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有感(通用10篇)
——参观沈阳故宫有感
一 沈阳故宫简介
沈阳故宫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为清朝初期努尔哈赤的宫殿。它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比较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开始筹建1636年基本建成,乾隆、嘉庆时期又有部分增建。全部建筑三百余间,清乾隆年间又有较大规模的改建与增修,占地约六万平方米。现有古建筑114座,迄今已有三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了。武功坊牌楼是进入沈阳故宫的门户,建于清初崇德二年,是沈阳故宫唯一有历史纪年款识的标志性建筑。沈阳故宫从整体设计到局部建筑,从造型到结构,都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良传统和独特风格,充分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
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为3个部分:
东路——为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于一六二五年开始创建,是封建皇帝举行“大典”和八旗大臣办公的地方。大政殿为八角重檐钻尖式建筑,殿顶满铺黄琉璃瓦且镶绿色剪边,十六道五彩琉璃脊,大木架结构,榫卯相接,飞檐斗拱,彩画、琉璃以及龙盘柱等,是汉族的传统建筑形式;但殿顶的相轮宝珠与八个力士,又具有宗教色彩。大政殿内的梵文天花,又具有少数民族的建筑特点。在建筑布局上与十大王亭组成一组完整的建筑群,这是清朝八旗制度在宫殿建筑上的具体反映。
中路——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等,于一六二七年至一六三五年建成,是封建皇帝进行政治活动和后妃居住的地方。凤凰楼于1627年—1635年建成,是当时封建统治者进行政治活动和举行宴会的地方。清宁宫修在三点八米的高台商,是五间硬山前后廊式建筑,在东次间开门,寝宫和宗教祭祀连在一起,西屋内三面火炕和火地,窗从外关,烟筒设在后面,这是满族的建筑特点。这些宫殿镶嵌的龙纹五彩琉璃,栩栩如生,雕刻彩画精致生动。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的大中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以及清宁宫、关雎宫、衍庆宫、永福宫等。西路——戏台、嘉荫堂、文溯阁和仰熙斋等,于一七八二年建成,是清朝封建皇帝“东巡”盛京(沈阳)时,读书看戏和存放《四库全书》的场所。整个建筑设计和布局,反映了皇帝的所谓“尊严”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封建统治者建筑这样规模的宫殿,给劳动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驱使成千上万的工匠和农民,日以继夜的劳动,木材要到浑河上游的丛山峻岭的原始森林去砍伐,砖瓦要从三百多华里的海州(今辽宁省海城)烧制,耗费无数人力畜力运到沈阳。故宫的每座殿宇,一砖一瓦,一石一木,都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修建这座宫殿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无法统计,仅用砖瓦一项就折银六十八万两,约合当时四十五万贫苦农民一年的口粮。沈阳故宫博物院不仅是古代宫殿建筑群,还以丰富的珍贵收藏而著称于海内外,故宫内陈列了大量旧皇宫遗留下来的宫廷文物,如努尔哈赤的剑,皇太极的腰刀和鹿角椅等。
沈阳故宫是我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它的规模比占地72万平方米的北京故宫要小得多,但是它在建筑上有自己的特色。沈阳故宫是后金第一代汗努尔哈赤开始修筑。努尔哈赤驾崩后,第二代汗皇太极继续修建成功。
二 参观过程
故宫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除了在电视中经常见到之外,相信大多数人都曾亲自走进故宫参观。刚好借着所以也借这次近代史课程的实践活动,我又详细了解一下故宫,而此次去参观真的也得到了很多新的收获,对于故宫也有了新的更深的了解。
众所周知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历经24个皇帝。故宫是从公元1406年明代永乐帝开始修建,因而它的第一个主人便是明成祖朱棣。而最后一位是清宣统皇帝溥仪。
带着敬畏的心情从故宫的北门进入故宫,看到御花园、以红黄色调为主的宫殿,而且宫殿屋顶的形态各异,真的很宏伟壮观,不由的想象着在我脚下的路曾经是皇帝必经的路,眼前的景是曾经寻常百姓所不能见得,心中对故宫的敬畏油然而生。使我想到100多年前,一个名叫赫德兰的美国人曾经在参观故宫后,写下这样的文字:“不知为什么,在这里你会被你所见到的一切所打动。这里有一种独特的、令人震撼的美,然而这又是一种让你感到亲切的美。”也许外国人并不能像中国人那么感同身受,但是从他的文字中我找到了和我们相通的感受,故宫给人的是尊贵的美,震撼的感觉。同时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为参观的过程中,我们大多都只能在宫殿的外面参观,而不能进入其中,所以我也观察到故宫的窗户设计的十分紧密,据说站在高山上看故宫,根本看不到一个窗户,是为了防止刺客找路,可见紫禁城的防守十分的严密。
故宫占地很大,所以我想介绍一下故宫的布局。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的,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在中轴宫殿两旁,还对称分布着许多殿宇,也都宏伟华丽。这些宫殿可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殿为两翼。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六宫为两翼,布局严谨有序。
关于故宫的三殿,我不得不提的是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它是紫禁城宫殿之中最大的一座,寓意“九五之尊”,但是这次参观中最可惜的就是这个故宫最大的一个宫殿太和殿在修护没能开放。
但是故宫里面的导游也给我们介绍一下里面的情况了,太和殿的匾额是“建极绥猷”匾,为乾隆皇帝御笔,殿中间是封建皇权的象征—金漆雕龙宝座,看上去真的很有威严。殿前设有广场,可容纳上万人朝拜庆贺,这也使整个宫殿的气势更加恢宏。太和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即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元旦等都在这里庆祝。
后三宫不得不提的是乾清宫、坤宁宫。乾清宫是封建皇帝的寝宫。清康熙前此处为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之处。清雍正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但仍在此批阅奏报,选派官吏和召见臣下。殿的正中有宝座,墙上高悬这“正大光明”的匾,还有摆放整齐的供休息的床和椅。
