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美术上教案(精选7篇)
一、教学目标
1.探访老街的历史与文化。
2.学习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对老街进行记录或描绘。
3.在感受和表现老街的传统风俗文化和历史建筑的艺术创作体验中,增进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关注、尊重及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悠久的历史、繁华的过去、驻留过的名人,为老街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和故事。老街古建筑群历经沧桑,具有其独特的地域特色,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是当地的文化遗产。这些老街再现了不同时代的繁荣,折射出前人建筑艺术的高超和绝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为我们今天发掘美术资源,探讨传统美术文化提供了范例。本课以探访家乡老街的历史与文化的活动,让学生从美术角度去感受、体会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学习用简洁的文字或速写、摄影等方法记录下来,作为创作的素材。教材选用了安徽的屯溪老街、浙江的西塘老街、绍兴的老街、南浔的水巷风貌等摄影作品,通过赏析,感受各地老街在岁月的沉淀中显露出浓郁而独特的古韵和人文气息。通过与现代城市建筑的对比,学会了解、欣赏历史文化建筑的特点,感受老街古建筑群所展现出来的线条韵律美、色彩简约美、构造节奏美、雕刻典雅美和意蕴和谐美。
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老街风光照片的呈现,使学生犹如芽越时空:漫步老街,踏着磨得光溜溜的青石板小路,穿过曲曲折折的小巷,在那些乌黑发亮的门板上,在写满岁月沧桑的街面店铺中感受昔日的繁华;拾阶而上,在拱桥上感受老街特有的文化底蕴;临窗而倚,从白墙黛瓦中呼吸着老街浓厚的诗情画意。在学生凭吊古物、品玩老街、寻觅人文的活动中,激发他们探访历史文化活动的热情。一组反映老街传统风俗的图片,向学生展示了这些正在慢慢淡出人们视线的老行当。学生在探究传统文化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尊重、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教材还提供了一组同龄人的作品,通过赏析,使学生学习用丰富的美术手段记录传统历史文化的方法,拓宽思路,创作出富有个性的作品。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美术形式对传统历史文化进行记录或描述。
难点:运用不同的美术形式表现老街。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
(教师)课件、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教学过程
1.欣赏各地著名的老街,初步感受历史老街的风光。
揭示课题《悠悠老街》。
2.说说自己家乡老街的历史和故事。
3.引导学生欣赏老街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自然风光。
4.引导学生欣赏老街上各种古老建筑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历史建筑的特色。
5.引导学生欣赏一组反映老街上保留着的传统风俗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传统文化。
6.学习建议:课后和同学一起寻访老街上的传统风俗文化和历史建筑。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
(教师)课件、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教学过程
1.观看老街视频,揭示课题。
2.交流:和同学一起用相机或画笔记录老街的历史和风俗文化时,有什么困难?又有什么趣味发现?
3.写生创作指导。
(1)赏析表现老街风貌的优秀美术作品。
(2)教师讲解并演示创作写生的方法。
4.同龄人作品欣赏。
5.学习建议:通过写生或记忆画的形式表现老街。6.展示评价。
7.拓展:不同美术形式表现的悠悠老街。课后反思:
在我们的周遭,有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大多正以惊人的速度流失,有的正在被我们重新认识和保护,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关注历史文化,尤其是本身就具有很多审价值和文化遗存,可以从艺术的角度去感受、理解,欣赏,用美术手段来记录,表现。
2、传统门饰
一、教学目标
1.中国传统门的类别、装饰特点。
2.通过对门饰的观察、欣赏,初步学习运用剪纸或绘画形式,创作自己喜欢的具有不同风格的门。
3.培养热爱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品质。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门是家与社会的区隔,也是家的颜面。在中国传统的门饰上,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代的社会风尚及生活习俗,反映了浓厚的文化内涵,精致与华美尤为突出。中国门饰一般以雕刻为主,北方以彩绘木雕为多,南方则以浮雕、镂空雕为主。经过中国民间工匠数千年的摸索,使门的雕饰技艺极为精湛,真正做到了美观与实用相结合。通过学习,了解门的装饰可以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感。本课教科书首先是呈现了几幅精致的中国门饰图片,激发学生审美情趣,又通过小知识了解到中国传统门饰上的主要内容。图片与文字的完美结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美的氛围。教科书提供的几幅图片特写,比如门钹、门环装饰的细节,更是以小见大,让学生从细致处感悟到门饰的造型美与文化美。教材提供的通过折、剪、刻方法制作门饰的步骤图,让学生了解到一些基本的门饰制作方法。学习建议主要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欣赏,制作出绘画或剪纸形式的门饰,也可以通过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来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
2.重点、难点。
重点:用绘画或剪纸的形式表现中国传统的门饰。难点:创作的作品表现出传统的装饰风格。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卡纸、综合材料、剪刀、双面胶、水彩笔。
(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1.介绍导入新课。
(1)欣赏各类传统门饰的图片。(2)引入课题:《传统门饰》。2.欣赏相关作品。
(1)欣赏各种各样的门饰。
(2)了解“门“各部分的名称、及“门”的细节装饰。提问:你觉得这些传统门饰美在哪里?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
3.教师提出作业要求:
(1)用对折剪刻的方法制作一副门的剪纸。(2)用线描的方法表现不同风格的门饰。4.学生构思创作。5.教师巡视指导。
对创作中普遍出现的问题作集体和个别的指导。6.评价。
能否在传统图案上进行创新;
能否在作业中有意识地运用一些形式原理;
能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对他人作品的意见。7.拓展。课后反思:
本课教科书首先是呈现了几幅精致的中国门饰图片,激发学生审美激情,又通过小知识了解到中国传统门饰上的主要内容。图片与文字的完美结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美的氛围。教科书提供的几幅图片特写,比如门钹、门环装饰的细节,更是以小见大,让学生从细致处感悟到门饰的造型美与文化美。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一些欧洲建筑的门饰图片,帮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到西方门饰的特点及文化内涵。最后,教材提供的通过折、剪、刻方法制作门饰的步骤图,让学生了解到一些基本的门饰制作方法。课后,学生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欣赏,制作出绘画或剪纸形式的门饰。
3、适合纹样
一、教学目标
1.欣赏适合纹样,感受适合纹样的艺术特色,了解适合纹样的不同样式及构成特点。
2.学习适合纹样的设计方法。
3.通过学习,了解适合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适合纹样》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课程。适合纹样是指将一种纹样适当地组织在某一种特定的形状或空间中,具有装饰效果的纹样。适合纹样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可用来装点我们的生活,如刺绣、花布、花瓶、地面、墙面、窗花等都会用到装饰纹样。本课贴近学生生活,教师可利用实物引导学生直观感知适合纹样的美和适合纹样与生活的关系。
设计适合纹样,首先要确立适合纹样的外框形状(可以是三角形、圆形、菱形、方形、多边形等);其次,是内部纹样的选择,适合纹样的内部纹样内容可以是花卉、人物、动物、风景等。适合纹样的构成一般有对称式、均衡式、向心式、离心式、旋转式等多种形式。要设计一个漂亮的适合纹样,不仅图纹形态要美,色彩搭配也很重要。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适合纹样的不同样式、构成特点及设计简单的适合纹样。
难点:运用点线面的组合、色彩的合理搭配,表现出丰富多彩的适合纹样。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用具、各种纸张等。
(教师)课件或视频、范作、图片和实物等。教学过程
1.欣赏导人,引出课题。
(1)欣赏生活中的适合纹样。说一说:你还在生活中见过哪些适合纹样呢?
(2)揭示课题:《适合纹样》。
2.观察分析,研学新知。
(1)欣赏适合纹样作品,说一说:什么是适合纹样?
(2)欣赏适合纹样作品,小组讨论:适合纹样的构成形式有哪些? 对称式:纹样上下或左右相同,同形同色,整齐稳重。均衡式:不对称,纹样不同形、不同色,自由活泼。向心式:纹样由外往中心排列。离心式:纹样由中心往外排列。
旋转式:纹样由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扭曲。
(3)欣赏同龄人作品,学习作品优秀之处。提问以下适合纹样运用了哪种构成形式?(4)提问:你知道如何创作适合纹样吗?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1)选择一个形状和纹样素材,设计适合纹样。
(2)也可以为一件生活用品设计适合纹样。
(3)提示:
①适合纹样与里面的纹样要适合外形,即使去掉外形,仍能显示出原来的形状特点。②纹样绘制时要注意色彩的关系,如对比与和谐
4.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举办“适合纹样赏析会”,请学生将自己创作的适合纹样作品贴在黑板上进行自评,互评。(评价建议:从适合纹样的构思、创意、点线面的组合和色彩搭配等方面进行评价)
(2)教师以恰当的语言对适合纹样和学生作品进行小结,引导学生加强在生活中观察与运用适合纹样,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课后反思:
本课以美术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注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学习的过程中营造轻松的交流氛围,采用“愉快式教学”“生活化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手法和组织形式,如通过欣赏作品感悟生活中的美、通过比较纸盘的不同纹样了解适合纹样的特点、通过小组竞赛探讨适合纹样的形式美„„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通过自己的发现、与同伴的共同探索等过程,自主发现学习适合纹样的特点以及创作适合纹样的方法。
4、好看的装饰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装饰画的起源、种类、作用,感受装饰画独特的艺术美。
2.学习装饰画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3.培养将美术作品运用到生活中去的意识,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装饰画是一种非常讲究与环境的协调并起到美化装饰效果的独立艺术形式,它历史悠久,题材丰富多样,在现代生活中运用广泛,具有鲜明的欣赏性和装饰性,可以满足人们
不同的审美需要。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首先引导学生感受装饰画的独特的美感,并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装饰画的起源、种类和作用,感受装饰画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装饰画的设计三要素:造型、色彩、构图。教师引导学生从写生人手,运用夸张、变形、概括、修饰等方法进行创作,设计出有创意、有美感的装饰画。教师引导学生将装饰画运用到生活中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装饰画设计的基本方法,尝试设计装饰画。难点:灵活运用装饰画设计方法,设计有创意的装饰画。
三、教学课时
l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纸、彩色笔、绘画铅笔、画框等。
(教师)范画、课件等。教学过程
1.欣赏引人。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装饰画,提问:这样的画给你带来怎样的美感?我们应该把它称为什么画?
(2)说一说:你对装饰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怎样的装饰画?
(4)教师小结: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这种“与环.境协调,起到装饰、美化环境的画“,我们把这样的画称为“装饰画”。因为装饰画具有鲜明的欣赏性和装饰性,所以 人们称它为:“经过化妆、打扮出来的画。” 出示课题:《好看的装饰画》。
(5)教师讲解装饰画的起源,师生共同感受装饰画悠久的历史。
2.交流探究。
(1)欣赏著名的装饰画作品,进一步感受装饰画独特的美。
(2)与写实的绘画相比,装饰画具有怎样的美感?
(3)通过照片与装饰画的对比,学习装饰画的设计方法。
师生共同探究装饰画的方法:夸张、变形、简化、概括、修饰等方法;总结装饰画 的设计三要素:造型、色彩、构图。
3.设计实践。
(1)教师示范的装饰画设计方法,强调作品创作时可以是形状的装饰变化,也可以是色彩的装饰变化。
(2)学生了解装饰画绘画步骤。
(3)学生了解装饰画的组合形式:独幅式装饰画和组合式装饰画。
4.尝试创作。
(1)教师提出创作建议:①设计一幅以《花》为主题的独幅式装饰画;②小组合作设计一组以《花》为主题的组合式装饰画。
(2)学生进行创作,选择完成组合式装饰画的同学进行讨论分工,合作完成作品,5.课外延伸。
(1)学生作品完成后,在教室展示作品,并填写作品说明。
(2)教师组织学生欣赏装饰画展,进行自评和互评。
(3)欣赏多种材料制作的装饰画,让学生了解装饰画的表现形式和材料非常丰富,值得课外继续去研究学习。
(4)可以尝试将自己设计的装饰画运用到生活物品中去。(如设计茶杯垫、T恤衫等)课后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以启发,诱导为主,注重学生学习的探究和合作,如在观察、分析各种废旧材料的形态、色彩、肌理等特征时,我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提出问题:“你对哪些废旧材料感兴趣?利用它能制作什么内容的装饰画?“这样的方式激活学生思维,诱发积极的言语应答。
5、生活中的民族纹样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民族纹样,认识民族纹样的内容美,感受民族纹样的形式美。
2.画画自己喜欢的民族纹样,能在平面图形设计中选择喜欢的民族纹样来装饰。
3.尊重民族文化,感受民族纹样的艺术魅力,发现并创造生活美。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人们在衣、食、住、行、用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匠心设计图案的装饰和美化。在生活中,美的花布、美的服装、美的鞋帽,把人们打扮得更加漂亮;美的卧室、美的家具,使人们的居住环境更舒适。民族纹样是人们把生活中的自然形象经过概括、夸张、变形和修饰等手法进行艺术加工而成的图形,使其纹样、构罔、色彩等都适合实际运用的要求。人们称它为“经化妆、打扮来的图形”,它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完整性,有上下、左右、交叉或中心对称的特点,给人以和谐、稳定、整体和庄重的美感。
2.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民族纹样的造型美和形式美,把自己喜欢的民族纹样装饰在平面图形设计中。难点:能把喜欢的民族纹样应用于平面设计,体现出较好的色彩搭配和构成。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具有民族纹样的物品,彩笔、画纸。
f教师)有民族纹样的相关物品,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1.新课导人。
教师:出示普通花布和有民族纹样的花布(最好是实物)。比一比,两块花布的纹样有什么不同? 小结:民族纹样的花布更别致,这些民族纹样在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学习《生活中的民族纹样》。
2.了解民族纹样的应用。
(1)出示:民族风的服装、包、鞋。体会:民族纹样使服装、鞋、包更漂亮。
(2)出示:民族风的家居布艺。
体会:民族纹样使布艺更美丽、环境更舒适。
3.认识民族纹样。
(1)美在变化与统一。①出示:白族刺绣小围兜。
猜一猜:这个小围兜为谁设计?美在哪里? ·口水兜上有什么纹样? ·纹样是怎么构成的? 小结:图案中有动物纹样和植物纹样,对称的构成方式,色彩丰富。②出示:彝族刺绣肚兜。
看一看:肚兜上的图案美在哪儿? ·肚兜上有什么纹样? ·花纹是怎样构成的? ·选用哪些颜色搭配的?有什么寓意? 小结:直立对称的构成方式。中间是人物纹样和花草纹样;周围是连续花草纹。
它主要有三种颜色:红色表达热情、豪放;黑色表达严肃、尊贵;黄色表达和平、亲切。
(2)美在对称与平衡。出示:白族扎染方巾。
想一想:在抽象的图案中你看出了哪些纹样? 这个图案花纹是怎样构成的? 用什么颜色搭配的? 小结:本图案是圆形放射的骨式,主要由几何纹和花草纹组成;典雅的蓝底白花源于植物染料蓝草的作用。
(3)美在对比与调和。出示:适合纹样蓝印花布。
找一找:这个蓝底白花的图案中有哪些植物和动物? 想一想:美观的同时又有什么寓意? 小结:石榴寓意多子多福;喜鹊寓意吉祥;猫寓意耄耋富贵。(民间有将猫、蝶和牡丹组合在一起,称为“耄耋富贵”,作为对长寿和富足的祝福)
(4)尝试练习。教师示范;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民族纹样来试着画一画。
(5)学生作品赏析。
①同学们的作品参照了民族纹样进行创作,使两件作品既整体统一,又有局部变化(民族纹样、变化又统一)。
②变中求整,平中求奇。
4.实践探索: 试一试:请你把今天学到的画民族纹样的本领,设计并装饰在平面的图形中,美化生活物品。学生创作20分钟。
5.作业展示。展示学生的作品,自评和互评。
(1)说一说:“我”用民族纹样装饰了什么东西?表达了自己什么想法和感受?
