏观形势及全年走势判断

年我市经济增长速度有望维持在13%左右的水平,这主要基于以下分析:

1.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仍较好。IMF在全球经济展望中预计20全球经济增长率为4.3%,略低于的5.1%。2006年受能源价格持续上扬等因素影响,预计增长4%左右。这意味我们只要积极应对市场游戏规则,着力化解各类贸易壁垒,努力开拓国际市场,2006年世界经济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应该还是有利的。

2.2006年国内经济环境将是“紧中有活”。2005年我国经济有三大看点:①GDP保持强劲增长,一季度9.4%,二季度9.5%,预计全年可达9%以上;②投资增长距国家预期尚有距离,但结构趋于优化。1-7月,全国限额以上投资增长27.2%,增幅比上年同期低3.9个百分点,离15%-20%的调控目标尚有距离。但属国家前期重点调控的钢材、建材行业1-6月投资分别增长18.6%和13%,增幅比上年同期分别回落32.9和40.8个百分点,且两者增速均大幅低于27.2%的平均水平。③房地产投资逐月下降,但走势未定。自3月份国家出台一系列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措施出台后,房地产投资增速由1-4月的27.8%下降为1-7月的24.8%。有关专家预计,目前的房地产降温只是开始,随着各项措施的逐步到位,房地产投资增速还将继续下滑,对整体投资增长将产生较大的下行拉力。

综合以上因素分析,2006年,预计国家整体经济发展仍将在高位区间运行,但受投资影响,增速将有所放缓。从政策层面上看,为了防止因调控特别是对房地产市场调控而引起的经济萧条,确保经济增长能在合理区间运行和“十一五”规划有一个良好的开局,预计国家将在坚持调控的基础上,出台一系列政策来促进经济繁荣,如高举循环经济大旗,加快构建节能型社会;高度关注“三农”问题,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出台《物权法》,扩大抵押担保品范围,为企业创造较好的融资环境;等等。但能源价格上涨、出口贸易壁垒增多、人民币汇率改革等因素也将给我国经济带来较多的`不确定性。

3.我市经济总体发展将仍呈快速上升态势。“跻身全国200强县”目标的提出,进一步强化了加快发展意识,全心全意谋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传统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六六”特色产业在工业中的份额继续增加,2005年1-9月的产值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的占比已达42.3%,预计2006年还会继续提高。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可比上年增长20%,其效应将在明年得到显现。但整体经济受贸易壁垒、要素保障、主要支柱行业建材走势不明等因素影响,2006年经济增长的压力仍相对较大。

综合以上因素分析,2006年我市发展应是机遇大于挑战,须未雨绸缪,超前谋划,抓紧做好各项工作,确保政策出台伊始就能及时应对。

三、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2006年主要指标安排

――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其中一产增长5%,二产增长15.3%,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15.8%,三产增长13%;

――财政总收入增长16.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6%;

――外贸出口增长2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

(二)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

1.着力加快平台建设,促进经济增量提质。

抓好经济开发区建设。借助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之机,做实区内农保田调整的准备工作,力争启动开发区四期工程,实现开放区扩容工作的突破。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理力度,收回超过期限仍未动工建设的土地,鼓励企业出租闲置厂房、建设高层厂房、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着力抓好双氧水公司年产20万吨钯触媒生产线和热电项目、恒昌链条有限公司年产1200万米摩托车链条和1万吨工业链条技改等项目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作,促其早动工、早投产。建设江东区行政商住区1号楼,做好行政商住区2号楼土地拍卖有关前期准备工作,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效率。加强园区环境管理,全面掌握化工企业的生产、污水和废气的排放情况,促其整改。

推进江贺经济走廊建设。推动江贺经济走廊南拓北联,增加新的容量,落实《江贺经济走廊规划》,抓好区内相关乡镇的协调工作,保证土地征用、项目建设等顺利推进。创新开发机制,明确投资主体,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重点抓好区内企业的集中供气、供热工作,烟尘排放整治工作,做好十里牌小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和土地出让工作,抓好贺村至wmxz.cn新205国道产业带和三道湾区片和wmxz.cn竹木加工分工业区的规划和开发。

加快特色制造业基地建设。突出清湖、四都、淤头、新塘边四大特色制造业基地的基础、产业、要素、服务“四配套”,着力推动四都基地布鲁克公司年产500件铝铸件、万个电热管,义乌凯杰塑胶公司新型塑料制品生产线,淤头基地上海华荣消防器材设备有限公司3条新型消防器材生产线,新塘边基地浙江森安消防科技有限公司搬迁工程等项目的基础设施配套工作,力争早动工,早投产。抓实四大基地的路网、管网、电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启动新塘边基地引水工程的前期工作,推进平岗山小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科学做好可用土地的规划和安排工作。

启动南部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以旅游开发为龙头,按照“大峡口”的理念,将江郎山、峡里湖、仙霞关、廿八都及浮盖山等景区开发和区内生态产业的发展纳入统一规划。结合互通口经济布局,着手对集镇总规进行修编,完成以峡口为中心的镇区功能规划。进一步整合区内旅游资源,对以峡口为中心的串联五个景区旅游线路进行规划,发挥整体优势。实施江郎山景区主入口道路工程,建设旅游标志性建筑。按照青龙湖建设规划,分步实施建设项目;建设古镇姓氏博物馆,进一步丰富古镇文化内涵。推出廿八都古镇旅游区、峡里湖休闲度假区、月亮湖休闲娱乐区、江南毛氏祖居及三卿口古瓷文化旅游区等招商项目对外招商。将“农家乐”开发纳入旅游业发展规划,引导其健康发展。重点加强碗窑等地现有“农家乐”的整治力度,将江郎、廿八都、保安等地一批前景较好的“农家乐”纳入旅游接待网络,统一服务标准和质量,走品牌经营之路。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休闲型“农家乐”。

2.加大工业技改投入,提高工业经济效益。

提升传统产业。落实规费减免、道路运输、信贷支持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帮助水泥企业解决行业性困难;加快淘汰落后生产线,拆除剩余11条水泥机立窑生产线,完成达河水泥厂年产100万吨“凝石”生产线建设;启动红火集团铁路专用线建设;支持水泥企业进行战略性投资,抢占资源领地,拓展市场外延。争取江化公司国内上市,积极培育上市后备资源;打响精细化工特色品牌,积极采用环保型设备和工艺,实施一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附加值高、污染少的大项目,开发主导类后续产品,拉长产业链。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机电产业:鼓励企业联合、兼并、重组,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规范行业管理,遏制无序竞争。电光源产业:发挥三友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基地建设,注重产品开发,完善产业协作体系,促进集约化发展。消防器材产业:突破行业关键技术,力促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筹建省级消防器材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构建消防器材产品全国销售网络。竹木加工产业:加强区域产业对接、资源流转以及科技合作,筹建“区域创新服务中心”,推动竹木产品创新结构,实现“二次提升”。轻纺服装产业:关注行业发展动向,着力实施品牌战略,促成企业与市外、境外公司合作,规避国际贸易壁垒和市场风险。绿色食品产业: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骨干作用,坚持走标准化之路,建立健全标准技术推广网络和产品质量监控体系,提升市场竞争力。

