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规划课程设计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项目管理规划课程设计(通用8篇)

项目管理规划课程设计 篇1

论文摘要: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方面显示出明显的效果。本文从专业培养方案制定、项目主课程选取、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的项目教学规划与设计。

论文关键词:项目教学;专业课程;规划与设计;电气自动化技术

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

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在职业教育中应充分体现职业岗位的特点,培养目标和定位都要适应本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按职业活动设计教学思路,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包括方法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与人协作的能力、进行项目动作的能力等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项目教学法”从信息收集、方案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项目规划与设计

项目教学方法的实施不是孤立进行的,它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等有着紧密的联系。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专业课程的项目教学规划与设计应从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入手,包含教学大纲、项目任务(工作岗位)、项目教材(完整理论)、知识或信息资料的准备与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技术条件)、实验条件、对教师的要求、项目总结等内容。针对专业课程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笔者拟谈一点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一)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培养方案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特别是要根据本地区域经济的发展,探索出各行业、企业所要求的岗位(岗位群)需求,合理规划与设计专业培养计划,再根据专业培养计划确定项目教学任务,并结合学校自身的软件和硬件优势实施项目教学。这样的项目教学才能贴近社会、贴近市场、贴近企业,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和实用能力更有效。

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应根据专业的职业面向,进行职业岗位素质和能力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典型岗位是工业企业电气设备及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相对应的行动领域可分以扩展为以下6个方向:常用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与维修、电子产品制作与检修、PLC的编程与调试、供配电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维护、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管理。这6个领域既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就业方向,也是我们进行专业项目规划与设计的依据。

(二)专业核心课程中选取项目主课程

根据专业技术岗位知识技能的要求,在专业核心课程中选取部分课程实施项目教学。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中,我院在与企业各层次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广泛的技术交流后,确定了一些符合企业实际的项目任务,将《PLC应用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两门课程设定为项目主课程,设计并完善了有层次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三十余个,并根据教学应用效果不断修改与提高。在项目主课程的选取及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项目主课程不是单一课程的内容 一门课程采取项目教学法虽然操作起来较为容易实现,但从内容设计上基本局限在本课程内,不能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综合考虑学生所学的全部内容,不能科学地处理好不同学科间的关系,也违背了项目教学具有学科交叉性和综合能力运用的特点,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例如,在《PLC应用技术》主项目课程中,所涉及的其他课程的内容有电气控制技术、传感器、变频器、维修电工和电工电子技术等课程中的相关知识内容。

合理采用项目教学及设计,不是通篇采用 有些基础性知识不适合用项目教学方法。基础性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疑难概念和实验技巧,是项目教学的基础。项目任务的选取和设计应该根据专业知识内容的特点合理选择项目教学的过程和内容,而不应是牵强地将全部教学内容分别分配到各个项目中。如在《单片机应用技术》主项目课程的教学中,若干基础知识分配到不同的项目中,有些内容如片内存储器的介绍,不是在一个项目中完全可以操作的,但将其分割又不是非常理想,对学生的学习掌握反而增加了难度。我们在《单片机技术实践》项目教材中以基础性知识与项目任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重新整合,就解决了这一问题,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项目教学法不能等同于技能训练 由于项目教学与技能训练在许多方面比较相似,不能把一个简单的技能训练当成一个项目来实施。虽然项目教学与实习教学都突出学生的技能培养,都是通过学生完成一定的课题或项目任务,引导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但项目教学重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即知识和技能的有机结合并加以运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知识理论的升华,通过工作过程引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学习习惯,同时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而实习教学相对比较单一,注重的是某一方面技能或技巧的训练,如焊接实习,主要训练的是学生掌握焊接工艺和娴熟的焊接技术,其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对学生不断进行技能强化训练,达到技能熟练、形成技巧的程度。总之,在项目中要兼顾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这是项目教学与技能训练的不同之处。

项目教学的设计原则与步骤 项目教学主要由内容、活动、情境和结果四大要素构成,项目教学的设计原则就是遵循项目教学的四大要素,设计出一个可操作的项目教学方案。首先,编写项目任务书。项目任务书应具有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计划、实施以及工作成果的检查评价),是项目教学内容、活动、情境和结果四大要素体现的载体,是决定项目任务实施成败的关键。一个优秀的项目任务书就是一个优秀的校本教材,汇总成册就是一本优秀的项目教材。四大要素在项目任务书中的体现要与典型的岗位任务特点相结合,不同的岗位工作特点应该对应不同的表现形式,但都应该有较大的开放性。其次,素材资料和实验条件的准备。教师要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向学生提供与完成教学项目相关的知识、信息与材料,满足学生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要求,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能够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利于培养技术实践知识、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实验实训条件;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具有掌控能力,能够指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再次,实施阶段。这是完成项目的关键环节。在此过程中,要对完成项目所要用到的新知识、新技能进行分析和讲解。对于那些理论性很强的知识点,可采取“先记住再理解”的方法进行处理。必须了解的知识点,以知识连接的形式在项目完成后给出,让学生做完了再仔细领会。教师主要是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学习情境,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碰到困难时给予具体的`帮助,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最后,教学评价。在评价阶段,教师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对项目教学的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让学生评价自己积极参与的行为表现,总结自己的体验;评价学生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团体合作意识,不但强调个人的发展,还要注重团体水平的提高。 “

