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民族团结教育心得体会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宁夏民族团结教育心得体会(精选12篇)

宁夏民族团结教育心得体会 篇1

自从我参加民族团结教育学习之后,我对民族团结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这个家庭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同样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应该互相团结,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

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建立在全国人民的团结和共同努力的基础上的,没有民族团结,一个国家只会灭亡,兴旺也就无法谈起。民族矛盾一直是影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衰的重要因素。想一想当初要不是国共两党闹矛盾,那抗日能打八年吗?要是只有一个国民党,那肯定是不行的,因为国民党自身存在许多的民族矛盾,所以没有人民群众的拥护,而共产党先进得很多,他们把人民矛盾是否能够顺利解决作为一次革命能否胜利的决定因素。所以民族团结是维护社会稳定、祖国统一、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华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解决民族矛盾,首先我们应该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在中国的历史上,中国的人民一直受到各种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这是中国历史一直动荡的原因。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废除了封建制度和各种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使中国在各方面都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其次就是各民族之间实现民族平等,只有实现民族平等才能有民族团结,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只有这样各民族才能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繁荣发展。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 56 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现代化进程。

最后,我们应该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是民族团结。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宁夏民族团结教育心得体会 篇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正式颁布施行。《条例》要求各级政府应当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 纳入公民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全过程, 纳入各族青少年学习教育全过程。

《条例》规定, 教育部门应当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贯穿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 推动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民族知识进课堂、进教材。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 坚定不移依法推进双语教育, 建立和完善从学前到大学的双语教育衔接体系, 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融情实践活动, 播下民族团结的种子, 使各族青少年玩在一起、学在一起、成长在一起。

关于“民族团结教育问题”设题 篇3

[背景材料]

2009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发生一起典型的境外指挥、境内行动,有预谋、有组织的打砸抢事件。事件造成近200人死亡,给新疆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影响。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通过各种媒体发布信息,让群众了解事件真相,把事件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为加强对我国民族政策等问题的认识,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和部署,我国将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小学阶段考查和中、高考及中职毕业考试范围,试题分值不低于政治科目分数的15%。

[命题预测]

将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纳入各类考试范围,并给出所占比例,说明国家对青少年思想教育之重视,也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时所持的态度,目的是要实现民族团结。根据高中阶段的知识结构和学科特点,高考以民族为背景的考查角度较多,综合来说,地理学科主要涉及我国民族的分布地区及地区环境、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民族政策等;政治学科则多涉及我国的政治体制的优越性等;历史学科多以时间为序考查民族经济、政治体制、民族文化等的发展历史。因该知识点可涉及三个学科的知识,因此高考时极有可能以文科大综合题的形式出现,所占分值可能会较高,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文综训练]

1.下页图中,甲图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地形图;乙图为该区域某河流某河段及其两侧的等高线、等潜水位线示意图,图中箭头方向表示河流流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本地区农业生产具有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

(2)乙图中表示等潜水位线的是_____(实线或虚线),该图是_____(夏或冬)季的水位分布示意图,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_____,请简述该河流的水文特征。

(3)20世纪80年代以后,上海市的部分产业向图甲中P地及其附近地区转移,其中转移最多的可能是哪两种指向型工业?主要原因是什么?

(4)荒漠化是本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请简要说明防治对策。

2.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建国60年来,新疆地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全区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新疆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说明新疆取得成就的原因及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材料二建国前新疆处于一片荒凉之中,经济落后、人民生活困苦。而建国后新疆经济走向发展、政治走向民主、文化走向繁荣。这是国家的统一和发展的结果。

(2)请运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说明新疆和国家的关系。

3.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在此设西域都护府,名为乌垒城(前名轮台国),是当时汉朝管理西域三十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当时西域都护由皇帝亲自任命,3年1替(也有延长和缩短的)从未间断。据《汉书》记载:西汉历任都护18人,其中立传可考的历史上著名的有10人。当时轮台国是个城郭之国,都护府直接对其统辖,相当于现在的首府,似乎比其他绿洲城国和游牧行国的权力稍大。轮台王曾多次受皇帝亲召幸朝。汉朝另设置戍已校尉、戍部候等行政、军事机构,对当地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封以王、侯、将、相、大夫、都尉等官职,他们均受西域都护府的管辖。

(1)根据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西汉是如何在西域实现统治的,并指出其意义。

材料二1865年,沙皇控制下的中亚地区浩罕国的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军侵入新疆,占领喀什噶尔(今喀什市),不久占据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那时,俄英都力图在新疆扩张侵略势力,竞相勾结和支持阿古柏。1871年,俄国借口“安定边境秩序”,派兵侵占伊犁地区,对当地各族人民进行残酷的殖民统治。1875年,清政府派左宗棠率军进军新疆。1878年初,清军在各族人民的支持下,击败阿古柏侵略军,收复新疆。但是。俄国仍旧霸占伊犁。清政府派曾纪泽出使俄国,交涉归还伊犁问题。曾纪泽据理力争,在左宗棠的军事支持下,经过半年多的交涉,终于迫使俄国归还伊犁,但仍丧失一些领土和主权。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了新疆同内地的联系。

(2)材料二所反映的事件属于19世纪中国边疆地区新危机的一部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英都力图在新疆扩张侵略势力”的国际背景。请简要对左宗棠和曾纪泽的行为进行评价。

材料三新疆农业区的土地改革完成后,政治、经济、文化事业有了相当的发展,大批少数民族干部得到培养,维吾尔族以外的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民族区域自治工作已经完成,建立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省级自治区的条件业已成熟。1955年9月,新疆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正式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撤销新疆省建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由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锡伯族、达斡尔族等民族构成。1955年10月1日,乌鲁木齐各族各界群众6万多人在人民广场举行盛大集会,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3)材料三反映建国后新疆地区行政建制经历了什么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党和政府进行这一决策的目的。

