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集体备课的反思

2024-10-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于集体备课的反思(精选12篇)

对于集体备课的反思 篇1

宿豫区来龙初级中学

徐业辉

摘要: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合作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团效应”的优势。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的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在新课程刚刚起步的今天,教学中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集体备课可以有效的避免教师个体研究势单力薄的情况,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地减少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然而,由于教师思想认识上的不足,对集体备课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理解,使集体备课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集体备课

探究

合作

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学校的管理、教师的业务素质、敬业精神、学生学习风气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充分挖掘教师的教学潜力,教师间精诚团结,相互取长补短,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科教师经常进行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集体备课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师个体研究势单力薄的情况,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减少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当然在我们学校,由于教师思想认识上的不足,对集体备课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理解,使集体备课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本文结合我校的集体备课情况粗浅地谈谈集体备课的优势和目前存在的误区。

一、集体备课的优势

(一)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敬业精神

由于我校年轻教师居多,教学水平差别不是非常大,在教学中各

自为重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我们定期举行集体备课,要求大家要经常交流与研讨,这就要求教师要相互团结,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教学见解,有时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共同找资料,一起研究最佳的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敬业精神。

(二)有利于教学相长

备课组成员抱着虚心向别人学习的态度参加集体备课,主讲人精心准备、钻研教材,在讲述对教材的处理,教学难点的突破方法,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手段的运用时,对听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讲人的某些独到见解,是一个教学经验交流的过程,对听者是一个学习取经的过程,听讲人要认真分析才能发表独到的见解。这样相互讨论,能使听、讲双方都得到提高,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有利于中、青年教师的传帮带

为了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进步,我们实行了青蓝工程,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签订了师徒结对协议。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帮带,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我们实行说课、上课、评课三环节的师徒帮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青年教师听老教师的课,学习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尤其是学习难点的突破方法;老教师听年轻教师的课,课后通过评课和交流找出:⑴哪些知识点学生难于理解,原因是什么,怎样做好些;⑵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⑶对于抽象的概念或问题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效果会更好;⑷教学例题的选择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⑸实验教学如何改进;⑹新课教学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引入,学生更感兴趣。这样既有利于师徒的共同提高,又能把师徒结对子活动落到实处。

(四)有利于反馈教学信息

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教师经常交流教学信息,同科教师碰到一起,各自谈教学体会,特别是交流学生听课做题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和难以理解的概念。相互讲解,采用深入浅出的方法进行解答。

二、目前存在的误区

(一)集体备课成了个人的舞台

每次的集体备课先提前一周拟定好题目,安排好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在集体交流中设立了主讲人,无形中就设定了最好的、权威的,也就产生了大部分人是听众,而不是平等的参与者、争辩者、商榷者,很少发表自己的主见,提出自己的看法。集体备课由一人“包办”了其他人员的思想,个人意志代替了集体意见,抹杀了其他教师的首创精神和智慧,集体备课名存实亡。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集体备课要侧重于组内的交流与讨论,在争辩中“思想碰撞思想”、“智慧点燃智慧”、“情感沟通情感”,最终选择比较好的观点。

(二)教师的教学个性体现不足

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但是教学设计还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这样才能更好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更好的适应学生的学情。但是在教学中出现同年级同科教师在集体备课后上

同一课题时,听课老师听到的都是一个模子:一样的导入,一样的话:一样的讨论,一样的题。他们将集体备课的成果原封不动地搬进自己的教室,照本宣科。这样,不仅不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而且会步入另一种教学极端---思维抄袭,最终失去自我。由于各班学生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教师也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特长。因此,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灵活选择,体现个性特色。在教学中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钻研、反思、改进,对教学内容做个性化的修改,这样才能使集体的智慧得以升华,使教师的个性得以张扬。

(三)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不足

集体备课时,往往只注意教师如何教,怎样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只注意知识的重点怎样讲解,难点怎样突破,怎样精讲习题,巩固所学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学生的实际不了解,讲课会脱离实际,教学效果自然不好。所以,深入了解学生是搞好教学的重要保证,是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所谓的学生实际,其一是学生的思想实际,即学生的思想状况,包括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兴趣爱好等;二是学生的知识水平实际,即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时我们要思考:在课堂上,当我们把问题呈现给学生时,我用怎样的语调?怎样的教态?面对我的问题,学生有哪些可能的回答 ?对学生的回答,我怎样评判?对意想不到的情况,我会怎样处理?我能否根

据学生的思维,调节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流程?只有在备课中注重了这些细节的思考,在课堂上才能用真切的行动创造亮点,才能用真诚的话语撒播爱心的种子,才能用真挚的感情创造爱的永恒,才能用真实的心灵在课堂里体现生命的增值和律动。

(四)只注重课堂教学,对课后的反思不足

集体备课时,教师只注重课堂教学,对于课后的反思常常被忽视。如果说课前的精心准备能保证上好一节课,那课后的教学反思能帮助我们一辈子上好课。课后,教师认真反思,捕捉课堂教学中的感悟点,这其实也在备课。教师将教学感受记录下来,这是最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既可以及时纠正错误,传播经验,也可以为第二年备课或研究提供素材,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备课和研究能力。

