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言文教学轻松起来

2024-08-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让文言文教学轻松起来(精选8篇)

让文言文教学轻松起来 篇1

郭仕凤

如果有一条途径,能让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又何乐而不为呢?《有效教学方法》这本书就为我们指引了方向。这本书是美国教育家鲍里奇所著,他采用促膝谈心,商讨式的方法来描述这些有效的教学方法,用一种友好而引人入胜的方式,使我们尽快地获得要领。本书中列举的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都是真实的,从而显示出哪些教学方法有效,哪些教学方法不那么有效。它为我们讲述的这些教学方法都是具有实践基础的,是现实的,可操作的。全书共分十三章,每一章的开头都列出了本章所要阐述的主要问题,这样一下子就抓住了你的眼球,使你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些困扰你多年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读完之后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原来老师可以这样当,学生可以这样教!

1、清晰授课:指教师向全班呈现内容时使要点易于理解;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口齿清楚不含糊,没有分散学生注意力的特殊习惯。

2、多样化教学:是指多样地或灵活地呈现课时内容。

3、任务导向:是指把多少课堂时间用于教授教学任务规定的学术性学科。

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是指致力于增加学生学习学术性科目的时间。

5、确保学生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清晰授课”是指教师向全班呈现内容时清晰程度如何。“多样化教学”是指多样地或灵活地呈现课时内容。丰富教学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提问题,可以问许多不同的问题,把它们与课时节奏与序列结合起来,就可以产生出富有意义的多样化教学。另一方面指教室里物质的质地、多样的视觉效果都能增加教学的多样性。

“任务导向”是指把多少课堂时间用于教授教学任务规定的学术性学科。教师用于教授特定课题的时间越多,学生的学习机会就越多。与任务相关的问题有:讲课提问用了多少时间?鼓励学生咨询或独立思考用了多少时间?组织教学并使学生做好学习准备用了多少时间?评估学生行为用了多少时间?绝大多数的研究者都认为,如果教师把大多数的时间用于教授切题的内容,那么他的课堂上学生就能取得更高的成就。

“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这一行为致力于增加学生学习学术性科目的时间。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最多的机会,去学习那些将要评估的材料(我们可以理解为将要学生掌握并要考查的内容)。学生实际投入学习材料的时间,称为投入率。它是指用于学习的时间百分比,在这段时间里,学生真的在学习,忙于教学材料并从教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FKJ.Net师提供的活动中收益。有时尽管老师可能在任务导向地教学,也可能为学生提供了最多的内容,但学生可能并没有投入学习,这意味着他们并没有积极地思考、操作或使用教师提供的内容。这种不投入可能涉及对或隐或显的情感、精神上的漠然。

比如看起来精神集中但实际上却在走神。要增加学生的投入率,可以从这几方面做起:(1)制定规则让学生满足个人的或程序性的需要,不必每次都得到教师的许可。(2)四处走动监督学生课堂作业,并同学生交流表明你注意到了他们的进步。(3)确保独立作业是有趣的,值得干的,并且要足够单,让每个同学无需你的指导就能够完成。(4)在黑板上写出当日的进度表,从而使费时活动尽可能减少,比如发指令和组织教学。(5)充分利用一些资源和活动,它们或者适合于或者略高于学生的现有理解水平。避免时间安排的错误。阻止不当行为的发生或恶化,以免影响其他同学。

“确保学生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呈现材料的难度水平由学生的成功率来衡量,也就是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比率有三种难度水平:高成功率:学生理解任务,只是偶尔因粗心而犯错。中等成功率:学生不完全理解任务,犯一些实质性的错误。低成功率:学生压根不理解。

让文言文教学轻松起来 篇2

一、对古代文化常识作必要的阐述, 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在教学中, 我常常发现学生对古代的礼俗、姓名、称谓、职官、科举等较为感兴趣。因此, 教师不妨作些简要的讲解, 让学生了解一些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价值取向、人情世态等。如此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日久天长则可收到使学生博古通今的效果, 为学生日后学习古典文学奠下坚实的基础。如讲《曹刿论战》一文时不妨补充些有关战争的知识, 讲《狼》一文时补充些有关科举考试的知识, 讲《〈论语〉十则》一文时补充些有关姓名、字、号的常识。例如, 在讲孔子为何名丘字仲尼时, 我是这样讲解的:“丘”乃孔子出生时头顶四周高而中间低形似丘, 故名丘。字仲尼, 因孔子在其兄弟中排行第二的缘故, 故仲尼, 又称之为孔老二。由此引申讲述:在先秦时期多子女者命名时讲究兄弟排行, 分别以伯、仲、叔、季, 代表老大、老二、老三、老末, 如伯夷、仲由、叔齐、季扎等, 而后世则讲究某字辈, 比如张学良、张学思、张学铭等。前者在当时取名也有沿袭下来的, 像范仲淹、董仲舒等;后者在取名时较为广泛。又如, 在讲述古人的名和字时, 我告知学生字是名的补充解释, 是和名相表里的, 所以又叫表字。名和字的含义大多有联系, 再如, 苏轼字子瞻, 轼是车间的横木, 乘车人可凭轼而瞻望;苏辙字子由, 辙是车印, 是驾车人所遵由的轨迹;唐寅字伯虎, 取寅属虎之义, 等等。并试着让学生给自己取字,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自己去探究古人的名和字的兴趣。在探究的过程中他们也发现了许多的问题, 提出了很多质疑, 最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学习文言文不再是被动地接收而是能动地发现, 自主性和主动性有了较大的提高, 还积淀了丰厚的文化素养。

