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工作做法成效(共7篇)
一、总体评价
根据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入户调查、座谈、现场检查等情况,对三河市2017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进行综合评价。实地考核实际得分x分。
二、做法与成效
(一)讲政治,高站位,不让一人掉队。多年来,三河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每年达到50亿元以上,连续八年位居河北省县级首位,连续多年是全国百强县。2017年8月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后,三河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市的工作安排部署,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坚决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各项要求,本着“宽进严出”原则,三河市着力把好入户评估、村级评议公示、镇级审核公示、信息比对、纠错召回等“五关”,做到应纳尽纳。特别是在纠错环节上,制作了《三河市回头看数据分析汇总表》,对贫困人口数据进行分析复查,依据家庭实际情况,实施错剔召回,最终确定贫困户685户、2071人,识别户数、人数均占廊坊市总数三分之一,真正做到贫困户不落一户、不落一人。
(二)真重视,齐上手,助推脱贫攻坚取得成效。为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三河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常委会议、常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召开了全市动员大会进行安排部署,市直单位、各镇、帮扶责任人共计600余人参加了会议。按照既定部署,三河市四大班子领导深入到所包镇,亲自入村入户核查,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贫困户识别工作,亲自分析致贫原因,亲自制定帮扶措施。全市上下形成了市、镇、村齐抓共管,市直部门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确保了脱贫攻坚工作顺利推进。
(三)重业务,准识别,夯实脱贫攻坚工作基础。“回头看”工作伊始,三河市从73个单位抽调483名精干力量组成工作队,入户做好贫困户排查工作。为做到精准识别,民政部门组织了3次业务培训会,印发了《政策汇编》,人手一份,做到个个都是明白人。为便于业务沟通,及时解决问题,三河市建立了“精准扶贫微信工作群”,包括市镇村三级领导干部和相关市直部门负责人共200多人,群里随时交流工作经验,集体研究讨论实际问题,做到执行政策不走样。第一轮识别1838户5840人,经过多轮核查,共剔除1151户3752人,避免了错评、漏评问题发生,做到了信息识别精准,为脱贫工作夯实了数据基础。
(四)定政策,重实效,提高贫困人口幸福指数。三河市根据上级政策,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健康脱贫、社保兜底脱贫、助残脱贫、教育脱贫、危房改造脱贫、产业就业脱贫六类实施细则,对脱贫专项行动进行了适当拓展。特别是在教育脱贫上,根据《河北省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暂行办法》精神,三河市制定了《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施细则》,明确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履行相关评选程序后,在落实国家助学金基础上,三河市自2015年起建立了“三河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基金”,对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等非寄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每生每年1500元生活费。对从三河市公办高中考入高等院校的应往届大学贫困生按大专3000元/生/年,本科5000元/生/年资助。系列实施细则的制定,明确了各类贫困人口脱贫解决措施,贫困户根据贫困原因可直接对号入座,寻求脱贫办法。各帮扶工作队经过业务培训,熟悉掌握了各项帮扶措施,帮助贫困户制定切合实际脱贫方案,确保了脱贫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五)勤对接,多举措,帮扶阳原县尽早脱贫。三河市在积极做好本市贫困人口脱贫工作的基础上,按照河北省的工作安排部署,积极与对口帮扶县张家口市阳原县对接,三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六次带领有关部门到阳原县进行走访交流,对阳原县需要帮扶的具体项目进行沟通洽谈,制定了《2017对口帮扶阳原县实施意见》,落实帮扶资金3600余万元,解决了部分危房户改造、就业培训、产业帮扶等实际问题。2018年,三河市又制定了帮扶计划,安排预算1100余万元,准备实施敬老院维修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培训、卫生医疗、技能培训、农业产业、贫困村一对一帮扶等措施,促进阳原县能够尽早脱贫。
三、问题与不足
一是三河市扶贫攻坚工作于2017年8月才开始启动,由于有效工作时间短,识别的贫困人口多,工作任务繁重,造成部分档案资料归纳不系统、不全面。
二是三河市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人数多,缺乏劳动力;
且贫困人口布局非常分散,通过产业帮扶脱贫难度较大,造成通过社保兜底脱贫的比重较高。
三是虽然三河市领导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通过会议部署,基层督导,压实责任等有效措施,但仍存在着个别村街干部思想认识不深,重视程度不够,业务知识不熟,政策把握不准问题,造成有的政策不能及时落地,迟缓了贫困户脱贫进程。
四、意见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建议3-5个。
完善政策措施, 强化政策引导。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云南加快扶贫开发促进农民增收的指导意见》, 联合省级有关部门出台了《云南省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贷款贴息管理暂行办法》《云南省扶贫贴息到户小额贷款风险补偿试点实施方案》《云南省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专项贷款实施细则》《云南省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专项贷款风险补偿金实施细则》, 通过强化政策指导, 引导辖区金融机构把信贷资源投放到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领域, 支持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势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生态修复等四大攻坚战, 为加大金融扶贫工作力度提供了政策支撑。
