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学校建设三年规划

2024-08-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特色学校建设三年规划(精选8篇)

特色学校建设三年规划 篇1

(2018·9--2021·12)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扎实推进我校教育改革和发展,以优势项目——特色项目——特色学校的特色学校建设为发展思路,以实现学校个性化、特色化发展,创建特色品牌学校为目标,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的教育优势,遵循教育规律,努力探索学校办学工作新理念、新途径、新方法,形成本学特色的发展机制,增强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学校规范发展、生态发展、特色发展。

一、学校概况

庐江县希望小学位于中国最美村镇的安徽省庐江县汤池镇迎河街,学校的前身是汤池小学(学校始建于1926年),并几经易名,数迁校址。于1992年11月在上海造币厂的捐资带动下,改扩建为“庐江县希望小学”,校名由时任安徽省委书记卢荣景题写。现有在校学生2000余人(含幼儿园375名幼儿),分32个教学班和7个幼儿教学班。

在职教师64人(其中有安徽省特级教师3人,中学高级教师5人,合肥市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1人,市学科带头人4人,骨干教师5人。专任教师合格率达到100%(其中本科学历5人、专科学历52人)。教师中获省级以上表彰的达8人次,市级以上表彰的有3人次,有安徽省省级课题鉴定专家评委库成员2人,现任教师中有市级教坛新星各1人,县教学能手8人,并有七人次先后获县课堂教学评优一、二等奖,有一位教师的新课程教材典型课例教学光盘两次在全省推广。

学校立足校本培训,重教研、抓科研,先后承担一项全国小语会课题和一项全国教师基金会课题,三项国家重点课题的子课题、五项省级课题、六项市级课题的实验工作,有三项课题实验成果分别荣获全国优秀实验成果评选“特等优秀”和全国“十一五”优秀实验成果评选一等奖以及安徽省第五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二等奖。教师中有10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先后在《语文教学通讯》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并有数十篇论文省、市级评比中获一、二、三等奖。

我校先后荣获“全国模范希望小学”。安徽省“红领巾示范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学校”、“省安全文明小区示范点”、“省家教名校”、省关心下一代单位;巢湖市“首届文明单位”,市、县“示范学校”,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合肥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先进集体、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学校理念

我校以“尚德、博学、勤勉、多思”作为校训,始终坚持“ ”为办学目标,建立“领导政德、教师师德、学生品德”三德体系,坚持“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希望,感恩,做更好的自己”的理念,突出“名师立校、科研兴校”的学校特色,着力打造具有农村教育和希望小学特色的示范学校。

三、发展目标

1、学生发展长远目标:希望·感恩,做更好的自己

近三年发展目标: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心理健康、勤奋自立。

2、教师发展长远目标:教人求真、学做真人

近三年发展目标:自主表现人的独立、主动、自治和创造。发展体现在生命境界的提升、智慧的增长、才能的提高。

3、学校发展长远目标:名师立校、科研兴校

近三年发展目标:把学校建设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给学生一个美好的未来;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成长的沃土,让教师在培养学生中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是学校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场所。

四、重点任务

1、特色内涵丰富和发展

制定了教育科研为特色学校创建的措施,包括:以理念引导行动,以理论指导实践;发挥学校领导的课改带头作用,赋予教师课程改革探索权力;编制学校发展规划,制订学期课程改革计划,实现课程改革立体化;多举措培育亮点项目,以亮点项目促特色创建;拓展校本课程领域,积极开发校本教材;设立“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省、市 “名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深化校本评价制度改革,以教育行为转变促特色创建。

我校先后荣获全国纵横信息化学习研究实验先行示范学校,庐江县安全管理示范学校,庐江县“巾帼文明岗”,庐江县学生路队先进单位,第四届庐江县少儿书信文化活动组织奖,庐江县广播体操比赛二等奖,汤池镇综治先进单位。陈流老师辅导学生在纵横输入大赛中火全国一等奖,孙慧玲老师获得安徽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何金萍获市学科带头人市优秀教师,并被评为庐江县教育新闻人物,严中文老师被评为市骨干教师,辅导学生在红色经典诵读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凌潇潇同学获全国“天才杯”少儿大赛一等奖,黄昆获县讲红色故事比赛三等奖,何铸成在县交通演讲大赛获二等奖,在书香校园课外阅读大赛中,我校多名学生获得一二三等奖;师生在报刊上公开发表的论文习作四十多篇。我校乡村少年宫开设的舞蹈、中国象棋、跳棋、软硬笔书法、剪纸、纵横输入兴趣班等活动班,工作扎实,活动规范;我校还开展书信大赛,经典阅读,远足磨练意志等活动,这些举措和活动,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学校向特色方向发展。我校在庐江县县委组织部和文明委联合举办的“中华红色诵读展示大赛”二等奖,“纵横信息”兴趣活动小组学员应邀到北京、广州、香港交流学习。

我们深知,只有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教科研工作等各方面工作趋向最优化,充分发挥“人”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工作、学习效率,才能打造出有示范意义的特色学校。

2、课程建设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系列以“创新”为专题的教育活动:(1)“我是创新小能手”手抄报评比活动:

丰富我校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陶冶审美情操,留心观察植物生长,感受劳动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劳动意识。学校按时组织“我是创新小能手”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

(2)观察笔记:

由班主任通过集体指导、典型示范、个别辅导等形式,对学生劳动实践中碰到的有关技能操作、基本知识作精心讲解;通过学生劳动实践与操作,等劳动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要填写劳动实践卡片,并作好相应的观察与记录。

(3)“种子贴画”评比活动:

本着“依托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理念,根据我们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美术教师的精心指导,及班主任教师的大力配合,按时组织“种子贴画”评比活动。使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们做事认真有耐心的好习惯,而且他们的创新意识也得到了提高。

围绕我校办学特色,对校园甬路两侧、卫生区、室内环境、各专用室,进行布置。重点抓好校园文化的积淀,营造浓厚的氛围,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切实增强校园育人功能。、教师队伍建设

办学特色来源于有特色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学校的生命和活力所在。办学特色建设任务,必须依靠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去完成。把办学特色的理念内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并使之持之以恒地努力探索,鲜明的办学特色才有可能形成。

学校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愿望、促进教师自主发展作为中心职责。引导教师从三个角度去思考:一是全面地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二是从实际出发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三是从时代的角度在群体中看待自己。科学地设计自己。每位教师一步步提升自己,享受不断进步的喜悦,成就实现下一个目标的动力。教师要学会“改变思维”,结合学校特色建设,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勇敢地超越自己。一个自主发展的教师,要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击成功。

4、教育科研

⑴、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任课教师的教研理论水平和教研工作能力。为使教师的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能适应教改需要,提升教师师德水准基础上,加强对教师新课标解读、学科新教材研究、学科教学法新探、远程教育技术的培训,在每周例会后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培训。明确目标要求,教师要有笔记、体会,让最新的研究理论和典型案例准确及时地深入到广大教师中间,为开展群体性研究活动提供保证,积极营造老同志只争朝夕,年青同志厚积薄发的浓郁学习、研究氛围。每学期末组织全员参加的政治、业务理论考核工作。

⑵加强教学研究工作,抓住“推广和应用‘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契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研究。使教师能把课改的新理念和远程教育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实际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为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奠基础。