另外, 在教学中, 教师还可补充讲述一些逸闻趣事、神话传说等以调解课堂气氛,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或设置一些悬念, 让学生期待着下一堂课的到来。

二、在文言文教学中, 实现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互动, 以消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难心理, 便于学生轻松学习。

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它是使用该语言的全体成员有史以来创造发展积累的结果。语言的使用有着极大的继承性, 今天的语言就是古代语言的继承和发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 古代语言是源, 现代语言是流。因此实现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互动是很有必要的。所谓的互动是指在文言文教学中联系现代汉语中相关词汇的意思, 以达到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现代汉语深入浅出的理解与运用, 提高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教学中我常把实词和虚词分为两大类, 实现实词的互动就用组词或换字的方法解释。如在《童趣》中:“必细 (仔细) 察 (观察) 其纹理。昂 (抬) 首 (头) 观 (看) 之。捉 (捉住) 虾蟆, 鞭 (鞭打) 数十, 驱 (驱赶) 之别 (别的, 另外的) 院 (院子) 。”另外, 文言文中单音词居多, 把单音词补充为相应的现代汉语双音词, 再结合具体的语境, 学生便可准确理解句意了。对于一些实词的特殊用法, 如意动、使动、名词做状语等, 教师可教给学生识别的方法与规律;而对于实现虚词的互动则可用推断法。如《童趣》中“捉虾蟆, 鞭数十, 驱之别院”中的“之”, 根据语境“捉虾蟆”, 因而可解释为代词代虾蟆, 再如, “盖一癞蛤蟆,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中的“为”据语意虾蟆吞, 自然二虫是被吞, 这样“为”就是被的意思。当然, 文言虚词的用法相当灵活, 学生极难把握, 这也是学生理解句意时的拦路虎。在教学中, 我还根据文言虚词在文中出现频率的高低, 一课重点讲一个虚词, 把这一个虚词讲透讲实。如《童趣》一文中“为”字出现了6次, 我就用逆推法讲述了“为”的用法:

再让学生根据“为”的用法, 推测它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又如在《醉翁亭记》中出现了25个“而”字, 我就重点讲了“而”的用法。同时这一课也连用了21个“也”字用来表示语气, 但具体表达什么语气还需教师帮学生明辨, 我便用分类的方法讲述了“也”字表达的三种语气:第一种表示陈述的语气, 用于描述景物, 如:“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着, 山间之四时也。”第二种表示肯定的语气, 用于介绍人名, 如:“庐陵欧阳修也。”第三种表示感叹的语气, 用于直抒胸臆。如:“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再如在《出师表》中重点讲“以”的用法, 等等。这样不但让学生对几个重点的文言虚词有了较好的掌握, 而且能够灵活的处理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实现了现代文与文言文的互动, 让文言虚词的学习也变得有章可循了。无形中就消除了学生的畏难心理, 这样学生便可轻轻松松地掌握文言虚词了。

三、在教学中, 分门别类地传授文言文的特殊用法, 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

文言文难就难在语言文字句法上, 难在古代文化知识上, 而不是难在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上。对于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用法, 我们可以大致把它分为两类:一类是字词, 如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消亡, 一词多意, 古今异义, 通假字, 等等;另一类是特殊句式, 如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固定搭配等。在教学中除采用见一个讲一个的办法, 还可采用比较法、归纳法、概括法等方法来加以区分, 如用比较法来讲述古今异义的词, “望桓侯而旋走” (《扁鹊见蔡桓公》) 中的“走”解释为跑的意思, 古人对走路的动作分辨得很细, 两足进曰行, 徐行曰步, 疾行曰趋。今天的走, 古代为行;快步走近似小跑, 古代为趋。古代的走, 今天为跑;奔则是飞跑狂跑之意。通过比较, 学生对古今词意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再如用归纳法归纳出省略句中几种常见的省略情况:

一是省略主语, 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的, 也有呼应下文省略的, 还有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如:“故为之说,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承前面的主语省略了“吾”。又如:“见渔人, 乃大惊, 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 “见渔人”一句省略了主语, “具答之”一句前又省略了主语“渔人”。

二是省略谓语, 谓语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则) 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

三是省略宾语, 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如:“以相如功大, 拜为上卿。” (《廉颇蔺相如列传》) 这句话就省略了动词谓语“拜”的宾语“之”, 又如:“竖子不足与谋!” (《鸿门宴》) 这句话中省略了介词“与”的宾语“之”。

四是省略介词, 在文言文中, 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如:“后数日驿至, 果地震陇西。” (《张衡传》) 句中省略了介词“于”。又如:“赐之彘肩。” (《鸿门宴》) 句中省略了介词“以”。

可见, 教师对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整理, 可促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并由此产生领悟和联想, 内化和迁移, 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提高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总而言之, 让文言文教学轻松起来的方法很多, 这里仅谈几点而已。关键是不仅要让学生通过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识, 达到阅读浅显文言文的目的, 而且应该学习文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写作知识, 领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 以及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等等, 从而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才是我们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化史概要.

[2]语文知识百科全书.

