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海南考察心得体会

2024-08-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赴海南考察心得体会(精选8篇)

赴海南考察心得体会 篇1

第3组,对口考察教务处

(1)了解学校高中课程方案及其形成的操作程序。

海南中学高中课程方案在开始实施时,走了弯路,如:允许学生选进度快、慢的物理、化学或者选进度快、慢的历史、地理,结果到了高二年,大大增加学校排课的难度,学生自己选快慢也未必合适自身的实际接受能力,该校的课程表到了高二,文科生就有“一开始就选文”的课表和“后来才选文”的所谓理改文的课表。也就是说,海南中学当年高一课表本身就有不成熟的排课,到了高二课表,又被动出台“修正高一做法的课表”,所以海南中学的课表参考意义不大。

海南中学课表的操作程序:新生入学,先确定行政班,各行政班高一主要上必修课,也就确定必修课程。而选修课程的确定程序是:先向家长和学生宣传高中课改选课的意义,由各学科组长或备课组长讲:在整个高中本学科有那些模块?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基本学分、最多学费、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该有什么选择?我校这个学科是准备怎样开课的。再由教务处讲:高中课程方案(教育部及本校),八大领域基本要求、原则,整个学分管理和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强调高中新课程的新特点是综合实践活动。其中研究性学习大致该如何开展,目的在于克服传统学习不够地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指出高中新课程评价,不光是看考试分数,还看过程。不光是教师评价还有学生自评、互萍,形成综合素质评价。其中60%考试,40%过程评价(30%教师评价,看平时作业、学习态度等,10%为学生自评、互评)。教务处事先设定限制每个选修模块班级容量,告诉学生如何到时到电脑教室选课,学生输入自己选课意向后,自动形成选修模块的班级即选修课的教学班。实际上,每个班级还是有一张课程表,只是必修课在本班(行政班)教室上,选修课则各自到所选的教学班上课。根本无需每位学生发给一张课表。当然,学生也有自己个性化课表,那就是每个学生在选修课时段所选模块不一样,符合课改的理念要求。

(2)了解考察校高中课程方案如何应对高考方案进行调整。

海南中学及海南华侨中学开始实施高中课改时,高考方案并未出台。高中课改实施后的第二年,高考方案出台,要求在2007年高考时,拟报考理工类、体育类的考生须参加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的基础会考;拟报考文史类、艺术类的考生须参加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的基础会考。考试范围为各学科必修模块和毕业必修学分要求的选修模块。基础会考时间2006年6约。基础会考400分以10%比例记入高考成绩。

应对高考方案进行调整是:安排基础会考科目每科20节复习,每周安排一次测试。方案一,周六下午3科,周五下午第3、4节或周四下午第3、4节,只考一科。方案二,周六上午四门考试,下午语、数、外。(各科考试时间除“技术”90分钟外,均各60分钟)。

(3)了解考察校选修II课程资源开发及其与高考适应性。

海南中学选修II课程与我校近3年做法是一样的。课程门数是开了不少。有相当部分课程是学科类的拓展选修,与高考适应性较大。

(4)了解考察校排课方案及其相应软件适用性。

海南中学、海南华侨中学的排课还是手工排课。从海南中学拿到该校排课方案,海南

中学排课的软件是广西师大罗星凯教授开发。实践后只有该软件的一小部分可用于学生的选课。海南华侨中学干脆不用该软件,由学生上交选课清单,班主任汇总交教务处。

(5)了解考察校模块教学学分认定指导意见和相关规定。

海南中学在这方面做得较好。该校学分认定软件是自己学校开发的。由于我校已试行学分管理,所以这方面变化不大。林福荣老师曾与该校索取软件,尚不能如愿。

(6)了解考察校选课指导意见及选课指导手册的形成过程及其实用性。

赴海南考察心得体会 篇2

稿部分中小学校及职业院校等。从考察情况来看, 江苏、浙

江两省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取得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显著成绩。两省学前教育毛入学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超过90%, 已基本普及15年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0%以上。江浙两省教育发展的丰硕成果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借鉴江浙教育发展的经验, 联系我省教育实践, 我们对海南教育的发展进行了一些思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4

一、江苏浙江两省发展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主要经验

(一) 加大教育投入, 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两省均在前些年高投入的基础上, 重点在完善办学条件, 优化办学环境上继续保持较大的投入力度。2008年, 江苏省教育总投入为851.33亿元, 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 (财政拨款) 570.01亿元;浙江省教育总投入为705.86亿元, 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 (财政拨款) 430.62亿元。

为改善办学条件, 江苏省各市县都集体策划了一批项目工程, 如扬州市2007-2008年投入6.8亿元, 实施了以“新课桌、新板凳、新讲台、电灯亮”为标志的“三新一亮”工程;2008年投入1.74亿元, 全面完成了“六有”工程 (每一所学校都有整洁的校园, 有满足师生就餐需要的卫生食堂, 有冷热饮用水, 有水冲式厕所, 有安全宿舍, 寄宿生每人有一张床) ;2009年投入9200多万元, 全面完成了农村初中实验室、图书馆 (室) 、艺体设施等四项配套工程建设;2007年投入3.2亿元, 全面实施了“校校通”工程, 农村定点完小以上学校全部建成了计算机网络教室, 全市中小学全面实现了“校校通”, 校校建成了校园网, 在全国率先区域性整体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开设网上同步课程。

