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要以人为本

2024-08-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班级管理要以人为本(精选12篇)

班级管理要以人为本 篇1

学生是具有个性的人,有情感的人,学校的教育就是要促进他们全面的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他们,理解他们,满足他们,发展他们,完善他们,把他们培养成有个性,有情感,有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一、尊重、信任是前提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尊重每位学生,信任每位学生”是前提。每位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这样就能激发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好好的学习,遵规守纪,积极参哦加班集体活动,形成良好的人格。在管理过程中,我们还要信任每位学生,即使他再调皮、捣蛋,还是要给他信任,使他受到感染,从小做一个守信的人,学会信任别人。学生在这良好的环境中熏陶,他们也会学会尊敬每位教师,信任每位教师,积极围绕教师好好学习。

二、理解、满足是桥梁

现在的学生有很多新的东西,一般教师是很难理解,这样很容易产生矛盾,不利于班级的管理和学生的学习。所以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多学习新鲜的东西,接受新鲜的事物,多理解我们的学生,想想我们自己的这个年龄阶段做了些什么。其次,多加强与学生沟通,促进相互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我们还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修养,满足学生在知识上的需求,给学生树立榜样。特别现在的留守儿童较多,我们要多研究,多理解,多关爱,多帮助,满足他们心里的需求,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理解和满足架起了师生之间的心灵桥梁。

三、制度、管理是方法

作为班主任要管理好班级,把班级建设成为文明、健康的班集体。首先,要建立好班级管理制度。班级一日常规,安全制度,学习制度,生活、劳动制度,文明学生的评比等。通过制度管理学生,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对他们加强培养和培训,让他们利用好各种制度,发挥自己的作用,协调、管理好班级。制度和管理只是方法,在管理中始终还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作用,使学生形成自觉的习惯。制度只是一种规范,关键在于培养班干部,使学生形成自觉的好习惯。这样我们的班级管理就会慢慢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

四、文化、建设是关键

班级文化在班级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班级文化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教育作用,对学生有熏陶作用。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要建设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班主任要利用好黑板报,加大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利用好手抄小报,培养学生能力和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利用好各种标语,标语要具有时代性,接近学生的生活,能使学生产生共鸣,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班级的整体布置,要简洁、明快,桌椅摆放整齐,没有对学生身心造成伤害的东西。整个教室给人舒服的感觉,是一个学习的好地方。

班级管理要以人为本 篇2

一、身正为范, 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班主任要做到以身作则, 从严要求自己, 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 带头做。做到一诺千金, 言必行, 行必果。长期这样坚持下来, 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了威信, 有利于工作的开展。班主任工作就是落实在一个“勤”字上。

二、以人为本, 科学管理, 促进先进班级建设

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我倡导人性化的班级管理方法, 遵照“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的理念, 建立全员参与管理的体制。人人有事管, 人人有事做, 人人有人管, 既分工明确, 又密切合作, 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增强了他们的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也就提高了办事效率。管理班级, 做学生思想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学做人, 做好人。我常对学生说:“着眼大事, 着手小事。”“平凡人做平凡事。”“从我做起, 从身边小事做起。”如早锻炼这项活动做到每天无一人无故缺席、掉队。要求学生跑步做到“四个一”, 即一个思想、一个动作、一个步伐、一个声音。这样不仅起到锻炼身体的效果, 还统一了学生的思想、行为, 培养了学生集体荣誉感, 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另外, 认真分析每个学生各学科的学习状况, 要求他们上课专心致志, 一丝不苟。早自习书声琅琅, 晚自习鸦雀无声, 做到老师在场和不在场一个样。俗话说:“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教不严, 师之惰。”班级管理要严得适度, 寻找最适合学情的教育学生的方法。不管是和风细雨, 还是闪电霹雳, 都让学生能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班主任工作就是落实在一个“严”字上。

三、扶弱帮困, 增强班集体竞争力

坚持以人为本, 要特别重视弱势群体。管理社会是如此, 班主任工作亦然。

学生张某, 家住山区, 全家仅靠父母种田维持, 家庭贫困。小张在学校平时节衣缩食, 有时连班费也交不起, 每餐吃几毛钱的方便面, 身体发育不好, 并且情绪低落, 自认为低人一等。知道这些情况后, 我多次主动找他散步聊天, 到他家家访, 使他真切地感到自己在班主任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让他觉得家庭的经济暂时落后不是自己的错, 也不是不可以改变的, 改变命运要靠自己奋斗。另外我定期从每月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资助他, 改善他的生活, 还帮他免去一些要交纳的费用。我的帮助使他感受到真诚的温暖, 激发了他的学习热情, 矫正了他过去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 使他一反过去的抑郁状况, 变得开朗热情和积极向上了。