坤宁宫在故宫“内庭”最后面。坤宁宫是明朝皇后寝宫,两头有暖阁。清代改为祭神场所,雍正后,西暖阁为萨满的祭祀地。其中东暖阁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绪三帝,均在此举行婚礼。坤宁宫和乾清宫距离之近充分体现出了古代皇后的地位之高,等级分明。
在东西六宫中,我想提及一下储秀宫,慈禧在储秀宫居住时曾经大肆修缮过,使它成为了东西六宫中最奢华的宫殿。
走在故宫中,仿佛真的能看到大臣朝拜,妃嫔相见,更朝换代的场景,想象着这些,使我不由得感叹故宫留存的巨大历史意义,是它的存在才让后人能身临其境,对于古代帝王的生活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可谓有据可查。
故宫有四个门,其中后门是“神武门”,明朝时为“玄武门”,玄武为古代四神兽之一,清康熙年间因避讳改称“神武门”。神武门是宫内日常出入的门禁。现神武门为故宫博物院正门,也正是我们进入故宫的门。
期间我看到了大门前有两个铁缸,开始在想是干什么用的,后来才知道是防火的,里面盛满了水。冬季为防止缸内的水结冰,还在四周垫上棉被,下面用炭火烧烤。由此也看到了古代人防患的意识。
由于故宫很大,可以相当于一个小城镇了,所以要都参观过来需要半天的时间,如果没有一定的体力的话,整个故宫参观下来是很累的,但是从此也看出古代皇帝的家族之庞大,真的和现在我们的生活状况大相径庭,有玩有办公有举行庆典有居住有修养甚至有“冷宫”,如此的齐全,充分体现皇族的地位,再到每一处的建筑寓意等等,让我又深刻体会到了古代皇权的至尊威严,皇帝乃天子的九五之尊。偌大的故宫,建筑的形态,恢弘的气势也让人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创造力,真正体味到什么是智慧的结晶。
三 感想
这次活动我觉得特别有意义,不仅让我了解了我们中国明清两个封建王朝的杰出的宫廷建筑,更让我动容的是里面的每一件建筑都有其背后传奇的故事,让我对历史又有了一些更深层次的认识。
博物院不仅是以其多民族风格的宫苑建筑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更以其丰富的院藏文物珍宝而享誉中外。其中,尤以明清宫廷文物弥足珍贵,堪称国宝。院藏文物珍宝展是集故宫院藏服饰、珐琅器、书画、雕刻品、漆器、瓷器等门类藏品之精粹。这些文物集中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工艺水准和清代宫廷的艺术风格,反映了中国明清时期生产工艺的水平。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展览采用世界先进陈形形式,充分运用现代设备和陈列手段,同时又保持皇宫的古朴风貌,使您仿佛步入艺术圣殿。清代皇宫外国礼品展沈阳故宫收藏和陈列的明清历史文物、艺术珍品及工艺美术品中,有许多中西文化交流工艺品,如钟表、玻璃器可谓独具特色。自十七世纪以来,西方一些国家把大量的钟表、玻璃器输往广州、由广东海关购置贡进皇宫,海外各国使者也竞相以本国精致的钟表、玻璃器作为贵重礼品赠给大清王朝,用这些巧于构思,精心制作的钟表、玻璃器精美艺术品取悦于皇帝,不仅是帝后怡情赏玩之物,也是宫殿里不可少的一种装饰品。这些技艺精湛的工艺品,充分显示了外国匠师们的创造智慧与艺术才能,同时也是十七、十八世纪,中西方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的历史见证。
一、内乡县衙
2005年元月26日应河南省档案局邀请去该省调研, 在南阳市档案局同志陪同下, 参观了我国四大古代官衙之一———内乡县衙。 该县衙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所属的内乡县, 已有七百多年历史, 据《内乡县志》记载:“县治居城之中, 元大德八年 (1304) 县尹潘达始建于厅堂廨舍, 明洪武二年 (1369) 知县史惟一重建。”2004年4月22日隆重举行了内乡县衙建衙700年 (1304—2004) 盛大庆典活动。内乡县衙以封建时代地方官衙完备的建筑规制、珍贵的实物资料、含义深刻的匾联内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吸引着中外游人, 成为国内一处著名的人文名胜。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较高的历史价值。县级政权, 在秦王朝定制后的两千多年封建社会, 始终作为基层的行政机构, 没有发生过变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社会的变迁, 加上诸多人为的因素所致, 封建社会数以千计的地方衙门已基本荡然无存, 而内乡县衙却得以奇迹般地保存下来。 它作为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的官署衙门, 对研究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
2.深厚的文化底蕴。内乡县衙为我们留下了中国封建社会县级政权衙门的实物标本和历史见证, 它又是一座宝贵的文史资料库。 特别是该衙门内张贴的楹联, 以极其丰富的联语内容, 引起了世人们的广泛关注。内乡县衙各主要建筑物门前, 都有一方匾额, 一副楹联, 游人参观县衙, 往往驻足联前, 长久思忖, 提笔抄写, 颇感兴趣。 现举几例:
县衙大门:治菊潭, 一柱擎天头势重;爱郦民, 十年踏地脚跟牢。
菊潭、郦, 古指内乡。这副楹联含义是身为一个地方官, 上受皇命重托, 下系百姓安乐, 责任重大。为官从政要以爱民为本, 脚踏实地为老百姓办实事, 做到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才能站稳脚跟。
大堂:欺人如欺天, 毋自欺也;负民及负国, 何忍负之。
二堂:法行无亲, 令行无故;赏疑唯重, 罚疑唯轻。
三堂:得一官不荣, 失一官不辱, 勿说一官无用, 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 穿百姓之衣, 莫道百姓可欺, 自己也是百姓。
此联朴实无华, 感人肺腑, 上联核心是要正确对待自己, 淡化官本位, 以勤政为己任, 造福一方;下联核心是正确对待百姓, 尊崇“民为贵”, 以百姓为天, 爱民如身。这种自觉与百姓一等, 时时想到为老百姓谋利益的民本思想, 在今天也是具有启示意义的。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高度评价了三堂对联中阐述的官与民的辩证关系。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铁映挥笔书录三堂楹联为县衙留念。它虽是封建时代的产物, 多为封建统治者自我标榜的招牌, 但对于出入县衙的官员来说, 多少能起到警示作用。如果各地官吏都能按楹联内容所示上查圣意, 下恤民情, 恪尽职守, 清正廉洁, 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相信会出现一个百姓期盼的吏治清平的社会局面。
内乡县衙所承载的历史积淀, 它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县级政权职官设置、机构职能、司法审判和衙门文化都有较高的价值, 故有“一座内乡衙, 半部官文化”之美称。
