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文《语文园地八》教案(共10篇)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八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第一板块中的三种句式及比喻句的组成和作用。
通过“口语交际”和“展示台”两个板块的同步进行,向同学介绍自己借到的科普读物和自制科普小报。
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学习总结和计划。
目标
1、了解同一意思可用不同句式表达。
2、了解形声字中形旁、声旁的作用,学习利用形旁辨义,利用声旁记音。
3、积累比喻句,初步了解其作用。
4、积累名言警句。
5、以科学内容为载体,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
6、通过展示使学生了解科学,从而培养他们爱科学的热情。
分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1、了解同一意思的不同表达方式。
2、明白同音形近字中各部分的作用,并会举例说明。
3、积累比喻句和名言警句。
1、通过“口语交际”和“展示台”两个板块的同步进行,向同学介绍自己借到的科普读物和自制科普小报。
2、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学习总结和计划。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奥秘的热情。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投影(小黑板)出示书上的三个句子。
2、请学生比较这三个句子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3、告诉学生:带“?”的叫疑问句;带“。”的是陈述句;带“!”的是感叹句。
4、告诉学生:表达同一意思,可根据需要用不同句式,但三种句式在朗读时的语气不同。范读句子。
5、你能把“那么乖的孩子,老师很喜欢。”变一种说法吗?
1、自由读、齐读三个句子。
2、学生叙说发现:字数不同;标点符号不同;第1、3句末尾有“呢、呀”,表达意思相同。
3、学说疑问句、陈述句、感叹句。
4、体会、练读(自由读、同桌比赛、指名读)。
5、练习变句式:那么乖的孩子,老师怎么能不喜欢呢?那么乖的孩子老师喜欢呀!
二、日积月累
1、小黑板出示音节的“愉、榆”等9个生字。
2、谁来认一认这些新朋友。
3、这9个“生字娃娃”中有4对双胞胎,请找出来。
4、让学生帮助住在花瓣房中的双胞胎们找到他长期合作的伙伴。
5、请说说找伙伴的结果,并说明理由(补充、纠错)。
6、能否给这4对双胞胎和那个单胞胎再找其他朋友。
1、自由拼读识记。
2、展示型(指名)认读。
3、找出“愉、榆、描、瞄”等4对同音形近字。
4、在书上连线。
5、说正确答案和理由。朗读。
6、口头扩词。
三、日积月累之我会读
1、引导学生自读。
2、请再读句子,小组合作找这些句子的共同点。
3、你能说出这些句子是把什么比作什么吗?
4、引导学生找比喻词。
5、出示对比句子。设问: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6、你能说一两个比喻句吗?
1、自由朗读句子。
2、学生朗读,小组讨论。
3、自选句子说一说。
4、学生分别答出:似的、犹如、就像、好像。
5、说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6、说一说比喻句。
四、日积月累之读读背背
1、出示书中名言警句,引导学生朗读。
2、请告诉我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3、指导学生背诵。
1、自由读、同桌同学比赛读、齐读。
2、学生选句子并说理由。
3、同桌比赛背诵。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播放科教小片或做科学小实验或讲科学小故事。
观看(观察或聆听)。
二、口语交际、及展示台
1、科学无处不在,我们了解它就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更加美好。今天我们就要在这里举行一场科学知识擂台赛。
2、老师说参赛内容:科学知识介绍,科普读物介绍,科学手抄报展示及介绍,科学家介绍。
3、组织、指导擂台活动。
(1)小组内预赛。
(2)班内决赛(选前五名发红旗)。
1、学生“情绪准备”,回想有关科学的小知识,画面。
2、学生自行按介绍内容分组。
各组推举一名裁判(决赛时上台)。
记住要求:态度大方,有礼貌,介绍要清楚、准确、无误。
3、擂台赛。
(1)小组内预赛。
(学生介绍举例:大家好!我叫,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一本科普读物,它的名字叫《科学起步百科》,是我从妈妈那儿借来的,这里面有许多有趣的科学秘密,我选一个读给大家听听吧……我的介绍到此结束,我愿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些知识,有兴趣的可以和我联系,谢谢!)
(2)班内决赛。
三、教学效果测评
1、请裁判根据参赛要求进行点评。
2、教师评价(裁判及参赛者)。
1、裁判点评。
2、对照、反思。
四、拓展性学习
1、推荐优秀电视节目——《走近科学》及其他科普读物。
2、这学期的新课到此结束,本学期内你有什么打算,请回家向家长谈谈,并写下来。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寻找好书的途径,掌握课外阅读的基本方法。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积累与书有关的名言警句,仿说与书有关的比喻句;学习把零散的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3.了解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及他的楷书特点。
4.初步理解并朗读、背诵古诗《观书有感》。
【教学重点】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寻找好书的途径,掌握课外阅读的基本方法。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积累与书有关的名言警句,仿说与书有关的比喻句。
3.学习把零散的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4.了解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及他的楷书特点。
5.初步理解并朗读、背诵古诗《观书有感》。
【教学难点】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寻找好书的途径,掌握课外阅读的基本方法。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积累与书有关的名言警句,仿说与书有关的比喻句。
3.学习把零散的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1)提出问题:我喜欢读课外书,可是不知道怎样才能找到好书。你们能给我推荐吗?(学生自由发言,师生评议。)
(2)课件出示:
①平时你们是怎样找书读的?都喜欢读哪些课外书?