对于集体备课的反思 篇2

一、发挥集体智慧, 群策群力。

集体备课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集体智慧的融合。也就是说, 集体备课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集体备课克服了教师独立备课的种种弊端:1.是避免了盲目性, 集体备课可以透过集体的讨论和切磋, 深入教材, 明确备课的深层次目标, 使教师克服了为备课而备课, 切中要害, 一针见血。2.是避免了因知识的狭隘而造成的偏差, 通过集体的创作, 教师可利用他人的只是, 经验来弥补自己的种种不足, 不但增强了备课内容的全面性, 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集体中学习, 不断提高教师的备课水平。

集体备课是一个大课堂, 教师可以在备课的同时学习各种知识, 积累各种经验, 在集体中不断发展自己, 从而成长为一个博学多能的教师。首先, 集体备课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通过教师的参与, 发挥集体的模范带动, 不断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 学习意识, 竞争意识, 促进教师不断地学习业务, 从而提高业务素质, 其次, 集体备课可以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 教师从独居的室内走向集体多大课堂。首先接触的是一个大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 不谦虚不行, 不学习不行, 通过互相学习, 职业道德不断增强, 并且在集体的促进过程中, 及时完成备课任务。

三、集体备课提高了工作效率。

这要从两个方面来说:1是集体备课使备课越来越精益求精, 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环节, 如重复拖沓的内容, 虚而不实的形式, 集体备课可以做到言简意赅, 画龙点睛。2是提高备课质量和工作效率。正是由于前者的作用, 才使集体备课的效率越来越高。

四、集体备课提高了教学质量。

正是由于集体备课的诸多特点, 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挪出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教学, 进行充足地课堂实践, 减少了备课的盲目性和重复性, 从而把有效地时间利用到教学中去, 使课堂教学的质量不断提高。

对于集体备课的反思 篇3

一、创新组织形式

主要做法是改变传统的以教研组为单位的组织形式,转而根据研讨内容需要选择人员组成备课组。如围绕“幼儿线描画的教学常规”这一课题,组织美术领域的教师组成备课团队;围绕“幼儿入园不哭闹的技巧和策略”课题,组织小班教师组成备课团队。我们还专门组织全园教师参加环境创设的集体备课活动,大家集思广益,创新环境,使全园的班级环境创设更具童趣和特点,达到地面、桌面、墙面三维一体的多元和谐和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效果。

二、探索备课模式

(一)“异中求同”模式

“异中求同,集体备课”,是先选取一个具体的活动内容,全体(或一个教研组)教师每人都根据选定的内容备一节课,然后再集体研讨,将众多设计集结为一节课,并选取一个教师来执教,展示设计成果,共同观摩后再次备课、试教,经过多次“磨课”,最后形成一个可行的定案。下面是我园数学教研组开展的“大班数学活动:学习二维坐标”集体备课活动实例。

1.个人备课,认真钻研、思考,自助积累

在这个环节中,每位教师凭着个人对教材的理解、对幼儿特点的把握自主进行备课,设计了不同的活动目标、教学教程,并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达成目标。如大班数学活动“学习二维坐标”,教师生成了不同的活动主题及初步目标。

“小小探险队”活动目标:

(1)通过模拟探险活动,让幼儿学习看坐标找物体。

(2)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成功的快乐。

“美丽的马路”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为马路种花、种树的活动中,初步学会用二维的方式找坐标。

(2)培养幼儿的分析、综合及操作能力。

…………

从以上活动确立的目标中,我们可以发现存在的几个问题:

首先,行为主体不一致。在同一活动中,有的目标以教师为行为主体,有的目标以幼儿为行为主体。行为主体不一致,使得目标指导活动评价时对象不明,缺乏针对性。

其次,目标不够具体明确。在教学活动“美丽的马路”中,目标1缺乏导向作用,目标2“培养分析、综合能力”,不明白教师准备在哪一个环节培养这两种能力,活动中也并不需要幼儿分析什么问题。

再次,目标的语言陈述不精确,缺少可观察和可测量性。从这些目标中,我们无法了解教师具体想让幼儿在学习中达到什么认知程度,所以活动结束后也无法知道是否真正完成了目标。在制定活动目标的时候,必须了解幼儿的知识、经验和兴趣,以此为基点展开教学,才能更好地落实目标。

2.集体备课,互相探讨,互助交流

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教师们交流了彼此的想法和意见,针对性地找出了自己在备课时的优点与不足。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们对不同教学设计进行分析与修改,剔除不符合教学理念和幼儿学情的环节,从而形成了我们第一次集体备课的教学设计《找宝藏》。

本次教学活动目标暂定为:

(1)尝试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寻找物体,初步认识坐标。

(2)能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操作游戏的乐趣。

(3)增强幼儿的空间方位感和小组合作、竞争意识。

教学方法:

(1)为幼儿创设充满趣味的情境,激活幼儿思维。

(2)找到幼儿兴趣点,运用尝试法、操作法、交流讨论法、对比法、游戏法等,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3)准备丰富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借助问题教学法、探究发现法等主动建构知识。

3.反复磨课,进入实战阶段

在集体备课后,教研组推荐一名教师进行试教,大家观摩集体备课的效果,以便进一步完善设计。

第一次试讲后,教师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为幼儿准备的数字宝图解读起来过于复杂,影响了幼儿的积极性;教学游戏的难易程度设计不合理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们又进行了第二次集体备课,再一次回顾教材与教学目标,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调整幼儿操作学具,提高教师指导语言的准确性等。