运用货币政策工具, 引导加大信贷投入。2015年, 云南省93个贫困县人民银行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52.66亿元, 其中对国家级88个重点贫困县发放优惠利率支农再贷款45.42亿元, 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降低涉农贷款利率, 专项增加合意贷款15.75亿元, 专项下达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合意贷款40亿元, 安排支农再贷款限额40亿元, 以低成本资金引导全省农村信用社切实降低贫困地区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贷款利率。
深化融资对接, 促进精准扶贫。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县倾斜。2015年, 全省93个贫困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4%, 高于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平均增速0.7个百分点。以国家政策性银行重点支持扶贫开发为契机, 引导农业发展银行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的信贷投入, 2015年累计向98个项目发放贷款218.55亿元。推动财政与金融扶贫开发良性互动, 2015年发放扶贫贴息贷款131.6亿元, 贴息资金5.548亿元, 较上年增加2.048亿元, 重点支持建档立卡贫困农户产业发展。
健全工作机制, 发挥协同合力。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牵头建立了云南省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协调机制、滇西边境片区扶贫开发金融服务联动协调机制, 制定印发了《滇西边境片区扶贫开发金融服务联动协调机制工作方案》和《关于滇西边境片区扶贫开发金融支持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组织召开了滇西边境片区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座谈会, 完善片区经济金融分析报告制度, 建立多部门共同参与的信息共享平台, 形成全省金融机构共同参与扶贫开发的良好格局。
加强金融创新, 开展特色服务。推动全省持续开展林权抵押贷款, 稳步试点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 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规模的同时, 鼓励各地区积极开展特色金融服务。如楚雄州在全省首推“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 探索出一条由党组织“牵线”、政府“贴息”、农信社“搭台”、党员和群众“唱戏”的农村信贷帮扶新路子。保山市推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 扶持产业发展、促进贫困人口增收。大理州以“一县一策”、“一县一品”的思路, 推出了林权抵押贷款、经济林果所有权抵押贷款、金果贷、阳光富民贷款、红色信贷等一批特色金融产品, 实现扶持一户带动一片的效果。临沧市创新建立“政府+银行+龙头企业+农户”风险共担机制, 全力支持佤山幸福工程、南美美丽家园项目建设。红河州以支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为切入点、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为助力点、以助推片区“美丽家园”建设为落脚点、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 精准发力促进脱贫攻坚。
工作方案
为确保**区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目标任务完成,进一步夯实脱贫攻坚工作基础,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水平,根据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工作安排,结合我区脱贫攻坚工作需要,现制定2020年上半年脱贫攻坚成效评估工作方案如下:
一、成效评估工作安排
1.时间安排:拟定6月底对各乡镇2020年上半年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进行评估。
2.人员安排:由区脱贫攻坚指挥部抽调相关业务人员组成5个评估组,每组7人。
3.抽查分组:5个评估组负责入村入户调查、查阅资料、座谈访谈,每个组一天评估2个村,对11个乡(镇、办)全覆盖。
4.抽村原则:6个重点乡镇各随机抽取3个村,5个非重点乡镇各随机抽取2个村,共计28个村,兼顾脱贫村和非贫困村。
5.抽户原则:每个样本村入户调查15户,其中贫困户5户、脱贫户5户、非建档立卡户5户,贫困户数量不够的,可以从其他户类型中调剂;非建档立卡户重点从疑似危房户、大病户、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户等重点边缘户中随机抽
取(样本村录入系统的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要全覆盖)。
二、成效评估内容
1、成效评估原则:重点围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和精准落实“五个一批”要求,查看各乡镇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对脱贫村,主要核查各项退出指标巩固提升情况;对非贫困村,比照贫困村的退出标准,核查统筹推进情况。
2、成效评估内容:结合2020年目标任务突出评估三部分内容:一是责任落实方面,主要有乡村抓具体工作责任和驻村结对帮扶责任;二是政策落实方面,主要有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住房安全、饮水安全、金融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综合保障;三是工作落实方面,主要有问题整改、项目管理、疫情影响情况、涉贫信访情况、动态调整情况等内容,具体要求详见附件。
3、指导方式:座谈访谈(包括村级脱贫责任组长、支书、驻村第一书记)、查阅资料(村级脱贫攻坚工作相关资料)、入户核查(主要核查政策落实及脱贫成效情况)。
三、有关要求
1、当天问题当天汇总
各组当天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汇总,由区脱贫指挥部联络员负责在当天晚上8点前,将当天汇总问题清单(参照问题清单模板)报至ydqfpbgs@163.com邮箱。
2、汇总问题集中反馈
针对发现的问题,当天不再反馈,在各乡镇业务指导工作结束,将问题全部汇总后,及时召开问题反馈会,并通报
各乡镇排名情况。
3、严格遵守工作纪律
一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客观公正的查问题,针对查出来的问题不隐不瞒;
二是严格遵守“八项规定”,业务指导期间严禁饮酒,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确保业务指导取得实效。附件:1.贫困村退出核查标准
2.建档立卡贫困户入户问卷
3.非贫困户入户问卷
4.访谈提纲
5.业务指导内容量化得分表
6.问题清单模板
**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6月12日
附件1
贫困村退出核查标准