让识字教学轻松快乐起来 篇3

关键词:识字教学;兴趣;阅读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一直以来,无论是我们的《新课标》,还是教育界的专家学者,都在为我们广大教师引领着识字教学的方向和目标。明确指出了义务教育各个学段都要重视识字写字的教学。那么,在不同学段如何落实这个精神,是我们语文教师潜心研究的重要课题。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一个世界。作为中国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激励着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探究最佳的识字教学方法。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在培养学生多识巧记中国汉字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一、 灵活多样,巧妙引导,激发低年级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对汉字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正是基于这样的意义,识字教学历来被认为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其意义更是非比寻常。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灵活地运用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兴趣”在识字教学中的作用,是小学阶段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语文学科的特点就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处处蕴藏着识字资源。在二年级上学期的一节语文课上,我把班里经常为爸爸妈妈买生活用品的同学叫到前面,分别出示了“白酒”“酱油”“米醋”“挂面”“食盐”五个词语,认读的结果是一半以上的同学认识三分之二的字,一半以下的同学认识极个别的字。这时我引导学生说“认字多的同学不是他们比你们聪明,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做事的时候能主动仔细观察物品上的汉字,并记在脑子里,时间长了,就能学会许多汉字”。被表扬的同学小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我趁热打铁,问道,还有哪些同学在大街上认识了新字?此时,一只只小手纷纷举了起来。不一会儿功夫,黑板上出现了十几个比较难写的饭店、书店,商场超市的名字。如:“鑫宇”“馨福园”“果蔬”“私家小厨”等。其中张文泽同学认识的最多,我奖励了他一面小红旗,他兴奋地挥舞了几下。有了这样一次别开生面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兴趣被大大地激发,学习汉字再不是一种负担,而成为了一种满足好奇心和荣誉感的享受。从此以后,便不断有学生向我汇报自己在某某个地方认识了什么字,甚至拿起笔在我面前认认真真地写出来,脸上同样是充满了自豪感。

识字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个既重要又艰巨的任务。学生有了兴趣,教师要为学生的识字能力提供一个可以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就会对识字更感兴趣,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识字活动中去。

在各类展示活动中,那些乐意识字,主动识字,识字量大的孩子抢占了风头。他们悦耳的朗读、生动的故事、新奇的成语、平仄押韵的顺口溜,着实给其他孩子带来了不小的震动,因为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到感情因素的影响。在活动中给学生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识记方法,像生了根一样扎在孩子们的心里。例如:给“美”字设计的谜语:“王家大姑娘,头上戴了两朵花。”利用偏旁给带“尧”字部编顺口溜:有水就浇,有火就烧,有手就挠,有日便知晓。这样的活动再次证明了顺应儿童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会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识字中去。

二、 归类,对比,编口诀,培养高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

有学者指出:“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读写,特别是阅读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强弱。”识字是小学生学习的一个难关,但又是每个学生必须闯过、闯好的难关。随着年级的升高,识字量的扩大,一些中下等生渐渐失去了对识记生字的兴趣和一些识字的好习惯。如果教师不给予正确的引导,不采取相应的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就很难提高高年级的识字教学效率。基于以上原因,我在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的前提下,把认读字音,分析字形,推测字义的任务和权利交给学生,引导他们采用“归类、对比、编口诀”等有趣的方法,多识巧记汉字,为阅读和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汉字中大多是合体字,而合体字中多数是形声字。如果能引导学生抓住形声字的特点,积极动脑,大胆想象,大胆创造,把自主独立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把有趣、有效的学习方法传递给学生,那么,一种真实、生动、自主学习的局面就会被全面打开。

根据形声字的构字及数量多的特点,同时也针对大部分学生对这些字极易混淆又感觉枯燥厌烦的实际情况,我对此类汉字进行了归纳整理,尤其是使用频率高的形声字。例如:赚、廉、谦、歉,钢、刚、岗、纲等。对于大量的此类汉字,我引导学生们通过查字典推敲音、形、义,然后给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各显其能,编成口诀或者顺口溜,只要能牢固记忆,自己喜欢就是成功的方法。于是学生们非常乐意地投入到了学习编写的状态。其中出现了这样一段师生都比较喜欢的顺口溜,“大姐爱干净,有水就洗澡,二姐爱运动,伸手去做操,三姐嗓门大,张口噪音到,四姐爱玩火,屋里常干燥,五姐脾气暴,急躁就跺脚”。(其中有个别地方教师修改)这是班里淘气又聪明的轩永博同学编写的。面对这样的自编新作品,我们和同学们都啧啧称赞。接着我又把低年级时编写的一组形近字增加了内容和同学们一起研究编写,最后形成了这样一段方便记忆的顺口溜:有水就“浇”,就火就“烧”,有手就“挠”,有日天拂“晓”,有人存“侥”幸,有足踩高“跷”,有丝绕一“绕”,有食多富“饶”。以上列举的两组顺口溜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比较牢固的记住和使用。

为了让学生有兴趣记忆教材和生活中笔画繁多的汉字,我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一些有趣的识记方法,并加以改进,使一部分不爱学习汉字的学生不再望而生畏,而是学而有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由独立字组成的笔画多的汉字,我指导学生用分解法读出其中的汉字来记忆。比如“赢”字,早已有人这样记了,此字可以分解成亡、口、月、贝,凡,那些学困生一下子就记住了,而且不再写错了。再如:山甘欠(嵌),目敢(瞰),鼻干(鼾)。这样一分解,再编成顺口溜,一下子就降低了记忆难度,而且颇有趣味性,深受学生喜欢。根据以上思路,学生又找出了许多此类汉字,如:羽田共(翼),山真页(巅),声殳香(馨)。在我搜集到的人们自编自创的识记汉字的方法中,有一组极易混淆的形近字被编成了口诀,成了我和同学们共同喜欢的记忆方法。口诀是这样的:横戌(xū)点戍(shù)戊(wù)中空,十字交叉念个戎(róng)。这个口诀不仅使学生受益,也使我受到很大启发,同时也提醒我要在识字教学中不断地挖掘汉字的丰富和微妙,不断探索和创新。