(二)“同中求异”模式

“同中求异”的集体备课方式,就是在同一主题背景下,不同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不同的生活实际,采取不同的设计构想,进行发散式备课。各自备好后,大家再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1.个人分析主题,多角度挖掘教学资源

我园在开展五月份主题“马路上”活动时,就运用了发散式备课形式。教师们通过对主题的认真分析,都能够多角度地挖掘资源、分析教材、设计活动。(请参看图表1)

2.集体研讨,互助教研

在个人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集体备课、研讨,老师们分别展示了自己的活动设计。

教师一:小班孩子对色彩非常敏感,马路上各种灯色彩丰富、变化多端,根据这些特点,我设计了“马路上的灯”这个活动主题,美术活动“漂亮的霓虹灯”、科学活动“灯”、手工活动“制作路灯”等。

教师二:马路上的灯使夜晚的马路变得更加美丽,但许多孩子对夜晚的马路了解却不多。我班准备从“夜晚的马路”入手,运用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向孩子们展示马路的四通八达,进而扩展到马路的种类、功能,让孩子全面认识马路。

…………

不同的设计思路为参与的其他教师打开了思路,老师们各抒己见、提出合理化建议。如小班“交通警察”活动,引入了家长资源,让当交警的家长到班上,请全体幼儿自由提问,了解交警的职业特点。就这个活动方式,有老师提出疑问:小班孩子能进行自主提问吗?这个方法适合小班孩子吗?问题提出后,其他老师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积极提出修改意见。

在热烈的讨论中,教研组长又适时抛出一个问题:这个主题如果放到中班、大班,你们会怎么开展呢?通过讨论老师们发现,同样的活动可以通过活动目标、活动形式的调整,延伸到不同年龄班。

3.取长补短,个人备课

在集体备课之后,老师们重新进行了又一次的个人备课,每个人都本着“保留经典、舍弃重复、创新生成”的备课目标,对自己选定的主题进行修订、补充,形成更加完善的主题活动。(请参看图表2)

“同中求异”模式在教师团队中掀起一种“头脑风暴”,它是不同教师思想碰撞产生火花的温床,是实现教学方式灵活性、有效性、丰富性的良好途径。

三、拓展集体备课功能

除充分发挥集体备课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功能之外,我园还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开发拓展出集体备课更多的功能。

1.园本课程开发功能

集体备课不仅提高了我园教师对教材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执教能力,也提高了大家组织教材内容、综合运用教学方式的能力,学会“借脑”、“借势”、“借力”,经过理解、整合,转化为适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能。

2.教师研修功能

我园将园本研修中的“个人自主反思、同伴交流互助、专业示范引领”三要素贯穿于集体备课的全过程,通过集体备课使教师逐渐养成了学习研讨、实践反思的职业生活习惯。在树立正确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提高效率的同时,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3.团队建设功能

我园力求做到在教研活动中为教师创造“说”的机会、尊重教师“说”的权利、培植教师“说”的勇气、锻炼教师“说”的智慧。通过集体备课、研讨,使我园教师的群体力量进一步加强,在集体方向性、团结性、自我组织性和活动整合一致性方面有较为显著的进步。

集体备课总结与反思 篇4

――集体备课总结与思考

根据县教研室有关集体备课的要求,大力推行集体备课活动,为了做到资源共享、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体现“团队”精神,加强同学科教师间的学习交流机会,彻底减轻教师负担,让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研究、教育理论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上,让集体备课成为进一步提升课堂效率和打造高效课堂重要途径。我校实施集体备课。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加强校本培训,增强教师集体备课自觉意识。为提高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学校这几年都利用暑期进行远程研修,对全体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培训,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集体备课。所有教师都能充分认识到在学校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之时,开展集体备课的作用和意义: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个体教学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提高。通过校本培训,所有教师不仅掌握了集体备课的操作流程,而且把集体备课提升为一种自觉的教学行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集体备课中来,务实求新,使集体备课活动落到实处,不断创新,取得成效。

二、制定教研制度,促使集体备课活动正常开展。没有制度保障的集体备课只能是流于形式,为此,我校专门制定了“集体备课”的相关制度:

1.建立健全教研组、备课组,负责集体备课的组织实施。大学科分年级成立学科备课组,小学科跨年级成立学科备课组。每个备课组由一名责任心和组织能力强的教师任备课组长,具体负责本组的集体备课活动。

2.各教研组、备课组在学期初就制定出详尽的集体备课方案,确定备课进度、备课内容和主备人;集体备课的时间和地点由学校统一确定,每周活动一次,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

3.为了整体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规定,各备课组的教学进度、教学案、课件、作业和周练同步。同时,在学校内部局域网服务器上设置各备课组专用文件夹,组内成员可以访问,将自己的电子文稿、多媒体资料上传至文件夹,实现组内教学资源共享,为未来学校网络化集体备课作好准备。

4.严格按照“分工主备教案——集体研讨——形成共案——个性化复备”的步骤进行。每次集体备课,主备人在参加集体备课之前认真分析教材,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写出详细的教学设计,形成电子文稿,打印发放到组内每个成员手中;集体备课时,组内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讨论,对主备人的教案、课件乃至练习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组内各位成员再根据自己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二次备课,对电子文稿进行修改完善,撰写详案,最后走进课堂上课,做到既有统一又有变化,使我校的课堂教学同中有异,丰富多彩,而非千篇一律。