贫困村退出以行政村为单位,以贫困发生率为主要衡量标准,原则上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基础设施建设达到有一条通村公路实现硬化,具备条件的村实现通客运班车,农村饮用水符合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要求,基本满足生产生活用电需求等标准。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有标准化卫生室,有合格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基本实现通宽带等。同时,统筹考虑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收入等因素。
贫困村退出标准解释:
(一)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
指贫困村建档立卡未脱贫人口占全村人口的比率下降至2%以下。
贫困人口退出以户为单位,主要衡量标准为该户有相对稳定可靠的增收渠道和收入来源,年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且吃穿不愁(包括安全饮用水);适龄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家庭无因贫辍学学生;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有救助;住房条件有明显改善,有符合住房城乡建设部《农村危房改造最低建设要求》的安全住房。
(二)有一条通村公路实现硬化
指贫困村与外部连接的一条出口道路实现硬化,路线通至贫困村村委会(或学校),或穿越贫困村村委会所在的居民聚居区域,或通至贫困村村委会所在的(或某个人口较多的)居民聚居区域边缘并与其内部的一条道路连接。路面类型为沥青路面、水泥路面或其他硬化路面。路面宽度原则上不低于3.5米,对于工程艰巨、地质复杂、对环境影响大、交通量小、占用耕地较多或通至人口较少行政村的路线,路面宽度应不低于3.0米。
(三)具备条件的村实现通客运班车
指客运班车或公交化运营车辆通达贫困村,或距离客运班车或公交化运营车辆运行起、终点或中途停靠站点在两公里以内的贫困村,视为贫困村通班车。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客流情况,可采用开行隔日班、周班、节日或赶集班、学生班、电话预约班、网络预约车、按需灵活发班等固定或者非固定的模式。
(四)农村饮用水符合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要求
指农村饮用水符合《水利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水农〔2004〕547号)的有关规定。水质符合《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要求;水量达到每人每天可获得的水量不低于40升;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10分钟;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5%。
(五)基本满足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指贫困村通动力电率达到100%,户户通电率达到100%。
(六)广播电视户户通
指以统筹无线、有线、卫星三种技术覆盖方式,形成覆盖城
乡、便捷高效、功能完备、服务到户的新型广播电视覆盖服务体系。在有线电视网络通达的地区,以有线数字广播电视方式为用户提供广播电视节目;在有线电视未通达的农村地区、边远地区,以直播卫星、地面数字电视或“直播卫星+地面数字电视”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广播电视节目,鼓励群众自愿选择。
(七)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指贫困村有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文体广场;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器材。
(八)有标准化卫生室
指贫困村卫生室参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村卫生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卫基层发〔2014〕33号)规定:村卫生室房屋建筑规模不低于60平方米,服务人口多的应适当调整建筑面积。村卫生室至少设有诊室、治疗室、公共卫生室和药房。按照每千人服务人口不低于1名的比例配备村卫生室人员。各地可结合实际在国家标准基础上适当提高。
(九)有合格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
指贫困村卫生室至少有一名村医拥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医师资格证》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
(十)基本实现通宽带
指贫困村实现光纤通达(移动、联通、电信有一家实现光纤通达即可),有能力为农村家庭提供50兆以上的宽带接入。
(十一)统筹考虑贫困村产业发展和集体经济收入等因素。
附件2
建档立卡户入户调查问卷
乡(镇)
村
组
户主姓名:,家庭人口
人,该户属性:
①贫困户(若是返贫户,请注明);②脱贫户(含2016以来稳定脱贫户,不含2014、2015稳定脱贫户)
一、饮水安全政策
1.调查户饮水安全保障是否实现?
①是;②否。如为“否”,体现在哪个方面:
①水量不够;②水质不达标;③用水不方便;④供水保证率不达标。
二、教育扶贫政策(仅有在校学生的户调查)
2.如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是否辍学?
①是;②否。
(1)辍学原因是什么?
①家庭困难;②不想上学,自己放弃;③身体条件不允许;④其他:
。是否开展劝返复学工作?
①是;②否。
(2)如无辍学,2019年教育扶持政策是否全部落实到位?
①是;②否,哪些政策没有落实到位?。
3.如有其他阶段在校生(含学前教育),是哪个阶段,2019年是否享受全部教育扶持政策?
①是;②否,若没有全部享受,哪些项目未享受?。
三、健康扶贫政策
4.家庭成员是否都参加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
①是;②否。是否获得政府保费补贴?
①是;②否。
5.是否存在医疗保障政策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①是;②否。如“是”,哪些医疗保障政策没有落实到位?。
6.如有符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慢性病患者,是否签约?
①是;②否。签约医生是否提供相关服务?
①是;②否。是否有慢性病卡?
①是;②否。慢性病合规药费是否享受了补助?
①是;②否。没有享受原因:。
7.如家庭成员在2019年有住院治疗,则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政策是否落实?
①是;②否。
四、危房改造政策(仅危改户和住房无保障户调查)
8.如实施危改,是否符合危改政策?
①是;②否。是否为4类对象?
①是;②否。危改方式:
①维修;②重建。如是D级重建,面积是否达标?
①是;②否。若超标,超多少
;若不达标,差多少
。改造质量是否达标?
①是;②否;若选“否”,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旧房是否拆除?
①是;②否。危改补贴是否落实?
①是;②否。自筹了多少?
元。
9.结合住房评定鉴定情况及该户住房实际状况综合判断住房安全是否有保障?
①是;②否。若“否”,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产业扶贫政策
10.该户是否符合产业扶持条件?
①是;②否。
11.该户2018年以前实施的产业扶贫项目是否仍在运营?
①是;②否。是否还在享受收益?
①是;②否。
12.该户参与产业扶贫项目的方式是什么?
