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14.1_压强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14.1_压强(精选9篇)

初中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14.1_压强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气压是客观存在的.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一些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 2.通过一些实验感知大气压强的值很大. 3.通过实验探究,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 4.感知人类对大气压强的利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大气压应用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通过对大气压强的认识,使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难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的测定

教具:集气瓶、水槽、两个小吸盘、饮料瓶、水、硬纸片 教学方法:提问法、分析法、讲解法、实验法、归纳法等。

一、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我们生活在地球周围的大气层中,气体也像液体一样没有一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同时也受到重力的作用.同学们猜想一下大气是否也像液体一样在它内部存在压强呢?(学生讨论并猜想)

2.实验演示

①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会看到什么现象? ②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会看到什么现象?

③在刚盛过热水的密闭空塑料瓶上,浇上冷水。看到了什么现象? 提出问题:为什么硬纸片第一次掉下来而第二次不会掉下来呢?塑料瓶怎么会被压扁?(学生讨论、回答:①硬纸片受到一个向上的力;②空气对塑料瓶有压力;)3.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引入大气压强 4.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学生分析,教师总结

[多媒体展示]由于空气也受重力的作用,而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二)实验探究,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 1.大气压强很大

1)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呢?

(学生思考,可能的回答:①塑料挂钩被大气压压在墙上:②用吸管吸汽水;③墨水被吸到钢笔里…)

2)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的相关知识

提出问题:大气压强究竟有多大?

2.大气压强的测定

1)教师演示作铺垫,学生观察思考。

(1)先用玻璃杯装满水倒插入水槽中,再慢慢往上提(杯口不离开水面,下同),观察杯中水是否充满?接着换细长试管,重复上述过程。(2)学生讨论: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水总是充满的?怎样做才能使水不充满呢?

(经过讨论之后,使学生认识到:水充满的原因是由于大气压大于管中的水压,只有管内水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把管子再加长的话,管内水面就不再上升充满整个管子了,这时它的上方成了真空。)师: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测量大气压的思路:可以利用液体压强间接测量大气压。但是由于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长,所以,人们就选择了密度大的液体汞(水银),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

2)托里拆利实验。[播放托里拆利实验视频] 学生思考并讨论:(1)开始时,汞为什么会下降?什么时候停止下降?

(2)玻璃管内汞柱上方为什么是真空?(3)如何计算大气压的值?

教师小结,得出结论: [幻灯片展示] p0=ρ水银gh

1个标准大气压的值1.013×105Pa 相当于76CM高水银柱的压强 3.大气压的应用

师:大气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生产中有哪些应用?

生:分组讨论

(三)归纳总结,巩固提高

学生归纳: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多媒体展示]

一、大气压强:空气的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

大气压。

大气压的产生原因:由于大气受到重力作用,同时又具有流动性

二、大气压强大小:托里拆利实验

1标准大气压=760mmHg = 1.01×105Pa

(四)课外活动

1、学生讨论:

①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与玻璃管的粗细、倾斜与否、上提、下压是否有关? ②如果玻璃管上端敲破一个洞,管内的水银将会向上喷出还是向下落回水银槽?

2、动手做实验,估测大气压:

器材: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3、思考: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层,为什么没有感到难受或被压瘪呢?

(五)板书设计:

大气压强

1、产生原因:(1)受重力(2)具有流动性

2、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

3、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p0= 1.01×105Pa

初中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14.1_压强 篇2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心的概念;

(4)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5)能正确使用弹力测力;

(6)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7)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8)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9)知道摩擦力的利与弊;

(10)认识杠杆,知道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等概念;

(11)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12)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13)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14)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4)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5)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6)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7)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8)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9)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10)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单元重点、难点

1.重点

(1)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3)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2.难点

(1)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2)自制弹簧测力计;

(2)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课时安排

本章共分五节,建议9课时。

第一节 重力1课时

第二节 弹力1课时

第三节 摩擦力1课时

第四节 杠杆1课时

第五节 物体的惯性1课时

复习和总结4课时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内能教案 篇3

A.分子动能 B.分子势能 C.内能 D.机械能

2、关于内能,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跟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降低,放出内能

B.内能是指每个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具有的能

C.内能是指物体中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时所具有的能

D.0℃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为零

3、关于热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0℃时,分子的热运动停止了 B.物体吸收热量,分子运动必然要加速 C.气体分子热运动最剧烈,固体分子没有热运动 D.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4、在0℃的房间里,静止在地面上的铅球( )

A.具有机械能 B.没有机械能 C.具有内能 D.没有内能

5、下列关于物体的内能和温度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物体的内能越大,温度越高

B.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C.物体的内能只和温度有关,所以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D.物体的内能只和温度有关,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一定高