培育新兴高科技产业。围绕六大特色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目标,做大做强优势企业,鼎力支持为康制药等一批发展前景较好的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以现有的研发中心、中试基地为载体,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建立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开发和创新体系,提高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创新人才引进机制,着重引进重点行业领域的急需人才和科技创新带头人。健全人才培育机制,加快培养实用型科技人才和高级技工。引导企业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加大先进信息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力度,努力缩短产业升级时间,降低成本。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经济发展评估机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分解年度实施计划,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通过资金补助、技改贴息等手段,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引导企业积极主动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管理制度,实行资源消耗定额管理,推动部门乡镇和企业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继续抓好一批企业的清洁生产,开展创建高标准、规范化清洁生产示范企业活动。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小水电、热电联产等环保型项目。加快生态市建设,全面实施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积极建设生态农业基地,推广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利用技术,建设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村新能源工程。

3.统筹城乡发展,提高资源共享水平。

加快城市功能区建设。深入挖掘我市优秀历史文化,在城市广场、主题公园、标志性建筑设计中融入我市特色文化内涵,打造特色城市,增强城市吸引力。推动城北新城区规划建设,在完成城北新城发展规划修改方案、周家青广场设计方案及启动城区四山、“一江两带”文化长廊规划工作的基础上,扎实抓好落实工作。抓实迎宾大桥、西环线、凝秀路、火车站广场、双塔公园、广电中心等一批项目建设。以解放南路主污水管改造工程、景星路至江贺收费站主排污建设工程等项目为抓手,着力解决旧城区排污、基础设施配套及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等问题。推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示范城市、省级示范文明城市“三城联创”活动,进一步提升“山水园林城市”品位,提升城市竞争力,努力使我市成为三省边界名市。

加快发展城市经济。制定出台《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做好三产发展规划及特色商贸、特色街区、特色餐饮等项目规划,力争付诸实施。加快城北大型超市、建材市场、精品商厦、汽车综合市场等项目的包装、招商和建设。大力发展商贸流通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以大宗物资、农产品物流为主要内容,形成辐射三省边际的高速、便捷的物流配送体系,提升城市集聚、承载和服务功能;以培育行业协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中介服务业,提升中介组织服务经济的能力;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形成以出版发行、广播影视、印刷包装、旅游观光为重点的新兴文化产业集群。通过培育新的购房群体,加快写字楼开发,激活房地产“二级市场”,引导房地产企业走向联合等措施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加快强镇建设。完善产业承载功能,打造适合发展的大平台。加快修编行政区域调整后的城镇发展规划,依托产业和区位优势,优化布局,形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加大投入,以城镇供水、管网改造、路网建设和镇区亮化、绿化和美化、教育布局调整等为重点,不断完善城镇功能,改善人居、商贸、生态环境,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增强城镇集聚力。围绕专业市场建设、仓储物流建设、中介服务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不断提高工业经济和城镇经济的互动能力。推进小城镇综合配套改革,消除体制性、政策性障碍,推动人口、生产要素向强镇集聚。实行社区化管理,降低外来人员准入门槛,在教育、购房建房等方面给予公平政策,不断提高强镇吸引力。

加快新农村建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逐步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发展机制。以清湖、上余2个市级下山脱贫小区建设为重点,结合7个乡镇下山脱贫小区建设,吸纳下山农民1053户3548人。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村干部队伍素质、完善干部报酬最低保障机制。加强农民素质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知识和致富能力,加快劳动力转移。抓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乡村康庄工程、垃圾集中处理、小流域治理和农村饮用水设施建设等一批民心工程,推进黄衢南高速公路、48省道江溪线改建、46省道江贺公路大修、110KV我市凤林输变电工程、小水电开发等一批项目建设,夯实城乡联动发展基础。做强特色效益农业。加快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努力扩大农产品的基地规模和品牌农产品的知名度,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加强特色农产品的市场流通,促进农民增收。

4.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推进投资较快增长。

做实前期工作。建立和完善项目前期联动机制,有效推进“调研-规划-项目”三大前期的联动工作,加强政企联动、部门联动,捕捉项目信息,努力发掘更多更好的项目;建立和完善项目前期推进机制,重点抓列入计划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方案的编制工作和土地申报、资金落实。抓好46省道我市至贺村段外移工程、城镇防洪工程、城区主干道延伸工程等项目的前期工作,落实重大探讨性项目战略性研究的责任单位。加强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的督查,掌握项目进度,及时上报;建立市重点办负责综合管理,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的“统分结合,协调运作”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机制,确保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及时顺利推进。围绕国债项目、省“五大百亿工程”和重点支持的领域,及时推出项目并包装上报,积极“跑部进厅”,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省、市重点工程盘子。建立和完善项目前期激励机制,制定《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考核办法》,完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领导挂联制度。充分运用重大前期项目资金,鼓励单位、个人及时了解、搜集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企业投资信息,拓宽项目源,搞好项目储备。2006年拟列入XX市重大前期计划的项目13个,总投资19.04亿元,我市市重大前期计划的项目22个,预计总投资40多亿元,预安排争取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6个,总投资15.11亿元。

推进投资工作。加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力度。2006年政府投资项目初步安排62个,总投资23.5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2亿元。组织学习《我市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强化各职能部门严格执行《暂行办法》的意识,做好本领域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工作;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前期程序,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制度,确保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科学编制;严格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批与监督,力保政府投资项目的规范性与高效性;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管理,确保政府投资项目实施按时保质进行;注重政府投资项目的信息积累,建立政府投资项目信息平台,实现政府投项目信息共享、经验共享。

推动重点工程建设。2006年预安排市以上重点工程项目共124项,总投资67亿元,当年计划投资27亿元。其中“310工程”项目初步安排62项,总投资23.5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2.7亿元。以科技型项目、“六六产业”工程项目、城市建设项目、生态型和农业产业化项目、工业产业平台项目为重点,科学合理编制计划,确保项目质量。加大对项目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项目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力,争取项目申报、建设的成功率。继续推行和完善市级领导联系项目制度,促进项目的实施。加大项目考核和督查力度,继续推行市政府与有关部门、乡镇签订“310工程”责任书制度,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加强对项目实施的检查督促,及时掌握进度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完善重点工程建设的质控机制,健全“政府监督,中介机构监理、施工单位自查”的三级质保体系,确保重点工程建设质量。健全和完善项目落地机制。按照项目开工应具备的土地、资金等要素条件,对项目实行分类管理,未开工的促开工,已开工的抓进度。有重点的推进年产20万吨双氧水生产线、年产50万套汽车配件生产线、年产4000吨高纯度环氧树脂生产线、江贺公路大修工程、疾控中心、年产500吨功能性红曲生产线等一批项目实施。

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树立“选商引资”理念,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有意识的引进一批和我市资源禀赋相适应的大项目、好项目。鼓励企业招商,引导企业主动对接大专院校,和大集团、大企业合作建立生产经营基地。继续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和“回归工程”。

