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论文写作方法论(共8篇)
法学论文写作方法论
我说写法学论文有两个条件,一是系统的法学专业知识,二是研究问题的能力和需要。第一个是系统的法学专业知识这通常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或自学来获利的。第二个是在研究的过程中形成的。那么你形成的东西怎么能叫前提呢?这是因为我说的是写出好文章,写出好文章才算你会写。象我这个水平就不算能写出好文章的,只是为写好文章作准备。你要写好文章,系统的法学知识是很重要的。我前段时间接触到一个山东的检察官,其实也不算真正的检察官,他是做司法警察的,通过自学电大出来。他讲一个什么问题呢?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他。他说我最近有个很重要的题目,很想写。他说我发现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的起诉都没有附带民事诉讼,都应该附带的。我说为什么要附带呢?他说官员的职务犯罪等于是为国家代理,履行职务。而他职务犯罪了,等于没有履行好这个代理义务,所以他就不应该享受犯罪期间得到的工资待遇,要他赔偿。我觉得这个问题一提,他觉得他很新颖。我不知道怎么回答,直接回答的话觉得是打击他了。我说你考虑一下,一个是刑法的处刑是什么意义,刑法的罚金刑是什么意思,刑法的刑事优先原则是什么意思,我们的刑事处罚里是不是包含着这些内容。我说这个问题我还没有仔细研究过,但这个问题你可以考虑一下。这就表明你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为什么是刑事优先原则,刑事关系与民事关系是什么关系。刑事法律关系里实际上是已经包含一定程序的民事关系。附带民事诉讼是谁提出的,要谁赔。那么另一个是研究的能力问题。这是一个很动态的问题。我们现在也讲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当时我曾经在英文著作中看到一个词,就是讲到了能力建设,我当时不知道怎么翻译。能力怎么可以建设的呢?能力是自然形成的。所以我当时就不知道怎么翻译。后来在上海的一个会议上,江泽民主席就提出了能力建设。现在我们也讲了。其实这个能力是可以有计划有步骤提高的。能力是可以建设的。我们的写作也是这个问题。你只要按照一定的步骤,付出一定的努力,都是可以办到的事情。我有时候对我的学生说,象我这样笨的人都可以混成一个学者,你们比我聪明,也应该可以混成比我出色的学者。他们说你怎么混的呢?我说我主要是勤奋。我每天工作到很晚,我看别人的著作,翻译英文的著作,别人的论文我都看。这个就是能力建设的问题。其实我今天上午讲的也是能力建设。
法学论文写作的过程与其他论文也是一样的。我看了一些著作也都说写作可以分两个阶段,一个是研究阶段,二是行文阶段。我琢磨了一下也有不妥,我对照自己的写作,觉得也不是把研究与行文这么完全分开的。我大多数情况下是边研究边写,这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行文的过程也是思想逻辑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想清楚和表述清楚的过程,就是两个过程是统一了。但我又想,人家几千年来都这么分的,也是有道理的,就是便于把我们的道理讲
清楚,就是分阶段地讲,如果你不分开讲很多问题讲不清楚,所以这个分类法也是有道理的。后面我们讲方法论时讲思维的方法论与写作的方法论,它又是结合在一起的。
研究的过程进一步分为四个阶段或者四个环节。第一是提出选提,二是搜集资料,三是分析研究,四是形成观点。这是研究的四个环节。行文也有四个环节,第一是提炼主旨。把你文章的核心的观点中心的思想提炼出来。二是谋篇布局。三是执笔行文。四是修改润色。我曾经碰到一个中青年法学家,他说他一个晚上写一篇文章,他说就够 了。当然不是指每天晚上写一篇。但我觉得很有兴趣,我说我几乎都要写一个月,于是向他请教,你怎么能够一晚上写出来?我曾经一晚上翻译一万多字,这是因为我不需要自己多想谋篇布局等等,只要翻译就行了。他说我先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了,想到什么程度呢?想到从第一句话到最后一句话怎么写。我写之前先躺在床上不动,动脑筋,要改时也想好怎么改。然后我穿上衣服,一下子就写出来了。我想我的脑袋没这么大,但里面的方法还是有用的,就是你先想清楚了再写。你要把你的文章中涉及到的问题想清楚。想清楚一个问题,再写清楚一个问题。这个方法我想对一般的同志是有借鉴意义的。
前面是随便说说,算是序论吧。下面我讲第一个问题。昨天晚上我讲这个布置给我的课题还真是一个问题,有空时我想写一个小册子。上面是绪论。下面分上篇与下篇。上篇是选题与立论。
选题里首先一个问题就是选题的机遇。选什么题这不是由我们个人决定的,这是由一定的历史条件给定的。这个历史条件给定的东西虽然是客观的,对每一个人是平等的,但对每一个人来说反映的灵敏度不一样,但有的人抓住了,有的人抓不住。怎么知道这个机遇来了,怎么抓住这个机遇。这就是选题机遇的问题。“有志者事竟成”,还有一种说法是“只有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还有一个日本的说法是“只要多跑多转,狗也能遇上好运”。当然这个说法不是大雅,但说得也深刻,是一个日本学者说的。所以这里第一个是要有理论修养的问题。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我的老师说过,在自然科学领域,年轻的学生超过老师是正常的,也是应该的,是必然的。但在社会科学领域,这是不正常的。为什么呢?因为社会科学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是博大精深的,越学越觉得自己不足。我的体会也是这样。我有时看两千年前的书,就觉得自己这么渺小,人家两千年前讲得这么深刻,我自己还达不到。就是中国很多古典的东西,我们并没有想清楚。昨天与马贵翔教授谈时,他也讲感觉到现在研究刑诉法时,感到不研究哲学问题不行。人家几百年前讲的东西,比我们想的好得多。当然这个问题我从消极的角度去总结,我与同学说社会科学是挺可悲的,你看看现代的政治学与古代的政治学比较一下,只不过是概念不同而已,名词不同而已,更完整系统而已,到底有多少创新啊?并没有太大的发展。所以我觉得社会科学这个东西,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明显的发展阶段。这里讲的是理论知识的准备非常重要。你不准备历史知识,不准备理论知识,你就不知道这个问题怎么定位,不知道这个问题有几斤几两,不知道自己研究的到底是什么问题。
我最近与一个教授谈高检的一个理论课题,他水平不错。他说我以前写文章都是反对法律监督的,我现在不能因为写课题就把自己以前写的推翻了,这样对不起我自己。我又不能对他不尊重,我就说人类的知识是发展的,每一个人也是发展的,不要不敢于去修正自己的错误或者完善自己的理论,你不要把完善修正自己的理论当作一个错误。我们的党就是在不断的完善修正中进步,我们个人难道不应该是这样的吗?你完善了自己的观点,修正了以前的观点,不就是进步了吗?我没好意思说其实是我给你一个进步的机会。我看到过一本日本的书,是叫创造性论文的写作。他说一个人的理论修养好比是一个橱柜,你的问题好比是衣物,你要把衣物放在什么地方,这就是理论背景的重要性。怎么学习理论呢?我还是前面说的一句话,勤奋。这个勤奋我有一个教训,勤奋不是死用功、瞎用功,头悬梁锥刺股。我理解勤奋就是你在一定的时间内,集中你的精力去研究一些问题,思考一些问题。后面我还要讲怎么从学习的角度思考。第一个方面就是要搞清楚人家写出来的文章和书是什么。然后要搞清楚这个东西这个理论和现实结合起来他为什么,有什么意义。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东西。我在大学时老师告诉我要看经典。我看不懂啊。我觉得经典的小说也不好看啊。那我就先去买,当时商务出版社出
了好多经典,小说也有好多出了经典。法国的巴尔扎克的小说,看不进去啊,真不好看,废话连篇。这就相当于我的接收天线不行啊,人家是数字化的信号,我这个接收天线还是模拟的啊。当时我硬着头皮看了几本小说。商务版的那套我还硬着头皮看了几十本。困难在于我不知道他怎么说,他的意义何在,不知道怎么与现实联系起来。真正看懂了就是要能够与你的现实联系起来,只有联系起来了,才变成你的东西了。否则你只是收到了一个信息了。现在我老婆推荐我再看一遍《红楼梦》,我说我没时间,其实我以前只是硬着头皮看过一篇,真没劲啊。《三国演义》我倒看过两遍。看不懂的原因当然是我自己的水平不行,就是没有能看到与现实的结合。毛泽东就推荐看《红楼梦》,就是与现实结合的看法。外国人说“机遇总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所以你要有所准备。那么你怎么去准备抓住机遇呢?除了要不断的学习外,就是要关注、思考本身的工作。你要常怀改进工作之心啊。创造性来自哪里呢?来自你对问题的发现,来自你对问题思考的解决之道。你经常思考问题,研究工作中的问题,你就会发现问题,就会创新。有些检察院比较先进,有些比较落后,为什么?我发现一个共同的规律就是这个检察长善于思考问题,积极地思考问题,经常思考问题,这样的检察院就是先进的检察长。当然还有别的一些政治因素,这就不说了。当然从我们学者的角度讲,从我一个学者来说,就是要常怀追求真理的志向,这是我的动力。而检察长就是要把检察工作做得更好啊。第三个准备工作是你要随时迎接挑战。