①加入合作经营;②享受分红;③参加基地生产;④在合作社(企业)打工;⑤为合作社(企业)提供原料或产品;⑥其它。综合研判该产业扶贫项目是否有针对性和持续性?
①是;②否;该产业扶贫项目效果如何?
①好;②一般;③差。
六、就业扶贫政策
13.该户是否有该就业未就业的人员?
①是;②否。该户是否符合就业帮扶条件?
①是;②否。
14.该户享受哪些就业帮扶政策?
①公益性岗位;②技能培训或务工培训;③介绍就业或提供就业信息;④其他;⑤没有享受就业帮扶政策。该户参加的就业培训是否符合实际需求和自身状况?
①是;②否;若选“否”,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该就业帮扶政策效果如何?
①好;②一般;③差。
九、金融扶贫政策
18.该户是否符合扶贫小额贷款条件?
①有意愿且符合条件;②有意愿不符合条件;③没意愿;④不符合条件。如有意愿且符合条件,该户是否贷到扶贫小额贷款?
①是;②否。
如贷到款,该户是否享受了基准利率、免担保、免抵押、政府贴息的政策?
①是;②否。
19.贷款用途是否符合要求?
①是;②否。如不符合,具体情况是什么?
。截止调查时,该户是否出现逾期?
①是;②否。
十、综合保障政策
20.该户是否存在低保政策该享受未享受?
①是;②否。如该户享受低保,低保政策落实是否精准?
①是;②否。
21.该户16-59周岁家庭成员是否全部缴纳基本养老保险?
①是;②否。60周岁以上家庭成员是否发放养老保险金?
①是;②否。
22.该户是否存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应落实而未落实?
①是;②否。如“是”,具体情况是:
。如该户落实特困供养政策,该政策落实是否精准?
①是;②否。
23.该户是否存在临时救助政策应落实而未落实?
①是;②否。如“是”,具体情况是:。
24.该户是否存在残疾证应办理而未办理?
①是;②否。该户是否存在残疾人政策应落实而未落实?
①是;②否。如“是”,具体情况是什么?。
十一、驻村帮扶(仅有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村填写)
25.在2019年,该村驻村工作队或者第一书记对该户提供了什么帮助?
①宣传政府的政策和项目;②帮助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③帮助落实政策和实施项目;④慰问看望;⑤捐款捐物;⑥其他帮扶措施:
;⑦没什么帮助。
26.如调查户所在县为脱贫摘帽县或所在村为出列村,驻村帮扶是否撤销或减弱?
①是;②否。若选“是”,具体表现是。
十二、家庭收入情况调查
27.该户2019人均纯收入是否超过4000元?
①是;②否。根据该户实际情况研判,该户2020人均纯收入是否可以超过4000元?
①是;②否。综合研判该户收入是否稳定可持续?
①是;②否。如“否”,具体情况是什么?。
十三、脱贫质量调查(仅脱贫户调查)
28.该户是否达到脱贫标准?
①是;②否。对自己脱贫是否知晓认可?
①是;②否。结合收入及“两不愁三保障”情况,综合研判该户脱贫是否持续?
①是;②否。
十四、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情况调查
29.新冠肺炎疫情对该户是否造成大的影响?
①是;②否。若选“是”,带来哪些大的影响?
。是怎么解决的?。
调查员签字
调查员签字:
注:调查发现的具体问题需在问题清单中逐一详细说明。
附件3
非贫困户入户调查问卷
乡(镇)
村
组
一、农户家庭基本信息
1.户主姓名:,户籍人口
人;实际共享收支的有____人。被调查户属性:
①低保户;②特困供养户;③残疾人户;④大病、重病户;⑤危房户;⑥无劳动力户;⑦独居老人户;⑧其他重点户;⑨正常户。
2.综合来看该户子女(父母)是否有赡养(抚养)能力
。①有;②没有。如果没有赡养(抚养)能力,具体情况是。
二、“两不愁三保障”情况
(一)“两不愁”情况
1.该户是否愁吃愁穿
①愁;②不愁。若选“愁”,具体表现是什么?。
2.该户安全饮水是否有保障:
①有保障;②无保障。若无保障,具体表现是什么?。
(二)“三保障”情况
1.教育保障情况
(1)该户是否有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的适龄儿童、少年,①有;②没有。如果有,具体原因是:
①家庭困难;②不想上学,自己放弃;③身体条件不允许;④其他:_________。
(2)该户是否有其他阶段在校生(含学前教育)?____①有;②没有。如选“有”,上学方面有什么困难?。
2.医疗保障情况
(1)该户是否有得大病、重病的病人
①有;②没有。如果有大病病人,该户医疗刚性支出是否过大?
①是;②否。如选“是”,具体情况是什么?
。得大病、重病后该户基本生活是否有保障
①有保障;②无保障。若无保障,具体情况是什么?。
(2)该户医疗保障方面还存在其他什么问题?__________。
3.住房保障方面
(1)该户住房安全是否有保障?
①有保障;②无保障。若无保障,具体情况是什么。
(2)该户住房保障方面还存在的其它问题?。
4.综合判断
综合判断该户“两不愁三保障”是否有问题?