从实践中看,项目教学中采用较多的是工作小组的学习方式,这不仅有益于学生特长的发挥,而且有助于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的形成,体验到个人与集体共同成长的快乐。同时,项目教学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尝试。在项目教学中,从信息收集、计划制定、方案选择、目标实施、信息反馈到成果评价,学生参与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成为活动的主人。这样,学生既了解总体,又清楚每一具体环节的细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教师不再主要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评价者。

(三)师资培养

建设一支观念新、专业化水平高、乐于创新的教师队伍是实现项目教学的核心问题。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项目教学法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有实践指导能力和教学过程的把握能力。

鼓励支持教师到企业实习锻炼和参加培训深造 项目教学是以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内容。教师只有具备职业经验,了解企业的工作过程和经营过程,才能从整体的视角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项目。也就是说,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通过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胜任教学工作。这就要求教师通过企业见习、实习、参加培训深造等途径了解企业,积累工作经验。

建设专业教学团队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基本上是独立完成教学工作,可以不与其他学科的教师有业务上的交往。但是,项目教学涉及多学科教学内容。因此,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教学工作。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跨学科的能力,不仅要娴熟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了解相邻学科、相关学科及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团队合作的能力,教师要从个体的工作方式走向合作,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应联合起来进行项目教学,成立专业教学团队。

吸收企业优秀工程师到教师队伍中来 在企业优秀工程师中选拔具有教学能力者进行培训,使之成为合格的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是一个相对比较容易的方法,从人才流动趋向上也比较好实现。

更新教师观念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兼顾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主动地完成项目,从中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能。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创设学习情境的能力和热情。

(四)教学条件

项目教学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完成一个项目,必然涉及如何做的问题。在德国往往以最先进的生产设备作为职业院校学生的操作对象,在教学实践中体现生产工作实践。而在国内,以先进生产设备装备学校存在着相当的难度,无论是资金、原料、生产损耗等都不是学校能够承受的。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大量图片、Flash动画等对项目教学起辅助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开发与项目教学相适应的校本教材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项目教学法的实行需要教师根据授课内容选用具体项目,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合理计划、组织教学内容。因此,开发与项目教学法相适应的校本教材,是顺利开展课程教学的必要条件。从德国的经验来看,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师没有一本固定的教材,他们让学生学习的知识往往是一页一页的讲义或工作页。各专业的专业教师要开发项目教材,要按照行业发展和教学特点不断地开发新的项目来充实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能及时汲取新知识,教学与行业技术同步发展。

(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项目教学法在我国职业院校生根发芽,在课程建设和教学理念上离不开与企业紧密合作,没有企业的参与,不可能有真正来自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设计,也就不会有相应的教材和教案。我院采用“引企入校”、“厂中校”等多种灵活方式推行校企合作,编写了若干项目教材(项目任务书),有些内容还被企业作为技术培训内容,不仅为学校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也为企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员工,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项目管理规划课程设计 篇2

关键词:项目教学,专业课程,规划与设计,电气自动化技术

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

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 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在职业教育中应充分体现职业岗位的特点, 培养目标和定位都要适应本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它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 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 按职业活动设计教学思路, 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 包括方法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与人协作的能力、进行项目动作的能力等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项目教学法”从信息收集、方案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 都由学生具体负责;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 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 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 改变了以往“教师讲, 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项目规划与设计

项目教学方法的实施不是孤立进行的, 它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等有着紧密的联系。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 专业课程的项目教学规划与设计应从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入手, 包含教学大纲、项目任务 (工作岗位) 、项目教材 (完整理论) 、知识或信息资料的准备与提供 (学生自主学习的技术条件) 、实验条件、对教师的要求、项目总结等内容。针对专业课程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 笔者拟谈一点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一) 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培养方案要面向社会, 面向市场, 特别是要根据本地区域经济的发展, 探索出各行业、企业所要求的岗位 (岗位群) 需求, 合理规划与设计专业培养计划, 再根据专业培养计划确定项目教学任务, 并结合学校自身的软件和硬件优势实施项目教学。这样的项目教学才能贴近社会、贴近市场、贴近企业, 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和实用能力更有效。

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应根据专业的职业面向, 进行职业岗位素质和能力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典型岗位是工业企业电气设备及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相对应的行动领域可分以扩展为以下6个方向:常用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与维修、电子产品制作与检修、PLC的编程与调试、供配电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维护、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管理。这6个领域既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就业方向, 也是我们进行专业项目规划与设计的依据。

(二) 专业核心课程中选取项目主课程

根据专业技术岗位知识技能的要求, 在专业核心课程中选取部分课程实施项目教学。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中, 我院在与企业各层次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广泛的技术交流后, 确定了一些符合企业实际的项目任务, 将《PLC应用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两门课程设定为项目主课程, 设计并完善了有层次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三十余个, 并根据教学应用效果不断修改与提高。在项目主课程的选取及实施过程中, 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项目主课程不是单一课程的内容一门课程采取项目教学法虽然操作起来较为容易实现, 但从内容设计上基本局限在本课程内, 不能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综合考虑学生所学的全部内容, 不能科学地处理好不同学科间的关系, 也违背了项目教学具有学科交叉性和综合能力运用的特点, 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例如, 在《PLC应用技术》主项目课程中, 所涉及的其他课程的内容有电气控制技术、传感器、变频器、维修电工和电工电子技术等课程中的相关知识内容。

