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合作学习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音乐合作学习(精选7篇)

音乐合作学习 篇1

新课程改革下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利于学生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使学生有了成就感,他们就会越学越爱学,对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提高。还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觉能动性,改变了学生的被动地位,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学得有信心,学得快乐。

合作学习,不仅对学生有利,也解放了老师,从前填鸭式的教学,整堂课是教师的讲演,一节课下来教师很累,小组合作,教师从台前转到了幕后,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导师。这样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真正的把教师解放出来。是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小组合作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多读书,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改的形式,适应时代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尝试

奥尔夫曾经说过:“让孩子在合作中共同实践、一起去创造音乐是十分有意义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是音乐实践中重要的组织形式。但是,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若只是泛泛而不重实质地将其运用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那么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下面我就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认识。

一、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

目前,课堂上的小组基本是按次序就近搭配,随意性较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员之间的不公平参与,因此我们可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组建合作小组。“组内异质”就是让不同层次的几位学生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小组,如把全班学生按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演唱能力、表演能力、创作能力等分成几个层次,再从每一层次中随机抽取一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由于个性不同、能力不同,在开展合作学习时,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组间同质”就是将全班各个小组的水平保持平衡,组与组之间不允许能力的过于悬殊,让各小组都处于同一起跑线,实现公平竞争。

1、确定小组人员的数目:

2、根据学生的等级水平进行分配:

在将学生分到各小组的过程中一定要使各小组间保持平衡。首先,每个小组都应具有素质高、中、低的学生;其次要使全班各小组的平均水平大致相同,不允许学生自由选择本组成员,防止出现组内同质的现象;再次,注意小组成员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合理配置。每个小组设一名组长,组员均有轮流担当组长的机会,以发挥小组内每位成员的主人翁意识。

3、及时写好小组概况记录:

将小组成员的姓名填在各组的登记表格上,以便评价交流。例如:在执教的二年级班级

中,我要求各小组拟好组名或队名,如糖果队、彩虹队、胜利队„„及一句可以鼓励全组团结一致、勇争第一的口号;让各组用自己的智慧和创意设计一幅宣传评比画,并标上队名、口号和小组成员姓名,我将各组的宣传画贴于教室中最醒目的位置,以便每位成员及时知晓评比结果、获取竞争信息。

二、培养良好的合作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合作学习,是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展开的学习活动,因此,要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它是合作学习成功的有效保证。

1、收集资料

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应向学生明确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为使学生产生积极

参与小组学习的内心需要,做好参与交流讨论的准备,在小组学习之前,可让学生自学有关内容或查找相关的资料和信息,集思广益,扩大信息和思维的容量。

例如:我在教学《卖报歌》这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抗日歌曲的资料,并通过课前预习,学唱一首自己最喜欢的抗日儿歌。我还向学生提供收集资料的方法:回家向家长请教,或到图书馆、音像资料店、网上寻找等,还可以小组合作寻找、共享资源。课堂上,同学们为了参与小组间的竞争,都充分利用自己和小组获得的资料积极讨论、踊跃发言、合作表演。课前资料的收集,为合作学习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学生在相互竞争交流中取长补短,既增加了知识量,又增强了自信心和合作意识,使合作学习顺利开展。

2、学会倾听:

倾听时,要注意力集中,不打断对方发言,明白认真听别人的发言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3、学会表达:

在小组内表达自己的观点,要先想后说,想好再说,4、学会讨论: 讨论时,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还要学会置疑,但不能讲伤害对方的话;要乐于听取他人的意见,还要勇于暴露自己的问题。同时,组内讨论时音量要小,不能影响其他小组。

5、学会组织:

小组讨论时要组织分工,每位成员都有机会当小组长,能及时概括组内意见,代表小组发言。

三、营造宽裕的合作环境:

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者,并非在任何教学条件下,都能进行最佳效果的合作。但是和谐、民主、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却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是不同课堂的“共性”。

1、和谐的室内环境:

课堂教学的环境,是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主要环境,音乐教室的布置应符合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墙上可贴一些中外音乐家的画像,或挂几幅小朋友在演奏乐器、表演舞蹈的图画;钢琴上还可以摆放一瓶美丽的鲜花;后墙可以设计音乐黑板报,既有音乐小故事,又有音乐知识,融知识性与艺术性为一体。这样的环境能让学生倍感新奇亲切,自然地喜欢音乐,产生学习的动力。座位的安排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半圆形、马蹄形、田字形等排列形式,这样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能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拉近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和集体意识的形成。

例如:在教学第一册《静静的夜》一课时,我剪了许多大小不

一、形状各异的星星贴于墙壁、黑板上,学生听着静谧的乐曲走进教室,深深地被这种氛围所同化,很快融入到角色中。座位成星星点点状分散在教室里,学生与小组合作伙伴坐在一起,顿时兴趣高涨,积极性十足。背景与主题的吻合,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座位的安排,更有助于发挥合作精神。

2、平等的民主环境:

教师要在心理上承认学生潜藏着极大的智慧和才干,要赋予他们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励,把他们当作朋友,多一些理解、宽容。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对象,让他们能主动思考、大胆想象、积极合作;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要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独特感受,展现自我个性;正确对待学生的标新立异,多给学生创造“犯错”的机会,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探索与创新的合作学习中。

3、充裕的时空环境: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知“磨刀不误砍柴功”,担心合作过程花去过多时间、拖延教学、影响效果的做法会使学生在刚进入角色,思维刚刚展开的同时,因为时间的不充裕被直接制约其深入展开。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组织学生充分地听、看、讲、想、做,在表现与创造中体验音乐合作学习的成就感与自豪感。

四、选择恰当的合作内容

小组合作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合作学习,教师应根据教材的难点,有选择性、针对性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1、合作学习的内容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低年级的孩子模仿力强、好表现,对形象的语言和童话故事情节充满了浓厚的好奇心。针对这一特点,我在执教二年级欣赏课《龟兔赛跑》时,让学生充分理解乐曲内容及音乐表现形象后,分组讨论音乐剧的再度创作。“经过这次比赛后,音乐中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这个问题显然让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地思索,大胆地想象,一番激烈地讨论过后,都表演了各自富有创意的音乐情景剧:小组中有朗读故事内容的、有扮演美丽大森林景物的、有扮演乌龟和兔子的、还有选择打击乐器表现龟兔二次比赛情景音乐的。整堂课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充分体验到集体合作的愉悦感。