①有问题;②没有问题;如果有问题,具体情况是什么?。
三、家庭收入情况
目前,该户有
人务工,一年测算下来务工收入是
元,综合测算该户年人均纯收入约为
元。
四、综合判断
(一)识别精准度
综合以上情况,综合研判该户是否属于漏评户
①是;②否。若是漏评,漏评
人,判定理由是什么?。
(二)认可度情况
1.您认为近几年你们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有没有改善(包括水、电、路、通讯、绿化、亮化、村容村貌、学校(幼儿园)、卫生室、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等)
①有明显改善;②有改善;③没有改善。
2.综合研判该户对本村脱贫攻坚工作是否认可?①认可;②不认可。如果不认可,具体原因是。
五、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情况调查
新冠肺炎疫情对该户是否造成大的影响?
①是;②否。若选“是”,带来哪些大的影响?
。是怎么解决的?。
调查员签字
调查员签字:
注:调查发现的具体问题需在问题清单中逐一详细说明。
附件4
村级访谈提纲
1.请介绍一下全村脱贫攻坚基本情况,2020年脱贫攻坚的总体部署、具体安排、减贫计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以及今年以来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2.请谈谈今年以来,您村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是如何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统筹抓好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的?你们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3.您村2020年实施了哪些扶贫政策和项目?这些政策和项目是怎样实施的?您们做了哪些工作?怎么开展的?效果怎么样?
省脱贫攻坚经验做法
201×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在前两年政策制度和工作方法的探索和积累前提下,×省民政厅着眼三年,立足长远,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民政部关于脱贫攻坚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从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大局出发,充分发挥民政职能作用的同时,从六个方面工作入手,将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抓实落靠,既助力全省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同时牵引带动全省社会救助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一、集中打响“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力求制度上的突破。201×年-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阶段,脱贫压力大、硬性任务重,兜底保障既要应保尽保、又要科学精准。为贯彻落实民政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的总体部署,全面履行民政部门在脱贫攻坚中的职责使命,依据《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对民政工作的要求,制定了《×省民政厅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黑民规〔201×〕12号),进一步强化了各级民政部门职责,统筹谋划部署、创新思路方法、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全省民政部系统脱贫
攻坚任务全面高效完成。我厅牵头与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制定了《关于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中切实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实施方案》(黑民规〔201×〕14号),进一步优化了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保障性扶贫措施,坚持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相统筹,造血输血协同,发挥两种方式的综合脱贫效应,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兜底作用。为保障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进一步完善了低保对象的认定方法,在制度上进行了相应的创新和突破。如对于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依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经个人申请,可以参照单人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实现从按户施保到按户施保与按人施保结合,从而把脱贫的底兜得更加全面,更加牢固。
二、进一步加强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切实发挥好低保制度的兜底作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通知》
(黑政办规〔201×〕36号)。《通知》强调要对于不在建档立卡范围内的农村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各地
要统筹使用相关扶贫开发政策,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安全住房“三保障”,共享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带来的实惠。《通知》明确建立“低保渐退”制度,对于贫困户通过帮扶收入水平已经超过农村低保标准,但仍属于低收入困难群体的,继续给予过渡性低保保障,帮助家庭稳定脱贫,过渡性保障期一般以一年为准。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通知》对家庭土地的收入、劳动能力的鉴定等进行了相应规定,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都能够纳入到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通过省低保信息系统数据和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数据比对,截止201×年底,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农村低保对象×万人,占*。
三、建立规范化管理瞄准机制,全力推进“六精准”活动。我省强化“兜底务必精准,精准科学兜底”的理念,以规范化管理为牵引,以“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为目标,结合全国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在全省实施了低保规范管理“六精准”活动,并取得良好成效。“六精准”即:精准认定、精准衔接、精准退出、精准发放、精准管理、精准服务,在实施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关键环节,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流程、确保依法依规,提升城乡低保管理服务水平,切实发挥社会救助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兜底作用。
通过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和低保规范管理“六精准”活动,农村低保保障比例由年初的×下降到年末的×,在民政部和厅本级登记的全省社会救助类信访事项比去年分别下降了×和×。
四、发挥社会救助综合效能,多维度兜牢困难群众生活网底。兜牢救助底线,不是农村低保单项救助制度的运用,而是多项社会救助制度的协同,在综合体系框架内,多维度解决困难群众多方面的生活困难。我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特困救助供养政策,及时将农村建档立卡人员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做到应救尽救、应养尽养。截止201×年底,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特困供养人员×万人,占×。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工作的通知》(黑民函〔201×〕55号),细化了救助标准,完善了审批程序,及时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临时救助。
五、集聚发挥社会力量作用,编织多位一体共扶同帮集群网。民政部门在发动社会力量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工作优势,助力脱贫攻坚兜底作用在民政,编