合理采用项目教学及设计, 不是通篇采用有些基础性知识不适合用项目教学方法。基础性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疑难概念和实验技巧, 是项目教学的基础。项目任务的选取和设计应该根据专业知识内容的特点合理选择项目教学的过程和内容, 而不应是牵强地将全部教学内容分别分配到各个项目中。如在《单片机应用技术》主项目课程的教学中, 若干基础知识分配到不同的项目中, 有些内容如片内存储器的介绍, 不是在一个项目中完全可以操作的, 但将其分割又不是非常理想, 对学生的学习掌握反而增加了难度。我们在《单片机技术实践》项目教材中以基础性知识与项目任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重新整合, 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项目教学法不能等同于技能训练由于项目教学与技能训练在许多方面比较相似, 不能把一个简单的技能训练当成一个项目来实施。虽然项目教学与实习教学都突出学生的技能培养, 都是通过学生完成一定的课题或项目任务, 引导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但项目教学重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即知识和技能的有机结合并加以运用, 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知识理论的升华, 通过工作过程引领,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学习习惯, 同时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而实习教学相对比较单一, 注重的是某一方面技能或技巧的训练, 如焊接实习, 主要训练的是学生掌握焊接工艺和娴熟的焊接技术, 其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对学生不断进行技能强化训练, 达到技能熟练、形成技巧的程度。总之, 在项目中要兼顾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 这是项目教学与技能训练的不同之处。

项目教学的设计原则与步骤项目教学主要由内容、活动、情境和结果四大要素构成, 项目教学的设计原则就是遵循项目教学的四大要素, 设计出一个可操作的项目教学方案。首先, 编写项目任务书。项目任务书应具有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 (计划、实施以及工作成果的检查评价) , 是项目教学内容、活动、情境和结果四大要素体现的载体, 是决定项目任务实施成败的关键。一个优秀的项目任务书就是一个优秀的校本教材, 汇总成册就是一本优秀的项目教材。四大要素在项目任务书中的体现要与典型的岗位任务特点相结合, 不同的岗位工作特点应该对应不同的表现形式, 但都应该有较大的开放性。其次, 素材资料和实验条件的准备。教师要根据任务书的要求, 向学生提供与完成教学项目相关的知识、信息与材料, 满足学生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要求, 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能够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 有利于培养技术实践知识、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实验实训条件;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具有掌控能力, 能够指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再次, 实施阶段。这是完成项目的关键环节。在此过程中, 要对完成项目所要用到的新知识、新技能进行分析和讲解。对于那些理论性很强的知识点, 可采取“先记住再理解”的方法进行处理。必须了解的知识点, 以知识连接的形式在项目完成后给出, 让学生做完了再仔细领会。教师主要是营造学习氛围, 创设学习情境, 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 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碰到困难时给予具体的帮助, 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最后, 教学评价。在评价阶段, 教师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 帮助学生对项目教学的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让学生评价自己积极参与的行为表现, 总结自己的体验;评价学生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团体合作意识, 不但强调个人的发展, 还要注重团体水平的提高。

从实践中看, 项目教学中采用较多的是工作小组的学习方式, 这不仅有益于学生特长的发挥, 而且有助于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的形成, 体验到个人与集体共同成长的快乐。同时, 项目教学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尝试。在项目教学中, 从信息收集、计划制定、方案选择、目标实施、信息反馈到成果评价, 学生参与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 成为活动的主人。这样, 学生既了解总体, 又清楚每一具体环节的细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教师不再主要是知识的传授者, 而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评价者。

(三) 师资培养

建设一支观念新、专业化水平高、乐于创新的教师队伍是实现项目教学的核心问题。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 项目教学法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 还要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 有实践指导能力和教学过程的把握能力。

鼓励支持教师到企业实习锻炼和参加培训深造项目教学是以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内容。教师只有具备职业经验, 了解企业的工作过程和经营过程, 才能从整体的视角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项目。也就是说, 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通过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胜任教学工作。这就要求教师通过企业见习、实习、参加培训深造等途径了解企业, 积累工作经验。

建设专业教学团队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 基本上是独立完成教学工作, 可以不与其他学科的教师有业务上的交往。但是, 项目教学涉及多学科教学内容。因此, 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 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教学工作。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跨学科的能力, 不仅要娴熟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还要了解相邻学科、相关学科及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团队合作的能力, 教师要从个体的工作方式走向合作, 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应联合起来进行项目教学, 成立专业教学团队。

吸收企业优秀工程师到教师队伍中来在企业优秀工程师中选拔具有教学能力者进行培训, 使之成为合格的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 是一个相对比较容易的方法, 从人才流动趋向上也比较好实现。

更新教师观念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 以学生为主体, 兼顾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良好的情境, 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 主动地完成项目, 从中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能。因此, 要求教师具有创设学习情境的能力和热情。