浙江省主要实施“五大工程”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条件:一是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 对标准化学校规模和班额、校园用地和校舍建筑面积、规划和建设标准、校园环境和设施配置等做出明确规定, 并开展标准化学校达标验收工作, 2009年已有48%的学校达标。二是2007-2008年投入20亿元, 实施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 282万平方米的农村中小学食堂和宿舍得到改造。三是2008-2009年共投入10多亿元, 实施小规模学校 (6个班以下) 调整改造工程, 提高办学效益。四是计划2009-2010年投入4.25亿元, 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危旧集体宿舍改造工程。五是2007年起按生均5元/年的标准, 实施书香校园工程, 为农村中小学配送图书资料。

江苏、浙江都完善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提高了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两省各地区根据国家规定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最低限额, 在执行该标准时普遍大幅提高了公用经费标准, 如浙江省杭州市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每年1000多元和2000多元, 江苏省扬州市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每年800多元和1400多元。

(二) 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机制, 推进教师队伍专业成长

1. 创新性地出台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措施, 成效显著。

2004年浙江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 要求农村教师工资县级财政统发, 保证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中小学教师享受当地政府出台的公务员津贴、补贴政策。2005年浙江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的若干意见》, 规定从2006年起, 各地有计划地开展“城镇支援农村、近郊支援远郊、强校支援弱校”工作, 要求1970年1月1日后出生的城镇中小学教师, 在晋升高级教师职务时, 必须有在农村或欠发达学校支教1年的经历。同时规定, 欠发达地区的教师晋升高级职务或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称号的, 原则上应在本校或本地区任教5年方可流动。对在乡镇及以下中小学工作的教师, 实行浮动一级薪级工资, 8年后予以固定;对到乡镇及以下中小学工作的大中专及以上毕业生, 实行直接转正定级并浮动一级薪级工资;2008年浙江省开始实施农村教师任教津贴制度, 2008年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江苏省政府2007年出台《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 系统规定了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各项政策措施。江浙两省制定的许多教育政策, 今天看来都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创新性。

2. 师德、师能两手抓, 两手硬, 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第一, 典型引路, 鞭策后进, 旗帜鲜明地抓师德建设。每年评选、表彰、宣传一批优秀教师, 发挥优秀教师的带动、示范作用。同时树立反面典型, 对不合格教师进行处罚, 建立不合格教师待岗培训机制。如扬州市对教学态度不端正、业务能力不强、教学业绩差的教师进行待岗培训, 培训后仍不合格者调整岗位。对违反师德规范者一律查处。第二, 狠抓师能建设。江苏省扬州市采取分层培养、分类要求、分别激励的策略, 对年轻教师主要抓业务考试和赛课, 对骨干教师主要抓考核, 对名师主要抓考量 (科研业绩、培养传人等) 。浙江省于2005年启动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开展以“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同时在学历合格的中青年教师中择优选拔1000名省级骨干教师和校长参加省级培训, 选拔1万名市级骨干教师参加市级培训, 造就一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学科带头人队伍, 2008年又启动以“提高农村教师课堂教学执教能力为重点, 培养一批农村教育领雁人为目标”的“领雁工程”, 为全省农村中小学至少培训35000名骨干教师与校长。

(三) 加强教育教学管理, 向管理要质量

管理出质量, 管理出效益。江浙两省都注重通过精致化的管理, 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 推行精致化学校管理。

江苏省扬州市教育系统坚持以精致管理为追求, 注重常规管理、细节管理和过程管理。一是注重制度建设。在教师管理、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校本教研等各个方面都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出台了《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基本要求》《中小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师德“八不准”规定》。二是强化执行, 狠抓落实。扬州市坚持连续5年召开全市学校精致管理现场会, 每年选择一个县作为现场, 组织中小学管理干部现场观摩、交流经验。该市连续多年开展常规管理百校行活动, 每年对近300所中小学进行明查暗访, 用镜头记录学校管理实际情况,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曝光, 督促整改。三是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江浙两省教育十分注重学校文化的构建, 无论校园的规划、学校建筑设计乃至校园环境的布置和保洁无不体现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并与学校本身的办学特色有机契合。

2. 减负增效, 提升教育质量。

江浙两省都理直气壮地抓质量, 以教学质量提升为主题开展各项工作。一是规范办学行为。扬州市发布了小学减负“六条禁令”, 制定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八严禁”规定, 并开展专项督查, 严格执行。二是关注课堂,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扬州市、杭州市都制定课堂教学规范, 强调“前延后伸”, 即课前教师要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 学生要预习;课后学生要做适量的作业, 教师要精细批改和反馈。三是加强教研。扬州市注重教研基地建设, 普通高中9个学科都有教研基地, 市教育局“给牌子, 给票子, 压担子”。四是创新工作推进方式, 措施扎实。如扬州市确定教育质量为重点工作年年抓, 每年都确定重点, 解决突出的问题。如2005年是“教育质量年”, 重点解决了“要不要抓教育质量”的认识问题;2006年是“教育质量推进年”, 以“校长理念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精致管理”为抓手;2007年是“教育质量提升年”, 继续深入开展校长理念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精致管理等各项活动;2008年是“教育质量效益年”, 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009年是“教育质量效益推进年”, 以推进为主抓手, 着力实践全面质量观、全程质量观和全员质量观。

3. 实施“集群”式帮扶。

江苏省扬州市创造性地开展“集群”式帮扶, 形成了以“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为帮扶主体的集群, 以“分类整合、区域集中、逐步放大”为帮扶对象的集群, 实现了教育帮扶工作的网格化、立体化覆盖, 创造出扬州样本, 从而确保了处于经济困难家庭子女不但有学上, 而且能享受到比较好的教育, 体现了教育公平和教育和谐, 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特征出发、更好地提高教育水平的有效尝试。

