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村公路条例
(草案送审稿)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公路路政管理,保障公路完好、安全、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的公路路政管理及其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公路路政管理,是指依法保护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属设施,管理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的行政管理活动。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提高公路综合管理水平,并将公路路政管理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公路沿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协助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第四条 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全省的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其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具体履行相关职责;设区的市、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县道、乡道、村道的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具体工作由其所属的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负责;设区的市、县(市、区)公路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国道、— 1 — 省道的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经营性公路的路政管理职责由公路管理机构的派出机构、人员行使。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公安、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林业、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公路路政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 公路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损坏、非法占用或者非法利用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附属设施,有权检举和控告损害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附属设施以及影响公路安全畅通的行为。
第六条 对保护公路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公路保护与管理
第七条 公路管理机构应当按规定对公路、公路用地、公路附属设施等路产进行调查核实,建立健全路产档案资料。新建公路竣工时,应当同时建立路产档案资料。
公路报废的,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将核准报废的有关资料送交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并由县级人民政府向社会公告。
第八条 公路用地的范围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下列标准确定:
(一)公路两侧有边沟(坡顶截水沟、坡脚护坡道、隔离栅,— 2 — 下同)的,其用地范围为边沟外缘起不少于1米的区域;
(二)公路两侧无边沟的,其用地范围为公路路缘石外缘或者坡脚线向外不少于3米的区域。
实际征收土地超过前款规定标准的,其公路用地范围以实际征收土地的范围为准。
第九条 进行下列涉路工程建设,建设单位应当向公路管理机构申请许可:
(一)因修建铁路、机场、供电、水利、通信等建设工程需要占用、挖掘公路、公路用地或者使公路改线;
(二)影响公路桥梁安全的航道工程;
(三)跨越、穿越公路修建桥梁、渡槽或者架设、埋设管道、电(光)缆等设施;
(四)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架设、埋设管(杆)线、电(光)缆等设施;
(五)利用公路桥梁、公路隧道、涵洞铺设电(光)缆等设施;
(六)在公路上增设或者改造平面交叉道口;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经公路管理机构许可的涉路工程建设。
涉路工程建设应当符合有关工程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穿越公路修建的公路桥梁,应当设置必要的检修通道和设施。
除公路建设需要外,禁止其他任何设施穿(跨)越高速公路
— 3 — 互通立交区。
第十条 建设单位申请进行涉路工程建设,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符合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要求的设计方案、施工图设计和施工方案;
(二)保障公路、公路附属设施质量和安全的技术评价报告;
(三)处置施工险情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一条 利用跨越公路桥梁等设施悬挂或在公路用地范围内设置非公路标志,应当依法向公路管理机构申请许可,并按规定提交施工图设计、施工方案及相应的技术评价报告。
设置非公路标志,应当符合非公路标志设置规划、技术标准和公路安全畅通的要求。
第十二条 公路管理机构根据保护公路的需要,可以组织专家对申请人提交的涉路工程设计文件和施工方案进行评审。涉及经营性公路的,应当征求公路经营企业的意见。施工活动影响交通安全的,建设单位应当采取必要措施并征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同意。
第十三条 需要更新采伐公路用地范围内护路林的,应当向公路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更新采伐,并及时补种;不能及时补种的,应当交纳补种所需费用,由公路管理机构代为补种。
— 4 — 第十四条 涉路工程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许可的设计和施工方案组织涉路工程建设。涉路工程建设需要占用、挖掘公路、使公路改线或者对公路、公路附属设施造成损坏的,涉路工程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原有的技术标准予以修复、改建或者按照规定给予相应补偿。
涉路工程施工单位应当与公路管理机构签订协议,并按照协议进行施工作业,落实施工安全和交通保障措施。
第十五条 涉路工程设施、非公路标志建成后,公路管理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组织验收。未按规定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涉路工程设施、非公路标志不得交付使用。
涉路工程设施和非公路标志所有人、管理人应当加强维护和管理,确保设施、标志不影响公路的完好、安全和畅通。
第十六条 禁止在公路、公路用地范围内从事下列行为:
(一)破坏、损坏及污染路基、路面、桥梁、隧道及公路附属设施;
(二)擅自移动、涂改、遮挡公路附属设施或利用公路交通标志、护路林、护栏、隔离栅、防护网等公路附属设施架设管线、悬挂物品;
(三)进行集市贸易、设置障碍、摆摊设点、修车洗车、放养牲畜、采石取土、采空作业、焚烧物品、挖沟引水、堵塞边沟或者利用边沟排放污物;
(四)堆放物品、倾倒垃圾、种植作物;
(五)车辆装载物抛撒、漏洒、扬尘及拖地行驶;
(六)将公路作为检验车辆制动性能的试车场地;
(七)擅自在公路和桥梁两端设置限高、限宽设施;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侵占、损坏、污染公路及影响公路完好、安全和畅通的行为。
第十七条 在公路上行驶车辆的外廓尺寸、轴荷和总质量,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车辆外廓尺寸、轴荷、质量限值等机动车安全技术标准。
公路桥梁经检测评定不符合有关技术标准、影响安全通行的,应当在桥梁两端设置必要的限高、限宽设施和限载等标志。
第十八条 超过公路、公路桥梁、公路隧道的限载、限高、限宽、限长标准的车辆,不得在公路、公路桥梁上或者公路隧道内行驶。具体管理由设区的市、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公路管理机构按照省治理超限和超载运输管理规定执行。
在高速公路上设置的固定超限检测站,可以采取货运车辆和其他车辆分道行驶等措施,对货物运输车辆实施检查,但不得影响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
第十九条 造成公路、公路用地、公路附属设施损坏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报告公路管理机构,接受公路管理机构的现场调查处理。
公路管理机构接到报告后,或者在路政巡查中发现有损坏公路、公路用地、公路附属设施的,应当对损坏现场进行勘验、调