6、下面四句话中都有一个“热”字,其中哪一句话中的“热”字表示温度( )

A.热传递 B.物体吸热温度升高 C.摩擦生热 D.今天天气很热

7、下列现象中,利用内能做功的是 ( )

A、冬天在户外时两手相搓一会儿就暖和

B、刀在砂轮的高速摩擦之下溅出火花

C、在烈日之下柏油路面被晒熔化了

初中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14.1_压强 篇4

解析

—、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3节,教材是在学生了解了电流、电路的基本构成、常见的电路原符号、电路的三种状态等知识后,进一步学习电路的连接方式。通过本节学习,学生知道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有两种:串联和并联。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串、并电路的特点,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电学实验操作的一些基本技能,能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电路。本节是整个电学的基础,对学生后面学习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等知识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常见的电路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能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3)初步培养学生的电学实验操作技能。

(4)初步了解开关在电路中不同位置时的控制作用。

()初步了解串、并联电路中电流和各用电器工作时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串、并联电路的区别,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让学生经历从简单的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并能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过程,体会到分析、归纳、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2)通过例举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3)使学生得到安全用电的初步教育。

三、学习者特正分析

电学中的问题学生不能亲身感受,因此学生往往会凭借看到的直观表象来对研究对掌握象下结论,继而导致错误的结论。本节内容是今后电学学习的一个基础,也是研究和解决电学问题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必须通过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来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内容而不是停留在概念的强行记忆阶段。所以,我认为要抓住学生看到表面现象就对事物本质下结论的思维惯性,从观察到的现象入手,引发思维冲突进而引起学生的困惑,从而激发学生探究事物本质的热情,让学生在经历困惑、实践、解惑的过程中,完成本节内容的学习。并初步培养学生懂得探究事物本质的一般步骤和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实验仪器:小灯泡2只、开关、电源(干电池)、导线、实物展示台、多媒体投影仪等等。

五、教学过程

入新

.复习常见电路元符号的画法。

2.出示一长串小彩灯,并接通电源使它发光。

3.多媒体放映家庭照明电路中用电器工作情况。

4.引入新。

.练习电路元符号的画法。

2.观察小彩灯的发光情况。

3.思考小彩灯及家用电路元的连接。

4.讨论提问。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电路元符号的画法。

2.通过观察小彩灯的发光现象及家庭电路中用电器的工作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

连接电路

.强调电学安全操作要领,防止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

2.介绍常见实验器材。

3.问题:你能否选用一些器材使一盏灯亮?

4.学生上台连接电路,使灯泡发光。要求全体学生画出电路图。

.提问:如果给你两盏灯和一个电源,你能同时使两灯都发光吗?有几种接法?

6.利用多媒体进行分析、归纳。

.牢记电学安全操作要领。

2.认识各种器材。

3.学生上台连接电路,使灯泡发光。

4.画电路图。

.学生动手、动脑,相互讨论,然后画出电路图,再连接实物图。

6.设计由3盏灯组成的电路图。

.树立安全用电意识。

2.能认识常见的元。

3.培养学生初步的电学实验的操作技能。

4.初步练习根据实物图画简单的电路图。

.初步练习简单的电路设计实验方案,培养相互协作的情感态度,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6.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并联

的 特

.在学会连接串、并联电路后,引导学生对照实际电路,观察比较在不同电路中,各元的连接方式、电流路径、开关在不同位置的控制作用有何不同。

2.师生共同对各组汇报的问题进行初步的评价和筛选,确定部分合理的问题进行探究。

3.要求各组学生将设计好的实验方案画好电路图。

4.学生连接电路,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学生注意观察开关在不同位置的控制作用。

.教师准备视频展示台。

6.师生共同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并板书结论。

.学生小组讨论、相互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2.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学生自行确定探究的方向。

3.学生分组讨论后画出电路图。

4.按照电路图沿着一定的顺序连接好电路,并进行实验。

.学生到视频展示台上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同时也分享其他同学的成果,弥补自己的不足。

6.学生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实验验证。

.培养学生善于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有初步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胆量。

2.学习制定简单的实验方案,体验对所探究问题的合理性进行筛选的过程。并培养学生在相互交流过程中,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3.巩固电路图的画法。

4.再次练习实际电路的接法,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独立尝试,体验成功的乐趣,并使他们的综合技能得到提高。

6.让学生经历从简单的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并能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过程,使他们体会到分析、归纳、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多媒体播放:夜晚的路灯,满天星彩灯串,高大建筑物上的装饰彩灯。

2.多媒体投影电路图:ABD这四个电路哪个是串联电路,哪是并联电路?为什么?

3.问题:比较串、并联电路有哪些不同?