(四) 教学条件

项目教学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要完成一个项目, 必然涉及如何做的问题。在德国往往以最先进的生产设备作为职业院校学生的操作对象, 在教学实践中体现生产工作实践。而在国内, 以先进生产设备装备学校存在着相当的难度, 无论是资金、原料、生产损耗等都不是学校能够承受的。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大量图片、Flash动画等对项目教学起辅助作用,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开发与项目教学相适应的校本教材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项目教学法的实行需要教师根据授课内容选用具体项目, 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合理计划、组织教学内容。因此, 开发与项目教学法相适应的校本教材, 是顺利开展课程教学的必要条件。从德国的经验来看, 采用项目教学法, 教师没有一本固定的教材, 他们让学生学习的知识往往是一页一页的讲义或工作页。各专业的专业教师要开发项目教材, 要按照行业发展和教学特点不断地开发新的项目来充实教学内容, 使教学内容能及时汲取新知识, 教学与行业技术同步发展。

(五)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项目教学法在我国职业院校生根发芽, 在课程建设和教学理念上离不开与企业紧密合作, 没有企业的参与, 不可能有真正来自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设计, 也就不会有相应的教材和教案。我院采用“引企入校”、“厂中校”等多种灵活方式推行校企合作, 编写了若干项目教材 (项目任务书) , 有些内容还被企业作为技术培训内容, 不仅为学校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 也为企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员工, 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总之, 项目教学是一种适合职业院校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 也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但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 需要不断探索最佳方案, 教学实施过程应体现“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王军伟.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3]姜治臻.单片机技术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4]姜治臻.PLC项目实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项目管理规划课程设计 篇3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设计;环境规划与管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由此可见国家十分重视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对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教学设计在高职教学中逐步开展起来,利用信息技术、数字化资源创设符合专业课程的信息化环境,更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环节,优化教學效果。文章选取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课程中人员培训这一知识点为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探索更科学的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效果。

一、教学思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程选自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的管理学课程组织篇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结合参考教材、教学大纲、该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确定的课程标准、以及职业素养,将组织篇中复杂、琐碎的知识点,整理归类为组织结构、权力艺术、人员配备三大模块,以任务驱动开展项目化教学。其中人员配备分为以下四个项目:人力资源规划、人员的招聘、人员的培训与人员的考核。文章知识点的设计就选自项目三:人员的培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培养合格的“培训专员”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也为将来绩效考评的学习提供条件。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管理素养,拓展职业生涯的宽度和深度。

2、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接触了一年的专业课程训练,对于本专业的课程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这个年龄层次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作为信息时代的原住民,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及网络。在之前已经学习了计划、组织的基础知识,对组织结构设计和岗位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了分析岗位职责的基本技能。但是学习主动性不强,不善于组织和利用信息化资源,对培训的认识片面,也缺乏实际操作的训练。

二、教学培养目标及重难点

1、培养目标分析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实现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基本素养三个方面的培养目标。

专业知识目标:能准确的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掌握培训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规范格式;开展培训的过程中应注意的各种问题。

职业能力目标:能灵活运用工作要领开展培训实务操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本素养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利用各种信息媒体,获取新知识、新技术;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2、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在进行员工培训时,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是前提,制作规范的培训方案是保障,灵活运用、有效的开展培训工作是学生应该掌握的重要技能。从而归纳出本课程的重点是制作科学、规范的培训方案,难点是灵活根据岗位的不同特点开展培训的实务操作。

三、教学策略设计

针对同学们没有进入企业观看企业的培训过程,学生的亲身感受性不强等问题,结合实际制定了以下教学策略。

1、教法与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翻转课堂、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行为习惯。

2、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针对学生喜欢玩手机、且方便携带的特点,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课程资源及布置课前任务,方便同学们随时查阅资料,依托世界大学城建设专题学习平台构建信息化网络学习环境;利用视频、flash动画、小游戏、QQ、微信等信息化工具,解决实际困难,更好的实现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培训的知识要求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课前知识准备、课堂实施任务、课后拓展提升三个环节。具体安排如下图1所示:

(一)课前准备

课前引入翻转课堂,学生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在微信公众号上领取课前任务:

第一,浏览老师建立的专题学习平台中的课程资料,预习新知识,同学也可以自己搜集资料上传学习平台,老师和学生共建课程资源库;

第二,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培训专员的工作职责。学生将收集回来的资料上传到小组QQ或微信学习群, 小组内交流讨论,尝试着总结出培训专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并将成果上传到学习平台。老师检查评价,选出优秀作品,准备上课展示。

(二)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根据以前的课程安排,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专业模拟创立了一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并在上一次课程学习中对岗位职责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样的知识架构基础上,学生们在学习平台上领取任务单:对公司新入职的企业环境监督员进行培训。

任务一:要有效的完成好这次培训工作,首先要确定培训内容。同学们可以在学习平台上点开教师课前准备的企业环境监督员岗位说明书,以及这次要参加培训的人员面试时提交的简历和面试评价单,各组依据这些材料展开开放式讨论,自行确定培训内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为了更好的达到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完成一个配对闯关小游戏,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对象,选择正确的培训内容。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下,自我检查对选择培训内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完成任务一的学习。

任务二:选择好培训内容之后,就应该据此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于是教师就可以顺势开展任务二的学习,制作培训方案。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自主学习一份完整的培训方案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组内讨论制作一份培训方案,并上传到学习平台,老师可以随机抽取一组制作的培训方案并将其展示出来,同时列出现实中企业对于该岗位的新入职人员所做的培训方案,大家一起分析之前在选择培训内容上的缺失,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从而探讨出一份合格的培训方案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以及格式要求。组与组之间相互评价打分,老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任务三:依据培训方案组织实施相关培训工作,是我们要完成的第三项任务。针对以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混淆培训经理、培训讲师、培训专员之间的岗位职责。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和讨论的结果,让课前选出的最优秀小组将自己的成果从资料库中调取出来进行讲解,从而确定培训专员的主要工作职责。老师将培训专员的主要工作职责进行分解,制作成一个个微视频,供学生们随时点开学习参考。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直观了解培训专员如何组织实施培训,并内化为自己的工作技能。

