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经营与管理教案(共7篇)
物资管理部门全权负责对企业生产建设所需物资进行“五统一”管理,即统一计划、统一资金、统一采购、统一库存、统一调剂。设立物资超市,将物资选择权交给使用单位。发挥统一采购优势,进行超市化经营,对所需物资实行物流配送,减少超储积压物资,降低储备资金占用,达到提高整体效益的目的。
2 物资供应超市化经营的优点分析
2.1 采购权高度集中,由企业直接控制,便于管理协调采购与供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2 实行按定单采购配送体制,扩大采购批量,降低采购成本,减少库存储备数量。
2.3 使储备资金容易控制,库存物资可直接相互调剂,降低分散
采购与库存带来的各项管理费用与物流费用,增加了资金的集中调配和统筹使用,减少各部门因资金不平衡而引起生产发展失衡,影响整体的良好运行。
2.4 便于采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科学规范管理程序,加快物
资信息传递速度,让用户直接面对市场,实现零层管理,增加采购环节的透明度。
2.5 减少分解采购管理上的漏洞,因采购分散、监控的范围增
大,产生漏洞的可能性增大,而统一集中采购,把漏洞产生的可能“点”集中在一个部门并加以严格控制和管理,就容易达到堵塞漏洞的目的。
2.6 对目前大量超储物资只有集中管理,才能有效地调剂,使损失降到最低点。
2.7 有助于形成规模采购优势,与生产厂家建立供需全方位互
动机制,形成一批战略合作伙伴,提高采购质量,促进本企业品牌的提升。
3 实施物资供应超市化经营的运作措施
3.1 推行电子商务,以信息化带动物资管理的现代化。
应用信息网络对物资计划采购、储备、资金、核算等实行全方位管理与控制。特别是对各部门物资需求计划、物资采购计划、合同管理、出入库管理、供应商管理、代储代销管理、设备使用管理等实施网络控制,在物资管理部门与各用户之间搭建软硬件管理平台,管理门之间、用户之间及他们与超市之间能够及时沟通库存信息,合理调剂库存物资;同时通过计算机辅助管理,可大大降低数据传送的时间差,使所有物资库存信息都能及时、动态地反映到领导决策层,通过规范决策程序,加速资金周转速度,进一步减少储备资金的不合理占用,科学控制库存成本。从而使信息网络载着物流、调控资金流、监管着人流,把物资管理行为完全置于市场化、规范化、程序化之中,提升物资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3.2 创新物资管理方式,实行专业管理中心负责制。
根据新型管理模式的要求,应积极创新物资管理方式,组建物资采购、物流配送、售后服务、废旧物资处理、财务结算、电子信息等职能管理中心,并成立专门的绩效检查考核机构,对各职能部门的业务运作情况进行监督考评,科学、协调、有序地管理相应的业务内容,进一步规范运作程序。
3.3 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
与供应厂家建立长期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信息化,建立供应商信誉考核体系,定期对供应商实行市场准入管理制度,物资超市的机电产品、材料物资均实行供应厂商代储代销的方式进行,各生产使用单位根据需要,在物资超市直接选购自己需要的物资、设备,使用后办理结算手续,这样做便于合理控制库存,降低管理成本和储备资金占用,实现物资管理低成本、高效率地运营。
4 对策与建议
4.1 转变观念。
为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全体员工要真正转变观念,树立牢固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成本意识、服务意识、效益意识及资源意识,从思想深处产生强烈的通过再造物资管理流程来实现企业效益提高的愿望。
4.2 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夯实基础。
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用制度来规范,没有制度的约束,一切都会杂乱无章,甚至会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因此,做好物资管理工作,规范物资采购行为,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是基础,包括物资采购管理制度、物资招标、比价管理细则、物资议价采购管理程序、供应商评估制度等。只有坚持科学管理,细化管理制度,增加其可操作性,才能提升采购管理水平。
4.3 建立健全组织结构。
为保证供应链管理能够在企业的物资管理过程中顺利实现,要对传统的物资管理机构、人员及相应的职责进行彻底的改造,建立健全适应供应链管理的新的管理体制。如将企业物资管理部门及人员重组为独立或相对独立经营权的物资公司,并按公司化运作;根据各生产单位的地理位置及消耗情况,在考虑现有资源的条件下建立配送中心,完善相关设施;与相关利益共同体合作,建立物资超市及分超市,将销售网点设置在用户身边,便于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4.4 制订有预见性的基层需求计划和准确的物资采购计划。
加强计划管理,狠抓采购计划审核制度的落实。加强与各部门的协调,延伸服务,深入基层,指导基层单位规范编制月度物资需用计划,了解基层单位生产任务及要求,综合考虑市场供货难易程度、库存水平和经济订货批量,尽量形成规模采购,减少临时采购计划。积极利用代储和零储备,有效控制库存储备资金的占用。将储备定额指标具体落实到计划员和保管员,充分利用库存,从源头上控制呆、废物资的形成和超储积压的产生,避免造成新的浪费,提高计划人员编制物资采购计划的预见性和准确性,保障物资采购工作的顺利进行。
4.5 细化物资采购过程管理。
注重物资采购的价格,质量、进货渠道三个关键环节的管理与控制。
首先要加强物资采购过程管理,设专人成立市场调查小组,了解各供应商、物资产地、品牌、价格,全方位掌握市场信息及价格变动趋势,确保物资采购人员合理确定物资价格,做到事前控制与事后监督相结合,从而降低企业的物资采购成本,保质保量地服务煤矿生产。
其次是加强物资采购方式的审核管理,规范物资招标、比价、议价采购管理程序,扩大招标比价采购范围,本着扩大招标、规范比价、限制议价的原则,确定物资采购方式。对招标或大宗物资议价采购,要加强前期市场调研、核算和之后的检查、总结和评估,以达到细化采购过程的目的。
4.6 规范供应商管理,完善供应商评估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供应商信息档案,包括对其资质、生产经营规模、信誉程度、技术保障能力、质量、价格等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
二是合理选择供应商,发展“共赢型”供应商,规范控制“合同型”供应商。
三是每个月对主要供应商进行一次综合性的动态评估,包括对货物质量的评价、供货及时性的评价、售后服务、证件是否齐全等几个方面的评价。
四是对首次进入的供应商应进行资格预审,多方考证后方可进入。对发生一般质量问题且能及时弥补的供应商,应削减、控制其供货量;对发生重大质量问题的供应商,应追究责任并坚决清除。
4.7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完善物资管理信息化系统。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实现物资供应计算机系统联网运转,随时掌握库存物资的动态信息,摸清资源,及时疏通各方面物资渠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合理调剂余缺,实现资源共享,满足煤矿正常生产,同时也增加对采购过程与结果的监督手段,从而减少资金占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孔繁玲.管理学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连锁超市;零售业;营销;经营管理