.相互讨论交流,阐述自己的观点,对不同的看法可进行辩论。

2.学生独立分析并回答。

3.个别回答,相互补充。

通过观察五彩缤纷的灯的世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能产生美的感觉,从而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2.再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讨论,加强对所学知识巩固。

小结和练习

.让学生谈谈对本节的收获。

2.思考题

.学生自我总结。

2.完成思考题。

六、教学评价

1.本节是一节学生实验,教师要充分的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大胆放手去做实验,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双向互动为原则,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激发学生探索热情。

初中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14.1_压强 篇5

第一节:功

教学目标:

⒈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认识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⒉理解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⒊常识性了解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会应用功的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⒋利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得到功的原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教学难点

⒈运用公式W=FS计算机械功

⒉实验结论的归纳得出功的原理

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学指导法 实验探索法

教学用具 木块、木板、细绳,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⒈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⒉力能产生哪些作用效果?

二、引入

在物理学中,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有了成效。在物理学里,经常要提到“功”的概念,就吸收了“成效”的意思,当然在物理学中功还有它特殊的含义。

三、新课教学 力学中的“功”

㈠、学生自学本节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并参看图及图注。提问并由学生回答讨论以下问题:

⑴力学里所说的“功”,它的含义是什么?

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⑵分析图1,做功的实例:在什么力作用下,(这个力的方向是怎样?)沿什么方向移动通过了一段距离?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

⑶力学里的功包括哪两个必要因素?

力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强调:“两个必要因素”的含义是指“缺一不可”。只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而没有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即如果物体仍静止不动,这个力就没有对物体做功。结合课本图2,分析两个小朋友做的功等于零的道理。如果物体靠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虽然在水平方向上通过了距离,但并没有水平方向的力作用于它,所以没有什么力做功。结合“在极光滑的水平冰面上滑动的冰球”一例,说明没有什么力对冰球做功。

⑷练习、分析并演示以下问题,讨论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①放在水平木板上的小车,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前进了一段距离,拉力和重力这两个力哪个力对物体做了功?为什么?

②用手提着木块不动,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哪个力对木块做了功?

③用沿水平的拉力拉动小车在水平木板上前进。当把拉力去掉后,小车还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在这段距离上,拉力对小车做功了吗?

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进一步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研究力对物体做功时,要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或者哪个物体(施力物体)对哪个物体(受力物体)做功。

㈡、功的计算

⒈演示,画板图如图并加以分析。

放在水平面上的小车,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前进一段距离,如图1所示,拉力对小车做了功。

甲:拉力为F,小车在拉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s,拉力对小车做功;

乙:拉力为2F,小车在拉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s,拉力做的功是甲图中拉力所做功的2倍。

丙:拉力为2F,小车在拉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2s,拉力做的功是甲图中拉力所做功的4倍。

小结:可见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做的功越多。功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⒉功的计算公式

功=力×距离;即: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用W表示功,用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则功的公式可写成:

W=FS=Gh

⒊功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距离的单位是米(m),功的单位是牛顿•米,它有一个专用名称叫焦耳,简称焦(J)。

1焦=1牛•米

在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计算时,力和力臂的积的单位时“N•m”,不能写成“J”,这两个单位的物理意义有所不同。

几点说明

①使用W=F•s,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②做功的多少只由W=F•s决定,跟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做变速运动无关。

③知道1焦的物理意义,知道1焦的大小。

⒋例题:课本图14—3,求推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举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

由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己演算。要求解题规范化。

W1=F•s=50牛×10米=500焦

匀速举高箱子,箱子受到两个力,G和F´,F´=G

W2=F´h=100N×1.5m=150J

追问:此题中木箱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哪个力做了功?对什么物体做功?重力做了功没有?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㈢、小结

⒈力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⒉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W=F•s

⒊功的单位是牛顿•米,它有一个专用名称叫焦耳,简称焦(J)

四、实验研究 研究内容:使用机械能不能省功?

⒈杠杆实验

⑴实验目的:研究使用杠杆提升重物时能不能省功?即手直接提升重物做的功与利用杠杆提升重物做的功是否相等。

⑵实验中动力就是手的拉力,阻力的大小等于钩码重。实验是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算出手对杠杆的拉力。

初中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14.1_压强 篇6

【课

题】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教学目标】

1.牢记重点 2.训练解题技能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时政链接]