— 6 — 查、收集证据,并及时制作路政损坏责任认定书,作为当事人承担赔偿责任的依据。公路管养单位根据路政损坏责任认定书向当事人收取公路、公路用地、公路附属设施损坏赔偿费。
第三章 公路路域环境保护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保障公路运行安全和节约用地的原则以及公路发展的需要,组织交通运输、国土资源、城乡规划等部门划定公路建筑控制区的范围,加强公路路域环境整治,优化和改善公路通行环境。
第二十一条 新建、改建公路的建筑控制区范围,应当自公路初步设计批准之日起30日内,由公路沿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告。
公路建筑控制区与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航道保护范围、河道管理范围或者水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重叠的,经公路管理机构和铁路管理机构、航道管理机构、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协商后划定。
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在已划定范围的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外缘设置标桩、界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擅自挪动该标桩、界桩。
第二十二条 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内埋设管线、电(光)缆等设施,建设单位应当向公路管理机构申请许可,并提供施工图设
— 7 — 计、施工方案和相应的技术评价报告。
埋设的管线、电(光)缆等设施应当与公路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并符合公路发展规划要求。
第二十三条 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内,除公路保护需要及经许可的涉路工程建设、非公路标志设置外,禁止修建、扩建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对公路建筑控制区划定前已经合法修建的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因公路建设或者保障公路运行安全等原因需要拆除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外修建的建筑物、地面构筑物以及其他设施不得遮挡公路标志,不得妨碍安全视距。
第二十四条 新建村镇、开发区、学校和货物集散地、大型商业网点、农贸市场等公共场所,应当在公路一侧进行,并与公路建筑控制区保持规定的距离,不得在公路两侧对应建设。
前款规定的公共场所,本条例施行前已经在公路两侧建设的,不得再沿公路平行扩建;影响公路运行安全的,公路沿线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予以改造或者迁移。
第二十五条 在编制城市、村镇规划时涉及公路建筑控制区时,应当征求公路管理机构的意见,并依法注明建筑物、地面构筑物与公路的控制距离。
第二十六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公路巡逻检查,依法查处车辆违法行为,快速处理交通事故,及时疏导交通,维护良好的公路通行秩序。
— 8 —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工商行政管理、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依法取缔占用公路的集市贸易、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保障公路安全、畅通。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水利、林业等部门,对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的河道、湖泊、荒山、荒坡、破损山体等进行整治,绿化美化公路通行环境。
第四章 服务与监督
第二十九条 公路管理机构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完善公路服务设施,建立健全路政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公众查询、许可办理等功能,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
第三十条 公路管理机构、公路经营企业应当收集、汇总公路交通流量、养护施工作业、公路交通阻断等与路网运行有关的信息,并通过媒体、可变情报板等形式及时播发。
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公路、公路附属设施损坏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处理交通事故时应当及时通知有关公路管理机构到场调查处理。
第三十一条 公路管理机构、公路经营企业应当加强公路服务设施建设,并保持服务设施的完好。公路养护机构驻地和服务区应当提供供司乘人员免费使用的卫生设施。
第三十二条 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涉路工程建设、非公路标志设置、护路林更新采伐等许可事项的监督检查,发现未按
— 9 — 许可要求实施的,应当责令被许可人限期整改。
第三十三条 公路管理机构应当配备路政执法人员和必要的装备,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实施路政巡查,并制作巡查记录。
路政执法人员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时,有权向公路经营者、使用者和其他有关单位、个人了解情况,查阅、复制有关资料,必要时可以录音、录像。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提供方便,不得阻挠。
第三十四条 路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时,应当统一着装,佩戴标志,持证上岗。
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应当按照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统一的标志和示警灯,在辖区内收费公路上执行公务时免费通行。
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执行紧急救险任务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驶路线、行驶方向、行驶速度和信号灯的限制,其他车辆和行人应当避让。
第三十五条 公路管理机构、公路经营企业应当根据公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建应急队伍,储备应急物资,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公路通行。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已规定法律责任的,从其规定;法律、行政法规未规定法律责任的,— 10 — 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九条第二项规定,擅自修建影响公路桥梁安全的航道工程,由公路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可以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许可或者未按照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在公路上增设或者改造平面交叉道口的,由公路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按许可要求进行施工作业的,公路管理机构应当责令停止施工,并限期改正。
被许可人在规定期限内未按要求进行整改的,公路管理机构可以依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撤销行政许可。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侵占、损坏、污染公路及影响公路完好、安全和畅通的,由公路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可以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 拒绝、阻碍路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尚未构成犯罪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按规定划定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影响公路运行安全和公路发展规划实施的;
(二)在编制城市、村镇规划时,涉及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未征求公路管理机构意见,致使新批建筑物侵入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的;
(三)未及时处理交通事故,采取措施疏导交通,导致公路长时间堵塞的;