(2)评一评: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你看出来作者用了什么纹样装饰的? 总结:今天我们了解了生活中的民族纹样,认识了民族纹样的内容美,感受到了民族纹样的形式美,还能在平面图形设计中选择喜欢的民族纹样来装饰,美化生活物品。
6.课外拓展。
生活中其他民族元素的应用。课后反思:
这是一堂汇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的综合课。纹样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装点了我们的生活,美化了我们的心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纹样并讲纹样运用于生活之中。本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6、运动会奖杯设计
一、教学目的
1.认识运动会奖杯的独特特点和多样的造型美。
2.发挥想象,尝试用泥塑表现一个造型新颖、制作别致的运动会奖杯。
3.通过学习活动,体验为学校运动会设计奖杯的参与感、成就感,感受设计对于提升运动会文化内涵的重要价值。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内容。现代创意设计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价值,是引导学生学着美化自己周边的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社会活动品味。本课以“为运动会奖杯设计”为学习主题,不仅可以让学生们了解有这样一类专门为体育运动设计的奖杯,而且还可以作为一种文化创意活动,配合学校的运动会加以同步进行,从而让学生有机会到具有真实感、挑战性的设计学习活动中来。其间,学生将自然而然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份子,从中还可培植爱校思想,并发展随时“将创意应用于生活“的现代设计精神和创新意识。本课应该围绕两个要点加以学习:一是引导学生拓展奖杯的造型思维,从而设计一个有着某个运动项目内涵特点的、独特造型的奖杯;二是泥塑手法的基本要领的掌握和个性表现。这两个方面水乳交融地加以引导好了,学生就能获得较好创意设计。
2.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用泥塑表现一个新颖的奖杯造型。
难点:奖杯造型设计的独特和新颖。泥塑制作中的部件连接。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陶泥、搜集的各种奖杯图片,了解知名运动会奖杯背后的故事和艺术特点。
(教师)各种奖杯的图片和自制课件。教学过程
1.营造聚焦奖杯的话题情境,在视觉回忆中导入。
(1)老师打开奖杯王国的大门,和大家聊天:你看到过哪些比赛的奖杯(如美术、体育、科技等)?都有哪些特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2)猜一猜:你认为这是一个什么种类的奖杯?为什么?
(3)教师小结:指出运动会奖杯是体育健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得到的荣誉,是奋发向上的象征。今天,我们也来为学校的运动会设计奖杯,随即引出学习主题:《运动会奖杯设计》。
2.解读奖杯背后的人文故事,在初步交流中感知。
运动会的奖杯上,有的以某个运动项目的一些元素为造型,易于辨认,如足球形;有的,背后有着捐赠人或主办方的故事,需要我们研究一番才知。
(1)你认识这些奖杯吗?你知道这些奖杯背后的故事吗?
(2)你觉得这些奖杯的外形都像什么?难道奖杯都像“杯形”吗?
3.探析多样奖杯的多样造型,在视觉分析中拓思。
(1)这些奖杯的形状有什么不同?像什么形状?(学生感受其形状不同,说得有道理即可)
(2)发连线卡,引导学生连连线,感受奖杯的多样造型可能。并问:你还有什么有趣的奖杯形状设计可能?
4.探究泥塑奖杯的个性技巧,在猜想观看中领悟。
(1)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探索用泥塑的方式来进行奖杯的设计,根据你的观察,你认为这个奖杯应该怎样做出来?奖杯上采用了哪些泥塑方法?
(2)结合示意图或视频,说说:制作过程的难点是什么?怎样解决?(教师听取学生回答,并作必要补充,就如何连接得更牢作一些讲解、示范等)5.探寻奖杯作品的创意之处,在视觉欣赏中提升。(1)这三个奖杯的形状有哪些不同?(2)在泥塑表现上,哪些地方特别精彩?是怎么表现的? 6.采用泥塑手法的奖杯设计,在制作表现中创意。(1)用泥塑的方法为运动会的比赛设计、制作一个奖杯。(2)要求造型别致、美观。
7.多元赞赏创意的展示评价,在成功体验中超越。采用泥塑展示架或橱窗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说一说:
(1)向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奖杯创意之处。
(2)学生相互比一比谁的奖杯做得最好。课后反思:
这是一堂汇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的综合课。本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7、泥娃娃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和了解泥塑人物的形式和特点。
2.学习运用多种泥塑方法来表现儿童的活动,运用泥饭、泥条、泥块、泥团来塑造人物的动态特征,并注意刻画表情。
3.感悟泥塑人物的艺术魅力,提高对泥塑人物的造型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泥塑是一种传统艺术,是我国民间美术的一朵奇葩,其表现形式与艺术风格都体现了民间艺术纯朴、稚拙的特点。无锡的“惠山泥人“、天津的“泥人张”等,早已享誉中外。
本课是以“人物"为对象,表现泥塑动态的活动。通过赏析传统的和现代的泥塑娃娃作品,让学生感受泥塑作品的造型、色彩及人物表情的特点,了解相关的知识,并运用多种泥塑方法表现儿童的造型。
教科书中展示了一系列泥塑作品。民间艺人创作的《大阿福》造型生动、憨态可掬,充分表现了惠山泥人的艺术特点。宋代作品《泥孩儿》泥人虽小,却生动地塑造了孩童们嬉 戏时的情景——孩童或双手抄袖而立,或作戏耍状,使学生对泥塑中具象写实表现人物动态的形式有了一定的认识。《放鞭炮》、《刘海戏金蟾》这些现代泥塑作品的一一呈现,使学生 在赏析之余,深入观察放鞭炮、戏金蟾时泥娃娃的五官、身体、四肢相应的动态变化,进一步掌握不同站立人物丰富的动态变化特点,激发学生用泥塑来表现儿童的动态美。
泥塑人物的方法有很多,本课的重点是运用不同的方法表现儿童的造型,创作出充满童趣、富有个性的作品。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去探究、捕捉人物简单的动态造型及表情的主要特征,思考哪些动态适合用泥塑来表现。注意从学生已有的泥塑能力出发,结合泥塑人物的制作步骤图,适当将制作方法简单化,从易到难、从观察到动手表现,逐步进行引导。锻炼学生对泥巴湿度的控制能力和揉泥巴的能力,学习用泥板、泥条、泥块、泥团等捏塑方法,表现自己熟悉的娃娃形象。提醒学生塑造时注意泥塑人物身体的稳定性,对五官表情、肢体可以进行恰当的夸张变形,也可以对作品进行彩绘,尽可能让学生有一次较为成功的泥塑体验。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运用多种泥塑方法塑造富有动态的泥人,并注意刻画表情。难点:泥塑人物动态的稳定性。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工具材料。
(教师)课件,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工具材料。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欣赏惠山泥人《大阿福》,说说大阿福的来历。
2.小结:惠山泥人的艺术特色。
3.揭示课题:《泥娃娃》。
4.引导学生欣赏宋代泥塑作品《泥孩儿》,感受中国传统泥塑作品的艺术魅力。
5.引导学生欣赏泥塑作品《刘海戏金蟾》、《放鞭炮》,进一步学习艺术家泥塑表现人物神态及动态的造型方法。
6.引导学生学习教科书中第1 7页的泥塑人物的步骤图,教师适当进行示范。
7.欣赏同龄人的作品,进一步学习泥塑人物多样的表现方法,拓宽创作思路。
8.作业建议:运用不同的方法以半身像的形式来塑造自己喜欢的娃娃形象。
9.学生创作,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
0.展示评议:与同学说说自己作品的特点。
11.拓展延伸:泥塑人物赏析。课后反思:
《泥娃娃》一课中,利用陶泥或彩泥、纸粘泥等可塑性材料,通过揉、搓、捏、压、印、粘等基本技法进行“娃娃面部表情”造型,学生们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在教学中引起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在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每组以组长为中心,经过讨论后进行分工。同学们有的揉,有的搓,有的捏,有的若有所思。
8、吹吹打打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在吹打乐器表演中的动态特征,进行适当的夸张表现手法;并尝试用泥塑进行圆雕造型表现。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操作等活动提高对人物动态的观察能力和泥塑造型的表现能力,知道用美术的方式表现生活。
3.体验泥塑造型活动的乐趣,在夸张人物动态的造型活动中提高对泥塑人物的审美情趣。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本课学习材料和前一课《泥娃娃》是一个单元的内容,即在能用泥塑一个娃娃的基础上以“吹打乐器表演”的人物动态为切入点,学习用夸张表现手法尝试泥塑圆雕人物造型。本课学习内容以安塞腰鼓的小知识学习和实景摄影作品欣赏来引入,目的是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来自生活中的文化艺术可以启发学生热爱祖国,懂得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同时在欣赏评析中也可以激发学生感受到吹打乐器情感表达的丰富张力,激起学生学习和创作的热情。此课的学习是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教学要突出该领域的学习特点,重在引导学生学习根据泥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创作意图,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创作美术作品;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表达思想与情感。书中的步骤图例是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了解有关整体捏塑的步骤和方法。三组学生作品可以为学生后面的创作表现开阔思维广度,让学生在欣赏同龄人的作品中深刻体会夸张的造型方法及作用。
2.重点、难点。
重点:用泥塑圆雕的形式表现演奏吹打乐器的人物。
难点:能抓住人物形、情特征进行适当的夸张,表现出人物演奏时的动态。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陶泥、泥刀、木板一块、抹布(或旧报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陶泥、泥塑作品若干。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欣赏《击鼓说唱俑》等经典陶俑泥塑作品后,教师简单介绍吹打乐的历史,并出示课题《吹吹打打》,提出本课学习任务——用泥塑表现演奏吹打乐器的人物。
2.欣赏、了解安塞腰鼓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知识,初步感受吹打乐表演时活泼快乐、激情四射的魅力。
3.引导学生欣赏杨奇瑞的现代雕塑作品《丑娃参军》,重点对“爷爷”这一人物进行深入赏析,深刻体会夸张的造型方法和作用。
4.引导学生小组成员之间自主学习交流:欣赏课本第19页的图片,说说这些人物的哪些地方最吸引你?教师巡视辅导,启发学生重点观察人物的眼睛、嘴、鼻、体态等的造型变化,感受夸张表现的魅力。
5.教师演示制作步骤,引导学生观察在人物的整体泥塑时要把握好整体简单刻画和局部细节的深人刻画对比。
6布置作业要求:能用泥塑的方法表现一个正在表演吹打乐的人物,要注意夸张人物的动态。
7.学生进行作业.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化辅导一
8.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成的作业,互相观赏并进行评价=评价重点放在人物造型上看看是否和前一课的泥娃娃造型比较有更夸张的动态:
9.教师小结并布置第二课时的课前准备:要求学生课后观看和搜集各种本地民间传统的吹打乐、现代打击乐、学校乐队表演的视频节目和图片资料等。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的乐队表演图片、陶泥、泥刀、木板一块、抹布(或旧报纸)。(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陶泥、泥塑作品若干。教学过程
1.请学生展示第一课时学习后搜集的关于吹打乐表演的各种图片。引导学生重点观察人物的夸张动态和乐队表演成员之间的站位配合等。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1)组内展示自己的图片并互相进行简单的介绍。(2)选出最适合用泥塑表现的一张图片。
3.教师在学生小组代表汇报之后进行小结:吹打乐因为其激情四射,感染力特强,演员演奏时动态很有特点,演奏的乐器也各具特色。引导学生欣赏图片后布置本课时作业 要求:小组合作,塑造一个小乐队演奏的场景。
4.教师引导学生有序开展小组活动,学习合理分配任务、高效完成任务的方法。
5.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作业,教师巡视进行个别化辅导。
6.引导学生展示完成的作品,互相观看并进行评价。
7.教师小结本课内容的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注重泥塑动态人物的作品欣赏,进行人物的多种造型练习。课后反思:
这一课中,利用陶泥或彩泥、纸粘泥等可塑性材料,通过揉、搓、捏、压、印、粘等基本技法进行造型,学生们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在教学中引起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在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每组以组长为中心,经过讨论后进行分工。同学们有的揉,有的搓,有的捏,有的若有所思。
9、飞天
一、教学目标
1·运用讲故事、配演说词、示范、临摹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飞天的故事、飞天的产生过程与创作手法。
2.认识敦煌莫高窟中飞天的形象,了解三个典型时期飞天的造型特点和飞行姿态,掌握飞天的三个典型样式,同时能用简单的线条临摹或描摹飞天作品。
3.体会三个典型时期飞天的形象特点,从而促进审美情感的升华。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飞天》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将欣赏定位于对敦煌莫高窟唐代飞天和三个典型时期飞天艺术形象特征的不同点的掌握,通过整体欣赏形象、分步欣赏形象,了解和体会敦煌莫高窟飞天造型和样式,感悟飞天形象的优雅,体会飞天艺术的价值。本单元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通过设问、讲故事、做习题,让学生掌握飞天的概念、职能和出处。通过看视频,听老师讲解,让学生了解飞天的发展历史和运用的地方。通过讨论和当小导游的游戏,进一步巩固对飞天的概念、职能、发展历史等知识的掌握,感受飞天形象的优美之处。第二课时,通过设问,赏析三个典型时期的飞天;通过个人发言、小组探讨、教师示范、自主练习,寻找、理解、识记不同时期飞天的典型区别,并初步掌握飞天体态的画法;运用所学知识,再次临摹或描摹已有飞天形象,深刻理解和体会飞天艺术形象的价值。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中国敦煌莫高窟中飞天的形象,掌握三个典型时期飞天的造型特点和飞行姿态,辨别出飞天的三种基本样式。
难点:分析飞天形象的时代特征,使学生能用简单的线条临摹或描摹飞天作品。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同体胶、彩色水笔、刃刀、4K硬卡纸一张。
(教师)各种飞天图案若干组,圆形,方形,三角形构图框若干组,课件一个。教学过程
1.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指导:分步局部出示敦煌莫高窟第320窟双飞壁画。
问题一:你们认为这个艺术形象吗?它是谁?引出《双飞天壁画》以及这幅画的所处地址。学生活动(一):观察,独立发言。(通过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深入:探索感知,欣赏分析。教师引导:讲述飞天形象的来历及历史。
问题二:听了上述故事,你能用学过的知识做一做这些题吗? 问题三:看视频,听教师概括讲述飞天的发展历史和用途:你还知道飞天被画在莫高窟的哪些地方? 问题四:飞天形象给你留下哪些印象? 学生活动(二):听故事,完成填空练习。
学生活动(三):看视频,听讲解,完成教师提问。学生活动(四):小组讨论,表述欣赏感悟。
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做填空、个人发表等学习形式,分析欣赏唐朝飞天的形象,领悟飞天的形象韵味)
3.作业:体验实践,’学以敛用。教师引导:出示敦煌莫高窟飞天图一组。
学生活动(五):当回小导游,请为这组图配上解说词。学生活动(六):请学生朗诵。
学生活动(七):看锦囊,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图配上解说词 学生活动(八):请学生朗诵图配上解说词。
(通过小组合作配解说词活动,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并巩固所学飞天的知识)
4.课后:拓展开发。教师引导:
问题五:如果请你临摹飞天,你会选择哪些绘画工具和材料呢?为什么? 问题六:美丽的飞天会是用哪些工具材料绘制的呢?为什么? 学生活动(九):小组交流表述。教师总结:毛笔勾线,矿物颜料绘色?
