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考试题及答案(精选8篇)
选择题
1、图中显示的是我国重要的分界山脉,它是哪两个地理区域的划分界线()
A.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
B.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C.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D.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
2、秦岭两侧的植被分布差异,主要是因为()
A.地形 B.气候
C.位置
D.洋流
4、一考察队自驾路线从呼和浩特到乌鲁木齐,他们在旅途中能见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A.草原、荒漠、森林
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森林、草原、荒漠
D.荒漠、草原、森林
5、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地区其实是()三条河的源头。
A.长江、雅鲁藏布江、澜沧江
B.长江、黄河、澜沧江 C.长江、黄河、怒江
D.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
6、关于北京地理位置描述不当的是()
A.位于暖温带
B.东南临渤海
C.位于东八区
D.南临东北平原
7、关于北京现代化建设叙述不当的是()
A.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兴建新区和卫星城
B.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注意保护修缮旧城,同时兴建现代建筑)
C.为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北京减少了基础设施建设
D.为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北京还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8、关于香港和澳门地理位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位于祖国大陆的最东端
B与浙江省相邻
C分别位于闽江口的东西两侧
D在北回归线以南
9、香港是世界上著名的转口贸易中心,香港最大的转口贸易伙伴是
A东南亚
B祖国内地
C美国
D西欧
10、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位于哪个省区?()A江苏
B上海
C台湾
D海南
11、关于台湾岛的地理位置叙述不当的是()
A东临太平洋
B北回归线通过其中南部
C西隔台湾海峡与广东省相望
D位于低纬度
12、农产品分布在西部平原是因为()
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②人口密集
③沿海交通便利
④气候温暖湿润
⑤开发历史久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3、导致新疆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蒸发弱
B.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地势高,水汽难以翻越
C.荒漠为主,植被稀少
D.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
14、西气东输工程的起止点分别是()
A轮南 南京
B阿拉山口 杭州
C轮台 苏州
D轮南
上海
15、西气东输工程线路的铺设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A地质条件
B气候状况
C城市分布
D经济发展水平
16、与西双版纳有水路相连但不接壤的国家是()
A.泰国、越南 B.老挝、越南 C.老挝、缅甸 D.缅甸、越南
17、西双版纳有“热带动物王国”之称,这里有亚洲象、绿孔雀、长尾猿、长嘴犀鸟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这里动物繁多的原因是()
A.水热条件好
B.热带雨林提供隐蔽场所和食物 C.当地人的兴趣爱好
D.这些物种生命力旺盛
18、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品大量通过下面哪个城市、地区出口()A.香港 B.高雄 C.深圳 D.上海
19、我国目前有5个经济特区,其中不在珠江三角洲的是()①海南省 ②深圳 ③珠海 ④厦门 ⑤汕头 A.①④ B.③⑤ C.①④⑤ D.①③⑤
20、风吹来的高原是()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
21、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是
A.气候湿润
B.台风侵袭
C.人多地少
D.资金缺乏
22、黄土高原地区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
A修筑梯田
B开荒种地
C育林种草
D计划生育
23、长江上游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水陆交通枢纽是()A.攀枝花
B.重庆
C.六盘水
D.宜昌
24、下面有关长江沿岸地区位置和范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长江沿岸地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省攀枝花市,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
B.长江沿岸地带东西大致在长江两岸100~200千米的范围内,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带状”区域。
C.长江沿岸地带东起上海,西至贵州省贵阳市,南北绵延200多千米。
D.长江沿岸地带南北大致在长江两岸3000千米的范围内,是一个较为典型的“H形”区域。
25、有关长江沿江地带纽带作用叙述正确的是()①西部可借助江海联运,进入国际市场 ②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推进的通道
③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技术、信息向中西部传递、转移的通道
④沿江地带可将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商业中心连接起来,成为沟通南北商贸的纽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6、长江沿江地带常会出现的现象中不包括()A寒潮
B梅雨
C洪涝
D沙尘暴
27、黄土高原上适宜种植()
A高粱
B水稻
C哈密瓜
D甘蔗
28、东北平原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不包括()
A.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面积广大
B.东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著称,人口密度较低 C.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
D.进行大规模农业机械化生产,为国家提供了大量商品粮
29、下列有关西电东送对西部地区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以推动西部地区电力工业的发展,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 ②可以改善西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环境建设
③有利于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护 ④可以带动冶金、化工等高耗能产业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0、西北地区农业主要以畜牧业为主的原因是()
A.降水较少,草场广布
B.当地拥有许多优良的畜牧品 C.发展畜牧业能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D.当地以肉食为主的饮食习惯
31、一位战士在日记中写到:那天我终于看到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草低遍地花,牛羊好似珍珠撒,蒙古包就像白莲花”的美景。这让我想起了家乡的另一番景象:一年四季绿树长青,水田稻花正飘香。请问这位战士放哨的地区是()A北方地区
B 西北地区
C 南方地区
D青藏地区 读图完成以下三题:
32、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地形区是
A.内蒙古高原
B.喜马拉雅山
C.天山
D.青藏高原 33、50元人民币上所显示的景观位于()
A北方地区
B 西北地区
C 青藏地区
D南方地区
34、图中景观所在的城市有()之称。A.太阳城
B.日光城
C.春城
D.雾都
35、香港的旅游业也很发达,这里被誉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A、购物者的天堂
东方甜岛
B、东方明珠
塞外江南
C、购物者的天堂
东方明珠
D、东南盐库
海上米仓
36、下列属于北京历史名胜的是
①明清故宫
②八达岭长城
③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④北京胡同
⑤中华世纪坛
⑥香山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37、北京交通格局特点是
A.由环路和放射路组成B.“口”字形格局
C.“井”字形格局
D.棋盘形格局
38、以下城市产业建设符合未来北京人与环境和谐共处发展方向的是 A.大规模发展重工业产业
B.大力建设高层建筑 C.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
D.大力拓展城市规模
39、台湾“高科技、高收入”的代名词是指()科学园区 A.台北
B.基隆
C.新竹
D.高雄
40、海峡两岸积极实现 “三通”,在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中,台湾具有明显优势的条件()
A.市场、交通
B.政策、市场
C.资金、技术
D.资源、劳动力
41、新疆的地形特点是()
A、高山与盆地相间
B、高山与平原相间
C、盆地与丘陵相间
D、平原与丘陵相间
42、西双版纳当地居民喜欢跳()
A、竹竿舞
B、桑巴舞
C、孔雀舞
D、拉丁舞
43、关于我国国情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小 B、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
C、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
D、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逐渐提高。
44、关于地理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个地理区域,不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B、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C、同一地理区域内部自然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完全一致 D、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是省、直辖市、自治区新课标第一网