2、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活动的意义。

低年级音乐课中自制小乐器的活动特别适合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第二册第七课《乐器制作》中,我课前让孩子们收集生活中的可乐瓶、沙子、食品盒盖、啤酒瓶盖、铅丝等废旧材料,课堂上让他们讨论怎样利用这些材料来制作简易乐器。在讨论制作的过程中,有的小组用铅丝把啤酒瓶盖串成一串,制成打击乐器当中的串铃;有的小组把饼干盒盖四周钻上四个洞,用铁丝装上啤酒瓶盖制成了打击乐铃鼓;还有的小组把沙子装进易拉罐,做成了沙锤„„最后,孩子们分组展示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为已学乐曲进行了即兴器乐合奏表演。通过运用简单的生活材料,亲手制作打击乐器,学生不仅懂得了废弃材料的再利用,增强了环保意识,还培养了思维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了极大的满足感和自豪感。

3、合作学习的内容应当难易适中。

如果学习的内容太难,学生被激发的兴趣就可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会感觉学得很累,会觉得无助,迷失了方向,摸不着边际,或许还会产生沮丧、悲观的心理。反之,太易,大多数学生不需要什么时间思考就可以得出结论或答案,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就会缺乏讨论和交流,成为一种毫无实质意义的表面形式。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们应当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让音乐课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音乐课中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作者:黄佩贤 文章来源:艺术科 点击数:

1614 更新时间:2011-10-11 18:27:54

音乐课中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黄佩贤

在唱歌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听赏录音或老师的范唱——学唱歌谱——学唱歌词——艺术处理,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这样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从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来看,非常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心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敢于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这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将是受益无穷,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使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的方法,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我将小组合作学习法运用于歌曲教学中,不仅丰富了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还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最近,我校举办了各学科的高校课堂展示,发现无论语文课,数学课,心理课、美术课,几乎都出现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课堂组织形式,下面谈谈这学期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说说几点做法:

一、提供有利合作的环境

课堂教学的环境,是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主要环境。传统的音乐课堂座位一般成“秧田形”或“火车形”排列,这样不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往。如果教室较为宽敞,可以采用“马蹄形”、“口字型”、“半圆型”等座位的排列形式。因为只有互相面对面的形式,才能激起有利讨论,对话交流的气氛,而且这样缩短了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有利于集体意识的形成。

二、成立合作学习小组 成立合作学习小组是学生进行学习歌曲的首要条件,它关系到学生合作学习歌曲的质量和效率,教师要根据班内学生的音乐原有基础,心理素质,性别等将班级均分成若干个小组,也就是说每个学习小组中都含有各种层次的学生,每位学生都有成功的均等机会,合作学习小组要在实践中不调整,不断优化,教师要依据每一首歌曲学习和竞争中学生的成绩安排作调整,使之趋向公平。开始,我先是将学生按原有的座位分组,这样几次竞赛下来,音乐素质好一些的小组,每次他们都拿第一,其它小组将失去信心,每次在学习歌曲或表演歌曲时产生抵触情绪,严重打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了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这种现象我在我们学校三年级两个小班中实施过,深有体会,后来我又放手由学生自由编组,结果又出现了有些组水平超常,有的组则一般,调皮的学生没有组愿意接纳。结合实践所以我采取以上这种,根据学生的音乐素质、性别等,再分组合作,效果很不错。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各个环节中的实施

小组合作学习既为每位学生提供了发挥个性才能的机会,又培养团结合作互帮互学的精神。学生们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氛围十分浓厚。同时,扩大了学生们音乐实践活动的参与面和训练量,且淡化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也为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了有效途径。

(1)合作学唱歌曲 在分组教学中,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就向学生明确地提出小组活动的目标,比如:学生初步熟悉歌曲的情况下,每个小组在组长的召集下一起拍拍歌曲的节奏,找找相同或相似的乐句、哼唱旋律等多种学习方式来学唱歌曲,如果学习中有困难,小组成员都无法解决才可请求老师的帮助。每个小组成员都学会歌曲才算完成学习任务。

(2)合作表演歌曲

歌曲的学习仅仅停留在学会的基础,那是浅层次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创造性地深层地艺术加工,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对歌曲进行自编,自导,自演,自制道具等,音乐实践活动。组长根据每位组员的特长爱好,分配表演角色,分工明确,人人都占举足轻重的地位。俗语说:“三个臭皮匠胜于一个诸葛亮”。学生在小组表演中容易克服羞怯感,从而变得主动和活泼。

四、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学习是不是放任自流的呢?教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我想教师应该是学习的帮助者,在小组合作学习遇到困难时进行帮助和指导。有的小组成员对自己的想法表示怀疑,不断向老师暗示,需要老师的肯定,这时教师给予激励性的评价,肯定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有些小组的学生活动开展的较好,研究出了很多方法,有些方法很独特,这时作为教师,给他们再提出问题,设置困难帮助孩子拓宽思路,从而让学习活动开展的更好,使不同水平的孩子和学习小组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实现差异性发展,帮助学生合作学习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五、合作学习活动的评价

能否激发起学生对教学的兴趣是评价教学成功与否的首要因素,恰当的运用各种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评价权始终掌握在教师手中,这样会限制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发展,教师要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对学习作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组间评价,整体评价,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例如,我在教三年级中有一首表演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学生合作评价,组员各司其职,歌声优美,演唱形式多样且感情投入,但队形缺少变化,可以三五成群地走动或站或坐,打击乐器,运用不当,因为这首歌曲是后半拍起拍,学生伴奏起来有困难、有点乱,教师表扬该小组,能在表演中加入诗朗诵,富有创意,还有两位学生吹着肥皂泡为舞台营造气氛。这样师生共同评价,使该组学生明确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努力的方向,唤起了他们再次参与表演的强烈愿望。

评价合作学习活动时,教师还应该进行必要的精神或物质奖励,如评价出最佳编导奖,最佳表演奖,最佳伴奏奖等等。给学生颁发荣誉证书,赠送小礼品等。奖励形式不拘一格,它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在合作中竞争,从而树立学习歌曲的自信心和不断创新的进取心。