(通过交流表述,引出飞天壁画的创作材料,为下一课时的学习作准备和铺垫)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或黑色水笔、十六开铅画纸一张等。
(教师)飞天的相关图片、教学课件等。教学设计
1.课堂导人。
(1)展示飞天图片:敦煌莫高窟第320窟双飞天(壁画临摹)唐代,提问:有同学知道这些是什么形象?你知道和她们有关的故事吗?
(2)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3)教师引导小结:这些形象就是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请同学们看书本的第20页。(教师对飞天的概念做简单介绍)
(本环节主要解决飞天的定义和概念问题)
2.深人教学。
(1)展示敦煌的全景照片和传人的途径。
(2)展示各个历史时期的色天的形象。请同学们来比一比,各个历史时期的飞天有什么不同。
(分学习小组讨论,小组之间可展开竞赛)①兴起时期——十六国(第275窟)②创新时期——南北朝(第249窟)。③鼎盛时期——唐代(第329窟)。
教师引导讨论和小结。(可以从飞天的姿态、着装、背景、体态造型等方面来做引导和小结)
(本环节意在通过探讨使学生了解飞天形象在中国的发展过程)
(3)动动手,学学古人。
(教师分发准备的飞天图片)每位同学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飞天形象,进行临摹。要求:①大小要适合,构图要饱满。②运用线条的形式来表现。③注意把握人物的动态。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临摹)
3.学生作品展示。(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4.拓展思考:你觉得飞天的形象美在哪里?为什么古代的人们如此热衷表现飞天的形象? 课后反思:
这节课在我的指导下,学生有目的的欣赏,如在欣赏飞天的美时,重点让学生体会飞天的姿态美、飞动的美。本节课为了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想象力,让学生在动眼观察、动口评述的基础上,开动脑筋诠释所画形象其 主观的诠释须根据眼见的事实。例如在演示画飞天时,用许多可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头发、五官、衣裙可以画成这样也可以画成那样。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的为学生创设自主参与的情景与氛围,让学生在情景中体会飞天的美。
10、指墨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指墨画的基本概念,感受指墨画凝重古拙、金石味等艺术特点。
2.通过实践探究,学习指墨画的基本知识与技法,能运用指墨画技法表现出多种不同墨色和点线面。
3.在欣赏与实践中感受指墨画独特的韵味美感,体验指墨画探究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五年级学生通过三、四年级时的国画学习,用毛笔画中国画已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对中国画已有一定的认识。本教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用手指作画的表现方法,对开拓学生视野、发展美术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的目的是通过指墨画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手指作画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情趣。
指墨画是一种传统的作画方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到厂现代,已有很大的发展与创新。其实,用手指作画与用毛笔作画一样,都能产生奇妙的效果,指墨作画,所产生的 特殊风格与情趣又是毛笔难以达到的。
指墨画直接用手点染涂抹,指头、指甲可做毛笔笔尖,指背等可比作毛笔笔腰,手掌、手掌背、手掌侧面可比作笔根等,去掉了毛笔这一中介,作画更为直接。指墨画在追求意到手到之间别有一番趣味,在追求笔墨的同时,相对于用毛笔作画更具游戏性,它与水墨画、泼墨画一样都能吸引学生的极大兴趣。
想象与自由创作是美术学习活动的有效方法,本课让学生通过用手指作画的探索与实践,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允分欣赏并了解祖国传统指墨画的特点及表现力,体验、感受指墨画的艺术之美。
2.重点、难点。
重点:各种指墨技法的掌握及运用。
难点:灵活运用手的不同部位作画,体现水墨效果。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调色盘(盒)、小水桶、毛毡、墨汁、国画颜料与宣纸等中国画工具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调色盒、墨汁、宣纸等工具材料。教学过程
1.激趣导人。
欣赏沙画表演视频或手指印画导人,引出指墨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对比分析,感受指墨画特点。
(1)课件出示徐悲鸿作品《猫》与潘天寿指墨作品《猫》。引导学生欣赏、感受并思考:两幅画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启发学生从线条质感、墨色、画面效果等方面仔细观察体会、展开讨论交流。
(2)课件出示名家指墨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感受指墨画厚重、粗犷、古拙、金石味等特点。
3.探究尝试,体验指墨画趣味。
(1)“玩墨”游戏。
①请全体学生一起用手玩墨,看谁玩出的墨色变化最多。
②交流展示,请玩出墨色变化多的学生说说自己的诀窍。(关键在于对水的掌控,与毛笔蘸水蘸墨类似)
(2)“玩手”游戏。
①请学生说说刚才是如何把墨画到纸上的。②引导学生尝试手的不同玩法:用指头、指甲、手背、手掌等画点、划线、染面等,注意轻重缓急。
③展示交流,归纳小结指墨技法。依据学生实际,教师作适当演示。(课件出示指墨基本技法图示)④选择有代表性的点线面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形态各异、墨色深浅不同的点线面适合表现什么物象? ⑤请学生比较思考:用手玩指墨游戏与用毛笔画画有什么不同?(体会笔墨)
4.创作练习。
(1)教师介绍指墨画,提升学生对指墨画的认识。
(2)课件出示学生指墨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指墨效果,欣赏体会。
(3)学生创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作业建议:
①根据课堂练习纸上的各种点线面和墨色效果展开联想,通过添加等方式完成一幅抽象画。②把以前用毛笔画过的满意的国画作品用指墨的方式进行表现。③用指墨画的方式创作一幅国画作品。
(4)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评议习作,教师分析点评、归纳总结
(5)收拾整理工具材料。
5.课后拓展。
①鼓励学生到美术馆或在网上欣赏指墨中国画作品,感受体会指墨画表现的特点和韵味。
②有兴趣的同学,尝试用指墨画的形式去创作几幅作品。课后反思:
本课内容在学生已了解用毛笔作中国画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用手指作画的表现方法,对开拓学生视野、发展美术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的目的是通过指墨画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手指作画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情趣。
11、泼墨山水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泼墨山水画的基本知识与技法,了解泼墨画的艺术特点,懂得泼墨方法的运用。2.通过欣赏、感受、体验等方法,在泼墨的基础上添画完成一幅泼墨山水画。3.感受泼墨中国画独特的韵味,体验泼墨的乐趣,培养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感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泼墨画法是在了解掌握水墨画墨色调配的基础上,用笔蘸墨汁大片地洒在宣纸上,像把墨汁泼上去一样画出物体形象的一种画法。泼墨画具有自然淋漓、气韵生动的效果,不失为一种丰富多彩、奇妙新颖的绘画方法。本课以泼墨切入,让学生通过体验泼墨山水画的水墨韵味之美,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来完成创作。在教学时应重点引导学生感知泼墨的各种变化,体悟山水画的创作方法,体验泼墨画法的笔墨情趣。
想象与自由创造是美术学习活动的特征,让学生通过轻松愉悦的泼墨山水的表现,感受泼墨画独特的艺术之美。学生在小学低段,已尝试过中国水墨画的表现方法,这节课是国画单元中继指墨画后,又一种新的国画表现技法。旨在是通过泼墨画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泼墨画的艺术风格与特点,感受中国山水画独特的韵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情趣,增进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感情。
2.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学习泼墨山水画的画法。难点:泼墨效果的掌握和有效利用。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范画、墨汁、中国画颜料、宣纸、毛笔、调墨盘、水桶等工具。
(学生)宣纸、墨汁、中国画颜料、毛笔、调墨盘、水桶等工具。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1)出示普通水墨山水和泼墨山水作品各一幅,学生进行比较欣赏。
(2)教师总结出示课题。
2.笔墨游戏。
(1)教师介绍泼墨的方法,并作操作示范。
(2)学生尝试在一张宣纸上进行泼墨游戏,体验观察墨色变化效果。
(3)教师选三幅不同效果的学生习作,请作者介绍取得效果的操作要领。
3.深人教学。
(1)观自然、学画法。
①欣赏大自然中的山水,感受自然美景。观察自然山水,探究山水画画法。提示:近低远高,近浓远淡。
②教师示范,边演示边讲解远景、中景、近景知识,及云雾和水的留白方法。③学生临摹或创作一幅泼墨山水。
(2)赏作品、习技巧。
①比较画家的泼墨山水与自己作品的不同之处。
画家通过添加小景(树、亭、舟、塔、房、人等)使得画更有生活气息,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②课件演示添加小景的方法和规律(少、简、小、干)。
(3)品诗词、悟画意。
欣赏一幅诗配画,感受山水画的人文意境。
4.作品欣赏。
5.作业练习。
在上一个环节创作基础上添加景物丰富画面,完成整件作品。要求:(1)用笔大胆,水分充足。
(2)山水有远近和浓淡变化。
(3)小景添加做到少、简、小。
6.作业讲评。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
7.拓展延伸。张大干生平介绍。课后反思:
本课的难度在于泼,一不小心就会泼不好,一团糟,所以我着重讲如何泼墨等泼墨的一些技巧。还好学生没出现一团糟的现象,泼墨出来的都还是不错的。
12、江南民居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图像和艺术作品的欣赏,感受江南民居的美。
2.学会以水墨的形式,个性、童趣地表现一幅江南民居图。3.在多元欣赏、个性选景及相关的创作活动中,发展独特的审美眼光,感受水墨艺术、江南民居建筑艺术之间交相辉映的美。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教学应该延续前两课所学,鼓励学生以水墨写意的方式,来表现江南民居的美,同时也应该倡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画法去进行水墨画创作探索。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应该看到本课学习的独特之处:一是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江南民居”这一民族建筑艺术风格所展现出的古朴、雅致的幽静美;二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水墨江南民居创作中,处理好点、线、面和黑、白、灰等关系,获得个性、童趣的水墨画创作。
为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搜集、观赏大量的课前图片很重要。然而在课中,关于艺术家和儿童的水墨画作品的欣赏,需教师作出典型化的精简筛选,以达成“举一反三”教学效果,切不可过于多而杂,其旨在拓展学生水墨创作思路,引导其选择独特视角进行个性表现。教师的示范重在化解技法难点,启迪其大胆而自由的童趣水墨创意,而不是供学生依样画葫芦地模仿。
2.重点、难点。
重点:在欣赏画家笔下江南民居美的基础上,以水墨的形式表现一幅江南民居图。难点: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江南民居的独特视角,加以个性、童趣的水墨表现。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各种江南民居图片,了解画江南民居的艺术家及其作品等。准备好水墨创作相关的绘画工具。
(教师)课件及示范的笔墨工具等。教学过程
1.寻找我眼叶l的江南民居印象,初步视觉认知。(1)打开画家吴冠中的水墨画。提问:猜一猜画中画的是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从画面中说说你对江南民居的印象。
(2)寻找你对于“江南民居”感受最深的视觉关注点。(3)揭示课题:《江南民居》。
2.欣赏吴冠中的水墨江南,提升视觉审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画家吴冠中的《水乡周庄》,提问:江南水乡民居美在哪里?学生可以结合搜集的资料一起研讨,并推荐学生代表交流看法。
3.探究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发展艺术个性。
接着欣赏杨明义、戴启顺两位画家的作品:画家是如何来处理点、线、面和黑、白、灰的关系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联系示例图,结合现场局部示范方式加以提点,以引导学生个性表现。
4.探寻独特化的创作视角,锤炼艺术创作。
(1)引导学生观看江南民居风景照:图片中的江南民居表现内容有什么不同?哪些地方最有江南味?(2)在具体表现上,采用了哪些不同的水墨技巧表现风景中的江南味的? 5.汲取同龄人的作品优点,获得迁移学习。
寻找儿童水墨画中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和同伴一起说一说。6.捕捉图片中的创作灵感,尝试水墨表现。
(1)捕捉图片中富有江南味的独特景致,进行创作的构思。(2)创作一幅有江南特色的水墨作品。
7.进行发现式的展示评价,升华学习感悟。
从创作视角、水墨画面处理等方面,发现自己和同伴创作的成功之处。课后反思:
本课是水墨画的提升学习,除了之前学的方法,更多的是技巧和能画出水墨画江南民居的特色。如何画出江南民居的特色,就需要深一步了解江南民居。在技巧上,还需要很多指导。
13、西湖十景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西湖十景的山水之美,了解西湖十景的文化内涵。
2。学会用写意山水画的基本用笔、用墨方法,表现西湖十景的意境之美。3.培养关注、尊重人类文化遗产的情感,热爱家乡、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以学生熟悉的西湖十景为载体,旨在让学生通过美术的眼光理解西湖的山水之美,通过观察,感受西湖十景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在技能目标中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墨色的浓淡渲染、叠加等多种技法来表现意境西湖的水墨韵味,从而提升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火心、热爱之情,培养保护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诗人苏轼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揭示了西湖山水的意境。她是一位东方女子,线条柔和、微妙和含蓄,西湖十景,是中国最具经典和影响的系列景观意境之一,它们的重要性在于提示了西湖山水之荚在不同空间和时序中的景观主题和诗画意蕴,优雅生动,山水人义巧妙结合,主体景物、辅从景物、环境氛围构成如此美妙的一幅天然图画,怎能不叫人心动?怎能不叫画家心动?本课教学应引导孩子们用心去感受西湖‘‘出于自然、天人合一”意境之美。
本课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教学,重在引导学生感受西湖十景自然美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运用水墨进行创作的欲望,尝试运用大写意方法表现西湖山、水、天的相互交融之景。五年级的学生对水墨的运用不算陌生,但是要通过水墨表现西湖十景“淡妆浓抹”的意境还有困难,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寻找西湖十景中意境与国画作品韵味的相似点,感受其相同之处,探究运用墨色的浓淡相融、清水渲染等方法来表现西湖景色的水色交融之意境。同时,不是所有的景点都能运用水墨渲染的方法来表现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景点,创造性地进行表现。第二课时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如何创作西湖十景,除了第一课时教学中能运用水墨渲染的方法表现山水之意境外,本节课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刻画波光粼粼的水面、层层叠叠的荷花和树木、湖面的游船等细节创作,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创意意图合理安排画面,提高学生的造型创作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墨色的浓淡、虚实表现西湖山水近景、远景、中景的关系。难点:能表现西湖十景的意境之美。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国画工具、西湖十景图片、文字资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国画工具等。教学过程
1.导人。
(1)欣赏西湖十景图片,请学生用一组形容词说说西湖十景,导人课题:《西湖十景》。
(2)课件出示晴雨西湖的图片,联想苏轼诗句“淡妆浓抹总相宜”,提升西湖十景的人文内涵。
2.探究。
(1)欣赏晴雨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水墨画韵味。说说:这样的山、水、天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2)欣赏水墨作品《夕照》,引导学生通过作品与雷锋照实景照片对比,感受西湖之美恰如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3)欣赏童中焘作品《三潭印月》,思考:画面中的三潭印月有何特点?画家又是如何表现山、水、天交融的意境的?引导学生从如何凸显意境、国画用笔、墨色变化等角度感受艺术作品中的画面意境。
(4)教师示范,用墨色的浓淡相融和用清水渲染墨色边缘的技法表现西湖山色和水色交融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水分与画面效果的关系,用淡墨表现远山和其他景色。
(5)同龄人作品欣赏,引导学生边看边思考:画面突出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作品采用了哪些用笔、用墨方法?对你接下来的创作有什么启示?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有意识地借鉴他人的成功创作经验。
3.创作。
(1)学习建议: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十景之一,用水墨晕染的技法表现印象中的西湖山水。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4.评价。
举办以“西湖印象”为主题的作品赏评会,引导学生找出最能体现“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画,并说说推荐理由。
5.拓展。
引导学生搜集、赏析表现西湖十景的国画作品。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西湖十景照片、水墨画工具。
(教师)多媒体课件、水墨画工具。教学过程
1.导入。
(1)画家作品欣赏,引导学生感受西湖水色交融的意境,回顾水墨表现技法。
(2)温故知新,说说西湖十景留给你的印象和水墨西湖带给你的印象。
2.探究。
(1)欣赏曲院风荷景点,思考:画面中的荷花、树木、水面、游船能用上节课学习的渲染的方法来表现吗?