1.4月1日,眉山市丹棱县城区小学继“言行举止文雅”活动之后,开展了“三雅四美”系列活动之二,“生活情趣高雅”——《情趣高雅 成就精彩人生》活动。

2.男生铁心不愿交往 女中学生情绪失控痛哭欲跳河:当天中午12时30分,记者在现场看到,人群中一名身着某中学校服的女生趴在地上,抓住一名男生的电动车哭泣,并大声哭喊着希望该男生不要离开她,要不她就去跳河。僵持十分钟后,女孩家人赶到现场,将情绪激动的她抱上车带走。据当事男生母亲介绍,这名女孩和她儿子是同班同学,对他有好感,她并不想让儿子过早恋爱。而女孩的行为让她儿子无法接受,想摆脱她的纠缠。“看来以后我要到学校去接孩子了。”男孩的母亲说。[知识回顾]

第六课 做情绪的主人

1、丰富多样的情绪

⑴情绪是复杂多样的,通常我们把情绪分为四大类:喜、怒、哀、惧。⑵情绪会对人产生作用,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①积极作用:情绪可以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和能力,促使我们健康成长。

②消极作用:情绪也会使人感到难受,抵制人的活动能力,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和活动效率,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甚至违法的事情。

2、学会调控情绪

⑴为什么说情绪是可以调节的? ①情绪是与个人的态度紧密相连的。有积极乐观态度的人,往往会有更多的积极健康的情绪表现。

②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控制自己的情绪。理智对情绪的调节十分重要。⑵为什么情绪需要调控?

①从情绪的作用来看,情绪会带给我们勇气、信心和力量,也会使我们冲动、懦弱、忧郁,甚至做出一些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所以情绪需要调节。

②从青少年的情绪特点来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花季,情绪多变,则更需要调节。⑶调控情绪的具体方法有很多,比如,①注意转移法:可以通过改变注意焦点,分散注意力;做自己平时最感兴趣的事;改变环境,如到风景秀丽的野外去散步。

②合理发泄法:在适合的场合哭一场;向他人倾诉;进行剧烈的运动;放声歌唱或大声喊叫。

③理智控制法:自我解嘲,自我安慰;自我暗示;自我激励;心理换位;学会升华等。⑷如何理解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

①表面上,情绪似乎是个人的情感,实际上,人的情感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很容易影响到周围的人。

②我们应该学会在合适的场合、用合理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③我们应对别人情绪给予更多的关心,尝试去共享彼此的各种情绪,我们相互的感情会更加深厚。

第七课 品味生活

1、情趣与兴趣

⑴情趣和兴趣的关系:情趣是以兴趣为基础产生的,是通过兴趣表现出来的。⑵高雅的情趣体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⑶生活处处有情趣:心理健康的人都会从平常的小事中找到生活的情趣。⑷情趣有雅与俗之分

①高雅的情趣有益于身心健康,符合现代文明的要求,也符合科学精神和科学生活要求; 有利于促进个人的发展,能够形成乐观自信、活泼开朗的健康心理,从而使人更热爱生活。

②低俗的情趣的人,看不到生活丰富多彩的一面和生活的美好远景,只看到眼前的事物,追求暂时的快乐,这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甚至损害于身心健康。

2、如何追寻高雅生活(如何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或者情操)? ⑴要有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2)要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3)丰富文化生活,(4)提升情趣,陶冶情操 [自我检测]

一、选择题(略,详见报纸)

二、材料分析题

1.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跳板跳水预赛时,中国选手高敏只排第三,他对裁判压分感到有点烦恼,教练安慰她,提醒她:对手比你还紧张。高敏看看对手的脸,心想:是啊,何必考虑那么多,只要保持正常发挥,一般人是没有意志力和我拼到底的。就这样她稳定情绪,终于把女子跳板跳水冠军夺到了手。高敏比赛成功说明了什么?

2.材料一 据调查,近年来初中生吸烟的比例有所提高,53%的吸烟学生是为了模仿公众人物。

材料二 李伟对很多东西都有好奇心,他爱研究家电,爱做手工,爱看科学图书,也爱上网玩游戏,有时玩到深夜12点。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到什么问题?请用一句格言劝告这些吸烟的学生。(2)材料二中李伟的好奇心都值得发展吗?说说你的看法。

3.刘菲是一位活泼的女孩,学习成绩很好。但就在几天前,刘菲的爸爸遭遇了车祸,被送到医院后昏睡不醒,光医药费就已花去了几万。刘菲父母都是下岗职工,平时干点小买卖维持生计,突如其来的事故,使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刘菲的情绪一下子降到了最低点,上课神情恍惚,学习生活都不在状态。

(1)从刘菲的前后对比中,能看出情绪会对人有哪些影响?(2)你认为刘菲应该怎样从情绪的低谷中走出来?

