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平时作业(推荐7篇)
(三)及答案
1、试说明儿童诗的特征和分类。
答:儿童诗的特征:
第一,从成人对儿童的引导和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出发,强调儿童诗必须有健康积极的主题;并且指出中外优秀的儿童诗,无不因为其具有这一首要特征才被确认为佳作。这里也体现了给予儿童的作品,必须把正确的导向放在第一位的艺术主张。
第二,从儿童诗与成人诗的比较中,指出儿童诗有别于成人诗的最显著的艺术特征是浓郁的儿童情趣。并从儿童作者与成人作者两个方面,分别分析了儿童情趣的体现,其核心是站在儿童的立场去描写生活。
第三,从儿童思维的特点出发,指出儿童诗与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方法相适应,儿童诗必须有鲜明的形象性。并从形象性和叙述性两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儿童诗的形象性。
第四,从儿童诗的语言特点出发,指出必须有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韵律。这是由两方面的要求决定的:一是儿童诗语言的表达需要,即它必须是诗的语言;二是儿童诗还承担着语言训练的任务,即它必须规范、得体。儿童诗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押韵上,还表现在节奏上。
儿童诗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儿童作出不同的分类。教材侧重于从内容的角度对儿童诗进行分 类,同时又兼顾其他分类标准,将儿童诗分作六大类:童话诗、故事诗、讽刺诗、寓言诗、科学诗、抒情诗。
2、说说寓言的特征和常用表现手法。答:寓言的特征:
从内容方面看,特征有二:
① 是具有鲜明的教谕性和强烈的讽刺性。寓言由喻体和本体两部分构成。喻体就是所叙写的故事,本体指寓言所阐明的教训或哲理,即寓意。寓意是寓言的灵魂所在,故事是为着说明寓意的,因而寓言最大的特征就是假托故事,寄寓哲理。
② 是具有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但这个故事在本质上是比喻的性质,或者说寓言是用巧妙的比喻构成的。从形式方面看,也有两个特征:
① 语言精炼,极富表现力。因为要在短小的故事中蕴藏深刻而丰富的哲理,对语言的要求就非常高。具体来说,叙述必须直截了当,描写必须简约鲜明,而在那些讽喻性寓言中,又要求语言具有幽默风趣的风格。② 是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是叙事性文学中最简短的一种。寓言的表现手法:
比喻:寓言就是由巧妙的比喻构成,每则寓言故事就是一个喻体,比喻从头到底贯串在整部寓言中。与一般文学伤口里的比喻相比,寓言里的比喻大多使用暗喻和借喻。拟人:与童话中的拟人相比,寓言的拟人可以不考虑物性,只要求能为寓意服务,讲清所要表达的讽喻之意就可以了。夸张:与童话中的夸张相比,寓言的夸张往往是着眼一点,不及其余。
2、试说明儿童小说的分类。
答:根据不同的标准,儿童小说有不同的分类:
① 按叙述方式(叙述角度)分:第一人称(如《三个铜板豆腐》),第三人称(如《小粗心》)。②按篇幅长短分:短篇小说(如《喀布尔人》),中篇小说(如《闪闪的红星》),长篇小说(如《草房子》)。② 按题材分:历史性题材小说(如《雨来没有死》),现实生活题材小说(包括学校与社会)(如《三点半放学》),科学知识、科学幻想题材小说(如《小灵通漫游未来》),惊险侦破题材小说(如《小侦探》),动物题材小说(如《狼王洛波》)。
2、简述报告文学的社会作用。
答:可以结合对儿童报告文学特征的认识,来体会其社会作用。
因为儿童报告文学具有新闻性与真实性,所以,它具有新闻作用和文献作用;
因为儿童报告文学具有文学性,所以,它与其他文学样式一样,具有审美教育作用;
因为儿童报告文学所报告的主要是优秀少年的先进事迹,其中的分析议论也大多以教育性为目的,所以,它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有着更为明显的思想教育作用 问答题
1. 结合作品说说儿童小说的特征。
儿童小说的特征概括为四个方面。(1)主题:积极,有针对性;(2)人物形象:生动、丰满、可信;(3)情节:曲折生动。(4)语言:准确、精练、琅琅上口。
上述四个方面的特征其实是相互联系的。因为读者是儿童的缘故,作品的主题即思想与情感倾向必须鲜明、积极、有针对性。含蓄、隐晦和消极情绪都不符合儿童对文学的心理期待,也不符合对儿童进行正面引导的原则。但儿童小说毕竟不是教科书,其积极的主题必须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来完成,而人物形象则是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形象。人物形象的生动、丰满、可信与否,又是通过小说情节的展开来体现的,因为情节就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而上述三个方面的最终完成,又必须依赖于语言这一文学的建筑材料。2. 试阐述儿童小说与成人小说的区别。.
主要区别在于读者对象不同,一是儿童,一是成人,由此带来了如下区别:(1)主题,儿童小说鲜明而积极,以正面为主;成人小说则可含蓄而隐晦些,可用反面教材针砭现实。(2)情节,儿童小说重情节,讲究故事性;成人小说则淡化情节、弱化故事;(3)题材上,儿童小说要有分寸感,不能对少儿读者有负面影响;成人小说较自由。(4)创作手法上,儿童小说更重视“动”的因素,要避免过多的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和议论等,成人小说则无此限制。3. 儿童散文的结构特征是什么?
儿童散文具有散文的一般特性,如题材广泛、形式活泼、构思巧妙、意境优美、语言凝练等。但儿童散文又有自己的特点。
(1)跃动的童心和贯穿全篇的童趣。(2)优美的语言表现优美的意境。
(3)另外还有篇幅都比较小,语言通俗畅达,取材顾及儿童的年龄特点。4. 简述报告文学的社会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因为儿童报告文学具有新闻性与真实性,所以它具有新闻作用和文献作用。
二、因为儿童报告文学文学性,所以它具有审美教育作用。
三、因为儿童报告文学所报告的主要是优秀少年的先进事迹,其中的分析议论也大多以教育性为目的,所以,它有着更为明显的思想教育作用
5. 结合你所看过的儿童戏剧简要说明儿童戏剧的特点。
(1)结构主线清晰单纯。如《人参娃娃》,通过千岁娃娃牺牲自己、挽救别人的光辉事迹,热情歌颂了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主题非常明晰,适应了儿童的接受能力。
(2)矛盾冲突明快、尖锐。如《马兰花》,围绕马兰花的得失,剧本明快的展开了人物之间的种种矛盾,逐步的把剧情推向高潮。
(3)戏剧内容富于儿童情趣。如《我一点也不快活》,剧中展现了大量的情趣十足的戏剧情节,如猴群的狂欢等等,对儿童颇有吸引力。
(4)人物语言和动作具有儿童典型性。如柯岩的《小熊拔牙》的语言就很有特色。
(5)艺术形式具有更为广泛的综合性。如《马兰花》,在话剧表演的基础上,不仅借鉴了戏曲的表演方法,还融进了音乐、舞蹈、特技、武打等。
二、鉴赏分析
1. 阅读魏滨海的《诺言》,分析小说的主题及素玉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
答:素玉是一位遵守诺言的中学生形象。当她答应文娱委员穿裙子之后,尽管以后天气发生变化,可是她没有忘记同学们的约定,没有丝毫犹豫就穿上了裙子去上学,而且在上学的路上,尽管裙子被雨水打湿,她一点也不后悔,因为她想到这是同学们约好的。这就展示了一个中学生的纯洁的内心世界。当她走进教室时,有两个男生还挖苦她,她想待会儿女生都会穿着裙子过来的,可是当其他女生穿着裤子走进教室的时候,她们还笑话素玉,这些随意说出的话刺痛了素玉的心。最后全班女生都到齐了,可是没有人穿裙子,素玉成了她们的笑料和议论的话题,此时她难受极了,因为她并不是那种爱出风头的女孩,于是趴在桌上哭了起来,此时教室安静下来,那些女生都被素玉能遵守诺言的这一伟大精神所感化。在素玉身上,胆小与勇敢,自尊和自卑这些矛盾间相互冲突又彼此交错地融合在一起,使素玉这一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又有了深刻地精神理念。
素玉是一名学生,就对别人所说的话能守诺言,重诺言,这就启示了人们做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这种开始写了素玉是一个很平凡的学生,甚至很不起眼,然后而她却为同学的一句话,就坚守诺言,义无反顾的穿上了裙子,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去思考,应以什么样的态度去看待社会中的素玉们,是否将这种重诺言,守信用的精神发扬光大。素玉这一形象的现实性及其积极意义也就在于此吧!