3.南北交融的建筑格局。内乡县地处秦岭以南、长江以北的南北文化交融地带。内乡县衙的整体布局、规模、形制体现了明清的地方衙署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堂后宅的传统礼制思想。其建筑布局与《明史》《清会典》所载建筑规制完全相符。县衙建筑内设中轴线, 立大堂为正厅, 围绕大堂有序展开, 构成气势雄伟、庄严肃穆的对称故居外, 其建筑物的设计, 又受主持营建者, 时任该县知县章炳焘的影响 (该知县是浙江人) , 整个建筑群融长江南北建筑风格于一体, 规模宏大、布局严谨、错落有致、主次分明。既有北方四合院和南方过渡建筑的巧妙结合, 也有北方单体建筑的“明三暗五”和南方建筑的廊庑相接、回廊宽阔混为一体的形式结合。内乡县衙的建筑布局采取严格对称的四合院布置办法, 按使用功能分区, 依用途和重要程度区别等差, 有节奏地安排建筑物的体量和空间形式。大堂、二堂、三堂的建筑格局与北京故宫的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保持一致。人们从大门进去, 每通过一道门, 进入另一个庭院, 变换而不雷同。走进县衙不禁使人油然而生“天下衙门深似海, 有理无钱别进来”的恐惧心理。
内乡县衙为我们留下了中国封建社会县级政权衙门的实物标本和历史见证。
二、浮梁县衙
2011年4月16日应江西省档案局邀请去该省调研。在景德镇档案局郑小平局长陪同下, 首先参观了距该市60公里的浮梁县。因为先有浮梁县 (621年建县, 742年改名为浮梁) , 后有景德镇 (宋朝景德元年, 即1004年, 设浮梁景德镇) , 民国五年 (1916) 县治迁至景德镇, 1960年撤销县制, 并入景德镇市, 1988年11月, 恢复县的建制, 仍名浮梁, 属景德镇市。关于浮梁之名, 在民国间野史中还有一说, 某年秋天县治 (相当于县政府) 正堂选梁, 在江村选中八人合围的古樟树, 但无法运至县城。走旱路抬不动, 走水路遇干浅。正在犯愁时, 突然暴雨倾盆, 河水猛涨, 栋梁随浩浩洪水而下, 一路上百姓护送, 莺歌燕舞, 直抵县城, 故得浮梁县名。
浮梁古县是江南唯一保存较完整的清代县衙, 也是全国仅存的四处古县衙之一。该县衙历经唐、宋、元、明、清诸代长达1100余年, 屡毁屡建。现存古县衙, 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 距今已170年, 占地65000平方米 (相当于95亩) , 规模宏伟, 比河南内乡古县衙大一倍左右。它比较完整地保留了中轴线上的照壁、头门、仪门、衙院、大堂、二堂及三堂等县衙原有风貌。整座建筑坐北朝南, 错落有致, 廊道相接, 浑然一体。衙署内陈列了古代官服、刑具、十八般兵器、讯杖、官轿、夹棍。衙院内宽敞空旷、古木参天, 中有40米长古路甬道, 直通大堂。穿过仪门踏上甬道, 威严之感油然而生。参观后使人感到古建筑给人心理带来微妙的变化。
浮梁县衙为什么被誉为“江南第一衙”?主要是因为浮梁县的知县是官居五品 (通常县官为七品) , 加上浮梁地处皖、浙、赣三省交通要道,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且上交税收多, 尤其是茶叶税收, 约占全国茶叶税收的八分之三, 有十五万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写道“, 商人重利轻别离, 前月浮梁买茶去”。当时浮梁县是“万国来求”的地方, 且当时闻名于世的瓷都景德镇归其所辖, 景德镇为皇宫烧御瓷, 朝廷派三、四品的官员到景德镇监督烧瓷。如果县官级别低就没有资格会监督陶官。另外景德镇瓷业工人来自四方, 经常闹纠纷。本县知县高于邻县两品, 就容易协调处理纠纷。在该县衙大堂屋脊梁上写有“钦加同知衔, 赏戴花翎权知浮梁事张、毛公建”。其中“同知”官名就是五品。而且是皇帝加封的。张, 就是宣统元年的浮梁知县叫张承祖, 虽然帝制早废, 但衙署犹存。
据该馆负责接待者介绍:有两件事令我印象深刻。一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曾旅居浮梁县, 因其兄弟曾任浮梁县县承 (相当于该县二把手) 。其居住所就在浮梁县衙后一座平房内, 至今已恢复原貌。有一副楹联很能说明情况:
聿诤时政, 心在苍生, 万户争传新乐府
身在浮梁, 神归东洛, 千秋永祀老诗翁
白居易 (772—846) , 陕西渭南人, 少经战乱家境贫困, 29岁成进士, 历官翰林学士, 左拾遗, 刑部尚书。敢于直陈时弊。后言事得罪权贵, 贬江州司马。晚年居洛阳, 亦官亦隐终其身。到浮梁兄弟家暂住, 也是“身在浮梁, 神归东洛”。“神归东洛”就是指洛阳。一生诗作近三千首, 在唐诗人中为最多。他倡导新乐府运动, 写作了《新乐府》 《秦中吟》等大量讽喻诗, 所以才是“万户争传新乐府”。
二是当时县官原配夫人, 一年内有一个月的探亲假, 可以住在县衙内。而县官所纳之妾, 只能住在后墙外, 往返走后门。院墙垒得很高, 墙头上拉上铁丝网以防小妾自由出入。据说这都是县官原配夫人的嘱托。可见封建社会妻妾是有严格等级界限的。
总之, 综上所述, 两座县衙是严格按照古代县级衙署的规制设计建造的, 可以称为北京故宫的县级版。作为历史散落的残缺, 它是岁月的真实, 也是鲜活的过去。如今古县衙所承载的那个制度已经远去, 留下来的是完整的建筑和古代良吏的治绩。它后示人们:政声人去后, 民意闲谈中。最后我想以内乡县衙的一副楹联作为结束语。
为政不在言多, 湏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
当官务持大体, 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为官从政, 要少说空话, 多办实事, 时时反省自己, 做到克己奉公。作为地方官, 一定要有全局观念, 每做一件事, 都要有全局观念, 思考每一件事情, 都从民众的需要和国家的利益出发。
摘要:北京的故宫众所周知, 而南方县衙却是鲜为人知。所谓衙内是旧时官吏办事的地方;而县衙是旧社会县级的基层政权。在我国这种旧政权时代的衙门建筑, 已很少见, 但我有幸在近几年参观了两处保存完好的旧县衙。
北京故宫是闻名于世的中式传统建筑皇宫,也是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皇家宫殿。去北京游览的人大多要去这座深宫禁城里参观一番,以了解封建时代皇帝的生活环境及豪华建筑的容貌。这次随同女儿女婿外出旅游,这个愿望得以实现。过去,由于各种原因,来去北京总是匆匆而过,无暇探望这座神秘的紫禁城。这次一家人旅游有幸一睹皇城容貌,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值得提及。北京故宫的历史比较久远,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公元1406年。经过明清两个朝代二十四个皇帝的扩建发展,规模随着时间的延伸,越来越大,最终发展成今天的模样,迄今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故宫是明清两代封建皇帝统治全国的中心。截止末代皇帝的结束,这座皇城终于回归到人民的手中,成为历史博物馆,供游人观赏,同时也是历史发展的见证物。它把那段历史封存定格在大地上,成为时代延伸的丰碑。我们今天步入这座雄伟壮丽的殿宇巍峨,宫阙重叠,画栋雕梁,占地七十二万多平方米的神圣皇宫,面对它曾经的辉煌,曾经的时代,让人感慨万千„„是时间的流水把年轮拉开,让时光的隧道不断的延伸,世界是在变化中演变升迁,这是亘古不变哲理。想当年,我们平民百姓怎么能只身步入这戒备森严的紫禁城呢?今天则是信步徜徉在这富丽堂皇的宫殿中,左右观赏,欣赏着那个时代的艺术精华,赞美祖先们的精巧、绝伦的艺术佳作。感受着“皇帝”般的经历,过一下至高无上的权贵生活。历史是无情的,也是最为真实的,不管你怎么生活,怎么个活法,最终还是要定格在那个时期,成为永久的历史,封存在历史的档案中,对与错,功与过自由后人鉴赏评定。