①建立主管校长亲自抓,教研室主任具体抓,教研组落实抓,教师主体参与的四级研究网络,坚持相互听课,说课,评课,强化常态课堂教学过程的管理。

②加强 对 “双常规 ”、远教、实验教学、图书开放的指导和教研。对各项工作的督查、反思、改进、总结每学期不少于2次,坚持务实性、合作性、科学性,决不能流于形式,不做表面文章。

③树立“大教学观”,倡导各组之间、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构建集智式备课、对话式上课、沙龙式评课、反思型教研模式,形成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动的教研风气,真正提高校本教研的效率,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氛围。

⑶加强教研活动的开展,有计划的开展“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教学指导、示范课、研究课”等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能力,提高教科研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教师坚持每学期听课、评课活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节,重点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教改理念。每学期各教研组组织研究课、观摩课不少于3节,交流活动不少于3次。

⑷实施课题引领作用,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课改。努力探索适应课改需要的教学模式和适应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在市级课题《基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农村小学专题实践活动的研究》和省级课题《小学汉语在线“五步三阶”快速阅读实证国际协作研究》引领下,教研组要把好学校课题与分组课题的关系,把好组课题与个人课题的关系,提高指导教学实践、研究的实效性,确保学校的教育科研规范、有序。

①结合工作实际确立研究课题,建立研究基地,把课题研究作为“校本教研”的一种形式,把课题研究作为指导教学工作的一项任务,进一步推动学校教研工作的发展。

②各教研组在课题的引领下,要确立本校、本组的研究课题,组织本组教师做好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力争早出成果。

③任课教师,在校、组课题的引领下,确立自己的教改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并按计划进行研究,注意实验材料的积累和记录,学期末要写出阶段论文、总结,此项工作要与考核挂勾。

⑸进一步整合教研力量,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建设一支有活力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研队伍。积极推广校级教研,要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继续坚持手拉手活动及结对拜师活动。每位教学骨干重点跟踪一名教学教研有困难的教师,帮助他们进行教材、教法的研究,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及学生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⑹在学期中举办一次教学开放活动,邀请其他学校教师和部分学生家长到校进行教学观摩,提出改进意见,交流对话,评估教学教改情况,达成共识,建立全方位的教育信息互动平台。⑺加强对校本教研工作的的监控、检查、指导、反馈和考核工作,确保教研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5、信息化应用

(1)重点加强班班通设备培训。一是开学初作好培训计划,做有计划安排,利用全体教师业务学习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重点务实,学习电子白板的使用。二是做好个性化辅导,管理员做好对教师们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解决,提高教师运用电子白板的能力和远程教育能力;三是做好使用培训工作,每班都发有白板使用记录表,管理员每周进行一次统计,并在下周进行培训指导。通过一学期的培训,提高教师们的电子白板的使用能力。

(2)加强对教师运用电子白板上课要求制度化,要求每一位教师室内的课使用电子白板的使用率过90%以上,提高教师运用电子白板的能力。

(3)学校信息化管理员还要收集一些与教师有关的教育资源网和教师学习网,做成资料打印发在每一间办公室和在校内公用微信群上,以方便教师查询资料和上网学习。

6、学校治理

友爱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获得学习之乐、生活之乐、和谐之乐的重要条件,也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最直接的动力。在学校特色建设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努力培养如下关系:

(1)领导与教师之间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2)师师之间体现朋友之意、亲人之情。

(3)师生之间:体现师长的奉献之爱、真诚之爱、真情之爱;做学生的良师诤友,对他们满腔热情地引导、循循善诱地启发、耐心周到地服务。

(4)生生之间:同学之间高年级同学爱护低年级小弟弟、小妹妹,学习能力强的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其结果是学生人人都看到自身的闪光点,人人都是成功者,从而树立起“抬起头走路”的自信心和“我能行”的心理品质。

五、发展步骤

第一阶段是“挖掘期”,全面启动(2018.9---2018.12)。在特色学校建设总体思想的指导下,选定带动学校整体特色发展的突破口。目前我校已确定“教研兴校,名师亮校”特色,并有所发展,成为了学校的闪光点和特色学校的生长点乃至于发展点。本阶段将继续将这个特色作为重点,充分挖掘优势和潜能所在,使其系统、科学的发展。

第二阶段是“拓展期”,阶段总结(2019.01----2020.2)。本阶段将借鉴艺体特色项目的发展经验,以点带面,拓展学校特色建设项目,如德育创新、课堂教学、学科拓展和其他艺体特色等等,通过分析论证——确立目标——实践探索,适时调整,有所扬弃,使学校工作在整体上、全方位都反映出学校独有的办学特色。

第三阶段是“巩固期”,提炼成果(2020.3-----2021.8)将各类特色项目纳入学校校本课程,大力开展教育研究活动,以科研来带动特色教育建设的持续深入开展;制定并改善一系列配套的规章制度,逐步构建和完善自己的特色体系,让特色体系成为学校办学的支架,使其能最大限度地为学校发展发挥助动作用;推出一大批特色办学成果,总结出高价值的特色办学经验,从根本上达成特色学校建设目标。

六、保障措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何为虎

副组长:江洪 王时涛 笪久炳 徐舟 潘武斌 蒋志英 成 员:全体班主任、课任教师

职 责:督导实施、组织、指导、安全监察、学生参与、总结评价、经费保障、宣传教育。

(二)加强办学特色建设过程管理。

每个学期初,学校要在总结过去工作的基础上,首先确定或调整办学特色的发展方向,着手成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把办学特色构想真正地落到实处。办学特色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有明确的实施过程,有健全的组织保障,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学校在制定办学特色建设分层次的阶段目标,研究建设方法和途径的同时,面向全体师生公开实施方案,加强过程管理,加强科学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建设活动。

(三)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活动。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办学特色建设的有效载体。学校精心设计主题鲜明,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课内外活动,通过开展活动全面彰显学校办学特色,通过教学、德育、艺术、养成教育、个性培养、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的开展,推动学校办学特色的建设,充分体现办学特色在学校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四)构建有利于办学特色建设的评价机制。

特色学校建设三年规划 篇2

在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 学校应当通过系统分析学校发展的历史传统、深入挖掘学校资源, 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引下, 确立学校特色目标, 科学规划学校特色发展的道路。

一要深入分析学校现状。在规划制订过程中, 首先要摸清自己的“家底”。分析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现状,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它有助于明确特色学校建设的起点。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刻分析本校的发展基础、优势和薄弱环节, 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着力挖掘学校特色资源, 找准特色定位和突破口。如, 要考虑学校原有的基础条件、传统、校风、师资素质、生源状况等, 这是构建学校特色的“地基”;要关注学校的社区文化, 包括地区特色、社会环境、社区成员素质和传统文化特色等, 这是构建学校特色的“社会土壤”。在此基础上, 明确学校“应该做的”与“能够做的”, 然后确立规划的目标与重点。

二要科学提炼特色发展目标。学校特色发展目标是学校办学的核心, 对学校所有工作都可以起到引领作用, 同时也体现了校长、教师、学生, 社会、家长以及教育主部门等相关利益者对学校的要求, 更是学校的一种承诺, 对学校自身具有约束作用, 从而推动学校不断进步。学校特色发展目标是规划中最困难也是最有价值的, 是特色学校建设的关键。它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精神内核, 也决定了每所学校的外显行为的区别。值得注意的是, 特色发展目标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文字表述, 重要的是这种表述背后所蕴含的教育理念, 是不是适合本校发展的实际, 是不是本校长期一以贯之和今后需要持之以恒的。