2. 自选儿童小说一篇进行鉴赏分析(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班马的儿童小说《六年级大逃亡》塑造了李小乔这么一位辍学在外的流浪少年形象。他在六年级时离家逃亡,近半年的时间一直在外闯荡,过着名副其实的流浪生活。
作者打破传统的惯用手法,以主人公李小乔的内心独白来叙述他与一个叫安丽的14岁少女的旅途邂逅,从而展示了一个少年流失生真实的精神世界。他是个逃学在外漂泊的差生,内心却不甘于被人瞧不起,有着强烈的自尊心;他恨学校,觉得学校难受、没劲,像个监狱,情感深处却又感到了一个孩子的命运总是一个学生的命运,学校,总是一个无法摆脱的内心归宿。正是这种矛盾心态,使之在萍水相逢的安丽面前,会觉得我没带书好像是丢脸似的,故而要掩饰年龄,要慌称自己在读初三,要极力显示自己的能耐和老练来寻求心理的平衡。而在派出所当着安丽的面彻底暴露了真实身份时,又感到无地自容。
在李小乔身上,稚气与早熟、自卑与自尊、敏感脆弱、无可奈何的失落感和发自内心心灵深处的渴求,种种矛盾的因素既相互冲突又彼此交错的融合在一起,使得李小乔这一少年流浪者形象既鲜明突出,又有着深刻的精神现实。3. 阅读分析陈丹燕的《中国少女》,领会其积极的主题思想和散文的特点。
陈丹燕的《中国少女》是一篇叙事散文,叙述了作者陪一个美国中学生访华团到母校的观感。作者巧妙的以母校操场尽头的一个平台做焦点,将眼前的中国少女与少女时代的自己对比,传达了作者“一阵心酸,一阵欣慰”的复杂情感。作者为自己的少女时代没有歌声的沉闷忧郁的生活而心酸,为出现在外国朋友面前的活泼开朗的中国少女的愉快生活而欣慰。强烈的时代反差与鲜明的情感对比,使人感到改革开放给学校生活、尤其是中国少女的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也以活生生的事实排遣了积聚在外国友人心中的疑团。
一、学生为啥要做作业?
作业具有反馈、检查、诊断与评估等多种作用,可以帮助教师及时检验教与学两方面的效果,及时发现教与学两方面的缺失,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回授补救。做作业对学生具有巩固旧知识,学以致用,温故知新,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意识作用。学生在课堂上,听懂老师讲授的知识,不一定就真正理解和掌握了,还需要练习,才能把在课堂上听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通过作业,学生复习旧知识,联系新知识,并不断思考,从而融会贯通。通过思考,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新问题,进一步发展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与意识。作业还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通过作业,教师可以知道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作业,教师还可知道哪些知识需要加强,哪些知识需要补充。所以作业是老师和学生交流的平台。
二、学生要做多少作业?
适量的作业有助于师生的教与学。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不应布置大量的作业,因为简单重复的无效劳动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和巩固,特别是机械的重复和大量不能做的难题。还有就是简单的布置资料上某某页到某某页的题全做,不经过筛选,不顾学生实际情况。这样做只会促使学生形成对化学的厌学情绪,降低作业效果,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但适量的作业对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必须在练习中巩固和提升。将教材上描述性的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对基本知识点设疑、质疑、释疑、激思,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素质。因此,作业与课堂教学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优化作业设计是减轻师生负担的前提条件。对学生来说,适当、适量、适时的作业有利于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教师通过批改作业,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迅速采取补救措施,改进自己的教学。
现在的学生,他们不愿意做作业。原因是什么呢?首先,学生不做作业的最大的理由是绝大部分题目,他们想做也做不来。因为现在绝大部分资料,都是针对比较好的学生设计的,强调的整个区域学生学习情况的共性。对普通中学的学生来说,题都偏难。其次教师不思考,不针对学生的实际布置作业也是一个诱因。
三、要学生做作业,教师应该怎样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是一项教学艺术。具体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把握。作业的“质”,即作业必须有一定的质量,包括趣味性、覆盖性、层次性、阶梯性、系统性、重现性、灵活性和困难性等。作业的“量”,即作业必须有一定的数量,包括时间性、及时性、经常性、主动性和量力性。在作业布置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布置适当数量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考查学生“双基”的各种类型的作业,以便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还要注意布置综合性和有一定灵活性的作业,并加强解题指导,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布置对学生来说过深、过难和过量的作业。也就是说,作业设计意图明确清晰,陈述准确恰当,形式灵活,设计要尊重学生的起点能力,作业前后有一定的系统性和渐进性,并有一定的思想性和开放性,让学生有自我发挥的余地。作业的布置,题量不能多。学生做完基础题的时间控制在40分钟左右。题的难易程度控制在0.8左右。如果是较差的班,绝大多数题是基础知识的稍稍递变和改动,有一些题是基本概念的复述和分解。主要是把基础知识的错误理解尽量地罗列出来,使学生在知道基础知识的程度上,有稍稍加深,从而使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内涵、外延有全面的了解或理解。这些题要让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都做对。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上课听讲是非常重要的,是完成作业的最好捷径。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布置适当数量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考查学生“双基”的各种类型的作业,以便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同时,设计一道题稍难,这道题要求学生思考,它要体现原来知识较大程度的综合,对新知识有一定的拓展,对思维要求较高,从而逐步训练学生学会联想、思考、总结。如果是较好的班,在作业设计方面尽量分为巩固性、拓展性和综合实践性三种形式的作业,而且在内容上有选择性,让较好学生吃得饱,当然也一定要强调基础知识方面的试题。好班选择的作业题也尽量要让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通过思考基本上做对。其目的是强化学生重视上课、深刻领悟上课听讲的不可替代性。设计三道较难题,保证好学生吃得好,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真正有所收获。教师在评讲的时候,要善于对这些试题进行多角度的深入研究。要对解题方法进行归纳和优化,从中提炼解题规律。鼓励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和解剖。比如做完一道题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如下的自我设问:此题的背景是什么?题源在哪里?考查了哪些知识点和化学思想方法?其形式是否可变?条件能否减少?有无其他解法?哪一种解法最优?有无进一步的结论等,解题后的反思最有利于形成解题能力和巩固相关知识。让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悟出解题思路,悟出思维方法,悟出知识规律。要变机械重复为灵活多变,变单一的知识复习为知识、能力、创新的综合训练,变被动完成任务的苦涩为在探索与创新中品尝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完成,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做,做中悟。还要注意布置综合性和有一定灵活性的作业,并加强解题指导,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布置对学生来说过深、过难和过量的作业。
在自己印制的题卷上,不光有作业题,在题卷的最后,有时加一点笑话,有时加一点小常识,有时来点脑筋急转弯,有时也来点优美的文章,等等。学生感兴趣的,同时有助于学生成长的,都可以加上去,以调节他们的情绪,使他们在快乐中接受知识,在感兴趣的基础上得到进步,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因为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还需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
经过近四年的实践摸索,通过上述方法布置的化学作业,基本达到设想的目的。教学效果也让学生、家长、学校满意。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化学课,喜欢化学作业,课堂上也喜欢积极发言,特别是培养了中差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作业布置思考、设计,学生发展了逻辑思维,提高了思维的准确性、概括性和条理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贾书建.“布置作业”小议.2004-10-22.