1.连锁超市的概念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西方零售业的发展规律指出:连锁超市作为零售业态的一种,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连锁超市最初起源于美国,这两种密切相关的业态均以“销售价格低廉。顾客自我服务”赢得消费者欢迎。超级市场发展到大型阶段,就会催生分化出现代化的连锁超市。
连锁超市在我国理论界,认为是满足顾客日常生活需求的零售业态。营业面积在千米左右,营业时间每天不低于11小时、采用自选的销售方式, 以销售大众化生活用品为主,包括食品、日用生活品、服装衣料、文具、家用电器和室内装饰用品等的连锁经营场所。
自1990年12月,我国第一家超市——东莞美佳超级市场开业以来,连锁超市已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并日益为广大消费者接受和欢迎,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购物场所。连锁超市从最初的食品经营到日用杂货,服装和小型家电的销售,“一站式”消费模式为连锁超市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客源。虽然连锁超市的经营模式引入我国的时间并不长,但在全球化经济的大背景下,我国连锁超市业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经营理念已获得长足发展。在2005年前30强连锁企业中,超市(包括大型超市和仓储会员店)的销售量与2004年同期相比增长了l9.4%,占30家企业总销售额的45.2%,店铺数增长了17.6%。在商务部公布的2006年上半年连锁企业30强的名单中,连锁超市仍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越来越多的世界零售业巨头开始介入我国的连锁超市经营,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荷兰的万客隆等,必然会对我国的连锁超市业产生巨大的冲击。
2.我国连锁超市经营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2.1超级市场的商品管理仍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
商品管理是零售企业的重点管理内容。超级市场也不例外。国内许多超市虽然已经开始启动信息化管理手段,运用电脑技术进行日常业务管理。但这种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停留在很低的水平上,有些甚至依然采用人工订货,电话处理,过后才输入电脑,更不用说数据挖掘技术的运用了。这样就便得企业的商品管理很多仍然是人类管理,真正实施单品管理的企业不多。没有实施单品管理。就不能了解什么商品畅销,什么商品滞销,每件商品的毛利多少等,自然也就无法实施品类优化管理。另外,大多数国内超市仍然是厂家推销什么商品就卖什么商品,只要厂家交一定的进场费和上架费等。这样大量的卖场空间被一般商品所占据,真正畅销商品的空间反而缩小,这又直接影响了商场的销售能力。因此,国内超市只有提高商品管理水平,运用现代化技术。主动开必畅销商品,才能培养出自己的商品核心经营能力。
2.2销售力较弱,整体营销水平跟不上
由于超级市场实施的是开架自选的售货方式。人员直接服务基本上取消。因而企业销售力的高低很大程度决定于商品价格、商品陈列及卖场气氛的营造上。洋超市在营销方面十分注重,成立专门机构进行研究,不断改进促销方法。例如他们在实施价格促销策略时,往往会将其与其他促销手段结合起来运用。他们还尤为重视特价品的陈列,将最吸引人的特价品放置在商场入口特设的陈列架上,其余分别陈列在店内各处,力求使消费者走完商场一周,才能全部看完商场推出的特价品,这样无形中延长了消费者的逗留时间,促使消费者在寻找特价商品时顺便购买其他的非特价品,这才是他们热衷于特价品促销的真正原因。国内超市也经常开展各种促销活动。遗憾的是他们一方面促销方法单一,没有变化,久而久之顾客举全无;另一方面没有将这些活动有效地整合起来.因而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这种整合营销能力的缺乏也使得超市核心能力大大削弱。
3.我国连锁超市经营管理应采取的有效策略
3.1实现连锁超市的规模化经营
同外资连锁企业相比,中国内资连锁企业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发展中国的连锁企业必须实施集团化、规模化战略,有重点地扶持、发展一批大型的、有实力的连锁超市和连锁集团。发展大型连锁超市发展以结构调整为重点,联合、购并和跨地区合作是中国连锁超市扩大规模的方向,这种合作还包括与外资企业之间的合作。在跨区域发展中要以发达地区的连锁企业为主,在稳步推进的同时,采取全国布点、以点带面进而实现规模化。同时在发展规模化连锁经营中,中国的零售企业应坚持以盈利带动增长的原则,避免盲目扩大规模。还可通过资产重组、企业兼并及特许连锁等方式,尽快提高连锁超市业的组织化水平,实现规模经营和效益。一方面,可以通过资金纽带的联结,建立母子公司体制的直营连锁公司;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力通过商品、商号、配送、管理技术等联结方式,发展特许连锁网络。
3.2注重连锁超市的一体化发展
通过一体化战略能够获得与上游企业合作或竞争中的优势。零售企业虽然是连锁最早的实践者,但其供应链中的其他成员——制造商和批发商对连锁方式的产生、存续与发展所起的作用绝不亚于零售商。所以,连锁经营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从一开始就以供应链上不同类型企业的竞争与合作作为自身存在的基础。因此,连锁经营的一体化就可以降低连锁企业的交易成本,从而更大地发挥连锁经营的优势。
3.3加强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管理建设中,普及P0S系统的应用至关重要,采用P0S可以代替大量的手工劳动,不仅缩短了顾客结账的时间,也便于利用计算机跟踪商品从进货到库存、配货、送货、上架、售出的全过程,及时掌握商品销售和运行信息,加快商品流转速度。
3.4重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是连锁制度赖以产生效应的核心。随着“三流分立”的不断演进和物流职能地位的提升,建立一个结构合理、高效运行的物流系统,已经不再只是个别零售连锁业的要求,而是中国零售业乃至整个流通业的共同任务。
在发达国家大型连锁超市企业的背后,都有一套强大的物流系统作支撑。有了这个系统,就能够满足连锁经营企业迅速、灵活地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而中国真正专业化、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屈指可数。因此当务之急是政府大力扶持第三方物流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弥补连锁企业这方面的不足。同时,物流业所需的基础设施投资巨大,为集中有限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政府也需要制定统一的长远规划。
4.结束语