三要合理确定特色项目。制订特色学校建设规划, 选择优先发展的特色项目至关重要。特色项目代表着特色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特色学校的建设必须以此为突破口。确定优先发展的特色项目, 要与学校特色的突破口相结合, 选择课程建设、德育资源开发、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某一个特色要素进行优先建设, 力求使原有特色深化、扩充或凸显, 充分体现学校的特色发展目标。还要发动学校相关成员参加, 尤其要发挥教师的作用, 教师参与选择项目、对此产生认同并把它与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 这一点至关重要。在这一过程中, 特别要防止和克服选择特色项目时不顾自身实际, 盲目模仿他校的不良倾向。

四要研究制订实施计划。规划的关键在于实施, 因此要强调规划的执行“过程”。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优先发展的特色项目, 拟订切合学校实际的、全员参与的、具体可行性的实施计划是规划得以落实的先决条件。在制订实施计划时, 既要对学校特色发展目标进行深度解读, 明确在教师文化、学生文化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中如何落实、体现这一目标, 又要落实如何在师资、课程、教学、德育、评价等方面体现对特色项目的优先发展;既要确定特色发展的阶段目标和序时进度, 并进行有关时间、人员、任务的划分与具体落实, 又要体现全方位地调动学校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使建设目标成为学校全体成员的自觉行动, 使建设特色学校的改革目标和基本要求扩展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二、构筑特色学校建设的阵地

特色学校建设应立足于课程, 收益于课堂, 延伸于课外。学校办学特色的打造, 一定要有成熟的校本课程体系为依托, 要有课堂教学的有机渗透和融合, 要有课外活动的延展和巩固, 三者缺一不可。

首先, 深化课程改革, 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是特色学校发展的主渠道。课程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 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 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手段, 因而课程特色是学校特色的最重要元素。可以说, 没有课程特色就没有教育特色, 也就没有学校独特的文化内涵。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 由原先过于集中的国家课程管理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地方和学校拥有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 这就为形成学校的课程特色, 进而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提供了契机。要形成学校的课程特色, 一方面, 要规范、有效地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 提高课程对本校学生的适应性;另一方面, 学校在保证课程的基础性与统一性的前提下, 必须根据学校的特色发展目标与现有的课程资源, 开发适应特色学校建设需要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从某种意义上讲, 就是彰显学校特色、提升学校内涵的过程。学校要重视课程建设, 特别要对能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进行合理开发, 发展学生特长, 发挥教师特点, 从而形成学校特色, 促进特色学校的建设。

其次, 深化教学改革, 构建有效课堂是特色学校建设的支撑。教学有特色, 学校才有特色;课堂的精彩, 才是教师的精彩;教师精彩了, 学生才有个性。传授知识并不是课堂的唯一任务, 培养兴趣、教给方法显得更具有价值。学校要注重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 从学生实际出发实施教学, 而不是从教师主观愿望、从教材出发实施教学;要注重研究学生的差异, 因材施教, 最大限度地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中获益;要注重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 帮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要注重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增加学生学习的体验和感悟,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 最终实现“乐学”,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最后, 丰富课外生活, 拓展课外活动是特色学校建设的补充。学校要以社团建设和兴趣小组活动为抓手, 根据校情, 针对中小学生特点, 整合学校各类资源, 开展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格调高雅的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要为兴趣小组活动和社团组织配置专 (兼) 职教师、安排专门活动时间, 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一个兴趣小组活动或社团, 让兴趣小组活动和社团活动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要积极探索、总结推广兴趣小组活动和社团建设的管理、建设、考核等方面的经验举措。要规范学生社团的管理机制, 强化过程管理, 推动学生社团规范化、多元化、可持续发展。要充分发掘社会、社区教育资源, 丰富和活跃学生的第二课堂。要围绕特色项目建设内容, 依托兴趣小组或社团,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相关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使学生在互助、合作中提升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实践的能力和创新发展的能力,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学校要充分发挥音体美教室、理化生实验室、科技活动室等功能室的作用, 把规范功能室管理、发挥功能室效益作为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重要手段。

三、打造特色学校建设的队伍

一方面, 校长要成为特色学校建设的领路人。在当前的管理体制下, 校长的个性直接决定学校的品性。建设特色学校的思路既已确定, 校长素质便成了主导因素。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 实际是校长办学思想个性化的表现, 它不仅体现着校长独特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 而且再现着校长自身的工作威望和行为风格。校长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 利用学校的优势, 发展自己的独特见解, 形成自己的教育信念,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办学特色。如果校长没有特色意识, 也缺乏特色学校建设的战略性领导理念和科学管理实际能力, 特色学校建设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 校长要加强学习和钻研,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准确把握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 努力成为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独特的办学主见、严谨的治校策略、良好的个性作风的教育管理者。

特色学校建设三年规划 篇3

2005年3月,钟楼区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全面启动。随着“让学校走自主化、个性化、多元化发展之路”主题系列活动的开展,各校的规划制定工作也逐步深入。在邀请上海有关专家对如何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再次进行指导之后,学校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地讨论、修改,已初步形成学校三年发展规划雏形。2005年6月,钟楼区文教局又邀请上海教科院专家教授对西新桥小学、广化小学、盛毓度小学等11所学校的发展规划进行了现场论证及书面点评,11位赴上海挂职访学的校长全程参与。同年7月21号,来自上海的专家教授就西新桥小学的三年发展规划进行了公开论证,并对其他访学校长制定的学校规划做了有指导意义的评价。专家认为,各校制定的发展规划,经过了反复调查、认真学习、班子研讨、教师讨论等步骤,这长达数月的制定过程,也是摸清家底、认清方向、统一认识、形成最基本的共同观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校自身的努力程度在逐步提高,学校干部、教师的凝聚力在不断增强,学校的策划能力也在稳步提升。

2006年新学期开始,钟楼区各校的学校发展规划工作已全面进入论证阶段。从开学第二周起,每周五下午为固定的规划论证时间,由分管局长负责,局相关科室、教研室、督导室等部门共同参与,扎实有效的论证,为各校进一步明确办学思路、修改完善发展规划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前瞻性及可行性建议。规划制定之后,全区将以拟定《评估指标体系》和打造“学校主动发展优秀项目”为抓手,有力推进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钟楼区自2006年秋季开学之始,将以实施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为主要动力和途径,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校评价体系,变横向比较性评价为纵向发展性评价,促进学校主动发展,促进钟楼教育事业再攀升。

2014特色三年规划 篇4

特色学校三年规划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大力实施,学校网点布局调整的大力推进,小学生寄宿已成为农村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我校于2011年申报并顺利通过了“寄宿制特色管理”项目,并在同年9月在晋中市进行了交流;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电脑在人们生活中的日益普及,人们逐渐以键盘代替写字,尤其是智能拼音输入法的普及,提笔忘字已司空见惯,所以鉴于传承文化的重要维度,我校于2012年申报并顺利通过了“书法特色校”创建项目,师生每天书写一张钢笔字一直延续至今。“体育、艺术2+1项目”是教育部为了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我校本着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较好地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于2013年开展了争创“体育、艺术2+1项目”特色学校的工作,并顺利通过验收。可以这样说,三个项目基本涵盖了小学阶段对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培养目标。为了让这三个项目在我校更好的开花结果,我校从本学年开始在丰富校园文化的基础上,着力打造这三个项目,特制订“让特色生辉•为人生添彩”项目三年规划。