我们随着参观人流,沿着中轴线向前观赏着,游览着,看着金碧辉煌的高大殿宇,品味欣赏着建筑物的优美设计,合理的布局,精巧的工艺制作,可以说故宫里面的东西都是艺术精品,每件器物上都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高超的劳动成果,充分展示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才华所在。从最为简单的排水处理上看,就彰显出一种环境理念的运用与卓越的艺术才华。若大的宫殿,庭院保持在平整洁净的水平上,防止积水,而且排水设置是那样的完美,那样的巧妙,把排水口设计成艺术品,不影响整体形象,而且变成了一种装饰,烘托起高大建筑物的秀美,这足以证明了故宫整座建筑物的绝伦之处。先人已经随着年轮远离我们而去,但这精美的艺术佳作则是变成了会说话的艺术品,向后人述说着那段历史的容貌。我们钦佩艺术家们,劳动者们,是他们造就了中国的辉煌历史,开创了历史文化的长河,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让我们有幸目睹了这座神奇的紫禁城容貌。可以断言,来此游览的人,无不为故宫的高超建筑物,合理布局而喝彩。我们沿着天安门这条中轴线一直穿过神武门,在拥挤的人流中随意地观看着,拍摄着艺术的精华品,留下深刻的记忆。我们欣赏着故宫的神韵,感悟其雄伟壮丽的气魄,为故宫的宏伟壮观而赞叹!同时,也为那些朝代兴衰而感叹,历史留给了我们无限的感慨,启迪着我们不要忘记历史教训,汲取先进精华成分,化作精神食粮,起到古为今用的目的。这是因为,历史是连续的,人类社会在进步发展,但也包含着历史的成分,可谓是承前启后地继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元素。我们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进步,探索着社会的发展进程。每个历史阶段都有其两面性,优秀的存在,弊病也存在,„„因为,这有历史的局限性约束着,我们不能拿今天的观念去对待昨天的事物,而是要站在那个时期,去观察,去了解那个时期的社会发展潮流所在,要正确对待,正确评判历史功过,给合理的定论,才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行为。
故宫--紫禁城,一座与天宫对应的宫殿,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我马不停蹄地走了一天居然只走了中轴线和西宫,东宫和宁寿宫都没逛完,而且很多宫殿都是走马观花,以后有机会一定多逛逛几次故宫呢,真是好地方,真不愧是皇宫呀!刚开始,见到养心殿、长春宫、储秀宫时我还在心里嘀咕,怎么皇宫里的房间这么小呢?皇上和太后都住在这么小的地方呀,后来见到坤宁宫和乾清宫才真正看到了皇宫的气派!为了去故宫,之前我做足了功课,看了央视十二集纪录片《故宫》,还根据故宫博物院的网站自己绘制了故宫最佳游览路线图,而且居然在去前一天晚上仅睡了两个小时的觉,还长途跋涉,多次倒车,真是困顿呀,不过到了故宫以后,看着那宏伟的建筑,看着那些饶有兴趣的各国的人们,我早已经把困乏忘在了脑后。
基本路线:午门--太和殿---军机处---养心殿---西六宫(咸福宫没找到,像迷宫一样)---御花园---坤宁宫--交泰殿--乾清宫--奉先殿(钟表馆)--陶瓷馆(一馆和二馆)--午门。最让我惊呆其实是:钟表馆和陶瓷馆,真的看到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精髓呀,当时钟表之精髓在欧洲(主要英国、法国、瑞士等),陶瓷之精髓在中国!美哉,世界之钟表!叹哉,中国之陶瓷!最为遗憾地是没有看到故宫里的书画和玉!这也是我这次的遗憾,下次一定把参观书画和玉列为重点了!也许是在东宫里藏着呢吧!再等等我再去研读吧!紫禁城真不愧是经历过中国24位的皇家宫殿,真不愧被称之为博物院,里面形形种.种的文化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国人和世界人去精心研读,当你研读清楚了故宫,就等于研读清楚了中国明清5间的历史,因为紫禁城就是那500年间的真实缩影,它是中国人甚至是世界人智慧的结晶!
王津老师看着相隔一层玻璃的钟表,那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惋惜,比面对那件珍贵的维多利亚怀表的淡然,更让人心折服,那一件件珍贵的古董钟表,跟大多数的古董一样,在修复之前他们就被安放在故宫最黑暗、破旧的仓库里,任由岁月腐蚀,当他们落入这群匠人手里,犹如马遇伯乐,玉遇卞和,他们的价值才真正被开发出来,王津老师熟悉那一件件修复过的钟表,不仅看见过他们奢华的外表,还研究过里边最复杂精致的工艺,修复一件物品的难度并不比创作他简单,所谓的修复过程,更多的是一种了解的过程,那种跨越时空和古人对话的感觉,使他们感叹前人多能之时,又附带着对岁月的敬畏,就是这份对传统的敬重之情,渐渐的使他们懂得了细心、耐心、责任心。
然而那一件件经手过的物件,现在却又那么的陌生,和那块维多利亚怀表一样陌生,摆放在展柜中的他们,世人在赞美他们精美的同时又给他们定义了一个世俗之价,这份陌生更多来自于对他们价值的理解,对这群平和的修理匠来说,当手中的物件完成修复之后,那份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远远要比物件本身的世俗价值高的多,就像那件黄花梨大柜子,世人也许更在意的是他的用料是珍贵的四大名木,他的使用者是乾隆的生母,而无人关心制作柜子上精美云龙纹的工匠会是谁,像这群故宫师傅一样,当完成制作的一瞬间,木匠已经明白柜子已经不再是自己一雕一刻的朽木了,他的价值将被更多的人赋予,但不管柜子的价值高低,那份造物的成就会一直跟随木匠一生,这才是来自于古代匠人的精神传承,既熟悉又陌生。
晨曦中的紫禁城神秘而诱惑 。 朱色的围墙像一道厚厚的屏障 , 隔绝了城内城外 。
推开那扇沉重的大门 , 紫禁城内的一切 , 不管是过去 , 还是现在 , 都展示在人前 。
沿着中轴线,故宫被均匀地分成相同的两部分,就像数学里的几何图形的轴线一样, 左右相同。 各大殿威严肃寂,可你却能够想到,几百年前,这里来往着朝廷的各个政治官员。 他们或步履匆匆,或神色慌张,或一脸公正,唯恐上面的那个人一个不高兴,风云色变。
凭栏而望,一切尽收眼底。 琉璃瓦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晶莹柔和,微翘的房檐和明黄的屋顶却显露了皇家的威严与肃穆。 这是故宫的特色,重檐歇山式屋顶,金黄琉璃瓦,印证紫禁城亘古不变的悠悠岁月。
石栏前有两口大缸,那是古时宫里专门为了防火而准备的,像这样的缸,故宫内一共有三百零八口。 岁月的侵蚀已经使它们外表不再光鲜,金銮殿旁边的两口更是能够清楚地看见无数道刮痕, 那是当年紫禁城被洗劫的时候贼人顺便抠下黄金造成的。 缸下有灶,防止冬天时水结成冰。
宫门两侧蹲立着两只铜狮,模样威风凛凛,风采不减当年。 据说这两只狮子一生只动过一次,那就是唐山大地震时,震波让内金水河泛起白浪,狮子动了。 从此,一切归于平静,而那两只狮子,便再也未动过。 左右各一个,左为雌,右为雄,分别象征子嗣满堂和一统江山。
透过斑驳的红窗,我看见了昔日殿试的地方———太和殿,俗称金銮殿。 那是几代帝王的座位,状元榜眼探花在此产生。
走到拐弯处,伸手抚摸门柱,五指透过时光,与过去重叠。
游客中有人在问,碎玉轩在哪? 周围的人都笑了。 碎玉轩啊,里面住着个妙人呢…… 可惜它不在这儿,她也不在这儿。 后宫是皇帝每晚的栖处,人说三宫六院,三千佳丽,其实就是说君王多情亦无情。 不过这也有例外,明朝朱佑橖,深知情这一字,是承诺,所以, 他用尽一生时间,只爱一人,他的皇后,唯此一人。 后人叹:情也? 爱也!