参考答案:1、(1)①夏季高温,日照时间长,光热充足;②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③有灌溉水源。

(2)虚线夏冰雪融水水文特征:①河流水位低,流量较小;②含沙量小;③夏季流量大,冬季会断流;④从上游往下游河流流量逐渐减小,最后消失。

(3)原料指向型和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当地有丰富的资源,如棉花、羊毛等纺织工业原料;劳动力价格低。

(4)①保护植被;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③调整产业结构,合理控制农、林、牧用地比例;④合理利用水资源;⑤控制人口增长。

2.(1)新疆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实行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同时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国家的优惠政策和少数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也是发展的重要原因。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适合我国的国情,充分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体现了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2)整体和部分是联系多样性中的一种具体形式。国家与新疆的关系就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新疆作为整体中的部分在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国家的强大使得新疆的政治、经济等各项社会事业迅速发展。

3.(1)把乌垒城即轮台国作为管理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设立西域都护府,直接统辖轮台国;皇帝直接任命西域都护,作为西域的最高军政长官,任期3年,从未间断;设置其他各级行政、军事机构;皇帝注意笼络当地少数民族上层,如接见轮台王,册封少数民族上层以官职,受西域都护府管辖。意义:通过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保护商旅往来,促进了西域的社会发展,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背景: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为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列强加紧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场所和殖民地。评价: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保卫国家的神圣领土,反对外来侵略;曾纪泽作为外交家,通过谈判据理力争,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对国家和民族有重大贡献。

民族团结教育月心得体会 篇4

民族团结教育月心得体会

今年第32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共有56个兄弟民族劳动、战斗、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管各个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一直是历史的主流。中华各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根本原因就是爱国主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起着作用。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形成、生存、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政治基础。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爱国主义的旗帜指引

下,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赶走了帝国主义侵略者才诞生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结果。

社会主义祖国的成立,使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发生了质的变化,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消除了民族歧视,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共同斗争中。各民族之伺交往与合作的密切程度,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正是这种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大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自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府以来,新疆就作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纳入了祖国版图。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各族人民交融相处繁衍生息,共同缔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谱写了一曲曲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推

动社会进步的壮丽篇章。

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我国人民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国际上的敌对势力,一直蓄意挑拨我国各兄弟民族之间的亲密关系。企图分裂、肢解我们统一的社会主义祖国。极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也极力鼓吹民族独立,脱离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大家庭。他们分裂阴谋虽然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反对。()不可能得逞,但他们的破坏活动也决不会停止。在当前世界上许多地方民族冲突加剧,民族战乱不断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要从中华民族的大局出发,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维护我国多民族统一的传统出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坚决与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我们一定要意识到,由于我国各民族已经形成为个统一的整体,因而民族发生分裂,必然引起社会动荡,甚至导致战争发生。这样对国家、对民

族、对每个人都会带来损失甚至灾难。相反,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环境安定,各族人民可以安定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自有利于各民旋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民族团结就发展,民族分裂就倒退。这也是我国几千年历史发展所得出的结论。

作好新疆的稳定和民族团结工作对进一步推进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进一步认清民族分裂主义本质和危害,分清是非界限和敌我界限,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把热爱祖国,振兴中华同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一起来。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向英雄人物学习,学习英雄一心为公,无私奉献,忠诚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尚情操;学习英雄忠于职

XX民族团结教育心得体会 篇5

XX民族团结教育心得体会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XX民族团结教育心得体会

研究进一步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会议指出,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把民族团结作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贯穿到新疆工作各个方面,加强和创新民族团结工作,大力推进双语教育,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对于进入改革发展稳定新时期新阶段的新疆而言,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极端重要性不言而喻。总书记反复强调:“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新疆的问题,最难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做好新形势下新疆民族团结工作,事关“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事关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最终实现。

自古以来,新疆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至今仍拥有47个民族共2260多万群众。新疆的历史告诉我们,哪个时代各民族和睦相处、交流合作,这片土地就繁荣昌盛;而每当民族之间隔绝交通、互相敌视,这片土地便满目疮痍、黯淡无光。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更是新疆发展的生命线。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党和国家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与合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开放和发展的双重步伐之下,种种阴暗不和谐的土壤正逐渐消失。部分敌对势力对此并不甘心,近些年来,他们孤注一掷,组织策划实施多起丧心病狂的暴恐事件,已经严重影响了新疆和全国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给各族群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成为了全国民族大团结的共同敌人。

这是最后的斗争。越是在这种宗教极端思想和恐怖主义穷凶极恶、丧心病狂的紧要关头,我们越是要高举民族团结、和衷共济这面大旗;越是在敌对势力妄图破坏新疆各民族发展与合作良好势头的重要关口,我们越是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走好合作与发展这条康庄大道。我们做好了坚持长期作战的准备,我们更有争取最终胜利的信心。

团结兄弟姐妹,我们要出真情、付真心;打击共同敌人,我们要立场坚定、毫不留情。在具体途径和策略上,我们要加强方式方法创新,不断拓宽和丰富民族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和纽带。要加大对南疆地区的援助和扶持,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各族人民。要加强教育工作和文化引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新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天山雪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让我们携起手来,坚决捍卫民族团结这一生命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天山南北。XX民族团结教育心得体会

本次寒假政治学习中关于民族团结教育专题学习完之中后,越发的觉得民族团结非常重要。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这个家庭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同样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应该互相团结,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