三、完善评价机制,促进集体备课活动有效开展。为了保证集体备课活动有效进行,学校行政值周领导每天对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进行巡查;学校实行“随堂听课”和“挂牌听课”制度,“随堂听课”后跟踪检查教学案、作业,重点检查教师是否按集体备课要求进行二次备课;“挂牌听课”的教师必须按照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要求上好示范课,同一教研组(不是备课组)的教师必须参加听课和评课,提出中肯的反馈意见;所有教师每节课后都要撰写教学感,及时总结教学中的宝贵经验,解决出现的问题;每学期评选一次优秀备课组,给予表彰和奖励;这些督查和奖励措施,保证了集体备课活动的有效进行,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开展集体备课的积极性,使所有教师在竞争中加强合作,在合作中体现竞争,整体提高我校各门学科、各班级的教学质量。

四、不断开拓创新,保障集体备课活动卓有成效。思想上高度重视,制度上充分保证,又有评价激励机制,使我校集体备课活动从一开始就处在一个很高的起点上,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全体教师都能以满腔的热情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创造性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目前我校初三英语组和物理组,都是学校的先进备课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集体备课活动搞得很成功。

集体备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成绩,而且也锻炼教师队伍,带出了一批教学业务骨干。给年轻教师提供了发展的契机,他们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备课组也利用这些机会,强化集体备课活动,大家团结在一起,出谋划策,帮他们“打磨”课堂,每一次这样的“打磨”,就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锻练机会,都会使全组成员获益匪浅。

当然,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我们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个别教师还存在着一些认识和做法上的误区,认为集体备课就是减轻了自己的负担,少备课,轮流坐庄;集体备课就是统一教案,照搬照套;集体备课就是教案是你的,课堂是我的,我行我素。因此,在推进我校集体备课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进程中,有以下三点需要我们深刻反思和加以改进:

1.端正教研心态。现实中,每一位老师在内心中都期待着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能给自己个人带来益处,使自己在业务上得到提高,可又往往或多或少地抱着“自卑”或“偷懒”的心理。前者深怕自己的东西太幼稚太肤浅,所以常常与会静听,不发言,少表态;后者总想“偷工减料”,能不沾就甩手。这两种心态都缺少奉献精神,前者少思想交流,后者缺通力协作。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可贵的心态,那就是学术交流的自由和平等。

2.以讨论教法为主,以讲解知识为辅。备课组集体备课面对的都是同组的教师,在一起探讨得更多的应该是教法和学法。而部分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主备人阐述他的备课内容时,大多的时间都是在讲解知识点,留下来大家探讨的时间很少,至于教学的切入点、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突破等重要问题只能蜻蜓点水,点到为止。如果说备课组的集体备课需要花那么多的时间来解决知识点的认知问题,那么这首先就说明了本组的一些教师在讨论前没有认真审读过教材。这就背离了集体备课的宗旨,变成了“一言堂”,即使有讨论,也不能深入。

3.加强课堂听课是检验集体备课效果的重要途径。集体备课,主备人宣读他的备课内容,继而同组老师进行补充和讨论,这是对主备人备课的评价,也是一种课堂外的检验。而一旦形成定稿的集体教案,我们却往往忽视了对它的评价和检验,因为如果不经常深入到课堂听课,也就无从知晓集体备课时所讨论的教法是否真正符合实际,所讨论的学法是否真正让学生受益,所找寻的难点重点的突破口是否真的有效而易懂。

对于集体备课的反思 篇5

时间 3月8号 地点 办公室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主发言人 周丹丹 发言主题

出席人员 数学教师

缺席人员 无

讨论内容

1、分数应用单元的反思:刚刚学习完百分数的四个应用,结合学生在五年级的学习过的百分数知识,由于这是在小学阶段最后一次学习百分数,也即是说学生已经把所有的有关百分数的内容进行一次整理,把百分数的知识点与以前学习的倍数、分数也包括在一起。因为倍数、分数、百分数在这里都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复习的时候就抓住了他们之间的相同点进行了归纳。把整个四类问题归纳为求分率、已知分率、利息。在整个复习的过程中抓住分率是否知道,来区分求分率还是已知分率,再利找单位“1”的时候,单位“1”的已知还是未知来区分对应分率的寻找的列式的差异。

比较前后两个班级的教学,有这样的一些体会。在进行整理复习的时候,单纯的采用整理是显然不行的,如何有效地把知识的整理与配套的练习整合起来,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到底是先练习再让学生发现整理,还是整理之后在进行相应的练习巩固,还是把两种方法组合起来,这样的话又如何解决大量的练习于仅有40分钟之间的矛盾呢?还有是在进进行练习的时候一定要把有针对性,明确一道练习的关键的训练点在哪里,练习的深度由该如何把握。像课堂上采用的两道练习题,第一道练习的关键就是体会单位“1”与运算乘除之间的关系,而第二题就是体会关键句与对应分率之间的关系。

什么是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的步骤 篇6

1、开学根据教学计划,确定单元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

2、个人自备出思路

个人钻研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学生,提出问题、设想,在每单元教学的前几天,中心发言人写好“单元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备课组长组织集体备课会,共同研讨定计划。