(四)未按照规定的权限、条件和程序实施行政许可的;
(五)未按照规定对许可事项实施监督检查,导致涉路工程设施、非公路标志危害公路完好、安全、畅通的;
(六)其他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索贿受贿的行为。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本条例自
年 月
《条例》规定:村道建设应当免除行政性收费;筹集村道建设和养护资金, 应当遵循村民自愿、公平负担、量力而行的原则;农村公路建设不得损害农民利益, 不得采取强制手段向单位和个人集资等。
《条例》规定在农村公路及其用地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设置障碍、挖沟引水、打场晒粮;从事修车洗车、摆摊设点、集市贸易等经营活动;堆放物料、倾倒垃圾;采石取土、焚烧物品、堵塞边沟;其他损坏、污染公路和影响公路畅通的行为。违反上述规定且逾期不改正的, 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害的, 依法予以赔偿。●
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
从10月1日起, 残疾军人 (含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残民兵民工) 残疾抚恤金标准、烈属 (含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 定期抚恤金标准、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生活补助标准, 在现行基础上分别提高10%, 在乡老复员军人定期定量补助在现行基础上每人每年提高480元, 以上提标经费由中央财政承担。享受待遇的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参战参试人员的生活补助标准由现行每人每月200元提高至220元。
采购需求
一、采购标的需实现的功能:为保证我市重点公路建设项目顺利进行,提高办事效率,公开招标确定3家涉路工程建设技术评价单位,根据招标人要求对涉路项目进行评价。
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要求: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财库【2014】68号、财库【2017】14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规。
二、采购标的需执行的标准
国家相关标准:满足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满足国家有关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 / 其他标准:满足国家有关行业标准要求并获得公路主管部门的审查、批复。
三、标的要求
质量要求:服务的质量应符合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及乙方在评标过程中做出的书面说明或承诺
安全要求:/ 技术规格:/ 物理特性: /
四、交付要求
标的详情:详见招标文件
完成期限:开标定标后,根据招标人要求对涉路项目进行评价,并于10日内出具合格评价报告。交付或实施地点:招标人指定地点。
五、服务要求
服务标准: 执行采购要求
服务期限:服务期3年
服务效率:执行采购要求
六、验收标准:技术咨询工作成果的验收标准:满足国家有关行业标准要求并获得公路主管部门的审查、批复,验收时间和地点:公路主管部门指定或由双方协商决定。
七、其他技术及服务要求:详见招标文件
发 布 人:青州市交通运输局
2011年11月25日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国家出资企业的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企业国有资产,是指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出资所形成的权益。
本条例所称国家出资企业,是指国家出资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
第三条企业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省、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分别代表国家对国家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出资人权益。
第四条对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应当坚持政企分开、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不干预企业依法自主经营的原则,实行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第五条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本级人民政府直属特设机构,根据本级人民政府授权履行出资人职责,依法对国家出资企业的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不单独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授权一个部门或者机构承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职责。
前款规定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承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或机构统称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
对文化领域的企业国有资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依法履行国有资产基础管理职责,其他监督管理工作,可以委托有关部门或者机构依据本条例实施。
第六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情况,接受本级人民政府的监督和考核,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
上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下级人民政府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七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依法履行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职责,保障出资人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损失。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维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除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外,不得干预企业经营活动。
第八条国家出资企业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
国家出资企业应当按照决策、执行和监督分离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国家出资企业应当依法从事经营活动,接受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机构依法实施的管理和监督,对出资人负责,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九条国家出资企业应当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建立和完善公平合理、公开透明、激励与约束相统一的薪酬体系,提高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水平,依法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的选用与考核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经营业绩考核评价制度,创新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国家出资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十一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根据资产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依法任免或者建议任免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
国家出资企业中应当由职工代表出任的董事、监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职工民主选举产生。