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建立在全国人民的团结和共同努力的基础上的,没有民族团结,一个国家只会灭亡,兴旺也就无法谈起。民族矛盾一直是影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衰的重要因素。想一想当初要不是国共两党闹矛盾,那抗日能打八年吗?要是只有一个国民党,那肯定是不行的,因为国民党自身存在许多的民族矛盾,所以没有人民群众的拥护,而共产党先进得很多,他们把人民矛盾是否能够顺利解决作为一次革命能否胜利的决定因素。所以民族团结是维护社会稳定、祖国统一、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华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解决民族矛盾,首先我们应该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在中国的历史上,中国的人民一直受到各种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这是中国历史一直动荡的原因。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废除了封建制度和各种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使中国在各方面都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

其次就是各民族之间实现民族平等,只有实现民族平等才能有民族团结,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只有这样各民族才能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繁荣发展。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现代化进程。

最后,我们应该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是民族团结。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宁夏民族团结教育心得体会 篇6

今年5月,是自治区第26个民族团结教育月。为在学校掀起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热潮,切实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人民解放军好”的主旋律,我校以抓学习,求团结,树典型,结对子,思稳定,求发展为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大力实施“得民心工程”,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进一步巩固,各项工作更具特色名类活动丰富多彩。我校在继承和发扬历年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与时俱进,坚持“一手抓民族团结,一手抓改革发展”,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教育针对性,有效性,不断巩固和发展我校各民族大团结的政治局面。

一、精心组织,周密安排

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好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我校党组领导十分重视此项工作,及时成立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根据自治区的安排意见,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系列活动。认真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周密安排部署,使教育月活动早计划、早安排、早部署,扎扎实实,富有成效。我校机关党组和党支部结合实际,通过动员会、座谈会、讨论会、板报、专栏等多种形式,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32号文件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自治区党委七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自治州九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及校委十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大力开展“学英雄,见行动”活动,在全校上下形成了人人重视民族团结,人人争当民族团结模范的良好氛围。

二、以群众性活动为载体,不断把教育月活动推向高潮

民族团结教育月期间,我校以活动为载体,寓民族团结教育于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全校举办了民族团结专题学习动员会,由相关部门领导向全校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宣讲新疆发展的历史及民族发展和宗教演变的历史,引导干部职工进一步认清民族分裂主义本质和危害,分清是非界限和敌我界限,使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统一思想,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四个高度认同”即使各族干部群众达到对祖国的高度认同,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的深刻内涵。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引导干部职工学习英雄临危不惧、舍己救人、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学习英雄一心为公,无私奉献,忠诚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尚情操;学习英雄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对工作精益求精的优良作风;学习英雄乐于助人,2 尊老爱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德;学习英雄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拼搏精神。通过学习英雄模范先进事迹,对照检查自己找差距,我校党员干部始终能弘扬民族精神,维护民族团结,热爱本职工作,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我校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月系列活动,认真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相结合;二是与广泛开展“四认同”教育和巩固发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再教育相结合;三是与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两会”精神相结合;四是与大力学习宣传践行“三个代表”的典型民族团结的先进典型相结合,使民族团结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三、大力实施得民心工程

我校结合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大力实施得民心工程,深入扶贫帮困对口支援村,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切切实实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自5月12日召开动员会开始,全校党员干部在校党组领导的带动下,人人捐款,个个捐物,让各族群众深切感受到“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人民解放军好”。

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途径初探 篇7

一、保证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主体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

毛泽东曾经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 干部就是决定因素。”[1]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主体主要指高校承担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任务的老师包括校领导、政教主任、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及相关学科教师等等。他们在整个民族团结教育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主导和支配着民族团结教育的客体、介体和环体等等因素。马克思指出:“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2]毛泽东也强调“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 “因为他们是教育者, 是当先生的, 他们就有一个先受教育的任务。”[2]教育主体把自身作为认识和改造的对象, 进行自我改造、自我提升, 才能用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满足大学生们求知和发展的需要。因此, 我们探究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者的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的专兼职结合的工作队伍。具体而言应该通过开展岗前培训、教学研究、集体备课、集体教研、教学竞赛和教学经验交流, 有计划地组织优秀教师考察学习、参加学术会议、调查研究等途径提高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1. 坚定、正确的政治思想素质。

作为一个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者首先应当具备正确的世界观、祖国观、民族观和宗教观;坚信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坚信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坚决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马克思的民族理论。

2. 广博精深的知识结构。

民族团结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从事这项教育工作的每一个教育者, 都应该通过学习和锻炼, 掌握丰富的知识, 达到较高的水平。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构成。首先需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具体体现为具备有关中华民族概况、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及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的系统理论知识;其次需掌握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 民族团结教育涉及到语文、政治、地理、历史等学科的知识, 做学生思想工作又涉及到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知识, 因此高校民族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些相关学科的知识懂得越多, 对工作越有利。

3. 多种能力素养的提高。

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广博精深的知识结构, 还必须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首先, 思想宣传能力, 这主要是指需具备较强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 讲话能抓住要领、突出重点, 富有鼓动性和说服力, 对待学生要热情、耐心、细致, 能够理解人、关心人;其次, 调查研究能力, 这主要是指教育工作者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 善于接触、观察、了解、分析教育对象和社会环境, 并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以达到教育目标的能力;最后, 运用现代化手段的能力, 现阶段的民族团结教育再也不是以往单一的谈话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的运用, 例如, 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等, 所以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学会熟练运用这些现代化手段, 要学会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及时地与人沟通, 快捷有效地完成教育任务。