3、集思广益,形成预案

各备课组中心发言人提前一周研究预定的备课内容,按照统一的格式,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力求规范、科学,然后分到各老师手中

4、博采众长,自备出新

在进入课堂实施教学之前,各老师要结合各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即在经典批注中作好旁批,教师在研讨深化的基础上写出具有个性特点的课时教案。

5、教后反思,提升能力。

要养成反思的习惯,要及时对课堂上的得失、感受、发现做好记录,加以分析与研究,并记录在教案的后面。集体备课的流程

对于集体备课的反思 篇7

1. 提高思想认识, 营造教研氛围。

集体备课, 集思广益, 博采众长, 是整合教育资源, 共享劳动成果, 提升教师群体素质,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是实施素质教育, 推进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语文学科博大精深, 高三复习时间紧迫, 任务繁重, 扎实有效的集体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集体备课必须做到活泼而不失严谨, 民主而不忘集中, 探究而洋溢着和谐。通过集体备课, 可以达成这样的共识:集体备课, 决不是可有可无, 更不能流于形式, 名存实亡, 陷入主讲人唱“独角戏”的尴尬境地, 因为它有助于教师增强个人素质, 提高教学水平, 发扬团队精神, 培养协作能力, 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2. 潜心研究高考, 把握理论依据。

高考是高三教学的风向标、指挥棒, 而考点是考纲的具体化, 是命题的依据。高三教学必须重视每年的考点变化, 必须潜心研究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和历年高考试题, 广泛收集高考信息, 准确把握高考命题意图, 深入探究解题规律, 为高三备考把脉定向。

3. 制定科学计划, 构建合理序列。

我们的指导思想是:科学规划, 稳步推进;强化基础, 注重能力;全面提升, 重点突破。未雨绸缪, 开学之初, 就通过集体备课, 对高三整个学年的复习内容全面把握, 整体安排, 制定出内容详尽、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并责任到人, 规范操作, 严格执行。

该计划包括四块内容: (1) 晨钟晚练。根据学生需要, 搜集有关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表达的练习题, 荟萃富有生活气息和文化底蕴的经典时文、美文, 让学生充分利用晨读课、晚自习时间强化语言积累意识, 加大阅读涵养力度, 养成自觉积累写作素材的好习惯。 (2) 专题复习。拉网式落实所有高考考点, 明确考点性质和学习目标, 强化能力层级和解题规范, 坚决做到“考点无遗漏, 知识无偏差”。在此过程中, 我们充分重视考点与课本的有机联系, 完成新授课后, 首先把诗歌鉴赏和文言文阅读作为一轮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以五本必修教材和两本选修教材为依托, 引导学生回扣课本, 唤醒记忆, 温故而知新, 争取高三一轮复习的主动权。 (3) 作文训练。突出文体特征, 注重训练的序列化、规范性。先让学生欣赏范文, 形成理论;再让学生自行模拟, 寻找差距;最后经学生自评、互评, 教师点化, 修改升格。 (4) 综合模拟。丰富学生做题体验, 培养应考实战能力, 增强答题规范意识, 总结审题解题规律, 提高临场心理素质。这四块内容, 相互补充, 有机结合, 整体推进。

4. 集体备课日常化, 学案设计规范化。

我们坚持“四定” (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 、“五备” (备教材、备大纲、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手段) 、“四统一” (统一目标要求、统一教学重点、统一双基训练、统一教学进度) 的集体备课原则。集体备课或集中或分散, 或固定或机动, 或学习新知, 或研讨旧学, 或“奇文共欣赏”, 或“疑义相与析”, 已经由制度化走向日常化、规范化。

还是以专题复习为例, 我们以考点为单位, 以主讲人为主导, 带领互助小组, 提前两周准备一份符合学生实际、适应高考要求的教案, 利用周二晨读、周三课外活动、周五晚自习时间在备课组内宣讲, 经广泛交流、热烈讨论, 整合生成凝聚集体智慧的学案。学案编制严格遵循考点阐释 (帮助学生了解考点内容、能力层级、命题方式、试题特点、考试重点、改革动向等) ———知识梳理 (围绕考查重点, 对有关知识进行全面梳理, 有机整合) ———典题例析 (选用近年特别是近三年全国卷及地方卷相关试题, 让学生与高考亲密接触) ———新题演练 (荟萃全国各地最新模拟题进行专项、集中训练, 巩固复习成果, 检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查缺补漏 (“绝不在同一块石头上绊倒两次”, 错题再练, 熟能生巧) 的“五步走”程式, 提前一周印制出来, 提前三天发给学生督促完成。教师及时关注学生反馈信息, 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教案。

5. 多措并举, 强化落实。

落实是硬道理, 落实是真功夫, 为此, 我们采取了以下落实措施:

(1) 确保学案质量, 严格操作规范, 做到有发必收, 有收必改, 有改必评, 有评必补。

(2) 注重课堂实效。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重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细化过程管理, 切实完善课前预习、课堂小结和课后巩固等学习环节, 深入把握专题复习程序, 启发诱导, 师生互动, 爱心点评, 耐心辅导, 及时检测, 扎实巩固。