45、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界线大致接近()mm年降水量线。A、800
B、200
C、400
D、1600
46、“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的是()地区 A、青藏
B、南方
C、西北
D、北方
47、北京城市职能不包括()
A、政治中心
B、文化中心
C、国际交往中心
D、经济中心 48、2010年元旦前后,日本一代表团赴新疆采购货物, 下列产品最有可能出现在订货合同中的是()
A、棉花 小麦 B、葡萄 大米 C、蔬菜 牛奶 D、葡萄 羊毛衫
49、台湾盛产大米,其中最著名的是“蓬莱米”,因此台湾有()的美称
A、东方甜岛
B、水果之乡
C、海上米仓
D、森林之海
50、下列不属于黄土高原的景观的是()
A、黄土梁
B、黄土塬
C、黄土滩
一、区域空间定位类试题
(一) 2015年高考真题简析与启示
例1 (2015 年高考海南地理卷, 15~17题) 图1 示意某湖泊位置, 20 世纪30-50 年代, 该湖流域大规模开垦。 据此完成 (1) ~ (2) 题。
(1) 据图中信息判断, 该湖泊 ()
A.湖面少风浪
B.北部湖水较南部浅
C.冬季不结冰
D.湖水多被用于灌溉
(2) 在该湖1234四湖区中, 最适宜淡水鱼生长的湖区是 ( )
A.1 B.2 C.3 D.4
(3) 20世纪30-50年代, 该湖水位下降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 )
A.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B.流域年蒸发量增大
C.入湖河水量减少
D.出湖河水量增大
【答案】 (1) B (2) D (3) C
【解析】 (1)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该湖为里海, 位于中纬度地区, 受盛行西风带的影响, 湖面多风浪。图中湖泊北部等高线稀疏, 地势起伏较小, 湖床海拔高度较高, 湖水较浅;南部等高线密集, 地势起伏大, 湖床海拔高度低, 湖水较深。该地纬度较高, 属于温带地区, 湖泊冬季结冰。湖泊周围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降水较少, 淡水注入少而蒸发大, 湖水盐度较高, 灌溉用水少。
(2) 从上题分析可知, 该湖盐度相对较高, 图中4位于湖泊北部河流入口附近, 淡水注入较多, 湖水盐度较低, 最适宜淡水鱼生长。
(3) 20世纪30-50年代, 里海沿岸地区人口迅速增加, 河流用水量增大, 入湖径流量减少, 导致湖水水位下降加剧。
【考点定位】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区域生态问题、区域空间定位等。
【名师点睛】该组试题以区域图为切入点, 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影响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变化的主要原因等。区域自然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从而构成区域整体自然环境特征, 因此, 区域问题的解答一般可遵循“区域定位—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思路, 即首先根据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 如经纬度、地名等进行区域空间准确定位, 其次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表现及其成因, 然后推测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问题是高考地理的重要考点, 从区域入手考查地理环境综合特征, 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特征。
(二) 区域空间定位类试题的复习策略
根据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 区域的考查多以简单的黑白地图引入, 考生对所给图文材料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是解答该类试题的关键。因此, 区域地理的复习, 必须突破“定位”关, 考生应在脑海中建立两幅图———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 以此作为区域地理复习的基础。但由于地图和区域的学习都是在初中阶段完成的, 要想在时间非常紧张的高三花费较短时间建立两幅脑中地图难度很大。以总结归纳和练习的形式进行填图绘图训练, 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列出主要经纬线及其附近的地理事物表格, 图文对照进行填图练习。如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列出0°、30°E、60°E、90°E、120°E、150°E、180°、150°W、120°W、90°W、60°W、30°W等经线和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等纬线及其附近的地理事物, 先对照进行填图练习, 再用空白地图对照表格说出或填出以上区域的定位内容。实践证明, 这种方法省时高效, 比拿着地图死记硬背的效果好要。
2.在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定位练习的基础上, 再进行“以点定面”训练。经过填图练习, 学生对区域地理的位置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 再进行“以点定面”的训练, 即先确定某点, 再以该点为中心 (或作为参照物) 推测某区域的大致位置和范围。参照点的选择应具备代表性和典型性, 如可以选择大洲或大洋的中心或某地形区的中心或某重要城市。但参照点不宜太多, 否则难以记住而达不到目的。
3.根据经纬线简图, 写出区域名称。这属于较高层次的读图训练, 要求根据给出的经纬线快速判断出该区域名称。在每次测试前, 可对照以上区域定位图表用5分钟左右时间默认一次。这样经过多次反复, 可以建立比较清晰的“心理地图”。区域地理是高考复习的基础, 而区域定位又是区域复习的基础, 熟练的区域定位是解答地理试题的基石和突破口。
4.掌握空间定位的基本方法。空间定位的基本方法如下:
(1) 根据地理事物的经纬网数据定位。地理事物都有经纬度位置, 熟悉了重要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 解题时就能通过经纬度数据进行正确判断。 如:北美洲的中心经度约为90°W;澳大利亚介于10°S~40°S和120°E~150°E之间等。
(2) 通过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定位。国家、地区都有自己的轮廓特征, 河流、湖泊也有自己的形状。例如:意大利半岛像个长筒高跟靴、伊拉克国家像芭蕉扇、黄河则像个“几”字形等。
(3) 根据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定位。有些地理事物可能一时辨认不出, 但可以通过对周围事物进行分析, 从而判断、推理出来。如通过图中的山脉、河流、铁路及走向等确定区域位置。
(4) 运用地理原理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定位:很多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是受地理原理支配的, 理解并掌握地理原理, 就可以推导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二、区域特征分析类试题
(一) 2015年真题简析与启示
例2 (2015年高考浙江文综卷, 7~8题)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 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图2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 (1) ~ (2) 题。
(1) 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 可推断出 ( )
A.甲地海拔较高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丁地地势低平
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2) 目前, 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 )
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②增加耕地面积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④改变耕作制度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 (1) B (2) B
【解析】 (1) 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 甲地由林地变成湿地, 可能是海拔较低, A错。丙地耕地出现的早, 说明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B对;丁地地势低平, 以林地为主, C错;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差, D错。
(2) 目前, 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1对;增加耕地面积, 可能性小, 同时也不利于环境保护, 2错;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有利于大规模生产, 3对;改变耕作制度, 与大规模生产经营无关, 4错。所以选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及其区域农业发展的措施。
【名师点睛】土地利用类型的形成与地形环境密切相关, 湿地分布区海拔相对较低, 河流源头的海拔较高;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与生产力水平、土地政策相关, 容易开发的地区开垦为耕地的时间早;农业生产的大规模经营不能靠扩大耕地面积来实施, 只有依靠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 让少数人从事农业机械化生产, 所以要加大资金的投入。
(二) 区域特征分析类试题的复习策略
区域特征分析是区域地理学习和研究的重点, 是解决区域问题的关键。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往往效果不佳, 我们只要掌握正确的区域分析方法, 就能化难为简, 事半功倍。
(1) 定桩。即抓住主导因素, 突出区域特征。复习时, 在区域的各个特征中找出最具本质的或最具特色的特征, 并以此寻找出主导因素。如欧洲西部地区, 海洋性气候特征显著是本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 位于中纬度大陆西部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干旱是我国新疆最突出的区域特征, 深居大陆内部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