二、全面调动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客体主动性和主体性

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客体即各类高校的大学生。他们与一般的物质客体不同, 作为有思想、有情感、有意志的人, 他们在接受教育时, 不是完全被动的, 而是具有主动性。当然这种主动性是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主动性, 而不是教育的主动性, 全面调动他们的主动性, 可以有效增强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但是大学生在民族团结教育过程中主动性的调动, 要求我们对他们的身心特点、思想特点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首先, 大学生的生理发展特征:中国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22岁左右, 生理发育已全面接近或达到了成年人的水平, 人体各器官的功能已趋于完善和成熟, 进入相对稳定期。这意味着他们有从事复杂的思维活动, 能够独立学习比较复杂而高深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的生理基础。其次,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大学生们智能发展迅速, 记忆力、观察力、理解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显著提高;求知欲强, 但辨别力低;感情丰富, 并不断社会化, 情感活动的强度大, 但还不够稳定, 不成熟, 情感的表现形式上不断间接化, 情感的持续时间更长;自我意识和独立意向不断增强;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逐步完善, 理想与信念逐步稳固。最后, 大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 大学生们处在思想意志的形成时期, 头脑中固有的东西少, 思想活跃, 不易保守, 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信息, 更容易观察到时代的变化, 能够较快地同时代精神产生共鸣。但同时他们并不是总能准确无误地把握住时代精神, 容易迷茫, 甚至迷失方向;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大学生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参与实际的社会生活, 并对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群体成员的互动性, 大学生的集体性生活使得他们在思想上互相认同, 在行动上互相模仿, 特别是在涉及共同利益和要求时互相激励、强化和支持。大学生的这些身心特点、思想特点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两个关键问题:

1. 民族团结教育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 教育者与大学生的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双向互动的。

这种关系要求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者在传递民族团结的信息和内容时不能持居高临下、单向施教的错误观念, 应该是在坚持平等的基础上, 全面了解大学生们各自的思想特点用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共同参与、积极互动、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教学相长, 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民主团结教育过程中大学生们应该从他教他律转向自教自律。

大学生是从依赖走向独立, 从非成人变为成人, 从别人对自己提期望到自己对自己提出期望的转变时期;是自我意识、自我发展、责任心不断增强的关键时期, 单纯的进行灌输式的教育不能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中, 有时甚至会使他们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也指出, “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不教育”。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 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由此, 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者应该利用疏与导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法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 让他们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达到民族团结教育中的本真状态———自教自律。

摘要: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是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 必然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从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主体、客体两个方面深入研讨如何增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 切实保障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不流于形式, 不走过场。

关键词: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性,主体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526.

宁夏民族团结教育心得体会 篇8

关键词:新疆班;德育机制;民族团结教育;民族认同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编码:A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7-0070-02

学校自2007年开始招收新疆生,目前在校生300人,学生来自新疆14个地、州、市的12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84.1%,维族学生占55.5%。开办新疆班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新疆培养后备人才,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为此,学校将民族团结教育作为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创新德育机制,不断提升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

一、混合编班,促进民族交融

提高民族团结教育实效的关键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让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真正理解并接受其他民族,认同国家的民族政策。为此,学校采用混合编班的形式,将300名新疆生混合编入27个班级。让新疆生与内地生一起生活与学习,互相帮助、和谐相处,有效促进了双方的情感交融。

新疆生远离家乡亲人,特别需要亲情和关爱。学校全体教职工树立为新疆生服务的理念,每个人都以高度的责任心关心新疆生的生活和学习。学校要求每位教职工作为1—2名新疆生的德育导师,从思想、学习、生活、身体、心理等方面予以全方位关心和指导,让学生感受到亲情和家的温暖。

校长作为两名喀什地区学生的导师,经常与这两位学生谈心,指导学习方法,明确发展目标;为他们推荐好书,一起交流读书体会。同时,校长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增进家校关系。每逢少数民族节日,如古尔邦节等,校长都会准备小礼物送给学生。在校长的带动下,全校师生都自觉关心和爱护新疆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温暖。

在老师的带动下,本地学生也与新疆生建立了融洽的同学关系。古尔邦节是新疆地区的重要节日,节日这天,本地生为班级的新疆生送上真挚的祝福,邀请他们到家里作客。新疆同学生病,本地生会送去亲人般的关怀。学生们相处融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爱心的滋养下,新疆同学也学会了以爱回报爱。一名本地生在作文中写道:记得去年冬天,我患上了重感冒,有几天没有去上课。当我回到学校时,看到各科笔记非常齐全。原来,是我的同桌——一名新疆生帮我把笔记补齐了。我由衷地感谢他,他笑了笑说:“不用谢,应该的,我们是一家人嘛!”对,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每到暑假新疆生离校时,本地生都依依不舍地送行。而对于高三毕业的新疆生,本地生和老师们更是难舍难分。这种跨越地域、跨越民族的亲情让人为之动容。

混合编班,为各民族学生提供了交往与交流的平台。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各民族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认同,不断吸收对方的优秀文化养分,促进了民族交融。

二、微善教育,培育向善品格

红螺寺中学始建于1950年,相传玉皇大帝有两个美丽善良的女儿,下凡游玩时喜欢上了怀柔的山山水水,于是变成两个红螺永远留在了人间。她们用自己的神力保佑百姓,人们为了纪念她们而修建了红螺寺。学校当时就建于寺中,因此而得名。基于学校的历史积淀,传承红螺女向善的精神,学校逐步形成了“扬善和谐,执着奉献,民主开放,勤奋向上”的红螺文化。向善行善是每一个民族的优良品德,基于此,学校以红螺文化“向善”这一核心价值观为宗旨,开展“微善教育”,倡导学生从微小的善事做起,积善成德。