(3) 规范模拟训练。坚持流水阅卷, 集体诊断, 精心讲评, 及时查补。妥善处理好试卷讲评中先与后、主与次、难与易、快与慢、讲与练、放与收的关系。

(4) 坚持“课前三分钟”活动。或知识讲解, 或美文美读, 或素材共享, 或个性演讲, 提高学生参与度、互动感、表现力, 全面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5) 重视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加强对尖子生的重点培养, 对后进生的心理辅导, 坚持师生恳谈、作业面批制度等, 完善学生成长档案管理。

事实证明, 通过集体备课, 教师统一了思想, 焕发了活力, 解决了疑难, 优化了资源, 提高了效益, 也形成了师生合奏、共鸣。总之, 集体备课让教师有抓手, 学生有学头, 使高三一轮复习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 顺风顺水, 卓有成效, 成绩斐然:教师的教轻车熟路, 循序渐进;学生的学兴趣盎然, 得心应手。学生的学习态度逐渐端正, 学习兴趣明显增强, 学习成绩更是稳步提高。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集思就能广益, 有“备”才能无患, 苦尽定能甘来。只要教师精诚团结、通力合作, 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①《语文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新课标下的集体备课 篇8

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仅通晓一门知识绝不能称之为好教师。在教材频繁更新的背景下,一个教师要想成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还要有广博的知识,才能符合新教材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可见,现在的新教材的要求已经超出了教师单个人所能承受的范围,要成功地完成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就要与备课组内的同伴合作,与校内其他教师互助。

从备课环节上看,教师要协作备课。协作备课是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努力。“集体备课”是协作备课的主要表现形式。它是指备课组教师共同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集体构建课程实施方案,形成统一的重点、难点,统一进度和练习,统一考评和测评的备课方式。它的基本流程包括:小组活动——问题探究——达成共识——确定主讲人——形成草案——反馈小组讨论——成案。

集体备课的优点在于集思广益,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并在集体研讨的过程中,使每个教师更加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和重难点,在同一年级产生同质的教学效果,实现以老带新,加快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有效推动教师队伍的和谐发展,整体进步。

集体备课形式多种多样。如就教学环节的设计,重难点的化解突破等方面进行集体讨论。可以由一个人主讲,其他教师补充;还可以进行听课评课,使课后反馈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促进因素。校园网络平台的建设也为教师集体备课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平台。教师可以打破年级界限,打破校际界限,和全国各地的名师、专家共同探讨。

“集体备课”在很多学校已经广泛实行,有的学校建立了自己的备课制度,形成了自己的操作规范和风格。我校经过两年的实践和探索,也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规范程序,现作一简单介绍。

一、制度规范,明确集体备课任务

1.基本原则

实效性:解决教学课时进度、课程设计、重难点突破等实际问题;全体性:真诚合作,人人参与,资源共享;经常性:每周固定时间进行研讨,还可根据实际需要随时随地安排;研讨性:深入开展研究讨论,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互补性:取长补短,集个人才能与集体智慧于一体,把集体智慧内化为个人的教学行为。

2.基本程序

四定。定人:要求全员参加。隔周一次的教研组会,以教研组为单位,全组成员必须参加,每周一次的备课组会,以备课组为单位,本备课组成员必须参加。同时还要选定主讲人。主讲人应全面分析教材,介绍自己对重点课文和语法的教学设计及课内外联系的安排,或者交流自己的教学心得,或者交流本学科的最新动态或前沿信息。定时:学校每学期规定教研组集体备课的时间。定地点:确定集体备课的地点,方便集体备课,共同研讨。定内容:每次教研组会和备课组会先拟订讨论课题,各备课组要按计划规定的内容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全学期集体备课的内容要相互衔接,覆盖全册教材。

四备。备课标: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案。备教材:紧紧围绕教材,明确重难点和语法点,构建知识网络,挖掘课本信息,源于课本,又要高于课本。备学生:跟踪学生全程学习,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好,让中等学生吃饱,让基础不好的学生有所得,既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又预测将面临的困难,对症下药地制订下个阶段的教学方案。备教法: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实际,采取有效手段,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策略。

五明确。明确考点、重点和难点;明确能力提升点;明确掌握障碍点;明确知识交叉点;明确新旧知识连接点。

六统一。统一认识,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内容,统一作业,统一测试。

二、行政参与,营造集体备课的氛围

为使全体教师统一思想,重视集体备课,学校派相关行政人员参加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教务处根据行政人员的配备和备课组的数量,制订《备课组活动时间和地点表》,明确职责,参与和记录集体备课的全过程,了解学校各项措施的落实。

三、超越模式,形成集体备课的特色

班级有差距,学生有差异,学生能力有高低,教师经验有多少,教学风格有不同,而备课组又明确要求六统一,有教师怀疑此举会不会抹杀教师的个性和特长。当然,如果使用完全统一的教案,的确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而我们是在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点的同时,大力提倡教师根据班级水平、班级特点以及学生的差异形成自己的教案,这样就可以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此外,集体备课如果仅停留在下周工作布置,常规工作分工,或者印发统一资料和教案的环节上,是不可能形成浓厚的教学研讨氛围的。所以,我们提倡各备课组结合本组的特点、年级层次、师资结构形成各自的特色。

集体备课的感受 篇9

学校倡导教师集体备课,是为了集思广益,共同探索,精心设计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等,使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从而促进教育的公平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改革。这一教学改革符合我国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有利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坚持下去一定对我们的教育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但有些时候,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无奈。教师的工作量大,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每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等,若再加上班主任工作,每天的工作很满很满。同头的老师又不是同时上下课,大家都有时间的时候很少,怎么集体备课?所以不是学校硬性要求,教师都是各自准备自己的课,有疑问时,进行交流。