[关键词]语文学习归纳梳理坚持积累课外阅读
语文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它不象其他学科那样具有清晰的系统性。其他学科的知识点之间有明显的链节可循,知识点又是以定律的形式依附在学科系统之上。而语文学科的知识点分散在一篇篇课文当中,需要师生自己动手归纳整理。这个归纳整理的过程与平时知识点的积累是分不开的。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平时积累。这是搞好语文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注重平时语文知识的积累,能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可是学生的实际情况是,相当多的人在积累方面付诸缺如。究其原因,一是缺乏应有的认识,二是怯于下艰苦的功夫,三是未能养成日积月累的良好习惯。因而,积累甚少,学生的知识结构残缺不全,面对课文的时候缺乏必要的知识背景,学习起课文来一知半解。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语文知识的归纳梳理和坚持积累,把学生引导到积累归纳知识,逐步提高能力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上来。
我认为语文教学的积累归纳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平时教学课文,殛时梳理,分类积累归纳
语文教材本身就包含着若干语文知识,只不过这些知识是零散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语文时,把这些知识及时梳理,让学生在头脑中编码存储起来。这些知识包括字、词、文化常识等。积累的方法是指导学生将必须积累的知识从课文以及课文的“注释”、“练习”中挑出来,在每单元结束后,进行归纳整理。归纳整理时要特别注意一些易混淆的知识点,对这些易混淆的知识点要及时进行辨析,强化记忆。
二、扩大课外阅读,做好延伸积累,再行整理归纳
古今学者都曾强调要“博览群书”,才会有渊博的知识,这早已为他们的经历所验证,是切实可行的传统经验。鲁迅在《给颜良民》信中指出:“必须象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无疑是至理名言。因为只有广泛涉猎,邀游书山学海,才能使积累有充沛的源泉。当然这种延伸不是漫无边际。盲目随意的。既要做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要与课内知识有联系,是课内知识的延展和深化。具体做法是,要求每个学生定期借阅或订阅一份文摘性报刊,并把有关知识整理出来。还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利用假期,确定几本富于积累特性的书刊。进行细致、深入的研读,并做好摘记,写好读后感。从而把“博监”与课堂结合起来,使积累更加落到实处。当然,课外延伸式积累,特别要防止搞成消遣式阅读。这就要求学生在读前明确目标,定好计划。
三、重视迁移运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一.重要名词:
1.检察:在现代司法制度中特指一种司法职能,即由特定官员和机关代表国家向法院提起诉讼及执行相关业务的职能。
2.公诉:是代表国家向法院提起诉讼。
3.检察制度:是关于国家检察机关的性质任务、组织体系、组织和活动的原则以及工作制度的总称。
4.私诉制度:是被害人及其亲属直接行使刑事诉权的追诉制度。
二.重要原理:
1.检察活动具有三个基本特性:(1)主动性;(2)法律性;(3)监督性。
2.检察制度在一个国家的司法系统中具有四方面功能:(1)维系现代司法的合理构架,实现诉讼公正;(2)实现诉讼的专业化,提高诉讼水平;(3)实现公诉制度要求,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4)实现司法权的制衡,保障公民的权益。
3.检察制度的产生,主要处决于国家法律制度和司法活动的四种变化:(1)“全能法院”向“裁判法院”的转变;(2)“私诉制度”向“公诉制度”的转变;(3)“任意司法”向“程序司法”的转变;(4)“分散法制”向“统一法制”转变。
4.美国检察制度的起源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1)英国的总检察长制度;(2)法国的检察官制度;(3)荷兰的司法行政官制度。
5.1979年《人民检察院》组织法颁行后,立法机关又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有关法律、法规和决定,对外国检察制度作了进一步完善,其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包括:(1)在原诉讼监督基础上,增加了对劳动教养机关的活动这种特殊行政管理活动的监督;(2)增加了对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实行监督的职权;(3)增加了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享有司法解释权的规定;(4)颁布了《检察官法》,完善了检察官制度;(5)对检察人员的任职资格、任免程序等又作了部分修改。
三.重要观点与常识:
1.国家刑事司法活动,有三种基本的职能,即侦查、起诉和审判。
2.我国法律监督中不包括一般监督,这可以说是我国自身的特点。
3.由检察机关行使职务犯罪侦查权,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实践。
4.英国刑事诉讼具有私人起诉主义传统。
5.实行公诉制度,必然要求职业检察官来充当公诉角色。
6.中国早在商周奴隶制时代,便出现了监察活动和职司监察的官吏。
7.从清朝末年在法制上实现了审检分离,中国检察制度由此开始建立。
平时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2.欲望:指人们有能力购买的某个具体商品的欲望。3.市场:市场营销所研究的市场是企业一切现实和潜在的顾客合成的群体。
4.市场营销: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指在满足消费需要,实现企业目标的商务活动过程。
5.市场营销环境:与企业经营有关的,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所有内外部客观要素的总和,亦即企业赖以生存的内外部社会条件。
二、单项选择
1.B2.D3.B4.A5.A6.A7.C8.B9.D10D
三、填空:
1.人口
购买力
购买欲望 2.政治力量
公共关系
3.应用安全
疗效确切
质量稳定
使用方便
4.人口环境
经济环境
自然环境
技术环境
政治法律环境和文化环境 5.企业利润
消费需要
社会利益 6.顾客至上
7.企业的供应商
营销中介
顾客
竞争者
社会公众以及企业内部影响营销管理痛决策的各个部门
四、简答:
1药品市场的特点有哪些?
答:①.医药市场需求存在着复杂性和差异性②.医药市场需求的发展③.医药市场需求的伸缩性④.医药市场需求的互补性和可替代性⑤.医药市场需求的可诱导性 2.影响药品市场的因素有哪些?
答:①.人口因素②.医药科技发展③.药品质量④.促销措施⑤.国家政策
3.非处方药市场有哪些特点?
答:销售直接面向消费者,一般为家庭常备药,店员推荐至关重要,可以进行广泛宣传,允许上架销售。
四、论述题
论述营销观念的发展及特点?
答:1.第一阶段: 生产导向,即企业以生产为中心的阶段
2.第二阶段:销售导向,即企业以消费为中心的阶段 3.第三阶段:市场导向,即企业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阶段 4.第四阶段:社会导向阶段平时作业二
一、名词解释:
1.药品市场细分:是指企业把一个整体市场的消费者,按照一种或几种因素区分,进而划分为不同的消费群体,使划分后消费群体需求在一个或几个方面具有相同的特征,目的是方便企业运用相应的市场营销组合去满足这些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2.目标市场:是指在企业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依据企业资源和经营条件所选定组群,准备以相应的产品或服务去满足其需要的那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
3.药品市场定位: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细分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和顾客对产品某些属性的重视程度,塑造出本企业产品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或形象顾客,使产品在市场上占有优势地位。
4.密集型增长:是一种在现有业务领域内寻找未来发展的各种机会,企业的经营者在寻求新的发展机会时,首先应该考虑现有产品是否还能得到更多的市场份额,然后它该考虑是否能为其现有产品开发一些新市场,开发新产品的种种机会。
5.一体化增长:指企业利用社会化生产链中的直接关系来扩大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在供应,产销方面实行纵向或横向联合的战略。
6.多样化增长:是企业进入不同的业务领域,以实现自身的发展。
二、单项选择
(一)1.B2.C3.B4.A5.C6.A7.D8.A9.B10.D11.D12.C 多选
(二)1.ABCD 2.ABD 3.ACD 4.ABCDE 5.ABE
三、填空
1.优势
劣势
机会
威胁
2.划分不同的消费群体
消费市场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3.个体品牌
4.地理因素
人口因素
心理因素
行为因素
5.无差异策略
6.本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与该企业最大竞争对于市场占有率之比
7.同心性多元化增长
水平多元化增长
集团式多元化增长
四、简答
