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德育渗透计划

2024-12-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学数学德育渗透计划(共8篇)

中学数学德育渗透计划 篇1

一、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纪律涣散。我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课上进行趣味教学,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组织好学生的纪律。利用晨会、班会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提醒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工作,并且在课后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根据学生的表现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在日常学习中,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渐养成认真听课、认真作业、下课好好休息、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二、表扬孩子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表扬的效果是非常好的。平时,我会在跟他们聊天的时候告诉他们:“你又进步了”,“你的字越写越漂亮了”;课堂上经常对他们说:“你真棒”!“你学得真快”!“你说的真好”!„„当我和家长交流时,经常听他们说起,孩子们回家说老师又表扬他什么了,一脸兴奋,然后那几天在家表现就会特别好。

三、加强与家长联系。

平时,我能关心爱护班里的每一个学生。对一些表现不太好的同学,更是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当他们有困难的时候,我总是耐心地帮助他们。一但发现他们在学习上、身体上、思想上有什么特殊情况,我总是及时性、主动地和家长联系,向他们了解情况,耐心地做他们的工作,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扬长避短,健康地成长。

总之,由于班主任工作经验的欠缺,我在许多方面还是存在着不足。我将继续和有经验的班主任学习,当一个更好的班主任。

2008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2008年06月17日 星期二 14:55

时光飞逝,一个学期已经结束,这个学期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来说,我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备课方面

认真备课,我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馈,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

二、教学方面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提高业务水平方面

在教学中如有疑虑,我能虚心请教老教师及其他老师。我经常在办公室里与其他老师互相探讨教学上的各种教法,遇到的疑难杂症。在各个章节 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作业批改方面

在布置作业时争取做到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培优转差工作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例如我班的朱开阳同学,在上个学期后半段,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课堂上无心听讲,课后不按时完成作业,甚至对老师产生了逆叛心理,对老师的提问不理不睬。这个学期针对这个情况,我经常找他谈心,给他讲故事,课后对课堂上他不明白的地方加以详细讲解,布置给他的作业,也是有选择性的,尽量选择在课堂上讲过的练习,不仅巩固了他所学的知识,同时给予他学习的信心,逐渐地,他开始认真听讲,不再神游太虚,不再沉默无言,他能举手回答问题,作业能按时完成了。

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有个别同学学习习惯还未养成,例如符桓玮同学就会在课堂上听讲注意力不集中,例如:孙永森、李英俊的小动作太多,张秀娟、谢棉任等的写作业太慢。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我从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入手,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书写速度等一些因素分成小组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对于个别后进生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认真听讲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七、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本学期,期中考试我班获得了年级组及格率第二名;在优秀生比赛中,我班有13个学生分获一、二、三等奖。

八、不足之处及今后的改进措施

应调动学生更大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进一步的做到精讲多练,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在多样一些,在教学水平上继续提高,今后我将针对工作的不足有的放矢的去改进,不断提高。

数学渗透德育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人的培养在于教育,德育则是教育的首位。邓小平曾指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失误在于教育。一针见血,击中要害,因此,我国要坚定地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培养“四有”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和劳动者,全面加强德育教育势在必行。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

二、培养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针对学生的德育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育。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有责任也应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以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性,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措施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语文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寓德育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

来源:JXJY 作者:yuhe123 时间:2007-05-15 点击: [212] 新课标指出要“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这充分证明:小学数学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体现素质教育的目的。那么如何寓德育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呢?

一、有机结合,自然渗透

1、结合小学数学中的内容渗透德育

在小学数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如与数的发现相联系的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小学数学课本中收入了许多生动的素材,教师要结合有关数学内容,介绍我国数学家的杰出成就,介绍现代中国人对数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例如,我国商代形成的十进制,比西方早2000年;公元3世纪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分数除法法则,给出了最小公倍数的严格定义;现代特别是解放以来,数学家苏步青、华罗庚和陈景润等对人类数学发展的贡献,都是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生动教材,以激励学生立志献身祖国建设事业,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用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和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幅度,感受祖国发展的时代脉搏,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热情。

2、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辨证唯物主义所揭示的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也是关于自然发展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在漫长的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积累了一整套数学的科学思维规律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这些规律和方法无不充满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在教学中,要结合有关内容,恰当地揭示数学知识中蕴含的辨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以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主义观点教育的事例比比皆是。例如,教学中通过数和计量的产生发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领悟到数学知识源于实践。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实际如下游戏导入新课:“用掌声表示得数”。教师口述: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苹果?同学们击掌两下。教师板书“每个小朋友分得2个苹果: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苹果?同学们击掌几下。教师板书:每个小朋友分得1个苹果;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苹果呢?没有掌声。教师问:为什么没有掌声呢?同学们回答:“半个苹果不能用掌声表示”。教师急忙夸奖同学们:“你们真聪明”!从而揭示课题。使同学们真实地感到,分数的产生,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而不是数学家们硬性规定的,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实例引入数学知识或实践应用,进行实践第一的观点教育;通过多与少、加与减、已知与未知、精确与近似、直与曲,对学生进行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教育;通过概念与概念之间、性质与性质之间,概念、性质与法则之间,数与式、数与形,数、形、式与应用题之间存在着的内在联系,对学生进行相互联系和发展观点的教育;通过四则运算、解答应用题和几何形体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对学生进行矛盾转化观点的启蒙教育。

二、陶冶情操,潜移默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应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心里需求出发,找到合适的方法,做到真正激起学生的心理认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的熏陶,实现育人的本质。

1、情感诱导法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在教学中,教师要诚于衷而行于外,应满腔热情,精神饱满地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以自身的工作态度和情感去感染和影响学生。教师要恰当地组织教学,灵活地选择方法,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导语,一个个环节的安排,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话语,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从而使学生产生对这门课的兴趣。总之,教师应努力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那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在这种情感交流中,学生表现出对教师充满期望和信任感,学生就较容易把这种潜在的情感意识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内容上,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

