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案7 新人教版必修(共4篇)
一、根据课标、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情况确定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主要是:对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包括: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更替、五带划分等。其中除了地转偏向力,其它都是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包括:恒星日和太阳日、时差的计算、日界线、地转偏向力、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二、在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和难点
一)、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制作课件进行演示。
二)、我一般采用学生、课室、地球仪作为教学媒体,进行以学生参与为主的课堂演示,或采用版图,使学生的思维由抽象转为形象,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举例:
一、恒星日和太阳日的突破――学生演示 演示恒星日和太阳日的步奏:
1、把课室中的课桌进行重新编排,使课室的中间有演示的场地。
2、教师随意快速转动地球仪,问学生地球自转的周数(一般难以 回答);教师再转动用有红色彩带表示经线的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回答自转周数,从而引出参照物
3、确定地球自转周期的参照物:太阳、某一恒星,并解释清楚地球和太阳、某一恒星之间的关系。
4、请甲同学作太阳,课室后边的墙假设是遥远的某一恒星。
5、地球仪红色彩带正对学生甲,同时正对课室后边的墙(同时第一次正对)。
6、教师一边演示地球自转,一边缓慢地绕甲同学转,表示地球公转,提示学生注意观察。
7、当红色彩带表示的经线第二次正对课室后的墙时,解析恒星日,并提问学生此时地球转过多少度以理解恒星日的概念,认清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真正周期;提问学生此时红色彩带表示的经线是否正对甲同学,这说明什么?教师再使地球仪向东自转一角度,红色彩带表示的经线正对太阳(学生甲),解析太阳日。
8、利用演示分析结果,学生归纳得出恒星日、太阳日差异。
9、以上环节视学生掌握情况作适当重复。
二、时差计算(地方时和区时)
在讲计算之前,必须先让同学们明白:
1、何为地方时?
2、时区是如何划分的?
3、何为区时?何为中央经线?
4、何为日界线?
5、何为北京时间?
对于时间计算,许多教师都有自己独特一套方法,我只能介绍我觉得好用的方法――坐标法 举例:地方时的计算
三、国际日期变更线 ――示意图
必须讲清楚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与180o的相对位置,可以用以下这副示意图加深理解。
对于书本上的一句话“地球上新的一天就从这里开始”,许多学生存在误解。处理的方法可以布置课后探究作业:当国际日期变更线(180o)为何时刻时,新的一天从这里开始?当国际日期变更线(180o)为其它时刻时,全球的日期又会如何?
四、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课件演示结合黑板版图
1、讲清这两个知识点的基础是:理解何为太阳直射点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学生参与的演示活动:
先把课桌围成一个椭圆,请四位同学到中间,背靠背伸出手(为假设的太阳及直射光线),教师拿着地球仪边自转边绕他们公转,在再请几位同学观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并记录下来,最后,分析归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并画出太阳直射点运动轨迹图。
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抛体运动是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形式。与过去不同的是,教材的出发点不是直接告诉结论: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而是说它在水平方向受力如何、竖直方向受力如何;既然受这样的力,它在这两个方向上的位置(坐标)与时间的关系就应该是对应确定的。学习物理学就要学习它的基本方法,而在力学里,根据受力确定物体的运动规律,包括它的坐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进而解决其他问题,这是一个基本方法。
《课程标准》要求“会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显然教材的这种处理对“方法”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更高的要求。
学生在学习了直线运动有关的知识和方法后,通过前几节的学习,逐步将目光由一维情景转向二维情景,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和心境。教学时,建立了抛体运动的概念后,平抛运动概念不需要从大量例子中归纳,抽象,只需说明平抛运动特点的条件即可。
在讨论抛体的位置,轨迹和抛体的速度问题时,把平抛运动作为一个典型的案例,应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方法和牛顿第二定律确定抛体运动的位置和速度,并用数学方法得到轨迹方程。这是一种重视理论分析与演绎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体育运动中,都有抛掷物体的经历,也有观察抛体运动的经历。也大概知道抛体运动的轨迹特点。因抛体运动在物理中是一个理想化的概念应注意引导学生把生活概念提升到物理概念。抛体运动是学生第一次应用运动的分解和合成的方法分析曲线运动的规律。对掌握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种方法在力的合成与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学习中学生已有基础,并且学生已有直线运动知识准备及牛顿第一,二定律作基础。可以接受和深入理解用两个运动的合成的方法讨论平抛运动,实现知识迁移。3.设计思路
本节课内容在知识涉及面上既有平抛运动又有斜抛运动,教学开始先让学生通过现象感知,得出抛体运动概念及平抛运动概念。然后再通过理论分析,猜想平抛运动的规律。最后再通过化曲为直,化难为简的思想方法,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通过领会平抛运动的分析方法,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升华。教学当中及时的练习可以加深同学对知识的理解,让他们感受知识的应用价值和教育功能。
用心
爱心
专心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抛体运动,什么是平抛运动。知道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2.理解平抛运动的运动学规律,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3.从运动学角度理解平抛运动可分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与方法