4. 探索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江浙两省都在保证学有所教的前提下, 把学有优教作为重要目标, 积极放大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一是创造性地开展了送优质教育资源进社区活动。如扬州市首创“名师坐堂”助学新模式, 使更多学生享受优质教育, 教育均衡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二是杭州市推行“名校集团化”模式, 即由名校扩张, 把一些名气小的学校兼并成名校的办学点或校区, 整体成为一个教育集团, 是一个法人, 统一调配师资等资源、统一教研, 实行扁平化管理, 保证整个教育集团较高的教育质量, 从而达到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三是台州实施“中心校战略”模式, 即整个中心校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 下面的完小、教学点不独立, 实行统一管理, 也是教育均衡化的一种形式。

(四) 全面实施职教强技, 推进职业教育服务水平提升

江浙两省都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不断加大投入, 持续多年保持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 中等学校招生普职比基本保持在1:1左右。

1. 加强职校基础能力建设。

江浙两省都加大投入, 切实加强骨干职业学校建设, 以职业教育规模化发展为方向, 积极调整学校布局, 切实加强骨干专业建设, 强化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江苏省扬州市“双师型”教师比例达52.7%, 浙江省“双师型”教师比例高达54.1%。江浙两省都注重通过一手抓内培, 通过集中技能培训、教师技能大赛、企业实践锻炼等提高教师技能教学水平;一手抓外引, 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骨干兼职专业教学, 进而提高学校技能教学水平。

2.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浙江省的做法是:积极组建校企合作联盟或职业教育集团;建立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通过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学校的多方联动, 推进校企合作共赢;加强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江苏省扬州市则大力推行订单培养模式, 使学校教学与企业用工实现零距离对接。

3. 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

江苏省注重加强和改进职教德育工作, 特别是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积极推进职教课程改革, 推行“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为主要特征的课程改革, 提升质量和内涵。浙江省注重提高技能教学水平, 积极开展技能比赛, 进而提高学生掌握技能、胜任岗位的能力。

4. 有效拓宽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

浙江开展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 为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青壮年农民进行“双证制”教育培训。扬州开展百名农民上大学、千名农民出国门、万名农民进工厂、十万农民学技术, 百万农民受教育的“五项行动”, 以及面向农村剩余劳动力、返乡农民工和退役士兵的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 提高农民致富本领。

二、几点思考与建议

江浙两省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两翼, 经济条件好, 对教育投入大, 我省在办学条件方面虽无法与其相比, 但在教育管理等方面有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一) 以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为指导, 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

可借鉴浙江省和扬州市的教育管理模式, 推动高中阶段优质学校建设及集团化调整, 如以海南中学、海南华侨中学、国兴中学等若干优质高中为基础, 采取“名校集团化”战略, 甚至考虑引进省外的名校与海南中小学校实施“集团化”办学, 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借鉴浙江台州的“中心校战略”模式, 理顺我省中心校的管理体制。

(二) 抓好队伍建设

一是以省政府名义下发关于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二是强化教师培训。策划好一些培训项目, 重点培训一批中小学校长和农村骨干教师。三是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制定出台教师师德行为规范, 表彰奖励优秀教师, 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 推行全员聘任制, 对不合格教师实行待岗制度。抓一些违反教师师德规范的反面典型, 以警示和鞭策后进。加强教师业务考试和绩效考核, 并与评优、晋升、绩效工资发放挂钩。选定1—2个市县 (区) 开展校长、教师交流试点, 总结经验, 以点带面, 均衡配置教师资源。

(三) 以学校布局调整和规范化学校创建为抓手,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制订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 积极稳妥推进标准化建设。研究出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意见, 印发关于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将学校布局调整和规范化学校创建列入市县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体系, 强化市县政府教育的责任。每年在不同的市县分别召开学校布局调整、规范化学校创建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敦促有条件的市县, 如海口、三亚、琼海、文昌等提高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四) 加强学校管理, 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研究出台关于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规定并狠抓落实。采取专项督查和明查暗访的方式, 对各地各学校违规办学行为进行曝光、查处并责令整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结合规范化学校建设, 对中小学校长进行“学校文化建设”专题培训;开展全省中小学校园环境卫生整治行动, 净化、绿化、美化校园;加强班级文化、宿舍文化建设, 评选先进班级、先进宿舍。每年召开学校管理现场经验交流会, 促进学校规范管理。

(五) 旗帜鲜明地、锲而不舍地抓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规范课程实施, 督促各地各学校按照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二是聚焦课堂,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制定普通高中、义务教育每个学科的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指导建议, 总结推广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选定一些不同类型的学校开展“轻负担高质量”教学改革试点, 适时总结推广其成功经验。加强教研, 发挥教研的引领作用。各学科都要确定教研基地, 省里评审挂牌, 给任务, 同时给一定的经费支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培训,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三是深化评价改革, 建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控机制。每年召开基础教育质量分析通报会。

赴**学习考察心得体会 篇3

琢己身之玉谋发展

——赴**学习考察心得体会

XXX镇党委书记

XXX

在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强势开局、高质量发展聚力突破之际,XX市委时隔十年,再次精心组织全市党政领导干部赴**3省7个县(市区)27个先进示范点考察学习,足见用心良苦,深感机会宝贵,倍加珍惜。考察中,通过专心“看”、认真“听”,用心“悟”、动脑“想”,既真切感受到其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之新、气魄之大、速度之快,也亲身领略了先进地区经济实力之强、文化底蕴之厚、生态环境之美。七天下来,启发极大、收获颇丰。现结合XXX镇发展实际,谈以下心得体会:

一、学先进,观自身,认认真真找差距

考察点在全域旅游、美丽乡村建设、基层党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社会综合治理等方面成功经验和瞩目成果令人印象深刻、深受启发,特别是诸暨市“枫桥经验”的探索和实践,安吉县余村、大竹园村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生态引领,双一村、大山西村党建品牌的提炼打造、桐庐县“全域旅游”的超前实施以及荻浦村、环溪村乡村核心文化的培育传承等,都对XXX镇未来发展极具借鉴和指导意义,并提供了两点有益启示:

一是见势早,发力准,具备“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战略定力。桐庐县依托突出的旅游资源禀赋,早在2012年就率先提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并一张蓝图绘到底;安吉县余村作为“两山”理论发源地,2005年便确立了“绿色引领、生态立村”的发展理念,经十四年如一日的坚定贯彻,最终守得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反观自身,XXX镇拥有娄子山水稻、步步川板栗、商庄子果品、四道沟核桃等一批优势农业资源,创办了“娄玉”水稻种植合作社、四道沟核桃产业园、桃园农庄等一批农业组织,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镇、果品重镇,但与先进地区在农业产业化、品牌化方面差距明显,可谓大而不强、重而不响;白羊峪景区、“石梯子桃花节”作为我市老牌旅游品牌,可谓久负盛名,但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后劲不足,带动增收效应有待进一步释放。究其原因:一是缺乏精准缜密的战略谋划;二是缺乏宽阔视野的顶层设计;三是缺乏科学超前的产业规划;四是缺乏坚定有效的发展举措。虽然新一届领导班子在摸透镇情、把脉问诊基础上,经集思广益、反复论证提出新“和谐稳镇、生态绿镇、农业兴镇、旅游强镇”发展战略,指明了未来发展发向,但仍需要本届甚至几届领导班子一以贯之地加以推进实施。

二是机制新,思路活,善于运用党建统领各项工作。对南方市、县(区)城区的考察,所到之处所见皆是大场面、大项目、大品牌、大规划,真切感受到了先进地区较之我们体制机制更新、思想思路更活、胆识魄力更大、战略谋划更远;而对镇村考察点的参观,无论是双一村党建的“红旗”品牌、“枫桥经验”中“政府搭台,党建引领”,还是大山西村的“党建+家文化”基层治理,让我直观感受到以党建统领工作落实的强大能量,更感受到与考察点差距不在茂林修竹、山水田园,而在于制度创新、战略思路和党建统领,尤其在党建统领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振兴”和生态治理方面,仍需结合镇情出实招、下真功。

二、拓思路,补短板,奋起直追加油干

(一)悟“枫桥经验”之要义,开“和谐稳镇”之良方,倾力打造平安幸福小镇。“枫桥经验”50年来与时俱进、历久弥新,在新时代展示出的强大生命力。作为全市“三位一体”大调解思路发源地,XXX镇将积极借鉴“枫桥经验”,推动工作机制优化、基层长治久安。一是牢记“心”字诀。继续坚持主要领导带头与信访人认亲戚、交朋友、触感情,通过经常性地走访、谈心和帮扶等活动,与信访人拉近距离、增进感情,确保敏感时期大局稳定。二是念好外来“经”。学习借鉴“枫桥经验”,健全民调机制,切实发挥村信息员、调解员、村干部、“五老”等基层民调力量,对邻里琐事引发的矛盾纠纷做到信息灵敏、及时调处、动态掌握,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三是善用制度“剑”。继续深入实施村级事务“小微权力清单制度”,规范镇村干部施政行为。发挥好“三位一体”大调解作用,按照“解决问题、缓解矛盾,亲情投入、弱化矛盾,打收结合、形成震慑”的思路,不断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四是铸牢文化“魂”。借鉴“第一孝义”荻浦村、“莲文化”环溪村经验,培树文化共识,驱散歪风邪气,凝聚乡村正气;组织各类道德模范评选,以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嘉言懿行为示范引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二)汲“两山”理论之精髓,行“生态绿镇”之正道,着力打造生态绿色小镇。安吉县余村的参观学习收获极丰、触动极大,堪称一场对真理的探寻之旅,更坚定了XXX镇走“生态引领、绿色发展”正道的信心和决心。一是深刻领会“两山”理论蕴含的宝贵真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总书记通过伟大实践,得出的伟大真理性总结。作为“两山”理论发源地和中国美丽乡村的“模范生”,余村,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赢,生动诠释了“两山”理论的深刻道理。XXX镇作为千亩“围山转”工程发源地和1991年全国生态农业县建设经验交流现场,将立足生态农业镇乡实际,深刻汲取“两山”理论之精髓,充分借鉴余村绿色崛起之经验,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绿镇”之正道,呵护好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本钱”和“家底”。二是以讲政治的高度狠抓生态环境治理,守护绿水青山。①坚决打赢重点领域生态环境整治攻坚战。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重点加强河道整治,统筹做好“拆、规、建、管”四篇文章,严格落实镇村两级“河长制”要求,加强镇内4条河道的巡查,还水以清。②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借鉴“妥乐村矿山生态修复”理念,按照“谁开发、谁治理”原则,加强复垦覆绿,变荒山为风景,还山以绿。③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落实生态XX网格化监管机制和村企包联网格化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污染源台帐,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还天以蓝。④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深入推进“五清三建一改”为契机,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彻底整治农村“脏乱差”,巩固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还村以净。