一、成立机构,广泛宣传

为全面指导、督促创“让特色生辉•为人生添彩”特色学校工作,学校成立以宋海云校长为组长的秦树小学创“让特色生辉•为人生添彩”特色学校领导小组。同时设立教研组,在教导处的指导下,负责该项目的日常业务工作。

创办特色学校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尤其以取得广大师生的支持与配合更为重要。为达成共识,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学校要利用多种场合、各种机会向师生、家长宣传创办“让特色生辉•为人生添彩” 的教育意义,在校园环境布置上凸现“让特色生辉•为人生添彩”的氛围,积极开展各类竞赛活动等,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

二、设置目标,制度保障

1、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书法、体育、艺术活动,并致力于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特色化、多元化建设,满足全体学生个体发展与多样化的活动需求。在此基础上创建和发展学校的课外文体活动特色,打造学校“让特色生辉•为人生添彩”的品牌,全面推动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2、让每个学生在小学阶段能够生活自理,能够书写一手规范、工整的钢笔字,至少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使学生从小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并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3、促进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的提高,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书法、体育、艺术指导教师队伍,提高新课程实施的力度,建立有效的文体活动课程体系制度,逐步改善文体活动的场地设施和设备。

三、培训师资,优化队伍

培养造就一批能胜任学校教育任务的教师队伍,提高他们理论素养、业务水平和指导能力,是实施“让特色生辉•为人生添彩”项目的有力保证。

1、寄宿制管理对教师的要求:“勤”,学校每天晚上有值日领导在学生宿舍值班,安排舍长协助管理,要求值日教师与管理员必须具备眼勤、嘴勤、脚勤的基本功,做到敢管理、能管理、勤管理、善管理。“实”,学校与管理员、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定期组织寄宿生进行防火、防电、防食物中毒、防意外事故等安全教育;实行周一签到制和早晚点名制,规定寄宿生请假需经班主任、值日教师、管理员签字许可,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细”,学生住宿按家庭住址、班级、爱好搭配划分进行人文管理,把宿舍墙面、地面、床铺整理、用品摆放等列入文明宿舍检查内容之中,并强调关注寄宿生的饮食、身体状况。

2、硬笔书法对教师的要求:每学期参加一次培训班,采取分散集中相结合的办法,聘请灵石县书法家主讲,重点学习写字教育理论、进行书法技艺指导、教材分析、教法研究、现场观摩等。培训结束,举行考试,考试成绩作为写字教师等级评定的一部分。培训的对象是所有教师,旨在提高全体教师的书法水平、提高老师的执教能力。教师平时练笔以“大练兵”手册为主,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两笔字”大比武。并根据不同等级给予相应的待遇,调动教师苦练基本功、自学成才的积极性。

3、“体艺2+1”对教师的要求:坚持“眼睛向内,自我培养”的原则,在大力发挥专职体育、艺术教师核心作用的同时,带动一批有业余爱好的体艺专长教师,投入到本项工作中来。同时力争用最短的时间,让全体教师人人至少学习并初步掌握一项体育或艺术技能,每位教师至少能辅导一个课外文体兴趣小组活动,以满足学生开展“2+1项目”和综合素质测评工作的要求。所有教师要把实施“2+1项目”融入新课改之中,要以保证书法、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有效教学为核心,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要严格执行国家颁发的教学计划,排齐开足体育、音乐、美

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严禁挤占音体美劳、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的时间给学生补习文化课。

四、安全第一,分步实施

安全是一切活动的基础,活动中,组织教师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注重安全教育,时刻关注学生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偶发事件,重大事件及时汇报。组织学生参加体育、艺术活动时,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或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掌握基本安全常识,增强安全与危险的判断能力,提高自我意识。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学校在参加各级各类活动前一定要严密组织,责任到人,落实安全措施,并制定应急方案。凡没有安全保障的活动,任何个人一律不得组织师生参加。

1、我们对各年级的寄宿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中低年级:学会生活,会叠被子、会摆物品、会整理床铺、会更衣;高年级:一切物品摆放有序,会洗衣袜,会刷鞋帽,能布置自已的寝室。同时,对寄宿生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即自己的碗筷自己洗。

2、硬笔书法特色建设的阶段目标是一年打基础,两年出成果,三年创特色:即面向全体学生,从抓“双姿”起步,力争95%以上的学生写字姿势、握笔姿势符合规范,100%的教师“双姿”达标;建立一支合格的写字教师队伍,对其实行等级评价;建立完善的书法教育的档案资料。两年内建立起一支合格的具有一定实力的写字教师队伍;建立起一支写字教学科研队伍,并有一定数量的论文发表或获奖;使全校50%以上的学生书写达到正确、规范和整洁的水平,对其实行星级评价,建立学生个人书法档案;培养出一批可堪造就的书写能手,在各级各类书法竞赛中获奖。

3、体艺2+1项目的实施步骤是:探索准备阶段,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学习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原有各项措施和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搞好宣传教育,争取社会各界,特别是学生家长的支持,提高全体师生对实验工作目的、意义的认识,自觉参与活动。任课教师根据方案,调整制定更为详尽的措施和评价办法,班主任老师指导学生根据所报活动项目,建立学生活动档案;初步实施阶段,按实施方案开展各项活动,并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改进方案,组织对学生进行第一次评定,并作好记录,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特长,作好阶段性总结;整体推进阶段,根椐调整后的实施方案继续全面推开课外文体活动,继续组织对学生进行评定,开展校园各项单项特长生的评比,颁发相应证书,作好阶段性总结。

五、措施到位,管理有序

1、提高认识,增强全体师生参与创建“让特色生辉•为人生添彩”项目工作的自觉性。

开展“让特色生辉•为人生添彩”项目是我校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衡量学校领导是否真正重视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试金石”,推动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学校将多渠道地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学习活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开展“让特色生辉•为人生添彩”项目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扩大学生的参与率。

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小型多样、特色鲜明的课余文体比赛活动和各类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内容,鼓励学生通过参加课外文体活动、社会文体活动等多种方式,获得项目认定。

3、重视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率。

随着“让特色生辉•为人生添彩”项目在全校学生中实施,必定会带来各类体育、艺术等设施设备的紧缺。学校要充分地利用本次市教育局配发的各种体艺器材。同时,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现有场地、教室与体育、艺术器材的使用效率,提高活动的质量。

4、开齐并上好体艺类课,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

所有教师要把实施“让特色生辉•为人生添彩”项目融入新课改之中,要以保证书法、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有效教学为核心,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要严格执行国家颁发的教学计划,排齐开足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严禁挤占音体美劳、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的时间给学生补习文化课。

5、积极创建“让特色生辉•为人生添彩”特色学校。

学校文体活动项目设置多样,且具有特色和符合实际,并能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和设施,特色项目在全县有一定的知名度,学生参与面广。学校每学年建立各类校级音、体、美特色团队至少一个,积极参与县及以上部门组织的比赛和各类展示活动。每年积极参加中心校举办的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以及学生智能才艺大展示活动。广泛开展小型多样、丰富多彩的课余文体比赛活动和各类实践活动。

创办“让特色生辉•为人生添彩”

特色学校三年规划

学校三年规划 篇5

(2005.9——2008.7)

一、学校办学指导思想

坚持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深化课程改革与加强学生德育工作并举,通过更新教育观念、运用现代教手段,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使学校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学校办学现状分析 1.学校基本情况。