②我喜欢沿着课文找书读,如,读了《我的“长生果”》,我对课文中提到的巴金的《家》很感兴趣,便找来读了。
③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我对与动物有关的书很感兴趣,就又读了布封的《动物素描》。
④我觉得冰心的《忆读书》写得很有趣,便找了她的其他作品来读。
⑤我喜欢读各种各样的书,如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科普读物。
⑥从读一篇文章到读整本书,从读整本书到读同一类书,这种方法对我很有启发,我也要这样找书读。
(3)学生阅读,互相交流从这两段介绍中学会的寻找课外书的方法,教师小结:你们的方法对我很有启发,从读一篇文章到读整本书,从读整本书到读同一类书,我也要用这样的方法找书读。
2.我交流,我积累。
(1)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去寻找课外书去阅读,说出来分享给大家。
①小组交流,小组长做好交流记录。
②小组派代表最汇报发言。
③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a.围绕课本阅读一些有关的课外书。例如,读一些与课内学习有关的科技史,人物传记,这样有助于提高课内学习的兴趣,充实课内学习的内容,使思维更加活跃。
b.围绕自己的爱好或特点读一些有关的课外读物,一个爱好理科的学生,可以定期到阅览室读有关的报纸杂志,一个喜欢文科的学生,可以定期去读各种文学刊物,也可以利用假期阅读文学名著。
c.至于课外书的选择,可以请教老师,请教高年级的优秀生或同班的同学,也可以请教家长。把他们的好经验学过来,实在是一种省时间的好办法,选好一本书,就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得到较大的收获。
(2)你在课外阅读中积累了哪些阅读方法,说出来分享给大家。
①小组交流,小组长做好交流记录。
②小组派代表最汇报发言。
③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a.信息式阅读法:这类阅读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取有价值的信息,阅读时可以使用一目十行的速读法,眼睛像电子扫描一样地在文字间快速浏览,及时捕捉自己所需的信息,舍弃无关的部分。在阅读中是否需要中断、精读或停顿下来稍加思考,应该根据所读的内容来确定。
b.问题法:读书时,带着自己渴望解答的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达到基本上读懂内容的目的。
c.勾画、摘录法: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语也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说法。读书与作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手脑共用,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并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如果大家掌握并运用了这种阅读方法,长此以往,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d.默读法:默读是语文学习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之一。默读和朗读不一样,朗读讲究“三到”,即眼到、嘴到、心到;默读只讲究“两到”,即眼到、心到,默读时只能用眼睛看,不能用手指着字一个一个读,更不能读出声来。要求较高的默读,要做到边看边思考,而且要有比较快的速度。边看边思考,就是要把每句话、每段话的意思看懂,读完一段就想一想,这一段大意是什么,最后把大意连起来,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文特色。阅读课外中长篇小说,一般也采用“眼看心到”的默读法.如果在阅读教学中能做到以上几点,长期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提高.e.跳读法:这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就可前后贯通了。
f.再读:有价值的书刊杂志不能只读一遍,可以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思想家、文学家伏尔斯泰认为“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老友重逢”。重复是学习之母。重复学习,有利于对知识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记忆的助力剂。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谈书籍。
1.读一读,找规律。
1.课件出示:
(1)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2)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3)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2.读一读这些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1)指名读前三个句子,齐读,男女比赛读。
(2)小组交流,读读句子,看看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2.练一练,学运用。
(1)读一读,你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
(2)小组交流。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①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
②书是人类的明灯,帮助人们打开黑夜的大门。
③书是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为我们指引方向。
④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
⑤书是良师,能教导我们健康成长。
3.我拓展,我积累。
教育家说:“书是智慧的钥匙。”
史学家说:“书是进步的阶梯。”
政治家说:“书是时代的生命。”
经济家说:“书是致富的信息。”
文学家说:“书是人类的营养品。”
学生们说:“书是不开口的老师。”
迷惘者说:“书是心中的启明星。”
探索者说“书是通向彼岸的船。”
奋斗者说:“书是人生的向导。”
急于求知者说:“书是饥饿时的美餐。”
(二)连句成段。
1.读一读,找规律。
(1)课件出示:
()阅读是什么?是吸收。
()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
()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
()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
()写作是什么?是表达。
(2)将下面的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3)读一读,抄写积累。
(4)总结把几句话排成一段连贯的话的方法。
①小组交流。
②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
第一步,仔细阅读每句话或每组句子,理解它们的主要内容;第二步,综合各句的意思,想想这些话主要说的是什么内容;第三步,想想全段的内容按什么顺序排列好,即找出排列顺序的依据,如,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还是时间顺序,或方位,还是“总分”等;第四步,按确定的排列依据排列顺序;第五步按排好的顺序仔细读两遍,看排得对不对,如发现有的句子排的位置不对,就进行调整,直到这段话排得通顺连贯为止。
2.练一练,学运用: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夕阳忽地全落下去了,只下红色晚霞在天边飘浮。
()为了看日落,我登上了顶楼。
()它放射出万道霞光,把四周的云朵都染成了玫瑰色的了。
()向西眺望,只见一轮红日悬挂在天边。
()观看了日落的情景,我不禁赞叹:“多么美啊!”
()夕阳渐渐下坠,不那么耀眼了,显得更红艳。
三、学习“书写提示”。
1.读一读,找规律。
(1)课件出示:
学生试着进行阅读。
(2)课件出示:
对比阅读。
(3)互相交流,说说这些字的特点。
(4)介绍书法家欧阳询及其书法特点:他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用笔方整,笔力刚劲,点画的起、收及转折处一丝不苟。字形竖长,各部分之间穿插巧妙,结构十分严谨。整体上显得既平整端庄,又险劲生动。《九成宫醴泉铭》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2.我交流,我积累。
(1)临摹字帖的方法。
①选择合适的字帖:临摹字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也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临摹的字帖有两种,一种是毛笔字帖,一种是钢笔字帖。学习钢笔书法,应临摹钢笔字帖,临摹毛笔字帖的效果也很好。因为毛笔字帖大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性,除了其点画精到、粗细分明、来龙去脉交待清楚外,还具有结构漂亮、章法完美的优点,有利于初学者学习。另外,毛笔字帖品种丰富,风格多样,也便于选择使用。只是毛笔字帖的线条比较粗壮,而钢笔笔迹比较尖细,所以临摹时应去其血肉,取其筋骨。
②临摹字帖的方法。
a.挑选字帖。挑选一本自己比较喜爱的、点画比较工整的、结体比较匀称的字帖来临摹。如果是毛笔字帖的话,则应挑选字体小一点的字帖,这样可省去缩小的工夫。
b.先摹后临、临摹结合在习字时,要先摹后临、临摹结合。所谓摹,就是把字帖放在比较透明的习字纸下,用钢笔照着字帖上的字一点一画地描红。要求钢笔的笔迹不要越出毛笔字外,都写在字帖上字的点画中间。这样,久而久之,就容易学到字帖上字的结构。所谓临,就是把字帖放在习字纸旁;照着帖上的字依样画葫芦。要求点画写得像,有轻重节奏和粗细的变化。这样,久而久之,就容易学到字帖上字的笔意。由于临书比摹书难,因此要先摹后临,由于临和摹是两种相辅相成的学字手段,因此要临摹结合,循序渐进。
c.仔细读贴。再者,临摹前要仔细读帖。对帖上的字,其点画怎样书写,结构怎样安排,章法怎样布置,都要仔细琢磨并从中找出规律,这样就容易写得有兴趣,也容易写得像,写得好。临摹时,不能贪多贪快,每天坚持一、二小时,反复地临摹几个字,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收获。对难写的字,更要知难而上,多临摹,多比较。
d.背、核、用除了临摹外,还要会背、核、用。背,就是不看帖,背着帖写,做到不看帖也能把帖上的字写出来,力求形神毕肖;核,就是将背写的字与帖上的字进行核对。看有否差错,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缺点;用,就是实践,把学了的东西,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实践中来巩固和提高所学的东西。
e.博采众家之长。在已临摹好了一种字帖后,还应博采众长地再临一些其他字帖。
(2)书法是一门艺术,要练好书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树立正确的学书思想:“字无百日功”,书法的练习需要的是刻苦勤练的精神,要临池准备,持之以恒。不可中途懈怠。
②选择适用的书写工具:“文房四宝”是练习书法应准备好的工具。要选择恰当的使用,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选择不合适,将影响练习的效率和进程。初学者可以先选用狼毫或兼毫笔。用后一定要洗净,把笔毛抹干抹直抹尖,保持笔毛不乱,以延长毛笔的使用寿命!