总之,在歌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理念,它培养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促进了学生的团体意识,促进音乐课堂教学组织,尤其提倡在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熏陶,淡化教师的权威,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充分体现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才能使音乐课堂体现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从而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参考文献: 《儿童音乐》

《中小学音乐教育》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株洲市一中 周利双

内容摘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新课程也把合作学习作为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也成为了音乐新课程改革的热点话题。下文笔者从小组合作学习在音乐教学中实施的表现形式、优势及存在的误区三个不同角度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关 键 词:小组合作 音乐教学 表现形式

优势

误区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性的教学理论和策略。被人们誉为:“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我国《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要求。因此,为了能更好的实施新课程,发挥教学效益,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实践与探讨。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音乐教学中的表现形式

1、小组合作表演

音乐是表现的艺术,合作是音乐表现的特殊需要。因此,合作表演是音乐合作教学中最常见、最普遍的方法,是音乐小组合作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合作教学的最大特征,它可以采用合作演唱、合作演奏、合作律动等形式来表演音乐内容。例如:在一篇关于创作课的案例中,老师要求全班同学按照4-5人一组分组,然后根据老师发放的图画标识、线条、音符、单词等利用用身边的乐器和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即兴创作音乐片段。以上这篇案例就很好的采用了合作演奏的形式来为教学服务。它不仅丰富了音乐学习内容,增加了音乐学习的新鲜度,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思维。

2、小组合作游戏

合作游戏法是提高学生精神集中度、保证音乐学习热情参与的一种愉悦性教学方法。其实施方法是为特定的教学内容设计合作性游戏,让学生在玩耍中享受音乐,表现音乐、获取知识。例如在一堂面向研究生开设的音乐教育法理论课的案例中,主题是“幼儿歌唱的发展”。教授并没有采用一言堂的讲授式教学,而是现场邀来了四个年龄大小不一的幼儿及亲子家庭进课堂参加老师预设的音乐游戏,让学生现场观察孩子们的音乐模仿能力和节奏感,然后让学生谈观后感。接着再让学生轮流表演几句自己熟悉的、感觉有趣的儿歌或音乐节奏。最后将学生分成五人一组,将每个人刚才表演的东西组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节目来表演。看完这篇案例我非常惊讶,原来纯理论课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取知识,研究生也可以在“玩”中学,在“游戏”中学,我想这种合作游戏法当然更加适合我们的中学生的音乐学习。让我明白了无论什么样的教法,什么样的学法,只要运用适度,都是有价值的。

3、小组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法是一种新兴的热门教学方法,它以探究相关的音乐课题为载体,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分析、上网查询等互动活动获取音乐知识。在《歌曲的演唱方法》一课中进行如何区分不同演唱方法这一环节教学时,我将全班学生分成6-7人为一小组,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及平时的生活经验,分别从作品内容、发声方法、音色等方面去探究区分,将知识的被动接受变主动探究,这样不仅化解了难点知识的学习还培养了学生音乐学习的能力。

二、音乐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凸显的优势

奥尔夫曾经说过:“让孩子在合作中共同实践、一起去创造音乐是十分有意义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是音乐实践中重要的组织形式,利于全班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促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人人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它既能发掘学生个人的内在潜能,又能培养集体的团队合作精神。具体表现如下:

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因而从根本上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摒弃了“教师满堂灌,学生静静听”的陈规陋习。在合作活动中,教师往往会设计一些带有竞争性质的活动,如音乐表演、音乐探究等等,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课堂气氛充满激情和自由。同时,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具体实践活动中,用心去体验合作的无穷魅力,用心去感悟集体的伟大力量,使他们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快乐,体验到实现自我价值的自信。

2、小组合作学习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这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有利于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素质等方面相互沟通,相互认同,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例如:学生在异质学习小组中就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开展活动,进行互帮互学,不仅有效的解决了个别差异,缩小了生生之间的两极分化,还有利于开发课堂中的人际交往资源,并将生生互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学会了沟通,学会了互助,学会了分享,实现了创设合作式学习小组的初衷。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一个人今天在校的学习方式,必然会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而合作学习正是这种一致性的切入点之一。在这样的合作学习活动推动下,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潜力也会得到更大发挥,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较强的合作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音乐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在我国小组合作活动实行虽然已有多年,但如果实事求是地作一下冷静的思考:我们的有些小组合作有点流于形式之嫌,学生的一番热热闹闹成了课堂的摆设,成了活跃课堂气氛的标识。学生的小组合作活动缺乏了真正意义上的深入探讨。具体表现在:

1、误认为分组即小组合作

合作学习强调分组学习,因此提起合作学习,很多老师就想到把学生“分小组”。由于许多教师并没有真正领会合作学习的理念,因此在实施合作学习的时候只是很粗浅,甚至是很生硬地套用了这种形式。有的在教学中不看时机、不分难易,不分内容,不分学生实际情况,滥用合作,个个环节只要有问题,都想让学生“合作”一番,例如:表演用合作表演,欣赏用合作欣赏,甚至音乐背景、作曲家的生平以及常用的音乐概念也要合作讨论。这样的小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2、误认为参与即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只要稍加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在小组活动中,真正发挥作用并获益的是那些好学生,好学生基本上主宰了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讨论中好学生唱主角,汇报中又往往是好学生一言堂,学习困难的学生很少有机会获得发言,甚至在开小差,实际上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少数几名学生,大多数学生则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因此对于重形式轻内容,课堂表面热闹,实质收效甚微的小组合作是失败的。

3、误认为结论即合作

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小组合作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培养与提高,可惜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追求合作的结果,而忽略了合作过程。对于学生在过程中是如何合作的以及情感、态度如何,教师却不予关心。因此合作探讨时间经常得不到保障、教师指导调控也不够。笔者曾听了一堂市级音乐研讨课,老师在简单陈述了教学目标后,出示了三个思考题,但是研讨了三分钟后,老师让学生分小组上台展示成果。笔者顿时就生了疑:即使是学生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三分钟的交流学生能干什么?其实,这种情况,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比比皆是,草草收兵的合作仅仅只是完成了一种形式,哪来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探讨? 总之,合作学习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强调和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工作中正在广泛使用的教学方式之一,我们只有真正领会小组合作的理念,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有的放矢的运用小组合作才能获得应有的教学效益,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书目:

郭声健著:《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韩恬恬著:《看小学音乐合作教学》,中小学音乐教育,2008。

巨瑛梅、刘旭东著:《当代国外教学理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蒋四林著:《音乐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讨》,中小学音乐教育,2008。

周成平著:《高中新课程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论文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不详

论文栏目:音体美论文

收藏本页

一、问题的提出

奥尔夫曾经说过:“让孩子在合作中共同实践、一起去创造音乐是十分有意义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是音乐实践中重要的组织形式。但是,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部分音乐教师对小组原则、实质了解甚少,导致小组合作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出现了一些问题。只有有效运用小组合作才能全面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和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否则,只会使小组合作的成效适得其反。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小组合作是合作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一书中指出:“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教学形式常常都是以集体的方式进行的,他需要学生牢牢树立群体的和谐意识。虽然音乐教育中常常能发展个人技能,然而大量的音乐活动在小组内产生,成就依靠集体的力量获得。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所以,小组合作符合音乐教学的特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它有效的运用与音乐教学中,达到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过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与遵循的原则

以《音乐课程标准》为准则,以新课改的要求为依据,在实际教学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活动既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特性,同时还应该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需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愉快性原则

2、互动性原则

3、探究性原则

4、创新性原则

5、协调性原则

6、渗透性原则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小学音乐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方法是多样的,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可创造性的将多中方法有机的结合,有效的运用到教学中去。

1、科学明确的分工。分工是小组合作的首要任务,明确的分工是为了有序、快捷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

2、营造良好的氛围。只有愿意合作,才能合作得好。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合作的兴趣,形成音乐合作欲望,这是小组合作有效运用的情感条件。首先要建立师生平等的人际关系;其次建立生生融洽的合作关系;再次,采用灵活多变的座位方式。

3、提高合作的能力。合作能力越强越便于组员间的交流、沟通和合作。要教学生学会交流,学会互助,让他们善于表达,学会倾听。比如唱、跳、弹、说等等方式都可以表达。

音乐合作学习 篇2

一、“合作学习”的定义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或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 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展小组活动。“合作学习”音乐教学模式追求运用学生主体的、互动的、和谐的和民主的课堂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提高。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尤其适合我国大班级的音乐教学, 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必将会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合作学习”的意义

1. 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由于我国的教学班人数较多, 进班时学生音乐水平参差不齐, 往往会导致学生音乐水平两极分化, 这是我们音乐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了。而“合作学习”可以使小组成员在共同完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相互帮助和共同参与, 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 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并完成学习任务, 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发展。

2. 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实现大班教学与小组学习的完美结合。

“合作学习”模式既发挥了大班集中教学高效的一面, 又用分组合作学习增加活动量的方式弥补其训练不足, 真正实现了两者完美的统一。

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互助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可以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和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必须彼此协助, 相互支持, 共同合作, 才能实现个人的目标并达成该团体的学习目标。

三、“合作学习”的实施

1. 小组的划分

(1) 合作小组宜小不宜大。可根据该班人数及座位排列情况, 安排四至六人为一组。小组规模小可以保证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练习的机会;同时也可以减少内向学生因人多而产生的拘谨感。如歌唱合作小组 (重唱、小组唱、小合唱、歌伴舞等) 、创意合作小组———集思广益、游戏合作小组 (分角色扮演、表演) 、纪律监督合作小组等等, 都能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2) 依特质划分, 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教师应尽可能把性别、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 (异质型) 的学生编在一组, 但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小组成员的整体水平大致相当。配有正副组长2人, 鼓励以小组合作的形式, 勇敢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增进交流, 开阔思维, 让一部分音乐弱势群体得到锻炼。

2.“合作学习”的教学程序

“合作学习”的教学程序的设计必须体现主体性和有效性原则。它可以是针对一节课的设计, 也可以是针对某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它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设计任务—分配任务—分组分工—小组活动—交流评判。

(1) 设计任务: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在设计任务时, 既要注意任务的可操作性、兴趣性和新颖性, 又要注意所设定的任务合作性。它是靠一人无法完成的任务;它必须能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依赖性。

(2) 分配任务:一节课的任务可以是一个, 也可以是多个。对于不同的小组可以分配不同的任务, 要注意任务的层次性和连续性。不同小组的任务可以组成一个链条。只有各个小组的分任务都完成了, 总的任务才算完成。这样也可以加强组际之间的联系。如欣赏《渔舟唱晚》, 通过分析与聆听音乐后, 善于表演的学生们一个个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丰富想象, 根据自己对音乐不同的理解, 利用小组分角色的方法和不同表现形式开始表演:有器乐小组、小品组、舞蹈小组、诗歌朗诵小组、图画展示小组、歌咏小组等等。这样就开阔了学生的思维, 使他们表演大胆, 充满情趣, 一堂看来本以为枯燥单调的音乐欣赏课,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 不但让学生很好地学习了音乐, 同时也发挥了学生的个人特长爱好,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音乐表现能力、音乐表演能力、音乐创造能力, 由此也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3) 分组分工:教师要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划分好小组。教师可以按照任务的难度划分;也可以按学生的人际关系进行划分。按学生的人际关系进行划分也就是学生的自由组合。这种划分能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合作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4) 交流评判:组内活动后, 教师应及时在班级组织交流与评判。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重视合作过程的行为表现;同时教师还可以获得准确的反馈信息。

合作:音乐学习模式新探 篇3

合作学习  音乐学习

一、通过合作学习音乐

合作学习是音乐学习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与音乐学习是相互依存的,我们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音乐,也通过音乐学习学会合作。情感性是音乐的首要特征,由于音乐不是表现事物本身,而是直接抒发人的内心情感,这种情感活动灵活、细腻,是主观情感的审美体验,所以音乐能够以真挚、生动、深刻的感情去拨动人的心弦。音乐的情感性让交流与合作变得更为自然和感性,音乐活动的灵活性、自如性有利于组织合作学习,通过合作使学生的音乐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通过音乐学习培养学生与人相处、与人合作的良好人际关系,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社会交往能力。