(2) 扯线。理清知识头绪, 抓住知识联系, 形成多条知识“链条”。抓住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在复习中要弄清每一个区域各种自然要素之间、自然要素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制约关系。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整个区域特征形成的前因后果, 形成有利于记忆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网络。如西亚和北非, 有两条主线:1纬度位置→副热带高气压带→气候特点 (高温干旱) →农业生产特点→出口物资;2自然资源 (石油) →石油生产 → 石油运输线路 → 与石油有关的工业部门。
(3) 结网。在牢固掌握上述知识“节点”和“链条”的基础上, 点线相连, 线线交织, 形成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 进行区域比较。比较法是学习总结区域地理特征最常见、最省力的方法。如日本和英国的比较, 可以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农业生产、工业布局等方面进行;又如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德国鲁尔工业区、日本工业区以及中国四大工业区之间特征和形成原因的比较等等。
三、区域问题探究类试题
(一) 2015年真题简析与启示
例3 (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Ⅰ第36题) 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问题。
卤虫生存于高盐海域, 以藻类为食, 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 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 (图3) 属内陆盐湖, 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 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 产品需低温运输, 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80年代以来, 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 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1) 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
(2) 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
(3) 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 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
(4) 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 (1) 属于内陆盐湖, 为高盐水域。注入该湖的河水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 适合藻类等卤虫饵料的生长。
(2) 运输成本高 (需低温运输) ; (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 , 市场需求量小。
(3) 原因:海洋渔业产量减少;市场需求增大;近海水产养殖技术提高。影响:对卤虫需求量增加, (促进了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 。
(4) 赞成:卤虫资源丰富, 市场需求大, 经济价值高, 技术成熟, 增加就业等。不赞成:让卤虫自然生长, 维护生物链的稳定, 保护湿地, 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考点定位】咸水湖生态系统及产业活动。
【名师点睛】试题以区域图为背景, 图像与文字材料结合, 素材常规但不落俗套。设问体现了地理思维的层次性, 层层递进, 落点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问题设计上, 各小题之间联系紧密且又具有适当的梯度。第 (1) 题从分析原因入手, 考查考生对地理事物的探究分析能力;第 (2) 题从产业发展条件入手, 考查考生对地理现象的理解、分析能力;第 (3) 题和第 (4) 题从产业发展原因和影响入手, 考查考生对地理现象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对地理意义的归纳概括能力。地理思维过程按照“独特地理环境→发展条件→产生的影响”这一思路展开, 意在引导考生关注产业可持续发展、关注地理学科本质、掌握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 区域问题探究类试题的复习策略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Ⅱ地理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新课改精神,试题题型稳定,难度适中,区分度和可信度较好,客观性试题难度稍有降低,主观性试题难度与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相当。在必答题(共90分)中,自然地理部分占70分左右,比重较大。整张试卷没有偏、难、怪试题,突出了对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查,基本上体现了高考试题在稳定中有所创新和突破的趋势。
下面笔者从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II地理试题的命题特点入手,研究高考命题规律,提出复习策略,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Ⅱ地理试题的命题特点
1.图表众多,信息丰富,彰显地理学科的独特性。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用简洁、形象、直观的符号等表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布、形成、变化等。地理学科中图表类型众多,信息丰富,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图表是信息的载体,高考地理试题几乎是无图不成题。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II中出现了许多图表,主要的、常见的地图有等值线图(等高线地形图、年均温等值线图)、统计图等。这就要求考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提取地理信息的有效内容,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
2.贴近生产,贴近生活,突出地理学科的实用性。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II选用的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贴近生产和生活,有利于培养考生关注生产和生活实际,使考生感到学习地理有很大的实用性。例如,超薄型地膜污染问题、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引发的环境问题、雾的成因、持续低温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太湖地区泉水污染问题等都贴近生产、生活实际。
3.突出主干知识,注重迁移,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
首先,高考试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科的主干知识,也就是重点知识;其次,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整合能力,体现地理学科内部综合,突出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
下面以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II中的第37题第(3)小题为例进行说明。
4.关注热点,重视环保,凸显地理学科的教育性。
高中地理课程内容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全面体现了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在高考试题的命制过程中,命题者精心组织材料,巧妙设计问题,让考生在答题过程中进一步认识环境问题。高考就是“指针”,把有关环境问题和保护环境的内容设计到试题中,有利于激发考生主动去认识和理解环境问题。考生只有认识了环境问题的危害,才能内化为行动,形成生态环境道德观,凸显地理学科的教育性。
5.精选区域,巧妙设问,凸显地理学科的区域性。
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决定了地理学具有区域性的特点。每年的高考地理试题都精选了典型的区域,用经纬网图或等高线地形图来展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考查考生的空间定位能力。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II针对典型区域的地理问题,巧妙设问,将区域地理知识和系统地理知识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例如,选取的区域有台湾岛中南部、美国西部局部地区(旧金山)、华北平原西北部、我国西南地区、湖北省西北部、我国东北地区、太湖地区。
二、复习策略
1.夯实基础,狠抓主干知识。
高考命题虽然从知识立意转变为了能力立意,重在考查考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离开了地理基础知识,地理能力也就无从谈起。所以我们在复习时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狠抓主干知识。主干知识就是重点知识,是高考的常考点,甚至是必考点。“重点知识重点考,重点知识年年考”是高考永恒的主旋律。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研究历年高考试卷中的高频考点,做到将重点知识和高频考点烂熟于心。在复习时要注重地理基本技能的提高,以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复习自然地理时要注重对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复习人文地理时要注重知识网络的构建,复习区域地理时要注重比较与综合。
近几年,新课标全国文综卷地理试题中的高频考点主要有:
(1)空间定位问题。
利用经纬网图和地理事物的形状、轮廓、分布及文字等信息判断地理位置。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II中有4幅经纬网图。经纬网是表示绝对地理位置的,熟练掌握经纬网图的判读方法和应用是进行空间定位的基础。我们在复习时,除了掌握经线、纬线的特征和东经、西经的判读方法外,还要牢记重要经线和纬线穿越的地区。我们还要熟练掌握经纬网图的应用,用经纬网图来判定和计算位置、方向、范围和距离、最短航线等。
(2)等值线问题。