(三)学“三变”改革之经验,探“农业兴镇”之新路,全力打造特色农业小镇。娘娘山农业园区关于“三变”改革探索的产业规划实施、生产经营模式、资源型集体经济多元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为XXX的特色农业小镇建设指明了发展新路。一方面,全面加强镇域科学规划。按照全市限制工业开发的农业生态区的定位,建设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功能分区,实现资源与项目的最佳配置。明确镇区东北部为生态涵养区,筑牢生态屏障,禁止一切建设行为;镇区东中部以白羊峪景区为依托,将白羊峪、大庄、石梯子沟、四道沟、娄子山、商庄子6个村全部纳入,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镇区东南部为特色农业区,逐步将传统农业改造提升为特色农业、观光农业;镇区中部以镇政府为核心,擂鼓台、XXX凤凰山为区域,依托两横(新三抚公路、老三抚公路)两纵(XX支线、迁擂路)交通枢纽,打造商贸流通、物流配送区域中心;镇区西部发展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广泛建设温室大棚,种植经济作物。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借鉴“三变”改革经验,探索以土地和资金入股参与合作社经营发展的模式,变“农民”为“股东”;继续弘扬“百姓不富、我心不安”的史明星精神,积极承接上级政策,探索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新模式。坚持以北部长城山野绿道为依托,积极推进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将绿道两侧果园全部建成高标准采摘园,促进一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培育市民农园、休闲农业、精品民宿等特色旅游项目。

(四)思“桐庐样本”之诀窍,谋“旅游强镇”之良策,强力打造休闲旅游小镇。桐庐将一个村庄作为一个景区来打造,超前实现由“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质变跨越的新颖思路,非常值得XXX借鉴学习。一是建设龙头景区。借鉴“桐庐样本”,加强科学规划,激励、引导村集体和全体村民创建热情,以单一“景点”带动打造“白羊峪旅游村”。全力配合国控公司推进白羊峪景区市场化运作,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引进平台资金、优化发展环境,力争年内创成国家AAAA级景区。二是发展大旅游。借鉴吴江区“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组团发展经验,依托白羊峪景区的龙头带动作用,打破村庄界限,将景区周边村山、水、林、田、路统一纳入旅游整体规划,串珠成链,发展大旅游,扩大受惠面。三是丰富景区项目。坚持用项目支撑旅游发展框架,依托市游客集散中心,规划建设汽车营地、滑雪场等项目;依托娄子山水库,规划建设高端休闲养生养老项目;依托万亩林果园,规划建设市民农园、定制采摘等项目;重新启用自行车绿道,为广大骑行爱好者提供健身锻炼好去处。四是打造文化品牌。继承和发扬石梯子沟“桃花节”品牌,积极承办国际万人徒步大赛、国际马拉松赛、山地越野车赛等国内知名赛事,积极打造冀东民俗、长城戍边文化品牌,丰富景区文化内涵。

(五)承“红旗精神”之薪火,固基层党建之基石,担当有为抓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江苏省永联村、岩博村等带头人以情怀做事、以真心为民;双一村党员干部以“红旗树标杆、强引领、创精品”,生动诠释了“抓发展务必抓党建,抓党建务必强队伍”的深刻道理。一是严把入党关口。在当前以推动“五清”工作实绩看能力、比素质、锤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完善积极分子、预备党员跟踪考察机制,侧重考察在推动“乡村振兴”、社会稳定等镇党委中心工作方面表现,筑牢发展党员“蓄水池”。二是建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以“乡村振兴党旗红”活动为引领,借鉴“双一经验”,充分激发党员意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不断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市委及镇党委中心工作的宣传教育,严格执行《对镇党委重大决策部署执行不力责任追究办法》,全力打造一支想为、敢为、勤为、善为的基层“铁军”。三是擦亮党建品牌,凝聚思想共识。积极配合对接组织部门,重树石梯子沟、白羊峪党建品牌;大力弘扬“百姓不富我心不安”的史明星精神,引导镇村干部树立以“百姓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为标准的正确政绩观,推动形成在“乡村振兴中比能力、在推动发展中见水平、在弘扬正能量中树典型”的共识。

赴外地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篇4

——新华学区教育干事

李 喜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现代学校教育管理已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关注的问题:为了对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管理有深层次的探究与学习。我有幸参加了教育局统一组织赴江西、湖南、湖北、河南、陕西五省共四所学校为期十三天的学习考察。通过实地学习考察,使我耳目一新、深受启发。我深深的感受到此次随团考察,对于提高自身素质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引发了我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我的内心产生了最大的震撼,使我受益匪浅。在此,仅将我此行的考察学习体会真实地写出来,作为我们不断学习,借鉴先进学校办学经验,探求学校发展的一个参照。

一、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励引导师生健康发展 作为一名学校领导,我也清楚的懂得:校园是陶冶学生情操和培育学生成长的摇篮,优雅、整洁、现代化的学校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因此我们学校也比较注重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但在实践的设计和操作中,常常觉得有很多不足和困难,尤其是作为乡镇中心校规模较小,可用于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的资金较少,如何平衡两项建设的关系,用最少的投入发挥最大的作用,一直是一个不容易把握和解决的问题。此次有幸随团考察五省四所先进学校,让我从中受到了一些启发,获益匪浅。

此次考察活动给我影响最深的是蔡陵云阳中学,学校校园环境建设十分突出,整体形象大气壮观,格调高雅。教学区、办公区、生活

学的课堂上,有一条非常明晰的主线,就是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导”紧紧围绕着学生的“学”,学生的“学”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