挑战实际上我们是经常面对的,比方说高检的征文,课题申报,社会科学界的征文、课题,我们要积极地参与,这就是一种挑战,一个征文就是向全社会发出的一个写论文的挑战。你象卢梭的成名之作《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就是一个征文,是法国科学院的征文,他得了一等奖,就一举成名。我发现我们高检的年会也是一个培养发现人才过程。有些人跟我讲,我们检察长之所以发现了我,就是因为我的文章一次两次地在年会上获奖啊。我说我只是客观公正地评选文章。当然我水平有限,有时候评得也不好。所以有时候评得不太准你不要伤心,不要气馁,今年没评上,明年再写,明年也许你遇上一个水平比我高的人,你就能评上了。还有一个挑战就是来自于你单位工作系统内的挑战,领导你给一个任务,有时候是他觉得你能胜任,也有的时候是他也实在没办法,挑不到人了。你不能说我不会,我不写。我也说过这个话,这样领导就认为你这个人不行,不服从领导。所以我现在还是在当处长。但就算是从写论文的角度我反思一下这样,我这样做也不对。因为这是一个挑战啊,让你系统地研究一个问题,你研究出来不就是提高了吗?这是对自己的挑战,哪怕是很困难的任务,你也要去承担起来。现在我当小小的处长,我的部下我也教育他,要这样做。谁也不是天才啊。我们理论所涉及到很多学科。我是学法理的,就还必须要懂刑法、其他部门法、政治理论、党的政策等等。这都要懂啊。如果说领导参加党校培训,说你给我写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心得体会,这我不懂啊,去学啊。或者假如说领导要参加一个国际学术会议,写一个材料,我不懂啊,赶快去学啊。有些比较难的问题,例如物权法,张所长让我提意见。虽然我当时学的民法还不错的,但我那时的民法与现在的民法不是一回事了,我说这个不是我一天两天一月两月能学得通的了,我说这个我只能提些细枝末节的问题,我建议请高检的民法学方面的专家提。但所长说人家也是要做的,这个是让你做的。我就只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我把这个当作一个学习的过程。这就是一个学习。因为早期的文件起草高检的我也参与很多的,这样你就知道领导起草时是怎么想的,通过批判了文件的草稿,就象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领导者的思想,他所关注的东西,从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所以不懂的东西要去学。当然也要有个度,也不能盲目地接受自己短期内实在无法承担的东西。要学自己经过努力能做到的东西。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把理论的眼光与现实的眼光结合起来,焦距要对准。我们书呆子可能从理论角度看问题多一些。一些实务部门的同志可能现实眼光多一些,那么他可能理论的角度对不准,这样你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就写出游离于法学理论之外的东西了。所以我说两个眼光要对准。解决的办法是实务工作者要更多地主动地有意识地用理论的眼光来看这一个问题。象我这样的书呆子就要尽可能地用现实的眼光去调查研究以后来看这个问题。这就是换位思考,才能把两乾结合起来,才有可能选一个好题目来做。选出真正的问题来写。上面讲的是选题的机遇问题。
这个时代可谓是一个方法论的时代, 各种方法层出不巧, 已经令我们目不暇接, 而方法是链接法律人士过程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桥梁, 法学方法论已经成为法学研究的重要部分。毫无疑问, 国际法学是法学学科中重要的一环, 两者是种属关系。是故, 在讨论何为“国际法系方法论的时候, 势必需要首先从法学方法论中寻找一般的共性, 再结合国际法学在法学学科中的独特性, 找到其特性。只有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 才能比较完整的探寻国际法学方法论。
一、法学方法论中的“方法”
所谓法学方法论大都属于法理学者所关注的范畴, 其他学科的学者少有关注。但纵然是在法理学领域, 对法学方法的本体探讨和研究在我国依然属于被冷落的领域。在法理学中, 对“方法”一词的探讨和定义至今仍为诸多法理学者所津津乐道。学者们在探讨何为“方法”之时, 一般会追溯到古代词语的原意, 在古希腊语中, 方法意为“论述正确行动的途径或者通向正确之路。黑格尔曾指出:“在探索的认识中, 方法也就是工具, 是主体方面的某个手段, 主题方面通过这个手段和客体发生关系。”[1]
但方法论不能与方法划上等号, 也不能把方法论当作各种方法的集合。《韦伯斯特大学词典》将方法论定义为一门科学所使用的主要方法、规则和基本原理;对特定领域中关于探索的原则与程序的一种分析。我国内地法理学界一般将法学方法论理解为法学研究进入到一定阶段之后, 学科对本身进行的情况、思考方式所利用的认识手段之反省。这也就鲜明地表明了方法论与“方法”的分野, 即任何学术研究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程序和手段, 法学方法论不应该是各种具体方法的简单罗列和描绘, 而应是侧重揭示如何合理有效地适用各种具体认识方法的方法, 是“方法的方法”或者说方法论原则。[2]是故, 某种意义上法学方法论即是一种哲学。
对法学方法论比较权威的定义是“法学方法论系以一套先设的假定为准据, 确定基本的研究立场, 从事法学理论之建构, 进而以探讨、诠释、批判法之存在与衍化现象, 法之科学技术及法之实践功能等之研究之学科。”[3]不得不承认法学方法论的几个特性已经获得广泛的承认, 即 (1) 法学方法论必须建立在某种哲学上的假定, 即从哲学基础出发, 根据某种不言而喻的、理所当然的公理或者常识性质的命题对学科所作的一种预设性的演绎推理的逻辑前提。 (2) 法学方法论具有实践功能性, 即具有两方面的功能, 其一是判断功能, 也就是将通过方法论所构建的理论体系应用于法律实践, 检验批判现行法律中的主要问题;二是法律解释, 这是法学存在最重要的意义。法学方法论应用最广或最重要的领域就是法律解释。[4]
一般认为法学方法论从理论层次上看, 其对象就应该是法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法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的理论, 它包含着哲学方法、一般研究方法、具体研究方法三个结构系统。[5]其中哲学方法是法学研究的认识论, 出于方法论最高层次。一般研究法是研究各门具体学科并带有一定普遍意义, 适用于许多相关领域的方法。而具体研究方法是之适用某一特定学科, 涉及某一具体领域的方法。
二、国际法中的方法论
我们应当承认, 国际法与国内法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且国际法主要调整国家之间的关系或者跨国的民商事法律关系, 它产生于国家产生并且不同国家有交流之后, 国际法的内容主要是调整国家质检的关系的有法律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体。国际法的适用和执行也基于其特殊性, 而没有一个超主权的实体进行适用, 对违反国际法的国家或者其他实体进行直接的处罚。正是基于这些特殊性, 早先甚至存在过国际法的性质之争, 即国际法是“法”么正如有学者所言, 国际法的运行就像民航飞机, 安全系数很高, 一般不会出现违法问题, 但是一旦出问题就很难去补救。但无论如何, 在我们承认了国际法的法律性质之后, 就等于承认了国际法具有法所有具有的一些共性, 理所当然的, 国际法学方法论也应当具有法学方法论中的一些特征。因此在我看来, 国际法学方法论必然是与法学方法论类似, 是一种以一定的价值观为导向, 预设现存的国际法, 包括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判例、公理学说等具有法律效力的国际法为出发点, 分析、诠释、批判国际法的一个科学, 是学习国际法方法之上的方法。国际法学方法论应该是能够帮助国际法学者或者从业人员正确理解并实际适用国际法以获得一个适当的法律效果。即当人们适用某个具体国际法条文应用于某个案例之时, 他所适用的不单单是在使用条文, 更是在使用国际法学。现代国际社会秩序是建构在一套套由国际法所搭建的制度之上的, 保证国际法的正确适用, 首先就得确保国际法的从业人员能够精通国际法学, 能够对国际法立法、司法活动进行科学的反思。
故盖而言之, 国际法学方法论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 一是构建国际法方法体系的基本原则, 二是对进行国际法学研究的具体办法。但归根结底, 国际法学方法论还是以法学方法论的一套理论运用到国际法这一具体法律部门的具体体现。国际法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自然应当特定化于国际法这一领域, 考虑到国际法学的特殊性质, 对一般法学方法论加以改良, 但是正如前文所述, 方法论的基础和前提在于“哲学方法”, 这是难以回避的事实, 这也使得方法论更大程度上相似于哲学。咎于此, 国际法学方法论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回到法理学中的方法论, 并以此为前提和基础, 研究国际法学方法, 如此才能正本溯源, 理解并且学习国际法学及其方法论。
参考文献
[1]李建珊等.科学方法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05) .