(2)学生欣赏作品,结合课件探究作品中细节的用笔用墨手法。
(3)学生实践探究,尝试表现波光粼粼的湖面。
(4)结合学生探究作品,教师示范用精细笔墨表现细节部分,引导学生用浓淡不同的墨点叠加相互交融表现荷叶和树。
(5)引导学生欣赏林风眠的作品《西湖》,提醒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要注意构图、意境,引导学生从近景、远景、中景的用笔用墨上感受美术作品中的画面意境。
(6)同龄人作品欣赏,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提问:作品重点刻画了什么?表现了西湖十景之一的什么韵味?
3.创作。
(1)学习建议:用水墨画技法表现西湖十景之一。创作过程中可以在现实的基础上适当删减或增加部分景物,以表现自己心中的西湖十景,增强画面意境感。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4.评价。
(1)把画好的作品贴在展示墙上。
(2)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提供评价建议,引导学生从创意、构图、技法等方面进行评价。
5.拓展。
欣赏用不同形式表现的西湖十景,引导学生关心、热爱西湖这—世界文化遗产的情怀,激发学生保护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课后反思:
本课重点在于初步感受西湖十景的山水之美,了解西湖十景的文化内涵。在学会欣赏的基础上能绘画出水墨画的西湖。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学会欣赏风景。没在哪里?色彩有哪些?
14、童谣童话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民间童谣的历史及特点,童谣和童画的相通之处。
2.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创作童画作品。
3.体会童画、童谣的综合艺术特点,增强跨学科综合学习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童谣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一代代天真烂漫的孩子的成长,童谣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一段童谣,都充满了美好的童趣,每一段童谣,都会
带给人们童年的回忆。可以说,童谣都是伴着孩子们长大的,没有童谣就没有童年。新课程要求学科教育中把“文化传承”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价值体现,通过学习童谣,学生将会了解和热爱这一民间文化,在对学生的知识教育、情趣教育、文学教育、审美教育和道德教育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因此,童谣进校园意义深刻,是架起学生通向传统文化的一座桥梁。
童谣既富有童趣,又体现出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同时又是绘画创作极好的素材。童画是孩子们在愉悦的情绪中,随意洒脱地创造另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孩子们阅读童谣之 后,将文学形象转化为有绘画特点的语言形式,将文字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融为一体,体现出无与伦比的艺术美丽。因此,让学生学童谣,画童画,将童画童谣和谐地综合在一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热情。在教学准备中,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的童谣插图和同年龄学生的童谣童画作品,进行欣赏、分析,能让学生更直接地去感受童谣、童画的历史特点和艺术特点,扩大学生的想象空间。
2.重点、难点。重点:能用各种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配上合适的童画。
难点:创作的童画既符合童谣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或彩纸、剪刀等,课前搜集童谣或彩绘童谣书籍。
(教师)童谣视频、课件。教学过程
1.导人。
(1)出示《丢手绢》图片,说说联想到了哪首童谣。丢手绢,丢手绢。
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捉住他。快点快点捉住他。
(2)结合课前准备的资料——童谣或彩绘童谣书籍,同桌或小组互相交流,分析童谣与童画的相通之处,并说说对JLn,~童谣的记忆和感受。
(3)小结:童谣,是一支歌,唱出了孩子心中的旋律。童谣,是一首诗,充满了孩 子的幻想和憧憬。童谣,是一幅画,画出了孩子眼中的真善美。
(4)揭题——《童谣童画》。
2.了解童谣相关知识。
(1)童谣是为儿童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
(2)童谣通常都有两个特点:一是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二是有趣、好玩,孩子们感兴趣。
(3)童谣的历史。
(4)童谣按艺术形式分可分为摇篮曲、游戏歌、数数歌、问答歌、连锁调、绕口令、颠倒歌、字头歌和谜语歌。《丢手绢》属于哪一类?(游戏歌)你会唱几首不同的《摇篮曲》?
3.欣赏感受。
(1)欣赏童谣童画作品,感受文字与画面表达的含义和相通之美:
先出示童谣,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说说你联想到了怎样的画面,然后出示童画.评 一评,作者是从什么角度,运用哪些方法,把童谣表现出来的。
(2)用童谣创作成童画,可以选择一个词、一句话,或者联系整首童谣的内容创
作,甚至还可以从词、句、诗进行联想。下面两幅画分别是以织布和做衣裳为想象点创作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欣赏童画的不同表达手法(水彩笔画、油画棒画、色彩、水墨、线描、剪贴、剪纸、版画等)。
4.学生创作。
(1)作业要求:
①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童谣,进行想象画创作。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或者是联系整首童谣的内容创作,甚至还可以从词、句、诗进行联想。
②结合所带的工具材料,选择自己喜欢的创作方式进行创作。(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评价作业。(1)交流创作思路。(2)师生共同评价。课后反思:
本课最突出的难点就是学生创作的童画既符合童谣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学生不能很好的去诠释童谣,只为了完成作业而做,很多同学都是依样画葫芦。在学习态度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这点是在以后需要我特别重视的。这课的教学极具开放性,因此在评价作业的时候,在作画上色材料上不作任何要求,在评价标准上只要求学生在创作时能表现出童谣的意境,有创意即可。
15、色彩的世界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对比色、类似色的基本知识,练习调色。
2.用类似色调或对比色调创作一幅漂亮的色彩画,提高学生对色彩敏锐的观察、辨别能力。
3.欣赏观察自然界、生活中、艺术作品中的不同色调,提高色彩美感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色彩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大自然中的天空、大地、山川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我们无时不在地与色彩发生着密切的关系。没有色彩就没有诗,没有音乐,没有艺术。“红花需要绿叶衬”,这句话不仅告诉人们一个辩证的哲学原理,从色彩学角度来研究,它告诉我们这是色彩的色相对比。红色置于绿色中,红色更艳,绿 色更碧。色彩对比是一种有趣而奇特的现象,例如橙色放在蓝色上会产生稍微带黄色的味道,而在黄色上则看上去带有红色的感觉。这种色彩对比给人多变的感觉,运用到画面上,便产生了活力。理解色彩对比给人带来的奇特效果,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色彩要素对画面的作用,并能运用于美化生活中。
让学生掌握色彩的知识是美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重点是要向学生介绍的是色彩的对比色、类似色等相关知识,并在色彩练习中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分析等能力。色彩的视觉规律范围很广,在色轮环中,相邻的色彩为类似色,相对的色彩为对比色。类似色在同一环境或画面配合时,产生柔和、悦目的感觉;对比色在同一环境或画面配合时,则会产生强烈而灿烂的色彩效果。教材通过大量大自然优美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感受不同色调,分辨对比色和类似色,在欣赏中自主探究色彩知识,易于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类似色、对比色的知识并能在自然界、生活中以及绘画作品中准确区分。难点:掌握色彩的强烈对比和柔和对比的关系及不同的色调,并能应用于创作表现。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画颜料、水粉笔、调色盘、水桶、吸水布等工具。
(教师)课件、水粉画颜料、水粉笔、调色盘、水桶、吸水布等工具。教学过程
1.欣赏导人。
(1)欣赏一张有丰富绿色层次的图片,找一找有多少种不一样的绿色?这样的色调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心情?
(2)小结:仅仅绿色就有这么多丰富的层次,一起走进色彩的世界。板书课题——《色彩的世界》。
2.深入感知。
(1)师生一起寻找这些绿色的关系和位置。给学生充分的机会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2)通过引导与讨论,了解类似色调的关系和特点。类似色:柔和、悦目、平静。
(3)欣赏对比色调的图片,师生交流探讨这样的色调带来的感受。教师引导小结:对比色:强烈、耀眼、跳跃。
(4)两两相对的颜色距离很远,我们称之为“对比色”。比如蓝色和橙色、红色和绿色、黄色和紫色,给人醒目、强烈、跳跃的感觉。
(5)分辨课件中四幅图片的色调,哪些是类似色,哪些是对比色?
3.技法探究环节。
(1)在班级中寻找类似色调或对比色调。例如:学生的着装色彩;衣服和红领巾的色彩关系;教室窗帘和班级装饰的色彩关系等。
(2)调色练习:教师实物投影示范对比色调的调色,或请学生上台尝试。
小结:色彩的世界是如此多姿多彩,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似色调或对比色调景物,你观察到了吗?
(3)生活中也不乏类似色或对比色的物品,但是要学会合理搭配。
(4)欣赏马蒂斯《红色的和谐》和梵高《向日葵》,了解画家怎样运用类似和对比色调的。
(5)请欣赏一组花朵绽放的视频,并观察它们的色调,为创作素材铺垫。
(6)欣赏同伴作品,增强创作自信。
(7)创作练习。
①用类似色调或对比色调进行调色练习。②用类似色调或对比色调创作一幅色彩画。
(风景、花卉、想象画等;也可以参考课件给出的8张图片进行创作)
(也可尝试其他色彩工具创作:水彩颜料、水彩笔、水溶彩铅、油画棒等)
4.展示评价环节。
教师点评、学生自评、互评。(巡视展示、实物投影等)
5.课后拓展环节。’ 感受色彩魅力的同时,还可以用所学的色彩知识主动去利用和改变色彩,从而让环境更加美丽迷人,让身心更加健康愉悦。课后反思:
这堂课当然还存在许多不足,其一就是导入部分的两组色彩太少,以致误导一些孩子分辨不出对比色里的红色更显眼,效果还达不到,应该准备更多一些的色块,如此一来对比明显,不用老是多说孩子自然而然就了解了色彩的对比与类似产生的不同效果。其二是学期分析错误。我以为孩子们没学过三原色和三间色的知识,所以本堂课又有大量知识去讲解三间色,这样就耽误了新知识的教授。最后一点不足是范画的演示。本来以为是涂色练习,孩子们应该没问题,结果没考虑到孩子们对套色的运用和大胆的想象,以至于大多数学生南瓜就是橙色,一块颜色内都是单一颜色,作业稍显呆板。
16、画音乐
一、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色彩的冷暖变化、块面变化、笔触变化等方法,表达节奏和情感。
2.了解抽象绘画作品中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提高对美术作品的表现能力。
3.通过欣赏音乐、画音乐,增强审美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美术作品除了能表现具象事物的同时,还能表现抽象的事物。美术作品中表现出的节奏和情感,正如音乐中的节奏和韵律有异曲同丁之妙。俗话说:“艺术是相通的。”本课就是以画音乐为载体,让学生学习如何通过美术语言表现节奏感和情感。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感受音乐的强弱高低节奏变化;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出如何运用点、线、面、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音乐的节奏和情绪;通过欣赏大师作品,初步了解抽象画的艺术风格,尝试用抽象画的创作手法整体地表现出音乐的情绪,基调。
本课通过大量的美术作品与音乐作品的欣赏.体会艺术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提高学生对视觉美和听觉美的审美感知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本节课学习的表现节奏和情感的 绘画方法运用到今后的美术作品创作中。
2.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运用点、线、面、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音乐的节奏和情绪。难点:如何整体地表现出音乐的情绪基调。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多媒体、油画棒、水粉颜料、绘画纸。
(教师)范画、课件等。教学过程
1.律动游戏、激趣导人。师生共同做律动小游戏。
(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横线、折线、竖线。
(2)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波浪线、螺旋线、蜗牛线。
(3)请同学们听一段音乐,感受音乐的旋律,并用肢体语言表现出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教师随着优扬的旋律画出变化的线条)音乐、舞蹈与绘画一样,都是人类的艺术的重要形式,人们常说艺术是相通的,音乐不仅可以听,可以舞,还可以“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画音乐》。
2.探究实践,视听画结合。
(1)听两段不同的音乐,用线条表现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学生听《茉莉花》和《兔子舞》两段乐曲,并用不同的线条描绘m两首乐曲不的 音乐节奏和旋律。
(2)教师出示《多啦A梦》漫画,由学生学生根据对话框的外形变化,给漫画配音,从而读懂声音的高低变化,体会不同的“面”表现不同的声音。
(3)探究如何表现声音的大小变化。
①学生听两种打击乐器:鼓和镲。探究如何用“点、线、面”和“色彩”表现两种 不同的声音。
(鼓的声音沉闷、浑重;镲的声音清脆、响亮)②学生探究,如何表现鼓和镲从低到高的声音变化。
(通过线条的长短变化、形的大小变化、色彩的深浅变化等)
(4)体会音乐中的“情绪色彩”。
①听《悲伤的乐曲》感受到悲伤低沉,说一说会用哪些色彩表现? ②听《金蛇狂舞》感受喜庆热烈,说一说会用哪些色彩表现?