③从大楷起步,逐步进笔:练习书法,应选择合适的方法,应从简单的大楷练起,一般写十公分见方的字为益,不益写太小的字。逐步进笔,不可好高骛远,欲速则不达。要打好书法练习的基础。
四、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教师简介:这两首诗是描绘其“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第一首诗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第二首诗借助巨舰无人能推动却能自由航行在水中,比喻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的道理。全诗寓哲理于生动形象的比喻之中,其一首的说理角度是欣赏美,其二首的说理角度是创作美,这种美学原理是带有一定普适性的。这两首诗富于理趣,一直为人传诵。
4.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哲学朱熹家和教育家,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字元晦。祖籍婺源,生于尤溪,长于建州,从师五夫,讲学武夷,结庐云谷,授徒孝亭,葬于唐石。他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给后人留下浩如烟海的著述。他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融汇儒、释、道诸家而建构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对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学术成果,“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深得历代文人推崇和历朝皇帝褒奖封号。后人尊他为“朱文公”,评价他为“理学正宗”,是继孔孟之后的第三圣人。他一生致力倡兴教育,先后创办了考亭、岳麓、武夷、紫阳等多所著名书院,培养了数以千计的门生,对创建中国古代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朱文公文集》。
5.理解重点词语。
(1)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朱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镜子;也有学者认为镜子。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2)“天光”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徘徊,来回移动。
(3)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那得:怎么会。那:同“哪”,怎么的意思。清:清澈。如许:如此,这样。
(4)为:因为。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5)艨艟(méng
chōng):原为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6)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
(7)中流:河流的中心。
6.理解古诗。
(1)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诗意:
其一: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其二: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大的舰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地顺漂。
7.创作背景.庆元二年(1196年),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今黎川县社萍乡竹山村)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在此期间,他往来于南城、南丰。在南城应利元吉、邓约礼之邀作《建昌军进士题名记》一文,文中对建昌人才辈出发出由衷赞美。又应南城县上塘蛤蟆窝村吴伦、吴常兄弟之邀,到该村讲学,为吴氏厅堂书写“荣木轩”,为读书亭书写“书楼”,并为吴氏兄弟创办的社仓撰写了《社仓记》,还在该村写下了《观书有感二首》。
8.作品鉴赏。
从题目看,这两首诗是谈“观书”体会的,意在讲道理,发议论。作者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了形象,让形象本身来说话。
第一首诗是抒发读书体会的哲理诗,描绘事物本身感性的形象时,又蕴涵了理性的东西。“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那样打开了,虽然不算大,但它却澄澈明净,“天光云影”都被它反映出来了。作为一种景物的描写,这也可以说是写得十分生动的。这两句展现的形象本身就能给人以美感,能使人心情澄净,心胸开阔。这一种感性的形象本身,它还蕴涵着一种理性的东西。
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作进一步的挖掘,写出了颇有哲理的三、四两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人抓住了塘水“深”而且“清”,就能反映“天光云影”的特点。但是到此诗人并没有结束,他进一步地提出了一个问题。“问”那个“方塘”“那得清如许?”诗人于是放开了眼界,从远处看,终于,他看到了“方塘”的“源头”,找到了答案。就因为“方塘”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给它输送了“活水”。这个“方塘”由于有“源头活水”的不断输入,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深”而且“清”。这就是这一首小诗所展现的形象和它的思想意义。
第二首诗也是借助形象说理的诗。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
《观书有感二首》所蕴含的道理属于美学原理范畴,其一首的说理角度是欣赏美,其二首的说理角度是创作美,这种美学原理是带有一定普遍性的。
9.延伸阅读。
白鹿洞二首
其一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其二
一上西园避暑亭,芰荷香细午风轻。
眼前物物皆佳兴,并作吟窝一味清。
冬夜读书示子聿
作者:陆游
(宋)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劝学诗
作者:颜真卿
(唐)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柏学士茅屋
作者:杜甫
(唐)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
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17)
(18)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因为课前提前让学生进行了预习,语文园地八的教学进展比较顺利。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课堂气氛比较热烈,学生积极性很高,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通过形象的字型分析,启发学生运用拆分、整合的识字法认字。
2.注意区分字形、字义。
3.能正确、流利的诵读短文。
4.通过口语交际,使学生敢于大胆想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投影出示韵文。
(2)朗读韵文。
(3)说一说短文一共讲了几个字?
(4)引导学生发现拆分,整合的识字方法。
(5)用同样的方法你还认识了哪些字?
二、我会认
1.出示“转盘”课件。转盘周围生字排成一圈,转盘指针指向哪个字,就引导学生读哪个字。
2.交流识字方法,把你记字的好方法说给同学听。
3.引导学生再次认读生字。(全班开火车读两遍)
三、日积月累
(一)我会填
1.出示我会填的影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读读题目“我会填”这是让我们做什么呢?学生说出这项训练要求。
3.请你们自己独立完成任务(教师巡视)。
4.反馈:让学生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填写的。
(二)我会读
1.听教师示范读短文,学生边听边认真看书。
2.组织学生自由读短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识它。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短文,配以优美的音乐。
4.组织全班自由读,边读边想:读了这篇短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你的理想是什么?怎样实现你的理想?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桥的画面:
你看到了什么?能把刚才看到的桥介绍给大家吗?这节课,老师就让你们把你设计的桥展示给大家,并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设计的?
二、进入有主题的口语交际
1.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介绍自己设计的未来的桥。
2.同桌练说、评价。
3.各学习小组组织练说、评价。
4.小记者采访。
A.同学们,学校小记者站听说我们班的同学都会设计桥,而且设计得非常漂亮,便派来几位小记者前来采访(四名同学扮成小记者上台)。让我们用热烈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B.小记者采访(从桥的造型、材料承重力等方面质疑,介绍者进行答疑)。
5.评选,展示最优桥梁。
黑板上贴满同学们设计的桥,评一评谁设计的桥好,你最喜欢哪座桥?并说出原因。
教学目标:
1、自主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通过观察图画,能说几组反义词,积累词语,恰当运用词语。
2、读通、读懂简短的课外文章,愿意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
3、学习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4、能主动参与展示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
重点难点:
自主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通过观察图画,能说几组反义词,积累词语,恰当运用词语。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动物植物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发现许多汉字具有相同的部件。
A、出示基本字:牙 令 皮 隹,引导学生认读。
B、引导学生给这些基本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学生自己上台板书。
C、出示书上内容,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2、看图说反义词。
A、出示书上插图,读学习伙伴的话。
B、各组说反义词,看哪组说得多。
二、日积月累
1、读记四字词语。
2、选词填空。
A、读读词语“漂浮、飘扬”
B、引导口述:什么东西会“漂浮”?什么东西会“飘扬”?修改意见
C、默读思考,填写词语
D、朗读填好词语以后的句子。
3、写话
a、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b、展示例话,师生共同朗读。
c、学生分组模仿老师范文,写几句自己的心里话。
d、评议部分学生写的话。
4、读短文
a、自由练读,扫除生字障碍。
b、教师范读,断句正音。
c、模仿朗读,读通读顺。
d、读懂短文,思考讨论:先生为什么夸奖韩愈真聪明?
三、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
A、课件出示:“动物、植物擂台赛”。宣布“打擂”规则。
B、学生按动物组、植物组分列就座。
C、言语激趣。
2、推举“打擂”人员。
A、各组学生展示自己的资料,互相交流。
B、各组评选最佳资料。
C、引导学生将相同的动物、植物资料合并、整理。
D、组内演讲,推选“武功”高手。
3、“擂台比武”
a、第一场比武:种类多。
b、第二场比武:生长特点。
c、第三场比武:对人类的贡献。
D、第四场比武:比一比谁讲的动物、植物有趣。
四、总结、颁奖
五、布置作业
教学目标:
1.书写规范汉字,认识两种新笔顺规则。
2.能有节奏地朗诵古诗,了解古诗所表达的大意,激发对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习两种新笔顺规则: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
2.能正确朗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学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教学过程:
书写提示
一、认识汉字“小、水、月、问”。
1.师出示第八单元会写字卡片,抽读汉字,重点抽查“小、水、月、问。”
2.课件演示“小、水、月、问”四个汉字笔顺。
3.说说上面四个汉字共有几画。
二、学习“小、水、月、问”的笔顺规则。
1.观察课件中“小、水”两个汉字的书写笔顺,先中间后两边。
2.按此规则,学生在书中田字格练习书写“小、水”。
3.同法指导学生“月、问”。强调笔顺规则:先外后内。
日积月累
一、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古诗,你们想听吗?
二、学习。
1.多媒体课件播放《风》,引导学生欣赏。
2.老师范读。
3.请学生认真观察图,互相说说图中画的是哪句诗的景物?