同时,老师引导学生代入角色,思考如果自己是培训专员会从哪些方面开展工作呢?学生以组为单位相互讨论,制作微脚本,老师随机抽取一组同学依据微脚本即兴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评价。

考虑到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上台表演并获得老师的现场点评,对于其他小组可以将自己编写的微脚本表演录制下来,上传到学习平台上,老师和同学都可以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从而选出最受欢迎的视频。让同学们在娱乐中了解培训专员的岗位职责,锻炼其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突破本课程的难点。

(三)课后拓展

课后学生们完成大学城空间的在线测试,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此外,借助学校承担的对企业事业单位提供培训服务的机会,鼓励学生分组与各位培训讲师配合,实践培训专员的工作职责。

(四)考核评价

借助信息化手段,老师能及时、全面的对学生课前、课堂、课后整个教学环节的表现进行客观的考核评价。

通过三个教学环节工作任务的完成效率和质量,实现对学生技能的评价;通过小游戏和大学城在线测试自动记录的学习成果,实现对学生知识的评价;通过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实现对学生素养的评价。完成三方面的培养目标。

四、 教学反思

本课程借助微信公众号,帮助同学们将课余零散的时间整合起来,同学们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借助数字化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在课堂完成三项任务,在做中学、学中做,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采用视频和flash动画等信息化手段,解决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直观感受不强,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利用配对小游戏、在线测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个性化辅导。利用QQ讨论群、微信等信息化工具保留的交流成果,老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将各种信息化资源融入教学中,信息化手段拉近了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的距离,学生明确了岗位职责。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已经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学完后同学们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高,学习热情高涨、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加强、自主学习和高效利用时间的能力明显提高,提升了职业修养,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國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教育部网站,2011

[2] 韩立福.“先教后学”“先学后教”和“先学后导”的教学思维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5)

[3] 张俊娟,穆卓辉,张朝辉.信息化教学手段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设计[J].继续教育,2015(10)

[4] 张莹莹,罗润来.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探讨[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8)

[5] 吴升刚.突出应用驱动 强调学习导向 加快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05)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心得 篇4

交通规划目的不仅仅是引导交通的一系列交通行为,还是以工程学,经济学为基础,以统计学等为辅的科学方法,将多种理论,理念,技术和方法的综合。为此我组从成立初起的调查机构建立,准备的前期资料,以及上网查找到的地图进行交通小区划分,提示调查的注意事项,以及到最后的实地调查的数据录入,整理分析与评价,我组都极为艰辛。

作为小组的一员,我在整个课程设计的同样的参与了实地调查,调查获取的交通数据,搜集需要的人口等指标,Transcad的操作等等。在此过程中,不仅收获了顺境时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有逆境时失败的沮丧,不仅收获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带来的交通规划、TransCAD操作等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而且也有小组团队成员的鼓励与信任,以及相互了解、彼此友谊的进一步加深,这些都使本次课程设计与交通调查实习充满意义和感动。

首先,在交通调查中我真正体会到了实践出真知,在对现状路网的各项指标的调查中,不仅要明确调查的目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有着严谨认真的态度。小小的误差看上去微不足道,但是当很多个误差叠加在一起是就会造成调查结果的不准确,这对后续课程设计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通过交通调查,不仅增强了我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更重要的是让我懂得了在实习过程中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只有以良好的态度去做一件事情才能把事情做好。

项目管理规划课程设计 篇5

1第五讲 带状景观规划设计

1景观感受形态

景观感受(II)

—景观视点、视域

景观感受(III)—景观轴线、视觉走廊

1.1景观感受的研究目标:研究人-景观互动:景观对人的作用,以及人对景观的作用。

1.2 景观感受研究的起点--视觉景观

1.3 景观感受的构成形态--景观的空间-场所-领域

1.4 景观感受空间的心理学解释

1.5 景观感受场所

1.6 景观感受领域(景域)

1.7 景观环境认知

1.8 景观感受的基本单元-视域景观轴线

2.1 景观轴线的形式

2.2 景观轴线的作用

2.3 景观轴线的构成带状景观之道路景观规划设计

3.1 道路景观构成模式与构成要素

3.1.1 道路景观构成模式

道路:道路线形的方向性、连续性及道路断面的形式、路面的材料色彩等景观、路面的材料色彩等景观元素,包括路面(供车行的交通路面)、道路边界(路缘石)、道路两侧的人行道、绿带等要素;

道路边界:可以是水体(如河川、海岸线等)、山体、建筑、广场、公园、植物或以上若干要素的组合体;

道路的景观区域:在一条道路上,可以形成特征不同的若干景观边界性区域。如近景区域、由全国首家专业针对考研快题设计与表现机构--@华元手绘整理提供

中景区域、远景区域。

道路节点:主要指道路的交叉路口、交通路线上的变化点、空间特征的视觉焦点(如广场、公园、雕塑等)。

3.1.2道路景观构成要素

与景观三元论相对应,城市道路景观同样也可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软质景观——自然的景物,如树木、水体、和风、细雨、阳光、天空等;