4.一位初中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喜欢玩电脑游戏,一进入电脑游戏室,我就忘记了作业,忘记了我在哪里,忘记了我是谁。电脑游戏惊险刺激,让人身临其境。电脑游戏让人很放松,可以把烦恼和不痛快的事情都忘掉。在电脑游戏中,我可以任凭自己的意愿改变游戏中的一切,只要我看到哪个人不顺眼就立刻把他杀死。游戏中做任何事情是不会负责任的。所以,在游戏中我可以尽情发泄来自现实世界中的不快与压抑。(1)请你对日记中作者“我”的情趣进行评价。

(2)有人说:“严禁青少年接触电脑,可以防止青少年沉迷于电脑游戏。”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课后作业】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 篇7

会读产品说明书,养成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知识与技能

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会正确使用量筒或量杯测物体的体积。

经历用天平和量筒或量杯测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过程器的良好品质。

重点

能参照说明书正确调节和使用托盘天平,会正确使用量筒

难点

使用天平和量筒的操作过程。

教具

托盘天平附砝码一套 量筒1个(规格不同) 量杯1个 烧杯 水 木块 等

教法

阅读指导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提问学生:

1什么是质量,为什么说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个基本属性?(学生回答)

2.据学生回答:那么用什么测物体的质量呢?(学生回答)问天平的构造怎样?

一(引入新课):

那么如何使用呢?这就是本节要学的内容。(板书课题)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二(讲授新课):

(一)学会使用天平:

1. 我们都知道,当我们使用其一产品时应先阅读它的说明书,而课本117页有托盘天平使用说明,同学们阅读一下,然后与同学讨论如何正确使用托盘天平(学生阅读、讨论)之后提问:怎样才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呢?(学生回答)

2. 教师板书

使用 1_____2_______3______4____________

天平

保养 1__________2_____________

强调注意事项,提问:为什么要做到“物左码右”?(学生回答)

2.让学生完成课本119页第一题,讲评,适当变形1若物体与砝码放错位置,那么铜的质量为___重力是______。2.若要用这个天平测量一个大头针的质量,应该如何测量?3.如何测量出50ml水的质量?引入量筒或量杯的学习

(二)学会使用量筒或量杯

1. 出示量筒和量杯,要学生观察。

2.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7-10,7-11完成探究23页第4、5题。(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总结。

3. (板书)

用途: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

量筒 使用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4)

4.引导学生思考:若要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又不溶于水的小固体,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学生回答)教师说明此种方法叫做“排液法”并要学生学会这种方法。

5.练习课后3题,讲解,并变形:

(1)若要测量不则规的、又不溶于水的,并且体积较大的固体,应该如何测量?

(2) 若要测量不则规的、又不溶于水的,且飘在水面上的物体,应该如何测量?分析。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三)课堂练习

1. 探究23页《开放作业》2、3、4、7;

2. 指导,提示,讲解做题方法,引导学生总结方法。

(四)课堂小结

1. 这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要学生回答。

2. 要学生回扣教学目标。

3. 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以知识结构的形式写出。

(五)拓展性学习

要学生完成探究25页-26页,讲评。

六(作业与预习)

1.上交作业:

2.复习本课所学知识,完成探究。

3. 如果没有量筒和量杯,怎么测液体的体积呢?

初中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14.1_压强 篇8

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目标: 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了解几种常见的酸;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和拟人化的活动展示,培养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

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物质的利弊,掌握其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重点和难点: 指示剂、浓硫酸的腐蚀性。实验准备: 教师: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玻璃导管、烧杯、玻璃棒

学生:写有“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蕊”“酚酞”字样的纸帽、试管、研钵、纱布、玻璃棒、小木棍、小块布、石蕊、酚酞、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浓盐酸、浓硫酸、牵牛花、月季花、紫甘蓝、胡萝卜(可用其他有色花)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指示剂

引入、发现、提出问题 情景问题引入:由问同学们熟知的哪些食物是酸、碱入手,切入酸和碱的知识。

教师提出新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其他的酸也能使石蕊变红?”“碱又使石蕊变成什么颜色?”

学生探究结果:食醋、大多数水果(有酸味)中含酸;有些没熟透的水果(有涩味)如青柿子,还有皮蛋有涩味等。

用拟人化的手法展示物质,通过人物的活动表示物质间的反应,形象且生动,充分让学生自主活动探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形式有其原创性。

实验探究指示剂变色规律

游戏:部分学生分别扮演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并分别戴上写有相应名称的帽子,手执一支试管。

另一部分学生扮演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手执相应滴瓶,并将药品滴入前面四种物质扮演者手中试管,让同学们观看颜色的变化。

大胆尝试突破,教师还引入中性溶液,突破了书本的禁锢,又可以对比学习知识,让知识结构完整、清晰;课件风趣、直观,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很自然地得到了一次升华,又便于学生记忆,值得借鉴。