1.答:市场细分:是指营销者通过市场调研,依据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购买行为及购买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把某一产品的市场整体划分为若干消费者群的市场分类过程。
意义:①.有利于企业选择目标市场,集中人力和物力投入目标市场②.有利于发现市场营销机会,开拓新市场③.有利于企业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有效地与竞争对手相抗衡。④.有利于企业有效地拓展新市场,拥有市场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
原则:可衡量性,可进入性,有效性,对营销策略反应的差异性
2.答:依据:①.整体市场消费需求的差异性②.消费需求的相似性
方法:①.完全细分法②.一元细分法③.多元细分法④.系列变量细分法
3.答:市场定位:是指对消费者对企业或产品属性的重视程度,给本企业的产品创造并培养一定的特性,树立与众不同的市场形象,确立企业相对于竞争者在目标市场上所处的市场位置。
策略:㈠.抢占市场空位策略㈡.匹敌策略㈢.取代策略
四、简述目标市场策略有哪些?各自的含义,优缺点,适用条件? 答:略
五、略平时作业三
一、名词解释
1.产品整体概念:由三个层次组成:核心产品、形式产品、附加产品。2.产品生命周期:产品从进入市场直到被市场所淘汰为止所经历的时间。
3.垂直式渠道系统:由生产企业,批发商和零售商组成的统一系统,垂直分销渠道的特点是专业化管理,集中计划销售,系统中的各成员为共同的利益目标都采用不同程度的一体化经营或联合经营
4.促销组合:对各种促销方式的选择,统配和应用,包括人员推销,广告,公共关系,营业推广。
5.营业推广:企业运用各种短期诱因,鼓励消费者和中间商购买其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6.公共关系:是指组织机构与公众环境之间的沟通与传播关系。
二、填空
1.产品
价格
渠道
促销 2.宽度
3.产品线
产品项目 4.二分之一
5.经纪人
制造商代理商 销售代理商
6.5 7.人员推广
广告
公共关系
营业推广 8.导入期
成长期
成熟期
衰退期 9.形式产品
核心产品
10数量折扣
三、(一)单选
1.A 2.A 3.B 4.B 5.D 6.C 7.B 8.B 9.B 10.C 11.B 12.C 13.A 14.B
(二).多选
1.BCE2.ABE3.AB4.ADE5.ABCE6.AE7.CD8.BCD 9.ACDE 10.ABCDE
四、判断
1.错2.对3.错4.对5.对6.对7.错8.对 五.简答
1.影响价格的因素:成本,供求关系,价格弹性,竞争条件,消费心理,国家价格策略,在生命周期中的位置。2.产品生命周期个阶段的特点:㈠.开发期的特点与营销策略㈡.导入期的特点与营销策略:①.销售量低②.生产量小③.成本高④.利润低⑤.竞争者少㈢.成长期的特点:①.销售量足速递增②.生产量扩大③.成本降低④.利润上升迅速⑤.竞争加剧㈣.成熟期特点:①.销售量大②.生产量大③.成本低④.利润高⑤.竞争激烈㈤.衰退期特点:①.销售量迅速下降②.生产量减少③.成本上升④.利润下降⑤.竞争淡化
3..新产品开发的程序:①.新产品构思②.构思筛选③.新产品概念的开张与测试④.初拟营销策划⑤.商业分析⑥.新产品研制
4..企业的包装策略:①.类似包装策略②.配套包装策略③.使用包装
5.影响促销组合的因素:①.促销目标②.促销的总策略③.产品性质④.市场特点⑤.产品生命周期⑥.其他营销因素
六、略平时作业四
一、名词解释
1.药品市场调查: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系统地、客观地、有目的收集,记录,整理,分析和研究与医药市场有关的信息,提出方案和建议,为企业制定市场营销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2.药品市场预测:在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数学和统计学科学的预测方法,预先对医药市场未来的发展变化趋势做出描述和量的估计。
3.市场营销控制:是指市场营销管理者经常检查市场营销计划的执行情况,看看计划与实际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或没有完成计划,就要找出原因所在,并采取适当措施和正确行动,以保证市场营销计划。4.市场营销实施:略
5.市场营销计划:是一个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活动的前提和出发点。
二、填空 1.易于管理
2.年度计划控制
盈利能力控制
营销效率控制 3.制度行动方案
建立组织机构
设计决策和报酬制度
开发人力资源
建立企业文化和管理风格。4.产品
职能
5.机构庞大
人员较多
增加管理准度
三、选择
1.B2.D3.D4.C5.A6.B7.A8.C9.B10.D11.B12.A13.D 14.C15.B16.A
四、简答
1.答:①.职能型组织结构②.包含地理区域设置的营销机构③.产品或品牌管理形式 2.略
3.答:①.制定行动方案②.建立组织机构③.设计决策和报酬制度④.开发人力资源⑤.建设企业文化和创造管理风格
4.答:药品市场调查的类型:①.探测性调研②.描述性调研③.因果性调研④.预测性调研
5.答:药品市场调查的内容:①.对市场需求的调研②.对医药市场环境的调研③.对医药消费者的调研④.对医药产品的调研⑤.对销售活动的调研
辅导教师:谢玉庆(2013春)
证据学 第1次平时作业
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选择所有正确选项)1.纠问式诉讼制度的证据制度是(CD)。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刑讯逼供 C.口供主义
D.自由心证 2.混合式诉讼实行的是(A)诉讼制度。A.诉讼双方权利对等
B.刑讯逼供 C.口供主义
D.纠问式 3.我国的诉讼制度是(A)的诉讼制度。A.分权主义
B.纠问式 C.职权主义
D.混合式
4.审问主义主要盛行于(A)的一些国家。A.欧洲大陆
B.英美 C.非洲
D.亚洲
5.在广义上,证据学的研究对象除了诉讼活动中的证据以外,还包括(ABCD)等活动。
A.司法
B.执法 C.仲裁和公证
D.监察
6.作为证据学研究对象的证据规则可以分为(AC)。A.诉讼证据规则
B.司法证据规则 C.非诉讼证据规则
D.审判证据规则
7.德国由于是职业法官认定案件事实,故采用(A)。A.自由心证
B.神示证据 C.证据规则
D.法定证据
8.美国由外行组成的陪审团审理案件事实,为了正确引导他们判断证据,建立了(C)。A.自由心证
B.神示证据 C.证据规则
D.法定证据
9.疑罪唯轻兼从赎,实行有罪推定,是我国(B)证据制度的基本特点之一,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原始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0.诉讼证据是(ABD)依照法定的程序收集并审查核实,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根据。A.审判人员
B.检察人员 C.鉴定人员
D.侦查人员
第页 1 共 14 页
11.证据原因来自(C)对证据证明力(或曰证明价值)的判断。A.第二人
B.当事人
C.办案人员
D.证人
12.其他可以用来发现犯罪行为和查获犯罪分子的存在物也是物证的种类之—,如(ABCD)。
A.人体的特征
B.物体的位置 C.物体的大小
D.物体的气味
13.诉讼证据规则包括(ABC)中运用证据的规则。A.刑事诉讼
B.民事诉讼 C.行政诉讼
D.经济诉讼
14.非诉讼证据包括(ABCD)等活动中运用证据的规则。A.行政执法
B.仲裁 C.监察
D.公证
15.证据的证明力是指证据所具有的内在事实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价值和证明作用。以及们通常所说的(BCD)。
A.科学性
B.可信性 C.可采性
D.可靠性
16.证据是与案件有关的一切事实,它可以是(ABCD)的。A.口头
B.书面
C.复制
D.实物 17.物证(B)而存在。
A.可以依赖于言词证据
B.可以不依赖言词证据 C.可以依赖于侦查手段
D.可以依赖于被害人 18.收集调查物证的方法有(ABCD)。A.提供与调取
B.勘验、检查 C.扣押
D.搜查 19.以下(ABCD)是书证。A.身份证
B.公证文书
C.认证书
D.经济合同
20.以书证的内容所体现的性质作为划分标准,可以将书证划分为(A)。A.处分性书证与报道性书证
B.原本、正本
C.公文书证及私文书证
D.文字书证及图形书证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证据学 :是研究在诉讼或非法律事务的处理过程中,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和其他法律事实以及相关法律规范的学科。
2.证据学的研究对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称为“”“诉讼证据法学”。广义上证据学的研究对象除了诉讼活动中的证据之外,还包括司法、执法、仲裁、公证、监察等活动。
第页 2 共 14 页
3.证据学的体系:就是将证据学的研究对象具体化之后,按照一定相互关系内在联系进行研究和阐述的科学系统。即证据学的组织结构。
4.证据法律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种法律法规中与证据有关的规定和规则的总称,是国家法律制度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和特征必须要受国家法律制度乃至政治制度的影响。
三、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收集证据的要求是什么? 一是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收集证据。二是收集证据必须主动、及时。三是收集证据必须客观、全面。四是收集证据必须深入、细致。五是收集证据必须依靠群众。
六是收集证据必须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七是收集证据要抓住本质,分清主次,并要注意保密。八是在证据的过程中要注意效率。2.什么是证据力?什么是证明力?