第十二条国有独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由厂长(经理)担任;国有独资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在董事长、执行董事、经理中指定;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确定,并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法定代表人的职责应当在企业章程中明确规定。法定代表人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的规定行使职权,并承担责任。
第十三条未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不得同时担任其他企业或者经济组织的法定代表人。
未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在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组织兼职。经批准兼职的,不得擅自领取兼职报酬。
第十四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经营业绩
进行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确定其薪酬及奖惩。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其委派的国家出资企业董事会成员进行考核时,应当将其在重大决策时的表决意见纳入考核内容。
第十五条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应当接受依法进行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再出资企业中的全资、控股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当接受依法进行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结果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第三章关系国有资产出资人权益的重大事项
第十六条关系国有资产出资人权益的重大事项是指:
(一)企业合并、分立、改制、上市、解散、申请破产;
(二)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
(三)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年度投资计划、主营业务范围;
(四)企业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
(五)发行股票、债券;
(六)重大投融资、大额捐赠、为他人提供大额担保、转让重大财产;
(七)企业管理者薪酬、职工工资总额;
(八)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其他重大事项。
上述重大事项的批准或者决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国家出资企业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执行。
第十七条国家出资企业的改制、关联交易、资产评估、国有资产转让等重大事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的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国家出资企业发行债券、投资等事项,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报经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机构批准、核准或者备案的,依照其规定。
第十九条国家出资企业在境外设立企业的,企业的产权应当由企业法人持有,确需以自然人名义持有企业股权、物业产权及其他投资权益的,应当按照有关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规定履行相关法律手续。
第二十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或者参与制定国家出资企业的章程。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再出资设立境外企业,在办理境外的相关法律手续之前,应当将拟设立境外企业的章程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第二十一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国家出资企业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权限对国家出资企业再出资企业的重大事项进行监督和管理。
第四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对国有资本收入及其支出实行预算管理。
第二十三条下列国有资本收入及其支出应当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一)从国家出资企业分得的利润;
(二)国有资产转让收入;
(三)从国家出资企业取得的清算收入;
(四)其他国有资本收入。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包括:
(一)费用性支出,即国家出资企业改革成本支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管费用支出等;
(二)资本性支出,即对国家出资企业和重点产业资本性投入等;
(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支出。
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负责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的编制工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向财政部门提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建议草案。
第二十五条国家出资企业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分配利润。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监督国家出资企业及时、足额上缴国有资本收入。
第二十六条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按年度单独编制,纳入本级人民政府预算,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
第五章国有资产监督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依法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属于审计监督对象的国家出资企业进行审计监督。
第二十八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的产权界定、产权登记、清产核资、资产统计、资产评估监管、综合评价等基础管理工作,明晰产权归属,理顺产权关系,对企业国有资产的分布、变动等情况进行全方位动态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制定和完善企业国有资产转让制度,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促进企业国有资产合理流动,防止企业国有资产损失。
企业国有资产转让过程中,有违反法定程序或者超越权限擅自转让、恶意串通低价转让、采取欺诈隐瞒等手段侵占企业国有资产等违法行为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及时终止转让活动,必要时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确认转让行为无效。
第三十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完善企业国有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因违反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或者因重大决策失误及严重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企业国有资产损失的企业管理者进行责任追究,并监督和指导国家出资企业开展内部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工作。
第三十一条国有独资企业厂长(经理)、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或者监事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的规定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告工作。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审议批准国有独资企业厂长(经理)报告、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或者监事报告。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出现重大投资损失、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等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重大事件,应当及时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告;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发生上述重大事件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委派的股东代表应当及时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告。