二、音乐学习中的合作

1.情景一:小组式合作学习

一位中学音乐老师开始新的一年的工作,在高一年级的音乐课上,她给学生12首不同风格的歌曲,这些歌曲都是她从当代优秀的音乐作品中挑选出来的。她将学生分为两人一组,要求他们先进行视唱,然后根据作品的风格、内容分类。分好类后,要把自己的分类结果告诉别的小组。这样,一组学生就能将自己的分类结果与其他组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合作劳动,全体学生就获得了许多对歌曲的结构、内容和风格进行分类的方法。然后她布置给学生几个新的任务。其中一个是学会根据歌曲的风格和结构找出旋律的特点,或者根据旋律的特点找出风格和结构(即风格、结构、旋律互相之间的关系)。该教师的课堂组织建立在合作学习基础之上,她采用归纳教学模式进行歌曲分类目的是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形成对音乐知识的理性认识,从而提升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我们可以把这种情景归纳为小组式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式的合作学习,是音乐课堂中经常选择的合作形式,不论是对音乐知识的学习,还是课堂中的音乐表演或即兴创作,几个人在一起的合作更容易完成音乐学习任务,并营造轻松的音乐学习环境。

2.情景二:角色扮演中的合作学习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艺术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其中一课是《我有一个幸福的家》,这节课围绕“爱”的主题展开,抓住“亲情”这条主线,让学生在感受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升华对爸爸、妈妈,对家庭的爱。教师语言引入是这样的:“有一个地方,那里温暖舒适,那里住着你们最亲近、最爱你们的人,有熟悉的家具,漂亮的玩具,你们要在那里学习、生活、长大……”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教会学生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创设情景,分角色扮演家庭成员。一开始的角色只有爸爸、妈妈、孩子,学生们分组讨论,寻找生活中的素材,进行编创,在熟悉该情景之后,加入更多的角色,比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等。把这种情景归纳为角色扮演式的合作学习方式,角色是情感、言语、行为的模式化结果,是与他人有关的独特的习惯性方式,为了更深刻的理解自己和别人,最重要的一点在于要理解这些角色以及这些角色应当如何扮演,要做到这一点,学生必须能够置身于别人的情感,尽可能多地体会他人的思想和情感。角色扮演适用于音乐学习的许多场景,比如音乐会中的表演者、听众、合唱队中的成员、乐团的小提琴手、戏剧中的人物等,甚至人本身就是多种角色的扮演,角色扮演能增强对他人的理解和同情心,同时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社会角色。

3.情景三:伙伴式合作学习

有调查显示,76%的学生是在同学交流的过程中获得音乐信息,尤其是中学生,个性正在初步形成,但不够稳定,他们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意志和人格,处在追求、思索的彷徨时期,他们不愿老师、家长过多地干涉自己,他们更信赖自己的同学、朋友、知己。因此在音乐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伙伴式的学习方式是必不可少的。

4.情景四:团体调查中的合作学习

这是一节学习当地少数民族音乐为内容的音乐课堂。当地的少数民族有很多,教师希望在这节课上重点了解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和锡伯族的音乐文化。上课前一周,教师将学生分为6个组,7人一组,每一个小组搜集和分析这三个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风俗、节日、宗教信仰、艺术文化等。第一节课,各个小组报告自己的研究成果,从而引起全体学生的兴趣。这时,进行团体调查的时机已经成熟。教师认真地引导学生记下他们对资料的反应,并按照学生的兴趣和对资料的掌握程度重新分组,展开新一轮的调查。团体调查法已经运用到很多学科领域,作为一种社会型教学模式,其目的是引导学生确定问题,在对音乐进行调查和积累的基础上,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并追随下去。在整个音乐调查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社会能力。

三、在音乐学习中进行合作的策略

国内外对合作学习模式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正式的合作学习,该模式要求有固定的组员,组员之间的关系会持续一段时间;二是非正式的合作学习,该模式也许只持续几分钟就可以完成,如密友(同伴)阅读法、对话记录法、思考交流法等;三是合作性基层团体,该模式的合作小组由不同性质的成员组成,代表学校里不同性别、能力、文化背景,小组合作的时间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以上三种模式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都较为常见,但笔者认为:音乐的合作学习不能完全局限在一种模式中,由于音乐的合作学习是贯穿在音乐活动中的,音乐活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合作学习模式伴随着活动的变化而具有不固定性。因此合作对象的选择、合作环境的设定、合作过程的控制、合作学习的评价是尤为重要的。

1.合作对象的选择

合作学习模式要求的合作对象主要指学生,但音乐学习的合作对象不能只局限于学生之间。在这里,笔者认为有两类合作对象:一、人与人的合作,主要包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教师是合作活动的策划者、引领者和组织者,学生在课堂中的很多音乐体验来自于对音乐教师行为的模仿,而且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本身也是合作。正式的合作学习更多体现在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形成健康认知发展和社会化所必备的条件,他们通过小组式、伙伴式、角色扮演式、团体调查式的音乐合作活动,为共同的音乐学习目标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对学习任务和他人产生更积极的情感的同时,体验了音乐学习的乐趣,掌握了更多的音乐资料。家长虽然不是学校音乐学习的主要参与者,但是在家庭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中,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学生的音乐才能大部分是由家长挖掘和培养的,音乐学习中学生和家长的合作是必要的。二,人与“物”的合作,这里的“物”主要是指与音乐学习产生关系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学生与网络媒体的合作学习,是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没有合作任务和合作目标,但是网络媒体中的音乐却深深影响学生的认知,学生通过网络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取所需要的各种音乐信息,无形中就产生了学生与网络媒体的合作学习。同样,学生与他所学习乐器之间也是一种合作关系,是固定的且要持续一段时间的伙伴关系,因为器乐的学习,不仅要涉及系统的音乐表现、技能技巧和知识结构,还锻炼人的配合、协调、合作、意志力以及人格培养,器乐的学习过程是人和乐器交流共建的过程。endprint