2、情景激励法

数学材料中的很多原理、数据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最先计算出来的。因此,教师要结合数学内容,不失时机的进行介绍,创设情境,还原背景,感悟理解,情感共鸣。把反映祖国建设成就、家乡变化的数据和学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例编成相应的习题,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实例渗透法

小学数学教材中体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内容很多,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紧紧抓住“渗透点”进行教学。这个“渗透点”可以是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也可以是一个教学过程。

例如,推倒“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用一个或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割、拼的方法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再通过观察比较:以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之间的关系,最后归纳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同时,也受到了联系、比较、转化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例如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特点应用于房屋人字架、自行车的车架;利用平行四边形可变性特点应用与活动的车门、商店门;运用比例分配知识调配药液、混凝土等等。还可以介绍华罗庚等数学家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卓越贡献的事例,激发学生刻苦学习,为振兴中华而拼搏的责任感,把远大的理想与现在的生活结合起来。

4、竞赛训练法

利用儿童争强好胜、荣誉心强的特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适时的引入竞争机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兴趣。如为发挥学生的特长,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竞争意识,可组织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冠军赛、速算赛或抢答赛等活动;为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说话完整、书写清楚等习惯,可定期组织“比谁听课最认真”、“比谁回答问题最完整”、“比谁的作业最清楚”的三比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感,增强自信心,提高自觉性和自制力。

三、开展活动,拓宽视野

1、通过数学训练和实际应用,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教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在数学训练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学生常会遇到一些难题,许多同学则会“置之不理”,没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毅力,这时要结合数学家成长的经历教育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要有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坚强毅力,这对今后干什么事都有很大帮助。

2、通过数学作业和练习,还可以培养学生严格、认真、仔细、工作有条理,对计算结果负责任的良好作风。

数学作业和练习是学生必不可少的。数学中经常打交道的是数字和图形,数字不能有一点错,图形要力求完美,符合要求,这些要求都要促使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凡事都要认真仔细,干工作要有条有理,对计算结果要负责任。通过这些良好品质的培养,少于走入社会参加工作,才能对自己要求更高更严,才能把工作干得更好。

在数学教学中,要始终注意结合数学教学为内容,并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果忽视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牵强附会地进行,不仅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还会削弱数学基础知识地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四、示范导行,感染习惯

数学课上,教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学生的示范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工整以及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作用体现在,课上教师要注意发现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用实例来激励其他同学。例如: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正确、整洁,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等方面的同学,教师要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教学时,教师还要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例如:要求低年级学生在听课、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回答问题要说完整话,写作业时字、运算符号要写工整,计算要正确等。中年级要求学生听课要专心,分析题时重点字、句要用笔画出来,作业要干净、正确,要求验算的要列式验算等。高年级不仅要求学生听课专心,而且要手脑并用作好笔记,解应用题时要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计算时要选择简便方法,要自觉检验等。总之,不论是师、生的示范还是教师的要求,教师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老师自身对学生的感染,同样具有无形的德育渗透作用。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识记在心,因此老师不但在课堂上应为人师表,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谨言慎行,让学生耳濡目染,才能在学生中潜移默化,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总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只要做有心人,不断的提高自身修养,研究学生思想品德状况,抓好德育渗透点,明确内容,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找好方法,就能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

在数学教学中,要始终注意结合数学教学为内容,并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果忽视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牵强附会地进行,不仅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还会削弱数学基础知识地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四、示范导行,感染习惯

数学课上,教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学生的示范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工整以及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作用体现在,课上教师要注意发现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用实例来激励其他同学。例如: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正确、整洁,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等方面的同学,教师要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教学时,教师还要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例如:要求低年级学生在听课、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回答问题要说完整话,写作业时字、运算符号要写工整,计算要正确等。中年级要求学生听课要专心,分析题时重点字、句要用笔画出来,作业要干净、正确,要求验算的要列式验算等。高年级不仅要求学生听课专心,而且要手脑并用作好笔记,解应用题时要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计算时要选择简便方法,要自觉检验等。总之,不论是师、生的示范还是教师的要求,教师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老师自身对学生的感染,同样具有无形的德育渗透作用。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识记在心,因此老师不但在课堂上应为人师表,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谨言慎行,让学生耳濡目染,才能在学生中潜移默化,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总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只要做有心人,不断的提高自身修养,研究学生思想品德状况,抓好德育渗透点,明确内容,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找好方法,就能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

数学中的美育渗透

数学中的美育,就是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中美的因素,研究其本质和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美感,逐步提高其审美水平。

教学中揭示美的内涵

1.揭示美的内在联系。较为典型的如: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转化,通过电脑可得到动态的展示,教师应由此启发学生发现它们的性质、特征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一种内在的统一美,产生一种和谐而自然的美感。

2.展示美的表现形式。形式之美大量地存在于数学知识的内容当中,如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等。教师选取精美的图片,通过电脑进行演示,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使其从中更深刻地理解概念的内涵。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采用电脑动画的形式,引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来表现“海上生明月”的情景等,都可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3.引发对美的直觉感受。审美直觉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初中数学中也存在着通过美育进行相关素质培养的素材。如讲授垂径定理这一节时,教师可根据课本例题变化图形,并引导学生继续将图形加以变化。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学生会深深地沉浸在自己的“创造”之中,在探索过程中产生对美的感受,同时审美意识得到强化,审美能力也得到提高。

教学中营造美的氛围

在美的环境里生活,保持一份美感,无疑能使人们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激发。如果学习的过程有了这种氛围,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1.营造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讲初一几何引言部分时,教师可从五星红旗上的五星如何画、中国古代的名楼和名塔如何测量高度等入手,将生活中的实物通过电脑动画抽象成简单的几何图形,让学生通过这一过程进入美的情境中,获得发现的快乐,引导学生学会将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转化为几何形式来解决。