学习上的后进生是弱势群体, 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任何后进都是有原因的。工作之余, 我分别找他们分析落后的原因和落后的方方面面细节, 并制定改变落后状况的计划, 让他们与学习好的同学结成对, 请科任老师定期对他们进行辅导。他们稍有进步, 我便大张旗鼓地表扬他们, 发给他们“显著进步奖”。有的班主任可能会按学习成绩排学生座位, 成绩好的居中靠前坐, 落后者靠边坐、靠后坐。在这项工作中我的做法是每次在排座位之前, 先让后进生选座位, 而且让他们有选择同桌的权利, 使他们在人格上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承认和尊重。这样和谐了同学们之间的关系, 使班级逐步形成了既你追我赶又团结奋斗的良好氛围。班主任工作落实在一个“爱”字上。

四、探究班级管理艺术,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班集体

时代在变, 教育对象也在变, 大部分学生身上少了一些在我们看来顺眼的顺从、谦逊等, 多了一些自我、任性, 甚至还有一些我行我素, 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在工作中“以人为本”, 讲究工作艺术, 才能促进班级稳定持续发展。

高中大多数学校是寄宿制学校, 学生寝室由学校统一安排。由于现在学生独生子女比较多, 性格、生活习惯不同, 住在一起时间久了会出现这样那样矛盾或摩擦。我在征求学校意见后在班级采取寝室优化组合或者说自由组合制, 即由学生自己选择和谁同寝室。结果表明这大大降低了学生寝室管理的难度, 形成了每个寝室争创“优秀寝室”的喜人情景。又如家访制度创新。很多学校有一个优良传统, 就是重视家访, 及时将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情况向家长通报, 争取多方合作, 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但是, 在实际操作中, 家访往往成了老师向家长告状, 联合家长惩治学生的行动, 这使很多学生反感, 甚至使学生产生对学校和老师的对抗。了解这种情况后, 我实施了一种新的做法:凡要求老师家访的学生先提出书面申请, 并说明原因。结果绝大多数学生提出申请, 反映出不少问题, 有学习上的, 有家庭中的, 甚至有父母之矛盾等等。在家访的日子里, 学生非但不会害怕老师到家里去, 而且期待老师的到来。这样做既尊重了学生的意愿, 发挥了学生沟通关系的作用, 又改善了学生、家长、老师、学校之间的关系, 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班主任工作就是落实在一个“巧”字上。

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 篇3

一、注重养成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又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每新接一个初一班级都会针对学生特点进行一系列的育人活动。

首先,明确育人要求。开学第一周,认真观察、仔细记载学生中的一些典型行为习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常规教育。第二周,竞选班干部,进一步落实日常行为规范,让孩子们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第三周开始进行班干部评比活动,达到既教育同学们又帮助班干部完善自己的目的。同时,利用语文课向学生推荐《爱的教育》,鼓励学生写“道德实践日记”,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人格、品行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评价,最后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其次,构建育人空间。教育是一艘船,当我们用美的情怀、美的理念、美的手段、美的环境去育人的时候,这艘美的船就会高奏凯歌,驶出港湾破浪前进。平时,我总是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觉为校园种植花草树木,或者为花园除草修剪,美化校园。教室的布置更是别具匠心,黑板前用“勤学、求实、创新”鼓励学生,教室两侧用警句激励学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课堂教学中,结合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仁爱、礼仪、诚信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素养,增加民族自豪感。此外,我还利用班会、春游、调查活动、实地考察、文艺汇演、家校联谊等活动形式,让他们在活动中成长,在实践中成熟。

二、爱心滋润幼苗,创建温暖集体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是如何爱护儿童,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紧紧围绕“爱”字去苦心经营,让学生在爱的环境中快乐健康地成长。

我注重从生活上关心他们,用一颗爱心温暖他们。记得有一个男生,上课时,突然脸色发白,瘫软在桌子下。我立刻判断他可能是低血糖反应,当即用手掐住他的人中,叫孩子们去泡白糖水给他喝,然后让他嚼糖果,一会儿,孩子清醒了,同学们用惊奇佩服的目光望着我,借此机会我给孩子们讲述许多生活常识。后来,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我给孩子们上的第一堂课就是生活常识课。课外,我还常常搜集有关健康生活方面的资料,并把自己的体会告诉学生。在孩子们眼里,班集体和家一样温暖。

另外,我坚持给孩子们多一点宽容与理解。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班主任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难免犯错,甚至做出令人气愤的闹剧、恶作剧。这时班主任切不可怒从心中起,采用过激言行,而要稳住情绪,循循善诱,以人为本,用宽容与理解处理问题。我记得有一个男孩喜欢上了本班一个优秀的女孩子,目光躲闪,上课精力不集中。上《爱莲说》一课时,我特意向学生表达一种意思,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欣赏的东西,正如周敦颐所说:莲,花之君子者,只可远观。对待你身边的人,有时候也只能远远地欣赏,因为懂得欣赏一个确实值得欣赏的人,证明你是正直、健康、上进的。事后,再悄悄找他谈话,用我的宽容与理解引导他正确对待男女同学之间的欣赏。