硬质景观——人造景物,如道路两侧的建筑物、道路铺装、墙体、栏杆、广告牌等景观构筑物;

人与文化,通常指在道路上活动着的人及其构成景观,包括行人的活动、节庆活动的开展、车辆的流动及与之相关的人文活动,此外还包括道路本身所包含的历史文化等。

3.2 研究其中人的活动

坐在车上运行的人;

路上步行和骑车的运动着的人;

坐在道路两边的静止的人。

3.3 道路景观视觉中的速度与空间尺度

关键问题:速度

车行的速度;

人行的速度;

通行的速度;

观赏的速度。

不同车速下辨认路边景物的最小距离

速度与空间尺度的关系

速度的不同引出了尺度的变化,这就要求道路景观的平面布局、立面设计、沿路植栽、树木的间距都会有所不同。对其综合的速度予以分解分析,分清主次。对应不同的速度,要有不同的景观尺度、不同的景观材料以及不同的规划设计方法。

全面的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应当:

一方面,需要全面考虑现代交通条件下各种速度的道路使用者的视觉特性;

另一方面,更需要根据道路的性质与功能,将道路分成若干个视觉等级,选择主导的道路使用者的视觉特性作为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的出发点。

3.4道路景观效果分析

安全性;

生态性;

可识别性;

可观赏性;

舒适性;

便利性。

教材:

刘滨谊著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二版)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

辅助教材:

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培训课程 篇6

1.余源鹏房地产大讲堂:城市综合体的开发与设计制胜要诀实操班

2.余源鹏房地产大讲堂:综合体的设计建造标准与预算——《万达广场商业综合体的设计建造标准与预算》案例分析

3.余源鹏房地产大讲堂:商业综合体的项目开发与推广招商成功要诀

4.余源鹏房地产大讲堂: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方向)高级研修班

5.余源鹏房地产大讲堂:城市综合体全程操盘及开发模式案例分析

6.余源鹏房地产大讲堂:从投资商投资回报和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解析城市综合体功能物业组合与分区

7.余源鹏房地产大讲堂:从《上海合生广场城市综合体项目的设计任务书》解析城市综合体开发策划设计要诀

项目管理规划课程设计 篇7

1 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就是通过项目驱动, 以任务为核心, 突破课程章节的界线, 在教师的引导下, 让学生自主收集资料, 小组协作、资源共享、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并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 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2 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改变了以往“教师讲, 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 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对学生, 通过转变学习方式, 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教师, 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对学校, 探索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管理特点、考核评价、支撑条件等的革新, 逐步完善和重新整合学校课程体系。

3 项目教学法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通过“项目”的形式, 模拟目前园林景观设计公司的设计流程, 让学生全方位也参与实践, 从现状调研、场地分析、草图设计、评图修改、设计方案表达直到方案汇报的全过程。学生通过实践, 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图纸表达和语言表达能力, 也有助于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同时, 又促进了学生间的相互学习。

3.1 项目制定

项目的制定是整个项目教学法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要想完成一个好的项目设计, 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之下, 选取最恰当的项目进行实施。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其范围小到私家庭院, 大到区域性规划。园林规划设计的步骤基本包含前期的调查分析、案例研究, 中期的方案构思、方案细化, 后期的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 既要规划对场地的气候、土壤、水文、地理、生物、构筑物等客观要素综合分析与表达, 也要用特定的元素来表达场地的人文价值和历史文化。因此, 实际项目的选择应以专业知识与实践密切结合为依据, 选取项目必须真实、典型。学生可以通过现场踏勘和调研, 对实地进行考察分析和研究, 不断加强学生的理性认识, 掌握项目设计的方法和程序, 更好地结合所学的理论与实际。鉴于园林规划设计的复杂性, 在进行项目制定的过程中, 要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 在项目中的小模块上体现每个小目标, 从而让学生建构一个系统、全面的知识框架。

3.2 项目实施

3.2.1 资讯———收集设计信息。

下达任务书, 剖析要完成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以及注意事项。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收集信息, 并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同时, 进行实地勘察、拍照、测量、问卷调查等, 写出现状分析报告。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要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知识和技能。学生在搜集、查阅资料、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景、培养协作学习的氛围、关注项目的进展情况, 关注每一位同学在项目中起到的作用, 并实时提出建议和意见。

3.2.2 决策———对信息进行整合。

学生结合教学目标准确了解课程导向, 并对此有准确的定位, 之后通过小组形式整理上一个阶段得到的信息, 进一步确定设计方向。教师监测并引导学生整合信息, 学生听取教师的建议, 此阶段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

3.2.3 计划———对决策进行方案制定。

根据项目任务, 分组进行方案的制定。每个小组选取1~2名负责人, 以设计部经理的身份整体规划本次园林规划设计。负责人需具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团队协作能力。负责人要根据本组确定的项目进行明确的分工, 之后需要在对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规划整个项目进度。