我国连锁超市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零售业的主流业态和生产领域、消费领域以及对外贸易的桥梁。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我国的零售业特别是超市连锁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同时,也为我国连锁超市的发展提供了机会。我国的连锁超市应该抓住这个时机,大力发展本土的连锁超市经营。同时,政府也应加强宏观调控,发挥政府职能,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宏观环境。企业本身要不断吸取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更新自己的经营管理理念,从而使我国的连锁超市取得应有的市场效益,促使其向着健康、充满活力的方向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超级市场.主导中国流通领域新潮流.广东省广岩公司市场研究中心.銷售与市场.增刊2001年版.
[2]卢泰宏.外资零售业在中国的发展状况.跨国公司行销中国.贵州人民出版社:225.
(2)高频率回访、做库存管理,防止断货,促成超市仓储人员对本公司产品库存量投入更多关注;
(3)与柜组长保持良好关系,促使他们及时向超市总配部门调货并上货,保证货架的安全库存;
(4)了解、掌握超市的收货习惯,如有需要,提供夜间送货服务。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广州市流通环节食品超市经营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食品超市,是指开架售货,集中收款,满足消费者日常生活需要,销售食品、食用农产品经营面积总和在100平方米以上(含100平方米,下同)的商品零售企业。包括《零售业态分类》(GB/T18106-2004)中定义的超市、大型超市、仓储会员店三类零售业态。
综合经营面积在6000平方米以上或者食品、食用农产品经营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为大型超市;综合经营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6000平方米以下(不含6000平方米,下同)的,为中型超市;综合经营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500平方米以下的,为小型超市。
食品、食用农产品经营面积100平方米以下的食品零售企业,以及个体性质的食品零售经营者不属于本办法所称的食品超市。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食品超市及其经营管理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 从业人员管理
第四条 超市食品从业人员是指食品超市中从事食品采购、保存、加工、销售等相关工作的人员。
食品超市应当配备专职的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第五条 食品超市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对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人员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应当将其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
食品超市从业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必要时还要接受临时检查。新参加或者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在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第六条 食品超市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手外伤、皮肤湿疹、长疖子、呕吐、流眼泪、流口水、咽喉痛、皮肤伤口或者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卫生病症的,应当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者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第七条 食品超市应对新入职及临时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了解食品超市相关规定和工作流程,掌握各个环节过程中保证食品安全的要点,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食品超市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记录并存档培训和考核的情况。
第八条 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内不得从事食品超市的经营管理工作。
食品超市不得聘用上述人员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第三章 经营行为管理
第九条 食品超市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等经营行为,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或者餐饮服务许可。
食品超市的经营条件发生变化,不符合食品经营要求的,应当立即采取整改措施;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潜在风险的,应当立即停止食品经营活动,并向所在地食品安全主管部门报告;需要重新办理许可手续的,应当依法办理。
第十条 食品超市应当持有效证照开展经营活动;应当在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悬挂《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及其他许可证件。
第十一条 食品超市应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十二条 食品超市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各项制度,实施食品安全岗位责任制度、定期检查制度、督促整改制度、奖惩制度、管理记录制度等。应设立独立的食品安全质量控制部门,提高自身食品安全内控能力。
第十三条 食品超市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应当要求供货者提供标注有每批次食品具体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及保质期的出货单据。
食品超市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食品超市,可以由总部统一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进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可将有关资料复印件留存所属相关经营企业备查,也可以采用信息化技术,联网备查。
第十四条 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及相关证明文件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大型食品超市应当采用信息化等先进技术手段完成上述记录和保存工作;鼓励其他食品超市采用信息化等先进技术手段完成上述记录和保存工作;鼓励建立了信息化进货查验记录的食品超市与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联网,实现电子数据的实时传送与备案。
第十五条 食品超市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