4.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诗读顺、读熟。
5.学生尝试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6.教师抽查。
7.教师学生评议,纠正个别读错的字音。
8.教师引导学生练习背诵。
三、作业。
1.将你今天的收获讲给你喜欢的人听。
2.课外阅读。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春节童谣》。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夯实语言的基础,将学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系统化,强调“学以致用”,而更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时,我让学生进行小组间互相交流,展示识字成果,交流识字体会,体验识字的乐趣。这样,就能引导孩子们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汉字,在生活中主动识字,主动运用语文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
1、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和总结,掌握复述故事的方法。
2、学习并积累口字旁和言字旁的生字。
3、掌握将引述句改为转述句的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大林寺桃花》。
5、通过自主预习和小组合作的形式,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进行学习。
6、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和总结,掌握复述故事的方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大林寺桃花》。
教学难点
1、掌握将引述句改为转述句的方法。
2、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点拨:本单元“交流平台”是教我们复述故事的方法。教材上的三位同学,第一个同学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复述故事。在复述故事的时候,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复述不是把故事背下来,而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讲出来。因此,在复述故事之前,首先要熟读故事,深入理解故事的中心思想,抓住它的主要内容,掌握故事的脉络,列出复述的提纲,确定重点词语或提出重点问题,然后再进行复述。
第二个同学则是从复述故事时可以借助的方法,包括表格、示意图等,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的方法还有:
①按照故事情节来复述,即抓住故事的开端,明确故事情节的发展,把握故事情节的高潮,明白故事情节的结局;
②按照事情起因经过和结构来概括故事内容,明确事件的起因,了解事件的经过,掌握事件的结果,将这些内容串联起来,就可以概括故事的内容;
③列提纲复述,主要针对篇幅长和内容较复杂的故事,在复述时,可以先分析故事,理清层次,然后把复述的故事写成提纲,最后再根据提纲进行有序的详细复述;
④抓关键词复述,即抓住一段话或一篇文章里关键性的词语进行复述。
二、识字加油站
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咳(ké)嗽(sòu)呕(ǒu)吐(tù)
唠(láo)叨(dāo)嘀(dí)咕
谚(yàn)语谣(yáo)言
告诫(jiè)辩(biàn)论
点拨:我发现这部分内容是关于识字的练习。这两组分别是由“口字旁”(口)、“言字旁”(讠)的字组成的词语。带有“口”的字与口、言语、器皿形状有关;带有“讠”的字多与说话或道德有关。
我还能列举出这样的词语:叫喊、吆喝、呼唤、呼吸、叫嚷;诗词、说话、认识、议论。
三、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体会加点部分表现的情景,再试着写一写这样的句子。
顾客噌(cēng)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
石头梆(bāng)的一声落在地上。
答案示例:“噌的.一下子”形容快速站起来,反映了顾客急性子的特点;“梆的一声”形容石头、木头等掉在地上的声音,说明石头很重。
点拨:加点部分的词语再现了句子的情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仿佛画面就出现在我们眼前。
2、你觉得下面故事的题目有趣吗?说几个这样的题目,和同学交流。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胖驴和瘦马
大个子兔子和小个子狼
大方的魔法师和小气的巫(wū)婆
答案示例:笑得欢和哭得急老马和小牛真假公主矮冬瓜和细丝瓜
点拨:这些题目都很有趣,每个题目中都有一组相对的词语,都体现了有趣的故事情节。
3、照样子,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
裁缝说:“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
裁缝说,他和别的裁缝不一样,他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
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
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答案示例: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他指的是明年冬天。
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她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点拨:引述句改成转述句的方法:
①改标点:将句子中的冒号改为逗号,删掉双引号。
②改人称:句中第一人称“我”或“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她)”或“他(她)们”。
四、日积月累
大林寺①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②四月芳菲③(fēi)尽④,
山寺⑤桃花始⑥盛开。
长恨(hèn)⑦春归⑧无觅⑨处,
不知⑩转入此中11来。
(一)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晚年曾官至太子少傅。在文学上白居易与元稹(zhěn)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了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与李白、杜甫并称“李杜白”。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钱塘湖春行》等。
(二)背景资料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十二年(8)初夏在江州(今九江)庐山上大林寺时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绝。此诗说初夏四月作者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
(三)词语解释
①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
②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③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④尽:指花凋谢了。
⑤山寺:指大林寺。
⑥始:才;刚刚。
⑦长恨:常常惋惜。
⑧春归:春天回去了。
⑨觅:寻找。
⑩不知:岂料,想不到。
⒒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四)诗句翻译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了。
(五)古诗赏析
这首诗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且不只是有脚而已,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如此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诗人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一片童心,是绝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其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六)拓展积累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教学目标
1.在看图读词语的过程中,准确识记“卫、巾、擦、刷、皂、澡、梳、盆”等字。(重点)2.在看图识字的过程中,发现生字部首与其意思的联系,初步树立归类识字的意识。(难点)3.理解“高兴、生气、害怕、难过”的意思,会用它们说话、写话。
4.和大人一起朗读故事,明白主要描述的是什么内容,知道哪只白鹤找到了鱼,懂得另外两只白鹤找不到鱼的原因,启发学生凡事要善于动脑筋,注意事物的变化,这样做才能符合实际,把事情做好,达到预期目的。
5.感受中国语言的趣味和魅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识字的兴趣和习惯。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字卡。(教师)2.字卡。(学生)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识字加油站
1.导言:同学们,看看我们的好朋友谁来了?(课件播放喜羊羊起床、穿衣,来到卫生间的动画。出示:喜羊羊早早起,来到卫生间要考考你。)2.课件依次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相应的词语:卫生间、毛巾、牙刷、香皂、梳子、脸盆。3.引导学生利用字卡,同桌之间自由交流识字:卫、巾、刷、皂、梳、盆。(1)读准字音:刷shuā、皂 zào、梳shū。“刷”和“梳”是翘舌音,“皂”是平舌音。(2)认清结构:“卫”和“巾”是独体字,“刷”和“梳”是左右结构的字,“皂”和“盆”是上下结构的字。(3)交流识字方法。