三、走近弱势心灵,燃起理想之火

潜能生大都基础较差、信心不足、习惯不太好,但是他们并不笨。对待这样的弱势群体,我们要本着一颗体谅、宽容之心,牵着他们的手,让他们顺利走上学习之路。

首先,分层对待,对号入门。教师根据潜能生具体情况对其提出一个个合理的小要求,使之自愿走进门,有的只要求把字写清楚、端正,有的仅要求按时交作业,并仔细检查,有的只要求比上一次好……

其次,“得寸进尺”、有张有弛。在潜能生实现了第一个要求,脚踏实地地走进门坎之后,及时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使之不断进步和提高。然后,超前激励,扬帆启航。

教师善于用超前的眼光评价激励学生,才有可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优美的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高尚的灵魂。当然激励不是目的,而是给学生一个“拼”的理由,为他们搭一个“拼”的台阶。我相信教育者对潜能生的厚爱定会使他们实现“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转变,让潜能生在自主学习的路上扬起理想之帆。

班级管理要以人为本 篇4

【摘要】我国中职学校的生源范围比较狭窄,学生的成分复杂,而学校教学方针和班级管理之道思想的偏离都给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带来不小的难度。因此,在中职学校开展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实施完整的班级管理手段,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策略,才能实现中职班级管理的科学化和有效化。

【关键词】以人为本;班级管理;心理疏导

随着用人企业创新发展的需要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它带动了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创新战略,直接推动了“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策略运行和实施。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需要根据“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打造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规范每位学生的行为标准,调动学生积极的进取心和自信心,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职业规划制定全面的发展策略。

一、我国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现状

1.1学生成分复杂造成班级管理的难度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都是作为全日制普通院校的有效补充,造成其生源极其复杂,更多集中于中考落榜生、技校特长生和社会其他学历生源,这样造成中职生的年龄大小不同,学历程度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其次,中职生的学习目标大多集中于专业课程的学习,为了将来能够在社会上谋求一份合适的工作,这就造成他们对于班级管理缺乏认同感,在同龄人中存在一定的自卑感。最后,中职生的年龄比较小,思想比较单纯,娇生惯养的环境造成他们缺乏团队协作精神,这都影响到班级管理的效果。

1.2学校重就业轻管理影响班级管理效率

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成果都需要中职生的就业率来进行衡量,而其衡量标准集中于专业考试成绩和用人单位的岗位考核,这都造成了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着重就业轻管理的困局,注重中职生的专业成绩,而忽视其思想品德和人文精神,对于中职生的多样性和社会需求的复杂性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班级管理不能获得有效认同,班级管理效率长期低下。

1.3班级管理工作指导思想存在问题

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职学校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认可,其得以在残酷的高校扩招和成人高考招生中得以生存和发展。但是,需要面对的`是,面对庞大的中职学生群体,学校往往采取整体化一的班级管理模式,严重忽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要求,而高压的班级管理策略又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疲劳和心理扭曲。最后,中职学校和老师没有把自己摆在正确的位置上,脱离学生学习需求和合理要求的班级管理只能是徒劳的说教,缺乏对于学生足够的关怀和人性化的管理。

二、中职学校以人为本班级管理的策略

2.1建立符合班级管理实际的规章制度

在中职学校开展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工作,它必须强调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其核心要素就是构建符合班级管理需要的规章制度,强化开展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如纪律制度、考勤制度、学习制度、作息制度等,让中职生从松散的学习、生活状态中直接转向有规律、有节制的思想状态,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次,中职班级管理应该构建以共同价值为核心的班级精神,将其落实到学生的情操培养和班级凝聚力的制度制定,通过具体的评价制度来量化学生的言行举止,敦促中职生将思想、情感、作风与班级班风进行相互联系,实现符合学生特征的个性化班级管理。

2.2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班级管理手段

在中职学校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其具体管理手段需要落实到管理主体、管理内容和管理方式的创新发展。首先,班级管理必须认真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它强调让每个中职生都能在班级管理中找到自己扮演的角色,这就需要中职学校班主任给每个中职生赋予相关的工作职务,提高学生的班级融入感和团队凝聚力。其次,加强班级基于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成员情感的小组建设,打消学生对于班级管理的抗拒心理,能够有效评估班级管理的成果。最后,在班级理性组织的基础上打造情感关系网,真正实现班级组织工作切实有力,而通过情感关系网实现班级的感情熏陶和人际关系拓展,加强班级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

2.3落实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的心理策略

中职生的年龄都比较小,而脱离家庭氛围就投身到班级学习中,容易对于班级管理工作产生抗拒心理,而青春期的中职生又面临着众多生理、思想上的困局,这些都需要中职班级落实积极的心理策略。教师应该开展具体的团队辅导技术,落实分组讨论、心理拓展、情景教学等心理培训手段,积极培育中职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抵抗不良思想的心理防线。其次,教师应该积极倾听学生的学习心得和思想活动,给予适当的鼓励,通过适当的心理沟通技巧来激发学生的沟通欲望和交流需求。