陈城小学位于陈城镇陈城村北山,学校现有教学班10个,学生人,学校占地面积平方米。现有专用室5个(电脑房、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

2.管理状况。

学校初步形成了校长负责制下的分层分级网络管理,学校各部门能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在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教师行为规范、师德文明公约、教职工奖惩考核条例、教学工作考核等,这些规章制度为学校的良好运行提供了必要的保障。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管理需从长效管理,从严治教上进一步构建更规范合理,易操作、求实效的规章条例来规范教职工的言行,满足教职工发展的需要,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努力实现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的统一。

3.队伍现状。

管理队伍:学校现有行政班子5人,其中主管全面工作的副校长1人,教导主任2人(分别管教务和学籍),总务后勤1人,少先队总辅导员1人。领导班子成员中中共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1名,平均年龄28岁,中青结合,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大局意识。同时目前的管理队伍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指导服务意识欠强,自身业务能力尚需不断提高等,这些都为有效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利因素,是今后不断完善管理工作的突破口。

师资队伍:我校目前在编教职工23人,中老年教师3人,青年教师20 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县级骨干教师1人,教师中专科学历10人,小学高级教师4人,教师队伍相对稳定。大部分教师在业务上有较高要求,形成了一股在业余时间“充电”学习的良好风气,青年教师有发展潜力,有上进心和事业心。本校教师队伍的不足在于:教育观念、教育手段需跟上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敬业奉献、刻苦钻研等良好品质在一部分教师的身上有待加强,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重点地培养一支一专多能的骨干教师队伍是我校师资建设的重要目标。

4.德育工作现状。

德育工作网络初步形成,有一支作风正、能力强的班主任队伍。学校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形成了文明良好的校园环境。学校被评为县“文明学校”。德育工作的薄弱环节:部分教师的德育理念有待更新。学校还未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建立相对固定的社会教育实践基地,形成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教育的有效合力。

5.教学工作现状。

(1)学校初步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整体教学质量逐步提高,但各学科发展不平衡。(2)教师对学习和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一定的积极性,但学习和运用的力度有待加强,应注重实效性。(3)部分教师仍满足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取得的成绩,应转变教育观念,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探索新的教育模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仍是学校思考的首要问题。(4)本校生源参差不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待加强。

6.设施设备。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校基本的设施设备有了较大的改变:绿化了校园;建起了校园挡土围墙;多媒体教室和电脑教室也投入使用;建成了一个篮球场;添置了一批篮球、排球等体育器材等,整个校园校舍整洁洁美观。但由于场地的限制,学生的活动场地较小,没有规范的室内及室外活动场地,现代化的设施如:校园网需添置,语音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等专用教室需建立,以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同时学校需进一步加强对现有设施设备的 管理,用足用好现有设备。学校现有经费不足,学校正常运转及发展,需要一定的投入。此外教师的待遇较低,对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一定影响。

三、学校的发展目标

1.办学目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县排中上水平,达成科学、有效的信息化的学校管理方式,形成校风正派,教风严谨,学风灵活;社会声誉良好,受家长欢迎的学校;办成一所素质教育开放型的窗口学校。

校风:诚实勤奋、团结守纪、文明进取、活泼健美; 教风:敬业爱生、严谨治教、为人师表、勤奋进取; 学风:勤学善思、求实创新、诚实活泼、尊师守纪; 校训:诚实、勤奋、俭朴、文明;

2、培养目标:合格+个性。

合格:文明守纪,诚实守信,乐学善思,身心健康。

个性:在艺术、体育等方面学有所长,有兴趣爱好,为个性特长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四、学校综合发展计划

(一)学校管理

目标: 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信息化管理网络,重建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

措施:

----健全校务公开制度,发挥教师的监督作用,健全对学校重大决策的审议制度。

-----完善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学校管理体制,修订职责权利相统一的岗位责任制,以周工作交流会为平台,促进工作直协调发展。

----规范领导班子的学习制度,提高校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校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制定后备干部培养措施,落实到人,系统培养。

达成标志:

1.各项规章制度完善齐全,发挥实效。2.各块工作政令畅通,校信息化管理网络有序运作。3.创建市级“素质教育合格校”。

(二)师资工作

目标:建立一支爱岗敬业,在教育教学上务实创新,有较强业务能力,有团队合作精神,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形成校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运行机制及培育校骨干教师队伍。

措施:

----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强化师能训练,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学校定期组织教育教学讲座,充分发挥专业引领来促使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扩大教师的信息和视野;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教学比武活动、走近大师读书活动等。

----增强师资培训。创设条件,支持鼓励安排教师学历培训和各种新课程培训等。

----注重激励机制。达成标志:

1、一支师德高尚、作风踏实、一专多能的校骨干教师队伍。

2、县级骨干教师2-3名。

3、中青年教师学历全部达到专科学历。

(三)德育工作

目标:进一步更新德育理念,树立全员德育、全程德育的思想; 以艺术特色活动为载体,提高德育实效性;提升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建立相对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形成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教育的有效合力。

措施:

------有效整合校内各处室横向教育力量,发挥学校、年级、班级三级管理纵向网络作用,切实形成德育工作的导向机制、运行机制、监控机制和激励机制。

导向机制——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养成“十种”良好学习行为习惯为机制。运行机制——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学科德育、校班会、队活动、社会实践互补的运行机制。

监控机制——为提高德育目标管理的到达度,重点对校内以下内容予以重点监控:德育课程、主题班队会、社会实践、影视阅读、家访率、学科德育。

激励机制——认真落实一年一度的校“优秀”师生评选工作和“本周行动”小标兵评选。

------注重学科德育,把握好课堂教学这一实施德育的主阵地。把知识的学习同陶冶性情、良好品德的养成相整合。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落实双基教育,注重内化过程,使明理、导行、训练相结合,达到“知”、“情”、“意”、“行”相统一。行为规范常抓不懈,以评选“三好生”、“优秀班队干”、争创“文明班级”等为激励手段,促使学生从他律到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

-------学校制定家庭教育计划,进一步挖掘“家长学校”的功能,开展“家长学校”系列讲座,继续深入开展家访工作。

达成标志:

1、建立起较完善的德育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2、争创市级“文明学校”。

3、建立各年级相对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使校内外教育资源有机整合。

(四)教学工作

目标:完善校教学质量监控网络,全面提高各科教学质量;教师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为教学服务;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优化大班教育,形成校大班教育的特色。

措施:

----加强对弱势学科的支持与指导,切实提高其教学质量。

----制定与落实校各年级写字教学目标细则,以“人人写好一手规范字”,认真完成各科作业为抓手,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进一步完善校教学监控网络;定期进行教学质量达标评价,从评价 结果入手,及时反馈信息,交流意见,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办法;强化教研组功能,提高教研质量。

----组织落实好大班化教学工作,注重观念的转变,加强培训、观摩、研讨及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大班化背景下的有效教学”课题实践研究。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校从三年级开始均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制定与落实各年级的教育目标和计划;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整合。

达成标志:

1.教学流程管理有章可循,资料积累详实。

2.把好年段质量关,使学科教学质量均衡发展,在县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3.实现大班化有效教学。

(五)教育科研工作

目标:注重教研坚持教研、课题研究相结合,增强教师课题研究意识,提高教师课题研究能力。

措施:

----建立健全全校科研工作管理机制,成立校长负责的科研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其职责,具体指导和实施课题计划研究,制订学校课题实施细则。