第三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向社会公众公布国有资产状况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情况,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行为向有关部门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已规定法律责任的,从其规定;法
律、行政法规未规定法律责任的,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未经批准在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组织兼职或者擅自领取兼职报酬的,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依法给予处分。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未经批准同时担任其他企业或者经济组织的法定代表人的,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未经批准或者未办理有关法律手续,擅自以自然人名义持有境外设立企业股权、物业产权及其他投资权益的,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发生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重大事件,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的股东代表未及时报告的,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企业管理者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2015年9月24日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
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土地整治活动,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土地整治及其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土地整治,是指为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理,对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复垦,对未利用的宜农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进行开发的活动。
第三条
土地整治应当坚持生态优先、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尊重土地权利人的意愿,保障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保护自然与人文景观。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土地整治工作的领导,建立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将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合做好土地整治相关工作。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土地整治工作的组织和监督管理,其所属相关机构负责土地整治的技术性、服务性等具体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财政、农业、水利、林业、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审计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土地整治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创新工作机制,统筹整合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和资金,实行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实施。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引导单位和个人利用社会资金参与土地整治活动。
利用社会资金参与土地整治活动的,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二章 规划与计划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革、财政、农业、水利、林业、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等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土地整治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向社会公布。
土地整治规划应当依据上一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
第九条
土地整治规划报送批准前,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将土地整治规划草案予以公示,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征求社会公众和有关专家的意见。公示时间不得少于十五日。
第十条
土地整治规划应当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并与农业发展、林地保护利用、水利建设、产业布局、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专项规划相衔接。
土地整治规划应当注重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名胜古迹等历史文化遗产。
第十一条
土地整治规划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土地整治区域现状分析;
(二)土地整治目标和任务;
(三)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和预防措施;
(四)重点整治区域布局;
(五)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
(六)资金使用和效益分析;
(七)整治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八)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内容。第十二条
土地整治实行计划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财政等部门,根据土地整治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编制本行政区域土地整治计划,确定土地整治项目,明确资金来源和投资规模。第十三条
土地整治规划、计划依法确定后不得擅自修改、调整。因国家政策变动、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自然灾害等原因确需修改、调整的,应当按照原编制程序办理。
第十四条
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和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地质遗迹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森林、湿地等重点保护区域以及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区域内开发耕地。
禁止以土地整治项目的名义开采矿产资源、毁坏森林、围湖造田、围垦河道。
第三章 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 土地整治按照项目实施管理,依法实行招标投标、工程监理、合同管理和公告等制度,并按照规定进行工程结算、财务决算和竣工验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确定土地整治项目承担单位,具体负责项目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根据土地整治规划和计划,编制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报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核。