最常见的是等高线地形图、等温线分布图、等压线分布图、等年降水量线图等。我们可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形特征,再利用地形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3)天气和气候问题。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II中,与天气和气候有关的分值占34分。在解答第9~11题时,我们可从经纬网图上准确判定该区域位于30°N~40°N的大陆西岸,气候属地中海气候;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气压带和风带随之北移,该地在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之下,副热带高气压带属于无风带。endprint
(4)水文问题。
这部分试题主要涉及河流的水文特征、水循环、河流水位的变化、河水和其他水体的相互转化,着重考查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湖泊对河流流量的调蓄功能,如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II第37题考查了有关植被涵养水源、补给地下水及地下水成为沼泽稳定的水源等内容。
(5)人口与城市问题。
这部分试题往往借助图表提供的大量数据,考查考生从图表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对数据的分析、计算能力。例如,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II中的第1、2题用直角坐标图的形式呈现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从图中可以读取部分省份在该时段迁出人口比重和迁入人口比重,由此可以计算出部分省份在该时段的人口机械增长率。
(6)农业和工业问题。
这部分试题主要涉及农业和工业区位的选择、区位因素分析、工农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及不同区域农业和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等。例如,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II第37题中涉及了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造纸业引发的环境问题。
(7)生态环境问题。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然而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破坏了环境,产生了众多的生态环境问题,有的已经威胁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合格的地球公民,增强学生生态环境道德意识已成为地理教育教学的一项历史使命,所以生态环境问题成了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例如,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II中涉及了超薄型地膜污染问题、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引发的环境问题、太湖地区泉水污染问题等。
(8)地理原理和规律。
“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运用所学的地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观点,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是地理高考的能力要求之一。地理原理主要有地理事物特征形成原理,地理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原理,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原理等。地理规律是反映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主要包括分布规律、运动规律。例如,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II中第37题考查的地理原理是植被涵养水源、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补给沼泽;第9~11题反映的是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规律。
2.加强读图训练,增强读图能力。
地理图表富含大量的地理信息,是高考试题的信息载体,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是形成地理素养的基础,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的技能之一。我们在复习时要加强读图训练(尤其要加强对变式图的训练),提高对各种地理图表的判断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只有掌握了读图的技巧,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近几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中的地理试题主要涉及经纬网图、等值线图、统计图表、示意图、景观图、分布图等。等值线图的判读技巧有:看数值大小、看疏密程度、看弯曲方向、看闭合状况、看延伸方向等。
3.关注地理热点,解决实际问题。
地理热点是近期各大媒体报道的与地理学有关的各种事件。我们要经常关注地理热点,但要注意地理热点不同于时事政治,不需要死记硬背这些热点。地理高考试题以地理热点为背景材料,以热点发生区域有关的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为考查方向,使地理热点回归教材。我们要根据热点材料,学会分析图文资料,获取有关地理信息,最终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例如,2013年5月8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了“农田里的白色污染——地膜”:“农田里的地膜,人们已经司空见惯。地膜是一种塑料薄膜,铺上它,可以增温、保湿、保土、保肥、防虫等。尤其是对那些干旱贫瘠的土地,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近二三十年来,我国地膜覆盖面积和使用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每年要用100万吨以上,覆盖面积超过两亿亩。但是,很多人也许想不到,可以增产的地膜,也会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危害……”而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II中就出现了超薄型地膜污染问题,如果我们看过这个节目,那么对试题中地膜主要使用的季节,地膜覆盖保温、保湿、保土作用最显著的地区和对土壤造成的危害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4.掌握技巧,规范表达。
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中要学会审题,抓住试题中的关键词,如“最主要的”、“正确的”、“自然原因”、“主要因素”等。做选择题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注意地理事物的因果关系,有的试题需要以果寻因,有的需要以因推果;二是采用排除法,逐一排除不合题意的选项。综合题以区域地理为载体,围绕一个中心问题从不同层面设问。因此,必须用研究区域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推理、综合,围绕“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来思考问题,再用规范的语言进行书面表达。
例如,开放性试题的解答不用拘泥于某个固定的标准答案,我们有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开放性试题的答题技巧如下:
(1)认真审题,有针对性地解答。
这种试题往往会出现“赞成(不赞成)”、“合理(不合理)”、“可行(不可行)”等关键词,还会有一些限制词、隐形条件等,我们首先要确定自己的观点,然后再写出相应的理由。
(2)尽量用地理专业术语表述。
(3)答案要言简意赅,用词准确。
如果对试题没有太大把握,应尽量多答几个要点;对把握不准的地理区域、地理事物不要乱写,可用“该地”、“该河流”、“该湖泊”、“该气候类型”等词代替。
(4)答案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要把最主要的原因和论点写在最前面,用序号将知识点或论点分开,不要像写小论文一样,把大量的文字堆积在一起。
(5)观点明确,切忌似是而非和张冠李戴。
如你认为某一做法合理,你就写合理的理由,也就是能够论证其合理性的理由,千万不能写成不合理的理由,甚至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
5.迁移重组,进行系统复习。
中学地理教材主要是按地理要素分章节编排的,而高考重点考查考生对地理知识的迁移和综合应用能力。所以在复习时,除了要复习地理知识、原理、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要突破教材章节的限制,对地理知识进行迁移整合,形成知识网络。在第二轮复习时,要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复习,挖掘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1~5:A A B B D 6~10:B D C C C 11~15:A C C C B
二、(每空1分,共35分)
16.⑴①直布罗陀海峡 ②印度洋
⑵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四季降水分布均匀
⑶尼罗河 金字塔
⑷(按照题意,任选一项,言之有理,即可得分,鼓励有创建性的答案)
17.⑴波罗的海 阿尔卑斯山脉 法国 亚平宁半岛
⑵C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适宜种植牧草,发展畜牧业;D地为地中海气候,水热条件较为充足,适合亚热带水果生长
⑶荷兰
⑷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
⑸(任选一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18.A
19.⑴棉花带 ⑵实行了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优越性:便于机械化、大规模产,效率高,产量大 ⑶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扩大生产规模,全面实现机械化
20.⑴热带草原气候 ⑵铁矿 ⑶迁移 ⑷东南沿海⑸巴西种族复杂,黑白混血人种占40%,各种文化相互融合,长期并存
(1)我国这个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 初一 .原因:① ②
(2)该地区荒漠化严重的原因 。
(3)A地沙漠的名称是 ;B地沙漠所在省区是 、该省区土地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的原因 。
(4)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5)华北地区哪种天气现象是土地荒漠化加剧的反映?