----对面上的教师以个案研究为着重点,加强培训与讲座。骨干教师必须在三年内参与一项课题研究。

----建立科研激励机制,将积极参与科研工作与教师业务考核和奖金挂钩,提高教师投入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重视对科研成果的学习与推广,大力提倡“科研兴校”。达成标志:

1.“大班化背景下的有效教学”结题,真正促进学校发展。2.形成一支校科研骨干队伍。

3.校科研工作资料齐全,汇编本校教师的论文集、案例集。

(六)体、卫、艺工作

目标:提高学生身心素质,陶冶艺术审美情趣,培养兴趣特长。措施:

----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活动时间,加强体育锻炼达标,身体素质测试的项目训练。

----加强象棋、篮球、田径校运动队的管理,提高训练质量。----结合校情,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保持校艺术特长,开展各类艺术兴趣小组活动。达成标志:

1.体育锻炼达标合格率95%,优秀率10%。2.开辟校艺术画廊。

(八)后勤工作

目标:促使后勤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加强,为教育教学一线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校园网建设顺利进行。

措施:

----加强对后勤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明确岗位职责要求。

----加强学校的财务管理制度,财产保管制度,安全保卫工作制度,物品采购制度,维修报废制度等。

----用足用好现有的教育资源,为教育教学提供充分的优质服务。----争取上级支持,适度投入,改善校园环境,注重功能性和艺术性相结合,达到良好的校园隐性教育效果。进一步完善学校的硬件设施,积极筹措校园网的建设。

达成标志:

1.后勤工作能得到第一线教师的认可。

2.专用室配置到位,合理各室使用,文档资料齐全。3.完成校园网的建设。

五、学校的保障机制

1.学校五年规划得到全校师生的认同。

2.学校管理层给予充分重视,管理得力,按计划,有序地实施计划。3.分别制定五年发展规划及学期工作计划,及时小结。

4.发挥教师的监督作用,使计划的开展按照预定的正确方向进行。

特色高中建设三年实施项目方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本着《xx市特色高中建设实施方案》提出的“多样化、整体性、重内涵、重创建”的原则,按照市教委“精心准备、如期启动;加强宣传、创设氛围;搞好建设、加强基础;注重过程、面向全体”的工作要求,在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询意见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xx中学“xx教育”特色建设思路,着力从“环境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课程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 “课堂文化建设”五大方面推进我校“xx教育”特色创建工作。

二、总体目标

围绕学校核心价值理念,通过五大举措,在三年内基本达成校园环境幽雅,教师业卓止雅,学生识卓行雅,师生发展和谐的高质量的特色高中。

三、标志性成果

1.出版专著《xx教育》xx中学特色高中建设成果

2.出版《xx中学班主任专业论坛文集》

3.完成与该项目有关的国家级课题《高中有效教学行动策略》

4.外显具有“xx教育”特色的xx中学学校文化

5.举办一次全市规模的特色高中建设成果展示活动

四、实施方案

(一)环境文化建设

【发展愿景】

围绕学校核心价值理念“xx教育”,在学校已有的.校园硬件建设的基础上整体规划校园环境建设,本着“高品位、特色化,地域性,审美性”的原则,科学布局、整体构建,形成具有xx中特色、体现xx中学核心价值理念的环境文化建设。校园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校园环境幽雅,书香气氛浓厚,和谐布局,旷达有序。 处处彰显“xx教育”这一学校核心价值理念。

【三年规划】

1.XX年3月—XX年12月,设计并完成走廊文化特色、楼道文化特色、班级文化特色、办公室文化特色等室内特色文化建设,其中班级文化特色及办公室文化特色采取规范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方式,达到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统一。

2. XX年1月—XX年12月,在征求全校师生及业内人士的基础上,设计并完成包括学校植物园、办公区、教学区、校内庭院等室外特色文化建设,统一显著标示,命名要与“xx教育”紧密相连,充分体现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彰显学校环境育人功能。

3. XX年3月—XX年12月,筹资兴建xx中学艺术楼,为学生会、社团活动提供空间,也为学校的艺体教育提供保障,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展示特长的平台。艺术楼设专用教室:包括体操房、声乐室、琴房、画房、学生会等;增建杨连弟展室、改建校史馆。

【标示性成果】

1. xx中学艺术楼

2. 校园内及楼内与“xx教育”相关的各种标识、图片及激励性文字。

3. 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及办公室文化。

4. 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一训(校训)三风(校风、教风、学风)。

(二)制度文化建设

【发展愿景】

在制度建设方面,以时代精神为指导,充分体现现代学校管理理念。在教育教学方面,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自主管理,构建自主约束、自主规范、自主教育、自主提高的班级管理制度,实现学生“识卓行雅”的教育目标;在学校管理方面,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注重人本管理,在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主修炼、自主成长,实现教师“业卓止雅”的学校管理目标。

【三年规划】

1.XX年3月—XX年5月,对学校现有制度进行梳理、修订、完善、重建,从学校行政管理、德育工作管理、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管理、后勤工作管理等分类建立和完善各项校本管理制度。

2.XX年6月—XX年12月,形成具有“xx教育”特色的《xx中学校本管理制度汇编》。

特色学校建设三年规划 篇7

1.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

1999年,以“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为主题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春城”昆明成功举办,这也是中国举办的首届专业类世博会,为后来中国举办综合类世博会积累了经验和信心。会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东北部距市区4公里处的昆明金殿名胜风景区。园区占地218公顷,植被覆盖率达76.7%,其中120公顷为灌木茂密的缓坡,水面占10%-15%。会址中茂密的植被,丰富的灌木丛及现有水面为博览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

昆明世博园规划思想是以体现“人与自然”的主题,在沟壑纵横、山峦起伏的会址条件下,从地形和环境出发,通过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现代建筑与传统布局方式的有机结合,实现对现有环境改造、利用、保护的高度统一,使整个会场达到返朴归真的境界,从而体现人类建设生存环境与保护自然之间的依赖、开拓、创新、保护、共存的辩证关系。

园区主体包括国际馆、中国馆、大温室等五大室内场馆,还有三个室外展区,包括由树木、药草、盆景、瓜果蔬菜等组成的主题园林。空间布局是根据规划区从西到东带状展布,台地层层升高的特点,整个会场规划采用纵向三段式轴线紧凑型组团布局结构。前段由景前区、中国室外展区、中国馆、大温室、人与自然馆构成,体现现代文明与自然环境完善结合;中段由国际室外展区、科技馆、国际馆构成,展示人类改造自然的高科技成果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创造出的不同风格的园林园艺精品,实现全世纪文化的交融;后段由金殿风景名胜区构成,以大片的森林植被为背景,呼应人与自然“相容共生”的主题,同时隐喻出“21世纪更美好”的人类共同追求。(图1)

昆明世博园体现了追随自然、顺应自然的设计理念。首先,在园林景观营造方面,会址选定在距昆明市中心约7公里的东北部山地环境下(此前历届博览会会址均为建设条件良好的平坦地区),结合城市发展方向,丰富了世博会景观层次;布展游线沿谷地展开,既保护了大量山体自然植被免遭破坏,形成世博会良好的生态自然背景,又降低了土方工程量。对因开山采石留下的断崖、十多年的垃圾填埋场等过去人为破坏的“创伤”没有简单回避淡化,而是通过规划改造成为今天世博园内作为艺术广场背景的断崖壁雕和大草坪等亮丽景致,更深刻地反映出世博会“人与自然”的主题。其次,在建筑风格方面,国际馆借用了“天圆地方”的中国传统空间观念,而中国馆则采用了现代布展样式,同时以“黄墙红瓦”、“亭台楼榭”凸显中国风韵。