[2][德]卡尔劳伦斯.法学方法论[M].陈爱娥译, 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1996:132.
[3]杨奕华.法学方法论研究范畴之商榷[A].法制现代化之回顾与前瞻——杨建华教授七轶诞辰祝寿论文集[C].台北: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1997:153.
[4]陈金钊.法律解释的哲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9:14.
关键词:法学毕业论文;特点;写作;指导
我国教育的现行体制,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在撰写毕业论文之后才能顺利毕业。设置毕业论文的目的原本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并进行合理的总结和回顾。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法学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每况愈下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不论是学生写作论文的过程,还是学校对学生的论文指导和答辩等,都更加趋于形式化,流于表面。于是,法学毕业论文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质疑,甚至有不少学者建议取消法学毕业论文。面对法学毕业论文如此尴尬的境地,我们着实需要对法学毕业论文写作方面的若干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
一、法学毕业论文的特点
毕业论文是学生离开学校之前需要经历的最后一重考验,是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涯进行回顾和总结,并集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学过的各种法学理论知识和技巧等进行梳理,并锻炼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科学的作风。法学毕业论文是带有学术性质的文章,具有与其他议论文体不同的特点:
1.创新性
法学毕业论文的写作要具有创新性,创新可以为文章带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如果观点陈旧、方法老套,那么无论怎样旁征博引,也无法引起大家的阅读兴趣,整体质量较低。所以,法学毕业论文的写作要尽可能的立意独特、构思精巧,具有闪光点,自出机杼,与众不同,从而可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不是千篇一律。
2.合法性
我们鼓励法学毕业论文的写作要具有创新性,鼓励学生在写作的时候积极探索。但是,鉴于法学毕业论文的特殊性,不论是什么样的论文,其论点和论据都要合情、合理以及合法。所以,学生在大胆创新、勇于突破的时候,要时刻谨记文章的合法性。文章中涉及的所有论点、论据等都要以现行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为准,
而绝对不能出现与法律理论、观点违背的原则性错误。
3.逻辑性
论文在论证过程中应该具备逻辑性,对于法学毕业论文来说更是如此。不论是什么样的论点,都需要利用充足的研究成果和相关资料等,进行缜密的论述和推理,条分缕析,议论要深入客观,才能够以理服人。
二、学生在写作法学毕业论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论文选题不当
(1)论文选题过大
一些学生在写作论文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论文选题过大的情况。在法学领域,很多问题涉及面极广,对其的分析研究甚至连一本专著都无法完成,更不用提一篇短短的毕业论文。例如,“论民法的诚实守信原则”等题目,学生很难在毕业论文有限的篇幅中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题目过于宏大,只会导致学生在论文中泛泛而谈,议论流于表面,如同隔靴搔痒,根本无法触及核心问题。
(2)论文选题陈旧
法学中有许多十分常见,并经常被人们拿来分析议论的问题,例如“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等。对于这些较为常见的问题,学生再拿来进行分析研究显然很难有什么突破,写出来的文章也无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目前很多学生都存在这方面的问题,选题过于陈旧,立意俗套,内容雷同。
2.论文内容问题
(1)论文内容陈旧
因为选题不当和分析不细致等原因,很多学生的毕业论文内容都较为陈旧,大多只是对各种理论知识的整理,或者对相关研究成果的重组。没有提出独特的观点并进行新颖的议论,内容陈旧,缺乏活力。
(2)论文缺乏学术性
法学论文要具备一定的学术性才会有深度,但是,许多学生在写作论文的时候只是一味地对相关知识进行介绍,如同教科书般,理论知识过多,毫无学术性可言。
(3)论文观点的错误
法学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会涉及诸多法律方面的问题,但是,法律条文会顺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进行完善,所以,在写作论文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这个问题,保证论点和论据符合最新的法律规定。但是,一些学生在写作论文的时候不够科学严谨,没有充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的最新、具体内容,导致出现论文观点错误等硬伤。例如,一些法律条文早已经被修改,但学生在论文中还引用修改之前的相关内容。
3.论文结构不合理
法学毕业论文十分讲究整体结构的合理性、完整性。但是,一些学生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不注意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论点、论据混乱堆砌,不合逻辑。于是,整篇文章给人一种思路凌乱、议论不深入、分析不透彻的感觉,整体结构十分混乱。
4.论文格式不规范
法学毕业论文有着严格的格式要求,对目录、参考文献等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但是,一些学生的态度不够认真,不注意对论文格式的调整,出现各种格式不规范的问题。例如,参考文献数量不足等,导致论文整体格式的不规范。
5.论文的写作方法不正确
目前,许多学生在写作法学毕业论文的时候采用的都是东拼西凑的方法,敷衍塞责,四处复制粘贴。在经过简单地加工整理之后即形成一片毕业论文,草草上交,应付了事,直接导致论文整体质量的低下。
三、对法学毕业论文写作中各种问题原因的分析
1.主观方面
(1)认识不够
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是导致写作论文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只是一项象征性的任务,并不重要,对自己今后的工作等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和实用价值。所以,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气力来写作论文。
(2)态度不端正
一些学生在写作论文时的态度十分不端正,完全没有意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所以敷衍了事,甚至有一些学生对写作毕业论文十分反感。
(3)时间安排不合理
一般情况下,考虑到法学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实际困难等问题,各学校都会为学生预留下较为充足的时间来安排写作。会尽早完成选题,并安排指导教师等。但是,不少学生在实际写作论文的过程中,却没能够合理地安排时间,把原本应该用来构思、写作论文的时间用于其他一些事情。导致实际写作毕业论文的时间严重不足,最终需要交论文的时候才临时抱佛脚,查资料,写文章,导致各种论文质量低下的情况出现。
2.客观方面
(1)就业压力
在临近毕业的时候,学生往往急于就业,所以将大量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找工作上。于是,放在写作毕业论文上的时间和精力就被大大的压缩,严重影响到毕业论文的最终质量。
(2)指导问题
学生在写作毕业论文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是很多学校的论文指导工作都存在诸多严重的问题。例如,一些学校负责论文指导的教师水平不高、指导方式不合理。甚至有一些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没有尽心尽力地进行指导。
四、提高法学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
1.提高认识
态度决定一切,为了提高法学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我们首先要注意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学校要积极地宣传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通过写作毕业论文,可以更好地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例如写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对自己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十分重要,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对毕业论文的认识,端正写作态度。具体来讲,学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来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例如,学校可以积极地举办各种关于毕业论文写作的讲座,邀请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法学专业的全体毕业生进行知识讲座,对写作毕业论文过程中涉及的各方面知识和问题进行统一的讲解。并及时为大家答疑解惑,保证学生对毕业论文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入的认识,帮助学生掌握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各种基本知识和方法。
2.加大指导力度
(1)选题指导