2.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如讲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时,教师可让学生亲自动手,从中发现规律,教师再通过电脑演示,验证学生的发现: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热情就会更高涨。

3.感受应用之美。如讲到黄金分割时,我简要介绍一些著名艺术作品,如维纳斯雕像之所以让人感受到美就是因为其符合黄金分割的比值,国歌的旋律中也能体现黄金分割的原理。数学美用于生活的一些事例,能烘托起热烈、活跃的课堂气氛。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美育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在更高层次上探讨美育在数学中的渗透,为深化素质教育作出进一步的探索。

该文章转自[小学课堂在线]:http:// 从生活切入数学,以游戏收获知识

——《分类》教学案例及反思

长安镇霄边小学

钟 莉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对象分析。

学习“分类”这部分内容的是入学才一个多月的孩子,课堂学习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较差,他们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因此,教学中需要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学习形式,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简单调查,我发现由于幼儿园的学习和平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已有一定的分类能力。如可以区分水果和蔬菜,可以根据事物的表面的特征(如颜色)进行分类。但发展到根据概念,即客观事物抽象的、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2、教学内容分析。

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商店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买的东西;学生也要学会对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学习和生活才会在规律„„教学时,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培养合作交流意识。同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学习习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觉得教学中要着重作好以下几点:

(1)把握好教学要求。教学时要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在评价儿童分类能力时,重点是观察儿童能否独自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而不是由教师提出分类依据。

(2)多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形式,尽可能让学生多动手、动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3)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时不仅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要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实物投影:各种学具杂乱地摆放。说说怎样整理?

2、师:生活中像刚才这样,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新课标指出“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在丰富的现实背景,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为此,教学一开始,我就将学生平时经常使用的小棒、小正方体、圆片、三角形、数字卡片等学具乱放在一堆,使学生自然产生收拾整齐的欲望,他们按平时的习惯把相同的学具放在一起,经过这样的整理,感觉不仅舒服,更重要的是方便学习。这时再引入课题,能帮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理解分类的意义。]

二、联系生活、体验分类

1、看书本第38页主题图,说一说这些文具是怎样摆放的?

[教材中五颜六色的主题图,不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一主题图,小朋友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见到这一场景,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学生都乐于看,乐于说。学生很容易发现相同的文具放在了一起,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我又特意设计了观察超市这一教学环节。]

2、播放超市录像(水果区、蔬菜区、电器区等商品摆放情况),观察超市里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

问:(1)老师想买个大西瓜,该到刚才哪个地方买?

(2)这样安排摆放有什么好处?

3、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分类现象。

[《标准》中强调数学学习要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通过观察超市、说一说生活中的分类现象,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活动:完成书本第39页“做一做”:

(1)先独立分一分水果图片,再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么分的?(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几种分法。

(板书:按颜色分、按形状分、按水果种类分)

5、教师小结并板书:标准不同,分法就不一样。

[在学生已有对单一标准分类的认识基础上,从游戏“分水果”这一有趣的情境出发,为学生每人准备这样一套漂亮的水果图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很自然地投入到活动中。当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发现了方法时,孩子们有了交流的欲望,他们就能很快发现有时能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参与着观察、思考、表达、交流、比较等数学活动,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加深了对“标准不同,分法就不一样”的认识。]

三、实际操作、巩固分类

1、小组合作把老师送给大家的铅笔分一分,学生汇报不同的方法。

(按长短分;按有橡皮的和没橡皮的分;按颜色分等)

2、考眼力:完成书本第40页第3题:找一找每一行中不一样的。

3、超市给我们每个组送来了一袋礼物。小组合作,分一分这些图片。(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向老师和其它小组介绍本组作品。)

4、小比赛:整理好学习用品,说说你是怎样整理的?(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5、完成书本第41页第5题,再把教室里的人分一分类。

6、各大组商量一下,可以把老师奖励的小花怎样分一分,再派代表到黑板上摆一摆。为了奖励你们的出色表现,老师再奖给你们一朵小花应该摆在哪?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按颜色分;按形状分;按有叶子和没叶子分)

7、全课小结。学生戴动物头饰分类离开教室。(会飞的、会游的、不会飞也不会游的)

[练习多以游戏的形式出现,并精心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这些练习,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了许多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了对分类的认识,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了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的方法。开阔性、活动性的练习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1、从生活切入数学,激发学习欲望。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按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整节课始终注意从生活中取材,无论是整理学具、观察超市,还是开阔的练习,都赋予有趣的生活情境。由于是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学生很容易产生亲切感,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很自然地形成数学与生活的链接。同时开阔学生思维,让学生说说分类的好处、找找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使数学不只是局限在课本上,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应该为生活服务。

2、以游戏收获知识,调动学习兴趣。

《新课标》提出:“教师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游戏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游戏让他们的注意力更持久,游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因此,教学中努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游戏,使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游戏中来,在游戏中乐学,在获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同时,基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如案例中游戏之一:比赛整理学习用品,让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认识到把文具分类摆放会更好看、更方便。在好胜心的驱使下,学生迫不及待地动脑、动手整理,不知不觉中巩固了所学知识。

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既产生了我所意想不到的惊喜,也留下了值得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游戏中如何灵活、有机地处理好课堂中的“动”与“静”;如何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更活跃,形成更具生机和活力。

一(1)班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落实《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围绕宝山“文化育人,和谐发展”主题,努力探索德育工作新途径、新方法,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聚焦社会公德,传承中华民族“讲文明、重礼仪”的传统美德,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修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重点工作:

(一)、行规方面

培养少年儿童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做人基本习惯、做事基本习惯和学习基本习惯;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自我教育能力,促进少年儿童健康人格发展,使广大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1、教育途径:

(1)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为行为习惯培养的教材,以养成教育为主狠抓学生行为规范训练。

(2)活动育人:(文体艺活动)重大节日活动、时事政治教育活动、系列专题活动(安全教育周,增强安全意识;文明礼貌月专项活动)。(3)教师言行育人:榜样的激励作用

(4)课堂育人:发挥各学科的育人功能,特别是发挥品社、班专课主渠道的育人功能以及主题班队会,阅读课的育人功能。

(5)阵地育人:黑板报、升旗仪式、红领巾监督岗,校报橱窗、广播站等。

2、具体做法:

(1)、强化常规训练,带动教育教学工作。

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扎实有效地加强学生的常规训练显得至关重要。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带领学生学习理解《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讲解课堂常规、集会和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等,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在课堂上,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写字时,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听话的习惯。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眼睛要看着对方;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2)、用灵活多样的表扬方式激励学生。

世界上没有哪个人不喜欢表扬,大人亦如此,何况一个六、七的孩子,他们更想从老师那里得到夸奖。如果老师经常用:“很好”、“不错”、“好极了”等毫无新意的话来表扬孩子,时间久了,他们对老师的表扬也就无所谓了,这样就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班里经常用不同的方式来表扬孩子,如:用语言夸奖孩子,为孩子竖起大拇指,和孩子拉拉手,摸摸孩子的小脑袋,给孩子赞许的微笑,奖励一朵小红花,在评比表上得“优”。通过采用不同的表扬方式,学生进一步向好的方面发展,逐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3)、重视与家长的联系,双向管好孩子。

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光学校注重而家长不配合的话,那是很难取得实效的。而家长有的因为没有比较,对学生的习惯的现状不能正确地认识,因此,教师要及时地与家长联系,反映孩子在习惯培养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存在的问题、不足等。这样,有的放矢,双管其下地注重培养,必将比任其自由发展效果要显著得多。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将常抓不懈。

(二)、家庭教育指导方面:

以学校为载体,以提高家长素质为己任,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归宿,注重于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空间的整合,积极探索和总结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及方法,充分体现家长学校的助手和桥梁作用。

1、目标:

(1)、发挥家长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建立新型的家园联系,促进提高。(2)、继续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做到科学育儿。

(3)、认真开展学习型家庭的创建工作,能全面辐射更多家庭。

2、具体措施:

(1)、定期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和学生家长的教育情况。(2)、出好每一期的家园之窗,鼓励家长参与投稿,互相交流。

(3)、定期开展家长育儿讲座,进一步更新家长教育观念,获得科学育儿知识。

(4)、定期记录学生在校情况,与家长交流,对每位学生每学期进行跟踪联系。

(5)、加强学习型家庭的指导,增加相互之间的走动交流,并开展集体性的活动。

班主任德育工作小结

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人们在同一年龄对同一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有早晚之分,也有快慢之分,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曲线,一个人如果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并不是件难事,但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则是难上加难,所以在我们对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在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且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的贯穿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德育工作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本学期我担任了二年级二班的班主任,孩子们很活泼,要管理好他们可着实不容易。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我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二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纪律涣散。我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课上进行激情导入、趣味教学,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组织好学生的纪律。利用晨读时间、思想品德课学习学校规章制度,提醒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如:上课前应把要用的书放在桌子角等老师来上课,把学习用品摆放好。)并且在课后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根据学生的表现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如:做的好的同学应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表扬,让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在日常学习中,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渐养成认真听课、按时完成各项作业、下课好好休息、讲文明、讲礼貌等好习惯。

二、关心爱护每个学生

记得第一次当班主任的我站在班级门口准备迎接我班上的学生时,心中还是茫然的;虽然我只是温和的把孩子们让进教室,他们的眼睛里流露出对新班级,新班主任的喜爱和信任,让我感动;家长们拥挤在我的面前,向我述说着自己孩子的特点,请求着我对孩子的关照,我一下子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义务,我耐心而真诚的告诉每一位家长:“ 孩子在我班上,你放心。”我知道这一句话的分量,我也知道我今后的工作核心就是这样简单而质朴的一个标准——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安心,我想这是我作为班主任的基本责任。可是在班主任工作开始不久,我发现负责任并不像说起来那么轻松,它需要的是一种坚持,一种不断的坚持,尤其是对于双差生。

我班易海伟同学,每次上课发呆,不知道在想些什么问题。作业写得简直就不是字,像是在画画,我没有放弃他,而是手把手的教他写字,抓住他的点滴进步,不断鼓励他,在学生面前夸奖他是个聪明的孩子。渐渐的,他不但能认真地完成各项作业,而且他的字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我还把他的作业贴到学习园地里,叫大家欣赏,从而鼓励他在其他面也继续努力,现在他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在生活上,我更是无微不至地关心每个学生,课后帮他们削铅笔、提醒学生按时吃药、帮学生补习不懂的题,甚至有的学生发烧、肚痛、呕吐、我都能尽心帮助,每天和学生一起动手打扫教室,把教室的卫生弄干净。

三、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班集体是培养学生个性的沃土,有了这块沃土,学生的个性才能百花争艳。集体活动,最能培养学生的凝聚力、集体荣誉感。我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如学校运动会、跳绳比赛等活动。每天一大早,我总是跟学生差不多时间到校,一到学校就协助学生搞好卫生工作。这样,学生不仅养成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而且时刻想为自己的班集体争光。开展一些跟教学有关的活动,如:写字、朗读、口算比赛、画画等。利用黑板报开展绘画比赛,让学生分组出手抄报,展示学生各方面的才能,发展个性。逐步形成一个健康向上、团结协作的班集体。