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 篇10

第一、主持人交代本次集体备课活动的内容和要求。第二、主备人陈述教学设计。

陈述的基本顺序为:解读教材(含目标设计和重难点的确定)——阐述教学设计理念——简述教学流程,凸现设计亮点——阐述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板书设计及意图效果——作业、检测——需要向其他老师请教的问题等-----模拟讲课。陈述时,侧重讲重难点及其突破方法、说自己教学环节设计及其做法。

主备人陈述时,其他教师看印发的主备人的教案设计,结合自己的思考。适时圈画。

第三、备课组集体研讨。

1、讲--其他教师简要陈述教学设计、观点和做法,特别是不同于别人的观点和做法;

2、评--对主备人和其他教师的设计.观点进行客观的.中肯的评价,一般选择两三位老师,分别指出其教学设计中的“亮点”、值得借鉴的地方以及值得商榷的环节、内容;对“评”环节有异议的地方与其他老师展开讨论,讨论的过程要体现互动.生成的特点。

3、议--展示需要向其他老师请教的问题,与其他老师展开讨论;展示值得探讨的内容、问题等,与其他老师展开讨论;展示希望得到的帮助等。

评与议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必须体现“互动与生成”,有精彩的讨论、交流,发言时不拘顺序,可以多次发言,甚至是有礼貌的插话。

这个过程主要围绕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方法进行研讨,也可结合学生情况,提出教学设计的改进措施。发言时要求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客观评价,要避免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从头到尾说一遍。要提出自己的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另外,主持人必须有问题引领,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当场研究,逐一解决。教师在初备的教学设计上要作好研讨记录,为设计个案提供第一手资料。

第四、主持人作结:把大家的观点、意见归纳起来,提供给主备人和其他教师改进教学设计。

对于集体无意识的思考 篇11

“集体无意识”的内容是原始的,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它不以明确的形式存在,而只是一种可能,这种可能从原始时代起通过一些记忆形式逐代传下,积淀在大脑组织的结构之中;它不直接提供固有的思想,只提供产生思想的可能性;它提供各种类型的幻想活动,包含所积淀的人类祖先无数有代表性经验的公式化组合的原型意象。由于它不同于意识,所以不会受压抑,也不会忘却。

集体无意识理论是荣格在扬弃弗洛伊德个人无意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所以了解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甚至是弗洛伊德以前的无意识学说,对我们进行集体无意识的研究,都是有一定的理论意义的。

无意识的理论,有着源远流长的思想根源。早在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就试图把精神同产生精神的物质活动分离开来,认为精神不包括意识无法察觉到的一系列大脑物质活动。笛卡尔的这一观点,在西方引起了一股向相反方向发展的思潮,即重新发现和探索无意识心理过程的思潮。而最早提到无意识的是英国神学家拉尔夫·柯德俄斯,他在《宇宙之真的推理系统》中指出:“生命中可能存在着某种我们不能清晰地意识到或不能及时注意到的能量——对于它的作用,我们称之为生命的感应”。18世纪初,伟大的德国数学家和哲学家莱布尼茨从其单子论出发建立了他的无意识理论。他认为,在伴随有较明显的意识观念的觉醒状态时,还存在有类似于睡眠的“微觉”—未被统觉的知觉。它们单个存在时不易被觉察,但将它们总和起来加以适当调整便会引起清晰的意识或印象。一个世纪后,赫尔巴特把莱布尼茨的无意识观念发展成为意识阈限的概念。他认为那些不一致的观念不能在意识中同时存在,而那些不相干的观念则被排斥到意识之外而变成为赫尔巴特叫做被抑制的观念。被抑制的观念存在于意识的阈限之下,并且类似于莱布尼茨的微觉。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先驱,伟大的哲学家卢梭最早从情感方面探索了无意识问题。18、19世纪德国的一批诗人和哲学家如赫尔德、歌德、费希特、黑格尔、谢林等重点研究了“无意识”力量的运动特征。19世纪法国物理学家、心理学家费希纳使用过阈限概念,他直接把无意识称为心理能量,費希纳的这些想法对弗洛伊德有很大影响。

弗洛伊德从总体上把人的心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意识层和无意识层。他说:“精神分析的第一个令人不快的命题是: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至于意识的过程则仅仅是整个心灵的分离的部分和动作。”弗洛伊德强调人的心理过程主要是无意识,而意识的过程是由无意识的过程衍生的。他指出,人类的策动力和欲望,尤其是力比多,多半存在于无意识层中。

荣格是在对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提出质疑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集体无意识学说。荣格认为,精神分为意识和无意识两大部分,而无意识又包含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两个层次。个体无意识由那些曾经一度被意识到后来又被遗忘了的心理内容所组成,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在人的一生中却从未被意识到。集体无意识包括本能和原始意象,前者是原始的行为倾向,后者是原始的思维方式。荣格认为,如果要使个体人格趋于完整,就应帮助他打开无意识之门,首先理清个体无意识,然后再引导他深入到集体无意识,使之与自身的意识生活协调起来。荣格指出:“所谓集体无意识,是指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件作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它在每一世纪只增加极少的变异,是个体始终意识不到的心理内容。”它潜藏在人类心灵的深处,常常以各种原型、象征的形式在人类生活中表现出来。它既不产生于个人的经验,也不是个人后天获得的,而是生来就有的,是一个保留在人类经验之中并不断重复的非个人意象的领域。