针对学生在选题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学校要注意加强对学生论文写作过程的选题指导。首先,要注意指导学生积极地结合现实生活和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等,选择新颖的、具有较高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的论文题目。例如,指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网络快速发展带来的网络游戏虚拟财产方面的法律问题,并从中构思出合理的论点进行写作。其次,要指导学生选择小的切入点,便于深入细致地讨论整篇论文,避免题目的“大而空”。另外,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合理选题的时候,还要引导学生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例如对法学各方面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以及个人的具体兴趣爱好等。在充分斟酌之后再进行慎重的选题。例如,如果某个法律问题较为冷门,资料不好找,写作的实际难度较大,则指导教师要积极地建议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他题目。
(2)写作方法指导
利用科学合理的写作方法,学生可以十分顺畅、快速地完成整篇论文。所以,在学生写作论文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要积极地帮助学生寻找最佳的写作方法。
例如,指导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开始毕业论文的全文写作之前先列出详细的论文提纲,将整篇论文的论点和各种论据,以及需要用到的各种实际案例等进行整理,概括出整篇文章的总体框架。然后有的放矢地根据提纲来进行全文的写作,保证整个写作过程的思路清晰、内容完整。
(3)资料收集指导
写作法学毕业论文的时候需要参考大量的资料,资料的收集对论文的写作至关重要。所以,指导教师要积极地指导学生进行多方面、多渠道的资料收集,以保证论文写作的顺利进行。例如,教师要积极地建议学生多关注国家的立法动态,广泛收集各种实际案例等。并利用网络广泛浏览各种学术期刊网和论文库的优秀论文,积极予以借鉴,并指导学生利用学校图书馆中的各种馆藏资源。
3.严格进行管理和审查
我国的教育向来是“严进宽出”,也导致很多学生对毕业论文不重视。所以,为了保证论文质量,需要各院校积极地进行制度改革,加强对论文的管理和审查工作,切实提高法学毕业论文的质量。首先,指导老师对学生的论文写作过程进行指导时,要严格要求学生按照学校的具体规定进行写作。如果出现各种不合格的情况,一律要求其修改或者重写。并在经过导师的初稿审查之后,方可提交到学校。在对学生的论文进行评审的时候,也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可以采用匿名评审的方式,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必须通过评阅教师的审查,认为合格之后方可参加答辩。如果在匿名评审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毕业论文中存在较多严重的问题,要及时退回并督促其修改或者重写。一旦发现论文抄袭现象,还要予以检举。只有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毕业论文的写作,才能有效保证法学毕业论文的质量。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法学毕业论文具有创新性、合法性以及逻辑性等特点,需要学生认真撰写。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在写作法学毕业论文的时候存在选题不当等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可以采取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并加强对学生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指导等方法,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法学毕业论文写作,不断提高法学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剑平.论如何提高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2-14.
[2]段书臣.法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与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2(31):66-67.
[3]梅奕敏,周宏璐.导学模式提升法学本科毕业设计有效性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12):226-227.
[4]郭剑平.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与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的关联与对策探讨:广西师范大学法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建设系列论文之七[J].高教论坛,2011(5):91-92.
[5]李棠洁.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模式改革的“前伸性”问题研究:以模拟法庭实践课程为视角[J].科教导刊,2013(8):35-36.
[6]郑毓枫,李晟.法学本科学位论文指导的实践与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104-105.
[7]袁岳霞.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前伸性”问题的思考及对策[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5):25-27.
[8]付慧姝.大学生毕业论文指导与创新能力培养:以法学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为例[J].教育学术月刊,2012(12):44-45.
[9]董士忠.法学本科教育在法律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及对策[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6):29-31.
毕业论文指导手册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目 录
第一部分 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实施细则„„„„„„„.一、毕业论文写作目的..................................二、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三、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四、指导教师的资格与职责„„„„„„„„„„„„„„„
五、毕业论文的答辩„„„„„„„„„„„„„„„„„„.六、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
七、其他„„„„„„„„„„„„„„„„„„„„„„„ 第二部分 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及资料推荐„„
一、选题原则„„„„„„„„„„„„„„„„„„„„„
二、选题方向„„„„„„„„„„„„„„„„„„„„„
三、参考选题„„„„„„„„„„„„„„„„„„„„„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实施细则
毕业论文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的集中实践环节之一,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理论研究水平的重要手段。学生论文工作应安排在其取得学分达到56—57学分后的学期进行,为保证我省各试点单位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答辩、评定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央电大《关于“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意见(试行)》有关规定,结合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望各试点单位遵照执行。
一、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
毕业论文是带有学术研究性质的理论分析文章,理论性强,重在研究,它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理论研究水平。
毕业论文成绩为及格或及格以上者,取得5学分。
二、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具体要求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一)选题
毕业论文选题采取规定命题与自选命题相结合的方式。在确定选题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立足于法学专业,在法学学科范围内选题。毕业论文的选题应当在法学专业范围之内,并具有法学专业研究的特点,一般以专科阶段和本科阶段所学法学专业课程内容为选题范围。
具体来说学生可以在以下法学学科的二级学科下选择论文的具体方向: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军事法学等十个二级学科。
2.要注意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要选择自己感兴趣、又比较熟悉的论文题目;或者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资料状况来确定论文题目。要求广泛收集材料,在对材料进行认真比较、思考、筛选的基础上进行选题。
3.选题应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避免陈旧的选题,鼓励大胆探
索,勇于创新。
选题应当结合我国目前的法学研究动态和司法实践,选择应用性强或当前司法实践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内容,对于已经完全得到解决的问题,写作意义不大,建议不选。
4.选题范围要恰当,题目宜小不宜大,应该就某一个具体问题展开论述,涉及面不要太多,避免题目过大而架空内容。
5.理论强度较深的题目应慎选,应根据自己的法学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来进行选题,选择自己能够驾驭的,力所能及的题目。