(5)欣赏大师作品,整体认识如何用绘画语言表现音乐。①欣赏康定斯基作品《第十三号即兴曲》,说一说感受到了什么样的音乐旋律?
(康定斯基被人们称为“画布上的音乐师”。在画中,我们能感觉到一种如同音符 般的因素存在,有一种与音乐相通的气质,像音乐一样具有流动性。作者让点、线、面处于急速的运动状态之中,在画面中,除了一团团大大小小的色斑和扭曲、激荡的线条以 外,我们几乎看不到其他东西。画家还用淡淡的奶油色打底,造成了一种如同梦幻般的效 果,笔触轻盈、快乐,一切都没有规则性,似乎是在精神世界中一闪而过的东西却又无法 清晰地辨认出来。
纯粹以抽象的色彩和线条来表达内心的精神,这是康定斯基与其他画家的不同之 处,他认为艺术创作的目的不是捕捉对象的外形,而在于捕捉其内在精神。康定斯基成为 抽象表现主义领域的先驱)②欣赏蒙德里安作品《百老汇爵士乐》,说一说感受到了什么样的音乐旋律?
(画面由无数小色块组成的彩线和跳跃其间的小块面。它们快乐、明亮,生机勃勃 且充满音乐感。它既是充满节奏感的爵士乐,又仿佛夜幕下办公楼及街道上不灭灯光的纵横闪烁)
(6)整体感知如何表现音乐的节奏和情感。①欣赏作品,分析作品中表现音乐的绘画元素。②小游戏,听音乐选择对应的绘画作品。
(将四组音乐分别配上四张画,并说出理由。进一步体会出音乐与绘画的关系)3.学生设计。
(1)听老师播放的音乐,用色彩表现出音乐的节奏和情感。(2)自选一段音乐,用喜欢的绘画形式表现音乐带给你的感受。4.同伴互评。
谈谈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表现出音乐的节奏和情感的?(2)欣赏同伴的作品,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5.总结拓展。
艺术是相通的,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运用美术语言(点、线、面和色彩的变化)来表现音乐的节奏和情绪,希望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美术作品创作中。课后反思:
本课跳出了普通艺术课听听、画画的老圈子,运用网络教学、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进入一个艺术的殿堂,音美二位教师联手打造网络环境下的艺术课,让欣赏音乐和绘画感受环环相扣密切穿插进行,将音乐和绘画给人带来的艺术享受毫无保留地展现给了学生,在四十分钟内师生共同煨煲一锅色香味俱全的艺术靓汤而非普通艺术课那样的冷菜拼盆,应该说,这样的网络艺术课已走在了课程改革的最前潮,因此,全课运作在唯美中进行。
17、小盒子大舞台
一、教学目标
1.以纸盒为基本制作材料,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进行立体模型的制作练习,设计制作一个微型舞台。
2.选择身边的多种材料,学习运用(如剪、折、叠、编、卷曲、插接、描绘等)制作方法进行简单的工艺制作。
3.通过多种媒材的制作练习,促进创新思维的综合应用,体验设计与制作的乐趣。同时能培养搜集整理的好习惯,以及变废为宝的创作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小盒子大舞台》既属于“造型·表现”又属于“设计·应用”的学习领域,是一课综合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这一课通过将一个普通的纸盒,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将盒子装点成一个有趣而又美丽的舞台。所谓设计就是把一种计划或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并运用到生活中的过程。这节课的教学既要引导学生尝试多种媒材,引发丰富的想象,进行立体模型的制作练习,更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设计创意。这一课比较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贴近生活又富有挑战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创作空间,激发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体现个性与多元。教材提供了舞台制作步骤,整个过程简洁明了,一看就懂,便于学生借鉴。为了更好地完成这课的教学,我们需要理性地把握教学梯度。由于本课教学内容比较多,因此建议分为两课时展开教学。第一课时侧重贴近学生年龄特点,用绘画或立体造型的方法把纸盒设计和制作完成一个主题场景,如“森林狂欢节”“海底总动”等主题的设定,重点是盒子外形的制作。第二课时侧重制作场景所需的小品、小景,舞台里的主要物体可以用纸立体或泥塑来制作,组织场景,丰富舞台,最后表达自己的设计创意。
2.重点、难点。
重点:能根据普通的纸盒,通过合理设计和制作完成一个特定场景。难点:刀等工具的应用;组织场景,丰富舞台,表达自己独特的创意。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一个较大的盒子、美工刀、剪刀、颜料或其他着色工具、彩泥等。
(教师)教学课件、教师示范作品,示范半成品,制作工具及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教师讲述《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的故事。故事中的小房子装载着老主人的梦想,梦想有朝一日能够让小小人住进来。引出主题:同学们,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做一回小大人,创造一个属于我们的小世界,世界虽然不大,只是一个小小的纸盒,但是它装载着同学们的梦想与创造,这个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板书:小盒子大舞台。
2.拓展思路,盒子妙用。
(1)同学们都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盒子,我们首先来给他们进行分类。按形状分:方形、圆形、心形、多边形。按材质分:纸质、塑料、木质、铁质、综合。
(2)根据自己盒子的特点(形状、材质、色彩),你觉得町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怎样的场景呢?
3.方法指导,改变盒子。
教师:为了使盒子变成我们心中的小世界,我们该怎么制作场景呢? 展示各种盒子外观的改变方法:
(1)切割展开法斜线切割。①上下切割。②特殊型切割。
(2)展开法,展开其中一条边。
(3)添加法,在原来的盒子基础上添加一些物件来完成。如:在盒子上添加柱子变 成舞台,将盒子添加上门窗和顶变成房子。(添画)
(4)其他的特殊形状。
4.明确步骤,制作底座。提问:制作底座时须要注意些什么?
(1)在制作舞台时,你认为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须要注意些什么?
(2)纸盒切割注意事项(教师示范)。①用线画出需要切割的部位。②固定纸盒不让其摇晃。
③由轻到重,先割破外层,再切出形状。
(3)确定主题,小组讨论确定制作主题。
假如给你一个长方形的盒子,你想制作一个怎样的场景呢? 主题:森林、海洋、太空、家居、街道、公园、舞台„„
(4)背景制作。
给盒子涂上颜色,或贴上一些背景,使你的盒子变成漂亮的场景·考虑成熟的设计制作效果预设,是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制作场景,进行美化。
教师:盒子底座完成了,这就像舞台已经搭建好了,还需要配置一必要的东西。请同学们讲一讲还需要添置些什么? 学生设想,教师点评。
6.学生完成场景制作,教师个别辅导。
(1)应用相关方法制作,教师个别辅导。
(2)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作业,重点是盒子外形的制作。
7.作品展出,互评交流。
(1)自己介绍。
(2)教师简单小结。
8.课后延伸,给自己的盒子场景取一个名字。
9.课后整理:指导学生收拾,保管好物品,养成良好的习惯。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半成品、美工刀、颜料或其他着色工具。陶泥等现成小玩具。
(教师)范作、美丁刀、纸盒等。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入新课。
在上一节课中,大家根据自已盒子的特点,通过大胆的设想,运用了各种办法,有的改变外形,有的添加饰物,有的着色渲染„„可以说各显神通。现在我们已经初步制作成了一个小的场景,那么,怎样使我们的场景更真实、更有趣、更富有表现力呢?
2.根据主题制作附件。
(1)你的盒子是什么主题的?根据你的盒子主题,想想你需要哪些配件呢? 例如:①森林:树木、动物、花草„„ ②海洋:鱼类、贝类、水草„„ ③太空:星球、飞船、外星人„„ ④家居:家居、人物„„
(2)请同学来一起开动脑筋,互相帮助出点子,怎样丰富、美化盒子。
(3)附件制作步骤:①画;②上色;③剪。
3.继续制作完成《小盒子大舞台》,添加小品、小景,丰富舞台。纸质的小景、小品的固定。
教师:刚才的配件中,我们有很多的物品是用纸来制作的,那如何才能使这小小的纸片立起来,站稳呢? 方法:(1)将物体的下端折曲一小部分,然后粘在盒底。
(2)在物体的下端处粘一个支架或纸盒。
(3)在纸盒的底部堆上黏土或者橡皮泥等。
(4)将纸质小景通过十字交叉、三个循环等办法,做成立体的。
(5)用绳子垂吊起来。
4.组合各物品,美化舞台。
舞台做好了,配件也完成了,接下来就是围绕自己的主题设想来进行编排、组织、美化舞台。
(1)教师示范景物按一定的规律放置。请说一说编排的优劣,自己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①左中右式的排列。清楚、整齐,但是死板。②三角形的编排。变化多,易协调,单画面易散。③放射形、曲线、特殊形的排列„„
(2)颜色的搭配要与主题一致。
5.学生创作、教师个别辅导。制作方法、材料、主体的一致性。
6.个别展评。
(1)学生自我介绍、互评。
(2)更多的关于合作的艺术作品欣赏。PPT展示其他学生作品。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以大盒子为底的工艺制作,同学们思维活跃,积极性高。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关于盒子的工艺品。
如:首饰盒、蛋糕盒等。教师总结: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和材料能够表现,正如我们今天学习的用盒子制作造型。只要大家做个有心人,积极动手动脑,就能创作出更多有特色的艺术作品。
7.课后延伸,寻找小舞台。
(1)整理搜集材料。
(2)寻找可以通过盒子为基础的其他设计造型。
18、中国传世名作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不同题材内容的中国传世名画,了解这些作品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学习运用美术语言感受中国传世名画的艺术特点。
2.通过视频欣赏、图例解构、比较分析、观察探索等方法,欣赏认识人物、山水、花鸟等不同时期不同类别中国传世名画的艺术魅力,以提高对中国传世名作的鉴赏能力。
3.认识不同时期中国传世名画的创作形式和内容,感受中国传世名画带给后人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动力,培养热爱民族艺术的美好感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无数的传世名作是前人留给后人的宝贵艺术财富。本册教科书十分关注中国画的学习与传承,在前一单元“造型·表现”国画学习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鉴赏与认识,安排了两课时的中国传世名作欣赏。
本课教材中呈现了中国自唐宋以来不同时代的多幅名作,通过对不同朝代的人物、山水、花鸟等类别的传世名作的鉴赏,让学生懂得如何欣赏不同时期、不同题材,不同表
现形式,即工笔、写意、白描等类别的中国画,以及部分雕塑名作的欣赏,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对中国的传世名作有较全面的了解与认识。教材中作品较多,需要理清赏析的思路与层次,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展开层层深人、扎实有效的欣赏活动。教材第42页主要是两幅唐代人物画作品,阎立本的《步辇图》与张萱《捣练图》(局部),让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唐代人物画的造型特点,学习分析画家对人物动态等特征的细节刻画,认识画家是如何通过对人物细致、准确的刻画来表现画面所描绘的内容的。教材第43页宋代范宽的
《溪山行旅图》与第44页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局部),让学生通过对比欣赏、分析,从主题到形式、从内容到方法、从美术到人文等充分感受水墨山水的艺术神魅与文化内涵。教材中的作品比较多,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补充一些相应资料,拓展欣赏素材,让学生从总体到局部通过对比、分析、讨论、体验、尝试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说,让学生更有深度地理解中国传世名画的独特艺术魅力与价值。
2.重点、难点。
重点:搜集、欣赏、交流与评述中国传世名品,感受传世名作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学会运用一定的美术语言欣赏评述中国传世名画的艺术特点,以及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方案一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中国传世名作的相关资料。
(教师)课件欣赏、小练习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考一考,说说你所知道的名圆?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的传世名作,去领略它们的艺术魅力。
2.名作第一印象。
(1)欣赏、观察,走进中国传世名画,用简短的话语记录对每一幅传世名画的第一印象。
(2)说一说,分一分这些名作属于哪一类?