微善教育以“向善”这一核心价值观为引导,以班级为单位,让各民族学生团结在一起,助人、互助,日行微善,形成向善的品格。全校成立22个“微善班”,制定微善计划,开展微善活动。微善班在校内,为同学和老师做好事,在校外,帮助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去公园义务劳动等,以小小的善行弘扬向善文化。活动中,学校的3个微善班被评为全国微善班。袁秀龙是一名学习成绩优异的新疆生,他和本地生和谐相处,团结各民族学生,帮助同学,成为民族团结的使者和微善明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中学生。

三、生涯规划,科学规划人生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祖国统一、德才兼备的学生是学校开办新疆班所担负的责任。而生涯教育能指引学生科学地确定人生发展方向,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明确生涯目标。为此,学校以北京市民族教育学会十二五重点课题《内高生生涯教育研究为的引领,开展了一系列生涯教育活动。

暑假期间,学校组织新疆生回家乡调查新疆人才需求状况,寻找人才培养和新疆人才需求的偏差,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同时,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各个行业,开展职业体验活动。例如,与当地公安局联系,开展“我当一天警察”职业体验活动,或利用父母工作资源,去医院、工厂、公司等单位,体验一天的工作。职业体验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和职业状况,初步了解职业目标的素质要求,从而为学生的人生规划提供现实的依据。

学校定期开设生涯教育课,由不同学科教师执教。例如,校长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让学生挖掘自身的能力优势,据此寻找未来适合自己的职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则分别从生涯目标和了解自我能力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指导,并为班主任提供生涯教育课指导,从而带动生涯教育走进课堂。同时,学校将生涯教育和班会活动相结合,鼓励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开展生涯教育。例如,高一年级以认识自我为主题,召开“塑造完美的自己”“做自信的我”等主题班会;高二以生涯探索为主题召开了“我的方向在哪里”“社会与我”“我的大学梦”等主题班会活动;全校还开展了“我的梦 中国梦”系列主题班会活动。班会活动以梦想和目标教育为主线,鼓励学生立梦、追梦。其中,苏颖老师的班会课“让梦想照进未来”,获得北京市中小学生涯发展指导课程建设二等奖。

此外,学校还组织新疆生到清华、北大等大学参观,让学生近距离了解大学,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开办新疆班七年来,学校始终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3年,学校被评为北京市民族团结教育示范校。今后,学校将继续努力探索,把将新疆班建设成培养政治人才的高地、科技人才的基地、民族团结教育的阵地。

宁夏民族团结教育心得体会 篇9

团日活动心得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全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富强,维护了社会主义祖国的统一安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广泛、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有效防范和坚决打击民族分裂活动,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推进党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业,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必须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在新时期,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我国的团结统一和繁荣富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等,都要求必须大力加强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培养各族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提高各族学生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自觉性,增强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的必然要求。所以,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以实际行动来加强民族的团结,为祖国的繁荣尽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量。

在我的印象中,内蒙古有辽阔的大草原,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彩,肥沃的草原上有肥壮的牛,羊,马。当你到了这片辽阔的草原时,你的心情会变的舒畅,你的烦恼会跟着那一朵朵白云飘走,你的心胸也会象草原一样的辽阔。

当你谈起内蒙古,也许你会想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风情,也许你还会想到山药、莜面、羊皮袄的土特产品。是的,内蒙古是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的沃土,是培育了我们的神奇的土地,我们对她充满着热爱之情。因此我们想要把自己的爱,把自己的青春与激情都奉献给这片沃土。

我们知道,现在的内蒙古虽然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同国内的其它省区相比还是很落后。现在内蒙古的繁荣、发展是由这许许多多的人奋斗得来的。而作为今天的青年人,如果不具有献身精神,如果不愿意建设内蒙古,那么这不仅仅是对我们自身价值的否定,而且我们也对不起先辈,更不能面对我们的后来者,因

0

内蒙古工业大学

为坐享其成是可耻的。我们是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有知识的一代,内蒙古的振兴要靠我们的努力实现。因此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应该是我们的光荣。

通过团日活动,我们了解到如何促进民族团结:一要坚持科学发展,将民族地区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二要坚持民族平等,尊重和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三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为各族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让各族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

虽然我们还是大学生,对于促进民族团结还不能完全做到以上三点,但我们可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尊重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同学交朋友等等。

热爱内蒙古、建设内蒙古、献身内蒙古、振兴内蒙古需要的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埋头苦干精神,因此我们在学习工作中要勤于钻研、勇于探索、顽强拼搏、开拓前进,实现内蒙古真正的繁荣富强。现在发展中的内蒙古同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实现自我的环境,为我们的就业提供了机遇。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让我们携起手来,让内蒙古在我们勤劳双手的妆扮下,变为幸福的乐园。让我们的青春在建设内蒙古、献身内蒙古的伟大事业中放射出更灿烂的光华。

内蒙古工业大学

热爱内蒙,献身内蒙

——主题团日活动心得体会

在冬天这冰冷的季节,我们迎来了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热爱内蒙古、建设内蒙古、献身内蒙古”为主题的团日活动,这是给我们一个释放青春激情,挥洒青春汗水,展现你我风采的舞台。这一次团日活动,我们收获了一份成熟,一份责任,一份泪水。