6.拟题应当简明、具体、确切、规范。选题应当能够简明、准确反映出文章的特定内容,如果题目语意未尽,可用副标题来补充说明,同时,拟题要规范,不能使用新闻报道用语或广告语。
(二)体裁
毕业论文的体裁应为学术性论文。文章要有论点,论据及论证。一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即提出论点;分析问题,用论据进行论证;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论证论点的正确性。
毕业论文是带有学术性的理论分析文章,调查报告、工作总结或者单纯的案例分析不能作为毕业论文。
(三)内容
内容方面的要求如下:
1.从文章的主题到内容,不得违背四项基本原则,不得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相违背。
2.论文内容应当具有与本科毕业论文相当的学术含量和内容容量,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资料翔实,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语言通畅,格式规范,要有分析、有认识、有新意。论文总的字数不得少于6000字,原则上不得超过8000字。
3.严禁大段摘录或抄袭教科书、他人专著及文章等。4.写作过程中应注意正确地使用法言法语。
(四)其他
1.毕业论文应当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严格按照收集资料„„确定并上报选题„„提交初稿„„修改定稿的程序,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
逾期未完成各个任务者取消当前学期做论文资格,顺延至下一学期。
写作过程中应尊敬老师、虚心学习、勤于思考,主动向指导教师汇报论文进展情况,主动接受指导教师的检查和指导。
2.完成毕业论文之后,应按有关规定将毕业论文整理好,交由指导教师评阅。定稿后须提交不少于3份毕业论文,一份存档,两份供答辩传阅,同时须向学校提供电子文本。
3.毕业论文应当由学生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严禁抄袭他人毕业论文和已发表的成果或请人代替完成,违犯者按作弊论处,取消其答辩资格,不予评定成绩。同时,学生在专科阶段所作的毕业论文不得直接或变相作为本科阶段的毕业论文使用。
三、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
毕业论文的格式必须统一、规范,应当按照以下要求提交论文定稿。
(一)毕业论文形式要完整,应当包括封面、目录、内容摘要、正文、注释、参考文献等六个部分。
1.封面。由学校统一下发,按要求填写论文题目、学号、专业,指导教师、完成毕业论文的时间等内容。
2.目录。目录要求独立成页。目录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一般列到2-3级小标题。本科论文不要求分章节。
一篇文章在总题目下,要分成不同的级别的小标题,称作一级题、二级题、三级题、四级题……。一般情况,分为三级题就行了,分四级题的也很多见。不同的题级,要用不同的题号。一级标题用“一、二、三……””二级标题用“(一)、(二)、(三)……”,三级标题用“1、2、3……”,四级标题用“(1)、(2)、(3)……”。例如,从一级目录开始,顺序及其标点符号配搭是:“
一、”;“
(一)”;“1.”;“(1)”;
3.内容摘要。独立成页。摘要应简明扼要,以精练的文字对毕业论文的观点、内容、结论进行高度概括,字数为200-500字左右。同时要求从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排在内容摘要左下方,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4.正文。是论文的主要部分。要求6000-8000字。论文写作时应层次清楚,分大小标题,标题要简洁醒目,层级清晰,同时要求观点正确、论证逻辑严谨、论据充分,结论科学。
5.注释。正文中所引用他人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须注明出处,有脚注和尾注两种,本专业论文统一要求为脚注,每篇文章都必须有脚注且不少于5个。注释格式如下:
(1)引用期刊论文的标示格式为:作者:《文章名称》,《期刊名称》××××年第 × 期,第 × 页。如:
①王利明:《论物权效力》,《法学研究》2007年第2期,第112页。②万通、刘笑:《国家豁免理论的最新发展》,《中外法学》2007年第3期,第79页。
(2)引用报纸文章的标示格式为:作者:《文章名称》,《报纸名》××××年 × 月 × 日第 × 版。
①张卫平:《法律人的“出世”与“入世” 》,《法制日报》2007年6月9日第3版。
(3)引用书籍、著作的标示格式为:作者:《书名》,出版社及××××年第×版,第×页。如:
①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修订版,第221页。
②韩大元、张庆福:《宪法基本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48页。
(4)引用电子文献标示格式为:作者:《文章名称》,网址,发表或引用日期。
写作毕业论文并参加答辩,是中央电大对法学本科学员的基本要求。通过答辩即取得规定的学分。为了顺利过关,请注意以下问题:
一、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
二、关于论文选题
我们采用规定题目和自选题目相结合的办法,以自选题目为主,题目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在政法战线工作的同志,选题应当尽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针对自己熟悉的、工作中遇到或思考的问题论证,这样有利于答辩的通过;其他岗位工作的学员,应选择自己熟悉的问题写作,不管那种情况,大家所选的题目必须是法学方面的,即所写论文必须是“法学专业论文”。选题应当避开“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犯罪、家庭暴力等社会学论文,同时有关司法独立、审判独立等涉及司法制度改革的问题不能探讨,不能写成案例分析(文内索引用的案例介绍不得超过150字)。
三、关于论文写作
1、正文字数专科不少于4500字、本科不少于6000字,二者均不得超过8000字;
2、所选题目如果是现行有效的实体法、程序法方面的论题,一定要注意论文涉及的内容,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有解释权的机关有无相关的法律解释,如果有,必须与其保持一致或者针对该解释提出你的不同意见,否则将被视为内容过时而不合格。根据省电大的规定,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犯罪、家庭暴力、正当防卫类题目不能写。
3、论文做成以后,自己要主动登陆:和 两个网站查询,看网上有无你的论文,如存在15%的雷同即可视为抄袭而不能使用。
四、关于毕业论文提交
1、专科学员需提交初稿至少一份,正式稿一份(打印或手抄另行通知);
2、本科学员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以前提交论文的提纲、初稿;经老师指导同意定稿后按规定提交正式定稿的电子版和文字版,电子版须用Word程序打印,并用U盘或光盘拷贝;(答辩时间另行通知),正稿的文字版为一式四份。逾期将影响毕业。
五、关于论文成绩
毕业论文写好后,经指导教师审查认可后,可以参加答辩,答辩成绩及格以上即为通过,可以取得相应的学分。凡抄袭论文,一律视为不及格。论文成绩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档,凡申请学士学位的,论文成绩必须是良好以上。
河南电大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答辩要求
一、毕业论文答辩基本要求(答辩由河南广播电视大学主持)
1、法学专业本科学生必须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答辩时,必须携带身份证和学员证,以备查验。
2、学生论文答辩前须上交的论文材料要求 在学生答辩前,在规定的时间之前,学员应交齐下列论文材料,由论文答辩委员会进行审查:(1)按照要求装订的正式文稿(四份)。(2)论文提纲、初稿(修改稿)至少各一份。(3)电子稿:正稿的word文档,要求将包括封面、目录、论文摘要、正文、注释、参考文献在内的所有内容建成一个文档,并且以学号、姓名、论文题目命名。(4)论文提纲、初稿、修改稿、定稿的教师指导表。
3、论文答辩设立若干答辩组,答辩组由3人组成,其中答辩主持人1人。另设秘书一人。
4、在论文答辩和成绩评定过程中发现是抄袭的文章或他人代写的文章,令其重写,重写后仍是抄袭或代写的,取消论文的写作资格;答辩过程中发现学员对相关基本概念、基本问题不清,不能回答或者对论文内容不熟悉的,答辩不及格。答辩不合格者,允许补作一次,顺延至下一届答辩。
5、毕业论文应包括:封面、目录、论文摘要、正文、注释、参考文献,并按上述顺序装订。对引用的中外文参考文献资料,论文中必须注明所用著作的书名或论文名、作者、出版单位
(或期刊名)及出版时间,引用其它参考材料也应注明资料来源。
6、学员在参加答辩时,其毕业论文提纲、初稿、修改稿、定稿和指导教师的评语必须齐备,有所欠缺者不允许参加答辩。对于弄虚作假者,坚决予以严肃处理。
7、对于学员提交的定稿,如果其标题、内容和提纲、初稿、修改稿完全不同,属于另一篇文章,则不得参加答辩;如果是事后发现,则取消答辩成绩。
8、对于找人替自己答辩者,取消其答辩资格。
二、答辩程序
1、脱稿介绍本人论文,包括:选题动机、围绕选题所收集的资料、论文的主要内容。介绍时间不得少于10分钟,最好不要超过15分钟。
2、学员介绍完论文,由答辩主持人根据学员论文涉及的法学领域提出两个问题(该两个问题可以由答辩主持人、答辩组成员事先准备,但禁止事先告知学员),并给予学员一定的准备时间。
3、学员回答完上述答辩主持人提出的两个问题后,答辩组至少即席提出两个以上的问题,学员必须立即回答,不得另行准备。
三、答辩时学员要注意的问题
1、学员在答辩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熟悉自己文章的主要内容,基本框架,主要观点,自己的创新之处,理解、领会文章中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及理论知识。
2、参加答辩的学员,必须携带身份证,以备查验。
3、学员在介绍论文时,必须脱稿,不得携带任何资料,不能脱稿介绍论文,答辩成绩不及格。
4、学员在回答答辩教师的提问时,可以携带必要的资料和用品:包括论文的底稿、主要参考资料和其他书籍,并允许翻看。
5、学员介绍文论和回答问题要充满自信,沉着冷静。
6、学员回答问题要简明扼要,层次分明,还要吐字清晰,声音适中。
7、在不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鼓励学员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但应给予合理的阐释。