证据力,也即证据能力,或者称证据的适格性,是指证据在法律上可以作为定案根据的资格和条件,解决的是证据之间所以成为证据的资格问题。
证明力,或者称证据的证明能力,是指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的价值和功能,亦即证据的可靠性、可信性和可采性。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甲在建房时剩余5000块红砖,而刚好乙也要建房,于是甲将这些砖头转让给乙,口头约定按市价每块0.2元计算。一年后,乙仍然没有还款。甲在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付款1000元,并提供了证人关于砖头数量的证明。而乙辩称这些砖头数量不错,但红砖当时的市场价格每块只有0.15元,而甲在起诉时并未提供砖头价格的证明,乙也未提供砖头价格的证明。按照“民事证据规定”应怎样解释? 知识点:举证时限
参考答案:按照民事证据规定的相关规定,是谁主张谁举证。但由于双方当事人没有对证据举证,法官就应当按每块红砖0.15元的价格进行判决,因为被告对此价格认可,属于证据规则中所说的“自认”,而原告又不能举出超过此价格的证据。
2.甲经营食品而乙开饭馆,双方经常发生购货业务往来。7月5日,双方进行结帐。乙向甲出具欠条一张“欠甲货款4800元”。由于数次索款未果,甲向法院起诉乙。而乙辩称,当日下午就已经向甲归还了货款2000元,并出具了甲开具的“今收到乙人民币2000元”的收条,实欠款应为2800元。甲称此2000元是当日上午乙还款的数额,在下午结帐时已经减去,欠款数额仍应为4800元。按照“民事证据规定”应怎样解释? 知识点:举证责任
参考答案:如果发生多笔业务往来进行结帐时,应当将以前的条据收回,否则因不能确定以前的条据是否结算过而容易产生纠纷。如果未收回条据又无其他证据印证,则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审判实践中,此类案件经常发生。在签写条据时,应当注明具体的时间,虽然一般具体到日即可。但如果同—日内有相反方向的交易往来(如借款与还款),就可能要注明具体的时段,如上午、下午或者是几点钟。从举证责任的角度看,根据民事证据规定的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本案中乙举出2000元条据主张权利,已经完成证据规则规定的举证责任。而
第页 3 共 14 页
甲辩解此2000元已经包含在4800元中,乙已经提供2000元的收条,甲对此反驳的,应由甲应提供此2000元已经在4800元的条据中结算款的证据,否则要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
3.甲在乙开的商店里购买健步牌皮鞋一双,回家后发现系仿冒的健步皮鞋,在数次要求退货未果后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双倍返还货款400元。而乙则辩称,该皮鞋并非本店销售的皮鞋,这张发票只能证明甲曾经在乙处购买过健步牌皮鞋,但不能证明是这一双,甲是把从别处购买的皮鞋拿到本店来索赔,纯是讹诈。按照“民事证据规定”应怎样解释?
参考答案:本案中,某甲提供了该商店出具的购物发票,发票上商品的具体名称、数量、价格,应当可以认定该皮鞋是从该商店购得。根据生活常理,消费者是无法再举出其他证据来证明该皮鞋是从该商店购得的。民事证据规定第六十四规定,法官审核证据要“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的大小独立进行判断”。第七条还规定,在无法确定举证责任的时候,应“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因此,根据生活常理,消费者在商店购物,只能得到商品和购物发票,也就只能以这些东西作为证据。商店应当有能力也有责任提供该商品是否是其销售的证明。如商店在销售手机时,一般均要在发票上注明手机的串号(即生产序列号)。对于皮鞋而言,商店仍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确认皮鞋是其所售,如在皮鞋的内侧加盖商店的戳记等。如果未标明,商店则不能以皮鞋不是其所售的理由进行抗辩。商店的理由是不成立的。法院应当支持某甲的诉讼请求。
答题时要注意:找准案例的考察点。
证据学 第2次平时作业
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选择所有正确选项)1.我国关于证明责任性质的见解主要有(ABD)。A.权利说
B.义务说 C.承担说
D.责任说
2.我国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使用基本一致的证明标准,即(AB)。A.案件事实清楚
B.证据确实、充分 C.法律依据
D.实事求是
3.(C)是指执法人员认定案件事实成立的可能性大于其不成立的可能性的标准。A.合法证据标准
B.合理证据标准 C.优势证据标准
D.劣势证据标准
4.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作用主要在于(ABCD)。A.督促执法机关守法 B.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益 C.保障当事人的安全
D.制止警察的非法取证行为
5.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的分类,是根据证据的(BC)进行的划分。A.性质
B.内容
C.作用
D.形式 6.无罪推定的内核是(C)。A.判决前,任何人可以被称为罪犯
第页 4 共 14 页
B.诉讼中,任何人可以被称为罪犯 C.判决前,任何人不能被称为罪犯 D.判决后,任何人不能被称为罪犯 7.(AB)不具有证人资格。A.法人
B.非法人团体
C.国家公务员
D.知道案件情况的人 8.询问证人时(AD)。
A.不得少于两名办案人员
B.不许个别进行 C.不得多于两名办案人员
D.必须个别进行 9.(A)是刑事诉讼中—种独立的诉讼证据。A.被害人陈述
B.证人证言 C.物证
D.书证
10.询问被害人的地点主要有(BCD)。A.政府所在地
B.被害人住所
C.公检法办公地点
D.被害人所在单位
11.口供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ABD)。A.揭发检举同案其他犯罪行为的陈述 B.承认自己犯罪事实的供述
C.揭发检举非同案其他犯罪行为的陈述 D.说明自己无罪或罪轻的辩解
12.证明的主体是(A)。
A.诉讼主体
B.诉讼客体 C.诉讼义务
D.诉讼权利
13.证据制度是诉讼制度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之一,它与诉讼制度是(A)。A.从属关系
B.因果关系 C.优势互补关系
D.权利义务关系
14.视听资料的收集,是指(AC)按照法定程序和方法制作或者依法向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调取视听资料的专门活动
A.执法人员
B.当事人 C.律师
D.被害人
15.原始证据是指直接来源于(AD)的证据。A.案件事实
B.物证或书证 C.被害人陈述
D.原始出处
16.(A)是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的划分标准。A.证据的来源
B.证据的结果 C.证据的形状
D.证据的性质
17.犯罪人首先手写反动标语,然后复印成若干分广为散发,其中手写的原件及复印件标语属于(A)。
A.原始证据
B.传来证据 C.物证
D.书证 18.(ABCD)属于人证。
A.刑事被害人陈述
B.民事当事人的陈述
第页 5 共 14 页
C.证人证言
D.鉴定结论 19.(ABCD)属于实物证据。A.物
B.书证 C.音像资料
D.勘验笔录
20.非诉讼证据包括(ABCD)等活动中运用证据的规则。A.行政执法
B.仲裁 C.监察
D.公证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证据必须同案件事实存在的某种联系,并因此对证明案件具有实际意义。
2.鉴定结论:是指鉴定人根据公安、司法机关的指派或者聘请,运用自己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对案件中需要解决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后所作出的结论性的判断。
3.间接证据:是指不能单独直接证明,而需要与其他证据结合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
4.刑事证据开示制度:是指刑事诉讼中的控辩双方在审判人员主持下,依法相互展示与案件事实有关联的证据活动。
三、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正确认识证据的客观性,在实践中有哪些意义和作用?
一是办案人员不能把个人主观的判断,或人们的想像、假设、推理、臆断、虚构等作为定案的证据适用。
二是在查办经济犯罪案件中,不能把“算大账”,即某人或某单位收入多少,支出多少,加减得出的差数,就作为证据使用,因为这样还不能真正具备客观性。
三是按照客观性的要求,证据必须要有正确的来源,对于没有正确来源的,由于无法进行查证,不具备客观真实性,当然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2.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有哪些?