受了这个顺口溜的启发,我又引导学生对学习和生活中极易混淆的形近字,同音字进行创编。如有十就“卖”(mài),没十就“买”(mǎi);上横短“未”来好,下横短“末”日到;有火常干燥,急“躁”爱跺脚。

有了以上种种有趣的记忆方法,学生乐意观察和学习汉字了,但多年的识字教学使我意识到,这还远远不够,因为独立识字能力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积累,多次反复的过程。因此,我一直让学生坚持使用积累本、归纳、整理、巧识巧记汉字的方法,不断提高识字能力。在教学中我还特别关注识字教学内部与外部的有机联系,让学生快快乐乐学习汉字。使学生既学好了祖国语言文字,又学会了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使识字教学变得轻松快乐起来。

让文言文教学轻松起来 篇4

一、顺应幼儿爱玩的天性

“学启于思,源于疑”,幼儿只有对事物产生质疑,提出问题,才会去探索,去尝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老师在教授幼儿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多为幼儿提供各种学习实践的机会,寓教于乐,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探索能力。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激发幼儿学习的有效形式之一。幼儿对很多事物都处于陌生状态,对身边的一切十分关心,自然界千奇百怪的现象吸引着幼儿,小到日常生活中的一朵花、一滴水,大到自然界里的各种科学现象,都是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为便于他们对所关心事物的认知了解,我利用幼儿喜玩的天性,在玩的过程中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做到在学中玩,在玩中受教育。春天,万物复苏,我和孩子们一起在院子里玩“找春天”的游戏;夏天,雨过天晴,我和孩子们在积水处玩“照镜子”的游戏;秋天,金黄色的树叶满天飞舞,我和孩子们一起拾落叶,玩“天女散花”的游戏;冬天,我和孩子们扮雪花,大风与小风---迎春花前欢呼雀跃,在积水边手舞足蹈,在满天飞舞的落叶中叫喊奔跑,在操场上追逐嬉戏---我也仿佛年轻了许多。通过这些游戏,使孩子们在玩中学到了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乐趣,从中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对学习的兴趣得到了空前的激发。

二、了解幼儿求知的兴趣

了解是教育的前提。老师要对每个孩子有所了解,针对孩子的喜爱,营造一种孩子乐于接受的宽松环境,让幼儿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敢于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这样有利于幼儿兴趣的发挥,也有利于老师因人施教。要采取积极引导的态度,让孩子敢于也乐于接近老师,和老师主动交流,如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应送给孩子们一个鼓励的眼神和激励的话语促进孩子去克服困难,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支持与鼓励,不断增强自信心和表现力。要注重从细节、从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培养幼儿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在一次偶然音乐教学活动中,我观察到孩子们对乐器发出不同声音很感兴趣,稍有空闲,就跑到音乐区去敲打。这激起了我的灵感,我想:为何不利用幼儿对乐器的喜爱进行数学教学呢?于是,我利用活动时间和孩子们一起创编游戏“听听响几声”、“什么乐器响五声”、“我来当老师”、“我来敲,你来拍”等。幼儿对这种游戏式的学习非常感兴趣,每当玩“我来当老师”的游戏时,幼儿情绪最为高涨。这样,幼儿在宽松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就学到了音乐知识和计算知识,同时也培养了注意力、听力和自控能力。

三、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

幼儿的自尊心十分强烈,自我表现欲很强,尤其喜欢听老师和家长表扬的话,听老师的话有时胜过听父母的话,而且对听故事也情有独钟,于是我就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利用讲故事的形式对孩子进行夸讲和表扬。日常活动中对所发现幼儿普遍存在的问题时,我就用故事的形式讲给他们听,并告诉他们,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做好。于是,孩子们便在老师的启发下,改掉了一些不良习惯。所讲故事可以从学校图书角里的图书中选择题材,但多数是结合我平时对孩子了解中日常积累的素材。有时我直接表扬某人某事,有时先讲故事内容,再请小朋友猜故事表扬的是谁。当我讲到孩子们的问题时,有的会低下头,有的会偷着乐,有的会睁大眼睛听,有的则坐得直直的……每当讲完时,孩子们都很兴奋,争相举手说:“老师,再讲讲我的故事吧!”通过这种以故事的形式教育表扬孩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让文言文教学轻松起来 篇5

浙江湖州师范学院积极探索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律和途径,进一步深化了实施“最适教育”、促进个性化人才培养的认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成才为主线开展“最适教育”。“最适教育”就是从学校自身定位出发,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努力培养社会欢迎的各类人才;就是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的提升;就是树立人人成才的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成长成才。

坚持“校地共育”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采用协同式师资培养模式,通过拜师学教、教育见习、教育研习和教育实习4年一贯的实践教学设计,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

地方高校开展“最适教育”其实困难不少。与老牌大学相比,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生源、办学条件上处于劣势,而且短时期内很难有较大改变。但地方院校生于地方、长于地方,与地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加强与地方的合作,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显得尤为重要。“校地共育”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最大的切合度,为“个性化人

才”培养提供了新的空间和资源。

“今年全班47名同学,有34名考上了公办教师和研究生。校地共育的培养方案改革和学院强化师范技能训练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在理学院2011年毕业班班主任交流会上,数学与应用数学2011届毕业班班主任刘东老师高兴地介绍着该班的就业情况。教师教育学院和理学院采用“校地共育”的协同式师资培养模式,通过拜师学教、教育见习、教育研习和教育实习4年一贯的实践教学设计,构建“角色体验提前化”、“技能训练全程化”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校地共育是湖州师院的优良传统。医学院加强学校与地方政府、医疗卫生单位的紧密合作,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校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共同建设实践基地,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共同参与质量管理,共同参与招生就业,建立起“校地共育”农村社区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在省政府的规划下,学校成为浙江省定向农村社区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基地,为促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商学院加大国际经贸省级重点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力度,通过嵌入式、订单式、分段式、校地企合作人才培养等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个性化人才培养。学校与香飘飘食品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基地协议,企业在2011级市场营销专业新生中选拔成立“香飘飘”营销班,资助班级学生完成学业,与学生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全程参与大学4年的培养和管理,为学生提供大量见习、实习机会,为教师提供挂职锻炼岗位等。