如果把蔡陵云阳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比作一面旗帜,那么它的管理就是一位勇敢的旗手,从蔡陵云阳中学的管理档案以实地考察情况,可以了解到蔡陵云阳中学严明的责任制,蔡陵云阳中学以常规管理要求为准则,以教学为中心,制定了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各项工作管理考核评比奖罚制度,逐步形成民主、科学严密的调控机制。既有备、讲、改、辅、考的过程管理目标,也有学生巩固率、合格率、毕业率、优秀率的“四率”指标,更有学生德育、教师业务进修和传、帮、带的工作要求。考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是蔡陵云阳中学实践教学责任制考核的主要内容。他以从提高蔡陵云阳中学教学质量的目的出发,改进考试方式,控制考试频率,讲究考试效果。另外,蔡陵云阳中学每人都有一本考核簿,功过得失逐一记载,据此量化打分,以分计奖,奖罚分明,这样敢抓善管,把制度规定中的教学全程、常规,逐步内化为教师学生的习惯尽快形成了好的教风、学风、校风。

三、对今后学校工作的几点思考:

这次学习与考察活动的所闻所见,对于我无疑是一次彻底的洗脑和充电。我带着疑问在观摩与取经与找到答案,对照我校的现状在实地考察中,时时都在思考如何加快我校的发展,缩短与先进学校的差距,回来以后这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也在对照与比较中苦苦的思索,想了很多:

1、立足学校实际,努力提升校园文化氛围和品味,优化育人环境。

本次所考察学习的四所学校都无一例外的打出了“文化立校”的旗帜,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各自不同,但却各有过人之处。反思我们目前的学校现状,虽有文化,但是零碎的、不系统的、甚至是残缺的,教师团队缺少共同的价值观,学校许多倡导与决策教师很难及时认同,人际关系紧张,官本位思想严重,学习氛围不够,我想这都是我们没能抓住文化建设这个纲。学校是一个培育文化的地方,而今我们书山题海,加班加点、封闭高压这些都恰恰缺失了文化,我们的一些评价制度,又诱导老师们不得不搞书山题海和加班加点,实在是一种悲哀。

我想,对于我们学校,今后必须要精心打造好学校文化,要用健康、激励人的学校文化统领学校各项事务,作为学校发展的导向和真谛。文化建设虽不可一蹴而就,需要慢慢积淀与生成,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加强校内群众性文化团体的建设。随着不断积淀的文化的生成,学校特色将日益明显,学校将有无限发展的可能,因为精神的力量是无限的。

2、科学细化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把科学、严格的管理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与所参观的学校相比,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制度还不够健全和完善,某些具体操作要求上还不够细化。今后一段时间内,我们要结合我校具体学情的基础上,充分的发扬民主重新审查制度各项制度及要求。

3、改善教师工作和学习条件,立足校本培训和教研,提高教师队伍综合业务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方面初步打算是做好以下工作:抓好学历补偿教育、苦练教学基本功、增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大胆使用青年教师等,前期首先要设法改善一下教师平时工作和学习的环境,由于我校地处偏僻,交通信息不便,教师能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相对较少,所以初步设想是,想先争取一点资金给老师建一个电子备课室,让教师能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加强学习和教学准备,提升自身素质。

其次是要积极立足校本教研和培训,加强教师间的横向学习,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准备尝试蔡陵云阳中学的做法,鼓励师徒结对,以老带新,以高带低,缩短青年教师的成熟周期。

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次考察与学习的机会,使我真切的了解到了发达地区先进学校的教育现状,有机会解读了先进的教育理念,获得了许多教育改革的信息,触发了我们的许多教育灵感。相信在我校今后的工作中必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必将成为我人生的一段重要历程,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

赴昆山学习考察心得体会 篇5

x月x日至x月x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xx随xx同志带队的农业部门科级干部到昆山学习考察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这次学习考察,我们主要参观了昆山的生态农业、万亩葡萄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苏州大学、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等地方,虽属走马观花,但感触颇深,昆山成绩让人钦佩、经验十分宝贵、形势催人奋进,并进一步坚定了大发展、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首先,我们参观了昆山的生态农业和水稻田。昆山的设施农业在育苗、设施蔬菜、果树栽培和管理上都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优其是智能温室的管理和操作规范化比较突出。水稻长势良好,据介绍,亩产量在700公斤以上,水稻田的管理和品种选育非常好,值得我们借鉴。在万亩葡萄基地的管理上,昆山采用在葡萄架上盖上一层塑料膜,并在葡萄上套袋来防止下雨,使葡萄裂口,昆山的葡萄根本不存在裂口的问题,品质很好,不象我们当地的葡萄,下雨葡萄就全部裂口,腐烂,使农民损失惨重。葡萄避雨这一措施我们一定要借鉴学习推广,提高我市的木纳格葡萄品质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此次考察学习,我们还参观了阿图什市45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去苏州培训的学校,对他们的食宿进行了了解,经过实际查看,他们安排的非常到位,对我市参加培训的学生十分照顾,为了使我市大中专毕业生能够很快适宜当地的气候条件,更好的投入学习中,苏州大学给每个宿舍配备了空调、卫生间、洗澡间,还特地安排了民族食堂,注重民族风俗习惯,给我们的毕业生提供了一个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使他们能够安心的学习,学习昆山的发展理念和敢为人先、大胆创新的精神,将来为阿图什市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参加了阿图什市富江果业公司在昆山成立的阿图什市办事处开业典礼,办事处主要经营阿图什市农副产品,成为我市在昆山销售农副产品的零售批发点,促进了两地之间友谊和经济发展。