直接证据是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
间接证据是不能单独直接证明,而需要与其他证据结合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有:
(1)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
(2)必须在法庭上经过控辩双方的询问、质证,并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3)孤证不能定案。
(4)直接证据必须得到间接证据的印证,才能认定案件事实。
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有:
(1)必须审查每个间接证据是否真实可靠。
(2)必须审查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有无客观的内在联系,防止把那些与案件毫无关系的材料,当作间接证据加以收集和使用。
(3)必须审查各间接证据之间是否互相衔接,互相协调一致,互相印证,形成一个完整的第页 6 共 14 页
证据锁链。
(4)所有的间接证据结合起来,对案件只能作出一个准确的结论。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宣汉县某单位职工王某和女青年李某结婚后不久,王某迷上了赌博,经常输钱,夫 妻俩常常吵架。脾气暴躁的王某动不动便将妻子打得鼻青脸肿。1999年3月的一天,王某又因李某唠叨其输了钱,对着李某的胸、腹部一顿拳打脚踢。李某被诊断为脾脏破裂,脾被切除。李某决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通过法医学鉴定,她的伤情属重伤和七级伤残。之后,她又向公安机关提出控告,要求追究丈夫王某的刑事责任。宣汉县公安局于2000年6月对王某刑事拘留,同月,检察院批准逮捕,后向法院提起公诉。请问:
(1)谁负有举证责任?为什么?(2)分析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的范围。参考答案:
(1)本案属于公诉案件,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公诉案件中的证明责任由检察机关承担。检察机关承担证明责任,与其承担的控诉职能相联系。检察机关决定提起公诉,必须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否则,法院将会作出无罪判决。
公安机关承担一定的证明责任,主要涉及有关程序法事实。公安机关侦察终结,将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必须就所认定的犯罪事实提供准确、充分的证据。
对于一些程序法事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要承担证明责任;对于一些程序法事实,被害人也可提出请求,此时也负有举证责任。
(2)刑事诉讼证明对象包括实体要件事实和程序要件事实。具体是:
①被指控犯罪行为构成要件的事实。学理认为,一般的犯罪行为构成要件有四个:犯罪客体;犯罪主体;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的主观方面。
②与犯罪行为轻重有关的各种量刑情节事实。量刑情节事实分为法定情节事实和酌定情节事实,具体包括:从重处罚的事实;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的事实。
③排除行为的违法性、可罚性和行为人刑事责任的事实。
④刑事诉讼程序事实。
2.甲系一批发商,与个体工商户乙有生意往来。—次,甲上门送货,货物价值6000元,乙立下了“欠到货款6000元”的条据。乙曾经先后二次共还款3000元,并在条据上注明。甲向法院起诉,要求乙归还欠款2000元。甲称在最后一次还款3000元时,被告乙接过欠条将条据撕毁却并未实际还款。被告乙辩称,最近—次还款为3000元,款已经结清,当然要把条据撕掉了。谁知条据撕掉扔在地上后,原告乘自己不注意,又将条据捡起并以此提起诉讼,要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按照“民事证据规定”应怎样解释?
参考答案:民事证据规定确立了“经验法则”,规定“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法则,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实”,当事人无需负举证责任。经验法则是指法官在其日常生活中认识和领悟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或一般规律,具有普遍公认或不证自明的性质。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在结清帐目后,当事人即可以撕毁条据。如果条据是在被告没有结清帐目的情况下撕毁,原告理应当即采取相应的救济措施,如报警。本案原告提供的条据已经被撕毁,而原告却没有相应证据证实撕毁条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其诉称该条据是被告为逃避债务所撕,没有充分证据证实,故原告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
3.某盗窃案件中,被害人的陈述中有以下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出事那天,我5点下班,5点半回家,一看家中的门被打开了,我赶紧进
第页 7 共 14 页
屋查看,发现屋内别的东西都没有动,只是我装首饰用的包被打开了,包内的祖传玉马不见了。”
第二部分:“三天前的晚上,我们单位的同事小王来我家玩,我将这个玉马拿给她看,她当时爱不释手,并说有了这个玉马下半辈子不用愁了。”
第三部分:“小王这个人很爱虚荣,好打扮,平时性格开朗,见人有说有笑,但是这两天总是不爱说话,老是躲着我走,我看这件事很有可能是她干的。”
第四部分:“警察同志,这个玉马在我家传了七八代,价值连城,你们可一定要帮我找回来。”
问:在上述陈述中不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的有哪些?为什么? 参考答案:
(1)在本案中,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都不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2)因为这些都是被害人的怀疑、猜测,以及对破案提出的要求。证据的三要素是: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其中,客观性是证据之所以成为证据最基本的因素和特征。本案中,被害人的陈述就是因为缺乏客观性而不能成为证据。
证据学 第3次平时作业
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选择所有正确选项)1.直接证据是(B)。
A.直接证据
B.原始证据 C.间接证据
D.传来证据 2.直接证据包括(ABCD)。A.当事人的陈述
B.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人证言 C.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书证
D.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音像证据
3.本证与反证的划分同(B)基本一致,但却是两个不同范畴的问题,二者不能混淆。A.间接证据的收集
B.举证责任的分担 C.证据的分类
D.物证的特征
4.在刑事诉讼中,证据保全主要由(AB)主动进行。A.公安机关
B.检察机关 C.当事人
D.诉讼参与人 5.诉讼前的证据保全包括(ABC)。A.行政机关采取的证据保全 B.公证机关采取的诉讼保全
C.人民法院应申请采取的证据保全 D.公安机关采取的诉讼保全 6.证明的主体是(A)。
A.诉讼主体
B.诉讼客体 C.诉讼义务
D.诉讼权利 7.证明对象是(C)。
第页 8 共 14 页
A.诉讼主体
B.诉讼客体 C.案件事实
D.证明范围
8.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证明制度,是(A)。A.神示证明制度
B.自由心证证明制度 C.法定证明制度
D.无罪推定证明制度 9.证明方法包括()。
A.逻辑推理
B.司法认知 C.推定
D.指认
10.(B)是指证明主体根据已知事实查明案件事实的活动。A.结果意义上的证明
B.行为意义上的证明 C.自由证明
D.严格证明
11.(A)是指运用已知事实查明案件事实的结果,特别是指司法人员对案件事实形成确信的心态。
A.结果意义上的证明
B.行为意义上的证明 C.自由证明
D.严格证明
12.根据证明对象所属领域不同,可以将证明分为(CD)。A.结果意义上的证明
B.行为意义上的证明 C.自由证明
D.严格证明
13.原始证据是指直接来源于(AD)的证据。A.案件事实
B.物证或书证 C.被害人陈述
D.原始出处
14.(A)是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的划分标准。A.证据的来源
B.证据的结果 C.证据的形状
D.证据的性质
15.犯罪人首先手写反动标语,然后复印成若干分广为散发,其中手写的原件及复印件标语属于(A)。
A.原始证据
B.传来证据 C.物证
D.书证
16.(ABCD)属于人证。
A.刑事被害人陈述
B.民事当事人的陈述 C.证人证言
D.鉴定结论 17.(ABCD)属于实物证据。A.物
B.书证 C.音像资料
D.勘验笔录
18.言词证据的收集方法主要是(CD)。A.调取
B.当事人提供 C.询问
D.讯问 19.侦查实验笔录应当归于(A)。A.勘验、检查笔录
B.鉴定结论 C.当事人陈述
D.物证
20.视听资料的收集,是指(AC)按照法定程序和方法制作或者依法向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调取视听资料的专门活动。
A.执法人员
B.当事人
第页 9 共 14 页
C.律师
D.被害人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行为意义上的证明:指证明主体根据已知事实查明案件事实的活动。
2.证明对象:也就是证明的客体,即要件事实或者待证事实,它是法律规定的司法人员为正确处理案件必须查明的案件事实。
3.证明责任:是指司法机关或者当事人收集或者提供证据证明主张的案件事实成立或者有利于自己的主张的责任,否则,将承担其主张不能成立的危险。
4.证明标准:是指司法人员查明案件事实、当事人证明案件事实需要达到的程度。
三、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有哪些?