在这学期中,我与学生在一起,虽然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可是看到学生们的进步,得到家长们的信任,我忙得高兴,忙得开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工作,不断完善自己,提

个人师德师风学习计划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自古以来就有“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之说。在新的一年里,我将以塑造教师良好形象为方向,以关注孩子生命为己任,以关心孩子成长为目标,在不断充实、完善自我师德修养的同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

工作中,我要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不迟到,不早退,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认真完成学校交给我的各项工作。在课外积极学习各种师德理论,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我还利用各种案例来警醒自己,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严于律已,以身作责。

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师德修养。

积极参加社会时间活动,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在此过程中,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及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认识自己行为的是与非,辩别善与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沧桑,才能真正锤炼师德。

三、积极进行自我反思。

如果一个人要想进步,就要不断地反思自己,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足,深刻地了解自己,然后才能思考应该如何改进。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常常进行自我反思的人。师德建设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注重自我学习、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调控,做到老,学到老。

四、德及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并不是所有德只能体现在对人对事方面,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常以德化人,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化教育学生,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注,用爱心去实现对各种学困生的教育。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推陈出新,只有不断的创新才新才能被更多的孩子所喜爱。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推动教育的大发展。

五、为学生倾注所有的爱心。

作为一个教师,爱心最重要。“热爱关心学生”是真挚的师爱,是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是教育实践中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它表现了教师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爱,体现了教师的独立人格和应承担的。作为一个美术教师我更承担

起传播美的责任。

师德总结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地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不断地提高自身师德修养,才能在未来的日子里更上一层楼。作为一个教师,教师是崇高无上的,它将永远是我的追求。

经过近几天来的学习,以及和同行的交流,作为一位老师,我对师德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一、爱学生

记得有位教育家曾说过:爱学生是对老师最最基本的要求。老师爱学生,可以弥补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不足,使教师的影响长久地保存在学生的内心深处。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还要爱学生。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我还抽时间给学生谈心、交流,和学生共同活动,缩短了师生距离。由于我爱学生,关心学生,处理问题及时,方法得当,注意和学生沟通,所以,学生就信任我,喜欢我,也喜欢上我的课。热爱学生,还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关心学生,既统一严格要求,又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差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才。一个教师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使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使学生能健康活泼的成长,是自己最大的成功和欣慰。

二、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

“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献身精神,”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最高精神境界。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看成是教师的最高美德。干一行,爱一行,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服从领导,不打折扣,认真、圆满完成学校领导教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工作中,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时时处处对自己严格要求,查找不足,及时纠正,对别人的缺点,则尽量宽容。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注意教师形象,在教师和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形象、和谐的氛围,才能不愧为人民教师的称号。

三、具有广博的知识 学高为师。做一位教师,如果仅有工作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在工作中,虚心向有老教师学习、请教,取长补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认真钻研教材,探讨教法,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知识无止境。在我的工作中,我注意从各个方面来充实自己。如:参加教研室的课改专题培训,参加学历提高,学习网络知识等。使自己能适应当今教育的发展,跟上课改的步伐。

中学数学德育渗透计划 篇2

1. 当前数学教学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1.1 只讲知识技能, 忽略德育渗透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 许多教师因为一味追求分数、赶进度, 使得数学教学仅仅停留在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方法的层次上.数学课被大量的理论、公式、习题所充斥, 德育渗透完全被忽略, 学生被培养成了只追求分数而不识人间烟火的“解题机器”.

1.2 未结合学科特点, 德育渗透内容单一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所包含的内容其实是十分广泛的.新课程的培育目标指导我们, 教学中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热爱社会主义, 遵纪守法.此外在数学教学中还应结合其学科特点注重学生理性精神、创新意识、求学态度、个性品质、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这些都属于德育渗透的范畴.

1.3 为德育而德育, 使渗透牵强附会

一些教师为了使课堂贴上德育渗透的标签, 将一些德育内容强加于教学中, 而不考虑是否与教学内容相匹配, 或是不考虑渗透的方式, 让人觉得牵强附会、很不自然.其实真正的德育教育应更多地借助于各种复杂的渗透方式完成, 由此产生的影响才是最有效、最持久的, 并最终变成人的内在稳定的心性品质.

2. 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特点

2.1 渗透目标的广泛性

首先数学具有与其他学科类似的培育目标, 那就是对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以及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正确引导等.其次由于数学学科的客观性、严密性等特点, 使得数学教学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以及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另外, 由于数学所独具的简洁美、和谐美、对称美等特点, 对于训练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都有很好的作用.

2.2 渗透效果的持久性

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说:“在学校学的数学知识, 毕业后若没什么机会去用, 一两年后, 很快就忘掉了.然而, 数学的精神、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等, 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 使他

◎陈繁 (江苏徐州幼儿高等师范学校221116)

们终生受益.”他们在尝到了数学带来的乐趣以后, 就不会轻易忘记, 于是数学就很有机会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一种爱好, 或者他专业工作中的一种工具, 或者他的职业, 或者是一种崇高的抱负.由此可以看出“数学对于优化人的思维, 个性品质所表现出的隐性价值, 对人的发展具有更持久、更深入的作用”[1].

2.3 渗透形式的隐蔽性

数学不同于语文、政治等学科, 由于数学教学被大量的定理、公式、运算所覆盖, 因此德育内容显得较为隐蔽, 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 把握课堂, 有效地挖掘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另外, “数学作为一种精神, 一种理性的精神”[2]对于人的影响也是隐性的、潜移默化的.

3.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3.1 充分掌握学科特点, 用数学的理性培养学生

数学源于现实世界, 反映了物质世界的客观性, 其内容本身充满了辩证法.这一特征使得数学能够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看待事物并积极地去改造世界, 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 数学的高度抽象性, 使数学能概括现实中的客观规律, 帮助学生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论, 形成普遍联系的观点.