三、总结

中职学校承担着为用人单位输送优秀中职人才的重任,它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需要中职学校和班主任正视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现状,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策略,造就中职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荣霞.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J]学周刊.2016.24

班级管理要以人为本 篇5

面对一群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孩子们,思想日益成熟、行为日益叛逆,怎么管理好他们,让他们心悦诚服的听从老师的教导,是很需要一定的管理方法的!其实不管是学生也好,老师也好,从内心来说,都不喜欢被人管。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也早已变成先进思想的领导,而较少简单粗暴的为管理而管理。不管是老师也罢,学生也罢,都喜欢被人理解。大家彼此理解,相互体谅,可以娓娓道来我的不足,可以侃侃而谈你的进步。因此,我理解的学生管理,就是要少管多理,这里含有多理解、多搭理、多梳理、多调理等意思。

管理学生的前提是理解学生。对此,我们一要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动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要把握学生重在教育的原则,教育以触动内心为主,注意以先进带动落后;三是师生要团结一心,加强交流与沟通,共同发展。比如又一次班里发生了一件很意外的事情,有人丢钱了!这让我觉得很不可思议,来求实上学的家长都是有一定实力的啊,即使是家境一般的,那孩子一定是特别优秀的,怎么会出现这样匪夷所思的事情呢?我没有在班里大张旗鼓的破案,而是在班里说:我相信我们班的孩子都是优秀的学生,所以来到这样优秀的学校,但是这一点事情却真的发生了,我感到很遗憾!不过我相信这不是真正的你,如果你是一时又难处,告诉我,我尽力帮你!如果你是一时糊涂,希望你以合适的方式还给同学,不要一错再错!人不怕犯错误,就怕没勇气承认!我们班的学生我相信你一定能迷途知返的!没想到下午就有人找我说:老师我错了,我想打游戏但是没钱买装备,就忍不住偷拿了同学的钱!现在我花了一部分,怎么办啊,我不敢给家长说!我说:你现在什么心情啊!“我很后悔,也很害怕!”最后我拿出一部分钱给他先还给了同学,并且写了一封道歉信。接下来的日子,我们有了一份相守的秘密,我管他的学习,我从心里愿意听我的!

所以我认为对学生多“理”一些,多一些柔性的充满情理的人文关怀;少“管”一些,少一些刚性的冷冰冰的机械管束。当然少管多理意味着更多的“身教”。要跟学生打成一片,玩在一处。凡事不讲借口,信奉职责,主动把责任自己挑起。允许犯小错误,同样的错误或失误最好只犯一次。

班级管理要有“三心” 篇6

经常听班主任说累,说班主任工作是良心买卖。看来这个工作是要用心做好的:

1、管理学生要细心①新班组建后班主任要利用各种渠道尽快熟悉学生。多进班转转转,抓第一手资料。不过进班时间别让学生摸清规律,确定是哪些是重点管理的对象。②与班内学生交流了解情况:a找班干部可以得到一些实话。B找个别学生谈话,鼓励他。刚开始学生都存在戒心未必会说实话。特别是有关自己的事,你可以通过他了解其他同学的情况。③多与任课教师交流沟通,看他课上的学生表现如何,和自己看到的情况是否一致。有的学生在班主任上课时很老实,但任课老师上课时就不那么听话了,所以,从任课老师那里能搜集到很多信息,发现很多问题。比如,有一节课,谢遵伟老师发现有不来上课的学生就及时过来核实,董双利怎么没来,经核实,他这节课练武术了。我觉得,及时与任课老师沟通能够有效避免管理学生的漏洞。④班主任工作安排要细致,树立好好班风。如班长职责,组长职责一一明细。

2、与学生相处要“交心”。要想控制学生必先了解学生想什么,才能有针对性的与其进行交流。我在班内搞了两个活动。一个是不定期开展与班主任说说心里话,让学生说出近期最烦心的事和最想解决的事,以把握他们的思想动向,以便防微杜渐。再一就是利用语文作业批改的平台,或鼓励或出主意。这样学生会感觉你在帮助他,关心他。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

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问题探究 篇7

一、班级管理的现状

1. 评价体系不健全

虽然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思想已经应用于现在的班级管理工作中, 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依然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现在的班级管理中的评价体系只是一味地套用前人所留下来的准则, 不能公平地对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作出评价, 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每一门学科都有它的独立性, 都有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 如果都采用一套评价体系, 明显不能适应每一门学科。同时, 每一位学生也有自己的独特性,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一样的, 他们总会在不同的方面表现出自己的优势。因此, 针对不同的学科, 不同的学生, 不同的班级情况应该对班级管理评价体系作出相应的调整, 如果只是一味地沿用, 只能使班级管理出现问题, 甚至影响班级的日常管理生活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2. 缺乏个性的培养