1.体会平抛运动的规律的探究过程,体会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探究平抛运动规律中的应用。
2.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可以用两个简单的直线运动来等效替代。利用已知的直线运动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等效替代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勇于探究的精神。
2.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意识和勇气,主动探究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归纳抛体运动的规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难点: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归纳抛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方法
理论探究,启发引导,归纳分析。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体验感知,生成概念。课件投影观看视频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感知抛体运动)课件展示平抛运动的性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平抛运动的概念,性质)
(二)实验演示,理论探究把握平抛运动的规律 一.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
由化曲为直思想,引导学生通过理论分析猜想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然后课件展示平抛运动的动画。通过演示实验验证猜想。
用心
爱心
专心
二、平抛运动的规律
课件展示
二、平抛运动的规律ox1、位置xv0ty1gt22y2、轨迹yg2x22v0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3、位移xv0ty1gt22Ov0θlAxP(x,y)By位移大小:lx2y2(v0t)2(方向:tan1gt2ygt2xv0t2v01gt2)224、速度vxv0vygt速度大小:方向:Ov0αxP(x,y)vxyvy22vxvyv2v0(gt)2vtanvyv0(设计意图:用运动合成和分解的方法,利用数学知识探究平抛运动物体的位置,轨迹、位移、速度。学生推导加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用心
爱心
专心
gtv0(三)知识迁移深化
Oθv0O′lαAxP(x,y)
2、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与x 轴的交点O ′有什么特点?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与x轴的交点为水平位移的中点。Bαvx=v0yvyv1、位移偏向角θ与速度偏向角α有什么关系?1gt2ygt2tan位移偏向角θ:xv0t2v0gt速度偏向角α:tanv0v0vytan2tan 例1 小球从h 高处以v0的初速度做平抛运动,求小球在空中的飞行时间t 和水平射程x ?Ov0hx小球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由h1gt22得t2hg平抛运动在空中的飞行时间仅与下落的高度h有关,与初速度v0 无关。平抛物体的水平射程(落地时的水平位移)与初速度v0 和下落的高度h有关。小球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射程xv0tv02hg(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得出位移偏向角与速度偏向角之间的关系。再通过例题的讲解练习,使学生对平抛运动的时间,射程有一定的认识。这样平抛运动的决定因素的得出就水到渠成,学生也容易理解。
用心
爱心
专心 4平抛运动的决定因素(1)飞行时间:(2)水平射程:t2hgxv0tv02hgt(3)位移偏向角θ与速度偏向角α:tan2tan
(四)总结
总结:利用匀速,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求解分位移、分速度分解合成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平抛运动(曲线运动)(曲线运动)
(五)板书设计
1.平抛运动的定义:
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抛出,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叫平抛运动 2.平抛运动的性质: 匀变速曲线运动 3.平抛运动的规律
(六)布置作业
(七)课后反思
用心
爱心
刘敏陕西省南郑县大河坎中学
【课题】 必修模块Ⅰ 第一章 第二节 题目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所需课时】1 课时 【课标要求及分析】
课标: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分析:课标要求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际上是结合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以太阳为例,进一步说明地球与其所处宇宙环境的关系及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 响。课标主要是从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两方面来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因此,首先要明确太阳辐射、太阳活动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规律,再用举例的方式说明太 阳对地理环境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后要说明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包括有利和 不利的两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地看待问题。【教材及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太阳能量的来源,二是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其中,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又分别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讲述。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为地球 提供光和热,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和生物的活动和变化,最终 决定了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太阳黑子和耀 斑为主要标志的活动对地球气候、电离层和地球磁场的影响等方面。为了进一步 加深学生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部分内容的理解,教材最后专门安排了一个案 例研究---太阳活动与旱涝的关系。