织社会力量网络集群更是民政部门的责任。省民政厅下发了《关于全力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动员全省各社会组织踊跃参与我省脱贫攻坚工作的倡议书》,开展了“社会组织帮百村进百户”扶贫攻坚活动。召开了省本级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对接会,*家全省性社会组织与×个深度贫困村完成了对接,带动贫困地区逐步脱贫、贫困人群走上致富道路。截止201×年底,全省有*家社会组织参与了脱贫攻坚工作,直接投入达*亿元,受益贫困人口×万余人,其中*家社会组织参与深度扶贫,资金支持数量×万余元,受益×人。×省女创业者协会致力产业扶贫,坚持“扶贫必扶智,扶智必赋能”的扶贫理念,先后投入*余万元与海伦市(深度贫困县)×个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个)×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了“扶贫一亩田及小菜园粘玉米种植协议”,并建立了精准扶贫培训基地、产业扶贫种植基地、产业扶贫实训基地,通过实地培训与现场指导,实现扶智赋能,助力脱贫。下发了《关于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黑民规〔201×〕2号),加强贫困地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社工服务平台和社工服务站(室),设置专职社工岗位,为农村留守人员提供专业社工服务。实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留守
儿童社工服务项目,开展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人员关爱服务体系部省合作、特困老年人社工服务试点项目,提升社工服务机构、社工专业人才服务贫困地区的能力和水平。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三区”社工人才支持计划,为×个贫困县派驻*名专业社工,开展专业服务。派驻两批*家社工服务机构进驻贫困地区,扶持当地*家社工服务机构发展。
六、突出特殊群体,加强儿童保护和困难残疾人生活保障。困境儿童和困难残疾人是脱贫攻坚的特殊群体,需要给予特殊的帮扶措施,才能取得稳定的帮扶成果。为此,我省将困境儿童分类保障政策建立、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自然增长机制建设以及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纳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重要改革事项部署进行部署和跟踪督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我省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基础性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黑民发〔201×〕17号),进一步加强了儿童福利机构、未保机构建设,明确了职能定位。设立了儿童督导员和儿保专干,进一步健全了儿童工作队伍。严格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足额安排两项补贴资金,及时发放到位。截止到201×年底,全省残疾人两项补贴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切实把脱贫攻坚摆在工作首要位置,确保脱贫攻坚任务的落实。根据《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自查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一、专人负责,认真组织自查评估验收工作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坚持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抓、两不误,在做好贫困群众生活保障,确保不发生任何“极端”事件的前提下,聚焦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三落实”,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帮扶责任落实等重点工作,坚持质量标准和时间节点,组织结对贫困户帮扶责任人有序开展脱贫攻坚自查评估,全覆盖、无遗漏检验2019年单位成立以来的脱贫帮扶成效,精准核查各扶贫政策落实台账。逐户核实比对分析研判2019年以来结对帮扶户“两不愁三保障”、易地搬迁等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确保扶贫政策落实不漏户不漏人,通过逐户核实比对发现存在有异议的,再次组织入户核实核查,上下沟通进行精准修正、查缺补漏,二、强化责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一)去年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县决策部署,按照“2018年基本完成、2019年巩固提升、2020年全面完成”的工作布局,牢牢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对照“一超六有”脱贫标准,聚焦贫困人口脱贫质量,咬定目标不放松、坚定信心不动摇、落实责任不松劲,扎实推进各项任务目标落地落实。
(二)下沉基层,入户走访。按照既定目标、既定措施开展帮扶,每月至少走访结对户家中三次,今年累计走访结对户家中65次,深入了解贫困户实际状况,认真细致地搞好调查摸底,及时掌握生活工作状况,帮助贫困结对户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8件,并与结对户交心谈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结对户宣传讲解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森林防火安全知识等重点思想工作内容,宣传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培养明白人。
(三)整改清零,落到实处。按照《关于开展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督导工作的通知》、《百日大会战工作方案》、《关于开展脱贫攻坚问题整改清零行动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强力推进脱贫攻坚问题整改,一是自行到结对户家中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工作,对住房安全、基本医疗、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饮水安全、正常供电等进行再次核实,并检查结对户家中是否能正常收看电视,环境卫生是否保持干净;二是对标成立至今在脱贫攻坚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整改清零。同时完善相关佐证资料。
按照《***村级党组织2018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问题整改组织生活会方案》***号要求,围绕“责任落实、工作措施、纪律作风、工作落实”五个方面,结合谈心谈话、充分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查找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根源,明确了整改方向和措施,现将***村党支部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查摆出的问题
(一)责任落实。责任落实不到位,组织领导不够有力,责任落实不够深入;统筹谋划和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不够,因地制宜统筹扶贫力量和资源不够,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导向不够;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力度不够,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整顿不力,贫困村书记“领头雁”作用发挥不充分;整改主体责任没有落细落实,存在干部工作不在状态、问题底数不清、督导不严、相关问题屡改屡犯等问题。
(二)工作措施方面。对中央脱贫攻坚精准方略把握不到位,对“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两个确保”目标认识存在偏差,饮水安全保障质量不达标,“先诊疗后付费”、慢性病签约服务、危房改造工作不扎实、不到位;精准要求落实不到位,扶贫对象、产业扶贫、资金使用不精准,工作重心聚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不够,存在资金发放管理风险较大、部分资金统筹整合不到位等问题。
(三)任务推进方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不扎实,工作质量不高,任务落实不到位,监管职责不到位,项目“一批了之”、资金“一拨了之”;工作管理不规范,执行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搞变通,搬迁后就业保障不到位,旧宅基地腾退复垦工作不扎实;苏陕扶贫协作重签协议轻落实,部分资金使用不当,就业培训和转移就业成效不明显;有的精准识别退出不到位,有的未完成年度减贫任务,有的脱贫摘帽后工作有所松懈。
(四)纪律作风方面。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统筹检查督办不到位,调查研究和“扶贫工作日”等流于形式、“四支队伍”履职不到位;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顽疾整治力度不够大。脱贫攻坚政策政策学的不够深不够透,特别是在“三保障”方面,安全饮水方面底数混乱。
(五)工作落实方面,一是工作力度不强不深不细。例如在九类台账上,数据相互打架。二是工作措施不当,成效不够明显,例如金银花产业田间管理不到位,杂草丛生。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深刻剖析上述问题产生的根源,虽然有一定客观因素,但主要还是班子成员主观努力不够造成的,归根结底还是“四个意识