第十六条 食品超市对贮存、销售的食品应当定期进行检查,查验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及时清
理变质、超过保质期及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主动将其退出市场,并做好相关记录。
鼓励食品超市建立临近保质期食品的消费提示制度,将临近保质期食品在销售场所集中陈列出售,或者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
第十七条 食品超市应当定期对销售的预包装食品进行检查,检查其标签是否标明下列事项:
(一)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
(二)成分或者配料表;
(三)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四)保质期;
(五)产品标准代号;
(六)贮存条件;
(七)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八)生产许可证编号;
(九)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签应
当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十)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
未依法标明上述事项的预包装食品,应当主动将其退出市场,并做好相关记录。
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标签标示的警示标志、警示说明或者注意事项的要求,销售预包装食品。
第十八条 食品超市应当检查预包装食品的标签、说明书是否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是否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标签、说明书包含上述非法内容的预包装食品,应当主动将其退出市场,并做好相关记录。
第十九条 食品超市应当主动向消费者提供销售凭证,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履行更换、退货等义务。
鼓励食品经营者在其销售食品的包装上附加特殊身份标记,将其销售的食品与其他食品经营者销售的食品相区分。
第二十条 食品超市应当建立并执行食品退市制度。凡发现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经营,下架单独存放,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将有关情况报告所在地食品安全主管部门。
食品超市应当安排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信息员,主动收集来自各级政府、有关媒体及互联网络的
问题食品信息,积极组织对照检查,确保问题食品及时退市。
第二十一条 食品超市应当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本超市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等,应当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并自事故发生之时起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二条 食品超市应当建立并执行问题食品销毁制度。对于变质、超过保质期及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或标准但又需自行销毁处理的食品,应当在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况下,以焚烧、掩埋、毁形、染色等方式进行有效销毁,确保销毁残余物不污染环境,并且无法再次食用。
食品超市应建立问题食品销毁专用场地,与食品经营场所隔离,对问题食品的清点、存放、销毁均应在专用场地内进行。
食品超市应当做好销毁记录,包括销毁的品种和数量,销毁时间、原因、方式,销毁经办人、证明人、负责人等内容。销毁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
销毁过程应当视频录像,视频录像资料保存时间应当不少于三十天。
第四章 品种经营管理
第二十三条 食品超市禁止经营下列食品、食用农产品和相关产品:
(一)食品添加剂;
(二)活体禽类。
第二十四条 食品超市贮存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食品超市销售的散装食品,应当在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和联系方式等内容。
第二十五条 食品超市经营的食用农产品,应当在容器、外包装或者货架上标明食用农产品的名称、采摘(收获)日期、保质期、供货商名称及种植(养殖)者名称等内容。
第二十六条 食品超市经营即食熟食,应当划定独立销售区域,与其他食品保持一定距离;销售区域应保持清洁,严禁放置废弃物处理设施和销售任何非食品物品,并且根据所销售食品的需要,设置相应的温度调节、洗涤、消毒和存放设备、设施。
第二十七条 食品超市经营散装即食熟食,应当有防尘材料遮盖,设置隔离设施和禁止消费者触摸的标志,确保食品不被消费者直接触及,由专人负责销售,为消费者提供分拣及包装服务。
供消费者直接品尝的散装即食熟食应与预包装食品和散装食品进行明显区分,并标明“可品尝”等字样。
第二十八条 食品超市经营熟食卤味的,应当设有专门的操作间、预进间、流动水源。操作间应当配备空调、紫外线灭菌灯、流动水(净水)装置、冰箱、防蝇防尘设施、清洗消毒设施和温度计等,地面应当平整、无裂缝并不得设置明沟,使用无毒、无异味、不透水、不易积垢材料;墙面应采用光滑、不吸水、浅色、耐用和易清洗的材料(例如瓷砖、合金材料等),并铺设到墙顶。
第二十九条 食品超市经营现场加工制作即食熟食的,应当设置独立的加工制作场所、安装更衣及洗手、消毒设施,采用非手动式的水龙头,配置充足有效的空气消毒设施和专用工具、数量足够的专用冷藏设施,满足生熟分开存放和食品保存条件的要求。
加工制作场所墙壁要求张贴瓷片到顶,地面不得设明沟,应采用带水封的地漏排水,应当设置能够开合的食品输送窗。
第三十条 食品超市经营在外单位加工制作的即食熟食,应在收货时检查生产单位是否取得相应的《食品生产许可证》,无证生产的食品不得进入食品超市销售。
第三十一条 食品超市经营冷藏食品,如寿司、刺身等,应当放置在温度-2℃~5℃的专用冷藏柜销售;经营冷冻食品的,应当放置在温度低于-18℃专用封闭式冷冻柜销售;经营烧烤食品、煎炸食品、中式点心等热温食品的,应当放置在温度在60℃~100℃的专用封闭式热保温柜销售。
所有销售橱柜均须配有温度指示装置,向消费者明示限定温度范围及实际温度。
当天营业结束,所有冷藏、冷冻、热温食品,应当按照保存条件要求集中收纳保存。不能集中收纳保存的,应当按照保存条件置于原销售橱柜内,并在夜间保持正常供电。
第三十二条 食品超市经营食用农产品、即食熟食及其他生鲜食品,应当于每日营业结束时,安排专
人检查当天到期的食品,按照本规范要求在问题食品销毁专用场地予以销毁。
第五章 质量检验管理
第三十三条 食品超市应当建立食品质量检验制度,定期委托有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对所销售的食品进行抽检,并向消费者公示抽检结果及处理情况。
第三十四条 大型食品超市应当在经营场所内设置独立的自检室,面积不小于三平方米。应当购置必要的自检设备,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开展三聚氰胺、甲醛、瘦肉精、菌落总数、农药残留等项目的检验,并在当天向消费者公示自检结果及处理情况。