5.推进体制改革,促进机制创新。

建立促进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推进规划体制改革,推行规划编制年度计划审核、稽查汇报、听证公示等规划管理制度。以《浙江省产业指导目录》为导向,整合贴息、园区、投资等政策资源,建立良性产业发展引导机制,重点向高新科技、生态型产业倾斜,逐步淘汰高污高耗落后企业。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民间投资备案制、核准制,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等配套制度。进一步健全涉企收费公示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减轻企业负担。激活民间投资,按照“非禁即入”原则,鼓励民间资金进入社会公益性事业领域。推进融资体制改革,积极向上争取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权限,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企业融资担保机制。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及时收集发布人才供求信息,定期举办网上人才交流会,筑好“聚才”平台;适时组织重点领域、重点企业赴市外人才市场和高等院校招聘紧缺急需人才;培养本地籍高素质人才,与上海大学联合举办好“专职经济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班”。

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乡镇区划调整。做好宣传舆论、人员安置、资产处置、政策处理等一系列工作。完善乡镇区划调整后的县乡财政体制,重新核定财政收入基数,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妥善处理被撤乡镇的债权债务问题;做实做细分流人员的思想工作和政策处理工作,为乡镇区域调整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按照“有人干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的原则抓好村级组织建设,依托资源优势,通过盘活存量资产、优化生产服务、强化管理意识等措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动全市教育布局调整,建立学区统筹管理体制和学区质量评估体系,实现均衡教育。加大财政支持统筹城乡发展力度,重点支持城乡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程、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农村中小学校“四项”工程等公共产品建设。

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分析 篇5

一、今年以来经济形势呈现以下三大特点:

1、经济复苏速度出乎意料。

首先,GDP的加速增长。中国GDP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排名第一。

其次,工业止跌回升态势明朗。受去库存化影响,今年以来工业经济并未随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而快速升温,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较低区间运行。但是从发展趋势看,工业增长振荡向上的趋势明显。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创去年10 月以来增速新高。

工业景气止跌回升态势还得到了以下二方面的证据支持:一是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已连续6个月升至50 上方,显示了制造业已处于景气扩张轨道。二是作为经济“风向标”的发电量连续3个月增长,6月份同比增长了5.2%,7月份增速略有回落,但增幅仍达到4.8%,8月增长9.3%。

第三,投资持续高速增长。今年前8个月,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增幅高出去年同期5.6个百分点,按不变价计算高出幅度则应该在15个百分点以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连续5个月保持30%以上的增速。其中,6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同期增长43.2%,更是达到了改革以来历史高位。

为了落实4万亿投资计划,各地开工项目快速增长。新开工项目234906个,同比增加69223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96739亿元,同比增长81.7%。这为固定资本持续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四,消费加速增长,农村消费增长罕见地快于城市消费。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呈现平稳加速增长态势。前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6.5%,同比加快3个百分点。这一增速是1986年至今23年来的同期新高。8月份,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935亿元,增长15.3%;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181亿元,增长15.5%。农村消费连续7个月快于城镇。

第五,两大市场出现意外回升。从汽车市场来看,汽车增长逐月加速,连续6月超过100万辆,连续8月新车销售世界第一。上半年,我国汽车销售608.81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66%;7月份,我国汽车销售108.56万辆,增长63.57%;8月全国汽车销113.85万辆,同比增长81.2%。按此态势,2009 年中国汽车销量超过1200 万辆几无悬念。

从房地产市场看,1-8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42.9%,与1-7月相比加速6.2个百分点,与1-6月相比加快5.4个百分点。3-8月价格环比上涨0.2%、0.4%、0.6%、0.8%、0.9%和0.9%。

2、经济复苏严重依赖于政策效应

从投资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投资48729亿元,增长39.9%,高出整体增长6.9个百分点;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82.7%,国内贷款增长47.4%,自筹资金增长33.3%,利用外资下降12.1%。

从消费看,全社会零售总额中增长最快的政府消费和企业、居民消费明显慢于总体水平;农村消费加快主要是“家电下乡、电脑下乡”等一系列政策所致;汽车销售加速主要是政府对节能、低排放汽车进行补贴所致;房地产则是超宽松的信贷环境所致。

3、经济复苏速度呈现前快后慢格局

来自政府投资项目节奏和银行信贷的变化是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对房地产、股市走势带来相应影响。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6月78098亿元,增长33.6%;7-8月增长31.7%;幅速放慢了近2个百分点;社会零售总额:实际增长在7月份达到今年以来最高点17.3%,8月为16.8%,回落0.5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今年第一季度增长5.1%,第二季度为9.1%,加速4个百分点;

7、8月在6月份10.7%的基础上分别加速0.1和1.6个百分点。GDP:一季度增长

6.1%,二季度增长7.9%,加速增长1.3个百分点;预计三季度9%,四季度10%,全年8.4%左右,均加速增长1个百分点。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1、经济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产能过剩。今年上半年,电力、有色金属行业投资增长幅度均超过了20%,造船工业超过50%,水泥业甚至接近80%。上半年,我国制造业产能过剩大约30%,其中,钢铁行业产能过剩26.9%,铝冶金过剩34.3%,铁合金过剩29.6%。

其次,投资和消费比例关系进一步失衡。我国的投资率从2000年的35.3%上升到2008年的43.5%,大大高于多数国家20%左右的水平。今年以来,虽然居民消费增长速度也有所加快,但是由于投资增长的加速度更快。根据上半年的统计数据,在7.1%的经济增速中,投资对GDP的贡献率达到87.6%。如果不考虑进出口贸易的情况,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率已上升到了62%比38%。

2、泡沫经济迹象显现

首先,体现在房地产业。人们对于未来中国通货膨胀的预期,使得大家加快持有房屋等实物资产,以期降低通货膨胀带来的货币贬值。

我国房地产市场成交量放大的原因是:降息、给第二套房贷松绑、土地出让金可延缓缴纳、户型比例限制放松、利率打折优惠、调低房地产业项目资本金比率,降低了开发商的贷款条

件和进入房地产行业的门槛。上半年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新增8826亿元,同比多增4860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4039亿元,同比多增2210亿元;购房贷款新增4793亿元,同比多增2633亿元。其中二季度房地产业从银行获得的信贷资金总量同比增速高达82%,远超整体信贷增速水平。投资企业投向出现了“房产业热,工业冷”的现象。统计显示,1-7月,外资投向重庆工业54.17亿元,同比下降4.1%,投向房地产业87.76亿元,同比增长62.3%,投向房地产的资金是工业的1.62倍。

目前房地产业潜在的风险:两大全国性房地产协会的一份报告预测,2009年末,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可能达到3亿~4亿平方米。随着中央9000亿元保障性住房投入掀起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高潮,楼市将不可避免地进入深度调整期。不管是从美国上世纪70年代滞胀时期的经验看,还是目前美国房地产的走势看,以住宅作为保值投资手段是不成立的。

其次,中国股市的泡沫。在几年内企业业绩无法明显提高的情况下,股市今年最高涨幅达到60%多。

股市泡沫的迹象:一是多数股价已经透支业绩;二是资金推动型;三是利空当成例好炒作。

目前股市的潜在风险:这次是由信贷主导的资产泡沫,其破灭将直接导致资产负债表型衰退,更集中地体现在银行身上,对股票市场和经济的伤害将比过去更大。

第三,新能源成为最容易忽视的泡沫经济。中国新能源快速发展对于国家来说意义重大:既能提高我国未来低碳经济时代的国际竞争力、保护环境和增强经济可持续增长、又能促进内需,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增长。