教育的本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但是, 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严重影响了现代教育的改革步伐, 根深蒂固的传统班级管理思想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接受能力。所以, 在现代的班级管理模式中, 表面上以人为本是班级管理的指导思想, 实质上依然是应试教育的传统管理思想占据主要地位。21 世纪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 能够为每一个青年提供展现自我能力、发扬个性的舞台。但是, 传统的教育模式下, 班级管理制度明显限制了学生的自我发展和成长。社会上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是以升学率来评定的, 所以教师不可能完全将以人为本这一管理思想应用于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希望学生能够将自己所讲授的知识完全弄懂, 按照教师安排的日常教学任务认真完成就行了, 但是这种班级管理模式下学生都是千篇一律, 在学习思考中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结果, 甚至严重影响了他们在生活中个性的展现。所以, 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下, 学生缺乏个性的培养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的意义

1. 树立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 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1 世纪是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 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出来的学生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现代社会要求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综合素质能力非常强的人才, 这样才能在时代的挑战下不至于失败。健全的人格和创新精神是当代社会对每一位学生的基本要求, 而传统的教学班级管理模式不能提供给学生这样的培养条件, 学生在这样的班级管理环境下不能将自己的个性表现出来, 更不用提在德、智、体、美这些方面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不仅仅要求学生在学习这一方面做出很大的努力, 表现出在学习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更是要求学生在做人做事这些能力方面都能有一定的提升, 不能做一个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

2. 树立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 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客观要求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 人们对于精神方面的提升要求并不是很严格, 甚至有些人在精神层面上是严重缺失的。这就导致目前社会存在很多问题, 尤其是道德方面出现的问题尤为严重。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 就是要求学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能够保持自身思想的纯洁, 不至于在这个充满诱惑的社会中迷失自我。班主任在这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不仅仅是学生在学习中的指导者, 更是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建设方面的引路人。良好的引导, 能够使学生减少走弯路, 更能够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3. 尊重学生的个性, 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

个性是每一位学生在最初的学习过程中都会表现出来的特性, 但是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下学生逐渐被教师的思想所束缚, 不能很好地将自身的个性发展作为自身的长处, 使得学生的优势成为应试教育下的牺牲品。而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是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 让他们在学习和日常的生活中都能展现自我个性, 这样不仅仅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 让每一位学生在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思想的指导下得到他们应有的对待。

4. 重视心理辅导, 班级管理深入学生的心里

现代社会物质需求超过精神需求, 竞争日益激烈, 这些状况使学生的心理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果不重视这一情况, 很容易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 针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辅导工作被列为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理所应当的。以人为本, 就是对人们精神层面的一个提升, 对人性的一种锻炼。心理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当代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灾难。重视心理辅导, 让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深入学生的心里。

三、总结

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指导思想, 是针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情况提出来的, 它对于班级管理工作以及学生的发展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找到现阶段班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并且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应对措施, 是教育工作者需要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摘要:班级管理在教育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有很多种, 但是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与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 不能满足学生以及教师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教育的改革, 以人为本已经渗入到各个行业中, 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育作为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它对于人类的发展和进步都有很大的意义。对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这一问题作出详细的探讨。

班级管理要以人为本 篇8

【关键词】学科教学;人文精神;以人为本;自我完善,特色文化

一、以德育活动为主体,注重体验感悟

“教会学生做人”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办学以来,我们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以德育实践为主体,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如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礼仪常规教育、体育艺术教育、科技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主题教育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提高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二、以学科教学为主阵地,重视课堂渗透

1.学科教学——努力挖掘德育资源

学科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我们将德育资源的挖掘和体现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人文学科教学中,把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同时有意识地发掘家乡悠久的人文传统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美好情感,从而更深刻地了解人生、认识社会、感受现实,增长生存、发展和成功的生命智慧。在自然科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根据学生特点,发挥学科优势,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真知,在实践中品味成功,在思索中激活思维,注重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端正学习态度,指导学习方法,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在提高科学素养的同时获得人文素养、道德素养的提升。

2.课程设置——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可加强德育课程建设,使原先单一的德育课堂向多元化发展。一是把传统班会课改为活动课,引进辩论会、演讲竞赛、研讨会、知识竞赛、“实话实说”、座谈会等形式。二是开设了人文阅读鉴赏课,引领学生博览中外名著,品评文学佳作,感悟多彩人生,提高人文修养。三是开发活动课程,在丰富的文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坚韧的意志,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接受道德教育。

3.教学评价——努力体现人文精神

课堂评价具有导向激励制约功能,我们制定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课标准。将人文教育内容加入评课标准,从教学目标、内容、过程等方面,按照“有机渗透”的原则科学地进行评价。我校还把教学民主、教学细节等内容作为重要的评课内容,主要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细节的处理,是否尊重爱护学生,是否符合课改要求。通过课堂评价的导向最大限度地凸显课堂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在科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以班集体教育为主渠道,注重自我完善