2.合作情景的设定

对任何一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都有五个共同的基本要素,即积极的相互依赖、小组成员的直接交流、个体责任、合作技能和集体自加工。这些要素是在一定合作情景中实现的,不同的合作情景,要素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是不同的。笔者认为音乐学习中,合作情景可以分为课堂情景、学校情景、家庭情景和社会情景。音乐课堂情景的合作学习任务明确,组织性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积极的互动,有助于情感的交流和合作精神的培养,但是所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有限;学校情景主要是指课外兴趣小组、文艺活动等,这种情景中,学生怀有高度的兴趣和特长,使得音乐学习的主动性更强,有利于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以家庭成员为交流对象的合作学习,虽然没有严格合作计划和目的,不强调合作技能,但是合作学习的过程是自然、轻松的,时间持久,能产生积极的依赖性;社会音乐文化环境为音乐的合作学习提供更为广阔和丰富的空间。“社会音乐文化并非音乐作品本身,它包括了音乐自身在社会多样的表现和音乐影响的整个领域,是音乐与其社会功能的统一”,对于学生来说,他所受到的社会音乐教育、大众音乐传媒和公共艺术传播,都是合作学习的媒介,这种情景的合作学习已经伴随了社会行为,合作的个体责任被减弱,合作的多样性被增强,同时合作学习的内容有积极也有消极的,所以学生要对所接收的音乐信息进行正确的区别和归类,在这种情景中需要音乐教育者、音乐工作者、家长等给予引导和规范。

3.合作过程的控制

合作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合作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合作过程的控制。比如,在音乐剧或者集体音乐活动的排练中,有些学生承担主角或主旋律的声部,而有些同学承担配角、副旋律或者伴奏的任务。如何让他们接受并全心全意对待承担的角色?怎样与他人紧密合作?什么时候应该突出,什么时候应该配合,什么时候应该出现,什么时候应该沉默?为此我们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1)学生必须提前对要合作的音乐作品或活动有统一和完整的认识,形成共同的合作目标。(2)教师要了解每位同学的音乐能力和表现特点,更为重要的是,合作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音乐学习,为此,针对学生音乐能力或表现的不足之处,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照和机会。(3)在合作过程中,尽量安排每一个学生都有用武之地,并将任务细化,避免他们成为合作的局外人。比如,在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常常有许多辅助性的工作要做,准备服装、道具、后勤保障、催场、摆台等,这些工作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安排。(4)尽量满足学生的合作需要,因为合作学习是一个由外到内、再由内到外的过程,教师可以安排合作任务或合作场景,其促使动力导向从外向内驱动,当学生们面对合作学习时,其目的更多的是满足内心需要,而不完全依赖于教师或者权威奖赏,这时内部动机的作用大于外部动机。

4.合作学习的评价

完整的合作过程必定由评价结束并成为下一次合作的起点,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音乐发展。在发展性评价理念的基础上,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功能,研究和探索综合化的评价内容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可以试图从学生的情感态度、主动参与程度、积极的相互依赖、小组成员的交流、个体责任、合作技能、集体自加工、任务完成的效果等方面进行。对于音乐的合作学习,在评价方式方面,需要探索以多元的评价指标和学生预知评价标准为基础的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方式,采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小组评价、体验报告、成果展示等多样的评价方式。以上评价方式可以通过活动全程录像、教师的观察及观察纪录、访谈、问卷、举办实践成果汇报会、撰写体验报告等完成。

“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学习模式,在帮助学生获得信息、思想、技能、价值观、思维方式及表达方式时,我们也在教他们如何学习。事实上,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来提高学生更容易、更有效进行学习的能力,因此他们不仅获得了知识技能,也掌握了学习过程。事实上,音乐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群体性活动,如合唱、重奏、集体舞、音乐剧、歌舞表演等。音乐的合作学习无论是在课堂中,还是课外的群体音乐活动中,都将无处不在,并成为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

参考文献

[1] 尹爱青.音乐课程与教学论.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3] 王安国、郭声健,蔡梦.走进课堂——音乐新课程案例与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教育研究,2002(2).

[5] 马红亮.合作学习的内涵、要素和意义.外国教育研究,2003(5).

[6] 何志学,何君辉.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0).

[作者:博雅杰(1982-),女,新疆伊犁人,新疆伊犁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讲师,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在读博士研究生。]

音乐教学中师生合作学习的反思 篇4

师生合作学习,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建立一种师生之间平等、合作的朋友式的关系,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有了这样的氛围,学生就有了大胆探索求知的欲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随着新课程的运行和深入,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由简单的“教书匠”转变为实践的研究者;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在教育方式上,更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知识的实际意义;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和指向。

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没有规定如何实现这些目标,规定了学习领域,但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要达到课程目标的途径是多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面临如何选择的问题,但不管有多少选择,学生的需要是绝对不可忽视的。教学时,除了书本知识之外,还有其他日常生活知识等等。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心里世界、生活世界,和他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也许我们己站在讲台上教了好几年乃至几十年的书,己经习惯于“威慑天下”,习惯于以智者的身份去“喂养”我们的学生。但现在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的见解。在课堂上,他们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认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深入到学生中去,让学生接近老师。

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和学生一起讨论一些问题、节奏练习等活动,此时的学生都感到老师能和他们一起参与活动觉得很亲切很开心。其实老师的一个赞美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对学生来说都是最好的奖励。对回答问题的学生就表扬他,或过去拍拍他的肩膀说:“不错,你真棒,大家为他鼓掌一下。”简单的举动,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大为提高。在平时的师生交流中,老师不像以前那么严肃,而学生也不那么拘谨,课堂上的师生关系也会变得更加融洽了。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还要注意他们的个性发展,使每

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并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让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创造生动灵活的教学形式,使学生体验到与同学之间,与教师之间一起学习的乐趣。我在教唱二声部合唱练声曲时,以前我会把两个声部分别唱给学生听,学生就只会很呆板地听着却不会唱。而现在我这样对同学们说:“你们唱得很不错,接下来老师唱第一声部,不过还需要你们和老师一起合作唱第二声部,哪些学生愿意跟老师合作”。话音刚落,学生们来了兴致,争先恐后地要求参与,要和老师合作演唱。两种教学环节,但用不同的方法,带来了不同的效果。同时,这种师生间的合作也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合作让学生更爱音乐论文 篇5