后宫里的狮子与前朝的略有不同,眼睛被眼睑遮去一半,耳朵半遮半露,意为:该看就看,不该看就一点也不看;该听则听,不该听则不听。 我不得不佩服宫廷,不仅人人心口不一心机深似海不说,连雕塑都如此有深意。
后宫里只住女子,却尽是令人悲哀的故事。 住在皇宫,金银富贵,珠光宝气,好生得意! 可是生在帝王家,可惜生在帝王家。 一入宫门深似海,世人深谙此道理,故进去了的,再出来,就如登天之难。 做皇帝身边的人,意味着不能与寻常人一样,过平淡的日子,后宫内的尔虞我诈不比前朝差,后宫里的女子就如这风中杜鹃,摇曳不断,一旦风雨稍大,满地尽是一片残碎的殷红。
庄子曰:人生在世,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青丝易白,弹指朱颜老。古代女子毕生的愿望,不过是嫁一个平凡的人,一生过得如清茶一般,淡雅婉转,清丽隽永,但是宫里的女人再多,不过只有一个人,掌控着她们的情,掌控着她们的一生,此生早已注定。 她们的容颜变得愈发不清楚了,好像马上就要坠入光阴的尽头,消失不见。
城内一角的角楼, 在飘荡的宫里占据了不经意的一处,静观宫内发生的一切,仿佛一生都不曾毕露锋芒,就那么不动声色, 若乱世之中开出的一朵洁净之花。
薄暮将近,暮色为古老的紫禁城掩盖上一层轻纱,遮住这座城的一世繁华。
;i am pleased to serve as your guide today.¡¡¡¡¡¡¡¡ this is the palace museum;also know as the purple forbidden city.it is the largest and most well reserved imperial residence in china today.under ming emperor yongle, construction began in 1406.it took 14years to build the forbidden city.the first ruler who actually lived here was ming emperor zhudi.for five centuries thereafter, it continued to be the residence of23 successive emperors until 1911 when qing emperor puyi was forced to abdicate the throne.in 1987, th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recognized the forbidden city was a world cultural legacy.¡¡¡¡¡¡¡¡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palace museum, or zi jin cheng(purple forbidden city), got its name from astronomy folklore, the ancient astronomers divided the constellations into groups and centered them around the ziwei yuan(north star).the constellation containing the north star was called the constellation of heavenly god and star itself was called the purple palace.because the emperor was supposedly the son of the heavenly gods, his central and dominant position would be further highlighted the use of the word purple in the name of his residence.in folklore, the term ¡±an eastern purple cloud is drifting¡± became a metaphor for auspicious events after a purple cloud was seen drifting eastward immediately before the arrival of an ancient philosopher, laozi, to the hanghu pass.here, purple is associated with auspicious developments.the word jin(forbidden)is self-explanatory as the imperial palace was heavily guarded and off-explanatory as the imperial palace was heavily guarded and off-limits to ordinary people.¡¡¡¡¡¡¡¡ the red and yellow used on the palace walls and roofs are also symbolic.red represents happiness, good fortune and wealth.yellow is the color of the earth on the loess plateau, the original home of the chinese people.yellow became an imperial color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when only members of the royal family were allowed to wear it and use it in their architecture.1 2 3 4 5 6 7 8 9 10
故宫位于北京市区中心,是明清两朝的皇宫。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我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故宫无论在总体布局还是建筑形式上都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礼制和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故宫博物院是一座完整的皇宫遗址博物馆,也是一座包罗万象的综合艺术博物馆,它还是集中了中国古代建筑大成的古代建筑博物馆。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皇帝住的皇宫为什么又称“紫禁城”呢?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的主要恒星分为“三垣”,三垣分别为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而紫微垣位于正中,是皇天上帝居住的地方,称为紫宫。封建帝王自称天子,把自己居住的皇宫比喻为天上的紫宫,而皇帝居住的皇宫人称“大内禁地”,警卫森严。所以北京皇宫名之为紫禁城。
明永乐四年(1406),明成祖朱棣下诏“北京为兴王之地,宜为首善之区”。正式启动北京宫城的建设,在整个兴建过程中动用了工匠23万,民夫百万,紫禁城宫城设计和营造以南京皇宫为蓝本,其规模却大大的超越了南京皇宫,为故宫的建筑规模奠定了宏伟的基础。直至永乐十八年(1420)竣工,永乐十九年元旦吉日,明成祖朱棣御奉天殿受朝贺,紫禁城正式启用。