8、在整个答辩过程中,答辩学员应尊重答辩教师,言行举止要讲文明、有礼貌,尤其是在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难以回答,或答辩老师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左时,更应该注意。答辩结束,无论答辩情况如何,都要从容、有礼貌地退场。
附件一:本科论文打印格式
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小四号字、黑体)
论文题目(小二号黑体字)
姓名
学号
学校
指导教师
写作时间
(四号字、黑体,2倍行距,居中排列)
(目录、内容摘要及关键词、正文、注释和参考文献各独立成一页)
4、目录页:目录,宋体,小三号;目录的具体内容,宋体,小四号。
5、论文摘要页:论文摘要,宋体,小三号;论文摘要的内容,500字左右,宋体,小四号;关键词,宋体,小四号。
6、正文:论文题目,小二号黑体字;正文中的大标题,小三号黑体字;正文内容,小四号宋体字,正文字数不得少于6000字。
7、注释:注释,小三号黑体;注释内容,宋体五号字。
8、参考文献资料:参考文献,小三号黑体;参考文献资料内容,宋体五号字。写法如:参考著作:翟同美,法理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1月(如果用注释时,则需要具体到所在页码);参考杂志期刊:翟同美,试论刑法中的国家工作人员,平原大学学报,2000年第四期。
9、对所引用的他人的观点、参考的文献要注明出处(可用脚注、尾注的形式清楚地表现出来,注明作者、书籍名称或刊物、出版社、出版时间、页数等),引用其他参考资料如网络资料,也应注明资料所在的网站。
10、正文段落的行间距:缩进,左:零字符,右:零字符;间距,段前:0行,段后,0行;1.5倍行距。
11、论文装订顺序(要求每部分均独立成页)
(1)封面
(2)目录
(3)内容摘要及关键词
(4)正文
(5)注释、参考文献
注意必须使用Word程序打印,凡使用WPS程序的为不合格。电子文档即正稿的word文档,要求将包括封面、目录、论文摘要、正文、注释、参考文献在内的所有内容建成一个文档,并且以学号、姓名、论文题目命名。封面排版应具有美感。最后提交定稿论文的电子稿(用U盘或光盘拷贝)、定稿一式四份,另外,写作提纲、初稿、修改稿等材料同时上交。
附件二:专科论文打印格式
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专科毕业论文(小四号字、黑体)
论文题目(小二号黑体字)
姓名
学号
学校
指导教师
写作时间
(四号字、黑体,2倍行距,居中排列)
浅论我国继承法的修改完善(小二黑)
【论文摘要】(小三黑)(字数不少于300字)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现行继承法中一些存在的问题:被继承人一旦去世,继承人的继承采用限定继承原则,继承人只需在继承遗产的限度以内为被继承人清偿债务,(使用小四号宋体字,且为1.5倍行距)
【关键字】 法定继承;遗产份额;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3--5个)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以下简称《继承法》)是1985年4月1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自同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第一部民事单行法。十多年的实践证明,《继承法》在为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它的积极效果是值得肯定的。......(使用小四号宋体字,且为1.5倍行距)
一、被继承人的债权人利益难以得到保护的缺陷(小三黑)
(一)继承人和被继承人的债权人的权益不平等。
我国现行继承法采用的是限定继承原则,又称为有限责任继承原则。其核心是限制继承人对被继承人债务的清偿责任,即继承人只需在继承遗产的限度以内为被继承人清偿债务,不需以自己的财产对被继承人的债务负责。这样的继承原则虽然符合家庭成员人格独立、责任自负的理念,促使人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有其积极的意义;...........(二)具体修改建议
根据现代各国继承法的规定,我个人认为我们可以借鉴他国较好的做法,我国的《继承法》应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
1、应设定继承原则为有条件的限定继承。
现代各国继承法关于限定继承原则的规定基本是有条件的,即在继承开始后的一定期间内,继承人可以为限定继承或无限继承之选择,如逾期未选择限定继承或抛弃继承,或有隐匿遗产等不当行为时,则为无限继承。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均采此立法例。
........二、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的立法缺陷
以上关于《继承法》中的被继承人的债权人的权益保护、”必遗份"的限定、配偶列为恒继承人,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浅见,可为我国的立法实践工作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和思想,也许本文中有不恰当的地方,紧供参考。但我诚心的希望我国的《继承法》能越来越完善,更符合我国当代的国情和人民的利益。
参考书目:(不少于5个)
①史尚宽,《继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②张玉敏,《继承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9年7月版。
③郭明瑞等,《继承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版。
④魏振瀛,《民法》,北京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
⑤王书江、殷建平,《日本民刑法规》,中国档案出版社1998年5月第一版。
专业方向: 法 学 (居中、楷体、四号)
学生姓名: (居中、楷体、四号)
学生学号: (居中、楷体、四号)
指导教师: (居中、楷体、四号)
教学点: 沭 阳 电 大 (居中、楷体、四号)
年4月20日(居中、宋体、二号)
3.毕业论文目录制作的要求有哪些?
这是论文的第二页,要求将论文主要细目及相应的页码编制出来,另外还要简单提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具体格式如下:
目 录(居中、黑体、二号)
(以下均为4号楷体)
[本文的中心论点]××××××
绪论……………………………………………………………………(1)
一、腐败的基本特征及现状…………………………………( )
(一)我国当前腐败现象的本质特征 …………………( )
(二)我国当前腐败现象的现状及特点 ………………( )
1.权钱交易……………………………………………( )
2.腐败的公开化、广泛化……………………………( )
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根源………………………………( )
三、反腐倡廉的法律机制的构想……………………………( )
结论……………………………………………………………( )
4.论文部分制作的要求有哪些?
论文部分主要包括:标题、作者姓名、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附录等项目。主要版面制作格式如下所示:
(空两行)
题目(居中黑二)
姓名(居中楷三)
(以下均为小4号宋体,除有特别要求外)
[摘要]××××××××××××××××××××××××××××(楷体)
[关键词] ×××,×××,×××,×××(楷体)
(空一行)
(绪论)××××××××××××××××××××××××××××××××××××。
一、××××××××××××(黑体)
(一)×××××。(黑体)×××××××××××××××××××××××××××××××××××××××××××。
1.××××××(宋粗)
⑴××××××××××××××××××××××××
①××××××××××××××××××××××××
二、××××××××××××××××××××××××(黑体)
(空一行)
(结论)×××××××××××××××××××××××××××××××××××××××。
5.注释及参考文献、附录的制作要求是什么?
正文内容结束后,必须标明文中引文部分的注释、本文的参考文献、附录等项目。
具体格式要求如下:
(正文末尾)
(空一行)(以下非特别标示均为5号楷体)
注释:(4号黑体,顶格)-----不少4处
[1] 著作者,书名(篇名),出版社(报刊名称),出版时间(杂志卷期),页码(第?页)等
[2]
(空一行)
参考文献:(4号黑体,顶格)------不少6篇
[1] 著作者,书名(篇名),出版社(报刊名称),年份(版次或杂志卷期)
[2]
(空一行)
附录:(4号黑体,顶格)------可省略
[1]
[2]
关键词:素质教育,法学素质教育,环境法教学,教学方法改革
随着国家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以及绿色GDP计算体系的确立, 无论是环境立法、环境司法还是环境执法都迫切需要高素养的应用型环境法律人才。培养环境法应用型专业人才, 既是满足社会迫切需要的要求, 也是改善目前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拓宽就业途径的要求。但传统的环境法教学无法适应这样的需求。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环境法人才, 必须要改革环境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使之适应法学素质教育的要求。换而言之, 要在环境法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中贯穿和实现法学素质教育的理念。
一、法学素质教育的内涵
尽快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这是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严峻挑战。法学教育同样面临这样的难题。对法学素质教育下一个统一的定义很难, 我们理解的法学素质教育理念应包括下列基本内涵:以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核心, 以综合实践能力为基础, 培育具有在现代法治条件下进行公平竞争能力的人才。换而言之, 法学素质教育是集法律知识传授、应用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培育于一体的新型的教育模式。此法学素质教育理念基本内涵的最终实现, 只能是大学全部课程教学活动合力的结果。但是, 每一门课程都应当从各自的角度, 为实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基本内涵作努力, 并使这种努力具体化为相应的教学模式。素质教育理念必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特定要求;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一定要适应素质教育理念的需要。没有特定的教学模式的设计, 素质教育只能停留在空谈阶段;没有对素质教育理念内涵的明确理解, 教学模式的设计必然带有盲目性。