“你们学院的毕业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到岗位工作一段时间后优势和发展潜力就显示出来了,前几届好几个毕业生在本公司表现出色!希望以后贵学院多推荐毕业生到我们公司来工作。”湖州爱慕公司来学院招聘实习生时说。

制定“成才路线图” 细化人才培养途径

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

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分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优秀毕业生的成长规律,进行成才向导,细化人才培养途径,制定各个专业成才路线图,让学生找准坐标、明确定位,选择合理路径,实现自身的成长成才。结合各专业学生的特点,对学生的理论教学、技能训练、综合素质进行分阶段个性化合理安排,教师指导每位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个人学业生涯规划,使学生在全面成长的同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大学生成才路线图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用目标导向将理论教学、技能训练和素质提高在大学4年个性化合理安排,在培养内容个性化与成才途径多样化之间架起一个个引导的坐

标,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成才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一名学生从入学开始,根据自己的基础、爱好和兴趣,选择自己的学习路线,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自己大学4年各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内容和要求,知道自己在这条路线中每一阶段学什么及怎么学。在不同的时间点上,成才路线图中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学习坐标,知道自己在专业学习路线中当前所处的位置,要怎样学习。最后从出口出来时,就知道能将自己打造成什么样的人才,走向社会后能适应什么样的工作。

于德志,200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竞赛成绩都是年级中的佼佼者。“一开始看到大学生成才路线图,自己也不知道该选择哪条路,现在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出口’,这一切都要得益于我的指导老师。”在计算机系王智群老师的指导下,他两次参加省ACM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并和队友获得铜牌。课余,他爱好做网页,自己开发了一个选课系统,喜欢学习不同的软件,喜欢帮助同学维修电脑,“碰到难题我都是自己上网寻找解决方法的。”这样的学习习惯同样得益于他的专业优势。如今的他正奋斗在通往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的深造之路上。

服务学生成才 完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

完善对教师的三个维度评价,强调教学、科研和学生思想政治工

作三方面职责

实施“最适教育”,实现学生的最佳发展,必须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学校继续完善对教师的3个维度评价,强调教学、科研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3个方面,都是高校教师的基本工作职责。

“在复习分析化学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我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郭玉华老师。她帮我分析知识点,为我解不会做的题。至今我还无法忘记那个下雨天,跟她约好课后见面。在31幢楼下等到她的时候,她刚从去接女儿的途中半路折回,因为她突然想到我还在等她。看着被大雨淋湿的她,心里非常感动。这是对我莫大的鼓舞。”今年考取浙江师范大学的材料化学专业,徐静怡同学激动地回忆起考研期间的感人场面。

教学改革要让“学生忙起来,老师导起来”。2004年,学校取消了延用多年的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打分排名的做法,建立在学生成绩达到基本要求的情况下,记实、申报与评审相结合的学生评价激励新机制,把成才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增设了突出学生个性化成才的如学习特别奖、技能奖、科技奖、创新奖、文体活动奖等的单项奖学金,把学生奖励经费的85%集中在对学生的专业成才和个性发展的奖励上。2010年学校教学工作会议又进一步完善以个性化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以个性化培养为核心的质量监控体系,多元

化的评估指标引导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科学的评学制度保障学生个性化成长。鼓励教师因材施教,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推进自主型、探究型学习,改革教学内容,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采用自主和交互式的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灵活多样,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学校积极实施“最适教育”,促进个性化人才培养,教风学风进一步优化,学校成为省高校首批全国文明单位。随着个性化人才培养的深入,学校中涌现出了一批个性色彩鲜明的学生。如“4年学习获得两个本科文凭、取得高级程序员资格、考上同济大学研究生的学习标兵范筱洁”,《湖州日报》专题报道“23岁小伙创业半年赚回数十万”的创业标兵郑友赞,浙江省大学生网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冠军高可清,2009年“浙江骄傲”年度人物、优秀校友陈芬芳,全国优秀共青团员韩扬文,浙江省“两项计划”优秀志愿者王超、金旺盛、蒋兴波、金青青等一批优秀毕业生。他们在专业发展、潜能激发、兴趣培养、特长发挥、科技创新、创业实践、升学深造、服务社会等多个方面或崭露头角或大显身手,充分展示了新时期当代大学面向社会实现个性发展与自主发展的良好风貌。

让文言文教学轻松起来 篇6

由蓝墨科技推出的移动教学App云班课正式发布后,这款产品一经推出就受到了不少高校教师的追捧,有大学老师表示,自从使用了云班课,将学生的手机变成了学习的工具,学生的上课率明显提高,而且教学的过程也更加轻松有趣了。

什么是云班课?

蓝墨科技CEO靳新说,这款App研发的初衷是让教师教学更轻松,让学生学习更有趣。简单地说,云班课就是把教师备课的过程、课堂内外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对学生的学习答疑和指导、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等几个步骤集中在了一个小小的云服务平台上,把原来需要用纸和笔来做的事情,变成了用手指点触就可完成的事情,把课堂里的提问、举手回答变成了师生之间的即时互动和即时反馈。

如何使用云班课?