但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大跃进”现象:中国在2008年的绿色能源投资超过156亿美元,比2007年上涨18%。北美洲可持续能源的新投资与2007年相比下降了8%。中国连续四年实现新增容量翻番,2008年突破2千万千瓦大关。目前,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伏设备制造者。中国已跃居成为世界第二大风能市场。

目前潜在的风险:

成本大。据初步估算,若以煤电成本为基数,生物质发电成本为1.5倍,风力发电成本为

1.7倍,而光伏发电成本更高达11-18倍。

市场容量小。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虽然在2008年底已突破1200万千瓦,但其中仅有8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入网发电。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表示,“目前我国风电市场的容量,远远不能满足众多风电企业的需求。”

大量企业亏损: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风能分会的初步调查显示,全国70%至80%的风电场发电量远远低于计划,这一切源于匆忙上马、不严谨地进行前期可行性论证,目前排名稍后的企业已经处于半停产阶段。

投资效益较低:同样的财政补贴用以改造常规能源和发展农村沼气,无论是从经济效益还是从增加就业看可能更合算。

我们需要对我国新能源发展具有正确的定位:新能源不是刺激内需的主要手段。提高低碳经济时代国际竞争力、保护环境和增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方式应以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化等为主,新能源发展为辅。

第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增大。财政部曾表示,今年地方政府为中央项目的配套资金在6000亿元,但地方债只有2000亿元的规模,余下仍有4000亿元的缺口。

据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测算,目前中国地方债务总余额超过4万亿元,约相当于2008年地方财政收入的174.6%,这还不包括“隐性债务”。[Page]

三、未来政策取向分析

1、经济危机背景下积极财政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总基调不会改变。

2、未来政策需要结构性转型。首先,当前如此巨大财政投资的刺激政策难以持久。其次,通货膨胀的预期需要货币政策的适当改变,新增贷款应该有所减少。第三,兼顾经济结构调整

3、需要应对多种不确定性。

首先,宏观调控政策的转变可能会让经济泡沫浮出水面。目前,银行体系充裕的流动性如同潮水,掩盖了许多风险,一旦货币政策开始紧缩,一些经济泡沫就将破裂。

其次,经济泡沫一旦破裂,可能导致经济二次探底,往往会加大经济调整的幅度和长度,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教训可供借鉴。

第三,可能出现明显通货膨胀的压力。9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正面谈到了通胀风险,9月25日G20峰会胡总书记再次强调警惕潜在通胀风险问题,这无疑表明中央对通胀已越来越关注了。

4、需要加速改革来激发新的增长极。

首先,经济之危也是体制改革之机。拆除玻璃墙,放松行业管制,启动民间投资来接手政府投资。

其次,经济之危也是经济增长格局转变之机。改变国民收入分配体制,实施中国版的《国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实现经济由外向型向内向型转变。

第三,经济之危也是加大新农村小城镇建设、极大激发农民消费浪潮之机。启动农民消费需求是能够对冲外需下降的唯一途径,推进城市化时间太久,完善农村社保成本太大,建设小城镇作为过渡较为现实可行。

四、2010年经济预测

1、需要出口将复苏性低位反弹

首先,全球经济中存在十大不不利因素,将影响经济复苏的进程。主要发达经济体自主增长乏力、各国救市政策效应递减、金融系统可能出现二次风险、各国政府债务风险日益严重、大宗商品价格上推通胀压力、失业率上升、再储蓄化和再产能化道路漫长、贸易保护主义升级、热钱可能回流新兴市场。

其次,主要受今年低基数影响,明年世界经济将出现低位反弹。联合国:今年全球GDP减2.5%,明年正增长1.6%以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全球经济增幅可能略低于3%。

第三,受世界经济技术性回升带动,明年我国出口将间歇性复苏。美国制造业去库存化异常猛烈,四季度的工业产出很可能较快上扬,这种订单增加的趋势在短期内不会骤然转向,对中国出口产生拉动。

2、投资

首先,政府投资效应将衰退。4万亿投资中,最有保障的是中央投资。中央投资规模两年达到1.18万亿,2009年安排的规模大约是一半。按财政部的数字,今年大约是4875亿,明年还有接近6000多亿。地方政府投资这一块,今年已经显出投资不济的“败象”。明年各地都会出现不同的政府债务恶化,这进一步限制地方投资的能力。

其次,民间投资启动可能“雷声大、雨点小”。投资领域存在“国进民退”现象。前7个月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同比增长49.9%,占全部投资32.3%,所占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而同期民间投资增长34%,远低于国有投资。

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也于8月上旬上报国务院,该意见计划向民间资本开放基础产业、基础设施、金融保险、文教卫生和公共服务等五大领域。

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民间投资20条”包括扩大民营资本的市场准入范围,削减行政许可事项、改进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减轻民企税费负担等若干方面。这当中包括一系列政策亮点,比如研究制定《放贷人条例》、适当放开中小企业债券市场、民企税后利润进行再投资和技术研发可享受税收抵免等。

第三,明年投资的增长点来自两方面的“由负转正”。

房产土地开发:1-8月,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25.3%;完成土地开发面积1492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7%。

库存投资:库存投资由“负增长(去库存化)”转为“正增长(再库存化)”。

3、消费可能放慢

首先,居民消费潜力大。城市居民消费需求还存在进一步的提升空间,相对于发达国家在相同历史阶段的消费状况。农村消费潜力更大,2007年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94.4台,电冰箱26.1台,空调8.5台,分别占城市的68.5%、27.5%、8.9%。

其次,政策刺激作用减弱。政府刺激内需的短期政策空间受限,而且政策效应还面临边际递减困境,甚至提前消费的负面效应会出现。明年可能的新政策但也只能保存量,不能产增量。

第三,汽车住宅消费减弱。

第四,今年基数较大。

4、出现温和通货膨胀

首先,国际市场传导有限。当前国家市场资源原材料价格已经上涨较大;明年原油将供大于求;世界各国有望在明年陆续退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很可能会带动近期美元汇率的触底反弹。

其次,国内市场难有大的涨价动力。产能过剩、农业连续丰收、国家资源储备充实、居民收入增长平稳等因素制约银行信贷对CPI的传导。

第三,涨价主要动力。CPI的翘尾因素,资源价格的政策性调整。

5、初步预测

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分析 篇6

■负责人:刘世锦

■参加人:侯云春 卢中原 蒋省三 韩俊

■协调人:余斌

■报告执笔:刘世锦 余斌 陈昌盛 李建伟 方晋 张立群

(中心各研究部所负责人、经济形势分析小组成员参加讨论)

上半年,宏观经济保持了回稳向好的态势。经济增长高位回调,物价涨幅处于合理水平,资产泡沫化风险降低,经济运行整体上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但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拖累,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放缓,国内投资也不排除因房地产市场调整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的可能性。因此,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应以稳步微调为基调,在稳定上半年防泡沫、抑通胀成效的基础上,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化解诸多矛盾和风险,逐步实现经济政策由应对危机型向常规型的平稳过渡,为“十二五”开局奠定良好基础。

一、经济运行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年初以来,随着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改善,资产泡沫化风险明显降低,经济运行整体上呈现出“高增长、低物价”格局。

(一)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改善

与应对金融危机初期相比,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市场驱动的投资、消费和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初步形成。