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大型食品超市,也可由企业总部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建立统一的中央检测室,配备必要的检验设备,对其生产经营的食品进行检验;每天抽检安排应当覆盖所有分店,抽检当天,各分店分别向消费者公示自检结果及处理情况。
有条件特别是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大型食品超市,鼓励其在检测室配备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精密检测仪器。
第三十五条 大型食品超市应当委托专业机构定期对检验设备进行计量较准和仪器维护,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鼓励有条件的大型食品超市按照国家有关认证认可的规定取得资质认证。
第三十六条 大型食品超市自检结果应在当天录入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管系统。
第三十七条 食品超市应当建立食品安全视频监控制度,在超市出入口、重要通道、散装食品销售区域及问题食品销毁专用场地设置彩色视频监控摄像头。监控摄像头应当能辨识顾客触动食品的行为特征及体貌特征,视频图像记录保存时间应当不少于三十天。
第三十八条 食品超市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视频监控人员,每天检查视频监控设备的运作是否正常,对不能正常工作的视频监控设备应当及时更换或者维修。
食品超市应当积极配合食品安全主管部门检查视频监控设备或者调阅视频监控记录。
第三十九条 大型食品超市应当建立视频监控室,配备专职监控人员,对散装食品销售区域等进行重点监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作出应对处理。
第六章 食品信息公示
第四十条 食品超市应当在超市入口处或者入口通道上设置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公示栏设置的面积应当按超市实际情况而定,并且设置在消费者容易看到的地方。
第四十一条 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应当公示食品超市的《营业执照》核定名称,使用他人注册商标作为超市名称或者标志的,应当公示授权人名称;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食品超市,应当公示企业总部的准确名称与地址。
第四十二条 食品超市应当公示食品安全负责人、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姓名、电话;公示本企业接收消费者投诉、举报的电话,以及食品安全主管部门的申诉、举报电话。
第四十三条 食品超市应当公示委托抽检或者每日自检信息。信息内容应当包括检验日期、食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检验结果、处理情况等。
第四十四条 食品超市应当向消费者公示近一个月内退市的食品信息。信息内容包括食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退市日期、退市原因等情况。
第四十五条 鼓励食品超市使用电子显示屏等方式公示食品检验、退市等信息。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食品超市经营者违反本规范相关规定的,由有关行政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四十七条 食品超市超过保质期食品回收处理的监管办法,由广州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一节 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一、改革开放前对外贸易经济管理体制的特征(选择题)
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指对外贸易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管理权限、经营分工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概念题 选择题)
(一)单一的公有制
(二)实行对外贸易统制
第一,对外贸易国家垄断经营
第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
(三)统负盈亏的财务管理
(四)实行贸易保护政策
二、对改革开放前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的评价(论述题)积极作用:
1.有利于集中调度资源,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 2.有利于统一安排进口,保证重点
3.有利于集中统一对外
弊端:
1.独家经营,产销脱节 2.高度集中,统得过死 3.统包盈亏,缺乏利益激励
机制
第二节 改革开放与对外贸易
体制改革
一、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选择题)
对外贸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贸易的发展必须在国民经济的宏观背景下展开,国民经济不仅从生产力水平上,而且在生产关系上,以及经济组织方式、运行机制上给对外贸易设置了无法超越的总体性制约。因此,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绝不是孤立进行的,它与中国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是密不可分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取向决定了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基本原则和内容,而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又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换言之,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必须置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框架下,而经济体制改革又正是通过包括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在内的一系列具体部门体制的变革和相互协调来实现的。
二、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
(一)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是“改革”与“开放”的交汇点(选
择题)
改革与开放的关系;改革与开放的合力对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作用更强,因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就是商品市场的开放,实行对外开放,传统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必然首当其冲。
(二)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是对外开放的基础与先驱 1.外贸体制改革对利用外资的影响(简答题)