分析讨论:完成书本P49页表格,探究出指示剂的变色规律;并讨论出以上四种物质,哪种是酸,哪种是碱。

知识突破,引入新问题:“这里有两种其他液体,一种是自来水,一种是食盐水溶液,请我们两位指示剂朋友来鉴别一下,它们是酸还是碱?”接着由同学扮演物质,做实验,观察现象,问这两种物质究竟是酸还是碱。

学生探究结果:指示剂在这两种液体中颜色没有变化,说明它们既不是酸,也不是碱,而是一种中性的液体。

小块知识点也能反映出认知规律。本块教师采用了“发现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尝试应用”的认知规律学习指示剂, 并用它来认知酸碱,层层递进,一气呵成,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法,知识和技能双丰收。

课件演示指示剂变色规律:画面是一只变色龙,身上写着“石蕊”两个字,跳动着分别走到写有酸、碱、中性溶液的烧杯前,分别将左爪、右爪、尾巴伸入三个烧杯中,伸入后相应部位夸张一点适当变大,并变各种颜色,且唱着歌:“我是一只变变变色龙,遇到酸我就变成那红色,遇到碱我就变成了蓝色,通常的中性环境下我就是那紫衫龙王。”歌声仿《我是一只小小鸟》,欢快、诙谐,男声唱。

师:请同学们将酚酞遇酸、碱、中性液体的变色规律编成一些易记忆的韵语或创作成其他活泼的形式来帮助我们记忆,内容不求完美,只求有趣实用。

发现其他指示剂──酸碱使指示剂变色的应用

学生分组制取牵牛花、月季花、紫甘蓝、胡萝卜(或其他物质)的酒精浸出液,再分别滴入前面四种溶液中,记录实验结果,由同学们讨论交流,比较所制四种指示剂中,哪些变色效果好些。

生:创作形式多种,并纷纷展示自己的成果。例如:“我也是一种指指指示剂,我只在遇到碱时才变成红色娘子军。通常在中性环境下我是无色的,就连酸也奈何不了我,无法让我变颜色(仿《我是一只小小鸟》歌词)。”

教师引导学生从实物鉴别入手,调动学生的智慧,学生看、摸、闻、尝等感性活动,再提问引起学生理性思考,由感性知识自然上升,过渡到理性知识,课堂气氛活跃而又不肤浅,寓教于乐。学生自我提问、自主探究中的表格内容,反映出他们的自学的深度和广度,也表现出他们在探究中有意识地注意创造好的学习方法。学生所述的三个问题,其中一条是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两条是对教材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很有创见性,它证明学生的思维只有真实进入探究后才会爆发出最大的创造力。

第二板块:几种常见的酸

学生真情感受熟悉的物质

第一组物质:盐酸、硫酸、硝酸。

要求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但不能尝。

第二组物质:食醋、苹果、柠檬、橘子、山楂片、泡菜等。

要求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

探究几种常见的酸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自学P50页内容,自我提问、自主探究,再汇报自己的理解和新发现。

学生讲述自学的教材内容,概括学习方法,补充新发现: 学生表现出两个亮点:(1)自我提问、自主探究用表格展示内容: 自我提问的问题

自主探

究结论

酸有什么共性? 都有酸味、都有酸性

在生活中发现有哪些含酸的物质? 我们在前面讲的一些水果、食物如:食醋、苹果、柠檬、橘子、山楂片、泡菜等有酸味,人在反胃时感到酸味。说明它们是含酸的物质。

酸有什么作用? 酸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化工原料,人类社会生活离不开酸。

(2)概括学习方法和对教材的建设性意见:

①记忆酸的物理性质时可用概括性的字表达理解知识的步骤。如“色、态、味、沸、密等”;

②第一张表的下面要补“保存方法”这一内容,因为酸是危险品,是必须注意的内容;③第二张表格右边应加“我们已经知道的知识”,这样就可以把原有的知识和现在的新知识结合。

第三板块:浓硫酸的腐蚀性

课件展示:酸在工农业生活中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许多方便,再展示浓硫酸伤人后皮肤照片、清华大学某学生用浓硫酸到动物园验证狗熊是“聪明”还是“笨”的事件、酸使工厂设备加快腐蚀等画面。

观后教师评述: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我们做实验时不掌握好浓硫酸的这一“个性”,很可能就被腐蚀皮肤、衣服等。

教师做游戏实验:用一支新毛笔蘸浓硫酸在宣纸上写“浓硫酸的吸水性”。请同学们帮助讲解这一游戏的原理。

学生讲解:多个学生争先恐后上台讲解,突出强调了“原来浓硫酸的腐蚀的原因就是它的脱水性造成的”。

浓硫酸的腐蚀性虽然是一个较危险的实验,但教师并不是个人包办,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深刻地感受。从学生探究结果看出,学生是主动吸取基础知识与技能,从“启示”分析,他们从浓硫酸的腐蚀性中认识到生命的脆弱、生命的可贵,同时也感受悟出任何事物都有有利和有害的两面性,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的方法。