生活在和平环境中,我们对民族苦难的历史,以及革命先辈为改变苦难历史所进行的艰难的战斗历程,往往知之甚少。革命战争中的那些英雄故事,仿佛只是一些抽象而模糊的概念,炮火与硝烟更是遥远的场景。因此,为了加深广大青年对先锋模范作用的理解,增强团员意识,丰富活动形式,促进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我们电子班全体同学积极响应学院的号召前往乌兰夫纪念馆开展了本学期的主题团日活动。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全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富强,维护了社会主义祖国的统一安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讲解员的讲解以及我们的积极学习中我们了解了乌兰夫的光荣事迹,了解到乌兰夫同志为内蒙古革命与建设献出的毕生心血,建立不朽的光荣业绩。1946年5月1日他创建了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也标志着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名族自治区政府的诞生。他在内蒙古工作近二十年,使内蒙古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名族团结,当时被周恩来誉为“模范自治区”。不止这些,他还在农牧林业、工业与外事中做出了贡献。乌兰夫同志是我国少数名族中献身共产主义事业的先驱者之一,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为党和人民的利益,为国家和名族的繁荣富强忘我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赢得了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他将永远活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中,永远与草原同在。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永远铭记,这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热血,用生命换来的,应该倍感珍惜,决不能因优越的生活条件而遗忘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我的印象中,内蒙古有辽阔的大草原,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彩,肥沃的草原上有肥壮的牛,羊,马。当你到了这片辽阔的草原时,你的心情会变的舒畅,你的烦恼会跟着那一朵朵白云飘走,你的心胸也会象草原一样的辽阔。当你谈起内蒙古,也许你会想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风情,也许你还会想到山

内蒙古工业大学

药、莜面、羊皮袄的土特产品。是的,内蒙古是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的沃土,是培育了我们的神奇的土地,我们对她充满着热爱之情。因此我们想要把自己的爱,把自己的青春与激情都奉献给这片沃土。

我们知道,现在的内蒙古虽然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同国内的其它省区相比还是很落后。现在内蒙古的繁荣、发展是由这许许多多的人奋斗得来的。而作为今天的青年人,如果不具有献身精神,如果不愿意建设内蒙古,那么这不仅仅是对我们自身价值的否定,而且我们也对不起先辈,更不能面对我们的后来者,因为坐享其成是可耻的。我们是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有知识的一代,内蒙古的振兴要靠我们的努力实现。因此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应该是我们的光荣。

通过团日活动,我们了解到如何促进民族团结:一要坚持科学发展,将民族地区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二要坚持民族平等,尊重和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三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为各族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让各族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

虽然我们还是大学生,对于促进民族团结还不能完全做到以上三点,但我们可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尊重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同学交朋友等等。

热爱内蒙古、建设内蒙古、献身内蒙古需要的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埋头苦干精神,因此我们在学习工作中要勤于钻研、勇于探索、顽强拼搏、开拓前进,实现内蒙古真正的繁荣富强。现在发展中的内蒙古同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实现自我的环境,为我们的就业提供了机遇。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让我们携起手来,让内蒙古在我们勤劳双手的妆扮下,变为幸福的乐园。青春无悔,让我们的青春在建设内蒙古、献身内蒙古的伟大事业中放射出更灿烂的光华。

内蒙古工业大学

热爱内蒙,献身内蒙

——主题团日活动心得体会

在这和平的新时代,民族团结的期盼,激励了我们;自我奋进的豪情,支撑了我们。于是,我们意气高昂地承载起星辉般璀璨的梦想,在寻梦的征程里迎风起舞,放歌长吟!寻梦,早已不是一个人的归宿;寻梦,早已不再是寻觅一家人的幸福;因为,我们有我们的责任,世界的未来属于我们!热爱内蒙古,建设内蒙古,献身内蒙古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十月的心情如同天气本身一样豪爽,这次活动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热爱内蒙古,建设内蒙古,献身内蒙古”为主题引导同学们积极为社会作贡献,为创建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因此我们通信10-1班集体参观了乌兰夫纪念馆。

经过一个小时的路程终于来到中宣部命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乌兰夫纪念馆。乌兰夫纪念馆展示了乌兰夫同志从少年投身革命到为国操劳、鞠躬尽瘁的全过程。凝炼了大量珍贵的史实,逼真的再现了一个个著名的战斗。在真实的历史天幕下,可以看到乌兰夫作为一代名将运筹帷幄、叱咤风云的风采;可以看到惨烈残酷的惊心动魄的场景;可以看到与云继先等人秘密策动“百灵庙暴动”,打响了蒙古民族武装抗日的第一枪。在那里我们深化了自己对历史的认识,使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把满腔的热情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他们用行动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也为我们这些后辈们做出了好榜样。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全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富强,维护了社会主义祖国的统一安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的印象中,内蒙古有辽阔的大草原,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彩,肥沃的草原上有肥壮的牛、羊、马。当你到了这片辽阔的草原时,你的心情会变的舒畅,你的烦恼会跟着那一朵朵白云飘走,你的心胸也会象草原一样的辽阔。当你谈起内蒙古,也许你会想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风情,也许你还

内蒙古工业大学

会想到山药、莜面、羊皮袄的土特产品。是的,内蒙古是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的沃土,是培育了我们的神奇的土地,我们对她充满着热爱之情。因此我们想要把自己的爱,把自己的青春与激情都奉献给这片沃土。

我们知道,现在的内蒙古虽然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同国内的其它发达省市相比还是很落后。现在内蒙古的繁荣、发展是由这许许多多的人奋斗得来的,而作为今天的青年人,如果不具有献身精神,如果不愿意建设内蒙古,那么这不仅仅是对我们自身价值的否定,而且我们也对不起先辈,更不能面对我们的后来者,因为坐享其成是可耻的。我们是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有知识的一代,内蒙古的振兴要靠我们的努力实现。因此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应该是我们的光荣。