在云班课的界面里,教师可以像创建QQ群一样来创建一个或多个学科班课,每个班课都有一个邀请码,教师在课堂上或者通过QQ、微信等方式将邀请码公布,学生使用邀请码加入班课,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云班课来管理班里的每一个学生了。

当下互联网教学技术已经在学校广泛应用,教师备课经常需要准备一些微视频、音频、动画、图片、PPT课件、文档等资料,如何分享给学生却没有特别便捷的办法,云班课恰好解决了问题,教师只需将这些资料上传到班课中,班里的每一个学生就都能够及时得到分享。比如,教师有机会参观工厂工人在流水线上制造零部件,而正好这是一个不错的现场教学,那么教师可以将工人的制造过程拍摄下来,通过云班课即时分享给班里的所有学生。

课堂教学互动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标准,也是当前教育领域积极倡导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提问、开展辩论赛、分组讨论、头脑风暴等互动方法,能够达到一定教学效果,但实际上这种互动方法,基本上都是班里性格比较外向的学生和成绩较好的“尖子生”在参与,性格内向的学生和班里的“后进生”大都被排除在外了。不仅如此,教师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大大增加了。云班课恰好弥补了这些缺陷。教师可以通过云班课的互动功能在课堂内外随时随地进行投票、问卷、头脑风暴、讨论、答疑,班里的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对于没有参与的学生教师也能知道,课外还可以利用云班课的通知功能及时提醒没有参与的学生。

蓝墨科技CEO靳新表示,在云班课的互动功能中,未来还将陆续推出分组讨论、专题讨论、学生作品分享、计时测试等类型的教学互动,相信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将更加丰富多彩。

如果将云班课和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配套使用,教师还可以实现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跟踪和学习成效评价,学期末甚至还可以得到每位学生的学习评估报告。学生看书了没有?看了多少?看了多长时间?做笔记没有?做了几个笔记?做了什么笔记?教师都可以掌握的一清二楚。今后学生想偷懒,真是一点门路都没有。当然,目前这项功能只能和平板电脑配合使用才可实现,未来学生可以直接使用云班课来看书学习、做笔记。

谁可以使用云班课?

所有大学、中学的教师与学生都可以免费使用云班课来开展教学和学习。注册了蓝墨帐户的用户就可以从应用市场中下载安装云班课后直接使用了。值得说明的是,这款产品目前更适合高校教师和学生使用,当然中学教师也可以用来分享学习资源、开展课堂教学互动。

云班课有什么优势?

学生的手机上安装了云班课App之后,教师将课程信息、学习要求、考试安排、课件、视频等学习资源都可以即时传递到学生的手机上,让学生的手机变成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利用手机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可以光明正大的把手机带进课堂,而不再只是悄悄地低头在课桌底下用手机聊天、玩游戏……

云班课最大的优势在于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它并不只是一个看似简单的手机App,还有一个数量在不断增加的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书城作为支撑,未来还有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型题库资源为广大教师限量开放使用。

让文言文教学轻松起来 篇7

一、教什么

教学这类课文我们必须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知历史。这类课文是以历史人物或事件作为叙述对象的文学作品, 不仅叙述了一件或几件历史事件, 还呈现了一个或几个历史人物。教学这类课文, 我们必须让学生了解课文中人物或事件所处的特定社会背景, 知道在什么年代出现了怎样的人物, 发生了什么事情。例如教学《祁黄羊》这篇课文, 要让学生知道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 各国为了争霸, 战乱不断, 发生了很多大事, 涌现了很多了不起的人物, 祁黄羊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不仅军事才能出众, 深受晋国国君信任, 担任了中军尉, 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机械化部队司令, 为晋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且处事公正,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在自己退休时, 先后向晋国国君推荐了自己的杀父仇人解狐和自己的儿子祁午, 这一行为不仅被当时的人们所敬佩, 而且成为千古美谈。

2.读故事。这类课文故事性很强, 叙述故事具有一定的模式, 从叙述的内容来看, 可以分为以刻画人物为主和以记叙事件为主;从叙述的形式来看, 可以分为描述性故事和记叙性故事, 虽然每篇课文叙述的内容和形式有所不同, 但都着力故事的叙述。所以教学这类课文我们要重点关注故事的阅读, 不仅要让学生读懂故事内容, 把握故事情节, 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 还要明白故事叙述形式的精彩。例如教学《负荆请罪》这篇课文, 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课文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其侮辱却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罪这件事, 而且要明白课文是一个记叙性故事, 采用剧本的形式, 通过人物的对话, 分两幕来展开故事情节。第一幕通过蔺相如与门客韩勃的对话, 来展现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形象, 第二幕通过廉颇与蔺相如的对话来展现廉颇知错就改的形象, 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学会阅读历史小话剧。