利用外资有赖于改革传统的高保护、歧视出口的外贸体制。利用外资以出口创汇为基础的,归根结底要由出口贸易获取的外汇偿付。同时,外资也要求解除原有计划体制下行政管理的桎梏,代之以经济调节为主的管理体制。
2.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对引进技术的影响(简答题)
外贸体制改革有利于引进技术:反出口倾向的消除,引进技术规模扩大;对进口限制减少,意味着赋予企业越来越大的引进技术的主权;引进技术越来越受到市场需求的牵引。同时,通过一切影响外商投资规模、产业投向的体制性因素都会对通过直接投资渠道进行的技术转
移产生影响。
3.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对对外经济合作的影响
第三节 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进程与效果
一、国际外贸体制改革的路径:第一步,将配额、外汇控制等非关税手段关税化;第二步,将关税水平降低,进而实现贸易自由化。(选择题)
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路径:起点,中央集权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对外贸易保护体制;逐步松弛对外贸易计划,代之以许可证、配额及其他行政控制手段;随着国内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对外贸易数量控制随之减少,对外贸易制度朝着市场化演化。(选择题)
二、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简答题)
(一)下放对外贸易经营权,扩大地方政府对外贸易自主权
(二)扩大对外贸易经营渠道,打破垄断经营(简答题)
一是扩大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贸易经营权
二是决定各地方经过批准可以成立地方外贸公司
三是批准19个中央有关部
委成立进出口公司
四是陆续批准一些大中型生产企业经营本企业产品的出口业务和生产所需的进口业务
(三)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
(四)逐步缩小外贸计划控制范围,启用关税与非关税手段 1984年,对外贸易指令性计划逐步缩小,让位于粗线条的和有弹性的指导性计划。1988年,进一步调整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实行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三种管理形式。
1994年,对外贸易领域全部取消了指令性计划,只有少数极重要商品由指定外贸公司经营。
随着计划逐步推出后,市场机制尚不能有效调节,因而启用关税和非关税手段,也即国际上通行的商业性政策手段取代计划,作为过度。
20世纪80年代后期,尤其是90年代以来,我国关税不断下调。关税结构呈递升分布已有较大改善,但仍然较突出:即关税水平从原材料、到中间产品、再到最终产品是逐步递升的,保护重点仍是最终产品。
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计划的消减,我国逐步开始采用非关税措施,如许可证、配额、指定经营等措施。非关税措施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
(五)改革外汇管理体制(论述题)
外汇体制改革路径:
改革开放后,人民币汇率长期处于高估,保持在1.5元/美元左右。
1981年,我国人民币对美元贸易内部结算价:2.8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而非贸易外汇仍按官方价:1.5元:1美元。1985年,官方汇率调制贸易内部结算价,贸易和非贸易汇率得到统一。
1983年,开始实施外汇留成制度,并开展相应的留成外汇调剂业务。1985年,取消内部结算价后,外汇留成制度和外汇调剂市场的发展成为企业进出口成本的补偿。1985年扩大外汇留成比例,发展外汇调剂中心,由此形成“双轨制”汇率。企业出口收汇一部分按照较低的官方汇率上缴国家,一部分可按调剂市场汇率售出或自行根据市场供求进口盈利商品。
1994年,双重汇率制度与外汇留成制度被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外汇结售汇制度取代。
我国汇率制度:单一官方汇率----双重汇率----单一的市场汇率。
(六)实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论述题)
背景:1979-1987年的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在下发外贸经营权、拓宽外贸经营渠道、扩大对外贸易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中央政府对对外贸易的财政补贴也因此逐年增加,这是因为地方政府只按照国家下达的指令性、指导性计划鼓励外贸公司扩大出口,出口亏损则由中央政府负担,因为汇率高估、出口价格倒挂,即出口销售价格低于出口收购价,大量亏损发生。
内容:1987年开始的对外贸易承包责任制试点工作,结果相当不错。1988年起,全国实行。由外贸总公司、工贸总公司及地方政府分别向中央政府承包出口收汇、上缴外汇和承包基数内中央定额补贴三项指标,承包指标一定3年不变。承包指标层层分解到外贸经营企业和出口生
产企业。完成指标内的外汇大部分上缴国家,小部分留给地方和企业。指标外的外汇小部分上缴国家。1991-1993年新一轮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在官方汇率贬值的基础上,纠正了反出口倾向;取消了国家对外贸出口的财政补贴;将按地区留成改为按大类商品实行统一比例留成。这提高了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在出口外汇结算中的比例,企业更加公平竞争,外贸企业实行没有财政补贴的自负盈亏,是向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一步。
评价:积极作用:对外贸易承包经营制,旨在保证出口收汇增长的前提下,冻结国家财政补贴,从而从出口增长、人民币亏损补贴相应增加的恶性循环中摆脱。在打破对外贸易统包盈亏的大锅饭体制方面迈出了重要而坚实的一步,开始形成“分灶吃饭”,同时也调动了地方政府、企业的经营积极性,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消极作用:深究其本质,对外贸易承包经营制并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而只是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渡性体制形式。市场体制
下,企业应该是独立的市场主体,根据市场供求、价格因素决策,企业面向政府而不是面向市场。
(七)改革统包盈亏的对外贸易财务体制
从国家统负盈亏到外贸企业实现自负盈亏。
第四节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
对外贸易体制改革
我国贸易体制与国际多边贸易体制的兼容(选择题):2001年11月中国加入WTO。经过20多年的改革,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的15年谈判期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市场取向改革目标的确立与逐步推进,已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经贸体制与世贸组织多边贸易体制的相容性问题。但仍有某些局部上也有些不尽一致或不相适应的地方。
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主要承诺(论述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的主要承诺:
(一)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方提供非歧视待遇
(二)实施统一的贸易政策(必要性)(简答题 选择题)承诺在整个中国关境内,包括民族自治地方,借鉴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以及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统一实施贸易政策。保证中国法律制度的统一性和严肃性,明确法律只能由中央统一制定。
(三)保持贸易政策透明性
(四)外贸经营权改革
承诺加入世贸组织3年内取消外贸经营权的审批制,实施登记制。
(五)降低关税壁垒
承诺到2005年,中国关税税率降到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以下,平均关税税率降至10%左右。同时将全面实施世贸组织海关估价协议。
(六)消减非关税壁垒
(七)关于出口补贴
取消禁止的补贴,允许的补贴通知各国。
(八)实施《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
(九)接受过渡性审议机制
加入世贸组织8年内,接受审议,第10年终止审议。
(十)接受特殊保障条款(简答题 选择题)
由于中国不是正常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国“入世”之后12
年之内,如果中国产品在世贸组织其他成员国内对生产者造成威胁或造成市场扰乱,可以仅针对中国产品采取保障措施(保障措施原则上是必须针对所有成员)。双方应协商解决,达成一致时,中国应采取补救行动。协商未果,该成员仅可在补救市场冲击范围内,对中国撤销减让或限制出口。纺织品在2005-2008年之间可实施特殊保障措施:但4年对一种产品仅能使用1次,1次只能维持1年,不得重复使用。
(十一)反倾销发补贴条款
对中国产品在入世15年内,针对反倾销案计算可比价格时,参照中国国内价格或者替代价格。
(十二)关于服务领域的开放
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履行承诺的情况(简答题 选择题)
(一)2002
(1)对经济贸易体制进行了适应性调整
①清理、修订法律法规
②保持外贸政策统一性和透明性
③转变政府职能
(2)履行开放市场承诺,规范货物进出口管理办法
①减少关税和非关税措施
②进出口商品管理办法的规范和调整
③履行开放市场承诺,扩大外资市场准入。
④积极参与世贸组织事务,运用多边规则处理贸易纠纷
(二)2003
(1)货物贸易方面,继续减少外贸经营权限制,关税继续降低。
(2)服务贸易方面,适度开放。
(三)2004
(1)贸易权:中国所有企业和个人可以从事进出口业务。
(2)分销权:向外资进一步放开分销权
(3)透明度:
(4)银行业:取消限制。
(5)证券业
(6)保险业
(7)汽车金融业
(8)服务业
(四)2005
(1)进口关税降至承诺的终点。
(2)取消所有非关税措施(3)调整农产品关税配额商品的关税、配额与非国营贸易比例。
(4)国营贸易管理。
(5)取消指定经营。
(6)服务贸易中大部分领域将取消限制,允许外商控股或独资。
三、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方向(论述题)
1.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1)建立统一市场与公平竞争机制
(2)依法行政,加快法律法规的清理、修订及新法的颁布
(3)运用世贸组织争端机制,争取公平、宽松的国际环境 2.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以及与世贸组织的适应性转变和调整
不过,当她避开热闹的市中心逛到城西,发现古墩路上新开了家精致的水果超市。从外面乍一看,柔和的灯光投映在鲜红、粉绿、金黄、淡紫的水果上,倒更像是一个优雅和谐的花的海洋。欢欢两眼放光,急急忙忙地着手开始了水果超市筹建的大调查。
选址定位很重要
欢欢发现,在杭州只卖水果的专业水果超市还只有两三家,在凤起路上有一家“大华元”,规模大得像巨无霸,听说光是运货就有两三辆车呢!像古墩路上的这家“新都市果园”,一间门面,50来个平方米大小,老板连伙计也就四五个人,更适合像她这样的小本经营者投资。
欢欢向两爿店的负责人讨教“开店秘方”。“一个水果超市的定位应该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你的价格是没法与大超市相抗衡的,但你一定要有别于路边摊。开水果超市,不一定要大,但气氛一定要非常好,因为精致且有个性才是水果超市的特点。
第一步当然是寻找合适的店面。“大华元”选择在市中心凤起路的商务写字楼,一边是国都公寓这样的居民住宅,不远处的三华园也是商住两用,既有商业氛围又有生活气息;“新都市果园”虽然开在城西,但边上的颐景园马上要交付,附近还有桂花城、丹桂等不少楼盘,住户的消费能力不错。从两家店的经营状况看,正确的选址带来了人流,零买和团购的人都很多。
选好店面,还需要简单装修一下。新都市果园的主人花了3万元装修,把这家水果超市布置得像人家家里的客厅,原木货架装上五彩缤纷的水果,还不忘了放点香水百合、藤条箩筐的小资元素点缀;学设计出身的店主倪连育还做了辆两轮板车,上面放着鲜脆欲滴的草莓,非常抢眼。
其次是选择进货渠道。大华元水果超市的掌门人吴静鸣做了20多年的水果生意,建立起了一套自己的进货网络。他可以从产地直接进货,同样的水果比别人少了两道中间环节(多数水果批发商为二级批发商,除了从一级批发商那里进货还要交给批发市场管理费),这样利润就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
对于小本经营的新都市果园的老板而言,进货的技巧还得日常实践中慢慢琢磨。为了进到新鲜的水果,倪连育几乎每天都要去艮山门的水果批发市场,“知道货源地来源非常重要,进货不好会直接影响销售量;对于一些娇嫩的水果要很小心。再次是保鲜冷藏。大华元水果超市内自备了30~50吨的冷藏库,小批量的水果都可以自行储藏,在销售旺季,许多水果都基本上当天售完,这样就节省了不少费用。吴静鸣还联系了杭州肉联厂这些有大型冷藏设施的地方,为大批量水果的保鲜作好准备工作。
围绕水果动脑筋
新都市果园的门口放着一捆甘蔗,店主很坦率地说:“原本也不想卖甘蔗的,嫌它脏,可后来发现卖甘蔗可以带来人,带动其他水果,也就乐得多做几笔生意了。”
水果超市应该更多地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比如客户自由选择、搭配水果花篮,在特定的节假日优惠酬宾,在情人节推出情人水果礼盒、情人水果大餐,到附近的居民区进行水果展卖等等,都是拓展品牌、增加销售的办法。
再过一阵子,新都市果园的主人准备推出水果吧,帮顾客将挑选好的水果现榨成水果汁。如果条件许可的话,他还想开连锁店。大华元水果超市的最大特色是全天候服务,半夜三更也可以去那儿挑点水果解馋,零买、批发都可以。据了解,大华元水果超市开业第一天,从晚上的24点到次日6点,就做了1000多元营业额。
算算毛利有多少
开一家水果超市的赢利点在何处?我们不妨来算算账。
水果超市需要有一个中型的面积来展现它的独特个性,在闹市区选择一处50平方米的店面年租金至少要8-9万元,装修花费大概是2-4万元左右,关键是要突出自己的特色。除了房租、装修,还要加上每个月的水电费、人工费及货运费等,大概要3000-4000元。大华元水果超市大约有820平方米,有员工60人左右。像凤起路这样的黄金地段,每月的租金就要付10多万元,包括零售、财务、外购在内的员工每月的工资支出,也要在4-6万元不等。
教学内容:北师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学习目标:
1、通过调查让学生对集市和超市的特点有所了解,知道购买物品时的一些注意事项,学会独立购物。
2、在对集市和超市的调查活动中,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7个生字。掌握分类、量词、商业词语。