(4)同桌互相考一考:抢读生字,看谁读得准确。4.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生字。
5.导学:喜羊羊为大家鼓掌,大家真棒!听一听,他又说了什么:“毛巾、牙刷、香皂、梳子、脸盆这五种物品分别是干什么用的呢?”(课件出示。)6.引导学生说出五种物品的用处,并一一课件出示:毛巾——擦手、牙刷——刷牙、香皂——洗澡、梳子——梳头、脸盆——洗脸。7.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生字:“擦”和“澡”。8.指导学生男女生读、小组读、齐读词语。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们喜欢的情景动画导入,引领学生在趣味中认识词语。在此基础上的认字都是以“自主交流、活动探究”的形式完成的,既提升了识字实效,更尊重了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
二、认真观察,我的发现
1.导言:由于同学们表现非常棒,现在喜羊羊带我们去动物王国逛一逛。一年一度的动物王国运动会的开幕仪式就要开始了,让我们随着喜羊羊一起看看都有哪些队伍参加。2.课件播放第一支走来的队伍——小狗队,并相应出示生字猫、猴、狮。(1)齐读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课件出示“反犬旁”。)(2)引导学生思考“反犬旁”的字大都和什么有关,然后指名汇报。
(3)导言:这支队伍想扩充,哪些动物还可以参加呢?(预设:狗、狼、猪、狐狸等。)3.课件播放第二支走出来的队伍——小鸟队,并相应出示生字鸡、鸭、鸦。(1)导言:观察生字,你又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鸟字旁”。)(2)引导学生思考“鸟字旁”的字又和什么有关,再举几个例子。4.课件播放第三支走出来的队伍——蜘蛛队,并出示词语蝴蝶、蜻蜓、蚂蚁。(1)导言:最后一支队伍比较特殊,看看都有谁。(生齐读。)(2)引导学生观察这一组字又有什么相同点。(课件出示“虫字旁”。)(3)“虫子旁”的字多数和虫子有关,学生举例子。(螳螂、蟑螂等。)设计意图:借助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在自主发现中了解汉字造字规律,初步树立归类识字的意识。
三、情感体验,字词句运用
1.导言:虽然这三支队伍相差悬殊,但是,大家看在第一场“穿针引线”比赛中,在蜘蛛队长的领导下,他们取得了第一场胜利。
(1)同学们,观察他们的表情,你想到了哪个词语?(课件播放比赛场景并出示:高兴。)(2)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高兴。
(3)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平时生活学习中令自己高兴的事,然后学生代表汇报。说的比较好的句子教师板书写在黑板上,全班同学齐读。
2.引导学生观察其他队伍是什么表情。(课件出示:难过。)指名回答难过的事情有哪些,师生共同评价。
3.课件出示狮子生气的面孔,引导学生体会什么是生气,看见过谁在什么情况下生气。4.课件出示蝴蝶受惊的画面,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描述蝴蝶,了解体会什么是害怕,并说说在什么情况下害怕。
5.指导学生用这四个词语各写一句话,语句通顺、内容完整、书写工整。
6.小结:高兴、难过、生气、害怕这四个词语描述的是心情,是内心情感的一种表现。你还知道哪些情感表现呢?(愤怒、伤心、兴奋等。)设计意图:通过一个有趣的比赛动画,理解并体会高兴、难过、生气、害怕四种情感,并且会用这四个词语说话。
四、诵读古诗,日积月累
1.导言:运动会各项比赛进行得热火朝天,这时喜羊羊发现了什么呢? 2.喜羊羊发现这次运动会要求运动员们读出古诗后,才能起跑。
3.教师播放古诗《画鸡》的多媒体课件,会读的同学可以跟着视频一起诵读。4.学生自由练读古诗,要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5.同桌交流学习情况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
6.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老师的节奏和语调练习诵读。
7.想象交流:这首古诗是明朝诗人唐寅写的。请你一边朗诵古诗,一边看图,看看大公鸡的样子,想象公鸡打鸣叫醒千家万户的情景。
8.课件播放《画鸡》的公鸡插图,学生一边观察公鸡的样子,一边用自己的语言说诗意。9.齐声诵读,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一年级对学习古诗的要求是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首诗内容浅显,参照插图读诗学生就基本能够了解古诗的意思,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使公鸡的形象活起来,有声有色,感受到古诗语言的魅力。积累优秀诗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共同阅读,感悟道理
1.导言:同学们请看,天空中飞来了三只美丽的什么动物?(课件出示:三只白鹤)这三只白鹤想向我们讲述一个什么故事呢,就让我们和喜羊羊一起来听一听吧。(课件配图播放故事。)2.学生初步了解内容。教师出示字卡,指导学生学习发音易错的生字。3.指导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4.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哪只白鹤找到鱼了呢?另外两只白鹤为什么找不到鱼?通过这个小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5.讨论交流:如果今后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呢?
6.布置作业:回家和大人一起来朗读这个小故事,并把你学到的内容讲给大人听。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的能力。一年级的孩子虽有些小,但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交流和表达,教师应充分给予他们思考、表达与交流的空间。在交流中丰富语言,在交流中感悟内容,在交流中明白道理。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汉字,培养在日常生活中识字的意识。
2、认识象声词,能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恰当的词语。
3、熟读并积累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并能选择一两个说话。
4、规范生字的书写,会写生字“领、群、船、朗”。
5、培养爱阅读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汉字,培养在日常生活中识字的意识。
2、熟读并积累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教学难点:积累成语,理解《称赞》这则童话蕴含的道理。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歌曲欣赏:丹顶鹤的故事 你喜欢动物吗?你认识哪些动物? 导入新课:下面的动物你认识吗?
二、识字加油站
1、出示动物图片,认识动物认识字。依次出示:
狼 猩猩 海龟 白鹤 鸽子 羚羊 蚯蚓 螃蟹 蝴蝶 蚕 领读、自读、小老师领读、齐读。
2、我会认。
出示10个生字,要求学生认读。给生字口头组词。
3、我会分。试着给下面的动物分类,看看谁的分法多。分类合理即可。预设:
天上飞的动物:白鹤 鸽子 蝴蝶 地上走的动物:狼 猩猩 羚羊 蚯蚓 蚕 水中游的动物:海龟 螃蟹
三、字词句运用
1、我会读。预设:
猜猜下面词语的读音。啪 唰 吱呀 叮当 嘟嘟嘟 咚咚咚 哗啦哗啦 叽叽喳喳 谁来读读试试?
领读、自读、小老师领读、齐读。
2、我发现。
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自由发言。预设:
我发现这些字都是带有口字旁的形声字,词语都是表示声音的象声词。
3、我会用。预设:
选择合适的放在句子里读一读。
大家都睡着了,突然响起_________的敲门声。_________,雨不停地下着。试着用这些词语分别说一个句子。
4、我会说。
你还知道其它类似的词语吗? 预设:
呜呜 呼呼 哇哇 哗啦啦 哒哒哒 砰砰砰 乒乒乓乓 叮叮咚咚 嗡嗡嗡嗡
四、书写提示
1、出示“领、群、船、朗”。
你认为怎样才能把这几个字写好?说一说你的看法。自由发言。
2、发言汇总。预设:
(1)先看后写,才能减少修改次数,保持页面整洁。(2)有的字左右两边宽窄大致相等。
(3)左右结构的字还要注意“多横平行,多竖相对”。
3、学生书写。
五、日积月累
1、出示图片,认识理解词语。依次出示:
狼吞虎咽 惊弓之鸟 胆小如鼠 龙飞凤舞 漏网之鱼 如虎添翼 鸡鸣狗吠 害群之马 如鱼得水 领读、自读、小老师领读、齐读。
2、识记词语。预设:
我发现这些词语都是带有动物名称的词语。你能找出词语里面的动物名称吗?
3、词语运用。
狼吞虎咽 惊弓之鸟 胆小如鼠 龙飞凤舞 漏网之鱼 如虎添翼 鸡鸣狗吠 害群之马 如鱼得水 预设:读一读,任选一词说句子。
六、我爱阅读
1、出示《称赞》阅读提示:(1)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故事中的动物具有怎样的品质?(3)故事中称赞了几次?谁称赞谁?(4)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自由阅读。
小组讨论交流阅读提示的问题。
3、练一练。
三年级组 学习目标
1、学会区别形近字的方法,养成自觉区别形近字的好习惯,并且在自我发现中培养探究意识。
2、积累成语、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3、提高自主阅读能力,感受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课前准备
收集形近字、歇后语、成语、成语故事等。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几组形近字,以幽默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形近字的兴趣
同学们,这里有几对文字兄弟在说话呢,你想听一听他们说什么吗? “臣”对“巨”说:和你一样的面积,我却有三房两厅。“日”对“曰”说:该减肥了。
“春”对“蠢”说:你怎么这么笨,不会买瓶杀虫剂呀!“茜”对“晒”说:出太阳了,咋不戴顶草帽?