二、环境法学教学的特殊需求
环境法学作为一门新兴的法学学科, 既是一门应用学科, 也是一门交叉学科。环境法学是随着环境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并逐渐与法学融合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正是因为与环境科学的密切联系, 和一般法学学科不同, 环境法学具备了浓厚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色彩。因此从法的角度对环境问题及其导致人类社会关系改变问题和法律对策等进行研究, 需要在传统法律理念之外结合自然科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 这样就会促使多学科研究的成果和方法渗透到环境法学研究之中, 这从根本上决定了环境法学处于法学与环境科学之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地位。正是环境法学明显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特点, 使得环境法教学的难度相较于一般法学学科的教育增加了, 也使得环境法人才必须掌握较深的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 对于环境法人才的要求较之于其他法律人才更高。同时, 环境法学是一门应用法学, 与理论法学相比较, 应用法学有着独特的学科特点。应用法学, 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践性, 表现为基于自身内容的现实性、制度性、应用性、体系性。这就要求教学方法必须与之相适应。
环境法学的特殊性对其教学提出了特殊需求。从经济学的观点看, 当人们意识到科学技术本身不能全部解决它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时, 人们产生了对环境法的供给需求。从这个角度而言, 环境法的功能在于解决环境问题。这也决定了环境法的教学应围绕这一目标进行。
1.培养正确的环境思想
解决环境问题的第一关键是改变人类的思想, 因此培养环境法专业人才的第一关键就是培养正确的环境思想。
(1) 发展观的培养
通过环境法的教育, 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 “循环经济”的发展观才是正确的、“绿色”的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才是唯一的发展道路。
(2) 伦理道德观的培养
通过环境法的教育, 使学生树立尊重与善待自然的环境伦理思想, 关爱个人与他人及一切生命, 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 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认识自身的责任和义务, 从而端正自己的学习思想和态度, 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研究。
(3) 科学观的培养
通过环境法的教育, 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发展的两面性, 更好地把握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度”与“量”的问题, 协调科学发展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认识到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进程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从而真正了解专业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2.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环境法课堂教学距离应用法学的客观要求和法学素质教育的整体期望还有很大差距。具体到教学方法上, 表现为课堂教学仍然局限于传统的“我教你学”态势, 偏重灌输, 看待法律实践比较片面, 忽视实践中的价值因素, 偏重规范分析和知识积累, 偏重案例教学, 而且案例选择缺少代表性、典型性, 案例应用比较机械等。归纳起来:还远未树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与应用能力相统一, 法律素养、法律伦理与法律实践相统一的素质教育目标;还远未全面把握应用法学课程的教学特色, 没有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没有突出应用法学的操作性;还远未切实强化课堂教学的基础地位与引导功能, 忽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互补性、整体性;还远未调适师生角色和相互关系, 教师没有做到自觉应变, 没有还学生以主体地位。因此, 必须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以适应环境法律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
三、法学素质教育在环境法学教学方法中的具体实施
1.理论与案例相结合
环境法是一门交叉学科, 对该课程的改革设计思想, 必须着眼于体现环境法的课程特色, 培养环境与法学的双料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环境法理念和原则基础上, 结合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 运用法律逻辑思维对社会的环境问题及环境污染案件、纠纷进行分析与探讨。因此, 应当在教学内容改革中, 引进案例分析, 采用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讨论有机结合的方式。过分强调理论讲授和过分强调案例教学都是有失偏颇的。在素质教育理念下, 教师的讲授仍然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教师课堂讲授最不成功之处往往就在于, 教师的讲解局限于对各个知识点作直接涵义的解释, 有的甚至只作语义的解释。这样的讲授就既缺乏实践的活力, 又缺乏理性的魅力。应当引入“双向深入课堂讲授法”。“双向深入课堂讲授法”的基本思路是, 教师要通过自己讲授, 使讲授的知识在实践价值和理性内涵两个方向上都得到扩展, 让知识在学生的思维中形成一种以实践价值和理性背景为两极的立体范畴。为阐明知识的实践价值, 教师在讲授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时, 都必须以一个经典的, 或者经过精心设计的实例, 作为讲解的参照物, 使实例成为映照知识点的实践价值之镜。这也是案例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 为揭示知识深刻的理论背景, 教师的讲授就一定要穿透知识点的语义, 超越知识点的直接涵义, 将特定知识点放在具有学科整体性的参照系中进行讨论;要特别注重阐明特定的知识点在学科系统中的地位和所处的关系层次, 特别注重挖掘出深藏于知识点中的体现学科个性的理性样式和逻辑基点。这种具有学科个性的理性样式和逻辑基点, 在法学中, 就是每个简单明确的法律规范所蕴含的深邃的法的精神。此外, 根据环境法学的特点, 在理论知识的讲授时, 还应注重对相关学科知识的补给, 以便学生能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现行的环境法律和环境政策。选取的案例要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对选取的案例必须进行案例编写, 其中提出问题这一步非常关键。这关系到所选案例利用价值大小的问题。所以, 从何种角度评价并提问, 必须既要集中抓典型侧面, 又要综合考虑, 从深层次多方面挖掘。
2.对抗式课堂辩论法
“对抗式课堂辩论法”是指由学生就学科内重大学术、实践问题分成肯定和否定的双方, 基本按照现在通行的辩论赛规则, 利用课堂进行辩论。辩论既是达到真理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性条件, 也是学生的思辩能力充分发育的前提。这种教学方法的作用在于:首先, 对抗式辩论将学生直接置于极具挑战性和对抗性的竞争氛围之中, 这种氛围比任何说教都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 为了在竞争中取胜, 在辩论之前, 双方学生都需要查阅大量相关学术资料, 并各自对辩论的议题作充分讨论。这种讨论不仅涉及如何以最思辩的方式阐明本方论点, 而且要充分考虑对方会如何提出与自己完全相反的论点, 以及如何在辩论中有力地反驳对方论点。这种面临竞争时的讨论所能达到的深度、广度和全面性, 是一般讨论无法企及的。这种讨论有利于养成学生进行全面、深刻、反向性和多维性思维的习惯。
实施“对抗式学术辩论法”应注意的要点:原则上采用通行的辩论赛规则, 但在双方发言时间上可就辩题的特点, 作适当延长;注意辩题的选择应是学科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应当对对抗式辩论的次数和每次参加的人数作统筹安排, 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一次直接参加辩论的机会。
3.模拟法庭法
模拟法庭是以教师设计的案例为基础, 学生实际演练案件的开庭审理的全过程, 其中所有的诉讼主体都由学生担任。实施“模拟法庭法”的目的, 在着重锻炼学生行为能力的同时, 培育独立分析解决问题、书面和口头语言表达、辩论等综合性素质。使学生通过实际行为这种最生动、最直观的方式, 达到对凝结在具体规范中的学术理念和法的精神的深刻理解。在行为实践过程中, 使现代法律意识或者学术理念内化为学生人格的构成部分。
实施“模拟法庭法”应该注意的要点:教师设计案例要以实际案例为基础, 但又不能完全“抄袭”实际案例, 而应当对其进行必要的“学术加工”, 使模拟法庭使用的案例既具有实践的生动性, 又具有更为丰富的学术理念和法的精神的内涵。“模拟法庭法”直接属于程序法范畴。不过, 教师设计案例时, 要兼顾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方面, 以使模拟法庭的实践过程既成为程序法理念的实践过程, 又是实体法精神的实践过程。“模拟法庭”演练结束后, 教师进行学术评论。这种先由学生实践, 再由教师评论的模式, 有利于培育学生独立思维和实践的能力与自信, 而教师的事后评论又可以引起学生对自己先在行为的反思, 从而深化学生对自己行为的学术理念内涵的理解。
参考文献
[1]王婷.法学专业素质培养途径探讨——以“模拟法庭”为视角[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4, (3) .
[2]汪劲.环境法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30) .
[3]董秀珍, 王益民.环境法教育在环境专业中的课程地位[J].唐山学院学报, 2006, (3) .