3.学文化。这类故事之所以能流传至今, 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故事情节动人, 更重要的是这些故事蕴含着能够启迪人们心灵的优秀民族文化, 这些文化大多能从对历史人物的品质和事件意义的反思中折射出来。所以教这类课文必须把握历史人物的品质形象, 关注历史事件的现实意义, 挖掘故事中所传承的文化因素, 思考这个故事里蕴含着哪些优秀文化,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 对故事中人物的言行进行符合实际的思辨, 在思辨中传承传统的优秀文化, 建构自我的精神世界, 提升文化品位, 掌握做人处世的智慧, 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做有文化根基的人。例如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 要引导学生对谈迁两次写《国榷》的行为进行思辨, 在思辨中不仅感受到谈迁在逆境中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 了解古人面对人生坎坷和挫折的言行, 而且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 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采取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怎么教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每一篇课文可以有多种教法, 每一个年段教学的要求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但不管在哪个年段, 这类课文教学都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关注历史, 站在文化的视角去审视故事, 将历史知识融入对文本的感悟中。这类课文除了承担了知识的学习、语言的积累等任务外, 还传承着优秀的民族文化。教学这类课文时, 我们应该站在文化的视角去审视故事, 追寻故事的前因后果, 抓住关键情节和理解难点以及文本空白, 随机渗透历史知识。可将历史知识的渗透与课题的解读相结合, 与事件的梳理相结合, 与关键词句的品读相结合, 使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了解, 不仅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更进一步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将相和》时, 可以抓住“秦王被逼得没法, 只好敲了一下缶”中的“只好”一词发问:你从这个词语中读出了什么?在学生读出蔺相如有勇有谋的基础上, 适时补充有关三国争霸, 楚国进攻秦国, 秦王为稳住赵国, 专心应对楚国, 而召开了一个有求于赵国的渑池之会的历史知识, 引导学生读出蔺相如的谋, 从蔺相如的谋和秦王的让中, 感受古人的处事策略与外交文化, 学会从多方面去考虑问题。

二、关注表达, 站在语言应用的角度去解读文本, 将言语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这类课文虽然着力叙事, 但教学的重点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故事情节发展过程的讲解上, 要从课文是怎样叙事或写人的角度去阅读课文, 从整体入手, 立足文章的谋篇布局, 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理清文章脉络, 在学习课文表达方式的同时丰厚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走进故事人物内心, 读出理解, 读出画面, 读出美感。例如教学《虎门销烟》这篇课文, 可以抓住“课文是怎样来介绍虎门销烟这件事的”这一核心问题, 引导学生从全文整体入手, 理清课文按照销烟前、中、后的时间顺序和首尾呼应的构段方式, 通过对销烟前壮观的场面描写、销烟时个体与群体有序的动作描写、销烟后群体激动的心情描写等三个方面来理解“为什么虎门销烟是一个伟大壮举”, 从销烟的场面、动作、心情及意义等方面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一壮举的内涵。读出林则徐的凛然正气、为民请愿、不销毁鸦片誓不罢休的雄心壮志, 通过对民工热火朝天销毁鸦片的场面描写, 读懂人们对鸦片的仇恨和销毁鸦片的喜悦心情。

三、关注人物, 站在把握人物形象的方面去阅读文本, 将叙事与写人有机融合。这类课文虽然故事情节有详略, 叙述的内容有侧重, 但人物形象都鲜活丰满。教学中不能仅仅着眼于课文讲了什么事, 还要思考课文描写了怎样的人。对侧重叙事的故事, 我们可以事件为核心来展开, 重在学习如何叙事, 在学习叙事的过程中关注人物形象的把握。对侧重写人的故事, 我们可以人物为核心来展开教学, 在把握人物形象的同时, 关注事件的描述, 但所有的课文都要做到事不离人, 人在事中。要引导学生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 通过对人物外貌、言行、神态、心理描写等细节的品味, 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 学习叙事的方法, 体验其中的情感, 感悟人物形象。例如《祁黄羊》这篇课文侧重写人, 我们可以“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为核心组织教学, 引导学生思考, 哪些事让你感到他是这样一个人, 你又是从课文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虎门销烟》这篇课文侧重叙事, 我们可以“虎门销烟是一个伟大的壮举”这句话为核心组织教学, 思考作者是怎样介绍这一壮举的?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林则徐的这一行为是一个壮举?面对这一壮举, 你觉得林则徐是怎样的一个人?虽然《祁黄羊》和《虎门销烟》这两篇课文叙述的侧重点不同, 但教学中都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细节的品味将叙事与写人结合起来, 学习叙事, 感悟人物。

文言文教学:让文字站起来 篇8

文言文教学的困境在于“言”、“文”分离,要么重“言”轻“文”,搞机械枯燥的字、词、句、篇的串讲训练;要么重“文”弃“言”,忽视文体特点,凌空蹈虚地架空分析文章。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实现“文”与“言”的和谐——既依据文体特点,重视文言文字词基础知识的落实又符合教学要求,在具体的文章语境中动态积累字词,进而通过经典文章的学习,传承古典文化,是文言文教学摆脱困境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课堂叙事

《五人墓碑记》一文中,作者张溥对五壮士临刑前的情态作了动人的描绘:“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五人神情自若、谈笑风生、豪气干云、视死如归的气概令人动容。在体会这段精彩的描绘时,有学生提出:“呼中丞之名而詈之”中“詈”字从书本注释看是“骂”的意思,那么如果换成“呼中丞之名而骂之”行吗?并认为,换成“骂”字更好懂,而且似乎更解恨,更能表现五人临死之前对奸丞毛一鹭的切齿之恨。他的问题赢得了许多同学的赞许。

是啊,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并且是一个难得的培养学生的文字感悟能力,体味文字内蕴,从而提高学生锤炼语言能力的绝佳机会。如此良好的教学机会岂能错过!我肯定了他的提问,并顺便把问题抛向其他同学,请其他同学一起来探讨。很快有同学站起来说:“‘詈字比‘骂字更文雅一些,符合文言文文体特点。”部分同学同意他的看法,但马上又有人表示反对:“‘骂字好,‘詈字雅致虽符合文言特点,却不符人物身份。”他接着指出,五人中颜佩韦是商人,想来没有什么文化修养,而周文元是轿夫,更没有读多少书,其他三个人估计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所以用“骂”更符合人物的具体身份。紧跟着又有同学指出“骂”更符合人物说话时的特定情境,一个临死之前的人还能那样文雅笃定吗?肯定是破口大骂方解心头之恨。同学们各执一词,莫衷一是,教室里热闹异常。