永乐十九年,紫禁城启用不到百日,前朝三大殿即被一场大火烧毁。此后又屡遭雷火。崇祯末年,紫禁城宫殿又遭兵火,建筑、宫藏文物遭到破坏。清朝统治者入驻中原后,经过历代皇帝的经营,紫禁城逐步恢复了元气。可好景不长,到了清朝的中后期,随着国力的衰败,管理的松懈,紫禁城内垃圾如山,河道淤塞,于是火灾又起。明清共有24位皇帝在这里生活起居、治理国家。民国初年,袁世凯在紫禁城的太和殿,举行了民国大总统的就职典礼,他还把前朝三大殿加一门上的满汉两种文字的匾额,换成了只有汉字的匾额,原来皇帝的九龙雕漆宝座也改成了西洋式的靠背椅。民国临时政府执政期间,成立了“清室善后委员会”负责处理清廷的公私财产和馆藏文物,以及筹备成立故宫博物院等相关事宜。1925年10月1 0日紫禁城正式以故宫博物院的形式,对外开放。1931年,日本发动“9·18”事变后,为了保护故宫馆藏文物,民国政府将故宫内13000箱文物运往南方,解放前,其中最具有价值的2972箱文物被运往台湾。现存于台湾省台北故宫博物院内。
新中国成立后,从1952年起,政府对故宫博物院的维修、保养、研究投下了巨资。整修大殿、清理垃圾、疏通河道。主要建筑全部安装了避雷针,还配备了消防队,安装了消防管道。使故宫在过去的五十年里都不曾发生过一次火灾。故宫博物院对馆藏文物进行了分门别类的陈列和展出。使故宫博物院成为了世界著名的博物馆之一。
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的中轴在线,背靠“镇山”,面南朝阳,其左前方为太庙,右前方为社稷坛。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米,占地面积72万余平方米。紫禁城内的宫殿由前朝后廷两部分组成。前朝位于紫禁城中轴线南部。前朝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坐落在一个巨大的“土”字形须弥座上。这里是举行大朝会、体现国威帝尊的地方,所以这里的宫殿特别高大辉煌。前朝两翼东侧为文华殿建筑群,西侧为武英殿建筑群。后廷位于中轴线北部,是帝后的生活区。与前朝相比显得内敛含蓄。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的后廷中心,副以两侧的东西六宫。再东为宁寿宫,再西为慈宁宫等建筑,祭祖礼佛的宫殿、休闲娱乐的御花园分布其间。整座皇宫千门万户,内外有别,上下有序,各得其所。紫禁城共有宫殿房屋8704间。紫禁城外围以10米高的城墙,四角各有一座建筑精美的角楼,传说其结构为“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整个角楼犬牙交错,勾心斗角,精美异常。城墙外绕以宽52米的护城河,人称“筒子河”。青砖墁底,条石护岸,波光粼粼,流淌舒缓。城墙四正方各开一城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南为午门。
午门城台呈“凹”字形。午门城台正殿建筑为重檐庑殿顶城楼、九五开间,通高35米。东侧陈钟,西侧置鼓,皇帝亲祀坛庙出午门时,午门上鸣钟,皇帝祭享太庙时,午门上击鼓。举行大朝礼时,午门上鸣钟鼓,百官以钟鼓声为进退。两观城台上建连檐通脊明廊各13间。明廊的南北端各有一座鎏金宝顶的四角攒尖崇楼,它们与正中城楼联成一气,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俗称“五凤楼”。午门面南,正面城台上开三门,东西两观下另开左掖门、右掖门,午门的背面有大门洞五个,人称这种规制叫“明三暗五”。当年出入午门的规定很严格,午门正中的大门洞由皇帝出入,皇帝大婚,皇后进宫从午门正门入。三品以上文武官员由东门出入,宗师王公由西门出入,三品以下文武百官分东西班次由左右掖门出入。殿试时贡士按名次单数走左掖门,双数走右掖门。举行传胪大典时进士亦按名次分单双数,由鸿胪寺分左右掖门引入。大传胪后,进士中一甲进士状元、榜眼、探花可由午门正门出宫以示褒扬。
明清两朝在午门前举行的活动还分两类,一类是逢年过节与官民同乐的活动。庆祝丰收。另一类是正式的典礼,清朝时在午门主要进行两件事,一为凯旋献俘礼,二为颁朔礼。凯旋献俘礼是朝廷在重大军事行动中取得胜利后,为安民心,振国威举行的庆典活动。皇帝还会在众人面前赦免一些战俘,以示皇恩浩荡。清乾隆年间为平定准噶尔、回部、金川等地的叛乱,共举行过4次献俘礼。颁朔礼即颁布第二年历书的典礼。也就是颁布来年“皇历”的典礼。皇历密切关系全国人民的国计民生所以选在午门颁布天下遵照执行。
讲完了午门的建筑规制,我来讲一讲午门在明清时的作用。午门广场为明清实施“廷杖”的地方。廷杖就是对违逆了皇帝意志的大臣用棍子打的刑罚。处罚的地点就在午门外御路西墀(chi二声)之下。明初,廷杖只具象征性,并非真打,示辱而己,后来逐渐演变成真打。不时发生伤人致死的事件,其中有两次廷杖震惊朝野。一次是正德十四年(1519),劝阻明武宗朱厚照南巡的大臣被处廷杖之刑,被打者158人,死15人,另一次发生在明嘉靖三年(1524),因“大礼仪”事件,廷杖大臣134人,死17人。清朝时就没有“廷杖”了。
说到十王亭, 就应该从“八旗”说起。其实早在“八旗制度”形成之前, 满族人原有一种狩猎组织, 叫做“牛录”, 汉语的意思就是“大箭”, 每一个牛录当中自然要有一个首领, 称之为“牛录额真”, 外出狩猎时, 同牛录的人都要听从牛录额真的指挥统一行动。后来, 努尔哈赤在征服各部的过程中部众不断增加, 于是他就对牛录组织加以改造, 创立了“八旗制度”。
八旗终于在盛京城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里, 迎风飘举。十座方亭稳稳当当地伫立在夯实的地基之上, 手握八旗大权的“固山额真”们, 走进了后金政权的核心。“八旗制度”在努尔哈赤时期已经成为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 具有军事、生产和行政三方面的职能, 对早期满族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人们常说“运筹帷幄”, 意思是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这个“帷幄”, 指的就是“帐幕”。据史书中记载, 八旗制度建立之后, 努尔哈赤、皇太极率领八旗军队外出驻扎时, 就要搭设蒙古包式帷幄, 有时就是皇帝用大一些的“黄幄”, 而八旗贝勒大臣们则分别用排列在其前两侧的八座“青幄”, 大政殿和十王亭的排布、瓦色、造型都与这个习俗十分接近, 建筑上被称作“帐殿式”。
后金新建的皇宫, 遵循着一种“一殿居正中, 十亭分左右”的建筑布局。“十亭”就是左翼王亭、右翼王亭和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篮、镶蓝“八旗亭”, 统称“十王亭”。这种布局, 在中外古今帝王宫殿建筑中是绝无仅有的, 是当时以满族为体的八旗组织政体在渗透五行学问的宫殿建筑文化上的生动体现, 也是沈阳故宫中满民族特色的重要标志。
“十王亭”并不只是一种表明政权关系的摆设, 还有着自己的实用功能。清太宗时期, 八旗的办事机构就分别设在各期亭中。如果说大政殿是整个国家的“衙门”, 那么八旗亭便是各旗的衙门。在大政殿举行大型庆典和筵宴时, 八旗官员都要在自己所属的旗亭前列坐, 参加典礼或宴会。因为这两项在陪都盛京进行的特殊礼仪, 八旗亭成了沈阳故宫建筑中唯一在清入关前后都连续使用的地方。
清朝入关以后, 按照朝廷礼仪, 到每年的元旦、冬至、万寿三大节, 陪都盛京 (公元1634年, 未了沈阳建筑的胸围和国运的昌盛, 皇太极下令改沈阳为“谋克敦”, 汉语意思是兴盛的意思。所以沈阳又被称为“盛京”) 官员也要像入关前一样, 来到八旗亭前, 面向大政殿内空荡荡的宝座行三跪九叩大礼, 表示“留都”人们向皇帝祝贺节日, 称为“摇拜朝贺”。
八旗亭的排列更是大有学问, 在清代, 无论是攻城略地还是驻防守土, 一般都是两黄居北, 两白旗居东, 两蓝旗居南, 两红旗居西。沈阳故宫八旗亭的排列也是按上述方位排列的, 只不过是为了整齐美观, 把东测的两白与西则的两红分别向前移到了与翼王亭和南北两旗亭呈八字学形的一条进线上了。