昆山加快发展的措施有力,成效显著,经验可贵,为我们加快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许多启示,他们的做法是:

一是以思想解放为前提;二是建立经济开发区;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四是重视解决‚三农‛问题;五是以人为本,重视和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六是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比之下与我们阿图什的做法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为什么他们在加速发展我们却滞后了?我们也在解放思想,我们也在发展二、三产业。我们同样在重视解决‚三农‛问题,比如认真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保障农民资产性收入,大力发展高效、特色、生态农业,扶持壮大各类农业龙头企业,积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农民福利性收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我们也做了不少努力,可是我们的老百姓的生活总是不如别人。我想唯独我们没有做好的就是服务,我们没有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昆山的经验表明,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必须始终把环境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来抓。要最大限度地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方便群众,着力打造‚有限政府‛、‚透明政府‛、‚便民政府‛,努力营造透明高效的服务环境。

这次赴昆山学习,通过亲眼看、亲耳听、亲身感受昆山的发展氛围,进一步拓宽了视野,开阔了思路,提升了境界,增长了见识,感触很深,受到的启发很大。最突出的优点:是昆山的发展理念新。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决定行动。纵观昆山的每一步发展,每一项工作都结合实际、立足优势、巧做文章,用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创新工作举措实现了超常跨越发展。

赴青岛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篇6

巨野县凤凰小学

刘俊良

2014年3月30日到4月4日,我跟随县督导室陈从民主任组成的考察团来到青岛参观学习。在考察中,我们先后考察学习了城阳实小、城阳二实小、城阳三实小及北师大附属小学青岛分校,让我感受到当地观念之新、思路之清、措施之硬、发展之快都给我们强烈的震撼,受益颇多。

青岛城阳实验小学是我们本次考察学习的第一站,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出了“给孩子一个美好童年,许孩子一个美丽人生” 的办学理念和“让世界因为我而更加美丽”的校训口号,形成了美的教育学校特色品牌。

第二站是青岛市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学校位于城阳区明阳路东端,是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建设的一所现代化区直属小学。学校继承和发展“和乐教育”文化特色品牌,秉承“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把“全面育人,特色强校”作为办学目标,坚持走有艺术教育特色的办学之路,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不断实现新的跨越。

第三站是城阳区第三实验小学,这所小学是一所人文气息浓厚,教学设施先进,漂亮而精致的区直属实验学校。学校以三棵40多年树龄的白杨树为标志的优美育人环境,构建了厚实的文化底蕴。一支师德高、业务精、富有活力的年轻教师队伍,致力于为每一个孩子一生的幸福发展奠基。学校继承和发展“和美教育”文化特色品牌,尊重学生差异,多元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优质发展。创新评价模式,使课堂涌现生命活力;丰富课程资源,使学生在多种特色课程参与中潜能得以发挥。

最后一站是北师大附属小学青岛分校,一进学校大门“大家不同,大家都好”的校训赫然映入眼帘,学校以“提供最适合的教育,追求最卓越的人生”为办学理念,“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是教育工作根本要求中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顾明远先生对学校充满期望的题词内容。“诚信、和谐、博大、卓越” 是青岛市创建文明城市所提出的发展要求,“追求卓越人生”正是从中提炼出的概念。

此次考察学习重点是对当地学校的参观学习,通过一看学校的环境,二听学校领导的汇报,三观摩课堂教学。感受了学校丰厚的文化教育和鲜明的 办学特色,浓厚的文化氛围和严谨的办学理念,以及其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综观这几天对当地学校的考察,我的体会是:

1、先进的办学理念是治校之本。

先进的教育观念体现了前瞻性和科学性。可以说,学校的崛起首先得益于校长崭新的办学观念。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正因为校长很好的实践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才真正找准了学校管理的切入点,从而实现了从经验型、业务型向思想型、研究型的根本转变。

2、必须大力发展学校特色。

在参观考察中,我越来越强烈意识到,要想在众多学校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学校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坐标,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有了特色,就有了生命力。

3、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熏陶教育学生。

校园文化能充分展示学校个性,“教育无小事”。整个校园环境的布置,要有鲜明的人文特点。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让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这四所学校就十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整个学校人文气息浓厚,大到整个学校的布局、各种色调的搭配,小到教室及走廊的每一个角落的布置,图书角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特别是从每层的走廊都能给人以全新的不同的熏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赴河南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篇7

为了进一步提高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弘扬正能量,6月11日,县人大组织部分县人大代表赴河南林州、兰考等地考察学习。

代表们首先参观了林州市的红旗渠纪念馆和红旗渠工程。小时候曾在课本中学习过《红旗渠》课文,在电视上也看过《红旗渠》纪实片,对红旗渠只是有着朦胧的印象。当我走进了红旗渠,身临其境,被称为“人工天河”人间奇迹所震撼,为气壮山河的红旗渠精神所感动。20世纪60年代,安阳地区的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共和国最困难的时期和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依靠自身力量,克服重重困难,连续苦干10个春秋,总干渠宽8米,高6米,全长71公里,架设157个渡槽,打通211个隧道,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党领导下的这场气壮山河的伟大实践,再次印证了我党关于人民群众才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原理的准确性。

红旗渠精神虽然是在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但它的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核心,也是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体现。红旗渠精神渊源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突出地体现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作风和品格。红旗渠精神既充满了中华民族的豪情壮志,又倡导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体现了当今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当前我县正处于脱贫攻坚决战阶段,县委县政府确定的20项重点工程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我们要大力发扬红旗渠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全面完成今年工作任务,为党的十九大献礼。