关键词:法学方法论;实践功能;三段论
一、法学方法论的实践功能性
法学方法论作为源于实践的理论,并不仅仅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更重要的是对实践活动、实践经验和实践成果的批判性反思、规范性矫正和理想性引导。法学方法的实践功能性,它指导着法律人运用法律规范解决个案纠纷以获得正当的法律决定。法学方法论的实践功能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判断功能即法律的适用
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由于这种活动是以国家名义来行使,因此也称为“司法”,法的适用是实施法律的一种方式。当司法机关适用法律裁决纠纷或制裁违法、恢复权利时,司法者对于同样情况应同样对待,而人们评判一个判决是否公正,往往倾向于将自己的案子与先前的判例作比较,所以人们不仅关注法官针对个案的法律适用情况,更喜欢在横向上进行是否正义的衡量。法官的权威关涉法治建设,而要树立这样的权威,就要求法官在判决前提与推论之间建立一种可检验的推导关系,以检验法官是否在事实上对同样情况也做出了相同的裁判,它要求法官在说服别人之前,首先得说服自己。而这种说服不是仅凭感觉,而是要靠一定的方法所支撑的理性。法官行为一旦受方法论制约,判决的理性成份就会增加,人们会更加自觉的相信法律的权威和自觉守法,这就体现了法学方法论存在的实践功能。
2.法律解释
法律解释所研究的不仅仅是立法机关或最高司法机关做出的具有普遍效力的“解释”,更重要的是指法官在具体的审判中结合案件对法律条文的意义所做的阐明。法律解释的目的是要寻求符合制定法的客观意义。法律解释包含价值判断,必须具有创造性,这是指法官为实现正义对法律文义所做的解释。法学方法论不但可以对法律条文予以正确解读,而且可以填补法律之漏洞,使社会的正常运转有完善的法律模式和制度支持。另外,如果严格适用法律和规则会出现荒谬的违背立法本旨和社会风俗的结果时,完善的法学方法论有助于法官权衡法的种种价值而做出恰当判决,即法学方法论有助于法律冲突的解决。
二、从法学方法论的角度看司法裁判的价值
1.解释法律
法律语言比较特殊,是需要解释的。虽然我国法律未明确法官有解释法律的权力,但是法官在面对个案时,如何从法律规范去认定事实以及从事实去引用法律规范,这些都需要法官根据经验运用法学方法论解释各种法律规范的适用,从而得出一个说理充分,让双方当事人都信服的正当判决。法官判决过程中的法律解释,不论是探求立法者的主观、历史意思,还是发现寓存于法律的合理的客观意义,一个正当的判决在合理的运用法律解释后能使得法律用语、法律概念得以明确,调和排除了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
2.填补法律漏洞
法律漏洞发生的原因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立法的疏忽,在立法时没有预见,另一种是立法者对于某项问题,认为当时不适宜做出规定,而是应当在实践中让司法工作者或者学者用判决或学说加以填充。法律漏洞一经发现必须立即加以填补,尚需司法机关在实践中积累更丰富的经验以便为立法者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案。所以,为了及时填补法律漏洞,法官要进行创造性的司法活动,必须在判决过程中类推适用其他规定解决。一个正当的判决,能够在处理现行法上缺乏规定的某种法律事实时,援引与其性质相近的法律规范,类推适用加以解决。
3.创设新规则
法官在判决过程中在不违背宪法的基本原则以及法律的价值判断的情况下,可以改进现有的规定,创设新的制度规则。英美法系是判例法制度的国家,法官的判决本身具有立法的意义,并对以后处理类似案件具有拘束力。在我国,制定法是法官判决的依据,法官并不具有造法的权力,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制定法在某个问题只有纲要式的规则甚至没有规则,这就需要法官在判决过程中依据法律原则的解释获得,这不仅是适用法律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运用。
三、法学方法论对法官裁判的指导
一个正当的裁判不仅能够化解纠纷,而且能够促进法律的进步,法官的判决就是运用法律的过程,就是法律规范和案件事实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司法实践中,正确运用法学方法论能够帮助法官理清办案思路,提高裁判质量和效率,这一过程主要包括司法三段论的运用及法官的价值判断。
1.司法三段论的具体运用
第一,大前提的寻找。例如在民事审判中,要从规范中寻找大前提,这个规范,首先必须要从基本的民事法律中去寻找,然后再援引特别法,当基本法律制度已经规定的当然要援引其规定,没有规定时才援引特别法,这是基本规则。法律规定的大量都是裁判规则,但也有一些仅仅是起到宣示性功能,我们称为宣示性条款,那就不是裁判规则。当然这里面还要注重区分任意性、强制性规范等。尤其要注意到很多法条是不完全法条,它要与其他法条组合才能成为完全法条,这是我们在法律适用中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只有形成完整的具有法律效果的规则才能称之为完整的法律规范,法官首先要寻找的就是完整的法律规范。接下来就是要确定规范的要件,完整的规范要有完整的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的规定,把这个规范的要件和效果确定下来就是确定了规范的要件。完整的规范不仅仅是要有构成要件,还应当有法律效果,就是说符合了法律上规定的构成要件后要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把这些要件、效果确定下来,就是确定要件的过程。寻找大前提,不仅仅是找出规范,更重要的是要确定规范的要件和效果,这就是一个寻找大前提的过程。
nlc202309031503
第二,确定小前提。小前提就是法律事实,它的特点首先在于它是法律事实而不是生活事实,它是依据证据规则所确定的事实也是小前提所确定的规范事实。法学方法论上研究的事实也要以证据规则为前提,通过证明程序确定的事实为基础形成方法论上所讲的事实,法官考虑的是通过方法论对证据事实进行识别、裁剪、归纳,确定出能与适用的大前提相吻合的要件事实出来,然后将要件事实运用到大前提上。
第三,大前提与小前提的连接。大前提的发现,小前提的确定过程,其实就是在诠释一个连接的过程,将规范要件和事实要件结合在一起,得到一个妥当的裁判结论。法学方法论本身就是对司法权的规范,它要求裁判者谨慎地考虑哪一种规范更适合,严格做到“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往返的过程也是一个反复印证的过程,通过往返考察才能够加深对案件事实的了解和对规范要件的认识,才能够形成最密切的连接点。所以,我们说连接是一个往返反复的过程,不断检验的过程,不断印证的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形成妥当的裁判结论。
2.法官的价值判断
价值判断能发挥很大的作用,正如我们上面所讲的,它可以发现、弥补、修正三段论的缺陷,可以对法律的解释起到重要弥补作用。但是,价值判断有它自身的缺陷,因为它有高度的主观性、个性化的色彩。每个人可能因为自己不同的心理、阅历、生活经验、和主观感受等,就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价值判断,因此,不能够过度强调价值判断的作用,也不能使它脱离三段论独立运作,否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判断,会产生不同的裁判结果,可能导致裁判肆意,这样就没有办法实现裁判的可预期性。因此,价值判断要有一定的程序和限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价值判断必须符合具有普遍共识的价值体系,法官首先应该寻找立法者有哪些价值判断,也就是立法文本背后所体现的价值,这就是说要进行立法目的的考量。第二,法官必须在自由裁量的范围内做出妥当的价值判断,要考虑社会效果应当在自由裁量权的范围内,而不能完全不考虑法律规定,只考虑社会效果,否则法律就形同虚设了,所以法官只能在自由裁量的范围内考量社会效果,不能够超出自由裁量的范围,完全主观臆断,否则超出了法官应有的权限。第三,在价值判断中要确立价值的位阶,在位阶的确定上,有法律依据的要遵循法律依据,只有没有法律依据时,法官才可以作价值判断,价值的位阶在方法论中是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每一个案件都包含不同的价值考量,涉及法律上要保护的不同的利益,它们有不同的位阶。第四,要有充分的说理论证,方法论的理论中,说理论证也在不断发展完善,论证是伴随着每一个过程,论证是让整个方法论能够得到准确运用的,始终伴随方法论的方法,而不是独立的,它是每一阶段都需要的。
四、结语
构建一个理论必须从一个基本的问题入手,一步一步的渐入,打一个牢靠的基础,体系才能建立起来。这就是为何要重视法学方法论的研究,法学方法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让法官受到某种规训,即法官要得到一个裁判,大、小前提是怎样,它们与结论有没有关联性,这些在方法论上有一些环节是很难跨得过去的,这就需要法官逻辑上阐明这个道理,不能在裁判文书中简单地一笔带过。中国的司法实践必须重视法学方法论的运用,保证司法实践的统一性和安定性。
作者简介:
陈渲(1978~),女,汉族,南安市人民法院书记员,研究方向:法理学。
【法学论文写作方法论】推荐阅读:
法学论文写作概述07-02
法学毕业论文写作提纲11-03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提纲06-19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和12-01
英语论文写作方法11-26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方法10-09
议论文写作方法综合11-13
毕业论文写作选题技巧与写作方法10-31
英语议论文的写作方法06-20
法学本写作要求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