[摘 要] 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及歌舞表演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也是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学生养成共同参与的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在音乐教学中可通过小组自学展示、组织小音乐会,合作伴奏、伴舞等活动形式展开合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本文还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须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 键 词] 合作学习音乐 教学 运用

合作学习是指小组或团队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动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认知过程同时也有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方式,能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活动,易产生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互敬、互爱、互帮、互动下学习。合作学习的“合力”就在于把每一个人的能量凝聚为团队精神,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竞争,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这正是科学领域最推崇的一种精神。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在此,本人就自己近年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合作教学的实践,谈一点体会。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合作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在新歌学唱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自学的形式可以给学生提供自然的轻松的学习环境,使他们的认知行为得以顺利发展。

在四年级的教材中,有一首题目为《柳树姑娘》的歌曲。该歌曲的难点在于它的四三拍节奏和二声部伴唱。我一改以往的教学方法,不再直接教唱歌曲,而是先将三四拍的节奏进行了复习,并提醒学生歌曲中的二声部伴唱需要分工完成,然后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一小组十三名学生,其中一名为组长,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这首歌曲学会,并给歌曲加入适当的舞蹈动作。教师则巡堂检查,回答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其中有个小组有位学生会弹钢琴,他们组就在这位学生弹奏下认真的学起了歌曲;有的小组要求播放音乐听范唱,自己慢慢的轻声哼了起来;有的组讨论动作的柔美度、整齐度„„令我惊喜的是,教室里没有任何吵闹声,每个人都在认真的学唱,组长会进行分工——部分学生唱二声部伴唱部分。如有学生唱的不够准确,组里其他学生就会提出纠正。之后,由各组学生表演唱歌,以获得掌声的热烈程度来评判优胜组。最后我对不足之处做调整,对歌曲整体进行巩固。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他们对学习新歌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发挥了学生的特长,让优秀生带动了中等生和困难生,使学生受关注度更广,实现共同进步。更重要的是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让他们体会到与人合作的乐趣。

二、在音乐表现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发现他人的优势,学习他人,完善自己,学会与他人合作,形成一种情感同化的态度,为达到共同目标而努力。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小组的学生虽然面对面坐在一起,却各忙各的事,不主动交流。那么,如何使学生更好的看到他人的特长,主动学习他人,并主动与

他人进行合作呢?

在四年级第七册教材中,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学生都非常熟悉,但是在周一升旗仪式时都不愿高声唱,如何使学生爱唱并有感情的演唱《国歌》,我对该课的教学进行了合作学习尝试。我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组长,每个小组都有学习成绩低、中、高的学生,并针对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等方面给予建议合理搭配。要求可以多样化表演《国歌》,请学生评出表演最具感染力的小组。十分钟讨论过程中,有位学生接受了我的建议,担任他们组的指挥,虽然动作未必标准,但在练习过程中,同组的学生唱的非常投入。还有一组的学生准备在演唱前,先朗诵一遍歌词。抑扬顿挫,激情的朗诵,让他们组演唱的感染力顿时提升了!让这一组内平时调皮的学生,也非常投入到表演当中。

这种小组间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这个合作过程中更好得了解了自己身边的人,发现他人的优点和特长,受他人的感染,更加认真的去表演,使我们的音乐课真正意义上丰富起来,使学生爱上音乐课。

三、在音乐欣赏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以往音乐欣赏课,都是先让学生听音乐,感受歌曲速度、情感变化,介绍歌曲背景、作者等,教师讲述为主,学生听,这样的单向的信息交流效率不高,流于形式,学生对歌曲的印象不深刻。如何让音乐欣赏课多维互动,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我也学习国内优质欣赏课,对自己的音乐课堂做了一些尝试。

在上四年级的欣赏课《打字机》之前,我先准备好三种颜色的A4纸,查找相关的现场演奏视频,做好课前的一些准备。课上我先将座位调整,把学生分为三大组,在欣赏过程中边播

放边进行乐句解析。在学生有熟悉歌曲乐句特点后,将三种颜色的A4纸按组发给每位学生。请他们讨论,用这张纸怎么去模仿歌曲里出现的打字声、机器“唰”声和“叮”的声音,每组模仿指定的一种声音。课堂马上就活跃起来了,学生不断的尝试各种方法去模仿歌曲中的这三个声音。方法也是五花八门,学生通过交流,实践后,统一一种方法模仿指定的声音,然后播放音乐进行合作配音,组内成员间的配合,与组之间的合作,让他们体验了合作的乐趣。尽管学生在配音时节奏不是那么准确,但是通过这样一节课,学生对《打字机》这首乐曲有了深刻的的印象,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更加主动,多维互动的合作学习增添了学生的学习乐趣。最后观看交响乐现场演奏视频,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

四、组织小小音乐会。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在学期即将结束之前,发动学生组织一场小小音乐会,让每个学生都争取表演一次。小小音乐会的节目选择、节目顺序、排练、主持均由学生自行负责。教师做好发动和指导工作,在这里教师只是一个顾问。通过这样一次活动,不但让学生对一学期音乐学习成果进行了总结,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组织音乐会不但要协调好不同节目之间的关系,协调好一个集体合作的节目里面不同成员的关系,协调好主持人和演员之间的关系,还要协调好演员于后勤人员的关系。演出规模虽小,但给学生提供了交流合作,展示的机会。

在实施合作教学时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合作学习并非放任自流,教师必须对合作的过程加以

监控,让每位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及任务。

二、分组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能力、性格、气质的搭配。尤其是对能力差的学生的安排,这类学生往往在合作中参与的程度很低。教师应当选择能力较强,而且与他们关系较好的学生与之同组。

三、恰当的把握评价标准。教师在评价时注重评价的导向性、科学性、完整性,不但要关注合作的成果,更要关注合作的过程。教师应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合作精神及合作能力加以肯定。坚持以正面表扬和激励为主,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寻找合作学习的途径,把握合作教学的契机,设计合作学习的环节,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学生更爱音乐!