总结:指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干旱、半干旱甚至半湿润地区自然环境退化(包括盐渍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狭义沙漠化、植被荒漠化、历史时期沙丘前移入侵等以某一环境因素为标志的具体的自然环境退化)的总过程。
七年级地理知识大全之朝鲜气候
【—七年级地理知识大全之朝鲜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位于最大的大陆亚洲大陆与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朝鲜半岛从亚洲大陆向南延伸大约1,104公里,西面有黄海和朝鲜湾 初中语文,东部临日本海,南部则有朝鲜海峡以及东海。北部多为山区,东北地区多深狭的山谷,而海岸平原大部分都在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占14.4%。主要河流包括朝中界河鸭绿江和图门江以及朝鲜半岛西部部的大同江。
气候
朝鲜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天的雨季降雨较多,冬天有时非常寒冷,年平均气温8~12°C,年平均降水量1000~1200毫米。朝鲜最大的城市是首都平壤市,人口328万,其他主要城市包括南部的开城、西北部的新义州、东部的元山和咸兴以及东北部的清津。
矿产
朝鲜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已探明矿产300多种,其中有用矿200多种。石墨、菱镁矿储量居世界前列。铁矿及铝、锌、铜、金、银等有色金属和煤、石灰石、云母、石棉等非金属矿物储量丰富亦有石油资源,其中,位于咸镜北道中朝边境地区的茂山铁矿已探明储量50多亿吨,可开采量30亿吨。水力和森林资源也较丰富。
以为基准,朝鲜地下矿物资源总价值高达6983万亿韩元(约合6.4万亿美元),其中黄金吨、铁5000万吨、菱镁矿60亿吨、无烟煤45亿吨、铜 290万吨等。仅朝鲜正在开发的一个菱镁矿,就足够朝鲜使用1.8万年。
两百多种储量丰富的矿物质、估价约6万亿深埋地下的宝藏,自9月以来,密集的招商活动正在中国的北京、丹东等地连续展开。这个“隐士之国”蕴藏着两百多种储量丰富的矿物质,不仅有铁矿及铝、锌、铜、金、银等有色金属,还有煤、石灰石、云母、石棉等非金属矿物,甚至有石油资源。
总结:夏季亚欧大陆低压连成一片,海洋上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进,从北太副高散发出来的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冬季强大的蒙古高压散发出来的西北季风影响本地。因风向切变符合季风要求,故为季风气候。
初一地理练习题 地球的公转
练习题 地球的公转
一、填空题
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 不停地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年。
2.人们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 带、 带、 带、 带、 带。
二、选择题。
1.地球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是( )
A.一年
B.一天
C.12小时
D.一个月
2 初中历史.当太阳直射在赤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一定是春分
B.北半球昼长夜短
C.全球昼夜平分
D.南半示是夏至
3.地球上太阳直射的最北和最南的界线分别是( )
A.66.5°N和66.5°S
B.都是0°
C.23.5°N和23.5°S
D.30°N和30°S
4.下列节日中,北京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
A. 5月1日
B. 6月1日
C. 7月1日
D. 8月1日
5.下列纬线,一年内有两次阳光直射的是( )
A.23.5°N
B.23.5°S
C.30°S
D.5°N
6.下列不属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是( )
A.一天中的昼夜交替
B.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C.四季的更替
D.昼极长短的变化
7.地球上四季分明的地区是 ( )
A.热带地区 B.温带地区
C.寒带地区 D.极地地区
8.地球上五带划分的依据是( )
A.纬度高低
B.降水多少
C.有无阳光直射
D.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分布的状况
三、综合题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方向。
⑵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正值北半球的____节气,此时阳光直射在____。
⑶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____现象,菏泽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
⑷10月1日,我国在北京举行建国60周年国庆大阅兵。当时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大致正运行在上图中的____(区间范围)。
A.AB之间 B.BC之间 C.CD之间 D.AD之间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太阳 一 2.热 北温 南温 北寒 南寒
二、选择题
1.A 2.C 3.C 4.C 5.D 6.A 7.B 8.D
三、综合题
⑴(略)
⑵春分 赤道
⑶极夜 昼长夜短
八年级地理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将下列省区名称和简称相连:
上海市 贵、黔
湖南省 黑
贵州省 湘
黑龙江省 赣
江西省 沪
思路解析:了解各省区的简称可以帮助同学们了解铁路线的名称。在记忆省区简称的时候可以将省区进行分类记忆:黑龙江省、贵州省的简称都是它们名字中的某一个字,如黑、贵。
答案:
2.你出行的时候经常选择的出行工具是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出行工具包括自行车、汽车、轮船、飞机等。学生上学一般选择的出行工具是汽车或自行车。
答案:汽车或者自行车(根据自身情况填写)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就我国地区上看,____________交通运输网密度大,其中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通运输网发达。
思路解析:交通运输网密度的大小和当地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都有关系。在平原地区,因为地势平坦,土地开阔,所以适宜发展道路建设,再加上平原地区适宜发展城市,城市之间的交往也是通过道路运输来完成。而在山区,因为地形因素,不利于发展道路建设。所以东部平原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大。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带,因为临海,再加上长江便利的水运,所以还适合水路运输。同时该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好,很多大城市之间还借助空运来完成运输。
答案:东部水陆空
2.纵贯我国南北铁路运输大动脉——____________线、京九线、____________线,与黄金水道交织,便于____________联运。
思路解析:通过阅读铁路线分布图,可以了解我国铁路运输的状况。从铁路的基本延伸方向看,我国的铁路大体可以分为南北向和东西向两大组。从方向上来看,我国南北运输线主要有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京哈线、焦柳线、宝成线、成昆线等。题干中所提的“黄金水道”是指长江,因为长江流域的运输里程近8万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2/3,货运量占我国总货运量的60%。我国南北铁路运输与黄金水道相连,便于发展当地运输。
答案:京广京沪长江水陆
3.京九线的起止点是
A.北京—九江B.北京—九华山C.北京—九龙D.北京—上海
思路解析:铁路线命名方法之一就是利用该条铁路线起止的城市进行命名。京九线从名称上看:京是指北京,九是指香港九龙。题干中提到北京到上海称为京沪线,北京到九江是京九线的一部分。所以正确的选项是C。
答案:C
4.下列不属于东西走向的铁路线是()