2.2006年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

2006年世园会再次来到中国,沈阳世园会的园址位于沈阳市区东北部的棋盘山风景区。这里是长白山的余脉,山峦起伏,林海松涛,郁郁葱葱,山水花木融为一体,作为世园会园区有着独特的天然大背景,被中外游人称喻为“中国山水画的原本”。世园会就建于开发区的几何中心“沈阳植物园”原址之上,由2.46平方公里的核心园区和5平方公里背景区构成。该区距市区20公里,交通极为便利。

沈阳世园会主题是“我们与自然和谐共生”,充分体现了人类携手自然、自然呵护人类和谐相融的共同追求。在这一主题的引领下,沈阳空间布局建设将分为两大板块,即园艺观赏区和休闲娱乐区。具体由四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园艺展示。这是“世园会”的主体和核心,将在满足AIPH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创意和发挥。建设内容包括园区主入口广场、两个室外展区(国际园区和国内园区)、两个室内展馆(综合馆和热带雨林馆)、二十个专题园、特色花街和绿谷。二是休闲娱乐。即在植物园东侧拓展区内建设休闲娱乐区,使园林艺术与休闲娱乐有机结合。其标志性建筑是大型演出广场,还包括不同国家风情的农业庄园、大型游乐场、儿童乐园、世界标志性建筑微缩群、世界风情街和动感影城等休闲娱乐设施。三是综合服务。与园林建筑融为有机整体,建设内容包括旅客接待中心、大型停车场、旅游纪念品商店、花卉交易中心、美食街、咖啡厅和酒吧等。四是展会活动。包括庆典活动、馆日活动、文艺演出、展示交易、学术交流、竞赛评奖和休闲娱乐活动等。(图2)

整个园区的景观特点非常突出。园区的选址是依托风景区,可谓“有高、有低、有山、有水、有林”,其自然基础条件无与伦比,为造景创造了有利条件,不但拥有自然的山、水、湿地、林木,使得春、夏、秋、冬,景色相异,还给游客提供了不同的观赏角度,可近观、可远眺、可仰望、可俯瞰。山林美地之中的沈阳世园会打破了以往世园会格局,力求在现存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之中,打造一个全新的、五彩缤纷、永不落幕的世界园艺博览会,达到“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的境界。在世园会落幕后,整个园区作为一个大公园继续对公众开放,成为中国东北部的新兴旅游胜地。

3.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

2011年的西安世园会,已经于4月底开幕,会期同样持续六个月。西安世园会“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营造以植物为主体的自然景观,构建世界化的园林建筑背景,彰显西安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韵味,展示人类与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理念和新创意,探索人、城市、园林、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发展模式。

西安世园会主会址广运潭,位于史称“灞上”的浐灞之滨,是我国古代主要港口之一。西安世园会园区总面积418公顷,其中水域面积占4成多。西安世园会整体规划突出:“五大”主题园艺景点—长安花谷、五彩终南、丝路花雨、海外大观和灞上彩虹;“四大”标志性建筑—长安塔、创意馆、自然馆和广运门;“三大”特色服务区—灞上人家、椰风水岸和欧陆风情。同时将设置展示来自国内外的精美艺术品、雕塑以及珍禽、珍稀动物等,将让人们充分领略园林、园艺、建筑、艺术之美。(图3)

西安世园会的景观特点表现为丰富多彩的水景观、乡土植物和本地特色园艺、西安历史符号与城市文化元素三方面的有机融合。首先,西安世园会水域面积多达188公顷,也为历届世园会之最,通过合理利用浐灞河自然水系和湿地,营造船街、舟会、水上舞台等特色水景观,将城市河流综合治理、水与城市生活、未来水科技等主题穿插其中,实现“花、绿、水”的精彩结合,营造诗意的园林画卷;其次,它是乡土植物和本地特色园林、园艺高度结合。在植物和花卉展示方面,设计了世界植物花卉、中国各地植物花卉、秦岭特色植物花卉、中国文化中的植物花卉等;在园林展示方面,包括国外园林、国内各省园林、中国古代园林等;第三,西安世园会的主会址——广运潭具有悠久的历史,在隋唐时期是长安的漕运码头,全国各地的租赋、贡品均需乘舟楫至浐灞广运潭,而后再转入长安城。在唐朝天宝年间,唐玄宗亲临此处的望春楼,检阅漕运船队,长安百姓闻讯纷纷拥来,进行商品交易,观者人山人海。为纪念这次活动,唐玄宗将望春楼下之水潭命名为“广运潭”。从世园会的选址、命名到建设,凸显了西安历史符号与城市文化元素。

4.三届世园会的比较与经验总结

从三届世园会的主题看,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不变命题,但各界世园会根据其所处时代节点与地域特点有所偏重、有所诠释,例如昆明突出了“21世纪”的时间性,西安突出了“天人长安”的地域性,特色鲜明的主题将成为引导园区建设的重要向导。从选址看,三者的会址都选择了自然和景观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带,而不同主题(表1)和城市特定的环境状况又决定了各自的特色景观特征和地理位置。昆明属南方,气候条件优越,植物种类多样,而沈阳、西安属北方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气候条件和生态多样性具有局限性,但各自都能利用自身优势趋利避害。如沈阳以大气势的林海、山水、丘陵、花海突出宏伟、大气的北方景观特色;西安则选择远古的灞河风情和北方地区罕有的城市生态湿地,以突出的水域而积和风情来表现城市特色。在布局方面应该水各有千秋,但共同之处在于将基地的品质挖掘与提升,与世园会的主题与功能有机结合,是保证三者成功的秘诀。在景观特色的展示方面,地域性、自然性、人文性三者的有机融合或凸出其一,将是不二的选择。

此外,每一届世园都有很多经验值得总结与品味。例如,2011年西安世园会设置了一个特殊的园区,在约18000平方米的区域内,划出了9个面积各为1000平米的地块,请世界上最好的设计师设计9个花园,称为“大师园”。在参观大师园之后,马丁·雷恩·卡诺的“大挖掘”传递出的童心与幻想,高伊筞的“万桥园”对人生的苦闷与欢愉的体验传达,玛莎·施瓦兹的“迷宫”对时光的美好记忆和玩世不恭,令人印象深刻。作为风景园林学的专业人士,当我们知道了作品要传达的主题,再来体验作品时,会发现手法的妙处,有些手法和对细节的处理甚至妙不可言。但是,2011西安世园会的大师园作品主题和内涵,离生活在西安的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体验还比较遥远,大多是应景之作,缺乏更深刻的人文关怀和自然关怀。我们期待这样的作品:能够展示西北人民战胜(或者适应)自然的各种智慧,如在沙漠中的造园、治沙与防沙的各种了不起的、世界上其他地方没有的东西;或者用异域的、西方的目光对我们西部的文明进行了深刻的再诠释。

摘要:对西安、昆明和沈阳的中国三大园艺博览会进行了规划建设回顾与对比分析,认为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世园会不变的主题,选址在自然和景观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带、规划布局突出基地的品质与世园会主题及功能的有机结合、景观营造做到地域性、自然性、人文性三者的融合或彰显其一,是三届世园会留给我们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世界园艺博览会,西安世园会,昆明世园会,沈阳世园会

参考文献

[1]王世超,严艳.中国三大园艺博览会的对比分析——暨对西安2011年世园会的相关建议.资源开发与市场[J].2010,26(6):574~576.