[参考文献]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音乐合作学习 篇6

一、音乐合作学习模式的含义

音乐是一种合作学习模式,音乐美学的核心,重视音乐实践,注重个性发展,鼓励创作,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学科, 文化的多样性,提高评估系统。通过“组内异质” ,联合工作组,学生组为单位的“组间同质” ,团队成员共享工作之间的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一起达到学习的最终目标,最后完成教学任务。在这个过程当中,合作是最关键的,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合作与互动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通过学习和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通过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模式体现发散创新的基本概念。

二、实施音乐合作学习模式的意义和价值

合作学习改必须要改变学生的不同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其它智力或者品质的发展。合作学习能更有效地加强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理解情感的把握力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必须要有效地促进文化和情感的形成能力。满足幼儿的专业人士,音乐教师的教学,以达到更高的目标和幼儿园培养目标的社会需求。 并采取无限量的音乐资源教学,教学环境中所提供的音乐网信息,以便更高地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音乐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三、音乐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步骤

(一)确定合作学习的定向

老师应该要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可以有效地进行,不然如果学习目标不是很明确,学生就没办法维持长时间的动机和兴趣,专注和课堂的难度教学就偏离了教学内容,他们没有办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合作学习的目标必须要明确,难度高的学习内容,设计成一个开放的问题,调查和讨论。

(二)科学划分合作小组

教师可以决定根据各组课自愿原则的基础上教学内容的因素,与团队成员就学生的难易程度的组数和次数,应该遵守“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应该还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学习态度,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然后划分成多个逻辑的研究小组。

(三)多元互动评价

合作学习是促进自我评估小组,多元化和有效的评价体系与互评和教师评价的相结合。团队学习不仅是主体,而且也是评价,包括合作学习的评价及小组的评估小组成员评价为主体。鼓励 “导师”,“经理人群体,教师的合作学习之间的互评“和”参与的“等众多角色中,每个小组汇报后, 各小组合作的情况,教师成为学习科学公正的总结和评价。 态度和方法的教师,除了要注意学习每个团队成员的进步, 同时也是学生进入合作学习评价和评估范围的评估。因此, 合作学习出现多元化评价。

四、音乐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的教学活动中一个清晰的认识的基础上,规范了一系列”何教学模式是有效的,应该在一定条件下得到支持。同样都是音乐合作教学模式,应该要正确地设计,使老师和学生在和谐的状态下互动。教学中力求实现参与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这就要求教师利用必要的教学策略,最大程度的音乐教学。

五、小结

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各类教学,教师的指导下,利息高,思维活跃,富有创意,以实现在勘探活动的合作和意义的真正意义上的建设。合作学习的专业音乐教师的教学音乐教学的实施体现了现代发展的大趋势,对于高专业音乐教学的幼儿园老师提供了参考。

摘要:音乐合作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机会去体验音乐,有助于培训教师的身体意识和责任感,增强了合作学习教学专业音乐教学在幼儿园的概念,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本文中,将音乐从合作学习模式的内涵,阐述了合作学习音乐的实施价值和意义,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步骤和音乐教学策略合作学习模式。

初中音乐课堂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 篇7

关键词 初中 音乐 课堂 合作学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014-02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时,首先应该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从以往单一且静态的教学转变成为生动化且动态化教学,创设一个便于合作学习活动开展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学习动力的调动,使其主动且积极地参与到合作学习活动中来。其次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合作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此外,还要加强评价以及反馈,充分发挥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指导和引导作用。

一、学习氛围的创设

第一,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且平等的学习氛围,比如灵活地进行座位的安排,采取小组的形式来安排位置,如圆形或弧形等,这样不仅可使音乐这门学科所具美感展现出来,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一个有利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积极指导学生想象、再创造以及体验音乐,创设一个自由且宽松的表达环境。第二,留充足的合作学习时间以及空间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相应的情境,以此调动学生感官意识,强化学生体验,从而使其在合作讨论中更好地认识与理解。第三,注重学生自身潜能的发挥。在初中音乐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身才能的机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可获得相应的发展,这也就要求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合理地进行指导以及调控,基于学生自身的爱好以及兴趣等,让学生自由地组合成为相应的小组。比如在学习《山歌好比春江水》时,教师可展示不同材料给学生,比如关于刘三姐唱歌的音频或者图片故事等,使学生能够直观感知,接着播放《山歌好比春江水》的不同演唱版本,基于此,采取小组的方式,让学生来进行自由讨论,让愿意表演的同学上台进行自由发挥,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一,在初中音乐课堂开展合作学习,应将学生的独立思考作为基础,当学生独立思考以后,才能有意识且有目的地交流、讨论与合作。对此,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在提问以后,不用着急让小组来进行讨论,而是让学生自己来独立思考,当学生自己将思路理清以后,再实施合作交流,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便于学生良好思考习惯的养成,同时也可为学生小组讨论与交流做好铺垫,以此使合作学习的质量以及效果得到提高。

第二,鼓励学生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或者意见等表达出来。合作学习其实是学生相互接纳以及认同的一个过程,而不是顺从他人的想法。对此,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或者建议表达出来,当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以后,教师应该及时予以鼓励,以此增强其学习自信心。

第三,借助于合奏或者合唱等不同形式的利用,体现合作学习的精神。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借助于合奏或者合唱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使学生经过这种形式的训练,自觉地在旋律、节奏以及动作等和团体保持统一,继而促进学生团队精神以及自律精神的培养。

三、加强评价以及反馈,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综合考虑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且灵活地开展合作学习,抓住合作学习的时机,以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当教师在进行规律性结论的总结时,可事先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同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自身引导作用以及指导作用的发挥,基于学生自身发展规律,增强指导,比如合理进行角色和任务的分配,在学生合作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要加强巡视指导,加强课堂秩序的调控,在学生交流讨论结束以后,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并进行总结以及点评,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完善其学习成果。在合作学习中,合理且科学地评价,不仅便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同时还便于其自我价值的实现,对此,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及时予以学生合理地评价以及反馈,以此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继而进一步提高其教学效率以及效果。比如在学习《年年三月是歌圩》时,当学生讨论交流结束以后,教师可借助于歌会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唱、动以及说等能力,根据学生表演的情况,及时予以其相应的评价,同时通过这种方式还可及时了解到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张凌燕.初中音乐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探究[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2,(9).

[2]唐灏珂,朱咏北,王北海等.音乐合作学习在初中教学实验班的应用与实践[J].青春岁月,2013,(12).

上一篇:教师职业之心灵感悟下一篇:渴望得到友谊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