首先,投资增长主要靠政策推动逐渐向市场驱动转变。去年我国能迅速扭转经济大幅下滑势头,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复苏,主要得益于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其中政府驱动的投资发挥了关键作用。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政府主导的投资逐步下降,市场驱动的投资成为增长的主要动力。去年1—5月,固定资产投资中政府预算内资金累计增长86.2%,而今年同期仅为10.1%;房地产开发投资去年1—5月增长仅为5.8%,今年则高达38.2%。

其次,出口增长由负转正,绝对水平超过2008年同期。去年上半年,单月出口金额均在900亿美元以下,增速累计降幅超过20%;而今年3月份以来单月出口均超过1100亿美元,1—5月累计达到5677亿美元,同比增长33.2%,绝对水平超过了2008年同期。

第三,消费需求高位稳定增长。在应对危机过程中,我国政府实施的诸多刺激消费的政策取得了较好成效。在汽车、家电、旅游等消费热点的带动下,消费需求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实际增速处于历史高位。

(二)资产泡沫化风险降低

房价过快上涨得到一定控制。国务院出台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效果初步显现,房价过快上涨的局面得到抑制。目前房地产市场呈现量缩价稳态势,预计三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将出现同比负增长,房价也将逐步回落。

股票市场持续回调。在全球主要经济体股市中,沪深两市调整幅度最深。上证综合指数年初以来累计下跌了27%,沪深300累计下跌了29%,股票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基本与2008年底和2009年初持平。

此外,货币信贷增速得到一定控制,信贷投放节奏较为均匀。而且随着汇率弹性机制的恢复,外汇占款造成的货币投放压力有所减小,有利于流动性的控制和引导。经济过热和通胀的预期下降,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抑制泡沫形成。

(三)经济运行呈现“高增长、低物价”格局

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上呈现出“高增长、低物价”格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景气指数显示,宏观经济主要领先指标在去年11月份达到峰值后持续回调,但仍高于100的正常水平。这种回调除了基数因素外,政策调整效果显现是主要原因,回调幅度基本处于正常范围。受特殊天气和翘尾因素的影响,上半年CPI呈上升趋势。但从国内看,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在2月达到108.1,创2008年以来新高,此后呈持续回落态势,6月份已经降为98.6。从国际看,受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放缓和美元升值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大多已经走低,短期内通胀压力将有所减轻。

与此同时,经济运行效益明显提高。1—5月工业增加值增长16.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累计达到1.54万亿元,同比增长81.6%;财政收入累计达到3.55万亿元,同比增长30.8%。这既有去年同期基数低的原因,也是高增长、低物价下经济运行整体效益改善的直接体现。

二、经济增长降中趋稳,但要警惕风险因素叠加引发增长滑坡的可能性

从下半年走势看,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拖累,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放缓,国内投资因房地产市场调整也存在较大幅度下滑的可能。预计全年经济增长降中趋稳,但不排除风险因素叠加引发增长滑坡的可能。

(一)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放缓,我国出口增长呈下降趋势

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放缓。受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拖累,发达国家普遍面临削减财政赤字、化解债务风险的压力,加上刺激性政策的力度和效果明显减弱,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放慢。进入6月以来,美国、欧元区、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都出现下滑。大宗商品综合指数(CRB)和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也分别在5月和6月出现明显回落。德国和日本短期经济增长相对强劲,但主要得益于欧元贬值和美元升值带动的出口增长,国内需求增长动力仍显不足。欧债危机改变了市场的整体预期,加上由此引发的金融市场波动,下半年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将放慢。

二次衰退的可能性不大。主权债务问题由来已久,其成因复杂,解决也将是一个长期过程。主权债务危机与银行危机不同,拥有国际流通货币发行权的主权国家出现资不抵债的可能性很小,最坏时可通过“债务货币化”的方式还债。政府高杠杆率的传染性小于私人部门,在短期内可能会因为某些突发事件或投机性冲击给金融市场带来间歇性动荡,但不至于演变为如同雷曼兄弟倒闭所引发的信用危机、金融体系功能停滞和严重经济衰退。虽然各国经济复苏放缓,但总体经济景气明显好于去年。除非欧债危机进一步恶化、蔓延,特别是西班牙、意大利债务危机全面爆发,投机者攻击欧元和欧元区国债,引发金融市场大幅波动,甚至欧元区外国家和地区的主权债务问题也逐步暴露,否则世界经济出现二次衰退的可能性较小。

下半年我国出口增速将有所回落。由于新兴经济体复苏强劲,降低了我国出口对发达国家市场的依赖。今年1—5月,我国对东盟、巴西、俄罗斯、印度出口同比增长率分别为46.2%、98.4%、53.8%、38.1%,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已占我国出口市场的半壁江山,达到51.4%。考虑到发达经济体需求放缓及其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率下调及人民币汇率弹性机制重启,以及去年前低后高的出口基数效应,预计三季度出口增速维持在20%左右,四季度降至10%左右,全年出口增长20%左右,出口总值将超过2008年的1.4万亿美元。

(二)投资增长将随房地产市场调整出现一定幅度回调

现阶段投资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重要乃至主要因素。2000年—2009年资本形成对我国GDP增长平均拉动4.85个百分点,而2009年更是拉动了高达8个百分点。年初以来,受信贷增速放缓和政府投资逐步退出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小幅下滑趋势。政府主导的交通运输、电力燃气和水、公共设施等基础设施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25%左右。去年上半年这三类投资增速分别为56.5%、28.7%和52.1%,而今年1—5月则降低到27.5%、11.3%和24%。中西部地区,去年1—5月投资累计增长41%,今年同期增速回落至27%,也是政府驱动的投资减缓的反映。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0%左右的制造业,今年1—5月累计增速为24.8%,较去年同期也下降了5.1个百分点。前5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能实现25.9%的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高速增长是重要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房地产投资大幅下降将引发投资整体滑坡。根据住房销量与房地产投资的历史关系,投资一般要滞后销量变化3—6个月。受房地产调控和基数影响,年底前后房地产投资将呈下降趋势。2000年—200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平均名义增速为23.3%,其中2009年最低为16.1%。今年1—5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8.2%,如果下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至平均水平,则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有望实现20%左右增长。但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约为四分之一,拉动行业多,若下半年销量和房价大幅度调整,加上信贷紧缩,也不排除房地产投资大幅下滑并对增长形成较大冲击的可能。

(三)通胀压力无近忧但有远虑

下半年翘尾因素减弱,新涨价因素不多,短期通胀压力将逐步减轻。从基数看,翘尾因素将在6月和7月达到2.1个百分点的年内峰值,8月份降低到1.6个百分点,以后各月进

一步降低。因此,短期CPI走势主要看新涨价因素。虽然今年粮食产量受气候影响,可能较去年略有减产,但粮食储备充裕和调控能力强,部分农产品价格已接近或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粮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今年来猪肉价格偏低,加上玉米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猪粮比持续走低,养猪亏损问题一度突出,1—5月生猪存栏量一直呈小幅下降态势,5月存栏量为4.34亿头,累计跌幅4.7%。但6月以来猪肉价格在淡季出现止跌回升,养猪达到盈亏平衡点以上,养猪户已经略有微利,预计存栏量降幅将趋小。下半年猪肉价格虽看涨,但涨幅对CPI的拉动应不会超过翘尾因素的减小幅度。