八旗如此排列, 完全符合中国古老的阴阳五行学说。按着五行学说, 北方黑 (蓝色和黑色都称为青色, 白天的大海为蓝色, 而夜间的大海则为黑色, 故而蓝与黑色有某种互通关系) 色属水, 南方红色属火, 西方白色属金, 东方绿色属木, 中央黄色属土。
八旗方位的设计者, 就是依照这种说法, 把象征土的两黄旗放在北面去克北方所属的水;把象征水的两蓝旗放到南面去克南方所属的火;把象征金的两白旗放在东面去克东方所属的木;把象征火的两红旗放在西面去克西方所属的金。这种精心设置的安排寓意着八旗劲旅的西面八方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然而“一殿十亭”的建筑特色, 也存在它的消极诱导, 这是设计者所未能料想到的, 此正应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句名言。也许正是由于这种“十王并立”, 所以在清代皇宫内院中的争权夺位的故事就更格外显得惊心动魄。自老汗王努尔哈赤去世以后, 皇宫里的“一王搬到众王”的一幕幕闹剧便接连不断。
一、永乐皇帝要搬家 我们常说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在历史上,前前后后有很多不同的朝代,也有很多很多皇帝。离现在700多年,明朝出现了,它的第三个皇帝叫朱棣,大家叫他永乐皇帝。那时候,明朝的都城在南京,但永乐皇帝决定搬家去北京。
好端端为什么要搬啊?原来,永乐皇帝为了跟侄子抢皇帝当,在南京杀了好多人,当地很多人反对他,而北京是他曾经住过20多年的地方,更加安全。
地头熟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北京确实也很适合当都城。
首先,它离蒙古草原近,皇帝呆在那,可以保护北方不被少数民族骚扰,而且它的位置在国家比较居中的位置,交通方。
古代没有飞机和铁路,只能走路、骑马、坐船,而北京恰好是“京杭大运河”的起点站,这条运河贯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这5条大河,坐船到外面非常方便。
永乐皇帝下定决心把家搬到北京之后,就下命令让人盖新房子了,一建就足足花了14年……
二、一城套一城
作为一个国家的都城,北京城的建设一点不能马虎。它里里外外有好几层,一层围着一层。在最里边的,是紫禁城,也就是皇宫,是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
为什么叫紫禁城呢?因为皇帝住的地方是禁止别人随便出入的,如果没有批准就跑进去,是要被棍子打屁股的,甚至坐牢、杀头。
在紫禁城外面的那层,是皇帝下属办公的地方,叫皇城,四面开了7座城门,中间的那个门就是天安门。这一层“皇城”,以前老百姓也是不能随便跑进去的,它的墙是红色的,上面有黄色琉璃瓦,我们今天看到天安门两侧的红墙就是南城墙。
第三层,就是“内城”,它除了有城墙包围,在四个角落还建有角楼,城墙外边,就是护城河。而最外面那层,就是“外城”,这是为了加一层防护罩,防止敌人打上门来。
北京城由这几层“套”起来,皇帝住的地方被包在最核心,非常安全。而这些建筑,并不是随便排列的,它们都看着中间的一条中轴线,一个个排好队,看上去又整齐,又有不同的变化。
三、石头要溜冰
紫禁城工程浩大,8000多个房子,需要无数工匠从全国各地聚集过来干活,他们有木工,石工,瓦工,油漆工……要干活,首先得有材料,木头、石头、玉石,光运输这些材料就非常麻烦。
皇帝家用的木头不是普通的木头,是名贵的金丝楠木,这种树要长到100岁以上,非常的结实,要几个人拉着手才能围着它抱上一圈。在四川,贵州,湖北大森林里砍下来的巨大木头,是通过天然的河流和大运河运到北京的,而在北京西南郊开采的石头,虽然没法浮在水上漂过来,但它的运输也离不开水。
历史书上就有记载,保和殿后的那块石雕,“云龙石阶”,是紫禁城里最大的石雕,有200吨那么重!在运输之前,人们先把路上的坑填好,而且每隔一段路就挖一口井。等到冬天,就把打水泼在路上,让路上结冰。虽然在光滑的冰面上滑动是个省力的好方法,但2万多人1000多头骡子,还是花了足足28天才把这块大石头运到目的地。而其他的大石头,同样经过千辛万苦运到紫禁城之后,它们大多铺设在“中轴线”的“御道”上——也就是专门给皇帝走的路。
四、皇帝,“犼”喊你回家
“我爱北京天安门”,刚才说了,天安门就是皇城的正门,它有12层楼那么高,也叫“承天门”,在古代的人看来,它好象高到快顶天上了。天安门前有个桥,叫外金水桥,前面还有石狮子和华表。
高高的华表上刻着龙和云的花纹,在顶端,还有一只小动物,叫hou,可不是猴子哦。华表在天安门前后各有一对,但它们上面的hou的朝向是不一样的。
在门里的hou面向着皇宫,意思是跟皇帝说,喂,你不要老是呆在里面啊,出来跟老百姓交流一下嘛。在门外的hou是背向皇宫的,意思是跟皇帝说,喂,你不要出门逛太久了,该回来上班干活了!
五、午门打屁股
紫禁城是最神秘的地方,以前老百姓不能进去,现在我们可以随便参观了。
进入紫禁城有4个门,南边的午门,北边的玄武门,东边的东华门和西边的西华门。
门不是随便进去的,东华门是二品官员进出的,西华门是皇帝皇后到西边的园子去玩时进出的,而宫里其他人平常都走玄武门。皇帝要去景山玩,也是走玄武门。景山是皇宫北边堆起来的一座小山,有49米高,爬上去可以看到紫禁城的整个样子。那么,午门是干啥用的呢?
午门就像一个凹字,好象有5只小鸟停在上面,所以又叫“五凤楼”,午门的门洞很好玩,“明三暗五”,也就是正面看有3个门洞,背面看有5个门洞,正中那个,是御道穿过的地方,皇帝一个人专用的,不过皇后嫁给他的时候可以走进去一次,如果有人考上了状元、榜眼、探花,也就是全国考试前三名,也可以走出来一次。。。而皇帝的下属,有一些大臣半夜就要起床赶路,为的是要在凌晨3点赶到午门这个地方排队等上班。如果他们没把活干好,或者不小心得罪了皇帝,皇帝还会喊人把他抓起来,在午门这个地方打他的屁股。。。
六、太和殿为啥被雷劈?
进入午门,就是正式进入紫禁城了。
沿着一条中线,从南到北,紫禁城分成好几块,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它们都是在一条直线上排列的,这个区域主要是皇帝办公的地方。
而与“前朝”相隔一条“天街”的是“后廷”,也就是说,走过乾清门,后面就是以乾清宫、坤宁宫、慈宁宫为主,是皇帝下班回家休息的地方,再往北,就是御花园,就好比我们楼下的小区,是皇帝和他老婆、老妈、孩子玩耍休闲的地方。
先来说下太和殿。它是我们国家现在保存的最高的宫殿建筑,35米,相当于12层楼,而且面积很大,里面的装饰也非常漂亮,皇帝的宝座就是在这座宫殿里。太和殿前面的广场,它相当于皇帝家的院子,有3万平方米,在世界上也是超大的。
太和殿很重要,皇帝登基、结婚,或者准备亲自出去打仗,要举行典礼,都在这里搞。但倒霉的是,太和殿在历史上一共被烧掉了4次,重新建了4次。有两次,是被雷打中着火,有两次,是其他地方着火,烧了过来。为什么这么容易招火灾呢?原来以前没有避雷针,但宫殿又盖得高,又是木头做的,所以很容易被劈到被烧着。紫禁城刚完工没几个月,大火就把三大殿烧毁了,让刚刚搬新家的永乐皇帝很不开心,觉得上天是不是故意惩罚自己呢?
后来紫禁城有记录的火灾还有几十次,所以城里各个地方放了300多个水缸,装满水随时灭火。在冬天里,还要给这些水缸加温,防止水结冰。
这些水缸又叫“门海”、“太平缸”,意思是“门前有大海”,但这个靠手工来舀水的“大海”效率还是太低了,后来又发明了一种叫“激桶”的东东,也就相当于一个大型水枪。所以紫禁城的消防队员,他们办公的地方叫“激桶处”。
六、考试要考一整天 另外两座殿,夹在中间的中和殿,主要是做皇帝的休息室,因为太和殿要举行隆重的典礼,还没开始的时候,皇帝就要在这里歇一会,准备一下。皇帝还经常在这里请大臣吃饭喝酒,或者开会商量事情。