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附具项目区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项目总体规划图等相关图件,专家论证意见,项目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村(居)民代表和相关土地权利人意见,土地权属调整方案以及协议等资料。
土地整治项目涉及村庄改造、搬迁,需要拆除合法建筑物的,应当征得建筑物所有权人的同意。第十七条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核通过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当采取招标投标方式确定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项目设计与预算。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组织设计单位对土地整治项目区进行实地踏勘,充分征求项目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村(居)民委员会、村(居)民代表和相关土地权利人的意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标准编制项目设计与预算。
第十八条
土地整治项目设计与预算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后实施,并不得擅自变更。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确需变更的,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报经批准。
依照前款规定变更项目设计与预算的,不得降低项目设计预设的工程质量等级和耕地质量等级。
第十九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依法采取招标投标方式选定具备相应资质的项目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分别签订施工合同和监理合同。
项目施工单位应当按照项目设计和施工合同进行施工,不得擅自变更项目建设位置、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
项目监理单位应当按照项目设计、工程建设标准、施工合同和监理合同,对施工质量、建设工期和建设资金使用等情况依法实施监督。
第二十条
对投资规模小、技术要求低的地块平整、沟渠涵闸、防护林网等工程,可以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项目所在地村民直接实施。第二十一条
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项目设计需要剥离耕作层表土的,应当先进行表土剥离,剥离的表土用于耕地质量建设。
第二十二条
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竣工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农业部门组织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评定。
未经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或者经评定耕地质量等级未达到项目设计质量等级的,不得进行土地整治项目竣工验收。
第二十三条
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竣工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及时组织编制工程结算书和财务决算书,按照规定报设区的市或者县(市、区)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审查。财政部门应当及时组织评审并出具评审报告。
评审合格的,应当及时进行竣工验收;评审不合格的,应当限期整改。
第二十四条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财政等部门及时组织相关专家,按照项目设计与预算标准进行项目竣工验收。项目竣工验收应当有项目所在地群众代表参加。
验收合格的,应当出具验收合格证明;验收不合格的,应当出具书面整改意见。
项目竣工验收通过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将工程建设及资金使用情况向社会公开。第二十五条
对适宜整体开发的土地整治项目,经依法流转后,可以由社会组织投资经营。投资经营主体应当通过招标投标方式确定。
社会资金投资土地整治项目的,应当由县级人民政府与投资主体签订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并依照本条例规定进行耕地质量等级评定和竣工验收。
第二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财政奖补、民办公助等方式,鼓励、引导、扶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农业企业等投资建设直接受益的土地整治工程。
第四章 后期管护
第二十七条
土地整治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在三十日内,将土地整治形成的新增耕地和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农田林网等工程设施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居)民委员会、土地权利人办理移交手续。
第二十八条
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农田林网等工程设施移交后,应当确定工程设施管护主体:
(一)受益范围跨乡(镇)行政区域的工程设施,由县级人民政府确定管护单位;
(二)受益范围跨行政村的工程设施,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管护或者委托村(居)民委员会负责管护;
(三)受益范围为一个行政村的工程设施,由村(居)民委员会负责管护或者委托受益范围内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管护。第二十九条
工程设施管护主体应当制定管护方案,确定管护人员,落实管护责任,保障工程设施正常运行。
对在保修期内的工程设施,由项目施工单位按照合同约定承担维修责任。
第三十条
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资金可以通过下列途径筹集:
(一)承包、租赁、拍卖项目工程使用权取得的收入;
(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居)民委员会自筹资金;
(三)经财政部门批准可以用于后期管护的资金。后期管护资金应当专账核算,专款专用。
第三十一条
土地整治形成的新增耕地应当用于农业生产,并依法确定承包经营主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划入基本农田保护范围。
承包经营主体应当加强耕地的管护,进行土壤改良,提高耕地质量,提升耕地产能,不得弃耕撂荒。
第三十二条
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财政部门定期巡查项目工程后期管护情况,建立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运行监测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土地整治工作的监督管理,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土地整治项目进行督导、检查和复核,主要内容包括:
(一)项目组织管理与制度执行情况;
(二)项目建设工程任务完成情况;
(三)项目资金拨付、使用和管理情况;
(四)新增耕地数量和质量情况;
(五)土地权属调整和农民权益维护情况;
(六)项目竣工验收和后期管护情况;
(七)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财政、农业等部门,对土地整治项目的耕地质量改善、工程管护、资金使用等情况和项目实施后产生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计划编制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土地整治财政投入,多渠道筹措并整合相关专项资金,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土地整治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和土地出让金收入用于农业土地开发资金等。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的收取标准,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三十六条
土地整治项目资金实行预算和决算管理制度,专款专用,单独核算,不得超出投资范围和标准列支土地整治资金。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骗取、截留、滞留、挤占、挪用土地整治资金。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审计部门应当加强对土地整治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