2、同学们,我们的汉字多么有趣呀,在汉字中有许多字的字形相似,它们就像一个家族中的兄弟姐妹一样,你能区分出他们的细微之处吗?(出示词语投影片)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形近字学习是一件相当枯燥的事情,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了幽默的导入方式,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二、自主读词语,观察发现
1、自由读词语――指读词语,正音。
2、仔细观察带点的字,你能发现什么?
3、交流发现成果。A、小组内交流 B、集体交流
(认读、熟悉教材中的形近字,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对形近字进行辨别。)
三、创编一句话,趣味辨别
你能像前面的文字兄弟一样,给这些形近字创编一句话吗?
(教学活动是学生全情投入的认知活动,富于趣味性的“创编一句话”认字,不仅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是从“形”的角度区别形近字的方法,无论编的句子如何,过程必然是深刻的,效果也将是明显的。如:料对科说:“戴上博士帽身份果然不同”,狼对狠说:“什么时候剪了发呀?”)
四、复习形声字,据义辨别
同学们,在上学期我们已经接触过形声字,我们知道,有些形近字偏旁部首不同,意思也不同,你们能根据字的意思区别形近字吗?
(从“义”的角度区别形近字,是汉字学习中的另一重要方法。)
五、发挥主动性,自主辨字
你们还有更好的辨字方法吗?请说一说。
(任何学习都具有个别化与差异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肯定其独特的学习方法,是学习交
流的需要,也是突显主体精神的需要。)
六、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那些字形相近的字?请写在黑板上,并告诉大家你怎样区别。
2、课后遇到形近字时,请你记住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区别和记忆。
(教材是学习的载体,是一道桥梁,而不是学习的最终目标,因此在这里跳出教材,沟通学生的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切实实践“促进学生一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理念。)
成语故事
一、自学成语故事,读通故事
1、自查工具书读通故事
2、同位互读故事检查自学情况:正字音,读通顺
3、指名说说“画龙点睛”的故事。
(本环节通过学生自主查阅工具书以及生生之间交流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读通故事,读懂故事,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
二、理解喻意,结合生活实例说体会
1、交流读后收获:(1)小组交流:点睛之前的龙是怎样的,点睛之后有了什么变化,说说你对点睛的感受(教师在学生交流时给予适当点拨);(2)全班汇报(以欣赏者的角度去说说对点睛的感受)
(让学生以欣赏者的角度谈谈对“点睛”的感受。“画龙点睛”的故事寓意较深,学生在理解上会有一定难度。而创设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寓意。三年级学生对事理的理解和他们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让学生脱离个人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去抽象地理解课文的内涵的话就会造成他们在理解上困难。因此在这里让学生以欣赏者的角度去谈对点睛的感受等于是创设了一个情境,学生在情境中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游客,面对墙壁上的龙自然地说出一番感受之语,籍此感悟课文内容,理解故事寓意。)
2、过渡语:“画龙点睛”中点睛一笔是最传神的,有了这一笔,龙就更加栩栩如生。那么大家平时在说话或写作时有没有“点睛”的经历?学生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如说话或者写作说说“画龙点睛”的经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获得深刻的体验,培养和提高理解能力,实现课内外的联系。)
3、总结:“画龙点睛”告诉我们,在说话或写作时如在关键的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就会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三、拓展练习:说说你知道的成语故事和你的收获。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 读读记记
(设计了三组具有竞争性的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以发现规律、巩固规律、运用规律,层层深入的主体学习方法实现本专题的教学目的。)1.我的眼睛最亮
A、自读──同位互读──指名读,正音。
B、仔细观察和思考,说一说每一行词语有什么特点。a.第一行词语中有数字;
b.第二行词语的结构是ABAC式; c.第三行词语的结构是AABB式;
d.第四行词语中有两个词意思相反。
(以主体活动的形式,发扬自主探究的精神,发现每组成语的结构特点。)2.我的积累最多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轮流说出一个成语,并说出你这个成语是属于上面四个特点中的哪一个。说得最多者为赢。
同学们在课间和平时也可以做这样的游戏。
(以学生喜欢的比赛方式展开学习活动,一方面是对上述成语结构的进一步熟悉,另一方面提示了学生要重视语言的积累。)3.我的方法最巧
A、对词语进行分类,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法,你喜欢用什么方式进行归类? B、请同学们课后收集词语,分类记忆。
(指导学生总结词汇积累的方法,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指引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读读背背
一、读你千遍也不厌
(学习语言需要感悟,这里安排正是让学生在朗读中来初步认识歇后语,感受歇后语整齐的形式美,琅琅上口的韵律美,在这里安排如下环节:)
1、谈话激趣导入:同学们,当你迟到了站在教室门口看着老师深情脉脉望着你的眼睛,你是什么感觉?今天7:35分我正在做着美梦的时候,突然想起7:50刚好轮到我站校门岗,你说那时我是什么感觉,那可真是“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回到学校,校长正在校门口深情脉脉的看着我呢!老师的这话里面包含了一句有趣的话,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种新的语言形式---歇后语。
2、学生自读歇后语,要求读准音。(师相机正音)
3、同桌两人以对口令的形式读歇后语。
4、小组内轮读,比一比谁读得好。
5、推选组内读得好的同学全班展示读。
6、全班齐读。
(面向全体,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读熟、读好、会背,这便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自由读,可以很好感受文本,品味语言,给有不同阅读特点的同学提供独立的空间,小组朗读具有相互暗示提醒和激励的作用于对提高记忆有一定的好处;而展示性读则准确地表现个别同学朗读的质量和对文本理解的程度,激励学生的的竞争意识,培养自信心,真正把课上成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三实”,即扎实、真实、朴实。)
二、掀起你的盖头来
(这是让学生充分朗读了这几条歇后语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到歇后语这种语言形式是由两部分组成,前后两部分在内容上有着关联性。为此作出这样安排:)
1、观察歇后语的形式,汇报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2、谁能又快又准地背下这些歇后语。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当学生在熟练地朗读了了文本之后,再观察歇后语的形式特点,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背诵也就水到渠成。)
三、为有源头活水来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创造,是发展,教材只是个例子,学生通进学习由此及彼,由课内幅射向课外的创新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试着运用歇后语)
1、我能用这些歇后语说一句话。(指名试说)
师举例说明歇后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运用,如:学校才艺展示大赛上,各班的同学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理解的基础上,师举学生身边的例子运用歇后语,再由扶到放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运用歇后语说话,在一定程度上既检验了学生对这几个歇后语的理解情况,激发创新火花,又促使他们在创新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
2、课后收集其他的歇后语举办歇后语展。
1.学生结合所学诗词交流学习古诗词的好方法。
2.学会抓住关键字词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3.学会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读懂文字,提炼关键信息。
4.了解“五行、五谷、五音、五彩”指代的内容。
重点难点:
1.运用一些方法去理解古诗词的含义、欣赏诗歌的美。
2.阅读时要抓住关键字词和关键信息。
3.了解一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所学的诗歌,交流理解古诗词、欣赏古诗词的好方法。
2.理解一些古代含有数字的特指名词,如“五行、五谷、五音、五彩”。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理解古诗词、欣赏古诗词的方法。
2.了解一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玩游戏:诗词大串烧。
过渡:这一学期,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诗词了,如果算上语文园地中的古诗,我们一共学习了9首古诗词。大家能说出这些诗词的题目吗?(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板书题名。)那么大家都会背了吗?我们现在就来一起玩一个诗词大串烧游戏,看看大家能否把它们准确、流利地背诵下来。
游戏规则:教室第一排的某位同学选择一首诗,念出诗名,再背诵出第一句。坐在正后方的同学接龙背诵下一句,坐在正方后的同学依次接龙。一首诗背完,可以再选择另一首诗。背不出来的同学可以用“过”,以示跳过。哪一组跳过的次数最少,背诵的诗句最多,哪一组就获胜。
预设:以游戏的形式热身,让大家感受诗词的魅力,很好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2.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文字,结合自己学习诗词的体会,交流其中提到的学习方法。
(1)请学生概括其中提到的几种方法,并结合已学过的诗词说一说。
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字词。
明确:古典诗词中的字词比较凝练,许多字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少用,所以结合注释或通过查古汉语字典等途径来疏通字义是很有必要的。比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旧时茅店社林边”一句,“茅店”是什么?“社林”又是什么?如果不结合注释,我们是不理解的。
②通过想象去体会有画面感的诗句,边读边想边体会。
预设:此方法我们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运用较多,比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中充满了奇丽的想象,在诵读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也展开想象便能在脑海中浮现出生动的景象,学生多半可能会结合“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来说。
③多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
预设: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稍显欠缺,只能靠平时的积累。比如《江南春》一诗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如果学生对南朝崇尚佛教的历史不熟悉,那么就无法理解这句诗中的“忧思”。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相关的文化、背景、历史等知识。
(2)出示有代表性的诗词,请学生试着用以上提及的几种方法来品读。
过渡:欣赏诗词并不仅仅只有这几种方法,但是却是比较实用、比较贴近我们认知的几种方法。我们接下来就结合学过的一首诗来交流一下吧!