3.2.4 实施———方案的设计阶段。

项目教学法提倡独立自主探究和互助学习的方式, 达到“教、学、做”一体化目标。经过资讯、决策、计划阶段后, 学生开始以研究小组的形式进行项目的实施阶段, 主要是方案的构思、细化、扩初设计和施工图设计。这个阶段需要学生结合基本理论知识, 结合现场调研分析, 找到场地的特点及优劣势, 并从案例分析中吸取经验教训, 绘制设计方案。方案的设计需要经过几次草图阶段, 再进入到正图及方案的深化阶段。整个过程, 由浅入深, 层层递进。学生需要不断地推敲并完善方案设计, 使得最终的设计方案具有可实施性。

在学生进行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时, 教师要对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启发, 随时掌握学生的设计与实施情况, 做好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和组织动员者。同时, 要及时了解每个研究小组的工作进度, 对设计方案方向的偏差给予必要的指导。这样, 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 掌握了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3.2.5 检查———对图纸进行审核。

在进行项目成果的展示前, 需要各小组之间按照设计规范审核图纸, 帮助对方发现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并共同寻找解决方法, 从而整体上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让学生在真正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能够避免这些问题。

3.2.6 评价———对设计进行点评。

评价是教师根据各个园林规划设计作品进行点拨和评论, 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主要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对个人的评价和对小组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同时,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评价, 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思考、研究、创新的空间, 让学生自己提出修改意见或作出具体的修改方案。

4 项目教学法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4.1 备课要充分

一套好的方案背后凝结的是强大的专业背景知识及实践技能。因此, 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前准备的关键环节就是要结合实际项目内容, 坚持与教学大纲及项目的市场需求紧密结合, 把握好项目的难易程度, 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间, 这个过程可以由几位老师组成团队合作完成。团队老师中, 可以让校企合作的企业设计师全程参与, 使得项目的实施紧紧围绕着职业岗位需求有步骤有节奏地进行。

4.2 组织好课堂讨论

项目教学法的课堂是一种双向进行的面对面信息的交流方式, 需要师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式的讨论。在讨论方案的过程中, 需要教师能将实际项目扩展化, 给学生不断地注入新的视角与思路,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问题意识, 让学生成为实际项目驱动教学中的主角。鼓励学生不断地思考并提出问题,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堂讨论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5 结语

综上所述,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使得学生在完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 进行项目的训练, 切实增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园林规划设计专业的教学中, 可以普遍地加以采用, 从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设计人才。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 对风景园林专业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强调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的紧密结合。因此, 园林规划设计的课程教学要根据市场需求制定教学目标, 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项目教学法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学生为主体, 注重创造实践活动, 注重学习过程, 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园林规划设计的实践教学, 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促进了风景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教学,项目教学法

参考文献

[1]陈翠玉.项目教学法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实践[J].广西教育, 2012 (11)

[2]王岑涅, 詹毅.项目教学法在园林设计实践课程中的应用[J].农家科技 (下旬刊) , 2014 (1)

项目管理规划课程设计 篇8

【摘 要】针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关键词】高职教育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C-0065-02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核心课程,在整个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内容包括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程序,道路、居住区、公园等绿地方案设计。该课程综合性强、重实践,集工程、艺术、技术于一体,其教学效果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传授了多少具体知识,而是学生在学习结束之后是否掌握园林规划设计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能否独立完成中小型园林绿地项目的方案设计,从而可以胜任园林规划设计工作。为了适应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综合性强、重实践的特点,本文试针对该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教学改革思路与措施,以促进适合社会需求的园林规划设计技术人才的培养。

一、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套用本科模式,传统教材跟不上行业发展趋势。很多高职院校在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建设中简单地把本科四年的课程压缩成三年,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体系也参照本科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不符合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材大多内容陈旧,实用性差,与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理念不相吻合,加上园林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层出不穷,很难做到紧跟行业发展的趋势。

(二)教师实践能力较差,教学方法单一。当前高职园林教师大多来自本科院校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这些教师比较年轻,专业理论知识比较系统和扎实,但直接从学校毕业再到学校任教,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和实践能力,对于园林行业现行标准、流行趋势不够熟悉。同时,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停留在以教师、课本、黑板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上,这种单向封闭的填鸭式授课方式不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课程讲授的内容和深度不能满足社会新形势的要求。当前,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讲授的内容以传统绿地设计为主,主要涉及道路、街旁、居住区、庭院、公园等类型绿地的方案设计,没有紧跟园林学科的发展趋势补充新的教学内容。比如,很少涉及当前热点的农业生态观光园、城市森林规划设计、城市景观综合体等知识点,以及当前提倡的节约型园林、低碳型园林、可持续发展型绿地等新理念。在课程教学深度上更多强调方案设计的平面构图和图纸的美观,而忽略场地的实用功能和使用者的心理需求。一遍遍的改图,大多是从图纸到图纸,较少强调方案的进一步深化设计与新材料应用,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社会需求。

(四)课程教学实训以做课程设计为主,缺少以真实项目为载体的实战训练。很多高职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习基地资源匮乏,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实训以课程设计为主,而课程设计的题目多为自拟。缺少真实项目作为教学载体,设计对象没有现场,学生只能根据设计任务书的内容去想象勾绘设计方案,设计过程中对历史文化、场地环境的分析不够到位,容易忽略可能遇到的各种具体复杂问题,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眼高手低等问题,难以培养园林设计精英。