(1)被指控犯罪行为构成要件的事实。
(2)与犯罪行为轻重有关的各种量刑情节事实。
(3)排除行为的违法性、可罚性和行为人刑事责任的事实。
(4)刑事诉讼程序事实。
2.行政诉讼中实行证明责任倒置责任原则的原因是什么?(1)行政诉讼中所针对的是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该具体行政行为是由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作出来的;
(2)行政机关有能力举证;
(3)由行政机关承担证明责任,能够有效地保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在陈甲诉李乙借款纠纷一案中,有以下几种证据: 证据1:陈甲出具的由李乙签名的借条一张。该借条内容为:今借陈甲人民币3000元整,一个月以内返还。2005年4月8日。
证据2:李乙的同事乔丙的证言。乔丙证明,他在2005年4月8日听李乙说,李乙向陈甲借了3000元钱,准备到外地旅游时用。
证据3:李乙向受诉人民法院所作的陈述。李乙说:“我在2005年4月8日向陈甲借了3000元钱,但我在5月份就还给他了,当时我想他要借条,他说借条丢了。他给我写了一张收条,但收条我现在找不着了。”
证据4:李乙的朋友张丁向受诉人民法院提出的证言:李乙在2005年4月上旬与张丁岛五台山旅游时向张丁说,这次出来玩的钱是向别人借的。
问题:在上述证据中,请指出哪些是原始证据?哪些是传来证据?哪些是言词证据?哪些是实物证据?哪些是直接证据?哪些是间接证据?对当事人陈甲的关于李乙向其借款的主张来说,哪些是本证?哪些是反证?
参考答案:
本案的原始证据有:陈甲出具的借条、当事人李乙向人民法院的陈述; 传来证据有:乔丙的证言、张丁的证言;
言词证据有:乔丙的证言、李乙的陈述、张丁的证言; 实物证据有;陈甲出具的借条;
直接证据有:陈甲出具的借条、乔丙的证言、李乙的证言; 间接证据有:张丁的证言;
第页 10 共 14 页
本证有:陈甲出具的借条、乔丙的证言、李乙的陈述、张丁的证言; 反证:无。
2.2000年8月,张某因难产到某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医院为其进行了剖腹产手术,手术很顺利,伤口愈合很好。但张某出院后常感到腹内疼痛。2002年5月,经另一家医院诊断,其腹腔内存有手术用的纱布。张某认为,从2000年8月至今,自己未在任何医院实施过手术,这块手术用纱布的存在,肯定是某人民医院遗留的,于是要求院方承担责任,赔偿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损失。医院坚持认为,手术是正常的,有病例和手术器械清单作证,纱布遗留在腹内,不是医院的责任,因此拒绝赔偿。张某将医院告上法庭。
问题: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举证责任分配的有关规定,在该案诉讼过程中,医院和患者的举证责任应当怎样分配?
知识点:民事举证责任倒置 参考答案:
《关于民事诉讼的若干证据规定》第2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出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举证不利的后果。
根据该规定,张某主张某人民医院承担赔偿责任,必须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所以她应承担其在某人民医院接受手术和侵害结果存在的证据。医院应承担医院在为患者治疗过程中无过错的举证责任。《证据规定》4条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某人民医院否认侵害事实与医疗行为间存在因果关系。所以,应该由某医院承担举证责任。
3.某县公安机关接到举报,某国有公司总经理王某有贪污行为。公安机关接到举报后,因本案不属公安机关管辖,将举报信移送到了县人民检察院。县检察院经过调查取证,未能查实王某的贪污行为,但是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王某的个人生活支出明显高于其收入,于是,县检察院以“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对王某提起公诉。
问:根据刑事诉讼法中证明责任承担的原理,说明本案中证明责任的承担。
参考答案:
(1)在刑事案件中,刑事诉讼的证明责任由检察机关承担;在自诉案件中,由自诉人承担证明责任。同时,在公诉案件中公安机关也承担一定的证明责任,这种证明责任,主要涉及有关的程序法事实。人民法院不负有证明责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般不承担证明责任,也就是没有提出证据证明自己无罪的义务,不能因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证明自己无罪便据此得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的结论。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负证明责任的例外,是涉及“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案件。
(2)在本案中,首先应当承担证明责任的仍然是控诉方,即县检察院,当控诉方收集到足够的证据证明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且差额巨大时,证明责任便转移到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即王某身上,若王某不能说明或证明,差额部分即以非法所得论。
证据学 第4次平时作业
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选择所有正确选项)
第页 11 共 14 页
1.诉讼前的证据保全包括(ABC)。A.行政机关采取的证据保全 B.公证机关采取的诉讼保全
C.人民法院应申请采取的证据保全 D.公安机关采取的诉讼保全 2.证明的主体是(A)。
A.诉讼主体
B.诉讼客体 C.诉讼义务
D.诉讼权利 3.证明对象是(C)。
A.诉讼主体
B.诉讼客体 C.案件事实
D.证明范围
4.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证明制度,是(A)。A.神示证明制度
B.自由心证证明制度 C.法定证明制度
D.无罪推定证明制度 5.证明方法包括(ABC)A.逻辑推理
B.司法认知 C.推定
D.指认 6.证明对象是(C)。
A.诉讼主体
B.诉讼客体 C.案件事实
D.证明范围
7.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证明制度,是(A)。A.神示证明制度
B.自由心证证明制度 C.法定证明制度
D.无罪推定证明制度 8.证明方法包括(ABC)。A.逻辑推理
B.司法认知 C.推定
D.指认
9.(B)是指证明主体根据已知事实查明案件事实的活动。A.结果意义上的证明
B.行为意义上的证明 C.自由证明
D.严格证明
10.(A)是指运用已知事实查明案件事实的结果,特别是指司法人员对案件事实形成确信的心态。
A.结果意义上的证明
B.行为意义上的证明 C.自由证明
D.严格证明
11.(A)是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的划分标准。A.证据的来源
B.证据的结果 C.证据的形状
D.证据的性质
12.犯罪人首先手写反动标语,然后复印成若干分广为散发,其中手写的原件及复印件标语属于(A)。
A.原始证据
B.传来证据 C.物证
D.书证 13.(ABCD)属于人证。
A.刑事被害人陈述
B.民事当事人的陈述 C.证人证言
D.鉴定结论 14.(ABCD)属于实物证据。
第页 12 共 14 页
A.物
B.书证 C.音像资料
D.勘验笔录
15.言词证据的收集方法主要是(CD)。A.调取
B.当事人提供 C.询问
D.讯问
16.以当事人陈述的性质为标准,可以分为(ACD)。A.确认性陈述
B.辩论性陈述 C.否定性陈述
D.承认性陈述
17.鉴定结论和证人证言在证据分类上同属(BCD)。A.传来证据
B.人证 C.原始证据
D.物证
18.侦查实验笔录应当归于(A)。A.勘验、检查笔录
B.鉴定结论 C.当事人陈述
D.物证
19.视听资料的收集,是指(AC)按照法定程序和方法制作或者依法向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调取视听资料的专门活动。
A.执法人员
B.当事人 C.律师
D.被害人
20.言词证据的收集方法主要是(CD)。A.调取
B.当事人提供 C.询问
D.讯问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司法认知:是指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以裁定的形式直接确认待定事实的真实性,及时平息没有合理根据的争议,确保审理顺利进行,从而提高诉讼效率的一种诉讼证明方式。即法院对某些事实,可以无须证明就认为存在。
2.证据的审查、判断:就是指司法人员对于收集的证据进行分析、研究和鉴别,找出它们与案件之间的客观联系,找出证据材料的证明力和证明力。
3.优势证据标准:是指执法人员认定案件事实成立的可能性大于其不成立的可能性的标准。
4.无罪推定:它的内核是“判决前,任何人不能被称为罪犯”。
三、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全案证据审查、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1)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即客观真实的标准;(2)优势证据标准;(3)合理可能性标准。2.推定的作用有哪些?
(1)推定能够依据公平原则,合理分配当事人的举证责任。(2)解决疑案,适用推定有助于法院对某些事实加以认定。(3)提高效率,推定有利于迅速审理案件。
(4)从司法实践上看,推定是满足法律运用需要的适当手段。
第页 13 共 14 页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犯罪嫌疑人王某被控犯有强奸罪,王某辩称,案件发生时,他正在和他11岁的侄子看电影,被害人的诉讼代理人认为王某的侄子是未成年人,而且口吃,具有语言障碍,不能准确表达,不具有证人的资格,所以其侄子的证言不能在本案中作为证据来使用。
问题:
(1)证人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2)被害人的诉讼代理人所说是否准确?王某的侄子的证言能否作为证据使用,为什么?