在德育过程中,倡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班级管理特色的形成,充分发扬教育民主,创设宽松、和谐、开放的教育环境,使德育过程成为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积极参与的过程,成为师生间双向交流的过程。鼓励班主任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进行高效能的班级管理。各班班风的制定注重过程的教育作用,放手让学生讨论酝酿,在此基础上确定富有班级个性的班风,不少班级还发动学生设计了班徽、班旗、编写了班歌,制定了班规班约和班级行动纲领。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形象设计、自定奋斗目标、自定人生格言、自选心中榜样”活动。学生随时可以对照反思,激励自己,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四、以优化的德育环境为依托,注重濡染熏陶

注重凸显校园环境的美育功能,努力形成艺术化校园的特色,充分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校报、黑板报、宣传栏、荣誉室、广播台等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倡导积极向上、文明高雅、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广泛发动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校训、校风、学风的制定,丰厚人文资源,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重视教师人文精神的塑造,引导教师牢固树立“三个意识”,即服务意识、质量意识、法规意识;发扬“四种精神”,即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奉献精神,鼓励教师争做教书育人的楷模,为学校的发展多作贡献。当全校教师牢固树立“以服务树信誉”的办学理念后,就会真心关爱每个学生;在生活中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人文素养便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

总之,以人为本的德育思想为德育工作注入鲜活的血液,人文素养的培育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积极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丰富学校内涵,加快形成办学特色,一所学生、家长、社会心目中的高质量、高品味、信得过的品牌学校将会展现在大家面前。

参考文献:

[1]黄涛.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班级[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年12期.

[2]张秀竹.班级自主管理基本策略探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年02期.

班级管理要做到“四重视” 篇9

孝南区实验小学

徐红霞

班级是学校工作的一个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生活和班务管理的主人。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加速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地展现学生各方面的潜质和才能。当然,班级管理要讲究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自我精神和健全人格。通过习惯培养、发挥小干部的作用、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小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良好的班级管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保证。

一、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个良好的习惯,能使人受益终生.所以我认为培养良好的习惯,是小学阶段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课桌整洁,要求他们捡起细小的纸屑,以培养他们做事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提示他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来培养他们聚精会神,专注于一件事的习惯。要求学生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每次测验之后,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让每一位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而自己又是这集体中的一员,集体的荣辱直接与自己相关。要把班集体营造成一个充满信心,富有理想,积极进取的大家庭。我认为班会,校内集体活动,公益劳动等都是相当好的教育渠道。比如说:组织树立自信心等方面的主题班会等,让学生共同探讨,自由发言,启发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差的同学,要求他主动参与,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另外,多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公益劳动,由于班中许多学生是独生子女,集体意识很淡薄,部分学生“惟我独尊”,我行我素,当自己的位置体现不出来时,对他们是很大的打击,会感到强烈的不适,感到不如别人,导致自卑心理,挫伤自信心。因此,在平时的班级工作中应不断地教育学生要多参与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和与人合作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有长期性.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不会一蹴而就,不能说通过一次谈话或者一次班会就能牢固建立,必须在教育期间适时的,持之以恒的培养才能收到好的效果,集体凝聚力才会增强。

三、重视班干部的培养

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的选拔,培养是搞好班务工作的关键环节。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好帮手,优秀的班干部可以独挡一面,协助班主任更好的管理班级,班干部的有些作用是班主任无法替代的。在班干部的选拔中,注重德才兼备,因为这样的学生才有威信,才能起到榜样作用,并注意扬长避短,给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特长的舞台。在任用了班干部之后,给他们较大的自主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励他们为班级工作做贡献。

四、重视与家长的密切配合

孩子的成长环境主要是学校和家庭,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方向必须一致,必须形成向前的动力,绝不能各行其道,相互抵消,这对于班级的发展和孩子的成长都是极其不利的。及时了解家长的教育方法,教育思想,发现有抵触的地方,一定充分交换意见,达成统一。

班级管理要以人为本 篇10

近一个月来,例会上每周有三个班级讲述自己班级里的故事,12个班讲了12个故事,到今天晚上全部结束。这些故事来自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来自于学生,感觉格外的亲近,特别的亲切。讲述这些故事,就是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有人说,一部成功的电影,起码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讲一个好故事,二是讲好一个故事;而我说,一个好的教育,可以是讲一个好故事,讲好一个故事。

讲好班级故事,促进自我成长。罗伯特·麦基说:“故事是有关永恒和普遍的形式。”乔恩·弗兰克林说:“故事就像是雪花,看上去差不多,但是每一片都不一样。”作者在书中说:“故事提炼生活意义。”发掘普通人身上不寻常的东西,写那些面临日常生活挑战的普通人,这些主题看似平凡,但更有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要讲述,每个人也都需要倾听别人的故事。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世界和获得生活体验。把这些生活体验讲出来,记下来,就是一种反思,一种成长。