教师扩展引导:其实,除了浓硫酸有强烈腐蚀性之外,其他的酸也都有一定的腐蚀性,例如在有酸时,铁锈蚀会快多了。所以我们要全面掌握它们的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怎样稀释浓硫酸?请学生再从两方面收集、整理信息。其一:教材中告诉我们什么?其二:观察下一段课件内容。

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看书、课件展示稀释浓硫酸方法不当导致危害的画面;规范操作稀释浓硫酸的步骤画面。

师生互动实验:教师先分步演示,要求学生观察、感知后探究出原因。教师先演示实验10|4,第一步:向小烧杯中倾倒20毫升水,再沿烧杯内壁注入10毫升浓硫酸,此时不搅拌;第二步:学生近距离观看无色液体分为两层,分析讨论原因;第三步:边搅拌混合液边让同学们摸烧杯的外壁。

学生探究结果: 探究知识类别

探究结果

稀释浓硫酸不正确操作的后果

导致伤人或腐蚀物品。

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对于皮肤还要尽快到医院治疗。

浓硫酸具有腐蚀性的原因

在于它的脱水性。

稀释浓硫酸正确的操作方法

(见“师生互动实验”)

启示

我们不断要学会安全使用酸的方法,更应该具备一个安全的“大脑”,这就是社会责任感。要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健康,在实验室里千万不能用酸和同学开玩笑。

教师的小结是一个智慧的亮点,教师的小结不是重复已有的知识点和技能,而是抓住知识、方法和明确的道理“三维目标”来全面整合所学习的内容,小结的形式采用的是画“导游图”的形式,它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这一节课主要是同学们根据不同材料和实验自己探究出来的,我们学到了一系列的知识,也学会了很多方法,同时也明白了不少道理。知识、方法、道理就像我们到旅游区去各种景点一样,我们是从哪里走进的,又是从哪里出来的?现在请大家画一张探究旅游的“导游图”,然后来比较看谁的“导游图”更明了、更科学。

学生画探究“导游图”:学生分组“画图”,形成多种小结方式。布置作业

课本3、4、5

板书设计 第一板块:指示剂

第二板块:几种常见的酸 第三板块:浓硫酸的腐蚀性

初中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14.1_压强 篇9

时、分的认识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4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备课日期 11 月10 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钟面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 知道1时=60分

2、让学生经历1时、1分的时间 初步建立时分的概念 体验数学与 生活的联系

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 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 知道1时=60分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谜语导入

二、认识钟面

三、认识时分

四、联系实际

五、全课总结

1、小马不停蹄 日夜不休息 滴答滴答响

催人早早起(打一物)是什么?

2、钟有什么用处?

3、出示图

小朋友什么时候上学?你们每周一什么时候到校?

小结:我们生活里经常需要知道时间 每天按一定的时间进行学习生活 要知道时间就要学会看钟

【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1、出示钟:观察钟面上有什么?同桌说一说 然后交流

2、钟面上有几个大格?集体从1数到12

3、每个大格有几个小格?一共有几个小格?你是怎样数出来的?(涉及几个5)

【让学生自己观察、交流 来认识钟面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

1、长针叫什么?短针叫什么?

2、分针走路看小格

一小格是什么?2小格呢?分针走过一大格是几分?从12走到3是多长时间? 到5呢??到9呢?到12?

3、体验一分钟: 1分钟做些什么?(1)从1开始数数 看能书到几?

(2)看人的脉搏1分钟能跳几下?(3)1分钟能做几节眼保健操(4)1分钟能做几道口算题(5)1分钟能写几个字?(6)1分钟能跳几下绳?

4、时针走路看大格 一大格是1小时

走2大格呢?从12走到4是多少时间?走到7?

5、时与分进行走路比赛:

老师示范

分针和时针在同一起跑线12上 学生也动手拨一拨 你们发现了什么?

时针走了多长时间?分针走了多少时间? 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1小时=60分)

6、体验一小时:

(1)一节课是()分钟 课间休息()分钟

再加上()分钟是1小时

(2)晚饭同学们从在5时进食堂吃饭 然后洗澡结束时针指向6时

请问用了多少时间?做了哪件事情?

【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体会1分钟、1小时 使学生懂得珍惜时间 理解时间的宝贵】

1、妈妈早上8时上班 到中午12时下班

爸爸上午工作了几小时?

2、中午有1个小时的时间 你做一些什么?

今天你们认识了什么? 有关时间的名句有很多:

时间是生命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你们还能说出有关的吗?