学情分析:对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这部分内容学生有亲身的体验,能够 从生活中寻找实例,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理解,所以应以学生分析为主,教师指导。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这部分内容学生比较陌生,不太容易理解,应以教师讲 授为主,学生用新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所表现的几方面。【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认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结合太阳外部结构了解黑子、耀斑等太阳活动的主要特征。
3、简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并能用实例加以分析和说明。过程与方法:
1、结合图片、资料和生活体验提出问题,认真思考,与同学共同探究,寻求结论。
2、针对课本中出现的地理空间分布图,学习是要注意掌握读图分析并 归纳规律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树立事物相互联系、相 互影响的观点。
2、运用辨证的思想看待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宇宙观、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与人 类关系密切,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学生 应该了解并掌握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比较陌生,讲解有一 定难度。
【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
运用导学法、课本插图和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运用讲授法,结合相关资料、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太阳活动对地球 的影响;运用对比教学法,让学生区别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要明确课标,因为课标是教学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其次,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只有熟悉教材才能有的放矢,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因材施教; 再次,根据课标,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确定教学目标,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力争突出重点,解剖难点。【教学资源】
课本、教参文字;课本 P11 图 1-2-1 太阳黑子活动与年降水量变化,P12 图 1-2-2 太阳辐射的波长分布,P12 图 1-2-1 太阳辐射的维度分布示意图;教学光盘第二节视频“太阳的简介”,图片“太阳内部结构示意图、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 太阳黑子群和耀斑”以及“极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设计意图 通 过 视 视 频 引 入 展示视频:太阳的简介。新课
思考地球与 频引入新课,太 阳 的 关 让学生更形 系。
象地了解太 阳与地球的
设问:
关系,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 趣。讲授新课: 什么是太阳辐射? 太 阳 辐 射 太阳辐射的能量有多大?
对 地 球 的看课本 P12 图 1-2-2,分 影响
析 太 阳 辐 射 波 长 范 围 特
学生讨论回 点?
答。的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
读图 有什么影响?
太阳辐射到达地球之后 被不同的物体吸收就产生
了不同类型的能量转化。那
学生举例说 么太阳辐射到达地球的每明日常生活 一个地方的辐射量是否都
中哪些与太 一样的呢?
阳 辐 射 有
阅 读 教 材 P12 的 图 关?。1-2-3,分析太阳辐射的纬 度分布有什么规律?影响
读图
加 强 学 生的读图能 力。
总结
承转 提问 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有哪
些?纬度位置(图中分层设
读图分析 培 养 综
色所表示的)、气候状况(沙
合分析地图
分小组讨论 讨论活动
总结
活动
承转
讲述: 漠地区多的原因)、地势影
响(青藏高原区最多的原 并回答。
因)。
总结:由于太阳直射点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
动,因此,太阳辐射的纬度
分布具有由赤道向两极递
减的规律。
小结:太阳辐射不均匀 的分布,是地球上热带、温
带和寒带气候分异的根本
原因。生物量的多少是不同
环境特征的明显反映。
几十亿年来,太阳辐射基本 上保持着稳定,所以地球上 的生命演化可以不间断地
进行,最终形成了高级智慧
生命:人类。
但太阳辐射一点变化也没
有吗?我们所看到的太阳
表面看上去很平静,我们感 觉不到其有什么变化,但其 实它的内部时刻不停得在
发展变化着,并且这种变化的能力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 不是本节的 内容,学生也 未必能理解,只需一句带
过,为日后的
学习作铺垫
即可。
加 强 学 生对地理要 素的比较、对 应、叠加分析 的能力。太 阳 活 动 有时很剧烈,这些变化我们 对 地 球 的 称之为太阳活动。通 过 图 片 观察太阳的 影响 探索
活动展示图片:太阳内部结 大 气 层 结 构。
构示意图。
太阳的大气
人类能够直接观测到的
层是作为背 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它
景知识出现 从外到里分为日冕、色球和
的,只要求知
光球三层。
观察图中的 道即可。
黑 子 和 耀
展示图片:太阳黑子群
斑。通过图片让 和耀斑。
学生从直观
观察这两幅图,第一幅
读图分析归 上了解黑子 图太阳表面的黑色物质叫
纳总结 和耀斑的样 做太阳黑子。第二幅图上大 子。而亮的斑块,叫做耀斑。
黑子和耀斑均属于太阳 活动。
让学生通过
太阳活动的类型较多,案例分析
分析太阳黑 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
子相对数与 展示图 1-2-1:太阳黑子活 年降水量平动与年降水量变化,思考:
均超额量的
(1)太阳活动(以黑子相 相关性,进一 对数表示)成现周期性的变。
步认识到太 化,看一看大约多少年一个 阳活动对气 周期。(2)不同地区的年 候的可能影 降水量呈现怎样的变化? 响。这种变化与太阳黑子活动
总结周期有什么关系? 小结:太阳黑子相对数变化。的周期,与年平均降水量平均超额量的变化周期基本 吻合,大约为 11 年。说明
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 了解磁暴和 性。
极 光 的 形 成。
案例 1:太阳活动影响 电离层(见中教版太阳风暴 袭击地球)
案例 2:第四次中东战。
通过真实事 争期间,埃及的雷达受到奇 件分析太阳 活动对地球
怪的干扰,这种干扰只出现 的影响。
在白天且干扰的方向与太
阳活动方向一致,埃及随即 受到以色列飞机的狂轰滥 炸并失去西奈半岛。埃及受
到的干扰来自哪里?为什 分析思考生 么?