A.京哈线B.陇海线C.湘黔线D.沪杭线
思路解析:从铁路的基本延伸方向看,我国的铁路大体可以分为南北向和东西向两大组。题目中所提到的陇海线(连云港到兰州)、湘黔线(株洲到贵阳)、沪杭线(上海到杭州)都属于东西向铁路线。京哈线从北京到哈尔滨,属于南北向铁路线。
答案:A
5.下列不属于南北走向的铁路线是()
A.哈大线B.兰新线C.焦柳线D.京沪线
思路解析:题目中所提到的哈大线(哈尔滨到大连)、焦柳线(焦作到柳州)、京沪线(北京到上海)从方向上看都属于南北向铁路干线,而兰新线(兰州到阿拉山口)则为东西向铁路干线。
答案:B
6.陇海线与京广线的交会点是()
A.济南B.兰州C.郑州D.徐州
思路解析:通过查阅铁路线分布图,陇海线(兰州到连云港)与京广线(北京到广州)的交会城市是郑州。济南是位于京沪线上的城市,徐州也是京沪线上的城市,它是京沪线和陇海线的交会城市;兰州位于陇海线、兰新线、包兰线的交会点。所以应该选择C选项。
答案:C
快乐时光
地理考试
地理考试时,老师要学生简略描述下列各地:阿拉伯、新加坡、好望角、罗马、名古屋、澳门。其中小明这样写:从前有个老公公,大家叫他阿拉伯,有一天他出去爬山,当他爬到新加坡的时候突然看见一只头上长着好望角的罗马直冲过来,吓得他拔腿跑进名古屋,赶紧关上澳门。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选择客运或货运方式要考虑的因素,与____________的高低、____________的快慢、____________的多少有很大的关系。除了考虑不同的.运输方式外,还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要素。
思路解析:现代社会中,人们需要利用不同的交通方式,加强地区与地区之间人员、物资的联系和交流。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和交通运输方式的多样化,为人们提供了多种选择。选择客运或者货运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与运输价格的高低,速度的快慢,运输量的多少都有很大的关系,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各有各的运载工具和运输线路,因而各有特点。除了考虑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外,还要考虑人的出行目的、货物本身的性质和数量以及运输距离等因素。
答案:运输价格速度运输量人的出行目的货物本身的性质和数量运输距离
2.属于亚欧铁路大陆桥的铁路线是()
A.京沪线、京包线B.陇海线、兰新线
C.京哈线、京广线D.浙赣线、宝成线
思路解析:通过阅读铁路线分布图,可以了解我国铁路运输的状况。其中属于亚欧铁路大陆桥的是陇海线和兰新线。
答案:B
3.我国运输大动脉是()
A.航空B.公路
C.海运D.铁路
思路解析:运输方式主要有:航空运输、公路运输、海运、铁路运输、管道运输。其中铁路在大运量、中长距离的旅客和物资运输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条件不同,交通运输往往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在各种运输方式中,铁路运输受天气影响比较小,具有全天候的优势,对旅客和货物运输保证能力强。总之,铁路运输因其速度较快、费用较低、运输量较大、受天气影响较小等特点成为我国最主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答案:D
4.第二亚欧大陆桥的起点和终点是()
A.北京—莫斯科B.上海—巴黎
C.连云港—鹿特丹D.天津—鹿特丹
思路解析:通过查阅铁路分布地图,可以看出第二亚欧大陆桥从我国江苏省连云港一直向西,经过河南、陕西、甘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到中亚一直向西到达欧洲西部荷兰的鹿特丹港,连接了亚欧大陆的东西两岸。
答案:C
5.一次运输量最多的运输方式是()
A.航空运输B.公路运输
C.海洋运输D.铁路运输
思路解析:通过对运输方式特点的叙述和了解,可以知道海洋运输是一次运输量最大的运输方式。
答案:C
6.运输价格最高的是()
A.航空运输B.水路运输
C.公路运输D.铁路运输
思路解析:因为航空运输的特殊性,航空运输的价格是最高的。
答案:A
7.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高速公路多的主要原因是()
A.这里地形平坦,没有大的山川阻碍
B.这里城市和人口集中,经济发达,资金雄厚
C.这里原有的公路网密布,便于改建高速公路
D.这里地处沿海,便于国际交流,发展对外贸易
思路解析:我国东部地区地形平坦,没有大的山川阻隔,利于建设高速公路,加上这里城市和人口集中,经济发达,为修建高速公路提供了条件,同时高速公路的修建为发展对外贸易和国际交流提供了保证。
答案:A
8.下列关于我国交通运输网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国分布均衡B.东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
C.南部地区大于北部地区D.北部地区大于南部地区
思路解析:交通运输网密度是指各类交通运输的密集程度。从全国来看分布是很不均衡的,东部地区因为地势平坦,便于修建铁路等交通设施,西部地区因为地势多以高原、山地为主,所以不利于发展交通建设。所以从全国来看,交通运输网是不均衡的,东部地区的交通运输网密度大于西部地区。
答案:B
9.读图4-1“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4-1
(1)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铁路线的名称:①____________线,②____________线,③____________线,④____________线。
(2)如果有一批货物从连云港出发,通过铁路运输到昆明,请设计一条最便捷的路线,依次写出经过的铁路线及枢纽站名称: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通过查阅中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图,①为兰州到乌鲁木齐的铁路线即兰新线,②为从成都到昆明的铁路线即成昆线,③为北京到香港九龙的铁路线即京九线,④为杭州到株洲的铁路线即浙赣线。
通过查阅相关地图的相关名称,可以看出从连云港到昆明之间可以选择:
①连云港郑州株洲贵阳昆明
②连云港徐州上海杭州株洲贵阳
③连云港宝鸡成都昆明
④连云港商丘南昌株洲贵阳昆明
相比较而言,线路①走的冤枉路少,最为便捷。
答案:
(1)兰新成昆京九浙赣
(2)连云港郑州株洲贵阳昆明
10.读“北京—苏州、上海、杭州”的部分列车时刻表,完成下列问题。
表4-1
T85T31T211461车次
北京
↓
苏州北京
↓
杭州北京
↓
上海北京
↓
上海自北京起千米站名
17:01
20:34
21:46
2:40
4:35
6:27
6:5415:50
↓
20:21
1:16
↓
↓
↓
5:45
↓18:00
↓
22:31
3:26
↓
↓
↓
8:0015:18
19:55
21:36
5:06
7:48
10:53
11:24
↓
12:270
376
479
979
1160
1337
1379
1458
1463北京
德州
济南
蚌埠
南京
无锡
苏州
上海西
上海
(1)T21次列车的始发站是__________,终点站是__________,它和__________次列车的始发站和终点站相同;两次列车相比较,__________次列车要快。
(2)从蚌埠到上海,需运行__________千米,至少需要花__________(时间)。
(3)一位采购员从北京出发,第二天要到上海,途中还要在无锡买一批丝绸,请帮他设计最好的乘坐车次__________,并说明这样选择的原因。
思路解析:阅读列车时刻表的时候应该注意:第一横行是车次,T表示特别快车,比普通快车停靠的站点少,用时间少;第二横行中是指始发站到终点站。箭头所指的地区表示该次列车在此不停车。运行时间的计算用始发站的时间减去终点站的时间即可(忽略停靠站的时间)。选择车次乘坐列车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乘坐者的需求。
答案:(1)北京上海1461T21
(2)4844小时34分
1.试题构成
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卷地理试题延续了2010年高考的风格, 难度适当 (0.62。数值越大, 难度越大, 下同) , 梯度和区分度较好, 符合广大考生的认知水平。试题结构如表一所示。
2.试题特点
(1) 看知识板块——重视基础, 突出主干, 全面覆盖