你晚自习1小时将用来做什么?请你制定一个计划

课后感受

本节课通过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一分钟跳绳的次数 一分钟拍手的次数让学生理解1分钟的时间有多长

对于时针和分针的理解还应该加强

另外

有些学生时针走一大格和分针走一小格的区别还是相混淆

教 案(序号 51)课题

认识几时几分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4 本教时为第 2 教时 备课日期11 月13 日 教学目标

能正确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 教学难点:能正确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实物钟面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回顾

二、新知

三、练习

四、全课总结

1、时针走1大格是多少时间?分针走一小格是多少?走1大格呢? 2、1小时=()分

1、出示8点零5分的钟面

观察这时表示的时间是多少?你是怎样认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方式说一说

(8时过5分 或8时零5分)

8点过5分是表示什么意思?

指出:所以读:8时零5分

如何写出这个时间?老师板书:8时零5分

你们见过电子表吗?所以还可以写成:8:05(强调这里的0要写)

2、出示3点零55分的钟面

观察这里的时间是多少?你是怎样认的?跟同桌说一说 然后交流

学生交流

快到4点 说明什么?

指出:3时55分

大家把这个时间写出来 学生写时间

交流得出:3时55分或3:55

3、出示9:35 9:05 11:55 11:05让学生认一认

4、小结:怎样认识钟面上的时间?

1、学生独立完成P68第1题 全班交流

2、找朋友;连一连

3、拨一拨 师说一个时间 学生拨

一个学生说时间 另一个拨时间

4、添分针与时针 先读时间 再看钟面 觉得缺什么? 应该怎样画 集体交流 并与拨钟验证

今天学会了什么?怎样认出钟面上的时间?

课后感受

1、首先让学生熟练掌握时针走一大格就是一小时 分针走一大格就是5分钟

2、要想知道确切的时间 首先就应该看准时针的位置 确定后再看准分针的位置

教 案(序号 52)课题 认识秒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4 本教时为第 3 教时 备课日期 11 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比分小的单位:秒 体会1有 秒多长

月 13 日 知道分与秒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比分小的单位:秒

教学难点:体会1有 秒多长 知道分与秒的关系

教学准备 实物钟面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情景导入

二、认识秒针

三、体会1秒

四、实际应用

五、全课总结

1、运动会上小明跑的真快 跑100米只用了16秒 得第1名

小华用了17秒 得第二名

2、你知道你自己跑100米用多少时间吗?

3、我们这里用的时间单位是什么?

你们觉得秒比分大还是小?

4、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时间的最小单位:秒(板书)

1、出示钟:哪根是秒针?

2、观察分针与秒针的比赛 你能发现什么?

3、学生交流:1分=()秒

4、在什么地方还见过秒?

1、看秒针走动拍手 每秒拍一下

2、数数:数到60 看走了几秒 就是几分?

3、同桌合作:

(1)做一次深呼吸用()秒(2)跳绳20下用()秒

(3)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秒

1、在()里添上时、分或秒(1)夏天午睡大约1()

(2)小芳吃饭大约要25分钟()(3)脉搏跳10次用了8()(4)一节课的时间是40()

2、说出钟面上的时间

并说一说这时同学们在干什么? 出示各钟表同桌先互相说 然后交流

3、趣味题:一人唱一首歌要用3分钟 5人合唱这手歌要几分钟?让学生先猜测 然后试一试验证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感受

学生对于秒的理解还是很好的 只是有个别学生还不理解

教 案 课题

时、分、秒的认识 课型 练习课

本课题教时数: 4 本教时为第 4 教时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

加深对时、分、秒有关知识的认识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快速认、读、写钟面上表示的时刻

教学准备 闹钟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53)备课日期 11月15(序号 日

一、口答题

二、基本题目训练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1、钟面上共有()大格

共有()小格?分针走一大格是()时针走一大格是()

2、1小时=()分 1分=()秒

3、分针从12走到3 要走()分

12走到6要走()分 从12走到9 要走()分 时针从12走到5 要走()小时

从12走到7要走()小时 从12走到11 要走()小时

4、小明每天下午3点放学 走了10分钟到家 然后做30分钟作业

再加上()分钟是1小时

1、填空

时 分 时 分 时 分

: : :

2、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下面的时刻

3:45 6:55 9:05 10:30 12:15 ······

3、同桌相互说一个时刻 然后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

4、在()里填上小时、分钟或秒(1)我每天晚上大约睡8()(2)早操时间大约是15()

(3)学校的下课铃声大约响了10()

5、完成《练习与测试》上的题目

分: 时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

看情况定

课后感受

知识源于生活

有些学生由于生活中不曾关心时间 所以这部分知识学习的相对困难

上一篇: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下一篇:高一《活着》阅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