”不强,政治站位不高,认识定位不准,思想感情不深,作风不严不实,对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感。
归纳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
1.看齐意识不强。班子成员普遍放松了对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理想信念缺失,缺乏看齐意识,对中央提出的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认识不够,对脱贫攻坚工作目标定位低,没有充分认识脱贫攻坚的严肃性,任务的艰巨性,形势的严峻性,没有真正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班子成员奋发向上、肯硬骨头、埋头苦干、敢于担当、求真务实的精神减弱,虚荣心强,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
2.宗旨意识不牢固。班子成员没有真正理解人民公仆的内涵,没有真正把贫困户当亲人,当朋友,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在实际行动中没有做到时刻把贫困户的冷暖挂在心上,主观上不同程度淡化了对贫困户的感情。对待贫困户上访,存在情绪化,语言生硬。对贫困户反映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比较突出。泡在具体事务的时间多,深入实际、联系贫困户的机会少,尽管内心是真心想为贫困户多办些实事好事,但在实践中贯彻执行扶贫政策还不够彻底全面,在考虑工作时站在贫困户的角度、体察贫困户的感受还不够深切,设身处地解决贫困户的困难做得还不够自觉,履职为民的思想树得还不够牢固。
3.担当意识不强。一是班子整体在工作上缺乏明确的方向和持续的动力,致使班子普遍存在“怕得罪人”“怕担责任”的思想,特别是在脱贫攻坚领域怕担责,遇到矛盾问题总想着向上交或向下压,缺乏啃硬骨头的勇气和精神。村(社区)干部经不起批评,对领导的批评认识不到位、态度不端正,偶有抗辩、撂挑子的行为。如在贫困户建档立卡精准识别时,一些村(社区)程序不到位,班子成员没有及时批评,要求整改。又如,在处理贫困户上访等问题上,不积极、不主动,畏首畏尾,致使思路受限、被动应付。二是部分班子成员存在作风漂浮、工作不实的问题。如:对待工作满足于完成任务,甚至有“时间到任务完”的说辞,导致帮扶不严不实,任务完成标准不高,甚至应付上级。
4.创新意识不强。一是压力传导不够到位。责任意识层层递减,呈现“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落实主体责任主动性和自觉性还不强,具体行动和措施还不多,缺乏创新还停留在学习、领会和传达阶段
。如:认为抓经济发展看得见、摸得着,短时间内易出成绩,抓脱贫工作看上级,等钱等物就行了,一时难以看出效果;
因而对经济工作思考多、管得多、出场多,对脱贫工作谋划少、抓得少、帮扶少。二是落实主体责任方法途径单一。习惯等上级文件,上行下效、照搬照抄,以“文件落实责任”。
三是责任追究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有时追究责任怕影响团结,搞盲目的内部“团结”。责任追究存在庸俗化、泛化情形。如:一些帮扶干部脱贫计划假大空,“巧算”收入账,班子成员发现只是口头批评,考虑到其他部门领导面子没有追责通报。
三、努力方向及整改措施
深刻领会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对标自治区、地区和市反馈意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决贯彻自治区“十项铁规”,以提高“四率一度”为重点,坚持领导带头,亲力亲为抓整改,坚持问题导向,深刻反思,举一反三,全面查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彻底深挖潜在性,沉淀性问题,分类施策、靶向治疗、补齐短板、整体提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整改:
1.强化领导责任,全面抓好整改。以本次专题民主生活会为契机,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班子责任意识,碰到矛盾不回避,遇到难题不退让。
2.全面提高思想认识。认真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和自治区、地区和市扶贫精神,用最大的热情和精力读懂扶贫政策,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3.加强脱贫攻坚政策学习。不断加强帮扶工作的理论指导和管理,认真学习,提高认识,始终做到从大局出发,掌握政策,成为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的行家里手。
4.提高认识吃透精神。进一步增强帮扶干部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的责任心、使命感。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做到行动上自觉,措施上明确,确保扶真贫,真扶贫。
我们之所以能够有效推进精准扶贫,有信心如期实现脱贫攻坚任务,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充分有效利用我国良好的财政能力、充裕的物质条件和广阔的市场需求,从而形成了强劲的内生物质性动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是发挥和体现我国制度优越性的重要内容,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和集中力量办大事正是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推进脱贫攻坚,从精神层面看则是一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伟大社会工程,其中所蕴含的精神气质充分诠释了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
脱贫攻坚正处于决战决胜之时。据统计,2012 年至 2019年,我国每年有超过 1000 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 2012 年底的 10.2%下降至 2019 年底的 0.6%,在 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将有累计超过 1 亿人口摆脱贫困。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论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还是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乃至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脱贫攻坚彰显出中国发展所具有的强劲内生动力,物质性动力、制度优势、精神动力既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也是党领导人民应对任何风险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底气。
脱贫攻坚彰显中国发展具有强劲的物质性动力
贫困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经济现象,消除贫困也必然依赖于物质条件的改善与物质利益的增长。增加资金投入、强化经济帮扶、调整物质利益关系等,都属于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物质性动力。经过新中国 70 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 40 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之所以能够有效推进精准扶贫,有信心如期实现脱贫攻坚任务,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充分有效利用我国良好的财政能力、充裕的物质条件和广阔的市场需求,从而形成了强劲的内生物质性动力。
良好的财政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特别是主要短板,是影响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主要因素,必须尽快把这些短板补齐。我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政府的公共财政发挥着先导性、基础性作用。之所以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关键还在于各级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在财政转移支付上,在各种扶贫脱贫的政策与资金支持上,提供了极大的支撑。可以说,以公共财政为主导,汇聚各方面财政金融力量,形成坚实的财力保障,是有效推进脱贫攻坚的根本支点。
强大的建设能力。脱贫攻坚不仅仅要着眼于改善贫困人口的生存条件,更重要的是从全局着眼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交通条件等。由此,以铁路、公路、桥梁和电力、电信、水利等为代表的基础设施条件的提升与改善,成为实施脱贫攻坚的重大举措;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在决策安
排上予以倾斜,各类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密切配合实施,强大的建设能力从根本上保证了这些重大举措落地生效。正因为如此,我国才能够打通深度贫困地区的“任督二脉”,才能接通贫困人口与外界有效联系的通道,才使得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由闭塞走向开放。