同时,从历史规律看,货币供应量(M1)走势一般领先于物价走势6—8个月。当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超过20%),如果此时经济增长也偏热,则一般会出现明显的通胀(5%以上);反之,则货币高速增长短期内不一定会导致高物价。由于下半年经济增长趋降,因货币供应量快速扩张对物价产生的上涨压力减小。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物价终究是货币现象。由于全球性货币供应的空前宽松,随着经济预期的改善和流通速度的提升,过多的流动性必将释放出来。如果欧债危机影响逐步减弱,出口和投资进一步活跃,则明年下半年物价的上涨压力将再度突出。

总体上看,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将继续保持回稳向好态势,经济增长短期回调是复苏过程中的高位调整,也是政策主动调整的预期结果,出现典型意义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预计二季度GDP增长10.5%,三、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经济将延续回调态势,但单季度GDP增长低于8%的可能性不大。CPI也将在7月份左右达到年度峰值。预计全年经济增长为

9.5%左右,物价涨幅3%左右。

需要警惕和防止一种可能性不大、又不能完全排除的情景:房地产价格在经过一段时间僵持后出现明显回落,进而带动房地产投资出现大幅度回落;欧债危机恶化和扩散,加上人民币升值及有关政策因素的影响,外贸增长也出现大幅下滑。若出现这种内外风险因素“双碰头”的情况,则经济增长短期可能出现大幅度滑坡。对这种小概率事件应有必要的政策工具储备,预留一定的政策空间,做到有备无患。

三、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与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结构已经发生积极变化,市场驱动的投资、消费和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初步形成,但基础尚不稳固。内需增长尤其是投资增长对政府力量仍有一定依赖,房地产投资存在较大的回调风险,影响外贸出口的不稳定性因素较多,经济运行尚未进入新一轮平稳可持续增长轨道。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应以稳步微调为基调,在稳定上半年防泡沫、抑通胀成效的基础上,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化解诸多矛盾和风险,防止出现大的起落,逐步实现经济政策由应对危机型向常规型的平稳过渡。在不断增强内生性增长动力的同时,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十二五”开局奠定良好基础。

(一)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

下半年财政、货币政策应继续以微调为基调,警惕国内外不利因素产生的叠加效应,防止经济运行出现较大波动。财政政策在逐步收缩政府投资规模的同时,预留必要的回旋余地,包括储备一批可供选择的投资项目、保持一定规模的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空间等,为

应对需求较大幅度下滑做好准备。货币政策方面,今年以来控制新增贷款的力度较大,数量型货币调控措施比较集中,基于资产泡沫风险缩小、通胀压力减轻,以及企业融资难问题有所增加等情况,下半年货币政策不宜继续加大收缩力度。

(二)保持房地产投资稳定增长

抑制房地产泡沫与保持房地产业平稳较快发展并不矛盾。事实上,抑制泡沫正是为了保障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近期控制投机性需求、稳定房价的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下一步即使出现房地产投资明显回落的情况,对已经出台的抑制投机的政策措施也不能松动。同时要注意做好三个方面的结合。一是抑制投机与鼓励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相结合。应加快房产税实施步伐,从制度上抑制投机性买房需求,同时适度调整按揭贷款控制措施,支持自住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二是市场驱动的商品房增长与政策驱动的保障性住房增长相结合。应加快落实已经出台的保障性住房政策,目前保障性住房投资占房地产投资比重约为5%左右,这一比例太小,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使之在稳定房价地产投资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合理配置政策资源与市场资源,商品房发展需要政策规范引导,保障性住房建设也可以大量引入市场机制。三是需求管理与供给促进相结合。总量和结构供给不足也是引起房价上涨和投机性买房活动增加的重要原因。应统筹城乡土地利用,有效盘活城乡存量建设用地,增加城市建设供地数量和住宅建设用地,加快城镇住房建设。

(三)积极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挑战

今年连续出现的“招工难”,富士康“跳楼”、广州本田“罢工”等事件,反映出我国劳动力供求关系正在发生重要变化。虽然目前这种变化主要还是结构性、区域性的,但可能会形成一种趋势,并对我国经济增长和企业竞争力的“基本面”形成冲击。这种变化的好处是有利于提高劳动者收入,改善收入分配结构,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和内需。同时需要密切关注和研究“加薪潮”可能引发的一些新问题:一是在我国如何着力培育形成一种和谐、合作的劳资关系。国际经验表明,长期对抗性的劳资关系,不仅有损于经济竞争力,也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二是平衡工资增长与产业竞争力的关系。最低工资增长过快,企业和产业竞争力可能会下降,产业亏损、企业倒闭,反而不利于工人就业和生活改善。三是在企业增加职工工资的同时,需要政府加快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四是改善劳动者状况,不仅要增加工资、改善福利,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岗位转换能力,努力把改善民生、维护劳动者权益、提高劳动者素质与增强劳动力市场流动性、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

(四)引导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创新和产业升级

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全球流动性过剩问题进一步突出。从巩固经济内生性增长动力看,需要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控制通胀和资产泡沫看,则需要收紧货币,控制流动性过剩。处理这一矛盾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当前市场需求仍处于恢复过程中,至少在明年上半年前不会出现市场需求快速扩张;二是我国国际收支正在向均衡方向发展,结汇导致的人民币投放明显减少;三是证券市场规模较快扩大,金融深化继续发展,对流动性的吸收能力提高较快;四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基于控制货币数量的调控措施收到明显成效,流动性过剩问题渐趋缓解。处理流动性过剩与支持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当前的重点是优化信贷结构,引导资金流向有增长潜力的实体经济领域。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产业、贸易等政策的协调配合,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创新,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融资功能,重点支持产业结构升级、企业技术改造、兼并重组、自主创新等领域的投资。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扩大市场准入范围,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加大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减轻中小企业税负,加强和改善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五)健全防止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的长效机制

农产品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刚性,但影响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供给的因素较多,短期内容易发生较大变化。受成本提高的推动,我国农产品价格将呈现持续上涨态势。要使这一过程相对平稳,最重要的是深入实施强农惠农政策,促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生产稳定发展,协调好主要农产品的供求关系。稳定最低收购价及各类市场调控措施,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和价格管理,防止因政策调整因素导致供求失衡,引发市场波动。鉴于当前农产品供求形势及其发展趋势,要继续加强国家临时储备的精细化管理,落实取消粮食及制品出口退税政策;发挥中储粮及地方储粮公司的积极作用,针对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灵活调整各项收储措施。扶持生猪生产发展,落实和加强冷冻猪肉收储工作,引导生猪生产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建立健全国内外市场监测体系和农产品供求信息发布制度,有效防范国际农产品市场的负面冲击,努力发挥其积极作用。

(六)巩固节能减排成果和工作基础

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分析 篇7

2015年广东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全年广东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工业生产保持平稳, 投资、消费均基本保持较快增长, 外贸出口结构不断优化, 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仍处于合理增长区间内。

(一) GDP增长保持平稳, 服务业拉动明显。前三季度, 广东GDP增长7.9%, 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其中, 第三产业增长9.2%, 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比全国高0.8个百分点,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6%, 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分别增长17.3%和13.0%, 同比分别提高7.3和9.4个百分点, 分别拉动GDP增长1.1和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7.0%, 同比回落0.5个百分点, 比全国高1个百分点。