讲好班级的故事,促进学生成长。班级讲故事,应当成为一种常态的教育形式。当前,教室里的生日祝福是生命教育的一个特色,它体现的是我们对每一个学生生命的独一无二的关注。有没有生日蛋糕等物质载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生命被平等地尊重和接纳,是让孩子借此机会感受到自己的庄严与美好。生日故事,就是为孩子量身定做,选择一个和这个孩子的经历有关联的故事,以他生日的名义,讲给全班孩子听。生日故事可以是自己讲,可以是同学讲,也可以是教师讲,都是给学生祝福。

讲好述班级故事,促进同伴进步。老师们讲述的是自己的故事。那么,这些故事故事的力量到底源于什么?答案是源于真实。这些故事写的,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它发生在我们身边,引人思考。读小说,看电视,看别人的人生,过自己的生活;而听真实故事,恐怕不能仅仅是听众,而会反思,甚至是担心,也许某一天事情就会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个世界实在是难以预料。老师们把这个真实世界中的真实故事记录下来,并深入到故事背后,挖掘出可供我们参考借鉴、启发深思的意义,促进同伴的发展。

对“以人为本”班级管理的思考 篇11

关键字:以人为本;班级管理;自主管理机制;后果法

从封建古代开始,教育就一直跟随皇权发展变化,而在其之下的教育理念也随之变化。到21世纪的现在,现代教育开始强调以人为本。以重视、理解、尊重、爱护为基礎,以塑造和发展人的精神为目的,重视认定自身价值,实现人的自由、平等、全面发展。因此,现代教育已日益着重将教育与以人为本结合,将提升个人素质与增强民族凝聚力作为主要目标。以人为本的教育就要求“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构建。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以人为本的内涵

春秋时球,管仲以提出以人为本概念。而这是在当时为巩固统治而提出的民本思想。到了当今社会,随着以物为本观念的转变,以人为本不同于传统文化中的概念,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将以人为本写入《决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而其本质和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尊重人、理解人、培养人、全方位地提高人的素质和人的全面发展为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始终将人置于教育的核心地位,达到培养人、发展人的目的。”[1]具体落实在班级管理中,就是要以学生为本,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创新以及平等对待每个学生,构建班级自主管理机制。现在,对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提出了以下原则:一是以学生需要为主体,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成绩需求,更要注重学生发展、心理需求;二是以鼓励学生为主;三是科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四是班级管理以学生为中心。

二、以人为本——着重班级自主管理机制建立

“在既定的制度下,人们会根据趋利避害的原则积极地从事制度鼓励的行动,避免制度抑制的活动。”[2]因此教师应构建班级自主管理机制——课堂规章制度、标准和预期目标。同时以人为本和公平原则应该贯穿管理机制始终。个人作为其行为的主体,对其行为和选择有绝对的支配权,因此在建构班级管理机制中,要调动起自主意识,“进而能够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班级事务,自觉地完成班级活动。”[3]教师应做到让班上每个学生参与班规的制定,一起在课堂上讨论。当有争议性的规则出现时,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通过充分辩论或投票的方式寻求解决方法。但值得注意的是,班主任应该在投票前说明确立此规则的原因和意义,让大家明白其内涵而不是单纯的反感。最后,应将其自主通过的班规进行公示,始终让这些规范处在学生自主讨论中并由其自身认同形成。

三、以人为本——科学课堂管理

学生注意力有时会出现分散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时刻重视吸引、保持和重新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可以采用丰富的信号策略来表示学生应该保持安静了。”[4]但值得注意的是,再次过程中要贯彻以人为本,不能用粗暴的方式呵斥学生,妄想用此来吸引注意力,实际效果是相反的。视觉策略和听觉策略常被应用于课堂管理中。视觉策略包括手势、教师的特别姿势、教师闭上眼睛和其他一些学生知道应该保持安静的动作。场合和对象的不同要求教师转换不同的策略。在小组讨论结束时,教师可以运用对媒体放音乐来释放信号——大家应该安静了。而普通上课时,教师可以通过降低音量的方式来表示安静。在教师音量小时,一些同学会为了听清老师的讲课而让其他同学保持安静,这样运用同辈压力也可以有效地吸引大家注意力。这样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的同时,也能实现科学的课堂管理。

四、以人为本——科学应用后果法

在实践环节中,最好的课堂管理计划有时也会面临一些学生扰乱我们的规范和常规。我们要对其进行强化作用,适当使用后果法。很多人将后果法与惩罚法等同,但其实他们中是有有明确界限的。惩罚法的一些特征是:具有发怒的语调;惩罚与行为本身无关;让学生认识到产生问题的是他\她自身,而不是其行为;利用恐吓最为外部刺激来使学生终止不良行为,并且让学生感到羞辱。与此不同,后果法的一些特征是:使用冷静而平静的语气;后果是行为的逻辑结果;让学生其负面影响,帮助学生了解导致其负面影响产生的是其不良行为,而不其自身;调动其自身自主力,使其产生纠正其不良行为的想法。与惩罚法不同,后果法是建立在尊重学生基础之上的,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构建“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是建立在新时期时代基础上的新内容。以人为本不仅是赋予教育的新内涵,更是对教师将其应用于实践教学的新要求。在21世界的今天,教师更应与时俱进,关注新教育、新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喻刚勇.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构建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