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卷地理试题所考查的内容, 均在《考试大纲》规定范围内, 所考查考点不刁不偏, 基础性强。如第1题地质构造, 第4题省区简称, 第40 (2) 题植被类型, 第41 (1) 题河流流向等, 均是中学地理的常识。其中, 自然地理和中国地理试题所占分值比重高达50%, 可见基础知识在本试卷中的分量非常大。试题除对资源、灾害、农业区位与地域类型、地理信息技术等极少数内容没有涉及外, 其他必修和选修内容均已被覆盖。仅11道单选题和2道综合题, 就产生如此高的覆盖率, 可见命题者的匠心。另外, 试题在全面考查的同时, 更突出了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 (见表一) 。
(2) 看能力要求——考能力, 重规律、原理, 求理解运用
从表一的“‘能力要求’分布”栏中可以看出, 试题对《考试大纲》要求的四大能力进行了全面考查。几乎每道题都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对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综合题中;考查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的试题不多, 但分值很高, 难度也最大。另外, 试题对变化规律和形成原理的考查力度很大。考查地理事物运动或变化过程的试题有:第3题城镇化过程、第6题暖锋过境期间的天气变化过程、第7题人口迁移变化过程、第9题土地生产力退化过程等。考查原因、影响因素、判断理由的试题有:第2题由河床淤积向冲刷转化的原因、第5题人均CO2排放量高的主要原因、第11题影响汽车服务业布局的主导因素、第40 (2) 题地中海气候的成因、第40 (4) 题工业布局的主要原因、第41 (1) (2) 题判断的理由等。
(3) 看题型设置——选择题独立设问, 综合题整体渗透
单选题中有5道题是独立成题的, 另6道题则分成3组, 分别根据同一则材料设2个题目, 不过前题答案对后题答案影响不大。41、42两道综合题则是以区域地理为背景, 综合考查了自然地理基础知识、人文地理要素、区域发展探究、选修地理要点等内容, 以及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综合题所考查的考点如表二所示, 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设问的渗透性、视角的整体性、高度综合等特点。
(4) 看信息呈现——语言简练, 图表简明, 图文并茂
试题中文字材料的字数少, 语言简练;图示有坐标统计图、区域示意图、剖面图、结构图各两幅, 共计8幅, 且图表信息简明, 易于读取。图文信息简洁则阅读量小, 可节约时间。
试题中的材料不是直接取自教材, 如第3、4、5、7、8题选用了较新的数据资料, 统计图表中的轴、线、点等都无法从教材中找到, 但又源于教材, 如第1题的图就与教材中的图很相似, 第10、11题的图很容易让考生想起教材中出现的钢铁、棉纺织生产链。试题利用新情境、新材料设问, 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中学地理主干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样有利于控制试题难度。
(5) 看答题和评分——弱化计算, 压缩书写量, 严扣要点
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卷地理试题中的地理计算继续呈弱化趋势, 没有精算, 只有估算。如第3、4、7、40 (1) (3) 题, 它们强调的是对量变及其变化过程, 以及对规律的理解和推理, 而不是数学计算能力的强弱。即“计算”考得少, “思考”考得多;“结论”考得少, “过程”考得多;特殊解题技巧考得少, 大众性思维考得多。这是新高考的又一个特点。另外, 综合题答案的总字数很少, 只有192个字。从评分操作看, 改卷老师对答案要点扣得较严。如第40题, 第 (1) 小题要求回答首都, 答成图中的国家名肯定不给分。第 (2) 小题要求答出植被, 若答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则无分。第 (4) (5) 两小题分别为6分、8分, 答案分别给出4点、5点, 考生只需答对3点、4点即可得满分。在评分时, 所给答案的前2点、3点为必答, 紧扣标准答案, 其他再多的合理答案也只能得另外的2分。
二、备考策略
1.重基础, 抓主干
所谓基础, 从微观上看, 即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核心地图及插图、重要空间等;从宏观上看, 初中地理是高中地理的基础, 高中地理必修一、二是必修三和选修的基础。高考题对知识和能力的覆盖率高, 基础复习不能缺漏。应该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考生在复习时应注意不做难题怪题, 不钻牛角尖, 抓住主干 (各章节中最主要的核心内容) 。
2.重原理, 抓过程
高考不是考对教材的记忆, 而是考四大能力。考生在复习中要高度重视对地理事物变化规律和形成过程的理解。如懂得等值线的形成原理, 划分时区, 区分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分析工、农、商业以及交通等的区位, 寻找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明白区域生态建设、资源利用、经济发展、区间协调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等。考生在复习中要踏实学习, 真正理解并且还可说、画、演示出各种演变过程。如地球运动及其意义, 大气环流, 气候成因, 洋流运动, 地壳物质循环, 内、外力作用过程, 自然灾害的形成、分布、危害和减灾措施等。
3.重图表, 抓读取
图表是高考试题的重要表现形式, 其作用是承载有用信息、设置问题情境、表现区域特征等。 重视并善解图表是备考的重要举措。
考生在学习和备考中, 一是学活教材原图。如能懂图、说图、原绘、加绘 (如在中图版地理教材的诺特斯特人口发展模式图中加绘自然增长率、总人口变化曲线) 、改绘 (变换坐标、改变数据、增减要素) 、简绘、自绘 (根据教材中的文字绘成简图) 等。二是总结各类图表。如区域地图、示意图、剖面图、景观图、等值线图等。三是运用各种图表。即读图例、注记, 看坐标、表头, 析箭头、数据, 观分布、变化。四是调用知识思考并解答试题。
4.重案例, 抓整合
用案例来设置情境和问题, 是高考试题的突出特色。考生在复习中要重案例, 抓整合。一是析透教材案例。对“阅读”“活动”“探索”“问题研究”“案例”等主动展开讨论、辨析、质疑, 从中学会分析方法, 提取内在规律, 实现能力迁移。二是整合区域案例。考生在备考复习后期, 要多以具有典型性或代表性的区域为背景, 整合区域内的各类地理要素、特征、问题, 并探究实现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如黄土高原, 可整合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特征, 工农业类型及其分布等经济特征, 以及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治理, 煤炭开采、利用及产业转型, 人口分布、迁移等。
5.重表达, 抓“问点”
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卷地理试题总体难度不大 (0.62) , 选择题难度更小, 拉开考生分数差距的主要在于综合题, 尤其是简答题。审准题意, 抓准“问点”, 读准信息, 精准表达, 是得高分的关键。“问点”就是题目要求考生回答的直接问题或核心观点。如第40 (2) (3) 题最后一空的“问点”分别是植被类型、污染大小比较, 而不是具体植物、具体污染分析。第40 (5) 题的“问点”是区域均衡发展。
综合题主要有两类题型:填空、简答。对于填空题的把握:一是答案多为词、词组或短语。二是填入答案后再读题, 应该是通顺的, 无语法和逻辑错误。
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卷地理简答题, 主要考原因和措施两类问题。做简答题时:一是写出序号, 分清层次。如第41 (3) 题, 答成“土地退化、土地沙漠化”有分, 而答成“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不给分。后者层次不清。二是主要答案放在前面, 尽量多答要点。三是突出核心词。如第41 (1) (4) 答案中的 “没有流入海洋”“节水”“调整农业结构”。四是运用地理术语, 避免口语和空话。如第41 (4) 题答出“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不给分, 因太空泛, 不具体。五是对成因和规律的分析要按前因后果的顺序作答。
1.同定点 动力作用线 阻力作用线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费力 80
3.①④ ⑤4. 3:5 省 5.A C B 6.竖直向下 80 竖直向上 80
7.40 费力
8.D 9.B 10.A 11.C 12.C 13.C 14.C15.B 16.C
17.如图1. 18.如图2.