第三十七条
土地整治形成的新增耕地面积纳入补充耕地指标管理,可以用于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国家规定不得用于占补平衡的,从其规定。
土地整治形成的建设用地指标,应当优先用于项目所在地的农民生产生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发展。
利用社会资金进行土地整治形成的补充耕地指标和建设用地指标,按照合同约定办理。
在土地整治过程中,不得片面追求补充耕地指标和建设用地指标,不得降低质量标准。
第三十八条
土地整治形成的补充耕地指标和建设用地指标,可以在全省范围内有偿调剂使用。指标有偿调剂使用取得的收益应当专项用于土地整治。
跨设区的市进行指标有偿调剂使用的,应当在省土地指标交易平台公开进行。
指标有偿调剂使用的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土地整治项目数据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和建设用地审批系统相衔接,纳入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实现土地整治活动全程动态监管。
第四十条
土地整治项目测绘、项目设计与预算编制、招标投标代理、施工、监理、社会审计等从业单位,应当遵守国家和省有关技术标准、规程及合同约定,不得弄虚作假。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土地整治从业单位评价制度,对从业单位业务质量和信用进行评价。
第四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土地整治名义擅自调整土地权属,侵犯农民合法权益。
土地整治过程中确需调整土地权属的,应当依照土地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档案法律、法规规定将有关资料及时归档保存,并与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实行信息共享。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已规定法律责任的,从其规定;法律、行政法规未规定法律责任的,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处罚。
第四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编制、修改土地整治规划和计划的;
(二)未按照规定进行土地整治项目竣工验收或者在验收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三)未按照规定拨付、使用土地整治资金的;
(四)未按照规定履行监督、检查职责的;
(五)未按照规定使用、交易或者骗取有关土地指标的;
(六)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第四十五条
项目承担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未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组织实施土地整治项目,或者有其他违反本条例规定行为的,由主管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土地整治从业单位违反有关技术标准、规程进行设计、施工、监理等业务,或者弄虚作假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由有关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罚;法律、法规未规定法律责任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造成重大损失的,列入不良信用名单,三年内不得参与土地整治项目;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土地整治工程设施管护主体未履行管护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扰乱、阻碍土地整治活动或者破坏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和设施、设备,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九条
近几年来, 山东省信息化建设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 按照省委的总体发展思路和省政府的工作部署, 坚持统筹规划, 资源共享, 面向市场, 务求实效的原则, 加大信息化的推进力度, 取得明显的成效, 信息化在推进山东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方面, 发挥了重大作用。目前山东省信息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电子政务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省市级政府的门户网站已经开通, 政务信息公开程度及效能正逐步提高。95%的部门及单位已经建立了门户网站, 41.9%的单位建立了行业内部使用的广域网或城域网 (即专网) , 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已基本实现了网络互联, 以及部分信息的共享, 行政审批事项更多地在网上办理。
(2) 社会信息化建设重点突出, “金”字工程作用明显。金关、金税等业务系统的不断完善, 使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的能力明显加强;金保、金农与金民等业务系统工程相继启动与建设, 在正进一步增强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3) 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特别是对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理解与重视程度不一。
随着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 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基础性、全局性作用日益增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网络与信息系统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网络与信息系统自身存在的缺陷、脆弱性以及面临的威胁, 使信息系统的运行客观上存在着潜在风险。
2 网络与信息安全检查情况
为更加全面了解山东省网络与信息安全状况, 提高各部门单位信息安全意识, 自2007年3月开始, 由省信息办会同省公安厅、省国密局及有关专家组成网络与信息安全检查小组, 在山东省网络与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的配合下, 对省直有关部门重点信息系统进行了网络与信息安全检查。
此次检查分为自查与现场检查两个阶段, 自查阶段涉及40个厅局单位, 并从自查单位中随机选取劳动、税务、教育、工商、人口、经贸委、民政、海洋渔业等16个厅局单位进行现场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安全管理制度等方面。检查小组历时近4个月, 共完成了检查前准备、自查的指导、现场检查、数据汇总与统计等各项工作, 向山东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递交《2007年山东省省直部门重点信息化应用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检查报告》。在检查及情况汇总过程中, 检查小组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较为集中。
(1) 信息安全管理薄弱, 应急处置能力不强。
在信息安全组织管理机构建立方面, 93.9%的厅局设置了信息化领导机构, 81.8%的厅局设立了信息安全的岗位或职责, 43.8%的厅局成立了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 30.3%的厅局成立了信息安全应急处置的组织领导机构;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方面, 76%的厅局信息安全相关制度不成体系, 造成信息安全规章制度不系统、不规范, 还需根据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进行规范完善。
在检查中还发现, 84.8%的厅局发生过信息安全事件, 但对网络安全事件的记录、上报和处置情况记录不完整, 急需在组织内部建立规范的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体系, 其内容主要由应急响应组织管理情况、安全突发事件的性质与等级、应急响应预案及响应流程、处置方法与控制措施等方面组成。
(2) 信息系统综合防范手段匮乏。