活中太阳对 人类的负面
我们把影响埃及的干扰
影响。
称为磁暴现象,由太阳活动 带来大量电子引起的,并有 可能引起极光、通信中断 等。这都是带电粒子闯进电 离层引起的。展示图片:、极光。总结:
太阳辐射为地球环境、为人类活动提供了最主要 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的纬 度差异也造成了地表景观 的多样性。而太阳活动则不 同程度的对人类活动和地 理环境造成影响。
在宇宙的万物中,都是 如此。有利就有弊,有弊亦 有利。无论什么事物,我们 都应该运用辨正的眼光去 看待!
引导学生用 辩证的眼光 看待问题。
【板书设计】
一.太阳辐射及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 ①定义 ②来源 ③波长分布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①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
②太阳辐射能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 力。(电能、水能)。③纬度分布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大阳的外部结构示意图(从外→里):日冕、色球、光球 2.太阳活动: ①类型 ②影响1)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2)对电离层的影响 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课堂评价】 目标检测:
1、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的能量,这称为 A、太阳辐射 B、太阳常数
C、太阳辐射强度
D、太阳黑子
2、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 A、可见光区 B、红外区
C、紫外区
D、各波段平均分布
3、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的主要动力来自于 A、地球内部的热能
B、太阳辐射
C、重力能
D、万有引力
7、耀斑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A、内部 B、光球层
C、色球层
D、日冕层
8、读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黑子产生在太阳的 的
层,黑子实际上并不黑,只是因为它
比太阳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才显得暗一些。黑子数目多的年份称
年,反之则为
年。为太阳活动的
(2)在 70°~80°N 测站测得的降水量变化与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 是 系是。在 60°N~70°N 测站观测到降水量变化与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
。(3)图中反映出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 性,其变化周期约为
年。
一、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具体要求:
1、学习应落实在图上,最主要的是“水循环示意图”
2、学生应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不要求对三种水循环作出划分。
3、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4、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重点,要求是“说明”;
5、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学习应注重形成一些基本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6、对于陆地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循环各环节的联系)、水资源及其更新、水循环对气候、生态、地貌的影响等,应给予适当的关注。
二、教材分析
1、先让学生了解水圈中各水体的类型、比例,并指出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然后介绍水循环的范围,及三种水循环的种类;最后介绍水循环的意义;
2、教材详细介绍三种水循环的名称及划分,与课标相矛盾,在教学时应把握好尺度。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看景观图,认识各种水体,了解各水体的比例关系 问题:
1、全球储量最大的水体是什么?
2、陆地上淡水储量最多的水体是什么?
3、人们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来自哪些水体? 承接:
1、我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是哪一条?
2、诗人对长江的描述:“滚滚长江东逝水”、“一江春水向东流” 为何总不见长江流干呢? 学生讨论
(二)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1、观察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包括哪些主要环节?
2、这些主要环节都经过了哪些圈层?
3、蒸发和降水这两个环节都发生在哪些地区?(说明这两个基本环节既发生在海洋上也发生在陆地上)
4、海洋和陆地的水循环是否完全独立?是哪些环节将两者联系起来的?海陆水循环的水汽哪个较丰富?
(说明陆地的降水量的多少与水汽输运环节有关)
(三)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学生讨论)
1、运用水循环的原理解释为何长江水至今仍源源不断?(说明由于海陆间存在水循环,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长江水才源源不断)
2、水循环的哪些环节对地表形态产生影响?
3、为何近岸大陆架的渔产丰富?
4、运用水循环的原理解释沿海与内陆气候与生态的差异
(四)知识迁移:活动(书P60)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案7 新人教版必修】推荐阅读:
生物高中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教学设计09-15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教案06-13
天津市梅江中学高中语文 7 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09-29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教案10-30
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