而保和殿呢,除了作为皇帝的宴会厅、会议厅,还有一个重要作用:考试。在明清时,学生们要一路考试,越考越难,考上了秀才,再考举人,接着考贡士,考上了才有机会到北京参加全国最高档的考试——殿试。殿试可不像你们期末考一样,只用考1个小时,人家是考上整整一天的,最多中间就给你点饼吃,给点茶喝。考完之后,主考官把试卷收上来批改,选出前10名给皇帝看。
皇帝看啊看,觉得哪个人字写得好,内容也写得好,就给他定一、二、三名,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这些人可以留在皇帝身边做官,帮助他管理国家,在以前算是找到了最高级的工作了。
七、皇帝也要请外教
你是不是觉得能当皇帝就好了,想打谁屁股就打谁屁股,让谁第一名谁就第一名,还住着那么豪华的房子? 其实皇帝也不好当。他是一个国家的君主,大事都得他来拿主意,如果他很笨,又没文化,总是做出错误的决定,大臣也会批评他,老百姓生气也会造反,把他打下来。
所以皇帝、皇子从小也被要求好好学习,而且老师对他们也很严厉。毓庆宫曾经被分成很多小隔间,让皇子们坐在里边学习,不互相影响。而三大殿左边的文华殿,是皇帝听课的地方。文华殿,是不是听这名字就特有文化? 有些小皇帝很懒惰,经常说自己身体不好或者天气不好,不想上课,但清朝有一个皇帝,叫康熙,他8岁就登基了,学习特别勤奋,十几岁时还因为太用功吐血了,后来工作很忙还是一有空就看书……最后他当了61年的皇帝,是我们国家做皇帝做得最久的,而且因为他读了很多书,管理国家很有方法,他统治下的大清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强大的。
你一定想知道,皇帝学什么呢?他们要学的东西很多,包括祖先传下来的治理国家的经验,中国传统的文化等等,康熙还喜欢音乐,乾隆琴棋书画都会,还喜欢研究古董。而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他小时候也有“外教”,英国人庄士敦在毓庆宫教他english,因为那时候,紫禁城里的人已经意识到,不学好英语就没法在世界上学到更先进的东西了。
八、超级多的龙
紫禁城里出现最多的动物是什么?对啦,是龙。
因为龙被看作是皇帝的化身,所以城里到处都是龙,关于龙,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紫禁城的重心——太和殿的中心有6根柱子,是雕刻着盘龙的金柱,传说白天黑夜各分成6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条龙在天上飞,它们负责时间的衔接。
保和殿后面有“云龙石阶”,皇极殿前有个“九龙壁”,这是我们国家三块“九龙壁”中最漂亮的一块,它是由270块琉璃块拼成的,上面有9条龙,每条都不一样,中间那条黄色的,被认为是代表着皇帝。
(插播一下,琉璃瓦之所以有很漂亮的光泽,是因为做好瓦片之后,要给它们涂上釉料,再烧一次。红色的氧化铁釉料,将烧成黄色,氧化铜的釉料,烧成翠绿色,氧化钴烧成蓝色,这是一个化学变化的过程,以后你们学化学就会学到。紫禁城里大多数的屋顶是黄色的,年纪小的皇子皇孙学习成长的地方,屋顶是绿瓦,因为按传统说法,北方属水,主黑,所以神武门里东西大房的屋顶是黑色的)
俗话说,“龙生九子”,龙有9个儿子,他们有不同的性格。大儿子囚牛,喜欢音乐,所以它常常被放在琴头上。
二儿子睚眦,喜欢打架,所以经常在刀环,刀柄这些地方看到它。
三儿子嘲风,喜欢蹲在险要的地方,向远处张望,它就可以吓妖魔。四儿子蒲牢,喜欢大叫大喊,所以人们铸造大钟时,就把蒲牢铸为钟纽。
五儿子狻猊,长得像狮子,喜欢静坐,又喜欢烟火,所以香炉上的脚部,多用狻猊装饰。六儿子负屃,长得跟父亲最像,有文化,所以经常用来装饰碑文的碑座。七儿子叫霸下,又叫赑屃,像一只乌龟,是个大力士,八儿子狴犴,又名宪章,长得像虎,很有正义感,所以古人将它装饰在门上,让它帮忙看门。
而第九个儿子叫螭吻,它喜欢水,把它放在屋脊是希望不要有火灾。而太和殿坐落在三层高的汉白玉须弥座上,每根柱子下面都有1个螭的头,一共有1142个,如果下雨,雨水就通过螭的嘴巴流到外面去,不会让屋子积水。
九、狮子两公婆
除了龙之外,紫禁城里还有很多动物。不过这些动物都代表着各自的含义,可不是随便放上去的。首先是狮子,狮子是森林之王,刚才说了,它也是龙的儿子,叫狻猊。
城里负责看门的铜狮子只有6对,最大的一对在太和门前。它们的底座是方的,脑袋是圆的,头发是卷的,就是你们英语教的curly hair,卷儿一共有45个,含义是皇帝“九五之尊”。这两头狮子是两公婆哦,看得出来吗?玩绣球那个是老公,脚下有个小狮子的是老婆。
除了这对狮子之外,在乾清门、养性门、养心门、宁寿门、长春宫门口还有5对狮子,慈禧太后住过的长春宫,那里的狮子是最小最可爱的。
不过,这5对狮子完全没有这对大狮子的威武,它们是耷拉着耳朵,眯缝着眼睛,好象一副没有睡醒的样子,因为它们不是在皇帝上班的地方,是在皇帝休息的地方,按规定,不能偷听,也不能多看,因为要保护皇帝的隐私啊!
而其他的动物呢,有的放在屋脊上,有天马啦,海马啦,斗牛啦,还有一个长着翅膀、像猴子的——其实它是雷震子的化身,是为了保佑房子不要遭雷劈的。皇帝在太和殿的宝座前,有仙鹤,代表着长寿,有大象,代表着天下太平,而且它的背上还背着个宝瓶,瓶里装着五谷。
十、给星星住的房子
在紫禁城的四个角落上,都有一座小楼,它们是建在十米高的城墙上的,叫“角楼”。
它们站那么高,就是为了可以更好地守护紫禁城的安全。不过,它们不是让人住的,是让星宿来住的——为了让二十八星宿中的角宿住在里边,保佑紫禁城。
十一、选谁当皇帝
在乾清宫有块匾额,上面写着“正大光明”。这个匾还有个特别的作用。
话说康熙皇帝生了很多儿子,但接替他当皇帝的只能是1个人,为了争夺皇位,大家吵架打架都翻了脸。等到雍正做了皇帝之后,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也因为争着当皇帝打架,就想了个办法:他通过观察,选定最有能力当皇帝的儿子,但他不告诉别人是谁,只把他的名字写在两张纸上,一张自己随身带着,一张呢就放在盒子里,再放在这个匾额后面。
等到他自己死了,大家把这两张纸条拿出来一对照,如果都是同一个人,那么就让这个人接着当皇帝啦。
十二、会写毛笔字的钟
你看时间用电子表,手机,钟表,在紫禁城里呢,看时间的工具也有好几种,首先,重要的宫殿前都有日晷,它就是一个斜斜放着的圆形石头,中间有根针,是根据这根针的影子来看时间的。还有一个东西是用水来计算时间的,叫“滴漏”,每天都要在里面装水。在交泰殿里就有一个。跟它放在对面的是一个大自鸣钟,是从外国传进来的,只要每个月给它上一次弦,它就能每15分钟、每个小时报一次时间。现在在奉先殿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好多不同的钟表,其中有一座钟叫“写字人钟”,是乾隆皇帝最喜欢的。这个钟里有个人,拿着根毛笔,如果在开动之前先帮他把墨水蘸好,一打开开关,他就会写出八个字:八方向化,九土来王,是外国人为了讨中国皇帝欢心,特别给他设计的。当时,皇宫还有一个机器人,你们学的robot,它会“万寿无疆”四个字,乾隆皇帝要它再学会写满、蒙、藏三种文字,但他这个要求实在太高了,机械师研究了很久,还是没研究出来。
十三、门钉他也要最多
紫禁城里的门,都有门钉。这一颗颗的钉子,除了可以防止门板松散,还有装饰的作用,让门看上去更美观。皇帝家规矩多,连门钉的数量也是有规定的,只有他们家的门钉能够横9个,竖9个,一共是81个,九九八十一,而亲王家是七九六十三,王府家是七七四十九。
好玩的是,紫禁城南午门,北神武门,西西华门三个门,都是有九九八十一个门钉,只有东边的东华门,少了9个,是七十二颗门钉。
十四、好难吃的猪肉
【故宫有感】推荐阅读:
参观故宫有感初中12-16
游故宫作文:难忘的故宫之旅06-07
沈阳故宫分析06-08
故宫阅读答案09-18
游故宫作文10-13
故宫介绍导游词05-31
游览故宫400字作文05-31
故宫教案及说课07-04
星巴克故宫事件作文10-22
北京故宫作文参考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