广阔的市场需求。我国正在形成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也是世界上较大的消费市场之一。这样的消费群体和消费市场,不仅是中国消费升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也是中国实现脱贫攻坚不可或缺的重要依赖。实践充分证明,瞄准中国广阔的市场需求,通过生产优质特色农产品等推动乡村脱贫攻坚,已经成为许多地方摆脱贫困的主要方式。尤其是通过电子商务等信息化渠道,使许多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能直接与广阔的消费市场联系,取得了促进脱贫的效果。
脱贫攻坚彰显中国发展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
优越的制度就是力量。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推进、新时代制度治理的创新,为消除贫困扫清了根本障碍,优化了结构功能,形成了巨大力量。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视角看,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是发挥和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内容,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和集中力量办大事正是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坚持党的领导。无论是从脱贫攻坚所取得的实效看,还是从脱贫攻坚的过程来看,党坚强有力的领导都是脱贫攻坚
工作的决定性因素和根本制度保障。脱贫攻坚,加强党的领导是根本。习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加强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起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工作体系,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保障资金、强化人力的投入体系,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帮扶体系,广泛参与、合力攻坚的社会动员体系,多渠道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和考核评估体系等。正是这一整套制度体系的建立、完善和实施,从根本上保证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顺利推进,也深刻彰显了“党的领导”这一中国发展的最根本制度优势。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在完成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中,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优势,就意味着尊重人民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力量,履行脱贫攻坚最终为了人民的庄严承诺。正是由于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优势,脱贫攻坚伟业才汇聚了民智、凝聚了民心、展示了民力、顺应了民意,才确保了决战决胜目标如期实现。
集中力量办大事。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与治理体系具有“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正在推进的脱贫攻坚伟大事业,实质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的制度性体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聚焦脱贫攻坚,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与力量,保持打持久战、攻坚战、人民战争的思维和
决心,久久为功,攻坚不止,一步步夺取胜利。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条战线的党员干部不断强化攻坚意识,明确攻坚责任,发起了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大行动。尤其是面对今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党既十分清晰地判断疫情对脱贫攻坚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也态度十分坚决地要求如期实现目标。离开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汇聚,离开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这是不可想象的。
脱贫攻坚彰显中国发展具有不竭的精神动力
贫困从深层次看还是一种文化现象,精神贫困往往与物质贫困互为因果。消除贫困需从多方面入手,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是不可或缺的路径。精神动力包括坚定的信念、刚强的意志、科学的思想与振奋的精神状态等,在脱贫攻坚中各级组织和社会各界提供的智力支持、思想引领、道德理念和价值观念,发挥着铸魂的作用。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推进脱贫攻坚,从精神层面看则是一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伟大社会工程,其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气质充分诠释了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
践行“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价值理念。习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为了向贫困告别,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一个都不能少”,是我们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我们的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具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坚定不移推进脱贫攻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实现共享,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新起点上开启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是民心所向,是全社会的共识,是全体中华儿女的最大公约数。党的执政宗旨、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与民心的高度契合,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保持“一任接着一任干”的精神状态。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美好追求。我们党改变人民群众贫困落后状况的努力,从革命时期就开始了,并一如既往地坚持。到 2020 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是我们党制定的必须实现的预期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意味着我国要比世界银行确定的在全球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时间提前十年,其任务之艰巨、难度之大超乎想象。为此习总书记指出,党中央在这个问题上是下了决心的。全党同志务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实现“两个确保”的目标上来,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为实现这个目标,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将其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来对待,作为履行职责的标准来对待,心中想的是脱贫攻坚,会上议的是脱贫攻坚,足下跑的是脱贫攻坚,一任接着一任干,不达目标不罢休。
坚守“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信念信心。打赢脱贫攻坚这一仗,我们党始终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内
【脱贫攻坚工作做法成效】推荐阅读:
脱贫攻坚工作方案05-29
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汇报06-20
脱贫攻坚工作存在不足07-16
怀宁脱贫攻坚工作汇报10-07
脱贫攻坚迎检工作方案10-12
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总结05-29
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心得10-17
永川区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工作方案07-12
县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