通过团日活动,我们懂得了如何促进民族团结:一要坚持科学发展,将民族地区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二要坚持民族平等,尊重和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三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为各族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让各族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

虽然我们还是大学生,对于促进民族团结还不能完全做到以上三点,但我们可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尊重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同学交朋友等等。

民族团结心得体会 篇10

社会稳定、各民族团结,国富民强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有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作为一个青海人应有的一份责任心,上对国、下对家。需要做好这一点,我们就必须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首先,我们应当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方针,旗帜鲜明反分裂,坚定不移抓稳定,不断推进青海从基本稳定走向长治久安,不断推进小康青海、平安青海、和谐青海建设而助一臂之力。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就要坚持反对分裂维护稳定,就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措施得力、方法得当。要继续加强正面宣传教育,更加广泛深入地揭露“分裂分子”集团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真实面目,要大张旗鼓地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加大正面舆论引导力度,积极营造安定团结、遵守法律、和谐向上的良好舆论氛围。

立足实际,认清形势,加强团结。我们要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举一反三,准确分析和全面把握当前反分裂斗争的新形势,始终紧绷政治这根弦,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保持临战状态,切实做好打大仗、打硬仗的准备,坚决粉碎“分裂分子”的新一轮进攻,坚决维护祖国统一,确保国家安全和青海社会稳定。

坚持反对分裂维护稳定,就要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多少年来,青海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建设自己的家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是一家,团结一心,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旋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任何人在任何时候搞分裂、搞破坏都是不得人心的,都是各族人民不答应的。

社会稳定、繁荣是青海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青海科学发展的根本前提,“分裂分子”集团妄图分裂祖国的阴谋是不得人心的,是注定要失败的。稳定压倒一切,确保社会稳定是当前我们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全面夺取反分裂斗争胜利的重要基础。我们一定要按照“一贯彻、三坚持、两推进”的要求,切实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认真学习、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做好反分裂和维稳工作,使我们在稳定的环境下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夺取我们发展稳定的新胜利,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青海做出应有的贡献。

民族团结心得体会

王卓曼2013年12

民族团结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不仅意义深远,而且营造了团结稳定的社会环境。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促进青海全面发展。

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增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与进步,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旋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坚定不移地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强化“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就是要把民族团结教育与县委、政府大力改善民生,努力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用战略的眼光,超前的思维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解决各族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需。

当然,处理好民族之间的关系,要求我们的每一位成员都有一颗爱国的心,需要一种爱国的强力支撑。民族是我们做一切事的基础,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最坚实的保障,是新中国诞生的先决条件。

民族,贯穿了整个时代,实践证明民族团结给我们带来了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各族人民可以安心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民族团结也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高校民族团结教育之教学内容设计 篇11

关键词:高校;民族团结;教学内容;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8—0198—03

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国家伟大振兴的胜利之本。所谓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之间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互相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建设和促进社会稳定[1]。

新时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就是要在大学生中广泛深入地加强国情和区情、中华民族团结史、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反分裂反渗透、国家民族法律法规等教育,巩固和发展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结合胡锦涛总书记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下发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笔者认为新时期的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

一、国情、区情教育

(一)国情教育

“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指历史上居住于中国境内的一切民族。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它是由56个民族组合而成的拥有960万平方公里领土和13亿人口的国家。在我国,“实际上是汉族‘人口众多’,少数民族‘地大物博’。” [2] 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少数民族有1亿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8%以上,分布在全国各地;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总面积的64%左右,拥有森林、草原、水利矿藏等资源,在物质资源上占有巨大的优势,但经济文化、科学技术比较落后。上述国情决定了要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也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汉族和少数民族只有互相承认彼此的优势和劣势,取长补短,优势结合,才能充分利用各民族的人力物力资源,发挥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保证四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达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目的。

(二)区情教育

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全国一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历史性提高,民族地区的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各民族地区的发展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宣传教育,引导大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成就,珍惜民族团结稳定的发展环境,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二、中华民族团结史教育

中华民族是历史上长期形成的以汉族为主体,包括其他少数民族的伟大民族。几千年来,中国各族人民互相学习、休戚与共、民族融合,共同缔造了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形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

通过各民族团结史的教育,使学生深刻认识,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和历史,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深刻认识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总趋势,是各民族相依共存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深刻认识正是由于国家的长期统一,各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和长期革命斗争中结成的休戚与共的关系和经济文化联系,把我国各民族维系于一个统一的大家庭中世代相传;深刻认识社会主义与其他各历史阶段的民族团结,在核心力量、理论基础、目标、对象等方面有着本质的不同;深刻认识我党提出的“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也互相离不开”的思想,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3]。

三、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教育

民族风俗习惯,是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相沿积久而形成的生活方式。它具体表现在各民族的生产、居住、饮食、服饰、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禁忌等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民族的历史传统、心理感情以及道德准则、宗教观念等[4]。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基本特征,作为当代大学生只有了解各个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才能谈得上尊重。在给大学生进行介绍时可以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介绍,比如历史文化、风俗习惯、语言文字、著名人物、历史贡献和现实取得的成就等,增强各民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进各民族学生间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真切体会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教育

在教学内容上,在保证思政课各类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基础上,要把民族团结理论宣传“透”。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党和国家正确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2005年5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从六个方面对新世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做出了新概括:(1)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2)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3)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4)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6)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各族人民都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5]。

通过老师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全面、准确、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而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理论素养。

(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

我党一贯重视民族问题,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依据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结合我国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制定了一系列适合我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这些政策包括:(1)各民族不分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发展程度高低,一律平等。(2)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4)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5)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6)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 [5]。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根据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任务,又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具体化,又是党的总任务和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做好民族工作的保证,在实践中必须全面地、正确地创造性地加以贯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民族团结,把蕴藏在各民族人民中的巨大创造力调动起来,实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战略目标。