①出示诗歌《过故人庄》,可引导学生翻回课本第14页,看看自己的笔记。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②学生交流欣赏诗词的方法。
交流示例:
生1:虽然这首诗我们已经学过,但再读这首诗,我发现还是有些字词很难理解,比如“鸡黍”“郭”“轩”“场圃”“桑麻”,还好我做了笔记,我再结合注释就能很容易地理解了。
生2:诗人的朋友的家所处的环境非常优美,我读到“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一句,就闭上眼睛想象了一下,仿佛看到了村边绿树环绕,城外青山连绵不断,画面感特别强。
生3:我知道重阳节有登高望远、赏菊饮酒的习俗,所以诗人便和朋友约好在重阳日再相聚,一起饮酒赏菊。
3.师生共同交流其他欣赏诗词的好方法。
过渡:除了这几种方法,大家一定还有欣赏诗词的其他方法,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预设: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古诗词已经学了不少,肯定也掌握了一些阅读古诗词的方法,但让他们概括出来或许有些困难,教师可先让学生发言,再进行点拨、引导,最后总结出来。
4.教师结合具体的例子,讲解欣赏古诗词的其他方法。
(1)反复诵读。
过渡: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时候在反复的吟诵中,会突然意会到诗人想表达的情感。所以我们在学习诗歌时应反复地读,在读中去悟。
(2)结合诗人的经历、时代背景去欣赏诗词。
预设:可结合学过的诗来谈,比如《宿建德江》一诗,虽然重在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但如果能结合孟浩然坎坷的经历,则更能体会出景物描写中隐含着一股淡淡的忧愁。再比如《春日》一诗,结合诗人的生活时代,可知诗人并未去过诗中提到的泗水,从而可知诗歌另有深意,可以有另一种理解方法。
(3)留心标题,领悟情感。标题有时可暗示诗歌的主旨和情感。
预设:教师可出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学生说说从中可看出这是一首什么主题的诗。从标题的“送”字可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往往写的是诗人送别朋友或亲人时的所见、所想、所感,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抒发送别时的离愁别绪。
(4)抓住古诗中的一些惯用意象去理解诗词,如送别诗中常用“柳”,表达思念常用“雁”“红豆”,表现志趣常用“竹”“兰”“梅”“菊”等。这也属于文化常识,但更具体。
预设:可出示王维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红豆代表着相思,所以诗中才会说“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还可出示苏轼的《赠刘景文》中“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句,句中提到了菊,可见菊的精神,其中便有一种赞美之情。
(5)留心诗歌中描写景物的色彩,体会作者的情感基调。
预设:一般来说暖色调显示出积极的、欢快的、昂扬的感情基调,而冷色调则显示出悲苦的、孤寂的、冷清的基调。教师可出示一些诗句,如“千里莺啼绿映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里的色彩是明丽、鲜艳的,写出了诗人轻快、舒展的心情;“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则用黄、白这种凄清的色彩抒发了一种悲凉、衰老之感。
(6)寻找诗眼。有些诗中有反映诗人心情的动词或形容词,如“惜”“哀”“愁”“悲”“痛”“思”等。
预设:教师出示诗句,让学生寻找其中的诗眼。
但悲不见九州同(“悲”写出了诗人悲愤的情绪。)
日暮客愁新(“愁”写出了诗人行旅之中的愁思。)
低头思故乡(“思”写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独钓寒江雪(“独”刻画出钓者远离尘俗,清高脱俗、傲岸不群的个性特征。)
小结:同学们,古典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深深挖掘、不断探寻。所以,尽管我们刚才一起交流了这么多学习古诗词的方法,但也只是皮毛而已,而每一首诗词,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在以后的学习中,希望我们能真心爱上古诗词,用心去倾听诗人的吟哦,用心去感受诗歌的意境,用心去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日积月累
1.教师出示诗句,学生齐读,说说自己的发现。
过渡: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读了不少古诗词,大家是不是还意犹未尽呢?那么现在请大家再齐读下面这些诗句,读完后请大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我给大家提示一下,这些诗句有一些共同点。大家开始读吧!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
有时五峰气,散风如飞霜。(杜甫)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
城阙辅三秦,烽烟望五津。(王勃)
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李白)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李商隐)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刘长卿)
预设:“交流平台”和“日积月累”虽然一个的主题是诗词,另一个的主题是传统文化知识,但两者有相通之处,它们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所以这里用诗词的形式,自然过渡到对数字“五”在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含义的学习。
2.学生读一读课本上的字词,注意读准字音。
◆易读错的音:
“五行”的“行”读作xínɡ,不要误读作hánɡ。
“五音”中的“角”读作jué,不要误读作jiǎo。
3.请学生自行翻看词典,疏通字义。教师可出示相关图片,以助理解。
字词解释: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我国古代思想家试图用这五种物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中医则用五行来说明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
[五谷]五种谷物,古书上有不同的说法,如稻、麦、黍、菽、稷或稻、黍、稷、麦、豆,总之是泛指粮食作物。
[五音]我国五声音阶上的五个级,相当于现行简谱上的1、2、3、5、6。古代叫作宫、商、角、徵、羽。
[五彩]原指黄、青、赤、白、黑五种颜色,后泛指各种颜色。
4.学生通过查看词典,找到更多用“五”来概括事物类别或种类的词语,依照课本中的例子进行概括,可以加以解释。
示例:
[五官]耳、目、口、鼻、舌
[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
[五方]东、西、南、北、中
[五味]酸、甜、苦、辣、咸
[五脏]心、肝、脾、肺、肾
[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德]温、良、恭、俭、让
[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伦理关系)
[五经]《易》《书》《诗》《礼》《春秋》(这是五种儒家经书)
小结:其实不仅仅是数字五,其他数字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都有着非常特殊的含义。数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有趣的现象,从一到十,几乎涉及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比如“四”,就有四方、四海、四呼、四声、四体;再比如“九”,有九天、九鼎、九宫、九泉、九州……。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多找找这方面的资料,相信大家会有更多收获。
三、课堂回顾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多关注我国传统文化。
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没有严格按照课本上的顺序来学习,而是把“交流平台”与“日积月累”放在了一起学习,因为这两个板块中提到的内容都与我们的传统文化知识积累相关。学习古诗词,不仅仅是背诵那么简单,我们得读懂、读透、读出情感。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今天我们只是从数字“五”中窥到了一点精彩之处,还有更多更精彩的东西等着我们去发现、去学习、去积累。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多多关注我们的传统文化,因为传承文化的重任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学生回顾学习诗词的几种方法。