[2]王向荣.西安世园会的大师与大师园.新西部[J].2011,(1):25.

三年科学规划 成就高效教学 篇8

一、课前演讲分享知识——能说会道的小舞台

叶圣陶先生提出,说话训练是开启学生思想之门,引导学生发表之欲的“总枢纽”。教师若抓住“说”这一“总枢纽”,就能带动语文教学的全局。课前三分钟演讲,能提高学生说话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能促进阅读、开阔视野、锻炼胆识,破除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一言堂”,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舞台,充分体现新课程“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但若缺乏规划,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根据初中三年的学情,大体加以规划:

初一:短小故事、热点新闻,兴趣至上。学生经历了从小学到初中的跨越,部分学生学习时精力不够集中,语文水平较低。演讲内容侧重于学生最感兴趣的东西,主要为小故事、小新闻等。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增长见识,培养学生简明扼要表达的能力。

初二:精短美文、哲理散文,有读有析。学生进入了初中生的角色,语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还没有中考的严峻压力,这个阶段是拓展阅读、提高语文素养的最好阶段。演讲内容主要为精短美文、哲理散文,这能培养学生赏析短文的能力。

初三:专题积累、精品论据,服务中考。面临中考,演讲内容需要更直接地为考试服务,便于学生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增加语文积淀,促进厚积薄发。演讲内容主要为精品论据,如伟人事例、时新社会热点等。素材的积累,能让学生的作文言之有据,内容丰富。

演讲素材主要来自学生。为让内容更精彩,学生须先广泛阅读,这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另外教师也可以推荐内容,还可以通过师生点评,督促演讲保持良好的质量。学生每学期有4次以上的演讲机会,他们在锻炼中胆量大增,话说得更流利了,表演欲望更强了,这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其他同学也在“听”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在互动交流中,课堂气氛大为活跃。

二、统筹安排阅读训练——零存整取的集训地

语文诸种能力皆以阅读为先,以阅读为基础。离开了阅读,听、说、写便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教学应成为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着力点。但是阅读能力训练也需有规划:

初一:着手培训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推荐学生使用《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每天一到两段,要求翻译,应对10分附加题。

初二:着手培养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推荐学生使用《新阅读训练营》,两天阅读一篇,要求做好后面的鉴赏题目。

初三:文言文与现代文阅读两相结合。开展综合性的阅读训练,全面提高各方面的阅读能力。

阅读训练时,教师要推荐精品的阅读资料,有序地安排阅读进程,并及时反馈,或利用课前5-8分钟讲评,或发答案让学生自评,或小组互改。在系统地阅读训练中,学生收获能力;在有效地反馈中,学生收获动力。

三、注重摘抄促进写作——丰富积淀的源头水

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必需,是提高语文水平的基础,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学生积累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做摘抄。规划如下:

初一:摘抄精品美文,名言警句。结合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针对综合性话题,自己上网搜集,进行主题性的摘抄。要求书写工整,与练字结合,每周两次,每次不少于400字。

初二:摘抄美文与赏析、写作结合。主要摘抄300-400字的美文,要求有主题、有赏析。第一学期赏析为100-200字,第二学期赏析为300字,逐年增加,促进学生思考,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有时在学生摘抄一段有突出技巧的美文后,要求马上进行仿写。

初三:摘抄专题素材,并与写作结合。如古诗词中关于风、花、雪、月、春、夏、秋、冬等的名句,分领域的专题论据(学校、家庭、自然、科学、政治、文化等),分主题的典型事例(道德、精神、生命、环保等),等等,并写随笔和感悟。

摘抄、赏析与写作的完美结合,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快速提高写作水平。语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成效地指导学生坚持不懈地开展读书摘抄,能让学生感受读书的无穷乐趣,并提高能力,优化习惯。

四、宏观策划序列提升——突破写作的主阵地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体现学生驾驭字、词、篇、章的能力,体现学生全部的语文知识水平。其他题的分值一般无法与这“天下第一题”的分值相提并论。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如何开展有效训练,让学生爱上写作呢?这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训练系统。

1.分年级训练文体。初一阶段突破记叙文写作,初二阶段突破散文、说明文写作,初三阶段突破议论文并集中主攻中考专题文章。如此,形成一条训练主线,就能全方位地提高各种文体的写作能力,又能直指中考。

2.分专题训练技巧。在各个阶段中划分小阶段,设定短期目标,训练专题技巧多采用片段作文的形式。如记叙文的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动作描写,以小见大,议论点睛等;议论文分析说理的各种技法,增设亮点的各种技法等。

3.分主题广涉领域。初中三年,写作的领域要广泛涉及各个领域,如友情、亲情、自然、道德、文化、思想、科技、经济、娱乐等,促进学生在各个领域的积累、运用和思考。

4.分等级进行讲评。在评改作文时,精心发现优秀的作品,将其作为学生学习的示范;中等待升格的作品,在课堂上可做升格训练,寻找让作文跳级的办法;有典型问题的文段,让学生引以为戒,并督促学生同题演练。

5.精心选择作文题目。学生训练的大作文题目不能随心所欲,需精心选择。以同题作文的方式,主题式编辑印发满分作文、学生优秀作品、名家美文,以供学生学习借鉴。

五、临帖练字坚持不懈——优化书写的撒手锏

电脑的普及带来了汉字书写的危机。写好规范字,是弘扬中华文化的起码要求,是语文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优化卷面的必然选择。每人备一本字帖,已成共识。从初一开始,每周要求学生对照字帖约交三份练字作品,可小组自查,或教师检查。每个学期在年级范围内或学校范围内举行两次优秀练字作品展播,激励学生不断改善。

练字需要长时间地坚持,要求学生摘抄与练字结合,既积累素材,又加强书写;每学期每班评选出最优秀的摘抄本,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放在讲台上或放在图书馆阅览室里展览,对学生都是一种莫大的激励。通过练字,学生的书写和卷面都将大为改观。

六、朗读背诵腹有诗书——气质轩昂的奠基石

不论是诗歌、文言文,还是讲读课文,常融入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教师范读、个人朗读与集体朗读结合等形式多样的朗读环节,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感与口头表达能力,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使其更好地理解和鉴赏文本,快乐地学习。

背诵,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材料,增强对文字的感受能力;也能帮助学生继承优良的文化传统。除了《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要背诵的篇目外,还可鼓励学生每天背诵一段话,包括名人名言、古诗文、优美语段等,具体内容可让学生根据个人喜好而定。如此长期积累,融会贯通,必能促进学生的语文水平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朗读与背诵,作为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与手段,需贯穿在三年的教学之中,这对学生能说会写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系统论研究表明,任何事物越是有序列,其效能就越高。《有效教学新论》中提出:“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高效性原则、目标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渐进性原则。”立足语文根本,三年科学规划,有效地建构起一个扎实深厚的语文素养提升体系,并在实践中朝着更有效的方向不断调整,持之以恒,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成就高效的教学策略,开辟出语文教学的洞天风光!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出版文集[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6.

[2]高时良.学记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4]李森,张家军,王天平.有效教学新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

(邱连学广东省中山市云衢中学528451)

上一篇:寒暄的近义词是什么下一篇:管理中的利益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