4、在单元学习中,理解并积累有关商业性用语,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5、创设一定的情景,在情景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写作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和社会交往中养成合作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集市与超市,或组织学生参观集市与超市,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培养勤于观察思考的习惯及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教法:寓教于乐
创设情境
启发引导 学法: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一定去过集市或超市吧。集市和超市各是什么样的?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充分说。
二、学习生字:
1、自主识字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全班交流汇报,师生共同学习
2、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三、同桌互相听写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题是购物,学会生字后,相信同学们都学有所得。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运用自己知识进行一次购物实践,注意观察周围人。同学们都是热爱生活,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孩子。尤其是观察后还要有自己的发现--周围人爱心的付出,能感谢帮助我们的人,这样才是真的高素质、好样的!板书:
集市与超市
副
铅
集
超
零
钱
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认识集市和超市商品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对商品归类。
2、学习使用量词。
3、了解商业专用语和符号。
4、学习制定购物计划学写购物清单。教学重点:
理解并积累有关商业性用词,培养学生结合实际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难点:写一篇购物经历
教法:寓教于乐
创设情境
启发引导 学法: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是购物小能手
1、学生交流各自的购物过程`
2、小结:通过刚才这几位同学的交流,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购物经历都不一样。比如说地点,有的同学在超市里面买的,有的在集市上买的。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都选择到超市去买东西,这是为什么呢?集市和超市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二、创设情景、练习商品归类
1、请学生说说自己课前了解了那些商品。
2、如果我们把商品进行分类那你找起来会不会简单了?
3、小组合作讨论:如何将列出的商品进行分类?
4、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5、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分类,明白:什么是粮食类、副食类、文具类、生活用品类、家电类。
三、学习使用量词。
1、出示:一块饼干 一包饼干 一千克饼干 小组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2、在小组汇报的基础上学习量词。3.交流练习使用量词。
(1)出示:帽子、笔。请生小组讨论:加上怎样的量词比较准确。(2)汇报交流
(3)出示:醋、白菜、皮鞋,同桌合作加量词。
(4)出示:雨伞、衣服、台灯、刀、电话,请生独立试加量词。(5)交流汇报中提高量词的使用准确性
四、积累词语。
1、小组交流自己所搜集到的有关买卖的词语。
2、你看到这些词语有什么感想?指名读。
买卖公平、诚信为本、买卖不成仁义在、童叟无欺,3、师生讨论理解这些词语。
师应教育学生“童叟无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公平诚信是现代的道德建设,这些大道理对于我们做小事情也很重要,是做人做事的根本。
4、请学生记一记,背一背这些词语。
五、了解商业专用词和符号。
出示:专卖店、连锁店、消协、打折、信用卡“¥““3·15”,请生认读交流自己所搜集到的图片及资料。
六、创设情景培养实践能力
1、出示到市场购物时冬冬遇到的问题: ※怎么能找到需要的商品? ※想买的CD盘,商场没有怎么办?
※发现了一个小书包,很喜欢,但是原本没有打算买书包,她该怎么办?
※付款时应该注意什么?
2、小组内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讨论,并进行表演。
3、小组汇报交流
4、师生共同评价,哪个办法更合理,评出“金点子”。
5、填写购物清单
为了更加明确自己购物是否齐全、合理,我们要在购物后填写购物清单。
出示“冬冬家的购物清单”
请学生仔细观察后讨论:怎样填写购物清单(小组内可以合作写
一份购物清单)?
七、能力提升
同学们都是热爱生活,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孩子。尤其是观察后还有自己的发现,去感谢帮助我们的人,真是好样的!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超市与集市对比,确实更为方便,购买时可以节省时间,卫生也比较好,难怪同学们都喜欢逛超市,但相对来说,价钱也会稍微高一些。因此,同学们在购买东西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地点。
购物时除了要选择恰当的地点外,还需注意些什么呢?
1、学生讨论购物时应该注意什么?
2、学生发言。
3、针对板书列表进行总结,全班齐读购物注意事项。1)、要选择恰当的地点; 2)、注意索取发票及购物小票;
3)、购买食品时还应注意查看商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不要买三无产品,即无厂名、厂址、标识。
4)、在集市上买东西要到固定摊位买,一旦发生问题可以直接找到人。5)、购买商品时,要看清商标上的价格,在商品实用、价格相仿的情况下,要挑选质量过关、造型美观的商品。
八、活动延伸、初显身手:
这节课我们主要讨论了如何进行购物,相信同学们都学有所得。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再进行一次购物实践。
九、小写作:
写一次购物经历。板书:
量词
专用词
【超市经营与管理教案】推荐阅读:
服装超市经营合同09-26
苏果超市竞争战略及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09-22
药品经营与管理09-21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论文07-12
酒店经营与管理制度11-30
跨国经营与管理考试题12-20
养猪场生产经营与管理07-02
外经贸经营与管理小抄09-20
汽车4S店经营与管理试题AB10-11
《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课程作业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