3.走进名画人物篇。
(1)全图欣赏,感受其美感。
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唐朝,走进《捣练图》,看看画中的人物都在干什么?从中你了解到什么? 面对这样一幅画,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设想学生想知道阎立本为什么会画这幅画,画中的人为什么都那么胖?他为什么能把不同年龄的人物都画得那么传神)
(2)解构式欣赏,感受唐代人物画。
通过解构名画人物轮廓形态、放大部分人物等,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说一说,自己所理解的唐代人物的审美风格? 观察比较《捣练图》与《簪花仕女图》中人物的脸型、体型等,找出他们的共同特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唐代人物画风格。
小练习:观察、比较《捣练图》与《簪花仕女图》这两幅唐代人物画,找一找,选一选画中人物的特征。
(3)延伸式欣赏,走进唐代人物画。唐代是人物画非常繁盛的时代。人物从神圣转向世俗,题材广泛,描绘仕女、历史故事、贵族生活等。
视频欣赏,随着《步辇图》的故事,再次走进唐代人物画,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小组分析,自主欣赏、解读《步辇图》,并议一议,说一说,写一写自己的收获。(4)还原式欣赏,认识工笔人物画。
教师边示范,边讲述,引导学生认识一幅白描稿到工笔人物画完成的过程,认识工笔画的艺术魅力。
通过《捣练图》与《富春山居图》的初步对比,让学生对工笔画与写意画有大概的了解。出示《写生珍禽图》,让学生认识到,古人除了用工笔表现人物,还很细致地观察生活,描绘各种花鸟鱼虫„„
(5)对比式欣赏,学会区分工笔与写意。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查找有关中国山水画的相关资料。
(教师)课件、视频资料。教学过程
1.激趣导人。这节课,先让我们一起走进浙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剩山卷》,一睹它的艺术魅力。
(1)赏一赏、说一说: 出示《富春山居图·剩山卷》,通过提问引发学生观察、思考。问题设计。
问题A:为什么这副画会被叫做《剩山卷》呢? 问题B:这幅画跟《富春山居图》有什么关系? 2.揭秘名作:
播放视频“传世杰作为何一分为二”。《富春山居图》的坎坷经历。3.细品名作。
(1)中国画中的留白。(2)中国画中的墨色。(3)中国画中的用笔。
(4)找一找画中的笔墨变化。(5)比较南北方山水的不同。
(6)分辨中国画的不同表现形式。
(7)中国画中的意境表达。
4.课堂小结。
中国画无论是笔墨、构图、还是形式,最终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意境美。
5.课后拓展。
关键词:八五新潮美术运动,现代漆画,绘画观念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
一、“八五新潮美术运动”的出现情境和历史意义
“八五新潮美术运动”是在“后文革美术时期”和“星星美展”之后出现的。1978年到1984年的这段时期称作为“后文革美术时期”。这段时期的美术否定“文革美术”, 艺术家们的思想逐渐从禁锢的政治意识形态中解放出来, 关注的视野为艺术本体的审美艺术功能。“一九七九年的‘星星美展’可以说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开端”, [1] (p9) 奏响了中国现代艺术的序曲, 为其后的“八五新潮美术”做了铺垫。屈指算来这场轰轰烈烈的“八五新潮美术运动”已经过去了二十多个年头。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 不单单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概念, 更是一段无法忽视的时期, “八五”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 更是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文化概念。
“八五新潮首先是一个历史的延续, 正是它将这一被中断、被遗忘了三十多年的艺术血脉重新连接起来并把它推向新的阶段, 使二十世纪的中国美术开始具有了一种现代格局, 开始具备了一种能够与世界艺术对话的可能。”[2] (p77) “八五新潮”同时也是艺术文化学的“新启蒙运动”, 是对中国艺术本体主义的又一次启蒙, 继承和延续“五四”新美术运动未竟事业。“八五新潮”是二十世纪又一次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 在科学与人文种种错综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中, 在各种主义的论战中走向现代艺术的。
二、“八五新潮美术运动”时期的绘画观念
上世纪八十年代, 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框架, 继而改变了中国人的文化景观, 解放了中国人长期以来压抑的个性, 由于物质基础的转变致使精神状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人们的文化视野得到了拓展, 随着大量西方哲学著作进入, 如叔本华 (shopenhauer) 、尼采 (Nietzs.he) 、萨特 (J一P.sartre) 、加缪 (A.eamus) 和爱略特 (T.5.Eliot) 等, 一大批现代西方哲学家、心理学家、文学家、美学家的理论著作的翻译出版和各类不同表现形式的艺术品的展现, 不仅冲击了人们的视野更冲击了所有的传统艺术模式。
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西方外来艺术文化的冲击是中国八十年代艺术讨论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 激发了人们对传统艺术文化的价值、命运的思考。因而, 八十年代初的一场深入思想解放运动之中的艺术变革开始了。以1979年底出现的兼有伤痕文学对文革时期的文化专制的批判的《星星美展》为序曲, 拉开了中国现代艺术的序幕。八十年代中后期 (八五~八九年) 现代主义艺术的绘画形式形成了高潮, 形成了势不可挡的态势, 并很快就席卷了整个艺术界。史称“八五新潮美术运动”, 并以此确立了它在现代美术史中标志性的历史地位。
“八五新潮美术运动”带有很强烈的的反艺术色彩、反艺术风格化。这里所说的“艺术风格化”是指1985年之前非常强调审美、强调形式化、装饰性、强调唯美化。八五新潮在经历的中国长期封闭的状态下吸收西方艺术的思想, 祈求的对人性的解放和自我的复出, 逐渐摆脱“神”的束缚, 放弃在画面中追求“高、大、红、光、亮”的形式, 转化成对现实的思考, 对建国以后艺术的政治化、工具化和实用化的猛烈反击, 倡导新艺术观念和新艺术形式。
新时期美术创作形态的丰富性和美术理论探讨的活跃性, 打破了以往美术创作和理论的旧格局, 开始构建动态性的美术创作和理论的框架结构。过去那种用固有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的模式, 那种通常按照时间、空间的顺序表现对象的方法被大大突破了。运用多种工具、多种材料和多种手段创作的作品, 以及作品的超时空和象征性手法等的运用, 引发人们更多的想象和思考, 较之既露且直的表现要包含更大的艺术容量。从各地涌现的青年美术群体的大量作品中, 我们发现艺术倾向大致可以归纳为理性浪漫主义、新写实主义、抽象主义以及超现实主义等绘画风格, 产生了统一的在西方文化基础背景下的多样化、民族艺术的个性化, 体现了现代艺术的观念和当代意识。
三、受“八五新潮美术运动”影响之后的现代漆画艺术特征
现代漆画的发展经历了由漆器到漆画的过程。漆器称之“器”, 表明了它是以实用为目, 具有一定观赏性和把玩价值的形下物品, 属于工艺美学的范畴。漆器常采用花卉、鸟兽、巫神、云气等吉祥图案来进行装饰, 以寄托人们美好的愿望。而漆画称之为“画”, 则说明漆画应具有形上的精神审美价值, 体现了绘画艺术表现的一种形式。然而在漆器向漆画的过渡中, 传统漆画的图式保留了许多漆器的影子。“八五新潮”轰轰烈烈的艺术思潮和现代艺术运动, 面对这样的剧烈变革的艺术洪流, 各个艺术形式都分别经历了对自身的反思与否定, 汲取了宝贵的经验, 逐渐走向成熟, 对于刚从漆器派生出来的现代漆画来讲似乎来的太早了, 中国现代漆画在理论建设、艺术语言、材料研究等方面初见雏形, 这还不足以得到理论界的认可和社会的积极关注。早期的漆画作品中很少看到关注社会现实、思想的躁动、生活的激情、理想主义的主题, 基本还是为了政治的需要, 表现文革美术、革命历史题材红光亮的形式, 比如杨富明, 李焕民的《长征路上》、梁汝初, 陈秋芳的《海上放幻灯》, 还有四川美术学院老师联合创作组创作的一系列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八五新潮美术运动”之后现代漆画受到兄弟画种的冲击, 特别是油画的强调审美、强调形式化、装饰性的新艺术观念和新艺术形式的冲击, 现代漆画也对艺术的政治化、工具化和实用化的猛烈反击。伴随着中国现代艺术发展而出现的新的艺术形式, 现代漆画以漆为主要媒介材料, 具有独特它的画面效果、丰富的肌理和新颖的材质变化, 结合了中国传统漆艺特点和现代艺术观念,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 已经成为当代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1. 理性浪漫主义特征
“八五新潮美术运动”时期中国涌现出一批青年画家, 他们为了打破以往世俗人情的表现手法, 直问社会更深层次的哲理, 又要表现现代的浪漫风貌, 有意识地借鉴了北美感伤浪漫主义画风, 合理地结合了写实和抽象风格, 在画面结构、画面的空间分
秦汉文字装饰中的鸟形辅助图纹
孟丽君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秦汉文字装饰中的鸟形辅助图纹的应用范围及表现形式, 同时论证了鸟形图纹在楚文化中是含有一定的图腾崇拜意义的, 秦汉文字装饰中的鸟形辅助纹饰是秦汉时期升仙思想的一种装饰形式反映。
关键字:鸟形辅助纹;楚文化;升仙思想
秦汉文字装饰的辅助图形主要为动物类和植物类, 其中动物图形主要有鸟、鱼、蛇、马、鹿等, 植物图形的种类相对较少, 最常见的是带有吉祥寓意的莲与牡丹。在动物辅助图形中, 鸟形的出现频率很高。鸟形图纹在秦汉文字装饰中的形态丰富多样, 有振翅飞翔的鸟、有耽耽而视的鸟, 有形式抽象的鸟、有形式具象的鸟, 有动态也有静态。其装饰载体主要有瓦当、铜壶、铜洗、织物和玺印。
一、鸟形辅助图纹的应用范围及表现形式
据鸟形的形式风格, 可将此类辅助图纹分为具象形式的鸟形辅助纹和抽象形式的鸟形辅助纹。
1.具象形式的鸟形辅助纹
秦汉文字装饰中的具象鸟形主要出现在瓦当、铜器、织物、玺印的文字中。如瓦当中的“延年”当和“冢”字当, 汉时的严氏铜洗, 新疆出土的汉时织锦和一些吉语印等。
如《冢字当》中, 设计者在当面“冢”字的下方安置了一只静态站立的鸟, 此鸟身体斜向于当面, 头部右转面向观者, 对观
割和物象的陈列上强调动态性的美术创作, 有意的支配创作主体的意念, 舍弃了情趣化的结构样式, 吸取了中国西部原始自然面貌的纯净、肃穆、清亮、悠远的意境。在张群, 孟禄丁的《在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李贵君的《画室》、袁庆一的《春天来了》等一批的油画作品中体现了这一表现形式, 我们从陈立德的现代漆画作品《皓月红烛》、程向君的《雪山前的白房子》等作品中也能看到这一倾向。
2. 新写实主义特征
在1985年浙江举办的“八五新空间”展览中可以看到美术界的写实主义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通过借鉴西方古典主义绘画, 把中国古典的装饰手法与民俗风情相结合, 突出破了以往的艺术形式, 达到一种新美感。例如耿建翌的油画作品《理发2号—1985年夏季的第一个光头》, “以故意复杂化了‘平庸’标题和实在得几乎超星球的宇宙人形象相结合, 制造一种幽默感, 引发人们的某种哲理联想”。[3] (p18-19) 现代漆画创作队伍中有很大一部份来自油画作者, 因而受到的影响是直接的, 比如吴嘉诠创作的漆画作品《高原红》、杨国舫的《无语》、郑智精的《守望者》等。他们强调欣赏主体的参与, 注重在创作过程中留有想象的空间, 由欣赏者的思维想象去填补。
3. 抽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特征
“星星美展”之后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激烈争论, 直到1985年, 这种打破中国绘画禁区的——抽象之一才得以认可。抽象主义力图超越自然物象, 然而处在争论与探究的不确定之中, 就现代艺术来看, 抽象主义的探索对中国绘画的现代化起着促进作用。由于西方的艺术形式与中国水墨画的人文精神价值取向的不谋而合, 抽象性的绘画进一步得到美术界的青睐。“一九八五者耽耽而视, 再加上其上方萧肃峻利的“冢”字, 整个图案给人一种阴冷之意。这枚瓦当是应用在墓冢建筑上的, 由此可见, 设计者在设计当面上的辅助图形时, 注意了设计形式与应用环境的协调统一。 (图一)
汉《严氏洗器》的内底装饰了鹿、鹤、莲三种瑞像。此处洗底上的两行鸟篆体文字形成底面的中轴线, 鹤鸟与鹿相对而立, 分居文字两侧。鹤鸟的羽翼微张作振动之势, 尾扬胸挺, 头颈盎然, 整个形象饱满自信, 显现出充沛的活力, 这与汉朝强大的社会背景和汉朝人强烈的自信心是相应的。另外, 鹤鸟常因其飘逸的外形被人认作仙境之鸟, 鹤鸟图形在日常用具中的装饰应用也从侧面反映了汉时人们升仙思想的盛行。 (图二)
图三是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出土的一幅汉锦, 上面的装饰元素有吉祥文字和鸟、麒麟等纹饰。浅色的鸟儿侧身立于“昌”字之下, 呈现出静态之美。其饱满的躯体与细瘦的腿脚产生一种点线式的视觉对比, 形象伶俐生动, 富有情趣。鸟的造型与织锦中的其它装饰纹相比简洁纯粹, 形式风格与其中的文字装饰形式更能产生呼应。
玺印中的鸟形形象主要是“四灵”之一的朱雀。如图四《徐成□徐仁印》中, “青龙”“白虎”依其方位分饰左右边缘, 但此印中的“朱雀”却立于代表北方方位的上方边缘, 而“玄武”纹则位于下方边缘。朱雀在此处的图形形式是剪影式, 其背部向外, 头部回转与背齐, 颈部与下驱的轮廓连为一条边缘线, 这条
湖南‘零展’中的王川等人通过《悬棺》《拓》《无限的时空》等带着意蕴主题的画面, 挖掘人类和民族甚至动物世界中生与死的搏斗和轮转中体现的生命意识”。[3] (p20) 谢震创作的现代漆画作品中谢震创作的《潜》、陈恩深的《人形》、林栋的《红姑娘》《游泳课》、唐明修的《山水》《日食》等有意地将人类的永恒价值与周围的琐事联系起来, 在自然、空间、宇宙中得到自我升华, 完成自我。用这样一种绘画风格来体现人类的种种欲望和思考。
四、结束语
“八五新潮”美术既是中国艺术本体意义和艺术文化学“新启蒙时代”的产物, 又是这一时代的具体内容。中国现代漆画的发展初期, 作品内容多表现花鸟、吉祥纹样, 在绘画理念及图式上依然承袭中国传统漆器的装饰理念, 过多强调其工艺性, 而忽视了作品的绘画性。“八五新潮”美术运动为中国漆画带来了春风, 彻底改变了漆画制作的陈旧观念, 中国现代漆画在原有传统漆工艺和传统漆画的基础上, 绘画图式更关注现代社会和现实生活, 作品更注重艺术性、精神性。
参考文献
[1]栗宪庭.关于“星星”美展[J].《美术》1980, (3) .
[2]贾方舟.多元与选择[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1996, (4) .
[3]雷然.八五新潮美术审美意识形态与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 2003.
[4]刘祥辉.八五新潮美术的历史定位与反思[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 (5) .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主地、大胆的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废旧物品进行有目的改造成使之为小鸟的家。2、引导学生通过美术作品欣赏,感受小鸟拥有家园的快乐,充满情感的去进行表现,培养想象力、创造力。3、引导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对生存问题和自然环境的关注。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发现材料的美感并进行大胆的、有目的的改造。2、引导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对生存问题和自然环境的关注。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教学系统,课件。搜集多种可以利用来制作小鸟的家的废旧物品。制作工具。学生:图画纸、彩色笔。课前搜集多种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剪刀、双面胶等制作工具。教学活动过程:一、激情引趣教师和学生合作手影表演:小鸟回家。利用大屏幕,教师将预先准备的树和鸟窝的剪纸投影到大屏幕上。然后用手影表现小鸟在树和鸟窝周围飞来飞去玩耍的场景。根据气氛及时教授学生们用手表现小鸟的形态,并选出三名学生到大屏幕前表现小鸟飞飞的场景学生一起用手势学小鸟飞。教师提示“我们飞累了,让小鸟一起回家休息吧!你们想不想看看小鸟的家呢?”教师将小鸟的手影投入到树上鸟窝的位置。提示手影表演的学生也把手影投入到鸟窝的位置。老师及时出示课题:《小鸟的家》。演示课件幻灯片:课题《小鸟的家》(配有鸟鸣声)。二、引导阶段1.观察照片中的小鸟的家;有圆形的,椭圆形的,有的在树杈中间,有的在屋檐下,有的在树洞里。演示课件幻灯片:小鸟的家(照片)。提示学生说一说小鸟的家会在什么地方。2.欣赏小朋友的绘画作品。演示课件幻灯片:小鸟的家(儿童绘画作品)。集体讨论:在作品中,作者是如何表现小鸟的家。3.除了绘画形式,我们还可以搜集多种可以利用来制作小鸟的家的废旧物品,用手工制作小鸟的家。观看手工制作视频,可以边看边跟着动手。演示课件幻灯片:小鸟的家(手工制作教学视频)。三、发展阶段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小鸟的家:手工制作,绘画。1、请学生起来说一说,自己通过课前准备,打算利用什么废旧材料来为小鸟筑巢。鼓励学生自主地、大胆的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废旧物品进行有目的改造成使之为小鸟的家。教师反复强调为小鸟做的家既要舒适、美观,又要牢固。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有创意的制作并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大胆的对材料进行改造。2、对于能力稍弱的学生可以用绘画的形式来为小鸟建家。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根据绘画内容来表现小鸟的家。演示课件幻灯片:播放带有鸟叫声的柔美乐曲。四:学生作品展示1、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2、扮演自己作品中的角色,比如说鸟妈妈。想象着说几句话。3、评选最佳作品。五、教师小结鸟是人类的朋友。鸟最明显的益处就是消灭害虫。鸟多数以昆虫为食,是农田、果园中多种害虫的天敌和克星。大多数鸟以树为家,在树上筑巢繁殖后代,为树消灭害虫,帮助树木传播种子,我们这里的小鸟为数不多,更需要同学的爱鸟之心,不要故意捕捉、伤害小鸟。如果有人企图捕捉、伤害小鸟,请同学们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劝阻!演示课件幻灯片:大山雀一昼夜捕食的昆虫总量相当于自身的体重。六:课后拓展请同学们在课余的时间用木板等坚固的材料做一个鸟窝。在你的爸爸妈妈帮助下,挂在树上,吸引小鸟来居住,进行观察,并绘画观察日记。演示课件幻灯片:人工鸟窝。七:收拾整理 请整理好你们的工具和材料,带走碎纸等垃圾。保持室内的环卫生!谢谢!下节课再见!