3.2 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在数学教材中, 德育内容较为隐蔽, 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 充分挖掘其中潜在的德育因素.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中, 追求德育与智育的有机结合.

3.3 适时抓住课堂中的教学契机, 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在教学中时常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发生, 而这些问题中往往蕴涵着很好的德育素材, 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这些教学契机, 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3.4 积极发挥示范作用, 树立榜样以感染和影响学生

在教学中, 教师和一些学生的示范、榜样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常言道:为人师表,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端庄的仪表、流畅的语言、得体的教态、工整的板书等都在无形中给学生以美的感受, 从而影响着学生的言行.另外在教学中, 一些学生的良好表现对其他同学也具有很好的榜样作用.教师要注意发现表现突出的学生, 要及时地给予表扬, 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

“数学是一种精神, 一种理性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 激发、促进、鼓舞并驱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 也正是这种精神, 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3]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数学教师应在课堂中结合学科特点, 有针对性地寓德育于教学中, 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昌官.让数学教学闪耀理性的光芒[J].数学通报, 2006 (7) .

初中数学学科德育渗透 篇3

【关键词】德育教育 欣赏学生个性发展 树立坚强意志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202-01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初中的数学教师,我们不但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秉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需要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正面的德育教育。拨其心灵,教书育人,让我们的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教师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教学中用简短的小视频吸引学生的眼球

数学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存在在数学的每一个角落里。数学里,充斥着简单具体的美,和谐统一的美,奇异梦幻的美。我在讲初一数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盈亏问题)时,课前我播放了一个有关团队精神的小视频,学生看得津津有味,悟出道理:团结就是力量。道理得出,让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发扬团队精神来学习本节的学习内容,在讨论交流中,学生各抒己见,兵教兵,兵带兵,气氛特别和谐。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而且树立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

二、在教学中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

德育教育的过程既是训练说理的过程,更是潜移默化和陶冶情感的过程。在教学中老师对学生多说鼓励,赞许的话,学生会对你的课感兴趣,兴趣上来了,学困生就会减少,优生就会增加,进而进行德育教育,效果会事倍功半。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和教师自身的形象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巨大的!在每个学生的心目中,他们心中的老师就是社会的规范,人类的楷模,他们心中的老师是高尚而富有魅力的。老师的个人人格力量对学生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学生往往会从老师的言谈举止中发展其性格,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其品德,从教师的良好威望中完善其人格的全部含义。

三、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热爱生活的教育

数学本身充满着矛盾运动、发展和变化。许多公式、公理、定理都是按照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真理,或者就是遵循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规律。从而产生推导和归纳,推广与概括,发展与拓宽的应用目的。如在讲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盈亏问题),探究1结束时告诉学生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习与生活是一个相辅相成,和谐兼容的有机整体。在学习与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热爱生活,解题就会轻而易举。

四、用光荣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

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中,杰出的成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数学的认识和实践的发展进程中,无数的中国数学家致力于发明创造并探索事物的真理,他们以科学务实的精神奋力拼搏百折不挠,留下了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其中,中国的一些伟大数学成就更是一部使学生在学习上奋发,在情感上爱国的好教材。如秦九韶公式、祖冲之的圆周率以及九章算术,等等,都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而且用来表示二项式系数排列的杨辉三角形,从现在看来,至少要比欧州人的帕斯卡三角要早四百多年!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历史人物介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

五、从教学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数学是一门结构严谨、系统性与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数学推导的依据中要一丝不苟、环环相扣,在学生练习中要讲究解题的格式、步骤的安排、书写的整齐、清洁和美观,努力探索合理简洁的解题策略,并且要对结果进行检验,努力寻找错误的原因,要克服困难,追求真理,主动进行补救和改正等。这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坚定的意志品质和提高创新精神。

一年级数学德育渗透计划 篇4

一、德育渗透总体目标

1、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向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爱劳动、爱自然的教育。

2、培养学生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以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3、使学生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通过时间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德育渗透教育总体目标实施措施

教学内容实施措施

一、数一数

1、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观察兴趣。

2、数出课本图中的数量。

3、数教室里的实物。

二、比一比

比多少

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1、设置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引出学习内容。

2、提供充分的教学资源。

比长短

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好习惯。

教师提供物品、选取身边的题材让学生操作、比较。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几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创设动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学生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以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创设游戏情境,以小组为单位学习5的组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5以内的减法

结合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教育和遵守公共秩序的思想教育。自主探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掌握计算方法。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认识立体图形

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2、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1、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直观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2、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

认识平面图形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

2、思考、想象在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分类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1、录像:商场外景镜头,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2、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操作,在实践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6、7的认识和加减法

1、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2、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

2、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3、引导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4、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5、加强学生“用数学”活动过程的指导。

6、引导学生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同上8、9的认识和加、减法

1、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2、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爱美、爱家乡的感情。

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2、结合数概念的学习,感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和爱科学的教育。充分利用主题图所提供的资源,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认真观察,抽象出数10。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流的能力。

2、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精神。自主探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掌握计算方法。

数学乐园

1、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创设游戏活动:送信游戏、起立游戏、投掷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11~20各数的认识

11~20各数的认识

能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

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通过动手操作感知数位。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1、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想象能力和判断能力。自主探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掌握计算方法

八、认识钟表

认识钟表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使学生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感知一分钟、一秒钟有多长,可以做多少事情,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

9加几

1、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2、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2、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凑十法”。8、7、6加几

1、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2、初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1、出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3、组织数学游戏,激发学习兴趣。5、4、3、2加几

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5、4、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1、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充分利用20以内进位加法表进行练习。

我们的校园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创新的意识。

1、联系学生的爱好,引入“活动”。

2、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引导学生完成统计图,让学生感受统计图的用处和优越性。十总复习