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与措施——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为了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园林设计高技能人才,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由任课教师和行业专家组成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改革小组,打破学科压缩型的课程模式,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说来,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与措施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依据职业岗位能力明确课程培养目标,符合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为实现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2011年3月以来,我们对在广西主要城市及广东珠三角地区主要城市60多家园林企业工作的毕业生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召开企业行业专家研讨会,明确园林设计员的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与素质能力,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即是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了解园林行业标准、设计规范,熟悉园林设计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能独立完成各类中小型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同时具有工程协调及设计业务管理的能力,以及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按照社会需求选取典型工作任务,实现工学任务对接。为了促使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学习情境的具体化,我们依据该课程相关的职业岗位及社会需求情况,按照实用、够用、由浅入深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调整安排教学内容。比如舍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大型项目规划设计等多个知识点,确定较有代表性且符合高职层次的校园附属绿地规划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等三个知识点为教学重点。每个知识点以典型工作任务专题形式组织教学内容,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强化设计思维能力、研究分析能力和设计表达能力的培养,实现工学任务对接。此外,考虑园林学科已经上升为一级学科,我们认为拓宽园林规划设计的教学内容非常有必要,因此补充讲解综合房地产开发、农业观光园、城市森林规划设计等当前比较热点项目的相关知识。

(三)基于工作过程制定课程教学设计,体现职业性和高等性的特点。确定课程典型工作任务以后,我们遵循园林设计岗位的工作流程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每个工作任务的课程教学设计为:下达设计任务→教师讲解设计任务及相关理论知识→学生搜集资料→设计方案构思→设计方案修改→出图→学生汇报方案→教师与学生评价设计方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设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掌握整个设计流程,增强学生自主创业能力,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高等性。

(四)根据职业标准改革完善考核考试的方法和内容,反映学生技能水平。针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综合性强、重实践的特点,我们改变了过去重理论知识考核、轻实践操作测试的做法,以岗位对应的职业标准及规范为依据,大胆采用形式多样、有利于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灵活考试、考核方法。一是提高大型或综合性强的设计作业成绩评定比例;二是期末考核灵活选择快题设计、案例分析、植物造景设计、小论文撰写等方式。这样灵活的考核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先重过程、再求结果的学习方式,并真正地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而适应新形势下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

(五)遵循工学结合的理念,校企合作共同编写课程标准和任务驱动型教材。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我们召集园林专业骨干教师、园林行业专家以及园林一线设计人员,在分析园林设计员的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工作内容以及整个园林行业的政策标准、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归纳形成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知识技能框架,共同探讨论证和制定课程标准。同时,打破以传统学科体系理论为主的模式,以园林设计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以真实的项目实例为依据,遵循实际岗位的工作流程,选取广西区内优秀设计案例,校企共同开发任务驱动型的教材,使教材具有实战性和地域特色,体现出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六)成立园林公司拉近学习与就业之间的距离,利于培养园林设计精英。学院注册成立广西艺景园林有限工程公司(园林二级资质),具有独立的法人资质,对外承接生产性设计项目。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园林公司的设计师,学生既是学生又是园林公司学徒或园林助理设计师。一方面,教师通过参加企业的设计实践,积累更多设计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以教师为主导,部分优秀学生为辅助共同承担完成企业的设计任务,搭建学习与就业之间的桥梁,形成良好的企业化职业氛围。这种真题真做的过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实战能力和科学求实的态度,拉近学习与就业之间的距离,真正实现工学任务对接,学研互动,产学一体,有利于培养园林设计精英。

(七)利用农林院校的特点,突出植物造景设计的优势。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应充分体现园林规划设计与景观植物学、建筑学、园林园艺学、历史、文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关联性,好的植物造景设计有时可以决定一件设计作品的成功与否。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属于农林类院校,在植物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而这方面恰恰又是艺术类、建筑类院校园林专业所欠缺的。我们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将植物造景设计作为优势和特点并发挥到极致,充分展示农林类高职院校在园林规划设计这一领域的专长,同时弥补在建筑设计、效果图表现方面的不足,避免不同层次和背景院校培养的人才同质化,培养出符合区域经济和行业特色需要的园林专业人才。

(八)引入正激励教学法,点燃学生学习热情。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自由灵活的设计思维。我们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巧妙地运用正激励教学法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具体做法如下:一是教师修改学生设计方案时,除了告诉学生做什么外,还告诉他们怎样做和为什么这么做,授之以鱼不如以渔。同时敏锐地捕捉每个学生在设计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并及时地加以激励。二是教师将学生优秀设计作业在班级公开点评、表扬。例如,完成“校园附属绿地方案设计”后,各组通过 PPT软件来汇报本组的方案成果,然后师生相互提问、质疑、答辩,并定期选取一些优秀作品在全校举办专业设计成果展览。教师对学生设计能力的信任,可以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精益求精、认真细致的职业素质和竞争意识,激发他们扩展更大的设计空间。

三、结语

教学改革是个永恒的课题,新形势对园林规划设计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奉行继承、创新、发展的宗旨,针对人才培养的变化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强调社会和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加强理论与实践以及生产与教学、科研的结合,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新时代的社会培养出实用的高等应用型园林规划设计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瑞阳,黄巧玲.高职院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教革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9(1)

[2]王韧.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9(18)

[3]秦春林.基于工作过程的景观设计课程开发与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7)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08-C-125)

【作者简介】陈尚玲(1975- ),女,广西陆川人,硕士,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主任,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园林规划设计与旅游景区规划。

上一篇:国家司法考试模拟题下一篇:生命力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