一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色彩的冷暖变化、块面变化、笔触变化等方法,表达节奏和情感
2、了解抽象绘画作品中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提高对美术作品的表现能力
3、通过欣赏音乐、画音乐、增强审美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如何运用点、线、面、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音乐的节奏和情绪
2、难点:如何整体地表现出音乐的情绪基调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多媒体、油画棒、水粉颜料、绘画纸
(教师)范画、课件等 五 教学过程:
1、律动游戏、激趣导入 师生共同做律动小游戏
(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横线、折线、竖线(2)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波浪线、螺旋线、蜗牛线
(3)请同学们听一段音乐,感受音乐的旋律,并用肢体语言表现出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教师随着悠扬的旋律画出变化的线条)
音乐、舞蹈与绘画一样,都是人类的艺术的重要形式,人们常说艺术是相通的,音乐不仅可以听,可以舞,还可以“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画音乐》
2、探究实践,视听画结合
(1)听两段不同的音乐,用线条表现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学生听《茉莉花》和《兔子舞》两段乐曲,并用不同的线条描绘出两首乐曲不同的音乐节奏和旋律
(2)教师出示《多啦A梦》漫画,由学生根据对话框的外形变化,给漫画配音,从而读懂声音的高低变化,体会不同的“面”变现不同的声音(3)探究如何表现声音的大小变化
①学生听两种打击乐器:鼓和镲。探究如何用“点、线、面”和“色彩”表现两种不同的声音
(鼓的声音沉闷、浑重;镲的声音清脆、响亮)②学生探究,如何表现鼓和镲从低到高的声音变化
(通过线条的长短变化、形的大小变化、色彩的深浅变化等)(4)体会音乐中的“情绪色彩”
①听《悲伤的乐曲》感受到悲伤低沉,说一说会用哪些色彩表现? ②听《金蛇狂舞》感受喜庆热烈,说一说会用哪些色彩表现(5)欣赏大师作品,整体认识如何用绘画语言表现音乐
①欣赏康定斯基作品《第十三号即兴曲》,说一说感受到了什么样的音乐旋律?(康定斯基被人们称为“画布上的音乐师”。在画中,我们能感受到一种如同音符般的因素存在,有一种与音乐相同的气质,像音乐一样具有流动性。作者让点、线、面处于急速的运动状态之中,在画面中,除了一团团大大小小的色斑和扭曲、激荡的线条以外,我们几乎看不到其他东西。画家还用淡淡的奶油色打底,造成了一种如同梦幻般的效果,笔触轻盈、快乐,一切都没有规律性,似乎是在精神世界中一闪而过却又无法清晰地辨认出来
纯粹以抽象的色彩和线条来表达内心的精神,这是康定斯基与其他画家的不同之处,他认为艺术创作的目的不是捕捉对象的外形,而在于捕捉其内在精神。康定斯基成为抽象表现主义领域的先驱)
②欣赏蒙德里安作品《百老汇爵士曲》,说一说感受到了什么样的音乐旋律?(画面由无数小色块组成的彩线和跳跃其间的小块面。他们快乐、明亮,生机勃勃且充满音乐感。它既是充满节奏感的爵士乐,又仿佛夜幕下办公楼及街道上不灭灯光的纵横闪烁)
(6)整体感知如何表现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① 欣赏作品,分析作品中表现音乐的绘画元素 ②小游戏,听音乐选择对应的绘画作品
(将四组音乐分别配上四张画,并说出理由。进一步体会出音乐与绘画的关系)
3、学生设计
(1)听老师播放的音乐,用色彩表现出音乐的节奏和情感(2)自选一段音乐,用喜欢的绘画形式表现音乐带给你的感受
4、同伴互评
(1)谈谈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表现出音乐的节奏和情感的?(2)欣赏同伴的作品,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5、总结拓展
执教老师---万虹
《春节礼品》(记忆画)
2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描绘丰富多彩、造型优美的“春节礼品”,巩固色彩知识,培
养学生热爱生活。
2、用记忆手法表现物象,提高儿童描绘能力。教学重点:
描绘丰富多彩、造型优美的“春节礼品”,巩固色彩知识。教学难点:
用记忆手法表现物象,提高儿童描绘能力。教学教具:
春节礼品、范画、图片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从讲述春节的感想和民族节日的意义入手。
1、漫谈:春节最快乐的一事。
2、过节前,各自家里有什么准备工作?
引导学生认识“春节礼品”的种类(柑桔、糖果、盆花、瓶花、彩灯、烟花、爆灯、春联等)。
二、讲新课:
请2-3个同学谈谈他们的家中有特色的春节礼品,以引导全体学生抓住特色,共同记忆思考。教师讲解:
《春节礼品》应以春节欢庆活动用品为题材,描绘我国民间盛大的节日的欢乐和丰衣足食的情景。作业应以物为主,才能贴题。
三、示范:
引导学生选择三五件既能表现春节气氛,又能大小配合适当,便于处理画面构图的礼品作为绘画对象。例如:大的瓶花(盆花)配画一些水果或糖果,大彩灯配画小的爆竹、烟花等等。
教师还要在黑板上示意一下画面的构图安排,以供学生参考。教师解说色彩的运用,应以红、橙、黄等暖色为主调。以蓝、绿等冷色的原、间、复色配合使用,使主调色彩更突出、鲜艳、明快。
四、学生作业:
以各自家里备办春节礼品为题材,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有特色的礼品,画一幅色彩画。
五、教师讲评:
六、板书: 春节礼品(记忆画)
礼物:外型 2课时
《难忘的旅游风光》
2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旅游风光记忆画,促进学生记忆、创作的思维能力,提高记忆作画的水平。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学习旅游风光记忆画,促进学生记忆、创作的思维能力。教学难点:
学习旅游风光记忆画,促进学生记忆、创作的思维能力。教学教具:
名胜风景挂历、幻灯片、明信片和录像带。教学过程:
一、欣赏:
教师导言: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美丽国家,有着众多环境优美的旅游风光点。外出旅游观赏风光是我们感到最开心的事情,每个儿童都曾或远或近地游览过祖国的美丽风光,在景影视、图片、邮票上也欣赏过祖国著名的风光,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美好记忆。放映风光录像带和出示风光图片,指导学生欣赏。漫谈各自旅游观感。
二、讲新课:
阅读课本,教师导讲,从欣赏学生作品,启发学生进行作画的构思。课本中介绍了祖国四个旅游风光点的实景照片:万里长城、福建泉州开元寺古塔、广东肇庆七星岩、海南省天涯海角等。
三、讲解画法:
引导学生记忆已学过的建筑物、树木、人物动态的画法。讲解处理主次关系,先画出旅游点一处主要景色,然后加环境物和人物。
四、学生作业:
1、指导起稿: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旅游体验,选择最有特色的景物,确定位置,再以简单的线条画出景物形象。主要的景物应作较精细的描写(具体细致刻画它的形状特征)。
2、完善画稿、上色:
在画好主要景物后,教师可分别以几幅作品为例指导学生添加丰富画面,烘托主题的背景物和人物。最后配上几种颜色突出主体,并能表现季节特征。
五、讲评:
评价作业的长处短处后,教师总结指出,祖国壮美的河山。为画家喜爱的题材,常常通过描绘秀丽景色,抒发自我的爱国情思。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多作这方面的练习。六
板书:
难忘的旅游风光(记忆画)教学反思:
色彩的对比
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色彩对比练习,复习巩固素色彩搭配知识和色彩搭配的技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2.学习色彩的象征性,表情性等。教学重点:
色彩中色相的对比。教学难点:
色彩之间微妙的变化,以及色彩对比的运用搭配。教学方法:
1、多媒体
图片资料。
2、演示基本技法(绘画)教学用具:
图画纸、水笔(钢笔)、铅笔、色卡纸、胶水、圆规,水粉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出课题
1.检查教具,稳定情绪。2.引出课题:色彩对比 3.放影,板书课题
(二)艺术研究:
1.教师: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生存环境又是怎样的呢? 请学生用形容词还形容一下。学生: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等
教师:说明我们的世界充满了色彩,色彩无处不在,色彩是我们的生活更有生机,活力。
2、但如果世界上没有了色彩又会怎样?(暗淡无光,没有生机,死气沉沉)伊顿(著名的色彩大师):
色彩就是生命,因为没有色彩的世界在我们看来象死的一般!
3、色彩的来源?色彩是如何产生的?
(1666年英国牛顿在剑桥大学实验室做了实验:将一束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七色光谱(色彩是光刺激眼睛产生的视知觉)
4、光源有那些:太阳光,灯光,火光
5.色彩三要素:色相,纯度,明度 6.色彩对比:
A:同类色对比:同一色相的颜色对比
如:大红、深红、朱红、粉红等
特点:色相相同,个性差异小,对比效果极弱。画面比较柔和,不刺眼。
举例:-------学生们的衣服等 B:邻近色对比:在色环的颜色
如:红---橙 橙---黄 黄---绿 绿---蓝
蓝---紫 紫---红 特点:统一,色彩富于变化、柔和、过渡自然 举例:-------学生们的衣服,生活中的用品等 C:对比色对比:在色环度的颜色对比。如:黄--紫 红--绿 蓝--橙
特点:对比效果极为强烈,给人强烈的刺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举例:图片------学生们的衣服,生活中的用品等 红绿灯,警示牌,舞台服等等。7.对比色对比如何取得协调、搭配?
1)利用面积的不等 2)加中性的灰色(黑加白)3)加装饰边(金、银、白边)
三、艺术实践:
让学生自主制作一幅几何图形的的画面
要求:1.规格:20*20厘米-----运用色彩对比的方式------老师辅导。
四、总结:
回顾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强调)
德育教育:色彩是十分重要的,生活中、艺术中都离不开色彩,色彩又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富有生机,因此我们要热爱生活、热爱艺术。教学反思:
《色彩的心理联想》
2课时
教学目标:
色彩三要素对色彩心理联想的影响;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色彩的认识,理解色彩的情感表现。教学重点:
色彩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
合理利用色彩联想特征,加强作品的感染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火》、《蓝天》让学生感觉并总结其感受,提出课题。
二、新授:
(一)色彩心理联想产生的原因
色彩可以使我们联想到不同的事物,产生不同的情感,这就是色彩的心理效应,其实色彩本身并无感情,我们对色彩的心理反应是事物及其相关色彩长期对我们的意识发挥作用的的结果。千变万化的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产生色彩心理联想和感受的基础。不同的色彩可以给我们不同的心理联想,那么,影响色彩心理联想的因素有那些呢?
(二)影响色彩心理联想的因素
1、色相
色彩的名称我们成为色相。
不同的色相可产生不同的心理联想,我们可以把色彩按照色相分成三类:
暖色——红橙黄
冷色——蓝(色相环的认识)
中间色——绿紫
2、明度:
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成为明度。他决定色彩轻重感觉。明度高的亮色感觉轻
明度低的暗色感觉重(工人搬黑白箱子举例)
3、纯度: 色彩的含彩量的多少程度。
高纯度的色彩往往给人们以华丽、坚硬、明快、刺激的感觉; 纯度低的色彩给人们以朴素、犹豫、平静的感觉。(宴会上的礼服举例)
(三)色彩其他联想
1、色彩的动静联想
红色和所有明亮的险要的色彩,具有活跃、轻松、明快极其华美的品格。
2、色彩的味觉联想
(1)古代:青是酸味,赤是苦味,黄是甘味,白是辣味,黑是咸味;(2)现代:黄、白、桃红色是甜味,绿色是酸味,灰黑是苦味,白青是咸味。
三、小结:
色彩的实际应用中,合理利用色彩的心理联想特征,可以加强作品的感染力,引起观者的情感共鸣,使作品更具艺术魅力。
四、练习:
用途色块的方式来表现大海和森林。(教师巡视指导)
五、讲评: 六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特点,同时观察中国京剧脸谱中人物脸谱的变化特点。
2、让学生收集各种身边的物品,运用于人物表现之中。
3、指导根据学生自己的想象,同时模仿运用大师的表现方法和脸谱表现的特点,设计出有新意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模仿大师作品表现方法,设计有特点的作品。
教学难点:
学生大胆想象,设计富有创意和夸张的形象。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毕加索大师的作品,和相关的京剧脸谱的资料,制作课件供学生欣赏。
学生准备:
收集身边各种现成品用于人物的表现之中,并带好相关的绘画工具。
教学目标
一、导入
游戏;(形状的改变)
1、大家已经看到朱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小朋友,她呀还会变了!(电脑多媒体课件)如果你在这些(头发、眼睛、鼻子、嘴、脸型)小按纽上面点击一下,她就会变成另外一幅模样,你想玩一玩吗?看她是怎么变的?
2、学生玩游戏,分别点头发、眼睛、鼻子、嘴、脸型,感受造型的变化。(两个同学玩)
3、她什么变了?(头发、眼睛、鼻子、嘴、脸型)她是怎么变的?(五官的造型变了)
揭题:变
二、新授
(一)造型变
1、看朱老师又给同学们变了(欣赏)
(1)你喜欢这张作品中的什么地方?(鼻子有趣,用人物来替代的)
(2)这张作品你喜欢它的哪儿啊?(眼睛是用人来表示的,鼻子是用温度计来表示的,头上还有云彩呢)
(3)这张人物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仔细观察它的嘴是什么?他的头发?他的眼睛?这是什么地方?(用房间的摆设巧妙地构成了一张人脸,作者的想法可真大胆,有创意。)
(4)这张作者用什么来拼摆人物的。(用蔬菜来拼摆表示的)
可真是一些有趣的变了形的人物脸部形象。
2、朱老师这儿也有两张变了形的脸型,(贴在黑板上)并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些材料,有谁愿意上来也给大家来拼摆不一样的人物头像吗?