1、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自觉性。

六年级数学德育渗透计划.1 篇5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小学数学大纲指出:“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这说明:小学数学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结合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发挥教材内容,自然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我的重点放在把握教材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智育教育。结合知识的传授,在教学中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2.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数学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教师只能结合教学过程,通过“渗透点”适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抓住了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教学知识点,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抓住有德育因素的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进行渗透。如教学负数时的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0米,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8、48米时,对学生适时进行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教育。

3.在练习训练中培养习惯数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数学要一丝不苟,在教学训练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习惯主要是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通过严格训练,使学生形成对待任何工作都认真负责的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

如在进行计算能力训练时,我先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边审边思考:“题目有没有抄错?先计算什么?再计算什么?能否简便计算?”在计算时要求学生一步一回头,自觉进行检查,做错及时纠正,自觉分析错误原因,防止再错,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中学数学德育渗透计划 篇6

理化初级中学中学王会 “百年大计,德育为首”。一名教师除了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德育教育不仅仅是文科教师的任务,数学教学也不能脱离德育教育。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通过教学活动,渗透给学生,从而达到教书充育人的目的。

一、德育渗透目标:以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新一代公民为目标,通过八年级数学教学,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二德育渗透措施方法:

(1)以启发式教学为手段,弄清各章节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以及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弄通弄懂,并能运用这些基本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计算有关题,推导有关题,使学生领悟数学来源于实践,又返过来作用于实践。认识数学中的辩证关系,从而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初二数学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按一定的程度步骤进行运算、作图或画图和进行简单的推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严格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

(3)通过《证明二》、《平移》等内容时,可以利用平移设计很多美丽的图案机会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以及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合乎逻辑地进行推理、论证、阐述

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用数学中的概念原理、思想方法辩明数学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4)通过教科书中的《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证明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够从形状简单的图形想象出它的对称轴,折叠和旋转以后的位置关系以及图形形状的变化,并由较复杂的平面图形分解出简单的基本图形,在基本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以及对应关系,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科学意义和文化内涵,理解的、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

(5)通过分式与|《分式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学习和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理解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树立科学和世界观和人生观。

(6)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要求学生认真整洁地书写作业,解题进行检查,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7)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证的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每教完一章,进行一次测试,以便发挥学生才能,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激励学更努力学习,确立更高的学习目标。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不断提高。

中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初探 篇7

语文教师必须结合本学科的特点, 充分发挥语文的思想性作用, 寓德育于智育之中, 因文悟道。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 较之其它学科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越性。鉴于此, 我们作以下几点尝试:

一. 巧设导语, 渗透德育思想

清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喜怒哀乐, 亦人心中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 谓之有境界。”导语是创设情感意境的突破口, 是改枯燥说理为激发兴趣、主动吸收的第一步。采用生动的导语, 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或情绪, 学生则会产生一种情感反射, 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 形成一种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情绪氛围和一种情感意境, 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如我在上《济南的冬天》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法国雕刻家罗丹说, 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来说, 不是缺少发现,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生活在自然中, 美几乎无处不在, 尤其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锦绣山河, 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不同的地点, 不同的季节, 展现出不同的姿态。今天, 我们就来领略一下祖国大自然的美景。”这种诗话情景的导入方法能唤醒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并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见, 语文这门学科是离不开情感的渗透的。我们可以用壮美的祖国山河陶冶学生的情操, 我国地大物博, 幅员辽阔, 神奇壮丽的山川景色美不胜收, 而语文教材中描写祖国山川景色的课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 在进行此类课文的教学时,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领略祖国河山的壮美, 更要启发学生挖掘作品中景物描写之外的更深刻的思想内容, 使学生在对祖国的锦绣山川欣赏、赞叹的同时, 陶冶学生的情操,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

二. 介绍背景, 渗透德育思想

语文教师每讲一篇课文, 都要把文章的时代背景讲述清楚, 阐明缘由, 启发学生联想文章内容而有所领悟。因此, 教师务必要在背景介绍上多用些心, 不但要教知识而且要育人, 如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中, 我的教学设计是用半节课的时间, 通过多媒体 (自制课件) 和电影 (《火烧圆明园》剪辑) 介绍圆明园的今况和被毁时代背景:始建于1709年, 历时150年陆续建成。这一世界园林艺术的伟大杰作, 分别于1860年、1900年遭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的野蛮的劫掠和焚烧, 使一代名园化为废墟。通过课文内容和我的史料介绍可知其辉煌景观和收藏的奇珍异宝, 成为当时世界最精美壮观的园林, 曾被誉为“万园之园”。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为什么会被毁灭?英法联军的罪行根源是什么?中国当年被侵略者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有了什么觉悟和进步?如何看待雨果的国际人文主义精神?这些问题学生都从我的背景介绍中深刻体悟, 由此激发了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恨, 以及深思侵略者之所以胆敢如此为非作歹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落后、自大, 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 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 创设情境, 渗透德育思想

课文中丰富的情感、高尚的情操, 总是在字里行间凝铸着, 只有把握住教材中的情感, 在此基础上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 创设情境, 增强感染力, 才能达到陶治学生情操和净化学生心灵的目的。所以,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把学生带入一定情境中, 让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机地结合, 从而受到教育。

在设计《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活动课的教学时, 我在“南京大屠杀”教学环节中渗透思想教育, 当时, 学生个个翘首凝视, 注意力集中, 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情境之中, 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树立了民族精神。当我用低沉、深情的语调痛诉美帝国主义撞毁我国军用飞机, 造成飞行员王伟牺牲的罪恶行径时, 学生各个更是义愤填膺, 议论纷纷, 我趁机诱导, 在雄壮的《国歌》声中, 让学生上讲台谈认识, 明确“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 从而激发学生思考作为一个中国人, 究竟该如何热爱自己的祖国, 究竟该如何立足世界之林, 正所谓“入情、入理、才能入脑”。这样做, 实则是将学生从“小语文”的环境引入“大语文”的环境, 使语文课的德育教育回归生活, 让学生无论熟悉文本、思考问题, 还是直面死亡, 或者探讨“战争与和平”这样严肃的话题时, 都应与学生的间接、直接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因为“生活能使学生回到人的世界”。