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集体无意识”的概念无明确提出来,也无专文论说,但对“集体无意识”的探讨仍散见于其文献中,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提出:“由于它承认了获得性的遗传,它便把经验的主体从个体扩大到类;每一个体都必须亲自去经验,这不再是必要的了;它的个体的经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由它的历代祖先的经验的结果来代替。如果在我们中间,例如数学公理对每个八岁的小孩都似乎是不言而喻的,都无需用经验来证明,那末这只是‘积累起来的遗传’的结果。”恩格斯对于获得性遗传学说的论述对于我们理解集体无意识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由集体备课带来的思考 篇12

1、由于父母精心抚养和无微不至的呵护而唯我独尊。2、由于没有兄弟姐妹而性格孤僻。3、在家里很少动手做家务依赖性强。4、由于长期生活在成人的保护圈里而而性格懦弱。5、由于周围充满了父母、社会对他们的关爱, 而他们自己却没有关爱别人的体验而自私冷漠。

面对新形式下的教育主体, 中小学教育格局的不断发生变化, 教育体制和理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随着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不断开展、深入, 随着青年教师在学校的比例不断增大, 课堂教学也有了新的需求, 课堂教学需求已从以往的“单兵”渐渐转化为集体合作, 于是许多学校进行了“集体备课”。

一、集体备课的意义

集体备课是指在课程改革的前提下,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 面对新的教学内容, 新的教学资讯和新的教育主体而产生的以研组为单位的集思广益的一种群体性智慧整合与发挥的教学研究活动。它需要与时俱进, 不断开拓创新, 既要秉承传统的优秀成果, 保持先进的适合校情、班情的新做法, 又要适应课程改革与发达国家的教育接轨需要, 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新形式下的教学实践。集体备课可以更好的备学生, 可以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 可以增进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有利于形成强有力的战斗集体, 能够极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力, 把个人的教育实践经验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合于集体合作之中。集体备课无论是对中老年教师, 还是青年教师, 都是迅速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的有效形式之一。教师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各抒已见, 互相关心, 互为补充, 个人的素养从思想政治、心理成长到业务能力都在短时期内得到大幅提升。可以更好的适应学生心理的需要。

二、做好集体备课要把握好以下三个原则

1、统一性原则。

集体备课一旦失去了统一, 就不能在集体讨论中获得正确的信息, 就不能高效益的开展教学实践。

2、超前性原则。

教研组的各教师所分配撰写备课提纲的任务和提供备课提纲要有一定的超前性, 任课教师的提纲准备任务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一并分配, 便于教师早作准备, 收集资料, 钻研大纲和教材。备课提纲的讨论一般要超前一周。

3、完整性原则。

划定备课任务应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 保持其内容的完整性。一般依据教材的单元或章节来划分比较合适, 切忌人为地将教材割裂开来

三、集体备课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1、正确处理好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的关系。

集体备课一般采取集中讨论与个人钻研相结合的形式。如果仅仅依靠听备课组长的说课, 讨论是不能成功的。备课时要发动备课组全体成员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 讨论时才可能各抒己见, 百花齐放, 把大家的思想统一, 内容统一。所以, 所以集体备课时个人钻研是前提。集体讨论时, 组长要善于引导, 充分调动各教师调动积极性。还要善于总结, 概括出思想, 整理好备课提纲。

2、正确处理好备课与试教的关系。

备课是讲课的基础, 讲课以备课应用。集体备课之后, 要每位教师进行试教, 每次教后及时组织评课。发挥执教者自己的特长, 取长补短, 上出自己的风格, 方法可以各有不同。概括地说, 备课要统一, 上课在不离开备课提纲的情况下, 可以各显神通, 发挥所长。不能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

3、正确处理好骨干领路与培养新教师的关系。

集体备课的备课组长要挑选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备课时要贯穿于每学期的全过程, 从培养年青教师的角度出发, 让年青教师来吸收最丰富的营养, 本着“共同提高”的战略目标共同进步。这样可以一举数得。

四、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

有些学校的集体备课流于形式, 不仅抹煞了教师的教学个性, 浪费了人力资源, 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阻碍了师生的共同发展,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一人备课, 众人偷闲。

学期初备课组将备课任务分段到人, 从形式上看是不错的, 但在实际操作中, 有人照搬了教案, 有人下载网上教案, 很少有个人独立的思考与创意, 东挪西移, 完成任务为目的, 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

2、缺少环节, 随声附和。

初备完成后, 备课组有一个讨论, 组内成员针对教案提出个人的独特见解, 完善并精益求精, 从而形成集体的智慧。可是却随声附和, 没有认真思考, 没有从实质上整合集体的力量。使初案成为定案, 其结果是, 教学课堂中由于缺乏创造性和实用性而成为一张究教案。

3、反思乏力, 口述不记。

授课结束, 备课组教师都有心得体会, 却因草率讨论而未记录。时间一长, 便模糊不清, 不能成为下次备课的经验。对下次备课没有指导意义。

上一篇:企业策划部门培训下一篇:小学开学仪式校长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