时机成熟,该我出场了。我高度赞扬了同学们的质疑探究精神,并指出:“汉字是表意文字,一个平淡无奇的字在不同的情境里会有不一样的意蕴,但我们首先应弄清字的本义,然后才能进一步弄清它蕴含的比喻义和引申义,请同学们查阅工具书分辨这两个字的本义。”大家又忙活开了。过了五分钟左右,有个学生在《词语手册》中找到了两个字的辨析:“詈”和“骂”是一对同义词,但本义有差异:“骂”指恶言侮辱人。《广韵》:“骂,恶言。”“詈”则在骂别人时还罗列对方的罪状或缺点。《正字通》:“詈,罗织其言以相谤也。”我趁势问他:“那你看哪一字更好呢?”他的回答很坚决:“肯定是‘詈好,五人临死之前高喊着毛一鹭的一宗宗罪状,显示了他们慷慨激昂的英雄气概和誓死不屈与之斗争到底的决心。”教室里响起了掌声。

问题似乎解决了,但我没有就此打住,我接着说:“看来同学们现在都认为‘詈字好了,但老师却很赞同刚才有位同学认为‘詈字不符合五人说话的情境的说法。想想看,一个临死之人,且不是什么文雅之士,面对大难,他们还能冷静的罗列毛一鹭的罪过吗?就是骂娘也不为过啊!”学生有些迷惘,我接着说:“其实老师想和大家说的是,五人临死之前到底说了什么,恐怕作者张溥也不甚清楚,但他撰写墓碑记时用‘詈字而不用‘骂字显然是明确而坚决的,这又是为什么呢?”在我的诱导下,学生明白了,原来作者之所以用“詈”字的原因主要是突出五人临死之前的镇静沉着,谈笑赴死,舍生取义的侠义风范,虽然五人本非文雅之士,但一个“詈”字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儒雅风范实非一般草莽之人可比,五人的形象也就更加光彩照人了。至于当时五人的真实语言内容倒在其次了,一个字里饱含的是作者对人物的无限称颂和赞美。

在领悟了“詈”字内蕴的基础上,我进行了小结:要品味一个字的内蕴,首先要查工具书弄清字的本义,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包括说话人的身份、情境和作者的情感倾向进行分析理解。最后我说:“美学家朱光潜认为‘咬文嚼字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如果同学们在阅读中能像今天这样对文字咬一咬,嚼一嚼,那么我们会读出更多文字背后的蕴含,领略到一个字里的无限风光;如能在写作文时也这样炼炼字,那我们的文章也自会耐人寻味历久弥深。”

课后反思

文言文的魅力不仅在于其文字精炼典雅,还在于其厚实古朴的文风,更在于其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经典文言文其实是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化得以传承的载体。可以这样说,文言文中每一个字都有文化内涵,每一个文字都饱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思,站在文字背后的是一个个血肉丰满的古代文人形象:他们或胸怀天下,忧国忧民;或慷慨悲歌,傲骨嶙嶙;或俯仰天地,哲思古今……因此,经典文言文的许多字词都值得细细品味,慢慢咂摸;学习文言文不能只机械地记忆一些字词句的基本用法。一句话:文言文教学,应该让每个文字站起来。

让每个文字站起来,实际上是打通由“文言”通向“文学”乃至“文化”的通道,经由“文言”之径迈向文学、文化的殿堂。迈向文学、文化的殿堂是学习文言文的旨归,明确了这一目标,就不会在教学时一味的死记硬背文言字词;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选择正确的路径,合适的方法,无论哪种方法,都必须尊重文言文的“文言”特点,架空“文言”特点的凌空分析,是无法实现文言文教学的终极目标的。因此,文言文教学,充分挖掘文字背后的文学意蕴和文化内涵,其实就是谋求教学过程中“言”(文言)与“文”(文学、文化)的和谐,由“文言”之径通向“文化”的堂奥。

北大吴小如教授在《古典诗词札丛·序》中列举了《木兰诗》的例子来说明以上道理:“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这几句诗多为人所忽略。木兰从头一天夜里已见军帖,“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其心事重重,不言而喻。她之所以停梭止织,正是她有所虑、有所忧的表现,怎么能“无所思”、“无所忆”呢?这“思”和“忆”的训诂问题便引起了吴教授的注意。于是在细检《诗经》的十五国风之后终于得出了结论:国风中十分之六七的“思”字都是就男女相思爱慕而言,就是现代汉语中所谓“害相思病”的“思”的含义。而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之言“所思”、“长相思”、“思君令人老”云云,都是指男女或夫妇之思。至于《饮马长城窟行》之“下言长相忆”、《西洲曲》之“忆梅下西洲”,则“所忆”亦指男女情爱之事。广义的“思”和“忆”无所不包,而狭义的“思”和“忆”则专指男女间的互相思忆。然则《木兰诗》中的语句应该怎样理解就一清二楚了。这里,吴教授充分挖掘了站在“思”和“忆”背后的文化意义,既解决了“无所思”两句仿佛辞费的疑窦,也从一问一答中体现出木兰这一少女形象的高尚纯洁,让学生获得美好的人性熏陶。

当然,我们不具备吴教授那样深厚的文学功底,但只要我们在教学时充分挖掘文言文文字背后的内涵,一定能使我们的文言课堂更加丰厚,使文言文教学更加科学有效。

上一篇:《一生有你》观后感学生下一篇:晚会背景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