参考答案:
(1)证人的必要条件:一是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并有作证能力的人,都可作为证人。二是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为证人。
(2)被害人的诉讼代理人所说不准确。王某的侄子的证言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因为王某的侄子已经11岁,虽然未成年,但是能够辨别是非;虽然口吃,但是如果能够正确辨别是非、能够正确表达,仍然可以作为证人。不能因为王某的侄子在生理上有缺陷(口吃)或者年幼,就一律取消他的作证资格。法律上规定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只是丧失作证资格的相对条件,而不是绝对条件。
2.在一起行政诉讼中,被告一直未提供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主要证据。人民法院据此做出判决:撤销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请问:
人民法院在被告未提供主要证据情况下判决撤销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参考答案:按照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是由被告行政机关承担举证责任,如果提供不了主要证据,则法律就无法推定该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合法性,行政机关就要败诉,承担不利后果。所以,人民法院在被告未提供主要证据情况下判决撤销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做法是正确的。
3.李家村发生一起杀人案件,证人李四向公安侦查人员提供证言说:“我家就住在山脚下,离案发现场50多米远,大年初一晚上凌晨2点,我出来上厕所,看见一个黑影用斧子向另一个人砍了几下,那个人就死了,虽然没有灯,但是就着月光,我还是看得很清楚,是李抗美用斧子砍了他弟弟李援朝,一定是为了家产。”经过侦查人员侦查核对证据的审查,检察院最终没有采用李四的证言作为证据。
问题:请根据对证据的三要素进行分析,为什么检察院不采用李四的证言? 参考答案:
证据的三要素是: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其中,客观性是证据之所以成为证据最基本的因素和特征。本案中,李四所说的证言就是因为缺乏客观性而不能成为证据。在大年初一根本没有月亮,所以不可能透过月光看到。而且,距离50米的晚上,看到清晰的人很困难,也就是说在客观上李四的证言是无法实现的,所以检察院没有将该证言作为证据使用。
郑莹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肿瘤防治科科主任,主任医师。长期从事肿瘤登记和监测、恶性肿瘤社区防治干预和健康教育等肿瘤预防控制工作和肿瘤流行病学研究。
现在,随着发病率的上升,大家对癌症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但是,作为“半边天”,女性与癌症之间到底有哪些联系呢?对此,很多人还不是特别清楚,人们中间尚存在诸多误解。那么,你懂得女性与癌症的相关知识吗?如何才能远离癌症呢?请做做下面的测试。
以下关于女性健康的观点,你是否同意,请在相应的空格中做上标记。
题号
关于女性与癌症的认识、看法和做法
同意
不同意
1
生癌症的大多是抽烟喝酒的男人,女性很少患癌症。
2
在我国,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3
吸烟有助于保持体型,可达到减肥的目的。
4
一半以上的女性常常处于被动吸烟的状态。
5
同样是肥胖,女性患癌的风险要高于男性。
6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酒精(饮酒)的伤害。
7
安全性生活、合理安排生育、母乳喂养等能减少患癌风险。
8
不安全的性生活有可能导致性病,但与宫颈癌等并无联系。
9
作为女性,体检比较麻烦,也不一定有多大的用处。
1. 专家意见:不同意。
解释说明:癌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错误观念:生癌的大多是那些抽烟喝酒的男人。据世界卫生组织权威估计,全球每年新发癌症病例1300万,每年750万人因癌症死亡,其中女性均占到了40%以上。
2. 专家意见:同意。
解释说明:在我国,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次是肺癌、结直肠癌、胃癌和肝癌。宫颈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等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也是女性健康的主要“杀手”。
3. 专家意见:不同意。
解释说明:在中国,女性的吸烟率总体并不高,但近年来年轻女性吸烟率明显增高,原因是她们认为吸烟能够保持体型,达到减肥的目的。这样的想法不异于饮鸠止渴——牺牲健康的美是畸形的。烟草摄入与100多种癌症有关。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的致癌物清单上,烟草已被确认是卵巢癌、子宫体癌的致癌物,乳腺癌的可能致癌物。除了女性特有癌症外,对于常见的肺癌、大肠癌、胃癌、食管癌、胰腺癌,烟草也是确认的致癌物。
4. 专家意见:同意。
解释说明:我国男性吸烟率高,导致女性被动吸烟非常普遍,一半以上的女性常常处于被动吸烟的状态。10年前,被动吸烟已被确定为人类致癌物。因此女性应避免身处有烟的环境,包括家庭、工作场所、公共场所等。如果家里有吸烟者,家庭主妇要立场坚定地维护室内空气清洁,让吸烟者去室外吸烟;如果工作场所有吸烟者,女职工要积极维护自身权益,推动工作场所室内禁烟。
5. 专家意见:同意。
解释说明:近年来全球癌症研究的一大令人瞩目的进展就是明确了肥胖与癌症的关系,全球新发癌症中1/3到1/4与肥胖直接相关。肥胖会明显提高乳腺癌、子宫内膜癌、食管癌、胰腺癌、大肠癌、肾癌、胆囊癌和甲状腺癌的发生危险,在中国,女性中这几类癌症合起来的发病数要比男性高出1/4。因此同样肥胖,女性患癌风险要高于男性。要降低患癌风险,维持健康的体重至关重要。
TIPS
大部分女性关注减肥这一话题,减肥不仅能带来外表靓丽,而且还能提升身心健康。减肥只是一个通俗的讲法,科学的说法是保持健康的体重,即不胖不瘦,让体重维持在健康水平范围内。一味强调减肥,会走入体重太低的误区,也不可取。
保持健康的体重,需要定期测量和计算自己的体质指数(BMI),坚持以体育锻炼的方式控制体重,BMI要控制在23以内,即体重(kg)/身高(m)2<23。同时注意腰围和臀围的变化,腰围保持在小于80厘米。
6. 专家意见:同意。
解释说明:一直以来,由于男性饮酒比较普遍,酒精与患癌风险的研究大部分是以男性为研究对象。而女性饮酒频率低、量少,关注度低。以往的研究发现,女性如果大量饮酒与男性一样会增加患癌风险。但最新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酒精的损害。即使是中低程度的酒精摄入也会增加乳腺癌发病危险,每天饮用仅5~10克的酒精,乳腺癌发病危险增加15%;每增加10克酒精摄入量,乳腺癌发病危险增加10%。许多女性平时不喝酒,但逢年过节或聚会,会发生一次性过量饮酒,研究表明偶尔过量饮酒也同样会增加显著妇女乳腺癌的风险。因此从预防乳腺癌的角度,建议女性应该马上行动起来,像拒绝烟草一样拒绝酒精。
7. 专家意见:同意。
解释说明:有研究发现,婚后未生育,或在35岁之后才生育、生育不哺乳或很少哺乳的人,乳腺癌风险会增大;过早进行性生活、性伴多、多生育、过早生育会增高宫颈癌的危险。因此,作为女性,应该多了解健康生殖生育知识,保持健康安全的性生活,合理安排生育,尽可能延长母乳喂养时间,以减少未来患癌的风险。
8. 专家意见:不同意。
解释说明:医学研究发现,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明确病因。不安全的性生活不仅会增加感染性病的风险,同时也会增加感染HPV的危险,这也是我国城市30~49岁女性宫颈癌高发的主要原因。而在一些贫困的农村地区,宫颈癌高发的原因是卫生条件落后导致女性普遍感染HPV。
9. 专家意见:不同意。
解释说明:确实,许多女性对参加体检并不热心,甚至故意逃避检查,原因是不愿裸露身体,反感侵入性检查等。还有许多女性不愿意为体检付出时间,或者对费用顾虑重重。其实,女性做体检非常重要。以癌症为例。其从发生、发展到变为“浸润性癌”,一般会经历比较长的“疾病前驱期”,使得我们有机会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之,从而获得好的治疗效果,甚至有根治癌症的机会。女性常见的乳腺癌和宫颈癌等,如果诊断时为早期,绝大部分都能获得治愈。而癌症早发现关键在于定期体检。
TIPS
【答案平时作业】推荐阅读:
《婚姻家庭法》平时作业(三)答案07-01
《教师口语》平时作业11-23
秘书学平时作业10-25
公司法平时作业四09-24
国际金融平时作业三10-27
国际市场营销平时作业12-01
素质教育平时作业一12-20
2024华南理工《应用写作》平时作业07-03
兰大《中国当代文学史》16春平时作业10-06
平时考核总结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