19.刀口(或支点) 水平 ι1/ι2m
20. 80N. 21.哥哥负担200N的力,弟弟负担100N的力.22. 80N.
《“滑轮”练习》参考答案
1.定滑轮 动滑轮
2.滑轮组 方向 3. 1604.等臂 F=G 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 省力 F=1/2G 5.轮轴 省力 6.不能 改变力的方向 省力 改变力的方向 定 7.6 0
8.左 动 定
9.A
10.B 11.D 12.B 13.B 14.C 15.B16.D 17.C
18.(1)如图3甲. 4 (2)如图3乙. 5
19.(1)绕线如图4所示.3 0.7(2)20 (3)22 20.如图5.
21. F=20 N.如图6.
22.(1)1.6m/s. (2)由题意可得动滑轮重200N,则F'=(2800N+20 N)÷4=750N.
《“机械效率”练习》参考答案
1.额外 有用 有用 额外 2.Gh 动滑轮重 摩擦 物重3.有用功 总功 小于 小于4. 9000 75% 5.1000 80% 250 6.480 1207. 80%
40 8.62.5%
9.1500 0 80%
10. 2.590% 克服杠杆的自重做功
11.D 12.D 13.B 14.A 15.C 16.D
17. (1)17 80% 物体上升高度h (2)力的方向 相同有用功、额外功均相同
18.(1)0.5 66.7%使用杠杆时需要克服杠杆自重(克服摩擦力)做功 (2)不能 两次实验时钩码没有挂在同一位置 仅根据一次实验所得结论具有偶然性
19. 80%.机械效率将变大,因为物体所受的的重力增大,对地面的压力增大,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增大,滑轮组克服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所做的有用功增大,同一滑轮组的额外功基本不变.所以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增大,即机械效率变大.
《“简单机械”易错题练习》参考答案
1.B(易错选A,错选的原因是不能正确进行受力分析,原图中以o2为支点的杠杆,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杠杆o2是费力杠杆)
2.D(易错选B,错选的原因是没能理解扳手的实质也是省力杠杆,其中轴是支点,轴到手的距离是动力臂,大小大于阻力臂)
3.B(易错选A或D,错选A的原因是没有考虑动滑轮的重:错选D的原因是没有分清承担重物和动滑轮绳子的段数是两段而不是三段)
4.B(易错选C,错选的原因是没能掌握动滑轮的特点可以省一半的力,不能根据对物体A、B的受力分析判断物体所处的状态)
5.D(易错选A,错选的原因是不理解使用杠杆有的是为了省距离,省力一定费距离,省距离一定费力)
6.D(易错选C,错选的原因是不能根据机械效率公式n=G物/G物﹢G动分别进行求解、判断)
7. 80%(易错填“120%”,错填的原因是没有止确判断出拉动滑轮组的绳子为三段而不是两段.因此总功求错)
8.省力(易错填“费力”,错填的原因是没有判断出盒盖上翻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9.如图7所示.(易错画成图8,错画的原因是没有理解动力应作用在杠杆上,因此应以左侧绳对桥的拉力为动力)
《“简单机械”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1.省力 远离 2.CB3.省 20 4.505. 0.2m/s 12W 83.3%
6.2 120 7.2 增大
8.A 9.A 10.C 11.B 12.C 13.D 14.B15.A
16.如图9所示. 17.如图10所示.
18.(1)右力臂 (2)把OA的长度当成了拉力的力臂 (3)拉力方向与杠杆垂直 (4)竖直向上3
19.(1)缓慢提起相同重物,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2)使用动滑轮缓慢提起相同重物时,动滑轮的所受重力越小.所用的拉力越小
20.A、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所受的重力有关 21. (1)3000J. (2)180W. (3)83.3%.(4)250N.
22. (1)30W. (2)90J. (3)70%.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
1.压强 2. 10 0 铁球 3.30 120 0 4.托里拆利 下降 5. 600
83.3% 6.0.9xl03 7.B.C A
8.D 9.C10.A 11.D 12.C 13.B 14.C15.B
16.如图11所示.17.如图12所示.
18.(1)0.2 20 (2)A、C、D 利用针压法使木块浸没在液体中,再读取液面的位置
19.(1)匀速 (2)71% (3)等于 (4)0.17(5)0.4 (6)增大
20.(1)钢球速度 (2)s 转换 (3)下滑的高度 (4)牛顿第一定律 一直运动下去 理想推理 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1.(1)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增大摩擦(2)p=5xl03Pa. (3) W=6xl05J.
【地理中考试题及答案】推荐阅读:
地理中考卷子及答案09-11
广西地理试题及答案09-13
新疆中考地理09-21
初中地理中考模拟试题10-08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资料06-01
2024年地理中考复习计划06-11
中考地理复习经验交流06-23
北京市地理中考说明11-04
生物地理中考发言稿11-08
2024年中考地理总复习提纲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