(二) 工业生产保持平稳, 民营经济发挥重要作用。前三季度, 广东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1713.78亿元, 同比增长7.3%, 比去年同期回落0.9个百分点, 但比全国和浙江分别高1.1和3.1个百分点。其中, 民营企业增速保持较快, 比工业平均水平高4.5个百分点, 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接近七成, 占比由上年同期的42.1%提高到44.7%, 民营企业工业增加值首次超过外资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速继续放缓, 比全省增速低3.3个百分点, 占比由上年同期的47.1%下降到44.3%。工业经济效益有所好转。1-8月, 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072.70亿元, 增长8.1%, 比全国加快10.0个百分点;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4.7%, 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0.5个百分点。

(三) 投资平稳较快增长, 民间投资较为活跃。前三季度, 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895.57亿元, 增长17.0%, 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 比全国和浙江分别高6.7和5.8个百分点。其中, 工业投资明显提速, 完成投资6606.81亿元, 增长21.4%, 同比提高6.1个百分点, 占比为33.2%;三产投资增速有所回落, 完成投资13002.13亿元, 增长13.7%, 同比回落3.1个百分点, 占比为65.4%。民间投资活跃, 增长20.5%,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1个百分点, 占比上升到60.8%。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6122.16亿元, 增长16.0%, 同比回落2.8个百分点, 但比全国和浙江分别高13.4和14.6个百分点。受房地产限购政策松绑影响, 商品房市场由淡转旺, 1-9月, 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增长31.9%和39.6%, 增幅比上年同期分别大幅提高42.3和50.3个百分点。

(四) 消费呈探底回升态势, 消费升级类产品销售良好。前三季度, 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49.20亿元, 增长10.1%, 同比回落1.7个百分点, 比全国低0.4个百分点, 比浙江高2.1个百分点。从限额以上各类别看, 前8月汽车类零售2276.8亿元, 同比下降0.7%, 比去年同期大幅回落20.7个百分点;消费升级类产品销售良好, 体育娱乐用品、通讯器材、文化办公用品、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销售分别增长65.6%、28.2%、19.7%和25.4%。

(五) 进出口走势较为波动, 出口结构有所优化。前三季度, 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4924.9亿元, 下降4.3%, 同比收窄1.7个百分点。出口恢复增长且结构有所优化, 出口增长0.9%, 比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8个百分点。其中, 一般贸易出口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增长13.5%, 占比提高到43.8%, 一般贸易出口额首次超过加工贸易出口额;加工贸易出口仍未止跌, 下降11.5%, 占比下降到43.3%。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影响, 前9月进口下降12.1%, 同比降幅扩大1.3个百分点。

(六) 居民消费价格低位缓升, 工业品价格仍处于负增长区间。今年以来, 各月CPI在低位运行, 呈缓慢上升态势, 前9月CPI累计上涨1.4%, 比上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 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 比浙江高0.2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价格“6升2降”,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4%, 是拉动总指数上涨的主要因素;居住和交通通讯类价格略有下降。受需求回落、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等因素影响, 工业生产者出厂和购进价格指数仍处于负增长区间运行, 已连续41个月负增长。1-9月累计分别下跌3.2%和4.4%, 跌幅分别比上年同期扩大2.4和3.5个百分点。

综合判断, 广东经济总体保持平稳, 但经济结构仍处于深度调整中, 大多数传统产业受市场挤压进入衰退期, 而新兴产业处于培育期, 发展尚不足以支撑起经济的中高速增长, 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 但稳定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仍然是多方面的, 广东经济有望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

2016年广东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分析

2016年广东经济有望延续2015年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 这主要是基于广东经济平稳增长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具备持续向好的基础、条件和动力。但是, 影响广东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既有有利的因素, 也面临着各种不利的因素,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 从国际环境来看, 世界经济增长总体上低于预期,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保持复苏态势, 但大部分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有所放缓。 美国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ISM保持较高景气度, 非农就业岗位增加较好, 随着美国家庭去杠杆化取得成效、财政政策的不确定性逐步减弱以及油价走低, 美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复苏态势。在油价下跌、利率降低和欧元贬值的作用下, 2016年欧元区经济将进一步复苏, 但希腊债务违约风险、欧俄乌地缘政治冲突以及结构性改革进展缓慢等因素, 将制约欧元区经济复苏前景。受国际油价走势疲软、经济结构调整及体制变革较缓等因素影响, 新兴经济体整体增长势头放缓。总的看, 全球经济下行风险依然存在, 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 外部需求不足, 国际市场大宗商品特别是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低迷, 这使广东的外贸进出口形势仍不容乐观, 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二) 从国内环境来看, 我国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15年央行5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 市场融资成本大幅下降;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积极支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在建项目后续融资, 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 进一步减轻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负担。在投资方面, 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一批重大基建项目, 一大批重点项目加快启动, 有利于保持投资稳定增长;各地房地产限购政策有所放松, 下调公积金二套房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 促进房地产市场逐步回暖。在消费方面, 完善市场消费环境,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培育新兴消费市场发展, 出台了促进信用消费、网络消费、旅游消费等政策措施, 有力保障和促进消费稳定增长。在对外开放方面, 全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启动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 积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等重大措施, 将对2016年的外贸企稳回升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而且, 我国将继续加大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开放力度, 不断深化改革、推动结构调整, 加强宏观调控力度, 这些为广东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三) 从广东省内环境来看, 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 广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 主动适应、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主动作为, 精准施策, 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一是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政策措施, 包括加大投资、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和促进消费, 确保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二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转型升级。大力推进珠三角转型升级, 出台了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的相关规划政策, 积极打造万亿级的新经济增长点;加快粤东西北地区发展, 全区域重点项目建设、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建设加快推进, 经济增长潜力不断提升。三是全省积极扩大改革开放, 经济不断释放新活力。大力深化重点领域、关健环节改革, 不断完善要素市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率先在全国加快形成。积极扩大与欧美发达国家地区经贸往来, 不断深化经贸合作。制定一带一路实施方案, 积极扩大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往来, 不断巩固提升对外经贸合作。此外, 广东还加快广东自贸区建设、大力推进创新驱动主力省、法治强省、文化强省、教育强省建设。这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的陆续推出, 将有效地促进广东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2016年广东经济预测及应对措施建议

根据各方面因素分析, 2016年广东经济仍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但经济增长仍有较大的下行压力。在国外经济环境不发生较大变动的情形下, 结合广东季度预测模型和年度预测模型测算, 预测2016年广东经济GDP有望增长8%左右。为了促进广东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增长, 建设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一)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积极围绕国家创新驱动重大战略部署, 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 大力完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环境, 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广东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的各项政策措施的加快实施, 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积极培育发展新型研发机构, 不断推动创新成果研发及产业化。把握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机遇, 大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突出抓好工业技术改造, 加快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 加速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领域的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实施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启动“互联网+”行动计划, 促进互联网与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创新驱动发展, 切实推进广东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新旧动力加快转换,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经济增长。