(2)搜集更多关于蕴含着传统文化的数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抓住关键句来把握文段的主要观点。
2.学会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根据提供的图片、文字选择合适的乘车方案。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如何寻找文段中的关键句。
2.学会提炼信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要点阅读。
教学过程:
一、词句段运用(一)
1.教师提示学习内容,学生阅读“词句段运用”第1小题。
导语:同学们,如果大家留意本单元的单元导读页上的文字,就会知道我们这个单元学习的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就是抓关键句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在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时,我们便多次运用这种阅读方法去把握作者的观点,体会作者的情感。所以,今天的这节课,我们要把这种方法复习一下,大家都掌握得怎么样呢?请大家阅读课本第1小题,可读出声,反复多读几遍。
2.同桌间互相交流,找出这段话中的关键句。
3.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预设:这段文字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前两句讲人们在城市里植树,把树木花草比作“绿色卫士”“城市之肺”。后一句则具体讲了花草树木是如何来改善城市居住环境的。这三句话,到底哪一句是关键句?学生可能会选择第一句,那么教师可让学生把后面的文字遮住,再来看一看单从这一句话中能得到哪些信息。很明显,这句话只是单纯叙述了人们在城市里种植花草树木的事实,囊括不了后面的内容,从中也无法看出作者的观点如何。学生也可能会选择第三句,这句话比较长,介绍了“绿色卫士”的具体工作机制,但如果我们抓住句首的“因为”,便可知这句话是在解释第二句话中为什么给予了花草树木以“绿色卫士”和“城市之肺”的称号,可见这句话是在解释第二句话。所以这段文字的关键句应该是第二句。
概括观点:在城市中种植花草树木非常重要,它们是城市的“绿色卫士”“城市之肺”,改善着城市的居住环境。
4.结合更多实例,学习寻找关键句、通过关键句把握主要观点的阅读方法。
(1)明确关键句的含义和类别。
(课件出示文字)
关键句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引领性,在表达上常以议论或抒情的方式出现,语言凝练。在形式上表现为总领句、总起句、评价句、过渡句、哲理句等。抓关键句是一个很重要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结合课内语段,让学生尝试抓住关键句概括主要观点。
语段一:(课本第11课《故宫博物院》第2自然段。)
语段二:(课本第15课《夏天里的成长》第2自然段。)
预设:让学生将课本翻至对应页码,阅读这两个自然段,再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这两个段落比较有代表性,学生找出关键句的难度不大。《故宫博物院》中第2自然段的关键句在段末,《夏天里的成长》中第2自然段的关键句在段首。
(3)结合本单元课文,体会寻找关键句的好方法——结合课题。
过渡:我们学习的这个单元的《只有一个地球》和《青山不老》这两篇课文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课题即文章主题和中心的提炼,我们通过先看题目,再去找关键句会更明显地体会到这一点。让我先把这两篇课文的课题写下来。
①板书课题,分别写在黑板的左右两边,以方便后来书写相应关键句。
②学生分成小组,分别寻找两篇课文中与课题相关的关键句。
③汇报所找的句子,若不全面或有错误,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或纠正。
明确:
《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青山不老》: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预设:这里是要求学生结合课题寻找课文中的关键句,但要跟学生明确,课文中的关键句不止一句,可能每个自然段都会有一个关键句,通过数个关键句加以概括,我们便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词句段运用(二)
1.谈话引入。
过渡:同学们平时是怎么上学的?有自己乘坐公交车来上学的吗?(学生举手示意。)能跟大家说说你每天是怎么乘坐公交车的吗?请把乘车时间、路线跟大家说清楚。
预设:六年级的学生独自乘坐公共汽车并不是什么难事,肯定有学生每天独自乘坐公交车上学,让他给大家分享一下,能自然过渡到接下来的学习中。而且肯定也有些学生没有自己一个人乘坐过公交车,听其他同学讲独自乘坐公交车的事,也能起到一些激励作用,鼓励他们也尝试独立出行。
2.阅读课本第2小题中的图文,读完后用笔圈画出重点信息。
(1)交流关键字词和信息。
明确:关键词:“温泉镇”“早上九点以前”“宋家洼”。
(2)弄清小林同学的乘车要求,交流关键字词和信息。
明确要求:①从温泉镇到宋家洼;②早上九点以前到达。
3.采用排除法确定乘车方案。
(1)阅读泡泡框中的提示文字,读懂其中的信息。
(2)同桌交流共有几种乘车方案,再从中选择最佳方案。
(3)汇报交流。
示例:
生1:我看了三个公交站牌上的首班车时间,763路首班车是9点,很显然可以把它排除在外,因为小林希望九点以前到达外婆家,搭这路车是不可行的。
生2:排除了763路,86路和65路车都不能从温泉镇直达宋家洼,所以只能换乘。小林可在温泉镇乘坐65路车,在四通桥站或桐荫街站下车,再换乘86路车到达宋家洼。这是两种乘车方案。
生1:可是如果在四通桥站下车换乘86路车的话,就要再坐四站路才能到达宋家洼,公交车停靠的站点越多,需要的时间就越长。所以最好在桐荫街站换乘86路车,这样只用再坐一站就到宋家洼了。
生2:对,在桐荫街站换乘这种方案只需乘坐6站。如果选择在四通桥站换乘的话,共需乘坐8站。
4.学生结合乘坐公交车的经验,说说乘坐公交车还需注意什么。
预设:除了注意首班车时间、末班车时间、选择最佳换乘方案外,还有一些细节在搭乘公交车时要注意的。学生们说完后,教师可以进行补充、小结。
示例:(1)注意去行和回行,不要坐反方向。注意站牌上的箭头指向,指向哪边就表示公交车去往哪个方向。
(2)有些公交车在某些站点会有去行无或回行无的情况,也就是去的时候停靠某站点,但回来的时候却不在这个站点停靠。
(3)看清公交车上的数字,不要上错车。比如618和678,588和568,在比较着急的时候很容易上错车。
(4)注意改线路通知。有时因某些特殊原因,会有改线路的情况,要注意相关的告示文字,若看到相关告示在上车时可询问司机。
(5)独自乘车时要注意安全,要把贵重物品看管好。
(6)注意车上的站点提示,不要坐过站。
三、课堂回顾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的内容不算多,却很实用。我们今天学的两个内容都与提炼信息有关,也就是抓住重点去解决问题。运用抓住关键句来把握主要观点的阅读方法,我们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不仅仅对我们学习课文很有帮助,对我们阅读课外书也能起到很大的帮助,这告诉我们阅读时不能囫囵吞枣,不挑重点,一定要抓住重点的句子去读。阅读公交站牌看似简单,却也有不少学问呢!我们要多动动脑,仔细观察,就能更加准确、快速地到达目的地。下次再和爸爸妈妈出去玩,你们可以试着选择乘坐公交车,乘车方案则由大家来规划,相信大家一定都能做好!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回顾寻找关键句的方法,试着在以后的阅读中运用这种方法。
【小学课文《语文园地八》教案】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第三册《语文园地八》教案10-06
小学三年级语文园地八11-05
草原小学课文教案11-07
小学语文精读课文教学模式05-31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要怎么上?10-26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填空训练10-06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需要背诵的课文06-21
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知识点06-15
小学课文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设计09-22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必背课文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