我最早知道焦裕禄同志事迹是在上初中时,从语文课本穆青写的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开始的。后来看过电影《焦裕禄》,记忆最深的就是焦裕禄患肝癌后期仍然坚持工作,肝病痛疼发作时,用杯盖顶着肝部,时间长了把藤椅扶手顶出了一个大窟窿。虽然他在兰考工作仅一年多的时间,虽然他的生命历程只有42岁,但他的事迹至今仍为人们念念不忘,他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崇高精神至今仍为人民所称颂,他不畏艰难困苦,大无畏的精神仍为广大党员所学习。他是中国共产党人高尚品质的集大成者,他不仅是县委书记的标尺和榜样,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楷模和典范。毛泽东主席为焦裕禄同志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习近平总书记对焦裕禄精神进行过精辟概括:服务群众、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知难而进,敬业奉献。

学习焦裕禄同志其次应该学习他的公仆情怀。公仆情怀是焦裕禄精神的本质,集中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焦裕禄同志对人民群众怀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他视人民群众如父母,心里时刻装着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他生命中的每一分钟都与老百姓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伏首甘为人民公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义务。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牢记党的宗旨,立足本职岗位,扎扎实实做好工作,积极为广大群众和基层搞好服务。

赴宜昌学习考察心得 篇8

——记宜昌学习考察之思考

上周,在市教育局的精心组织下,我随小学校长考察团一行赴宜昌市西陵区的三江小学、康庄路小学、葛洲坝实验小学、刘家大堰小学进行了学习考察,考察期间不仅带给了我们视觉上的冲击,更带给了我们思想上的碰撞和震撼,感慨颇多。考察的这四所学校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地域经济造成的办学硬件上的差异没有必要多说,但是他们学校软件的办学环境和办学思想也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思考和创新。通过这次学习考察,结合我们学校目前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给我们在今后的办学思想和办学行为上有了更明确的思路和方向。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思考和归纳:

一、学校规划从细微处着手,布局、设计要合理

以上四所学校的校园面积都不是很大,但是布局、设计都很紧凑、合理。没有让人觉得有多余和缺憾的地方,让人赏心悦目。让我印象最深的都是些小细节,如:

1、窗台读书角: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读书平台,书籍的内容丰富,让学生随时随地都有书读和读好书的选择和机会。

2、楼道、走道安放学生座椅:这一小举措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休息、学习和生活的方便,还避免了学生趴窗、疯逗等安全隐患。

3、刘家大堰小学的回行文“读书好”花坛:既摆脱了校门口的“碍眼”问题,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边等家长边读书的人性化景观。

4、学生活动场地的地皮上镶嵌上“跳房子”: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天然的活动场所,这比机械性的强度“每天锻炼一小时”来得更实际。

还有走道文化、楼道文化、楼梯间文化、亲耕园和QQ农场这些细微之处的布局和设计都是从老师、学生身边的小事出发,将对老师、学生的关爱和成长落到实处。

二、注重氛围熏陶,激励教师、学生健康成长

思想是人的一切行为活动的动力和出发点,如果把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和学习的思想以一种氛围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方式加以无形灌输,我想对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的功效是不言而喻的。刘家大堰小学等学校的很多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如:

1、书画、诗词歌赋装饰的艺术氛围,让人陶冶其中,得到心灵的净化。

2、教师风采大道、学生风采大道的艺术展示,既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更是润物细无声的激励篇章。把老师和学生平时的一些亮点充分加以肯定和展示,这将能大大提高他们幸福感。正如一位教师所说:“因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3、温馨警示牌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可忽视。如:花坛中“守护一片绿增添一份美”、“校园因你而美丽”;读书角旁“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正衣镜旁“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老师是学校的镜子,你是我的镜子。”等温馨提示随处可见,静无声息的规范着我们的言行。

还有校园围墙,教室,校舍走廊、走道、楼道,学校操场、花坛、读书室、美育室等场所都无声的发挥着教育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这也正好和我2009年参加湖北省中小学校长素质提高培训时写的心得《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管理中的几点思考》中的观点不谋而合。

三、小事德育要细化

德育无小事,从德育工作的性质来讲,德育就是小事。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让学生从小就养成好的行为品德。我信奉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格、品格决定命运” 这一观点。三江小学等学校以平时的活动细节作为德育抓手也再次印证了这一观点。

1、三江小学的升旗仪式给我一次心灵的洗涤。

学生列队集合、列队解散,没有一名学生讲话,秩序井然,教师也全员参与。出旗仪式简洁又庄重。升旗过程也井然有序,庄严肃穆。特别是国旗下的讲话《一棵苹果树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给了我一次心灵的洗涤。

正是他们结合感恩节及大型节日开展的德育教育活动,使得他们学校不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学生都养成了很好的礼仪习惯,学生都具有较高的素养。

2、刘家大堰小学的放学路队制给社会和家长树立了良好的学校形象。

放学后,老师分班带队整齐的走到校门口,齐诵“放学路上,注意安全”等口号解散放学。不仅有序的解决了放学一盘散沙和拥挤不安全的现象,而且将安全意识牢牢树立在学生和家长的心中。

在我们抱怨现代教育发展不均,为很多教育现象忧心忡忡之时,作为教育人的我们现在更应该思考的是我们学校目前该怎么办。我肤浅的认为:教育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出些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举措,而是要从我们的学校、老师、学生身边的日常小事做起,锁定目标,润物细无声的长期坚持、积累和沉淀。在沉淀中做出自己的风格,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

上一篇:鞭策性赠言唯美语录下一篇:会计基础练习题1