四. 讲解内容, 渗透德育思想

语文课本里的每一篇课文, 就其内容而言, 都具有一定的政治思想内容。语文教学必须依据教学大纲, 利用必讲的每一篇文章, 在分析篇章结构, 阐明道理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人们常说,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 在《芦花荡》和《亲爱的爸爸妈妈》两课中, 我通过新闻回播和网络新闻链接, 让学生了解上个世纪有关日本对中国及东南亚各国的侵略, 重点提及“南京大屠杀”、“靖国神社”、“历史教科书”以及“在诺曼底登陆60周年纪念日, 德国总理施罗德站在诺曼底地区卡昂市‘和平纪念馆’门前, 发表了真诚认错感言”等内容, 让学生知道帝国主义在中国所犯下的罪行及今天一部分日本人的态度, 并体会世界人民对德国深刻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的真诚态度的宽恕和尊重。学生很快就领悟了文章内涵, 不知不觉中从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从朱自清的《背影》中, 我教学生体会了博大深沉的父爱;从严春友的《敬畏自然》中, 我让学生了解宇宙的神秘奥妙, 认识到人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求得永远的发展;从周敦颐的《爱莲说》中, 我培养学生“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纯洁的精神;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 我要求学生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远大抱负。教师应借助课文, 挖掘德育精华, 通过讲解引导学生感悟, 理解, 思考, 让一篇篇短小精美的课文, 成为一股股精神的清泉, 濯亮学生的灵魂。

五. 分析人物, 渗透德育思想

中学语文课本里描写先进人物事迹的文章, 比比皆是。应该说, 语文课本里描写的先进人物, 都是学生的榜样。人们常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在讲课时, 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进行分析, 用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去净化学生的心灵。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涌现了无数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如女扮男装“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的木兰;“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陆游;“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的辛弃疾;“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心里装着全县人民, 而唯独没有自己”的焦裕禄……这些英雄的气概荡人心魄, 可歌可泣。在他们身上, 闪烁着最耀眼、最动人、最可以世代相传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光辉。因此, 在分析描写这些人物的作品时, 应积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人物伟大的精神力量和人格力量, 久而久之, 使学生能真正辨别是非曲直、真善美丑, 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六. 营造模式, 渗透德育思想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给学生, 更应该通过课堂这个阵地为学生展示生活的各个方面, 引导他们认识真善美、假丑恶。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 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

如讲《岳阳楼记》, 我组织进行了演讲辩论、诗文朗诵、名著赏析等语文活动, 让课堂波澜起伏, 使学生的思维有张有弛, 激发了学生上课的兴趣, 提高了学习效率, 还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使学生在大量、直接的语文实践中, 经历感受体验“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 从而一扫传统语文课上一提思想教育学生懒洋洋、慢悠悠的气氛, 让你追我赶, 力争上游的气氛取而代之, 营造出一种新形势下的创新型的课堂模式, 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情境中受到思想教育的熏陶感染。

数学课堂中如何渗透德育 篇8

一、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渗透德育

根据初中数学的知识分布我们可以初步体会到,很多的思想教育内容是隐藏在数学知识的背后的,数学教师需要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德育因素的渗透,使德育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联系实际,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教学时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另外,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我国的发明创造,如“勾股定理”的发现,我国历史上祖冲之的辉煌成就,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伟大数学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的雄心壮志。

二、在课堂中利用数学史渗透德育

我国现代化的科技发展及其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紧迫感与使命感,我国古代数学在历史长河中的光辉璀璨的成就,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数学研究的困难和数学家不畏艰辛、勇攀高峰的例子可教育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探索、创新,数学家在真理面前坚贞不屈的事迹,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客观精神等,这些都能有效地教育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新课标中指出:“在德育工作中爱国主义教育要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渗透、贯穿在各科教材中及学校各项活动中,并力求生动和形象化”。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讲述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的研究,最早由魏晋时期的刘徽开始,到南北朝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准确计算大大早于欧洲;从上古的结绳记数到中古的《九章算术》都是最早问世的数学成就,这些我国数学史上典型的数学故事不仅使学生强烈的爱国自豪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学习初中数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在解析数论、自守函数论、偏微分方程、积分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做出了卓越贡献。通过介绍我国的数学史,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求知欲被激发起来了,课堂上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德育落到了实处。

三、利用数学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渗透德育

加强数学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现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这就对我们在数学课堂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应用教学如何贴近学生实际和课堂教学实际,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以及应用能力,并且需要进一步利用数学应用教学对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教育。数学的应用形成了一大批新的应用数学学科,数学社会化的倾向展示了数学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伟大作用。所以,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数学知识本身的知识体系向各个领域推延而自然派生的德育意义。例如,我们实际生活中的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等都和数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我在进行初中数学有关勾股定理以及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教学时,向学生进行了数学故事的渗透教学:我国远古时期治水英雄大禹早在四千多年以前,为了对地势进行测量,就已经在实际的生产中无意识的对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有了认识和应用,使当时的治水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而勾股定理在西方则是几千年之后才被慢慢地发现和认识。课后我又针对性地给学生布置了实际性的操作,如根据教师的提示让学生亲自去测量学校旗杆到底有多高,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制作测角器,自己去应用自己制作的教具解决实际的问题。在进行课本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及时增加渗透生活、生产常识、市场竞争常识等,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作者单位:新疆巴州博湖县博湖中学)

上一篇:中国民间传说故事常见传说宝典下一篇:三七种植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