在网络安全技术应用方面, 90.6%的厅局配备了防火墙, 21.9%的厅局配备了入侵检测设备, 94%的厅局统一部署了防病毒软件 (但其中11.8%的厅局仍使用单机版防病毒软件) , 25%的厅局配备了内网管理系统, 28.1%的厅局配备了网页防篡改系统, 除1家单位采用USB Key 进行身份认证以外, 其他厅局的身份认证均采用用户名加口令的方式, 数据签名和证书的应用率仅为12.5%。由此可见, 大多数单位网络安全产品使用比较单一, 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扫描、身份认证技术、加密技术等的普及程度还很低。
在突发事件的日常应急准备工作中, 选择应急响应服务提供商的占51.5%, 说明各厅局对第三方信息安全服务的认可和需求越来越多, 第三方信息安全服务将成为今后信息安全服务的主要方式, 符合山东省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发展的趋势。其他日常应急准备工作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3) 信息安全保障资金投入不足。
在自查阶段中, 检查小组统计各厅局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经费投入情况 (占信息化项目投入资金比例) 如下图所示。
信息化建设及运行维护资金投入不足, 致使网络建设及信息化工程总体规划无法全面落实, 影响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项目的建设、运营、维护单位应明确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经费占信息化建设各个阶段所投入的比例以及支出明细, 保证信息安全保障投入资金的落实到位。
综上所述, 此次山东省网络与信息安全检查的问题比较突出的反映在各厅局信息中心信息安全管理力量不足, 缺乏信息安全专业人员, 信息安全保障资金投入不足;入侵检测系统、身份认证技术、加密技术等的普及程度还很低;一些安全漏洞补丁安装不及时;内部的安全规章不够完善和全面, 内部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和认证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3 以信息安全检查为出发点, 贯彻落实《条例》要求
2007年山东省省直部门重点信息化应用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检查工作, 是山东省首次在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进行的检查, 是一次带有尝试性质的检查, 也是一次调研性质的检查。通过此次检查, 使得山东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基本掌握了山东省省直部门信息化建设应用现状, 基本了解了重点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状况及对网络安全政策法规、网络安全技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同时也对省信息安全各主管部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即尽快提高公共网络安全意识、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建立山东省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协调机制是提升山东省网络与信息安全整体水平的重要措施。
07年12月底, 山东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济南召开了贯彻实施《山东省信息化促进条例》座谈会。《条例》重点规范了信息化发展规划、信息产业促进、信息化工程建设、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安全保障等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容;重点设立了信息化管理、信息化规划、信息化工程项目、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制度规范;重点提出了建立健全信息化领导机构、建立信息化专项资金、促进信息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措施。在《条例》中, 信息安全保障部分为独立章节, 集中体现了信息安全保障对山东省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以及山东省对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视程度。作为山东省信息产业厅授权的信息安全测评机构, 在深刻领会并准确把握《条例》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的同时, 认为应当在总结网络与信息安全检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 以信息安全检查为出发点, 促进《条例》的贯彻与实施, 宣传带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不断规范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组织管理, 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包括技术和管理两个重要方面。但从安全事件的统计数据分析看, 较为薄弱的还是信息安全管理, 较多安全事件是由于管理不到位, 责任未落实造成的。因此, 要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 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和处罚制度。同时, 要定期开展网络安全自查、检测工作, 并积极配合省信息办等相关部门做好安全检查工作, 堵塞漏洞, 减少安全隐患。
(2) 加快信息安全人才培养, 增强全民信息安全意识。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专业性、技术性很强, 需要一大批政治素质强、业务能力强, 具有信息网络知识、信息安全技术、法律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和专业人才。要加快信息安全人才培养, 并采取积极措施, 吸引并用好高素质的信息安全管理和技术人才, 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才作用。同时加强信息安全宣传教育和网络文明建设, 不断增强全民信息安全意识。
(3) 制定并完善内部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为确保信息安全, 防范和处置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信息网络安全的重大事件和重大威胁, 建议各单位尽快制定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 有效防范、及时控制和消除有害信息传播、计算机病毒感染和网络攻击、网络恐怖活动以及网络紧急突发事件的危害, 保障国家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 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4) 加快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中心的建设。为加强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处理, 降低由于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 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信息产业厅正加快山东省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中心的建设步伐。该中心的建立, 将提高省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从而为山东省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制定和启动信息安全预案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 将协调通信运营商、信息安全产品及服务提供商、省属高等院校等部门和机构, 组建一支专业技术能力过硬、涉及信息安全领域广泛的信息安全应急响应队伍, 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并通过开展信息技术人员应急处理培训, 有效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 在发生安全事件后及时协助事件发生的单位进行应急处理及恢复。
【山东省农村公路条例】推荐阅读:
山东省工资支付条例09-12
山东省宗教事务条例12-03
山东省水资源管理条例06-11
山东省公路重点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06-02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招聘:专业知识考试试卷10-09
1.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管理办法05-31
山东省远程研修07-16
山东省备案证明12-02
山东省名牌领导小组07-22
山东省常务会议简报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