(二) 大力促进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投资仍然发挥着促进经济有效增长的关键作用。一是狠抓重点项目建设投资。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 全面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广东地方铁路、城市轻轨建设, 加快高速公路建设, 实现“县县通高速"。积极加快全省的通信、环保、港航、清洁能源等新四大工程建设。二是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出台广东省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有关政策, 不断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 大力鼓励社会投资。扩大企业债券发债规模, 积极落实专项建设债券项目。推出新一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 加快推进PPP项目库建设。三是加强项目谋划储备。积极谋划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投资规模大、上档次的重要基础设施、重大产业、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重大项目, 促进全省投资保持持续较好增长。

(三) 大力促进消费有效增长。不断深入开拓消费市场, 多渠道扩大消费需求, 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拉动作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积极促进信息消费, 加快发展医疗保健、养老服务、体育、旅游等消费新业态发展。积极促进汽车消费, 认真落实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 支持汽车厂商创新促销方式。通过创新商业运营模式、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财政补助政策等措施, 大力加快新能源汽车销售推广。不断促进住房消费。落实国家住房信贷政策, 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 支持自主型和改善型住房需求, 从而有效拉动相关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四) 积极促进外贸稳定扩大进出口。落实好国家各项外贸稳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 全面稳定外贸进出口, 发挥外贸进出口的支撑作用。一是稳定出口。加快出口退税进度, 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 支持企业扩大出口。优化外贸市场结构, 支持企业深耕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 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重点新兴市场。二是扩大进口。按照国家鼓励进口有关政策措施, 积极利用进口贷款贴息等政策, 扩大先进技术、关锋设备和重要零部件进口。进一步支持进口商品交易中心试点跨境电商进口新模式, 增加一般消费品进口。三是大力培育外贸新业态。支持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 打造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功能区。建设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 先行先试市场采购贸易。四是密切关注国际经贸动态。积极关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TPP) 趋势及影响, 跟踪研究, 积极配合国家参与多边、双边的贸易和投资谈判, 特别是要发挥好自贸区对接国际贸易规则试验场作用, 提升广东参与制定国际贸易规则的话语权。

国内外经济形势及发展趋势分析 篇8

摘 要 当前,我国以及世界各国仍然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欧债危机、全球通货膨胀的形式还很严峻,各国面临的经济发展压力仍然存在,但在未来,国际以及国内经济形式将逐渐好转。本文通过对欧债危机以及美国经济发展、全球经济增长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国内外的经济形势以及未来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 经济形势 发展趋势 国内外经济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我国的经济压力也逐渐增大,同时带来了许多问题的出现,如经济增长缓慢、就业压力加大等突出问题。世界各国应积极采取措施,恢复经济,使人民生活水平平稳提高。

一、国内外的经济形势

1、中国的经济形势

目前,我国的经济出现“弱回升”的状态,我国从2012年9月开始,各项经济运行的指标开始出现稳步回升的局面,结束了两年多下滑的问题。虽然经济出现缓慢回升,但在2013年的前期,各项经济运行指标的回升出现了问题,有一部分指标虽然回升的幅度较小,但仍然是持续回升的,而另外一些指标,在回升的过程中出现了轻微的下滑。由此看来,我国的经济向上发展的动力不足,经济在回升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稳定现象。

我国的经济总量很大,但经济增长率却在逐步下降,2013年前3个月我国的GDP的增长低于预期值,只有7.7%,已经连续4个季度低于8%的增长率了,我国的经济增长正在进入中高速经济增长时期,告别了以前的高速增长期。

经济增长的缓慢,也给我国的其他方面带来一定的问题。例如,我国的工业化发展水平不完善,东部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水平仍然比较落后,而且在经常性的出现雷同的工业结构。同时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比起发达国家的70%的水平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只有52.57%,这其中还包括有2亿多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居民。

2、国际经济形势

目前,从世界的角度看,由于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各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处在低迷期,甚至有些国家的经济出现的倒退的情况,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欧洲债务危机使政府的财政支出的负担加重,对失业人群的救济问题也成为很大的难题,而且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这些问题都使经济增长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在欧洲国家,由于福利保障制度比较完善,而且福利较高,使人们养成了提前消费的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出现经济回落,增长倒退的情况,就会给国家带来严重的负担和损失。

美国的经济进一步动荡,财政赤字占GDP的7%以上,美国的平均个人负债达到10万元之多,这种美债危机、美元危机都会给世界市场带来很大的冲击,使世界市场出现动荡的局面。由于受到全球各种经济情况的影响,通胀压力也明显上升,美国的CPI从3.9%下滑到1.4%,而且通胀压力也会使各种产品的通胀率受到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二、国内外经济的发展状况

面对当前复杂的经济状况,通过对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欧洲债务危机加深、世界经济动荡,我国将受到进一步影响

欧洲债务危机暴露出许多财政政策上的缺点和漏洞,危机出现时,国家的信用风险就会升级,使国家陷入危机,无法灵活有效的对货币进行干预。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消除欧洲债务危机带来的影响,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在未来两三年内,欧洲可以找出一个,使各方都满意的方法,通过这个基本的解决框架,使经济危机逐步得到化解,促使经济增长出现回升的局面。世界、美国的经济动荡,作为一种潜在的风险,比欧债危机更加严重,世界的债务的总体负债率将达到81.29%,高于警戒线的80%,而且美国的财政问题也十分突出,美国出现的财政悬崖将成为威胁世界经济的重要因素。并且美国的债务危机和美元危机,将使世界市场面临新的动荡和冲击,加之中国对美国进出口的依赖程度加深,它对中国的影响要更明显,更严重。但是,在美国解决财政悬崖后,美国的经济将一马平川,整体经济实力将得到提高,经济出现复苏,而且房地产业也将回暖,个人消费逐渐增加,美国将会继续吸引大量的国际投资,经济开始迅速恢复,美元开始升值,使美国经济全面复苏。

2、全球通胀,将使我国经济增长也带来较大的通胀压力

当前,由于世界货币的发行速度和规模越来越大,并且,近年来,全球的大宗商品价格整体较高,进口压力也加重,同时,由于美元提升了材料价格,西方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也主助长了通胀的繁荣,因而,通胀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而美国为了缓解财政悬崖的负面影响,促进经济复苏,美国将会采取措施,逐步退出财政刺激,有助于缓解全球通胀的压力。

由于我国受到世界的大环境的影响,我国的各种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等这些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居民消费水平将处于较高水平。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到 2020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这要求GDP年均增长率不能低于7.2%。但经济的增长总会带来价格的上涨。我国将进入新一轮的发展上升期。

3、随着旧的增长机制的退出,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动力会呈现减弱趋势

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一个国家经济快速增长一段时间后,将会进入中高速增长时期,随着世界市场的转变,我国的增长动力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例如传统的房地产投资等将会拖累经济的增长速度,从发展趋势来看,房地产的发展潜力巨大,要严格调控房地产的相关的经济,解决由房屋供给不足、房价过高出现的民怨。对于东部发达地区,逐步降低房地产投资的比重,201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 27.9%,增速回落5.3%,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0. 7 个百分点,2012 年,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3.9%,增速回落0.9个百分点。未来10年,我国的房地产投资将逐渐回落,中国的高地价和高房价也将会得到有效的遏制。

结束语:由于受到各种国际、国内因素的影响,国内外经济发展都出现了减缓的趋势,但随着各种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各种问题得到解决,世界经济继续向前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成思危.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和未来五年中国外贸的着力点.中国流通经济.2011(5).

上一篇:创办英语角下一篇: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