[2] 张万祥、席咏梅.破解班主任难题[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

[3] 宋晓燕、黄生延.个性化班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

[4] William B,Ribas.新教师入门指导[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李晓梅(1994—),女,汉族,四川省宜宾市人,法学学士,单位: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杨颖(1994—),女,汉族,重庆市云阳县人,法学学士,单位: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体育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 篇12

在体育管理学中, 坚持“以人为本”, 能够实现对体育实践主体地位和尊严的肯定性认识, 收到较好的管理效果。

一切管理活动均应以强调人的积极性, 人不仅是管理的主体, 同时也是管理客体中最主要的因素, 各项管理措施和管理手段的运用, 首先是作用于人, 再通过人来发挥其能动作用, 最终协调与其他管理要素的关系。管理活动首先是人的活动, 这种活动的主体是人, 目的也主要是为了人, 所以要求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充分重视人的作用, 尊重人的价值, 并通过促进人的需要的满足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学校体育管理中, 要坚持以学生为本, 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学生为基础。学校体育管理者要转变观念, 以终身体育为主线, 以使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 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体育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 注重学生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形成、情感的陶冶, 通过一定的身体训练, 培养学生创新、进取、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基础。而以往的体育教学只注重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训练, 忽视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建立和健全教学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如教师教学工作规程、领导和教研室听课评课制度、办公室查课制度等规范和严格教学秩序, 并认真检查执行情况, 以确保教学质量。

在社会体育管理中, 我们更要清楚地认识到, 体育不仅是学校的, 也是国家的, 社会的, 归根结底是人民的, 体育是公民的权利和福利。“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办中, 人本思想的体现, 就是要把北京奥运会办成人民的奥运会, “人民奥运”的追求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内涵, 体现了为人民服务这一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核心原则, 是我国“人民体育”精神的弘扬。加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是保障公民体育权利的必须之举。

以人为本抓体育管理, 可以通过以下五个方面逐步实现人本管理。

一是在健身设施服务方面, 要坚持人本思想, 要加强对各级各类体育服务设施的管理, 规范服务标准, 扩大服务内容, 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便利。二是在健身组织服务方面, 要增加体育组织尤其是基层体育组织的数量, 扩大有组织活动的体育人口。提高健身组织服务质量, 加强群众性体育组织、体育团队的管理, 帮助自发性体育群体增强自我组织和管理能力。开展体育援助服务, 培育和发展体育社团, 建立体育骨干培训、培养体制, 鼓励有组织地进行体育活动。三是在健身指导服务方面, 要加强国民体质研究和体质监测服务, 建立国民体质监测服务系统, 形成国民体质监测的预警机制, 实施体质监控和追踪研究, 定期公布体质监测结果, 引导国民关注体质和健身。要加强体育健身咨询、体育健康促进教育和科学健身指导工作, 提高市民健身科学化程度。推行公益性和职业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 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 实行分类指导和体育教学服务。四是在体育活动服务方面,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丰富体育活动内容, 提高体育活动效果。大力提倡体育项目创新, 积极引进适合不同人群的新型体育项目, 对深受群众欢迎、有较好健身作用的新体育项目进行资助。鼓励举办各种体育竞赛、展示、表演活动, 吸引国民参与。五是在信息咨询服务方面, 是要强化体育宣传教育, 为国民提供体育情报及咨询服务。建立包括互联网、电话热线、人民信箱、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多渠道信息沟通网, 加强体育服务信息化建设。以信息服务为主, 构建体育公共服务平台, 方便市民获得体育服务。

在体育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搞好体育工作的根本保障。人不仅是体育管理的主体, 同时也是体育管理客体中最主要的因素。体育管理中的各项管理措施是通过人来发挥管理的能动作用。体育管理目标的实现是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的有效管理的基础上完成的。体育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 而管理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人的作用, 因为人既是管理的主体, 又是管理的客体, 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才能顺利实现管理目标, 使公众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更加便利, 视野不断扩大, 身体更加健康, 精神实现升华, 形成良好的体育活动开展氛围。

摘要:体育管理的管理理念是伴随着科学管理的发展而逐步发展的, 是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而不断完善的。我国的体育管理理念已从传统管理和经验管理向重视人的管理理念的转变,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代表了现代体育管理者的基本共识, 是一种顺应历史潮流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崭新理念, 是一种既科学又具有人文关怀的管理理念。体育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做好体育工作的根本保障, 重视人的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是一种充分尊重人的权利的管理。

上一篇:大学生实习评价下一篇:信誉保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