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教育

爱国,是热爱祖国、忠于祖国、报效祖国的简洁表达。纵观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爱国主义精神从来就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一种巨大力量,作为一种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它也是民族团结教育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爱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中国地大物博,人们对祖国的爱往往源于对故土的那份最朴素而真挚的情感。第二,对各族人民的热爱。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而成的国家,各族人民世代在这片广袤的国土上繁衍生息,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创始者,祖国和人民是不可分割的,热爱各族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第三,维护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信念。我国《宪法》第5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6]。

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使大学生进一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还必须教育大学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对整个中华民族的认同感。2002 年11 月8 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概括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7]通过教育,使当代大学生懂得,深深根植于数千年文明历史与优秀文化传统中的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六、反分裂、反渗透教育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趋势深入发展,是社会大转型中各种矛盾凸显的历史时期,切实维护民族团结的任务繁重而艰巨。由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歧视和民族隔阂、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的一些影响并没有彻底消除,在一定情况下还会表现出来;再加上当前我国地区、城乡、民族之间人员流动加快,误会和纠纷不时出现;民主法制建设不够健全,伤害民族感情、损害民族团结的事情时有发生;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西化和分化的政治图谋一刻也没有放松,与国内民族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处心积虑地利用所谓“民族”、“宗教”、“人权”等问题,加紧对我国进行渗透、分裂、破坏和颠覆活动。因此,必须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民族分裂主义的严重性、危害性,牢固确立民族分裂主义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危险的指导思想。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确,我们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绝不是分裂主义活动和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划等号,更不是把斗争矛头指向少数民族和伊斯兰教徒。搞民族分裂主义活动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尽管分裂分子往往打着民族宗教的旗帜从事颠覆、分裂和破坏活动,但他们决不能代表某个民族或某种宗教。我们同他们的斗争也绝不是一个民族同另一个民族的斗争,也不是信仰与不信仰宗教的斗争,而是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分裂主义分子的破坏活动,损害的是各民族的共同利益,他们是各族人民共同的敌人,必须旗帜鲜明地同国内外民族分裂主义作坚决的斗争。

七、国家民族法律法规教育

国家民族法律法规教育是加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主要是指对大学生进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各省、市、自治区制定的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等的教育,大学生知法懂法,自觉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自觉遵守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中规定的坚持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基本原则。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建设的人才,将担负起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振兴民族经济、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明的重任。在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设计,是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感、文化包容意识和公民责任意识的重要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田忠福.略论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再认识[J].新疆社科论坛,2009,(3):29-31.

[2]万白乙拉.论加强民族团结[J].前沿,1995,(4):43-45.

[3]任一峰,倪培霖.关于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社)教育科学版,1997,(2):64-67.

[4]明伟.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特点和对其尊重的意义[J].中国民族教育,2006,(11):30.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5-05-31(1).

[6]托娅.民族团结教育之愿景及其有效教学设计[J].思想理论教育,2009,(18):46-49.

[7]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59.

寓民族团结教育于地理教学之中 篇12

一、让学生知道我国各族人民友好团结的历史由来已久

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就和睦相处,友好往来,共同开发了祖国辽阔的疆域。他们的丰功伟绩将永载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史册。例如:在进行青藏地区一节教学时,我就讲到了布达拉宫内的《文成公主进藏》壁画,它反映了藏汉民族团结友好的历史。然后再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后面编排的“读一读”。这样做,不仅使学生知道我国民族团结历史悠久,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正确的唯物史观。

二、让学生懂得维护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有些青少年学生认为,民族团结仅仅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事,是大人们的事,与我们学生无关,这显然是一种误解。我在讲述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时,就正确引导学生加以分析。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虽然不大(8%),但分布地区很广。就全国范围来看,绝大多数少数民族都与汉族杂居在一起,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这是我国民族分布的一个显著特点。紧接着我问这种空间分布特点说明了什么?这时学生思想高度集中,积极思考,在教师的开导下,终于得出了“各民族间的相互关系,他们之间相互影响,彼此团结,互相帮助,互相融洽,谁也离不开谁”的结论。

三、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帮助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团结的坚定信念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少少数民族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新疆汉族人越来越多,会不会影响我们民族经济的发展?显然他们对加强民族团结持怀疑态度。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空洞的说教上,不但不能说服学生,反而会助长他们的逆反心理。针对这个问题,我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力求做到使学生心服口服。例如:为了促进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国家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长期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力支持,兴建了许多大工程。像乌鲁木齐-库尔勒铁路的铺通,吐哈油田的开发,独山子乙烯工程的兴建等,无不体现了国家对我区所做的巨大努力。使我区大部分人开始过上比较宽裕的生活。

四、用民族团结方面的典型事例,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

课堂上引用小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还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进行西藏教学时,我就讲了孔繁森的事迹。我们党的好干部孔繁森同志离开了年迈的母亲和体弱多病的妻子,两次进藏,历经十载,和藏族人民结下了深情厚谊,他收养两个孤儿,向病人献血,给藏族同胞看病,无不体现了他高尚的情操。这样讲解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得熏陶。难怪有的学生听后立刻表示:长大后我也要去西藏工作。

此外,还可以通过“民族团结宣传月”,民族节日期间举行的“茶话会”,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向青少年学生进行民族团结内容的教育。总之,备课时处处要留心,决不放过任何德育因素。

上一篇:初中英语学习策略分析与教学方法设计下一篇:旅游合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