学生拼摆。(你可以选择你认为合适的材料来拼贴,如果没有你想要的物品或形状,你也可以画一画。)
(1)看,他们创作的人物多有新意,真棒!(奖励)
(2)如果是你,你会跟他的想法一样吗?你会把它贴在哪儿呢?(同学说自己的想法)每位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原来人物形象可以变幻无穷。
3、引申:(实物投影仪)衣夹子在这儿是除了,a.它还可以联想到什么,像什么?b.变化角度呢?c.通过添加还可以是什么?d.与其它物品组合?变化他们的位置,方向?它还可以是什么?不同的组合,不一样的添加,不一样的想象,除了人物头像,他们还可以变出变幻无穷的形象。
1、这是什么呀?京剧脸谱是我们中国的国粹,它的面部造型夸张,仔细观察一下,这与我们拼贴的.人物除了在五官上不一样之外,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脸部线条很多,曲线,弧线,各式各样的线条组成一些块面来装饰脸部。
板书:线条-----块面
2、看,老师也来模仿脸谱来给我们任务的脸部添加线条,形成块面,使它更有变化又想给它变一变了!(水彩笔示范)在眼睛、鼻子、嘴的四周添加线条组成块面。
3、我再给它加个发型就更有趣了。
(二)色彩变:
1、(脸谱)这两张脸谱有什么不同吧?与刚才那一张有什么不同?(多了色彩)京剧脸谱的色彩大都鲜艳、明快。有了色彩,脸部更加漂亮,可见色彩的作用不可忽略。
2、看我们同学加上了颜色,作品多么漂亮呀!(欣赏学生作品)
(三)正面侧面结合变
1、同学们还想不想看一些形象更加奇特的人,赶快做好思想准备,屏住呼吸(欣赏照片)
a)奇特在哪儿?学生说
b)真有点儿像个连体婴儿,一只脑袋下长出两张脸,一个正面,一个侧面。
2、我们有一位大画家,他笔下的人物也很神奇(课件展示、作品欣赏)
3、学生讨论,交流,想象,评价夸张的脸。(上面有,脸有侧面的,眼睛是正面的。脸正面侧面相结合。
4、他的作品不仅头像变了,连身体也变形了(怎么变的呢?)
(四)表现形式变
1、老师这儿也有一张变了形的人物。(展示,乒乓球做头,铅丝扭的身体的人物)它的头(生说)是用乒乓球做的;身体很瘦很夸张,用铅丝扭的。
2、看这位同学用什么表现的?
3、你们能不能也用身边的物品来表现一幅有新意的人物形象。
三、作业:
1、布置作业:
(1)表现一幅奇特的形象。表现形式可以画,可以拼贴(小组合作),可以拼贴和画相结合。(课件展示作业要求)
(2)学生作业。
1,选出下列各组中字音有误的一项并加以改正。(4分)
(1)A,阳夏B,伛偻C,觥筹D(
)(
)
(2)A,颓然B,鸿鹄C,恂恂D,霏霏(
)(
)
(3)A,间令B,霪雨C,阴翳D,嗟乎胆(
)(
)
(4)A,顿踣B,山肴C,社稷D,间左(
)(
)
2,古诗文默写。(10分)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2):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3)《陈涉世家》中表达陈胜胸怀大志的句子是:
。
(4)《桃花源记》中与《桃花源诗》中的诗句“荒路暖交通,鸡犬相鸣吠”意思相近的语句是:
,
。
(5)《与朱元思书》中表达作者厌弃尘俗和对大自然向往的富有哲理的语句是:
(6)“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和《醉翁亭记》中的“
”意思相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云龙浑身透出一股粗犷自信的气质,虽是粗布土军装,但站在军装笔挺的晋军将领中,仍给人鹤立鸡群之感。
B,由于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大量的垃圾食品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C,在这样美好的天气里,同学们来到邻水大峡谷,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D,宿迁自然资料丰富,投资环境宽松,许多外地客商针锋相对地前来投资兴业。
4,下面这段话有三处语病,找出来并加以修改。(3分)
①现代社会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所以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应重视培养自己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②我们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培养与人交往、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免将来走入社会不被淘汰。③我们的老师为了培养我们的这些能力,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①句的修改:
②句的修改:
③句的修改:
5,写出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义。(6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2)?王然出涕日
古义:
今义:
(30去国怀乡
古义:
今义:
6,写出下面各句中的通假字。(4分)
(1)身被坚执锐。一同一(2腹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同
(3)属予作文以记之。
同(4)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同
二、阅读理解(50分)
㈠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7—11题。(14分)
岳阳楼记
汪曾祺
岳阳楼值得一看。
长江三胜,滕王阁、黄鹤楼都没有了,就剩下这座岳阳楼了。
岳阳楼最初是唐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所建,但在一般中国人的印象里,它是滕子京建的。滕子京之所以出名,是由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国过去的读书人很少有没读过《岳阳楼记》的。《岳阳楼记》一开头就写道:“庆历四年眷,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虽然范记写得很清楚,滕子京不过是“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然而大家不甚注意,总以为这是滕子京建的。岳阳楼和滕子京这个名字分不开了。滕子京一生做过什么事,大家不去理会,只知道他修建了岳阳楼,好像他这辈子就做了这一件事。滕子京因为岳阳楼而不朽。而岳阳楼又因为范仲淹的一记而不朽。若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会有那么多人知道岳阳楼,有那么多人对它向往。《岳阳楼记》通篇写得很好,而尤其为人传诵者,是“——,——”这两句名言。可以这样说:岳阳楼是由于这两句名言而名闻天下的。这大概是滕子京始料所不及,亦为范仲淹始料所不及。这位“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的范老夫子的事迹大家也多不甚了解,他流传后世的。除了几首词,最突出的,便是一篇《岳阳楼记》和这两句话。这两句话哺育了很多后代人,对中国知识分子品德的形成,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呜呼,立言的价值之重且大矣,可不慎哉!
写这篇《记》的时候,范仲淹不在岳阳,他被贬在邓州,即今延安,而且听说他根本就没有到过岳阳,《记》中对岳阳楼四周景色的描写,完全出诸想象。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他没有到过岳阳,可是比许多久住岳阳的人看到的还要真切。岳阳的景色是想象的,但是其思想却是久经考虑,出于胸臆的,真实的、深刻的。看来一篇文章最重要的是思想。有了独特的思想,才能调动想象,才能把在别处所得到的印象概括集中起来。范仲淹虽可能没有看到过洞庭湖,但是他看到过很多巨浸大泽。他是吴县人。太湖是一定看过的。我很深疑他对洞庭湖的描写,有些是从太湖印象中借用过来的。
现在的岳阳楼早已不是滕子京重修的了。这座楼烧掉了几次。现在楼上刻在檀木屏上的《岳阳楼记》系张照所书,楼里的大部分楹联是到处写字的“道州何绍基”写的,张、何皆乾隆间人。但是人们还相信这是滕子京修的那座楼,目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实在太深入人心了。也很可能,后来两次修复,都还保存了滕楼的旧样。九百多年前的规模格局,至今犹能得其仿佛,斯可贵矣。
我在别处没有看见过一个像岳阳楼这样的建筑。全楼为四柱、三层、盔项的纯木结构。主楼三层,高十五米,中间以四根楠木巨柱从地到顶承荷全楼大部分重力,再用十二根宝柱作为内围,外围绕以十二根檐柱,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全楼纯用木料构成,逗缝对榫,没用一钉一铆,一块砖石。楼的结构精巧,但是看起来端庄浑厚,落落大方,没有搔首弄姿的小家子气,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上很压得住,很有气魄。
岳阳楼本身很美。尤其美的是它所占的地势。“滕王高阍临江渚”。看来和长江是有一段距离的。黄鹤楼在蛇山上,晴川历历,芳草萋萋,宜俯瞰,宜远眺;楼在江之上,江之外,江自江,楼自楼。岳阳楼刚好像直接从洞庭湖里长出来前。楼在岳阳西门之上,城门口即是洞庭湖。伏在楼外女墙上,好像洞庭湖就在脚底,丢一个石子,就能听见水响。楼与湖是一个整体。没有洞庭湖,岳阳楼不成其为岳阳楼;没有岳阳楼,洞庭湖也就不成其为洞庭湖了。站在岳阳楼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湖中帆船来往,渔歌互答,可以扬声与舟中人说话;同时又可远看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湖水,远近成宜,皆可悦目。“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并非虚语。
夜读《岳阳楼诗词选》。读多了,有千篇一律之感。最有气魄的还是孟浩然的那一联,和杜甫的“昊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化大境界为小景,另辟蹊径。许棠因为《洞庭》一诗,当时号称“许洞庭”,但“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只是工巧而已。滕子京的《临江仙》把“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整句地搬了进来,未免过于省事!吕洞宾的绝句“朝游岳鄂暮苍梧,袖里青蛇脾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很有点仙气,但我怀疑这是伪造的(清人陈玉垣《岳阳楼》诗有句云:“堪惜忠魂无处奠,却教羽客踞华楹。”他主张岳阳楼上当奉屈左徒为宗主,把楼上的吕洞宾的塑像请出去,我准备投他一票)。写得最美的,还是屈大夫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渡兮木叶下”。两句话,把洞庭湖就写完了!
(选自《湘行二记》,有删改)
7,结合上下文,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诗句填上第三段中所空缺的句子。(2分)
8,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岳阳楼值得一看”的理由。(至少写出两条)(4分)
9,文中“没有洞庭湖,岳阳楼不成其为岳阳楼;没有岳阳楼,洞庭湖也就不成其为洞庭湖了”一句应该怎样理解?(3分)
10,“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呜呼,立言的价值之重且大矣,可不慎哉!”你能再举一例来证明这句话吗?(本试卷中的材料不得引用)(3分)
11,文中所提到的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文中提到的洞庭湖、太湖也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中的两个。请根据所学过的地理知识,再写出两个属于五大淡水湖的湖泊名称。(2分)
㈢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12-15题。(13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问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2,解释加点字词。(4分)
(1)此人——为具言所闻(
)(2)各复延至其家(
)
(3阮论魏晋(
)
(4)此中人语云(
)
13,翻译句子。(4分)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4,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想一想自桃花源人来到桃花源到渔人进入桃花源期间,桃花源外的世间发生了哪些战争?请至少写出三个战争的名称。(3分)
15,陶渊明在无力改变黑暗现实的情况下,营造了一个并不存在的桃花源。描绘了自己心目中理想社会的状况,有人称他笔下的桃花源为“乌托邦”。请结合以下这则材料,简要说明“乌托邦”的意思。(2分)
材料链接:著名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出生在湖南凤凰一个美丽而又闭塞的小镇上,这里民风纯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小镇受到城市文明的影响,民风发生变化,人与人之间也充满了尔虞我诈。这让沈从文先生很痛心。面对已经不复纯朴的民风,他只能在他的小说中用文字去塑造一个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风景秀美、民风纯朴的湘西世界。因此。人们把他笔下的“湘西世界”称为“鸟托邦”。
㈢阅读《哀溺文》节选,完成16—17题。(6分)
衰弱文
柳宗元
永之氓成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既寻常。其侣日:“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日:“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日:“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注】永:永州。氓:百姓。绝:渡。寻常:长度单位,两寻为一常。去:丢弃。怠:疲乏,困乏。蔽:蒙蔽,引申为看不清简单的道理。
1 6用一句话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3分)
17作者想通过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分)
㈣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8—22题。(17分)
【甲】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日:“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署,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毗②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而④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日:“何为不去‘地?”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⑥之。苛政猛于虎也!”
【注】①夫子:即孔子。②式:通“轼”,车前横木。③一:或。④而:乃,即指你。⑤去:离开。⑥识:记住。
18,找出【甲】文中能表达下列成语含义的句子。(4分)
(1)尸横遍野:
(2)十室九空:
(30f顷家荡产:
(4)颠沛流离:
,
1 9,下列各项朗读停顿有误的是(
)(2分)
A虽鹏狗不得宁焉
B,而/乡邻之生日蹙
C,使子路/问之
D,曩,与吾祖居者
20,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是(
)(2分)
A,悍吏之来吾乡
B,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C,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D,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21,翻译句子。(4分)
(1冷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2)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22,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1)蒋氏大戚的原因是什么?“妇人哭于墓者而哀”的原因是什么?(2分)
(2)妇人一家有三人被老虎吃掉为什么仍不搬家?【甲】文中蒋氏的乡邻为什么要“号呼而转徙”?你认为在文中所述的社会里,老百姓要想活命唯一的出路是什么?(3分)
三、写作(40分)
第五单元中,我们欣赏了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美景;我们跟随吴均一起领略了富春江到桐庐一带“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我们和范仲淹一起神游了气势磅礴的洞庭湖和江南名楼岳阳楼;我们还同欧阳修一起陶醉在秀美的琅琊山风景中,醉翁亭留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我们欣赏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其实,人、事、物都可以成为让我们流连、品味的美丽风景。
请以“风景这边独好”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若写诗歌则不得少于25行);要有自己的真实体验和感悟,不能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1)A(2)C(3)B(4)A
2,(1)另0是一般滋味在心头(2)无可奈何花落去(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6)醉翁之意不在酒
3,A
4,①句“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改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②句去掉“不被淘汰”中的“不”。或将末句改为:“将来走人社会才不会(致于)被淘汰”③句将“处心积虑”换成“沤心沥血”等带褒义或中性色彩的词
5,(1)古义:妻子与子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2)古义:眼泪今义:鼻涕(3)古义:离开今义:离开……到某地
6,(1)“被”同“披”(2)“要”同“邀”(3)“属”同“嘱”(4)“具”同“俱”
二、阅读理解(50分)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1)岳阳楼结构精美;(2)登楼可观赏洞庭湖的美景;(3)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9,因为有洞庭湖的烟波浩淼,才有了岳阳楼的宏大气魄;因为有了岳阳楼丰富的人文内涵。才使洞庭湖名声大振。(言之有理即可)
10,示例:周恩来总理从小就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抱负,他的这句话不仅影响了他自己,也成了许多年轻人的座右铭。(言之有理即可)
11,鄱阳湖、洪泽湖、巢湖。
12,(1)i羊细地说出(2)邀请(3)更不用说(4)告诉
13,(1№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就再也没有出去过。(2)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了,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14,示例:陈胜、吴广起义;巨鹿之战;垓下之战;赤眉起义;绿林起义;淝水之战;赤壁之战等
15,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但在现实社会中并不存在的空想社会。
16,一个永州的百姓在船沉落水之时舍不得丢掉身上携带的钱财而被淹死。
17人生应有正确的取舍态度。为人不能贪,更不能为了一时之利而损失长远的利茄。(言之有理即可)
18(1)往往而死者相藉也(2)今其室十无一焉(3)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4)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
19 B
20,C
21略
22(1)作者说要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妇人之舅、夫、子均死于猛虎。(2)苛政猛于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推翻封建制度。
三、写作(40分)
【五年级美术上教案】推荐阅读:
小学五年级上美术鸟语花香07-16
培智五年级美术教案新06-18
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美术教学工作总结10-06
小学三年级上美术教案07-02
小学五年级美术《诗情画意》教案11-08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美术教案11-05
美术学科五年级教案造型别致的椅子11-08
湘教版美术教案_五年级下册教案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